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纲)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395—《装备维修技术》2021年第5期引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高职院校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纵观高职院校多年来的发展历程,走“产教融合”路线,逐步深化企业、学校之间的合作内涵,是当前众多高职院校发展的出路。
1、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策略现阶段经济建设进一步加快,整体经济平稳向好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教育工作有了新的需求。
教育工作人员为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将人才培养工作作为现阶段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
高职院校教育工作人员重视对相关文件的学习,适应“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转变。
当前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策略的应用,能够提升我国现有的教育工作质量,确立我国高职院校教学工作发展方向。
高职院校管理人员落实产教融合的办学策略,为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打下坚实的基础,强化现有教育活动,进一步落实相应的教学模式转变工作,打造高端技能型人才。
与传统教学中人才培养模式相比,高端技能型人才与高素质人才之间存在一定差距,对人才的要求较高,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
现阶段高职教育机构需要重视学生的教育工作,将产学研有效结合,促进教育机构自身经济发展,并且在教学工作中,重视与有关部门、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打造多边教学渠道,实现自身“多元主体”的转变,提高教学工作质量。
在教学中,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能够强化学生的实习工作,让学生“顶岗实习”,不断提升当前工作质量,着力于推动教学工作改革,适应当前新时代高职教学工作的转变。
2、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2.1深化校企合作,打造利益共同体“中国制造2025”计划公布以来,各地区迎来了产业转型升级的高峰期,智能制造技术得以飞速发展,作为产业一线的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产生了重大转变。
以前,机电类企业主要需求的是大量流水线上的生产加工工人,随着近几年智能制造的飞速发展,机电行业的生产模式产生了巨大转变,如今企业对了解机器人技术、掌握智能制造技术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加大。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模式研究与实践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模式研究与实践【摘要】本文主要围绕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模式展开研究与实践。
在文章先介绍了产教融合的背景和研究意义。
在分别对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模式,并提出了实践案例分析、教育方法探索以及资源整合与支持等内容。
在文章指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互相促进的重要性,在展望发展趋势的同时对本文进行了总结。
这篇文章旨在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提供实践经验和方法探索,为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产教融合、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融合模式、实践案例、教育方法、资源整合、支持、促进、发展趋势、总结1. 引言1.1 背景介绍产教融合是当前高职院校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方向之一,其旨在促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推动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热点领域。
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阵地,其教育教学任务直接关系到社会发展和国家经济的繁荣。
通过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可以更好地发挥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优势,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教育培养,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发展。
对于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模式进行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意义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模式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化,创新创业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必须适应这一新形势,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性和专业性,以培养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产业人才。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矩阵式“三教共融共建”改革路径研究
109融合”的期刊论文为7693条,“三教”改革+“产教融合”的期刊论文的搜索量骤降为286条,这说明国内分别研究“三教”改革和产教融合育人模式的文献比较多,但都是以单一或者宏观理论研究为主,职业院校如何培养教师、开发教材、改革教法,解决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中存在“不想融合、不能融合、不会融合”等主要教学问题方面研究较少,因此高职院校在产教融合背景下,研究持续有效推进“三教”共融共建新路径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2 “三教改革”的内在逻辑和存在的现实问题教与学相辅相成、辩证统一。
“三教改革”能在实践中真正落地,不仅需要贯穿“教”的全过程,更需要贯穿“学”的全过程。
教师、教材和教法对应学生、学才和学法,只有“三教”联动“三学”,在优化“教”的同时,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教学质量。
在“三教”改革的实践中,从教师、教材和教法三个方面综合分析,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1)教师成长存在阻滞因素首先,教师存在“专业茧房”现象,只关注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专业知识,对专业领域课程体系的整体构架缺乏系统意识,对专业知识的横向与纵向联系缺乏贯通思维;再次,高职院校虽积极尝试和推行产教融合的“双导师”制,即专任教师与企业导师互聘共用、双向挂职,但由于学校实训配套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速度,再加之企业导师流动性大,教学业绩分层激励机制的不完善等因素,导培养在进行“教法”改革时,更多采取教师视角,而忽略了生源特点、学习诉求、知识与能力水平等方面的深入分析,对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团队间的合作学习,知识体系的合理建构、学生个性打造和自学能力提升方面的考虑不足,从而较难形成教与学的合力。
3 产教融合的矩阵式“三教共融共建”改革路径根据上述分析,结合我们十多年校企合作订单班教学实践,针对师资、教材和教法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产教融合的矩阵式“三教共融共建”培育模式,详见图1。
3.1 教师赋能计划(1)内提升、外引进,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教师队伍结构优化可以通过“内提升”与“外引进”两种途径实现。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三全育人”模式研究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三全育人”模式研究摘要: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
