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神奇的影子”活动方案
二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神奇的影子》
二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神奇的影子》一. 教材分析《神奇的影子》这一主题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式了解影子的成因,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思考的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影子的产生、影子的变化、影子的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影子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生活经验丰富,对影子有一定的认知。
但他们对于影子的成因和影子的变化规律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够深入。
此外,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影子的成因,掌握影子的变化规律,知道影子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思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增强他们探索科学的欲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影子的成因,影子的变化规律,影子在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影子的成因和变化规律的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影子的大小、方向等变化,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3.实验法: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影子的变化,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灯笼、卡片等。
2.学具:每人一个灯笼,一张卡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有趣的影子动画,引导学生关注影子。
提问:“你们见过影子吗?影子是怎么产生的?”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见解。
2.呈现(10分钟)讲解影子的成因,如光的传播、物体的遮挡等。
通过投影仪展示影子的大小、方向等变化,让学生初步了解影子的变化规律。
3.操练(10分钟)分发灯笼和卡片,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影子的变化。
引导学生用卡片遮挡光线,观察影子的形状和大小变化。
鲁科版一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第一单元神奇的影子一、有趣的影子+总结(标准版)
鲁科版一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第一单元神奇的影子《1. 有趣的影子》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影子的产生条件及其与光源的关系,知道影子的变化规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游戏,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影子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实践精神,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影子的产生条件及其与光源的关系,影子的变化规律。
2.难点:通过实验和游戏,深入理解影子变化的原理,并能在实践中应用。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手电筒、白纸板、笔、透明玻璃、不透明物体(如小玩具、文具等)。
2.学生准备:四人一组,每组准备手电筒一把,若干小玩具和文具。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谜语导入(1)通过一个有趣的谜语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以此为契机导入新课。
出示谜语:“我走它也走,我停它也停,光弱它不在,光强它现形。
”(打一物)这个谜语富有启发性,学生可以通过思考和讨论来猜出答案。
(2)教师可以适时地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对影子的认识。
例如,可以问学生:“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影子吗?你们觉得影子是怎么产生的?影子有哪些特点?”等问题,让学生们积极思考和发言。
2.谜底揭晓与主题引出当学生们猜出谜底是“影子”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影子的形成原理和影响因素。
教师可以适时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与影子有关,我们将要探讨光的传播和影子的形成原理。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听讲,掌握这些知识。
”(二)新知探究1.影子的产生(1)观察讨论: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影子,让他们感受影子的存在。
通过观察,学生们可能会产生疑问:影子是怎么产生的呢?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2)实验探究: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影子的产生,我们可以进行实验探究。
首先,准备手电筒、白纸板和不同物体。
然后,让学生用手电筒照射白纸板,同时将不同物体放置在白纸板前方,观察并记录影子的产生情况。
《神奇的影子》大班教案
《神奇的影子》大班教案《神奇的影子》大班教案1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积极有兴趣地探索影子的产生和变化,使幼儿发现影子的产生与变化是与光源的变化有关的。
2、培养幼儿间的协商、合作关系,鼓励幼儿记录实验结果。
3、引导幼儿了解影子在生活中的利用,丰富幼儿对影子的认识。
