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学史2_期末复习重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复习资料最完整精要
一、知识题1.北宋初期倡导复古和坚持写作古文的作家有:柳开、田锡、穆修等人,他们的复古主张和实践,为后来宋代的古文运动揭开了序幕。
2、柳开是宋初古文运动最早的先驱人物;田锡在古文运动中是过渡者;穆修是继柳开后专力作古文的作家,是响应者。
4.在宋初诗风、文风的变革中提出“有害”“有文”的文论观点的作家是王禹偁。
3、宋初诗坛诗派林立,宋初三体诗指“白体”、“西昆体”、“晚唐体”。
4、王禹偁是宋初诗人,应归入宋初“白体”诗派,即白居易体。
5.宋初重要文学流派西昆体的代表作家有:杨亿、钱惟演、刘筠。
6.以杨亿为代表的西昆体是宋初影响极大的重要文学流派。
二名词解释1、“西昆体”:1)西昆体是宋初影响极大的重要文学流派。
狭义的西昆体单指其近体律诗,广义的西昆体兼指其四六文(2)“西昆”之名是因创始诸人在秘阁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取玉山、册府之意。
3)《西昆酬唱集》共收诗人十七位,多西昆健将,而以杨亿、钱惟演、刘筠为魁首。
杨、刘齐名,当时影响很大。
三、问答题1、北宋初期复古思潮方面不同作家的不同途径?答:复古守正以求出新,是宋初文学发展的一种趋势,柳开是北宋复古革新思潮中最初觉醒的儒者代表;田锡代表了五代文气习染较深的文学之士对改革文风的自觉;穆修校刻韩、柳文集,于古文的承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复古思潮在北宋初并未成为主流,仅处于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少数几个作家先驱自觉的阶段。
2、王禹偁在文论方面有所贡献,其文论观点?答:于“传道”外提出“明心”,于“有言”外提出“有文”,即传道明心、有言有文。
实际上要求文道合一和文行合一。
3、杨亿南朝诗的特点是什么?答:1)借古讽今。
2)精于用典。
3)音节流畅。
4)辞采华丽。
体现西昆体取材博赡,炼词精整的特色。
4、西昆体的创作特色与《西昆酬唱集》?答:1)西昆体之所以形成一个诗歌流派,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西昆酬唱集》的编撰结集。
此集的作者有十七人。
2)就创作方法而言,杨亿于《西昆酬唱集序》中主张“历览遗编,研味前作,挹其芳润”,这在他们的创作中得到了体现。
山师大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卷期末复习要点及习题
一、名词解释1、文学自觉(名解、问答):文学的自觉始终贯穿整个魏晋南北朝,是指文学及文学创作主体意识到文学的独立性和价值性。
它有三个标志: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帓尚实,诗赋欲丽);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
所谓文学的自觉,最重要的还是表现在对审美特性的自觉追求上。
文学自觉的理论体系表现:由简单的文论向论著发展;由简单的批评现象的描述到理论的深化;一般、面上的描述到纵向源流的探索、历史挖掘(刘勰的《文心雕龙》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建立了完整体系,也是文学自觉的标志。
)2、建安文学: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建安文学包括了建安年间和魏朝前期的文学,这时的文坛以曹氏父子为中心,在他们周围集中了王粲、刘祯等一批文学家。
作品反映了乱离的社会现实,表达了统一天下的愿望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其诗歌情调慷慨悲凉,语言刚健爽朗,构成了“建安风骨”的文学风貌。
3、建安风骨:是对建安文学风格的形象概括。
这时的文坛以曹氏父子为中心,在他们周围集中了王粲、刘祯等一批文学家。
作品反映了乱离的社会现实,表达了统一天下的愿望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其诗歌情调慷慨悲凉,语言刚健爽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形成了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文学史上称之为“建安风骨”或“汉魏风骨”。
4、建安文学的时代风貌:建安诗歌反映了深刻的社会生活,赋予浓厚的时代气息,形成了独特的慷慨悲壮的风格;内容:政治理想的高扬、人生短暂的哀叹、强烈的个性表现、浓郁的悲剧色彩特点:雅好慷慨、志深笔长、梗概多气,建安诗歌悲凉慷慨的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5、正始之音/文学:正始文学是魏曹芳正始年间的文学,主要代表是嵇康和阮籍。
建安之后,又有“正始之音”。
作品表现彷徨苦闷、对现实不满的心情,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尖锐的人生悲哀构成了正始文学的基本特点,诗风由建安时的慷慨悲壮变为词旨渊永、寄托遥深。
(完整word版)中国古代文学史二重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重点一、初唐1、王绩:长于五律,《野望》已是五律典型。
多吟咏隐居旷达之趣,寄寓激愤之情。
2、初唐四杰:(1)文学观:反齐梁的宫廷文学,提倡刚健有骨气的诗风,文章要有一定的经世教化的作用。
(2)创作成就:A诗歌:都是中下层文人,他们拓展了诗歌的表现领域。
B:对诗歌体式的成熟和完备做了贡献如七言歌行《长安古意》体式非常大;五律王勃C:开拓了新的诗风,以清新的诗风为文坛带来新鲜的风气。
D:骈文赋3、陈子昂:(1)文学成就:以汉魏的的五言古诗为主,诗的内容比较充实,有为而作,风格质朴刚健。
诗文理论代表新作:《与东方左使扎序》骨气端详,音情顿挫,光英郎练,有金石声。
以深刻的内容质朴刚健的风格破除六朝余袭,他的五古开启了李白等人的五古。
4、宫廷文人:(1)上官仪:五言诗,格律工整,内容空洞。
(2)文章四友:杜审言,崔融,李峤,苏味道。
作品多歌功颂德,宫苑游宴,风格典丽精工。
(3)沈宋:多奉和之作,他们的创作使五七律得以完型。
二、盛唐1、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源于东晋的谢灵运和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
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出现原因:开元社会安定,具备隐居的经济基础;以隐求士的终南捷径成为时尚;佛道的思想流行提供了思想基础。
2、孟浩然:布衣诗人,一度隐居鹿门山,曾作九龄门客。
山水田园特点:冲谈自然,语淡味醇;多白描,曲尽其妙;也有一些很浑阔。
3、王维:多才多艺,诗画乐精通。
前期抒报国心,后期以隐居修禅为主。
山水田园诗特点:(1)诗情画意的高度统一(2)音乐美,山营造意境(3)常以动衬静(4)既有陶潜的平淡自然,又有灵运的精工秀丽。
