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河中石兽》说课稿
《河中石兽》创优一等奖教案
24《河中石兽》【教材分析】《河中石兽》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最后一篇文章,它是清代才子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中的一篇志怪笔记小说。
此文讲述了一则非常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学者之类一知半解而又自以为是之人的嘲讽,亦告诉了人物认识事物需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这一道理。
全文层次分明,围绕石兽的搜寻工作展开叙述,在戏剧性的情节中挖掘出生活中的哲理,情节简单,趣味性比较强,语言简练,读来却耐人寻味。
新课标要求7—9年级学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是要掌握边默读、边摘录的阅读方法,还要注意把握文章内在的条理,理清作者的思路。
基于以上的分析,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2.学会运用注释来疏通文意,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3.理解实践出真知道的道理;养成注重实际调查结论的习惯,防止主观臆断现象的出现。
【预习提示】1.日积月累(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并抄写词语。
圮(pǐ)募(mù)棹(zhào)杮(fèi)湮(yān)没啮(niè)溯(sù)流欤(yú)曳(yè) 铁钯(pá) 臆(yì)断(2)词语解释二石兽并沉焉(并:一起)阅十余岁(阅:经历)盖石性坚重(盖:句首发语词)但知其一(但:只)求之下流,固颠(固:副词,本来)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为:介词,被)必于石下迎水外啮沙为坎穴(为:动词,成为)众服为确论(为:动词,是)一老河兵闻之(之:代词,指”“求之地中”这种观点)其反激之力(之:结构助词,的)2.思悟发现(1)借助注释,同桌合作翻译课文。
(2)常人、学者、河兵分别从何处寻找二石兽?他们做事的依据分别是什么?3.学贵有疑【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作家吴德锋在他写的《博物记趣》中有这样的记载:西双版纳有一条河中有两块大石,它们有一半露在水面。
河中石兽优质课教案一等奖
河中石兽优质课教案一等奖河中石兽优质课教案一等奖说明:前三种方法的失败根本的原因在于: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据常情主观作出判断。
5文章中心: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据常情主观作出判断。
(五)、完成课后习题五五、作业1课后习题二、三两题。
2背诵课后注释。
《河中石兽》优质教案二河中石兽作者:纪昀原文: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①,山门圮(pǐ)于河②,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③,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zhào)数小舟,曳(yè)铁钯④,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fèi)⑤,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下⑥,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⑦”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⑧,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沙为坎穴。
⑨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kǎn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sù)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欤?(yú)⑩║译文:沧州南面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大门倒塌在河中,两个石兽一起沉入河底。
过了十多年,和尚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竟然没找到,以为它们顺流而下了。
摇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没有痕迹。
一个讲学者在寺庙里教书,听了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
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又硬又重,沙的性质又松又轻,埋在沙里,越沉越深。
沿着河寻找它们,不也荒唐吗?”大家信服(它)是正确的言论。
一个老水手听了这话,又嘲笑说:“凡河中落入石头,应当从上游寻找它们。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下第24课《河中石兽》一等奖优秀课件
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颠倒,错乱
石头的特性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性是又松又 轻,石兽埋没在泥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 河流往下游去寻找它们,(难道)不荒唐吗?” 大家很信服,认为是正确的言论。
讲学家的话
3、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
巡河、护河的士兵
石,当求之于上游。
应当
凡是
落入水中的石头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 像这样 停止 于是 逆流 固然 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 找到 他的,指老河兵的 依照 如 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像这样再冲刷,石头又会再次(向前)翻转。这 样不停地翻转,于是石头反而逆流而上了。
到下游去寻找石头,固然荒唐;在原地寻找它们,不 是更荒唐吗?”(人们)依照他的的说法(去做), 果然在上游几里外的地方找到了(石兽)。
cānɡ 1、沧州南一寺 临河干,山门 圮于河,二 石 兽 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 募金重修, 求二石兽于水中, 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mù pá zhào yè
ɡān
pǐ
fèi
xié
diān
yān
niè dǎo zhì
xué
sù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 不已,遂 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 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 里外。然则 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 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yú yì
尔辈不能究物理( 古义:事物的原理 今义:一门学科 二石兽并沉焉( 古义:一起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今义:并列 )
阅十余岁( 古义:经历
今义:阅读
)
是非木杮( 古义:代词 ,这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24《河中石兽》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24《河中石兽》说课稿一、说教材《河中石兽》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4课。
