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建筑类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论文

合集下载

建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论文

建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论文

建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论文1新标准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建议1.1推行执业资格制度,构建学历教育与执业资格培训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执业资格制度根据所从事岗位设置对应专业,采取全国统一考试取得证书、注册有效和行业主管部门监督管理的办法,从某种意义上说,取得了执业资格证书就具备了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能力。

职业院校建筑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以学生未来就业岗位需要为导向的,根据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变化以及企业的实际需要来确定培养毕业生的岗位和目标,强调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和开发创新能力。

建筑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必须与我国土木工程的发展方向相一致。

注册工程师制度的建立要求高职院校在专业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围绕注册执业工程师的要求进行相应的改革,以服从社会的需要。

研究执业制度下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就是要结合土木工程专业自身特点,积极构建学历教育与执业资格培训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培养出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工程素质的适应社会要求的应用型土木工程人才。

做到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与生涯教育的统一,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1.2推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014年8月25日,《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提出“各地要选择适合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的专业,引导职业院校与合作企业根据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和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和教材、设计实施教学、组织考核评价、开展教学研究等”,这就从国家政策层面提出了今后一段时间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

现代学徒制的发展,是以市场人才需求为导向,将专业基础知识的教育与技能实践培训相结合,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密切合作,为学生半工半读搭建平台。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企业和受教育主体的有机结合,企业向学校提供需求及其实训实习环境,提供高级技术人才;职业学校为学生提供学校教育;受教育的主体具有学徒和学生双重身份。

现代学徒制与高职教育相结合,有利于职业培训、有利于顶岗实习中的实践对接,使学生在学校接受理论教育的同时,在施工企业由技工师父带领,学习实际操作技术和经验。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与探讨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与探讨
2 0 1 4 年・ 1 { 】 月・ 下期
学术

理论 现代衾 等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 才培养方案改革 与探讨
张 琴 ( 江苏省常州建设 高等职 业技术学校 江苏 常州 2 1 3 0 1 6)
摘 要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 ,学校数量 、招 生规模迅速增加 .各 个专业 不断细化 ,使得近年 来高职 院校新增专业 的人 才培养 面 临新 的挑 战。文章对我校高职建筑工程技 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 了探讨 ,试 图为我校 建筑 工程技术 专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 :人 才培 养方案 职业 岗位分析 课程 体系设 置 课程标准 落实


为推 动学生零距离就业 ,学校注重 建工专业 各课程标 准 的建 设 , 同时按标准指导教学 ,在标 准的 设计 中体现 “ 能力 i J i l 练项 目设 计”, 以 改革 原 有 的教 学 手 段 和 考 核 方 式 ,强 调 课 程 资 料 的 齐 全 ,如 《 建 筑 材料的检测与保管》 这门课程 ,就分模块 按项 目进行考核 ,包括 材料 检测与使用 的基 本知识 、新 型建 筑材料 、砂 、石 的性能检 测与保 管、 建筑钢材 的检测 与 保管 、水泥 的检测与保管 、砂浆的检测与保 管、混 凝 土的检测与保管 、防水材料 的检测 保管 ,最后按各项 目的考 核情 况 评 定 最 终 的考 核成 绩 。 四 、加 强 “ 双 师 型 ” 教 师 队伍 的建 设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确定之后 ,课程体系 的改 革,课 程 内容 的改革是研 究 的主要 内容 ,大部 分课 程的 教学时 数进 行 了压 缩 ,这样使教学时数与教学 内容的矛盾非常突出 ,所以 ,必须改 革教 学 方法 ,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在规定的教学学时内 ,完成课程 标准 规定的 内容 ,这就给教师提出 了更高的要求。 要想培养 出高素质 、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高素质的教师 队伍 是 它 的必要保证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 ,“ 双 师型” 教师是学 校师资 队伍 的核心力量 。通过教师参与. _ r 程实践 ,安排教师接 受专门培训 ,聘请 有实践经验的企业技术 人员或聘请有芙 专家进行讲 学 ,满足高职 实践 教 学 的 需 要 ,“ 双 师 型 ” 教 师 是 产 学 结 合 的 实 践 者 和执 行 者 。 他 们 的 认 识 和 态 度 对 产 学 教 育 的成 败 起 着 至 关 重 要 的 作 用 。

培养多样化高素质建筑人才措施论文

培养多样化高素质建筑人才措施论文

培养多样化高素质建筑人才措施论文摘要: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学观,及时完成教学理念的革新,摒弃传统教学中的诟病,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教学目标,最终培养出多样化的高素质建筑人才。

一、优化改革教育体系目前建筑专业教学体制在管理方面较为刻板,缺乏灵活性,学生的选择有限,使得多样化的高素质人才培养面临困难,很多有潜力的学生并没有进入相适应的专业当中,间接地导致建筑人才的流失。

因此,有必要尽快地对教育体系进行改革,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

1.提高专业选择的灵活性。

学生在对大学专业的选择中普遍依靠主观意识,并没有深入了解此专业的详细情况,因此在入学后发现不适合自己,然后对本专业的学习态度消极;还有的学生是因为调剂最后到了不感兴趣的专业,同样对人才培养的质量带来了不良影响。

