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面试教案模板-语文

合集下载

2024教师资格证考试面试中学语文教案模板

2024教师资格证考试面试中学语文教案模板

2024教师资格证考试面试中学语文教案模板一、课程名称:(适用大部分课程教案)二、授课对象中学语文教师资格证考试面试备考学生。

三、授课时间每课时45分钟。

四、授课教师[教师姓名],具备中学语文教师资格,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中学语文教案编写的基本原则和步骤;- 学会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有效教学;- 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提高学生教案设计的创新能力;- 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培养学生具有积极向上的职业态度和敬业精神。

六、教学重占和难点1、教学重点- 教案编写的基本原则和步骤;-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与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确定。

2、教学难点- 教案设计的创新与实际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突破重点和难点;- 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七、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 利用多媒体展示优秀教案范例,激发学生对教案设计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教案在教学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 提出问题:“一份优秀的教案应具备哪些特点?”引发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新知讲授(20分钟)- 结合教案编写的基本原则,详细讲解教案编写的步骤、要点和注意事项。

- 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介绍不同教学方法和手段在实际教案中的应用。

- 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确定和突破。

3、合作探究(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课题,讨论并设计一份创新性教案。

- 在小组内部分享教案设计思路,互相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共同优化教案。

4、巩固练习(10分钟)- 各小组代表展示教案设计成果,其他学生认真聆听并给予评价。

- 针对展示的教案,教师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教资面试语文教案范文模板

教资面试语文教案范文模板

教学对象:小学五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朗读文言文《小石潭记》,理解并掌握生字词,如“潭、鱼、石、溪”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会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培养热爱生活、关注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 重点:正确朗读文言文,理解生字词,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 难点:分析文章结构,体会作者情感,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教学过程:一、导入1. 播放自然风光视频,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

2. 提问:你们喜欢大自然吗?为什么?3. 引入课题:《小石潭记》。

二、新课导入1.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教师检查生字词读音。

2. 学生分组讨论,梳理文章脉络,分享心得。

3. 教师总结,点明文章主要内容。

三、深入阅读1. 学生朗读课文,思考: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结构,找出作者情感表达的方式。

3. 教师点评,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情感。

四、巩固练习1. 学生仿写文章,运用生字词,发挥想象力。

2. 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教师点评。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

2. 学生回顾文章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

六、布置作业1. 朗读课文,复习生字词。

2. 收集关于自然美景的图片或文字,下节课分享。

板书设计:一、小石潭记1. 潭、鱼、石、溪等生字词2. 文章结构3. 作者情感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小石潭记》,提升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自然。

教师面试的教案模板语文

教师面试的教案模板语文

教师面试的教案模板语文课程名称:(适用大部分课程教案)二、授课对象本教案适用于准备参加教师面试的语文专业学生,具备一定的教育理论基础和语文教学实践能力。

三、授课时间总课时:45分钟四、授课教师[教师姓名]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教案编写的基本要求;(2)学生能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结合语文教学特点,编写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教案;(3)学生能通过教案展示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力和语文教学水平。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教案编写实践,提高学生的教学设计能力和语文教学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语文教学的热爱,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六、教学重占和难点1、教学重点(1)教案编写的基本要求和格式;(2)语文教学设计的方法和策略;(3)教案展示与评价。

2、教学难点(1)如何将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与语文教学实际相结合;(2)如何编写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教案;(3)如何通过教案展示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力和语文教学水平。

七、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教案在教师面试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教案编写对于教学实践的意义。

(2)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教案编写的基本要求和格式,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新知讲授(20分钟)(1)教师详细讲解教案编写的步骤和方法,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练习与评价等。

(2)结合具体案例,分析语文教学设计的方法和策略,强调如何将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与语文教学实际相结合。

3、合作探究(15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讨论如何编写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教案。

(2)各小组分享教案编写成果,全班同学共同讨论、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4、巩固练习(10分钟)(1)教师提供一份教案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小学语文面试试讲教案万能模板6【5篇】

小学语文面试试讲教案万能模板6【5篇】

小学语文面试试讲教案万能模板6【5篇】篇一:小学语文面试试讲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1个生字。

会认7个字。

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新型大桥的奇妙,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勇于创新、乐于独创的爱好与愿望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新词;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的愿望。

课前打算1、生字卡片、朗读录音磁带。

2、汽车在潜水桥上行驶的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课文、识记生字一、激趣导入新课借助图画或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欣赏兰兰过桥的片断,激发爱好,引出课题。

