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及趋势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摘要】。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面临着新形势下的挑战和机遇,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分析,探讨了新形势下该模式的优势和挑战,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创新思维的应用。
通过实践案例分析,揭示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总结了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启示,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本文旨在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和创新提供参考,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新形势、研究与实践、现状分析、优势、挑战、研究方向、实践案例、创新思维、启示、展望未来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一直是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才需求的变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
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更需要更加贴合社会需求,培养更具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对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才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和高端化的特点。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机构,必须要不断调整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也是高校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只有不断探索和尝试,才能保持教育质量的提升。
本文将对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分析,探讨其现状、优势、挑战、研究方向,以及创新思维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提升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趋势,深入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明确未来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同时结合实际案例对新模式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水平的提升,更好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推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创新和进步,为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的高素质技术人才做出贡献。
浅论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的几个问题
浅论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的几个问题近些年来,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成为了各高职院校重要的研究课题,每年都有大量的论文和报告讨论这一课题。
由于高职教育的重要性,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包括教学内容和课程安排的组织设计以及教学过程的实施控制。
本文就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的几个问题进行详细探讨,以便为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实施提供养分参考和借鉴。
二、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的几个问题1、课程设置问题首先,在制定高职人才培养方案时,需要考虑课程设置问题。
通常情况下,高职课程分为理论性和实践性两种。
理论性课程包括各种学科基础课程,如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实践性课程则包括实习课程、实训课程、实验课程和就业指导课程等,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加实际的机会,以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因此,在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时,应根据所培养的人才类型,确定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设置,以促进学生的各项能力的发展。
2、师资建设问题除了课程设置外,在制定高职人才培养方案时,还必须考虑师资建设的问题。
裔是支撑教学的主要力量,对教学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师资建设问题牵涉众多,如教学管理、资格考核、教材编写等。
因此,制定高职人才培养方案一定要把师资建设作为重要环节,并综合运用改革管理、活动管理、系统管理等多种手段,加强师资建设和管理,以保证高职教育的质量。
3、学分制问题另外,在制定高职人才培养方案时,还要考虑学分制的问题。
建立学分制是提高高职教育质量和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举措,因此,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一定要确定学分制定的有效性,并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以有效地实施学分制。
四、结论本文论述了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的几个问题,包括课程设置问题、师资建设问题、学分制问题等。
在制定和实施高职人才培养方案时,必须认真考虑和探讨这些问题,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
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展望
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展望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人才成为一个国家和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因此,人才培养模式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探讨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趋势展望。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人才培养模式已经经历了许多变革。
最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学校为中心的培养模式,即学生从小学到大学接受系统的学科教育。
这种模式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奠定了人才培养的基础,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传统学科教育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缺乏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此外,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毕业生面临就业困难。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经济的需求,人才培养模式逐渐朝着更加应用型和产业导向的方向发展。
其中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是实践教育的兴起。
