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苏南模式下经济转型升级问题的思考

合集下载

苏南模式的三大转型路径

苏南模式的三大转型路径

苏南模式的三大转型路径苏南模式是指江苏、浙江和上海地区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以其独特的产业结构,先进的管理机制和活跃的市场环境而闻名。

苏南模式的成功经验为中国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其发展历程也经历了三大转型路径,分别是产业升级转型、创新驱动转型和绿色发展转型。

一、产业升级转型产业升级是苏南模式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

改革开放初期,苏南地区以轻工业和纺织业为主导产业,但由于市场竞争激烈,资源约束明显,企业发展面临诸多困难。

为了应对挑战,苏南地区开始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投入,逐渐实现了产业升级的转型。

这一转型路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转型理念的转变在产业升级转型过程中,苏南地区明确了“要把十年长劲路儿走成五年的短坎”的发展目标,变革思维和打造创新型产业的理念深入人心。

通过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积极引导产业结构向技术密集型、高附加值产业升级转型。

2. 产业结构的调整苏南地区逐步调整了传统产业结构,加大了对高科技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动了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高科技领域的发展,实现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加强对现代服务业的培育和支持,培育了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企业。

3. 市场导向的改革在产业升级转型过程中,苏南地区大力推动市场化改革,优化了产业布局,提升了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通过市场竞争的手段,进一步推动了产业内涵和创新水平的提升,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二、创新驱动转型创新驱动是苏南模式成功的重要支撑之一。

在产业升级的基础上,苏南地区开始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创新型企业的培育,实现了向创新型经济的转型。

这一转型路径主要呈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创新体系的构建苏南地区通过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和创新园区,加强对科研机构和高校的支持力度,形成了完整的创新生态体系。

在政策引导下,企业加大了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大力推动了科技创新成果向生产力转化,实现了经济增长的创新驱动。

“苏南模式”的变革研究

“苏南模式”的变革研究

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经济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xx年xx月xx日
《“苏南模式”的变革研究》
目录
contents
引言“苏南模式”的概述“苏南模式”的经济发展历程“苏南模式”面临的挑战与转型方向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苏南模式是指在江苏省南部地区逐步形成并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苏南模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苏南模式的形成与发展
02
“苏南模式”的概述
苏南模式是指以乡镇企业为主导,以农村工业化为动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和城镇化的模式。
内涵
苏南模式具有以下特点:1)以集体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2)以工补农、以工建农,促进农业和工业的协调发展;3)以农村工业化带动农村城市化。
特点
“苏南模式”的内涵与特点
1
“苏南模式”的历史演进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苏南模式”逐渐显现出一些问题,需要进行变革。
政府引导和支持是推动“苏南模式”变革的重要力量。
“苏南模式”的未来发展趋势
加快推进产业升级,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
转型升级
创新驱动
绿色发展
区域协同
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推进产城融合
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推动产业和城市发展的融合,提高城市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苏南模式”转型的方向与路径
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优化营商环境
加强人才引进
“苏南模式”转型的政策建议
05
结论与展望
研究的主要结论
“苏南模式”在改革开放初期具有显著优势,推动了地区经济增长。

现代化进程中的新苏南模式:现状、问题与路径探索

现代化进程中的新苏南模式:现状、问题与路径探索
指标名称
由于经济发展是实现基本现代化 的第一要 务, 科教进步是实现基本现代化 的支撑 , 本
文选取 国际上 中等发达 国家现代化指标体 系中的经济发展指标 的 目标值作 参照 ,与
单位 2 0 住 2 0 生 2 0 年 2 0 笠 基本现代化 07 08 09 09 数值 数值 86 90 32 9 4 04 数值 11 8 08 41 2 指数 8 42 目标值 >O 5 1 o > 0 0 美元 O 100
基本实现现代化应该有量化 的标准 ,对一 个地 区的现代化进程进行量化评价 ,可 以 更清晰地从整体上认识现代化 的本质特点 ,
求转变资源依赖型 、资本依赖型的发展方 改革开放 以来 ,苏南地 区经历 了两次
转型 :第一次是通过发展 乡镇企业 走上 了 工业化 的道路 ,建立了 “ 南模式” 苏 ;第 二 次通过 走开放型经济 的道路建 立了 “ 新苏
内 容 摘 要 : 经 济 发 展 不 同 阶 段 产 业 结 构 演 变理 论 研 究表 明 , 经 济 结 构 的合
业的规模效应 ,因而提高第一 、二产业 的
效率是保证经 索研究新苏南模式经济发展 的
现 代 化 进 程 中 新 苏 南 模 式 经 济 发 展 的特 点
( )经 济 数 展 总 体 态 势 良好 且 与 基 一
本现 代 化 的 目标 值 差距 逐 步 缩 小
实现路径 ,实现苏南地 区经济社会 的跨越
式发展 ,具 有重 要的理论价值 和现 实指导 意 义 ,同时对我 国许 多地 区具有较强 的指 导与借 鉴意 义。
理 演 化会 对 经济增 长 具有 推动 作 用 , 而 科 技 创 新 是 推 动 产 业 结 构 优 化 升 级 的 主 要 动 力 。 在 现 代 化 的进 程 中 苏 南 地 区经 济 发展 总体 态 势 良好 ,但 同时 也 面 临 一 系列 亟 待 解 决 的 结 构 性 问题 与 矛盾 :产业 结 构不 合 理 ,原 有要 素 驱 动 模 式 难 以 维 系 ; 企 业创 新 动 力不 足 , 研 发投 入 低 水平徘 徊 ;相 比 于 G DP的 高 速 增 长 ,民众 收入 的增 长滞 后 。 因此 苏

