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发掘中的采样系统
收集遗物和采样
► 漆底彩绘陶器由于下部漆层经过多年的埋藏已经出现了老化, 在发掘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翘曲现象。一些这样的彩绘陶器 在出土后就开始出现彩绘的卷曲,从开始到脱落的时间非常 短,只有几分钟时间。
► 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文物,在考古现场试图根据以往的做法 保护这些彩绘陶器,分别使用了稀释的乳胶和聚乙二醇,但 均不能控制彩绘的卷曲脱落。在无法解决问题的情况下,使 用非水分散体材料进行了漆底彩绘保护的尝试。
► 骨器出土后要缓慢干燥。
七、竹、木、漆器的起取方法
►1、保存实体者的取法
►(1)、起取
►淤泥中的竹、木、漆器,用竹刀、木刀剔去 器物周围的泥土,将器物轻轻挑起,插进薄 而硬的木板(或铁板),将器物托取出。带土 起取的,要趁湿清除泥土,以免因泥土干结 再剔除会损坏漆皮。
► 积水中的竹、木、漆器,利用水的浮力,(大件器物 用托板,小件用手)顺势托到水面。为了防止器物出 水时各个部分受压力不匀而造成破碎,要使容器倾 斜,在倒出器内水的同时,取出水面。
► 遗物处于干燥状态,可直接对遗物进行合成树脂浸渍处理。 若遗物是潮湿的或是泡水的,则需要自然风干或采取人工措 施促使其干燥,但是这只能在遗物不收缩变形的前提下进行。 如果于干燥过程中出现上述情况,可用水溶性的丙烯酸树脂 浸渍强化,反复地涂抹树脂溶液,使其充分吸纳,达到强化 加固的目的效果后再取出。或对遗物不进行强化处理,在不 损伤遗物的情况下连同周围的泥土一同取出,使用发泡(聚 氨醋)树脂装置将其包装好,运到室内后拆除包装,再进行 强化遗物的处理措施。
►4、正确填写标签,标签与遗物不能分离。
►普通品每个遗物袋都要放两张标签,特殊品 每件都要写两标签。特殊品的标签上的坐标 写法是:横坐标×纵坐标-深度,标签上各 项都要用钢笔或油笔仔细填写清楚,字迹要 工整。
田野考古信息化与“互联网 考古”
田野考古信息化与“互联网考古”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并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考古学也不例外,数字考古、信息考古等概念早已深入人心。
以田野考古工作为例,遥感、地理信息系统(GIS)已经是区域系统调查的必备工具;田野考古发掘数据库、多基线数字摄影测量和三维激光扫描等也越来越普遍地应用在考古发掘工地。
总之,信息化是考古学获取资料,开展田野考古工作的必然发展趋势。
归纳起来,田野考古的信息化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信息采集阶段。
从本世纪初开始,一些数字化的信息采集手段开始出现在田野考古工作中,首先是考古测绘领域。
为了适应聚落形态研究的需要,电子全站仪结合CAD绘图应用到考古遗址测绘,以获取矢量电子地图。
与传统测绘图相比,矢量地图不仅绘图精度高,而且可以方便地分层、分类管理地图要素,给考古工作带来很大的便利。
与此同时,一些由考古工作者开发的单机版田野发掘数据库开始出现。
但这些数据库的主要目的是统一田野考古记录的格式,实现一些简单的检索和汇总功能,考古遗址上大量的记录和管理信息还无法数字化。
2.管理分析阶段。
随着个人计算机的普及,尤其是计算机从桌面(desktop)走向移动(laptop),田野考古进入到一个数字化的大发展时期。
几乎所有的考古工地都开始装备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等设备,田野考古数字化的内容也大大扩充,除了电子表格和数码照片之外,三维模型、正射影像等新的数字记录方式被广泛采用。
这一时期,基于个人电脑的数据库迅速发展起来,出现了形形色色的田野发掘数据库,桌面版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也在考古调查和勘探中被广泛使用。
考古工作者开始利用数据库对发掘资料和考古工地进行管理,一些区域系统调查也使用桌面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对调查数据开展空间分析。
一些遗址发掘者提出建设考古地理信息系统的设想,但主要还仅停留在概念的阶段。
3.共享与协同阶段。
近年来网络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大发展再次带来了信息技术的革命。
测绘技术在考古发掘中的应用实例
测绘技术在考古发掘中的应用实例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测绘技术的发展,其在考古学中的应用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测绘技术能够为考古工作提供高效、精确的数据支持,极大地推动了考古的发展和研究。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测绘技术在考古发掘中的应用实例。
首先,测绘技术在考古勘探中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在考古发掘之前,研究人员需要对考古地点进行详细的勘探。
传统的勘探方法通常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而且得到的数据也不够准确。
而利用测绘技术,研究人员可以通过遥感技术,获取大面积地表地貌的图像数据,并且可以进行地形、地貌的三维重建。
这些数据为后续的考古发掘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信息,使得勘探工作更加高效、准确。
其次,测绘技术在考古发掘中的应用还体现在对考古遗址的保护和管理上。
考古遗址为人们研究古代文化提供了宝贵的研究材料,因此其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利用测绘技术,研究人员可以对考古遗址进行全面详细的测量和实地调查,记录下遗址的准确地理位置和空间分布。
同时,测绘技术还能够帮助研究人员进行考古遗址的保护规划和管理,有效地防止遗址的破坏和损毁,保护我们宝贵的历史遗产。
在考古发掘过程中,测绘技术也为研究人员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和方法。
