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太空港每章概括

合集下载

飞向太空港每章概括

飞向太空港每章概括

飞向太空港每章概括《飞向太空港》讲述了白族“长征三号”杜火箭在西昌发射场首次发射美国“亚洲一号”卫星的故事。

书中有中美专家在山沟里共同工作的秘密和友谊,也有中西方文明在发射场上的碰撞和冲突。

作品内容丰富,灵活多变,充分展现了作者处理大吨位题材的气魄和潜力。

背景:美国的卫星升空,既没有选择自己的航天飞机,也没有选择法国的“阿利安娜”,而是选择了中国的火箭;发射地点在四川大凉山深处的一个原始山谷中。

这本身就是一个传奇。

第一章西昌同步白卫星故乡:西昌纬度低,杜接近赤道,地理位置非常优越,可以提高火箭的运载能力,道有利于火箭的发射。

位于四川省南部的西昌人烟稀少,远离大城市。

自1984年1月29日以来,到1990年3月,这里已经发射了六颗卫星。

它是1986年对外开放的。

第二章发射地点:原始与现代同构的神话1989年9月3日凌晨,发生了百年一遇的泥石流。

发射场被摧毁了,但机组人员顽强地迅速恢复了发射准备工作。

来自全国各地的火箭专家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奉献了他们的一生。

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在这个山谷度过了五个春节,其中四个已经死去。

第三章酒吧:一个中国人和三个美国人的对话1990年4月1日晚上,我采访了休斯卫星公司的三位专家——维克托、马克和弗罗里克。

他们都非常热爱中国,并高度评价中国的航天计划。

福瑞克希望中国在发展太空技术时,不会像美国那样失去自己的民族文化。

扩展信息《飞向太空港》是李明生在网上连载的一部社会科学小说。

“飞行太空港”讲述了一个外国卫星的成功发射,美国“亚洲一号”,从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在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包括中国和美国专家之间的合作和友谊在大梁山脉深处,以及东西方文明之间的碰撞和冲突在现代卫星发射场。

节奏紧凑,放松,整个作品与全景写完整再现了中国自主研发的整个过程的外国卫星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一次显示中华民族,咄咄逼人,不断克服困难的智慧和决心,也与地球人的眼光和气魄俯仰天地,通过古代和现代,展示了人类探索宇宙的,展望未来的广阔前景。

飞向太空港每章概括

飞向太空港每章概括

飞向太空港每章概括第一章《西昌:同步卫星的故乡》西昌位于四川南部,荒无人烟,避开了大城市。

该地区纬度低,离赤道近,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可以提高火箭的运载能力,有利于发射火箭。

从1984年1月29日开始,到1990年三月已有六颗卫星在这里发射。

第二章《发射场:原始与现代同构的神话》1989年9月3日凌晨,爆发了一场百年不遇的泥石流。

发射基地遭到毁坏,但来自全国各地的火箭专家凭借见顽强的毅力迅速恢复了卫星发射的准备工作将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中国的航天事业。

第三章《酒吧:一个中国人与三个美国人的对话》1990年4月1日晚,采访了三位美国休斯卫星公司的专家——维克特、马克、弗罗里克。

他们都非常热爱中国,对中国航天有很高的评价。

弗罗里克希望中国在发展航天科技的同时不要像美国一样丢掉了自己的民族文化。

第四章《20世纪的中国与美国》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中国与美国从来都是一对冤家。

在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总统才正式访华。

1979年中国与美国建立了正式的对外关系。

中国主席邓小平也于这年的1月访问了美国。

第五章《举起火箭的大旗》1984年初,中国购买的卫星还需要美国和法国的火箭发射,也就在这一年,中国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把中国第一课同步通信卫星送上了太空。

上官世盘认为中国火箭已具备打入国际市场的条件,长城工业公司的副总经理给航天部副部长写了封建议信,得到领导大力支持。

第六章《序幕在戴高乐机场拉开》国际航空展在巴黎举行,中国代表团长乌可力一天晚上,走进一家华人的菜馆,得到盛情款待。

不少海外华侨看到中国火箭走向世界,都感到非常自豪。

中国对外宣布:“长征二号”“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将投入国际市场。

第七章《天时·地利·人和》1986年是世界航天史上的“大灾年”。

美国连续三次火箭发射失败,英国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和“大力神”火箭先后爆炸。

法国的“阿里亚娜”号火箭也发生了爆炸。

种种意外都对中国打入世界航天市场非常有利。

飞向太空港每章概括

飞向太空港每章概括

飞向太空港每章概括
第一章:太空港的意义与历史
太空港作为人类探索宇宙的重要基地和枢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章将介绍太空港的定义、发展历程以及其在科技、经济和文化领域中的重要性。

第二章:太空港的建设与设计
本章将介绍太空港的建设与设计,包括选址、基础设施建设、建筑设计等方面。

重点讲述太空港建设中所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以及各国在太空港建设上的竞争态势。

第三章:太空港的功能与任务
太空港不仅仅是一个发射火箭的场所,还拥有多种功能和任务。

本章将详细介绍太空港的发射任务、维修与补给、科学研究以及宇航员培训等方面。

第四章:太空港的国际合作与竞争
太空港建设和运营离不开国际合作与竞争。

本章将介绍各国太空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太空科技竞赛的现状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合作模式。

第五章:太空港的未来展望与挑战
本章将展望太空港的未来发展方向,并提出可能面临的挑战。

从技术、政治、经济和环境等角度探讨太空港在未来的演变过程中所需面对的问题。

第六章:结语
本章将对全文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太空港在人类探索宇宙、促进科技发展方面的重要性。

