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把握学情 科学实施教学
农村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6篇)
农村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6篇)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思想,以新《课程标准》为标尺,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扎实有效地开展新课程,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深化教育,使素质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开创教育和发展新局面。
(一)导学案设计1.认真学习新课标,充分了解学情。
钻研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准确把握每节课的目标及重难点。
2.多从学生角度思考,严格控制教师讲解时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知识的生成,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小组协作的能力。
3.教师语言要以引导点拨评价为主。
引导点拨要把握好深浅,组织教学要机制科学,评价更要从客观事实出发,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评价标准。
4.程序设计要符合课型特点,形成科学的模式。
新授课:情境-问题-策略研究-达标检测;练习课:回忆总结-练习巩固-达标检测;复习课:构建知识框架-方法梳理-典型题目训练-达标检测。
(二)课堂教学1.精心组织课堂教学语言,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从积极的发言中了解学情,适时调整教学策略。
2.严格落实课堂教学四常规,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小组协作学习为主,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积极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协作交流的平台。
3.明确小组分工,发挥好行政组长和科任组长的火车头作用,逐步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充分认识到倾听、提问、争辩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形成有交流,有示范,有竞争,有帮扶的小组协作学习机制。
4.评价小结要关注学生个体发展和小组的整体发展。
(三)评价机制1.评价要从学生的听、说、思、辩、讲、评、做入手,从课前准备、课上表现、小组协作、课内外及家庭作业的完成等方面进行多元评价。
2.实行学生自我反思,学生对自己一天的在校情况进行回顾,并填写反思记录。
3.发挥好小组评价总结作用,每组每周要进行小结评价,每位组员客观的认识自我,认识自己的优点与不足,明确努力方向。
海南省中小学教师教学常规
海南省中小学教师教学常规为进一步加强我省中小学教学管理,规范教师教学行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根据国家和我省有关文件精神,结合中小学校教学实际,特制定本常规。
一、计划与准备1.制定个人教学计划。
依据国家课程标准、学校教学工作安排及学科组(备课组)工作计划制定个人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包含课程总目标及学期课程目标、学情分析、教材和其它课程资源分析、减负提质措施、教学进度及活动安排、教学检测及评价、学生辅导等。
2.坚持参加集体备课。
倡导以课例为载体的集体备课,要研究课程标准、教材,整合教学资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明确教学目标达成和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要求。
3.认真做好个人备课。
在集体备课基础上认真调整个人原有教学设计,编制教案。
教案内容应包括课题、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资源、教学过程等。
备课时要认真分析和准确把握学情,围绕教学目标落实合理设计教学活动,重视学法指导,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每学期教案备课数量不少于学科总课时的2/3。
4.充分做好上课准备。
课前认真检查教学用具及课堂活动资源等相关材料。
在功能教室或户外进行教学活动,须提前布置教学活动场所,检查有关设施设备、实验装置等,确保教学活动安全有序进行。
二、课堂教学5.坚持学生发展为本。
课堂教学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基于学情,以学定教。
善于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民主、平等、互动、开放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讨论、质疑、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
尊重学生,不得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6.科学合理实施教学。
课上要讲清重点难点、知识体系,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提问、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感悟和体验学习内容中蕴含的科学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关注学生学习状况,强化课堂纪律管理。
7.充分应用信息技术。
根据实际需要使用多媒体技术及信息平台资源,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
8.遵守课堂教学要求。
严格按课表上课,不得随意缺课、调课。
教师研修暨师德学习2023年暑期教育考试练习题附全部答案
教师研修暨师德学习2023年暑期教育考试练习题(附全部答案)倾听儿童相伴成长01放手发现读懂支持一一遇见图式共成长1.多选题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中的办园方向。
包括()等关键指标。
A、党建工作B、品德启蒙C、科学理念正确答案:A,B,C、02聆听拔节之声,捕捉成长微光1判断题在品德启蒙中,要注重幼儿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潜移默化贯穿于一日生活和各项活动,创设温暖、关爱、平等的集体生活氛围,建立积极和谐的同伴关系。