实践教育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实际经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参与实际项目和实习,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并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一些高校与企业合作开设实践教育课程,让学生参与企业项目并与企业人员合作,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竞争力。
另一个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趋势是以终身学习为核心的模式。
由于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的快速更新,终身学习成为了一个必要的能力。
个人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技能,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和职业需求。
因此,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提供灵活的学习途径和机会,使个人能够在工作中进行学习并获得认证。
例如,一些大公司和机构提供在线学习平台和持续教育机会,员工可以在工作之余自主学习和提升能力。
未来,人才培养模式将进一步与科技的发展结合。
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教育将变得更加个性化和智能化。
教育平台将能够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为其定制课程,帮助学生更高效地学习和成长。
此外,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将为学生提供更真实的学习体验,提高学习的效果。
同时,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和挖掘,人才需求和供给将更加精准匹配,减少了学生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除了技术的发展,人才培养模式还需要更加关注人的发展。
高职院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困惑与对策
高职院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困惑与对策摘要随着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重心从规模扩张到内涵建设的转型,高层次人才的缺乏和贡献率不高制约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提高,成为制约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抽样统计分析发现,我国高职院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在数量、结构、贡献率、素质等方面均存在一些问题。
对此,高职院校应通过创新高层次人才引进、使用、管理、激励及评价机制,加大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经费投入,加强青年后备人才培养,加大国际合作交流力度等措施,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江苏省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过近十年的快速发展,各高职院校基本完成了以规模扩张、新校区建设和教学设备购置为主要内容的外延建设任务,开始转向以深化教学改革、提高科研开发水平和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为主要内容的内涵建设。
如果说硬件设施建设以物质性资源投入为主,那么,内涵建设则更多地依赖于高层次人才资源。
在内涵建设过程中,各高职院校均不同程度地出现高层次人才数量不足、质量有待提高的问题。
高层次人才的缺乏成为内涵建设的瓶颈,制约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持续快速提高。
因此,加强对高职院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调查研究,建设一支高水平高层次人才队伍,已成为高职教育当前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一、对高职院校高层次人才的界定目前,对高职院校高层次人才尚无统一的界定。
高层次人才是一个普遍的概念,对它的把握要在学历、职称、成就等基本要素的基础上结合其人才类型、服务领域、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
高层次人才是指人才队伍中层次比较高的优秀人才,他们往往处于各个领域的专业前沿,素质高、能力强、贡献大、影响广。
在对高职院校高层次人才的界定上,除普遍的意义外,还应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更加强调其职业性,及其在技能型人才培养、技术开发和应用中的核心和领军作用。
基于此,高职院校高层次人才应具备如下四方面基本素质:第一是思想素质。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改革实施方案与步骤
实施方案
制定详细的改革计划和实施方案,明确各 项任务和责任人,确保改革有序进行。
VS
步骤
开展试点和示范工作,总结经验并逐步推 广,不断完善和深化改革。同时加强监督 和评估,确保改革取得实效。
05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高职院校的改革实践
总结词
成功实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高职院校
推动高等教育改革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人 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对于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具有 积极的作用。
03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
当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
课程设置不合理
一些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过于注重理论知识,而忽略了 实践操作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导致学生无法真正掌握实 用的职业技能。
详细描述
某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上,采取 了一系列措施,如重新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行“双证书”制 度等,成功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 竞争力。
案例二:某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改革
总结词
详细描述
专业设置适应市场需求的高职院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某高职院校根据市场需求和行业趋势,对专 业设置进行了大胆改革,重点发展与区域经 济紧密相连的专业,同时优化课程设置,加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当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方案 和建议,以期推动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
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综述、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等方法,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 数据和信息,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02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概述
高职教育的定义与特点
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浅论
黑龙江教 育学院 学报
Ju a o i nj n ol eo dct n or l f l gi gC l g E ua o n Heo a e f i
F b 2 1 e .0 1
Vo. O N . 13 o 2
di1.9 9 ji n 10 — 8 62 1 .20 5 o:0 3 6/.s .0 1 7 3 .0 10 . 1 s
高职教育“ 以就业为导向” 人才培养模式管理 系 , 青 山东 青岛 267 ) 60 1
摘
