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国学经典地方课程《传统文化》一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一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

一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

一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初步了解传统文化的概念,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2.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3. 引导学生认识一些简单的传统文化元素,如传统节日、民间艺术等。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使学生能够识别并说出常见的传统文化元素。

2. 帮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的体现。

(二)教学难点。

1. 如何以简单易懂的方式向一年级学生解释传统文化的内涵。

2.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持续的兴趣,在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传承传统文化的种子。

三、教学方法。

1. 直观教学法。

通过展示图片、实物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传统文化元素。

2. 游戏教学法。

采用游戏的形式,如猜谜语、角色扮演等,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3分钟)1. 播放一段春节联欢晚会的热闹片段(如舞龙舞狮的表演视频)。

2. 提问学生:“小朋友们,刚刚我们看到的画面是不是很有趣呀?你们知道这是在庆祝什么吗?”引导学生回答出春节相关内容,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传统文化。

(二)新授(20分钟)1. 传统文化的概念(简单讲解)(3分钟)1.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一年级学生解释:“小朋友们,传统文化就像是我们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直传下来的宝贝,像我们过年贴的春联、吃的饺子,还有端午节吃的粽子,这些都是传统文化。

”2. 展示一些不同传统文化元素的图片,如剪纸、京剧脸谱、中国结等,让学生初步感受传统文化的丰富多样。

2. 传统节日(10分钟)1. 拿出日历,翻到几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日期(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向学生介绍这些节日的时间。

2. 详细讲解春节:- 展示春节期间人们贴春联、放鞭炮、挂灯笼、拜年等图片或短视频。

- 告诉学生春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人们通过这些活动来迎接新的一年,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让学生分享自己家里过春节的情景,如有没有收到红包等。

3. 简单介绍元宵节:- 展示元宵花灯的图片,介绍元宵节有赏花灯、吃元宵的习俗。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上)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上)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上)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基本知识,如汉字、成语、古诗词、传统节日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讲解、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汉字的起源与发展讲解汉字的起源,演变过程以及基本笔画。

学习一些常见的汉字,如“人、山、水、日、月”等。

2. 第二课:成语故事讲解成语的由来和含义,如“滥竽充数、掩耳盗铃”等。

通过故事形式,让学生理解和记忆成语。

3. 第三课:古诗词欣赏讲解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如诗、词、赋等。

学习一些简单的古诗词,如《静夜思》、《春晓》等。

4. 第四课:传统节日讲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和习俗,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让学生了解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

5. 第五课:民间故事讲解民间故事的起源和特点,如《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等。

通过故事形式,让学生了解民间传说和传统文化。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

2. 采用阅读法,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提高文化素养。

3. 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学习心得,培养合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单元测试:进行单元测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传统文化教材《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上)》。

2. 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和掌握知识。

3. 故事音频:或录制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民间故事、成语故事等音频,方便学生听故事。

4. 图片素材: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素材,如节日图片、汉字演变图片等,丰富教学内容。

六、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汉字的起源与发展(2课时)2. 第二课:成语故事(2课时)3. 第三课:古诗词欣赏(2课时)4. 第四课:传统节日(2课时)5. 第五课:民间故事(2课时)七、教学活动设计1. 汉字起源与发展:通过展示汉字演变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山东省国学经典地方课程《传统文化》一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山东省国学经典地方课程《传统文化》一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 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过程设计
一、背诵《治家格言》 (节选一)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一起诵读《治家格言》 (节选二)。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译文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该句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暮鼓对晨钟,吹竹对弹丝”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一、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习《笠翁对韵》 (节选二)。作者是清代文人李渔
二、范读、带读《笠翁对韵》 (节选二) 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 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 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跟我念。LDA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了解有关《治家格言》的故事,先讲给父母听, 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六、作业练习: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当别人帮助 了你以后,你怎么做?
5
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时数:5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一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班里的学生初入学校,对古诗词不熟悉,阅读方法需要老师指导。