同时,鼓励读者深入了解太空港的意义与价值,并积极支持相关的研究与发展。

飞向太空港每章概括

飞向太空港每章概括

飞向太空港每章概括
第一章概述:太空港的历史与发展
太空港作为人类探索宇宙的重要基地,其建设和发展经历了漫长而充满挑战的道路。

本章将介绍太空港的历史背景、建设目的以及发展规划。

第二章太空港的基础设施建设
太空港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其功能的核心环节。

本章将详细讲述太空港的场地选择、建筑设计和相关设备的配备。

第三章运力保障与飞行安全
太空港作为太空飞行的起点,运力保障和飞行安全是其正常运营的重要保障。

本章将探讨太空船的准备工作、发射过程中的安全措施以及事故应急预案。

第四章太空港的科研与应用
太空港不仅是宇宙探索的平台,还承担着众多科研和应用任务。

本章将介绍太空港上开展的科学研究项目和各种应用实践,包括天文观测、生物实验等。

第五章太空港的社会影响与未来展望
太空港的建设和运营对于社会的影响不可忽视。

本章将探讨太空港发展对经济、科技以及人类进步的意义,并展望太空港未来的发展前景。

第六章结语:人类迈向星辰大海的起点
太空港作为人类迈向星际探索的起点,其建设和发展代表着人类科技进步和探索精神的传承。

本章将总结全文内容,强调太空港的重要性和对人类未来的意义。

通过以上章节的分析,我们可以初步得出飞向太空港的每章概括,并根据题目的要求进行文章的详细撰写。

飞向太空港每章概括

飞向太空港每章概括

飞向太空港每章概括《飞向太空港》是一部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生动展现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

以下是对每章内容的概括:第一章:西昌:同步卫星的故乡本章主要介绍了西昌卫星发射基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以及其在航天领域的重要地位。

西昌地处偏远山区,自然条件复杂,但正是这种特殊的环境,为卫星发射提供了独特的优势。

作者还讲述了西昌在航天事业发展中的历史沿革和取得的重要成就。

第二章:发射场:原始与现代同构的神话这一章详细描述了西昌卫星发射场的设施和设备。

发射场既有现代化的高科技装备,又保留了一些原始的工作方式。

作者通过对发射场各个区域的介绍,让读者了解到卫星发射前的准备工作是如何有条不紊地进行的。

第三章:酒吧:一个中国人与三个美国人的对话在这一章中,作者通过一个中国人在酒吧与三个美国人的对话,展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于航天事业的看法和态度。

对话中既有对技术问题的探讨,也有对国际合作的展望,反映了当时航天领域国际交流的情况。

第四章:火箭,另一个伟大的文明本章重点讲述了火箭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意义。

火箭作为将卫星送入太空的关键工具,其技术的不断进步推动了航天事业的发展。

作者阐述了火箭的原理、结构以及研制过程中的种种挑战。

第五章:我们都是地球人此章强调了航天事业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不论国籍和种族,大家都在为探索太空而努力。

通过讲述各国航天工作者在合作中的故事,体现了人类在追求太空梦想中的团结和协作。

第六章:跨越国界的飞行主要描述了国际合作在航天领域的重要性。

各国的航天团队为了共同的目标汇聚在一起,克服了语言、文化和技术上的差异,展现了航天领域国际合作的广阔前景。

第七章:卫星,一次总统待遇的远行这一章讲述了卫星在运输过程中的精心安排和保护,其待遇堪比总统出行。

作者详细描述了运输途中的各种保障措施,凸显了卫星的珍贵和重要性。

第八章:“国际标准”与“家传秘诀”在航天领域,既要遵循国际标准,又要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

本章探讨了中国航天在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如何保持和发扬自己的特色,以及如何在技术上不断创新和突破。

飞向太空港每章概括-互联网类

飞向太空港每章概括-互联网类

飞向太空港每章概括-互联网类关键信息项:1、章节序号2、章节标题3、主要内容概括11 第一章这一章主要介绍了西昌卫星发射场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以及它在我国航天事业中的重要地位。

讲述了西昌卫星发射场的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种种困难和挑战,以及航天工作者们如何克服这些困难,为后续的卫星发射工作奠定了基础。

111 第二章详细描述了“亚洲一号”卫星的研制过程和技术特点。

包括其设计理念、关键技术突破以及在国际航天领域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同时,也提到了为了将“亚洲一号”卫星成功引入中国发射,各方所做出的努力和协调工作。

112 第三章重点讲述了中外双方在合作过程中的谈判和协商。

涉及到技术交流、合同条款、发射费用等一系列复杂的问题。

双方在不断的沟通和妥协中,逐渐达成了共识,为“亚洲一号”卫星的发射铺平了道路。

12 第四章描述了“亚洲一号”卫星运抵西昌卫星发射场的过程。

包括运输途中的安保措施、卫星的装卸和存放等细节。

同时,也展现了各方对卫星安全的高度重视和精心呵护。

121 第五章这一章主要围绕发射前的准备工作展开。

讲述了发射场的各项设施调试、人员培训、应急预案制定等工作。

航天工作者们以严谨的态度和专业的精神,为卫星的成功发射做最后的冲刺。

122 第六章详细描述了发射前夕的紧张氛围和各方的心理状态。

包括决策者的压力、技术人员的担忧以及全体工作人员的期待。

同时,也提到了对可能出现的问题的各种预案和应对措施。

13 第七章讲述了“亚洲一号”卫星发射的关键时刻。

从点火发射到卫星进入预定轨道,整个过程紧张而有序。

作者生动地描绘了发射现场的壮观景象和人们激动的心情。

131 第八章这一章主要是对发射成功后的总结和反思。

分析了发射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为今后的航天发射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同时,也对中外双方在此次合作中的表现给予了评价和肯定。

