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有企业利润分配问题的研究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问题浅析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问题浅析摘要: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国有企业的利润分配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在研究国有企业的利润分配背景和意义的基础上,针对国有企业利润分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其中包括增加政府对国有企业的监督和管理力度、完善国有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推动企业内部以及行业间的市场化调节机制等。
这些方法的实施可以提高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增强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关键词: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内部治理;市场化机制正文:一、国有企业的利润分配背景和意义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速,国有企业逐渐成为了中国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同时,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也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
这其中,利润分配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国有企业的利润分配涉及到公司的经济效益、员工的福利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因此理解和解决这个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二、存在的问题虽然国有企业具有一定的优势,如技术实力、资金实力等,但是在利润分配上也有一些问题。
其中,最主要的包括以下几点:1.利润分配不公:国有企业的利润分配存在着不公平性。
由于国有企业的组织结构较为复杂,企业利润分配的决策通常由高层管理人员或者一些股东代表来决定,而这些人的利益往往会优先考虑。
2.内部流程不规范:另外,在国有企业内部,利润分配相关的流程并不完善,存在缺乏透明度和规范性的问题。
这些问题导致了企业内部的信息对外不透明,也给决策者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和风险。
3.缺乏竞争力:还有一个问题是,国有企业的利润分配机制也会影响到企业的竞争力。
由于内部利益问题的存在,国有企业往往比较难发挥自身的效益,也很难与市场上的其他企业形成竞争优势。
三、解决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增加政府对国有企业的监督和管理力度:针对国有企业利润分配不公这个问题,政府可以加强监督和管理,推动将企业的利益分配公平化,避免权力和利益的腐败现象。
2.完善国有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在国有企业内部,可以加强管理和监督,完善流程和规范。
关于中国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的政策分析
关于中国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的政策分析作者:陈晖摘要:近几年来,关于国有企业利润如何分配的探讨越来越多。
文章对我国国企改革和利润分配制度的历史沿革进行梳理,随着国企要求实行与其他企业一样的所得税收后,国企基本上就把全民股东甩在了一边。
忘记了其经营本质是人民回报经营成果。
文章指出国企利润分配制度的问题,以提出对国企利润制度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国企利润;分配2005年10月,世界银行驻中国代表处专家高路易(Louis Kuijs)、高伟彦(William Mako)、张春霖在其合作撰写的研究报告《国有企业分红:分多少?分给谁?》中指出,中国国有企业的利润应当向国家分红。
该报告一出台,就将国有企业重新恢复红利上缴制度的话题推向世人瞩目的焦点。
据不完全估计,2004年全国13.6万户国有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368.8亿元,其中160多家中央直管企业实现利润4673.1亿元,占全部国有企业利润的63.4%。
2005年全部国有企业实现利润突破9000亿元,比上年增长25%,中央企业实现净利润6276.5亿元,占国有企业利润总额的七成以上。
2013年实现利润总额16224.2亿元,实现净利润11690.9亿元,分别增长4.6%和3.7%。
为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2014年起,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比例在现有基础上再提高5个百分点2014年预计收取中央企业税后利润1414.9亿元,比上年执行数增加375.43亿元,增长36.1%。
一、国有企业发展和巨额企业利润的来源国有企业改革历经4个阶段:1、从上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国有企业改革迈出了“放权让利”的第一步,国有企业改革主要以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实行利润提成、承包租赁等方式使得国有企业的活力比计划经济时期有了很大的提高,2、从1992年中共十四大开始,到中共十五大召开。
推行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实行政企职责分开。
改革的方向是“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精选3篇)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精选3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的资料3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篇一:国有企业利润分配问题研究摘要:国企的特殊性质决定着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它的地位是特殊的,国有企业利润分配成为社会持久以来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文章将对国有企业分配的现状和产生的问题以及问题原因进行分析,最后将尝试提出一些对解决问题的相关建议和解决对策。
关键词:国有企业;利润分配;措施管理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企对国家而言越来越重要,它不仅为国家利益的实现做出保障,而且在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中也起到了重要的调控作用,俨然扮演了经济调控中的执行者的角色。
同时,国企利润的分配问题也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
1.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现状1.1 国有企业的扣税后留存利润增加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国有企业在国家的重点扶植下飞速发展并逐步成长为社会经济的支撑力量。
2012年,国家再次加大了对国有企业的特殊照顾,国家不仅把原来国企上交的利润比例又做了新的下调,而且颁布了相关文件规定央企每年按比例上缴利润总额。
但是人们渐渐发现,国企上交的利润与其获得的巨大收益明显是不成正比的,这使得广大群众不满的意见日渐高涨,对国企利润分配的关注也越来越关注。
1.2 国有企业在国家的重点扶植下飞速发展国企虽然获利颇丰但是真正上交国家的利润却不多,导致企业自身可供分配的留存的收益过多,国企的相关股东年利分红数额巨大。
同时国企行业竞争对手少,员工缺少忧患意识。
值得关注的是,近几年来人们对高管高薪这样的词汇越来越熟悉,这也恰恰证明了国企对人们的吸引力。
1.3 国企员工待遇优厚大多数国有企业兼具垄断性质,这使得国有企业在行业内的竞争压力相对较小。
在这样得天独厚的优势下,国有企业的员工往往承受着较小的工作压力拿到很高的薪酬,除此之外他们工作时间也是标准的朝九晚五,同时享受标准的节假日休息。
所以进入国企工作俨然成为时下的一种成功的标志,受到众人的追捧。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问题浅析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问题浅析【摘要】国有企业利润分配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从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的基本情况入手,对其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
