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综合-内科学血液系统疾病(二)
2012考研西综之贺银成内科学讲义-血液系统疾病_免费
![2012考研西综之贺银成内科学讲义-血液系统疾病_免费](https://img.taocdn.com/s3/m/42f1c708ba1aa8114431d92c.png)
血液系统疾病第一章贫血概述第二章缺铁性贫血第三章再生障碍性贫血第四章溶血性贫血第五章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第六章白血病第七章淋巴瘤第八章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第一章贫血概述定义:贫血是指成年男性Hb<120g/L,成年女性(非妊娠)Hb<110g/L,孕妇Hb<100g/L。
【分类】一、按红细胞形态特点分类二、按贫血发病机制和病因分类(一)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1.再生障碍性贫血。
2.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或利用障碍所致贫血。
3.缺铁和铁利用障碍性贫血这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贫血。
(二)红细胞破坏过多性贫血。
(三)失血性贫血。
第二章缺铁性贫血【铁代谢】人体内铁分两部分:其一为功能状态铁,包括血红蛋白铁(占体内铁67%)、肌红蛋白铁(占体内铁l5%)、转铁蛋白铁(3~4mg)、乳铁蛋白、酶和辅因子结合的铁;其二为贮存铁(男性l 000mg,女性300~400mg),包括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铁总量在正常成年男性约50~55mg/kg.女性35~40mg/kg。
正常人每天造血约需20~25mg铁,主要来自衰老破坏的红细胞。
正常人维持体内铁平衡需每天从食物摄铁l~1.5mg,孕、乳妇2~4mg。
动物食品铁吸收率高(可达20%),植物食品铁吸收率低(1%~7%)。
铁吸收部位主要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
食物铁的状态(三价、二价铁)、胃肠功能(酸碱度等)、体内铁贮量、骨髓造血状态及某些药物(如维生素C)均会影响铁吸收。
吸收入血的二价铁经铜蓝蛋白氧化成三价铁,与转铁蛋白结合后转运到组织或通过幼红细胞膜转铁蛋白受体胞饮人细胞内,再与转铁蛋白分离并还原成二价铁,参与形成血红蛋白。
Fe2+吸收→Fe3+转运→Fe2+利用【病因和发病机制】一、病因(一)需铁量增加而铁摄入不足多见于婴幼儿、青少年、妊娠和哺乳期妇女。
青少年偏食易缺铁。
女性月经过多、妊娠或哺乳,需铁量增加,若不补充高铁食物,易造成IDA。
(二)铁吸收障碍常见于胃大部切除术后,胃酸分泌不足且食物快速进入空肠,绕过铁的主要吸收部位(十二指肠),使铁吸收减少。
同等学力西医综合内科学考试重点
![同等学力西医综合内科学考试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a39c114a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3d.png)
同等学力西医综合内科学考试重点内科学作为同等学力西医综合考试中的重要部分,涵盖了众多的知识点。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以下将对其重点内容进行梳理。
一、呼吸系统疾病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
常见病因包括吸烟、空气污染、职业粉尘和化学物质、感染等。
临床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严重时可出现喘息和胸闷。
诊断主要依靠肺功能检查,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70%可确定存在持续气流受限。
治疗包括戒烟、支气管舒张剂、糖皮质激素、抗感染、氧疗等。
2、肺炎分类众多,如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等。
常见症状为发热、咳嗽、咳痰,有时伴有胸痛、呼吸困难。
诊断需要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病原学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如胸部 X 线或 CT)。
治疗主要是针对病原体选用敏感的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
3、肺结核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肺部传染性疾病。
临床表现可有咳嗽、咳痰、咯血、低热、盗汗、乏力等。
诊断依靠痰涂片和培养找结核分枝杆菌、胸部影像学检查、结核菌素试验等。
治疗原则为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合使用抗结核药物。
二、循环系统疾病1、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
分为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和全心衰竭。
左心衰竭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右心衰竭主要表现为体循环淤血。
诊断需要结合症状、体征、心脏超声等检查。
治疗包括改善症状(如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和改善预后(如ACEI/ARB、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的药物治疗,以及必要时的器械治疗和心脏移植。
2、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等。
常见症状有心悸、头晕、晕厥等。
心电图是诊断心律失常的重要手段。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如抗心律失常药物)、电复律、射频消融术等,治疗方案取决于心律失常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西医综合-生理学血液循环(二)
![西医综合-生理学血液循环(二)](https://img.taocdn.com/s3/m/6cdf2c5fe87101f69e3195f6.png)
西医综合-生理学血液循环(二)(总分:46.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不定项选择题(总题数:34,分数:46.00)A.窦房结 B.心房肌C.房室结 D.希氏束E.浦氏纤维(1).传导速度最慢的是A.B.C. √D.E.(2).传导速度最快的是A.B.C.D.E. √房室结的传导速度最慢,浦氏纤维的传导速度最快。