4、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幼儿每人一个手电筒,若干小玩具和圆柱体积木,每人一份记录卡,每人一支记号笔,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一、手影游戏导入:猜猜小动物二、影子的产生。
1、第一次操作观察:幼儿拿手电筒和玩具分组做影子实验,探索发现光、物体和影子三者的关系。
2、交流:你是怎样帮助物体找到影子的?引导幼儿:打开手电筒,光照在板上――没有影子,让光照在影子上――影子出现在板上,关上手电筒――板上就没有影子了。
3、小结:因为有光,物体挡住了光,所以有影子。
4、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光能照出影子来?5、小结:生活中的.太阳光、月光、灯光、火光都能照出物体的影子。
三、影子的变化1、出示多媒体课件,向幼儿展示生活中的影子图片。
请幼儿观察,都发现了哪些物体的影子?有什么特点?光源是什么?2、交流:你发现这些生活中的影子都一样吗?3、小结:影子有的大,有的小,还有各种形状。
4、第二次操作观察:引导幼儿从不同的方向照物体,发现影子的方位及大小变化。
5、交流:你的影子是怎么变的?6、小结:光在左,影子在右;光在右,影子在左:光在上,影子小;光在旁边,影子大。
7、第三次操作记录:让我们再去试一试,把你试的结果记录下来。
8、讲评记录卡。
四、影子的利用。
1、交流:你们知道生活中影子有哪些用处?2、小结介绍:人们用影子的原理发明了电影;工程使用高楼的影子计算出高楼的高度;科学家用月球上山峰的影子计算出山峰的高度;艺术家用影子的原理发明了一种很有趣的皮影戏。
幼儿园中班科学神奇的影子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神奇的影子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神奇的影子》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影子的形成原理、生活中的影子现象、探索影子的变化规律以及创意影子游戏。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影子产生的科学原理,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
2. 培养幼儿观察、描述、分析生活中影子现象的能力。
3. 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影子的形成原理以及影子与光源、物体的关系。
教学重点:观察、描述、分析生活中的影子现象,创意影子游戏的开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白布、卡片、剪刀、画笔、各种形状的物体(如玩具、积木等)。
2. 学具:手电筒、白布、卡片、剪刀、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带领幼儿在户外观察太阳光下的影子,引导幼儿关注影子现象。
2. 例题讲解(1)影子的形成原理教师用简单的语言解释影子是由于物体挡住光线而产生的现象。
(2)生活中的影子现象教师展示各种生活中的影子现象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描述、分析。
3. 随堂练习幼儿分组进行探索活动,用手电筒、物体等制造影子,观察、描述影子的变化。
4. 创意影子游戏教师引导幼儿用卡片、画笔等制作自己的影子卡片,开展创意影子游戏。
六、板书设计1. 影子的形成原理2. 生活中的影子现象3. 影子与光源、物体的关系4. 创意影子游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寻找生活中的影子现象,记录下来并与爸爸妈妈分享。
答案:幼儿需记录至少三个生活中的影子现象,如树下的小狗影子、太阳下的建筑物影子等。
2.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自己的影子卡片,与家人开展影子游戏。
答案:幼儿需用卡片、画笔等制作一个创意影子卡片,与家人进行互动游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课堂教学过程、幼儿参与度、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反思,为下次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2. 拓展延伸:教师鼓励幼儿在家庭、社区中继续探索影子现象,激发幼儿的持续兴趣。
《神奇的影子》(教案)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二年级上册-通用版
《神奇的影子》(教案)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二年级上册-通用版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引导学生探索影子的奥秘,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观察和记录影子的变化,以及尝试制作自己的影子作品。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将能够增强对光影现象的认知,提高观察力和创造力。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知道光与物体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让他们能够观察和记录影子的变化,并制作自己的影子作品。
3. 引导学生探索影子的奥秘,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难点:1. 影子的形成原理,特别是光与物体之间的关系。
2. 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影子的变化,以及制作自己的影子作品。
教具学具准备:1. 影子实验器材:光源、透明塑料瓶、手电筒等。
2. 制作影子作品的材料:纸张、剪刀、彩笔等。
3. 影子观察记录表。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影子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影子的形成,激发他们的兴趣。
2. 探索:让学生分组进行影子实验,观察和记录影子的变化,引导他们发现光与物体之间的关系。
3. 制作:让学生利用提供的材料,制作自己的影子作品,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 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影子作品,分享他们的观察和创作过程。