苏南模式的三大转型路径

苏南模式的三大转型路径

苏南模式的三大转型路径
苏南模式是指中国苏南地区在改革开放初期以来,通过积极探索和实践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模式,实现了从传统农业经济向现代产业经济的转型升级。

其三大转型路径
包括农业现代化、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化发展。

农业现代化是苏南模式的第一大转型路径。

在改革开放初期,苏南地区的农业主要以
粮食种植为主,生产方式传统、效率低下。

为了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苏南地区采
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引进高效农业技术、优化农业结构、推广农业科技等。

通过这些措施,苏南地区的农业生产逐渐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和现代化,农民的农业收入也得到了显
著提升。

产业结构升级是苏南模式的第二大转型路径。

苏南地区在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上,进一
步推动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通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装备制造业等新
兴产业,苏南地区成功实现了从传统农业经济向现代产业经济的转型。

这一转型不仅提高
了苏南地区的综合竞争力,还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机会,进一步增加了农
民的收入。

城市化发展是苏南模式的第三大转型路径。

随着农业现代化和产业结构升级的推进,
苏南地区逐渐形成了一批现代化的城市群,如南京、苏州、无锡等。

这些城市不仅成为了
苏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引擎,还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和资本流入,进一步推动了苏南地区的经
济发展。

与此城市化发展也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和创业机会,改善了农民的生活质
量。

新苏南转型:寻找苏南新竞争力

新苏南转型:寻找苏南新竞争力

实际从 中得到的利 益和主要 经济指标 是
极不相称的。” 江 苏 省 发 改委 研 究 室 主 任 顾 卫 东 分 析认 为 。 现 代产 业 价 值 链 的利 润
2 0 0 7 1 1 DE C1 S 1 0N — MA Kl N G 决 策 1 1
维普资讯
少要减少 4 0 %排污总量 , 水 环境污染 已影 响苏南地 区的用水安全。 中科院南京土壤 所曾对苏南的土壤进行测试 , 发现 了 1 0 0
多种 持 久 性 有 机 污 染物 。 这 些污 染 物 的主
外资的规模和质量都 在提升 , 已有超过百 家的世界 5 0 0强企业落 户, 但是 与这些企 业在全球的规模相比, 外商在苏南的投资 量还很小 ,与本地产业 的联 系比较薄弱 ,

要来源 , 正是 外商在苏南各地投资建立的
电子 工厂 。
个 完整 的 产 业 链难 以形 成 , 经 济 发 展后
“ 经 济 实 力增 强后 ,做 到 生 态 环 境方
劲严重“ 打折” 。 随 着 苏 南成 本 优 势 和 土地
面的治理和 美化 、 绿化, 创建 国家生态城 市并不难 , 而 要真正做到人与 自然的和谐 发展 , 却绝非易事 。” 江 苏省委党校关 于 “ 新苏南模式” 的调研报告中分析认为 , 虽
整 体 仍难 好 转 ” 的 困局 。 快 速 的 粗 放 式 增 长 消 耗 了大 量 的 资
粗放式 增长之 痛
2 0 0 6年 , 国家 环 保 总 局 授 予 的 全 国 首批 6个 国家 生 态 城 市 中 , 苏南就 占了 4 个 。理 论 上说 , 苏 南应 该 是 环 境 污 染 最 严 重 的地 区 , 却是 环 境 保 护 先 进 城 市 , 这 让

江苏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

江苏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

江苏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江苏省是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以制造业为主导产业,先后培育出了苏南模式和苏北经济圈等经济集群和区域品牌。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资源环境约束加剧、人口红利消失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江苏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

本文着重分析了江苏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及对应的应对策略。

一、挑战:1.制造业传统优势持续下滑:江苏省制造业基础雄厚、产业链完整,是支撑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但是,在新常态下,制造业传统优势持续下滑,面临着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压力。

2.劳动力成本上升:随着经济转型和升级,江苏省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

一方面,原有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被侵蚀,工资增速超过其他地区;另一方面,高技能人才短缺,缺乏创新型人才等问题仍然存在。

3.能源、环境压力加大:江苏省经济实现快速增长的过程中,能源和环境问题成为突出矛盾。

能源供应结构不合理,环境承载能力逐渐恶化,环境保护成本增加等问题重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挑战。

4.区域协调发展和空间布局优化不足: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区之间产生的差距逐渐显现。

同时,传统的城市群和经济圈格局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经济发展要求,需要进一步对区域协调发展和空间布局作出优化调整。

二、对策:1.加快转型升级,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针对制造业传统优势下滑的问题,江苏省需要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发展数字经济等,不断推动产业创新和转型升级2.加强人才培养,优化人口结构:江苏省需要加强企业人才的培育和岗位设计,实现人岗匹配和人才需求的匹配度,同时要优化人口结构,加速发展教育、医疗等服务业,扩大就业岗位。

3.加强环境保护,优化能源结构:江苏省需要加强环境监管和管理,加大环境保护投入,推动能源结构的优化调整,发展清洁能源,充分调动市场机制作用,推进绿色发展。

4.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优化空间布局:江苏省需要加快推进区域一体化,优化空间布局,以高端、精细、绿色、共享为核心的新型城市群和经济圈等新兴区域合作为主体,推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苏南模式的三大转型路径

