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中国古代文学史(修订版)考点摘要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完整笔记(3)
试论郭璞《游仙诗》的主要内容及艺术特⾊。
⼀、郭璞的游仙诗有两类内容。
⼀类是“坎壈咏怀,⾮列仙之趣也。
”如《游仙诗》其⼀、另⼀类内容,则是在承继传统上求仙长⽣之主题,以⾼蹈轻举、复⾷采药为主旨。
如《游仙诗》其六。
⼆、郭璞的游仙诗感情真实,坎壈咏怀。
另外,郭璞诗情采斐然,描写⽣动,⾊泽丰富。
如“风⽣梁栋间,云出窗户⾥。
” 第四章杰出诗⼈陶渊明 简述陶渊明的思想及⼈⽣境界 ⼀、少年的陶渊明,好学不拘。
⼀⽅⾯“少年罕⼈事,游好在六经”,⼀⽅⾯“学不称师,⽂取皆达。
” ⼆、陶渊明达到了⼀种物我⼀、⼼与道冥的⼈⽣境界。
他领悟到⼤⾃然的不息⽣机是⾃⼰⽣命的安归之所,完全融⼊到⾃然中去。
没有⽤语⾔赞美⾃然,⽽⾃然的美去从⼼⾥流露出来。
⾯对⼈⽣的苦患,以⽼庄的⽆为的⽞学⼈⽣观去对待,还靠儒家的思想⼒量。
陶渊明摆脱了⼈间世俗的烦恼,在精神上真正到达与⾃然合⼀的境界,由此⽽创造了格⾼千古的优秀诗篇。
试论陶渊明⽥园诗的思想内容。
陶渊明在中国⽂学的⼀⼤贡献,就是开创了⽂⼈诗歌创作的新领域——⽥园诗。
⼀、亲切⾃然地描绘出⽥园风光。
通过对草屋茅舍、榆柳桃李、远村炊烟等的⽩描,流露出对⽥园风物的由衷喜爱和深切依恋。
读者也可体味出诗⼈那纯净的⼼地和平静的⼼境,与简朴恬静的⽥园风光交融为⼀、 ⼆、真实地描写了⾃⼰的躬耕⽣活,对劳动的艰⾟诗⼈却表现出平静乐观的⼼态,躬耕之志始终不渝。
如《庚戍岁九⽉中于西⽥获早稻》写出了诗⼈的⼈⽣观“⼈⽣归有道,⾐⾷固其端。
孰是都不管,⽽以求⾃安。
”在作者的笔下,劳动是艺术化了的很有诗意的⾏为。
如《归园⽥居》其三“种⾖南⼭下,草盛⾖苗稀。
晨兴理荒*。
带⽉荷锄归。
” 三、陶渊明的⽥园诗中还记叙了他与农夫野⽼、素⼼挚友的往还,如《移居》⼆⾸。
试论陶渊明⽥园诗的艺术境界。
⼀、陶渊明在中国⽂学的另⼀个贡献,就是创造了情味极浓的冲淡之美。
平淡不是淡⽽⽆味,⽽是意味隽永。
平和淡泊的⼈⽣境界,⾃然流露于诗。
简明中国古代文学史(修订版)考点摘要
一、选择题十1.子虚赋--司马相如2.洛神赋--曹植3.节南山--怨刺诗4.宗庙祭祀之乐舞曲--颂5.《论语》--语录体和韵散结合体,儒家“仁”6.《孟子》—儒家“性善论”7.《道德经》—老子8.《庄子》—“道”散文风格9.诗经周族史诗—生民、婚恋诗—国风·关雎、农事诗、征役诗、爱国诗、颂歌与怨刺诗、10.《全唐诗》五万首左右,11.冯梦龙—三言12.凌濛初--二拍13.《琵琶行》--南曲之祖二、填空题十1.西晋文学从晋武帝司马炎的太康年间起,约有20多年时间,是紧承建安至魏末的又一个文学创作繁荣的时期,是所谓“文学的自觉时代”“三张“指张载、张协、张亢兄弟,“二陆“指陆机、陆云,“两潘“指潘岳、潘尼叔侄,”一左”指左思。
过去一般认为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有两种倾向,一是模拟古人的风气很盛。
二是追求词藻华美和对偶工整。
一些作家注重在形式上的追求,是文学艺术内部规律发展的必然趋势。
从魏晋到南朝,在文学创作中讲求文词的华美,注意到文体的划分,文笔的区别,探索文思的过程,文理的探求,以及后来对作家文集的汇纂,出现了一个前所来有的现象。
2.陶渊明东晋诗坛上的玄言诗风陶渊明:字元亮,名潜。
陶诗特点:自然平淡、语言质朴、含意深远。
散文、辞赋。
1.田园诗: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对农业劳动的讴歌。
2.咏怀诗:抒情写志,讥讽时事。
3.哲理诗:3.柳永初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耄卿。
4.陈子昂兼济天下、匡世济民的儒家理想,具有浓郁的政治色彩,极力主张复归风雅兴寄的传统。
5.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四杰文学贡献:在六朝诗风充斥文坛的时候,以大无畏的精神,耳目一新的创作极力扭转文坛积习。
他们把诗歌创作从台阁引向荒漠,从宫廷转向市井,拓展了诗歌表现的空间,注入了新鲜的生活气息。
6.建安七子孔融(年辈较长)、王粲(文学成就最高)、陈琳、徐干、刘桢、应玚、阮瑀7.楚辞楚辞的来源:战国时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作的诗歌,是《诗经》后的一种新诗体8.屈原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知名诗人,楚辞的代表作家,《离骚》是古今卓绝的一篇宏伟壮丽的长篇抒情诗。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知识点汇总【完整版】
第一章上古传说文学第二章《诗经》第三章先秦散文第四章屈原与楚辞第五章秦汉政论及抒情、叙事文第六章司马迁与两汉史传散文第七章两汉辞赋第八章两汉诗歌第九章建安诗歌第十章正始诗歌第十一章两晋诗歌第十二章田园、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第十三章南北朝诗歌第十四章魏晋南北朝散文与辞赋第十五章魏晋南北朝小说第十六章南北文学合流与初唐诗歌第十七章盛唐得诗人们第十八章李白第十九章杜甫第二十章大历诗坛第二十一章中唐诗歌第二十二章李商隐与晚唐诗歌第二十三章唐代散文第二十四章唐传奇与俗讲、变文第二十五章唐五代词第一章上古传说文学第一节初民得歌谣☆☆☆☆☆☆1、我国古籍中多有对原始歌舞得记载,如:“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吕氏春秋·古乐》);“古越俗祭防风神,奏防风古乐,截竹长三尺,吹之如嗥,三人被发而舞”(纬书《河图玉版》);“(舜)即帝位……击石拊石,以歌《九韶》,百兽率舞”(《宋书·符瑞志》引《竹书纪年》)。
2、我国就是一个诗得国度,如:“歌咏所兴,宜自生民始也"(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在人类还没有文字,没有丰富得文学艺术种类及表现手段,歌唱与舞蹈便就是初民天然得表现与抒情方式.3、或求雨,或祈年,就是甲骨卜辞得重要内容,表现着初民得心态与愿望。
上举这类卜辞比较完整,语句平实,声韵谐调,可以见出原始古歌得风貌。
4、至于后世典籍所保存或搜集得原始歌谣,只有极少几首,因其风貌古朴,或可视为原始歌谣得存留.例如相传为黄帝时得《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第二节上古神话传说☆☆☆☆☆知识点一神话释义神话得基本特性:(1)神话都就是想象或幻想得(2)神话就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得自然界或社会现象得解释与说明,只就是它经过了“幻想”得加工,成为了想象中得“神话"了得现实生活(3)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或社会)并征服自然(或社会)得愿望(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得远古时代,它就是人类还没有能力对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作出符合实际得解释之时代得产物。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知识点总结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知识点总结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学作品不仅代表了古代中国社会的风貌和精神风格,还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作为自考课程,主要涉及到了古代文学史的基本概念、主要流派与代表作品等方面的知识内容。