√X正确答案:案03不一样的六一儿童节1判断题在科学理念中,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相信每一个幼儿都是积极主动、有能力的学习者,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
√X正确答案:案04心情日记之我的情绪管理1.判断题在幼儿园能够提前教授小学阶段的课程内容。
√X正确答案:案05多米诺变形记1多选题按资质要求配备专(兼)职卫生保健人员,认真做好()等工作。
A、幼儿膳食指导B、晨午检和健康观察C、疾病预防D、幼儿生长发育监测正确答案:A,B,C,D∖06我的舞台1判断题教职工需具有传染病防控常识,认真落实传染病报告制度,具备快速应对和防控处置能力。
√正确答案:案07倾听儿童相伴成长1.单选题制定并实施与幼儿身体发展相适应的体格锻炼计划,保证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OA、0.5小时B、1小时C、15小时D、2小时正确答案:D08滚动的圆筒1.单选题制定并实施与幼儿身体发展相适应的体格锻炼计划,保证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
A、0.5小时B、1小时C、15小时D、2小时正确答案:B09谁来救救我的袜子1判断题重视有特殊需要的幼儿,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班级的各项活动,同时给予必要的照料。
√正确答案:J10与你一起幕天席地1单选题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注重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各领域有机整合,促进幼儿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寓教育于生活和游戏中。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具有政治性、思想性和综合性、实践性。
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必须充分体现国家意志,立足核心素养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课堂教学准备(一)理解课标要求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与评价的基本依据。
教师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准确把握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和课程实施,并具体落实到教学过程中,有效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二)分析教学实际1. 学生实际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习惯、认知规律和心理状况,尤其是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兴趣爱好、学习困惑点等,了解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整体水平和个体差异。
2. 教学条件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条件、教学资源、教师自身知识储备、课时安排、地方文化特色等,为明确教学重难点,合理确定教学目标,恰当选择教学方法,适切开展教学活动创造条件。
(三)确定教学计划与实施策略教学计划是对教学内容进行总体安排,使教学工作能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
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情制定教学计划。
1. 学期教学计划在每学期开学之前,教师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师教学用书,了解本学期的课程内容,基于学情,科学制定学期教学计划。
2. 单元教学计划通过对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师教学用书的研读,整体把握本单元内容,了解本单元教学内容的编写意图,厘清单元与各课时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并合理制定单元教学目标和安排单元教学进度。
3. 课时教学计划课时教学计划应突出把握每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核心概念。
二、课堂教学设计(一)确定目标教学目标是开展教学活动、选择教学方法和评价教学结果的重要依据。
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从章节、单元以及整本书的视角出发,体现基于核心素养要求的“课程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的层次性、适切性、可行性。
首先,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以铸魂育人为根本,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提高道德修养和法治素养,培养健全人格,弘扬奋斗精神和劳动精神,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把握学情,有序训练
把握学情,有序训练在教育培训领域,把握学情,有序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素质提升与教学、训练方案的制定密不可分,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兴趣和特长,然后有序、科学地进行训练,才能真正实现良好的教育效果。
本文将从把握学情和有序训练两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对广大教育者和培训者有所启发。
一、把握学情把握学情,是指对学生的学习背景、学习状态、学习特点等进行深入了解和分析。
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和训练,使其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大的进步。
1.了解学生的学习背景学生的学习背景包括学习经历、学科基础和学习习惯等。
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经历,有些学生可能已经接受过相关的培训,对学科有一定的基础,而有些学生可能是初学者,对学科仍然一窍不通。
