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公开课动物的雨伞教案
中班语言活动《动物的雨伞》教案

中班语言活动《动物的雨伞》教案
教学目标
1.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探究动物的生活习性;
2.提高孩子们的语言表达和听取能力;
3.培养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和沟通技能。
教具准备
1.绘本《动物的雨伞》;
2.卡片;
3.彩色笔。
教学步骤
步骤一:导入
1.介绍绘本《动物的雨伞》,引导孩子们通过看书的形式探究动物的生活习性。
2.阅读绘本,提出问题:“为什么动物戴着雨伞?”让孩子们在探究动物的生活
习性的同时,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以启发他们的想象力。
步骤二:分组讨论
1.将孩子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发放卡片,每张卡片上印有一个动物的图片和一句话描述它的生活环境及习性(如:熊猫-“森林里的可爱物种,喜欢吃竹子”)。
2.孩子们需要在小组内,讨论自己手中卡片上的动物,在雨天需要戴上什么样的雨伞,并画下来。
以此激发孩子们的语言表达和听取能力,以及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沟通技能。
步骤三:展示与解释
1.让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自己的讨论结果,并解释他们为什么选择这种类型的雨伞。
2.通过展示和解释的形式,让孩子们充分理解探究动物的生活习性的意义,彻底完成该教学目标。
教学总结
通过中班语言活动《动物的雨伞》的教学,不仅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探究动物的生活习性,还能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听取能力、培养合作意识和沟通技能。
是一项非常有益的教学活动。
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教案:动物的雨伞

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教案:动物的雨伞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各种动物的雨伞特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技能目标:通过模仿、表演等环节,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关爱动物的情感,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能够积极参与活动,提高语言表达和动手能力。
难点:让幼儿理解和掌握动物雨伞的特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动物雨伞图片、动物卡片、雨伞手工材料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语言活动室,适当布置动物主题氛围。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动物雨伞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动物的名字,引发幼儿对动物雨伞的兴趣。
2. 基本部分:(1)教师讲述故事《动物的雨伞》,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动物雨伞的特点,如颜色、形状等。
(2)分组讨论:让幼儿分组讨论自己喜欢的动物雨伞,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3)模仿表演:教师邀请部分幼儿模仿故事中的动物,其他幼儿用雨伞为动物遮雨,增强幼儿对动物雨伞的认识。
3. 拓展部分:(1)手工制作:教师发放雨伞手工材料,指导幼儿动手制作属于自己的动物雨伞。
(2)展示与分享: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
五、作业布置1. 回家后,与家长分享本次活动内容,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学习情况。
2. 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特征,下一节课分享。
注意事项:1.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幼儿都能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2. 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幼儿的安全,确保幼儿在使用雨伞等教具时不会受伤。
3. 活动结束后,及时总结,针对幼儿的表现给予鼓励和评价。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模仿和手工制作等环节。
2. 语言表达能力:评估幼儿在活动中的语言表达能力,如能否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 动手能力:评价幼儿在手工制作环节中的动手能力,如能否按照教师的指导完成作品。
《动物的雨伞》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

《动物的雨伞》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的:引导幼儿对动物的雨伞产生兴趣。
培养幼儿观察和描述动物雨伞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展示不同动物的雨伞图片,让幼儿观察和描述。
与幼儿一起讨论动物为什么需要雨伞。
1.3 教学活动:展示动物雨伞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它们的外貌特征。
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动物需要雨伞,例如保护自己免受雨水的侵袭。
第二章:动物雨伞的特点2.1 教学目的:帮助幼儿了解不同动物雨伞的特点。
培养幼儿观察和比较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展示不同动物雨伞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和比较。
与幼儿一起讨论动物雨伞的特点,例如颜色、形状和大小。
2.3 教学活动:展示不同动物雨伞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并比较它们的特点。
引导幼儿描述动物雨伞的颜色、形状和大小,并与同伴分享。
第三章:动物雨伞的故事3.1 教学目的: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引导幼儿通过故事理解动物雨伞的重要性。
3.2 教学内容:讲述一个关于动物雨伞的故事。
与幼儿一起讨论故事中的情节和动物雨伞的作用。
3.3 教学活动:讲述一个关于动物雨伞的故事,让幼儿听并进行想象。
与幼儿一起讨论故事中的情节,引导幼儿理解动物雨伞的重要性。
第四章:动物雨伞的手工活动4.1 教学目的: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让幼儿通过制作动物雨伞的手工活动来加深对动物雨伞的理解。
4.2 教学内容:提供手工材料,让幼儿制作自己喜欢的动物雨伞。
与幼儿一起讨论他们制作的手工动物雨伞的特点和意义。
4.3 教学活动:提供手工材料,让幼儿制作自己喜欢的动物雨伞。
与幼儿一起讨论他们制作的手工动物雨伞的特点和意义,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
5.1 教学目的:培养幼儿的反思能力。
5.2 教学内容:与幼儿一起回顾学到的关于动物雨伞的知识。
让幼儿分享他们对动物雨伞的理解和感受。
5.3 教学活动:与幼儿一起回顾学到的关于动物雨伞的知识,让幼儿分享他们的学习心得。
引导幼儿反思他们对动物雨伞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幼儿的思考能力。
幼儿园中班语言《动物的雨伞》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和反思

幼儿园中班语言《动物的雨伞》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和反思一、教学背景幼儿园是孩子们学习和成长的地方,语言是幼儿园中班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
在语言教学中,有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和歌曲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语言。
《动物的雨伞》是一则寓意深刻、引人入胜的故事,适合中班幼儿园儿童进行语言启蒙教育。
二、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并表达故事《动物的雨伞》中的内容;2.能够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动物的形象和特点;3.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故事《动物的雨伞》的讲解和学习;•动物形象和特点的描述;•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2. 教学过程•导入:通过唱歌引入故事情节,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和好奇心;•学习内容:向学生讲解故事《动物的雨伞》,引导学生理解和表达故事内容;•互动环节:分组让学生自由讨论动物形象和特点,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语言展示:学生通过表演和说故事的形式展示自己对于故事的理解和表达;•总结: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学习内容,强化学习效果。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次《动物的雨伞》故事教学,我发现学生对于生动有趣的故事更容易产生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更多地结合故事、歌曲等形式来引导学生学习语言。
此外,学生在表演和说故事环节中展示了自己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更多地给予学生发挥空间,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五、总结《动物的雨伞》故事教学是中班幼儿园语言教育中一节成功的公开课。
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和学生参与的形式,激发了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和动力,在教学实践中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是《动物的雨伞》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的教学设计和反思,希望能够对中班幼儿园语言教学工作起到一定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中班语言活动设计动物的雨伞教案