132 第九章描述了“亚洲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后在国际上产生的巨大影响。

包括对中国航天事业声誉的提升、国际合作的拓展以及对全球航天领域发展的推动作用。

飞向太空港每章概括

飞向太空港每章概括

《飞向太空港》第一章《西昌:同步卫星的故乡》西昌纬度低,离赤道近,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可以提高火箭的运载能力,有利于发射火箭。

西昌位于四川南部,荒无人烟,避开了大城市。

从1984年1月29日开始,到1990年三月已有六颗卫星在这里发射。

1986年对外开放。

第二章《发射场:原始与现代同构的神话》1989年9月3日凌晨,爆发了一场百年不遇的泥石流。

发射基地遭到毁坏,但全体将士凭借见顽强的毅力迅速恢复了卫星发射的准备工作。

来自全国各地的火箭专家将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中国的航天事业。

他们中的各大多数人已经在这个山沟中熬过了五个春节,其中四名航天专家先后离开人世。

第三章《酒吧:一个中国人与三个美国人的对话》1990年4月1日晚,我采访了三位美国休斯卫星公司的专家——维克特、马克、弗罗里克。

他们都非常热爱中国,对中国航天有很高的评价。

弗罗里克希望中国在发展航天科技的同时不要像美国一样丢掉了自己的民族文化。

第四章《20世纪的中国与美国》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中国与美国从来都是一对冤家。

在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总统才正式访华。

1979年中国与美国建立了正式的对外关系。

中国主席邓小平也于这年的1月访问了美国。

第五章《举起火箭的大旗》1984年初,中国购买的卫星还需要美国和法国的火箭发射,也就在这一年,中国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把中国第一课同步通信卫星送上了太空。

上官世盘认为中国火箭已具备打入国际市场的条件,长城工业公司的副总经理给航天部副部长写了封建议信,得到领导大力支持。

第六章《序幕在戴高乐机场拉开》国际航空展在巴黎举行,中国代表团长乌可力一天晚上,走进一家华人的菜馆,得到盛情款待。

不少海外华侨看到中国火箭走向世界,都感到非常自豪。

中国对外宣布:“长征二号”“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将投入国际市场。

第七章《天时·地利·人和》1986年是世界航天史上的“大灾年”。

美国连续三次火箭发射失败,英国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和“大力神”火箭先后爆炸。

飞向太空港每章概括

飞向太空港每章概括

《飞向太空港》第一章《西昌:同步卫星的故乡》西昌纬度低,离赤道近,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可以提高火箭的运载能力,有利于发射火箭。

西昌位于四川南部,荒无人烟,避开了大城市。

从1984年1月29日开始,到1990年三月已有六颗卫星在这里发射。

1986年对外开放。

第二章《发射场:原始与现代同构的神话》1989年9月3日凌晨,爆发了一场百年不遇的泥石流。

发射基地遭到毁坏,但全体将士凭借见顽强的毅力迅速恢复了卫星发射的准备工作。

来自全国各地的火箭专家将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中国的航天事业。

他们中的各大多数人已经在这个山沟中熬过了五个春节,其中四名航天专家先后离开人世。

第三章《酒吧:一个中国人与三个美国人的对话》1990年4月1日晚,我采访了三位美国休斯卫星公司的专家——维克特、马克、弗罗里克。

他们都非常热爱中国,对中国航天有很高的评价。

弗罗里克希望中国在发展航天科技的同时不要像美国一样丢掉了自己的民族文化。

第四章《20世纪的中国与美国》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中国与美国从来都是一对冤家。

在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总统才正式访华。

1979年中国与美国建立了正式的对外关系。

中国主席邓小平也于这年的1月访问了美国。

第五章《举起火箭的大旗》1984年初,中国购买的卫星还需要美国和法国的火箭发射,也就在这一年,中国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把中国第一课同步通信卫星送上了太空。

上官世盘认为中国火箭已具备打入国际市场的条件,长城工业公司的副总经理给航天部副部长写了封建议信,得到领导大力支持。

第六章《序幕在戴高乐机场拉开》国际航空展在巴黎举行,中国代表团长乌可力一天晚上,走进一家华人的菜馆,得到盛情款待。

不少海外华侨看到中国火箭走向世界,都感到非常自豪。

中国对外宣布:“长征二号”“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将投入国际市场。

第七章《天时·地利·人和》1986年是世界航天史上的“大灾年”。

美国连续三次火箭发射失败,英国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和“大力神”火箭先后爆炸。

飞向太空港每章概括

飞向太空港每章概括

飞向太空港每章概括《飞向太空港》是一部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中国航天人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风貌。

以下是对每章内容的概括:第一章:《西昌:同步卫星的故乡》这一章主要介绍了西昌卫星发射基地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以及其在航天领域的重要地位。

西昌地处四川西南部,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战略意义。

作者通过对西昌历史的追溯,让读者了解到这个地方从一个相对落后的地区逐渐发展成为中国重要的航天发射基地的历程。

第二章:《发射场:原始与现代同构的神话》此章着重描绘了西昌卫星发射场的独特景观和复杂设施。

发射场既保留了原始的自然风貌,又配备了现代化的高科技设备。

作者详细介绍了发射塔、指挥控制中心、燃料加注系统等关键设施,展现了中国航天事业在硬件建设方面的巨大成就。

第三章:《酒吧:一个中国人与三个美国人的对话》在这一章中,作者通过一个在酒吧里的对话场景,展现了中美双方在航天合作中的交流与碰撞。

中国人对航天事业的执着和美国人的专业与务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也反映出双方在合作过程中需要不断磨合和理解。

第四章:《火箭,另一个伟大的文明》这一章深入探讨了火箭的发展历程和其背后所代表的人类文明进步。

从古代的火箭雏形到现代的高科技运载火箭,火箭的发展见证了人类对未知世界的不断探索和追求。

同时,也强调了中国在火箭技术领域所取得的重要突破。

第五章:《我们都是地球人》本章强调了航天事业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超越了国界和种族。