了解学生的学习背景,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学情,从而更好地制定教学计划和培训方案。
2.分析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的学习状态是指学生处于怎样的学习状态,对学科的认知程度如何。
有的学生可能对某个学科非常感兴趣,积极主动地学习,学习成绩一直在前列;而有的学生可能对某个学科缺乏兴趣,学习状态较差,成绩也一直不尽如人意。
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情,有利于我们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和训练。
二、有序训练有序训练,是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要,有计划、有条理地进行训练。
只有有序训练,才能合理分配学生的学习任务,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1.制定教学计划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我们需要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
比如对于学习动机强烈,学习成绩一直在前列的学生,我们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深度或广度的学科内容,引导他们更好地开展课外学习;而对于学习动机较弱,学习状态较差的学生,我们可以适当减轻一些课业负担,减少一些学科难度,帮助他们提升学习动力和兴趣。
只有针对不同学生的学情,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才能更好地实现有序训练。
2.科学安排学习任务根据教学计划,我们需要科学安排学习任务。
做思共生,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做思共生,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摘要】目前小学科学教学中浅层教学屡见不鲜,缺乏知识建构、运用等现象,深度学习理念能促使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深度学习并不是对知识简单的记忆,而是学会理解知识背后的真正含义,能对原有的知识体系整合构建。
【关键词】小学科学;深度学习;实践;思考【正文】深度学习是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形成的基本途径,所谓深度学习,我认为有两点含义:一是指向科学核心素养;二是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实现呢?“做思共生”能很好地达成这两点,即通过“动手动脑学科学”达到“知行合一”的深度探究。
一、准确把握学情,找准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的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个关键概念是最近发展区。
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
科学教学也是一样的,确定了最近发展区,也就确定了学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准确把握学情首先要知道学生的前概念和最近发展区,然后安排合理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达到“做思共生”的深度学习。
例如,在《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吃饼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主题一一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
接着教师通过让学生勾选消化器官并排序,了解学生前概念。
第一小组同学认为食物会经过口腔、小肠、胃、食道、肛门;第二小组同学认为食物会经过口腔、食道、肝脏、胃、小肠、大肠和肛门。
教师提问:为什么第二小组的想法会和第一小组差别较大?其他同学也积极参与讨论,这一过程充分暴露学生的前概念,接着通过看视频确定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路线,修正学生原有的错误认知。
二、结构化材料,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科学教学由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探究活动串联而成,活动的展开需要借助各种各样的材料,材料的质量是导向“事半功倍”还是“事倍功半”的重要条件。
在《物体在斜面上运动》一课中,我选取6种不同形状的物体(长方形积木、乒乓球、圆柱形橡皮、小立方体、多面体、六棱柱),先让学生预测它们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在预测过程中学生会根据形状来猜测,球形乒乓球、圆柱形橡皮在斜面上会滚动,长方形积木、小立方体、六棱柱、多面体在斜面上会滑动或者静止不动。
科学把握学情分析,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科学把握学情分析,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系统中“影响学习系统最终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
依据教学设计理论,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力水平和认知倾向,“为学习者设计教学”,优化教学过程,可以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分析学生状况应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
一个好的说课方案,应尽可能从学生的“已知”、“未知”、“能知”、“想知”和“怎么知”等五个方面全面分析学生情况。
1.学生的“已知”。
这里的已知是指学生已经具备的与本节内容学习相关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等,明确这点很重要,它决定着学习起点的定位。
2.学生的“未知”。
“未知”是相对“已知”而言的,它包括学习应该达到的终极目标中所包含的未知知识,而且还包括实现终极目标之前,还要涉及学生所没有掌握的知识。
3.学生的“能知”。
“能知”就是通过这节课教学,所任教班级的学生能达到怎么样的目标,它决定了学习终点(即学习目标)的定位。
这是因材施教的基础。
4.学生的“想知”。
所谓“想知”,是指除教学目标规定的要求外,学生还希望知道哪些目标以外的东西(注:学生学习中,往往会通过提出疑问来体现“想知”。