4. 针对教学中的不足和问题,制定改进措施,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十五、教学评估:
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兴趣,评估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2. 分析幼儿在绘画和手工制作过程中的儿在家庭中分享和学习动物雨伞故事的情况。
七、教学难点:
1. 帮助幼儿理解动物雨伞的用途和特点,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角色。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使他们能够创作出有创意的动物雨伞作品。
3. 教导幼儿如何安全地使用剪刀和胶水等手工工具,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4. 促进幼儿在团队合作中的沟通和协作能力,使每个幼儿都能参与到活动中。
中班语言活动设计——动物的雨伞教案
一、活动目标:
1. 让幼儿通过观察、讨论,了解动物的雨伞的特点和用途。
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4.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活动准备:
1. 动物雨伞的图片或实物
2. 画纸、画笔、彩泥等绘画材料
3. 剪刀、胶水等手工工具
4. 手工制作:教师分发剪刀、胶水等手工工具,引导幼儿剪出动物雨伞的形状,并粘贴成完整的雨伞。
5. 展示作品: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过程中的趣事。
四、活动延伸:
1. 家园共育:教师鼓励幼儿将作品带回家,与家长一起分享动物雨伞的故事。
2. 环境创设:将幼儿的作品装饰在教室环境中,营造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学习氛围。
4. 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让幼儿在观察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六、教学评价:
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以及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
幼儿园中班教案《动物的雨伞》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动物的雨伞》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几种常见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特点。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养成关爱动物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认识几种常见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特点。
难点: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动物图片、雨伞图片、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活动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动物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动物的名称。
2. 讲解:教师讲解动物的特点,如熊猫喜欢吃竹子,小鸟会飞等。
3. 想象创造:教师出示雨伞图片,引导幼儿想象动物们用雨伞的场景,如小鸟在雨中飞翔,熊猫拿着雨伞散步等。
4. 动手操作:教师发放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材料,引导幼儿动手制作属于自己的动物雨伞。
5. 展示与分享:教师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
五、教学反思:本次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表现出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在想象创造环节,幼儿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了丰富多彩的作品。
但在动手操作环节,部分幼儿对剪刀的使用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总体来说,本次教学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在时间安排上可以更加合理,让幼儿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创作和分享。
六、教学内容:1. 认识更多动物:狗、猫、兔子、猴子。
2. 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狗是人类的好朋友,猫喜欢捉老鼠,兔子喜欢吃萝卜,猴子喜欢玩耍。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认识更多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难点: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力。
八、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更多动物图片、生活习性图片、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活动室。
九、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狗、猫、兔子、猴子等动物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动物的名称。
中班语言活动《动物的雨伞》教案

