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原理(4)
国开(中央电大)专科《美学原理》形考任务一至四试题及答案
国开(中央电大)专科《美学原理》形考任务一至四试题及答案第一次形考作业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美学思想:是人类审美实践和艺术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对人类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的哲学概括。
2.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审美活动和美的创造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是以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为主题的学科。
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
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艺术,但不研究艺术中的具体表现问题,而是研究艺术中的哲学问题,因此被称为“美的艺术的哲学”。
美学的基本问题有美的本质、审美意识同审美对象的关系等。
二、请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5.人类史前艺术与原始审美活动主要包括原始歌舞和原始神话两种类型。
答:不对。
人类史前艺术与原始审美活动类型除了原始歌舞、原始神话之外,还有原始器物与装饰品、原始造型艺术等类型。
6.鲍姆嘉通被称为“美学之父”。
答:对。
来在美学史上形成共识的看法是鲍姆嘉通第一个采用“Aesthetica”的术语,提出并建立了美学这一特殊的哲学学科。
他认为以往的以往的人类知识体系有个重大的缺陷:即缺乏对于感性认识,主要是审美意识和艺术问题的严肃的哲学沉思。
理性认识有逻辑学在研究,意志有伦理学在研究,感性认识还没有一门专门的学科去研究。
因此,他提出应当有一门新学科来专门研究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可以成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它和理性认识一样,也能够通向真理,提供知识。
鲍姆嘉通在1735年发表的博士论文《关于诗的哲学沉思录》中就首次提出建立美学的建议,至1750年他特地从希腊文中找出了“埃斯特惕卡”来命名他的研究感性认识的一部专著。
至此,美学作为一门西方近代人文科学诞生。
范鲍姆嘉通的意义不仅在于命名和提出建议,而且为美学学科的建立付出毕生精力[2]。
1742年开始在大学里讲授“美学”这门新课,在1750年和1758年正式出版《美学》第一卷和第二卷。
在《美学》中他实现了学位论文中的建议,驳斥了十种反对设立美学的意见,初步规定了这门科学的对象、内容和任务,确定了它在哲学科学中的地位,使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叶朗《美学原理》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第4章 自然美——第6章 艺术美)【圣
第4章自然美一、名词解释1.自然美答:自然美是指各种自然事物呈现的美,它是社会性与自然性的统一。
它的社会性指自然美的根源在于实践,它的自然性指自然事物的某些属性和特征(如色彩、线条、形状声音等)是形成自然美的必要条件。
2.自然的人化答:自然的人化是指人通过生产劳动改造了自然界(包括人自身),于是使自然界成了人化的自然。
人在人化的自然中看到了人类改造世界的本质力量。
这一概念是马克思在《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来的。
从一般的意义上来说,是指人们的实践活动引起实践中自然因素、自然关系的变化,这种变化就是自然的人化。
从本质上讲,是指自然在实践中不断地变为属人的存在,为人的存在使“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明证。
自然的人化不仅有人化的倾向,还有反人化的倾向。
表现在社会生产实践中的人的“异化”和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
二、简答题1.简述自然美产生的根源。
答:(1)自然美的根源在于人类社会实践;(2)是实践把自然和人联系在一起,使自然美得以产生;(3)自然美的范围也随着人类社会实践不断扩大。
随着社会实践和社会生活的发展,人类与自然的联系越来越扩大,一方面自然作为人的物质生活对象,范围在不断扩大,另一方面,自然作为精神生活的对象也在不断扩展。
2.简述自然的美与人生活的联系。
答:(1)作为人的生活环境而出现,或者是为人们提供生活资料的来源。
自然是人类生活、劳动所赖以生存的环境,也是改造的对象。
正是由于人和自然建立了这种广阔的联系,人才不仅对那些改造过的自然,而且也对一些未经改造的自然产生兴趣。
(2)未经改造的自然美和生活实践的联系的一个重要中间环节,即形式美的问题。
①形式美是从体现一定内容的美的形式中概括出来的。
②由于人们在审美活动中,直接感受到的是美的事物的形式,经过成千上万次的重复,人们仅仅看见美的事物的“样子”(形式)而不去考虑它的内容,便能引起美感。
(3)自然美的某些特征还可以与人的性格品质相似。
