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 培养市场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合集下载

以就业为导向 培养市场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以就业为导向   培养市场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市场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杨光明.(恩施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恩施445000)摘要:在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上,现在有三对矛盾并存,为此,高职高专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科学的教学体系,建立以突出能力培养,满足市场需求为特色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在努力提高就业能力和人才质量上狠下功夫。

开展就业指导教育,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率。

关键词:就业导向高职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000-2011/ES(2004)03-0000-2在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大会上,卢强委员代表民盟中央作了题为《以就业为导向促进我国高教改革与发展》的发言。

卢强委员指出:“在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上,现在有三对矛盾现象:一是有岗无人和有人无岗现象并存。

据民盟的一项专题调查,2004年,计算机、机械、市场营销、会计、企业管理等专业的毕业生供不应求,同时又有大量高校毕业生离校时落实不了工作岗位。

二是无业可就和有业不就现象并存。

无业可就表明学校培养的专门人才在社会上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有业不就则反映出毕业生缺乏适应高教大众化时代的就业观念和创业能力。

三是高级蓝领奇缺和高职毕业生就业率最低现象并存。

据调查,我国7000万产业工人中,高级工仅占3.5%,比发达国家的40%差别悬殊,造成如深圳高级技工缺岗达九成,买得起最先进的设备,却请不到操作者等现象;同时,在高校各类毕业生中,高职毕业生就业率最低,仅为50%左右。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上的三对矛盾现象,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当前高等教育体制对高教大众化带来就业大众化趋势的严重不适应。

因此,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是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

一、以就业为导向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1.以就业为导向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教育部部长周济指出:“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

”以就业为导向,切实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是满足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收稿日期:2004—6—28作者简介:杨光明(1954—),男,湖北恩施人,恩施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副教授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环节。

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以需求为引领以就业为导向

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以需求为引领以就业为导向

S PECIAL C OVERAGE特别策划14OCCUPATION2014 07北汽集团是中国五大汽车集团之一,主要从事整车制造、零部件制造、汽车服务贸易、研发、教育和投融资等业务,2013年位列世界500强企业第336位。

集团围绕着实现“自主创新,规模发展,建设实力北汽、规模北汽、世界北汽、和谐北汽”的发展战略,大力开展职业教育,积极开展职工培训,不断提高一线技术工人队伍的整体素质,为企业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持。

制定人才规划,加快技术工人培养北汽集团制定了《十二五人才规划》,提出了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即在十二五末,要培养1万名爱岗敬业、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

集团每年都制定“技术工人培训计划”,将指标量化分解到各下属单位,并作为对单位领导的考核目标。

截至2013年底,集团拥有的高技能人才数量超过了8000人,已经完成了规划目标的80% 。

坚持职教优先,全力建设北汽技校为了实现人才发展战略,北汽集团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优先地位,做出不办大学优先办技校的战略决策。

集团所属北汽高级技校,原占地仅5.7亩,学校发展受到制约。

2009年,北汽集团在北京市大兴区采育镇选定学校新址,投资约3.5亿元,建成占地约500亩的新校园,技校学制教育在校生规模达到了4000人,每年开展短期培训3万人。

为了增强学校的软实力,集团推荐18名优秀人才担任客座教授,协助技校建立起“双师型”教师队伍。

支持技校建成六大实训中心,设备总资产达到1.5亿元:先后向学校支援教学用车50余辆、发动机60余台、变速箱30余台。

发挥资源优势,通过多种形式培训技能人才一是推进校企合作,实施定制培养。

校企合作是技能北汽集团:职业教育培训助力企业长远发展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北汽集团与北汽技校、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等多所学校合作,实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

企业与合作的院校共同制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确定教材,并共同参与学生的选拔。

学生在学校接受文化课和专业课的学习,在企业接受生产技能培训。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对策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对策
广东 技术 师范学 院学报 ( 职业 教育 ) 21 0 0年第 1 期
J un l fGu n d n oye h i r lUnv ri o r a a g o gP ltc ncNoma iest o y No 1 2 0 . ,01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
《 国务 院关 于大力 发展职业教育 的决 定》 出 , 指 大力
发展职业教育 , 加快 人力资源开发 , 是落实科教兴 国战略 和人才强国战略 , 进我国走新 型工业化 道路 、 推 促进就业
再 就业 的重 大 举 措 ;是 把 我 国 巨 大 的人 口压 力 转 化 为人 力 资 源 优势 , 提升 我 国综 合 国力 , 建 和谐 社 会 的重 要 途 构
前 , 国拥 有技 师 10万余 人 , 占技 工总数 1 %, 占 全 0 约 . 约 4
职 工 总数 0 %。 发 达 国家 则 分 别 占 2 %和 1%。 二 是 . 而 4 0 0 ③ 技 能 型 人 才 不 适 应 制 造 业 发 展 需要 。 人 这样 总 结 我 国 有 制 造 业 现 状 : 一 流 的 产 品设 计 , 有 一 流 的技 术 工 人 ; 有 没 有 一 流 的 设 备 , 产 不 出一 流 的 产 品 。 主 要 存 在 着 人 才 生
二 、 状 与 存在 问题 现
( ) 一 高职 院校 就 业 现 状
自 19 9 9年 高 等 教育 扩招 以来 。我 国高 等 教育 的规 模
培养 的知 识和技能不 匹配 , 以及技 能型人才职业精 神不
适 应 现 代 制 造 业 生 产 的 要 求 , 缺 乏 高 素 质 的高 技 能 人 即
培养模 式的思考与对策
余凤翎 余 靖 中 2

高等职业教育基本理念

高等职业教育基本理念

高等职业教育基本理念高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高职办学指导思想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高职培养目标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生产、服务与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就是在基层岗位和工作现场做实事、干实务、实践性很强的实用性人才,也就是专门面向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专业建设1、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

2、要根据市场需求与专业设置情况,建立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辐射服务面向的区域、行业、企业和农村,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3、优先支持在工学结合等方面优势凸显以及培养高技能紧缺人才的专业点;鼓励地方和学校共同努力,形成国家、地方(省级)、学校三级重点专业建设体系,推动专业建设与发展。