中班语言活动《动物的雨伞》教案一、活动目标1. 通过故事《动物的雨伞》,让幼儿了解不同动物的特点和习性。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活动准备1. 故事课件:《动物的雨伞》2. 动物图片:小鸟、青蛙、小鱼、小兔、小猪3. 雨伞图片4. 画纸、彩笔等绘画材料三、活动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课件中的动物图片,引导幼儿说出它们的名字和特点。
2. 讲述故事《动物的雨伞》,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动物们的行为和情感变化。
3. 讨论:故事中哪个动物最聪明?哪个动物最善良?为什么?4. 情景扮演:分组进行故事情节的角色扮演,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和表演能力。
四、活动延伸1. 绘画活动:请幼儿用彩笔在画纸上绘制自己喜欢的动物和雨伞,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及绘画技能。
2. 家园共育:请家长协助,鼓励幼儿在家中与家长一起讲述故事,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活动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评价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和喜爱程度。
2. 关注幼儿在讨论和表演环节中的表现,评价幼儿的语言表达和表演能力。
3. 收集幼儿的绘画作品,评价幼儿的想象力和绘画技能。
六、活动注意事项1. 在讲述故事时,注意语气、表情和动作的夸张,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讨论,尊重每个幼儿的观点。
3. 在角色扮演环节,给予每个幼儿表演的机会,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
七、活动步骤1. 导入:通过课件展示动物图片,引导幼儿说出它们的名字。
2. 讲述故事:用生动的语言讲述《动物的雨伞》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情节和动物们的行为。
3. 讨论:引导幼儿说出哪个动物最聪明,哪个动物最善良,并解释原因。
4. 角色扮演:分组进行故事情节的角色扮演,让幼儿积极参与表演。
八、活动资源利用1. 利用课件展示故事情节,增加故事的生动性。
2. 使用动物和雨伞的图片,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3. 提供画纸、彩笔等绘画材料,让幼儿在活动延伸环节进行绘画创作。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动物的雨伞》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动物的雨伞》第一章:课程目标1.1 了解故事的主要角色和情节,能够简单描述动物们用雨伞的情景。
1.2 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喜欢的动物和雨伞样式。
1.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1.4 培养幼儿的倾听和表达能力,提高语言沟通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故事《动物的雨伞》的阅读与理解。
2.2 学习动物名称和雨伞样式。
2.3 进行观察和想象,创作自己的动物雨伞画面。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准备故事《动物的雨伞》的绘本或图片。
3.2 准备不同种类的雨伞图片或实物。
3.3 准备画纸、彩笔等绘画材料。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引入:讲述一个关于雨天的有趣故事,激发幼儿对雨天的兴趣。
4.2 朗读故事《动物的雨伞》,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动物和雨伞。
4.3 讨论:询问幼儿喜欢的故事情节,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喜好。
4.4 观察与想象:展示不同种类的雨伞,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雨伞的特点。
4.5 创作:给每位幼儿发放画纸和彩笔,让他们创作自己的动物雨伞画面。
4.6 展示与分享: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的想法。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观察幼儿在讨论和创作过程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5.2 评价幼儿在表达自己喜好和创作作品时的语言沟通能力。
5.3 收集幼儿的作品,对他们的创作能力进行评价。
第六章:教学延伸活动6.1 角色扮演:组织幼儿进行故事角色扮演,让幼儿通过动作、表情和语言来表现故事中的动物和雨伞。
6.2 音乐活动:教唱一首关于雨天的儿歌,让幼儿在唱歌过程中感受雨天的快乐。
6.3 手工制作:指导幼儿用废旧材料制作雨伞,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环保意识。
第七章:家园共育7.1 家长作业:请家长协助幼儿观察生活中不同种类的雨伞,并拍摄照片或绘制图片。
7.2 家长沟通:通过家长会或家园联系栏,与家长分享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幼儿的表现。
7.3 家长参与:邀请家长参与幼儿的手工制作活动,共同完成雨伞作品。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动物的雨伞》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动物的雨伞》一、教学目标:1. 了解故事的主要角色和情节,能够简单描述故事内容。
2. 学会生词:雨伞、动物、分享、快乐等。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4. 教育幼儿学会分享,体验分享带来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学会生词:雨伞、动物、分享、快乐等。
2. 能够简单描述故事情节。
难点:1. 观察图片,发挥想象力,描述画面内容。
2. 运用词汇“雨伞”、“分享”进行口语表达。
三、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动物的雨伞》2. 生词卡片:雨伞、动物、分享、快乐等3. 画纸、画笔、彩泥等创作材料4. 动物头饰四、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课件中的雨伞,引导幼儿说出雨伞的形状、颜色等特征。
2. 讲述故事:播放故事课件,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在故事过程中,适时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3. 学习生词:出示生词卡片,引导幼儿朗读、认读生词,讲解生词含义。
4. 情景模拟:分组进行情景模拟,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运用生词进行对话。
5. 创作活动:引导幼儿运用画笔、彩泥等创作材料,创作自己喜欢的动物雨伞。
6. 分享作品: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鼓励幼儿分享创作过程中的趣事。
7. 总结:引导幼儿总结故事中的道理,教育幼儿学会分享,体验分享带来的快乐。
五、作业:1. 回家后,与家长分享故事《动物的雨伞》,讲述故事情节和所学生词。
2. 家长协助幼儿完成一幅关于动物雨伞的绘画作品,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选择一个喜欢的动物角色,模仿其在故事中的行为和语言。
2. 开展“动物雨伞”创意绘画活动,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绘制出自己独一无二的动物雨伞。
3. 举办“动物雨伞”时装秀,让幼儿穿上自己制作的动物雨伞服装,走秀展示。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故事情节和生词的掌握情况。
2. 评估幼儿在创作活动中的表现,观察幼儿对动物雨伞的想象力及动手能力。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动物的雨伞》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动物的雨伞》第一章:教学目标1.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和了解各种动物以及它们的特征。
培养幼儿对动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1.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1.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关爱动物的情感。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故事主题:《动物的雨伞》故事内容:讲述了一把神奇的雨伞被各种动物拿去遮雨,雨伞变成了彩虹,动物们一起分享快乐的故事。
故事寓意:友谊、分享、团结。
2.2 活动准备:图片或卡片:动物(狮子、猴子、兔子、鸭子、小鸟)雨伞、彩虹等。
道具:雨伞、彩虹头饰等。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利用歌曲《小雨伞》导入活动,吸引幼儿注意力。
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对雨伞的认识和用法。
3.2 故事讲述:教师以生动的语言和动作讲述《动物的雨伞》的故事。
引导幼儿观察图片或卡片,认识各种动物和雨伞。
3.3 角色扮演:邀请幼儿扮演故事中的动物,进行角色扮演游戏。
教师担任故事讲述者,引导幼儿进行互动。
3.4 创意活动:教师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创作属于自己的动物雨伞。
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并讲述创作灵感。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认知评价:通过提问,了解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观察幼儿在角色扮演和创意活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4.2 技能评价:观察幼儿在语言表达和交流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语言能力。
观察幼儿在合作和分享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社交能力。
4.3 情感评价:观察幼儿对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评估他们的情感态度。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行为举止,评估他们的品德素养。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对动物的关注和保护情况。
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创意活动,共同制作动物雨伞。
5.2 社区活动:组织幼儿参观动物园,近距离接触动物,增强对动物的认识和关爱。
开展动物保护主题活动,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
中班语言教案:动物的雨伞

中班语言教案动物的雨伞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故事理解动物之间的互助和分享精神。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通过故事情节发展预测故事结果。
3. 加强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4. 培养幼儿对自然环境的兴趣,了解雨中的动物生活。
二、教学内容1. 故事主题:动物之间的互助与分享。
2. 故事主要角色:小鸟、小鱼、小青蛙、小老鼠和小兔子。
3. 故事情节:雨天里,小鸟、小鱼、小青蛙、小老鼠和小兔子分别用自己的方式为其他动物提供雨伞,他们一起分享快乐。
三、教学方法1. 讲述法:教师以生动的语言、表情、动作等讲述故事。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幼儿在故事过程中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 情境体验法:通过角色扮演,让幼儿体验故事中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1. 教具:故事课件、动物角色头饰、雨伞道具。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利用谜语或歌曲引起幼儿对动物和雨的兴趣。
2. 讲述故事:教师以生动的语言、表情、动作等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情节和角色。
3. 互动讨论:在故事过程中,引导幼儿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如“你觉得动物们为什么会互相帮助?”等。
4. 角色扮演:分组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情境体验,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5. 总结:引导幼儿理解动物之间的互助和分享精神,教育幼儿学会关爱他人。
这五个章节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中班语言教案动物的雨伞。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反应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步骤。
希望这个教案能对你的教学有所帮助。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故事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如是否能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 评价幼儿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如语言表达能力、合作意识等。
3. 搜集幼儿在课后与家长交流的故事心得,了解幼儿对教学内容的吸收和应用。
七、教学拓展1. 开展“动物雨伞”主题绘画活动,让幼儿发挥想象力,绘制自己喜欢的动物雨伞。
2. 组织幼儿进行“动物雨伞”表演,将故事情节搬上舞台,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幼儿园中班教案《动物的雨伞》含反思

