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验单判读(血常规、肝肾功)

合集下载

血常规报告单各项解读

血常规报告单各项解读

血常规报告单各项解读血常规是一项常规的检查项目,用于评估一个人的健康状况,了解他们的贫血、感染、炎症和其他疾病的风险。

血常规包括了多个指标,比如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红细胞平均体积等等。

通过这些指标的检测,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疾病风险。

以下将对血常规报告单的各项指标进行解读。

1. 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是携带氧气的细胞,红细胞计数指的是每升血液中的红细胞数目。

正常值范围在4.3-5.8 x 10^12/L。

红细胞计数偏低可能表示贫血,偏高可能表示脱水或其他情况。

2. 血红蛋白浓度(Hgb):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一种蛋白质,携带氧气到全身。

正常值范围在130-175 g/L。

血红蛋白浓度偏低可能表示贫血,偏高可能表示脱水或其他情况。

3.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体积是红细胞平均大小的一个指标,单位通常为fL。

正常值范围在80-100 fL。

红细胞平均体积偏高可能表示巨细胞性贫血,偏低可能表示小细胞贫血。

4. 红细胞分布宽度(RDW):RDW是红细胞大小的变异范围的一个指标,用于评估贫血类型。

正常值在11.5-14.5%。

RDW偏高可能表示贫血的类型较多,需要进一步检查。

5. 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是血液中的一种细胞片段,参与凝血过程。

正常值范围在100-300 x 10^9/L。

血小板计数偏低可能表示出血风险增加,偏高可能表示炎症或感染等问题。

6. 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关键成分,用于对抗感染和炎症。

正常值范围在4-10 x 10^9/L。

白细胞计数偏高可能表示感染或炎症,偏低可能表示免疫功能受损。

在进行血常规检查时,医生通常会综合考虑以上指标,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来做出最终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血常规报告单中各项指标的解读需要结合具体情况,不能脱离临床实际进行分析。

如果您需要更详细的解读,建议咨询专业医生进行讨论。

【如何读懂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血糖、血脂、血压检验报告单】

【如何读懂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血糖、血脂、血压检验报告单】

如何读懂一般诊断报告单一、血常规化验血常规非常重要,这是判断的疾病严重程度和变化的一个可靠依据。

因为很多疾病的早期症状跟感冒差不多,根据血常规报告单就可以排除很多严重的疾病,还可以对症用药,防止滥用抗菌素。

下面,结合一个2岁孩子的血常规检验报告单,告诉大家应该看什么以及怎么看。

第一,我们先来看化验单中的第一项CRP,CRP就是C反应蛋白,很多大医院都开展微量血CRP的检查。

这是一个初筛的检查,可以判断孩子是不是细菌感染。

白细胞也可以判断孩子是不是细菌感染,但CRP更敏感一些,它比白细胞出现的时间更早。

同时CRP还是疾病全身反应的指标,如果数值高出正常值数倍,往往提示病人身体的多个脏器受到损伤。

另外,CRP还和一些严重疾病有关系,比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川崎病、风湿热等。

第二,看白细胞(WBC)的数量,很多家长拿到化验单只知道看白细胞高不高。

一般来说,如果白细胞的数量大于10000,就提示孩子有细菌感染,需要使用抗菌素。

白细胞的数值越高,说明细菌的毒力越强或者细菌的数量越多。

但有时候白细胞特别高,不见得就一定是细菌感染,白细胞内还有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

如果孩子患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他体内的淋巴细胞就特别高,所以白细胞总数也特别高,可能达到20000,甚至30000,实际上这里面大部分是淋巴细胞,而不是中性粒细胞。

白细胞旧称白血球,是血液中的一类细胞。

白细胞通常被称为免疫细胞,是人体和动物血液及组织中的无色细胞。

有细胞核,能作变形运动。

白细胞一般有活跃的移动能力,它们可以从血管内迁移到血管外,或从血管外的组织中迁移到血管内。

因此,白细胞除了存在于血液和淋巴中外,也广泛存在于血管、淋巴管以外的组织中。

血液中的白细胞有五种,从体积来看,从小到大依次为淋巴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

第三,看中性粒细胞的百分率,数值越高,说明疾病还在发展,有可能进一步加重。

中性粒细胞主要是针对细菌的,当孩子的身体受到细菌感染的时候,中性粒细胞就会增加,来杀死细菌。

抽血报告单怎么看

抽血报告单怎么看

抽血报告单怎么看抽血报告单是医生根据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分析和检测后制作的报告,用于帮助诊断患者的身体状况。