这一根本问题,要求高等院校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作为完成这一任务的基本路径。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具有独特性,不同于一般的本科院校,尤其是在国家大力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协同的背景下,探索“三全育人”的新模式新机制,使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学生成长诉求、时代发展要求、社会进步需求,是摆在高等职业院校面前的重要课题。
基于此,对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三全育人”模式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产教融合;“三全育人”;高职院校引言“三全育人”扎根中国大地,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实际情况,遵循教育规律和人的成长发展规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把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整合校内外一切育人元素,充分利用一切育人资源,为学生打造全方位、全过程、立体式的育人时空,使大学生随时随处都可以获取自身发展所需的资源,从而实现全面发展与个性成长的统一。
一、高职院校“三全育人”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校企管理理念差异大学校管理与企业管理虽然都是管理,但由于学校与企业是两个性质不同的组织,其管理理念自然存在较大差异。
第一,管理对象存在差异。
高职院校管理的对象是在校学习的学生,企业管理的对象则为在岗员工。
第二,管理目标存在差异。
高职院校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最终以学生的就业率作为衡量标准;企业关注的是员工通过不同的岗位工作能为企业带来的收益,最终以企业的成本、收益和利润作为衡量标准。
第三,管理方式存在差异。
学校作为教育机构,其管理方式是非市场化的;企业作为盈利机构,其管理方式是市场化的。
第四,管理结果存在差异。
学校管理的贡献主要体现在社会领域、教育领域,企业管理的贡献主要体现在经济领域。
(二)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拉近学生和教师之间距离的“桥梁”,对学习成绩的影响非同小可,用得好事半功倍反之事倍功半。
中职“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中职“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方案研究摘要:本文研究了中职人工智能应用专业“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以提高人工智能应用人才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与企业深度合作,选派教师进入企业调研学习,并聘请企业技术专家成为学校的实践教学教师,本文提出了一种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案。
此外,本文还建立了一个有趣、易上手的人工智能学习与应用平台,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最后,本文总结了该人才培养方案的意义和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人工智能,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中职教育一、研究背景人工智能及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导致了人工智能应用人才需求的急剧增加。
据统计,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已达到5000亿元,企业数量超过4300家。
《2022全球人工智能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人工智能创新指数近三年一直保持全球第二水平。
但是,目前中国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存量约为94.88万人,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应用开发、实用技能与高端技术等职能岗位的供需比均小于1。
因此,中职人工智能应用专业亟需转变教学模型,加强实践操作和项目实训,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前存在的问题,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注重理论学习和基础知识掌握,无法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在人工智能时代下,对于具有人工智能应用能力的专业人才的需求远远超过当前的供给能力。
因此,有必要研究和实施新的教学模型,更加注重实践操作和项目实训,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研究项目“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指的是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中职院校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专家共同设计与开发课程教学内容,将企业的先进技术融入学校的课堂教学中,建立“理论+实践”的教学体系,共同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产教融合的核心目的在于实现人才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促进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施,同时也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
在国外,产教融合发展模式起步较早,且各有千秋。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职业素养培养途径与策略研究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职业素养培养途径与策略研究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产教融合作为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已经成为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关键举措。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其职业素养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深入研究高职院校职业素养培养途径与策略,对于提高高职院校教育质量,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研究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职业素养培养途径与策略有助于明确高职院校教育目标。
我国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如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过于强调学生就业率,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等。
通过研究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职业素养培养途径与策略,可以为高职院校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教育目标提供参考。
研究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职业素养培养途径与策略有助于优化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模式。
产教融合要求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企业、行业和社会各界的作用,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通过研究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职业素养培养途径与策略,可以为高职院校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模式提供理论支持。