要 :以就业为导向” 就是要 求 高职 院 在培养毕业生的过程 中坚持 以“ “ , 校 满足社会需求” 出发点 , 岗 为 根据
位 需要进行人 才培养模式设置 , 毕业生不仅能及时就业 , 使 而且具有一定的社会适应性。其特点不在 于以学科化 系 统知识的传授 为主 , 以就 业为导向 , 而是 以综合职 业能力培养为本位 , 使培养 的学生质量与 市场 需求紧密联 系, 与就 业 岗位密切 关联 , 适应经 济社会发展 对人 才的需要 。培养 素质技能型 专门人才的 高职教 育, 必须适时对人才培养 模式进行 改革创新 , 以高职教 育培 养 目标为创新起 点 , 坚持 以社会 市场需求为创新 目 , 标 以就业 率评价 指标 体 系为
是高职教育可 持续发 展 的需 要。高职教 育是 以培养
适应社会生产一线急需 的高素质技 能型专 门人才为 目 标的 。 “ 以就业为导向” 行人 才 培养模 式创 新 , 进 有利 于准确把 握 学校 的发展观和质量观 , 有利于促进高职教育面 向经济建设
劳动力市场 的需 要 。因此 , 以就 业 为导 向” 实质就 是将 “ 的 就业 岗位的需求与学生受教育 的内容相结合 , 突出对学生 职
我国高职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高职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增长,高等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作为高等教育中的一部分,高职教育一直扮演着培养专门人才、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角色。
本文将就我国高职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一、高职教育现状1. 比较滞后的发展水平我国高职教育相较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整体发展水平相对滞后。
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教学质量参差不齐是目前高职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一些高职院校,师资力量不足、办学条件落后、教学设施老化等问题严重制约了高职教育的发展。
2. 与市场需求匹配程度不高当前高职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
一方面,学校的办学方向及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不够匹配,导致了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教育教学体系与企业用人需求不相适应,引起了企业对高职毕业生的能力认可度不高。
3. 教育质量亟待提高在高职教育领域,教育质量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焦点。
因为高职教育与我国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教育质量的提高直接关系到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和提升国家竞争力。
由于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有限、师资队伍不稳定、教学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导致了教育质量亟待提高。
二、高职教育发展趋势1. 加大改革力度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职教育改革迫在眉睫。
我国高职教育应该加大改革力度,积极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教育教学内容改革,提升高职教育的办学水平和竞争力。
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2. 强化与企业合作高职教育要更加密切地与企业合作,构建校、企合作的高职教育模式。
通过校企合作,高职院校可以更加贴近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为学生提供更为贴近市场的教学内容和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 推动创新创业教育随着我国创新创业热潮的兴起,高职教育也应该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加大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投入力度。
通过开设相关课程、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建立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等途径,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浅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相应 的 非学 历培 训 即构成 了 “ 技术 与 职业 教育及 培训 ” (lh j l n V ct nl d ctn nTan g Tcn a e c a d oai a 0 E uao ad rii , i n 简 称
Ab t a t Hi h r e u ai n n o a ie t i i g s r c : g e d c t in v t r n n m0 e 0 l s e t f h g e o a in 1 o e e h V u _’a d e o v a d 1fra1 p cs o ih r Vc t a a 0 c H g s a e p t fI r n w 0w d ma d . No l ie a d ”n 0 ain b 【 n 【 e d v l me t o o ain l e u a in r fr i p n c lr i p r n e Of e ns ” m a v ” n t i n v t ” 0h 0 h e e 叩 o n f v c t a d c t e0 m s a iu a f 0 t c o o n a d v l i g a ” kl — a e n o a in ” mi e e h 0 o y b s d tl ns a te g a . ee叩 n s i s b s d i n v t , s l 0 n w t c n lg — a e ae t s h o 1 Ke wo ( : ih r e u ain e s n e r i i g m0 e el m;i n V t n y r1 h g e d c t ;p r0 n 1 t n n d ;rI r s o a 0 n 0 ai o ’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及培养措施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及培养措施摘要:创新型人才,首先是成“人”,其次是成“才”。
学校作为向社会培养和输送人才的主要场所,积极探索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措施至关重要。
在分析当今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如何合理地构建课程体系、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提供实践平台等一系列问题,进一步探索适合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措施一、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1.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普遍低下,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导致缺乏自主创新的意识和动力,缺乏养成自主创新的习惯。
虽然当代大学生具有创新潜能,但表现出创新意识、创新欲望与创新能力的还是远远不能满足新时代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2.社会的信息化飞速发展,网络、媒体、影视等传播激发了学生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学生带着相当敏捷思维去思考、参与创新各项科研创新活动,但是往往缺乏正确的引导就很难全面性、灵活性和深层次去发挥主体的积极作用。
3.学生有创新的灵感,但缺少必备的创新技能。
学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应试能力较国外学生有很大的优势,但在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方面却远远弱于外国学生。
4.学生的创新能力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有关,非智力因素的个性品质的协作精神很大程度影响着创造潜力的发挥。