以下是一般抽血报告单中常见的项目和指标,以及如何进行解读:1. 血常规指标:- 白细胞计数(WBC):参考范围一般为4.0-11.0×10^9/L;高于范围可能表示感染或炎症,低于范围可能表示免疫功能下降。

- 红细胞计数(RBC):参考范围一般为4.5-5.5×10^12/L(男性)和3.8-4.8×10^12/L(女性);高于范围可能表示贫血,低于范围可能表示失血或溶血性贫血。

- 血红蛋白(Hb):参考范围一般为130-175 g/L(男性)和115-150 g/L(女性);高于范围可能表示脱水或慢性肺病,低于范围可能表示贫血。

- 血小板计数(PLT):参考范围一般为125-350×10^9/L;高于范围可能表示血液凝结问题,低于范围可能导致出血。

2. 生化指标:- 血糖(FBG):参考范围一般为3.9-6.1 mmol/L;高于范围可能表示糖尿病,低于范围可能表示低血糖。

- 肝功能指标: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等;高于范围可能表示肝炎、肝硬化等肝脏问题。

- 肾功能指标:包括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等;高于范围可能表示肾脏功能异常。

- 脂肪代谢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高于范围可能表示高血脂。

3. 其他指标:- 甲状腺功能指标:包括促甲状腺素(TSH)、游离甲状腺素(FT4)等。

- 免疫学指标:包括C-反应蛋白(CRP)、风湿因子(RF)等。

值得注意的是,每个实验室可能有不同的参考范围,建议患者在解读报告时参考实验室提供的范围。

此外,如果有任何不正常的指标结果,建议及时咨询医生进行进一步的解读和诊断。

怎么看懂血常规24项报告单

怎么看懂血常规24项报告单

怎么看懂血常规24项报告单血常规24项报告单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化验单,它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血液情况,从而进行诊断和治疗。

对于普通人来说,看懂血常规24项报告单可能会感到有些困难,但只要掌握了一些基本知识,就能够轻松理解这份报告单。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如何看懂血常规24项报告单。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血常规24项报告单包括哪些内容。

血常规24项报告单通常包括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单核细胞百分比、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单核细胞绝对值、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嗜碱性粒细胞绝对值、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分布宽度、大血小板比例、血小板压积、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出血液的生理状况和病理变化。

接下来,我们来看如何理解这些指标。

首先是白细胞计数,白细胞是人体内的一种免疫细胞,它可以帮助人体对抗外来病原体。

如果白细胞计数过高,可能表示有感染或炎症的存在;如果白细胞计数过低,可能表示免疫功能受损。

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可以反映出人体的贫血情况,而血小板计数则可以反映出人体的凝血功能。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百分比和绝对值可以帮助医生了解人体的免疫功能和炎症情况。

红细胞分布宽度和血小板分布宽度可以反映出红细胞和血小板的大小分布情况。

在理解这些指标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到每个指标的正常范围。

一般来说,不同的年龄段和性别对于血常规指标的正常范围是有所不同的,因此在看懂血常规24项报告单的时候,需要参照具体的正常范围来进行分析。

另外,我们还需要结合具体的临床情况来进行分析。

有些疾病或症状可能会导致血常规指标的异常,因此在看懂血常规24项报告单的时候,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疾病史来进行分析。

血常规化验单解读方法

血常规化验单解读方法

血常规化验单解读方法
血常规化验单主要包括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以及血小板这三大系统。