4、边塞诗: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以高岑为代表,境界开阔,雄奇悲壮。
边塞诗其实就是战争文学。
王昌龄:七绝圣手。
5、高适:内容充实,感情饱满意气豪迈;语言朴实、自然、风格沉雄悲壮。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知识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知识点
1.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了305首诗歌,反映了西周时期的社会生活、风俗习惯和人民的思想感情。
它的主要特点
是以音乐方式演唱,是古代音乐和文学艺术的结合体。
2.唐诗:唐朝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辉煌的一个时期,唐诗是当时最
为著名和流行的文学形式。
唐诗的特点是言简意赅,意境深远,运用了大
量的修辞手法和修辞格。
4.元曲:元曲是元代文学史上的一种戏剧形式,包括了杂剧、散曲和
元杂剧等。
元曲的特点是结构精巧,情节曲折,语言生动。
其中最著名的
作品是《长生殿》、《窦娥冤》等。
5.四大奇书:四大奇书指《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
《三国演义》。
它们是中国古代小说的代表作品,通过讲述英雄人物的故事,描绘了社会风俗和人物性格。
7.明清小说: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小说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出现了
许多杰出的小说作品。
其中最著名的是《金瓶梅》、《红楼梦》等。
这些
小说以真实描写社会生活和人物性格为特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8.古文运动:古文运动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次重要的文学运动,发生
在清代中期。
这一运动主张以唐宋以前的文学作品作为写作的模板,主张
回归古文的风格和规范,以弘扬传统文化。
9.诗词格律:中国古代诗词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等。
这些格律要求包括了字数、平仄、韵脚等方面,对于古
代诗词的写作和鉴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古代文学史2重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2重点整理中国古代文学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涵盖了诗、词、曲、赋、文言小说、戏曲等多种文学形式。
其中,中国古代文学史2重点是指中国古代文学史的第二个重要时期,主要涵盖了唐代和宋代这两个重要的文化时期。
本文将就中国古代文学史2重点进行整理和介绍。
一、唐代文学唐代被誉为中国文学的黄金时代,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
唐代文学包括了众多优秀的作品和文学家,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诗人杜甫、李白和白居易。
杜甫以其激昂的诗风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而闻名,他的作品充满了对贫苦百姓的关怀和对时局的忧虑。
李白则以其豪放洒脱的诗风和浪漫主义的情调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了壮丽的山水和美酒佳人,给人以豪情万丈的感觉。
白居易则是唐代文学史上的文坛巨擘,他的作品包括了诗、赋、骈文等多种文体,尤以其诗歌作品最为卓越。
除了这些著名的诗人外,唐代还涌现了许多其他优秀的文学家和作品。
如王勃的《滕王阁序》、刘禹锡的《陋室铭》等,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唐代文学的瑰宝。
二、宋代文学宋代是中国文学史上另一个重要的时期,它继承了唐代的文学传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发展。
宋代文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风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宋代文学强调了实用性和现实主义。
宋代文人以文化的功用为重,注重文学对社会的实际作用。
他们关注社会变迁、人情世故,并通过文学作品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宋代文学注重细腻的描写和精致的表达。
宋代文人追求精美细腻的艺术表达,注重细节的描写和形象的塑造。
他们以巧妙的语言技巧和艺术手法,展现出了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审美观念。
宋代文学兼收并蓄,吸收了前代文学的精华,并进行了创新和发展。
宋代诗歌有了新的变革和突破,如陆游的诗歌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情感表达方式,成为了宋代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宋代的散文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散文家和作品。
如苏轼的《东坡居士文集》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等,这些作品以其优美的文笔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宋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文学史2_期末复习重点
1建安风骨:是人们对建安大时期美学风格的概括。
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说: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
指作品内在的“雅好慷慨”的品格,和语言表达上简练刚健的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艺术风貌。
代表人物“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2建安七子: 指东汉末建安时期曹氏父子之外的七位著名诗人。
他们是,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七子”之称,始于曹丕所著《典论·论文》,其中以王粲陈旧最高3宫体诗: 盛行于南朝梁陈时期的诗体,宫体之称始于梁简文帝萧纲时,作为永明新体诗的“新变”,内容,内容上不独以“止乎衽席之间”“恩极闺房之内”为主。