苏南模式的三大转型路径

苏南模式的三大转型路径苏南模式是指中国苏南地区在改革开放以来所形成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其特点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政府引导和支持下的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创新为特征,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实践探索。

而苏南模式的发展也经历了三个重要的转型路径,即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

苏南模式的第一个转型路径是产业升级。

苏南地区在改革开放初期以农业为主导的传统产业结构,但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苏南地区开始大力推动产业升级。

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苏南地区加快了对传统产业的淘汰和转移,积极引进和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产业。

通过引进外资和技术,积极发展出口导向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从而逐渐形成了以电子、机械、化工、纺织等为主导的现代工业体系。

这种产业升级为苏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也提升了地区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苏南模式的第二个转型路径是科技创新。

苏南地区在产业升级的也在大力推动科技创新,通过创新研发、技术引进和合作交流等方式,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推动企业向高端、高附加值产业迈进。

在政府的引导支持下,苏南地区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大对创新型企业和科研机构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育和引进一批高端科技人才。

苏南地区还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吸引国际优质科技资源,不断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正是依靠科技创新,苏南地区的企业才得以在国际市场中立足并具备竞争力,为地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苏南模式的第三个转型路径是转型升级。

随着国际市场环境的变化和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波动,苏南地区也逐渐认识到单一的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已无法满足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必须进行结构性的转型升级。

为此,苏南地区开始深化改革,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的支持力度,推动企业向智能制造、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发展,加快产业升级的脚步。

苏南地区还积极倡导绿色发展理念,促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加大环保投入,推动建设绿色园区和生态工业园,以实际行动践行可持续发展。

苏南模式的三大转型路径

苏南模式的三大转型路径

苏南模式的三大转型路径苏南模式是指中国江苏省南部地区一种特有的经济发展模式,它以其独特的产业结构、城乡发展、产业转型等特点著称。

苏南模式的成功经验值得深入探讨,其中三大转型路径是其成功的关键。

这三大转型路径是指产业升级与转型、城乡融合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

一、产业升级与转型在苏南模式中,产业升级与转型是首要的转型路径。

长期以来,苏南地区以轻工业为主,先后发展了棉纺织、丝织、泰斗、诗氏等传统产业。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传统产业面临着市场竞争压力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必须进行产业升级和转型。

为了实现产业升级和转型,苏南地区积极推动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苏南地区的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和新材料等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在此过程中,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激励政策,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科研资金支持等,以吸引更多的高端产业和企业入驻苏南地区。

苏南地区还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加强国际合作,推动本地企业向产业链上游延伸,提升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通过这些努力,苏南地区的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和升级,产业发展水平得到了提升,为经济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城乡融合发展苏南地区的城乡融合发展是其成功的第二大转型路径。

在过去,苏南地区的发展主要聚焦于城市,而农村地区长期以来一直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

为了实现城乡融合发展,苏南地区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苏南地区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修建了一批现代化的农村基础设施,包括农村公路、电力供应、饮水工程等,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苏南地区积极推动产业向农村转移,发展了一系列农村产业,如休闲农业、农村旅游、特色农产品加工等。

这些举措不仅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也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了城乡经济的互补和共同发展。

苏南地区还推动了城乡要素的流动和交流,促进了城乡居民的互动和融合。

通过这些举措,苏南地区的城乡发展不再是单向的城市向农村输血,而是实现了城乡共同富裕和经济全面发展。

新苏南模式的内涵和启示

新苏南模式的内涵和启示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苏南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出了一条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路子,取得了显著成绩:苏南经济发展持续走在全国前列,2005年苏南有7个县(市)进入全国百强县的前10名;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城镇三大社会保障和农村社会保险的覆盖率均达到99%以上,最低生活保障覆盖率达到100%;各地对公共服务事业的投入大幅度增加,公共服务事业全面发展;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人均预期受教育年限达14.7年,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为100%,广播电视数字化程度达75%,村村开通了公交车;生态环境更加适宜人居,在全国第一批6个生态市中苏南就占有4个,分别是昆山、江阴、常熟、张家港;“和谐苏南”和“平安苏南”建设不断推进,社会和谐稳定,百姓安居乐业。

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全面发展,推动着苏南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阔步前进。

在改革开放初期,苏南人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开拓性探索,被概括为“苏南模式”;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之后,苏南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创新性实践,则被概括为“新苏南模式”。

“新苏南模式”在过去“苏南模式”的基础上实现了新的突破,“一个目标、两手并举、三创精神、四大创新”是其主要内涵和鲜明特色。

坚持一个目标:追求共同富裕苏南人民始终不渝地坚持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不断探索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

“新苏南模式”在“苏南模式”的基础上,坚持把富民优先作为发展的第一导向,坚持效率与公平的统一,注意防止两极分化,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多年来,苏南各地始终致力于率先发展,在率先发展中抓住先机,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近年来,在对“苏南模式”的思考中,苏南的决策者们清醒地认识到:百姓不富,GDP数字再高也没有意义。

基于这种认识,苏南各地都把富民优先作为发展的第一导向,大力实施以创业富民、产业富民等为主要内容的富民工程。

“浙江模式”和“苏南模式”的本质及其演化展望

“浙江模式”和“苏南模式”的本质及其演化展望

“浙江模式”和“苏南模式”的本质及其演化展望【摘要】浙江省和苏南地区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地区,分别代表了“浙江模式”和“苏南模式”的特点和实践。

浙江模式注重民营经济发展和市场经济机制的有效运作,倡导创新精神和市场竞争力,致力于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