当代大学生,大部分是“6+1”家庭出来的孩子,其个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以自我为中心、自私,心理承受能力差;不主动与他人合作、分享,缺乏团队协助精神;缺乏吃苦精神和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缺乏冒险和敢于挑战的精神。
二、根据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找准制约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因素,研究制定相应的培养措施1.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如何合理、全面地把各科知识的结构进行整合,发挥他们网络状的思维方式。
同时还需要拓宽学生的视野,强调不同领域知识的沉淀是非常重要的。
所谓厚积薄发,也是理论知识、技能技巧指导实践的体现。
2.现阶段高职院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分析,重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表现及其发展,帮助学生解决创新的困难,特别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欲望。
高职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高职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介绍:高职教育是指为了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和培养实践型应用型人才而设置的中等职业教育。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增长,高职教育在我国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将从高职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高职教育的现状: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高职教育,高职院校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与此同时,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也越来越多样化,包括工科、商科、文科等领域的课程。
这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与发展空间。
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一、校企合作助力创新创业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校企合作成为高职教育的重要发展趋势。
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密切合作,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还能促进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通过与企业合作,高职院校能够更好地对接市场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提升教育质量关注学生创新素质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还体现在提升教育质量以及关注学生创新素质。
传统的高职教育注重技能的培养,但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的培养相对较少。
因此,未来的高职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创新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
三、国际交流与合作助力发展高职教育的发展还需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通过与国外高职院校的交流,可以吸收和借鉴先进的教学模式和管理经验,提高教育质量。
同时,国际交流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与此同时,国际合作还能够拓宽高职教育的视野,推动学术研究的创新和发展。
结语:高职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已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高职教育的需求将进一步增长。
我们要注重高职教育的质量提升,加强校企合作,关注学生的创新素质。
同时,更加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高职教育的发展。
只有不断创新和适应社会需求,才能够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实践型应用型人才,促进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浅论市场视域下的高职院校秘书人才培养
营 企 业 规 模 有 限 , 工 不 细 , 书 人 员 要 身 兼 数 职 , 了 文 秘 分 秘 除
工作外 。 往往 要兼顾 人 事、 务 、 财 销售 、 统计 、 档案管理 等工 作 。 除 了文秘 专 业知 识 , 书人 员 还 要 掌握 经 济 、 秘 金融 、 会 、 财 法 律 、现代 企业生 产 与管理等 知识 。从 而适应 企业发展 的新 需
管 理能力 、 英语 表达 、 市场 调查 与 营销 、 汽车 驾驶 等 技能 也很
有掌 握 的必 要 。“ 如果 自己什 么都会 一 点, 更受 欢迎 。” 则会 社
会 对文秘人 才 的需 求 比较注重 实际 ,较看重 文秘 人才 的综合 素养 、 能和 处理 事 务能 力, 技 因此 , 复合 型 的文 秘 人才 正 成 为
状 , 为 高职 院校 的 文 秘 人 才 培 养 应 以 市 场 需 求 为 导 向, 变传 统 僵化 的教 学模 式 , 理 设 置 专 业课 程 。 认 改 合 重视 人 才 的 综 合 素 质 、 化 专 强
业 知识 和 职 业 技 能 的培 养, 文 秘 人 才 的 就 业适 应 性 , 增强 实现 高职 院 校 文秘 教 育 的 宗 旨。 [ 关键 词 】 市 场 需 求 高职 院校 秘 书人 才培 养
浅论市场视域下的高职院校秘书人才培养
曾 辉
( 西旅 游 商 贸职 业 学 院 江
范卫 清
江 西 南 昌 3 0 0 ) 3 10
【 摘
要 ] 文 章 以 市 场调 查 结 果和 相 关 资料 为 立论 依 据 , 分析 了市 场对 秘 书人 才 需求 的 几 点 变 化 和 高职 院 校 秘 书人 才培 养 的现
浅论高职院校机电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浅论高职院校机电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论文关键词:就业导向职业能力阶梯式多元目标模式课程体系论文摘要:在认真调研、分析机电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制造业背景、行业背景和学校背景的基础上,阐述了机电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目标、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和主要措施。
并提出根据学生的能力不同建立以就业导向和职业能力为中心的阶梯式的“多元目标模式”。
一、机电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背景和培养目标(一)机电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背景1、制造业背景制造技术是使原材料成为产品的一系列技术的总称。
自从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社会以后,制造业一直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制造技术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和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入世以来,世界许多发达国家纷纷将其制造业向中国转移,我国正在逐渐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制造业的发展推动了机电工程技术进步和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不断开发,从而推动了与此相关的教育服务的改革与发展。
2、行业背景要发展国民经济,提高生产力水平,就必须发展装备工业,而装备工业的主要产品是机电一体化的产品,其核心代表是数控机床产业,要发展生产力,提高国家经济竞争力,必须优先发展数控机床产业。
据调查,抚顺挖掘机制造公司、韩国独资企业“双龙公司”、6409厂、三环机械制造总厂、煤矿电机厂、铝轮毂厂、减速机厂、抚顺机械厂、石油机械厂、星阳公司等都引进了机电设备及数控加工没备,需要相当数量高层次的机电设备及数控机床安装、调试、操作、编程、维护人员及车间管理人员。