①中国古代画论中有不少论述自然美与生活的客观联系。
美学原理自考复习资料第四章
第四章审美范畴论1、崇⾼:崇⾼是美的⼀种范畴,⼜称壮美。
它主要指对象以其粗犷、博⼤的感性形态,劲健的物质⼒量和精神⼒量,雄伟的⽓势,给⼈以⼼灵的震撼,使⼈惊⼼动魄、⼼潮澎湃,进⽽受到强烈的⿎舞和激越,引起⼈们产⽣敬仰和赞叹和情怀,从⽽提升和扩⼤⼈的精神境界。
正式提出崇⾼这⼀范畴的是罗马时代的朗吉诺斯的《论崇⾼》。
明确使⽤“崇⾼”⼀词并把它与优美并⽴起来,使两者成为美学上两个基本范畴的,是18世纪英国思想家博克。
他出版了《论崇⾼与美两种观念的起源之哲学的研究》⼀书。
康德把崇⾼分为数学的崇⾼和⼒学的崇⾼。
2、优美:优美是美的⼀种范畴,⼜称秀美、纤丽美、阴柔美、典雅美等。
常常以⼩巧、光滑、柔和等特征令⼈愉悦。
优美作为社会实践的产物,反映了社会实践中⽬的和现实的⼀致,是真与善的统⼀,表现了⼈与⾃然的和谐关系,如⼩桥流⽔、风和⽇丽等。
3、悲剧性:作为⼀种审美的范畴,悲剧性的根本特点就在于悲,不悲不能成为悲剧,但悲不等于哭、悲哀、悲惨。
西⽅悲剧性意识的历史演变:(1)命运悲剧:索福克斯《奥狄浦斯王》,希腊命运悲剧的典型代表。
(2)性格悲剧:⽂艺复兴以后,17世纪新古典主义《哈姆雷特》。
(3)社会悲剧:8、19世纪出现,巴尔扎克《⾼⽼头》,托尔斯泰《安娜。
卡列尼娜》,易⼘⽣《玩偶之家》。
(4)⽣命悲剧:叔本华认为⼈⽣就是悲剧。
托尔斯泰说,⼈⽣的悲剧是床弟间的悲剧。
(5)荒谬悲剧。
悲剧在古希腊⽂中意为“⼭⽺之歌”,本是希腊⼈在祭祀酒神狄奥尼索斯时以独唱与合唱的形式来进⾏的。
悲剧冲突的实质:在于主体所代表的正义精神与永远不能满⾜的现实之间的⽭盾。
例,鲁迅:悲剧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看,喜剧将⽆价值的撕破给⼈看。
悲剧的内涵:悲剧是主⼈公由于坚持正义或积极进取,⽽与现实环境之间发⽣的冲突,冲突中主⼈公因感性⽣命遭到摧残和毁灭⽽成京了精神⽣命的永恒价值,从⽽激起悲壮之情⽽使⼈们的⼼灵得以净化,精神得以提升。
4、悲剧性的效果(1)悲剧由痛感到快感的转化,从⾝⼼贯通的⾓度去看待净化⼼灵;(2)悲剧体验的净化作⽤,主要指精神是情*的提升,亚⾥⼠多德、卡塔西斯;(3)精神提升,精神境界由低级到⾼级。
电大汉语言《美学原理》形考任务四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1.以下哪项不是张世英认为的人与世界融合关系的特征?
A.非对象性
B.内在性
C.统一性
D.人与天地万物相通相融
答案:C
2.魏晋时期注重人的风姿风神,其中嵇康是魏晋人物风范的代表
答案:正确
3.“体验”这个概念,是由伽达默尔加以概念化的
答案:错误
4.悲剧作为一种审美形态和戏剧形式都起源于希腊
答案:正确
5.愉悦性是美感的重要特性
答案:正确
6.中国古代是不存在美学的
答案:错误
7.人体美是由形体、比例、曲线、色彩等因素构成的充满生命力的意象世界
答案:正确
8.“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语出自有“清奇雅正主”之誉的大历诗人李益答案:正确
9.中国传统美学认为不存在一种实体化的,外在于人的“美”
答案:正确
10.“美是生活”是黑格尔的观点
答案:错误
11.提升一个人的境界,不仅需要哲学修养,还要有文化修养
答案:正确
12.意象一词最早可以追溯到
A.《诗经》
B.《易传》
C.《礼》
D.《易经》。
美学原理艺术美(四)作业
艺术美(四)作业单选题(60分)1、不属于绘画六法的是?(3.00分)A.气韵生动B.经营位置C.应物赋彩D.传移模写2、以下对波普艺术的说法错误的是?(3.00分)A.它20世纪50年代萌发于英国。
B.杜尚是观念艺术的发起者。
C.它指的是流行艺术、通俗艺术。
D.它否定了艺术和非艺术的界限。
3、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中这段古诗的意象类型是(3.00分) A.仿象B.兴象C.喻象D.抽象4、以下关于说法错误的是?(3.00分)A.艺术的本体是审美意象。
B.关于艺术定义的看法有摹仿说和表现说。
C.意象是一个完整的、有意蕴的感性世界。
D.艺术只具有审美层面。
5、《诗经》中的第一首是?(3.00分)A.《桃夭》B.《蒹葭》C.《关雎》D.《氓》6、以下对于意境的说法错误的是?(3.00分)A.意境是一种特殊的意象,它除了情景交融还有一般的规定性。
B.意境的概念可以追溯到老子的哲学和美学。
C.意境的理论在魏晋时期形成。
D.刘禹锡的“境生于象外”是对意境最简明的规定。
7、以下说法正确的是?(3.00分)A.艺术品除了具有审美层面,还具有知识层面、经济层面等。
B.杜尚的《泉》否认了艺术品与现成物的区分,否认了艺术与非艺术的区分。
C.艺术的生命不是“物”,而是内蕴着情意的象。
D.以上说法都正确8、“绘画六法”的提出者是谁?(3.00分)A.谢朓B.谢灵运C.谢玄D.谢赫9、以下不属于艺术品与器具的区别的是?(3.00分)A.制作目的不同B.制作程序不同C.制作依据不同D.观赏感受不同10、以下对休闲与休闲文化的说法错误的是?(3.00分)A.休闲的本质和价值在于提升每个人的精神世界和文化世界。
B.酒文化和茶文化是重要的休闲文化。
C.休闲文化的核心是“吃”。
D.休闲是在职业劳动和工作之余,人的一种以文化创造、文化享受为内容的生命状态和行为方式。