下面是对《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文学史的基本概念1.文学史的定义:文学史研究文学发展的历史过程,包括文学作品的产生、流派的形成、作者的传世与影响等。
2.文学史的分类方法:按时间分期、按流派分类、按地域分区等。
二、古代文学的三纵三横1.三纵:时间纵,即古代文学历史沿袭的时间轴;主题纵,即古代文学作品所追求的主题内容;情感纵,即古代文学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体验。
三、古代文学的流派与代表作品1.古文流派代表作:《左传》、《国语》、《史记》2.诗歌流派代表作:《诗经》、《楚辞》、《陆机集》3.散文流派代表作:《庄子》、《文心雕龙》、《傅雷家书》4.戏剧流派代表作:《诸子百家戏》、《汉赋》、《元杂剧》5.文言小说流派代表作:《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6.白话小说流派代表作:《红岩》、《家》、《孽子》四、古代文学史的发展阶段1.原始阶段:包括《诗经》等早期文献的创作和保存。
2.古代文学的萌芽阶段:以《楚辞》和《古文观止》为代表,出现了大量的散文和乐府诗。
3.古代文学的兴盛阶段:以唐代为代表,出现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如《红楼梦》、《水浒传》等。
4.古代文学的衰退与复兴阶段:由于社会政治的变革和文化传统的断绝,古代文学走向了衰落,但在近现代出现了一些新的文学流派,如白话小说。
五、古代文学史的评价与思考1.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观的冲突:古代文学作品中存在着一些与现代价值观念不符的内容,这需要我们进行审视和思考。
3.古代文学的时代特点:古代文学作品以婉约、豪放、诗性等特点为主,反映出古代人们不同的审美趣味和生活方式。
4.古代文学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古代文学作品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后世文学创作的重要参考和借鉴对象。
中国古代文学史2知识点摘要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一、名词解释1.江西诗派:江西诗派是宋代影响最大的一个诗歌流派,江西诗派有一祖三宗之说,一祖为杜甫,三宗是黄庭坚、陈师道和陈与义。
得名于吕本中的《江西诗社宗派图》。
领袖是黄庭坚,其它主要人物有: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韩驹等。
江西诗派的特色有三:一是诗派为观念性的社集;二是以风格和师承为判断的根据,非地域之划分,入诗派的并非都是江西人;三江西诗派是元佑学术的一部分,是作为“绍述”政治的对立物而发展起来的,其盛衰与政局有密切的联系。
2.江湖诗派:南宋后期继永嘉四灵而兴起的一个诗派。
大都是一些落弟的布衣文士或不得志的末宦。
由于功名上不得意,进退无据,当时相当流行,张琦、周济、董士锡、周之琦等积极追随,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常州词派。
13. 茶陵诗派:成化至弘治年间,李东阳以内阁大臣的身份主持诗坛,追随者趋之若骛,形成了一个以李东阳籍贯命名的茶陵诗派。
诗风仍属台阁体余波,但李不满于台阁体的无病呻吟、千篇一律的纤弱文风,主张以杜甫的诗风来加以匡正,并且注重诗歌语言的艺术,具有脱离台阁体公式形式的意义,成为从台阁体向前七子之间的过渡人物。
14. 公安派:指明代后期以袁宏道为首,包括袁宗道、袁中道在内的文学派别,因他们三兄弟是湖北公安人,故称“公安派”。
他们以李贽的“童心说”为指导,提出了“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主张,用“独抒性灵”来反击文学领域中理学的束缚,找到了以独创的精神来只得流转江湖,靠献诗卖艺维生,或游走干谒公卿权贵之门,或结友招群于市井乡间,在相互唱和酬咏中消磨岁月,形成一种彼此相近的作诗习气。
当时有书商陈起与江湖诗人相友善,刊刻《江湖诗集》,后以江湖集内诗气味相似,故称之曰江湖诗派。
3. 国朝文派:金世宗大定和金章宗明昌年间,金与南宋议和,偃武修文,建学养士,于是涌现出一批在金朝领土上成长起来的作家,如蔡珪、党怀英、王庭筠以及王寂等,他们的创作风格不同于由宋入金的文人,属于真正的金代作家,使金代文学的发展进入了自具风格的新时期。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重点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重点知识点总结中国古代文学史,可谓是博大精深,渊源流长。
从古至今,无数文人墨客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成为了中华民族的瑰宝。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盘点一下中国古代文学史的重点知识点,让你对这段历史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
我们要了解的是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从最早的《诗经》、《楚辞》等诗歌作品,到后来的《史记》、《红楼梦》等小说,古代文学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不断发展壮大。
在这个过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文学家,如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他们的作品至今仍然被传颂不衰。
我们要学习的是古代文学的代表作品。
这些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民情,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比如《诗经》中的《关雎》、《蒹葭》,描绘了古代的爱情故事;《楚辞》中的《离骚》、《九歌》,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史记》中的《陈涉世家》、《项羽本纪》,讲述了一个个英勇善战的故事;《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形象,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俗风情。
我们要探讨的是古代文学的创作手法。
在古代文学中,有许多独特的创作手法,如对仗、排比、拟人等。
这些手法使得古代文学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了很强的共鸣。
比如《诗经》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就是运用了对仗的手法,使得诗歌更加优美动听。
我们还要关注古代文学的评论家。
在古代文学史上,有许多著名的评论家,如司马迁、苏轼、辛弃疾等。