针对这种情况应该在选择专业的制度方面赋予更多的灵活性,例如可以采取二次专业选择,让学生进入到可以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专业当中。

2.细化专业教育,促进学生多样化发展。

受到目前注册建筑师考试的影响,一些学校的建筑人才教育标准也定到了注册建筑师考试的高度,其实质就是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应试教育模式。

学校应该了解到学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造力、想象力的复合型人才,而注册建筑师考试仅仅是评价建筑师上岗执业资格的最低标准。

对此,学校可以采取细分课程结构的方式来统筹以上两者,包括基础和发展两种课程。

基础课程就是针对注册建筑师教育内容的教学,而发展教学则主要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其向多样化、个性化方向发展。

学校在制定课程的学分要求后应该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课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最后还可以在建筑学教育的最后一个阶段制定一个建筑设计的专题课程,让学生明确专业的主攻方向,以科研训练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3.拓展招生渠道,挖掘更多高素质人才。

目前学生进入建筑学专业学习的主要渠道为高考,但是具有自主选拔录取资格的学校,可以根据学生所在高中推荐、自我推荐、专家推荐等多种方式来录取学生,提高招生的渠道可以改善建筑学专业的学习氛围。

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摘要: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出现的问题,探析了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借助于山东省特色名校建设,以职业应用能力为核心阐述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的具体措施及实施方案。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the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specialty in higher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e current stage, explores the personnel training objectives, and by mean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elite school withcharacteristics in Shandong province elaborates the specific measures and implementation program by taking the occupational applicationcapabilities as the core.关键词: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personnel training mode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院A 文章编号院1006-4311(2014)24-0274-021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基于潍坊工程职业学院SQC“专长、素质、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整体要求,某系通过企业调研、岗位调研,确定了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突显了人才培养模式的专业教学特色和职业人才培养特色,完善了基于校企合作的“专注特长、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

设计论文-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学位论文

设计论文-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学位论文

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一、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分析(一)准确定位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高技能人才属于应用型人才范畴,其与知识型、学科型、研发型、创新型人才有本质区别,也与一般技艺型人才有明显不同。

高技能人才是指能“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其本质特征是具有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实际应用能力,即具有鲜明的实用性和实践性;其规格特征为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即具有明确的高层次性;其行为特征是知识与技能的应用活动不是机械地模仿和简单地劳动,而是在“应知”基础上“应会”的智能性行为。

高技能人才在人才范畴中层级较高,是在生产性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的从业者中,具备精湛专业技能,关键环节发挥作用,能够解决生产操作难题的人员,包括技能劳动者中取得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及相应职级的人员,主要分布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中技能含量较高的岗位。

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

在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对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意义重大。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已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对此作出了明确规定,要求采取措施培养占技能者25%以上的高技能人才,以适应国家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升级。

因此,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是:既要掌握“必须够用”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基本的专业实践技能,关键是要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

(二)构建系统化的课程体系随着产业的升级和调整,对高技能人才要求更加全面,其内涵不单是体现在岗位能力这一个方面,也体现在迁移能力和再学习能力等多个方面。

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人才,其内涵是尊重以人为本的发展规律和认知过程,沿着高技能人才培养这一主线,在上岗能力、岗位的迁移能力和个人可持续发展能力三个方面,构建以培养“上岗能力、迁移能力、个性发展能力”为目标,以“职业素质、知识结构、职业能力”为培养要素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的职业人、合格的社会公民。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论文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论文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论文•相关推荐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论文一、结合专业技术培养人才模式把专业的职业技术的能力作为核心内容作为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与实践教育紧密结合,依据建筑装饰行业的需求,组建核心的课程体系,从重视文化行业的内部需求来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是技术性和审美性的综合探索,课程体系从岗位的需求入手,构建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为依据,按照职业能力的需要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随着新时代经济迅速发展,高职建筑专业面临着实践中的新问题和情形,需要用创新思维培养新型建筑人才,使人才更加符合社会化建筑学的需求,为此,高职院校通过实践探索的人才培养目标,通过调整课程结构和实践辅导,通过项目调整的手段方式,依托真实的建筑装饰工程技术的资料,坚持以学生适应岗位需求为核心,发挥学生实践中的动手能力。

采用真实模拟的情形和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习场地、考察室内结构,交替学习的模式,逐步掌握专业技术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根据企业需求培养人才模式高职院校采用学生真实模拟训练的教育模式,具备就业就能上岗的方式,通过在实践中学习,使学生了解建筑装饰专业在实际工作的需要,让学生了解企业、认识企业、熟悉企业,提高团体合作意识,提高工作中责任感和动手能力。

通过一些列教学手段,使学生自然过渡到企业的实习操作阶段,同时缩短了就业的时间,促进了职业学习能力的提升,实现了校内教育和校外实习的有效衔接。

根据企业需求培养人才的方式的结构体系,实现学校测评体系和企业测评体系同步,学校教师的评测水准和企业高层的评测水准相挂钩,建立学习成绩与工作效率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来符合企业人才的需求方式。