教案编辑专员:《动物的雨伞》教学对象:幼儿园中班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和了解各种动物及其特征。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幼儿的审美观念和手工制作能力。
4.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分享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各种动物及其特征。
2. 学习画动物和雨伞。
3. 制作动物雨伞手工制品。
三、教学准备:1. 动物图片、雨伞图片、画纸、彩笔等绘画材料。
2. 动物雨伞手工制作材料:彩色纸、剪刀、胶水等。
3. 教学视频或图片素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动物雨伞的视频或图片,引发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
2. 新课学习:介绍各种动物及其特征,讲解雨伞的用途和形状。
3. 绘画环节: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动物和雨伞的图片,用彩笔在画纸上进行绘画创作。
4. 手工制作环节:分发动物雨伞手工制作材料,指导幼儿动手制作属于自己的动物雨伞。
5. 展示环节: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鼓励幼儿互相欣赏和交流。
五、教学反思:1. 本次教学中,幼儿对动物和雨伞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绘画和手工制作能力得到了锻炼。
2.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在手工制作环节,要关注幼儿的操作安全和材料使用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4. 对于表现优秀的幼儿,要给予表扬和鼓励,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5.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尝试引入更多的动物种类,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幼儿的兴趣。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绘画和手工制作环节的表现,评估其观察力、想象力和审美观念的发展。
2. 通过幼儿的作品展示和交流,了解幼儿对动物和雨伞的认识程度。
3. 观察幼儿在合作制作过程中的表现,评估其合作精神和分享意识。
七、安全事项:1. 在绘画和手工制作环节,提醒幼儿使用剪刀和胶水等工具时要注意安全,以免划伤手指。
2. 确保使用的材料安全无毒,避免对幼儿的健康造成影响。
3. 教师要时刻关注幼儿的安全,防止幼儿在活动中发生意外。
中班语言教案《动物的雨伞》(精选4篇)

中班语言教案《动物的雨伞》(精选4篇)中班语言《动物的雨伞》篇1中班语言活动——诗歌《动物的雨伞》嘉善县杜鹃幼儿园执教:钱洁设计意图:《动物的雨伞》是一首充满童趣的诗歌,它是我自行创编而成的。
诗歌运用质朴的语言,分别描绘了燕子、蚂蚁、青蛙、小鸡、瓢虫、乌龟、松鼠这些小动物在遇到下雨时,开动脑筋想出的各种躲雨好办法,这些小动物恰似一群天真、活泼、好动的孩子,充满了无限的欢乐和生机,这样的内容无疑是幼儿熟悉和喜爱的。
在自行创编诗歌过程中我汲取了有丰富经验的老师的建议,使自编的诗歌表现出句式整齐、生动浅显,音韵和谐的特点。
《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要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因此诗歌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使活动在活泼、愉快、轻松的气氛中进行,通过讨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平等的进行交流,并根据诗歌的特点,多层次、多形式地引导幼儿主动的学习,并使幼儿体验其中快乐、趣味的感受,始终把教学的落脚点立足在培养幼儿创新意识和主动、快乐的学习上。
附:自编诗歌——《动物的雨伞》哗啦,哗啦,下雨了;燕子飞到树枝上,大树伞!蚂蚁爬到蘑菇下,蘑菇伞!青蛙举起了荷叶,荷叶伞!小鸡钻进妈妈的翅膀,妈妈伞!瓢虫飞到花瓣下,花瓣伞!乌龟和松鼠找不到雨伞,真着急!嘿!小甲壳、大尾巴不就是最好的雨伞吗!一、活动目标1、在看看、想想、说说、做做的过程中,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有趣的情感;并启发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大胆想象。
2、理解并学做动词:爬、飞、举、钻。
3、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加深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培养幼儿遇到问题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活动准备1、燕子、大树、蚂蚁、蘑菇、青蛙、荷叶等小图片。
2、flash一份。
三、活动预定过程(一)、看看、想想、说说、做做,理解诗歌内容。
1、(播放flash课件的片头)*请幼儿说说这是什么地方?有谁?忽然怎么了?他们该怎么躲雨呢?(幼儿相互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之后播放这一段课件。
中班语言活动《动物的雨伞》教案

教案编辑专员:中班语言活动《动物的雨伞》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倾听,了解动物们使用雨伞的不同场景。
2.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活动准备1. 教具:雨伞、动物图片、卡片等。
2. 教学材料:《动物的雨伞》故事书。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雨伞,引导幼儿观察雨伞的形状、颜色和特点,引发幼儿对雨伞的兴趣。
2. 讲述故事《动物的雨伞》: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动物们使用雨伞的场景。
3. 讨论:教师提问,引导幼儿思考动物们为什么需要雨伞,以及他们是如何使用雨伞的。
4. 创意表达:教师给每个幼儿发放一张卡片,让他们在卡片上画出自己喜欢的动物和使用雨伞的场景。
5. 分享:幼儿相互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用语言描述动物们使用雨伞的情景。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鼓励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观察动物们使用雨伞的场景。
2. 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布置“动物的雨伞”主题展示区,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兴趣。
2. 评价幼儿在创意表达环节的表现,观察他们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收集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环境中对动物使用雨伞的关注程度。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倾听,了解动物们使用雨伞的不同场景,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难点: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动物们使用雨伞的情景,以及鼓励幼儿在创意表达环节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七、活动准备1. 教具:雨伞、动物图片、卡片等。
2. 教学材料:《动物的雨伞》故事书。
3. 画纸、画笔、彩色笔等绘画材料。
八、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雨伞,引导幼儿观察雨伞的形状、颜色和特点,引发幼儿对雨伞的兴趣。
2. 讲述故事《动物的雨伞》: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动物们使用雨伞的场景。
3. 讨论:教师提问,引导幼儿思考动物们为什么需要雨伞,以及他们是如何使用雨伞的。
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教案:动物的雨伞