研究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职业素养培养途径与策略有助于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职业素养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具备从事某一职业所需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的综合体现。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以满足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通过研究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职业素养培养途径与策略,可以为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研究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职业素养培养途径与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这不仅有助于明确高职院校教育目标,优化教育教学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而且对于推动产教融合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1. 产教融合的概念及发展现状产教融合是指产业界、教育界和政府部门之间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深度合作与协同,以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有机结合。
“产教融合、校企共育”背景下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产教融合、校企共育”背景下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摘要:本文对产教融合、校企共育进行研究,阐述了产教融合、校企共育的内涵及合作模式,分析了产教融合视域下深化校企共育的必要性,着重探讨了产教融合、校企共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以Y学校为例,提出了构建“订单招生+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产教融合;高职院校;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产教融合、校企共育是促进我国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有效方法。
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校企共育,将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区域经济,提升现代职业教育质量。
一、产教融合、校企共育的内涵“产教融合,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机制通过院校与企业深入合作,发挥双方资源优势,实现互利共赢。
产教融合、校企共育一方面要充分调动院校办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院校可以利用企业的技术资源优势开办实体经济,从而使院校从被动的教学单位成为主动的教学单位,形成校企合作的新模式。
校企双方相互融合,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有机整体,从而实现校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运行机制。
产教融合模式中,学生既是企业的生产者,又是院校学习者,双重身份使其在校的学习与企业工作岗位要求相符,学校的人才培养能够高度契合企业的发展需求,真正实现校企间的无缝对接。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与市场进行对接的重要途径,是培养优秀人才的有效教育方法,是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举措。
“产教融合,校企共育”能够实现多方主体的优势互补,最大程度满足多元主体利益诉求,最大限度地发挥育人合力。
二、“产教融合、校企共育”研究的必要性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共育,可以使学校、企业和学生都受益,形成三赢的良好效果。
(一)产教融合、校企共育的意义1.学校方面产教融合、校企共育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律,有利于促进职业教育发展,能够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为毕业生顺利进入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学院通过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实现学校与用人企业的“双赢”,促进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改革路径
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改革路径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
”产教融合是学校、企业、产业三者从合作、结合再到融合形成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
这种教育模式以职业和技术为双重导向,以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为目标,是职业院校为提高其人才培养质量而与行业企业开展的更为密切的合作。
关键词:产教融合职业院校酒店管理人才培养一、产教融合对职业院校酒店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如今我国酒店行业规模持续增长,行业发展逐步走向高质量的发展时代。
同时,酒店业的繁荣也促使整个行业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
职业院校是我国培养酒店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人才培养模式紧跟行业发展不断变化,过程上从工学交替、校企合作、再到深层次的产教融合,形式上从顶岗实习、冠名班、订单班、学徒制班、到如今的产业学院等,真正做到职业教育与行业的紧密衔接。
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更加强调岗位实践的重要性,因此也更需要开展产教融合的教育模式。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国家的长远战略,职业教育与酒店行业的深度融合是校企双方实现共赢的根本路径。
职业院校酒店专业有着鲜明的实践教学特点,酒店企业也渴望学院能输送技能强、素质高的专业人才,因此开展产教融合有效促进了双方的共同发展,建立共赢体系,实现人才优势与酒店企业服务、产品、文化、技术等无缝对接,改善酒店专业学生就业质量。
通过学院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及时调整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培养计划。
因此,产教融合能有效提升酒店专业学生的能力,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实现职业教育反哺社会功能,加快其改革及升级。
二、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就职业院校发展而言,产教融合能够推动学院的发展和专业内涵建设,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现有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与我们理想中的深度合作、无缝对接仍有较大差距,人才供给与需求并未真正匹配。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创新