形式上也有“清辞巧制”“雕琢蔓藻”代表人物萧氏父子,庾信等4初唐四杰:初唐时期诗坛上出现的以“文章齐名天下”的四位杰出诗人,他们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又称“王杨卢骆”。
他们在诗歌创作上,大大扩大了诗歌创作领域与题材,并把诗歌从宫廷引向市井,从京都引向边塞荒漠。
在艺术上有博大之象。
对唐诗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
他们有着相同的审美追求,起着继往开来的作用。
他们的诗文各有特点,王杨擅于五言律诗,卢骆长于七言歌行5竹林七贤:识见于世说新语。
任诞。
魏晋之际的文学七个代表作家,常集于竹林之下,故名竹林七贤。
以阮籍嵇康文学成就最高,七人分别为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
6大历十才子:十才子最初见于中唐诗人姚合的极玄集。
其中包括十才子为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洞(一作峒)、耿湋、夏侯审。
其主要创作诗风相像,他们或寄情山水景物或写羁旅之情。
7元和体:是指元、白在元和年间写的次韵相酬的,穷极声韵的长篇排律,以及杯酒光景间感叹自身遭遇的小碎篇章,再加之艳体诗在内统称为元和体。
形成诗到元和体是体裁变新的局面。
8象外之象:司空图在《与极浦书》中提出的文论诗主张。
中国古代文学史(2) 复习要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2)第五篇宋代文学第一章北宋初期的文风与诗风名词解释:西昆体1.以杨亿等人为代表的西昆体,是宋初影响极大的重要文学流派。
2.“西昆”因创始人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而得名。
3.代表作家以杨亿、钱惟演、刘筠为魁首。
4.作诗宗主李义山,讲究辞采,以偶丽为工,好用事,以表现才学和工力。
昆体功夫昆体功夫是西昆体在艺术上的表现。
一.以杨亿为代表的西昆体作家在艺术上讲究藻饰、多用故事。
二.作诗注意修辞,重格律和借代,颇具李商隐的“沉愽绝丽”之风。
三.大量用典第二章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简述欧阳修散文“六一风神”的美学风格1.欧阳修的散文措辞平易,用词造句精练而有变化,自然地叙事、自然地抒怀。
这标志着他的散文创作从崇尚骨力到倾心于风神姿态、从阳刚到阴柔的转变。
2.本质是散文的诗化和情感的外显。
3.文章结构层次清楚而转折,语言层次平易自然。
这些都是“六一风神”的构成要素,这种特点偏于阴柔之美。
简述王安石的“王荆公体”诗有何特点1.王安石《题张司业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中的“奇崛”,似瘦劲刚健为特征,是王安石追求的一种艺术境界,但进入老年后,却视奇崛为平常了。
即寓悲壮于闲淡,既有清新闲适,又有沉郁悲壮,被称为“半山诗”。
半山,是王安石晚年在江宁居住的地方,他这个时期的诗歌被编諚为《半山集》亦称“半山诗”,主要体裁是绝句。
2.“王荆公体”即“半山诗”或“半山绝句”,指王安石晚年的诗歌创作而言。
特点是重炼意,如《登飞来峰》通过写登临山塔远眺,反映出诗人高瞻远瞩、不畏艰险的胸襟气魄。
又重修辞,如《泊船瓜州》,还有用事、造语、炼字等。
主要载体是其晚年雅丽精绝的绝句。
“王荆公体”的长处是下字工、用事切、对偶精,既有深婉不迫处,也有生硬奇崛处,为江西派的先驱。
第三章苏轼试述苏轼散文的艺术成就宋代古文家苏轼各体散文众多,大致可分为议论文、记叙文和小品文等,这些散文的出现标志着宋代古文运动的最高成就和完全胜利。
中国古代文学(二)复习要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复习纲要陈忻一、宋初三体,特别是西昆体二.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欧阳修是领袖三.欧阳修散文的特点(成就、贡献)四.梅尧臣、苏舜钦开创宋诗风格五.王安石“荆公体”(半山诗)六.苏轼散文的特点、苏轼诗歌的特色、苏轼词的革新意义七.江西诗派、一祖三宗、山谷体诗、黄庭坚主要文学主张八.陈师道后山体九.柳永慢词的意义贡献十.周邦彦词的集大成(艺术特色)十一.李清照“易安体”的特点、“词别是一家”的主张十二.朱敦儒“樵歌体”十三.辛弃疾词内容、艺术成就、辛派词人十四.中兴四大诗人十五.陆游的爱国诗、散文有哪些十六.杨万里“诚斋体”、“活法诗”十七.范成大对田园诗的贡献十八.姜夔白石词清空骚雅的特征十九.梦窗词的特色二十.清雅派词人二十一.永嘉四灵、江湖诗派二十二.吴蔡体、国朝文派、二十三.元好问《论诗三十首》、金元最有成就的诗人二十四.《西厢记诸宫调》的价值二十五.元曲四大家及代表作及其主要代表作品的意义和主要人物分析、四大爱情剧、五大历史剧二十六.元杂剧的体制、旦本、末本二十七.马致远神仙道化剧二十八.关汉卿公案剧、妇女生活剧、历史剧的代表作品二十九.《西厢记》故事的源起、王西厢的戏剧冲突、主要人物分析三十.散曲及其分类(小令、套数、带过曲)三十一.曲状元马致远、清丽派散曲代表人物乔吉、张可久三十二.南戏与杂剧的区别、元代四大传奇(四大南戏)、南戏之祖、三十三.话本、平话《水浒传》、《三国演义》的原始雏形。
三十四.元诗四大家、铁崖体三十五.明代长篇小说(四大奇书)及其各自的类型和思想倾向、艺术成就三十六.明代短篇小说(拟话本)三言二拍及其思想倾向、艺术成就三十七.明代杂剧:徐渭《四声猿》三十八.明代中期三大传奇、汤沈之争三十九.临川四梦、《牡丹亭》人物形象四十.明代诗文:台阁体、茶陵派、唐宋派、童心说、公安派、竟陵派张岱小品文集大成、前七子、后七子、复社几社诗歌四十一.清代诗歌:江左三大家、梅村体、神韵说、格调说、肌理说、袁枚性灵诗派四十二.清代文:学者之文、清初三大家、桐城派古文、阳湖派四十三.清代骈文:汪中四十四.清词:阳羡派、浙西派、常州派、精华三绝(纳兰性德)四十五.清代小说:才学小说《镜花缘》、清代拟话本小说家李渔四十六.《聊斋志异》思想内容、艺术四十七.《儒林外史》思想内涵、讽刺艺术四十八.《红楼梦》脂本、程甲本、程乙本四十九.《红楼梦》思想意蕴、人物形象五十.清代戏剧:李玉苏州派(一人永占、《清忠谱》)、李渔《闲情偶寄》五十一.南洪北孔、《长生殿》艺术特色、人物分析;《桃花扇》思想内涵五十二.弹词三大五十三.近代启蒙诗人龚自珍、魏源;同光体;五十四.梁启超诗界革命、黄遵宪新派诗、南社、苏曼殊、秋瑾、王闿运、樊增祥五十五.清词:清季四大词人、王国维“境界说”五十六.近代文:经世文派、湘乡派、“姚门四弟子”、“曾门四弟子”、梁启超“新文体”五十七.近代小说:侠义小说、狭邪小说、四大谴责小说五十八.京剧、话剧(春柳社、春阳社)。
中国古代文学史2重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2重点整理中国古代文学史的重要方向主要有两个:一是文学创作的发展演变,二是文学思想的变迁。
本文将以这两个方向为主线,对中国古代文学史进行重点整理。
一、文学创作的发展演变1. 古代文学的起源:古代文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诗经、楚辞等。
这些作品以歌辞的形式表达了人们的情感和思想,奠定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基础。