课程建设1、“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止步不前的原因在于,课程微观内容的设计与编排远未跳出学科体系的藩篱,因而在这一传统观念束缚下编写的教材始终不能适应职业工作的需要。

无疑,课程内容的序化已成为制约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成败与否的关键。

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开发课程,是凸显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开发的突破口。

”(姜大源)2、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3、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是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基本原则。

(注:职业资格标准包括企业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等。

)4、课程建设与改革的目标是: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1、如果说,高等职业教育的“一线人才”目标定位在前几年已经基本解决了的话,那么,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至今仍不能完全适应培养目标定位的要求,也就是说,培养模式转型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这就要求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真正从传统学术教育的“压缩饼干”模式中走出来,必须突破传统学科教学模式的“路径依赖”,切实按照“一线人才”的要求,采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学院教育改革研究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学院教育改革研究
实践过程中 , 应着重加强学生职业规划能力的培养 , 有计划 、 阶 分 段 地对 学生实施 职业 生涯规划教育 :

年级 , 引导学生初步 了解 自己与社 会 , 了解职业 , 要求学生
对 专业的培养 目标 和课程设置有 全面的认识 , 明确就业定位 , 制 定 职业 目标和就业计 划 。鼓励学 生依 据 自身 的特点 参加 自己擅
生处处 以大学生 自居 , 不能 给 自己恰 当的职业 定位 , 结果是 眼高
手低 , 业在家 。 待
中的职业发展 理论相对 而言更适 合应用来指导 高职学生 。该理
论是研究 人的职业心理 与职业行为成熟过程 的理论。就高职学
生而言 , 他们主要处于职业发展阶段的探索阶段的中期 。在教育
“ 以就业为导 向” 已成 为各 高职学 院的共识 , 而就业工作作为 高职 教育系统运 行和持续健康发 展的关键 因子 , 其本 质属性 、 导 航地位 和评价功 能促 使高职学 院为适应不 断变化的市场需 求而
态和人生坐标 , 升其 职业竞争 的核心能力 。 提 21 通过职业指导理论培养高职学生的择业 自信 .
为了更好地进行 教育 改革 , 先让我们对高职学生 的生源情况
进行 客观分析 : 高职学 生一般来 自两个 群体 : 普通高 中生 中成绩
稍 差者和“ 口生 ” 对 中相对佼佼 者 。他们 的文化成绩处 于 中低层
次, 其本质 并不差 , 也不笨 , 由于 多种因素 , 多从小没 有受到 但 很
针对高职学生的情况 , 首先应 当帮助高职学生在心理上树立 自信 。俗话说 “ 有所短 , 尺 寸有所长 ” 不同个体所具有 的知识 和 , 能力各不 相同 , 同个体所具有 的知识和能力各不相 同 , 过因 不 通 材施教 , 挖掘 出高 职学生 的潜能 , 高职学生 完全能学有所成并成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技能人才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技能人才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技能人才——周济同志在第二次全国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同志们:去年10月,我们在湖南永州成功地召开了第一次全国高职教育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重点交流和宣传了农业高职人才培养的经验,明确了产学研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第二次全国高职教育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重点是交流制造业高职人才培养的经验,并研讨如何根据形势的发展,以就业为导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

我们希望在明年上半年召开第三次全国高职教育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交流会将以服务业为重点。

这样,去年是以农业为主题,今年以制造业为主题,明年将以服务业为主题,通过这样的活动使产学研结合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各个领域深入地开展下去。

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加快培养社会紧缺的制造业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重申了党的教育方针,即: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

高等职业教育是教育事业当中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利益联系最为直接、最为密切的一部分,切实贯彻教育方针、贯彻教育为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的宗旨,是我们办好高等职业教育的指导方针。

在新时期、新阶段,高等职业教育有很多的机会、很大的空间为现代化建设服务,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在过去的25年内,我国经济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发展速度,GDP增长率年均9%以上;在今后的20年内,如果还能继续保持每年7%以上的增长率,到2020年,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将再翻两番,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为中国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牢固的基础。

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的历史任务,中央明确提出,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把经济增长方式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

刚刚结束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和今年的全国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要认真对待经济结构调整问题,切实把经济增长方式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

以就业为导向,完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以就业为导向,完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业 。因此 , 高职教育必 须树立 以就业 为导向的办学理念 , 必须以社会需要为 目标 , 构建新 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 关键词 : 就业导 向 ; 高职教育 ; 培养模式 人才
中圉分类号 :7 85 G 1. 文献标识 码 : A 文章编号 :0 8— 7 X 20 ) 1 0 8 0 10 7 7 ( 0 6 0 — 0 3— 4
源强国》 提供的数据表 明: 制造业 从业人员的平均 导向 , 是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方 向, 是高等职业
收稿 日期 :0 5—1 0 2 0 0—1
基金项目: 西安文理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基金资助项 目(03 13 2001 ) , 作者简介: 赵精兵(9 2 )男 , 16 一 , 吉林怀德人, 西安文理学院科研处处长 , 教授;
的需要, 也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愿望 的
月薪 60 00元 、00元 , 80 甚至年薪 1 O万元 、O万元 , 2
需要。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 , 其家庭收入多数 都招聘不到一个优秀的技师或高级技师。中间层人 特别是高级技术技 能人才严重 匮乏。一些学校 处于中低收入水平 , 这些家庭更关心子 女通过高等 才 、
初、 中级技能人员 占2 . %; 3 3 中问层 的高级技工 、 技
师、 高级技师仅 占44 ; .% 而决策管理层的工程师以 上专业人员 占了 1 .%。这个统计数据表明 , 国 59 我
观, 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体现 ; 大力发展高
中间小的状况 。 等职业教育 , 培养大批高技能人才 , 是今天经济社会 劳动力结构已经呈现典型的两头大、 我国新闻媒介一直在大量报道 , 许多企业 出 发展的需要 , 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 农村城镇化道路 几年来 ,