当然,学生的“想知”可能会超出教学目标或者学生认知水平。
如果真是如此,课堂教学可不与拓展,但建议给学生一个提示性的交待)。
5.学生的“怎么知”。
“怎么知”反映学生是如何进行化学学习的,它体现学生的认知风格和学习方法、习惯等。
教案中如何写三维目标的设计学习目标是指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要达到的预期的学习结果。
所谓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一、设计三维目标的依据如何确立某一个教学单元或某一节课的三维目标,要着重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一)要认真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教材首先要求把课程标准和教材信息转化为自己的信息,其次,要回顾该教学内容先前的实践经验和反思。
在些基础上,再进一步吃透文本中的“十个着眼点”:一是目标的着力点;二是内容的重难点;三是资源的开发点;四是落实的知识点;五是培养的技能点;六是情趣的激发点;七是思维的发散点;八是合作的讨论点;九是渗透的育人点;十是知识的引申点。
校本作业
在这里重点探讨一下校本作业的要义:校本作业不在于多,而是在于“精”和“实”。
老师们要从题海中走出来,把握三个“度”:①难易程度。
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设计相应的作业。
作业太难,学生无从下手,积极性下降。
作业太易,降低了教学的要求,也影响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
②时间跨度。
一是设计的作业应有兼容性,既有刚学到的“新知”,也有已学过需进一步巩固的“旧知”,二是对学生完成作业要有时限要求,既不能急于求成,导致学生马虎应付,又不能把时间拉得太长,使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因得不到及时的疏导、点拨而时过境迁。
③数量限度。
所设计的作业应是适量的。
过多的作业量,易使学生丧失对作业应有的良好情绪,产生消极应付心理;反之,过少的作业量,蜻蜓点水,也达不到巩固所学的目的。
两“注重”:①题目设计上注重针对性。
选题时应认真对照新课标,紧紧围绕学习目标,做到有的放矢,避免无效、低效的简单重复。
②内容构成上注重层次性。
关注基础知识及能力拓展的比例,同时在关注整体提高的基础上也照顾到学生个别差异。
建议实行三个等级,各层次分层要求。
校本作业数学作业的设计,是一项具有创造性的工作。
通过作业教师能够发现学生知识掌握程度,教师可有针对性地及时调整教学,减少失误,提高课堂效益。
所以,作业设计质量如何,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我校近几年,大力反对题海战术及无效作业,倡导为学生设计多元化、多层次、趣味性的作业,有效地为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数学经验,促使学生在“数学问题生活化”和“生活问题数学化”方面变得更加自觉,形成积极、主动的作业观,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一、历史背景我校地处县城中心地带,是全县唯一一所走读制初中,全校24个教学班,1400多名学生,共17名数学教师。
近年来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和全社会、家长对教育的关注,尤其是毕业升学的竞争,给学校,尤其我们教师一种无形的巨大压力,学生的课内外作业步入一种“有增无减”的怪圈之中。
极个别教师教育观念落后,仍崇尚“时间加汗水”的题海战术,再加上近年来粗制滥造、泛滥成灾的教辅资料更培养了许多教师的惰性,让学生买些现成的复习资料和考试题做,不管是否符合学生实际,都要从头做起,这更进一步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和经济负担。
二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通用10篇)
二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二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通用10篇)时间过得可真快,从来都不等人,我们的工作又将在忙碌中充实着,在喜悦中收获着,来为今后的学习制定一份计划。
好的计划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1一、本学期班级基本情况:我班共有学生50人,其中男生48人,女生2人。
一方面,其中上学期受校级处分19人次:逃学的、吸烟的、不尊敬老师的等等。
行为性格较差,态度恶劣、观念意识淡薄。
另一方面,期末考试进年段前十名4人次,获学期奖学金。
可谓良莠不齐,良莠并存。
针对如此班级情况,本学期班务计划制定如下:二、本学期工作要点:1、配合各课任教师,认真转化困难生,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1)及时了解学情:准确把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因材施教,在重点难点上下功夫,以促进全班成绩的平稳、扎实地上升。
(2)强后进生管理:面向全体学生,分类施教,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要从关心、爱护学生的角度出发,了解关心学生。
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掌握他们成长道路上的发展情况。
(3)家教结合:经常保持与学生家长联系,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要不厌其烦的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抓两头,促中间,使全班形成一盘棋,真正成为一个团结向上的班集体。
2、重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落实素质教育。
(1)加强常规教育,重视养成教育:良好的常规是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的保障,一个学生调皮捣蛋、不合常规的举动往往会使一堂好课留下遗憾,会使整个集体活动宣告失败,甚至使全班努力争取的荣誉付诸东流,直接影响到班集体的利益。
因此,扎实有效地加强学生的常规训练很重要。
结合课堂常规、集会和出操常规、卫生常规等,使学生无论在课堂上,出操集会上,实训场,都能保持良好的纪律,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不使一个学生掉队。
得到更多的收获。
调研学情方案
九、时间安排
1.策划与准备阶段:2周。
2.问卷设计与预调研:3周。
3.正式调研与数据收集:6周。
4.数据整理与分析:4周。
5.报告撰写与提交:3周。
6.总计:16周。
十、预期影响