2. 高度发达的诗歌创作: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鼎盛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诗人和诗作。
李白、杜甫等人的作品代表了唐代诗歌的巅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给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3. 优秀的散文创作:宋代是中国古代散文的黄金时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散文家和作品。
苏轼、欧阳修等人的散文作品以骈文和宋词的形式呈现,内容涵盖了社会生活、自然景观、人物描写等多个方面。
4. 戏曲的繁荣发展:元曲是中国古代戏曲的代表,融合了音乐、舞蹈、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
《西游记》、《红楼梦》等作品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对后世文学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文学思想的变迁1. 诗经时期的思想:诗经时期,以《诗经》为代表的作品主要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社会和个人情感的思考。
其中的《国风》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现实,而《周南》则体现了个人情感的抒发。
2. 儒家文学思想的兴起:先秦时期,儒家思想逐渐兴起,并通过文学作品进行宣扬。
孔子的《论语》、孟子的《孟子》等作品成为了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对中国古代文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佛教文学的传入:东晋时期,佛教传入中国,佛教文学开始在中国发展起来。
《佛说阿弥陀经》、《法华经》等重要经典的传入,使得佛教文学成为中国古代文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4. 道家文学的独特思想:道家思想强调返璞归真、顺应自然,这种思想在中国古代文学中也得到了体现。
道家经典《道德经》的传世,使得道家文学思想成为古代文学思想中的独特存在。
通过以上整理,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代文学史的两个重要方向:文学创作的发展演变和文学思想的变迁。
古代文学史(二)重点整理
古代文学史〔二〕复习资料名词解释:建安七子:曹丕《典论·论文》称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玚、X桢为“七子〞。
竹林七贤:三国时期曹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X伶、王戎与阮咸七人,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XXXX、修武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
建安风骨:建安文学基本上继承了汉乐府和古诗十九首直抒胸臆、言情务尽的传统,但许多诗中又采用了比兴手法,是诗歌形象鲜明又耐人寻味,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正因为建安文学有这些特点,在整体上呈现出了一种刚健悲凉、清峻通脱的格调,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
正始之音:指魏晋玄谈风气。
出现于三国魏正始年间。
当时以何晏、王弼为首,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谈玄析理,放达不羁;名士风流,盛于雒下。
世称正始之音。
正始之音是正始时期的诗人,政治理想落潮,普遍出现危机感和幻灭感。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曹操古直悲凉,曹丕便娟婉约,曹植文采气骨兼备。
永明体:魏晋以来,中国音韵学有了新的发展,在南朝永明年间,周颙发现汉字有平、上、去、入四种声调,同时对音韵很有研究的学者沈约用四声叠韵的原理来研究诗歌中的音韵配合,指出八种声病必须避免,音韵搭配要合协。
在沈约的倡导下,一些作家将这些诗歌音律和晋宋以来诗歌中的排偶、对仗的形式结合起来进行创作,于是产生了一种新的诗体:新体诗,又叫“永明体〞骈文:骈,辆马拉的车,引申为偶,对偶。
骈文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全文以双句为主,句子叫骈句、俪句,讲究对仗与声律,其中以四、六句相间作为固定的格式,唐中时称为四六文。
骈文是一种诗化的散文,讲求形式之美,助长形式之风流行。
宫体诗:就内容而言,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如:女性;在情调上,清艳,风格柔媚,注重辞藻、对偶与声律。
大小谢:谢灵运、谢眺阴何:阴铿、何逊《昭明文选》:《昭明文选》,又称《文选》,是中国现存的最早一部诗文总集,由南朝梁武帝的长子萧统组织文人共同编选。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考试重点
全国2011年10月《中国古代文学史(二)重点》第五编宋代文学第一章北宋初期的文风与诗风1、(P2)宋代初期古文运动的先驱人物是柳开。
2、(P4)宋初三体“白体”(王禹偁)、“西昆体”、“晚唐体”(林逋)。
3、(P6)西昆体,代表人物:杨亿。
第二章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4、(P10)欧阳修散文的基本特点及风格。
5、(P14)梅尧臣诗歌艺术、苏舜钦诗的风格。
6、(P20)“半山诗”、“王荆公体”。
第三章苏轼7、(P27)苏轼散文的艺术成就8、(P32)苏轼诗歌的艺术特色。
9、(P36)苏轼“以诗为词”的贡献。
第四章黄庭坚与江西诗派10、(P41)江西诗派、“苏门四学士”。
11、(P42)黄庭坚“山谷体”的艺术特点及风格特征。
12、(P46)“一祖三宗”说。
13、(P51)吕本中的“活法说”。
第五章北宋词与南渡词14、(P55)“富贵词人”——晏殊。
15、(P62)柳永词在宋词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柳永词的俚俗色彩,柳永雅词的特点。
16、(P64)秦观——《淮海集》。
17、(P67)晏几道——《小山词》。
18、(P72)周邦彦词的“集大成“的体现,周邦彦清真词的题材内容及艺术特点。
19、(P75)李清照“易安体”的艺术特点。
第六章辛弃疾20、(P81)辛弃疾词的题词的内容及艺术成就。
21、(P87)辛派词人的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和特点。
第七章陆游与南宋中期诗文22、(P94)陆游诗歌的艺术成就。
23、(P98)杨万里的“诚斋体”。