苏南模式则侧重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协调发展,注重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致力于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

未来,随着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影响,浙江模式和苏南模式将不断演化和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加强合作交流,持续创新发展,推动区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浙江模式","苏南模式",本质,演化展望,引言,结论1. 引言1.1 引言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进程中,浙江和苏南两大地区一直以其独特的发展模式而著称。

浙江模式和苏南模式被认为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两大地区发展的代表,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普遍性,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浙江模式可以说是中国私营经济的代表。

浙江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大量的私营企业和家族企业,这些企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迅速崛起,成为浙江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

浙江模式的本质在于发展私营经济,倡导市场化运作,注重市场竞争,追求创新和发展。

未来,浙江模式在面对国内外市场竞争和经济转型升级的挑战下,需要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不断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苏南模式则更多地体现了制造业的发展特点。

苏南地区是中国最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拥有众多制造业企业和工业园区,以“制造强省”著称。

苏南模式的本质在于制造业的发展,注重产业链的完整性和产业的深度发展。

未来,苏南模式需要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和智能制造,加强产业升级和转型,推动制造业向高端、智能化发展。

浙江模式和苏南模式虽然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某种特点和规律。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的加剧,浙江模式和苏南模式都需要不断适应新的发展要求,进行自我调整和转型升级,才能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苏南模式的三大转型路径

苏南模式的三大转型路径

苏南模式的三大转型路径苏南模式是中国地区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主要分布在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上海及其周边地区,是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南模式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三大转型路径,分别是产业转换、生产方式变革和经济结构调整。

下面将对这三大转型路径进行详细阐述。

一、产业转换产业转换是苏南模式的首要转型路径。

在建国初期,苏南地区主要从事农业和轻工业生产。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苏南地区开始大力发展现代化的产业,如电力、化工、纺织、机械等。

这些新兴产业的发展,不仅吸引了大量资本和人才的涌入,也带动了苏南地区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升级。

此外,在知识产权保护、科技创新、品牌建设等方面,苏南地区也积极探索,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二、生产方式变革生产方式的变革是苏南模式的第二大转型路径。

在过去,苏南地区主要采用以家庭和手工业为基础的生产方式。

这种生产方式虽然能够迅速满足市场需求,但其生产效率低下、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市场竞争力低等问题也开始显现。

因此,苏南地区开始大力推进生产方式的变革。

一方面,苏南地区积极引进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加强了对生产过程的管理和控制。

另一方面,苏南地区也鼓励企业进行全面的内部改革,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经济结构调整经济结构的调整是苏南模式的第三大转型路径。

苏南地区一直以来都是制造业和外向型经济的重要代表,然而这种产业结构的单一性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环境污染、人口压力、城市化等。

因此,苏南地区开始大力推进经济结构的调整,重点是发展服务业和科技创新。

一方面,苏南地区积极鼓励大中小企业的多元化发展,加快服务业的发展速度,这样可以提高经济的回报率,增强经济运行的稳定性。

另一方面,苏南地区也在科技创新、环保等方面大力发展,以便在全球经济互动中保持领先地位。

总体来看,苏南模式的三大转型路径互相联系,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推动了苏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苏南模式新的发展的趋势

苏南模式新的发展的趋势

苏南模式新的发展的趋势苏南模式是指中国苏北地区(江苏、浙江、上海、安徽、山东等地)特别是苏南地区的一种发展模式,该地区以制造业为主导,依托人口红利、地理优势以及政府的支持和配套政策,取得了快速的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

然而,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全球竞争的加剧,苏南模式也面临着新的发展趋势。

首先,苏南模式将进一步加强创新驱动。

在全球经济格局发生变化的背景下,苏南地区的制造业正面临着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压力。

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苏南模式将加大对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融合发展,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利用,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其次,苏南模式将推动企业的转型升级。

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正在面临成本上升、环境压力和劳动力短缺等问题,因此,苏南地区的企业将加大对自动化、智能化生产设备的投资,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与此同时,苏南模式还会推动企业从简单的组装加工转向研发设计、品牌创造和服务创新,提高附加值和利润率。

第三,苏南模式将注重生态环保和绿色发展。

随着国内外对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苏南地区将加强环境监管和治理,推动企业实现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排放。

同时,苏南模式将进一步发展低碳经济,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和资源循环利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第四,苏南模式将加强与国际市场的对接。

随着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苏南地区需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竞争。

苏南模式将加强与国际市场的对接,开拓新的出口市场,扩大进口规模,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强国际标准的采纳和推广,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第五,苏南模式将加强城乡一体化发展。

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在苏南地区加快,大量农民工流入城市,但城乡发展的不平衡问题仍然存在。

苏南模式将加强城乡一体化规划和政策的实施,促进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农民就业创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从“苏南模式”到“新苏南模式”的创新发展

从“苏南模式”到“新苏南模式”的创新发展

从“苏南模式”到“新苏南模式”的创新发展[摘要]改革开放初期,苏南的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冲破了计划经济的束缚,创造了加速的发展奇迹。

形成了独特的“苏南模式”,被邓小平同志称赞为“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

但是,作为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产物。

“苏南模式”不可避免地带有传统体制的痕迹和早期工业化的局限。

在经济体制转轨、市场形态转型和增长方式转变中,无锡和苏南其他地区以更大的勇气、更坚韧的毅力和更高的起点,大胆推进“苏南模式”新的实践和新的探索。

“新苏南模式”最基本的内涵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下的率先发展,最鲜明的特点是富民优先、科教优先、环保优先、节约优先,本质上是科学发展现在江苏大地上的群众性实践。