A.0期去极快、幅度高 B.4期电位不稳定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1).心室肌纤维动作电位的特征是A. √B.C.D.(2).浦肯野细胞动作电位的特征是A.B.C. √D.心室肌动作电位0期去极速度快、幅度高,没有4期自动去极化;而浦肯野细胞动作电位0期与心室肌类似,且4期有自动去极,与心室肌纤维不同。
A.动脉血压上升 B.中心静脉压降低C.两者都有 D.两者都无(1).血量增加可引起A. √B.C.D.(2).心脏射血能力增强时A.B.C. √D.血量增加回心血量也增加,可引起动脉血压升高,血量增加也引起静脉回流增加,也可使中心静脉压增加;而心脏射血能力增强时,心排血量增加,动脉血压升高,但中心静脉压不但不高,而且降低,这是因为心脏射血能力强,能及时将回流到心的血液射至动脉的缘故。
1.第一心音的产生主要是由于A.半月瓣开放 B.主动脉瓣关闭C.肺动脉瓣关闭 D.房室瓣开放E.房室瓣关闭A.B.C.D.E. √第一心音产生是由于房室瓣关闭,标志心脏开始收缩;第二心音产生由于动脉瓣关闭,标志心脏开始舒张。
A.动脉血压降低 B.心排血量减少C.两者都有 D.两者都无(1).电刺激右迷走神经外周端可引起A.B.C. √D.(2).夹闭两侧颈总动脉可引起A.B.C.D. √电刺激右迷走神经外周端引起心率明显减慢,心排血量降低,血压降低;夹闭两侧颈总动脉后,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反射性心功能加强和动脉血压升高。
央闭两侧颈动脉还引起脑缺血,这一结果也将导致反射性心功能加强和动脉血压升高。
血液系统疾病知识点
![血液系统疾病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e6b20c9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9d.png)
血液系统疾病知识点血液系统疾病是指涉及血液及其相关器官的疾病,包括贫血、血小板减少症、白血病等多种疾病。
本文将介绍血液系统疾病的知识点,包括疾病分类、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内容。
1. 贫血贫血是指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或功能不足,导致供氧能力下降。
贫血可以分为营养不良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多种类型。
常见症状包括乏力、气短、面色苍白等。
贫血的诊断主要依靠血常规检查、血红蛋白电泳等方法。
治疗方法包括纠正原发病因、补充铁剂、输血等手段。
2. 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是指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导致凝血功能障碍。
常见的病因包括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药物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等。
症状主要表现为皮肤出血点、黏膜出血、鼻出血等。
诊断依靠血常规检查、骨髓穿刺等方法。
治疗方法包括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激素治疗等。
3. 白血病白血病是一类以骨髓、外周血和组织中异常增生的白细胞为特征的恶性疾病。
常见的白血病包括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髓系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
症状主要包括进行性贫血、发热、淋巴结肿大等。
诊断依靠血液学检查、骨髓穿刺等方法。
治疗方法包括化疗、放疗、骨髓移植等。
4. 血液系统感染血液系统感染是指细菌、病毒或真菌等病原体感染引起的血液系统疾病。
常见的感染包括败血症、血行播散性结核病等。
症状主要表现为高热、寒战、全身不适等。
诊断依靠血培养、病原学检查等方法。
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治疗、抗病毒治疗等。
5. 血液系统肿瘤血液系统肿瘤包括恶性淋巴瘤、骨髓瘤等多种肿瘤类型。
恶性淋巴瘤主要包括霍奇金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等,症状主要表现为淋巴结肿大、全身不适等。
骨髓瘤主要包括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症状主要包括贫血、骨痛等。
诊断依靠组织活检、骨髓穿刺等方法。
治疗方法包括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
总结:血液系统疾病涉及范围广泛,包括贫血、血小板减少症、白血病、血液系统感染、血液系统肿瘤等。
306西医综合考研内科学考试重点
![306西医综合考研内科学考试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2dfbc0f6aef8941ea66e0509.png)
306西医综合考研内科学考试重点循环系统疾病1心力衰竭: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最重要的诱因。
心衰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是心脏重塑。
临床表现:左心衰竭主要为肺循环淤血和心排出量降低表现,其中,呼吸困难是左心衰最基本的临床表现。
右心衰竭主要为体循环淤血表现,右心衰竭最早出现的体征为颈静脉充盈。
超声心动图是心衰诊断最有价值的检查。
与支气管哮喘鉴别时,若鉴别困难可先予以给氧及静脉使用氨茶碱等缓解症状。
治疗;一病因治疗;(一)去除基本病(二)去除诱因。
二一般治疗;(一)休息(二)控制钠盐(三)适当的水分摄入(四)其他,应注意监测体重和电解质。
三药物治疗;1利尿剂,呋塞米最为常用,用法为20~40mg口服,1-3次/天。
2ACEI,卡托普利起始剂量6.25mg,3次/天;目标剂量25~50mg,3次/天。
3B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12.5mg口服,1次/天4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ARBs)5洋地黄制剂,最常用为地高辛,采用维持量疗法,0.125~0.25mg 口服,1次/天.洋地黄中毒的表现和处理:表现:(1)心律失常:最重要表现,最常见者为室性期前收缩,多表现为二联律;(2)胃肠道症状:畏食、恶心、呕吐等;(3)神经系统症状:视力模糊、黄视、忧郁、眩晕和意识错乱等。
洋地黄可引起心电图特征性鱼钩样ST-T变化,此为洋地黄效应而非中毒症状。