各国航天人在合作中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共同为推动人类探索太空的进程而努力。

这种全球合作的精神在西昌卫星发射基地的国际合作项目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第六章:《跨越国界的飞行》主要讲述了来自不同国家的航天专家和工作人员为了共同的目标齐聚西昌。

他们克服了语言、文化和技术上的差异,为卫星发射任务的顺利进行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第七章:《卫星,一次总统待遇的远行》此章描述了卫星在运输过程中的精心安排和高度重视,其待遇堪比总统出行。

飞向太空港每章概括

飞向太空港每章概括

飞向太空港每章概括《飞向太空港》是一部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作者李鸣生以实地采访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为支撑,全景式地描绘了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美国“亚洲一号”卫星这一事件。

以下是对各章内容的概括:第一章:《西昌:同步卫星的故乡》这一章主要介绍了西昌卫星发射基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以及它在航天领域的重要地位。

西昌地处偏远的大凉山深处,有着独特的地理优势,为卫星发射提供了有利条件。

同时,也讲述了西昌在航天事业发展中的艰辛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

第二章:《发射场:原始与现代同构的神话》描绘了西昌卫星发射场的独特景观和复杂设施。

发射场既有原始的自然风光,又有现代化的高科技设备。

详细介绍了发射塔、指挥控制中心等关键设施的功能和作用,展现了人类在探索太空过程中所展现出的智慧和勇气。

第三章:《酒吧:一个中国人与三个美国人的对话》通过一位中国人和三个美国人在酒吧里的交流,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于航天事业的看法和态度。

在对话中,既有对技术问题的探讨,也有对合作前景的展望,凸显了中美在航天领域合作中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第四章:《20 世纪的中国与美国》从历史的角度回顾了 20 世纪中国和美国在航天领域的发展历程。

讲述了两国在不同时期所面临的挑战和取得的突破,为后文双方的合作奠定了背景基础,让读者了解到合作的来之不易。

第五章:《外交棋盘上的一颗棋子》将卫星发射合作置于国际外交的大棋盘上进行审视。

揭示了这一合作背后所涉及的复杂的外交关系和政治考量。

双方在合作过程中需要权衡各种利益,克服诸多困难。

第六章:《序幕在戴高乐机场拉开》讲述了中美双方代表在法国戴高乐机场的初次接触,为后续的合作谈判拉开了序幕。

这次接触充满了期待和不确定性,也预示着合作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

第七章:“亚星”在中国》详细描述了美国“亚洲一号”卫星抵达中国后的情况。

包括运输过程中的精心保护、中方对卫星的接收和检测等环节,展现了中方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

飞向太空港每章概括

飞向太空港每章概括

飞向太空港每章概括《飞向太空港》是一部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生动展现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

以下是对每章内容的概括:第一章:《西昌:同步卫星的故乡》这一章主要介绍了西昌卫星发射基地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以及其在航天领域的重要地位。

西昌地处四川大凉山,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战略优势。

作者详细描述了西昌的山川风貌和人文环境,为后续讲述卫星发射的故事奠定了基础。

第二章:《发射场:原始与现代同构的神话》此章重点描绘了西昌卫星发射场的设施和运作情况。

发射场既保留了一些原始的工作方式,又引入了现代化的高科技设备。

作者通过对发射场工作人员的工作场景和生活细节的描写,展现了他们的辛勤付出和专业精神。

第三章:《酒吧:一个中国人与三个美国人的对话》在这一章中,作者通过在酒吧里一个中国人与三个美国人的对话,展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于航天事业的看法和态度。

对话中既有对技术问题的探讨,也有对国际合作的展望,反映了当时航天领域国际交流的复杂与多元。

第四章:《20 世纪的中国与美国》这一章回顾了 20 世纪中国和美国在航天领域的发展历程以及两国之间的关系变化。

从早期的相互隔绝到后来的逐步合作,展现了国际形势对航天事业的影响。

第五章:《外交棋盘上的一颗棋子》本章将中国的航天合作置于国际外交的大棋盘上进行考量。

中国的卫星发射服务在国际市场上的出现,引发了各方的关注和博弈,成为了外交舞台上的一个重要议题。

第六章:《跨越国界的飞行》主要讲述了来自不同国家的航天专家和工作人员为了共同的目标齐聚西昌的情景。

他们克服了语言、文化和技术上的障碍,共同为卫星发射做准备,展现了国际合作的力量。

第七章:《天时地利人和》此章强调了卫星发射成功所需要的各种条件。

包括适宜的天气、优越的地理环境以及团结协作的团队等。

这些因素的完美结合,为卫星发射的成功提供了保障。

第八章:《卫星,一次总统待遇的远行》详细描述了卫星从制造地到发射场的运输过程,其受到的高度重视和精心保护如同一位总统出行。

飞向太空港每章概括

飞向太空港每章概括

第一章通向宇宙的门前一、西昌:同步卫星的故乡/ 4关注要点:西昌具有哪些优势作为卫星发射场地?二、发射场:原始与现代同构的神话/ 10原始落后的自然环境与航天人的艰苦奋斗精神的对比,现代的航天科技与落后的自然环境的对比三、酒吧:一个中国人与三个美国人的对话/ 16借助美国人的访谈看待西昌的环境和文化,如何看待中国的航天事业第二章历史,从昨天的弯道走来四、20世纪的中国与美国/ 23——中国航天事业的发端于缘起关于中美关系的重要事实:尼克松访华中美联合公报(1972年2月28日)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邓小平访美参观华盛顿宇航博物馆五、举起火箭的大旗/ 271984年中国4月8日中国的长征三号火箭成功发射第一颗同步通信卫星两个重要人物——上官云盘(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乌可力(中国长城工业公司——中国开展卫星对外业务的唯一公司副总经理)六、序幕在戴高乐机场拉开/ 35巴黎国际航展开幕式结束乌可力在戴高乐机场的华人餐厅召开发布会,李鹏总理来到航展现场1985年6月日内瓦国际空间技术会陈寿椿代表中国做《中国向外国提供发射服务可能性》报告,中国将以低于国际市场同类价格15%的价格提供服务,表明中国不期望牟取利益的目的。