[关键词]“苏南模式”;“新苏南模式”;科学发展观;生动实践改革开放初期,苏南的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冲破了计划经济的束缚,创造了加速的发展奇迹,形成了独特的“苏南模式”,被邓小平同志称赞为“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

“苏南模式”开辟了中国农村的工业化道路,一时享誉海外,被认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样板”。

2004年春天,在全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胡锦涛总书记来苏南视察,首次对一个地方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作出全面系统的阐述,并要求江苏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上走在全国前列。

苏南的干部群众牢记胡锦涛总书记的嘱托,结合实际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经过近3年的奋斗,努力增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特色优势,初步实现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又快又好”发展这一根本要求,在统筹发展方面创造了新的经验,呈现出新的面貌,并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苏南模式,也就是既快又好地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之路。

概括地讲,“新苏南模式”最基本的内涵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下的率先发展,最鲜明的特点是富民优先、科教优先、环保优先、节约优先,本质上是科学发展观在江苏大地上的群众性实践。

一、从“苏南模式”到“新苏南模式”的演变与创新20世纪80年代,苏南以创办乡镇企业为发端。

新苏南模式:若干认识与思考

新苏南模式:若干认识与思考

苏 南模 式虽 然 创 造 了历 史 的 辉 煌 , 从 诞 但 生 的那 一天起 , 它就 隐藏 着对 经济 发 展在 制度 、 区域 、 模 、 规 产业 层 次 等方 面 的局 限性 , 时也 同
和任 何 事 物 一样 , 总 是不 断 运 动 变 化 和 向前 它
“ 为主 、 五 两协 调 、 一共 同” “ 为 主 ” 所 有 。 五 即 制结 构 以集体 经济 为 主 , 以国有经 济 为依 托 ; 又
城 乡结 构 以乡镇 企 业 为 主 , 与 国有 企 业 较 多 又
的大 中城 市紧 密联 系 ; 业结 构 以工业 为主 , 产 又
演进 的 。苏南 模 式 每 向前 演 进 一 步 , 自身 的 它 局限性 就 冲 破 一 步 , 发 展 就 推 动 一 步 。新 苏 对
南模 式 就 是 在 这 种 不 断 演 进 变 化 中 逐 步 形
海的区位优势 , 外资 、 外贸、 外经( 所谓“ 三外” ) 齐上 , 对外 贸 易大 幅度 增长 , 利用 外资 也 初见

成 效 。在 E益 高涨 的对 外 开 放 大 潮 中 , 镇 企 t 乡 业 通 过 外 向 型 经 济 打 破 了经 济 运 行 的 国 内循 环, 实现 了第 二 次 “ 军 突 起 ”, 南 的 经 济 和 异 苏
维普资讯
20 0 8年 第 2期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No. ,008 2 2 Ge r lNo 38 ne a .
整箜 塑
・经济学 研 究 ・
! ! ! !垒
! ! ! ! ! 坐
新 苏 南 模 式 : 干 认识 与 思 考 若
4 3
维普资讯
不 失 时 机地 抓 住 了 这一 历 史 机 遇 , 利用 滨 江 沿

对现代苏南模式转型发展的思考

对现代苏南模式转型发展的思考

对现代苏南模式转型发展的思考殷悦;段进军【摘要】“十二五”时期,是江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苏南地区更是要走在江苏的前列,争取早日实现现代化.苏南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与在实践中走出来的苏南模式是息息相关的.在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的情况下,现代苏南模式要继承苏南模式的核心价值,把握好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和开放发展的内涵,积极发展民营经济,加快发展传统文化产业,增强模式的内生动力,助力江苏早日实现现代化.【期刊名称】《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4(016)002【总页数】7页(P56-62)【关键词】苏南模式;新苏南模式;现代苏南模式;转型【作者】殷悦;段进军【作者单位】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江苏苏州215001;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江苏苏州215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127一、研究背景20世纪80年代,苏南地区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建立了“苏南模式”,走上了工业化道路;90年代以来苏南地区通过建立工业园区、引进外资、发展外向型经济,建立了“新苏南模式”。

以上也被称为改革开放以来苏南地区经历的两次转型。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尤其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苏南地区在外面临外需不稳甚至萎缩,在内遭遇要素成本上涨和资源短缺导致的产业低端化扩张难以为继,再加上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等等,“新苏南模式”面临许多新的问题与挑战,苏南地区与苏南模式面临第三次转型。

苏南地区处于长江三角洲核心地带,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与改革开放大局中具有突出的带动作用和战略地位。

“十二五”时期,是江苏省实现“两个率先”的关键时期,也是苏南地区等有条件的地方在巩固全面小康成果的基础上率先进入基本现代化的时期。

2013年江苏省出台《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规划指出,到2020年,苏南地区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区域现代化,成为全国现代化建设示范区。

苏南模式的三大转型路径

苏南模式的三大转型路径

苏南模式的三大转型路径苏南模式是指中国江苏省南部地区在改革开放初期取得的一系列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功经验。

这一模式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三大转型路径。

第一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改革开放初期,苏南地区以农业为主导,农村经济占据了绝对地位。

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较好的基础设施条件,苏南地区逐渐引进了外资和先进技术,发展起了以出口加工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逐步实现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特别是苏州以创新兴业和外向型经济为特点的苏州模式,成为苏南地区加快经济发展的示范。