板书课题:兰兰过桥二、初读课文,引导思索1、师:我想:好多同学都过过桥,而兰兰过的桥跟我们过的可不一样。

原委哪点不一样呢?我们读了课文就会知道。

2、学生小声读课文。

要求:(1)画出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自己认犯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想一想,兰兰过了哪几座桥?3、检查认读生字的状况。

出示生字卡片,用指名读、集体读、开火车读等形式,检查学习生字、生词的状况4、回答“兰兰过了哪几座桥?”(潜水桥和塑料桥)三、师:好。

让我们先来过一过潜水桥1、清大家先找到写“潜水桥”的段落,仔细地读一读。

想想这座桥与我们平常过的桥有什么不同。

2、再读一读,让我们像兰兰那样过一过这座桥,体会体会走在这座桥上的感受。

四、检查学生自读的状况师:谁能说说这座桥与我们平常过的桥有什么不同?(事实上是说“潜水桥”的特点)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引导学生归纳“潜水桥”的特点:1、架在水面上。

2、用玻璃砖造的。

3、像一座长长的透亮的房子。

师:说说你走过这座桥的感受好吗?学生可以说课文中兰兰的感受(鱼在四周游,船在桥顶上驶来驶去),也可以说自己通过想象的感受。

五、师:这座特殊的“潜水桥”我们已经走过了。

现在,我们把这座桥的生字学会好吗?学习生字出示生字:兰桥座特牢固1、说说你们用什么方法记住这几个生字。

让学生沟通自己记住生字的方法,老师加以确定。

2、这几个生字中哪个最不好写?依据多数学生的看法老师进行书写指导3、学生练写,老师巡察指导。

教师资格证小学语文面试教案15篇

教师资格证小学语文面试教案15篇

教师资格证小学语文面试教案15篇老师资格证学校语文面试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学问与力量】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熬炼、枯萎、插秧”等词语。

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阅读,体会文中“不确定”等含义,理解种树人隔三差五浇水的缘由,了解借物喻人的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只有经受磨练才能更好地适应生活”的情感,培育同学独立、自主不依靠他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体会种树人的话和“我”从中感悟到的育人道理。

2.教学难点:领悟所要阐释的道理,从种树的阅历、道理和方法中明白育人的道理。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探究争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展现关于桃花心木的图片导入语:同学们,屏幕中展现的图片是一棵树。

请同学们认真观看这棵树,并英勇地站起来向大家描绘这棵树的形状特点。

你能猜到它的名字吗?(形状特点:美丽、高大、笔直)结合同学回答,引出课题——桃花心木(板书:桃花心木)过渡语:大家对于这棵树的形状特点总结的非常好,可以看出许多同学在课前已经做了充分的预习工作。

那么我们今日就来了解发生在这棵树上的一些故事。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师强调易错字:“锻、萎”。

2.同学简要概述文中讲了怎样的一件事?(种树人种植桃花心木特殊的种树阅历与方法)过渡语:同学们,通过阅读课文以及刚才我们这两位同学的简要概述,大家知道种树人是如何种树的吗?他与别的种树人有什么不同之处呢?(板书:隔三差五、不规律)(三)研读词句,深化体会1.请同学们在文中找一找,在刚发现种树人总是隔三差五的来浇水时,“我”是怎么想的?(尽量用书上的话)(我感到惊奇;我以为种树人太懒;种树人太忙了吧)2.当“我”了解到种树人如此种树的缘由之后,“我”为什么会感动?(小组争论,代表发言)(假如每天定时浇肯定的量,树苗就会养成依靠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化地下,一旦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

语文教案面试万能模板范文

语文教案面试万能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1)认识并学会本课生字,掌握生字词的书写和运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实践等方法,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2)通过分析、归纳、总结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认读和书写。

(2)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2. 教学难点:(1)课文主题的把握和情感态度的体验。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情境教学法等。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思考问题。

2. 教师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解答学生的疑问。

(三)合作交流1.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学心得,分享阅读体会。

2. 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四)探究实践1. 教师提出探究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2. 学生分组合作,进行探究实践,分享探究成果。

(五)总结提升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梳理知识脉络。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六)课堂小结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反思自己的学习表现。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板书设计1. 课题:《课文名称》2. 生字词:生字词列表3. 课文内容:段落大意、主题思想4. 课后作业:作业内容通过以上教学过程,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面试试讲教案语文万能模板

面试试讲教案语文万能模板

面试试讲教案语文万能模板一、教案概述•教学科目:语文•教学年级:适用于所有年级•教学内容:根据不同年级和内容进行调整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课文中的重要字词和句子;–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主旨;–能正确朗读课文;–能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语文写作。