以就业为导向 精心培育高技能人才—基于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实践与思考

以就业为导向 精心培育高技能人才—基于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实践与思考
老年痴呆症 的发病机制 及 中医药治疗 方面 的研 究进展
捅 簧 : 司 坌 球 人 口君 龄 化 】越 1 才 哭 崔 , 君 平 踟 禾 删 走 君 平八 砰 兀 共 而及 目 口 l : ., 向
的一类疾病 。由于此类疾病患者常伴 日常生活能力下降, 医疗 费用相对较 高, 由此 带年痴 呆症 的发病机 制 、 医对该 本 中 病的辨证论 治及 中医药治疗该病的现状。提 出在继续加强老年痴呆症机制研 究的基 础上 , 中西 医结合 治疗该病 的道路 , 实发挥 中医药治疗该病 的优 势和作用。 走 切
识、 态度 、 观点 , 是择业者选择职业的指导思想 。学校通过开展形式 多样 的 活动 , 帮助学生 充分认 识只有树立正 确的职业观 , 能为经济建设 多作贡 才 献。指导学生要认真 做好 每件事 , 纪守法 , 自己的职业 当成 自己的事 遵 把 业, 认真对待每 天的学习 , 认真做好 每件工作 的每个 环节 , 战胜 自己 , 完善
自我 。
能损害综合征 。主要包括 血管性痴 呆f D和 阿 v ) 尔茨 海默型痴呆 fD 。该组疾病 在老年 疾病谱 A)
和死亡谱 中占有重 要的地 位, 严重威胁着 老年 人 的健 康长寿和生活质 量。在发病机制 和治疗 方
1现代 医学对老年痴呆的认识 11遗传 因素 脱辅脂 蛋 白 EA OE是一 种 . fP ) 载脂 蛋 白,P E基 因定位 于第 l 染色体 上。 AO 9号
产 的实 际需要 出发 , 坚持 以就业为导 向 , 努力培养高技 能人才 。在 建设实
验实训基 地时 , 配置与企 业生产基本 同步的专业教学设 备 , 并制订 相关管
理制度 , 之具有 比较真 实的生产现场 氛围。在实施教学 时 , 使 根据 企业技

三本院校“以就业为导向”人才培养模式论文

三本院校“以就业为导向”人才培养模式论文

三本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摘要】面临欧债危机的冲击和世界范围内的金融风暴,如何在经济萧条的形势下,培养出社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提高高校的就业率,缓解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是目前各高校尤其是三本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可以缓解就业压力。

准确把握这一目标定位,重建与调整课程体系,加强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等,是达到该目标的关键。

【关键词】三本院校;就业;人才;培养模式随着近几年普通高等教育的发展,一大批三本院校相继建成,招生规模逐年扩大。

这些新建三本院校在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但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三本院校发展的瓶颈,直接影响着这类院校的进一步发展。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地方的高职院校近几年发展也比较迅速,但这一问题并不突出,究其原因主要是两者的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不同。

因此有必要借鉴高职院校的办学模式,改革和重建三本院校的办学思路和办学方向,努力构建适合地方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人才培养模式的不同(1)三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

普通本科教育培养的是各类通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强调毕业生掌握扎实、广泛、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强调实践能力的通用性,注重培养基本工作能力,培养的学生属于学术型或工程型人才。

因此这个目标也决定了普通本科学生,具有较宽泛的理论知识,而具体实践应用知识的能力不足,特别是针对某一职业的技能力不从心。

新建三本院校由于办学时间短,积淀少,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时,对自身的服务对象、层次定位、当地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实际以及自身在办学上的优劣势缺乏深入研究,在拟定人才培养目标上盲目攀高,在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选择教学途径和教学制度上盲目模仿和照搬,与老的综合性大学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大同小异。

三本院校应该认清培养人才规格多元化是高等教育发展之趋势,结合自身优势,努力探索适应地方经济建设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

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特长生培养新模式

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特长生培养新模式

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特长生培养新模式[摘要]探究高职特长生的培养模式及实现途径,是高职教育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特性所决定的。

高职特长生培养必须突破原有的模式,在导师制的基础上,结合导师联系企业制度和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创建一种新的以导师制为核心的特长生培养模式。

[关键词]以就业为导向特长生培养模式一、构筑高职特长生培养新模式的现实意义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高技能人才,但目前国内的高职教育普遍存在“高职学院不职业,高技术人才缺技能”的状况,导致高职学生就业力不尽如人意。

高职教育目前还存在重理论轻技能、重讲授轻实战、重传统轻创新的现象,尤其是教师技能特长普遍缺乏,导致高职院校的职业特性无法体现出来,毕业生在校接受的技能训练或远远不够,或与社会需求脱节,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各用人单位的要求,给供需双方造成很大矛盾。

因此,探究高职教育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实现途径,成为一个十分现实和迫切的课题。

探究高职学院技能特长生的培养方式,也是为高技能人才培养寻找一种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二、国内外高职特长生培养模式的现状探究法国采用高级技术员班形式。

他们将“理论加实践”作为教育的座右铭,并强调培养的专业人才的多面性或多学科性。

英国采取“证书模式”。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英国制定国家职业资格制度,建立起NVQ、GNVQ和普通教育三种证书等值、互换机制,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三条可供选择的通道,将职业资格等级与工作岗位及证书的等级(大学学位)联系起来。

澳大利亚实行“阶梯教育”模式。

这种模式将教育水平与所取得的证书、学位及工作方向对应起来。

国内一般采用以下形式:(1)能力中心培养模式。

办学单位采用CBE-DACUM教育模式,成立专门的能力中心培养机构。

这个模式以岗位、岗位群的职业能力作为培养目标和评价标准,以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基础要件,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注意教学过程的灵活性和管理的科学性。

(2)技术培训中心培养模式。

各院校在院内或各地建立起培训中心,既为本校的学生获得某一专项能力和证书服务,也为社会培训各种专门人才。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构建探析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构建探析