1. 让幼儿听懂并能够讲述故事的主要内容。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能够发挥创造力,用废旧物品制作动物的雨伞。
3.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分享意识,学会关爱他人。
二、活动准备1. 故事课件:《动物的雨伞》2. 废旧物品(如纸箱、塑料瓶、彩纸等)3. 剪刀、胶水等手工制作工具4. 画纸、画笔等绘画工具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故事课件,让幼儿观看并听故事。
2. 讲述故事:教师简要复述故事内容,引导幼儿说出故事中的动物和雨伞。
3. 观察与讨论:教师展示废旧物品,让幼儿观察并思考如何用这些物品制作动物的雨伞。
4. 制作雨伞:教师引导幼儿分组进行制作,鼓励幼儿发挥创造力,用废旧物品制作自己喜欢的动物雨伞。
5. 绘画:教师发放画纸和画笔,让幼儿在画纸上绘制自己喜欢的动物雨伞。
6. 展示与分享:教师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幼儿分享制作过程中的趣事。
1. 家园共育:教师鼓励幼儿将作品带回家,与家长一起欣赏,增进亲子关系。
2. 环境创设:教师将幼儿的作品装饰在教室环境中,营造一个充满创意的氛围。
五、活动反思1. 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和动手操作。
2. 在制作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幼儿的安全,提醒幼儿使用剪刀、胶水等工具时的注意事项。
3. 教师要关注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分享意识,引导幼儿学会关爱他人。
六、教学评价1. 幼儿能够听懂并讲述故事《动物的雨伞》。
2. 幼儿在制作动物雨伞的过程中,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幼儿在制作过程中,能够与同伴合作,遵守纪律,关心他人。
七、教学内容1. 故事《动物的雨伞》的主要情节和角色。
2. 制作动物雨伞的技巧和方法。
3. 合作精神和分享意识的培养。
八、教学方法1. 故事讲述法:通过播放课件或教师讲述,让幼儿了解故事内容。
2. 实践操作法:让幼儿动手制作动物雨伞,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
3. 小组合作法:引导幼儿分组进行制作,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
幼儿园中班语言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动物的雨伞》

幼儿园中班语言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动物的雨伞》一、教学目标1.能听懂并模仿短文《动物的雨伞》中的语言。
2.能够正确使用相关的词汇和句型表达自己的看法。
3.能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4.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1.本课教学标本2.课件及投影仪3.图片及卡片等教学辅助材料4.教学录音设备5.学生助教协助三、教学内容1. 学习《动物的雨伞》短文•通过听读故事,让学生熟悉短文内容。
2. 词汇表达•教授相关词汇:“动物”、“雨伞”、“分享”等词语的意思。
3. 句型表达•引导学生使用“我喜欢……”来表达自己的看法。
4. 对话练习•分组进行对话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语言知识。
5. 小组展示•学生展示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表达,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通过播放动画片《动物的雨伞》,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听读故事•老师和学生一起读故事,让学生熟悉内容并理解故事情节。
3. 词汇表达•老师向学生介绍并教授相关词汇,帮助学生扩充词汇量。
4. 句型操练•引导学生使用句型“我喜欢……”进行口语练习,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5. 对话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对话练习,操练所学语言知识。
6.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用自己的方式来展示对故事的理解,培养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公开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在参与教学过程中既获得了知识,又锻炼了口语表达和团队合作能力。
不过,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考虑增加一些趣味性的游戏环节,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六、教学延伸老师可以将《动物的雨伞》作为一个系列故事,设计更多相关的活动,如绘本故事分享、手工制作等,让学生在多个方面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本教学设计旨在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听力理解能力,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语言基础。
幼儿园教案《动物的伞》含反思3篇

幼儿园教案《动物的伞》含反思3篇幼儿园教案《动物的伞》含反思1设计意图:《纲要》在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现状,我制定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学习用一定的句式描述画面内容,学习使用一些常用动词。
2.在看看、想想、说说、做做的过程中,理解诗歌的内容。
3.关注动物避雨的方式,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1.物质准备:动物头饰(小鸟、蚂蚁、小鸡)、PPT课件、小电脑、图片、雨声、鸟声、蛙声、小鸡声录音。
2.经验准备:幼儿在活动之前了解过生活中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同时对于下雨有一定的感受和体验。
活动过程:一、情景导入讲故事设置情景:一个明媚的午后,小动物们在欢快的玩耍,天上突然飘来了一朵乌云,哗啦啦,下起来了大雨,小动物们赶紧去找躲雨的地方。
二、基本部分1.学习第一句诗歌。
教师:我们看看第一个躲雨的动物是谁?幼儿看图讲述(播放课件的小鸟片段)教师:小鸟想的是什么办法?小鸟把什么当成伞?这是一把什么伞?幼儿思考后回答。
教师小结:那我们可以这样说:“哗啦、哗啦,下雨了,小鸟飞到大树上,大树伞。
”小朋友我们一起来说说吧。
(带领幼儿练习句子)2.学习第二句诗歌。
教师:接下来我们看看躲雨的谁?(播放课件的蚂蚁片段)教师:看看蚂蚁想的是什么办法?下雨了,蚂蚁到了哪里?它是怎样过去的?(引导幼儿说出动词“爬”)它把什么当成了伞?这是一把什么伞?教师:我们把蚂蚁避雨的办法是连起来说说吧。
(教师配合动作带领幼儿练习句子:“蚂蚁爬到蘑菇下,蘑菇伞。
”)3.学习第三句诗歌。
教师:小鸟、蚂蚁都找到了伞,那小鸡怎么办呢?(播放课件小鸡片段)教师:谁能用完整的话说说小鸡想的是什么办法?它把什么当伞?它是怎样到妈妈的翅膀下的?(引导幼儿说出动词“钻”。
中班语言活动《动物的雨伞》教案