5. 总结: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影子的形成原理,以及他们在实验和创作中的发现。
板书设计:1. 《神奇的影子》2. 内容:影子的形成原理、影子实验、影子作品制作、影子展示。
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和记录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影子变化,并尝试解释这些变化的原因。
2. 让学生尝试利用家中的物品,制作自己的影子作品,并分享给同学。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探索影子的奥秘,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通过实验和创作,学生不仅了解了影子的形成原理,还提高了观察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索,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创作。
同时,我也注意到了一些学生在实验和创作中遇到的困难,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关注这些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幼儿园中班科学神奇的影子教案【三篇】
【导语】编写教案要依据教学⼤纲和教科书,从学⽣实际情况出发,精⼼设计。
⼩编整理了幼⼉园中班科学神奇的影⼦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活动⽬标: 1、喜欢参与科学探索活动,勇于表达⾃⼰的想法和认识。
2、并初步了解影⼦的形成。
3、在游戏中探索影⼦的⽅位变化特点。
活动准备: 1、幻灯机、玩具娃娃。
2、⼿电筒、⼩⼈偶。
活动过程: 1、谜语导⼊。
(1)教师:⼈⼈有个好朋友,乌⿊⾝⼦乌⿊头,阳光下⾯在⼀起,你停它也停,你⾛它也⾛,就是不开⼝。
⼩朋友仔细想⼀想这是什么呀? (2)⿎励幼⼉⼤胆猜测。
(3)教师:对,是影⼦。
你们知道影⼦是怎么形成的吗? 2、进⾏实验,引导幼⼉了解影⼦的形成。
(1)打开幻灯机,将光投到墙上。
提问:看⼀看墙上有影⼦吗? (2)教师⽤玩具娃娃挡住光线。
提问:现在发⽣什么事情?为什么现在会有影⼦了呢? (3)⿎励幼⼉⼤胆讲述⾃⼰的发现。
(4)教师关掉幻灯机。
提问:现在墙上有影⼦吗?为什么? (5)教师⼩结:有光,并且有物体挡住光的情况下才会出现影⼦。
没有光,有物体,也不会产⽣影⼦。
3、进⾏实验,引导幼⼉探究光和影⼦的关系。
(1)教师固定⼿电筒在上⽅,打开⼿电筒照射⼈偶,请幼⼉观察影⼦在哪个⽅位,并请幼⼉⼤胆讲述⾃⼰的发现。
依次将⼈偶变化位置,请幼⼉说⼀说⾃⼰的发现。
(2)教师⼩结。
活动延伸: 1、在户外活动时,玩⼿影游戏。
2、带领幼⼉玩“踩影⼦”的游戏。
篇⼆ 张⼀哲 活动⽬标:1、让幼⼉在感知体验中了解影⼦的产⽣条件及其特点。
2、引起幼⼉对光影科学现象的探究兴趣,激发幼⼉的好奇⼼和求知欲。
活动准备:1、镂空⼩鱼若⼲条、⼿影戏视频⼀段。
2、⽩⾊幕布⼀块。
3、⼿电筒、蜡烛、镁光灯或应急灯各五个 活动过程: ⼀、感知“影⼦的形成” 1、利⽤观看⼿影戏的⽅式,引起幼⼉对光影现象的观察兴趣。
2、教师寻找影⼦(表演⼀个⼩节⽬),引导幼⼉观察: ①你发现了什么? ②关闭镁光灯,影⼦还有没有? 3、⽼师已经找到了影⼦,你能不能找到呢? ⼆、探究光和影⼦的关系 1、幼⼉进⾏第⼀次分组实践,教师进⾏指导、⼩结。
综合实践活动课《神奇的影子》优质教案、教学设计、课堂实录
《神奇的影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 让学生在探究影子的过程中了解影子的产生、影子形状的变化。
2、在找影子和欣赏影子图片的过程中感受影子的神奇,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小组合作探究影子变化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能力。
4、在展示研究成果过程中培养学生懂得倾听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通过找影子、观察影子探索并总结出影子的产生条件,通过展示图片播放视频让学生感受影子的神奇,激发学生探究影子变化规律的兴趣,小组合作方式探究影子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研究影子的变化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意识。
2. 在欣赏图片和观看视频中感受影子的神奇,激发学生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唤起学生对手影艺术创作的热情。
3、在交流和展示活动中培养学生懂得分享和倾听欣赏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影子的产生和变化规律,激发学生课下继续探究影子的欲望。
难点:自主探究影子的变化规律。
三、教学准备:手影图片、表格、课件。
学生用:手电筒、不透明物体。
四、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大家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一个小故事,大家要仔细听,用心思考。
晴朗的一个早晨,小白兔走出山洞玩,当他发现一直有只大黑兔紧紧跟着他的时候,很害怕,想了各种办法想赶走大黑兔,直到跑进一片又黑又暗的树林。
大黑兔才消失不见了……聪明的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为什么大黑兔要一直跟着小白兔?)大黑兔是小白兔的影子。
二、找影子,探究影子的产生条件1、同学们在生活中见过自己的影子吗?想和自己的影子交朋友吗?老师也想见见你的影子朋友呢?快找找看,看你再教室能找到他吗?学生找影子。
2、你找到了那些影子?在哪儿找到的?刚才老师看到好多同学都到这儿来找影子,为什么啊?(有光)有光有会有影子吗?还需要其它的条件吗?(光和不透明的物体。
综合实践活动二年级上册《神奇的影子》教学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二年级上册《神奇的影子》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神奇的影子》是综合实践活动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通过介绍影子的形成、变化和应用,让学生了解影子现象,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课文内容丰富,既有科学知识,又有生活实例,适合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但对影子的形成和变化可能还不够了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影子的基本知识,能够在生活中观察和探究影子现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影子的形成、变化和应用,学会观察和描述影子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动手的良好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影子的形成、变化和应用。