在考古发掘过程中,研究人员需要对考古遗址进行详细、精确的测量和记录。
传统的测量方法通常需要手工测量,耗时费力,而且容易出现误差。
而利用测绘技术,研究人员可以利用激光扫描技术对遗址进行三维扫描,获得高精度的遗址模型。
这些模型可以为研究人员提供更加准确的考古数据,有助于深入研究古代文化和历史。
此外,测绘技术在考古鉴定和分析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考古发掘之后,研究人员需要对考古发现物进行详细的鉴定和分析,以了解其所属的历史时期、文化背景等。
利用测绘技术,研究人员可以对考古发现物进行高分辨率的三维扫描,获取它们的精准形状和尺寸数据。
同时,利用光谱分析技术,还可以对考古发现物进行化学成分分析,以更好地了解其材质和特点。
文物考古中的实验室分析技术
文物考古中的实验室分析技术文物考古是研究人类历史和文化的重要领域,而实验室分析技术在文物考古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一系列科学技术手段,实验室分析技术能够帮助考古学家揭示文物的年代、制作工艺、原料成分等信息。
本文将介绍文物考古中常用的实验室分析技术,包括放射性碳定年、X射线荧光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及质谱分析等。
一、放射性碳定年技术放射性碳定年是一种常用于文物考古的技术手段。
该技术基于放射性碳-14在物质中的衰变速率进行测定,可以确定物质的年龄。
通过采集文物中含有有机物的样品,如木材、纺织品等,实验室可以测定其中碳-14同碳-12的比例,从而推测出文物的年代。
放射性碳定年技术在文物考古领域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帮助考古学家确定文物的历史时期,为文物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二、X射线荧光光谱技术X射线荧光光谱是一种常用的非破坏性分析技术,可以用于研究文物中的元素成分。
该技术利用物质受到X射线照射后产生的特征荧光,通过分析荧光的能谱可以确定文物中含有的元素及其含量。
对于文物考古研究来说,X射线荧光光谱技术可以帮助考古学家识别文物的原料种类、制作工艺等重要信息。
例如,通过对青铜器等金属文物进行X射线分析,可以确定其成分并进一步了解其制作工艺和流传历史。
三、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技术是一种高分辨率的成像技术,在文物考古中被广泛应用。
SEM技术能够提供高清晰度的文物表面形貌图像,并结合能谱分析技术,还可以确定文物中元素的分布情况。
这对于研究文物的制作工艺、表面处理方式以及使用痕迹等方面十分重要。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考古学家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文物的细节信息,从而推测文物的历史背景和使用方式。
四、质谱分析技术质谱分析是一种高精度的分析技术,常用于研究文物中的有机物质。
质谱分析技术可以对文物样品中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和定量分析,帮助考古学家确定文物的材料来源、工艺特征等关键信息。
在文物考古中,质谱分析技术可以应用于研究陶瓷、颜料、染料等文物材料的分析,为文物的保护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追寻中国古人类的踪迹——石器时代遗址采样记
化石之旅进行样品采集的遗址地理位置图1 广西扶绥渠仔洞遗址;2 广西崇左智人洞遗址;3 广西隆安娅怀洞遗址;4 云南寻甸干石洞遗址;5 云南富源大河遗址;6 西藏那曲尼阿底遗址;7 湖北郧县梅铺镇猿人遗址;8 甘肃秦安;9 宁夏青铜峡鸽子山遗10 宁夏灵武水洞沟遗址;11 内蒙古呼和浩特二道沟遗址;12 河北蔚县前上营与吉家庄遗址;13 辽宁营口金牛山遗址;14 辽宁本溪庙后山遗址;15 辽宁沈阳李家窝堡遗址;16 吉林和龙大洞遗址;17 黑龙江海林市遗址群;18 黑龙江齐齐哈尔洪河遗址部分遗址局部图地面上散落和地层中埋藏的石制品云南大河遗址地层中出土的烧骨初冬的稻田里踏霜找寻几万年前的石器。
无论是夏季的炎炎烈日,还是高原上的稀薄空气,不管是洞穴的幽深难测,抑或数十米厚的地层沉积,都不能冷却我们科学研究的心、阻挡我们追求真理的脚步。
去的这些地方很多都是人烟稀少,生活也存在诸多不便,但金牛山遗址啮齿动物下颌骨遗址中的遗迹年,在遗址中我们发现了火塘。
这个火塘中有很多有规律分布的石块,呈“U”形,这样可以使火堆燃烧时更加集中,提高了火塘的效率。
通过研究遗址中的石器、动物骨骼以及其他遗迹,科研工作者们可以得出古人类的石器制作方式、食谱特征、生活方式等结论。
但古人类生存的具体年代、生活环境的变化以及其他方面则需要更多的数据资料。
我们对石器时代遗址采集的样品主要包括光释光样品、孢粉样品和散样。
其中光释光样品用作测定绝对年代,孢粉样品用来提取孢粉并进行分析古环境变化,散样用来做粒度等试验。
这些样品都来自于沉积地层,有的可以直接在地层剖面上采取,有的样品则需要借助梯子,还有的要挖掘很深的探方,下去采样。
对遗址采完样品后,接下来要把样品运到实验室进行一系列的前处理,然后再做实验。
有时候一个实验周期即从采样到出来测试结果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可以说是很复杂的。
得出实验数据,我们再根据数据绘制图像,然后搜集文献,和别的遗址的数据进行对比研究,最后才能得出结论。
古代残留物分析在考古中的应用
古代残留物分析在考古中的应用考古学是一门揭示人类历史和文化的学科,通过研究古代遗址和遗物,考古学家能够了解人类社会的演变和发展。
古代残留物分析在考古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为考古学家提供了更加深入和准确的研究方法。
本文将探讨古代残留物分析的种类、方法及其在考古中的应用。
古代残留物分析主要包括动物、植物、人类等方面的分析。
动物残留物分析:通过对遗址中的动物骨骼、牙齿等进行研究,可以了解古代人类的生活方式、饲养动物的情况以及动物的地理分布等。
植物残留物分析:通过对遗址中的植物种子、果实、茎叶等进行研究,可以了解古代人类的农作物种类、种植技术以及植物资源的利用情况等。
人类残留物分析:通过对遗址中的人类遗骸、毛发、排泄物等进行研究,可以了解古代人类的身体形态、健康状况、疾病类型以及人类的基因信息等。