由于年龄小,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有些困难,理解古文也有些困难。

二,教学内容《传统文化》是山东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地方课程。

它研究传统文化,在研究国学经典的同时,注重国学精髓与当代教育思想的结合,将学生创造xx能力的培养与研究性学习融为一体。

通过对这些经典内容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爱学习、尊老爱幼、关爱他人的原则,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三.教材分析本教材由《经典驿站》和《艺术乐园》两个单元组成,共十八课。

当你在这本教科书中游泳时,你会看到一个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

在“经典驿站”,你会感受到我们民族语言的魅力,你会聆听到古代先贤关于做人做事的教诲。

还会学到读书的方法和原则,欣赏到富有民族文化的风景人物。

每篇文章都是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精华。

在“艺术天堂”,你会欣赏到传承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中华民族艺术.四.本学期的教学目标1.能够阅读和背诵这些经典句子。

2.能够理解这些著名文章和段落的意思。

3.学习了这些经典文章,可以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可以聆听古代圣人xx的教诲,可以将所学应用于实践。

动词(verb的缩写)教学措施1.教学形式多样化。

有时老师讲解,有时学生讲故事,有时看书,有时讲歇后语比赛。

2.重视游戏教学。

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会用游戏“对仗、接龙、寻宝、小老师”等等。

3.关注整体和个体差异。

集体、团体、个人展览交错进行,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不及物动词教学指导计划1.重视学生的主体性。

教材多样生动,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2.尊重学生的主动性。

教学应以“活动”为基础,以“活动”为特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

3.要体现教学过程。

七、教学进度和教学时间分配第1周-第2周第1课第3周-第4周第2课第五周——第六周的第三课第八周-第九周第四课第10周-第11周第5课第12周-第13周第6课第14周-第15周第7课第15周-第16周第8课第17周-第18周第9课。

山东版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山东版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4、大林寺桃花 一、教学 1、对照解析理解欣赏领会诗意。
目标: 2、正确熟练背诵古诗 二、重点 1、重点:正确熟练背诵本诗,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 2、难点:感受诗韵律美,体会诗人思想备:
一)、创设情境解诗题 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大诗人白居易写的《大
二、重点 1、重点: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 2、难点: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认识。
四、课前 准备:
五、教学 一、课前引入、复习诗歌的知识
11 / 54
过程: 1.近体诗 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一种诗体,也称今诗。指唐代 形成的格律诗体, 其句数、字数、平仄、对仗、用韵等都有严格的规 定,主要有律诗和绝句。 2.律诗 ①诗句字数整齐。分为五言和七言(简称五律、七律)。 ②规定诗句数量。一般每首八句(十句以上者称为排律或长律)。 ③中间两联必须对仗。每两句成一联,八句律诗,计四联,依次为首 联、颔联、颈联、尾联(末联)。其中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 偶句。又,每联中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 ④有严格的声律要求。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通常押平声韵,一韵到底。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相 对,有“仄起”与“平起”两式 3.绝句 每首定格为四句,以五言、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偶有六 言 绝句。韵律与律诗相 同,只是不一定对仗。 二、课文分析详细过程: 1、简明了解诗人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山阴人。12 岁即能诗文, 一生著述丰富,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种存世。陆游 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 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其中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 人、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上)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上)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上)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基本元素,如诗词、绘画、书法、剪纸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模仿、创作等方式,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提高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及特点教学内容: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特点及其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活动:讲解、讨论、小组分享。

2. 第二课时:诗词欣赏教学内容:选取适合一年级学生的古诗,让学生欣赏、朗读、背诵。

教学活动:朗读、背诵、诗词解析、创作练习。

3. 第三课时:绘画与剪纸教学内容:介绍中国传统绘画和剪纸艺术的基本技巧和特点,进行简单的手工创作。

教学活动:讲解、示范、模仿、创作。

4. 第四课时:书法艺术教学内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本笔划、结构和章法,学习书写简单的汉字。