2.难点:影子的形成原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影子现象。
2.探究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讨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3.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增强课堂氛围。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影子现象的图片和视频。
2.实验材料:准备影子的实验材料,如手电筒、卡片等。
3.讨论话题:提前准备好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影子现象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影子。
提问:“你们在哪里见过影子?影子是什么样子的?”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影子的形成、变化和应用。
通过实例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影子在不同情况下的形态。
引导学生思考影子现象背后的原理。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影子实验,让学生亲手操作,观察和记录影子在不同光线、角度下的变化。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的能力。
4.巩固(5分钟)讨论话题:影子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巩固所学知识。
二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神奇的影子全国通用
教案设计:教案名称:《神奇的影子》年级:二年级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影子的产生和变化原因。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和团队意识。
4.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影子的产生: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影子的产生原因。
2. 影子的变化: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影子大小的变化原因。
3. 影子的应用: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影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影子的产生和变化原因。
难点:让学生理解影子的产生和变化与光源、物体和地面之间的关系。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验材料(蜡烛、手电筒、玩具等)。
学具:实验材料(蜡烛、手电筒、玩具等)、记录本、彩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展示影子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影子。
2. 提问:“你们知道影子是怎么产生的吗?”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二、探究影子产生的原因(10分钟)1.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蜡烛、手电筒和玩具的影子。
2. 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分析影子产生的原因。
三、探究影子大小的变化原因(10分钟)1.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蜡烛、手电筒和玩具的影子大小的变化。
2. 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分析影子大小变化的原因。
四、探究影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影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分享影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学生动手制作一个有趣的影子,展示并分享。
作业设计:1. 观察生活中其他物体的影子,记录下来,并分析影子产生的原因。
2. 思考影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写一篇短文,分享自己的发现。
课后反思:重点关注细节: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与学具准备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神奇的影子》这节课中,教具与学具的准备应该细致且具有针对性,以保证学生能够直观地观察和理解影子的产生和变化。
鲁科版一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第一单元神奇的影子《2. 好玩的手影游戏》
鲁科版一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第一单元神奇的影子《2. 好玩的手影游戏》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引导学生通过探索与尝试,学会做出各种手影造型,感受手影游戏的多变性和趣味性。
(2)初步了解手影艺术的原理,知道手影是通过光的直线传播和物体遮挡形成的。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模仿和创作手影,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2)通过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手影游戏的兴趣,培养积极探索、大胆表现的学习品质。