古代残留物分析的方法包括采样、化验等方面的具体操作。
采样:通过对遗址进行系统性的发掘,收集动物、植物、人类等方面的残留物样本。
化验:通过对样本进行物理、化学等方面的检测,获取残留物的种类、组成成分等信息。
常用的化验方法包括碳-14测年法、DNA分析、形态学分析等。
古代残留物分析在考古学中的应用广泛,它可以帮助考古学家进行年代推定、食物链研究、人类迁徙与遗传等方面的研究。
年代推定:通过动物、植物、人类等方面的残留物分析,可以了解遗址的年代和历史背景。
例如,碳-14测年法可以确定遗址的年代范围。
食物链研究:通过对动物、植物的残留物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古代人类的食物来源以及食物链结构,进而揭示人类生活方式和文化特点。
人类迁徙与遗传:通过对人类残留物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古代人类的身体形态、基因信息等,为研究人类的迁徙和演化提供科学依据。
例如,DNA分析可以揭示古代人类的亲缘关系和遗传信息。
古代残留物分析在考古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它为考古学家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手段和方法,帮助揭示人类历史和文化的奥秘。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古代残留物分析将会有更加精确和高效的方法,为考古学研究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考古学家的工作装备什么是必备工具
考古学家的工作装备什么是必备工具考古学家的工作装备 - 必备工具考古学是一门专门研究人类历史与文化的学科,考古学家在进行考古挖掘和研究的过程中,需要使用一系列的工作装备和工具。
这些工具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发现和收集考古文物,还能保护他们的安全和提高工作效率。
本文将会介绍一些考古学家必备的工具。
一、勘察器材1. 探测器:考古学家需要使用金属探测器来探测地下的金属物体,如铜器、铁器或其它金属制品。
探测器可以帮助考古学家准确锁定挖掘的目标区域。
2. 全球定位系统(GPS):GPS系统可以提供准确的位置信息,考古学家可以通过GPS来记录并标记他们所挖掘的点位,确保后续研究与公开报告的准确性。
3. 绳索和测量工具:在考古挖掘现场,考古学家需要使用绳索和测量工具来确定每个发掘物体的相对位置和精确度,以便正确记录、分析和再现挖掘现场。
二、挖掘工具1. 炸药与起爆工具:在需要挖掘较大型遗址或石块时,考古学家可能需要使用炸药与起爆工具。
这样可以帮助他们快速打开难以挖掘的地层,减少劳动强度。
2. 铲子和刀具:铲子、小铲和刀具是考古学家最基本的挖掘工具。
它们可用于轻松而仔细地挖掘和清理古代遗迹。
3. 刷子和刮刀:为了保护考古遗迹和文物的完整性,考古学家需要使用刷子和刮刀来清理和确保小型文物的保存。
4. 筛子:通过筛选,考古学家可以仔细地寻找和收集较小的文物,如陶片、骨骼碎片等。
筛子可帮助他们分离和过滤挖掘现场的杂质,以便更好地收集和记录考古遗物。
三、记录器材1. 照相机:照相机是考古学家记录挖掘发现的关键工具之一。
他们可以通过拍照来保存挖掘现场的特征、文物和相关资料。
拍摄照片有助于后期的研究和分析,以及用于记录和展示考古成果。
2. 笔记本和测量工具:在现场,考古学家需要准确记录每一次挖掘的细节,包括位置、坐标、文物描述等。
笔记本和测量工具可以帮助他们迅速、准确地做出笔记和测量,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3. 检验工具:考古学家需要使用多种检验工具来判断文物的真实性和年代,如显微镜、分类表、放大镜等。
考古学中的遗址勘探技术
考古学中的遗址勘探技术考古学是研究人类在古代社会活动和文化现象的学科,而遗址勘探技术则是考古学家们进行考古发掘和研究的重要工具。
通过遗址勘探技术,我们可以揭示出历史的真相,还原出古代文化和人类社会的样貌。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遗址勘探技术。
1. 非侵入性遥感技术非侵入性遥感技术是一种通过对大范围区域进行高效率的数据采集和分析来探测遗址的方法。
常见的非侵入性遥感技术包括高分辨率卫星遥感、航空遥感以及地面激光雷达等。
通过卫星遥感,我们可以获得遥感影像,并进行地形、植被和土壤等因素的分析,从而识别可能的遗址。
航空遥感则可以通过将遗址进行航空摄影,再利用图像处理技术来识别遗址的迹象。
地面激光雷达技术则可以通过测量地面上物体的三维坐标来检测可能的遗址。
2. 探地雷达技术探地雷达是一种通过发射和接收电磁波来测量地下物质特性的仪器。
考古学家可以利用探地雷达技术来探测地下的建筑物、墓葬、遗物等。
探地雷达可以将电磁波发射到地下,当遇到物体时,部分能量会被反射回来。
通过测量反射回来的信号,考古学家可以确定地下的特定结构,并进一步进行考古发掘。
3.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是一种通过测量地下物质的物理性质来揭示地下结构的方法。
常见的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包括地震勘探、重力勘探和磁力勘探等。
地震勘探是通过人工激发地震波并记录地震波传播的方式来测定地下的物质分布和地形。
重力勘探则是通过测量地球引力场的变化来发现地下的密度差异,从而判断可能的遗址。
磁力勘探则是通过测量地球磁场的变化来发现地下的磁异常区域。
除了上述几种常见的遗址勘探技术外,还有许多其他的技术在考古学中得到应用。
例如,地电法是一种利用电阻率和自然电场来测量地下结构的技术;飞行器热红外技术则可以通过测量地表温度的变化来发现地下结构;摄影测量则可以通过对遥感影像进行测量和分析来判断可能的遗址。
总之,遗址勘探技术对于考古学的发展和研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这些技术的应用,考古学家能够更加准确地确定遗址的位置和范围,从而帮助我们了解人类的历史和文化。
定量考古学1(课程介绍)
竺可桢《中 国近五千年 来气候变迁 的初步研 究》:长期 的气候变动 曲线和王朝 更迭曲线的 重合现象。
环境与考古学文化的定量关系
• 环境变化、经济力量与政治过程(王朝更 迭,考古学文化)之间的定量关系如何?