2.过程与方法目标:–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通过互动式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习自觉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的情感交流和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和品德修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掌握课文中的重要字词和句子;–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主旨;–能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能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语文写作。

四、教学资源与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课文教材或小说故事书籍;–教学课件或多媒体素材;–黑板、粉笔、笔记本。

2.教学准备:–熟悉教材课文内容;–准备相关课件和教学素材;–制定学生活动和互动环节。

五、教学过程安排1.导入(5分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利用相关素材或图片引入课题。

2.自主学习(15分钟)–学生独立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学生记忆和背诵重要字词和句子。

3.合作学习(15分钟)–学生小组合作,互相讨论和解答问题;–学生共同完成一些语文练习。

4.拓展延伸(15分钟)–教师讲解词语、句子的意思和用法;–提供相关的例句进行拓展。

5.达标检测(10分钟)–教师进行课文朗读和简答题考查;–学生自主完成检测题目。

6.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进行本课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引导学生针对学习内容进行思考和发言。

六、教学评价与反思1.教学评价:–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评价;–学生个体和群体表现评价;–教师教学过程和方法评价。

2.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教学手段和资源使用效果;–涉及到改进的地方与方法。

以上是一份通用的面试试讲教案语文万能模板,根据具体年级和教学内容,可以进行调整和修改。

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语文教案15篇

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语文教案15篇

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语文教案15篇老师资格证面试学校语文教案(篇1)10月17日我们进行了作业教案检查,现总结如下:1、整体把握教材,有课时支配。

2、讲授方针层次分明,讲授重点突出,重难点明确。

3、按进度备好每一节课,部分教案与讲授进度相吻合。

4、大部分老师备课项目齐备、过程详细,符合讲授策略。

如:张雁、刘萍等,备课细致,做到备教材、备同学。

5、部分老师对方案表中的完成状况做了标注并写明白未完成的缘由。

如黄宗合。

1、大部分老师反思偏少,部分老师甚至没有反思。

2、部分老师的教案没有板书设计和作业设计。

3、缺乏实效性。

1、按学校教育处的要求,按进度仔细备好每一节课,并提前备好开学一周的课。

2、讲授反思要有深度、有质量,应就讲授过程中成败得掉进行总结,理论联系实际,写出本身的收成、困惑、改良的方法,经由过程反思提高本身的讲授程度。

3、重点课必需备详案。

4、仔细讨论教材,结合同学实际拟定切实可行的教案。

作业一、优点1、多数老师布置的作业量适度,批改准时。

2、作业本洁净干净、封面统一。

3、书写工整。

二、存在问题:1、个别老师批改作业不够仔细、严谨。

2、批阅符号不规范,消失多道题只批一个大对号。

3、错题没有更正。

4、部分老师没有对同学的错题进行正确的批阅。

1、仔细钻研教材,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观念,备课时要备教材,也要备班级的同学的学习状况。

年青老师应当写好具体的教案。

按实际上课课时进行备课。

2、借鉴人家的东西要联系自己的实际状况,仔细舍取,而不能照搬照抄。

3、课后反思要有肯定的数量,也要有肯定的质量,每次上完课要仔细总结反思,以改进自己的教学,为今后自己更好的教学积累一笔财宝。

4、在批阅同学作业时发觉同学有错误,要少打“×”,圈出来或划出来,让同学订正后再批。

5、把漏写的东西要准时整改,补充完整。

6、对待资料的工作检查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足的就整改。

7、数学教案要多一点备练习。

练习量要足、练习题型要多层次。

教资面试语文教案模板

教资面试语文教案模板

教资面试语文教案模板【篇一:教师资格证教案面试模板】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模板注意:1.教师资格证面试时,提供的是一张b5的白纸,不是表格式教案,写教案时间20分钟,故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教案每个部分都囊括进去。

2、教案在书写时,不可透露个人信息,不可在教案纸上做任何标记。

【篇二:高中语文试讲教案(教学设计)参考模板】首先,根据高中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学习基础,并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以及毛泽东诗歌特点,设计如下三个教学目标:1.主要让大家了解词的一些体裁知识,品味关健词语,体悟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2.品味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的语言,把握词的情感脉络,感受毛泽东博大的情怀和革命壮志。

3.培养大家“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领会诗人主宰大地沉浮的宽广胸襟和革命气概。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圆满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基础,确定如下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而背诵、默写,并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品味词中的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意境;领会毛泽东同志宽广的胸襟和大无畏的革命乐观精神。