随后提出了改革建议,包括优化国有企业内部制度和完善市场化机制等方面。
通过对国有企业利润分配问题的研究,不仅突出了其重要性,还指出了解决方向和未来展望。
这篇文章的出发点是为了探讨如何在国有企业利润分配中实现公平、高效和可持续发展,为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基本情况、现状分析、问题、原因探讨、改革建议、重要性、解决方向、未来展望1. 引言1.1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问题浅析国有企业是国家掌握控制的企业,其利润分配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的方式多种多样,但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存在一定的问题和难题。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的基本情况是多样的,有的企业采取按劳分配,有的采取按股份比例等方式。
这种多样化的利润分配方式为国有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灵活性和空间。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的现状分析表明,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企业和员工的需求,但在实践中也存在着不合理性和不公平性。
这种现状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分析,以便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式。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利润分配不公平、激励机制不完善、监管不到位等方面。
这些问题导致了企业管理的困难和员工积极性的下降,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和解决。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在实践中需要我们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制度,以确保国有企业的长远发展和员工的切实利益。
中关于的内容至此结束。
2. 正文2.1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的基本情况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的权责明确。
国有企业是国家所有的企业,其利润分配涉及国家和企业两个主体。
国有企业的利润属于国家所有,但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也有一定的自主权,可以根据经营状况和政策规定进行一定的自主分配。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有一定的政策指导。
我国国有企业利润分配法律制度研究
我国国有企业利润分配法律制度研究一、本文概述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利润分配法律制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首先对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明确了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接着,本文概述了我国国有企业利润分配法律制度的历史沿革,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的特点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同时,本文还对当前国有企业利润分配法律制度的现状进行了梳理,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如分配机制不够灵活、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善等。
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讨了完善我国国有企业利润分配法律制度的对策和建议,旨在促进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提高其市场竞争力,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社会的整体利益。
通过深入研究,本文旨在为国有企业改革提供法律支持,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国内外国有企业利润分配法律制度现状分析在国内,国有企业利润分配法律制度在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多次改革和调整。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国有企业的利润分配逐渐实现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规范化、法制化。
目前,国内国有企业利润分配主要依据《公司法》、《企业国有资产法》等法律法规进行。
这些法律对国有企业的利润分配原则、分配方式、分配程序等进行了明确规定,确保了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的公平、公正和透明。
同时,国内还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监管机制,对国有企业的利润分配进行监管,防止了利润分配中的违规行为。
国内国有企业利润分配法律制度仍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一些国有企业存在利润分配不规范、不透明的情况,甚至存在利润操纵、利润转移等违规行为。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损害了国有企业的形象,也影响了国有企业利润分配法律制度的执行效果。
相对于国内,国外国有企业利润分配法律制度的发展较为成熟。
许多国家在国有企业利润分配方面建立了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了国有企业的利润分配原则、分配方式、分配程序等。
例如,一些国家通过立法规定了国有企业利润的归属和使用,确保了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关于国企利润分配的几点思考
关于国企利润分配的几点思考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有企业长期占据着经济的重要地位,国企利润分配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虽然国企利润分配受到现行《公司法》等法律法规的规范,但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国企利润分配问题。
一、股权的性质和利益分配方式对于国企股权的性质问题,一直都是学术争论的焦点。
有人认为国有股权应该被认为是一种公共财产,因此其分配应该遵循公益和公正的原则;也有学者认为国有股权是一种资本,其分配应该遵循利润最大化的原则。
在利益分配方式上,国有股权的性质会直接影响其分配方式。
一种观点认为,因为国有股权属于国家财产,所以出资方应该享有利润分配的优先权,而非根据股权比例享有相应的利益;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利润应该按照股权比例进行分配,这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
二、规范利润分配的法律法规存在问题目前,我国国企利润分配的法律法规主要为《公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但这些法律法规主要针对股份制企业,并未将国企的特殊性质进行充分考虑。
此外,一些国企内部的规章制度也格外苛刻,以至于严重干扰了企业的生产营运和发展。
为了进一步完善国企利润分配的法律法规,应该参考国外的相关经验,如美国的《营业税法》,在原则上保证股权比例的原则下,加强股东、投资者、员工等的利益保护。
三、应更加注重利益的分配公正性在国企利润分配的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利益的分配公正性,让国企的发展成果更加公平地在各方面中分配。
例如,加大员工的分红比例,提高岗位升迁机会等。
同时,对于企业利润累计过多的情况,应该更加注重长期规划和社会责任,增大对于环保、公益等方面的投入,直接或间接地回馈社会。
四、提升企业竞争力,创造更大利润最后,国企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创造更大的利润,加强与市场对接,提升企业品牌形象等。
只有企业赚了钱,企业才能有更大的余地来扩大利润分配,也才能更好地回馈员工、社会和国家。
总之,国企利润分配问题是一个需要引起广泛关注和研究的议题。
国有企业的利润分配模式研究
利润分配的理论基础
利润的本质
利润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通过销售产品或 提供服务所得收入,减去其总成本后的余额。
利润分配的原则
利润分配应当遵循公平、效率、稳定和可持续发 展的原则。
利润分配的顺序