1. 白细胞计数:正常人在4000-10000/UL,低于4000/UL常见于病毒感染,高于10000/UL通常考虑可能存在细菌感染。

当白细胞计数超过50000/UL时,通常考虑有血液系统疾病。

2. 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以及红细胞压积这三个指标通常联合起来,主要看患者是否有贫血,当血红蛋白男性低于120g/L,女性低于110g/L时,通常考虑有贫血,当血红蛋白低于70g/L时,一般需要输血治疗。

3. 血小板计数正常人在100000-300000/UL,低100000/UL被认为血小板减少,低于20000/UL时,大部分患者会出现皮肤黏膜以及多器官的出血,需要紧急输注血小板治疗,临床上超过450000/UL时,通常认为血小板增多,需要进一步明确血小板增多的原因,可进行血小板功能测定以及骨髓穿刺等检查。

如何看懂血常规报告单

如何看懂血常规报告单

如何看懂血常规报告单血常规报告单是医生进行初步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它提供了有关患者血液成分的详细信息,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指标。

虽然血常规报告单可能看起来有些复杂,但只要我们了解一些基本原则,就能够读懂它并获得有用的信息。

本文将以逐步的思路来解读血常规报告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含义。

第一步:审查基本信息首先,我们需要查看报告单上的基本信息,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查日期等。

这些信息对于正确解读报告单非常重要,因为不同年龄段的正常范围可能有所不同。

同时,还需要注意报告单的单位和参考范围,这将帮助我们在后续步骤中进行比较和分析。

第二步:了解红细胞指标红细胞指标通常是血常规报告单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关注以下几个指标:1.红细胞计数(RBC):该指标表示每升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

正常范围因性别和年龄而异。

2.血红蛋白(Hb):它是红细胞中的一种蛋白质,负责携带氧气到身体各个部位。

正常范围因性别和年龄而异。

3.红细胞压积(HCT):也称为红细胞比容,它表示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比例。

正常范围因性别和年龄而异。

4.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它表示平均每个红细胞的大小。

正常范围因性别和年龄而异。

5.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它表示平均每个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含量。

正常范围因性别和年龄而异。

通过比较这些指标与正常范围的关系,我们可以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贫血、红细胞增多等情况。

第三步:分析白细胞指标白细胞指标提供了有关免疫系统功能的信息。

我们应该关注以下几个指标:1.白细胞计数(WBC):该指标表示每升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

正常范围因年龄而异。

2.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和淋巴细胞比例(LYMPH):它们分别表示白细胞中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比例。

正常范围因年龄而异。

3.嗜酸性粒细胞比例(EOS)和嗜碱性粒细胞比例(BASO):它们分别表示白细胞中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比例。

正常范围因年龄而异。

血常规化验单怎么看

血常规化验单怎么看

血常规化验单怎么看血常规正常值非常重要,高于或低于正常值均会导致不同的血液病。

血常规化验单怎么看应该怎么看呢?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血常规化验单怎么看的回答,供大家阅读!看懂血常规化验单的技巧熟记血常规的正常值并了解其临床意义非常重要。

一、红细胞系统检查:(一)血红蛋白(Hb):正常值:男性为12-16 g/L,女性为11-15g/L。

血红蛋白低于此值即为贫血,患者会出现头晕、乏力、失眠多梦等症状。

贫血的种类有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须结合临床表现和其它辅助检查综合诊断。

血红蛋白过高也并非好征兆,当多次检查Hb在男性高于18 g/L,女性高于17g/L,在排除慢性缺氧、肿瘤等引起的红细胞增多症后,须考虑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E)的诊断。

该病可合并脑血栓、高血压,常将病人误诊为脑梗塞而收入神经内科病房。

但患者结膜充血、口唇和颜面、手掌绛红等特征表现有利于与脑血管病鉴别诊断。

(二)红细胞平均体积(MCV):正常值:80-100fL。

贫血患者若MCV低于或高于此值须考虑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最常见的疾病为缺铁性贫血)或巨幼细胞性贫血的诊断。

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是血液科最常见的良性贫血,经规律治疗贫血可在2-3周纠正。

诊断时须注意其特殊发病人群,如缺铁性贫血常见于胃炎、消化性溃疡、痔疮、子宫肌瘤或慢性失血病人,也见于生长旺盛期儿童或孕妇;巨幼细胞性贫血见于偏食者(进食蔬菜或肉蛋过少)或儿童、孕妇。