11、丰乳肥臀的原始母神雕像反映了原始美感(3.00分)A.与动物崇拜观念相关B.与图腾崇拜观念相关C.与人的巫术观念相关D.与生殖崇拜观念相关1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是哪位诗人的诗(3.00分)A.李商隐B.李白C.王维D.陶渊明1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3.00分)A.在节庆狂欢中一般人们超越了阶层地位的差别。
4第4章 技术美-杜 《美学原理》 马工程
一、技术范畴
德国美学家M.本泽根据三种特性把以下四种对象区别开来:
对象 特性
固有性
自然对象 √
技术对象 ×
设计对象 ×
艺术对象 ×
确定性
×
√
×
×
预期性
×
√
√
×
二、技术的美学视域
19世纪是西方产业革命最终确立起来的年代,它使机器生产方式得到普及。 对于机器生产方式,当时人们存在两种不同的态度和历史观:一种视工业化的 发展为一种危害,他们把目光转向中世纪,求助于手工艺生产;另一种则认为 工业化是一个民族的必然命运,它是时代精神和大众化的体现,艺术家的使命 是要为工业化生产创造出崭新的形式。
激进功能主义的代表:活跃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英国阿基格拉姆集团。 他们主张现代建筑学应该同“当代的生活体验”紧密结合,电脑、自动化技 术、宇宙航行、大观模的旅游、环境公害等等已是生活中的热点话题,从中可 以概括出“流通和运动”、“消费性与变动性”等概念,这些概念应作为建筑 的核心理念。
二、功能美
亥伦的行走城市,设想的是一个由智能建筑或机器人组成的系统,人呆在 巨大的、自给自足的生活舱内,任意地漂浮在城市上空。生活舱是独立的,但 通过插入式的站点可以补充给养或交换居民。所谓市民就是得到服务的游民, 同今天汽车造成的现实并非全然不同。项目的背景是核战争后的废墟。
蓬皮杜中心的形象是刻意追求的结果。建筑师认为建筑应该设计得能让人在其中自 由自在地活动,自由和变动性就是房屋的艺术表现。他们说:“这座建筑是一个图示, 我们要大家立即了解它,把它的内脏放到外面,是为了大家看得清楚,自动扶梯装在 透明管子里,让大家能看清其中的人怎样上上下下,来来往往。这对我们非常重要。” 这座建筑是一种新的美学的宣言。
美学原理是什么
美学原理是什么
美学原理是研究美感和审美经验的规律和原则的学科。
它关注美的本质、美的产生和美的评价等问题,旨在探讨美的特点和美的规则。
美学原理基于人们对于美的主观感受和客观规律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客观性原则:美学原理认为美不仅仅是主观感受,也有客观性。
美学家研究了各种艺术形式和自然界中的美的规律,探索美的普遍特征。
2. 协调与对比原则:美学原理认为美的表现和欣赏需要一种协调和对比的手法。
通过色彩、形状、音乐的变化组合等手段,艺术家可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美的效果。
3. 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美学原理强调美的创作既需要理性的思考,也需要感性的表达。
美学家认为,艺术家应该既注重技巧和知识的积累,又要有真诚和情感的表达。
4. 象征性和意义的传递:美学原理认为艺术作品不仅仅是表面的表现,还包含了一定的象征性和意义。
艺术家通过符号、隐喻等手法传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触发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5. 美的吸引力和共鸣:美学原理认为美有一种独特的吸引力和共鸣力,能够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情感共鸣。
艺术家通过精心的表达和设计,创造出具有共同情感和价值观的美的形象。
总之,美学原理是研究美的规律和原则的学科,通过研究艺术的特点和规则,探索人们对于美的感知和评价的基本原理。
它旨在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同时也为艺术家提供了一些创作的指导和参考。
设计美学原理
设计美学原理
设计美学原理一:简约
简约是设计美学中最基本的原则之一。
简约的设计能够使视觉传达更为清晰,同时也能减少视觉干扰,让观者更好地专注于设计的核心要素。
在简约设计中,尽量避免过多的装饰和冗余的元素,保持简洁、直接的视觉效果。
设计美学原理二:对比
对比是一种强烈的视觉效果,通过强调不同元素之间的差异,能够使设计更加有层次感。
对比可以通过色彩、大小、形状等多种形式来实现。
合理运用对比原理,能够使设计更加有吸引力和魅力。
设计美学原理三:平衡
平衡是一种视觉效果上的均衡感。
设计中的各个元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空间和比例应该能够相互协调,形成一种和谐的整体。
平衡可以分为对称平衡和不对称平衡两种形式,它们能够给人一种安定和稳定感。
设计美学原理四:重复
重复是一种视觉上的统一感。
通过重复使用相似的元素,可以形成一种视觉规律性,提供一种有序感。
重复也可以用来强调某个重要元素,使其在设计中更加突出。
设计美学原理五:流动
流动是一种视觉上的动感和变化感。
通过运用曲线、弧线等有机的形状,可以使设计呈现出一种活力与灵动感。
流动设计能够吸引观者的目光,并引起他们的兴趣。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设计美学原理,它们在设计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设计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这些原理,创作出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作品。