在利润分配中,应先依法缴纳企业所得税,然后 依次提取法定公积金、任意公积金和股利。
03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的现状分 析
研究展望
• 进一步优化国有企业治理结构 • 加强董事会、监事会等机构的职能发挥,强化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监督。 • 推动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升企业治理水平。 • 提高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 加强企业财务报表的审计和公开,让公众了解企业利润分配情况。 • 建立健全企业利润分配的公正性评估机制,防止利益输送等不正当行为。 • 调整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的比例和方式 • 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国家政策导向,适当调整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的比例。 • 探索和创新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的方式,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并促进企业发展。
《国有企业的利润分配模 式研究》
xx年xx月xx日
contents
目录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的理论基础 •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的现状分析 • 优化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的对策建议 • 结论与展望
01
研究背景和意义
研究背景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掌 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研究其利润分 配模式对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 效益以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
02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的理论基 础
国有企业概述
1 2 3
国有企业的定义
国有企业是指由国家拥有或控制的,以实现国 家经济战略目标为目的的企业。
国有企业的特点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问题浅析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问题浅析中国的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和利润分配问题一直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将浅析国有企业利润分配问题的现状、存在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现状国有企业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利润水平也逐步提高。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全国规模以上国有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2.02万亿元,同比增长5.8%;利润总额3.93万亿元,同比增长3.1%。
其中,钢铁、煤炭等传统产业利润相对较低,而电力、电信等新兴产业利润相对较高。
国有企业的利润分配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纳税、留利和分红。
其中,国有企业纳税是其社会责任的重要方面,纳税贡献了国家的财政收入,支持国家建设和公共事业发展。
留利是国有企业为了满足未来的发展需要而留下的收益。
分红则是国有企业向股东分配的利润,包括国家和股份制投资机构。
二、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存在问题1.分红方式不理想目前,国有企业分配的利润大多采用现金分红的方式,这种方式虽然比较方便,但面临的问题也比较明显。
一方面,现金分红方式容易被误解为国有企业和官僚资本之间的权力交换,缺乏公正独立的标准。
另一方面,现金分红也会导致企业资源的流失和浪费,降低了企业增长的潜力。
2.国有企业效益评估不足国有企业的效益评估是确定利润分配的重要基础,因此其准确性至关重要。
但目前国有企业效益评估存在着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由于国有企业的特殊性,其盈利难以完全反应其经济贡献,容易误导利润分配。
“必须把握发展这一主线,只有持续提升企业盈利能力,才能实现更高的贡献和分配水平。
”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曾表示。
另一方面,目前许多国有企业的绩效评估并不科学,缺乏全面、客观、真实的数据依据,导致利润分配的不合理性。
3.国有企业分配效率不足国有企业分配效率不高,是其利润分配面临的另一个问题。
对于某些国有企业来说,管理层在利润分配方面缺乏清晰的目标和政策,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造成了资源利用不当和效率低下。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问题浅析
159783企业研究论文国有企业利润分配问题浅析国际惯例中,国有企业仅指一个国家的中央政府或联邦政府投资或参与控制的企业;而在我国,国有企业还包括由地方政府投资参与控制的企业。
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特别是一些垄断行业。
近年来,国企的迅速发展,获取的超额暴利及国企员工极为优厚的福利待遇为人们津津乐道。
20xx年门月在京召开的中共十八大三中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决定》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国有资本收益上缴比例、国有资本收益的使用去向等方面做出了新的规定和要求,社会公众的视野再次聚焦在国有企业利润分配问题上。
一、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历史沿革我国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大致经历了两个时期:计划经济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
在统收统支的计划经济时期,国有企业利润全额上缴国家。
改革开放后,我国曾先后采用“利润留成制”、“利改稅”、“企业承包经营”、“利稅分流”、“试行国有资本经营收益预算”等方式。
实行“税利分流”制度后,由于国家对国有企业实行了暂停上缴稅后利润的政策,绝大部分国有企业实际未向国家上缴稅后利润,大量的国有企业利润被保留在企业中,引发了社会各方关于公众不能分享国有资本投资回报的质疑。
2007年12月财政部\国资委颁布了《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管理暂行办法》简称《暂行办法》。
《暂行办法》按所处行业的不同及“适度、从低”原则,将中央国有企业收益的上交比例确定为10%、5%及第三类暂缓三年以上或免交。
20xx年财政部颁布的关于完善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有关事项的通知。
该《通知》以中央国有企业的税后利润为基准,将上缴比例划分为四档,即15%、10%. 5%及第四类免交国有资本收益。
从总体上来看,该《通知》较《暂行办法》最明显的不同便是将红利上缴的比例大致上升了5个百分点。
二、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的问题近年来,新出台的各种政策法规虽然进一步扩大了中央国有企业资本收益上缴范围,提高了中央国有企业资本收益上缴比例,但是学术界、社会公众仍对国有企业利润的分配存在诸多质疑,比如国有企业利润上缴比例过低,国有资本上缴收益使用不当未能体现国有企业的公共性、国有企业员工福利薪酬待遇过高等问题。
关于国有企业利润分配问题的研究
关于国有企业利润分配问题的研究关于国有企业利润分配问题的研究丁旭【摘要】近年来,关于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的探讨越来越多,事实上自新中国建立60多年以来,有关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已经过反复试错,仍没有一个令人完全满意的制度方案出台。
本文通过对我国国企利润分配制度的历史变革中的问题进行梳理,并在与西方部分国有企业的分红模式的对比中,试图得出一些总结和借鉴的经验,以提出对国有企业利润制度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国企利润分配模式经验借鉴一、引言国有企业利润分配问题是当前国企改革的热点之一。
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日前亦表示,国有工业企业可能于明年开始支付红利,这部分资金将用于企业改革重组和投资弱势领域。