通过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综合吸纳各方面信息的基础上,实现与企业的对接。

根据企业需求调整课程体系的结构,引入企业的技能人才和实际建筑工程进行仿真教学,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通过与企业的密切合作,同时优化教学体质改革,形成以高职院校的专业特色为主题,以建筑装饰行业为依托,努力打造高职院校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教育品牌。

高职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探索论文

高职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探索论文

高职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探索一、研究的背景“十二五”期间滨海新区要实现建筑工业化,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数量、质量和规格提出了更高要求,企业需要大量的从事建设装饰工程一线施工技术与管理的高技能人才。

2006年11月16日,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明确提出了“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的改革精神。

为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社会需要,做到学习与岗位工作的交互对接,必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的道路,而其中的突破口在于构建专业性人才培养和发展的培养模式,以更适于企业发展的需要。

二、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现有人才培养方案的问题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经过多年的专业建设和改革,具备了雄厚的师资力量和较好的基础设施。

但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

需要进一步深化和创新基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的需求;教学改革虽已取得一定成绩,但体现建筑装饰行业特点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

已建立了比例较高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但教师根据装饰工作过程设计教学过程的能力有待提高,高水平技师和兼职教师数量偏少。

虽已形成了良好的校内外实训环境,但实训室规模和实训项目还达不到专业工学结合的要求,实训管理和考评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化。

社会服务、技术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内容第一,创新基于工学结合的“校企合作、技艺融合、情境育人、梯次递进”培养模式。

根据企业需求和专业特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基于工学结合的“校企合作、技艺融合、梯次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

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

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论文关键词]创新模式高技能人才培养[论文摘要]广东作为一个经济大省,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进程中,正面临着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的“瓶颈”。

要突破这个“瓶颈”,就应以人才集聚优化提升产业,以人才优势催生创新优势,创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十一五”时期是广东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加强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培养,对于推动广东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高技能人才短缺将成为制约广东经济持续发展的“瓶颈”广东是一个经济大省,在过去的五年中,国民经济发展平稳快速,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一是经济总量大。

全省生产总值已由2002年的13502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30606亿元,占全国比重的1/8,经济总量继超过亚洲“四小龙”中的新加坡、香港地区后又超过中国台湾地区。

二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

2007年广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倍,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万亿元,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0%以上。

三是现代产业体系已具雏形,产业高级化和适度重型化趋势明显。

轻重工业增加值比例为39∶61,电子信息、电子机械、石油化工等九大产业主导作用增强;第三产业增加值达万亿元;农业增加值达1746亿元。

这标志着广东经济增长方式正步入以产业优化升级和科技进步为新驱动力的集约型发展轨道,进入了持续快速发展、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加速完成经济转型的新时期。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及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步伐加快,必然带来就业方式的转变,高技术含量就业岗位的增加要求社会提供更多的高技能人才。

为适应这一发展需要,“十一五”期间,广东省委省政府已采取多项措施加快技能人才的培养,使技能人才总量比2005年增加了178万,其中高技能人才比2005年增加了万。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研究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研究
趋于合理化 , 人 才在 结构 上 的 需 求 也 日益 专 业 和 细 密 化 。 然 而 , 当 前 社 会 设计类 划分 和建筑工程 技术专业 能力 中拥有精深 的技 能和技 术。为此 , 为顺 应建筑 行业 发展 , 满足专 业技术 人 划 分 , 如图1 、 图 2所 示 。
类型和结构 。高职教 育是培 养经济社会 不可缺 少的技能型人 才的教 育 , 已 程 的实用性和灵活性 。以职业 岗位能力 要求作为培养 目标 和评价标准 , 课 经成为 了我 国教育体 系中不可 或缺的 一部分 。而高 职教育 的本 质是职 业 程结构的设计 以专项能力 的培养展 开 , 以综合能 力的形式 作为 目的 , 体 现 能力教育 , 其核心 内容是职 业技 能和职业 素质 , 培养 目标是 高素 质技能 型 出 了 “ 以能 力 为 中 心 ” 的教学思想。

所需技能型人才是 既可在 生产服 务等一线 进行 工作 和管理 的高层 实用 人 才, 也可 以是高工或技 师或 高级技 师类。他们可 以将 其技术 和管理规范 直 接转化生产力运用于生产服 务实践 中 , 因其主要 任务 是现场 实施 , 因此他 们不需要较高的理论知识水 准。对 此, 在科 技不 断发展 的今 天 , 高 素质技 能型人 才的需求 出现 了严重缺 口, 为 了推动 建筑 行业 的发展 , 培养 高素质 技 能型人 才迫在眉睫。 三、 建筑 工程技术专业课程结构设计
问题。
确 定高职课程的门类以及每门课 程内容的组织和安排 方式 的工作过程。 实践性和技 术性 强 , 是 建筑 工程 技术 专业其 自身的 性质 所决 定。 因
二、 培 养 高 素 质 技 能 型 人 才 在 建 筑 工 程 技 术 专 业 中的 必 要 性 与 紧 迫 性