2024Vol 56No 1林㊀业㊀科㊀技㊀情㊀报收稿日期:2023-06-16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科学 十四五 规划2021年度一般课题«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中药学专业 双元制 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的最终成果(GH21411)ꎮ作者简介:刘志洋(1983-)ꎬ女ꎬ吉林长春人ꎬ博士ꎬ副教授ꎬ主要研究方向为植物生产类ꎮ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创新刘志洋(长春科技学院ꎬ长春130000)[摘㊀要]㊀校企合作㊁产教融合的高职院校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㊁教师业务水平提高㊁教学体系构建㊁企业科技攻关和地方经济建设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ꎮ高职院校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必须立足其现存问题ꎬ分析其影响因素ꎬ从理论维度和实践维度双重发力共同推进高职中药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创新ꎮ因此ꎬ既要在理论上探讨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中药学人才培养模式创立的必要性和基本思路ꎬ也要从师资队伍建设㊁实验教学㊁实践教学和考核就业体制等实践维度探索高职中药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方略ꎮ[关键词]㊀产教融合ꎻ中药学ꎻ人才ꎻ教学体系中图分类号:G712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9-3303(2024)01-0241-04PracticeandInnovationofTrainingModeofChinesePharmacyTalentsinHigherVocationalCollegesUndertheBackgroundofIntegrationofProductionandEducationLiuZhiyang(ChangchunInstituteofScienceandTechnologyꎬChangchun130000ꎬChina)Abstract:The fiveinone talenttrainingmodeofChinesepharmacyinhighervocationalcollegesfeaturingschoolenterprisecoopera ̄tionandintegrationofproductionandeducationplaysanimportantroleinthecultivationofstudents'practicalandinnovativeabilitiesꎬimprovementofteachers'professionallevelꎬconstructionofteachingsystemꎬtacklingkeyproblemsinenterprisescienceandtechnolo ̄gyꎬandlocaleconomicconstruction.ThecultivationofChinesepharmacytalentsinhighervocationalcollegesmustbebasedonitsex ̄istingproblemsꎬanalyzeitsinfluencingfactorsꎬandjointlypromotethepracticalinnovationofthecultivationmodeofChinesepharmacytalentsinhighervocationalcollegesfromboththeoreticalandpracticaldimensions.ThereforeꎬitisnecessarytotheoreticallyexplorethenecessityandbasicideasofestablishingthetrainingmodeofChinesepharmacytalentsinhighervocationalcollegesunderthebackgroundofintegrationofindustryandeducationꎻItisalsonecessarytoexplorethebasicstrategyofthetrainingmodeofChinesepharmacytalentsinhighervocationalcollegesfromthepracticaldimensionsoftheconstructionoftheteachingstaffꎬexperimentalteachingꎬpracticalteachingandassessmentandemploymentsystem.Keywords:Integrationofproductionandeducationꎻ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ꎻtalentsꎻteachingsystem中医药是五千年来中华民族的瑰宝ꎬ它的历史地位㊁现实作用和科学价值是长久以来经过实践检验和所证明ꎮ新时代条件下ꎬ以服务国家中医药事业发展战略为前提ꎬ以传承和发扬传统中医药特色为引领ꎬ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㊁复合型高素质中药人才ꎬ是高职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时代课题ꎮ1㊀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中药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构想㊀㊀结合产教融合的背景和新时代中药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实需要ꎬ应从高职中药学专业培养目标㊁主要抓手㊁实施条件㊁客观保证和现实意义等几个方面建构中药学人才培养新模式的理论依据ꎮ1.1㊀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中药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首先ꎬ创立高职中药学人才培养模式符合中医药产业转型升级对中医药人才的需求ꎮ中药的个性特征和本质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对中药人才的素质要求ꎮ根据相关调查显示ꎬ目前ꎬ高职中药学专业所培养的人才数量对医药产业支撑能力不足ꎬ对口存在缺位现象ꎬ甚至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ꎬ高职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趋势仍处于未饱和状态ꎮ尤其是医药机构关于药学服务㊁中药生产和质量管理类的人才缺口将进一步扩大ꎮ因此ꎬ创立产教融合高职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ꎬ增加中药人才数量㊁提高中药人才质量和扩容中药人才存量是满足中医药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的必要手段和直接142林㊀业㊀科㊀技㊀情㊀报2024Vol 56No 1路径ꎮ其次ꎬ创立高职中药学人才培养模式符合中医药高等教育结构优化调整的需求ꎮ当前ꎬ全国部分高职院校中药学专业在制定培养目标时ꎬ多以本科院校中药学专业培养目标为蓝本ꎬ忽略了自身的职业特征ꎮ从现实问题上来看ꎬ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缺乏高职特色ꎬ培养手段注重理论化ꎬ培养特点趋于科研化ꎬ培养层次与产教融合趋势错位ꎮ因此ꎬ部分高职中药学专业培养的人才出现实践能力不足ꎬ理论与实践结合较差ꎬ知识与工作相对接出现偏差等特点ꎬ从而使中药人才培养和产教融合的整个体系出现断裂ꎮ因此ꎬ发挥高职中药学专业培养特色ꎬ创立高职中药学专业培养模式ꎬ既是高职院校向社会输出有效人才的保证ꎬ也是完成中医药高等教育结构进一步优化调整的条件ꎮ最后ꎬ创立高职中药学人才培养模式符合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ꎮ创新创业教育是保证教育链㊁人才链和创新链一体化有效衔接的重要手段ꎮ在高职中药学专业视域下ꎬ以产教融合背景为主要基点ꎬ注入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方法和目标旨向ꎬ既能保证高职中药学专业培养人才符合 大众创业㊁万众创新 的重大趋势ꎬ又能保证人才培养模式打破常规㊁运用创新性思维进行学习ꎬ从而使学生的专业创造能力和学术创新能力双重提高ꎮ因此ꎬ推进高职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创新ꎬ既要把握其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共同特点ꎬ又要坚持以创新创业教育为逻辑起点ꎬ久久为功ꎬ善作善成ꎮ1.2㊀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中药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构想1.2.1㊀确立目标定位中药学类专业主要指中药学㊁中药资源与开发㊁中药制药㊁中草药栽培与鉴定等[1]ꎮ按照现实要求来看ꎬ能够从事中药种植㊁流通㊁检验㊁鉴定㊁制药及用药指导等全部环节的人才是中药学专业培养的总体目标ꎮ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ꎬ高职中药学专业在培养目标定位方面要严格遵照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中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对于中药学专业人才目标设定的相关要求ꎬ结合自身院校和专业的实际情况设定培养目标ꎮ1.2.2㊀完善课程体系我国的中药教育历史悠久ꎬ在长期的实践经验中已经完整地形成了从地方取材㊁药用加工㊁炮制制剂到科学用药㊁合理组方和效果检验等全部逻辑环节的应用体系ꎮ从目前医学发展现实状况来看ꎬ现代医药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中药思维ꎬ甚至出现了中药趋于西化的现象ꎮ因此ꎬ高职中药学专业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要根据目标要求和具体问题合理调整完善ꎮ具体来说是在深刻把握中药学专业知识的基础上ꎬ将中国传统中医药经典与现代医学技术相融共进ꎬ把学生的创新意识㊁实验技能和综合素养作为重点培养目标ꎬ以此构建和完善新时代中药学专业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贯穿的新型课程体系[2]ꎮ1.2.3㊀建立保障制度制度是事物有序运行的根本保证ꎮ创