• 考古学家关注定量分析的动因,除分析具 体数量的关系外,还要寻求群体活动的解 释。
考古学是什么?
• 考古学给人的生活提供什么?在提供意义与 提供解释之间徘徊。(怎样解释才能更接近 真实?)
考古学家为什么关心定量问题
•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考古工作就是计数。 • 要对发掘出的石器、骨骼、陶器、铜器、
种子、房子、聚落、或者土壤颗粒等等数 量的多少均需计数。
• 另外还要对遗迹遗物的各种属性,如长度 、重量、体积、颜色、成分等需要测量的 属性进行计数。
卫星遥感技术在 专题式田野考古 调查中的应用: 地表植被覆盖与 采集遗物的关系。 ndvi(归一化地表 植被覆盖指数)
• GIS在田野考古调查和文化遗产价值评估中 的应用
土壤侵蚀模型:用以评估遗址遭破坏 状况和分析地表遗物空间移动规律。 遗址预测模型:用以评估遗址的生存 环境,减少基础建设对遗址的破坏, 分析考古遗址空间布局模式
• 深入开展定量考古学研究。
田野考古发掘方法
国外
• 多个技术系统的支持
– 光谱仪等发掘辅助设备
– 高精度GPS、全站仪、三维 激光扫描仪的使用提高发掘 测绘的精度和便捷性;
– 浮选法、筛选法、柱状采集 等采样方法的广发利用;
– 土壤微形态学的研究为文化 堆积的成因;
– 田野发掘GIS系统的建立和 的使得发掘记录更加便捷管 理更加方便。
资料整理 实地调研 个案研究 专家咨询 综合分析 形成报告
古代遗址考古地理采集数据处理和可视化方法
古代遗址考古地理采集数据处理和可视化方法古代遗址考古地理是考古学的重要分支之一,通过对古代遗址进行考古地理的研究与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古代文明和历史。
在考古地理研究中,采集数据处理和可视化方法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本文将介绍古代遗址考古地理采集数据处理和可视化方法,并探讨其应用和意义。
一、古代遗址考古地理采集数据处理方法1.地理信息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用于储存、管理、分析和显示地理数据的技术工具。
在古代遗址考古地理研究中,GIS可以帮助我们整理和处理大量地理数据,如遗址的地理位置、形状、面积、地形等。
通过GIS,我们可以建立一个遗址数据库,对遗址进行空间分析和模拟,探索古代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规律。
2.全球定位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是一种利用卫星导航和定位技术来确定位置的系统。
在古代遗址考古地理研究中,使用GPS可以准确地测量遗址的地理位置,并与其他遗址或地貌等地理要素进行关联。
通过GPS测量,可以建立遗址的空间坐标系统,进一步分析和研究不同遗址之间的空间关系。
3.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一种利用卫星、飞机等远距离感测设备获取并记录地球大气、水体和地面的物理信息的技术。
在古代遗址考古地理研究中,利用遥感技术可以获取遗址的高清卫星影像和航空摄影图。
通过对这些影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可以识别遗址的空间范围和特征,了解遗址的周边环境和地貌信息,为后续的考古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二、古代遗址考古地理可视化方法1.三维重建三维重建是一种将遗址的平面图像转化为三维模型的方法。
通过使用计算机软件,如AutoCAD、SketchUp等,可以根据遗址的地理数据和考古发掘结果,绘制遗址的三维平面图,再根据实际情况添加建筑、人物等元素,使得遗址的全貌更为直观和形象化。
三维重建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古代遗址的布局、结构和规模,为学术研究和文化遗产保护提供可视化参考。
2.动态模拟动态模拟是一种通过计算机模拟和可视化技术,展示古代遗址在不同时间段和场景下的变化过程和活动形态的方法。
考古遗址发掘-搜集与采样1
一、收集:按单位收集
(三)、起取遗物
1、注意事项
(1)注意遗物的埋藏状态。 (2)要尽量把共存的遗迹遗物揭露出来,编号、 绘图、照相之后再起取。 (3)发现重要遗物时要检查层位。 (4)起取遗物方案要有利于复原。 (5)做好文物的现场保护。 (6)检测标本的采取,一定要注意避免污染。
一、收集:按单位收集
清理中就需要特别谨慎。
从湿润环境中出土的竹木制品,看起来形状
虽然基本完整,但大多数的物理和化学性状都完全 改变,而只是长期在封闭环境下,有时还会从表面 看起来像新的材料一样。不过,这种竹木制品一旦 被发掘出来,打破了恒定的埋藏环境后,往往会在 很短的时间内发生变色、变形等现象。因此,做好 这类竹木质的文物出土时的现场保护十分重要。发 掘中尽量减少文物在室外暴露的时间,应当在及时 做好记录和照相等工作后,迅速地将它们置入密封 的条件下,带回室内进行处理和保护。
盘托出。
两个“套箱法”整体起取的例子
水平切割 用力均匀 绝不翘动
>5cm
2-3cm
石膏
一、收集:按单位收集
(二)、收集的原则 1、按单位收集。 2、全面收集遗存。 3、做好编号记录。
一、收集:按单位收集遗物
遗物标本的编号: (1)普通品的编号 例: 2010CHWT1020② 陶片 (2)“器物标本”或“小件的编号” 例:2010CHWT1020②:5骨簪
1998KDIVF36:2 陶罐
第四章 遗址发掘
第四章 遗址发掘·第五节 收集与采样
第五节:收集与采样
第四章 遗址发掘·第五节 收集与采样
一、收集:按单位收集 二、采样:采样方法
一、收集:按单位收集
(一)、收集的对象 (二)、收集的原则 (三)、起取遗物
考古学中的田野调查和发掘方法