一、活动目标1. 了解故事的主要角色和情节,能够简单描述故事内容。
2. 学会正确使用量词,如“把”、“支”、“顶”等。
3.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自己设计动物的雨伞。
4.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能够发现和描述动物的特点。
二、活动准备1. 故事课件:《动物的雨伞》2. 动物图片:小鸟、小鱼、小兔、小鸭等3. 雨伞图片4. 画纸、彩笔等绘画材料三、活动过程1. 引入:教师播放故事课件,引导幼儿观看并回答问题。
a. 故事里有哪些动物?它们在做什么?b. 动物们为什么要找雨伞?c. 雨伞是谁给它们的?2. 欣赏故事:教师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关注动物们选择的雨伞。
3. 讨论: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动物们选择的雨伞是否合适,为什么?4. 创意绘画:教师分发画纸和彩笔,引导幼儿设计自己喜欢的动物雨伞。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邀请家长参与幼儿的绘画活动,共同完成动物雨伞的设计。
2. 环境创设:将幼儿设计的动物雨伞作品装饰在班级环境中,供大家欣赏。
五、活动反思1. 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鼓励幼儿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
2. 在讨论环节,教师要引导幼儿观察动物的特点,帮助他们理解故事内容。
3. 在创意绘画环节,教师要尊重幼儿的想象力,给予适当的指导,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4. 活动延伸环节,教师要关注家园共育的实施,提高家长参与幼儿活动的积极性。
六、教学内容1. 故事情节回顾: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故事《动物的雨伞》,巩固对故事情节和角色名称的记忆。
2. 动物特点认知:教师展示动物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动物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
3. 雨伞种类介绍:教师展示不同种类的雨伞图片,引导幼儿认识雨伞的种类和用途。
七、活动过程1. 复习故事:教师播放故事课件,引导幼儿观看并回答问题。
a. 故事里有哪些动物?它们在下雨天遇到了什么问题?b. 动物们是怎么解决下雨天没有伞的问题的?c. 动物们有没有找到合适的雨伞?2. 观察动物特点:教师展示动物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动物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
中班语言活动设计动物的雨伞教案

中班语言活动设计——动物的雨伞教案一、活动目标1. 引导幼儿观察和了解各种动物的特点,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2. 通过故事,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活动准备1. 故事课件:动物的雨伞2. 动物图片:小鸟、小鱼、小兔、小鸭等3. 雨伞若干把4. 音乐CD:《雨中曲》三、活动过程1. 引入主题:展示故事课件,引导幼儿观察动物和雨伞的关系。
2. 讲述故事:讲解故事内容,引导幼儿了解动物们如何分享雨伞。
3. 讨论交流:提问幼儿关于故事中的动物和雨伞的问题,引导幼儿发表自己的看法。
4. 情境表演:分组进行情境表演,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动物,体验分享和互助的快乐。
5. 创意环节:引导幼儿用雨伞进行创意游戏,如:雨伞障碍赛、雨伞舞蹈等。
四、活动总结1. 回顾故事内容,引导幼儿讲述自己最喜欢的动物和雨伞。
2. 总结活动收获:让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和体验。
3. 家园共育: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人分享故事内容,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活动延伸1. 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布置“动物雨伞角”,展示幼儿的创意作品。
2. 区域活动:在角色区设置“动物雨伞店”,让幼儿扮演店主和顾客,进行角色游戏。
3. 家园联系:邀请家长参与幼儿的创意活动,共同制作动物雨伞作品。
六、教学内容1. 故事情节回顾:讲述故事《动物的雨伞》,引导幼儿回忆故事情节和动物们的互助精神。
2. 动物特点讲解:针对故事中的动物,详细讲解它们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如小鸟的飞行、小鱼的游泳等。
七、活动过程1. 复习故事:让幼儿复述故事情节,巩固对动物特点的认识。
2. 情景模拟:分组进行情景模拟,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动物,再现故事场景。
3. 讨论交流:提问幼儿关于动物特点和品德问题,引导幼儿发表自己的看法。
4. 创意环节:让幼儿用彩纸、剪刀等材料制作自己喜欢的动物雨伞,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八、活动总结1. 回顾故事和动物特点,引导幼儿讲述自己最喜欢的动物和雨伞。
幼儿园中班语言《动物的雨伞》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