本单元选编的课文包括了探险和科幻两部分内容。
本篇文言文选自清代文学家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
作者以质朴简洁的语言,记叙了人们寻找两只石兽的经过及其令人惊讶的结局。
告诉我们遇到问题要具体考虑问题,不能想当然。
二、说学情新课标要求7-9年级学生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学生通过前面几篇文言文的学习,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文言词汇,初步掌握了阅读浅显文言文的方法。
这对我们理解课文有很大的帮助。
当然,本文对初一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师要点拨指导,帮助学生积累文言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三、说教学目标结合课程标准及学情,我确定了本节课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体会作者要告诉人们的道理。
2、理解文章中三类人物寻找石兽的方法的相关语句的意思。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画简笔画,帮助学生理解在上游这一科学现象。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明白,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四、说重难点在这些目标中,我把教学重点和难点定为:教学重点:体会作者要告诉人们的道理。
教学难点:理解老河兵的分析为什么是正确的,运用简笔画让学生理解这一科学原理五、说教学方法从以上学情和目标出发,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了如下教学法1、在处理教学重点的过程中,即体会作者要告诉人们的道理方面,除了采用提问追问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2、在解决本课的难点的过程中,先让学生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自己理解老河兵的分析方法为什么是正确的。
然后让学生自己画简笔图,通过简笔画来加深学生对这一科学原理的理解。
六、说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情景设置1、发布求助信息。
2、伸出援助之手。
(用现代文回复,落实文言词汇的积累)第二环节:悟出道理1、如果让你点赞的话,你会为谁点赞。
2、小结提升:得出“实践出真知”的科学道理。
第三环节:质疑思辨思考探究二第四环节: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对我们平时的生活和学习有什么启示?作业布置:1.熟读并背诵全文。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河中石兽》教学教案 优质课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河中石兽》教学教案优质课一. 教材分析《河中石兽》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作者在童年时期听到的一则有关河中石兽的故事。
通过讲述这个故事,教材旨在引导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阅读方法,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文章篇幅适中,内容富有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文言文,对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有一定的基础。
但学生在理解文言文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生僻字词、句式结构等方面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语和句式;学会文言文的断句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语和句式;学会文言文的断句方法。
2.难点:理解文章寓意,体会作者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文章所传达的情感。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课文内容,掌握文言文阅读方法,准备相关教学素材。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找生僻字词的释义,了解文言文断句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回忆童年时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体会文章所传达的情感。
3.操练(1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讨论答案。
《河中石兽》说课稿(精选4篇)
《河中石兽》说课稿《河中石兽》说课稿(精选4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河中石兽》说课稿(精选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河中石兽》说课稿1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xx第二中学的语文教师。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河中石兽》。
一、说教材《河中石兽》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最后一篇文章,它是清代才子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中的一篇志怪小说。
本文语言简炼,层次清晰,故事性、趣味性比较强,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二、说学情学生通过前面几篇文言文的学习,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文言词汇,初步掌握了阅读浅显文言文的方法。
这对我们理解课文有很大的帮助。
当然,本文对初一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师要在方法技巧上点拨指导,帮助学生积累文言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三、说目标新课标要求7-9年级学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显的文言文。
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是要掌握边默读、边摘录的阅读方法,还要注意把握文章内在的条理,理清作者思路。
依据以上两点及本文的特点,我将《河中石兽》一文确定如下三个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内容。
3、反复诵读,懂得“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基于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及知识结构,我把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准确翻译课文、理解文章内容作为本课的重点。
本文有较多的疑难字词、倒装句和文言长句,因此我把准确翻译课文作为本文需要突破的第一个难点;另外,本文作者善于在叙事中制造波澜,文章风格简淡、立意高远,七年级学生较难体会,因此品味本文的写作特色是第二个难点。
四、说教法为了更好的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朗读法与小组讨论法相结合的教法。
五、说教学过程本文我打算用两个教学课时完成,教学过程如下:第一环节:疑读正其音。
我设计了多个层次的读,力争每次朗读侧重于某一方面的训练与提高:一是自由朗读,提出疑问,划出读音不准的字词;二是指名朗读,读准字音和句读,侧重于教给学生划分句子节奏的一般方法。
《河中石兽》说课稿——王友芳
《河中石兽》说课稿毛坝中学王友芳一、说教材1.地位和作用。