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摘要】这篇文章旨在探讨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问题。

在将介绍该研究的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

接着,对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进行分析,并指出现行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随后将探讨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并通过案例分析加以具体展示。

给出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总结当前研究工作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这些内容的阐述,可以更好地了解当前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之处,并为未来的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存在问题、优化途径、案例分析、建议、总结、展望未来。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建筑工程技术是高校中备受关注的一个专业方向,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作为高职院校中一个重要的专业之一,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机遇。

针对这些挑战和机遇,各高职院校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优秀人才。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不断更新,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培养模式,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对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背景介绍、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三个方面入手,探析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意义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当前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建筑行业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而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中等技术人才的主要机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与创新对于提高专业人才素质和适应建筑市场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在于探索如何更好地培养符合建筑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提高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和竞争力。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研究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研究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研究以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出发点,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研究对象,分析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必要性及紧迫性,并建构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符合行业需求的专业课程结构设计体系,在此基础之上,引用系统工程原理、过程管理原理,从而构建以“过程为控制,顾客为中心”紧扣专业培养目标的六西格玛教学质量管理模型,将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转换为专业课程结构设计和提高教学质量上,并运用零缺陷管理理念,设计出过程控制流,为培养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供了重要思路。

高职建筑专业技能型人才课程结构教学质量六西格玛管理一、引言一个国家或地区区域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岗位结构决定了人才的类型和结构。

高职教育是培养经济社会不可缺少的技能型人才的教育,已经成为了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高职教育的本质是职业能力教育,其核心内容是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培养目标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了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近些年,建筑业已逐步成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

这些在客观上对建筑施工以及管理技术水平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但人才空缺与市场的极度需求之间的矛盾严重存在。

这是由于学历较低的中职生和大量短期培训操作人员在理论和实践的层面都相应不足,难以胜任相应岗位,而学历较高的本科及以上建筑和工程人才,多以从事设计研究为重点。

然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作为建筑行业中的一个分支专业,其特点是实践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专业。

为此,要培养符合当前行业需求、顾客满意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落在了高职院校的肩上。

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出符合行业需求,让顾客满意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改革开放,建筑业已成为我国目前发展最为迅猛的行业之一。

经济的发展,大批人员的涌入,城市与国际化接轨的需要等因素,使得高层建筑、地下建筑、智能建筑、大空间建筑、节能建筑、环保建筑等不断出现,这些都对建筑行业的技术水平和含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高技术人才的需求更加地急切。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论文【最新版】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论文【最新版】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论文摘要:介绍了BIM的概念与推进BIM的相关政策,从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加强基地建设、提高专职教师职业能力等方面,阐述了BIM视角下,建筑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以供参考。

关键词:BIM技术,人才培养模式,考核评价机制,职业能力近年来,随着数字信息化技术在各个领域飞速发展,建筑业信息化是建筑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筑业转变发展方式、提质增效、节能减排的必然要求。

BIM技术作为新常态下一种新兴技术正在悄然改变着建筑业的发展模式,由BIM技术引发的建筑业新变革正在显现。

高职院校如何将BIM技术融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是顺应当前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高职院校转型发展的具体表现,是推动我国建筑行业蓬勃有序、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1BIM的概念BIM(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它是指在建设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周期包括项目决策、实施、使用阶段全部应用或其中某个阶段应用5D(三维实体+时间+造价)信息技术,进行系统设计、协同施工、虚拟建造、工程量计算、造价管理、设施运行维护的技术和管理手段。

运用BIM技术,可提前预知可能延误的工期和造价浪费的设计隐患,进而最大限度的减少造价浪费和避免工期延误,应用BIM对建设工程项目进行精细信息化管理,可为建筑业提质增效、节能减排创造有利条件,避免资源浪费,从而可大幅度提升建设工程项目的效益。

2推进BIM的相关政策2011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将BIM技术列为“十二五”重点推广技术;2015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指导意见》,分别从建设、勘察、设计、施工、工程承包、运营维护单位方面推进BIM技术,并制定了发展目标,即到2020年年末,建筑行业甲级资质、一级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掌握并实现BIM技术、企业管理系统及其他信息技术一体化集成应用;到2020年年末,以国有资金投资为主的大中型新立项建筑、申报绿色建筑的新立项公共建筑和新立项绿色生态示范小区,其中勘察设计、施工、运营维护方面,集成应用BIM技术的项目比率必须达到90%。