1.提高教育工作者对学生学情的认识,增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
2.促进家长对子女教育问题的关注,增进家校合作。
6.总计:11周。
十、后期跟进
1.定期开展学情调研,持续关注学生发展状况。
2.根据学情报告,调整教育措施,提高教育质量。
3.对调研成果进行评估,不断完善调研方案。
第2篇
调研学情方案
一、引言
教育是国之大计,学生学情调研是教育质量保障的重要环节。本方案旨在系统性地收集、分析与学生学习相关的各项信息,为教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调研学情方案
第1篇
调研学情方案
一、方案背景
随着教育行业的不断发展,学校及教育机构对学情调研的需求日益增长。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心理状况及综合素质,以便于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特制定本调研学情方案。
二、调研目的
1.了解学生的基本学情,包括学习成绩、学科兴趣、学习习惯等。
2.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如学习压力、人际关系、自信心等。
3.心理状况:包括学习压力、焦虑程度、人际关系、自信心等。
4.综合素质:包括身体素质、艺术素养、创新能力、社会实践等。
5.教育环境:包括家庭教育环境、学校教育环境、社会教育环境等。
五、调研方法
1.问卷调查:设计针对学生、家长、教师的问卷,全面收集学情信息。
2.访谈:对学生、家长、教师进行访谈,深入了解学情状况。
最新小学科学教学计划与学情分析(优秀17篇)
最新小学科学教学计划与学情分析(优秀1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工作计划、活动方案、规章制度、心得体会、演讲致辞、观后感、读后感、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work plans, activit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ersonal experiences, speeches, reflections, reading review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最新小学科学教学计划与学情分析(优秀17篇)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我们又将迎来新的喜悦、新的收获,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计划吧。
小学科学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小学科学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一、教学准备(一)课标研读课标研读是准确把握科学课程的基础性工作。
要研究、学习课程标准,包括正确把握课程性质,明确课程理念与设计思路,理解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掌握课程内容,落实课程实施,坚守学业质量等。
(二)教材解析1.以课程标准、教材、教学参考用书、学生基础为依据进行教材解析。
课程标准是确定学习内容与要求、制定学习目标的基本依据。
读懂教材,掌握学习内容,梳理内在的逻辑和结构;阅读教学参考用书,正确理解教材编写意图;读懂学生,设计学习路径,确定教学重难点。
2.从目标要求、内容结构、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教材解析。
明确学段学习目标要求,核准单元在学科领域中的位置和作用。
立足单元整体进行教材解析,注重前后内容的联系,逐课分析教材内容,理解各板块之间的关系,确定适合的教学方法。
明确教学过程各环节学习活动的目的、学习活动的内容,各环节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等。
3.从单元教学出发进行教材解析。
整体关注全册教材、单元教材、课时教材的一致性。
明确单元教材涉及的核心概念和学习内容,梳理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等之间的关系,明晰单元整体设计意图、内容要求、知识结构等。
全面分析教学内容的展开过程,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三)学情分析1.学情分析贯穿于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全过程。
课前,可采用谈话、问卷等方法,调查学生的前概念。
课中,用观察、对话、分析科学记录单等方法,实时掌握学生的认知变化。
课后,采用拓展应用、设计制作等方法分析掌握学情。
2.多维度进行学情分析。
采用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已有认知、能力基础、心理发展程度、生活经验、班群特点等进行调查分析。
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状况进行预判,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并把学情分析和教学评价紧密结合起来。
3.以学情分析为基础进行教学设计。
认真研究学情,使教学的内容、方法、容量、重难点和进度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
(四)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基于课程标准、教材解析、学情分析,制定教学目标。
例谈小学科学课堂深度学习的实施策略
例谈小学科学课堂深度学习的实施策略作者:李飞来源:《广西教育·A版》2019年第12期【摘要】本文论述“深度学习”的含义及小学科学课堂深度学习的主要特征,在此基础上以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把固体放到水里》一课为例,探讨小学科学课堂深度学习的实施策略,包括:准确把握学生学情,科学定位教学目标,精心选取整合教学素材,努力优化教学过程,积极引导学后反思,充分点燃课堂温度。
【关键词】小学科学深度学习学科素养【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2A-0140-03当前的小学科学教学中,过分强调知识传授,探究空有其表;课堂热热闹闹,实则思维内涵甚少;浅层学习明显,学科素养发展不足等现象较为常见。
针对这些情况,科学教师应该以学生学习为本,以素养发展为标,准确把握学生学情,科学定位教学目标,精心选整教学素材,努力优化教学过程,积极引导学后反思,充分点燃课堂温度,使课堂学习呈现出应有的深度。
下面,笔者以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把固体放到水里》一课为例,探讨深度学习的实施策略。