《河中石兽》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它是清代才子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中的一篇志怪小说,本文是一篇文言文,它篇幅短小,语言简练,故事性趣味性较强,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新课标要求七至九年级学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显的文言文。
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是让学生尝试并逐步学会运用浏览的阅读方法,通过对本单元的四篇课文的学习,体验到探险与科学幻想在人类科学发展史中的伟大价值,并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有所思考和质疑。
依据以上两点及本文的特点,我将本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如下三点: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的目标: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培养阅读浅显的文言文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浏览、反复诵读、合作探究的方法掌握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善于思考并质疑的精神。
基于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他们的学习基础,我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准确翻译课文和理解课文内容作为本课的学习重点,把本文的三种特殊句式的翻译作为本文学习的一个难点。
另外,本文层层铺垫,叙事中波澜起伏,七年级学生较难体会,因此品味本文的写作特色是学习本文的第二个难点。
二、说学情:学生在本册课本里已经学习了几篇文言文,积累了一定的文言词汇,已经能够阅读浅显的文言文,这让我们学习本课轻松了不少。
当然,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学习本文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教师要在技巧和方法上进行点拨和指导,帮助学生积累文言字词,理解文章内容。
三、说教法学法:1.这节课主要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和直接讲解的方法,因为学生已经能阅读浅显文言文,教师只需要将学生有疑难的文言词语进行直接讲解以后,其他的文言词语及句子由学生合作探究就可以自己翻译全文。
2.这节课还要采用问题导引法和启发式教学。
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师可以通过问题进行设疑激趣,对学生进行导引,使学生在问题中进行思考和质疑,很好地培养了学生勤思善思的好习惯。
《河中石兽》说课稿(精选4篇)
《《河中石兽》说课稿(精选4篇).doc》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https://m./wenxue/hezhongshishou/730318.html下载说明:1. 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文档或者wps打开进行编辑;2. 若打开文档排版布局出现错乱,请安装最新版本的word/wps 软件;3. 下载时请不要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否则会导致无法下载成功;4. 网页上所展示的文章内容和下载后的文档内容是保持一致的,下载前请确认当前文章内容是您所想要下载的内容。
付费下载《《河中石兽》说课稿(精选4篇)》限时特价:9.97元/篇原价20元联系客服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温馨提示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我知道了咨询客服×常见问题•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3、如何联系客服?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网站在线小助理”,及时联系客服解决。
请把【付款记录详情】截图给客服,同时把您购买的文章【网址】发给客服。
客服会在24小时内把文档发送给您。
(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河中石兽》公开课精品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河中石兽》公开课精品教案一. 教材分析《河中石兽》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讲述一只石兽在河中的传奇故事,揭示了事物的表象与本质之间的矛盾,教育人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认识事物的本质规律。
本文以生动的寓言故事形式,寓意深刻,富有教育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对寓言故事也有一定的兴趣。
但学生在理解文言文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对事物的表象与本质之间的关系可能缺乏深入的认识,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启发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文章的结构和层次;能够分析石兽的形象特点,理解课文所揭示的道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解读文言文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自然的感情,引导学生认识事物的本质,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文章的结构和层次;能够分析石兽的形象特点,理解课文所揭示的道理。
2.难点:石兽的形象特点和课文所揭示的道理之间的联系。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情感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体验课文所表达的美好情感。
3.比较教学法:通过比较石兽的形象特点,引导学生认识事物的本质。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朗读录音、相关资料、课件等。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意境。
然后引导学生回顾课文,概括石兽的形象特点。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石兽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石兽的形象特点,并简单描述。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析石兽的形象特点,并交流讨论成果。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4课《河中石兽》说课篇
河中求石兽实践出真知——《河中石兽》说课稿湖北省石首市文峰中学张林刘行知(一)深入文本说认识《河中石兽》是部编教材《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文言文。
本单元主要选取探险与科幻方面的文章,希望能激发学生探索自然世界和科学领域的兴趣与想象力,还要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有所思考和质疑。
《河中石兽》是清代学者、文学家纪昀的一篇文言笔记小说,讲述了庙门口的石兽倒塌在河里,十几年后,人们在河中寻找石兽的故事。
文章层层铺垫,先以寺僧“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寻十余里无迹”来吸引读者。
再写讲学家石重沙轻的理论使众人信服,以为石兽必在原地沙下。
最后出场的老河兵凭借多年治河的实践,提出应该向上游去寻找,结果果然找到石兽。