建筑类高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解析

建筑类高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解析
21系 统 化 的 内 涵 解 析 .
建 筑 工 程 类 工 程 造 价 专业 课程 体 系 系统 化 的构 件 是 通 过 分 析 、 合 、 纳 , 体 系 中 的各 个 部 分 归 人 一 定 的 顺 序 , 使 综 归 将 并
基本 能力 要 求 具 有 熟 练 运 用 现 行 国家 建 设 法 律 法 规 及 经 济 法 规 的 能力 : 有 建 筑 工 程 施 工 现 场 资 源管 理 与 处理 能 力 ; 具 具 有 施 工 现场 文 明施 工 管 理 能 力 ; 有 正 确 的 人 生 观 、 值 观 具 价 和世 界 观 , 好 的 团结 协 作 和 组 织 能 力 ; 有 一 定 的参 与工 程 较 具 实 施 及 问 题解 决 能 力 核 心 能力 要 求 具 有 较 强 的施 工 图识 读 和 绘 制 能 力 :具 有 编 制 及 审 核单 位 工 程 施 工 技 术 方 案 的能 力 ;具 有 组 织 与 管 理 投 标 报 价 、 程 合 同 、 工 索 赔 的能 力 ; 有 理 解 、 核 施 工 图 工 施 具 审 设 计 和 技 术 文件 , 有 编 制 投 标 文 件 的 能 力 ; 有 超 强 的预 算 具 具 软 件 应 用 能力 , 够 熟 练 地 编 制 概 算 文 件 、 算 文 件 及 竣 工 决 能 预 算 文 件 程, 而是 “ 究 ” 过程 . 识 的 掌握 是 个 体 主 动 探 究 的结 果 。 探 的 知 ” 由 于 生 物 学 科 涉 及 面 广 、 近 生 活 的 、 研 究 、 讨 的 问题 非 贴 可 探 常丰 富 , 因此 学 生 关 心 的 、 兴趣 的 社 会 热 点 问 题 , 可 能属 感 很 于生 物 学 科 可 研 究 的 范 畴 , : 境 问 题 、 口问 题 、 源 问 如 环 人 资 题 、 品、 食 医疗 、 生 等 。学 生 在 整 个 学 习 、 动 过 程 中要 做 大 卫 活 量 的社 会 考 察 、 会调 查 、 阅资 料 、 访 问卷 等 工 作 , 要 把 社 翻 走 并 课 堂 上 学 到 的 基本 知识 运用 到实 际 中 .才 能较 好 地 完 成 课 题 研 究 任 务 。 教 师在 与学 生合 作 开 展 的研 究 性 学 习过 程 中 的作 用 更 重 要 , 某 种 意 义 上 说 , 越 了在 传 统 教 学 中 的作 用 。 因 从 超 此 . 积 极 开 展 研 究 性 学 习 活 动 , 用 适 合 学 生 特 点 且 丰 富多 要 采 彩 的探 究 活 动 对 学 生进 行科 普 教 育 ,让 学 生在 实践 中加 强科 普 的理 念 。 二、 实行 科 普 教 育 的 思 考 “ 漫 漫 其修 远 兮 , 将 上 下 而 求 索 ”尽 管 素 质 教 育 的 口 路 吾 号 已经 喊 了很 多 年 ,但 是 高 考 以分 数 高低 论 成 败 的方 式 没有 改变 , 于 目前 生 物 学 科 在 中学 众 多 学 科 中 的 “ 鉴 特殊 ” 位 , 地 在 学 校 日常 的 教 学 活 动 中 . 时 数 有 限 , 师 不仅 要 提 高课 堂 效 课 教 率, 而且 要 在 有 限 的时 间 内既 完 成 大 量 的教 学 任 务 , 又兼 顾 科 普 知 识 的 渗 透 , 对 很 多 教 师 来 说 无 疑 是 一 项 挑 战 。 因此 , 这 如 何 真 正 有 效 地 开 展 生 物课 堂 教学 及 实 行科 普 教 育还 需 要 各 位 同仁 共 同努 力 与探 索 。

最新 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方案-精品

最新 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方案-精品

随着高等的迅猛发展,学校数量、招生规模迅速增加,各个专业不断细化,使得近年来高职院校新增专业的人才培养面临新的挑战。

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相关内容的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本文对当前从事建筑行业工作的人群和高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情况展开分析,发现当下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学生培养上已落后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

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及行业情势,必须对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学生培养的策略上提出改革方案。

关键词:高职院校;建筑工程;培养方案近些年以来,各大高职院校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都展开了持续的探索与革新,并且在长时间的实际教学当中形成了比较规范和稳定的教学方式,累积了许多成功的教学经验。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建筑工程技术是一个具有极强的实践性的专业,尽管高职学院已经吸取了许多教学经验并得到了不少教学成果,但伴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企业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自身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学生们从学校毕业后在短时间内仍然无法让自身能力满足相关企业的从业要求,高职院校以往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再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要求,所以,针对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革新也是形势使然。

一、目前从事建筑行业工作人群的现状当前,我国的建筑业还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多数从事具体施工的作业者素质较低,综合能力偏弱,且严重缺乏安全意识,这部分工作人群中接受过相关专业教育的技术工作者非常少,大多数人仅仅只接受过短期培训。

这些都是造成许多施工项目的质量差,各种工程事故层出不穷的重要原因。

要提高基层技术工作者的受教育比例,就必须提高施工企业的整体素质。

除此之外,伴随当前国内工程监理事业的持续发展与优化,监理公司也十分需要可以在施工现场进行多方面管理的综合性人才。

二、当前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一)教育模式落后,只重理论,与实际情况脱节长久以来,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上的观点都是,学生应同时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较为完备的知识系统与符合行业发展需求的实践工作技能。