第二是城乡转型协调发展。

在苏南地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实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金融支持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苏南地区有效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村经济脱胎于传统农业经济,向农村工业化、农村服务业和农村现代化转型升级,进而与城市经济共同发展,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第三是人才培养与引进转型。

苏南地区坚持人才优先发展的理念,在人才培养和引进上下功夫,打造了一流的人才培养体系和引进机制。

通过建设高水平大学和研究机构,培养了大量的高级人才,特别是高科技人才。

与此苏南地区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引进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留学人才,充实了人才队伍。

这些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为苏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动力。

苏南模式的发展是一个多方面、综合性的转型过程。

通过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城乡转型协调发展以及人才培养与引进转型,苏南地区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幅提升,成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极和创新驱动的发展示范区。

新“苏南模式”研究

新“苏南模式”研究

新“苏南模式”研究内容摘要:本文回顾了苏南模式的由来,总结了新“苏南模式”的现状、特点和不足,并且提出了解决办法。

关键词:传统的“苏南模式” 新“苏南模式” 新“苏南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传统的“苏南模式”所谓“苏南模式”,实际上是经济学界和新闻媒介对江苏省南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道路的一种概括,最早由费孝通先生在1983年所写的《小城镇·再探索》所提出来的。

苏南的概念相对狭小,主要指江苏南部的苏州、无锡、常州三市所辖的12个县(市),还包括浙江北部部分地区,这里的乡镇企业在改革开放后因持续多年的高速发展而闻名全国,而其特点是以集体经济为主。

因此,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乡镇企业就有了所谓的“苏南模式”。

但是,从1995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传统的“苏南模式”却成为中国乡镇企业发展的桎梏,出现了机制僵化、效益下降、民间经济活力受抑制的状况。

有专家认为,导致“苏南模式”走向衰落的原因是:公有制异化成了官有制、官民收入差距拉大、有失公平原则。

正是由于存在以上这些问题,特别是体制上的弊端,使苏南模式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使苏南企业的竞争力遭受沉重打击,本来处于绝对领先地位的苏南企业丧失自己的优势,整个苏南经济也丧失领导地位,被浙江、珠江等地区赶上或者超越,以至于被认为“苏南模式”已经终结。

新“苏南模式”然而,面对各种批评和非议,苏南人却以惊人的创造力和坚韧的毅力,继续推动苏南经济向前发展,在世纪之交重新使苏南经济焕发了生机,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

与传统的苏南模式相比,目前苏南经济已经具有了很大的差别,甚至很难发现传统苏南模式的影子。

有专家说现在的苏南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无模式时代,苏南经济发展从此进入了一个无明显标识和模式特征的市场经济正常发展轨道。

到苏南各地看一看,不管是苏州、无锡、常州还是镇江,发展的途径和方式完全不相同,在苏南,甚至能够看到“温州模式”的影子。

总体上看,新苏南经济一些亮点有:以苏州工业园区、苏州新区、昆山经济开发区、吴江开发区为代表的园区经济,构成了苏南经济的新亮点比如苏州拥有4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和9个省级开发区,基本上是在1990年代初开始建设的,在基础设施上投入了巨大的资金。

苏南模式的三大转型路径

苏南模式的三大转型路径

苏南模式的三大转型路径苏南模式是指中国江苏省南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模式。

苏南模式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经验对于其他地区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苏南模式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三大转型路径的推动,这三大转型路径分别是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型。

首先是经济转型。

苏南地区在改革开放初期是以农业为主导的经济体制,但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市场化的推进,苏南地区开始加快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全面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苏南地区发挥了自身地理位置、资源禀赋和人力资本的优势,大力发展了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渐形成了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

在经济转型的路径上,苏南地区通过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了经济结构的升级,从而为地区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是发展方式转型。

苏南地区在经济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也进行了发展方式的转型。

以前的发展方式主要是依靠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破坏,而现在苏南地区开始重视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推行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理念。

苏南地区在发展方式转型的路径上,注重了资源的节约利用和环境的保护,加大了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力度,通过推进绿色产业、循环经济和清洁能源的发展,实现了资源利用的高效和环境保护的可持续,为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苏南模式的三大转型路径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

经济转型为产业结构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型提供了不断的动力和支撑,产业结构转型为经济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保障,发展方式转型为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转型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和条件。

这三大转型路径的相互作用和支撑使得苏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大踏步的前进。

苏南模式的成功经验也对其他地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可以为其他地区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希望苏南模式的三大转型路径继续推动苏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为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多的经验和智慧。

苏南模式的三大转型路径

苏南模式的三大转型路径

苏南模式的三大转型路径苏南模式是指中国江苏省南部地区在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一种区域发展模式,以其经济实力雄厚、产业结构先进、科技创新能力强等特点而闻名。

苏南模式的形成经历了三大转型路径,包括经济结构转型、产业升级转型和创新发展转型。

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来探讨苏南模式的转型路径。

一、经济结构转型苏南地区在改革开放初期依托着传统的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经济结构比较单一,面临着资源过度依赖、低附加值产业多等问题。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市场竞争的激烈,苏南地区意识到需要进行经济结构转型,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和市场需求。

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在于产业的多元化和多层次发展。

苏南地区通过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金融、信息、物流等服务业,以及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苏南地区还在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如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这些举措使苏南地区的经济结构得到了深刻调整和优化,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为苏南模式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产业升级转型产业升级转型是苏南模式形成的另一个重要路径。