教学活动:讲解、示范、练习、评价。

5. 第五课时:传统节日与文化教学内容: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活动,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的体现。

教学活动:讲解、讨论、小组分享、节日实践活动。

三、教学评价1. 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创作和实践过程中的表现。

3. 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程度的提高。

四、教学资源1. 诗词、绘画、书法、剪纸等相关的图片和资料。

2. 相关的书籍、视频等教学资源。

3. 绘画、剪纸、书法等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五、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创作。

2.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小组讨论等,提高教学效果。

3. 注重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

4.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学中得到提高和发展。

六、教学计划1. 第六课时:中国传统音乐教学内容:介绍中国传统乐器的特点和演奏方式,欣赏经典传统音乐。

教学活动:讲解、示范、音乐欣赏、简单乐器操作。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和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情感。

3. 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概述1. 了解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2. 掌握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作用第二章:中国传统节日1. 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发展2. 掌握中国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和习俗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传统节日习俗,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探讨和传承传统文化。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程总结报告:评估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五、教学安排: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概述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作用。

第二章:中国传统节日课时:3课时教学内容: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发展,中国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和习俗。

六、第三章:中国传统艺术1. 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种类和特点2. 掌握中国传统艺术的历史价值和影响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介绍中国传统艺术的种类(如绘画、书法、戏曲、民间艺术等)和特点,强调其独特的审美观念和文化内涵。

第二课时: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深入探讨中国传统艺术的历史价值和影响,如分析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历程和其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七、第四章:中国传统习俗1. 了解中国传统习俗的种类和特点2. 掌握中国传统习俗的文化意义和现代价值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介绍中国传统习俗的种类(如婚丧嫁娶、节日庆典、传统礼仪等)和特点,强调其反映的民族文化和价值观念。

第二课时: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深入探讨中国传统习俗的文化意义和现代价值,如分析传统节日习俗在现代社会中的演变和作用。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上)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上)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上)一、教学目标•了解传统文化的概念和重要性;•认识中国传统的节日和习俗;•掌握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二、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含义和特点;•掌握一些重要的传统节日和习俗。

三、教学内容1.传统文化的定义和重要性;2.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和习俗;3.儿童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和传承传统文化。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传统文化教材》;–多媒体设备;–教具:图片、音频等。

2.学生准备:–教材:《传统文化教材》;–纸笔。

五、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课 (15分钟)1.教师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好奇心。

2.老师与学生一起探讨传统文化的概念和重要性,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步骤二:学习传统节日和习俗 (30分钟)1.教师介绍中国的重要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教师向学生展示图片,简单介绍每个节日的庆祝活动和传统习俗。

2.学生查阅教材,了解每个传统节日的更多细节,并用自己的话语进行总结和归纳。

步骤三:传统文化体验活动 (30分钟)1.教师安排学生参与各种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如制作纸鹤、包饺子、写春联等。

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能力选择适合的活动。

2.学生在体验活动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亲身参与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

步骤四:小结和讨论 (15分钟)1.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所学的内容,提问学生什么是传统文化、为什么要传承传统文化等问题。

2.学生分享他们在体验活动中的感受和体会,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步骤五:作业布置 (5分钟)1.教师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继续探索和体验传统文化。

可以写一篇关于自己参与传统文化体验活动的心得体会,或者画一幅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画作。

2.教师告知学生下节课将进行传统文化知识的检测,鼓励学生预习相关内容。

六、教学评价1.通过学生的参与和回答问题,观察学生的表现和对传统文化的理解程度。

一年级上学期传统文化教案

一年级上学期传统文化教案

一年级上学期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和特点。

(2)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传统文化知识进行简单的交流和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讲授、讨论、实践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传统文化。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中国传统文化概述1. 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特点和形式。

2. 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3. 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价值。