难点:深刻领会“浪遏飞舟”的含义;从意象的角度了解关于湘江秋景和少年同学的描写。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要求,重点讲授本节课的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一、导入新课自古文人多悲秋。

宋玉《九辨》:“悲哉!秋之为气也”,欧阳修《秋声赋》:“噫嘻悲哉!此秋声也”。

张继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船渔火对愁眠”。

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怀。

”以叹时运不济,人生的艰难万苦。

但也有不少文人为我们唱出了秋的赞歌。

如唐朝刘禹锡《秋词二首》:“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催人奋发有为,大展鸿图,给人顽强奋斗的精神。

还有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竟自由。

教师证面试语文教案模板

教师证面试语文教案模板

教师证面试语文教案模板一、课程名称:(适用大部分课程教案)二、授课对象面向准备参加教师资格证面试的学生,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希望通过学习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三、授课时间共计45分钟。

四、授课教师具备丰富教学经验的语文教师。

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语文教案编写的基本方法和技巧;(2)学会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导入、新知讲授、合作探究、巩固练习和拓展延伸;(3)能够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课堂教学。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实践演练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教案设计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2)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其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六、教学重占和难点1、教学重点(1)语文教案编写的步骤和方法;(2)教学过程的组织和设计;(3)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与运用。

2、教学难点(1)如何将教学目标融入教学过程中;(2)如何把握教学重难点,进行有效教学;(3)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且七、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通过引用名人名言、讲述教育故事、展示教育现象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出本节课将要探讨的问题,如“如何设计一份高质量的语文教案?”从而自然导入新课。

2、新知讲授(20分钟)(1)教案编写的基本结构:介绍教案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课堂练习与作业等,并对每个部分进行详细讲解。

(2)教案设计的方法与技巧:分享教案设计的方法,如如何设定明确、具体、可操作的教学目标;如何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教学重难点;如何合理安排教学过程等。

(3)教学案例分析:分析优秀教案案例,让学生了解教案设计的优秀实践,从中吸取经验。

3、合作探究(15分钟)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课题,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教案设计。

教师资格面试教案模板:小学语文(3篇)

教师资格面试教案模板:小学语文(3篇)

第一篇《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溢、添、拆”等12个生字;结合语境理解“洋溢,喧闹,冷酷”等词语的意思,并能复述故事梗概,把握故事的主旨。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理清故事的发展脉络。

3.从故事中体会“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的深刻含义,明白“与人交往要和善友好”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几次情节的对比来理清故事发展脉络。

教学难点:明白故事带来的深刻道理并运用到生活实际。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情境创设法。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故事导入:请同学上台讲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

导入语:同学们之前都看过哪些童话故事?谁上台给咱们讲讲《皇帝的新装》这个故事,你们从中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今天学习新的童话故事《巨人的花园》,看看学完之后你又有怎样的启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默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疏通文意)1.读准字音,认识生字。

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3.疏通文意:文中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同学简单复述。

(生回答并总结)(三)抓住重点,体会情感1.请两名同学,一个扮演旁白,一个扮演巨人,进行分角色朗读课文,并在读完之后,给予及时的朗读指导。

2.接下来请同学们4人为一小组,按照以下3个问题进行5分钟的讨论,也可以列提纲的方式进行讨论:巨人几次斥责孩子们?每一次孩子们又都是怎样反应的?每一次都发生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最后结局怎样?巨人最终明白了什么样的道理?在讲的过程中,锻炼同学们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例如:理解“洋溢,喧闹,冷酷”等词语的意思。

3.请同学们齐读巨人明白的第9自然段,并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深刻含义。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把“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这句话让学生进行换句表达,增强表达能力的同时能够让这个道理深入孩子们的心里,并指导自己以后的生活。

(五)总结全文,回顾知识请同学上台当小老师,总结本节课后所学习的内容,可以从字词、情感等方面来谈谈。

教资面试的教案模板小学语文

教资面试的教案模板小学语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春”、“天”、“来”等10个生字,学会书写“春”、“花”、“草”等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春天的美好。

(3)了解春天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话描述春天的景象。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图片、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通过朗读、默读、背诵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热爱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认识生字,学会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春天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话描述春天的景象。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春天的美好。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图片等。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积累相关词语。

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 教师展示春天景色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春天的特点。

2. 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春天景象,教师总结并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授1. 学生自读课文,认识生字,学会书写生字。