中毒处理:(1)立即停用洋地黄制剂;(2)快速心律失常如血钾低可静脉补钾;如血钾不低可应用苯妥英钠;(3)对缓慢性心律失常,可应用阿托品或安置临时心脏起搏器;(4)严重地高辛中毒可应用地高辛抗体治疗。
2高血压:规定未服用高血压药物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是高血压高血压危象的表现和处理:表现:血压扬中升高(血压多>180/120mmHg)并伴发进行性靶器官功能不全表现,包括高血压脑病、颅内出血等。
306西医综合考研血液病分类
![306西医综合考研血液病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dccbc1f2c8d376eeafaa3108.png)
306西医综合考研血液病分类血液病是原发于造血系统的疾病,或影响造血系统伴发血液异常改变,以贫血、出血、发热为特征的疾病。
造血系统包括血液、骨髓单核一巨噬细胞系统和淋巴组织,凡涉及造血系统病理、生理,并以其为主要表现的疾病,都属于血液病范畴。
以下为血液病分类:一、造血干细胞病(一)再生障碍性贫血(二)骨髓增生性疾病(myeloproliferative diseases)如骨髓纤维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如难治性贫血、环形铁粒细胞性难治性贫血、慢性粒单细胞白血病等。
(四)阵发性睡眠性血戏蛋白尿。
二、红细胞病(一)贫血如红细胞生成和成熟障碍、DNA合成障碍、血红蛋白合成障碍、红细胞破坏过多、红细胞丢失过多等。
医.学.全.在线.网.站.提供(二)红细胞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
三、白细胞疾病(一)白细胞减少各种原因所致的白细胞减少及粒细胞缺乏。
(二)白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增多症、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和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
(三)白细胞质的异常粒细胞功能异常、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及恶性组织细胞病。
四、出血性疾病(一)血管壁异常过敏性紫癜、毛细血管扩张症。
(二)血小板疾病1.血小板减少原发及继发血小板减少症。
2.血小板增多原发及继发血小板增多症。
3.血小板质的异常遗传性血小板功能缺陷,如血小板无力症、巨大血小板综合征等。
继发性血小板功能缺陷,如尿毒症。
(三)凝血功能障碍1.凝血功能低下各种原因所致的凝血因子减少(血友病、维生素k缺乏)、血浆中抗凝物质增加。
2.凝血功能亢进DIC早期,血栓性疾病。
西医综合考试介绍考查目标西医综合考试范围为基础医学中的生理学、生物化学和病理学;临床医学中的诊断学、内科学和外科学。
要求学生系统掌握上述医学学科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同等学力西医综合临床医学考试大纲(第四版)第四章
![同等学力西医综合临床医学考试大纲(第四版)第四章](https://img.taocdn.com/s3/m/7074f4292f60ddccda38a035.png)
同等学力申硕同等学力西医综合临床医学考试大纲(第四版)第四章第四章内科学一、呼吸系统疾病(一)慢性支气管炎及阻塞性肺气肿的临床表现(包括分型、分期)、并发症、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和预防(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和预防(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的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和鉴别诊断、防治原则(四)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标准、严重程度分级、鉴别诊断、治疗、预防(五)肺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病理、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实验室和辅助检查、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预防(六)肺炎分类,社区获得性肺炎、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七)细菌性肺炎的病原学、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八)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九)肺脓肿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十)肺结核的病原学、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预防和治疗(十一)胸膜腔积液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十二)自发性气胸的病因分类、发病机制、临床分型、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并发症处理(十三)呼吸衰竭的分类及慢性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诊断(包括血气分析)、治疗二、心血管系统疾病(一)总论:心血管系统结构和功能特点,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检查、诊断和防治(二)心力衰竭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类型和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三)心律失常的分类、临床表现、诊断(包括心电图诊断)、治疗;心律失常主要包括过早搏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扑动、颤动、房室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四)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触发机制、危险分层及预测、预防、治疗(五)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和辅助检查、诊断标准和分类、鉴别诊断、治疗(六)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七)