文章最后以议论做结:天下事不能凭主观臆断!作为著名学者、《四库全书》的总编官,纪昀在这篇看似平常的杂记中也渗透了传统的学习观,阐述了儒家知识分子对于“理”的追求。
而本文所阐述的这种对事物特点的探求、对细节的探究、对实践的探索,也就是科学研究最核心的思想。
很喜欢窦桂梅老师的一句话:对文本的解读,教师走多远,课堂就能走多远,学生就能走多远。
文本解读的成果最终要体现在教学设计上,所以,我们要基于语用的视角观照文本,挖掘课文隐含的教学价值,确定教学内容,找准教学思路,选准教学切入点,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感悟,然后在语文实践中有效地运用语言。
我认为在本课的教学中要突出对学生的人文精神和语文素养的培养。
在人文精神方面,着重将课文的思想理念,转化为学生的情感意识。
在语文素养方面,抓住文言文教学的特点,重在指导朗读,了解大意,品味语言,感悟道理。
】(二)以学定教说策略《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注重培养创造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学情的了解,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朗读,读懂课文内容;品读,领悟课文道理;质疑,培养探究精神。
《河中石兽》 说课稿
《河中石兽》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河中石兽》。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河中石兽》是清代文学家纪昀创作的一篇文言小说,选自《阅微草堂笔记》。
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寻找河中石兽的故事,情节简单但富有哲理。
本文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
首先,它是初中阶段文言文学习的重要篇目,对于学生积累文言词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其次,文章所蕴含的思考方法和哲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科学精神。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基础,但在理解文意和把握文言词汇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同时,他们的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还相对较弱。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如“棹”“圮”“曳”等,理解文章大意。
(2)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能准确翻译文中的重点语句。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背诵,提高学生的文言文语感。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理解文中的道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培养学生注重观察、实事求是的精神。
(2)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
(2)掌握文中人物寻找石兽的方法和理由,体会文章所蕴含的道理。
2、教学难点理解“老河兵”凭借经验判断石兽位置的合理性,以及文章所揭示的“实践出真知”的哲理。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体会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增强语感。
(2)讲授法:讲解文言词汇和重点语句,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3)问题引导法: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学法(1)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预习,查阅资料,解决生字词和初步理解文意。
河中石兽说课终稿
《河中石兽》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号选手,我今天要说课的题目是《河中石兽》,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六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教好一篇课文,必须用悟性穿透材料,发现单元和单篇课文的地位和作用,我就教材分析方面进行如下评说。
)《河中石兽》是统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四篇课文,本单元的题材有传记文学、科幻小说以及笔记小说。
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体验到一种人类与生俱来的永不停息的伟大的探险精神。
《河中石兽》选自清代文学家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两只落入水中的石兽的寻找过程和结果。
学习本文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二、学情分析(教学其实是启发学生自主合作地探究出合乎学生自己性情气质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学情应做到精准把握,我就学情分析进行如下评说)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对文言文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对待借事寓意的文言文有学习上的。
为了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自主辨别的能力,通过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文章故事背后所蕴含的道理,促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实事求是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目标(教学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的创造性工作,教学的成败取决于清晰合理的目标,我就教学目标进行如下评说)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设计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结合的三维教学目标1、结合课下注解,利用工具扫清字词障碍。
2、梳理文中事件,感悟文章所蕴含的哲理。
3、体验文中情感,体会作者善意的人生劝勉。
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汇,把握叙事的妙处。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内容,领会本文所蕴含的哲理。
四、教学方法(所谓教无定法,学无定法,关键是引导学生自己建构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我就教法学法进行如下评说)教法:我将采用导读法,让学生习得语感,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采用谈话法提出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采用情景再现法,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与联想再现文言场景。
七年级语文(下)《河中石兽》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
《河中石兽》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河中石兽》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河中石兽》是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文章,它是清代才子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中的一篇志怪小说。