他们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评论和解读,使得这些作品得以流传后世,也为我们研究古代文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比如司马迁的《史记》,就是对古代历史的一次全面总结;苏轼的《东坡志林》,则是对当时社会风俗的一次生动描绘。
我们要了解的是古代文学的影响。
古代文学作品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很大影响,而且对后世的文化传承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许多古代文学作品都被后人传颂不衰,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古代文学也对现代文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许多现代作家都从古代文学中汲取灵感,创作出了一批批优秀的现代文学作品。
简明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全
第一章先文学第一节《诗经》一、《诗经》的概况1、《诗经》在先时期被称为《诗》或《诗三百》,到汉代,《诗经》被正式尊奉为儒家经典之一,才出现《诗经》的名称。
唐代,《葩经》。
2、《诗经》中的作品共305篇,按风160、雅105、颂40来编排,另有“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仅存篇名无诗,一般认为是有声无词的笙曲。
所收作品大约为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五百多年。
3、《诗经》的编辑A、采诗说:“古者天子命史采歌谣,以观民俗“---《孔丛子•巡守篇》采诗的目的: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
B、删诗说:汉人认为《诗经》305篇是经过孔子删定的。
(不合理)4、诗经的流行与研究:《诗三百》最初主要用于典礼、讽谏和娱乐,编辑成书后,广泛流行于诸侯各国,运用于祭祀,朝聘、宴饮等各种场合,在当时的政治外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诗经》的容1、周族史诗P4保存了五首古老的周族史诗《生民》记述了周始祖后稷的诞生和发明农业、定居邰地的史实;《公》记述了周族酋长公率领周人自邰地迁往豳地发展农业,开始定居生活的历史;《绵》写古公亶父率领周人从豳地迁往岐之周原,创业立国,设置官司、宗庙,建立政治机构;《皇矣》歌颂文王之祖太王、王季的美德,并描述文王伐崇伐密的胜利;《大明》记述王季娶太任生文王,文王娶太娰生武王,再写武王牧野大战,伐纣灭商。
记录了自先公先王壮大部落到武王灭商建国的整个历史。
2、颂歌和怨刺诗P5中国古代诗歌有所谓的“美刺“的传统,也就是“颂美”和“怨刺”的传统。
表现出鲜明的功利性和实用性。
(怨刺又称变风和变雅,是王道衰落、礼乐崩坏的产物)颂歌的作品有《大明》、《丰年》,怨刺的有《风•硕鼠》3、婚姻爱情诗P7婚姻诗,指以恋爱、婚姻为主题的诗篇。
有情人约会的《静女》、有恋人同歌共舞的、有热恋互赠信物的《溱洧》有野外相遇而相爱的《关雎》、有久别重逢的、有礼教束缚《将仲子》和婚姻不幸的痛苦《氓》等。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诗宋词元曲的重要考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诗宋词元曲的重要考点第一节散曲的兴起和体裁自中唐以后,长短句歌词在文人手里逐渐成为“别是一家”的新诗体,在两宋时期得到了高度的发展,产生了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著名作家;但到了南宋后期,由于词家远离现实生活,片面地追求文词的工丽和音律的妍美,便日趋衰落。
而民间长短句歌词,从中晚唐以来,经过长期酝酿,到了宋金对立时期,又吸收了一些民间兴起的曲词和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乐曲,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诗歌形式,这就是当时流传在北方的散曲,也称北曲。
散曲包含小令和套数两种主要形式。
小令就是单一制的只曲,它原来就是盛行于民间的词调和小曲,句调长短不齐,而存有一定的腔格。
它和词相同的地方就是用韵加密了,几乎每句都必须押韵;而且平、上、回去三声互叶,不象诗词通常平仄韵无法通押。
其次就是没双调或三叠、四叠的调。
最后也就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可以在本阳入之外提衬字,象下面两支〈醉酒太平〉:——张可久《金华山中》风流贫最出色,村沙富难交,滚灰泥补砌了旧有砖窑,上开一个教导乞儿市学,缠一顶半新不旧乌纱帽,穿着一领半长不长黄麻舱盖,系则一条半联及不断皂环绦,搞一个愁风月训异。
——锺嗣成《失题》前一首就是依照〈醉酒太平〉本调写的,只有八句四十五字。
后一首本阳入还是八句,但每句都提了衬字(提重点的就是衬字),就减至六十五字。
衬字多数用在句首和句子的两个词组之间,用在句子中间的大都就是虚字,用在句首的则十分多样。
存有了正字(即为按照本调该用的字)和衬字的协调,既可以维持这些曲调的腔格,又可以减少语言的生动性,更民主自由有效率地抒发作品的思想内容。
衬字的现象在敦煌曲子词里本已发生,经过宋金时期民间艺人以及散曲、戏曲、说唱文学作家的长期积极探索,终于化解了词调、曲调存有紧固腔格,而语言的抒发必须活泼生动的矛盾,这对后来的诗歌创作,特别就是民间歌曲以及戏曲、说唱文学的歌词部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套数沿自诸宫调,它是由两首以上同一宫调的曲子相联而成的组曲,一般都有尾声,并且要一韵到底。
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各章节重点、考点总结
3、四家诗: 指汉初出现的传授《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诗。前三家属“今文诗”,西汉时立于学官,分别亡于三国、西晋和宋时。《毛诗》属“古文诗”,东汉时立于学官,训诂多用《尔雅》,事实多本《左传》,流传至今。
2、孔孟:孔子和孟子的合称。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称为“至圣”,《论语》是以记载孔子言行为主的语录体著作。孟子是战国中期儒家的重要代表,后世称为“亚圣”,《孟子》是以记载孟子言行为主的语录体散文。
3、老庄: 老子和庄子的合称。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是道家后学对他思想的记载和发挥。庄子是战国中期道家的代表,《庄子》是他与其后学的著作的合辑。
2、建安七子: 指东汉建安年间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等七位文学家的并称。他们均以诗文显赫当世,是曹魏文学集团核心成员,与三曹同为建安时代的重要作家。其中以王粲、刘桢成就最高。
3、建安风骨: 是对建安文学风格的形象概括。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当时有不少作品反映了乱离的社会现实,表达了统一天下的愿望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其诗歌情调慷慨悲凉,语言刚健爽朗。后人把建安诗歌的成就称为“建安风骨”。
第二章《诗经》