同时生产机电产品的厂家也需要懂机电技术的营销人员。
最近几年,机电专业毕业生年年供不应求,据2002至2003年就业统计,机电专业毕业生的供需比为1:3。
为此,发展与先进制造业相关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与之相适应的生产一线机电专业人才是当务之急,也是高职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式2023-11-07•引言•高技能人才培养现状及问题•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案例分析•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目•研究结论与展望录01引言研究背景与意义高职院校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其人才培养模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通过对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可以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当前中国正处于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高技能人才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以期为优化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调查和案例分析等方法,对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探讨。
研究目的与方法02高技能人才培养现状及问题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在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方面,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和新兴技术的发展,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在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践教学不足等。
国外现状发达国家在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有着较为成熟的经验。
例如,德国的“双元制”模式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美国的社区学院模式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英国的学徒制模式则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这些模式都为我国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国内现状国内外高技能人才培养现状VS培养目标不明确一些高职院校在制定培养目标时,往往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实践能力的培养。
这导致学生无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也无法满足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当前高技能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课程设置不合理一些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过于陈旧,未能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无法跟上产业发展的步伐。
此外,一些课程过于偏重理论教学,而实践课程则相对较少,导致学生无法真正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实践教学不足实践教学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环节。
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人才培养模式也在不断变革和创新。本文将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现状进行探讨,并展望未来的趋势。
一、现状分析
1.教育体系的转变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加注重知识传授,强调学生被动接受教育的角色。然而,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教育体系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迅速适应变化多端的社会环境。
2.科技的应用与融合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的人才培养模式必将与科技的应用与融合相结合。例如,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将在人才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全面地了解知识,并进行实践操作。
3.全球化与国际化
未来的人才培养模式将更加强调全球化与国际化的视野。国际交流、留学项目和全球合作将成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学生将有更多的机会了解不同国家和文化,培养全球化思维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2.跨学科的融合
在原有学科体系的基础上,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推行跨学科的课程设置,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跨学科思维能力。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培养出更具创大学生实践教育和实习经验被视为重要的能力证明。学校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实习岗位,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锻炼和提升自己的能力。这种实践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未来的人才培养模式将更加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提供创新创业平台,将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培养更具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人才。
综上所述,人才培养模式正朝着更加多元化和综合化的方向发展。未来的人才培养模式将更加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科技的应用与融合、全球化与国际化的视野以及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只有不断创新、适应社会的变化,才能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优秀人才。
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建设现状及发展前景
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建设现状及发展前景引言:现代学徒制是一种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的新型教育模式,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加实用、职业导向的技能培训,并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提高毕业生就业率。
在中国,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正逐渐发展壮大,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本文将分析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的建设现状,并展望其未来发展的前景。
一、现代学徒制建设现状1. 学徒制教育的兴起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传统的学历教育模式逐渐失去了对企业的吸引力。