美学原理
美学原理——整理人:刘博1.美学的研究对象:美的问题,审美经验、审美意识问题,艺术问题2.美学学科的确立:1735年鲍姆嘉通发表《关于诗的哲学沉思录》1750年他正式出版《美学》第一卷,标志着美学学科的正式确立3.古代美学思想的出现与文艺关系密切。
中国:《乐记》:和而不同顾恺之:绘画以形写神西方:最初的美学思想散见于《文艺对话集》(柏拉图)、《诗学》、《修辞学》(亚里士多德)4.美是一种感受性很强的体验,离开人的感性体验,它就不存在了。
如:动物不能感受到美人在心情好的时候和心情差的时候,对美的感受截然不同。
5.美学学科的发展现状年轻化:古老的学问,年轻的学科。
(作为独立的学科在近代才正式确立)多元化:流派纷呈,没有建立完整统一的体系6.自然美(1)自然美客观自然界中自然物的美(2)自然美产生于“自然的人化”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在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对自然的支配、改造,并使之为“我”所用的关系。
【1】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之前,自然对人类“为我所用”的关系并不存在。
【2】人类诞生之初,“为我所用”的关系也并为形成,那时候,人是自然界的奴隶。
【3】通过劳动实践活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逐渐产生了日益密切、广泛的关系。
原来与人类无关或对人类有害的自然物,转而成为与人类有关或对人类有益的了。
自然变成了“为我所用”的自然,打上了人的本质力量的烙印,具备了能使人从中观照自我力量的审美特点。
(3)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到自然物上的社会实践,是构成自然美的决定因素,而自然物自身的某些属性,如生物的,化学的,物理的以及结构形式的属性等,构成自然事物美的物质条件。
(4)“自然的人化”的形式与自然美的形态1、“自然的人化”,指经过人类实践,自然与人的关系发生了整体性的根本变化:它对人有害的内容已消失,以其感性形式吸引人。
2、“自然的人化”存在三种基本形式:A 自然物打上了人类实践活动的烙印,使人们得以从中直观自身。
B自然物作为人类可亲的生活环境而具有“人化”的意义,从而获得审美价值。
美学原理第4章 形式美
第四章形式美自然界中各种事物的形态特征被人的感官所感知,使人产生美感,并引起人们的想象和一定的感情活动时,就成了人的审美对象,称为美的形式。
如:各种曲线,各种对称图形、各种富有变化而和谐的形体、面孔、声音和色彩。
第一节美的形式和形式美一、美的形式:自然界中各种事物的形态特征被人的感官所感知,使人产生美感,并引起人们的想象和一定的感情活动时,就成了人的审美对象,称为美的形式。
如:各种曲线,各种对称图形、各种富有变化而和谐的形体、面孔、声音和色彩。
二、形式美:是许多美的形式的概括反映,是各种美的形式的一种规律及共同特征。
如:比例、对称、均衡、和谐、韵律、富有变化等。
第二节形式美的要素一、形态及其分类:自然形态:生命力、运动感、力度感人为形态:抽象形态:几何形态:点、线、面、体直线:力量、稳定、生气、刚强曲线:优美、柔和曲面:温和、飘逸平面立体:严格、率真、坚硬曲面立体:柔和、富有弹性自由形态:自由曲线、曲面:自由、奔放流畅模仿形态:是人类对自然界各种形态的模仿,美观实用飞机、潜水艇、轿车的流线、建筑物上述各形态分别展示画面。
二、色彩及其审美特征:色相图:分别根据该图说明色彩的分类、色相、明度、纯度以及不同色彩给人的不同的心理生理、和心理联想。
可依据不同色彩的审美特征展现相应的画面(服装?建筑物?或者各种标记?)第三节形式美的规律一、整齐一律:各构成要素保持高度的一致性,色彩单一,给人以秩序感。
画面:阅兵仪仗队等二、对称与均衡对称:以一条线为中轴,左右(或上下)两侧均等。
画面:故宫全景、艾菲尔铁塔、凯旋门等审美特征:庄重、稳定、可靠;但静止、生硬、单调、呆板。
均衡:组成整体的两个部分在形体、色彩、质地诸方面大致相等。
画面:盆景五针松审美特征:动中有静,单一与丰富并存。
三、比例与尺度:比例:是对象各部分之间,各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大小关系,以及个部分与细部之间的比较关系。
以黄金分割比例为标准设计的希腊雅典女神庙、巴黎圣母院、艾菲尔铁塔等分析比例美及其在不同时代的变化。
美学原理 马工程第04章 技术美
二、技术的美学视域
密斯用金属和玻璃这样的材料来建造,特别能塑造精准的视觉效果。密斯擅 长使用工字钢的组合来丰富建筑立面的构件形式,一方面使建筑显得轻盈,一 方面增加了细部的光影层次。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一、技术范畴
《庄子•达生》
梓庆削木为鐻,鐻成,见者惊犹鬼神。鲁侯见而问焉,曰:“子何术以为 焉?”对曰:“臣工人,何术之有?虽然,有一焉。臣将为鐻,未尝敢以耗气 也,必斋以静心。斋三曰,而不敢怀庆赏爵禄;斋五日,不敢怀非誉巧拙;斋 七日,辄然忘吾有四枝形体也。当是时也,无公朝,其巧专而外骨消。然后入 山林,观天性,形躯至矣,然后成见鐻,然后加手焉;不然则已,则以天合天, 器之所以疑神者,其是与!”