立高职中药学专业培养模式ꎬ同样需要建立制度有效保障ꎮ①质量保障制度ꎮ即对中药学专业教学质量的全程检验和质量评估ꎬ主要包括对教学㊁考核和反馈等多个环节和全部教学逻辑的管理监控制度ꎮ②监督保障制度ꎮ高职中药学专业要将教学质量㊁教学效果和教师队伍纳入到专业监督领域ꎮ对以上监督领域出现的任何问题进行纠正和完善ꎬ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ꎮ③反馈保障制度ꎮ即通过开展线上与线下㊁课内与课外和专家和学生等不同方式的群体反馈渠道ꎬ动态科学地了解中药学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现实情况ꎬ以期为教学质量评价提供反馈和参考ꎬ在此基础上作出适时的针对性调整ꎬ从而改善教学效果ꎮ2㊀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中药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方略㊀㊀在充分结合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现状ꎬ分析其存在问题及影响因素ꎬ按照新时代高职中药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构想ꎬ从几个方面思考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中药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方略ꎮ2.1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ꎬ提高专业教师能力①夯实教师专业知识ꎮ从客观规律来说ꎬ一般程度上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决定了课堂水平和教学高度ꎬ提高高职中药学专业教师专业知识水平是创立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之举ꎮ具体而言ꎬ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扩展教师专业知识结构ꎬ增强教师将传统中医药知识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能力ꎬ引导教师进行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中药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ꎬ合力提高教学质量ꎮ②加强学科人才建设ꎮ学科人才建设的程度既是中药学专业开展教学的关键ꎬ也是维系中药学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力量ꎮ具体而言ꎬ要积极推动中医药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建2422024Vol 56No 1林㊀业㊀科㊀技㊀情㊀报设ꎬ通过包括柔性引进方式在内的多种人才建设机制ꎬ为新兴㊁交叉学科的蓬勃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ꎮ[3]③强化师德师风建设ꎮ师德师风建设是中药学专业能否取得优异教学成果的客观保证ꎮ具体而言ꎬ高职院校中药学专业要以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新时代教师的理想信念为前提ꎬ从构建师德师风建设保障制度㊁开展多种形式的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效果监督考察等方面重点着手ꎬ全方位多角度提高中药学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水平ꎮ2.2㊀全面深化实验教学改革ꎬ提升实验教学效果中药学专业的特殊性要求实验教学环节必须严谨ꎮ因此ꎬ必须要在遵循中医药知识基本规律的前提下ꎬ全面深化实验教学改革ꎮ①以课内实验内容为重点ꎬ结合课程内容需要优化整合独立开设的综合设计性实验ꎮ而其首要的原则是坚持以学生兴趣为导向ꎬ教师要将所讲授的实验理论与操作的实验实践充分结合ꎬ互相对应ꎬ取得相辅相成和相得益彰的教学效果ꎮ②坚持在实验过程中采用灵活多样的实验教学方法ꎮ教学方法的使用得当是影响实验效果的直接因素ꎮ因此ꎬ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创新学生实验模式ꎬ充分利用小组讨论和全班研讨的相结合教学模式ꎬ一来可以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和探究精神ꎬ二来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和实践技能ꎮ由此可见ꎬ推进高职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创新必须要把握好全面深化中药学教学改革这个逻辑必然和有力举措ꎮ2.3㊀重视理论与实践教学ꎬ建立全方位教学体系首先在课程设置方面ꎬ合理适当提高实验课程比例ꎬ保证学生充分实验ꎮ引导学生在参与实验中学习实验知识和掌握实验操作技能ꎮ在学期规定阶段ꎬ按照教学进度和知识连贯的客观规律ꎬ有步骤地开展实践课程设计的综合性实验ꎬ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接受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应用ꎮ其次ꎬ教师应在产教融合的大背景下ꎬ通过校企合作的平台引导学生学以致用ꎬ广泛地参与到现实中药工作中来ꎮ比如ꎬ可以充分利用高职院校或者其他医药学院高校附属医院药房及社会中药企业ꎬ充分参与实习工作ꎬ利用课堂知识指导校外实践ꎬ用校外实践所得经验印证和补充所学知识ꎬ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ꎮ最后ꎬ学校和中药学院可以联合医药企业和社会机构为学生搭建更广阔的校外学习平台ꎮ2.4㊀以产教融合为导向ꎬ完善校企协同考核就业体制产教融合的核心要义和本质要求是培养一支专业知识㊁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相互适应和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队伍ꎮ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创新必须按照产教融合的现实要求ꎬ将专业知识㊁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纳入考核范围ꎬ建立和完善校企协同考核就业体制ꎮ具体而言ꎬ①对专业知识考核ꎮ组建校内教师和企业人员为联合主体的考核队伍ꎬ从中药的种植㊁加工㊁炮制㊁药性㊁配方以及药效等多个方面完成对学生的专业知识体系考核ꎮ②对能力技术考核ꎮ以相同方式组建联合考核小组ꎬ将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㊁技能实践能力和工作创新能力作为考察对象ꎬ进行环比综合考核ꎮ③对综合素质考核ꎮ建立科学考核标准ꎬ全面动态地考核中药学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状况ꎬ尤其是考察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ꎬ并要求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入脑入心㊁内化于心和外化于行ꎮ具体而言ꎬ教师要通过校企合作的重要平台ꎬ帮助学生确定职业生涯规划ꎬ引导广大中药学专业学生服务于中药行业ꎮ这既是完成新时代高职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创新的最终环节ꎬ也是新时代条件下中药行业进一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重要支撑ꎮ3㊀结语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创新是新时代中药学专业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的必要之举ꎬ也是高校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路径ꎮ高职中药学专业与其他本科高校中药学专业在培养目标㊁培养手段和培养方案上既有相同ꎬ也有不同ꎮ新时代ꎬ高职中药学专业必须要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ꎬ以本校本专业的教学实际为基础ꎬ首先通过对高职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从重要性和必要性上进行充分的理论探讨ꎬ提出新时代高职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创新路径ꎬ其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其他高职中药学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ꎬ也可以进一步为高职院校中药学专业构建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复合型医药人才队伍提供理论借鉴ꎮ参考文献[1]马新飞ꎬ吴启南ꎬ洪骏ꎬ等.中药学学科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J].药学教育ꎬ2014ꎬ30(5):29-33. [2]林莺ꎬ陈彩云ꎬ王少平.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ꎬ2018ꎬ16(23):33-34. [3]王琪.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以步长医药学院为例[J].传播力研究ꎬ2020ꎬ4(20):162-163.342。