24、(P101)范成大田园诗的特点。
第八章南宋中后期词25、(P108)姜夔白石词的艺术特色——“清空”、“骚雅”。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重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重点一、唐代文学的繁荣与发展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被誉为“文人的黄金时代”。
在唐朝,文化蓬勃发展,各类文学作品层出不穷。
唐代文学主要有以下几个重点方面:1. 诗歌唐代诗歌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瑰宝,对后世影响深远。
唐代的诗人们以杜甫、李白、王维等为代表,他们的诗歌作品不仅在形式上极富创造力,而且反映了社会、政治和人情况感。
杜甫的诗作深入社会底层,抒发人民疾苦,诉求国家改革;李白则以奔放的诗风和宏伟的想象力而著称;王维则以盎然自然的诗句让人感到一种宁静与美。
2. 散文在唐代,散文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唐代散文以韩愈、柳宗元等为代表,他们的散文作品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独特的风格。
韩愈的散文注重道德品质和人性的思考,他的散文作品如《师说》、《进学解》等启发了无数读者的心灵;柳宗元的散文强调思辨和认识,他的作品如《兰亭集序》和《贤良劝学记》等都是唐代散文的代表作。
3. 创新之风唐代文学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创新之风。
唐代文人不拘一格,善于吸收外来文化并与本土文化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创新风貌。
例如,《唐传奇》是唐代流行的一种小说形式,它融合了古代神话、历史故事以及民间传说,具有想象力和艺术性的特点。
二、宋代文学的特色与成就宋代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又一个辉煌的时期。
宋代文学主要有以下两个重点方面:1. 诗词宋代的诗词特色鲜明,突出体现了理性、沉郁和含蓄的艺术风格。
宋代的文人诗词家以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为代表,他们的作品以描写生活琐事为主,既关注社会现实,又追求内心情感的表达。
苏轼的诗作充满了豪放和激情,黄庭坚的诗作则以典雅和古朴著称,陆游的诗作则以拗体、侧体的技巧而著名。
2. 散文宋代的散文也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以欧阳修、苏洵、文天祥等为代表的宋代散文家,在饱含才情的同时,他们的作品表现出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思考。
欧阳修特别注重文学的修辞技巧和情感表达,他的散文作品如《醉翁亭记》和《补遗梦溪笔谈》被誉为宋代散文的经典之作。
古代文学史第二至三卷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卷笔记整编第二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一、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1、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概况1、时代基本特点:政治的动荡、黑暗、民族矛盾尖锐2、士族门阀制度的产生士族,又称世族、高门大族,其对立的称呼是庶族、寒门,基于宗族的血统士族对政治权力的垄断,以致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3、社会思想的自由、活跃玄学兴起:形上思辨、清谈析理;任性率真,寄情山水——人的觉醒、个体意识的觉醒。
佛学的兴起道教的兴盛对中国小说的创作产生深远影响二、魏晋南北朝文学特点1、文学的自觉所谓文学的自觉有四个标志:一是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
宋文帝立四学,文学与儒学、玄学、史学并立;同时又有文笔之分,《文心雕龙·总术》:“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
”二是文学理论的繁荣与文学批评的兴起。
三是文体的区分。
四是自觉追求文学的审美特性:诗赋欲丽、缘情而绮靡2、文学主题与题材的变化(1)文学风尚与主题。
典型的乱世文学,形成了三大主题:生死主题、游仙主题和隐逸主题。
(2)文学题材的新变玄言诗:谈玄析理山水田园文学:陶谢为代表此外,咏怀诗、咏史诗、边塞诗、游仙诗、宫体诗等诗歌题材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并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文人集团与文学的家族化文学家族主要有:三曹、阮瑀与阮藉、嵇康与其子嵇绍、三张(张载及其弟张协、张亢)、二陆(陆机、陆云兄弟)、两潘(潘岳及其从子潘尼)、傅玄及其从子傅咸、谢氏家族(谢安、谢混、谢灵运、谢瞻、谢晦、谢曜、谢惠连、谢眺)、萧衍及其子萧纲、萧绎。
4、文学样式的丰富多样(1)诗歌: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体也进一步丰富发展起来。
五言古诗得到长足的发展并达到鼎盛;七言古诗在这时也确立起来;齐梁“永明体”的出现又为唐代近体诗的成熟、发展奠定了基础。
(2)文:骈文在这一时期开始兴盛。
(3)赋:在汉代盛极一时的大赋,演变而为抒情小赋。
(完整word版)答案:中国古代文学史2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2复习内容1. 试述诗歌在唐代取得高度成就的原因。
第一,一批庶族寒士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政治生活中最活跃的新生力量。
是文学风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第二,“以诗赋取士”,有力地刺激了地主阶级的文化教育,是整个社会的文化得到普及;第三,科举制度造成的漫游之风,开阔了文人的视野,也有利于文学修养和文学技巧的提高;第四,唐代儒、释、道三教并重与合流,使文人的思想大为活跃,深刻影响了他们的创作思想、创作方法和审美情趣;第五,中外文化艺术的交流和融合,对外来文化精华的广泛吸收,各种艺术门类的相互渗透,促进了各种艺术门类的发展。
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大大提高了唐代文人的文学修养。
2.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并称,四人都出生于太宗时,才高位下,高宗时以文词齐名天下。
四人从理论和实践上与“上官体”对立,体现出诗风的转变。
并扩大了诗歌的题材,推动了律诗的发展。
3. 如何理解“盛唐气象”?盛唐诗歌内容丰富,思想深刻,体制大备,艺术精湛,思想和艺术都超越前代而臻于唐五代诗的顶峰。
