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太空港每章概括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飞向太空港》

第一章《西昌:同步卫星的故乡》

西昌纬度低,离赤道近,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可以提高火箭的运载能力,有利于发射火箭。西昌位于四川南部,荒无人烟,避开了大城市。从1984年1月29日开始,到1990年三月已有六颗卫星在这里发射。

1986年对外开放。

第二章《发射场:原始与现代同构的神话》

1989年9月3日凌晨,爆发了一场百年不遇的泥石流。发射基地遭

到毁坏,但全体将士凭借见顽强的毅力迅速恢复了卫星发射的准备工作。来自全国各地的火箭专家将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中国的航天事业。他们中的各大多数人已经在这个山沟中熬过了五个春节,其中四名航

天专家先后离开人世。

第三章《酒吧:一个中国人与三个美国人的对话》

1990年4月1日晚,我采访了三位美国休斯卫星公司的专家——维

克特、马克、弗罗里克。他们都非常热爱中国,对中国航天有很高的评价。弗罗里克希望中国在发展航天科技的同时不要像美国一样丢掉

了自己的民族文化。

第四章《20世纪的中国与美国》

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中国与美国从来都是一对冤家。在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总统才正式访华。1979年中国与美国建立了正式的对外关系。中国主席邓小平也于这年的1月访问了美国。

第五章《举起火箭的大旗》

1984年初,中国购买的卫星还需要美国和法国的火箭发射,也就在这一年,中国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把中国第一课同步通信卫星送上了太空。上官世盘认为中国火箭已具备打入国际市场的条件,长城工业公司的副总经理给航天部副部长写了封建议信,得到领导大力支

持。

第六章《序幕在戴高乐机场拉开》

国际航空展在巴黎举行,中国代表团长乌可力一天晚上,走进一家华人的菜馆,得到盛情款待。不少海外华侨看到中国火箭走向世界,都感到非常自豪。中国对外宣布:“长征二号”“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将

投入国际市场。

第七章《天时·地利·人和》

1986年是世界航天史上的“大灾年”。美国连续三次火箭发射失败,英国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和“大力神”火箭先后爆炸。法国的“阿里亚娜”号火箭也发生了爆炸。种种意外都对中国打入世界航天市场

非常有利。

第八章《周游列国的中国专家们》

1986年4月,中国卫星代表团前往美国。他们的报告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以及海外华侨的大力支持。但由于中国专家初次涉足国际市场,没有任何经验,美国卫星公司都不愿冒此风险把卫星交与中国

发射,中国卫星代表团屡屡受挫。

第九章《轨道大转移》

中国,这个早在一千年前就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枚火箭的国家,终于在1970年4月24日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送上了太空。时隔多年,中国航天技术不断进步,终于有了打进国际市场的能力。

发射外国卫星,这是中国进一步提示航天技术的必经之路。

第十章《面对世界的挑战》

经过代表团的不断努力,终于与美国西联卫星公司签订了发射“西联六号”的协议。但由于西联公司的倒闭,协议被迫中断。特雷卫星公司也签订了协议,最终也没能逃过破产的命运。但卫星代表团从不放弃,终于在1988年与亚洲卫星公司签订了发射“亚洲一号”卫星的

协议。

第十一章《外交场上的风云》

1988年11月24日,中国代表团前往美国就“亚洲一号”卫星能否

出境进行谈判。孙家栋团长带领队员与美国代表团进行了数次谈判,谈判从第一稿谈到第十稿。终于在12月17日,签订了最后一个协议

文件。

第十二章《布什:不愿得罪十亿中国人》

从乌可力等人提议将中国火箭打入国际市场到正式签订协议,历时整整五年。1989年1月23日,乌可力代表中国签署了关于中国“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发射“亚洲一号”卫星的正式合同。终于,1989年12月,美国白宫发言人宣布允许“亚洲一号”卫星以及其他两颗卫星出境。布什表示:不愿意得罪中国10亿人民。

第十三章《起飞,播音747》

“亚洲一号”卫星原名“西联星六号”。“西联星六号”因为发送失败,没有进入预定的轨道,只好将其回收。由美国航天员加德纳、艾伦送回地球。经过重新维修,“亚洲一号”卫星已经可以投入使用。为了确保“亚洲一号”卫星能顺利抵达西昌,美国修斯卫星公司租下一架

播音747负责运送。

第十四章《护送升降平台》

升降平台是用来将卫星以及设备集装箱从飞机上卸放至地面。可西昌卫星发射基地没有升降平台,只好全国来找。最后找到了,可升降平台过于庞大,只能用火车运送。从北京运到成都,再用大卡车一路运

到西昌。

第十五章《健力宝与<上甘岭>》

随着播音747飞机的到来,卸货工作开始了。根据规定,中方人员可在美方人员监督下进行卸货。由于当时天气非常恶劣,风特别大,大家内心也很紧张,导致卸货工作非常进度缓慢。10个小时过去了,大家的干粮和水早已吃完喝完。许建国将唯一一听健力宝递给美方人员。持续了5个小时的卸货工作,随着播音747飞机缓缓飞走,也告一段落。

第十六章《美国“新娘”,入了中国“洞房”》

车队将“亚星”送到了中国专门赶建的测试厂房。厂房设计总负责人安毅民表示厂房的设计难度很大。厂房设计完成后,前来参观的外国人纷纷表示震惊。不久前美方对厂房进行了测量,结果大大优于标准。“亚星”送达后,厂房钥匙便交给了美方。

第十七章:欧亚大陆怪圈

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中国便发明了火药喷射火箭。其后百年,中国的火箭技术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技术。从12世纪的南宋,到17世纪的明朝,中国的火箭技术一直引领着时代的潮流。而由于中国大门的关闭,西方国家在短短400年内,将中国甩在后面。

第十八章:起飞,在新的地平线上

德国的佩内明德是世界现代火箭的摇篮。早在1927年,德国人奥博特就开始了对火箭的研究。1942年10月3日,德国成功发射世界上第一枚弹道式火箭。而中国,在钱学森回国后,1956年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院。直到1966年,中国发射出第一枚火箭,震惊了世界!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升空!

第十九章:“长征三号”和它的伙伴

中国经过10年磨砺,终于在1984年4月8日将中国第一颗通信卫星送上了36000公里外的地球静止轨道。这枚火箭,正是“长征三号”火箭。中国通信卫星工程五大系统的总总师任新民在听到氢氧发动机试验失败并要下马时,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敲开领导的门,强烈要求不要下马。下面对火箭研发过程中的几位人物进行了描述,在此不一一详述

第二十章:苦恋:中国箭与美国星

我们的火箭与“亚星”的接口不一致,但刘素云和曹丽君两位女专家仅用半个月便设计出了新的过渡锥。

1989年12月,中美人员在洛杉矶进行了第三次技术协调会,美方提出了卫星的起旋问题,中国专家研究后,也解决了这个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