幼儿园中班语言《动物的雨伞》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一、教学内容幼儿园中班语言《动物的雨伞》一课,主要内容来源于幼儿园中班语言领域教材。
本节课主要通过讲述动物们使用雨伞的故事,引导幼儿认识不同的动物和雨伞的种类,教育幼儿学会分享和互相帮助。
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能够认识几种常见的动物和雨伞的种类,了解它们的特点。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动物和雨伞。
3. 情感目标:通过故事,培养幼儿分享和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教育他们关爱他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认识几种常见的动物和雨伞的种类,了解它们的特点。
难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动物和雨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动物和雨伞的图片、雨伞模型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下雨天动物们使用雨伞的情景,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动物和雨伞的名称。
2. 故事讲解(10分钟)教师讲述《动物的雨伞》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动物们之间的互动,教育幼儿学会分享和互相帮助。
3.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分发图片,让幼儿将图片中的动物和雨伞进行匹配,并简单描述动物和雨伞的特点。
4. 手工制作(5分钟)教师引导幼儿利用剪刀、胶水等工具,制作自己喜欢的动物雨伞。
5. 展示与分享(5分钟)教师邀请幼儿展示自己制作的手工,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动物雨伞七、作业设计1. 请幼儿回家后,向家人讲述《动物的雨伞》的故事,并描述故事中动物们之间的互动。
2. 家长协助幼儿拍摄一张幼儿使用雨伞的照片,并附上简单的文字描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故事《动物的雨伞》引导幼儿认识不同的动物和雨伞的种类,教育幼儿学会分享和互相帮助。
在教学过程中,幼儿的参与度较高,表现出较强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公开课动物的雨伞教案设计意图:《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要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通过长期观察,我发现本班幼儿对“小动物”比较感兴趣,为了保持孩子这一兴趣,并为幼儿创造一个乐于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因此我设计了这个活动,以此激发孩子表达的愿望,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
教材分析:《动物的雨伞》是一首充满童趣的诗歌,它是我自行创编而成的。
诗歌运用质朴的语言,分别描绘了小鸟、蚂蚁、青蛙、小鸡、乌龟、松鼠这些小动物在遇到下雨时,开动脑筋想出的各种躲雨的好办法,这些小动物恰似一群天真、活泼、好动的孩子,充满了无限的欢乐和生机,这样的内容无疑是幼儿熟悉和喜爱的。
在的创编诗歌过程中我汲取了经验丰富的老师的建议,使自编的诗歌表现出句式整齐、生动浅显,音韵和谐的特点。
学情分析:我班幼儿通过一年的学习,语言表达能力明显加强,他们能够和同伴相互谈论自己喜欢的话题,语言课上也能展开积极的讨论,但个别幼儿一遇到具体问题就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不能很好的展现自己,为了使幼儿全面发展,进一步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特此借助本次活动来为幼儿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学习环境,以次来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
活动目标:1、在听听、看看、想想、做做、说说的过程中,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学会朗诵诗歌。
2、启发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大胆想象,尝试按诗歌的格式进行仿编。
3、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加深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鼓励幼儿遇到问题要勇于想办法解决。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小动物、动物的雨伞)、头饰、实物雨伞活动重点:理解诗歌,学会朗读诗歌活动难点:学习按诗歌的形式仿编诗歌。
活动过程:一、热身跟老师一起做运动:摆摆手呀摆摆手;拍拍户呀拍拍肩,转个圈呀转个圈;学只青蛙呱呱呱;学只小鸡找食物;学只燕子飞呀飞……二、谈话导入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张图片,大家看看这张图片是什么意思?(下雨)大家听过下雨的声音吗?下雨的声音是什么样子的?(引出句子:“哗啦哗啦下雨了”并张贴)下雨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什么来躲雨?(幼儿发言,引出雨伞)你们家里有雨伞吗?老师也有一把雨伞(出示贴有小动物的实物雨伞,并打开)呀,老师的雨伞上来了这么多的什么?(引出小动物)小动物为什么来到了老师的伞上吗?让老师来问问它们。
原来小动物说,它们也有雨伞,邀请我们一起去看看它们的雨伞是什么样子。
三、逐句创编诗歌多媒体课件与图片有机结合,分段演示并创编(引子:春天来了,天气变得暖和起来了,小动物们都出来玩了)第一节:先来了小燕子、小蚂蚁、还有小青蛙,它们玩各正开心呢,突然飘过来一朵乌云,接着就哗啦哗啦下起了雨,小动物们该怎么办呢?1、引编诗歌第一句:a、别着急,小鸟已经想出了好办法,我们看,小鸟想到了什么好办法?它飞到了大树下,它把大树当成了雨伞,那我们给它取个好听的名字,叫什么伞呢?(大树伞)b、我们可以用一句话连起来说:小鸟飞到大树上,大树伞!c、老师来做大树,你们做小鸟,我们一起来学学小鸟飞到大树下避雨。
(师生共同表演)2、引编诗歌第二句:a.、小蚂蚁也在着急地找它的雨伞,猜猜看它会找什么做它的雨伞呢?b、蚂蚁是怎么到蘑菇下去避雨的呢?(加动作暗示)它把什么当作了伞?(蘑菇)对了,小鸟飞到了大树下,把大树当成了伞,那蚂蚁的伞叫什么伞呢?c、幼儿完整表述:蚂蚁爬到蘑菇下,蘑菇伞!e、幼儿分角色表演:谁愿意上来做蘑菇伞的?让我来看看,哪朵蘑菇伞最漂亮?其余小朋友,我们一起来做蚂蚁。
3、引编诗歌第三句:a 、我们再来看看,还有谁没有伞呢?它会去找什么伞呢?它是怎么到荷叶下避雨的?b 、个别幼儿完整表述:青蛙举起了荷叶,荷叶伞!第二节:你们看谁又来了?(小鸡和瓢虫)小鸡跟着妈妈一起来找食物,找得正欢呢,突然也遇上了这场大雨。
4、引编诗歌第四句a 、下雨了,如果你是小鸡,你会怎么办?b 、幼儿尝试用句式创编:小鸡钻进妈妈的翅膀,妈妈伞!5、引编诗歌第五句a 、如果你是瓢虫,你又会怎么躲雨呢?b 、请幼儿尝试用句式编,并在表演的过程中共同讨论给动物的雨伞起个有趣的名字。