欣欣向荣的时代造就了一代人胸襟开阔、抱负远大、热情开朗、乐观自信的精神风貌,也激起了他们入世与出世、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从而在内容方面形成盛唐诗歌所特有的理想主义、英雄性格和浪漫色彩,在艺术上则表现出清新自然、雄健高华、兴象抄妙、声律圆融的鲜明特色。
4. 如何理解苏轼所说的:“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一、善于发掘与自己主观情感相契合的客观景物,抓住其特征,在写景的同时传达出微妙的心理感受,使诗情与画意达到高度的统一;二、对自然观察极为细致,感受非常敏锐,善于在动态中捕捉自然事物的光和色,用清新的笔调、均润的色彩、恰当的构图在诗里表现出来;三、以禅入诗,即以独特的禅宗的审美眼光关照自然,从而特别善于发现和捕捉大自然中极细微的声响和动态,生动表现自然界的变化和内在的律动,进入常人不能达到的一种特殊的审美境界,创造出独特的优美静谧的意境。
中国古代文学2复习重点
中国古代文学2第一章两汉散文【作品讲析】《项羽本纪》⏹以灭秦为界碑,以历史的纵向发展为线索,把项羽的一生分为前后两个时期来描写:⏹前期主要写他以一己之勇带动千百万人之勇,⏹成功地推翻了暴秦的统治;⏹后期主要写他仍以一己之勇,奋力经营天下,⏹却步步走向失败明代胡应麟称项羽是“千古圣于勇者”。
《少室山房笔丛》卷十四围绕着一个“勇”字,司马迁把自己对项羽的赞叹、讴歌、崇敬、同情和批判等复杂感情与做为一个史学家所特具的强烈的历史意识统统灌进了项羽三十二年的生命之中。
项羽一生虽然短暂,但经历的大事可不少,仅战阵就经历了七十多次。
如果全面写出来,就会非常庞杂。
司马迁匠心独运地精心选择了钜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三大事件来反映项羽的一生。
“鸿门宴”——以实带虚手法。
⏹疑惑种种——项羽为什么会临时变计?张良为什么敢于请樊哙闯宴?刘邦又为什么不等宴会散场就要逃席?逃席很久,项羽又为何未曾察觉?⏹清代李涂《文章精义》指出:“庄子文章善用虚,以其虚而虚天下之实;太史公文章善用实,以其实而实天下之虚。
”这一观点不仅指出了《史记》与《庄子》的不同风格,而且还对司马迁的虚实相生,以实带虚艺术手法作了精辟的分析。
⏹“垓下之围”:⏹如果把钜鹿之战看作是项羽演奏的一曲壮丽的凯歌的话,那么,垓下之围则是项羽演奏的一首壮烈的悲歌。
⏹⏹1.霸王别姬——极为真切地写出了项羽丰富的感情世界。
对敌人的勇猛与对妻子的多情这两重品格是互相补充、互相辉映的。
两者的结合,使项羽的勇士形像增添了很重的份量,因而更显得有血有肉、生动饱满。
⏹2.东城快战——三胜汉军的搏战是司马迁正面描写项羽勇猛形像最为聚精会神之处在项羽看来,这是一场杀得很得意的“快战”,因为它证明了自己所说的“天亡我,非战之罪也”的看法的正确性。
而客观地说,这是项羽一生中打得最不合算、最无意义的一场恶战。
灭秦以后,历史需要一位能统一天下,安定天下的英雄出来安排新秩序。
项羽却分裂天下,力图凭借武力称霸诸侯,这就严重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方向。
《中国古代文学史2》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2》复习资料第一章隋与初唐诗歌第一节隋至初唐与南北文学的交融隋唐结束了近四百年的分裂动乱,终于实现了南北的统一。
国家的统一,在统一基础上的广泛国际交往,对文学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过去由于南北对立,文化发展殊途。
“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
但自隋代统一,双方就开始互相吸收。
唐初文人更明确地提出南北文学应“各去所短,合其所长”(《隋书·文学传叙》)的要求。
这种愿望终于在统一局面下实现了。
隋朝至初唐文学,主要是以南朝文风作为基础和底色,开始融入北朝文学新风。
一方面,来自南朝的诗人江总、虞世基、虞世南等,带着很深的积习,并且北朝文人之趋慕南朝文风,也是长期形成的风气。
另一方面,南北文化融合的大背景下,两种气质、性格和文化,也在互相吸引、并悄悄地走向融合与统一。
北朝的诗人如卢思道、杨素、薛道衡等,写了一些较好的边塞诗,但其风格开始出现“词气宏拔,风韵秀上”的特色。
第二节初唐宫廷文学与沈宋初唐文学是以宫廷文学为轴心,这实际上南朝文学格局的延续,虽然所反映的时代气息不同。
从开国时期的秦府十八学士,到武后朝的珠英学士、中宗朝的景龙学士,前后承续,成为这个时期的核心文学力量。
宫廷享乐、颂美成为这类诗千篇一律的主题(当然,太宗朝出现过一些箴规性诗作)。
宫廷诗人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上官仪(608?-644),他笔法精细而秀逸浑成的诗作,把五言诗的体物写景技巧向前推进了一步,成为人们模仿取法的一种新的诗体。
《旧唐书》本传说:上官仪“工五言,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贵显,故当时颇有学其体者,时人谓之上官体。
”武后、中宗朝,宫廷文学开始发生分化,其中在文学史上值得重视的是沈佺期、宋之问、杜审言。
沈佺期、宋之问合称“沈宋”,杜审言与李峤、苏味道、崔融合称“文章四友”。
沈、宋、杜都曾经是依附于武后的宫廷文学家,后来远贬南徼,他们的诗有了更深刻的情感内容。
另外,他们在诗律上精心锤炼,在互相酬唱中,逐渐使诗律规则规范化、定型化。
中国古代文学II考试复习要点
中国古代文学II考试复习要点一、名词解释1初唐四杰:初唐四杰”是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王杨卢骆”。
它们努力摆脱齐梁诗风的影响,突破宫体诗的狭小范围,积极开拓诗歌的思想题材,对诗歌的格律形式也有所贡献。
2山水田园诗派: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为作品主要内容的一个诗派。
田园诗起源于东晋陶渊明,至盛唐朝时王维、孟浩然诸人,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
山水诗始于南朝宋谢灵运,南朝齐谢朓。
王维、孟浩然继承了六朝山水诗传统,艺术技巧又有发展,给后世山水诗带来较大影响。
山水田园诗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艺术技巧较高。
3边塞诗派:中国唐代诗歌流派。
该派诗人以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最为知名,而高、岑成就最高,所以也叫高岑诗派。
诗歌主要是描写边塞战争和边塞风土人情,以及战争带来的各种矛盾如离别、思乡、闺怨等,形式上多为七言歌行和五、七言绝句,诗风悲壮,格调雄浑,最足以表现盛唐气象。
其诗人除高、岑外,还有王昌龄、李颀、崔颢、王之涣、王翰等。
4韩孟诗派:中唐时期崛起的一个影响很大的诗派,代表诗人是韩愈、孟郊,还包括贾岛、卢仝、姚合、李贺等。
他们不想随盛唐诗的后尘亦步亦趋,而要自创新格,另辟蹊径,“言人之所未言,辟人所未境”。
他们继承并发展了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一面,在创作态度上,“用思艰险”,崇尚“苦吟”,主张“不平则鸣”与“笔补造化”。