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传统人才培养模式 以 理 论 知 识 灌 输 为 主 , 偏重 理论
信息化技术的 立体 化 教 学 倡 导 所 见 即 所 得 的 人 才 培 养 « 房屋建筑构造与识图 » 课程为例 , 对 立体化教学 进行简单 阐述 . 而言 , 建筑施工的原则 之 一 就 是 按 图 施 工 , 因此识图技能 是学生今后就业岗 位 所 必 备 技 能 之 一 . 但 由 于 现 实 中 建 筑 物是立体三维的 , 而施 工 图 纸 是 平 面 二 维 的, 因此如果按传 统教学模式 , 要培养 学 生 识 图 能 力 , 学生应具备较强的空间 想象力 , 而职业院 校 的 学 生 往 往 空 间 想 象 力 较 差 . 传 统 平 面化教学 采用平面 图 形 作 为 媒 介 进 行 讲 解 , 学生由于不具 备较强的空间想象 力 , 往 往 学 习 效 果 很 差, 无法掌握识图技 能, 无法满足就业岗位对人才能力的需 求 . 而 立 体 化 教 学 生空间想象力 , 教学效果好 , 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识图能力 . 融入 三维建筑模型 信息化技术 , 由于 所 见 即 所 得 释 放 学 纯理论教学 虚拟仿真教学 2.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理论知识来源于 实 际 工 程 实 践 , 而学 工程图纸是工程师的语言 , 对于建筑 工 程 技 术 专 业 学 生 理念 , 能充分释放学生的想象力 . 下面 举 建 筑 工 程 技 术 专 业
一 ㊁引言
展, 供给侧改革持续推进 , 伴随国家推 动 产 业 升 级 ㊁ 调整结构 的大背景 , 建筑业将迎来更大的机会 和 挑 战 . 当 今 信 息 化 社 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 以适应结合产业发 展和改革 , 是当下高等职业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 二 ㊁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特征及缺陷 会, 先进信息化技术 飞 速 发 展 , 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创新高

高职技能型紧缺人才的培养论文

高职技能型紧缺人才的培养论文

高职技能型紧缺人才的培养论文高职技能型紧缺人才的培养论文近年来,用人单位更加注重毕业生的实际能力,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更是如此。

本文重点对以能力为本位构建对应的课程体系进行了探讨,采用项目化教学方法以及工学交替的具体实践,对教学内容进行实践,强化综合素质的实际培养,采用互动方式强化人才培养方面校企的具体合作,总结了相关经验,提出了具体建议。

一、能力为本位的相关课程体系构建(一)对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而言,技能型紧缺人才具体的市场定位建筑业近年来增长迅猛,从业人员大量增加,对于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大量增加。

细分技术人才是实施科学化管理的客观要求,也对职业院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培养普通技术工人是建筑类技工学校的重要任务;培养中高级操作人员是中职学校的主要任;培养技术管理人才以及科技含量较高工种相关的操作人员是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即高技能型相关人才的培养。

建筑行业对于专业技能型紧缺人才需求量大,从教学实践看高职院校主要培养施工现场从事管理工作的材料员以及质安员和施工员等;高职院校毕业生在监理公司通常在施工现场可以担当监理员;高技能型人才在建筑咨询企业主要担任项目管理员和土建预算员等;高技能型人才在设计单位可以从事计算机辅助设计制图人员。

(二)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相关要求1.培养专业基本能力(1)熟练掌握相关建筑施工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及现场管理方面的能力。

必须掌握比较全面的施工技术方面的知识。

协调好施工现场各个工作岗位,确保施工高效有序的开展。

(2)基本掌握计算机相关辅助设计能力。

(3)具备建筑工程基础方面相应的电算化预算能力。

(4)具备建筑工程相关的计算机综合运用能力,这一能力可使使学生胜任项目管理员工作。

2.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高技能型人才综合素质(1)对于本专业具备独立解决能力。

(2)较强的职业应变能力。

(3)良好的团队意识以及协作精神。

高技能型人才不仅要做好企业行政和技术主管领导的助手,更要和各种岗位的人员打交道,并进行协调,这就要求他们要有出众的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以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

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以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

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以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郑敏丽【摘要】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architecture industry in China bringsthe large demand of operating skilled talents for architecture industry. The education in the major of higher vocational architectur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faces greater developing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han ever.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present condition of talents' training mode in the major of architectur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this paper discusses talents' training mode in this major on professional talents'cultivating goal,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s, the establishmentof curriculum system,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taff;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中国建筑业的高速发展,引发了建筑行业对操作技能型人才的大量需求,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在分析目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的基础上,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教材建设、课程体系的建立、教师队伍建设、实行校企合作等方面对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

建筑企业一线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的论文-职业教育论文

建筑企业一线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的论文-职业教育论文

建筑企业一线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的论文职业教育论文摘要:近年来,国家执行职业准入制度,建筑企业通过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培养出很多一线技术工人。