以就业为导 向的高职人才培院,广 东 东莞 530 ) 2 8 8
[ 内容提要] 高职 院校要构 建以就业为导 向的人才培养质量保 障体系 ,就要将 以就业为导 向的质量观 贯彻到 高职人才 培养 体系 的整个过程 中,分别构建 以就业 为导 向的高职人才培养分析系 统、以就业为导 向的高职人才培 养过程 的质量 保障系统和 以就业 为导向的高职人才质量评价系 统。 [ 关键词】 就业导 向;人才 培养质量 ;保障体系 [ 中图分类 号] G 1 7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 -4 7( 0 1 80 1 .2 0 87 2 2 1)0 -0 20 以就业 为导 向的高职人 才质量 观要求 高职 院校 的人 才 培养行 为均 围绕 培养学生就业技 能和本 领进行 , 不但要 让学
第3 卷 1
第 8 期
湖 北 广 播 电视 大 掌 学 报
J u a fHu i V i e st o r l Be n o T Un v r i y
V 1 1 No 8 o . , . 3
Au u t 2 1 , 1  ̄ 0 3 g s. 0 1 0 2 1
21 0 1年 8月
“ 人才评价系统 ”三个方面全面构建 。 以就业为导 向的高职人才培养分析系统 的构建 以就业 为导 向的高职 人才培 养分析 系统 由相应 的人才 培养 目标分析系统和培养对象 的分析系统组成 , 二者缺一不


可。
1 .以就业 为导 向的人才培养 的 目标分 析系统的构建 建立 以就业 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的 目标分析 系统 , 主要 目 的是立足经济社会发展 需求, 通过一系列 的途 径来确定高职 院校 的人才培养 目标 。 以就业为 导向的人才培 养 目标分析系 统主要涉及到学 院的教务部 门、 校企合作 机构 以及学 院相关 专 家委员会 。相关部 门通过广 泛的社会调研 ,了解经济 、社 会 包括企业发展对人 才的需求、人才供求 的现状和趋 势等 , 从 而寻找人才需求缺 口,【进而结合 学校 的办学条件进行专 2 ] 业设置 , 定专 业培养方 向。 确 并根据 职业岗位技术领域和职 业 岗位 ( )能力要求 ,按照适度超前 的原则 ,明确学生 的 群 学习 目标 。 以就业为 导向的人才培养的 目标分析 系统 中, 特别强调 从社会 发展需 求 出发,立足职 业 岗位领 域确 定人 才培养 目 标 。而在这个转化过程 中,需要注 意的是 ,学校与现实社会 的要求毕竟有所 不同, 因此不 能将相 关的职业标准照搬到课 堂 ,而应该根据 高职 院校的教学特点进行转化 、引进课堂 。 另外 , 该系 统还 强调制定人才培养计划 的适 度超前原则 , 在 专业 设置 时应 考虑 到人才 培养 的周 期性 以及社会 的发展趋 势等相关 问题 。 2 .以就业为导 向的人才培养对 象分析系统 的构建 以就业 为导向, 就是要培养好 学生的就业能力 , 包括基 本技能和适 用能力 。 人才培养 目标分析系统 的任务是解决 培 养什么样 的学生才能满足社会人才 需求的 问题 。 而人才培 养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南方论刊 ・ 0 0 2 1 年第1 期
工作 研 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以 业 导 的 职 学 合 才 养 探 就 为 向 高 工 结 人 培 模式 析
王向岭
( 州铁 路职业技 术学院 广 东广 州 50 3 广 14 0)
【 摘要 】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实践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重要的任务。在推
1以就业 为导 向 。更新人才培 善 实训 、实 习条件 ,为工学 结合 的人 育规 律 善 于 做 好 学 生 素 质 教 育的 素 . 养理念 才 培养模 式注入 了新 的 活力 ,实现 了 质教 育队 伍 ,可 以 以 “ 两课 ”教 师
高 职 院 校 加 强 内 涵 建 设 的 一 个 重要方面 ,就 是要 以就业 为导 向 ,以 校企合作 为纽带 ,主动 适应经 济社 会
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 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 富有创新意识的 实践 ,探 索出主动适应 高职院校建设发展的新思路 。是提
升 高职院校 内涵建设 ,培 育高素质 高技能型专 门人才 ,实现高职院校服 务社 会需求的任务 。
【 关■调 】以就业为导向;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教高 [ 0 6 6 2 0 ]1 号文明 确指出 : 业技 术学院 ( 以下简 称学院 )作为转 高等职业 教育不仅 要服务 区域 经济和 制 的行业高职 院校 ,按 照科教 兴国战 社会发展 ,以就业为导向 ,加快专业 略和 经济社会 发展对 高技能人 才的要 改革与 建设 ,还把 工学结合 作为高 等 求 ,首先明确 了 自身的办学定 位和发 职业教 育人才培 养模式改革 的重要切 展取 向 ,服 务地方经 济和社会 发展 , 入点 。改 革的重 点是教学过 程的实践 以就 业为导 向 ,瞄准 市场人 才需求 ,