分析中职学校人才培养产教融合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某中职学校与国外一所高校建立 了紧密的国际合作办学关系,旨 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拓展国际 视野。
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互 派教师和学生交流学习,开展合 作研究项目。
通过国际合作,学校提高了人才 培养质量和国际影响力,拓展了 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 力。
成功的国际合作需要双方共同努 力和投入,建立互信、共赢的合 作关系,同时需要适应文化差异 和语言障碍,加强沟通与协调。
案例一:某中职学校的产教融合实践
1. 合作背景
2. 合作内容
某中职学校与当地一家大型企业建立了紧密 的产教融合合作关系,旨在提高人才培养质 量和满足企业需求。
学校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培训,企业 为学校提供实习机会和就业岗位。
3. 合作成果
4. 经验总结
通过产教融合,学校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和 就业率,企业获得了更多高素质员工和技术 支持。
3. 合作成果
通过校企合作,学校提高了 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率,企 业获得了更多高素质员工和 技术支持。
4. 经验总结
成功的校企合作需要双方共 同努力和投入,建立互信、 共赢的合作关系,同时需要 不断创新和完善合作模式。
案例三:某中职学校的国际合作经验分享
1. 合作背景
2. 合作内容
3. 合作成果
4. 经验总结
02 中职学校人才培 养产教融合对策 及建议
对策
完善政策法规
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明确企业参与职业教 育的责任和义务,同时对参与产教融合的企业给 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和奖励,以鼓励更多的企业参 与其中。
推进专业与产业对接
中职学校应根据当地产业结构和发展趋势,及时 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确保人才培养与市场 需求紧密对接。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技能人才培养路径探索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技能人才培养路径探索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蓬勃发展,各国的经济结构和传统的管理模式发生了新的变化,这对全球的经济秩序重建和产业变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这个背景下,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探索人才培养的新路径,对于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核心竞争力,为企业产业化发展培养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提升人才的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意义重大。
本文阐述了产教融合的概念、意义、特征,提出了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关键问题,最后对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技能人才培养路径进行探索,旨在构建高职院校产教融合长效运行机制,实现企业发展做大做强、高职院校专业做精做专、学生培养做好做优,从而助力区域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产业融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引言我国产业学院紧密联系着国家的政策和制度,在近十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许多高校以人才培养引领产业转型发展,结合自身特色和当地经济发展状况,探索成立了具有当地产业特色的各类产业学院,将高校的人才培养放在企业中,参与了生产整个过程,深度地融合了产教研,使得人才培养的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1产教融合的概念对于产教融合而言,属于产业链条和教育机构协同合作的产物,是学校优化人才培养的体系之一,能够满足现阶段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于人才的综合素质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这也就代表着高等院校要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教学工作质量。
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各个地方高校根据自身设置的专业,开办不同专业性产业,并且将产业以及教学专业融合在一起,属于相互支持、联系与促进的关系,通过人才培养以及科技服务,再加上科学研究结合起来的办学理念,有效利用产业性经营实体,使学校和企业成为一个整体的办学新形式。
2深化产教融合的现实意义2.1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产教融合搭建集人才、技术、资本、管理等要素集聚平台,为多元利益相关者创造深度交流机会,促进技术、设备、项目、人才在产教之间流动,实现各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三教”改革人才培养新模式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三教&改革人才培养新模式怀玉兰武秋俊于国英杜海彬相磊(河北机电职业技术院校,河北邢台054000)摘要:职业教育基本办学模式包括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
对教师、教材、教法“三教”进行改革,是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如何在产教融合背景下探索出一条“三教”改革人才培养新途径,对高职院校响应国家政策要求、推动产教融合、进行高质量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产教融合;“三教”改革;人才培养1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进行“三教”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11国家政策要求2020年9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业农村部、国务院国资委、国家税务总局、国务院扶贫办等九个国务院职业教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联合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对产教融合、“三教”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教”改革在具体实施时,高职院校在实施过程中具有紧迫性和较强针对性。
如何全面落实“职教20条”,和职业院校如何将“三教”改革作为强化内涵建设的切入点和推进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确立符合教育规律的“三教”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并探索具体改革路径,以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是我们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口12产教融合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和劳动组织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迫使职业学校的教学方式也要发生变化,对应企业新的生产组织方式和劳动组织方式,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第一,企业的生产组织由原来的福特制转化为温特制和柔性生产,由原来的流水线到模块化专业化的转变,这就对我们高职院校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我们的教学模式也要发生对应的变化;第二,企业的劳动组织方式由原来的一个岗位一颗螺丝钉式的用工方式,转变为对产品的具体开发过作者简介:怀玉兰(1986-),女,河北邢台人,研究生,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辅助设计及教学研究。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探究