事实上自2007年12月财政部给国资委印发了《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管理暂行办法》以来,按不同行业分类执行的分类管理模式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成效,同时也在我国国有企业领域掀起了有关利润分配合理化改革浪潮。
即便如此,当前的国企利润分配格局仍旧有诸多的不合理之处,这既是由我国现阶段企业利润分配原则所决定,同时也是由企业利润分配的一般程序所决定的。
因企业利润分配具有特殊的地位,直接涉及各利益集团的切身利益,分配合理与否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同时作为社会主义制度下相当于全民控股的企业,分配合理与否关系每个国民的利益有没有得到真实体现。
利润分配在这两个因素之间如何得以平衡,其中博弈的和操作程序都值得进一步的去进行探索。
在理论界尚无定论的前提下,通过对六十年来我国不同阶段所实行国企利润分配制度的问题分析,以及对西方部分国家管理国有企业利润的参考,本文力图总结及借鉴出一些适用于当下国企利润分配新一轮改革的建议。
二、我国国企利润分配制度的历史变革1.统收统支阶段建国后的经济恢复时期,国有企业实现利润全额上交,企业没有自主财力。
“一五时期,实行企业奖励基金和超计划利润分成制度,企业和主管部门的自主财力得到扩大,但由于“左”的思想干扰,企业未能有效使用这笔自主财力。
有关国企利润分配的几点思考
有关国企利润分配的几点思考国企利润分配是国有企事业单位经营活动的结果,是其经济效益的一种体现。
利润分配是指将企业经营取得的利润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式分配给国家、职工、股东或其他利益相关方的活动。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对国企利润分配进行思考。
首先,国企利润分配应以国家利益为重。
国企作为国家资本的主要载体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其利润分配应当以国家利益为重心。
国家利益的核心是保持国家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提高国家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
因此,在利润分配时,国家应当优先考虑用于国家发展、公共事业建设和社会福利的资金,以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其次,国企利润分配应合理激励企业经营者和职工。
国企作为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其经营者和职工对企业的经营结果和利润分配有着直接利益关系。
因此,利润分配应当合理激励企业经营者和职工的努力和创造力,以鼓励他们为企业的良性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这既可以体现在分得更多的利润收益上,也可以通过股权激励、薪酬激励和绩效考核等方式进行。
再次,国企利润分配应尊重股东权益和市场规律。
国有企业的股东是国家和社会公众,利润分配应当尊重股东的合法权益。
根据股权结构和经营贡献的不同,可以采取不同的分配方式,如现金红利、股份回购和可转债等,以满足股东的收益要求。
同时,国企利润分配也应当遵循市场规律,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市场竞争力,合理确定分配比例和方式,以保证国有资本的合理收益和流动性。
最后,国企利润分配应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作为国家资本的主要承载体,国企应承担起社会责任,关注社会公共利益和可持续发展。
在利润分配时,国企应考虑职工福利、环境保护、公益事业的投入等,做好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为社会贡献更多的利益。
综上所述,国企利润分配应以国家利益为重,合理激励企业经营者和职工,尊重股东权益和市场规律,并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通过合理的利润分配,国企可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国有企业收入分配问题的研究
国有企业收入分配问题的研究摘要: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点。
本文由国企收入分配现存的问题入手,经过分析提出个人对于国有企业收益分配制度改革的观点及意见。
关键词:国有企业收入分配近年来,我国的基尼系数不断攀升,贫富差距导致的各种社会矛盾尖锐。
其中国有企业尤其是垄断型国有企业的分配不公现象尤为严重。
因此如何重新认识和改革国有企业的收入分配迫在眉睫。
一、国企现有收入分配制度安排存在的主要问题相对于改革开放以前的情况而言,国有企业的收入分配制度虽然有重要改变,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1 传统观念的影响2 大多数国有企业尚未真正建立起法人治理结构和先带企业制度3 国有企业历史包袱和社会负担仍很沉重,改革和脱困基础还不牢固4 相关分配制度的改革没有到位,良好的社会环境尚未完成5 现行国有企业工资管理体制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二、国企收益分配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国有企业收益分配制度改革是国企改革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其涉及的利益主体较多,且关系复杂,稍有不慎便会引起一系列的问题,甚至会导致社会的动荡。
因此,明确改革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以科学的态度对改革进行设计和规划,才能保障我国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
1)贡献原则2)效率与公平原则3)稳定过渡原则三、国有企业收益分配制度改革建议1 加快国企垄断行业改革,根治收入过高问题国企垄断行业收益分配的改革,根本是要打破垄断。
1)加大利税调节力度。
国家在对国有企业实行资本经营预算的过程中,应按照不同行业和企业实施分类预算,对于垄断企业应提高其上缴国家利润的比例:此外,在税收方面,除基本税收外,还可对垄断行业加征或提高利润特别调节税。
2)取消政府行政保护。
加紧步伐转变政府职能,并对政府机构进行深层次改革,加快国有资产运营体制改革,强化国有资产法规和政策管理,明晰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真正做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
重新定位政府在国资管理中的地位,使政府脱离微观经济活动,由此减少甚至避免国有垄断企业利用其特权与民争利。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模式研究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模式研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中国的国有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合理地制定利润分配模式,是国有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本文将从国有企业利润分配模式的定义、发展现状以及优化方向等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国有企业利润分配模式的定义国有企业利润分配通常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所得到的净利润,通过内部分配和外部分配的方式,分配给各个利益相关方。
其中,内部分配是指企业内部,自主决定了员工、管理层和股东等各类利益相关方所能获得的利润份额;外部分配则是建立在内部分配的基础上,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将企业利润的一部分用于社会公益事业、资本金积累、税费缴纳等用途。
二、国有企业利润分配模式的发展现状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国有企业的利润分配模式也经历了多次改革和调整。
早期的时候,国有企业的利润分配模式以“计划收益、计划投资”为主要特征,以政府为主导,企业经营决策权有限,利润分配权被大幅度缩减。
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国有企业开始逐渐走向自主经营,企业管理体制也不断改革,利润分配模式逐渐趋于规范化和市场化。
2006年,我国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规定了国有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的内部分配制度和利益分配机制。
目前,国有企业的利润分配模式主要以内部按劳分配、社会公益事业投入、股权激励、薪酬激励等多种方式相结合。
其中,内部按劳分配是国有企业利润分配模式的基础,社会公益事业投入是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方式,股权激励和薪酬激励则是对优秀员工、管理层和股东等利益相关方产生切实激励的方式。