在诗歌风格上,主要追求奇崛险怪、雄奇怪异之美。
5新乐府运动:中唐新乐府运动,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的一批诗人,自觉发扬杜甫的写实精神,从生活源泉中觅取诗材,写下了大量赋咏新题材、运用新语言、标以新诗题的乐府诗,掀起了一场新乐府运动,新乐府运动的中坚诗人还有张籍、王建、李绅等。
6小李杜:杜牧和李商隐7花间词派:五代时西蜀赵崇祚选录了温庭筠、韦庄等18家的词作500首编辑成一个集子,称作《花间集》。
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词集。
花间词人奉温庭筠为鼻祖。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重点大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重点大题第一篇:中国古代文学史二重点大题中国古代文学史二重点大题简答题1、简述欧阳修文章风格方面的特点。
P312、简述柳永词中的女性形象特点。
P543、简述柳永对慢词发展的贡献。
P554、简述苏轼散文的艺术成就。
P625、简述苏轼诗歌以理趣见长的特点。
P676、简述黄庭坚的诗歌理论主张。
P787、简述黄庭坚诗歌的艺术特色。
P808、简述周邦彦词集大成的艺术特色。
P909、简述李清照对婉约词风的发展。
/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P9910、简述诚斋体的艺术特色。
P11211、简述陆游诗的思想内容。
P12312、简述辛弃疾词排遣苦闷的方式。
P13713、简述辛弃疾对词风的开拓。
P13914、简述元杂剧衰落的原因。
P19315、简述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
P20516、简述《西厢记》戏剧矛盾设置的特点。
P21217、简述《梧桐雨》的思想倾向。
P21618、简述马致远杂剧的艺术风格特征。
P22019、简述元杂剧中历史剧前后期的不同思想倾向。
P22720、简述元散曲的艺术表现力。
P23421、简述《琵琶记》戏剧结构的艺术特征。
P24822、宋元话本小说中爱情小说的思想艺术成就。
P27023、简述《三国演义》三虚七实的艺术特点。
P1724、简述《水浒传》的主要思想倾向。
P2525、简述《水浒传》在情结结构上的艺术特征。
P3326、简述宋濂散文艺术成就。
P3627、徐渭《四声猿》的艺术特色。
P5428、简述汤显祖的戏曲思想。
P6729、简述《金瓶梅》在小说发展史上的意义。
P8930、简述归有光散文的艺术特色。
P10831、简述公安派的文学主张及意义。
P11032、简述顾炎武诗歌的特点。
P13333、简述苏州派传奇创作在内容上的特色。
P14934、简述李渔的戏曲理论主张。
P16135、简述《长生殿》中李隆基、杨玉环的爱情。
P16736、简述扇子道具在《桃花扇》剧中所起的作用/简述《桃花扇》的艺术结构。
P18937、蒲松龄《聊斋志异》对科举制度的批判。
古代文学史2期末复习资料
古代文学史大二下魏晋南北朝文学“建安风骨”p314(建安文学)p325汉末的动乱现实一方面给建功立业提供了可能,激发起士人们积极进取的政治热情,一方面又是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给士人带来岁月不居、人生短暂的深沉叹息,因此形成慷慨任气、强烈的个性表现,有浓郁的悲剧色彩,具有悲壮慷慨的情调、爽朗刚健的风格。
形成的主要原因:1)在思想上,这时期由于儒学地位发生动摇,士人从经学桎梏中解脱,发现了自我,重感情欲望,重个性表现;2)在文学方面:一改汉代诗学是经学附庸的传统,而转向非功利的抒情,诗歌创作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曹操特点:诗风古直悲凉、慷慨沉雄,文风通俗四言为主“改造文章的祖师”(鲁迅评)“曹公古直,皆有悲凉之句”(锺嵘《诗品》)创作内容:1.继承了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优良传统,以乐府旧题写时事。
(汉末大动乱的社会现实和战乱苦难)《蒿里行》(袁绍袁术兄弟为首的关东诸侯讨伐董卓)“汉末实录”p315《苦寒行》《却东西门行》2.抒写个人情怀,表现个人雄心壮志。
《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一统天下+求贤若渴(化用:青青子衿、呦呦鹿鸣;乌鹊比喻贤才,以周公自况)《观沧海》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龟虽寿》《陌上桑》《度关山》曹丕魏文帝特点:清丽纤弱、便娟婉约,更努力于个人情感的表达五言七言成就最大善于选用清词丽句,配以谐作的音韵,表达纤丽情思创作题材:1.军事征伐之作2.述游宴之作(“诗赋欲丽”《典论·论文》)3.代言游子思妇之情的作品《燕歌行》思妇诗现存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诗情与景谐、一韵到底(ang)逐句押韵曹植建安诗坛的最高峰特点: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备文质“建安之杰”“五言之冠冕”(锺嵘《诗品》)第一位大力创作五言的诗人,真正实现乐府民歌向人文五言诗的转变创作以220年曹操病逝为界——前期:乐观、浪漫,多抒发远大理想和宏伟抱负,对悲惨民生予以同情。
如《白马篇》塑造了一个武艺超群又充满爱国心的少年英雄,寄托梦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建安风骨:是人们对建安大时期美学风格的概括。
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说: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
指作品内在的“雅好慷慨”的品格,和语言表达上简练刚健的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艺术风貌。
代表人物“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2建安七子: 指东汉末建安时期曹氏父子之外的七位著名诗人。
他们是,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七子”之称,始于曹丕所著《典论·论文》,其中以王粲陈旧最高
3宫体诗: 盛行于南朝梁陈时期的诗体,宫体之称始于梁简文帝萧纲时,作为永明新体诗的“新变”,内容,内容上不独以“止乎衽席之间”“恩极闺房之内”为主。
形式上也有“清辞巧制”“雕琢蔓藻”代表人物萧氏父子,庾信等
4初唐四杰:初唐时期诗坛上出现的以“文章齐名天下”的四位杰出诗人,他们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又称“王杨卢骆”。
他们在诗歌创作上,大大扩大了诗歌创作领域与题材,并把诗歌从宫廷引向市井,从京都引向边塞荒漠。
在艺术上有博大之象。
对唐诗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
他们有着相同的审美追求,起着继往开来的作用。