许多高等教育机构开始探索学徒制教育,引入现代学徒制的理念和模式,以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2. 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的建设高职院校在建设现代学徒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一方面,高职院校积极与企业合作,搭建起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建立起实习和就业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实际的工作实践机会。
高职院校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注重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
3. 现代学徒制的特点现代学徒制相对于传统教育模式有着许多优势。
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技能,增加了就业竞争力。
学徒制教育可以与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现代学徒制注重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职场。
二、现代学徒制发展前景1. 就业市场需求鉴于传统学历教育的不足,现代学徒制的发展前景较为广阔。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化,职业技能需求日益增加,企业需要更加具备实践经验和职业技能的毕业生。
现代学徒制培养的学生具备更高的就业竞争力,更容易获得就业机会。
2. 国家政策支持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现代学徒制教育的发展,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予以支持。
国家扩大学徒制教育试点范围,建立学分银行制度,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将有助于推动现代学徒制的发展,并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
3. 行业合作的加强随着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建设的深入推进,与企业的合作关系将越来越密切。
行业内优秀企业将更加愿意与高职院校合作,提供更多实习和就业机会,并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
我国高职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高职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我国高职教育是指专门面向高中毕业生培养具有一定专业技能和知识的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对人才需求不断增加,高职教育也逐渐成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就我国高职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一、现状分析1. 高职教育的发展历程我国高职教育始于1950年代,经过6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大批高职院校在各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高职教育的发展也得到了各级政府和社会的重视和支持。
2. 教育质量的提升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的教学设施和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很多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共建实训基地,通过实践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
3. 就业率的提高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大企业对高职毕业生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率也在逐年提高。
高职毕业生在各种行业中都有着广阔的就业方向,就业前景也日益广阔。
4. 专业设置的完善随着社会对于专业技能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也得到了不断完善。
除了传统的机械、电子、化工等专业外,还涌现了新兴专业如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以满足社会对于新兴技术的需求。
5. 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进行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高职教育一直在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经验,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模式、评价体系等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发展趋势分析1. 与国际接轨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对外开放,高职教育也需要与国际接轨,吸收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经验,同时培养适应国际化需求的人才。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培养面向国际市场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2.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国高职教育要加强实践教学,加大对学生实习就业的帮扶和指导,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浅论新形势下高校如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型的创新型人才为 目 。例如近几年高校专业型研 标 究生和学术型研究生 的划分 , 使高校培养学生时有 侧重和倾向 , 明确人才培养 目标 。为了能更好的提 高教育质量 , 高校是否将培养 目 标进行如下尝试。
收稿 日期 :0 2 6 1 2 1—0 —1 作者简介 : 王慧娣( 90 ) 女 , 17 一 , 吉林长春人 , 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 , , 助研 硕士研究生 , 究方向 : 究生教 学研究 。 研 研
朴 晶(95 , , 18一)女 吉林长春人 , 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 , 助工 , 硕士研究生 , 研究方向 : 究生教 学研究 。 研 李淑敏( 97 , , 18 一) 女 吉林长春人 , 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 院, 助工 , 研究方 向: 研究生教学研究。 项目 简介 : 本文为吉林大学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课题成果。
2 1 年第 0 期 02 8
第2 8卷 ( 2 6期 ) 总 9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J OURNAL OF EDUCA ̄ ONAL NS TUTE I TI OF I N J LI PROVI NCE
No 0 2 2 . 8, 01
VO . 8 12
T0 a . 9 t lNo 2 6
当今世界, 创新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 的主要驱 动力 , 创新能力成为 国家竞 争力 的核心要素。高等 学校是 国家创新体 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 是基础研究
和 高新技术 领域创 新成果 的重要源 泉 。胡锦 涛总 书
养单位教育理念的科学发展。当前的高校教育由于 旧的教育模式先人为主 , 培养人才时已出现许多思 维定势。从培养 目 标到培养措施 , 包括培养方案、 手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也在不断发展 和完善,未来将更加注重实践教学、校企合作和国际化发展等方面。
02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类型
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01
02
03
强调技能培养
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为核 心,注重实践操作和动手 能力的培养。
实践教学为主