汽车、飞机、喧嚣而不眠不休的工业化城市等等在未来主义者的眼中充满魅 力,因为这些象征着人类依靠技术的进步征服了自然。
水晶宫建成于1851年,位于伦敦市。它与世博会于1851年同时诞生,是一个以钢铁为骨架、 玻璃为主要建材的建筑,是十九世纪的英国建筑奇观之一。在1936年的一场大火中被付之一炬。
图 5.水晶宫外观效果图
图6.水晶宫内景
二、技术的美学视域
德国人的实践更为务实,他们组织了“德意志制造联盟”,把艺术家和生产 企业召集到一起,全面提升工业产品的审美品质。
彼得·贝伦斯是联盟的代表人物,得以有机会在当时的主流意识形态鞭长莫及 的工业建筑领域进行探索。
贝伦斯并未将经济和效率理解为简陋,在摈弃不必要的建筑装饰的同时,仍 然注重建筑的审美品质,这种美是通过简明的几何体量组合、高效的平面布局、 良好的采光、通风条件而实现的。
图7.贝伦斯设计的通用公司透平机车间
图8.格罗比乌斯的德绍包豪斯校舍
二、技术的美学视域
《美学原理》学习要点
《美学原理》学习要点主讲:北京师范大学王一川教授/博导参考资料:《活页文丛》、《美学原理速查手册》1、1750年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嘉登的《美学》出版,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出现。
鲍姆嘉登被称为“美学之父”。
《美学》(Aestetica“埃斯特惕卡”)在德文中是“感性学”的意思。
他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可以分成知、情、意三个方面。
他发现,研究知的有逻辑学,研究意志的有伦理学,而情却没有专门的学科加以研究,于是,他创立了美学。
2、美学:是一门独立的人文学科,与哲学、文艺学、心理学、伦理学紧密联系。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基本性质是一门人文学科,美学离不开人,与人生价值有着重要联系。
美学从根本上说就是一门关于人的审美价值的人文学科,研究的是人类的审美现象。
哲学为美学提供了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可以说,任何一种美学理论的建立都有一定的哲学理论作为基础。
因为美学要研究各种审美现象,艺术则是最重要的审美现象,它是人类自觉的精神创造活动,艺术活动的产物---艺术品纯粹是艺术家创造出来供人们进行审美欣赏的。
这样艺术既是艺术学研究的对象,同时也是美学研究的重要对象。
美学和心理学的密切联系表现在:美学研究所涉及的美感问题是美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而研究美感,离开了心理学则会隔靴搔痒,难以取得任何理论上的进展。
.美学与伦理学息息相关。
伦理学主要研究的是善恶等价值判断。
苏格拉底提出了“美与善相统一”的观点。
孔子提出了“以仁为美”的观点。
美学与哲学之间的区别:哲学研究的是整个客观世界以及人类的主观世界的最普遍的规律,而美学则研究人类审美活动的特殊规律。
因此,二者是整体与局部、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3、美学思想是具有某种理论形态的对审美现象的思考。
美学的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审美意识、美学思想、独立的美学学科。
4、人类的审美活动不是无意识的,是由自觉的意识所支配的精神活动和实践活动。
即使在原始的审美活动中,原始人类同样受到某种特定意识的支配才进行这些活动,这种特定的意识就是审美意识。
国开电大美学原理第四次形考作业参考答案
【答案】:
答:作为精英文化的对立面,大众文化(mass culture)是在工业社会中以文化工业的方式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并且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来传播的、以大众为消费对象的一种文化。
题目2.名词解释:文化产业
【答案】:
答:文化产业是审美文化的一部分,包括三大类:第一大类是生产与销售以相对独立的物态化形式呈现的文化产品;第二大类是以劳务形式出现的文化服务行业,如演出业、娱乐业、游戏业、策划业、经纪业等等;第三大类是向其他商品和行业提供文化附加值的行业,如装潢装饰、广告设计、形象设计、景观设计等等。广义的文化产业还包括体育产业、旅游产业、教育产业等等。
题目6.请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衍生文化产品是审美文化现象之一种。
【答案】:
答:对。理由:审美生产是审美文化的一种,审美文化产品当中包括衍生文化产品。
题目7.请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答案】:
答:对。理由:孔子提倡诗教和乐教,他提出了“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教育思想,认为“诗”能够使人受到感动,引发伦理情感;“礼”能够使这种伦理情感转化为行为准则,树立人的思想道德准则;“乐”能够陶冶人的情操,使人成为一个不仅具有良好行为规范的、而且真正懂得生活意义的、优秀的人人。这一观点充分强调了培养有教养的人,离不开美育。
题目3.名词解释:“生活艺术化”
【答案】:
答:“生活艺术化”是19世纪美国著名思想家梭罗倡导的一种审美文化观点。梭罗认为,单纯的知识算不上智慧,知识与美结合才能形成智慧。美好的生活不是通过积累知识和占有财产而达到的,只有通过对自然和人性美的敏锐感受才能达到。他提倡审美与生活的融合、艺术与生活的融合。
自考《美学原理》精华要点(第四章)
自考《美学原理》精华要点(第四章)第四章审美范畴论崇高作为美的一种范畴,有成壮美。
它主要之对象以其粗犷,博大的感性形态,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雄伟的其实,给人以心灵的震撼,是人惊心动魄,心潮澎湃,即呢柔道强烈的鼓舞和激越,引起人们产生敬仰和赞叹的情怀,从而提升和扩大人的精神境界。