本文语言简练,层次清晰,故事性、趣味性比较强,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几篇文言文的学习,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文言词汇,初步掌握了阅读浅显文言文的方法。
这对我们理解课文有很大的帮助。
当然,本文对初一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师要在方法技巧上点拨指导,帮助学生积累文言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2)培养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3)品味文章的写作特色。
2、过程与方法在反复诵读与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掌握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2)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2、难点:理解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从前,有一条河边有座寺庙。
一天,庙前两座石兽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
十几年后,寺庙里的和尚到哪里能找到这两座石兽呢?(同学们如果预习了文章,就知道是上游)石兽为什么会向上游“跑”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河中石兽》一文,从中找出答案。
二、新知探究1、作者简介:纪昀,字晓岚。
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
学问渊博,曾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
因获罪遣戍乌鲁木齐。
释放回京后,任《四库全书》总纂官,编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目录学上贡献很大。
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
2、朗读课文(1)学生大声自由朗读两遍,做到朗读无障碍。
(2)再次朗读,读出句中停顿。
(3)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疑难词语,尝试在理解疑难词语的基础上翻译文章。
(4)将不能解决的词或句标注出来,小组合作探究。
三、交流展示请学生翻译课文。
四、综合运用1、通假字曳铁钯“钯”同“耙”,平整土地的农具2、古今异义(1)二石兽并沉焉。
【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河中石兽》优秀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河中石兽》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河中石兽》是一篇描写自然景观的散文,通过描绘河中的石兽,表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
文章语言优美,富有诗意,给人以美的享受。
同时,文章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引导人们要顺应自然,敬畏自然。
本篇文章适合七年级学生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对于散文的阅读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文章中所蕴含的哲理可能还不能完全理解,需要教师的引导。
同时,学生可能对一些生僻的字词、典故的理解存在困难,需要教师进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文章的大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能够理解文章中所蕴含的哲理,培养学生的哲学思维。
3.能够欣赏文章的语言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4.能够运用文章中的句子、典故进行表达和写作。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文章中所蕴含的哲理。
2.理解文章中的一些生僻字词、典故。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文章进行讲解,讲解文章的大意、内容、哲理等。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文章中的具体例子,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哲理。
3.讨论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六. 教学准备1.备课:教师要充分理解文章的内容和哲理,准备相关的讲解材料。
2.课件:教师制作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3.参考资料:教师准备相关的参考资料,以便在教学中进行查阅和引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文章的标题《河中石兽》,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思考河中石兽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文章的内容,让学生初步感知文章的大意。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入阅读,让学生结合文章内容,理解文章中所蕴含的哲理。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表达。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哲理。
河中石兽教案一等奖
《河中石兽》教材分析:
《河中石兽》是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文章,它是清代才子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中的一篇志怪小说。
本文语言简练,层次清晰,故事性、趣味性比较强,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河中石兽》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几篇文言文的学习,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文言词汇,初步掌握了阅读浅显文言文的方法。
这对我们理解课文有很大的帮助。
当然,本文对初一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师要在方法技巧上点拨指导,帮助学生积累文言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2)培养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3)品味文章的写作特色。
2、过程与方法
在反复诵读与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掌握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2)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2、难点:理解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从前,有一条河边有座寺庙。
一天,庙前两座石兽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
十几年后,寺庙里的和尚到哪里能找到这两座石兽呢?(同学们如果预习了文章,就知道
是上游)石兽为什么会向上游“跑”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河中石兽》一文,从中找出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中石兽》说课稿