第二课时:中国传统节日1. 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特点和意义。

2. 讲解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和庆祝方式。

3. 分析中国传统节日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第三课时:中国传统艺术1. 介绍中国传统艺术的种类、特点和代表作品。

2. 讲解中国传统艺术的形式美和内涵。

3. 分析中国传统艺术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第四课时:中国传统习俗1. 介绍中国传统习俗的起源、特点和意义。

2. 讲解中国传统习俗的传承和影响。

3. 分析中国传统习俗在现代社会的变迁。

第五课时:中国传统道德观念1. 介绍中国传统道德观念的基本内容。

2. 讲解中国传统道德观念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 分析中国传统道德观念在现代社会的价值。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系统地传授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和概念。

2. 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3.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文化,提高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传统文化内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态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一年级上学期传统文化教案》。

2. 课件:中国传统文化相关图片、视频等。

3. 参考资料:中国传统文化相关书籍、文章等。

4. 网络资源: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网站、论坛等。

山东省国学经典地方课程《传统文化》一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山东省国学经典地方课程《传统文化》一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2.教师范读原文,请学生认真听。
3.领学生读词句
4.师生共同讨论词句意义
5.学生练习熟读背诵
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
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6.检查背诵
7.拓展训练:当我们遇到紧急情况时,你该怎么做?小组商量一下,演一演。
4.《治家格言》(节选一)
总课时数:4
三、释读
1.师读第一段
讲解第一段
重点点拨:暮鼓对晨钟,吹竹对弹丝.
河、汉:
奇:
偶:
吹竹:
弹丝:
2.学生一起说文意。
三、朗读一东、二冬
1.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
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3.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四、课后拓展
1.利用课余时间熟读。
2.收集对联。
3.小儿语(节选)
《治家格言》(节选一)
1
第11.12周
11.4——11.15
《治家格言》(节选二)
1
第13.14周
11.18——11.29
《名贤集》(节选一)
1
第15.16周
12.2——12.13
《名贤集》(节选二)
1
第17.18周
12.16——12.27
《逢老人》
1
第19.20周
12.30——1.10
《幼女词》
1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六、教学进度
周次
时间
教学内容
课时
第2.3周
9.9——9.20
《笠翁对韵》(节选一)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上)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上)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上)前言传统文化的教学对于小学生的心智发展和价值观形成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教案旨在通过生动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探究欲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认知水平。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内涵;•掌握常见的传统文化符号和意义。

能力目标•通过情境化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联想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活动设计2.1 教学内容1.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内涵;2.常见的传统文化符号和意义。

2.2 活动设计活动1:认识传统文化1.给学生展示传统文化元素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传统文化;2.通过组队比赛的形式,让学生自主搜集传统文化素材,拼图展示并讲解。

活动2:认识传统文化符号1.分组选择一种传统文化符号,通过互动问答的方式,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认识传统文化符号;2.活动中,老师可以通过提问,指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符号的基本概念和意思。

活动3:学习传统文化故事1.通过蒙眼触物游戏,让学生在触摸物品的基础上自由发挥,联想出与传统文化故事相关的素材,创作画作,形象展示;2.在讲解传统文化故事时,老师可以带入学生的创作作品,引导学生与传统文化故事产生情感共鸣。

活动4:制作传统文化手工1.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传统文化符号,制作手工展示和介绍;2.活动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就制作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交流和讲解。

三、教学方法3.1 情境教学法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在互动的氛围中,自由探究和体验传统文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2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比赛等方式,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认知水平。

四、教学评价4.1 考查方式通过个人创作作品、小组演讲、团队合作等方式,全面考核学生在传统文化学习中的知识掌握、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等。

4.2 评价内容针对每个学生在不同活动中的表现和收获,采用等级评价法或综合评价法,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鲁教版一年级全册传统文化(地方)教案