三、国有企业利润分配模式的优化方向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国有企业需要进一步完善利润分配模式,优化员工激励机制,加强内部监管和外部监督,建立透明的利润分配和公共财政制度。
具体而言,以下是国有企业利润分配模式的优化方向:1、大力推行股权激励。
股权激励是提高企业绩效的重要途径之一,可以强化企业经营管理团队的意识和责任感,促进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国企利润分配制度的演变反映出各阶段的特征和发展倾向。
总结历史,随着改革开放逐步探索,计划经济时期产生的国企统收统支制度,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期的税利分流制。
忖量方今,伴随着国企改革、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和国有经济体制改革战略的深入实施,巩固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管理已成为当务之急,尤其在于国企利润上缴比例的合理性、利润分配的必要性、上缴利润的支出方向等方面。
受时代发展的限制,国企标准合理的利润分配形式框架还未完备。
目前,由于国企内部留存利润过多致使国企过度投资,利润上缴比例较低,社会福利短缺等方面是国企存在的关健问题。
展望未来,依照改革原则,坚定系统而全面的完善国企利润分配制度的方向,寻找国企利润分配框架重新构建的路径选择。
自微观层面使国企利润升高,再到宏观环境体系,共同努力实现国企利润合理分配的目标。
本文最初对国企利润分配的概念和理论基础进行了界定。
而后,本文自纵向历史参考的角度,梳理了我国国企利润分配制度的变迁。
继而自横向现实的角度,阐述了国企利润分配的本质,阐明当前国企利润分配的框架和目标模式所面临的困境和制约。
最后,结合历史和现实的逻辑,寻求顺应中国国情的国企利润分配路径。
关键词:企业利润分配,制度变迁,利润上缴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ur economy and social changes, the evolution of the profit distribution system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reflect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trends of each stage.Summing up history, with the gradual exploration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unified revenue and expenditure system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 that emerged during the planned economy period has developed into a tax and profit distribution system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ic system.Nowadays, with the deep implementation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 reform, fiscal budget management system reform and state-owned economic system reform strategy, consolidating the profit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has become an urgent task, especially in the rationality of the profit delivery ratio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nd the necessity of profit distribution, the direction of expenditure on profit delivery , etc. Restrict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the standard and reasonable profit distribution framework for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s not yet complete. At present, due to the excessive retained profits in state-owned enterprises, over-investment by state-owned enterprises, low proportion of profits delivery and shortage of social welfare are the key problems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Looking into the futur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inciples of reform, keep the direction of a systematic and comprehensive state-owned enterprise profit distribution system, and look for ways to reconstruct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 profit distribution framework. From the micro level, the profits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will increase, and then to the macro-environment system, work together to achieve the goal of reasonable profit distribution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This article initially defined the concept and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profit distribution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The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ongitudinal historical reference, this article sorts out the changes in the profit distribution system of China's state-owned enterprises. Furthermo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orizontal reality, it elaborates the essence of the profit distribution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nd clarifies the current difficulties and constraints faced by the framework and target model of profit distribution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Finally, combining the logic of history and reality, we seek the profit distribution path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that conforms to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Key Words: Distribution of Corporate profit, Institutional Change, profit delivery目录前言 (1)1综述 (2)1.1研究目的及意义 (2)1.1.1研究目的 (2)1.1.2研究意义 (2)1.2国内外研究现状 (2)1.2.1国外研究现状 (2)1.2.2国内研究现状 (3)1.3论文框架 (3)1.4研究方法 (3)1.5论文的研究价值 (4)2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基础 (5)2.1概念界定 (5)2.1.1国有企业 (5)2.1.2国资收益和国企利润 (5)2.1.3国企利润分配、国企分红、国资收益上缴 (5)2.2相关理论基础 (5)2.2.1剩余股利支付政策 (5)2.2.2委托代理理论 (5)2.2.3利润分配理论 (6)3国企利润分配制度的历史演变 (7)3.1计划经济时期(1949-1978年):统收统支 (7)3.2改革开放初期(1978-1993年):税利合一 (7)3.