(2)体验手影游戏的乐趣,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喜爱。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会做出基本的手影造型,感受手影游戏的多变性和趣味性。
2.难点:理解手影形成的原理,并能够自主创作手影造型。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手影艺术》活动视频2.PPT图片《生活中的影子》3.大手电筒2只、投影仪1台4.手影造型图片或示意图学生准备:1.每人准备一只小手电筒(如有条件)2.文具(用于记录或创作)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谜语导入:(1)通过一个有趣的谜语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出示谜语:“我有十个小兄弟,人人都有我也有,有时大家做游戏,有时大家做舞蹈。
”(2)引导学生们思考这个谜语的答案。
当学生们猜出谜底是“手”时,教师可以进一步解释这个谜语的寓意,如“十个小兄弟”指的是十个手指,“人人都有我也有”则表达了手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3)引出今天的主题——手影游戏。
教师可以简单介绍手影游戏是一种通过手的姿势和动作来形成各种形状的影子,进而进行表演的游戏。
这样的引入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够为后续的教学活动做好铺垫。
2. 激发兴趣:(1)在介绍完手影游戏后,教师可以通过简要介绍手影游戏的魅力和乐趣,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教师可以分享一些有趣的手影故事,或者展示一些精彩的手影表演视频,让学生们感受到手影游戏的趣味性和创造性。
幼儿园科学实验《神奇的影子》教案
幼儿园科学实验《神奇的影子》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幼儿园科学实验课程,实验主题是《神奇的影子》。
教材的章节主要包括:第一章,探索影子的产生;第二章,了解影子的变化;第三章,创造有趣的影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活动,了解影子的产生和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 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了解影子的产生和变化。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索,发现影子的产生和变化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实验材料(如手电筒、玩具、透明塑料等)。
学具:每人一份实验材料包(内含手电筒、玩具、透明塑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影子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影子,激发学生的兴趣。
同时,教师提出问题:“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影子?影子是怎么产生的?”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 实验探索(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发放实验材料包,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实验一:探索影子的产生学生用手电筒照射玩具,观察影子的产生。
实验二:了解影子的变化学生改变手电筒的位置和角度,观察影子的大小和方向的变化。
实验三:创造有趣的影子学生利用透明塑料和玩具,创造各种有趣的影子。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影子相关的例题,如“找出隐藏的影子”、“影子的大小和方向变化”等,引导学生思考并解答。
4.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练习题包括“用手电筒照射自己的手,观察影子的变化”、“利用透明塑料和玩具,创造一个有趣的影子”等。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影子产生的原因、影子的大小和方向变化规律、创造有趣的影子。
七、作业设计1. 请用彩色笔描绘出你在课堂上创造的这个有趣的影子,并写上一句描述这个影子的话。
2. 请家长帮忙拍照记录下孩子在家创造的有趣影子,并写上一句描述这个影子的话。
《神奇的影子》(教案)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下册-通用版
《神奇的影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知道影子与光源、物体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用简单的图形表现物体的影子。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够利用影子进行创意表现。
4. 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探究兴趣,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关注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影子的形成原理2. 影子与光源、物体的关系3. 影子的观察与表现4. 影子的创意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影子的形成原理,影子与光源、物体的关系,影子的观察与表现。
2. 教学难点:影子的创意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有趣的影子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影子。
1.2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影子吗?影子是怎样形成的?2. 新课内容2.1 讲解影子的形成原理,让学生了解影子与光源、物体之间的关系。
2.2 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物体的影子,学会用简单的图形表现物体的影子。
2.3 指导学生进行影子创意表现,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独特的影子作品。
3. 实践活动3.1 分组进行影子观察与表现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影子的变化。