❘社会聚焦❘□王方玉洪丽娇在提出产教融合的政策之后,高职院校开始对育人模式进行改革,实现职业教育和产业的深度融合,培养出社会、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落实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的过程中,一定要围绕专业标准、课程特色,科学地设定实训活动、实践活动、思想道德教育活动,激发高职生的职业创新能力、道德修养,实现人力资源开发和技术教育的同步发展。
一、高职院校实行“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一)可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经校企双方的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顶岗、技能实训机会,强化高职生参与专业技能学习的创新精神、主观能动性,在提升高职生的创业创新能力、实训能力的同时,有效地整合企业人才培养、校园专业教育的优势,科学地制定人才培养机制。
(二)能深度融合教育和产业该模式可深度融合教育和产业,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展现出企业的主体教育优势,构建理论教育、生产教育一体化的教育模式,达到协同育人的目的。
在企业和高职院校协同育人的过程中,能够融合生产经营理念、专业技术、企业平台等方面的内容,教师不仅要以教育者的角色来面对学生,还需要以管理人员的角色来开展教育活动,全面配合企业,从中积累更多的知识经验、企业经营经验,优化专业课程教育体系,开展多元化的合作办学活动,取得理想化的教学成效。
二、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中,国家之间的竞争成了人才竞争,社会发展需要更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在顺利推行“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的基础上,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校企共赢机制、指导制度有待优化与完善,在权责利界定方面不够清晰、全面,协同育人机制仍存在滞后性,运行机制有待健全,无法构建稳定、长久的校企合作关系。
其次,校企双方均站在自身利益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缺乏构建多方共赢合作机制的意识,无法实现价值链、利益链的有效衔接,最终出现资源配置不合理、不充分的情况。
最后,很多企业缺乏参与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人才培养方面,希望以最少的成本投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这显然违背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初衷,无法提升高职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育人模式研究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育人模式研究摘要:高职院校是直接向社会输送人才的基地,应紧随市场发展导向,做出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式的调整。
为使得高职院校学生在毕业后直接与社会接轨,校企合作育人的形式是开展现代化教学的最佳路径。
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开展有助于产教结合,从传统的侧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转化为创新实践教学,打造双资团队,要求我国职业类院校教学体系应随市场需求做出完善,为社会培养适应行业发展需求的综合型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育人模式引言:随着全球化趋势的进展加快,职业院校承担的培养多样化人才任务加重,在当前信息技术的普及,电子商务行业兴起,并开始进行跨境试水,对于其工作人员的专业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当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职业教育的重要性逐渐彰显。
为深入落实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国务院于2019年印发了《国家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选拔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建立完善的高水平人才教学体系,保证学校的人才培养方向与市场需求相契合,打造校企合作的双师团队。
要求职业类院校依托于当地经济发展的优势,调整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策略,从市场的发展需求出发,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课程的调整,为社会打造高素质的全能型人才,使其更好的为社会发展服务。
1.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价值1.1增强专业的核心竞争力随着现代化的发展,社会对于实践性技术人才的渴求程度增强,高职院校作为向社会输送人才的基地,应立足于当前市场发展导向,结合市场发展需求,与时俱进的调整学校授课内容。
不少高职院校教学模式落后,导致学生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情况。
对此,高职院校从企业所需人才的方向出发,打造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可以实现双方的共赢。
对于企业而言,在本公司实践活动的开展,提升了技术性人才的竞争力,有助于帮助企业选拔更为优秀的人才,提升中国制造的国际地位。
企业发展不能单纯依赖低廉的人力成本,而应该在发展的过程中增强技术的投入。
产教融合下,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策略
产教融合下,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策略摘要: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技术与应用已成为会计行业转型升级的核心驱动力,并给企业管理带来了深刻变化,但大数据技术与会计人才的短缺已成为制约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发展的瓶颈。
“产教融合”是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也是当前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
高职院校应基于新时代产业发展需求和大数据与会计人才培养现状,在产教融合背景下构建“双主体、四融合、四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符合高职教育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的人才培养方案,为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产教融合;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策略大数据时代,产业升级,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新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产教融合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要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改革,所以,应当基于产教融合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现状,从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全面提升师资力量,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提出了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策略,为更好地推进产教融合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高职院校实施产教融合的重要意义与必要性(一)高职院校实施产教融合重要意义开展产教融合,既能提高人才的质量,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又能提高学校的办学实力。
首先,产教融合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教育模式,通过与企业、行业的紧密合作,可以更好的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以满足企业和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其次,实施产教融合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更好的教授学生不同于书本的新知识、新技能。