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期(1994年-至今):税利分流 (7)3.3.1缴税不缴利的税利分流初期(1994-2007年) (7)3.3.2税利分流下重构国企利润分配框架(2007年一至今) (8)3.4七十多年历史的反思与启示 (8)3.4.1国企利润分配制度的改革,是顺应时代发展趋向势必发生的 (8)3.4.2国企利润分配制度的变迁反映了国家和企业两者之间的关系 (8)3.4.3政府职能的转变过程体现于国企利润分配制度的演变 (9)4国企利润分配现状及问题 (11)4.1国企利润分配现状 (11)4.2国企利润分配存在的问题 (12)4.2.1国企与政府间的利益博弈导致征缴利润不顺畅 (12)4.2.2国企利润上缴信息披露不够,社会监管缺失 (13)5国企利润分配意见及建议 (14)5.1制定科学的国有企业利润上缴比例 (14)5.1.1兼顾企业长期利益 (14)5.1.2责任与上缴利润配比原则 (14)5.1.3原则性与灵活性兼顾 (14)5.1.4逐步提高国企利润上缴比例 (14)5.2扩大国有企业利润上缴实施范围 (15)5.3细化国企利润征缴对象的层次 (15)5.4合理规划支出范围,向民生领域倾斜 (15)5.5完善国企利润分配相关制度建设 (16)5.5.1完善国资经营预算制度 (16)5.5.2完善国企投资管理制度 (16)5.5.3完善国企财务信息披露制度 (17)结论 (18)致谢 (19)参考文献 (20)前言国企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大程度上对保障国民经济健康、高效、持续发展产生影响,在重要领域与关键部门位于支配地位。
关于国企利润分配的几点思考
关于国企利润分配的几点思考国企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其利润分配机制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近年来社会上对于国企利润分配的争议不断,其中一些问题亟待思考和解决。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国企利润分配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思考。
1. 利润分配与企业责任感国企的利润分配应该充分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作为国家资产的代表,国企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实体,更是一个承担社会责任的机构。
在利润分配过程中,国企应该兼顾企业和社会的利益,不仅要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还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2. 利润分配与员工福利在国企利润分配中,员工福利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
国企员工作为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辛勤工作为企业获得利润做出了贡献。
因此,合理的利润分配应该回报给员工,提高员工的福利待遇,以激励他们继续为企业发展而努力。
3. 利润分配与企业发展利润分配应该与企业发展紧密相连,以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
国企作为国家资本的代表,其利润分配应该以实现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为导向。
在利润分配时,需要考虑到企业所处的行业环境、市场竞争力等因素,合理调配利润用于企业的技术研发、资源配置、市场拓展等方面,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长远发展。
4. 利润分配与社会公平正义国企的利润分配应该体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原则,以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
在利润分配中,应该考虑到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避免财富的过度集中和不公平现象的出现。
通过建立合理的利润分配机制,可以促进社会资源的公平分配,减少社会的贫富差距,提高社会和谐稳定的水平。
5. 利润分配与监管机制为了确保国企利润分配的合理性和透明度,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
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国企利润分配的监督和审计,确保利润的合法、公正分配。
同时,对于违法违规行为,要依法追究责任,加大相关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力度,以确保国企利润分配的合规性。
综上所述,国企利润分配涉及到企业发展、员工福利、社会公平正义等多个方面,需要在各方面的平衡中进行考量和决策。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问题研究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问题研究
近年来,随着国有企业经营状况不断好转,一些企业,特别是央企,已跻身于世界500强企业之列,经营成果世界瞩目,但在企业的利润分配上,社会各界争议很大。
《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管理暂行办法》对不同行业、不同类别的中央国有企业的利润上交比例给出了规定,比例分别为10%、5%和暂缓3年上交或者免交。
从一些国有垄断企业的盈利水平上来看,就是最高标准10%的利润计提比例,还是偏低的。
大量的利润留在企业内部,既不利于国有资本的增值,也会带来诸如行业收入差距扩大、高管高薪过高、甚至企业不当投资等问题,不利于社会公平的实现。
本文从国家和社会利益角度出发,在宏观层面上对国有企业利润分配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解决国企利润分配问题的一些意见和建议。
笔者认为,在国企利润分配中,政府和企业都应该合理定位,明确各自的目标和任务;国家也要合理制定国有企业的利润分配政策,提高竞争性国有企业利润的计提比例,并对一些垄断国企提取垄断利润,必要时可以直接引入竞争机制,打破一些行业的垄断;加强对国有企业利润的监督管理;国有企业上交利润的再分配,应该更倾向于低收入群体和社会福利事业,适当减少生产经营性支出,甚至可以为全民建立国企利润分红账户,全民分红,使国有企业经营成果惠及全民的同时,对国企的行为也能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问题的剖析-精选文档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问题的剖析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支柱,是周全扶植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力量,是我们党执政的主要根本。
长期以来,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干和中坚,已经成为国家利益的守护者、社会主义的实践者、经济调控的执行者、清洁财产的创造者。
据财政部网站透露,2013年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累计实现经营业务总收入480636.4亿元,同比增长4%,累计实现利润总额24765.4亿元,同比增长3.4%。
国有企业取得的巨额利润使得国有企业的利润分配问题成为当前普遍讨论的热点问题。
一、国有企业的含义国有企业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组成中占有很重要的分量。
国有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其决定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方向,保障国家的经济安全,提高国民经济的素质和质量,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稳定,促进社会公平,并为政治优势的发挥提供了物质基础。
二、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的现状随着国有企业的飞速发展,国有资本的逐步扩大,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逐渐稳定,国有企业利润分配政策正逐步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
国有企业在国家政策扶植下的良好的经济大环境中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目前国有企业在国家经济中的主导地位中不仅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和巩固而且还带动了国家整体经济的发展。
(一)国有企业自留利润上升。
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出开始,为鼓励国有企业发展,逐步实行了“放权让利”的经济体制,大部分国企的税后利润不再上缴。
2012年,国有企业不仅把上缴利润比例下调到了较低的水平,而且国家出于刺激经济发展的目的而又将上缴利润的90%又返回给企业。
国家对国有企业特殊的照顾、扶持,使国有企业的发展资金十分充足。