2. 教师检查学生生字掌握情况,纠正读音和书写。

3. 学生齐读课文,注意语气、语调的变化。

4. 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春天的美好。

(三)课堂活动1.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春天的美好。

2. 学生结合图片,用自己的话描述春天的景象。

3. 教师点评学生的描述,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

(四)巩固练习1. 学生默读课文,巩固生字。

2.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检测学习效果。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点评。

(六)布置作业1. 背诵课文,巩固生字。

2. 家长陪同孩子观察春天的景象,记录下来。

五、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语文教案

小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语文教案

小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语文教案教案一:小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 掌握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和讨论,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古代诗人杜甫及其代表作《登高》的背景和意境。

2.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古代诗人杜甫和其代表作《登高》的背景知识,理解诗歌的意境。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分组合作完成文本分析和演讲。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多媒体设备- 课件或手写板书- PPT演示文本《登高》2. 学生准备:- 课前预习《登高》的背景知识和意境【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杜甫的画像和诗集封面,向学生介绍古代诗人杜甫,提出问题:“杜甫是古代哪位著名诗人?大家对他有什么印象?”2. 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并介绍杜甫的背景:杜甫是唐朝的一位伟大诗人,被誉为“诗圣”,他的诗以豪放、深沉、写实著称,描绘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困苦和民众的苦难生活。

【步骤二】呈现(15分钟)1. 教师播放PPT演示文本《登高》,并向学生解释诗歌的背景和意境。

2. 通过读诗和讨论,指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境:登高者卓立山巅,感慨万千,同时表达了诗人对身世的思考和对时代的关注。

【步骤三】分组讨论(25分钟)1. 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3-5人,让学生自愿选择小组成员。

2. 每个小组选择一名发言人,组织讨论杜甫和《登高》的相关问题:诗中的意象如何体现诗人的思想情感?诗中是否有你们喜欢的句子或段落?你们的感受和想法是什么?等等。

3. 每个小组有15分钟时间进行讨论,然后由组长汇报小组的讨论结果。

【步骤四】展示与分享(15分钟)1. 每个小组派出的发言人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并分享小组成员的感受和想法。

2. 教师引导全班学生对每个小组的分享进行点评,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评论。

【步骤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过程,总结杜甫和《登高》的背景和意境。

小学语文教资面试教案讲课文模板

小学语文教资面试教案讲课文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游、暖”等生字,会写“快、光”等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方式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的语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教学难点: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展示春天的美景图片、相关诗句等。

2. 生字卡片:生字卡片上写有课文中的生字,用于学生认读和书写。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春天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谈谈对春天的感受。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春天的认识和喜爱之情。

(二)新课讲授1. 认识生字: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读生字,并组词造句。

2. 朗读课文: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学生分组朗读课文,互相评价。

3. 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分段讲解课文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

4. 感受春天的美好: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描写春天的词语和句子,体会春天的美好。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课文内容,强调春天的美好。

(三)巩固练习1. 生字书写: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练习书写。

2. 朗读比赛:学生分组进行朗读比赛,评选出最佳朗读小组。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春天的美好。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

五、作业布置1. 请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欣赏春天的美景,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2. 收集描写春天的诗句,准备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 通过多种方式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3. 注重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小学语文教师资格面试教案(6篇)

小学语文教师资格面试教案(6篇)

小学语文教师资格面试教案(6篇) 小学语文《詹天佑》教案【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熟练认写课后生字词。

【过程与方法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内容及表达的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重点】体会关键字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难点】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爱国热情。

讲授法、讨论法环节一:导入新课播放京张铁路修筑纪录片。

1900 年开始,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瓜分侵占,为进一步控制我国北部,纷纷争夺京张铁路的修筑权。

但事实上,京张铁路最后却是完全由我国自主修建成功的。

这一扬眉吐气的壮举离不开一个人——詹天佑。

那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詹天佑是如何在那么艰巨的情况下将铁路修筑完成的呢?环节二:新课讲授(一)整体感知1.结合导学案同桌间互相检查字词。

教师总结点拨。

2.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正音。

3.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第一段(1):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总第二段:(2——6):修筑京张铁路。

分第三段:(7):京张铁路建成的意义。

总(二)深入探究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1.杰出——工程技术扎实。

第五段:开凿居庸关①山势高②岩层厚→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开掘八达岭隧道隧道长→中部凿井法第六段:青龙桥:火车爬坡2.爱国那些词句可以体现出詹天佑的爱国呢?第四自然段:临危受命(不怕困难、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工作精密(“大概”“差不多”这类词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不畏艰险(亲自带学生测绘,恶劣天气也不停止)任劳任怨......意志坚定......齐读最后一段,体会京张铁路修筑完成的意义。