西方最早讨论到崇高的石毕达哥拉斯正式提出崇高这一范畴,并加以较为系统的探讨的,一般认为是穿罗马时代的朗基诺斯的《论崇高》在《论崇高》中,朗基诺斯认为,文学作品的崇高风格包罗五个方面:庄严伟大的思想,慷慨激昂的感情,辞格的藻饰,高雅的措辞和尊严的结构朗基诺斯还进一步把崇高的范畴拓展到对人格的评价,这就远远超出了文学作品风格的范围,成就了现代审美意义上的崇高的先声和萌芽英国经验主义者们对于崇高感的重视,首先是以对自然的重视开始的。
明确使用崇高一词,并且把他与优美兵力起来,是两者成为美学商量个基本范畴的,还是博克,1757年出版《论崇高与美两种不雅念的起源之哲学的研究》一书。
康德的崇高不雅:(1)他继承了英国经验主义的崇高不雅,并从理性的角度对崇高进行了探讨(2)他把关与美和崇高的思考,纳入了它的先验论的领域(3)美育崇高都能引起我们的快感,都一块与不快的感情作为判断的宾语(4)把崇高分为数学的崇高和力学的崇高,数学的崇高是指体积的大小。
力学的崇高,主要指威力而言(5)主不雅的抵抗力量是来自理性不雅念的力量,他统一个人的道德清朝和文化修养有关黑格尔的崇高不雅:(1)冲他的绝对理念的辩证发展不雅除为,把崇高看成是绝对精神运动和历史进程的阶段,认为崇高是表示在作为“艺术前的艺术”的古代的象征性以书中德。
(2)他不满于康德单纯从主体方面来说明崇高的见解,把康德所讲的理性力量与它的绝对理念联系在一起,认为崇高一般是一种表达无限的企图,而在现象领域里又找不到一个恰好能表达无限的对象(3)崇高的乡长医书本质,在于优先的感性形式容纳不了无限的理念内容,造成感性形象的变形和歪曲,从而在优先的形式中显示了理念的无限的力量,于是引起崇高感。
广告美学原理
广告美学原理广告美学原理之一:视觉吸引力广告是一种视觉媒体,因此视觉吸引力是广告美学中至关重要的原理之一。
好的广告应该能够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并激发其兴趣。
为了实现视觉吸引力,广告设计师通常会运用色彩、形状、布局等元素来创造出吸引人的视觉效果。
色彩的选择和组合可以影响人们的情感和感知,而形状和布局的安排可以引导人们的目光和注意力。
广告美学原理之二:简洁而有力的信息传递广告的主要目的是传递信息,并促使消费者采取行动。
在广告设计中,简洁而有力的信息传递是一项重要的美学原则。
广告应该用简明的语言和直接的表达方式传达核心信息,以确保消费者能够快速地理解广告的主要内容。
此外,广告中的文字和视觉元素应该相互配合,确保信息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广告美学原理之三:情感共鸣和品牌塑造好的广告应该能够激起消费者的情感共鸣,并与品牌塑造相结合。
广告设计师可以通过使用特定的情感元素,如幽默、温情、创造力等,来吸引消费者的情感参与。
情感共鸣可以加深消费者对广告的记忆和体验,帮助品牌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起积极的形象。
同时,广告还可以通过独特的视觉和语言风格来传达品牌的个性和核心价值观,从而实现品牌塑造的目的。
广告美学原理之四:巧妙利用空白和对比空白和对比是广告设计中常用的美学手法。
在广告中合理运用空白可以帮助消费者更好地理解和关注广告内容。
通过空白的安排,广告设计师可以让重要信息更加突出,使广告更具吸引力和影响力。
同时,对比的使用也可以帮助广告视觉效果的提升。
通过对比不同颜色、形状、大小等元素的运用,广告设计师可以创造出视觉冲击和视觉层次感,使广告更加生动和吸引人。
以上就是一些常见的广告美学原理,它们通过视觉吸引力、简洁而有力的信息传递、情感共鸣和品牌塑造以及巧妙利用空白和对比等手法,帮助广告设计师创作出更具吸引力和影响力的广告作品。
第四章 技术美 (《美学原理》PPT课件)
一、技术范畴
《庄子•达生》
梓庆削木为鐻,鐻成,见者惊犹鬼神。鲁侯见而问焉,曰:“子何术以为 焉?”对曰:“臣工人,何术之有?虽然,有一焉。臣将为鐻,未尝敢以耗气 也,必斋以静心。斋三曰,而不敢怀庆赏爵禄;斋五日,不敢怀非誉巧拙;斋 七日,辄然忘吾有四枝形体也。当是时也,无公朝,其巧专而外骨消。然后入 山林,观天性,形躯至矣,然后成见鐻,然后加手焉;不然则已,则以天合天, 器之所以疑神者,其是与!”
图11 .现代生活中的休闲座椅
二、功能美
技术美也可以称为功能美。就是说这种对象具有合目的性的形式。 罗兰·巴特指出:“功能美不存在于对一种功能的良好结果的感受之 中,而存在于产生结果之前的某一时刻被我们所领会的功能本身的 表现之中”。
单个沙发的功能美,不是通过人坐在上面很舒适所产生的快感, 而是沙发的形式在直观中使人感到坐在上面很惬意所形成的美感。
技术是生产物质产品的手段,技术的美学视域实际上是从人的整体性角度反 映了人的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的关联性。
水晶宫建成于1851年,位于伦敦市。它与世博会于1851年同时 诞生,是一个以钢铁为骨架、玻璃为主要建材的建筑,是十九世纪的 英国建筑奇观之一。在1936年的一场大火中被付之一炬。
图 5.水晶宫外观效果图
蓬皮杜中心的形象是刻意追求的结果。建筑师认为建筑应该设计得能让人在其中自 由自在地活动,自由和变动性就是房屋的艺术表现。他们说:“这座建筑是一个图示, 我们要大家立即了解它,把它的内脏放到外面,是为了大家看得清楚,自动扶梯装在 透明管子里,让大家能看清其中的人怎样上上下下,来来往往。这对我们非常重要。” 这座建筑是一种新的美学的宣言。
二、技术规定性与形式自由度
南开大学智慧树知到“选修课”《美学原理(尔雅)》网课测试题答案卷4
南开大学智慧树知到“选修课”《美学原理(尔雅)》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0题)1.“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 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完全是人”出自()。
A.《审美教育书简》B.《论美》C.《诗的艺术》D.《美学散步》2.美带有历史性。
()A.错误B.正确3.杜夫海纳的灿烂的感性是指()A.物理的实在B.抽象的理念概念C.情景交融D.主客分离4.不属于时尚特点的是()A.影响面广B.渗透力和扩张力强C.具有时间性D.地域性5.曹雪芹美学思想的核心:()A.美B.理C.法D.情6.不属于北京最有名的八大庙会之一的是() A.潭柘寺B.大钟寺C.护国寺D.雍和宫7.下列不属于古希腊式美的因素的是()A.单纯的B.完整的C.部分的D.和谐的8.最早提出“创意产业”的是哪个国家?()A.法国B.英国C.德国D.美国9.用来形容宋元花鸟画不恰当的是()。