(二)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日趋成熟。
制度的存在和发展都是为经济的发展而服务的,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目前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现状,经济制度也应该有所改变地加紧跟上经济发展的脚步,要以解决问题的目的及时加以修改来适应经济的发展。
(三)相关利益者受益丰厚。
浅析企业利润分配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本科生毕业论文浅析企业利润分配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摘要如何使中国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不断改善,这是许多人特别关注企业利润的条件。
“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管理暂行办法”对于不同行不同规定的,按照一对一的比例分别。
在目前阶段,主要的问题在于国有企业:国有资本的投资和回报失衡,国家财政的国有企业“偏爱”,国有企业上缴利润不合理的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再分配的行业,企业高管付出太大较高等问题,不利于实现利润分配的公正。
本文主要从我国国有企业中体现的利润分配管理问题来分析的,如何正确合理的解决利润分配管理,是企业稳定发展的必须条件,这些问题包括内部和外部。
提出了国企利润分配管理的策略,只有提高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才能从根本上减轻财政包袱,最后可以使民众得到各自应得的回报。
关键词: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社会公平AbstractAlong with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 management status, improving, the enterprise profit distribution has become the object of attention. The state-owned capital gains for the central enterprise management interim measures \"to not peers also, different rules, according to the corresponding proportion. At presen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re mainly: state-owned capital investment and returns ratio imbalance, national finance \"preference\"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state-owned enterprises to redistribution of unreasonable income gap widening, corporate executives and industry high pay too high, not conducive to the realization of fair distribution of profit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 profit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and the solution of these problems is very important to how to distribute profit for the enterprise success or not, these problems mainly include the enterprise internal and external. Put forward the strategy of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profit allocation management, first of all, in accordance with the distribution of improve the management level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state-owned enterprisesmanagement level improved, can fundamentally relieve fiscal burden, to form a good circulation of cash flow, and second, to the profit of country, enterprise and worker to make more complete and reasonable enterprise profit distribution.Keywords: state-owned enterprise profit allocation social justice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1 绪论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相关理论概述 (2)2.1 利润分配的概念 (2)2.1.1 利润的概念 (2)1.1.2 分配的概念 (2)2.1.3 利润分配的概念 (3)2.2 利润分配对公司的意义 (3)2.3 利润分配的方式 (4)3 企业利润分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5)3.1 国有资本投资与回报比例失衡 (5)3.2 我国财政对国有企业的“偏爱” (5)3.3 我国国有企业所上交利润的再分配不正确 (6)3.4 行业收入差距拉大、企业高管高薪过高 (7)4 解决企业利润分配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8)4.1 国有企业需准确定位 (8)4.2 调整国有企业的利润分配政策 (8)4.3 加强对我国国有企业收益的监管力度和权利 (9)4.4 建立国有企业账本公开制度 (10)5 结论 (11)参考文献 (12)致谢 (13)1 绪论1.1 选题背景我国企业在利润初次分配和社会福利中,根据国有企业的利益来确定公共预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国有企业利润分配问题的研究丁旭【摘要】近年来,关于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的探讨越来越多,事实上自新中国建立60多年以来,有关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已经过反复试错,仍没有一个令人完全满意的制度方案出台。
本文通过对我国国企利润分配制度的历史变革中的问题进行梳理,并在与西方部分国有企业的分红模式的对比中,试图得出一些总结和借鉴的经验,以提出对国有企业利润制度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国企利润分配模式经验借鉴一、引言国有企业利润分配问题是当前国企改革的热点之一。
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日前亦表示,国有工业企业可能于明年开始支付红利,这部分资金将用于企业改革重组和投资弱势领域。
事实上自2007年12月财政部给国资委印发了《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管理暂行办法》以来,按不同行业分类执行的分类管理模式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成效,同时也在我国国有企业领域掀起了有关利润分配合理化改革浪潮。
即便如此,当前的国企利润分配格局仍旧有诸多的不合理之处,这既是由我国现阶段企业利润分配原则所决定,同时也是由企业利润分配的一般程序所决定的。
因企业利润分配具有特殊的地位,直接涉及各利益集团的切身利益,分配合理与否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同时作为社会主义制度下相当于全民控股的企业,分配合理与否关系每个国民的利益有没有得到真实体现。
利润分配在这两个因素之间如何得以平衡,其中博弈的和操作程序都值得进一步的去进行探索。
在理论界尚无定论的前提下,通过对六十年来我国不同阶段所实行国企利润分配制度的问题分析,以及对西方部分国家管理国有企业利润的参考,本文力图总结及借鉴出一些适用于当下国企利润分配新一轮改革的建议。
二、我国国企利润分配制度的历史变革1.统收统支阶段建国后的经济恢复时期,国有企业实现利润全额上交,企业没有自主财力。
“一五时期,实行企业奖励基金和超计划利润分成制度,企业和主管部门的自主财力得到扩大,但由于“左”的思想干扰,企业未能有效使用这笔自主财力。
这一时期,国有工业企业留利占实现利润的比重为10.2%。
为弥补“大跃进”造成的巨大损失,国家在三年调整时期取消了利润留成办法,恢复企业奖励基金制度,这一时期国有工业企业留利占实现利润的比重为3.8%。
“文革”期间,取消企业奖励基金制度,实行职工福利基金制度,企业实现利润基本全额上交。
这一时期,国有工业企业留利仅占实现利润的0.17%。