1、《诗三百》: 在先秦时称“诗”或“诗三百”。《诗经》本有305篇,举其整数,故称“诗三百”。西汉初成为官学,被尊为经,始称《诗经》。
2、风雅颂: 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也是根据地域和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风也叫国风,是带有诸侯各国地方特色的乐歌,共有十五国风,160篇,多是民歌,少数是贵族作品。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大雅、小雅。大雅31篇,多朝会宴享之作;小雅74篇,多个人抒情之作。雅诗中也有部分民歌。颂是王室宗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的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三颂,共40篇。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精简知识点
第五章宋代文学一、西昆体的一般特色讲究修辞,大量用典,以学问为诗二、梅尧臣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主要内容大致可分为两类:1.干预政治、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的作品;2.个人日常生活的琐碎事务。
艺术特点:1.追求“苦硬”、“瘦劲”,要求平淡其表,深邃其里。
2.风格:平淡、古淡三、苏舜钦诗歌的风格特征1.苏舜钦的诗歌中,以风格豪犷雄放的作品最为引人注目。
2.早期诗歌创作重视反映现实,揭露社会黑暗,敢于大胆直言,如《吴越大旱》。
3.后期诗风变化,多寄情山水自然景物之诗,富有幽独闲放趣味。
四、王安石的文学创作成就1.文论:重在致用,把文章看作为政治服务的工具,长短篇均谨言,语言质朴简洁而说理透彻,概括性很强。
2.小品文:篇幅不长而笔力雄健,富有感情,文风峭刻。
3.散文:以议论说理见长,结构严谨,析理透辟。
4.诗:早期:直道其胸中事,意味较薄;晚年多描写山水的小诗,新颖别致而雅丽精绝。
5.词: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和表现范围。
6.王荆公体(半山诗)○1指王安石晚年诗歌风格,既清新闲适,又沉郁悲壮。
○2主要是绝句,雅丽精绝,含蓄深婉。
有向唐诗复归的倾向。
五、曾巩散文的艺术风格1.追求古雅平正,雍容冲和的艺术风格,叙事、议论都冲和平淡,委屈周详。
2.长于议论,多引经据古,明白详尽;布局完整谨严,节奏舒缓不迫;语言干净,思致明晰。
如《墨池记》3写作手法和技巧风格:开阖、承转、起伏、回环都有一定的法度,规矩严密。
六、苏洵散文的特点1.文章以议论为主,结构谨严,说理周详,气势磅礴而曲折多变。
2.论点鲜明,笔锋老辣,纵横恣肆3.具有雄辩的说服力,带有战国纵横家的色彩。
七、苏辙散文的特点文章接受父兄疏放洒脱影响的同时,把委婉迂徐的艺术情趣融入自己的作品中。
其《黄州快哉亭记》,记事详赡工稳,文风淡泊平和,议论以稳健见长,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授。
八、苏轼诗歌的主要题材内容1.社会政治诗:反映民生疾苦和时政得失。
如《荔枝叹》。
2.山水景物诗:常常将人生感悟融入山水写景之中。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重点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神话1.定义:上古神话,从本质上说,是原始人类基于生存需要和幼稚思维,对自然、自身和社会想象出来的种种呈现和描述。
第二章殷商西周的书面散文1.现存资料显示,甲骨卜辞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书面散文。
2.《尚书》是最早的记言为主的历史散文总集。
第三章《诗经》1.名解诗三百:《诗经》收诗305篇,大多始于西汉初年,终于春秋中叶,主要为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大约500年间陆续出现的诗歌作品。
赋比兴:朱熹《诗集传》中界定最为简明。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赋比兴的运用开启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风雅颂:乃音乐分类。
“风”即歌调乐调,特指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曲调,即曲风乐歌。
“雅”是西周王朝都城及王畿地区音乐。
“颂”《诗经》中多为祭祀活动中用乐或配舞之歌。
诗六义:《毛诗序》: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包括六个概念,两个问题。
“风雅颂”是诗经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
2.诗经内容:(1)《周颂》中的祭祖诗崇事先祖以加强宗脉地位,《诗经》中的祭祀诗大多伴随宗庙祭仪而创作和使用。
(2)《大雅》中的周族“史诗”以歌颂祖先为主或叙述部族历史,反映了从周始祖后稷出生到武王统一天下的历史过程。
(3)农事牧猎诗真实地记录了与周人农业生产相关的宗教活动和风俗礼制,反应了周初的生产方式、生产规模,以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4)典礼宴饮诗(5)怨刺诗和讽刺诗西周中叶以后,特别是西周末期,朝纲废弛,社会动荡,大量反映丧乱、针砭时弊的怨刺诗出现了,这种诗被后人称为“变风”“变雅”。
(6)战争徭役诗和思妇诗写征战、徭役时的所见所闻所感,从总体上看,战争徭役诗,大多表现对战争、徭役的厌倦,含有较浓郁的感伤思乡,恋亲的意识,开创了后代边塞诗的先河。
(7)《国风》中的婚恋诗3.艺术特点:写实与“诗言志”①叙事或含有较多叙事成分的诗体上,以简朴质直的写实方式,陈述了田猎郊游,日常劳作乃至居食婚姻生活的过程或片段。
简明中国文学史考点
简明中国文学史考点一、需要掌握的几首古诗1.李商隐《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2.杜甫《秋兴八首》其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其二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罗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其三千家山郭尽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汛汛,清江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其四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震,征西车马羽书弛。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其五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锁点朝班。
其六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
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樯起白鸥。