以就业为导向 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

以就业为导向  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

三 以职业能力为本位 ,构建 灵活 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教育制度需要以多元化的建制来适应社会人才多元化的需
质能力 、语言运 用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为教学 要 ,而高职教育作为直接面向就业市场的职业性教育 . 其人才培养 最终 目标 ,突出以 “ 能力为本位”的实践教学与技能训练 的互动 模式的多元化是就业市场对高职教育的客观要求 . 因此它更应以培
商务英语制 胜鲁 1艮I 力 培养体系 台 嘴
语々 目勘
术应用型人才和高级技能型人才的任务 培养知识、能力 、素质
协调发展的一专多能性人才 ,已是在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上 形成 的共 识 ,也是世界各 国人 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共同趋 势。通过对高职人 才培养模式 的理论 研究 与实践 .构建符合高职 教育规律 ,适应面 向廿一世纪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是我院
结构 . 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职业 岗位适应能力 。 学生毕业进入社会 . 养能适应多重职能、多类型的社会领域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 首先获得的是首次就 业的职业能力;其次 已有工作经验 的,具有 展的一专多能性人才为宗旨, 为社会发展服务。 因此 , 高职商务英语
的是胜任现有工作的职业能力 ,并且在工作过程 中进一步提高工 专业必须确定一个多元化的人才培养 目标模式 . 强调知识、能力、 作水准的职业能力 :最后是适应主观愿望和客观变化要 求,实现 素质的综合结构。构建 ” 人文素质 +专业知识 +职业技能 +可持续 转换新工作 的职业能力。这三个阶段循环往复 .不 断递进 ,形成 发展能力”四位一体 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 , 以能力为中心对课程
人才。坚持科学发展观,育人为本 ,德育 为先 ,把立德树人作 为 将课程看做是 育人的计 划 、活动 的计 划、获得经验 的计划 .以 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 ,切实解决高职学生 ・学会做人 的问题。 ” “O ”E gi oO cpt n Proe 为专业培 养目标 , E P (nl h frcu ai up s) s o 对原有教 要确保人才培养 目标的实现 , 体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 .高 育课程模式进行 多元化重组、整合、优化 .以就业为导 向,以培 职院校必须把 “ 职业岗位能力”作为才素质培育的重点 ,通过工 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 . 在课程设置上充分反映社会对毕业生知 学结合特别是工作实践来培养.使学生具备培养 目标要求的基本 识 、能力、素质的要求 . 反映人才培养 目标和培养规格需要 , 设置 素质 ,特色素质或核心能力。 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身心全面发展和人的可持续发展 , 基本素质具有基础性 、内在性、稳定性、长效性的特点 .主 有利于培 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等职业综合能力的课程 . 形 要指 良好 的职业道德 、健康的心理、强健的身体素质 、交流合作 成一种多元叠加、和谐融合与灵活组合相结合的课程模 式:以职 能力等。加强素质教育 强化职 业道德和职业素质训导 ,培养学 业岗位需求为本 .与行业合作开发课程 .从 岗位知识能力需 求和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本位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本位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本位——对我校职业高中专业建设的一些想法镇海职教中心朱志芬当前职业教育又面临着一个春天,学校在教育局领导下在全校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办学思想大讨论。

在此次活动中,我收看了周济部长关于“职教提速”的录象,听取了两位企业管理者的讲座,实地参观了金丰公司,参与了学校组织的周三晚上的讨论,又在网上找了一些资料,认真阅读了周济部长在0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和05年在全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年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认真体会“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本位”的含义,结合我们学校的情况,我提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学校在功能定位上如何实现“以服务为宗旨”周济部长在0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以服务为宗旨,就是要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使职业教育担负起为促进发展和促进就业服务这两大任务。

……一方面,职业教育要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培养多层次、多样化的技能型人才,造就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这是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另一方面,职业教育要服务于解决大多数人的就业和民生问题,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发展、不断变化的就业、转岗以及下岗再就业的需求,这是职业教育的立足之本。

”周济部长的讲话告诉我们,职业教育的功能在于它为经济服务,为人民就业服务。

我们学校因何存在?我们应为镇海区和宁波市的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的劳动者。

教育局作出的停止我校招收综合高中的决定是符合职业教育的功能定位的。

但这恐怕是镇海部分家长所不愿意的,镇海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考大学(哪怕是成绩很差),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毕业后去干那些太辛苦的活。

学校今年打算开设化工专业,但学生家长能否接受学校是很没有把握的。

在市场需求和家长需求不统一的情况下,学校什么办呢?是满足市场的需求还是满足家长的需求?周济部长在0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大张旗鼓地弘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择业观。

以岗位需求为目标 以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培养为核心

以岗位需求为目标 以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培养为核心

摘要文章通过对木材加工企业的调研,考察了木材加工行业高技能人才需求情况、企业技术变化及运营方式情况、劳动组织变化情况、从而为木材加工专业中、高职衔接贯通人才培养工作的教学改革寻找突破,为专业标准及课程标准的编制提供依据,更好地解决企业需求与人才培养之间的矛盾。

关键词木材加工企业调研人才培养教学标准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take needs of the post as the target, employment-orientedli yue(materials engineering college, heilongjiang forestry vocational-technical college, mudanjiang, heilongjiang 157011)为更好地解决企业需求与人才培养之间的矛盾,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牵头,联合多家开设木材加工技术专业的中、高职院校对相关企业进行了调研,了解其人才需求情况、企业技术变化及运营方式、劳动组织变化情况等,以便更好地制订木材加工专业中、高职衔接贯通人才培养专业标准与课程标准。

调研单位:大亚木业有限公司(丹阳分厂)、大亚木业有限公司(绥芬河分厂)、亚洲创建木业有限公司、圣象集团有限公司、美克国际家私(天津)制造有限公司、北京利丰家具有限公司、北京锦绣投资有限公司、青岛一木家具集团有限公司、七台河双叶家具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好家木业有限公司、上海艺级楼梯制造有限公司等30余家企业。

1 木业企业技术变化及运营方式情况2 木业企业劳动组织变化情况木材加工企业均采用流水线作业形式,企业工作中实行协作生产,把生产过程中的每个操作分解并交给若干人,每个人只负责其中一部分操作,而全部操作由若干操作者同时进行,成果则是以分工为基础的联合体的劳动产品,同时按照计件形式进行小组和个人的工资及奖金分配。

对于人造板生产企业,均实行倒班工作制,对于家具制造企业,多实行白班工作制;对于新进企业的中高职顶岗实习学生和毕业生,多数企业会对其进行基层培养,实行岗位轮换制度,最后,企业综合考虑新进人才的能力情况,进行定岗;在管理层方面,也会实行岗位轮换,比如会将江苏圣象木业与牡丹江圣象木业的管理层进行调动或换岗,以均衡企业人才需求。

浅析以就业为导向加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有效途径

浅析以就业为导向加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有效途径
中增 加 实 践 教 学 比重 , 据 课 程 设 置 的实 际要 求 安排 实践 教 育 。 根 同时 , 校 要 及 时 吸 收 科 学 技 术 和 社 会 发 展 的最 新 成 果 , 导 学 学 引 生 加 大对 科 学 新 成 果 的学 习 , 新 支 能 的实 践 , 步形 成 基 本 实 对 逐