这两类贫血若发生于老年患者,须收入院详细检查排除恶性肿瘤的病因。

查出病因后,须对这两类贫血进行病因治疗。

否则,贫血易复发。

(三)网织红细胞百分比(RET%):正常值:0.5-1.5%。

若患者RET增高合并贫血、黄疸,特别是间接胆红素增高须警惕溶血性贫血的存在,需行进一步的骨穿、酸溶血试验、抗人免疫球蛋白试验等检查以进一步明确是否有溶血性贫血的存在,其种类为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或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怎么看血常规报告单

怎么看血常规报告单

怎么看血常规报告单要正确看血常规报告单,首先要了解每项指标的正常参考范围和意义。

以下是一般血常规指标及其参考范围:1. 白细胞计数(WBC):4.0-10.0 × 10^9/L。

白细胞计数表示机体的免疫功能,异常值可能暗示感染或白血病等疾病。

2. 红细胞计数(RBC):4.0-5.5 × 10^12/L(男性)和3.5-5.0 × 10^12/L(女性)。

红细胞计数反映机体氧运输能力,低值可能与贫血相关。

3. 血红蛋白(Hb):120-160 g/L(男性)和110-150 g/L(女性)。

血红蛋白代表血液中的氧载体,低值可能暗示贫血。

4. 红细胞压积(Hct):0.35-0.45(男性)和0.33-0.43(女性)。

红细胞压积反映红细胞所占的血液容积比例,低值可能暗示贫血。

5.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80-100 fL。

MCV表示红细胞体积大小,可用于分类贫血的原因。

6.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27-34 pg。

MCH表示平均每个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含量,可以帮助区分贫血类型。

7.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310-360 g/L。

MCHC 表示每升红细胞含有的血红蛋白量,可用于判断贫血类型。

8. 红细胞分布宽度(RDW):11.5-14.5%。

RDW反映红细胞体积的变异程度,高值可能暗示贫血或其他疾病。

9. 血小板计数(PLT):125-350 × 10^9/L。

血小板计数表示血液凝血能力,异常值可能暗示出血或凝血障碍等。

10. 平均血小板体积(MPV):7.5-11.5 fL。

MPV表示血小板体积大小,高值可能暗示出血或凝血障碍等。

观察血常规报告单时,可以首先确定各项指标是否在正常参考范围之内。

若有任何指标超出正常范围,可能需要进一步研究或咨询医生以确定可能的疾病诊断。

同时,还应该注意各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例如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红细胞体积等指标的关系,可能对某些疾病的类型和原因提供线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
. 精品
. 精品
. 精品
. 精品
.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精品
GFR 降低,血浓度增加
肾前性少尿
心衰;脱水;肝肾综合征;肾病综合征等
有效循环血量下降、肾血流量减少灌注不足
蛋白质分解或摄入过多 急性传染病;高热;上消化道出血;大面积烧伤;严重创伤;大
手术后和甲状腺功能亢进、高蛋白饮食等
肾衰竭透析充分性指标 K=透析器 BUN 清除率;T=透析时间;V=BUN 分布容积
AST
(U/L)
>300
>200
100-200 或正常
AST 升高较 ALT 显著
接近正常
显著升高
轻度升高或正常
AST 升高较 ALT 显著
正常或轻度升高
AST 增高,18-24h 达高峰,4-5 天后恢复
轻度升高 50-200
ALT/AST
>1 >1 <1 <1 <1 <1
精品
.
血清胆红素 CB(结合) UCB
正常 梗阻性黄疸 溶血性黄疸 肝细胞性黄疸
0-6.8 明显增加 轻度增加 中度增加