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其七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织女机丝虚月夜,石鲸鳞甲动秋风。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关塞极天唯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其八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美陂。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采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何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中国古代文学史》考试大纲总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史》考试大纲总笔记专插本题型结构:单选题占40%,名词解释题15%,简答题25%,论述题占20%●考核知识点:指明考试的范围(包括单选题或名词解释题)●识记:为名词解释题和选择题●领会:为简答题和论述题知识导图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大致分两类:一类,是以楚辞、汉魏六朝抒情小赋、陶诗、唐代三李诗、大部分宋词和元明散曲为代表。
特点是偏重主观,主要表现自我和抒写人性的作品。
另一类,是以诗经、汉乐府、杜诗、唐代新乐府、元明清大部分戏曲和小说为代表。
特点是偏重客观,主要反映社会和人生的作品。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自序》“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文,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注:大纲没要求骈文。
重点记住以下大纲的内容第一编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30%)第一章先秦文学(10%)考核知识点1、神话的含义及其内容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
神话的内容:一是探索天地创始、万物生成和人类起源奥秘的开辟神话,最有代表性的是盘古、女娲神话。
二是以风、雷、鸟、兽、草、木等为描述对象的自然神话,反映了先民敬畏和征服自然的心态,如“雷神”、“海神”、“水伯”等,最有名的是精卫填海和夸父逐日。
三是英雄神话,表现了先民主体意识的初步觉醒,它们朦胧意识到了人是世界的中心、宇宙的主人,其主角是半人半神或受神力支持的“英雄”,较有名的如《鲧禹治水》和《后羿射日》。
前者歌颂了治水英雄鲧禹父子,后者歌颂的是征服旱灾的英雄后羿。
四是关于异域奇国、怪人神物的传奇神话,反映了初民企图突破自然条件的限制,改造自身生活环境的愿望和理想,形象奇特,富于奇趣,具有超现实性、超自然性。
2、简述《诗经》的体制及其分类《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名称和篇目: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存目311篇,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辞,故实有305篇。
《简明中国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风是指国风,曲调的意思。
雅即正,指宫廷正乐。
颂是指宗庙祭祀之乐。
赋、比、兴是诗歌的创作手法。
赋是一般陈述和铺排陈述。
比是指比喻之意。
兴是指借助其他事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2)楚辞:“楚辞”二字的本意是指楚地的歌词,是一种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
(3)赋:是介于诗与散文之间的一种以铺陈为主要特征文体,既有诗的和谐音韵,整齐句式,又有散文的流畅气势,铺张描写。
(4)乐府:始于秦代,兴盛于汉代的掌管音乐的官署。
(5)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诗》是东汉后期一些没有留下姓名的宦游子弟共同编写而成的五言诗歌成熟的代表作。
(6)建安七子:建安七子指东汉末年建安时期曹氏父子之外的七位著名诗人。
他们是: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王禹、应楊、刘桢。
(7)三曹:指汉魏间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
(8)大小二谢:指南北朝时期的谢灵运和谢眺。
(9)竹林七贤:竹林七贤,是魏末的七位有名文士,成名年代较“建安七子”晚一些。
包括: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
(10)三张二陆两潘一左:西晋太康、元康时期的作家:三张(张载、张协、张亢)、二陆(陆机、陆云)、两潘(潘岳、潘尼)、一左(左思)。
(11)玄言诗:是学术界对兴盛于西晋末年、泛滥于东晋一代的玄理诗作的现代概括。
(12)永明体:是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开始流行的诗歌风格。
这种诗体要求严格四声八病之说,强调声韵格律,对“近体诗”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13)宫体诗:指以南朝梁简文帝为太子时的东宫,以及陈后主、隋炀帝、唐太宗等几个宫廷为中心的诗歌。
宫体既指一种描写宫廷生活的诗体。
其内容多是宫廷生活及男女私情,形式上则追求词藻靡丽。
(14)山水田园诗派:诗歌以山水田园为描写对象,起于南北朝时代晋宋之交的陶渊明与谢灵运,陶诗多咏田园,谢诗模范山水,各有突出成就,对后世诗歌创作都有很大影响。
山水田园诗派盛行于唐朝,代表诗人王维、孟浩然等人。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第一章考核知识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考核知识点第一章北宋初期文学一、.宋初文峰盛行骈俪声偶之辞,研华而肤浅。
柳开(字仲涂,著有《河东先生集》)、穆修(字伯长)倡导复古和坚持写作古文,成为古文运动的先驱。
二、促进了宋初诗风、文风变革的作家,当推王禹偁(字元之,存《小畜集》)三、宋初诗派林立,主要有所谓白体、昆体、晚唐体。
1.白体:白体学白居易,诗风平易晓畅(白体的特征),主要诗人有李昉、徐铉、王禹偁。
2.西昆体:杨亿等人在秘阁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取玉山、册府之名,狭义的西昆体单指其近体律诗,广义的西昆体兼指其四六文。
西昆体诗中大量用典,以学问为诗(西昆体的特征),主要诗人有杨亿、钱惟演、刘筠。
3.晚唐体:指宋初木方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诗作,已清逸隐幽(晚唐体的特征)为旨趣。
代表诗人是林逋。
四.王禹偁的诗风文风(促进宋初诗风文风):1. 王禹偁兼擅各种文体,以诗歌较为注明,五、七言诗效法白居易的平易诗风,早年侧重于学习白居易的闲适唱和诗,其近体诗、绝句不乏平淡清远的格调。
如《村行》。
2.贬官商州后,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关心民生疾苦的作品,学习白居易“惟歌生民病”的讽谕诗。