七、天时·地利·人和/ 401986年国际航天的灾难年美国挑战者号爆炸美国大力神号两次爆炸美国德二塔火箭爆炸法国阿里亚娜十五次飞行后爆炸苏联质子号具有运载能力,但是意识形态的问题使得西方不愿将业务交给苏联。

八、周游列国的中国专家们/ 431984年4月中国商业卫星发射服务代表团赴美开展业务接触被休斯公司轻视与美国特雷卫星公司总经理舒尔兹接触经过九、轨道大转移/ 49中国发射商业卫星的重要意义——实验轨道到商品经济轨道壮国威,壮军威,鼓士气,创造经济价值,提升技术水平。

十、面对世界的挑战/ 51西联卫星被西方封杀,公司倒闭特雷公司为六号卫星签订订座协议中国卫星发射的困境发射次数少,西昌发射场未达到国际标准,国际保险缺乏信任,金融界不愿意贷款,美国卫星出境需要审批,西欧国家暗中抵制阻挠。

飞向太空港每章概括

飞向太空港每章概括

《飞向太空港》第一章《西昌:同步卫星的故乡》西昌纬度低,离赤道近,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可以提高火箭的运载能力,有利于发射火箭。

西昌位于四川南部,荒无人烟,避开了大城市。

从1984年1月29日开始,到1990年三月已有六颗卫星在这里发射。

1986年对外开放。

第二章《发射场:原始与现代同构的神话》1989年9月3日凌晨,爆发了一场百年不遇的泥石流。

发射基地遭到毁坏,但全体将士凭借见顽强的毅力迅速恢复了卫星发射的准备工作。

来自全国各地的火箭专家将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中国的航天事业。

他们中的各大多数人已经在这个山沟中熬过了五个春节,其中四名航天专家先后离开人世。

第三章《酒吧:一个中国人与三个美国人的对话》1990年4月1日晚,我采访了三位美国休斯卫星公司的专家——维克特、马克、弗罗里克。

他们都非常热爱中国,对中国航天有很高的评价。

弗罗里克希望中国在发展航天科技的同时不要像美国一样丢掉了自己的民族文化。

第四章《20世纪的中国与美国》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中国与美国从来都是一对冤家。

在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总统才正式访华。

1979年中国与美国建立了正式的对外关系。

中国主席邓小平也于这年的1月访问了美国。

第五章《举起火箭的大旗》1984年初,中国购买的卫星还需要美国和法国的火箭发射,也就在这一年,中国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把中国第一课同步通信卫星送上了太空。

上官世盘认为中国火箭已具备打入国际市场的条件,长城工业公司的副总经理给航天部副部长写了封建议信,得到领导大力支持。

第六章《序幕在戴高乐机场拉开》国际航空展在巴黎举行,中国代表团长乌可力一天晚上,走进一家华人的菜馆,得到盛情款待。

不少海外华侨看到中国火箭走向世界,都感到非常自豪。

中国对外宣布:“长征二号”“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将投入国际市场。

第七章《天时·地利·人和》1986年是世界航天史上的“大灾年”。

美国连续三次火箭发射失败,英国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和“大力神”火箭先后爆炸。

飞向太空港每章概括

飞向太空港每章概括

飞向太空港每章概括《飞向太空港》是一部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作者李鸣生以实地采访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为支撑,全景式地描绘了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美国“亚洲一号”卫星的全过程。

以下是对每章内容的概括:第一章:《西昌:同步卫星的故乡》这一章主要介绍了西昌卫星发射基地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重要地位。

西昌位于四川西南部,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气候环境,适合卫星发射。

作者还讲述了西昌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地方逐渐发展成为中国重要的航天发射场的历程。

第二章:《发射场:原始与现代同构的神话》详细描述了西昌卫星发射场的复杂设施和先进技术。

这里既有原始的山林地貌,又有现代化的高科技设备。

作者通过对发射场的各个区域和设备的介绍,展现了中国航天事业在硬件设施方面的巨大投入和成就。

第三章:《酒吧:一个中国人与三个美国人的对话》讲述了一个中国人在酒吧与三个美国人的交流场景。

在对话中,双方就航天合作、技术交流等问题展开讨论,反映了中美在航天领域合作初期的沟通与磨合。

第四章:《20 世纪的中国与美国》从历史的角度回顾了 20 世纪中国和美国的关系,特别是在航天领域的发展轨迹。

中国航天事业在艰苦的条件下起步,而美国则在航天领域拥有领先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

这一章为后文两国的航天合作奠定了历史背景。

第五章:《外交场上的风云》描述了中美在航天合作过程中所面临的外交难题和复杂的谈判过程。

双方在技术转让、知识产权等方面存在分歧,需要通过外交手段进行协商和解决。

第六章:《序幕在戴高乐机场拉开》讲述了美国“亚洲一号”卫星从美国出发运往中国的起始阶段。

在戴高乐机场,卫星的运输工作开始启动,拉开了整个发射任务的序幕。

第七章:《天时·地利·人和》强调了卫星发射成功所需的各种条件,包括适宜的天气、优越的地理环境以及各方人员的紧密合作。

这三个因素缺一不可,共同为发射任务的成功提供保障。

第八章:《卫星,一次总统待遇的远行》描绘了“亚洲一号”卫星在运输过程中的高规格待遇和精心呵护。

飞向太空港每章概括

飞向太空港每章概括

飞向太空港每章概括
美国的卫星要上天,既不选择本国的航天飞机,也不选择法国的“阿里亚娜”,最终却选择了中国的火箭;而且发射地点竟是在四川大凉山深处的一个原始的大山沟里。