四、完整学习诗歌1、给诗歌取个名字2、根据上面的贴图,完整朗读诗歌五、延伸与拓展其实呀,只要我们多动脑筋,就一定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雨伞,布且能找到很多。
下面就有两个爱动脑筋的小动物,在下雨的时候不用靠别的东西来躲雨,它们是谁呢?请看(原来是松鼠和小乌龟)2、你们看还有谁?1、老师以乌龟的口气说:“小朋友,你们好,我是小乌龟,你们猜猜我会怎样来避雨呢?”请幼儿说一说他想的是什么办法?用句式创编,并进行表演。
2、老师以松鼠的口气说:“小朋友,你们好,我是小松鼠,你们猜猜我会怎样来避雨呢?”幼儿自由表述、说说理由并用句式创编。
3、引导小朋友以他们身体上的一部分作为雨伞。
(看来只要多动脑筋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小朋友也会遇到各种不同的问题,希望你们也要像今天一样,勇于想办法解决。
)六、完整表演让我们也来当一回小动物,来学学小动物躲雨吧,注意看清楚自己是什么小动物,找到适合自己的雨伞哦。
(幼儿戴头饰表演)七、结束你们真是可爱的小动物,现在,我们一起去外面找找,看看我们周围还有哪些可以做小动物的伞呢?(走出活动室)设计意图:《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要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通过长期观察,我发现本班幼儿对“小动物”比较感兴趣,为了保持孩子这一兴趣,并为幼儿创造一个乐于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因此我设计了这个活动,以此激发孩子表达的愿望,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
教材分析:《动物的雨伞》是一首充满童趣的诗歌,它是我自行创编而成的。
诗歌运用质朴的语言,分别描绘了小鸟、蚂蚁、青蛙、小鸡、乌龟、松鼠这些小动物在遇到下雨时,开动脑筋想出的各种躲雨的好办法,这些小动物恰似一群天真、活泼、好动的孩子,充满了无限的欢乐和生机,这样的内容无疑是幼儿熟悉和喜爱的。
在的创编诗歌过程中我汲取了经验丰富的老师的建议,使自编的诗歌表现出句式整齐、生动浅显,音韵和谐的特点。
学情分析:我班幼儿通过一年的学习,语言表达能力明显加强,他们能够和同伴相互谈论自己喜欢的话题,语言课上也能展开积极的讨论,但个别幼儿一遇到具体问题就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不能很好的展现自己,为了使幼儿全面发展,进一步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特此借助本次活动来为幼儿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学习环境,以次来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
活动目标:1、在听听、看看、想想、做做、说说的过程中,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学会朗诵诗歌。
2、启发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大胆想象,尝试按诗歌的格式进行仿编。
3、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加深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鼓励幼儿遇到问题要勇于想办法解决。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小动物、动物的雨伞)、头饰、实物雨伞活动重点:理解诗歌,学会朗读诗歌活动难点:学习按诗歌的形式仿编诗歌。
活动过程:一、热身跟老师一起做运动:摆摆手呀摆摆手;拍拍户呀拍拍肩,转个圈呀转个圈;学只青蛙呱呱呱;学只小鸡找食物;学只燕子飞呀飞……二、谈话导入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张图片,大家看看这张图片是什么意思?(下雨)大家听过下雨的声音吗?下雨的声音是什么样子的?(引出句子:“哗啦哗啦下雨了”并张贴)下雨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什么来躲雨?(幼儿发言,引出雨伞)你们家里有雨伞吗?老师也有一把雨伞(出示贴有小动物的实物雨伞,并打开)呀,老师的雨伞上来了这么多的什么?(引出小动物)小动物为什么来到了老师的伞上吗?让老师来问问它们。
原来小动物说,它们也有雨伞,邀请我们一起去看看它们的雨伞是什么样子。
三、逐句创编诗歌多媒体课件与图片有机结合,分段演示并创编(引子:春天来了,天气变得暖和起来了,小动物们都出来玩了)第一节:先来了小燕子、小蚂蚁、还有小青蛙,它们玩各正开心呢,突然飘过来一朵乌云,接着就哗啦哗啦下起了雨,小动物们该怎么办呢?1、引编诗歌第一句:a、别着急,小鸟已经想出了好办法,我们看,小鸟想到了什么好办法?它飞到了大树下,它把大树当成了雨伞,那我们给它取个好听的名字,叫什么伞呢?(大树伞)b、我们可以用一句话连起来说:小鸟飞到大树上,大树伞!c、老师来做大树,你们做小鸟,我们一起来学学小鸟飞到大树下避雨。
(师生共同表演)2、引编诗歌第二句:a.、小蚂蚁也在着急地找它的雨伞,猜猜看它会找什么做它的雨伞呢?b、蚂蚁是怎么到蘑菇下去避雨的呢?(加动作暗示)它把什么当作了伞?(蘑菇)对了,小鸟飞到了大树下,把大树当成了伞,那蚂蚁的伞叫什么伞呢?c、幼儿完整表述:蚂蚁爬到蘑菇下,蘑菇伞!e、幼儿分角色表演:谁愿意上来做蘑菇伞的?让我来看看,哪朵蘑菇伞最漂亮?其余小朋友,我们一起来做蚂蚁。
3、引编诗歌第三句:a 、我们再来看看,还有谁没有伞呢?它会去找什么伞呢?它是怎么到荷叶下避雨的?b 、个别幼儿完整表述:青蛙举起了荷叶,荷叶伞!第二节:你们看谁又来了?(小鸡和瓢虫)小鸡跟着妈妈一起来找食物,找得正欢呢,突然也遇上了这场大雨。
4、引编诗歌第四句a 、下雨了,如果你是小鸡,你会怎么办?b 、幼儿尝试用句式创编:小鸡钻进妈妈的翅膀,妈妈伞!5、引编诗歌第五句a 、如果你是瓢虫,你又会怎么躲雨呢?b 、请幼儿尝试用句式编,并在表演的过程中共同讨论给动物的雨伞起个有趣的名字。
四、完整学习诗歌1、给诗歌取个名字2、根据上面的贴图,完整朗读诗歌五、延伸与拓展其实呀,只要我们多动脑筋,就一定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雨伞,布且能找到很多。
下面就有两个爱动脑筋的小动物,在下雨的时候不用靠别的东西来躲雨,它们是谁呢?请看(原来是松鼠和小乌龟)2、你们看还有谁?1、老师以乌龟的口气说:“小朋友,你们好,我是小乌龟,你们猜猜我会怎样来避雨呢?”请幼儿说一说他想的是什么办法?用句式创编,并进行表演。
2、老师以松鼠的口气说:“小朋友,你们好,我是小松鼠,你们猜猜我会怎样来避雨呢?”幼儿自由表述、说说理由并用句式创编。
3、引导小朋友以他们身体上的一部分作为雨伞。
(看来只要多动脑筋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小朋友也会遇到各种不同的问题,希望你们也要像今天一样,勇于想办法解决。
)六、完整表演让我们也来当一回小动物,来学学小动物躲雨吧,注意看清楚自己是什么小动物,找到适合自己的雨伞哦。
(幼儿戴头饰表演)七、结束你们真是可爱的小动物,现在,我们一起去外面找找,看看我们周围还有哪些可以做小动物的伞呢?(走出活动室)设计意图:《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要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