考古学中的田野调查和发掘方法考古学是一门通过对古代人类文化遗存的研究以了解人类历史、文化和环境的学科。
而在考古学的研究中,田野调查和发掘是两个重要的方法,它们为考古学家提供了获取古代文化信息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详细介绍考古学中的田野调查和发掘方法。
一、田野调查田野调查是考古学中最基础的方法之一,它是指对潜在的遗址进行系统的地表勘查,以确定其潜在的考古学价值。
田野调查的目的是发现并记录所有可能的考古遗址,以便后续的发掘工作。
田野调查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 规划与准备:在进行田野调查之前,考古学家需要进行充分的规划和准备工作。
这包括确定调查区域的边界、研究历史地理学和文献资料等。
2. 邻近环境调查:在实地调查之前,研究人员需要对调查区域的邻近环境进行调查。
这可以帮助他们了解该区域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从而指导后续的调查工作。
3. 地表勘查:地表勘查是田野调查的核心工作。
通过实地踏勘,考古学家可以发现地表的关键线索,如人工遗迹、出土文物或构筑物。
他们还会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帮助记录和分析这些发现。
4. 考古调查报告:田野调查结束后,考古学家需要撰写一份详细的调查报告。
这份报告应该包括调查区域的地理位置、发现的遗址类型和数量,以及地表勘查中的样本数据等信息。
这份报告将为后续的发掘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
二、发掘方法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考古学家可以选择对具有潜在价值的遗址进行发掘工作。
发掘是考古学的核心环节,通过对考古遗址的系统挖掘,可以获取大量的文化遗存并还原古代社会的面貌。
发掘工作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设计挖掘方案:在进行发掘之前,考古学家需要制定详细的挖掘方案。
这包括确定挖掘的目标、采样数量和采样方式,以及使用的工具和技术等。
2. 试掘与勘探性发掘:为了了解遗址的结构和走向,研究人员通常会进行试掘和勘探性发掘。
这些工作可以帮助他们确定主要发掘区域,并收集初步的文化遗存样本。
3. 系统发掘:在确定发掘区域后,考古学家会进行系统的挖掘工作。
树木年轮定年原理、取样方法和分析方法【范本模板】
树木年轮定年原理、取样方法和分析方法定年是考古分析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之一。
在考古领域有许多断代测年方法,而树轮定年是最精确的一种定年方法,可以精确到年,甚至到某个季节.树轮年代学(Dendrochronology),也叫树轮定年(Tree–ring Dating),是对树木年轮年代序列的研究,科学的树轮年代学是美国的天文学者道格拉斯(Douglass)博士于二十世纪初研究建立起来的。
他用树轮定年法测定了印第安人遗址中残留树木的树轮,明确了遗址的年代,于是这种方法在美国的史前年代学研究中得以确立。
自从科学的树轮年代学建立以来,树轮年代学有了长足的发展。
在建立长序列的年轮年表方面,许多国家已经建立了不同长度的年表,其中有两条长序列的年轮年表,一条是利用美国西南部考古遗址出土的木材样本,构建了这一地区的史前年代学框架,建立了上万年的刺果松(Pinus aristata)年轮年表,另一条是德国建立了不间断的可延续到整个全新世的10430年的栎树(Quercus)年轮年表。
利用长序列年轮年表不但对新石器时代的遗存进行了定年,对古建、古美术的木材样本进行定年,而且对14C年代进行了校正,推测过去一些事件的年代,河流的改道,推测过去社会经济和文化状况,聚落的居住史和建筑史等。
总之,在考古学领域,树轮年代学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是利用树木年轮分析判定过去人类文化遗存的年代,另一方面是对过去气候(包括温度、降水)和环境进行重建和研究.因此,为了尽快地建立长序列的年轮年表,有必要对树轮年代学的原理、分析方法和取样方法几个方面系统介绍,使考古工作者了解和掌握,以便取到比较理想的木材样本。
一树轮年代学的原理树木树干的形成层每年都有生长活动,春季形成层细胞分裂快,个大壁薄,在材质上表现疏松而色浅,称为春材;由夏季到秋季,形成层的活动渐次减低,细胞分裂和生长渐慢,个小壁厚,材质上致密而色深称为秋材。
树木的年轮,就是树干横截面上木质疏密相间的同心圆圈。
文物数字化采集的方式
文物数字化采集的方式
文物数字化采集是一种现代化的方式,通过使用数字技术和设备对文物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存储和展示,以实现文物的保护、研究和利用。
以下是文物数字化采集的主要方式:
1.图像采集:通过高清晰度的相机和灯光设备,将文物的表面细节和颜色信
息拍摄下来,生成高分辨率的图像。
这些图像可以用于文物的复制、修复、研究和展示。
2.三维扫描:通过使用激光扫描仪或其他三维扫描设备,将文物的形状、尺
寸和颜色等信息扫描下来,生成三维模型。
这些模型可以用于文物的复制、修复、保护和研究。
3.虚拟现实技术:通过使用虚拟现实技术,将文物的场景和细节进行模拟和
再现,让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文物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4.增强现实技术:通过使用增强现实技术,将文物的信息和背景与现实场景
进行融合,实现文物的互动展示和动态展示。
5.数据库建设:建立文物数字化数据库,将文物的各种信息进行整理、归纳
和存储,方便研究人员进行查询和研究。