但由于种种原因,建筑企业一线操作工人的总体技能大多处在初、中级工的水平,一些具备高技能的操作工人缺少培训晋级的机会,导致建筑企业中一线高技能工人严重缺乏。

因此,做好建筑企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应引起建筑企业管理层和全社会的重视。

关键词:建筑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建筑企业一线高技能人才是指建筑企业中具备国家职业技能等级分类中的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等较高技能的人才。

近年来,国家推行职业准入制度,全国各地的建筑企业一线操作工人的职业技能培训、考核、取证等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大批操作工人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取得相应的技能证书。

由于条件限制,目前建筑企业中大多数的一线操作工人只能取得初、中级工的技能证书,能拿到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证书的操作工人很少,导致目前建筑企业一线操作工人中高技能人才极为稀少。

人是质量的创造者,建筑企业的一线操作工人中必须有高技能的操作人才,才能有较高的施工质量。

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和科技进步也要求建筑企业的一线操作工人必须具有较高的技能水平。

目前建筑企业一线高技能人才的缺乏已成为制约建筑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因素之一。

笔者走访了许多建筑企业,其中一线操作工人取得技能证书的,初级工约占18%;中级工约占66%;高级工约占15%;技师约占出;高级技师几乎没有。

而相关职校的毕业生,从事专业操作的很少,大多当起项目部的管理人员。

WWW.. cOM另外,目前在建筑企业一线的操作工人以文化水平不高的农民工为主。

建筑企业要拿出建筑精品,往往因缺乏高技能的操作工人而束手无策。

就建筑企业内部而言,各工种的情况相差较大。

一般来说,比较有技术性的工种,如电工、暖通等工种的技术工人大多毕业于专业的职业学校,其综合素质相对较高,他们中能取得高级工的人数多于其他工种。

一些较粗重的工种,如砌砖工、抹灰工、混凝土工、搭架工,由于职业学校中这类专业较少,培养出来的学生也较少,因此,这类工种的技术工人基本上还是师徒承传或自学,文化程度仍然偏低,现有的职业技能证书也以初、中级为主,能取得高级工的就不多了,取得技师职称的更是凤毛麟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院校建筑类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摘要:我国的职业教育已有了相当规模。

但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数量和质量却不容乐观。

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特征决定了其对培养模式的不同要求。

本文对建筑类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

并指出只有发挥学校和企业两个教学主体的作用,才是建筑类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成功的保证。

关键词:建筑类;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029-02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高职院校(含民办高职院校)已成为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力量和基本阵地之一。

据统计,截止到2010年高等职业教育为国家培养了近1300万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这其中也包括286所民办高职院校(占23.7%)所培养的专门人才。

因此民办高职院校的所处地位不可忽视,它在高等职业教育人力资源强国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也无容置疑。

如山东就是如此。

据文献{1},2009年山东省共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教育机构)5823所,在校学生达到164.2万人,其中民办普通高等学校37所(含12所独立学院),在校生28.7万人。

万人学校已成为民办院校的主流。

象山东现代职业学院在校生已达两万多人,已为国家培养近万名学生。

从职业教育系统来说,高等职业教育下连中等职业教育,
上接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应用性专科,本科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进程中具有引领作用。

但是高职院校特别是民办高职院校应具备什么条件才能承担起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任,这是许多高职院校值得探讨的大课题。

这也正是本课题所要研究的问题。

二、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特征
高端技能型人才既不同于高端人才,那是综合性大学的培养目标;也不同于技能型人才,那是中等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

高端技能型人才应是高等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

其特征是:
这种人才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素养与知识水平,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基本技能,能适应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素质高、技能强的复合型人才。

这样的一线人才在综合性大学难以培养,而在高职院校中则有对其独特的培养优势。

这在当前大力倡导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时代背景之下,充分发挥其优势可以更多更快地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

因此,发展高职教育已成为我国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措施。

三、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必由之路
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是一项系统工程。

其培养过程既包括了一定深度的理论知识,又包括在校内实训技能的初步掌握,还包括极为重要的一环企业岗位技能能的培养。

由此可见,高端技能型人才除了具备一定理论知识外,更多的是专业技能的掌握。

山东现代职业学院建筑类专业走的正是这样一条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之路。

本校的建筑工程学院的三个专业: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管理、工程造价,通过几年来的努力,强化各种培养措施,在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2011届本学院毕业生的网签率达到97%以上。

新生入学人数达到1300多人,比2010年度增加500多人。

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绩,关键在于人才培养模式变化,新的培养模式注重以下方面的内容:
(一)以就业为导向,重新调整学生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建筑工程学院所属的专业主要为企业培养施工、建筑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等岗位的一线高端复合型人才。

这种人才既要掌握“必须够用”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基本的专业实践技能。

因此,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侧重于实际能力的学生培养方案,是本学院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一大特点。