他们的诗文各有特点,王杨擅于五言律诗,卢骆长于七言歌行
5竹林七贤:识见于世说新语。
任诞。
魏晋之际的文学七个代表作家,常集于竹林之下,故名竹林七贤。
以阮籍嵇康文学成就最高,七人分别为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
6大历十才子:十才子最初见于中唐诗人姚合的极玄集。
其中包括十才子为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洞(一作峒)、耿湋、夏侯审。
其主要创作诗风相像,他们或寄情山水景物或写羁旅之情。
7元和体:是指元、白在元和年间写的次韵相酬的,穷极声韵的长篇排律,以及杯酒光景间感叹自身遭遇的小碎篇章,再加之艳体诗在内统称为元和体。
形成诗到元和体是体裁变新的局面。
8象外之象:司空图在《与极浦书》中提出的文论诗主张。
诗歌创作具有象外之象。
其中第一象是诗歌中具体,鲜明所感可言的形象画面。
第二象指形象画面中所蕴含的无穷韵味,是无象之象。
9玄言诗:东晋时期出现的一种诗风,代表人物有孙卓,许洵等。
理过其辞,淡乎寡味,平典似道德论
10骈文:齐梁时期,骈文是文章的代表。
骈偶平整,声韵谐美,用典繁复,辞藻华美,四六句型是其最基本的文体要素。
骈文在两汉时期孕育而出。
在齐梁时期确立体势,并进入鼎盛期。
11永明体:南朝齐永明年间,沈约等人发现诗歌韵律,以晋宋以来诗歌中对偶形式相结合出现的新诗体,注重对偶,讲求音律,守护四声八病之说,对篇短小,是我国诗歌由古体向近体的过渡诗体,反映了诗歌创作由较为自由发展到讲求格律的必然趋势,代表人物有沈约,谢朓,王融
12变文:唐代民间创作的新文体,体裁有说有唱,后来被佛讲中的俗讲引用。
在敦煌发现
的说唱文学中较多,故又称敦煌变文。
变文的体质是散文与韵文相组合而成。
13游仙诗:两晋之交时郭璞所作,共十四首。
其南渡之后,深感世途坎坷,祸福难测,而
晋室豪族争权夺利,不思北伐,故作诗明志。
游仙诗词多慷慨,乖远玄宗,名为游仙,实为
咏怀,是南朝诗歌不可多得的佳篇。
简答题:
1.曹丕《典论•论文》的主要内容:
①讨论了文章与经国的关系,以为“文章乃经国之大业”。
②以为文气即个性,作家的气质个性可以形成不同的风格,强调“文以气为主”
③提出了文体的区分,本同末异、四科八体之分
④论述了文学批评者的态度不应贵远贱近
⑤关于文学的美学特征则主张“诗赋欲丽”
2.左思《咏史》八首的创作成就:
①《咏史》八首,名为咏史,实为咏怀
②充满激情的抒发了作者的志向怀抱、失望愤懑、高蹈遗世的情感
③成功的把历史现象、经验和个人情感体验巧妙结合在诗中,集中体现在其用典的精妙上
④其风格气势雄浑,慷慨淋漓
3 鲍照对七言诗的贡献:
①第一个有意致力于七言创作的诗人
②同时也是杂言诗七言歌形体的开创者
③从他以后,七言诗的创作才成为南朝诗人运用的体裁,对李白影响深远
4太康诗风内容特点:
①泰康诗人没有胸还天下的远大抱负,也没有面对历史的深沉思索,转而在儿女私情之中
表现绮丽情思
②艺术表现手法上中模仿,缺乏现实内容,部分作品艺术成就表现为更细腻
5 谢灵运的诗歌特点:
善于刻画山水风景,似精美的山水游记,词句生动,辞采飞扬。
工于锤炼字句,讲词彩对偶,多用典。
结构单调,雕琢太盛,带玄言诗的尾巴。
多名句而少佳篇。
6 南朝乐府民歌的艺术特点:
格调鲜丽明快,不但再现了南方自然风光之美,而且表现了南朝女子的浪漫情怀。
语言上,清新流丽,多用双关比喻。
体制上多五言四句,短小而又情韵悠扬。
7 杜甫集大成的原因:
虚心学前人经验,不薄今人爱古人。
其诗风各多样,总体兼备。
功力深厚,能自铸伟词。
8 李商隐的无题诗:
无题诗是最为人们传颂,成就最高的以无题为名的诗作。
具有朦胧的特点,诗意隐秘。
义山无题诗大多与爱情有关,但并不单一,有的有明显的寄托,有的似有似而无。
其抒发
的是交织着希望与失望的爱情心理,往往与诗人的不幸身世与体验游密切的关系,不能排除其中包含了更深沉的人生隐痛。
9 唐传奇的艺术成就:
构思巧妙,结构完整,情节曲折。
人物各具特性,形象生动鲜明。
想象虚构。
书面语与口头语相关结合,文笔生动优美。
10 柳宗元的散文成就:
其散文“雄浑雅键,似司马子长”,最大特点为深。
命意深蕴涵深牢骚深
11 李贺的艺术特色:
虚幻荒诞,幽峭冷艳的诗风。
意象飘忽,构思奇妙,带有很浓的虚幻成分。
意象间的跳跃性很大,常超越时间和空间。
论述题
1 大小谢诗歌的艺术成就比较:
谢朓诗风大体上继承了谢灵运,在结构上亦为写景加抒情说理,不少作品在遣词造句、谋篇布局上取法大榭。
大谢诗中的玄言说理到小谢时基本消失。
小谢诗风清新明丽,格调明镜,改变了大榭诗的繁复典重的风格。
大小谢均具有句无篇的特点。
2 庾信后期的文学创作成就:
南北朝诗歌的大成诗人,其主要成就在后期。
乡关之思时期后其作品的主要内容。
在艺术风貌上,他把南北朝讲求声色,长于骈偶用典的技巧用来描写雄壮肃杀的战争气氛,开阔的北方景色,浑朴质实的边塞生活,从而将南北文风诗风融合起来,形成刚健豪放、苍凉悲壮的风格。
3. 李煜词的艺术成就:
唐五代词人中成就最高的。
其词以亡国被俘为界,分为前后期,前期词直白的描写了宫廷享乐生活,风格近似花间,后期词写故国之思,亡国之恨,不加掩饰,一任真情流泻,涕泪交流,至情至性,较少有理性写志,而有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本色而不加雕琢的白描、口语描写。
气质天成。
评述鲁迅认为陶渊明“并非浑身都是静默”?
陶渊明的诗歌风格主要是平淡中有醇美,而在冲淡平和之中,包含着炽热的爱和恨,即“金刚怒目”的一面。
陶渊明的田园诗风格:首先是语言质朴无华,不加雕饰,极言语言纯净之美,“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等句是诗人用朴素自然的语言和疏淡的笔法精炼地勾勒出生动的形象,达到写意传神的艺术效果。
其次,是描绘平淡自然的田园生活,表现作者生活的恬静与作者闲适的心情,所谓“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就描绘了农家生活,一远一近,犹如身临其境。
再次,诗人对自得其乐的隐居生活由衷歌唱,对置身于古自然怀抱悠然自得进行真实写照,“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无法言喻的恬静和愉快之情。
而陶渊明诗歌艺术风格不只“静默”一种,诗歌还抒写了忠而被谤,如屈原、贾谊;视死如归,如荆轲;执着不谕,如精卫等等。
诗人正是借对刑天和精卫的咏叹来表达他对于时事的愤激之情。
有人说,陶渊明“浑身静穆”,对时事毫不关心;有人说,陶渊明尊崇上帝,不敢歌颂与帝斗争之神,这是个误会。
陶渊明不仅歌颂精卫、刑天不屈不挠的复仇思想,而且还称赞伯夷、叔齐,颂扬过荆轲。
他们有的反对使用“暴力”,有的宣扬惩治“暴君”。
所以,鲁迅先生说陶渊明的这类诗篇是“金刚怒目”式的。
陶诗的这种风格,主要体现在咏史咏怀诗中。
这类诗往往表现出他内心的不平与愤激,因而风格偏于豪放。
朱熹说:“渊明诗人皆说他平淡,余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不觉耳。
其露出本相者,是《咏荆轲》一篇。
平淡底人如何说,得这样言语出来。
”茅坤说:“及读《咏三良》《咏荆轲》《士不遇赋》,其中多呜咽感慨之旨。
”都说明了这一点。
清代龚自珍一首诗评得好:“陶潜酷似卧龙豪,浔阳万古松菊高。
莫谓诗人兢平淡,二分梁父一分骚。
”读三海经咏荆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