6.数字化修复:通过使用数字化技术,对文物进行修复和保护,例如对损坏
的文物进行数字化复原、对文物进行数字化保护等。
7.数据分析:通过使用数据分析技术,对文物的信息进行挖掘和分析,例如
对文物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艺术价值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
总之,文物数字化采集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方式,可以实现对文物的全面采集和保护,提高文物的保护和研究水平。
同时,数字技术还可以为观众提供更加生动、直观的展示体验,促进文物的传承和发展。
考古遗址发掘-搜集与采样2
常规碳十四年代测定标本重量要求
标本 木炭 木头 贝壳 骨骼 种子 泥炭 毛发 编织物
重量 50 100 300 1000 100 500 100 100 (克)
二、采样:采样的方法
热释光标本的采集
热释光断代标本必须是经高温烧过的制品, 所以通常在田野考古中可选取的标本有陶器、 瓷器、砖瓦以及红烧土等。
这时,可以采用水选法。
水选和筛选法 能够选出那些在发 掘过程中肉眼难以 分辨的植物种子、 果实、果核、各种 粮食作物、昆虫遗 骸以及细小的动物 骨块,如鱼骨、鱼 刺等遗物。它比正 常的发掘能获取更 多的考古资料。
二、采样:采样的方法
(二)、浮选法
浮选法也是一种以水为
媒介的选取方法,但它与 水选法不同,水选法从根 本上讲仍是一种筛选的方 法,而浮选则是利用水和 欲选取遗物的比重关系进 行选取的方法。
选取的标本应当出自层位清楚、厚度均匀 的土层或遗迹中,距地表的深度至少在30厘米 以上,同时附近应没有受热的可能(如灶、窑 等),另外最好附近没有石头。标本取出时最 好带一些泥土,而不要清除,标本的数量一般 按照每一个堆积单位一组6-12块陶片,陶片 的体量大一些较好,此外如果可能对各种质地 的陶片都选取一些。取出的标本应立即装到塑 料袋中,应当使用双层塑料袋密封,保管和运 输中要注意不要让标本受热或日光直射。
孢粉采样操作应注意:
1、要清理好剖面,将剖面 表层刮掉2—5厘米深,以 达原生层位,保持剖面新 鲜和未受现代花粉的影响, 如有虫孔、龟裂和大缝隙 也应除去,因这些孔隙受 风、雨作用,易把现代孢 粉填充进去。
2、采样最好是从剖面底部 向上依次进行。采样间距 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原 则上每一堆积层至少采集 1—2个样品。采样量,粘 土、亚枯土、亚沙
考古学家如何进行遗址勘探和发掘
考古学家如何进行遗址勘探和发掘考古学是研究古代文化和人类历史的学科,通过遗址勘探和发掘来揭示古代社会的面貌和发展。
本文将介绍考古学家如何进行遗址勘探和发掘的步骤和技术。
一、遗址勘探遗址勘探是考古学家的第一步,目的是确定潜在的考古遗址并确定研究的重点。
以下是常见的遗址勘探方法:1. 田野调查:考古学家会在可能存在遗址的土地中进行系统的田野调查。
他们会走访当地居民和农民,收集口头传说和民间故事,以获得有关古代遗址可能存在的线索。
2. 航空摄影:利用航空摄影技术可以从高空观察地表,发现地下的遗迹痕迹。
这种方法常常用于大面积地区的遗址勘探。
3. 地质勘探:通过地貌学和地质学的方法来分析地层和地形,确定可能存在古代遗址的地理特征。
4. 非侵入性调查:使用地球物理技术,如地雷达、电阻率测量和磁力测量等,来探测地下的文化遗存。
通过以上的遗址勘探方法,考古学家们可以确定潜在的考古遗址,并为进一步的发掘做好准备。
二、遗址发掘遗址发掘是考古学家的核心工作,通过挖掘和研究遗址的文化遗存,揭示古代社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以下是常见的遗址发掘步骤:1. 清理表面:在开始正式发掘之前,考古学家会先对遗址表面进行清理,除去杂草和杂物,为进一步的工作做好准备。
2. 建立探区:考古学家会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区域进行发掘,这些区域被称为探区。
探区的选择通常基于采样策略和研究目的。
3. 采样调查:在探区内,考古学家会进行局部的采样调查。
他们会挖掘小坑或掘进试沟,以获取地层的信息和遗存的分布情况。
4. 层次挖掘:根据采样调查的结果,考古学家会进行层次挖掘,逐层挖掘和记录发现的文物、遗存和构筑物。
5. 文物保存:在发掘过程中,考古学家会仔细记录并保存所有发现的文物和遗存。
他们会进行清理、修复和标注,并将其送往博物馆或实验室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6. 数据分析:在发掘结束后,考古学家会对收集到的文物、资料和记录进行综合分析。
他们会通过已有的历史和学科知识,对遗址进行年代测定、文化归类和历史背景研究。
考古发掘作业指导书
考古发掘作业指导书一、前言考古发掘是一项重要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旨在通过发掘遗址和遗迹,揭示古代社会的历史和文化。
为确保发掘作业的准确性和高效性,本指导书旨在为考古人员提供具体指导和操作细节。
二、准备工作1. 资料收集:在开始发掘前,要详细收集相关的历史文献和图纸资料,并对发掘地点进行考察,了解地形地貌和文物分布情况。
2. 团队组建:确保组建一支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的考古团队,包括考古学家、文物保护专家、测绘人员等。
3. 工具准备:根据实际需要准备各种必要的考古工具,如挖掘工具、测量仪器、标本采集工具等。
三、现场操作1. 基本原则:在发掘现场,要遵循谨慎、细致、有序的原则,确保文物和遗址的完整性。
2. 采样方法:根据遗址类型和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发掘方法,如竖向发掘、水平发掘、透视发掘等。