此外,在产教融合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参与企业产品的开发、攻克技术难关等方式,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综合能力。
通过校企之间的产教融合深度合作,实现企业和学校之间的相互促进,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学术支撑和技术动力,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护理专业“院中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开展“院中校”人才培养模式,检测实践效果。
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自护理专业学生中抽取试验组(n=147)、对照组(n=147),实验组学生实施“院中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干预方案,采用临床跟岗+课堂学习+实操练习+病案讨论等多元化育人方式,并通过与医院共建人才培养方案及实训基地、创新评价方法等,实施后检测实践效果。
结果:“院中校”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护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实验组理论考核与实践操作考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院中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了护理专业与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教学过程与临床实践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等,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实操能力及临床思维能力。
具有示范性和推广价值,是高职高专护理专业教育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种探索和创新。
产教融合是职业院校根据所设专业,积极开办专业、产业,把产业与教学密切结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把学校办成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服务为一体的形式,是形成学校与企业联合实施教育形成浑然一体的融合产物。
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进职普教育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等,因此产高,对医疗保健卫生高质量服务的需求和期望日益加大,高端特色健康服务产业呈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各种新业态不断涌现,产业规模迅速扩大,支撑健康产业发展的多元化、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旺盛,单一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也不能适应现代护理的快速发展。
当然,目前高职护理教育模式存在很多弊端,严重滞后了护理专业的发展。
培养的学生并不符合快速发展的临床需要,使越来越多的专科护理毕业生丧失了就业竞争力,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也迫在眉睫。
国内的研究者在产教融合背景下,构建了新的护理人才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1.5+1.5护教协同人才培养模式。
打破传统的两年在校学习后到临床实习一年的2+1人才培养模式,一年半在校进行课堂学习与实践训练,形成初步的职业认知;后一年半进入医院,侧重于技能训练与跟岗实习,真正实现教室进医院、课堂进病房,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护理环境与体验机会。
校企合作及产教融合在高职人才培养改革中的探索
校企合作及产教融合在高职人才培养改革中的探索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高职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高职教育旨在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以适应社会对各类专业人才的需求。
而校企合作及产教融合作为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校企合作及产教融合在高职人才培养改革中的作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一、校企合作及产教融合的作用1.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校企合作及产教融合可以让学生在校园和企业之间进行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真正掌握技能和知识。
通过在企业实习、参与产业项目,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实际工作环境和工作需求,提高解决问题、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 建立产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体系通过校企合作及产教融合,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产业的需求,调整和优化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使教育更贴合实际需求。
也可以让企业更好地参与教学过程,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系统的实践机会,促进学校与企业间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3. 促进学校和企业的共赢发展1. 教师队伍建设不足目前一些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中,实践经验不足且无法满足校企合作的需求。
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学校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鼓励教师多与企业合作,不断提升教师的实践经验和能力。
2. 教学体系不够贴合企业需求一些高职院校的教学体系还停留在传统的课堂教学阶段,无法满足企业多元化的需求。
学校应该积极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引入企业的实际案例和项目,使教学更贴合实际需求。
3. 学生就业压力大校企合作及产教融合所培养的学生,很多更加适合从事专业性较强的工作,但是在社会上的认可度不高,在就业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
学校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提供更多的升学、就业指导服务,使学生更快地融入社会。
4. 学校管理体制不完善学校部门繁多,工作分工不够明确,无法有效地推动校企合作及产教融合的深入发展。
学校应该进行管理体制改革,明确部门职责,强化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联系,形成合力,为校企合作提供更好的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教融合背景下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提纲:
一、高职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问题导入)
二、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三、产教融合
如何理解产教融合
政策背景
发达国家“产教融合”的主要形式
四、构建高职“543+N”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融通“五融合”:资本融合、技术融合、标准融合、人才融合、创业融合
打造“四平台”:政校平台、行校平台、校企平台、校校平台
实现“三对接”:专业与产业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五、具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1)模式一:校企定向合作模式(订单班模式);
2)模式二:校企共建合作模式(共建专业模式);
3)模式三:校校融通合作模式(中-高-本衔接模式);
4)模式四:政校联合培养模式(培训定制模式);
5)模式五:国际合作模式(中加项目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