鲁教版一年级全册传统文化(地方)教案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弟子规》,作者是清代 李毓秀。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出示古诗: 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⑴ 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 ⑵ 指名读,正音。 ⑶ 齐读,读正确流利。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⑴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引导学生 说完整话) ⑵ 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 ⑶ 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 ⑷ 指名反馈,师生补充。 ⑸ 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 板书设计: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教后 小结
领导签字 __________ 时间______
杨寨中心小学
一年级 1——10 班 地方学科教案
课 《弟子规》(九)

主备人 执教人
王延松 王延松
NO. 上课 时间
教 学 目 标 重点 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二次备课
教后 小结
领导签字 __________ 时间______
杨寨中心小学
课 《弟子规》(二)

主备人 执教人
一年级 1——10
王延松 王延松
班 地方学科教案
NO. 上课 时间
教 学 目 标 重点 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小学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_山东

小学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_山东

教学目标:1.了解山东的位置和特点,了解一些著名的山东传统文化。

2.学会正确欣赏和理解山东的传统文化。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1.山东的地图、照片和一些山东传统文化的图片。

2.山东特色小吃的材料和工具。

3.山东传统文化的绘本、故事书等阅读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通过提问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呈现(15分钟)1.展示山东的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山东的位置和地理特点。

2.向学生介绍山东的一些著名传统文化,如孔庙、曲阜、孔子、曲艺、刺绣等。

通过图片和简单的语言让学生对山东传统文化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三、阅读(15分钟)1.给学生分发山东传统文化的绘本、故事书等阅读材料。

2.引导学生朗读、欣赏传统文化故事,并询问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四、互动体验(20分钟)1.准备山东特色小吃的材料和工具,向学生展示制作过程,并简要介绍小吃的特点和由来。

2.分组让学生亲手制作山东特色小吃,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3.学生品尝山东特色小吃,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小吃的味道和特点,增强学生对山东传统文化的体验和理解。

五、总结(10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今天所学的内容,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2.总结山东传统文化的特点和知识点,提醒学生将所学的内容应用到生活中。

六、拓展(10分钟)1.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和探索山东传统文化的资料,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深入了解山东的传统文化。

2.鼓励学生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表达对山东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喜爱。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不仅了解了山东的地理位置和特点,还初步了解了山东的传统文化。

通过阅读山东传统文化的故事、制作山东特色小吃等活动,学生对山东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体验。

同时,通过互动体验和拓展环节的设计,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兴趣。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使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上)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上)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上)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基本知识,如诗词、成语、历史人物、节日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讨论、游戏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中国传统文化简介教学内容: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特点和主要内容。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

2. 第二课:诗词欣赏教学内容:鉴赏古代诗词,了解诗词的基本知识。

教学方法:讲解、朗诵、讨论。

3. 第三课:成语故事教学内容:讲解成语的来源、含义和用法。

教学方法:讲解、故事、游戏。

4. 第四课:历史人物故事教学内容:讲述中国古代历史人物的故事,了解人物品质和贡献。

教学方法:讲解、故事、讨论。

5. 第五课:传统节日介绍教学内容: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意义。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实践活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和内容。

2. 教学难点:诗词的鉴赏和理解,成语的用法,历史人物故事的理解等。

四、教学措施1. 准备教学资源:教材、课件、视频、图片等。

2. 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游戏等,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 设置合理的课堂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5. 注重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机会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和速度。

3. 课堂测试:定期进行课堂测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4. 个人展示:鼓励学生进行个人展示,评价其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六、教学计划1. 第六课:民间故事与传说教学内容:介绍中国古代民间故事和传说,理解其中的道德教育和文化内涵。