制 , 握 用 人 单 位 的 人 才 要 求 , 目 的地 为 其 培 养 实 用 人 才 , 掌 有 企
业 也 要 实 事 求 是 地 安 排 需要 的实 用 人 才 , 障 学生 的顺 利 就 业 。 保 3加 强 学 生 就 业 指 导 。新 生 进 入 学 校 以 后 , 学 生 充 分 了 解 . 让 自 己所 学 专 业 的特 点 , 助 学 生 正 确 进 行 就 业 定 位 , 生 按 照 自 帮 学 己 的就 业 意 向选 择 所 学 专 业 ,学 校按 照 学 生 的 就业 意 向 安 排 学 习专 业 和 课 程 。学 生 参 加 工 作 后 , 职 院 校 还 要 实 行 “ 回返 读 高 召 制 ” 对 学 生 进 行跟 踪 培 养 , 高 其 实用 技 术 的 能力 。 种 “ 回” , 提 这 召 制 度 , 质 上 是 高 等 职业 学 校 对 社 会 的 一 种 郑 重 承 诺 , 对 毕 业 实 是 生 负 责 、 用 人 单 位 负 责 的 有 益举 措 。 对 4 建 立 以就 业 为 标 准 的 高 等 职 业教 育考 核 评 价 体 系。 . 学生 顺
【 李 立 新 . 达 国 家 高职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的 比 较 研 究及 启 示 1 】 发
[ . 业教 育研 究,0 6() 1职 1 20, . 3
践 能力 与操 作 技 能 、 业 技 术 应 用 能 力 与 专 业 技 能 、 合 实 践 能 专 综

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目标 的 关 键 。
关键词 : 就业; 人才; 培养模式 中图分 类号 : 44 文献标 识码 : G2 A
文章编号 :0 5 9 3 ( 0 9 1 — 1 4 0 10 — l X 2 o )0 0 4 - 2
教材 的编写 由于缺 乏实 践 资料 , 数是 纸 上谈 多 兵 , 致 了理 论 性 过 强 , 适 合 学 生 预 习 、 导 不 自学 ; 又 由于教材 以理论 性 为 主 , 致 了教 学 内容 理论 性 过 导 强 的恶 性 循环 , 不 起 学生 的学 习兴 趣 , 至 导致 引 甚 厌 学情 绪 , 终导致 教 育失败 。 最 技 能 型人 才 不是 “ 出来 的” 培 养 的人 才 要 突 灌 , 出其 创 造性 , 出 实 际 的 动手 能 力 , 不 是纸 上 谈 突 而 兵 , 养 的人 才应 该 能够 适 应 社 会 的 需 要 , 大 多 培 使 数能 够找 到 自己的位 置 , 并很快 的上 手 。
( ) 程 体 系设 置 缺 乏 衔 接 性 三 课
温家 宝总理 在全 国职 业教 育工 作 会议 上强 调 , 大力 发 展 职业 教 育 , 推 进 我 国 工业 化 、 代 化 的 是 现 迫 切需 要 ; 是促 进社 会 就业 和解 决 “ 三农 ” 问题 的重 要 途径 ; 完善 现代 国 民教 育体 系的 必然要 求 。 面 是 临次信 贷危 机 和世 界 范 围内金 融危 机 的影 响 , 如何 在 经 济 萧条 的形 势 下 , 速恢 复 国 民经 济 , 不 开 快 离 高校 培 育 的人 才 ; 何缓 解 就业 压力 , 不 开高 校 , 如 离 以就业 为导 向的高技 能 人 才培 养模 式 , 在新 的形势 下又 有 了新 的要求 。 人 才培 养模 式存 在的 问题 企业 之 间的 差距 从根 本 上说 是用 人 的差 距 , 高 校担 负着培 养人 才的重 任 。很 多大学 生毕业 后无 法 很快 的适 应并 胜 任 岗位工 作 , 大原 因要 归 于人 才 很 培养模式 的缺 陷 。 ( ) 育教 学理念 和模式 存在 问题 一 教 西方教 育 主要 是为 “ 户—— 学 生 ” 务 , 我 客 服 而 国高校 的教育 为学生 服务 的意识 很淡 。高校 教育 的 现状 总体 上还 是学科 型模 式 ,即 个 中心 : 师 中 教 心 、 堂 中心 、 本 中心 ; 程 设置 上是 三 段式 : 课 课 课 基础 课 、 业技 术 基 础课 、 业 课 ; 学 方法 是 课 堂讲 授 专 专 教 为 主 ,实践 教学 处 于为 理论 教学 服 务 的从属 地 位 , 演示 实 验为 主 ,实训 实 习不 是 真实 岗位 上 的 劳动 , 而是 把理 论课 堂 的讲 授 变成 课外 的 观察 或模 仿 , 与 真实 的劳动始 终 隔离 , 习实训设 施 和 场所 与理 论 实 教学 脱 节 。这 种 传 统 的教 育模 式 阻 碍 了人 才 的培

以就业为导向 扎实推进高技能人才培养——关于木材加工行业人才需求情况的调研报告

以就业为导向  扎实推进高技能人才培养——关于木材加工行业人才需求情况的调研报告
2 调研对象
调研组 成 员 一 行 7人 , 走访 企 业 2 共 6家、 业 协会 4 行 家、 展厅及卖场 8家 、 相关 院校 3家 、 方政 府 5家 , 企业 地 与 和毕业生座谈 2 4次 , 走访学生 10余人次 , 0 参加展览会 1次。
三次调研属地及对象如下 :
的需求 , 有广泛的就业空 间 , 应坚定 办学信念不 动摇 。 在大好 的就业形 势下 , 其需要保 持清醒 的头 脑。高职 尤 院校培养的是高技 能人 才 , 能包 打天 下 , 不 不同 的教育形 式 和层次之间 , 只有各司其 职 , 合理衔接 , 能形 成完整 和谐的 才 教育体 系。因此 , 明确 专业 人才 培养 目标 , 要 在就 业和 专业 培养方 向上 , 真选择适合 高职就业 的岗位 。一方 面要 抓住 认
为经济建设输送 合格人才是建 设和谐 社会 的要 求 , 是时 代赋予 高职教育 的神 圣职责 。深入 了解市场 , 大力开展 产学 合作是高职教育 的必 由之 路 。为 深入 扎 实开展 教育 教学 改 革 , 院组织专业主任 和教师连续三次 对木材 加工行业 进行 我
调研 , 此基础上 , 成本调研报告 。 在 形 1 调 研 目 的
21 0 1年 1月 第2 4卷第 1 期
黑龙 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Jun f e o gagV ct nlntu clg a E gneig ora o i n jn oa oa Istt o E o i l nier l H l i i i ef o c n
J n 2 1 a .0 1
会, 走访东北林 业大学有关专家 。
3 调研 结果及对策 3 1 木 材 加 工行 业 人 才 需 求 强 劲 , . 高技 能人 才尤 其 紧缺