是啊,詹天佑真了不起!正是凭着满腔的爱国情怀,超群的智慧和大胆的创新,用铁一般的事实,有力地回击了帝国主义者,为所有中国人争了一口气。

环节三:巩固提升播放视频——为祖国做出突出贡献的人。

环节四:作业设计1.阅读老师在微信群中发放的资料。

2.可以把巩固练习的交流成果写下来,150 字左右。

教资面试教案设计语文模板

教资面试教案设计语文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鹳、雀、登”等生字,学会正确书写;理解诗歌大意,背诵《登鹳雀楼》。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讨论、欣赏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认识生字,理解诗歌大意,背诵《登鹳雀楼》。

2. 难点:欣赏诗歌中的美景,感受诗人情感。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引导学生认识生字,理解诗歌大意。

2. 朗读法: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

3. 讨论法:引导学生交流心得,分享对诗歌的理解。

4. 欣赏法:通过欣赏诗歌中的美景,激发学生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登鹳雀楼》诗歌内容、图片等。

2. 生字卡片:认识“鹳、雀、登”等生字。

3. 诗歌朗读录音。

五、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1. 播放《登鹳雀楼》诗歌朗读录音,激发学生兴趣。

2. 引导学生观察课件中的鹳雀楼图片,简要介绍鹳雀楼的历史背景。

环节二:新课学习1. 认识生字:引导学生认识“鹳、雀、登”等生字,并讲解字义。

2. 理解诗歌大意:讲解诗歌背景,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3. 朗读诗歌:让学生跟读、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环节三:讨论与欣赏1. 讨论诗歌中的美景:引导学生讨论诗歌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等美景,分享感受。

2. 欣赏诗歌情感: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环节四:巩固与作业1. 课堂练习:让学生用所学生字组词,加深对生字的记忆。

2. 布置作业:背诵《登鹳雀楼》,并分享对诗歌的理解。

六、教学反思1.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对诗歌的理解有所提高。

2.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美景,激发学生的情感。

3. 在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小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语文教案

小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语文教案

小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语文教案教案一:《传统文化-唐诗词的教学》教学目标:1. 了解唐诗词的背景、特点和重要代表作品;2. 学习背诵并欣赏其中几首脍炙人口的经典诗词;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唐诗词的背景和特点;2. 经典诗词的背诵和欣赏。

教学难点:1. 学生对于古代文化和古代文学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等教学辅助工具;2. 学生准备好课本和笔记。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唐诗词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于唐诗词的兴趣;2. 教师提问:“你知道唐代是我国历史上的哪个朝代吗?有没有听说过唐诗词?”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介绍唐代的历史背景和唐诗词的地位与作用;2. 解释唐诗词的特点和风格,如格律要求、婉约与豪放等;3. 介绍几位唐代文学家和其代表作品。

三、重点讲解(25分钟)1. 针对几首经典的唐诗词进行详细解读和赏析,如《静夜思》、《登鹳雀楼》等;2. 解读其中的意象、意境和修辞手法;3. 引导学生辨析各首诗词的深层含义。

四、合作探究(3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自己感兴趣的唐诗词,进行课堂朗读和讨论;2. 引导学生互相分享对于这首诗词的理解和感受;3. 学生进行小组展示,展示结合自己的创作、绘画或音乐等形式。

五、概括归纳(10分钟)1. 教师复习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要点;2. 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你对唐诗词的印象有了哪些改变?你觉得唐诗词对我们现在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针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自行选择一首感兴趣的唐诗词进行背诵;2. 要求学生撰写一篇感想,分享对于唐诗词的理解与体会。

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于唐诗词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欣赏。

在合作探究环节,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造能力。

通过作业的布置,进一步巩固了他们的学习成果。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也培养了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爱好。

语文小学面试教案万能模板6(包含4篇)

语文小学面试教案万能模板6(包含4篇)

语文小学面试教案万能模板6(包含4篇)教案1:以《荷塘月色》为例的写景作文教学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荷塘月色》中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景作文的创作。

3. 培养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荷塘月色》中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讲解写景作文的基本结构和要点。

3. 进行实地观察和写作练习。

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荷塘月色》的作者和作品背景。

2. 分析:讲解《荷塘月色》中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技巧。

3. 讲解:讲解写景作文的基本结构和要点。

4. 实践:进行实地观察和写作练习。

5. 总结: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和总结。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荷塘月色》中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技巧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写景作文的创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3. 学生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教案2:以《背影》为例的人物描写教学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背影》中的人物描写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人物描写作文的创作。