通过实践教学、实验、实 训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 操作中掌握技能。
校内实践教学
加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提供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和条件,提 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校外实践教学
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行业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真实的 实践环境和机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实践教学管理与评价
建立实践教学管理与评价机制,对实践教学进行全程监控和评价,确 保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总结词
创新创业、实践教学
详细描述
该高职院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开设创新创业课程、举办创新创业大赛、提供创业实 践平台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同时,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案例三
总结词
国际化、合作办学
详细描述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 学水平和专业能力,以确保教
学质量。
05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与发展趋势
“互联网+”时代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信息化教学
借助互联网技术,采用多媒体、 网络平台等方式,实现线上线下 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提高教学
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个性化培养
通过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针 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制定 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及趋势(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论文摘要:高职人才培养有赖于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改进与创新,因此,人才培养模式是制约高职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
在阐述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三种典型模式及其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并提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未来的趋势。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趋势一、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及特征高等职业教育(以下简称高职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高层次阶段,高等职业教育能否发展壮大,能否成为高等教育中一支具有特色的教育模式,关键在于:其是否具有独到的人才培养模式、其培养出来的人能否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实用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1.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几种典型模式(1)工学结合模式。
高职工学结合教育模式是指高职院校和相关企业或行业在共同育人方面遵循平等互利的原则迸行优势互补的合作。
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利用学校和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源,采取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2)校企合作模式。
高职校企合作模式即学校与企业合作,根据市场上各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类型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从而满足企业需求的同时,能够使更多的毕业生找到理想的工作。
(3)松散型合作模式。
很多高职院校由于自身的不完善,以及外界冗杂的市场环境的影响,其与企业不能够建立一种稳定的合作模式。
在这种松散的模式下,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未来的就业前景将无从保障。
2.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高职院校主要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
因而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其自身独具的特征和特点。
其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己任;(2)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设计教学方案和培养方向;(3)采取实践教学等特色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4)“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是高职高专教育成功的关键;(5)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基本途径。
总的说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所体现的技能教育特色是最为重要的。
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作为一种独立的人才类型,有其特定的知识、能力结构,他们需要比初、中等级的技术人才有更多的理论知识,又要比普通工程型人才有更强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他们还应对人员管理、设备运行等相关工作有更强的组织协调与技术管理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不仅仅是职业教育,更重要的是要突出职业中的“技能教育”这一部分,因此高职的人才培养模式要突出“技能教育”这一主体。
二、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现状高等职业院校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载体,面对市场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如何培养一大批能综合应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懂经济、会管理,兼备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高素质技术人才,是高等院校特别是高职院校急需研究解决的现实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及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高科技行业尤其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不仅使得传统的高职人才定位发生巨大转变,同时给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带来严峻挑战。
众所周知,高职的人才培养有赖于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改进与创新,因而,人才培养模式是制约高职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有很大的发展,为社会培养了大批高级技术人才,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它从一开始便带有强烈的功利主义色彩,实用性成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特征。
1.职业教育的工具性和经济性功能异常显著职业教育以社会的需求为导向,有其显著的意义。