1.7---10.2 轻度增加 明显增加 中度增加
CB/STB
0.2---0.4 >0.5 <0.2 0.2-0.5
尿内胆色素
尿 胆 尿胆原
红素
阴性 0.84-4.2
-+++ 减少或缺少
-
明显增加
+
正常或轻度增加
胆汁淤积性黄疸 肝细胞性黄疸 肝内局限性胆道阻塞
+
BUN<9 mmol/L BUN>9 mmol/L BUN>20mmol/L BUN 升高
精品
.
BUN/Cr 器质性肾衰竭: 的意义 肾前性少尿:
BUN/Cr≤10:1 BUN/Cr>10:1
肾前性氮质血症
血尿素氮测定 BUN---肾小球滤过功能
器质性肾功能损害
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肾肿瘤;多囊肾
.
肝功能各项检查指标的临床意义 血清总蛋白和清蛋白---反映肝脏合成功能 血清总蛋白及清蛋白降低 肝细胞损害 亚急性重症肝炎
慢性中度以上持续性肝炎 肝硬化 肝癌 缺血性肝损伤 毒素诱导下肝损伤 营养不良
蛋白丢失过多 消耗增加
肾病综合征 蛋白丢失性肠炎病 严重烧伤 急性大失血 慢性消耗性疾病 重症结核 甲亢 恶性肿瘤
A 胆红素 +++ ++ -/+
碱性磷酸酶 +++ -/+ +++
转氨酶 + +++ -/+
碱性磷酸酶升高的临床意义:
肝胆系统疾病
ALP
阻塞性黄疸
+++
胆汁性肝硬化
+++
肝内胆汁淤积
+++
占位性病变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
病毒性肝炎
+
酒偻病 骨软化症 骨转移癌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KT/V>1 表示透析充分
空腹血糖 FBG-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判断糖尿病和控制程度的主要指标。
FPG(空腹血浆葡萄糖)
IFG( 空 腹 血 糖 过
高)
高血糖症
大于 7.0
轻度
7.0-8.4
中度
8.4-10.1
重度
大于 10.1
葡萄糖耐量试验包括 IVGTT 和 OGTT 75g 葡萄糖标准 OGTT,分别检测 FPG 和口服葡萄糖后 30min、1h、2h、3h 的血糖和尿糖。 诊断糖尿病 判断 IGT 平坦型糖耐量曲线 储存延迟型糖耐量曲线 鉴别低血糖
ALP +++ +++ ++ ++ ++ ++
其他
ALP
愈合性骨折 +
生长中儿童 +
后期妊娠
+
GGT
胆道阻塞性疾病
急性病毒性肝炎 急性酒精性肝炎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慢性病毒性肝炎 慢性酒精性肝炎
硬化性胆管炎
肝硬化
药物性肝炎
肝癌
+++
++;持续升高病 ++~+++
变活动或恶化 (300-1000U/L)
A/G 倒置
严重肝功能损伤
清蛋白降低和/ M 蛋白血症
或球蛋白增高
转氨酶升高的临床意义
临床意义
急性病毒性肝炎 慢性病毒性肝炎 慢性肝炎进入活动期 酒精性肝病 药物性肝炎、脂肪肝、肝癌 肝硬化 肝内外胆汁淤积 急性心肌梗死后 6-8h 骨骼肌疾病、肺梗死、肾梗死、胰梗 死、休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ALT(U/L)
血清水分增加 水钠渚留 补液过多
血清总蛋白及球蛋白增高
慢性肝脏疾病
自身免疫性慢性肝炎
慢性活动性肝炎
肝硬化
慢性酒精性肝病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M 球蛋白血症 自身免疫性疾病
多发性骨髓瘤 淋巴瘤 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 系统性红斑狼疮 风湿热 类风湿关节炎
慢性炎症或慢性感 染
结核病 疟疾 黑热病 麻风病 慢性血吸虫病
血清肌酐测定 Cr
急性肾
Cr
衰竭
慢性 肾衰竭代偿期:
Cr<178 umol/L
肾衰竭 肾衰竭失代偿期:
Cr>178 umol/L
肾衰竭期:
Cr>445 umol/L
鉴 别 肾 肾前性少尿
Cr<200 umol/L
前性和
肾 实 质 器质性肾衰竭
Cr>200 umol/L
性少尿
脂肪肝 胰腺炎/肿瘤 前列腺肿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