教学方法:讲解、故事讲述、小组讨论。

一年级地方课齐鲁书社一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

一年级地方课齐鲁书社一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

一、教案名称:一年级地方课齐鲁书社一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二、课时安排:每课时40分钟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齐鲁文化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 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齐鲁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齐鲁文化简介介绍齐鲁地区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讲解齐鲁文化的特点及其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2. 第二课时:儒家文化介绍儒家思想的起源、发展及其主要代表人物讲解儒家文化在齐鲁地区的传承和影响3. 第三课时:道家文化介绍道家思想的起源、发展及其主要代表人物讲解道家文化在齐鲁地区的传承和影响4. 第四课时:齐文化介绍齐国的的历史、地理和文化特点讲解齐文化在齐鲁地区的传承和影响5. 第五课时:鲁文化介绍鲁国的历史、地理和文化特点讲解鲁文化在齐鲁地区的传承和影响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齐鲁文化的基本概念、历史背景和代表人物。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齐鲁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齐鲁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4.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齐鲁地区的历史文化遗址,加深对齐鲁文化的直观感受。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互动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实地考察报告:评估学生在实地考察中的表现和对齐鲁文化的理解。

4. 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整册教材内容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齐鲁书社一年级传统文化上册》2. 辅助资料:相关历史文献、图片、视频等3. 实地考察:安排参观齐鲁地区的历史文化遗址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齐鲁文化简介2. 第二课时:儒家文化3. 第三课时:道家文化4. 第四课时:齐文化5. 第五课时:鲁文化九、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堂互动性。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实地考察。

一年级传统文化全册教案

一年级传统文化全册教案

一年级传统文化全册教案第一章:认识传统文化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概念和内涵。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引导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方法和途径。

二、教学内容:1. 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2. 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

3. 学习传统文化的途径和方法。

三、教学重点:1. 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2. 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

四、教学难点:1. 学习传统文化的途径和方法。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学习传统文化的途径和方法,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六、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特点是什么。

2. 讲解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详细讲解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

3. 探讨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4. 学习传统文化的途径和方法:介绍学习传统文化的途径和方法,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5. 总结和反思: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反思自己在学习传统文化方面的经验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第二章:传统节日文化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及其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兴趣和热爱。

3. 引导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和习俗。

二、教学内容:1. 春节:中国的传统新年,贴春联、放鞭炮、拜年等习俗。

2. 清明节:纪念祖先和亲人的节日,扫墓、踏青等习俗。

3. 端午节:纪念屈原的节日,赛龙舟、吃粽子等习俗。

4. 中秋节:团圆的节日,赏月、吃月饼等习俗。

三、教学重点:1. 传统节日的名称和日期。

2. 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和习俗。

四、教学难点:1. 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和习俗的内涵。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传统节日的名称和日期,引导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和习俗。

2. 观察法:组织学生观察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增强学生对传统节日的感知和体验。

一年级地方课齐鲁书社一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

一年级地方课齐鲁书社一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

一年级地方课齐鲁书社一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齐鲁文化的基本内涵,增强对本地方文化的认同感。

2.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

3. 提高学生的地方文化素养,激发他们对学习地方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齐鲁文化简介1. 让学生了解齐鲁文化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

2. 介绍齐鲁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第二章:齐鲁地理与环境1. 让学生了解齐鲁地区的地理特点和自然环境。

2. 分析地理环境对齐鲁文化的影响。

第三章:齐鲁历史名人1. 介绍齐鲁地区的历史名人及其主要成就。

2. 分析历史名人的思想观念对齐鲁文化的影响。

第四章:齐鲁文学艺术1. 让学生了解齐鲁地区的文学艺术特点。

2. 分析齐鲁文学艺术在中华文学艺术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第五章:齐鲁民俗风情1. 让学生了解齐鲁地区的民俗风情。

2. 分析民俗风情对齐鲁文化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齐鲁文化的基本内涵和特点。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齐鲁地区的历史名人、文学艺术和民俗风情。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和分享对齐鲁文化的认识和体会。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包括发言、讨论等。

2. 学生作业和课后实践活动的完成情况。

3. 学生对齐鲁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程度,以及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齐鲁书社一年级传统文化上册》。

2. 参考书籍、论文和网络资源关于齐鲁文化的资料。

3. 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齐鲁地区的地理环境、历史名人、文学艺术和民俗风情。