总之,1978年以前,政府和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关系基本上实行统收统支的体制。
国有企业一直实行利润上交制度,不征收所得税。
这种分配关系严重影响了国有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2.放权让利阶段1980年1月22日,国务院批转国家经委、财政部《关于国营工业企业利润留成试行办法》,规定国企利润增长部分四六开,40%留企业,60%交国家。
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但企业留成的比例“弹性”较大,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无法确定,影响了国家财政的稳定性。
3.全部留存阶段1993年12月,国务院颁发《关于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调整了国家和企业的分配政策和形式,规定作为实行新税制的过渡措施。
这次改革对国有企业的利润分配问题进行了明确清晰的硬性划分:应该上缴国家的部分采取税的形式,并按照统一的税率征收,剩余的部分全部归企业所有。
这种做法提高了企业及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但是这种将国有企业按民营企业对待的方式实际上一种变相的社会不公,因为国家作为资本的供给者,亦即全民作为委托人的角色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那部分收益,而企业本身作为代理人的角色利润独享,完全不能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下国有企业的优越性。
4.分类上缴阶段2007年9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意见》,要求收取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纳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
同年12月,财政部会同国资委发布了《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管理办法》,明确国有资本收益收取对象为中央管理的一级企业。
中央企业拥有全资或控股子公司的国有独资企业,应交利润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年度合并财务报表中反映的、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基数申报。
应交利润的比例区别不同行业分三类执行:第一类为烟草、石油石化、电力、电信、煤炭等具有资源型特征的企业,上交比例为10%。
第二类为铁、运输、电子、贸易、施工等一般竞争性企业,上交比例为5%。
第三类为军工企业、转制科研院所企业,上交比例3年后再定。
国有控股、参股企业应付国有投资者股利股息按照股东大会决议通过的利润分配。
三、西方国家国有企业分红政策模式比较1.以控股公司为中心的国家参股模式意大利的国有企业分红模式是以控股公司为中心的国家参股模式,政府主管部门通过设置大型控股公司来实现对国有资产的管理。
国家通过国家控股公司的形式代行出资者所有权,意大利的国家控股公司犹如一座金字塔,位于塔尖的是控股公司总部,中间是二级控股公司或行业性牵头业务公司,底层是众多企业。
具体来讲.按照国家参与制。
国有企业的利润65%上缴国库,其余的留存企业作为储备金和科研开发基金,当国有企业偶然遇到亏损,国库可以从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中拨付资金来弥补亏损。
以独立的国家持股基金为中心的社会分红管理模式2.以独立的国家持股基金为中心的社会分红管理模式美国国有企业管理的最大特色就是完善承包制。
因此国有企业的利润上缴也有其独特的特色。
美国的国有企业承包制是一种全权委托式的资产承包,承包者既要上缴承包的利润.还要承包国有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这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了国有企业红利上缴的原则。
在美国.不少州利用其公有资产的收益进行直接分红,让老百姓得到实惠。
比如,1976年阿拉斯加州公民投票决定设置一个独立于政府之外运营的“资源永久基金”,将该州至少25%的石油资源及相关收入投入永久基金。
自1982年起,阿拉斯加州政府连续20多年给在该州居住6个月以上的公民发放分红,每人每年几百至上千美元不等。
不仅如此.该州居民还能享受到分红作用在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上的益处。
3.以财政部为核心的公共财政管理模式英国的国有企业可以分为三类:政府直接管理的国有企业、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国有企业、公私合营的国有股份公司。
在国有企业的利润分配体制上。
不同定位的企业实行不同的分红政策。
并且在财政部编制的政府预算中予以明确;企业董事会或管理团队根据财政政策进行利润分配决策。
而分管部门大多不予涉及。
英国是中央和地方两级预算体制,但没有编制专门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国有企业分红收入以及国有股权转让所得,属于政府公共收入,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直接上缴国库。
在对国有企业利润分红制度的控制上,英国采用控制国有企业投资的方式,财政部定期在网站上发布。
绿皮书’,一是设定折现率(目前是3.5%),如果部门的投资回报率低于折现率,就会被加计资本成本收费;二是指导部门优化投资,特别是在个别项目超支的情况下,应如何调整其他投资项目,各部门必须在本部门的预算草案中阐明拟投资项目的意义,并分析成本与效益。
财政部通过审核预算草案.结合本届政府的既定政策目标,对不同类型项目作出排序,并评价各部门执行同类型项目的能力,最终对有限的资本预算资金作出分配决策。
四、经验及借鉴1.我国国有企业现行阶段利润分配政策的问题从国企分红政策的提出来看。
这是国有企业本身性质的体现,符合国有企业发展的需要。
国有企业的大多数资产是国家投资,属于全民所有,国有企业的利润完全归国有企业自身显然不符合“国有”性质,而这种分红机制能让全民共享国有企业的分红。
同时使国有企业在竞争中发展。
《意见》的提出更体现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国有企业,尤其是大型国有能源企业多数属于垄断行业,比如煤炭、石油、电力,他们占有着大量的社会资源,而这些资源本身是全社会所共有的。
由于他们的垄断地位。
决定了他们在市场经济的博弈中更能胜人一筹。
能源行业所创造的利润.许多并非是他们通过努力经营带来的。
这些能源行业所形成的利润,理应由全社会共同分享,不应该为个别垄断企业所享有。
但是,从分红比例的确定上来看,5%、10%的分红比例能否真正体现国有企业的“国有”性质呢?首先,国有企业是全民所有,政府投资兴办的,国资委受民众委托行使监管职责,国有企业的利润理应归全民所有,因此国有企业上缴利润的比例不能由国有企业自己决定,也不能由国资委决定。
要由全体国民充分讨论决定。
但现实状况是,这5%、10%的分红比例制定伊始就没有征求过民众的意见,理论和法律依据都不充分。
其次,国有企业上缴红利后。
留存企业的利润作为企业的在积累,用于企业的扩大再生产,那么我国国有企业只上缴5%或10%。
留存的90%用于企业的扩大再生产,但是国有企业是否有足够的投资项目,缺乏有效的监管。
我国国有企业并不对外披露企业财务报告,普通民众很难监督企业的财务状况,更难以了解企业未来的投资前景。
“谁投资。
谁受益”是市场经济的一条基本准则,然而,2008年,中国工商银行、中国石油、中国移动均名列全球十大赚钱企业,利润总和途3000亿元。
但他们上缴给国家的利润只有200多亿元。
在西方国家,法国国有企业税后利润的50%要上缴国家,瑞典、丹麦、韩国等国的国有企业。
利润上缴比例也达到了1/3甚至2/3。
相比之下,我国5%、10%的上缴比例是象征性的,实在很难体现国有企业的国有”性质。
2.借鉴与启示可以看出,国外国有企业的分红比例虽有不同,但是大多数都以利润为基数来制定分红政策,因此无一例外地考虑了国有企业的盈利状况、财务状况、未来投资计划及风险。
盈利状况是制定分红政策的基础,财务状况和未来投机计划及风险是制定分红政策要考虑的必要因素。
分析国外发达国家的分红经验,可以给我们提供有益的启示。
(1)完善分红制度实施的制度保障。
建立完善的分红监督控制体制。
在西方发达国家,国家对国有企业的监督和控制主体明确。
一般集中在议会或是国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者有法定的诉讼权,有效地避免了国有企业的利益被少数人占有,保障了分红制度的实施。
但是在我国,国有企业是从政府到企业经营者的委托链的行政性质,企业董事会和经理人员由政府派遣,企业经营目标难免会有行政目的,更谈不上政府对国有企业的监督和管理,而原本实行国有企业监督和控制的国资委,是通过行政手段建立的,是行政机构的下属机关。
对企业的监督难免也带有行政偏好。
再者,我国国有企业从不对外披露会计报表,会计信息的透明度低,企业经营管理缺少社会监督,作为所有者的广大民众对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更是知之甚少。
在国有企业监督控制体制不健全的情况下,分红制度即使制定也没有制度保障其实施。
因此,良好的国有企业监督控制体制的完善,是分红制度实施的制度保障。
(2)在分红制度的具体制定上。
要分级分类管理,制定合理的分红比例。
目前,国有企业分红的毖要性已经得到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