《河中石兽》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最后一篇文章,它是清代才子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中的一篇志怪小说。
本文语言简炼,层次清晰,故事性、趣味性比较强,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学生通过前面几篇文言文的学习,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文言词汇,初步掌握了阅读浅显文言文的方法。
这对我们理解课文有很大的帮助。
当然,本文对初一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师要在方法技巧上点拨指导,帮助学生积累文言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新课标要求7-9年级学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显的文言文。
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是要掌握边默读、边摘录的阅读方法,还要注意把握文章内在的条理,理清作者思路。
依据以上两点及本文的特点,我将《河中石兽》一文确定如下三个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1)、借助工具书以及注释理解文言文的实词与虚词,文本的基本内容。
(2)、积累文言词汇,朗读文章并背诵文章。
(3)、理解“实践出真知”的生活道理。
2、过程与方法:学习诵读文章,体会文言文朗读的情感与语调,在反复诵读、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掌握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体味文章严密的逻辑性。
3、情感与价值感:学习从实际出发,观察事物,对待生活,得出正确的结论。
教学重点: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品味文中的哲理。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文言文阅读方法和部分词汇的含义,理解记叙与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基于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及知识结构,我把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准确翻译课文、理解文章内容作为本课的重点。
本文有较多的疑难字词、倒装句和文言长句,因此我把准确翻译课文作为本文需要突破的第一个难点;另外,本文作者善于在叙事中制造波澜,文章风格简淡、立意高远,七年级学生较难体会,因此品味本文的写作特色是第二个难点。
为了更好的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朗读法与小组讨论法相结合的教法。
本文我打算用一个教学课时完成,教学过程如下:
第一环节:预习检测疑读正其音
我设计了多个层次的读,力争每次朗读侧重于某一方面的训练与提高:一是自由朗读,提出疑问,划出读音不准的字词;二是指名朗读,读准字音和句读,侧重于教给学生划分句子节奏的一般方法。
三是齐读,注意揣摩人物的语气语调,
为后面的人物分析做好铺垫。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完成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教学目标。
第二环节:自主学习译读明其意
我设置了两个步骤。
第一步读懂词语——译一译: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将重要词语圈画出来并翻译,并将个人以及小组不能翻译的句子在班内质疑,师生共同完成解疑。
再以游戏的方式,要求每位同学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积累的词语,尽量在三分钟内完成对所有词语的记忆交流,每完成一个词语的积累和交流击掌通过,让学生在学中体会游戏的快乐。
第二步重点突破文章中最有难度的五个句子:让学生根据注释及查阅工具书来完成对句子的解读,这样以点带面,帮助同学清楚地懂得文章的意思。
第三环节:创读悟其理
消除了语言障碍是读懂文言文的基础,但是如果将富有丰富内涵的文言词语仅仅停留在释义的层面显然是不够的。
如何在教学中玩味文言文的语言呢?除了诵读外,“再现法”“想象法”是一种有效而且实在的方法。
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精心挑选适合自己难度的活动,并且运用再现法引导学生琢磨字词,就必能使得学生登上语言之堂,入运用之室。
于是我设计了三个分层活动,进一步感悟文章内涵。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三选一的活动:自选(可从作者、寺僧、讲学家、老河兵)角度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用一组图画反映石兽沉落水中的变化过程,并适当配上简洁的说明文字;分角色朗读或表演寻找石兽的故事。
基础稍弱的一般选择分角色朗读课文,基础稍好的同学选择不同的角度复述故事,完全理解了文章内容的同学就选择跨组合作表演课本剧,加入了自己的想象联想,尤其对人物角色的把握就胜券在握了,通过再现文章的故事情节以及人物形象,想象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力争演出人物的神韵,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并且又能走出文本,深刻感悟文章揭示的道理。
并且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实现背诵的目的。
表演完后,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所有体现作者对讲学家嘲讽的句子,抓住文中的细节描写,如讲学家和老河兵的“笑”,让学生“比一比”并“想一想”,在补白的练习中学生体会到作者凭借这简洁的文字记叙的故事情节,刻画了人物形象,揭示了深刻的道理。
引发我们的联想,引发我们的思考,真所谓是一个字写活一个人,一个字激活了一群人。
在短短的字里行间,我们读出的是人物的心情,是人物的语言,是人物的形象。
所以说纪昀的文字虽然简短但是意无穷。
于是让学生带着情感,朗读课文,读出语气语调,实现了读的又一层次的提高。
在前面朗读、理解、赏析、比较的基础上,学生了解了文章主要内容,教师引导学生质疑:文中主要说出了几位主要人物,概括他们各自寻找河中石兽的四种方法及结果;为什么前三种方法是错的,只有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本文的中心句是哪句?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通过比较发现老河兵寻找石兽的方法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确把握了流水、石兽、沙子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所以才能成功,进而让学生清楚本文的中心就是——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学生即可展开来谈自己从中收获做事做人的道理——做事要全面地看待各个要素,要理论联系实际,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做人不能骄傲自满,自以为是……
第四环节:背读得其法我采用减字法帮助学生背诵,降低了难度,交给了方法。
最后是课堂小结:让学生感悟,说出自己所得。
作业布置:1.熟读并背诵全文
2.积累有关实践出真知的名言或诗句。
说板书:
河中石兽纪昀
寺僧——求之下流----无迹
讲学家——求之地中----失败理论+实践=成功
老河兵——求之上游----成功
以上就是我的全部说课内容,让学生学会阅读、学会表达、学会感悟、学会积累,是我这堂课的追求,也是我平时的教学理想。
尽管在备课的过程中得到了我校语文组姐妹的帮助,但是我们深深的感到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水平实在有限,而教师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直接决定和影响着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