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内涵分析

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内涵分析
2 1 年第 1 02 期
( 7 总 9期 )
辽 宁 师 专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版 )
JU N LO IO IGT A H R OLG SCA IN E DTO ) O R A FLA NN E C E S LE E(O ILS E C S IIN C C E
N0.1 0l 2 2
( ) 一 以就业 为导向的人才 培养模式 “ 人才培养模式” 是指 在一定 的现代 教育 理论 、 教育思想
指 导下 , 照特定 的培养 目标 和人才 规格 , 按 以相 对稳定 的教
学 内容和课程体系 , 管理 制度 和评估 方式 , 实施 人才 教育 的
在上述 四个方面 中 , 人才培养模式是高 职院校行使 为社 会服务 的整体方略 ,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更好 地进行 职业教 育的基础 , 职业课程体系和职业能力培养办 法是高职 院校人 才培养 的具体操作 , 双师” “ 队伍建设是 职业教育效果 的重要 保证 。只有将 “ 以就 业为导 向” 穿其 间, 为纽带 , 贯 作 理顺 其 间的关 系 , 并将它们有 机地结 合起 来 , 才是就 业导 向 的真正
够 全面 , 有些学校偏重 于单 一技能 的培养 , 业面 向某个 岗 就 位, 而不是面 向一个岗位群 , 导致学生 的职业拓 展能 力不 足 , 就业途径 狭窄 ; 有些学 校忽 略基本 素质 的养成 , 致学 生的 导
( ) 三 以就 业 为 导 向 的职 业 课 程 体 系 课程体系是 否合理 关 系 到高 职院 校人 才 培 养 的质 量 。 以就 业 为 导 向 , 是 围绕 企 业 的 需 求 建 立 弹 性 的 职业 化 课 程 就
人才模式能否 正确实施 , 决于校 企合 作 的深入 程 度。 取 因为高职 院校最终是为企业服务的 , 目标是 为企业输送合 格 的高技能人才 , 因此校 企合作 是职业 化 教学 的基础 , 也是 就 业 为导 向内涵 的基本 内容 。 “ 以就业 为导向” 如果离开了校企合作 , 则无异 于空中楼 阁。因为 只有用人单位才知道需要什 么样 的人 才 , 知道企 才 业需要 的技 能 , 明了企业需 要 的基本 素质 , 才 因此 真正 意义 上的校企合作 是就业导 向的重要 基石。离开校 企合作 , 职业 技术 教育就是纸 上谈兵 , 闭门造车 , 离社 会 的需 求 会越来 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市场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杨光明.(恩施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恩施445000)摘要:在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上,现在有三对矛盾并存,为此,高职高专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科学的教学体系,建立以突出能力培养,满足市场需求为特色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在努力提高就业能力和人才质量上狠下功夫。

开展就业指导教育,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率。

关键词:就业导向高职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000-2011/ES(2004)03-0000-2在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大会上,卢强委员代表民盟中央作了题为《以就业为导向促进我国高教改革与发展》的发言。

卢强委员指出:“在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上,现在有三对矛盾现象:一是有岗无人和有人无岗现象并存。

据民盟的一项专题调查,2004年,计算机、机械、市场营销、会计、企业管理等专业的毕业生供不应求,同时又有大量高校毕业生离校时落实不了工作岗位。

二是无业可就和有业不就现象并存。

无业可就表明学校培养的专门人才在社会上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有业不就则反映出毕业生缺乏适应高教大众化时代的就业观念和创业能力。

三是高级蓝领奇缺和高职毕业生就业率最低现象并存。

据调查,我国7000万产业工人中,高级工仅占3.5%,比发达国家的40%差别悬殊,造成如深圳高级技工缺岗达九成,买得起最先进的设备,却请不到操作者等现象;同时,在高校各类毕业生中,高职毕业生就业率最低,仅为50%左右。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上的三对矛盾现象,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当前高等教育体制对高教大众化带来就业大众化趋势的严重不适应。

因此,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是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

一、以就业为导向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1.以就业为导向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教育部部长周济指出:“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

”以就业为导向,切实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是满足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收稿日期:2004—6—28作者简介:杨光明(1954—),男,湖北恩施人,恩施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副教授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环节。

就业是民生之本。

服务于解决大多数人的就业问题,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发展变化的就业、转岗以及下岗再就业的需求,这是职业教育的立足之本;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培养多层次、多样化的技能型人才,造就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这是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

2.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社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的主要职能高等院校具有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和服务社会三大职能,其中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社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是高职高专院校的主要职能。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新兴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断涌现,社会急需大批掌握现代科技知识的应用型人才。

高职教育必须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社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

3.以就业为导向是增强高职院校生存与发展能力的必然选择科学定位是高等职业院校健康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确定以就业为导向的改革与发展思路,可以使高职院校的成长周期在一定程度上缩短,尽快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在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思路指引下,坚持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高等职业教育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贡献能力明显增强,提高高职院校生存与发展能力。

4.以就业为导向是多数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其家庭收入多数处于中低收入水平,这些家庭更关心子女通过高等教育后能否明显提升就业竞争力,在社会中找到适合的位置,缓解家庭的经济负担。

因此,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代表了绝大多数家长的愿望。

二、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教学改革,培养社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教学改革,构建科学的教学体系,是保证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多年来,我院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建立以突出能力培养,满足市场需求为特色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在努力提高就业能力和人才质量上狠下功夫。

1、对准市场设专业。

恩施州既是全国最年轻的少数民族自治州,也是被国家纳入西部开发范围的三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之一。