六、齐鲁科技与教育1. 让学生了解齐鲁地区在科技和教育方面的历史和发展。

2. 分析科技和教育对齐鲁文化的影响,以及齐鲁文化在科技和教育领域的贡献。

七、齐鲁经济与社会发展1. 让学生了解齐鲁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

2. 分析经济与社会发展对齐鲁文化的影响,以及齐鲁文化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小学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_山东

小学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_山东

小学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笠翁对韵"一、开场白今天我们要学习"笠翁对韵"。

作者是清代文人渔。

知道"笠翁对韵"作何解释吗?"翁〞就是渔自称。

"笠〞就是下雨天穿的蓑衣。

"对韵〞就是古代人对对子,讲押韵。

二、读、带读"笠翁对韵"教师先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场指读。

教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

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跟我念。

三、释读1、师读第一段讲解第一段重点点拨:山花对海树苍穹下响高舂青春2、学生一起说文意。

三、朗读一东、二冬1、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展小组比赛〕2、教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3、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四、课后拓展:1、利用课余时间熟读一东、二冬。

2、收集对联。

"小儿语"问题提出小学生说话做事要注意什么呢?教学目的理解词句意义并能熟读背诵过程设计1.提醒课题并简介学习容。

"小儿语"是明代吕得胜编写的,它将为人处世的道理与儿童的常生活结合起来,对少儿品德的养成及其成长开展都有很大的好处。

2.教师读原文,请学生认真听。

3.领学生读词句4.师生共同讨论词句意义重点解释:沉静、沉着、体悉、从宽。

5.学生练习熟读背诵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展小组比赛〕教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6.检查背诵7.拓展训练:当我们遇到紧急情况时,你该怎么做?小组商量一下,演一演。

"治家格言"教学目的: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为熟读成诵奠定根底。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根本了解诵读容,提高语文素养。

一年级地方课齐鲁书社一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

一年级地方课齐鲁书社一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

一年级第一学期传统文化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2、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拥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3、帮助学生学会保护自己。

应对各种突如其来的不测与灾害;4、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梳理民族自豪感。

5、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判断能力、审美能力,为今后的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本册地方课程是山东教育厅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审定的教科书和学校根据本地特点编写的,内容分为九个单元。

第一单元蒙书诵读;第二单元诗歌诵读;第三单元童蒙须知;第四单元民间工艺。

第五单元:齐鲁名人;第六单元:诗歌诵读(二);第七单元:神话传说;第八单元:传统节日;第九单元:名胜古迹。

本学期学习第1-19课。

三、学生现状分析一年级是刚刚踏入学校的小学生们,他们对于这个陌生的地方有很多希奇感,对《地方课程》这本学科也有一种好奇的感觉,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学。

大部分学生还不适应小学生课堂常规和日常行为规范,但是还有个别孩子未能脱离幼儿园时的习惯,如上课坐不端正、听课时爱讲空话等。

希望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习惯,班级中能够形成乐学、善学、会学的良好学风,在各个方面都能有所提高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小,知识面有限,太深奥的知识对他们来说,无疑是太沉重的负担。

一年级的传统文化就是要求学生养成正确的习惯,让学生终生受益。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熟练背诵古诗,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难点:感受诗韵律美,体会诗人思想感情在日常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言行,养成良好品德、重点: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

培养学生道德素质,完善学生个性和人格五、教学措施1、在教学中,应是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创设各种生动活泼的活动,强调从活动中学习。

2、重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和社会实践联系,在探索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中感知周围是的特征,让探究成为地方课程学习的主要方式。