这本身就是一部传奇。

《飞向太空港》写的正是中国的“长征三号”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场发射美国“亚洲一号”卫星的故事。

书中既有中美两国专家在大山沟里携手合作的秘密与友情,也有中西方两种文明在发射场上的碰撞与冲突。

作品纵横捭阖,张弛有度,充分展露了作者吞吐与消化大吨位题材的气魄与潜能。

第一章《西昌:同步卫星的故乡》:
西昌的纬度低,离赤道近,引力小,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可以提高火箭的运载能力,有利于发射火箭。

西昌位于四川南部,荒无人烟,避开了大城市。

从1984年1月29日开始,到1990年三月已有六颗卫星在这里发射。

1986年对外开放。

第二章《发射场:原始与现代同构的神话》:
1989年9月3日凌晨,爆发了一场百年不遇的泥石流。

发射基地遭到毁坏,但全体将士凭借顽强的毅力在第一时间恢复了卫星发射的准备工作。

来自全国各地的火箭专家将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中国的航天事业。

他们中的各大多数人已经在这个山沟中熬过了五个春节,其中四名航天专家先后离开人世。

第三章《酒吧:一个中国人与三个美国人的对话》:
1990年4月1日晚,我采访了三位美国休斯卫星公司的专家——维克特、马克、弗罗里克。

他们都非常热爱中国,对中国航天有很高的评价。

弗罗里克希望中国在发展航天科技的同时不要像美国一样丢掉了自己的民族文化。

飞向太空港每章概括

飞向太空港每章概括

《飞向太空港》第一章《西昌:同步卫星的故乡》西昌纬度低,离赤道近,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可以提高火箭的运载能力,有利于发射火箭。

西昌位于四川南部,荒无人烟,避开了大城市。

从1984年1月29日开始,到1990年三月已有六颗卫星在这里发射。

1986年对外开放。

第二章《发射场:原始与现代同构的神话》1989年9月3日凌晨,爆发了一场百年不遇的泥石流。

发射基地遭到毁坏,但全体将士凭借见顽强的毅力迅速恢复了卫星发射的准备工作。

来自全国各地的火箭专家将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中国的航天事业。

他们中的各大多数人已经在这个山沟中熬过了五个春节,其中四名航天专家先后离开人世。

第三章《酒吧:一个中国人与三个美国人的对话》1990年4月1日晚,我采访了三位美国休斯卫星公司的专家——维克特、马克、弗罗里克。

他们都非常热爱中国,对中国航天有很高的评价。

弗罗里克希望中国在发展航天科技的同时不要像美国一样丢掉了自己的民族文化。

第四章《20世纪的中国与美国》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中国与美国从来都是一对冤家。

在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总统才正式访华。

1979年中国与美国建立了正式的对外关系。

中国主席邓小平也于这年的1月访问了美国。

第五章《举起火箭的大旗》1984年初,中国购买的卫星还需要美国和法国的火箭发射,也就在这一年,中国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把中国第一课同步通信卫星送上了太空。

上官世盘认为中国火箭已具备打入国际市场的条件,长城工业公司的副总经理给航天部副部长写了封建议信,得到领导大力支持。

第六章《序幕在戴高乐机场拉开》国际航空展在巴黎举行,中国代表团长乌可力一天晚上,走进一家华人的菜馆,得到盛情款待。

不少海外华侨看到中国火箭走向世界,都感到非常自豪。

中国对外宣布:“长征二号”“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将投入国际市场。

第七章《天时·地利·人和》1986年是世界航天史上的“大灾年”。

美国连续三次火箭发射失败,英国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和“大力神”火箭先后爆炸。

飞向太空港每章概括

飞向太空港每章概括

飞向太空港每章概括
《飞向太空港》写的是中国“长征三号”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场发射美国“亚洲一号”卫星的故事。

书中既有中美专家在大山沟里携手合作的秘密与友情,也有中西方两种文明在发射场上的碰撞与冲突。

作品纵横捭阖,张弛有度,充分展露了作者吞吐与消化大吨位题材的气魄与潜能。

背景:美国的卫星要上天,既不选择本国的航天飞机,也不选择法国的“阿里亚娜”,却偏偏选择了中国的火箭;且发射地点竟在四川大凉山深处一处原始的大山沟。

这本身就是一部传奇。

第一章《西昌:同步卫星的故乡》:
西昌纬度低,离赤道近,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可以提高火箭的运载能力,有利于发射火箭。

西昌位于四川南部,荒无人烟,避开了大城市。

从1984年1月29日开始,到1990年三月已有六颗卫星在这里发射。

1986年对外开放。

第二章《发射场:原始与现代同构的神话》:
1989年9月3日凌晨,爆发了一场百年不遇的泥石流。

发射基地遭到毁坏,但全体将士凭借见顽强的毅力迅速恢复了卫星发射的准备工作。

来自全国各地的火箭专家将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中国的航天事业。

他们中的各大多数人已经在这个山沟中熬过了五个春节,其中四名航天专家先后离开人世。

第三章《酒吧:一个中国人与三个美国人的对话》:
1990年4月1日晚,我采访了三位美国休斯卫星公司的专家——维克特、马克、弗罗里克。

他们都非常热爱中国,对中国航天有很高的评价。

弗罗里克希望中国在发展航天科技的同时不要像美国一样丢掉了自己的民族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飞向太空港》第一章《西昌:同步卫星的故乡》西昌纬度低,离赤道近,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可以提高火箭的运载能力,有利于发射火箭。