3. 清理工作:在采样前,先进行表面清理工作,清除表土和杂物,保持发掘面干净整洁。
4. 标本采集:对于出土的遗物和遗迹,要进行适当的标本采集和记录,包括编号、尺寸、颜色、材质等信息。
5. 测量绘图:利用测量仪器进行地形测量和绘图工作,要准确记录遗址的地理位置和遗迹分布。
6. 文物保护:注意采取正确的措施,保护好发掘的文物和遗址,如包装、封存、防潮等。
四、数据整理和分析1. 数据记录:及时记录和整理发掘过程中的数据,包括文物编号、位置、数量、出土时序等信息。
2. 现场照片:在发掘现场拍摄照片,包括整体遗址照片、局部特写照片等,为后期数据分析提供依据。
3. 数据分析:依据发掘的数据和照片,进行数据分析和比对,揭示遗址的年代、功能和文化特征。
4. 学术研究:将发掘的结果与相关研究成果相结合,进行进一步的学术研究和讨论,撰写相关学术论文或报告。
五、报告撰写1. 报告框架:撰写发掘报告时,按照国家文物局的要求,确保报告的结构完整和科学合理。
2. 报告内容:报告应包括遗址的背景介绍、发掘过程和结果、文物鉴定和保护等内容,重点突出创新性成果。
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中的整体提取技术
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中的整体提取技术考古发掘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需要保护和保存好发掘现场的文物。
在考古发掘现场,文物的提取非常重要,整体提取技术在这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中的整体提取技术。
一、整体提取技术的概念整体提取技术是指在考古发掘现场对文物进行提取时,保持文物的完整性,并将其整体提取出来的一种技术。
在考古工作中,有些文物因为年代久远,材料脆弱,或者形状特殊,所以不能采用常规的挖掘方法提取,需要使用整体提取技术。
这种技术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文物的完整性,避免文物在提取过程中受到破坏。
1. 保护周围环境:在进行文物整体提取之前,首先要保护好周围的环境。
如果文物周围有其他遗址或其他文物,需要先做好标识和保护工作,避免在整体提取过程中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
2. 确定提取方法:在确定进行整体提取时,需要根据文物的材质、形状、保存状态等因素来选择适合的提取方法。
比如对于瓷器、陶器等脆弱的文物,可以采用支撑和固定的方式来进行整体提取;对于体积较大的文物,可以使用起重设备进行提取。
3. 制定提取方案:在确定了提取方法之后,需要制定详细的提取方案。
包括提取的步骤、所需的人员和设备、提取的时间和地点等。
提取方案需要充分考虑到文物的特点和现场的环境,确保整体提取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文物的完整性。
4. 进行整体提取:在制定好提取方案之后,可以开始进行整体提取。
在整体提取过程中,需要根据方案的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文物的完整性。
需要及时记录整体提取的过程和文物的状态,以便在后续的保护工作中提供参考。
5. 运输和保存:整体提取完成后,需要对文物进行包装和运输,确保文物在运输过程中不受到损坏。
需要在合适的地方对文物进行临时保存,等待后续的清理和修复工作。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整体提取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未来,整体提取技术有望借助先进的科技手段,实现对更加复杂、脆弱的文物进行整体提取。
比如利用3D打印技术,可以根据文物的原貌制作出相应的支撑和固定结构,从而实现对文物的整体提取。
田野考古采集及取样要点
田野考古采集及取样要点11、出土资料采集及取样的要求①、需要采集及取样的出土资料主要是遗物。
重要的遗迹现象和遗痕如特定场合下的人的手迹、足迹、工具痕迹等也应该进行采集,采集时可采用整体或部分切割的方式,以不能破坏其完整性为原则。
②、遗物分人工遗物和自然遗存。
人工遗物指由人类制造或加工的物品,如石器、骨(角)器、陶(瓷)器、木(漆)器、铜器、铁器等;自然遗存指人为遗留在遗址里的,以及虽然并非由于人为原因而出现在遗址堆积里,却与阐释人类活动相关的动植物(包括人类遗骸)、矿物遗存等。
③、遗物采集可根据研究需要和具体情况设计不同的方法,但必须保证采集方法的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1采集指遗址调查或发掘现场直接收集到的遗迹和遗物;取样指遗址调查或发掘现场收集土样,并送至实验室,使用特殊的方法进一步获取其中古代遗存和相关研究信息。
A、系统性。
指遗址的采集和取样自始至终应保持统一的标准。
B、针对性。
在无法对遗址上全部种类的资料实行全部采集的情况下,考虑到发掘遗址的不同学术目的。
资料采集方法的设计应与这个目的相关。
2C、有效性。
有效性通过采集方法、采集种类和采集数量来实现,保证资料获取的客观、全面、准确,满足学术研究的需要。
④、各类遗物均应按堆积单位采集和取样,按堆积单位编号记录。
⑤、置放原地的遗物,应先做绘图、摄影记录,编号后起取2除了上述原因之外,遗物采集与取样还受到遗址性质、年代、保存状况等一系列客观因素的限制。
因此,规定一个适合所有考古发掘的遗物采集技术标准,显然是不可能的。
这里只规定原则要求和最低采集技术标准。
3。
⑥、易损遗物、特殊遗物的采集和重要遗迹的整体起取等技术性强的工作,应聘请专家进行。
⑦、所有采集品和取样样品皆必须有相应的包装措施和详备的编号记录。
⑨、所有采集品必须同时附有相应的标签。
标签要写明采集品的种类、数量、所属单位、采集方法、采集者和采集日期。
标签须一式两份,用小塑料封口袋密封,与采集样品一起包装。