3.在文的方面,他既能写古文,又是四六文的高手,致力于倡导古文,改变五代以来的调绘习气,始为古雅简淡之作。
如《唐河店妪传》。
4.王禹偁的散文在追求平易自然的文风方面有开创之功,使中唐韩、柳切近现实的平易古文在宋初重现,成为欧阳修改革文风的先声。
五、为什么说杨亿是西昆诗派的代表作家?1.杨亿,字大年,宋初著名文臣。
.西昆体之所以命名为西昆,是以杨亿诸人在秘阁唱和的诗集《西昆酬唱集》为名,此集作者有17人,共收诗250首,杨亿、钱惟演、刘筠的作品就有202首。
2.杨亿主张“历览遗编,研味前作,挹其芳润”,其作品《无题》“桂魄渐亏愁晚月,蕉心不展怨春风”等诗,讲究声律文采,注重修辞用典,重格律和借代,颇具义山诗的“沉博绝丽”之风,扫除了五代衰飒弊习,开启了宋人诗歌的新气象。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知识点
第五篇宋代文学第一章北宋初期的文风与诗风名词解释:西昆体1.以杨亿等人为代表的西昆体,是宋初影响极大的重要文学流派。
2.“西昆”因创始人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而得名。
3.代表作家以杨亿、钱惟演、刘筠为魁首。
4.作诗宗主李义山,讲究辞采,以偶丽为工,好用事,以表现才学和工力。
昆体功夫昆体功夫是西昆体在艺术上的表现。
一.以杨亿为代表的西昆体作家在艺术上讲究藻饰、多用故事。
二.作诗注意修辞,重格律和借代,颇具李商隐的“沉愽绝丽”之风。
三.大量用典第二章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简述欧阳修散文“六一风神”的美学风格1.欧阳修的散文措辞平易,用词造句精练而有变化,自然地叙事、自然地抒怀。
这标志着他的散文创作从崇尚骨力到倾心于风神姿态、从阳刚到阴柔的转变。
2.本质是散文的诗化和情感的外显。
3.文章结构层次清楚而转折,语言层次平易自然。
这些都是“六一风神”的构成要素,这种特点偏于阴柔之美。
简述王安石的“王荆公体”诗有何特点1.王安石《题张司业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中的“奇崛”,似瘦劲刚健为特征,是王安石追求的一种艺术境界,但进入老年后,却视奇崛为平常了。
即寓悲壮于闲淡,既有清新闲适,又有沉郁悲壮,被称为“半山诗”。
半山,是王安石晚年在江宁居住的地方,他这个时期的诗歌被编諚为《半山集》亦称“半山诗”,主要体裁是绝句。
2.“王荆公体”即“半山诗”或“半山绝句”,指王安石晚年的诗歌创作而言。
特点是重炼意,如《登飞来峰》通过写登临山塔远眺,反映出诗人高瞻远瞩、不畏艰险的胸襟气魄。
又重修辞,如《泊船瓜州》,还有用事、造语、炼字等。
主要载体是其晚年雅丽精绝的绝句。
“王荆公体”的长处是下字工、用事切、对偶精,既有深婉不迫处,也有生硬奇崛处,为江西派的先驱。
第三章苏轼试述苏轼散文的艺术成就宋代古文家苏轼各体散文众多,大致可分为议论文、记叙文和小品文等,这些散文的出现标志着宋代古文运动的最高成就和完全胜利。
简明中国古代文学史考试资料(上学期)1
简明中国古代文学史考试资料〔上学期〕一?诗经?1 诗经简介: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一部现实主义的诗歌总集,它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即公元前1100-600年左右的诗歌305首,其中6首为笙诗,只有题目,没有诗,故又称“诗三百〞。
共四五百年间的民间歌谣〔风〕、士大夫作品〔雅〕,以及祭神的颂辞〔颂〕。
按用处和音乐分“风、雅、颂〞三局部,其中的风是指各地方的民间歌谣,其中的雅大局部是贵族的宫廷正乐,其中的颂是周天子和诸侯用以祭祀宗庙的舞乐。
?诗经?表现手法上分为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诗经?多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2 内容: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一部现实主义的诗歌总集,它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即公元前1100-600年左右的诗歌305首故又称“诗三百〞。
?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其中直陈其事叫赋;譬喻叫比;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叫兴。
?诗经?表现手法上分为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诗经?多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风多半是经过润色后的民间歌谣。
“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包括今天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湖北北部一些地方〔齐、楚、韩、赵、魏、秦〕,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
“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
“雅〞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布局又分“大雅〞、“小雅〞颂〔三颂:周颂、鲁颂、商颂〕“颂〞是祭祀乐歌3 诗经内容:周族史诗,颂歌与怨刺诗,动人的婚恋诗,农事诗,征役诗,爱国诗4 诗经的艺术成就:诗经?是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地位的奠基之作,作为一部乐歌总集,它的作者不一,地域不同,内容各异,艺术风格也多种多样。
概括而言,其艺术成就主要表达在以下四个方面:其一,面向现实,朴实自然的风格特色,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诗经?从各个方面主要描写了我国西周数百年的社会现实生活,真实、深化、广泛而多彩,尤其是其中的民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直接坦率,真实地反映了下层人民的劳动和生活、喜欢和憎恨、痛苦和希望。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丨高频考点(2)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丨高频考点(2)尚书(1)《尚书》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散文集;(2)是以记言为主体的古史;(3)《尚书》有今、古文之别。
《左传》的叙事艺术。
(1)富有文学表现力的剪裁功夫。
(2)采用全知叙事视角。
史散文文学性的剪裁,是指在保证真实叙述历史事件的基础上,通过史料的取舍、叙述的详略,使历史事件故事化、情节化。
例如宣公二年的《郑败宋师获华元》,记载宋、郑两国间的一次战事,开头只以极简练的文字交代了时间、地点和结局,而后则以大部分篇幅细写战事前后的几件趣事:狂狡如何反遭俘虏,羊斟如何衔私报复——这样的记录,不但反映出宋军战败的某些因素,更增加了文章的故事性和趣味性。
采用全知叙事视角,即站在亲历事件的角度来叙述事件,这样既可以保证历史事件叙述的真实和亲切,也便于引入一些细节描写和人物语言,从而增加事件的故事性和意趣,避免缺乏情趣与形象的枯燥乏味的流水账式的史事记述。