西昌位于四川南部,荒无人烟,避开了大城市。

从1984年1月29日开始,到1990年三月已有六颗卫星在这里发射。

1986年对外开放。

第二章《发射场:原始与现代同构的神话》1989年9月3日凌晨,爆发了一场百年不遇的泥石流。

发射基地遭到毁坏,但全体将士凭借见顽强的毅力迅速恢复了卫星发射的准备工作。

来自全国各地的火箭专家将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中国的航天事业。

他们中的各大多数人已经在这个山沟中熬过了五个春节,其中四名航天专家先后离开人世。

第三章《酒吧:一个中国人与三个美国人的对话》1990年4月1日晚,我采访了三位美国休斯卫星公司的专家——维克特、马克、弗罗里克。

他们都非常热爱中国,对中国航天有很高的评价。

弗罗里克希望中国在发展航天科技的同时不要像美国一样丢掉了自己的民族文化。

第四章《20世纪的中国与美国》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中国与美国从来都是一对冤家。

在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总统才正式访华。

1979年中国与美国建立了正式的对外关系。

中国主席邓小平也于这年的1月访问了美国。

第五章《举起火箭的大旗》1984年初,中国购买的卫星还需要美国和法国的火箭发射,也就在这一年,中国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把中国第一课同步通信卫星送上了太空。

上官世盘认为中国火箭已具备打入国际市场的条件,长城工业公司的副总经理给航天部副部长写了封建议信,得到领导大力支持。

第六章《序幕在戴高乐机场拉开》国际航空展在巴黎举行,中国代表团长乌可力一天晚上,走进一家华人的菜馆,得到盛情款待。

不少海外华侨看到中国火箭走向世界,都感到非常自豪。

中国对外宣布:“长征二号”“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将投入国际市场。

第七章《天时·地利·人和》1986年是世界航天史上的“大灾年”。

美国连续三次火箭发射失败,英国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和“大力神”火箭先后爆炸。

法国的“阿里亚娜”号火箭也发生了爆炸。

种种意外都对中国打入世界航天市场非常有利。

第八章《周游列国的中国专家们》1986年4月,中国卫星代表团前往美国。

他们的报告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以及海外华侨的大力支持。

但由于中国专家初次涉足国际市场,没有任何经验,美国卫星公司都不愿冒此风险把卫星交与中国发射,中国卫星代表团屡屡受挫。

第九章《轨道大转移》中国,这个早在一千年前就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枚火箭的国家,终于在1970年4月24日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送上了太空。

时隔多年,中国航天技术不断进步,终于有了打进国际市场的能力。

发射外国卫星,这是中国进一步提示航天技术的必经之路。

第十章《面对世界的挑战》经过代表团的不断努力,终于与美国西联卫星公司签订了发射“西联六号”的协议。

但由于西联公司的倒闭,协议被迫中断。

特雷卫星公司也签订了协议,最终也没能逃过破产的命运。

但卫星代表团从不放弃,终于在1988年与亚洲卫星公司签订了发射“亚洲一号”卫星的协议。

第十一章《外交场上的风云》1988年11月24日,中国代表团前往美国就“亚洲一号”卫星能否出境进行谈判。

孙家栋团长带领队员与美国代表团进行了数次谈判,谈判从第一稿谈到第十稿。

终于在12月17日,签订了最后一个协议文件。

第十二章《布什:不愿得罪十亿中国人》从乌可力等人提议将中国火箭打入国际市场到正式签订协议,历时整整五年。

1989年1月23日,乌可力代表中国签署了关于中国“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发射“亚洲一号”卫星的正式合同。

终于,1989年12月,美国白宫发言人宣布允许“亚洲一号”卫星以及其他两颗卫星出境。

布什表示:不愿意得罪中国10亿人民。

第十三章《起飞,播音747》“亚洲一号”卫星原名“西联星六号”。

“西联星六号”因为发送失败,没有进入预定的轨道,只好将其回收。

由美国航天员加德纳、艾伦送回地球。

经过重新维修,“亚洲一号”卫星已经可以投入使用。

为了确保“亚洲一号”卫星能顺利抵达西昌,美国修斯卫星公司租下一架播音747负责运送。

第十四章《护送升降平台》升降平台是用来将卫星以及设备集装箱从飞机上卸放至地面。

可西昌卫星发射基地没有升降平台,只好全国来找。

最后找到了,可升降平台过于庞大,只能用火车运送。

从北京运到成都,再用大卡车一路运到西昌。

第十五章《健力宝与<上甘岭>》随着播音747飞机的到来,卸货工作开始了。

根据规定,中方人员可在美方人员监督下进行卸货。

由于当时天气非常恶劣,风特别大,大家内心也很紧张,导致卸货工作非常进度缓慢。

10个小时过去了,大家的干粮和水早已吃完喝完。

许建国将唯一一听健力宝递给美方人员。

持续了5个小时的卸货工作,随着播音747飞机缓缓飞走,也告一段落。

第十六章《美国“新娘”,入了中国“洞房”》车队将“亚星”送到了中国专门赶建的测试厂房。

厂房设计总负责人安毅民表示厂房的设计难度很大。

厂房设计完成后,前来参观的外国人纷纷表示震惊。

不久前美方对厂房进行了测量,结果大大优于标准。

“亚星”送达后,厂房钥匙便交给了美方。

第十七章:欧亚大陆怪圈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中国便发明了火药喷射火箭。

其后百年,中国的火箭技术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技术。

从12世纪的南宋,到17世纪的明朝,中国的火箭技术一直引领着时代的潮流。

而由于中国大门的关闭,西方国家在短短400年内,将中国甩在后面。

第十八章:起飞,在新的地平线上德国的佩内明德是世界现代火箭的摇篮。

早在1927年,德国人奥博特就开始了对火箭的研究。

1942年10月3日,德国成功发射世界上第一枚弹道式火箭。

而中国,在钱学森回国后,1956年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院。

直到1966年,中国发射出第一枚火箭,震惊了世界!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升空!第十九章:“长征三号”和它的伙伴中国经过10年磨砺,终于在1984年4月8日将中国第一颗通信卫星送上了36000公里外的地球静止轨道。