同时与之相对应的课程体系也以此为基础,在体现一定理论知识的前提下更多地体现专门技术和操作技能。

建筑工程学院高端技术人才方案的的特点是在教学方面一是建立专业基础教学平台和专业课教学平台两个平台。

如将土木工程概论、建筑识图与建筑构造、建筑测量与仪表等课作为专业基础教学平台课程;将建筑工程估价课、建筑招投标与管理等课作为专业课教学平台课程。

二是在专业课平台课程的基础上派生出与企业岗位(施工、管理、预算员等)所需要具体课程。

如适合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混应土结构、钢结构、砌体结构施工等的课程;适合于建
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建筑工程项目、建筑施工与组织、建筑工程合同、国际工程合同管理等的课程;适合于建筑工程造价专业的工程定额与预算、工程量清单计价、造价软件等的课程。

调整后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学生是否接受,我们曾对415名工程造价专业毕业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有57%的毕业生很满意新的培养方干案,24%的学生较满意,只有不到20%的毕业生认为一般。

从问卷结果可认为调整后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是得到了学生们的总体认可的,在实践中是可行的。

(二)充分调动学校所具有的资源改善学生的实训条件,使学生在校内获得了初步上岗的的技能,为进一步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奠定基础
高职院校特别是民办高职院校由于经费、场地、师资等原因,学生技能的培养是其薄弱环节。

但由于发展的需要学校不断地强化各类教学设施,使学校的基本建设一直在进行。

这也同时为建筑工程学院各专业提供了良好的实训环境。

象山东现代职业学院正在的建设的项目有大学生活动中心、学术报告厅、教师公寓等。

既有现场,又有负责的建筑工程技术人员。

这些正是我们可充分利用的资源。

在花费极少的条件下学院各专业中的许多课程教学都在实训过程中得到了印证和升华。

象专业基础平台课“土木工程概论”、“建筑力学”这类原本枯燥的课由于有现场也讲的有声有色,学生也颇有趣味,在与教师、工程师互动中验证了课堂中学到的理论,也提升了学生的能力。

建筑测量仪器在学院规划布局的应用,建筑工程
管理及工程造价计算机房的建立,pkpm工程软件、工程造价{广联达}软件在机房中的实训应用,都为以后专业课程案例教学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提供了支撑。

(三)建立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必由之路
通过建立工学结合、校企结合的基地给学生真刀真枪实践的机会,这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必不可少的过程。

这里比较困难的问题是如何建立“长效机制”而实现双赢,常常是校企合作“校热企冷”。

只有发挥学校的优势,帮助企业解决企业内存在的实际问题,就能达到长期合作的目的。

为此,高职院校必须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发挥双师教师的理论和实践的优势,为企业职工在学校内进行工程培训,提高企业整体的业务素质和工程能力。

尤其是工程质量认识,工程安全认识,工程标准和规范认识等的培训,是颇受企业领导和职工欢迎的。

进而大大提高了企业培养学生技能型人才的积极性。

并且常常将来实习的优秀学生招入企业。

另外,在校内建立“校中厂”也是加强校企合作的重要措施。

如山东现代高职学院的建筑工程学院,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了解到建筑施工过程中,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就能产生建筑垃圾500~600吨;而对于拆除的旧建筑来说,将产生7000~12000吨建筑垃圾。

建筑垃圾回收利用已成为建筑企业急需解决的课题。

本学院拟通过3年时间准备在校内实验实训室中建成一套“建筑垃圾回收生产线”投入生产,这条生产线不仅解决本校正在施工的建筑所产生的大量建筑垃圾,还为
学生的实训、培训技能鉴定提供保证,同时还可为其他建工企业处理垃圾和提供再生产品如再生砂、窨井盖、盖板、轻质保温隔音材料等。

本计划不仅得到学校的核准还得到了许多企业的大力支,他们对建立“建筑垃圾回收生产线”很有兴趣。

通过课题引路,创新合作模式,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实现校企双赢。

这也是我们在加强与校企合作的要求中正在探索的路子。

四、结论
(一)培养建筑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使命,已经历史地落在公办及民办相关高职院校的身上,这是时代的需要,建筑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建筑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在当前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决不能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由国家主管的体制。

我们是有十三亿人口的大国,教育经费远远不能满足高职教育的需要,必须走适合本国特色的道路。

教育与实际相结合,偏重于专业建筑技能的培养模式是早出人才、快出人才的正确选择。

(三)培养建筑类高端技能型人才不仅是相关学科专业的培养目标,也应是全社会的共同的培养目标。

因此,企业也应承担着培养人才的重大使命即提供必要的的实训基地。

目前,强化学校与建筑企业合作已是当前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当务之急。

(四)高职院校要切切实实地增加投入,加强和改善校内的实训基地建设,以提高校内实训环节的质量,同样也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之必须。

只有发挥学校和企业两个实训基地的培养功能,才
是建筑类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成功的保证。

参考文献:
\[1\]山东省教育厅.二○○九年全省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2\]鲁昕.在高等职业教育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战略研讨班上的讲话.2011-06-08.
\[3\]张建华.试论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途径\[j\].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201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