一、“深度学习”的含义“深度学习”是针对只关注知识概念的识记与了解的浅层学习而提出的一种新型学习状态,具体指学生以高能思维的提升及现实问题的解决为目的,以统整交联的学科内容为基础,带着批判性的思维全身心投入新知识与新技能的学习,并将之纳入原有的知识图式中,而且可以将已纳入的知识运用到新情境中,提升自身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一种学习状态。
[1]“深”并非“超标”,而是在知识的建构、学科本质的理解以及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上,教师实施教学“深层”,学生学习感悟“深刻”。
二、小学科学课堂深度学习的主要特征小学科学课堂的深度学习应聚焦和遵循学生学习规律及学科特点,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和深层思考,促进教学多维互动和学习效能提升,最终指向学生素养发展。
它一般有如下特征:(一)重视概念理解的深刻小学科学课程内容包含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學、技术与工程四个领域,共18个主要概念。
小学科学论文:精准教学之精准探究
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精准教学之精准探究一、研究学生,精确定标“以生为本”是现代教学理念之一,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新的科学概念建构在学生已具备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中发生。
通过前测,能较好掌握学生的学习认知基础,进行“理性”的分析研究,从而有效开展具有针对性的科学教学活动。
因此我们应从认真研读《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和《科学教育的原则和大概念》开始,根据学段和教材精确把握每一课教学的大概念,从而精确定位每一课的四维目标;根据《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学段目标利用“问卷星”等APP进行有效前测了解学生的前概念,找到学生最尽发展区,从而更好地细化每一课的教学目标,并用可操作、落实的词汇精确表达,思考如何达成教学目标。
最后教师对前测中反馈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以便准确了解学生情况,调整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从真正实现以生为本课堂教学目的。
基于前测的教学设计在备课时要根据学生的学情分析确定概念建立进程和对应的教学策略,设计相应的学习活动,包括活动内容、活动形式、过程安排、活动的重难点、指导要点等,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内容信息和经历体验,帮助学生建立科学概念。
在充分了解学生前概念的前提下,教师必须找到新旧知识的结合点,创设一定的情景,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产生科学问题。
采用各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敢于质疑的意识,从而为学生思维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研究材料,精细实验实验材料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凭借和桥梁。
实验材料是帮助学生解决科学问题、获得科学知识、提高探究能力的基本载体,是学生感受科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科学价值的重要资源。
学生是通过对实验材料的观察、操作、思考,形成完整的印象,进而获取对事物的正确认识的。
所以一堂成功的实验课,能否合理选择、筛选实验材料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我们应在上课前根据教学内容备齐实验器材,对其性能、作用和使用方法、技巧、注意事项以及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等做到心中有数,有目的、有选择地介绍给学生,以保障课堂的简约高效。
学情监测实施方案
学情监测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学情监测是指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等进行系统、科学的监测和评估。
学情监测能够帮助学校和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和教育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学情监测实施方案对于教育教学工作至关重要。
二、学情监测实施方案的制定原则。
1.科学性原则,学情监测实施方案应基于科学的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注重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2.全面性原则,学情监测实施方案应全面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不偏废某一方面。
3.灵活性原则,学情监测实施方案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4.持续性原则,学情监测实施方案应具有持续性,能够长期有效地进行监测和评估,为学校和教师提供持续的数据支持。
三、学情监测实施方案的具体内容。
1.确定监测指标,学情监测应包括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多个方面的指标,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选择监测工具,学情监测可以采用问卷调查、学业成绩分析、课堂观察等多种方式进行,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监测工具。
3.确定监测周期,学情监测的周期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可以是每学期、每学年或者其他时间段。
4.建立监测档案,学情监测应建立学生的监测档案,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变化,为教师和学校提供数据支持。
5.分析监测结果,学情监测的结果应及时进行分析和评估,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6.开展个性化辅导,根据学情监测的结果,开展个性化的学习辅导,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四、学情监测实施方案的保障措施。