在经济结构转型的基础上,苏南地区还积极推动产业的升级转型,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附加值,实现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针对产业升级转型,苏南地区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加快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利用信息技术提升传统产业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二是推进绿色制造和循环经济,采取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等措施,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技术创新,推动产业技术水平和竞争力提升。

通过这些举措,苏南地区不断优化和完善产业结构,促进了产业的向高端、智能、绿色方向转型,为苏南模式在全国范围内崭露头角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创新发展转型创新发展转型是苏南模式形成的又一个重要路径。

苏南地区在进行经济结构和产业升级转型的过程中,也不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积极探索适应自身特点和需求的创新发展路径,推动了苏南模式的崛起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新苏南模式下经济转型升级问题的思考-经济对新苏南模式下经济转型升级问题的思考文/黄玺【摘要】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迅速融合,苏南经济快速发展模式的弊端也日益显露,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发展模式和少数行业的产能过剩,导致各种社会矛盾日显突出。

面对新的问题,新苏南经济发展模式应运而生。

如果说,改革开放的前20 多年苏南经济发展模式追求的是又好又快,那么新苏南经济发展模式更加注重的是提质增效。

本文就新苏南经济模式下如何加快转变方式调整结构,提出一些建议和思考。

关键词新苏南经济模式;经济转型升级【作者简介】黄玺,江苏省中小企业发展中心,硕士,研究方向:中小企业发展。

以开放型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模式为标志, 新苏南模式是由传统意义上的苏南模式演变而来的,它是一个动态的发展模式,其演变发展过程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苏南模式形成的动因在上世纪80年代,苏南地区(江苏省苏州、无锡、常州三市)就通过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从而完成了工业化进程,其主要特征是凭借乡镇政府来主导乡镇企业发展,利用集体资本兴办企业,让一些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再走共同富裕道路,以先工业化后市场化的经济运行方式和以城乡一体化为核心的社会发展方式,构成了苏南模式特定的内涵,这与当时的时代背景相适应,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辉煌。

进入21世纪,苏南5市(含江苏省南京、镇江两市)抢抓历史发展机遇,顺应市场经济改革发展需要,从本地区实际出发,因势利导、因市制宜,从人的观念上、从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上,坚持走中国特色“四化”互动并进的道路,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统筹苏南各市合理空间布局,将苏南经济融入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格局中去发展,形成新苏南模式特有的多元结构,如以国资、民资、外资经济为主的混合所有制经济结构;以产业集聚、园区经济为载体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产业结构;以市场管经济、政府管社会发展的制度创新结构等,充分展现了新苏南模式下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和创新。

二、新苏南模式发展的现状传统的苏南经济从纺织、电子、化工等行业起步,新苏南经济则是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基础,而新苏南模式是以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来实现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经济总量不断扩大。

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新苏南模式更加注重经济增长速度、质量和效益的“三位一体”,仅以2012 年为例,苏南5 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3381.66 亿元,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的61.8%。

二是规模企业不断发展。

江苏在“十二五”时期年营业收入在20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即将发展到5万家,形成大、中、小企业合作共赢竞相发展的新格局,这些规模企业铸就了江苏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以骨干龙头企业为引领,打造配套齐全、关联性强、产业集中度高的优势产业集群。

仅以2012年为例,江苏规模以上企业达到43383万家,总量居全国第一位,仅苏南5市就有24600家,占江苏省规模以上企业总量的56.7%。

三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给苏南5 市在产业集聚、结构调整、龙头企业培育、人才集聚、服务载体建设等方面带来了显著成效,促进苏南地区经济走上了产业集聚之路,其中园区经济已成为新苏南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最大亮点之一,高新技术企业成为产业结构升级的最大受益方。

自2010年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开展认证工作以来,江苏共有507家企业获得高新企业认证,总数量居全国第一,在507家国家级高新企业中,苏南5市占近八成。

四是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苏南地区依托科技与人才资源优势,建成国家和省级高新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重大研发机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等2400 多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67家,苏南地区有47家,占全省比重70.1%;省级认定企业技术中心950 家,苏南地区有515 家,占全省比重54%。

五是县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昆山市作为全国综合实力十强县之首,自2008年以来,致力于打造十大主导产业,以模具、太阳能和风电、有机发光、机器人、小核酸为特色的五大产业已形成规模,五大产业特色鲜明、高附加值突出、市场前景广阔,被经济界人士称之为“五虎将产业”。

三、新苏南模式存在的不足随着新苏南模式在市场资源整合与配置作用上的发挥日趋完善,新苏南的经济发展将会比全国更早地面临经济转型升级的压力,由此,推动新苏南模式下经济转型升级已刻不容缓。

新苏南模式存在以下不足。

1.经济总量虽大,但产业结构仍不尽合理。

2012年南京市三次产业比重为2.6∶44∶53.4;无锡市三次产业比重为1.8∶53∶45.2;常州市三次产业比重为3.2∶52.9∶43.9;苏州市三次产业比重为1.6∶54.1∶44.3;镇江市三次产业的比重为4.4∶54∶41.6。

以上结构分析得出苏南5 市在第三产业中现代服务业比重不高,而二产比重相对高于三产,尤其是钢铁、电解铝产量等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难以实现地区资源的优化配置。

2.外资经济过强,内资经济结构仍需尽快调整。

2012年苏南5市外贸依存度分别为:南京市48.4%、无锡市59%、常州市46.2%、苏州市160.7%、镇江市27.4%,外商对苏南地区实际直接投资达228 亿美元,与强大的外资经济相比,内资经济显得势单力薄,对外资依赖过大,会影响自主经济的发展。