但是,把职业教育作为训练社会劳动工具而出现,将有悖职业教育的初衷。
现实社会中,职业教育的工具性和经济性得的特点异常显著。
在众多职业教育者看来,受教育者似乎已经只是机械的模仿、机械的操作,没有能够真正锻炼他们的学习、操作等能力。
在许多时候、许多情况下,人们对职业教育孜孜以求的是为经济社会打造一部部运转熟练的机器、一颗颗拧在一个岗位而永不松动的螺丝钉。
2.职业教育多关注谋生,少关注人生教育与个人生计的关系始终是人们接受职业教育所关注的重点。
因此,把职业教育看作是一种谋生教育,教会学生将来能在社会上谋得一席之地,取得谋生的手段,这是职业教育的社会功能之体现。
同时我们也不否认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欠发达,谋生才是第一性的。
但职业教育如果仅仅满足于对学生的谋生关怀,只注重培养他们适应某一岗位的一技之长,而置精神关怀、心理关怀于不顾,那么当他们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变幻莫测的人生时,就或者会四顾茫然、退避三舍,或者会一蹶不振、自艾自怨,“一技之长”也就难有用武之地。
因此,职业教育在注重谋生关怀的同时更要多一些人生关怀。
3.职业教育的短期效益性众多教育机构、受教育者对于各自的定位都具有短期性。
教育机构短期的目标是把校内的学生学有一定特长之后推向社会,使自己有较高的就业率,从而为接下来的招生奠定良好的基础;而受教育者的目标就更简单,他们大多是想着自己在校内学有一技之长之后,能够在社会上找到一个稳定的工作即可。
他们并未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明确的规划,只是考虑到自己短期的利益,自己的未来却是一个未知数。
同时,也存在一些其他方面的问题,诸如:一些地方对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办学体制、办学模式等方面还不适应甘肃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发展比例不太合理,职业教育投入不足、基础薄弱、办学条件差,有的学校停办或改作它用,职教资源出现了流失现象,毕业生就业遇到了困难,就业准入制度没有得到有效执行,影响了受教育者的积极性。
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经济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引发出来的新情况,也有我们工作中的不足,特别是一些地方片面理解“两个扩招”的精神,把扩大高中阶段教育理解成了只扩大普通高中教育,这是引发“普高热”,造成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困难的重要原因。
三、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未来的趋势美国通识教育家哈钦斯认为:教育目的并不是人力(ManPower)的形成,而是全人(ManHood)的发展。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鄙视“为谋生而学习”的动机,他认为“这会直接导致对伦理价值的损害”。
他强调:“青年人离开学校时,应是作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而不只作为一位专家。
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像一只受过训练的狗。
而要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则需要培养全面的自我辨别力,而这取决于自由而全面的教育。
”如此说来,职业教育应该是完整的人的教育。
1.遵循教育规律,倡导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基本的精神,它的本质就是人应当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理想,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职业教育中,我们之所以要强调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说到底就是要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帮助他们懂得何为人,为何生,进而使他们形成和具备正确的人生追求、完备的知识体系、优秀的思维品质、能干的工作作风、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具备一种心胸宽广、自强不息、乐观向上的气质;一种自信、自谦、自强的精神;一种求实致远、质朴高雅的品位;一种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爱国报国的情怀和一种“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人格。
在人文精神的培训中,受训者树立了敬业态度和社会责任感,增强了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和坚忍不拔、知难而进的勃勃向上的精神,这使得受培训者在技能培训上更易超越常人,更易在自身的职业中做出出色的业绩和贡献。
人文精神的培训是职业教育中对受培训者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使个体的素质得以长足的发展,而且还将使整个社会随之而兴旺发达。
2.职业教育应是完整的人的教育职业教育特别是中高等学历的职业教育,培养的是拥有某种专门知识、能力或者说一技之长的群体,这是它的特色和生命所在,但是它的培养目标的本质特征是由个人、社会和时代发展等诸多因素共同决定的,至少在某种程度上还应具有如下特点。
(1)具有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与人文素质。
有着明确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使命,懂得“如何做人”,深切了解中国的历史和国情,有着坚定而深刻的爱国主义感情和自尊自强的民族意识。
在工作实践中,能以政治、道德、法律等作为价值判断的前提,对一切“可做”与“不可做”做出正确的抉择。
(2)具有科学理性和丰富的道德情感。
勇于面对实践第一线,懂得真正富有挑战的创造是来自实践。
职业技术人才的突出之处,就在于具有很强的应用性,敢于在生产第一线直接面对实践提出的难题并加以克服,因而必须具有很强的挫折承受力和高昂的、不屈的进取精神。
对职业技术人才而言,首先要具备的是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要解决不断出现的技术问题,完成不断变化的生产和管理任务。
所以对职业技术人才更需要强调具有人格力量的适应能力,以及具有根据未来社会和职业的变化而不断调整自己,重新设计自己的能力。
(3)具有“团队”作战的协作能力。
充分体现人际交往中合作与协调的伦理价值原则。
既能作基层技术领导,又会对人、财、物和时间作统筹管理,具有系统性的管理眼光,会处理复杂的关系,既敢于竞争,又善于包容人,与他人相处和合作共事。
具有关心他人,集体为先的良好伦理心态,而不只是仅仅局限于技术岗位,不问人际关系的“专才”。
(4)具有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观。
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上能考虑到生态的、经济与社会的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等因素,懂得作为职业技术人才所面对的客观世界,不仅仅是被认识、被改造的对象,而是处于同一利益共同体中不可分割的整体。
即便是职业教育在某一阶段出现了上升的趋势,也只能是“短期效应”,没有其发展的长远性。
职业教育发展要“以人为本”,不但要让学生知道“以何为生”,还要让学生知道“为何而生”,在适应社会、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要尊重人性,发展学生个性,使得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在将来的工作中敬业乐业,生活幸福。
总之,在职业教育教学中,要纠正社会本位论的职业教育目的观,使学生的个性发展与社会需求有机的结合起来,让职业教育走上正确发展的道路。
3.多元化模式在人才培养方式上,逐步完善传统的学徒培养制度,从”双元制”模式转为“三元制”模式。
即实施高等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机构为高等职业学校、企业和跨企业或跨行业的职业教育培训中心。
各种职业、专业或行业协会组织,在职业教育中的主要职责是:就制定、修改职业培训及考试的标准、内容、条例等向政府提出建议;受政府委托为职业资格考试和技能考核出题,协助组织考试;组织实施本行业的职业培训;并且向职业学校提供行业内政策咨询。
同时,高职院校可以大力发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合作模式,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构建以实践教学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强化对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