境内拥有丰富的水能、矿产、生物、旅游资源,享有“鄂西林海”、“华中药库”、“中华硒都”的美誉。

目前正面临西部大开发、天保工程、宜万铁路和沪蓉高速公路恩施段建设机遇,州委州政府提出了“州城经济以民营化为主,大力推进工业化、产业化、城镇化”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并确立卷烟、水电、食品、药化、建材为我州五大骨干工业,烟叶、茶叶、畜牧、林果、药材、特色蔬菜为我州六大主导产业。

近年来,学院根据“一主三化”发展战略,围绕五大骨干工业及六大主导产业,先后设置了电力工程技术、工业自动化、园林花卉、动物医学、工业与民用建筑等专业;根据制造业技能型人才紧缺的现状,设置了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机电工程等专业;根据恩施州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紧缺的现状,设置了电子商务、市场营销、会计电算化和企业管理等专业;根据服务业技能型人才短缺的现状,设置了旅游、广告与装潢和经贸英语等专业。

目前高职高专专业已达到27个。

学院在重视专业调整的同时,不断加大专业教学改革力度,并确定工业自动化等4个专业为改革试点,按照“整体上水平、局部创优势”的思路,学院将工业自动化、会计电算化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等3个专业作为“院级名牌”专业进行建设,将动物医学、园林花卉、电力工程技术作为特色专业进行扶持。

对于名牌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学院在师资调配、师资队伍建设、经费投入和设备保障方面给予政策优惠。

目前,上述专业全部通过了省教育厅组织的专业办学水平合格评价。

2004年学院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79所承担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任务的高职院校之一。

2、对准岗位设课程。

职业技术教育的职业性特征决定了职业教育不能按照学科体系而必须按照岗位、职业所需要的能力要素设置课程体系。

岗位或职业需要应知应会什么,就设置什么课程,进行什么技能训练。

为此,学院确立从职业岗位能力入手逆向设计课程体系改革思路,将职业岗位资格证书课程纳入专业教学计划,并大胆地将课程体系划分为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素质教育体系,强调理论教学体系必须为实践教学体系服务。

根据全新的课程体系改革思路,我院于2003年全面修订了各专业的教学计划,通过“精简、融合、重组、增设”等途径,优化课程设置,通过“砍、增、缩、减、改”等手段,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保证了教学内容的实用型和针对性。

与此同时,学院狠抓课程建设。

2003年确立了20门专业主干课作为“名牌课程”进行重点建设,通过仅1年多的努力,《会计学原理》课程已于2003年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优质课程,2004年3月又被确定为省级精品课程。

3、对准实践抓教学。

职业技术教育的技术性特征决定了课程教学必须把实践教学作为重中之重。

为了突出实践技能的培养,一是深化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2002年—2003年,对223门课程的教学大纲、121门课程的实训大纲和35门课程的实训指导书进行了重新修订,自编并公开出版了9门专业主干课的教材,保证了实践教学在内容上落到实处。

二是强化实践教学计划管理,从专业教学计划总学时数到专业课课程学时数,原则上理论教学学时与实践教学学时数的配比达到了1:1。

学院部分专业,如机电工程、建筑工程、动物医学等专业实施“以训代教”改革,实践教学课时比重达到60%以上,保证了实践教学在计划和时间上落到实处。

三是强化实践教学考核管理,我院出台《恩施职院实训教学规程》、《恩施职院实训教学奖惩条例》等系列文件,以制度建设为保证,从考核方式的转变入手,来确保了实践教学在效果上落到实处。

4、对准质量强管理。

为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学院建立了全新的教学管理监控体系和目标过程岗位管理的教学质量监控双轨制管理模式,即教务处抓目标管理,系(部)抓过程管理,教研室抓岗位管理。

除此之外,还独立设置了与之相并行教育教学督察室,负责对教学质量和教学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控、督导。

全面加强质量管理,建立了以学生评教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以学生评教与专家随机抽查相结合为主要形式的实训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特别是加强了实训教学过程和效果的检查力度,成立实训教学质量评价专家组,定期和不定期的深入实训场所检查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情况,并把所检查的情况作为教师教学效果考核的主要依据。

建立教育教学质量社会监督管理体系,成立了学院建设与发展理事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使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学院的建设与管理。

教学质量监控系统和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为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办学,下大力气狠抓教育教学改革,狠抓学生学习能力、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带来了学院教育教学质量的明显提高。

如2001级文秘与办公自动化专业的一名学生在校期间就在省级以上报刊上发表文章20多篇。

2000级电力专业一名学生在实习期间就帮助鹤峰电力公司成功解决了“二次回路测量”安装的技术难题。

几千名被认为在高考和中考中“落榜”了的学子在恩施职院踏上了成人成才和创业创新之路。

三、开展就业指导教育,加大就业指导力度高就业率是社会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综合评价。

几年来我院在调整专业结构,深化教学改革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积极开展就业指导教育。

1.制定就业指导教育计划,将就业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始终。

开学伊始,针对新生刚刚从高考的紧张中解脱出来,思想上容易产生放松学习念头的现象,学院在入学教育中就安排了一堂严肃的就业形势课,结合专业教育分析就业形势,介绍社会需要的人才类型,使学生一入校就绷紧就业这根弦,端正学习态度。

随着学习的深入,就业指导也渗透到专业学习之中,由任课教师介绍所学专业知识在职业领域中的应用,以及应用中应遵循的各种规则,使学生对未来的岗位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在接近毕业时,又专门开设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为了让学生感受就业体验,增加求职经验,学院还聘请往届优秀毕业生回校传授求职心得、面试技巧等经验,同时,学院还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就业洽谈会。

2.教育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

首先,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明确工作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要能体现出人生的价值就是好岗位、好工作。

其次,教育学生要摆正位置,不要好高鹜远、盲目攀比,要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和水平,选择适合发挥自己长处的岗位。

第三,引导学生认清职业发展与现实待遇的关系。

一些工作岗位可能条件艰苦,现实待遇不高,但却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对于眼前的困难要耐得住,吃得消,要看到长远的发展前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