3.自主技术品牌偏少,核心竞争力仍有待提升。

以2012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例,南京市约为3.2%、无锡市约为2.7%、苏州市约为2.6%、镇江市约为2.4%、常州市企业研发总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约为5%,由于研发经费投入不足,导致研发基地、核心技术、市场销路都由外企掌握,营销、研发两头在外模式使苏南地区企业的盈利能力受到限制,尤其在外资企业密集型的苏州地区尤为突出,企业在产业发展过程中过度重引进,轻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力不足,影响了“苏南制造”向“苏南创造”进程的发展。

4.高端人才缺失,人力资源结构仍需调整优化。

据有关资料显示,2012年江苏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40.65万人,苏南5市是江苏高校和科研院所高度集中的地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较多,居民受教育程度较高,科技资源在全国名列前茅,但苏南地区的人力资源结构还不尽合理,产业人才分布不均,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紧缺,缺乏高端人才特别是创新型领军型人才。

5.资源环境约束大,可持续发展水平仍有上升空间。

伴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苏南能源消耗和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激增,为此,江苏“十二五”规划提出实现绿色增长,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各项考核指标,明确了2014~2018年的化解目标任务,对钢铁、水泥、平板玻璃、船舶4个行业提出了化解“路线图、时间表”,以此推动产业链整合,提升可持续发展水平。

6.可利用资源稀缺,资源整合利用仍要科学规划合理开发。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随着人力资源成本的上升和可利用土地资源的日益稀缺,加之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的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封锁等壁垒制约,受其他发展中国家低成本优势影响,苏南经济发展也遇到了瓶颈。

四、新苏南模式下经济转型升级的对策《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的正式实施,为苏南地区创新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进一步提供了发展机遇指明了方向,为此,要实现新苏南模式下经济转型升级,还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形成现代化新兴产业。

围绕突破核心关键技术作为战略基点,从做强产业链重点环节、选择高附加值产业切入,系统提出终端产品和关键配套产品的技术、质量和可靠性等指标,通过完善产业链培育形成一批规模化的生产行业,将重化工业向生产新能源、新材料提升;将电子信息产业向现代软件服务业提升;将装备制造业向高端装备制造提升;将汽车产业向新能源汽车产业提升等。

2.进一步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新经济产业的兴起将在未来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为改变当前主要由第二产业为主带动经济发展的现状,目前网络经济、楼宇经济、产业园经济、创业园经济、科技园经济正在兴起,对推动二三产业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加快调整二三产业结构比重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作用,打造一批物流业升级发展、工业设计中心建设、科技与咨询服务、现代会展、制造业服务化等生产性服务企业势在必行。

3.进一步加快产业转移和企业入园进区进程,走地区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融合的产城经济之路。

大力发展产城经济是加快产业转移的一条主要途径,着重培育和打造一批与城市发展接“地气”的科技创新园区、产业创新园区、创新创业园区等,鼓励园区按照集约程度高、主导产业突出、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公共服务体系完善等要求,引导园区创新升级。

4.进一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苏南地区企业对自主创新有着强烈的主动意识和迫切需求,建设高水平的创新载体,包括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研究院等企业技术研发机构,以重点产业转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创新为主攻方向,对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前沿技术集中力量组织攻关,与此同时,大力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引入高校、科研院所等研发机构进入企业或园区,建设一批以企业科技人员自主研发为主体、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人员为依托的产学研创新研发机构。

5.进一步引进高端人才,加快创新型人才、领军型人才队伍建设。

出台制定人才惠顾政策,引导省内外高端人才及其科研团队向企业集聚、向高科技产业园区集聚,重视海外高端人才及其研发团队的引进,为其提供良好的创业、研发环境,借助高校、高科技企业载体,着力培养和提供企业急需的创新创业人才,促进骨干企业和高成长型企业加快高端人才培育。

6.进一步提高绿色发展水平,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以工业园区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加大节能环保技术的研发、引进、推广和应用,提高能源资源再利用率,发展节能改造、绿色制造、清洁生产,合理规划制造业循环经济体系、培育生态工业体系,在加大环境治理的同时,强化政策扶持,优化政策环境,鼓励对资源环境有利的各种专项活动的开展,在经济效益和环保考评体系中,淡化GDP 考核权重,引入绿色GDP 或EDP(绿色国内生产净值)指标考核。

综上,通过对新苏南模式下经济转型升级问题的剖析和思考,促使新苏南模式经过深化改革发展,不断得到创新。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给新苏南模式注入了新的活力,赋予了苏南和江苏人民新的使命,在面对如此重大的历史任务和全新挑战的历史节点,苏南再次选择了率先起步、砥砺前行,新苏南模式的内涵会在未来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继续为全国改革发展发挥引领示范效应。

参考文献[1]顾松年.从苏南模式的创新演进到新苏南模式的孕育成型[J].现代经济探讨,2005,(4).[2]洪银兴.苏南模式的演进及其对创新发展模式的启示[J].南京大学学报,2007,(2).[3]周明生,蒋海益.现代苏南模式与苏南率先走向现代化[J].江海学刊,2011,(4).[4]张云霞,徐礼红.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理论和对策探讨——以苏南现代化进程为例[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5]杨可佳.对苏南经济发展模式的探讨与再思考[J].北方经济,2013,(6).[6]江苏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江苏统计年鉴2013[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责任编辑:刘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