如《晋楚城濮之战》,不仅有战前谋划,还有对于战争的细致描写,两军的阵势、将帅,各路兵马的战况,如在目前,添加了曲折的故事意味。
《左传》的写人艺术。
(1)人物形象性格鲜明。
(2)以言语、行为表现人物性格特征。
(3)把人物置入矛盾冲突的环境中塑造。
(4)不仅能写出人物某一方面突出的性格特点,而且注意刻画人物性格的多个侧面,有的甚至能写出性格的发展。
《国语》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国别史。
主要记载周、鲁等诸侯国的史实,以记言为主。
其整体风貌是质朴平实。
《战国策》的文学特色。
(1)具有铺张辩丽、夸饰恣肆的风格。
(2)能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以情理服人。
(3)能摹绘人物,形貌毕肖。
(4)引誓设喻,善用寓言。
墨子:名翟,是墨家学派创始人。
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学并称“显学”。
《墨子》一书保存了墨子以及墨家各派的基本思想。
《孟子》文章的特点。
(1)富于雄辩色彩。
这特点,一是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引导对方不知不觉地投入到自己设置的机彀中来,使对方心悦诚服;二是气势丰沛,是非鲜明,一旦对方被纳入自己设置的机彀,便铺张扬厉,纵横恣肆,步步紧逼,不给对方辩驳的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十1.子虚赋--司马相如2.洛神赋--曹植3.节南山--怨刺诗4.宗庙祭祀之乐舞曲--颂5.《论语》--语录体和韵散结合体,儒家“仁”6.《孟子》—儒家“性善论”7.《道德经》—老子8.《庄子》—“道”散文风格9.诗经周族史诗—生民、婚恋诗—国风·关雎、农事诗、征役诗、爱国诗、颂歌与怨刺诗、10.《全唐诗》五万首左右,11.冯梦龙—三言12.凌濛初--二拍13.《琵琶行》--南曲之祖二、填空题十1.西晋文学从晋武帝司马炎的太康年间起,约有20多年时间,是紧承建安至魏末的又一个文学创作繁荣的时期,是所谓“文学的自觉时代”“三张“指张载、张协、张亢兄弟,“二陆“指陆机、陆云,“两潘“指潘岳、潘尼叔侄,”一左”指左思。
过去一般认为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有两种倾向,一是模拟古人的风气很盛。
二是追求词藻华美和对偶工整。
一些作家注重在形式上的追求,是文学艺术内部规律发展的必然趋势。
从魏晋到南朝,在文学创作中讲求文词的华美,注意到文体的划分,文笔的区别,探索文思的过程,文理的探求,以及后来对作家文集的汇纂,出现了一个前所来有的现象。
2.陶渊明东晋诗坛上的玄言诗风陶渊明:字元亮,名潜。
陶诗特点:自然平淡、语言质朴、含意深远。
散文、辞赋。
1.田园诗: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对农业劳动的讴歌。
2.咏怀诗:抒情写志,讥讽时事。
3.哲理诗:3.柳永初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耄卿。
4.陈子昂兼济天下、匡世济民的儒家理想,具有浓郁的政治色彩,极力主张复归风雅兴寄的传统。
5.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四杰文学贡献:在六朝诗风充斥文坛的时候,以大无畏的精神,耳目一新的创作极力扭转文坛积习。
他们把诗歌创作从台阁引向荒漠,从宫廷转向市井,拓展了诗歌表现的空间,注入了新鲜的生活气息。
6.建安七子孔融(年辈较长)、王粲(文学成就最高)、陈琳、徐干、刘桢、应玚、阮瑀7.楚辞楚辞的来源:战国时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作的诗歌,是《诗经》后的一种新诗体8.屈原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知名诗人,楚辞的代表作家,《离骚》是古今卓绝的一篇宏伟壮丽的长篇抒情诗。
三、名词解释四1.汉代诗赋赋:汉代最具代表性的文学形式,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韵散结合,诗的散文化,散文的诗化。
汉代诗歌:主要是汉乐府民歌和文人五言诗,2.建安文学建安风骨:魏晋风骨,反映社会动乱和民生疾苦。
追求建功立业的内容歌唱自己的政治理想和积极进取精神。
形成一种悲凉慷慨刚健有力的风格使内容和形式有谐美的统一性。
3.早期词词起源于隋唐之际,在五代达到成熟。
词的发展和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词最先是在民间产生的。
花间派和南唐词是五代时期产生的两个词的创作群体。
他们为宋词的发展开拓了道路,奠定了基础。
4.杜甫诗风杜甫的沉郁顿挫,虽然指的是他的辞赋,但用来指他诗歌艺术风格也是非常准确的。
杜甫忧生念乱,仁民爱物。
具有济世之志,又遭贫病流离之苦。
他是一个内心世界极为丰富的诗人。
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各种爱恨情仇奔突,作用于他的心中千回百转,欲扬又抑,正是这种深沉低回,欲说还休中,体现出杜诗的沉郁顿挫的美学特征。
这里的沉郁、顿挫,指作者的诗篇中有时写的沉着痛快,有时写的沉挚深入,有时积健为雄,有时沉厚纡曲,根底盘深。
有时波翻浪卷,起落跌宕,音节上表现着抑扬缓急。
5.诗经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一部现实主义的诗歌总集,它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即公元前1100-600年左右的诗歌305首故又称“诗三百”。
《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其中直陈其事叫赋;譬喻叫比;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叫兴。
《诗经》表现手法上分为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诗经》多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风多半是经过润色后的民间歌谣。
“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包括今天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湖北北部一些地方(齐、楚、韩、赵、魏、秦),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
“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
“雅”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布局又分“大雅”、“小雅”颂(三颂:周颂、鲁颂、商颂)“颂”是祭祀乐歌6.唐代诗不同诗风的类别和意思山水田园诗派:诗歌以山水田园为描写对象,起于南北朝时代晋宋之交的陶渊明与谢灵运,盛行于唐代,代表诗人有王维、孟浩然等等王维有效地将色彩,线条,构图等绘画艺术的表现形式以及音乐家对声音的表现技巧,诗人的情思和禅意全面的运用到诗中,所以他的山水田园诗具有卓然独立的成就。
孟浩然的诗歌语言平易,朗朗上口,韵味无穷,可谓不求工而自工。
孟浩然的诗歌能够独树一帜,自成境界。
他在山水田园诗方面的建树,使他对唐宋以后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边塞诗派:盛极一时的边塞诗是构成盛唐之音的重要部分,它在古代边塞诗史上的地位是前无古人的。