1.教师培训,学情监测实施方案的成功实施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监测和评估能力,因此需要加强教师的培训和能力建设。
2.学校管理支持,学情监测需要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学校管理层应加强对学情监测工作的组织和协调。
3.家长参与,学情监测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和支持,学校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准确把握学情科学实施教学一、问题提出的背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活动应该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
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正确把握学生的探究起点,教学才能真实有效。
教学前测正是帮助教师找准教学起点和把握学情的有效手段。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的内容,它的知识基础是“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和“口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哪些是学生已经理解、掌握了的?哪些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会遇到的困难?笔者试图通过对学生的学前调查,找准教学的起点和重难点,以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前测的思考教学前测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上课前的一段时间内,通过不同的调查方式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储备和相关方法的预先测试,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并设计教学活动,提出相应的课堂教学策略。
1.前测内容的确定笔者仔细翻阅了人教版、北师大版和苏教版等教材,查看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教学内容。
发现此内容前均安排了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乘法,人教版和北师大版安排了“14×12”作为新课教学内容,并采用点子图协助思考与验证,而苏教版仅安排了“24×12”作为教学内容。
根据对相关教材的分析,笔者拟定了以人教版例题为蓝本,提供相应的点子图作为前测题。
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熟悉的方法和多种方法进行计算。
2.前测对象的选择笔者随机选取城区和农村中心小学各一所学校的三年级两个班级,共162名学生(分别是80人和82人),在他们学习了“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口算乘法”后进行调查。
3.前测目标的定位通过对不同学生的前测,目标有三:一是了解学生寻求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不同的方法,分析每种方法背后的思维水平;二是了解前期的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和口算两位数乘法对本知识点的迁移与影响;三是了解学生每种算法是否有正确的算理作为支撑。
4.前测过程的规范两所学校的前测均由笔者单独进行,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检测,不提供任何学习材料,要求学生在10分钟内独立自主地进行,如规定时间内不能解决,也可以上交。
三、前测结果的分析为准确、全面了解学生的前测情况,笔者从以下两个维度进行了统计与分析。
1.计算正确性和方法的多样性统计与分析本题设计时就倡导开放性、发散性,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学生答题情况如下表:由此可以看出,有87%的学生至少能用一种方法计算出正确的得数,显然,他们对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并非空白。
但从统计表来看,学生的思维水平有一定的差异。
在同学的错误答题中,发现了这样的计算(如下图),共8人,较有代表性。
笔者随机采访了一名同学,他认为:12×14是一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可以借鉴笔算加法,先2×4=8,再10×10=100,最后相加是108。
笔者觉得,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对学生有较深的影响,造成的原因还是学生对加减法的意义与乘法的意义理解不到位。
2.计算方法有效性的分类与分析前测过程中,学生究竟采用了哪些方法进行计算?这些方法反映了学生怎样的学习基础?有哪些可以作为教学资源?进一步分析后,我发现,学生的计算主要涉及四个大类,十种方法。
一是连加法。
它从乘法意义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计算,学生知道12个14连加的和与14个12连加的和就是14×12或12×14的计算结果。
这种方法无可厚非,但是,对帮助学生掌握笔算的方法和理解笔算中每一步所表示的算理作用不大甚至有干扰。
二是分配律法。
他们都将其中的一个因数拆分成两个数并与另一个因数相乘,其中将一个因数拆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居多。
显然,受到多位数与整十数的口算乘法影响,这种方法与竖式计算有着本质的联系,因此,这是这节课的教学中要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
笔者还与拆成9和3的这种方法的两个学生进行了交流,他们认为在乘法的笔算范围内只学过最大能乘9的计算。
由此,三年级上学期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对学生学习更复杂的乘法有一定基础,但在思维上也有所束缚。
而把计算过程用点子图来呈现,几乎都只有一半的学生能正确地表示出来,换句话说,这些学生只会计算,不懂每一步为什么这样计算,也就是缺乏对算理的理解。
三是结合律法。
学生能将其中一个因数拆成两个一位数相乘再依次与另一个因数相乘,是受到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启发。
但是,这种方法有其局限性,当两个因数分别为质数时就无法采用这样的方法来计算,当然这与笔算乘法也没有本质的联系。
因此,这种方法不是课堂上要着重研究和讨论的。