3.2 鼓励学生利用影子进行创意表现,如制作手影、影子画等。
4. 总结与展示4.1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实践成果,互相交流学习。
4.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影子的形成原理及创意应用。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课堂表现,了解学生对影子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的影子作品,考察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3. 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评价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兴趣。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创新表现。
3. 加强对学生的评价与指导,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探究兴趣。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影子图片和教学视频。
2. 影子观察与表现所需的器材,如手电筒、白纸、剪刀等。
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影子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影子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和特点。
2.发展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的协作合作能力,共同完成实验。
二、教学准备1.影子实验器材:灯、纸板、色纸、泥,黑色玻璃纸。
2.教师 PPT 和课件。
3.组织好学生进行小组合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发兴趣)1.谈论影子的形成,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平时在哪些情况下观察到过影子,例如在太阳底下,手电筒照射等现象。
2.引入新鲜的话题:那么如果没有光,影子还会有吗?3.向学生展示灯打在纸板上的效果,呈现出一条清晰的影子。
2. 探究影子的形成原理(实验环节)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向学生分发实验器材,各组需要用纸板挡住灯光,使灯底下有一片阴影。
2.在阴影中放置不同的物品,让学生观察和发现影子的变化,学生一边实验,一边记录自己的发现。
3.突出“探究”二字,鼓励学生找出影子形成的规律。
例如:有光源才有影子,所以影子只出现在光源的背后;光线直线传播,直接影响影子的大小等。
4.整合学生的发现,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成果,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也为接下来的授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3. 形成彩色影子1.将彩纸或泥放在黑色玻璃纸上,在灯光的照射下,形成了多彩斑斓的影子。
2.让学生继续探究彩色影子形成的原理和特点,让学生在实验中感受各种形态各异的影子。
3.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我们将玻璃上刻画彩色图案会出现什么情况。
4. 反思及分享1.组织学生向大家汇报自己小组的研究成果,并对实验过程和影子形成过程进行深入讨论。
2.由学生进行反思及汇总,总结本节课中概括出影子形成的原理及探究成果。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以探究为主,从实验中掌握知识概念,学生在实验中既能阐述影子的原理,也增加了自己的观察能力。
让学生自我探究,注重学生的协作与合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深入思考的能力。
将学生真正置身于活动中,从而实现了科学与生活实践问题的结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考查探究 主题1《神奇的影子》【教案】
神奇的影子【教案】
一、【教材分析】
教
学
目
标
1.通过做游戏、实验等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影子的产生、变化的原因。
2.通过小组合作,创作手影及手影故事,体会影子的神奇。
3.了解影子在生活中的运用,了解皮影戏的历史,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
重难点
重点:激发学生寻找影子的兴趣。
难点: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主动探索的能力,并且找出影子的特点。
教学
准备
课件、手电筒等。
教学
方法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展开学习,教师采用发现法、讲授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过程与组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
视频导入
激发兴趣
1.播放视频: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段视频。
2.看完视频,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2.每个小组由组长为代表,为同学们展示本小组的活动搜集的资料。
★手影剧场
★皮影戏的研究
★怎样让灯光下没有影子
★关于影子产生、变化原因的研究
(三)
制作手影
1.说了这么多关于影子的内容,你想自己制作手影吗?
2.如何制作手影呢?
3.小结:用手电筒的光作为光源,把手放到光照得到的地方就形成了手影!老师示范几个手影,学生猜是什么。
四、【板书设计】
神奇的影子
产生
神奇的影子变化
运用
1.小组合作完成,并给自己的作品起名字。
2.全班展示交流。
(五)
影子的应用
1.影子不仅有趣还很有用,你知道影子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吗?
2.教师展示影子的应用!
幼儿园大班《神奇的影子游戏》科学活动教案
幼儿园大班《神奇的影子游戏》科学活动教案
一、活动背景
本活动旨在通过观察影子的形成和变化,启发幼儿对光线与影子的认识,并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探究精神。