这枚火箭,正是“长征三号”火箭。

中国通信卫星工程五大系统的总总师任新民在听到氢氧发动机试验失败并要下马时,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敲开领导的门,强烈要求不要下马。

下面对火箭研发过程中的几位人物进行了描述,在此不一一详述第二十章:苦恋:中国箭与美国星我们的火箭与“亚星”的接口不一致,但刘素云和曹丽君两位女专家仅用半个月便设计出了新的过渡锥。

1989年12月,中美人员在洛杉矶进行了第三次技术协调会,美方提出了卫星的起旋问题,中国专家研究后,也解决了这个问题。

第二十一章:同一世界,两种活法美国人员来中国时担心伙食问题,带来了许多自己爱吃的东西。

中国每天给他们400美元的补助金,而中国人员每天仅有5元的伙食补助,但美方依然不满意,觉得在中国没有自由,洗澡水时冷时热等许多问题让他们感到很生气,但是也感受到了中国人的热情。

第二十二章:伦巴、探戈与辣椒、蒜苗枯燥的生活让美方人员难以接受,提出要派一架专机每周末去香港。

他们的外出活动由于安全问题也受到了中方的管制。

美方对此经常抱怨,中方立即展开措施,在旅馆开办健身活动,邀请姑娘陪他们跳舞。

中方人员对他们的无理要求很是反感。

第二十三章:有车不坐要骑车美国人民非常热爱骑自行车,来到西昌发射场后,也想骑自行车到处旅游,但也受到了限制。

美方人员对此很是恼火,经过交涉,批准他们骑车旅游,但必须办理中国旅游证书。

于是马克队长带着队员们开始了旅游。

第二十四章:回归自然对于常年生活在这里的官兵们来说,他们的孩子都希望父母可以转业,离开这里。

可对美国人来说这里却是世界上最好的天然公园。

美国高级工程师斯赖尔不理解中国人为什么能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创造出这些奇迹。

许建国给他讲了一个故事:几千名战士在60年代差点被饿死。

第二十五章:既是朋友,又是对手美国人员自从进了卫星测试厂房,中国人就不能进去了。

同样的,中方也不让美方进火箭测试大厅,双方都相互提防。

可是中方与美方又必须一起工作,这就使得他们的工作更加有难度。

第二十六章:“国际标准”与“家传秘方”美国人员来了西昌发射基地以后,一切都要以国际标准为主。

温度、湿度是最起码的,甚至对电都有了要求,要求机器必须24小时开启。

而中国人的传统就是人走断电,节俭的品德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

在美方来了以前,发射架上都没有紧急逃逸装置,直到他们来了以后才特意装上。

第二十七章:英语:沟通世界的桥梁“亚星”发射期间美方与中方的最大障碍,就是语言问题。

在西昌亚星发射基地,你能看到一个庞大的翻译队伍。

一旦离开了翻译,将会是寸步难行。

而却如果翻译对问题的理解不同,也会产生问题,而且交流的都是专业术语,一旦产生问题,很可能会造成工作的失误。

第二十八章:从要走,到要来中国的通信技术,与美国相比,确实是相当落后的。

通信问题也是中美人员矛盾的焦点,甚至因为糟糕的通信系统,美方人员曾提出要回美国。

虽然中方已经在通信方面做了很大努力,但依旧满足不了美国人。

只好一边着手解决,一边让邮电部派人来解决。

第二十九章:西装、领带、先生和小姐自从美国人员来到西昌,每天上午10点和下午4点都会开一个中外首脑协调会。

每位参与的人员都会很注重自己的形象,穿着打扮和言语都会很正式。

会议相当的严肃,而且如果涉及到敏感的问题,中方与美方谁也不会吐露半句。

第三十章:打赌:一只烤鸭我一直以为中外首脑协调会是非常枯燥无聊、板着面孔的会议。

但其实会议气氛大多是宽松的,还常常会用打赌来开玩笑。

胡世祥和江·可达是最活跃的“赌徒”,上官世盘总是挑起二人打赌,还因为赌天气,江·可达先生失去了一只烤鸭。

第三十一章:“老外”采访备忘录此章节主要内容请看书本第三十二章:人与上帝的较量“长征三号”火箭用的是液氢液氧作推进剂,所以必须保证从加注到发射这段时间,周围三十公里不能有雷电。

这就对天气预报的精准度要求相当高,而且它难就难在预报的失效特长。

而且日期选在了4月7号,这一天在17年中的11年,都是坏天气。

第三十三章:发射日,一个留给明天的问号早在2月份,西昌卫星基地的气象部门就对天气做过预测。

4月4日到4月6日天气较好,而4月7日到4月14日为阴雨多云,还有降雨和雷暴。

早在三月的会议上,中方就提出把提起定在4月5号。

但直到4月1日的中外首脑协调会上,亚洲卫星公司表示他们已将时间定在4月7号。

第三十四章:紧急气象日4月7号这天,天气一直十分糟糕。

吴传竹表示要到8点以后天气才会有好转。

沈家俊还提出:三个发射窗口一个不行,就瞄准第二个。

三级火箭按时加注,如果天气出现突变,最后三十分钟口令延迟下达。

这一方案获得了一致通过。

第三十五章:加注!加注!下午1点30分,加注人员开始对火箭进行低温燃料的加注,整个发射场的气氛非常紧张。

加注时,受到一丁点的静电都很容易引起爆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