四是笔算法。
笔者发现城区和农村学生分别有32.5%和25.6%的学生采用了竖式计算的方法,但只有8个学生能用点子图的方法来阐述计算的过程。
再仔细翻阅他们的前测卷,发现这些学生中,分别只有3个和1个学生用分配律的方法来进行第二种计算。
显然,前置的预习或家长的指导对他们的学习有一定干扰,只停留在简单的模仿与记忆上,没有真正理解笔算的本质所在。
基于以上调查与分析,可以发现,学生面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不进位)乘法时,大部分能将其转化为已学的知识和技能加以解决。
因此,笔者认为,本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可以定位在以下两点:一是重点讨论分配律法中,让学生通过寻找其与竖式笔算法的联系,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学会竖式计算的方法;二是通过讨论,使原来只知算法不知算理的学生形成新的、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
四、前测后的教学实践基于对前测内容的梳理与分析,笔者重点设计了如下的环节开展教学。
1.呈现多种解题的思路,寻找计算方法的优化在出示问题情境后,先请学生说说题中包含哪些信息,可以怎么列式。
接着请学生尝试用多种方法算出结果,并用点子图表示这些算法。
独立完成后,笔者重点展示了学生的不同做法,并组织四人小组交流。
交流过程中,学生主要呈现了以下四种方法并结合点子图对算法做了说明:生1:我们觉得方法1采用3×14=42,再4×42=168,而且也能用点子图来表示,这个方法是可以的,但是遇到如14×13时就不能将13拆成两个一位数相乘,所以它的方法有局限性。
生2:我们也认为,当13×13时,不能用这样的拆分法进行计算。
生3:方法2分成9和3还不如方法3来得简单,因为14×10=140计算快速,比14×9的正确率要高;14×12我们还拆成了10×12+4×12=168的计算方法,在点子图中都能比较清楚地表示出它的计算过程。
生4:方法4采用摆竖式进行计算,我觉得这个方法好,它能比较清楚、正确地计算出结果,还用点子图把计算的过程呈现出来,所以我比较赞同这个方法。
通过讨论、质疑,学生不但理解了各种算法的含义,体会到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实现了方法之间的沟通与共享,在辨析的过程中认识到虽然方法有很多,但是各种计算方法侧重点不同,在特定情况下还是有优劣之分的。
2.沟通口算与笔算的联系,明确每步计算的意义在上述交流、优化后,让学生找找:哪些方法之间存在联系,存在怎样的联系,并用连一连、画一画、写一写等方法表示出这种联系。
学生找到联系后全班展示、交流,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如下图:交流过程中,部分小组意见如下:小组1:左边(分步计算)有28,右边(竖式计算)也有28,左边有140,右边也有140,结果都是168。
小组2:左边的2和10就是右边竖式里的12,竖式中就是2和10都乘以14。
小组3:左边有14×2=28,右边也有14×2=28,左边有14×10=140,右边也有14×10=140,左边28+140=168,右边也是28+140=168。
师:刚才说竖式中也有14×10,可是10在哪里呢?小组4补充:十位上的1就代表10,所以是14×10。
……从上述几个小组的展示交流中可以看出,学生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算理有了一定的理解,知道了竖式中分别计算的方法其实就是笔算方法中每一步的计算过程。
通过交流,学生认知水平之间的差距进一步缩小,这为理解算理、概括算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后,笔者质疑:竖式中2×14和10×14分别表示什么,而168又表示什么?生1:2×14表示2套一共有多少本,10×14表示10套有多少本,168表示2套与10套合起来一共12套,这样一共有多少本。
生2:结合点子图更能发现,一个点子代表一本书,横的一行为1套14本,两行就是2×14,也就是2套书一共有28本。
下面十行每行14本,就是10×14,也就是10套一共有140本,合起来就是12套一共有168本。
……通过上述提问、讨论,学生对每一步所表示的意义更加清楚与理解,在掌握算理的基础上促进了笔算乘法计算方法的形成与掌握。
3.梳理笔算乘法的脉络,提炼竖式计算的方法计算规则的学习,需要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概括出计算方法,使之成为快速、实用的方法。
为此,笔者出示右边的一组题目,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写出每一步计算的步骤,并说说每步计算所表示的意义。
通过研究过的三个题目的类比、抽象、概括,帮助学生从三个竖式计算的过程中总结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计算法则。
接着,教师出示右边一组计算,让学生先说说这两题的计算方法,再让他们进行比较:这两题在计算上有什么联系与区别?生1:我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第一步和两位数乘一位数是一样的。
生2:第二步是在第一步上面继续算下去的,这一步以前是没有的。
生3:区别是一个是两位数乘一位数,一个是两位数乘两位数,它们都有因数13。
……通过比较两者的异同点,帮助学生找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关键之处,让学生明白今天的学习是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的深化。
这样既寻找了它的“根”,也能更好地理解算理、掌握算法,进而重新认识算法的意义。
有了上述研究后,笔者出示313×12(如下图)的竖式,提问:你能试着用竖式计算342×11吗?想一想与今天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有什么联系?学生饶有兴趣地马上计算出结果是3756。
生1:其实这道题的计算过程与13×12的计算过程是一样的,只不过是变成了313×12,也就是第一个因数有了百位。
生2:13×12与313×12都可以把12拆成10乘第一个因数,再用2乘第一个因数,最后把结果相加,无非是结果大了一点,其实方法是一样的。
师:同学们,笔算乘法我们从三年级上学期开始研究,先学习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今天学习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其实,第三题是四年级上册的内容,现在你是否觉得四年级学习的笔算乘法也可以在今天进行正确的计算了呢?通过这个环节,整体梳理并呈现了笔算乘法在教材中的分布与走向,让学生不仅回忆了原来的知识,还展望了未来将要学习的知识,但它们的目标指向都集中在对算理的理解和算法的掌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