A.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国B.空灵的精神表现C.不写实D.花鸟中能表现无限10.西方美学是从鲍姆嘉通开始的。
()A.错误B.正确第1卷参考答案一.综合考核1.参考答案:A2.参考答案:B3.参考答案:C4.参考答案:D5.参考答案:D6.参考答案:A7.参考答案:C8.参考答案:B9.参考答案:C10.参考答案: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择题、填空题1、鲍姆嘉通(美学之父)1735年《诗的哲学默想录》1750年《美学》2、费希纳提出“自下而上”的心理学经验美学模式。
(第一个明确确立美学的人是费希纳)3、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是马克思提出来的。
4、形式美原则中最基本普遍的——对称与拼合5、充实之味美(优美)光辉之味大(崇高)这句话的美指的是——崇高、壮美6、什么东西包含自恋情绪、嘲讽、享乐——酷7、寓教于乐的第一个提出者——贺拉斯8、不属于美学学科性质的是——心理学学科9、审美心理要素:感觉、知觉、想象、情感、领悟P58①感觉:清辉玉臂寒=通感②知觉:“春风又绿江南岸(感光)”的绿是色彩实感,知觉选择性p61③想象:接近想象、类比想象、对比想象。
接近想象:陆游《游园》:“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类比想象:“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④情感:“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情感的积极主动扩散、包容的运动性。
⑤领悟:顿悟10、形式美的构成要素:色、形、声、质、味11、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是马克思提出来的。
12、古希腊的悲剧通常是——命运悲剧13、亚里士多德第一个根据儿童身心的自然发展顺序确定了教育年龄的分期:出生到7岁为第一期:;7至14岁(青春发育期)为第二期;发育期到21岁为第三期。
这种分期对于教育的意义在于,实施美育必须考虑到儿童和青少年的年龄特征。
14、夸美纽斯重视以绘画、音乐训练感觉、想象力、记忆力及相关的器官,特别重视以美育来发展学生的感觉。
“共通的感觉”。
15、席勒的《美育书简》正式提出“美育”概念,历史上第一部以美育为研究对象的理论著作,是美育理论形成独立体现的标志,被称为“第一部美育的宣言书”。
把人性划分为两个部分:不变的人格和变动的状态。
人格相当于理性或形式,状态相当于感性或内容,第三种冲动:游戏冲动。
美育是人类实现自由的根本途径。
16、梁启超是中国最早引进西方美学并将其与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结合起来的尝试者,也是近代中国美育思想的开启者,首次在中国提出"趣味教育"。
17、王国维的《论教育之宗旨》18、蔡元培:“人人都有感情,而并非都有伟大而高尚的行为,这由于感情推动力的薄弱。
要转弱而为强,转薄而为厚,有待于陶养。
陶养的工具,为美的对象;陶养的作用,叫做美育。
”又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
”第一个将美育正式规定为教育的重要内容。
提出:以美育代宗教。
19、中国西周的教育政策提出“明人论”并以之作为教育目的,而以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作为基本内容。
20、孔子:“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21、柏拉图提出,为了防止“罪恶、放荡、卑鄙和淫秽”对青年的影响,就应该寻找一些有本领的艺术家,把自然的优美方面描绘出来,从小就培养起对于美的爱好,并且培养融美于心灵的习惯。
22、形式美原则中最基本普遍的——对称与拼合23、社会美社会美是以人类基础性生存活动——劳动为核心所形成的审美形态。
社会美是人类最早、最基本的审美领域之一。
24、清人姚鼐视优美为“阴柔之美”,“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寥廓。
”25、崇高突出的形式特征是“大”。
26、古罗马的朗吉弩斯在《论崇高》(第一次提出崇高)中明确提出并论证了崇高这一范畴。
27、世纪英国经验派浩克指出人的所有情感都可以归结为自我保全和相互交往两大类。
28、《判断力批判》康德认为崇高的特征是“无形式”,即对象的形式无规律、无限制或无限大(数量的崇高),以及力量的无比强大(力的崇高)。
29、黑格尔认为在美与崇高那里都是以理念为内容,以感性的表现为形式。
30、孔子美学的主要特征是强调“美善”统一、“文质”统一、“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和”的审美标准与取向。
《论语•八佾》:“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31、先秦时孟子是首位较为接近地探讨优美与崇高的思想家。
在论述人格美时面于提出了“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的思想。
“美”(优美)是“充实”,所谓充实即仁、义、礼、智、信所达到的和谐,孟子也是把仁义礼智的道德原则作为“和谐”的重要内容。
32、直到18世纪,清人姚鼐才明确地以“阳刚之美”的崇高与“阴柔之美”的优美相比较,把二者统一于个更完整的审美形态中。
33、创作主体与中介之间的桥梁——艺术品34、最早的史前壁画——阿尔塔米拉洞穴35、漫画相声都是喜剧的艺术表现形式36、“无论在何处出现,总是----伟大高潮”——崇高37、什么是美感心理形式中地位最高突出的?情感1、以下不属于自然美代表模式的是——宇宙模式\天然模式2、审美领悟的基本特点:情感性、非概念化和感知性、取向无限性、直觉性3、18世纪后期,这种分离越来越明显,从而出现了“美的艺术”与“实用艺术”之间的划分。
1746 年巴图提出“美的艺术”概念。
美的艺术专指音乐、诗歌、绘画、雕刻和舞蹈,以引起心灵快感为目的,农业、纺织等实用艺术(实为技术)则以满足实际需要为目的。