二、活动材料准备
•投影仪或手电筒
•玩偶或玩具
•白色纸板或布
•玩具动物影子卡片
•彩色胶带
三、活动流程
第一步:导入活动
1.引导幼儿观察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并提出问题:什么是影子?为什么
会有影子?
第二步:实践探索
1.利用投影仪或手电筒在白色纸板上投射玩偶或玩具的影子,让幼儿体
会光线与影子的关系。
2.使用玩具动物影子卡片,在灯光下通过移动卡片改变影子的形状,引
导幼儿思考影子的变化原因。
3.通过彩色胶带在地板上绘制不同形状,让幼儿观察光线投射在不同形
状上的影子。
第三步:总结讨论
1.引导幼儿回顾活动过程,总结光线与影子的关系,以及不同形状物体
的影子特点。
2.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理解,加深对影子现象的认识。
四、活动延伸
1.利用手影戏游戏,让幼儿尝试用手指做出不同形状的影子。
2.进行户外活动,观察树叶在阳光下的影子,探讨自然环境中的影子现
象。
五、活动心得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不仅探索了光线与影子之间的奥秘,还培养了观察力和想
象力。
通过亲身体验和观察,幼儿对科学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以上就是《神奇的影子游戏》科学活动的教案,希望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祝活动圆满成功!。
2023年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神奇的影子(精选3篇)
2023年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神奇的影子(精选3篇)教案1:神奇的影子教学目标:1. 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
2. 正确观察和描述影子的形状、颜色和大小,并能解释原因。
3. 运用科学方法探究影子的特性。
教学准备:1. 影子的实物或图片。
2. 具有各种形状的物体,如球、长方体、人物模型等。
3. 白纸和铅笔。
教学过程:引入:1. 展示一张有影子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影子的外形、颜色和大小。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影子?影子是怎么形成的?探究:3. 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取一个物体,将它放在光源下,观察并描述它的影子。
记录下每个物体的形状、颜色和大小。
4. 引导学生思考:物体和它的影子有什么关系?影子的形状、颜色和大小和物体有什么关联?总结:5. 让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和思考。
6. 引导学生总结:影子是由物体挡住光线形成的,物体的形状决定了影子的形状,物体的颜色决定了影子的颜色,物体的大小决定了影子的大小。
拓展:7. 让学生自由探索其他物体和它们的影子的关系,发现影子的形状、颜色和大小的变化规律。
教案2:魔幻的影子教学目标:1. 掌握影子的形成原理。
2. 观察和描述影子的特征,并能解释原因。
3. 运用科学方法探究影子的变化。
教学准备:1. 影子的实物或图片。
2. 具有各种形状的物体,如球、长方体、人物模型等。
3. 手电筒或光源。
4. 白纸和铅笔。
教学过程:引入:1. 展示一张有影子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影子的形状、颜色和大小。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影子?影子是怎么形成的?探究:3. 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取一个物体,将它放在光源下,观察并描述它的影子。
记录下每个物体的形状、颜色和大小。
4. 引导学生探究:将光源的位置移动,观察影子的变化。
5. 引导学生思考:影子的形状、颜色和大小会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为什么?总结:6. 让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和思考。
7. 引导学生总结:影子的形状、颜色和大小取决于物体的形状、光源的位置和光线的强弱。
小学二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神奇的影子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和特点。
2.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沟通与合作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黑色卡纸、剪刀、胶水、小灯泡、极验课件,幻灯机。
2.学生准备:说明书、小组展示模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15分钟)1.教师介绍影子的形成原理和特点,并展示几张影子图片给学生,引发学生对影子的兴趣。
2.教师提问:你们经常看到影子吗?你们知道影子是怎么来的吗?请举例说明。
二、探究(30分钟)1.教师展示黑色卡纸和剪刀,让学生动手制作一个简单的剪纸剪影(如桃子、小鸟等),并将其贴在白纸上。
2.学生将黑影子与剪纸剪影进行比较,讨论黑影子和剪纸剪影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总结出影子的特点。
3.教师向学生介绍灯光的作用,用幻灯机投射光线,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在不同位置下的影子变化情况。
三、拓展(30分钟)1.学生合作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主题(如动物、植物、建筑等),并讨论设计一个能展示该主题的影子作品。
2.学生利用说明书和教师提供的材料,进行影子作品的制作。
3.学生使用极验课件,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如何改变光线的方向和强度对影子的影响。
四、展示和评价(20分钟)1.各小组展示影子作品,并介绍作品的设计理念和制作过程。
2.教师和其他小组学生进行点评,并给出具体的建议和意见。
五、总结与延伸(15分钟)1.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影子的形成原理和特点,巩固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体会,并提出进一步了解影子的问题。