考古发掘中文物的采集与保存措施分析
考古发掘中文物的采集与保存措施分析摘要:在开展考古发掘工作过程中,地下环境埋藏的文物,在出土之后,由于环境发生改变文物可能出现损伤情况,针对这一问题,需要在开展考古挖掘工作时,对文物进行高效、规范的保护,确保文物信息的完整性,维护文物的价值,使文物得到有效保护。
本文主要分析考古发掘中文物采集工作需要注意的内容,简述文物后期保护措施。
关键词:考古发掘;文物;采集与保护引言:考古发掘工作因为其特殊性质,在发掘过程中,极易对文物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需要在文物出土时对其进行严格管控,确保文物不会受到温度、湿度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让文物出土时含水率得到有效维护。
同时在开展露天文物采集工作时,还需要对周围环境,阳光、雨雪等各种因素进行考虑,确保文物采集能够规范合理,提升后期保护效率。
一、考古发掘中文物采集方式(一)随时进行记录在开展文物发掘工作之前,就需要开展记录,确保记录内容的完整性,内容要包含着发掘工作的方方面面,当中记录着所有的操作步骤。
可以使用文字、录像等各种记录方式,并将其保存到相应档案库当中,这些记录的数据能够为文物保护以及修复工作提供重要的数据基础[1]。
1.对环境和文物样品进行采集环境样品采集主要就是指,在开展考古发掘工作时对发掘现场的环境、水质、土质或者墓室当中气体进行获取,而文物样品采集工作则是对已经出土文物中的纺织品、饰品、粮食以及漆片等方面文物进行采集,这也是相关考古团队和实验室开展文物保护工作的基础[2]。
在采样时需要严格按照规定要求进行,具体表现在一个几个方面,一是在采集样品过程中,对于采集的样品要能够满足实验室研究需求;二是明了了解样品层次以及可以与其共同放置的文物;三是对于样品进行合理、规范的保存,确保样品不会受到损坏。
1.文物搬移文物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一般情况下文物会在地下埋藏百年甚至千年,在长年累月的埋藏中,土壤会逐渐对文物进行腐蚀,文物自身也会因为时间的流失出现变化,与开始埋藏之前有很大差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样中可获取的不同类型遗存及其可供分析的信息(参考Murphy and Wiltshire 1994;Musem of London Archeology Service 1994)
大类
遗存类型 硅藻
土壤类型 所有
微遗存
花粉,植物孢 子等
所有
植硅石
有孔虫类 寄生虫卵
所有
所有 水浸环境
果实、种籽
所有(碳化) 水浸环境(未碳化)
小型哺乳动物 所有(非酸性)
大型哺乳动物 所有(非酸性)
人骨
所有(非酸性)
微生态学分析 所有
土壤、沉
积物
化学分析
颗粒分析
堆积环境的盐度等 贝类的采集与消费
地区性植被结构
狩猎 食物储存与管理 动物驯化
渔猎 鱼类食品的加工与消费
地区性生态环境 动物群研究
狩猎 动物驯化 动物的消费模式(加工、储存 、管理与消费) 动物的病理学等
地区性植被 植物类资源的利用 农业相关问题:作物生产、加 工与储存 地区性景观和土地利用
地区林业资源的构成 树木资源的开发、管理与利用
地区性景观 林地结构 害虫研究
获取及研究方式
需要的样本量 100毫升
50毫升或柱状剖面取样
实验室处理,400X显微 镜观察
100-200毫升或柱状剖面
100毫升 250毫升
田野发掘中的采样系统
田野发掘中的采样系统
采样的重要性
田野发掘中的采样系统
采样的原则
系统性 针对性 有效性
田野发掘中的采样系统
采样类型
随机采样 判断采样(目的性采样) 系统采样 全部采样
田野发掘中的采样系统
构成采样系统合理性的因素
采样对象与采样方式 样本的提取方式 样本的大小 样本的数量 样本的计量方式
浮选(碳化)、湿筛 (未碳化水浸环境) 10X-60X显微镜观察
20升左右
浮选(木炭)、湿筛 (未碳化水浸环境) 150-400X显微镜观察
20升左右,或可见性全部 采集
实验室处理,至0.3mm 10-20升
水生软体动物 陆生软体动物
碱性或中性 小型(碱性)
同上
鸟类骨骼
所有(非酸性)
鱼类骨骼
所有(非酸性)
由于考古学面对的全体是不完整的(时空的不 完整),通过采样方法永远无法评估整体。
尽管我们无法通过样本来直接评估个体,但是 通过对样本的比较我们可以了解个体之间的差 异。
我们的目的是找寻遗址形成过程中的不变性, 通过比较获得对差异的认识。
田野发掘中的采样系统
采样方式与技术
钻孔取样
手工拣选、筛选、浮选 (至1mm)
取定量土样后的全部堆积 取定量土样后的全部堆积
手工拣选、筛选
取定量土样后的全部堆积
手工挑选,筛选
连续柱状剖面
连续柱状剖面
样本的提取方式
样本的大小
样本的数量
样本的计量方式
总结:
抽样统计方法本身不能够回答考古学问题。然 而它பைடு நூலகம்供了一套方式来获取我们需要的信息, 同时有它自己的语言来释读这些信息。
钻孔取样
田野发掘中的采样系统
采样中的记录
采样时的记录
标签 采样位置 采样比例 采样方式
样本处理时的记录
样本量 提取方式
食谱 病理学 人口 生活方式或埋藏方式
成土作用 土壤结构与人工干预 遗迹单位的功能 冲积 堆积埋藏学研究
成土作用与气候影响 土壤酸碱度 耕种与畜牧管理的影
沉积序列 水流冲积的影响
小型需筛选至0.5mm
小型需10升
手工拣选、筛选、浮选 (至1mm)
取定量土样后的全部堆积
手工拣选、筛选、浮选 (至1mm)
大遗存
木头(木炭)
所有(碳化) 水浸环境(未碳化)
昆虫
所有(碳化) 水浸环境(未碳化)
潜在信息
堆积环境的盐度、酸度
地区性的植被环境及变化 地区性的水文及气候 遗迹单元的功能 人类活动对景观的干预 作物管理 植物资源
地区性植被环境、水文、气候 遗迹单元的功能 农业相关问题
潮汐环境下的盐度和水位变化
病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