3. 培养对人物形象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背影》中的人物描写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讲解人物描写作文的基本结构和要点。

3. 进行实地观察和写作练习。

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背影》的作者和作品背景。

2. 分析:讲解《背影》中的人物描写手法和表达技巧。

3. 讲解:讲解人物描写作文的基本结构和要点。

4. 实践:进行实地观察和写作练习。

5. 总结: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和总结。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背影》中的人物描写手法和表达技巧的理解程度。

2. 学生人物描写作文的创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3. 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教案3:以《草原》为例的叙事作文教学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草原》中的叙事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叙事作文的创作。

3. 培养对生活事件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草原》中的叙事手法和表达技巧。

语文教资面试教案万能模板范文

语文教资面试教案万能模板范文

课题:《古诗两首》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 认识并正确书写生字词,如“柳、燕、绿、红”等。

2. 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掌握古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3. 学会运用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朗读、背诵、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欣赏和鉴赏古典诗词的能力。

3.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2.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之情。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 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体会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2. 运用古诗中的修辞手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难点:1. 深入理解古诗中的文化内涵,体会诗人的情感。

2. 创造性地运用古诗中的修辞手法,进行语言表达。

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古诗的基本内容、意境和情感。

2. 朗读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感受古诗的音韵美和意境美。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

4. 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古诗的背景和作者。

2.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初步感知古诗的意境。

二、新授1. 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认识并正确书写。

2. 学生朗读古诗,体会古诗的音韵美和意境美。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古诗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4. 学生讨论古诗的意境和情感,分享自己的理解。

三、巩固练习1. 学生默写古诗,巩固对生字词的记忆。

2. 学生运用古诗中的修辞手法,进行语言表达练习。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总结自己的收获。

板书设计1. 课题:《古诗两首》2. 作者:唐代诗人3. 生字词:柳、燕、绿、红等4.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等5. 意境和情感:描写自然景色,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课后作业1. 背诵古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教师资格面试教案模板:初中语文《爱莲说》初中语文《爱莲说》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能够疏通文意,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文章,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主旨,品味文章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自主合作与探究法、 四、教学手段 PPT展示 五、教学过程 (一)生活导入,激发兴趣 导入语:同学们喜欢花草吗?你最喜欢哪一种花草?请说出理由。

结合学生回答,引出莲花 过渡语:莲花,也是我国历代文人墨客的钟爱之物。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水中仙子并红腮,一点芳心两处开”等等,这些诗句可谓写尽了六月莲花盛开之态。

而今天,我们要接触的这位宋代文人周敦颐,更是对莲花情有独钟!在夏秋之交,莲花盛开之际,微风吹过,朵朵鲜花颔首,田田荷叶轻摇,阵阵清香悠远,作者触景生情,爱莲之洁白,感宦海之混沌,写下这篇千古佳作——《爱莲说》。

今天,我们就来品读这篇文章。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介绍本文的作者、写作背景及体裁。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北宋哲学家。

任职南康郡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

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

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述志。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的范畴,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2.朗读课文 (1)读准字音,根据注解疏通文意; (2)教师范读; (3)学生齐读,感情充沛,声音响亮,精神饱满; (三)研读课文,深入体会 (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 师总结: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描写莲花的。

他把莲花比做君子,赋予了莲高洁、质朴(洁身自好)、品行端正(正直、通情达理)、美名远扬、端庄令人敬重(仪态庄重)等品格。

(2)作者借花喻人,抒情言志。

那么他把菊花比作什么?把牡丹比作什么?写菊、写牡丹的目的是什么? 师总结:菊是隐逸者,就像那些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而离群索居、隐遁山林的逸民高士。

牡丹是富贵者,贪图享乐。

它雍容华贵,绚丽多姿,就像达官显贵和攀附富贵的庸碌之辈。

以“菊、牡丹、莲”喻三种人,以三种爱象征三种生活态度。

既婉曲地批判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

又通过菊的正面衬托和牡丹的反面衬托突出自己在污浊的社会洁身自好,保持正直坚贞节操的生活态度。

(3)文章的主旨句是哪一句?说说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莲,花之君子者也” 作者把莲比作花中的君子,他是要赞美君子形象,这句话是全文的核心。

借赞花来赞人,这种写法就叫借物喻人或托物言志。

归纳主题: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慕名利的高尚品格,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逐富贵的世风。

(4)本文运用了哪几种修辞方法? 师总结:对偶,排比,比喻,拟人。

(四)迁移拓展 (1)请欣赏几幅莲花的图片。

学生再读课文,同学们,我们学完了课文后有哪些收获呢?在写法上,《爱莲说》具有“说”这一文体的共同特点,即托物言志。

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其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