p1604、美育的功能:培养审美能力、陶冶性情、完善人格、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5、德国哲学家本泽通过三种特性将自然对象,技术对象,设计对象和艺术对象做了区分,这三种特性是固有性,确定性,预期性。
p1136、社会美的范围:社会实践活动的美,社会实践成果的美,以及社会实践主体即人的美。
社会实践主体即人的美也包括了人的内在和外在两方面的美。
7、审美经验模式:审美体验、审美注意、审美心理距离、审美移情、完形心理。
名词解释1、审美体验审美体验作为审美经验的一种类型,并非特定角度的模式,而在审美经验中占有基础性地位和奠基性作用。
审美体验就是主体在具体审美活动中被具有某种独特性质的客体对象所深深吸引,情不自禁地对之进行领悟、体味、咀嚼,以至于陶醉其中,心灵受到摇荡和震撼的一种独特的精神状态。
审美体验的基本特征:源初性、亲历性、整体性。
2、完形心理整体要先于并大于部分,感知对象的性质。
是由整体或各要素间的关系决定的。
因此格式塔学派也称完形心理学。
完形心理学美学不仅主张完整的知觉优先于个别的感觉,而且揭示出外在事物与内在心理之间存在着基于相仿结构的对应关系,这种“同构”是“异质”呼应共鸣的基础(如“杨柳依依”与柔弱曲线的关系)。
3、技术美一般把现代技术产品所具有的审美价值称为技术美,它是现代大工业生产物。
技术美的概念是相对于艺术美、自然美的概念面提出来的。
技术美学作为美学研究的一个分支学科,它的研究对象并非“技本艺本”,而是技术美。
这是因为艺术作为一种精神生产,它的效应只作用于人的精神生活层面。
4、功能美技术美的范畴揭示了在技术领域所具有的审美价值,而技术产品同时又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使用对象,它具有明确的使用目的和功能要求。
那么从人的使用对象的角度对技术美进行分析,则又可以把它视为功能美。
5、实用器物实用器物的意义在于其实用性,即与人的生活之间的关联。
作为人类实践活动的成果,实用器物包含着人的需求、态度、目的,体现出人的精神力量、创造性以及对自身生活的关注,反映出人的实践能力、实践活动所达到的历史性水平。
6、荒诞荒诞是人的本质对象化过程的一个特定阶段或特殊状态,在这个阶段,由于人的本质的分解、弥散或缺位,使对象化过程变成一种无根基、无秩序、无归宿的解体过程。
换言之,荒涎是对无意义、无本质、无深度、无价值本身的对象化过程,因而也是对虚无的对象化和对象化的虚无。
7、恐怖恐怖作为丑的审美范畴之一,主要是对“异形”反常的丑的形式的虚构组合,是对形式背后可能的内容和支配力量的“升格”或神秘化,其审美感受是恐惧感、惊悚感、崇拜感和厌恶感的混杂。
因此,否定、背离以及与之相关的惊悚、恐惧、神秘、厌恶等,是恐怖美学范畴的主要特征。
8、自然人化外在指客观世界为人所认识而成为人类主体的工作对象。
内在指人类主体的理性世界通过实践从客观世界获得审美情感和审美体验。
“自然人化”非个体劳动对象化所能成就,而是社会规模与历史传承的人类劳动对象化的成功。
简答题1、马克思审美本质观内容p32审美作为目的与规律相统一的自由形式,这一马克思主义审美本质观包含着需要展开理解的一系列内容,同时揭示了美学史代表性理论的深层基础:(1)以劳动工具及其使用(进而制造)技术为中心,劳动双向陶冶着作为主体的人与作为客体的自然。
在劳动系统中,人的欲望需求转化为目的,自然力量转化为规律;目的与规律相磨合为合目的的规律与合规律的目的,双方统一为工具技术的自由操作。
(2)与启蒙运动以来视劳动为人类征服(统一)自然的片面理解不同,黑格尔到马克思的劳动观念重心在于劳动对人类自身任性欲望的陶冶。
(3)自由形式不能如工具积定说所片面归结的,视为规律与目的相统一的衍生物积淀的结果,也是积极协调、整合统一规律与目的的实践性中介功能机制。
(也就是说,自由形式不仅是工具积淀的结果,而且是工具活动得以运行的前提条件:自由形式与工具劳作互为因果。
)(4)审美作为自由形式,其本源形态乃是以劳动为原型的人类实践活动中介方式,或者更加通俗地说,原初的审美其实就是人感受到超越实用性的自由的生活方式。
(5)作为活动中介方式的自由首先被活动者内在体验。
但自由方式形式不仅会被后续扩展劳动母体持续生产出来,而且势必摆脱从属于劳动的自发状态,被人类第一个文化形态巫术吸收并扩展再生产为独立的符号世界。
(6)规律与目的相统是一个对立统一的动态平衡过程。
这也是审美形态及其范畴多样差异性的根源结构。
2、社会交往中的美与人物美的特征(1)社会交往中的美社会交往中的美是指人在社会交际活动中所体现的美。
①社会交往活动首先体现在语言的层面上。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和沟通方式,以及最基本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也是人们沟通信息、交流思想、联络感情的重要桥梁。
通过人们的语言可以辨别其内在修养和境界。
《世说新语》记载“谢太傅寒雪日内集”,通过儿子与兄女的咏雪,看似一个简单的比喻,却能显现出才女谢道韫内在的智慧与精神底蕴。
②形体交际是指通过形体语言、形体动作进行的社会交往活动。
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体交际是一种重要的交际方式,往往能够产生某些特殊的效果。
在《论语》中,关于曾皙“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的描写,对于表现曾皙的个性,呈现所谓“曾点气象”发挥着特殊的作用。
③心灵交融是指社会交往活动中实现的彼此心意相通、精神交融的效果。
社会交往总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人们彼此的相互理解、心灵交融构成了精神、思想的交流与沟通,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彼此的相互理解心灵交融构成了社会交往的最高境界。
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体现了心灵之间的沟通与交融成为社会交往中的理想境界,也体现出审美的意味。
(2)人物美①人物美是指人自身显现出来的美,具体包括人体美与人格美,人体美主要侧重于外在的方面,而人格美则主要侧重于内在的精神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