3.教师布置延伸作业:让学生回家观察和记录不同时间、不同位置下物体的影子变化情况,并写下自己的观察心得。
第7周 神奇的影子 教案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上册辽师大版
教案:第7周神奇的影子教学内容:1. 让学生了解影子的定义和形成原理。
2. 引导学生探索影子的变化规律。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影子的定义和形成原理,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探究影子的变化规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1. 影子的形成原理和变化规律。
2. 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影子的形成原理图、影子的变化规律图。
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手电筒、一张白纸、一根铅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手电筒和白纸,引导学生观察手电筒照射白纸时产生的影子。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现象,教师总结影子的定义。
二、探究影子的形成原理(10分钟)1. 教师出示影子的形成原理图,引导学生观察并理解影子的形成过程。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
3. 教师总结影子的形成原理:光在沿直线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的光照不到的暗区叫影子。
三、探究影子的变化规律(10分钟)1. 教师出示影子的变化规律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影子的变化原因。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用手电筒和白纸探究影子的变化规律。
3. 各组汇报实验结果,教师总结影子的变化规律:影子的方向和大小会随着光源和物体的位置变化而变化。
四、实践操作(5分钟)1. 学生分组,用手电筒和白纸进行实践操作,验证影子的形成原理和变化规律。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板书设计(5分钟)1.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影子的定义和形成原理。
2. 学生上台演示影子的变化规律,教师在黑板上板书。
六、作业设计(5分钟)1. 学生回家后,和家长一起进行影子游戏,观察和记录影子的变化。
2.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环节,让学生了解了影子的定义和形成原理,学会了用科学的方法探究影子的变化规律。
幼儿奇妙影子活动策划方案五篇
幼儿奇异影子活动策划方案五篇影子始终是孩子们感爱好的话题,将科学教育融于同学的生活中是新观念的体现,编写方案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从同学实际状况动身,细心设计。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细心预备的幼儿奇异影子活动方案五篇,期望对你有挂念!幼儿奇异影子活动方案1活动目标:1、宠爱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生疏。
2、并初步了解影子的形成。
3、在玩耍中探究影子的方位变化特点。
活动预备:1、幻灯机、玩具娃娃。
2、手电筒、小人偶。
活动过程:1、谜语导入。
(1)老师:人人有个好伴侣,乌黑身子乌黑头,阳光下面在一起,你停它也停,你走它也走,就是不开口。
小伴侣认真想一想这是什么呀?(2)鼓舞幼儿大胆猜想。
(3)老师:对,是影子。
你们知道影子是怎么形成的吗?2、进行试验,引导幼儿了解影子的形成。
(1)打开幻灯机,将光投到墙上。
提问:看一看墙上有影子吗?(2)老师用玩具娃娃拦住光线。
提问:现在发生什么事情?为什么现在会有影子了呢?(3)鼓舞幼儿大胆叙述自己的发觉。
(4)老师关掉幻灯机。
提问:现在墙上有影子吗?为什么?(5)老师小结:有光,并且有物体拦住光的状况下才会消灭影子。
没有光,有物体,也不会产生影子。
3、进行试验,引导幼儿探究光和影子的关系。
(1)老师固定手电筒在上方,打开手电筒照射人偶,请幼儿观看影子在哪个方位,并请幼儿大胆叙述自己的发觉。
依次将人偶变化位置,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发觉。
(2)老师小结。
活动延长:1、在户外活动时,玩手影玩耍。
2、带领幼儿玩“踩影子”的玩耍。
幼儿奇异影子活动方案2设计意图:玩影子是幼儿最感爱好的玩耍,老师紧紧抓住幼儿这一特征设计了本次活动,以手影玩耍为导入,再循序渐进地深化:影子是怎样产生的——影子的变化——进一步探究影子的利用结束本次活动,从而让幼儿全面系统地把握了有关“光与影子”的感性阅历:光线照射在物体上,物体拦住光线就产生了影子.在本次活动中,老师充分做到以幼儿为主体,老师为主导,培育幼儿探究科学实践的爱好,进展幼儿的观看.比较.推断力量,让幼儿养成从小就主动探究科学的习惯,提倡幼儿自己体验成功的喜悦,并且进一步体验自信带来的愉悦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奇的影子》活动方案
活动目标:1、让学生在感知体验中了解影子的产生条件及其特点。
2、引起学生对光影科学现象的探究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活动准备:
手电筒、蜡烛(动物文具)等。
手影戏视频一段。
活动过程:
一、感知“影子的形成”
1、利用观看手影戏的方式,引起幼儿对光影现象的观察兴趣。
2、教师寻找影子(表演一个小节目),引导幼儿观察:
①你发现了什么?
②关闭光源,影子还有没有?
3、老师已经找到了影子,你能不能找到呢?
二、探究光和影子的关系
1、学生进行第一次分组实践,教师进行指导、小结。
①谁找到了影子?愿意来上面试一试么?
②是什么让影子留在这里的?
③手在哪里?光在哪里?影子又在哪里?
④用不同光源发出的光照射同一样东西,影子有什么变化?
⑤哪种光最强、最亮?在哪种光下影子最清晰?
教师小结:影子是由于物体挡住了光线而产生的,光越强,影子
越清晰,光越弱,影子越模糊?
2、教师播放图片,观察后进行实践。
3、教师进行指导、小结。
(1)影子什么时候会变大?什么时候会变小?
(2)谁想上来试一试?
教师小结:影子的大小和物体与光源的距离远近有关。
物体离光
源越近,影子越大,离光源越远,影子越小。
三、结束部分。
小朋友们知道了影子的秘密,一会儿出去活动时,咱们一起和影子做游戏好不好?以后老师把这些材料投放到咱班的“闪亮亮小舞台”,你们可以到那里进行手影戏的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