3、主要进行直观形象的教学,运用挂图、实物、多媒体等组织教学,运用观察、信息搜索、讨论、调查、社区活动等形式,充实教学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第17.18周
12.16—
—12.27
《逢老人》
1
第19.20周
12.30—
—1.10
《幼女词》
1
笠翁对韵》(节选一)
总课时数:1
教学目的: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 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三、教学目标
1.能够熟读、背诵这些经典名句。
2.能够理解这些名篇名段的意思。
3.学习了这些经典文章之后,能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能聆听到古代圣贤语重心长的教诲,并能在实际中学以致用。DX
四、教学重难点
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倡 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二是,在 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 注重教育学生,要用实际行动体现国学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 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RTCrpUDGiT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暮鼓对晨钟,吹竹对弹丝”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一、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习《笠翁对韵》 (节选二)。作者是清代文人李渔
二、范读、带读《笠翁对韵》 (节选二) 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 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 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跟我念。LDA
2.注重游戏教学。 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 我将运用游戏 “对 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等。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 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六、教学进度
周次
时间
教学内容
课时
第2.3周
9.9——
9.20
《笠翁对韵》
(节选一)
1
第5周
9.23——
9.30
《笠翁对韵》
(节选二)
1
第7.8周
10.8——
10.18
《小儿语》(
节选)
1
第9.10周
10.21——
11.1
《治家格言》
(节选一)
1
第11.12周
11.4——
11.15
《治家格言》
(节选二)
1
第13.14周
11.18—
—11.29
《名贤集》(节选一)
1
第15.16周
12.2——
12.13
《名贤集》(节选二)
国学教学的难点是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 文,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易理 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到 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5PCzVD7HxA
五、教学措施
1.教学形式多样化。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 讲歇后语比赛等。
二、范读、带读《笠翁对韵》 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 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 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跟我念。
三、释读
1.师读第一段
讲解第一段 重点点拨:山花对海树
苍穹
下响
常生活结合起来,对少儿品德的养成及其成长发展都有很大的好处。
Zzz6ZB2Ltk
2.教师范读原文,请学生认真听。
3.领学生读词句
4.师生共同讨论词句意义
5.学生练习熟读背诵
分组读 (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 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6.检查背诵
7.拓展训练:当我们遇到紧急情况时,你该怎么做? 小组商量一 下,演一演。
教学目的:
1.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2.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一切言 Nhomakorabea ,都要安详。 ”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过程设计
1.揭示课题并简介学习内容。 《小儿语》是明代吕得胜编写的,它将为人处世的道理与儿童的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两个单元 《经典驿站》 和《艺术乐园》 ,共有十八课 当你畅游于这套教材的时候,你会看到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世界。在 “经典驿站”里,你会感悟到我们民族语言的魅力,会聆听到古代圣 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你还会学到读书的方法和道理, 会欣赏到具有浓郁民族文化气息的风景人物,每篇文章都是历代文人 墨客留下的精华之作;在“艺术乐园”里,你会领略到流传了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中国的民族艺术⋯⋯p1EanqFDPw
高舂
青春
2.学生一起说文意。
三、朗读一东、二冬1.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
3.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四、课后拓展:1.利用课余时间熟读。
2.收集对联。
2
总课时数:2
教学目的: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 定基础。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 空”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一、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习《笠翁对韵》 。作者是清代文人李渔。 知道《笠翁对韵》作何解释吗?“翁”就是李渔自称。 “笠”就是 雨天穿的蓑衣。 “对韵”就是古代人对对子,讲押韵。jLBHrnAILg
三、释读
1.师读第一段
讲解第一段
重点点拨:暮鼓对晨钟,吹竹对弹丝.
河、汉: 奇:
偶:
吹竹:
弹丝:
2. 学生一起说文意。
三、朗读一东、二冬
1.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
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3.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四、课后拓展1.利用课余时间熟读2.收集对联。
3
总课时数:3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
、指导思想
《传统文化》是经山东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的地方 课程,学习传统文化,在研读中华经典的同时,注重国学思想精髓与 当代教育思想的结合,并融入学生创新能力拓展和研究性学习等内容。 通过这些经典内容的学习,能使学生明白热爱学习,孝敬老人,关爱 他人等道理,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b5E2RGbCA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