在写作中可以运用这样的写作手法,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或刻划,间接表现出作者的志向、意愿。

采用托物言志,关键是志与物要有某种相同点或相似点,使物能达意而志为物核。

(2)积累古诗文中描写莲花的诗句,尝试背诵课文。

(五)作业小结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作业:任选一种自己喜爱植物,采用多种修辞方法,写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2017教师资格面试教案模板:小学语文《桃花心木》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桃花心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锻炼、枯萎、插秧”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阅读,体会文中“不确定”等含义,理解种树人隔三差五浇水的原因,了解借物喻人的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所要阐释的:只有经历磨练才能更好地适应生活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知道并理解生活中的不易对于我们成长的作用。

【教学难点】领会作者所要阐释的道理,并能够将这些道理和生活实际相联系。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探究讨论法 四、教学手段 PPT展示关于桃花新木的图片 五、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师展示关于桃花心木的图片 导入语:同学们,大屏幕上展示出这样一棵树,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勇敢地站起向大家描绘一下这棵树的外形特点。

你能猜到它的名字吗? 结合学生回答,引出课题——桃花心木 过渡语:大家对于这棵树的外形特点总结的很好,可以看到很多同学在课前已经做了充分的预习工作。

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听听发生在这棵树上的故事。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师强调易错字:“锻、萎”。

2.学生简要概述文中讲了怎样的一件事——种树人是怎样种树的? 过渡语,同学们,通过阅读课文以及刚才我们这两位同学的简要概述,大家知道种树人是如何种树的吗?他与别的种树人有什么不同之处呢?(板书:隔三差五、不规律) (三)研读词句,深入体会 1.请同学们在文中找一找,在刚看到种树人总是隔三差五的来浇水时,“我”是怎么想的? 2.当“我”了解到种树人如此种树的原因之后,“我”为什么会感动?(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3.文中的“不确定”是什么意思?(学生讨论,自由发言,师总结)。

4.请同学自由讨论“桃花心木为什么不枯萎了呢”。

并请代表发言。

(师总结:因为它已经学会适应不同的环境了)。

(四)有感情朗读,谈感受 过渡语,现在文中“我”的疑惑终于解开了,种树人如此种树的目的是为让树木更健康、更坚强的成长。

那么,同学们,你们通过种树人种树这个故事得到了什么启示呢? 师引导,分小组讨论,组内代表发言。

预设:⑴我们要正确看待生活学习中的坎坷;⑵应该理解父母和老师对我们的教育;⑶我们要向桃花心木一样,在磨练中养成无论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够存活的坚强品质。

(五)迁移拓展 说说这篇文章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借物喻人) (六)作业小结 写一篇有关植物文章,运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不限字数。

六、板书设计七、教学反思2017教师资格面试教案模板:小学英语《Traffic lights》小学英语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Traffic lights》 Teaching Aims: Knowledge aim: Students will know the way of pronouncing d, p, t and know the safe way to cross the road. Ability aim: Through different activities, students will read the chant fluently and vividly, their speaking ability can be improved. Emotional aim: After this lesson, students will form good habit to cross road and have safety consciousness. Teaching Key Points: Students will learn how to cross the road safely and read the chant correctly. Teaching Difficult Points: To help students feel the plosive and they can read the chant vividly.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 Warming-up 1. Do a chant together. Red is color for the tomato Yellow is color for the banana … 2. Ask students to find different colors in their life. (Flower, table, skirt, shopping mall, traffic light …) Step 2 Presentation 1. Listen to the tape and students need to answer “What is it about?” Teacher should give them more knowledge about how to keep ourselves safe in our life. 2. Invite three students to read this chant and make a comparison to fi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ir readings. 3. Make a summary about how to read “d, p, t” in a sentence. And the teacher should read at least two times for students to make sure that students can understand it. Step 3 Practice Listen to the tape again and students read the chant in teams in 3 minutes, and then they will make a competition, the winner will get small gifts (post card, book marks and so on) from the teacher. Step 4 Production 1. Give students 2 minutes; they need to collect some words which contain d, p or t with their desk mates (dog, food, feet…). 2. Brainstorm (2 minutes). Which kinds of habits can help us avoid being injured in our life? Teacher should give them a guidance and summary about the way to protect themselves in their life. Step 5 Summary and homework Read the chant together, and ask them to make a small dance for it, we will perform it next class, students also need to sing this chant to their parents. Blackboard Design: Teaching Reflec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