高适的诗多从现实出发,写自己的真感情,真怀抱和抒情和议论不是无病呻吟,不是娇柔造作,这是多胸臆语,而语言的知识有利情调的豪迈雄壮,更是兼有气骨的表现。
岑参边塞诗的奇,首先表现在以奇特的想象,奇丽的景色,抒发立功边塞的慷慨豪情。
其次表现在用豪迈高远的和声调来表达域外荒寒的奇异风光,给人造成既振奋又新鲜的感觉。
描写塞外的奇异景色,抒发出将士乐观豪迈的精神与他们征戍生活中复杂矛盾的情感,充满了浪漫的色彩。
7.兴盛时期的词词在宋代臻于极致,词作为从隋唐以来产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诗体,经过了花间派,南唐词的辛勤培育,终于成为代表宋代文学独到成就的文学样式。
宋词流派众多,名家辈出。
体制上有小令,有长调,风格上有婉约有豪放有清雅有质实。
题材方面是能涉及的领域词也几乎都能涉及。
宋词作者一共1300多人,作品两万余篇。
四、简答题五1.楚辞屈原生平和思想:战国时期著名政治家,第一位爱国诗人,外交上主张联齐抗秦,对内举贤授能(美怔)开创新的文学体裁———骚体,诗歌的全新时代。
坚持真理,执着的爱国热情,宁死不屈的精神。
屈原的特色贡献:艺术上:以浪漫主义的创造方法开辟了另一影响深远的传统,丰富了文学艺术的表现力,扩大了诗歌的境界和表现力。
发展了《诗经》比兴手法扩大了比兴的象征意义,把物我情景交融起来。
在诗歌形式上:楚辞体打破了四言格式,出现了五言七言句和散体化的句子,给后人形式上的启发,对辞赋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离骚》的艺术特色:1.感情澎湃激越;2.意象的运用;3.《离骚》中对上下求索的描写,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特征;4.《离骚》在语言和形式上也有很大创造艺术成就1塑造一个坚贞高洁的抒情主人公的光辉形象2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3富有意味的意象4形式语言的创新2.三曹:指汉魏间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曹操:用质朴的语言表达他的胸怀,用旧的形似写新的内容。
曹丕:提倡和讲求文章的华美,对于文学自觉时代的出现,对于魏晋及以后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推动作用。
曹植:建安时代最杰出,最具代表性,对后代影响最大的一位作家。
1.第一个大力写五言诗的人,2.词藻华美丰富,3.善用比兴象征手法。
3.诗人:高适、岑参、李商隐、白居易边塞诗派:高适、岑参由于经历、个性接收的艺术熏陶不同,两个同时代的著名边塞诗人的风格也是同中有异的。
具体的说,高适的边塞诗现实色彩更浓一些,议论更多一些,偏于“悲壮”。
岑参的边塞诗浪漫的情调强烈一些,写景多一些,偏于“奇壮”。
所以说高适诗“悲壮而厚”,岑参诗“奇异而峭”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
成就卓越的抒情诗人,她的抒情诗寄意深远,纡徐含蓄,而精细绵密,沉薄艳丽,在文学史上独树一帜,别创一格。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的讽喻诗和闲适诗分别体现了他兼济独善的儒家思想。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他出神入化的诗歌艺术,傲岸不屈,蔑视权贵,鄙夷庸俗,渴望自由的精神,使他的作品和人格充满了无穷的魅力。
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词人,4.词人:豪放派辛弃疾、婉约派李清照豪放派辛弃疾的词有什么特点?1.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2.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
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
3.在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上善用比兴、比拟、比喻等修辞手段,又喜议论和好用典故。
4.辛词的横空出世,在宋代词坛上起到了举足轻重和承上启下的作用。
李清照在词的抒情艺术方面取得很高的成就。
1.她善于选择日常生活中的环境细节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2.李清照善于融情于景。
他并不注重对客观景物做精致的描写,而是将主观的感情和客观的景物高度融合,从而抒发他的独特感受。
3.李清照词的语言十分本色无论写景抒情,他都运用白描的手法。
风韵天然,她还善于使用口语入词,在典雅清丽中又有自然朴实之美。
5.汉代诗赋文学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1.反映劳动人民穷困生活,遭受压迫、迫害的作品。
2.揭露战争和姚毅带给人民的灾难和痛苦。
3.反映男女爱情和被压迫妇女。
4.揭露上层社会残暴和腐朽的。
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及其影响1。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2.两汉乐府民歌的叙事性特色3,语言艺术:两汉乐府民歌语言朴紫生动,常用烘托、侧面描写、比喻、夸张和拟人的手法4.形式多样:两汉乐府民歌不囿于四言格式,而以杂言为主,并逐渐趋向五言。
6.唐代文学:诗,李白、白居易、杜甫、李商隐李商隐的诗歌内容分类:1.关心社会现实,特别是通过自己的身世经历,反映晚唐知识分子的苦闷和对现实的不满2.咏史怀古之作多针对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和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斗争。
3.以无题为题,以及摘取片中首句的头二字为题目,代表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
这些诗的内容比较复杂,题旨有的也比较隐晦,特别是采取比兴寄托的手法。
借男女之情抒写政治怀抱身世之感的作品,有的时候可能确是深情缅邈的恋情诗。
4.吟咏怀抱感伤身世之作。
李商隐的积极用世之志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一是对杜甫诗歌思想和艺术的继承。
他的诗沉郁顿挫曲折深婉二是对六朝诗风合理的继承。
幽微隐约的表达方式,深婉凄美的感情,精美绮艳的意境意象以及清丽精致的语言,严整的格律和他接收齐梁诗风并加以融裁是分不开的。
三是比兴象征手法的运用。
委婉含蓄,言近旨远,因为用典过繁杂,比兴过多,他的一些诗表现出词语朦胧晦涩,给人雾里看花终隔一层的感觉白居易诗歌的类别:1.讽喻诗:170多首,用于察补时政,尚实尚俗,强调诗歌语言的质朴通俗,议论的直白显豁,叙事的真实无误,形式的流利通畅。
针贬时弊,情绪激切。
2.闲适诗:情调淡泊平和,悠然自得。
杜甫诗歌的类别:1.叙事诗:a善于铺陈,高度概括b精心刻画细节,于细微处见真实。
c寓情于事,动人心弦2.抒情诗:1.情景交融2.抒情,议论,叙事融于一体。
3.抒情曲折委婉跌宕反复。
7.宋代文学:词,李清照、柳永、苏轼苏轼对宋词的发展有什么贡献?1.苏轼突破“词为艳科”“诗庄词媚”的传统观念从文体方面将词提高到和师同等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