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和辅助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八)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并发症、治疗(九)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左房室瓣狭窄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并发症、治疗(十)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和治愈标准(十一)原发性心肌病(包括扩张型、肥厚型、限制型心肌病)的分类、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十二)急性心包炎的病因分类、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三、消化系统疾病(一)急性胃炎(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二)慢性胃炎的分类、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三)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并发症、治疗(四)肠结核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五)炎症性肠病(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六)肝硬化的分类、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鉴别诊断、治疗(七)肝性脑病的病因和诱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八)胰腺炎(包括急性和慢性)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鉴别诊断、治疗(九)结核性腹膜炎的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十)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十一)病毒性肝炎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治疗、预防(十二)中毒的原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防四、泌尿系统疾病(一)泌尿系统疾病总论:常见临床表现、诊断、防治原则(二)肾小球病概述:临床表现和原发性肾小球病的分型(三)肾小球肾炎(包括急性、急进性和慢性)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四)肾病综合征的并发症,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五)尿路感染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六)急性肾衰竭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七)慢性肾衰竭的分期、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五、血液系统疾病(一)贫血概述:分类、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二)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三)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类型、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四)溶血性贫血的发病机制、临床分类、诊断、鉴别诊断、治疗(五)急性白血病的分类、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化疗(六)淋巴瘤的临床表现、临床分期、诊断、鉴别诊断、治疗(七)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八)艾滋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六、内分泌代谢疾病(一)内分泌病的总论(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Graves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包括特殊临床表现和类型)、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治疗(三)库欣综合征(Cushing综合征)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四)糖尿病的分型、临床表现、并发症、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治疗(五)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诱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六)低钠血症、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七)代谢性酸中毒和代谢性碱中毒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七、风湿性疾病(一)风湿性疾病总论:概念、分类、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二)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标准、鉴别诊断、治疗(三)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免疫学检查、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治疗推荐文章:2013年同等学力成绩查询预约通道2013年同等学力西医综合真题B卷试题及参考答案。
西药综合知识与技能--血液系统常见疾病
![西药综合知识与技能--血液系统常见疾病](https://img.taocdn.com/s3/m/479bcb0b168884868762d6f0.png)
西药综合知识与技能--血液系统常见疾病
A型题(最佳选择题)
患者,女,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95g/L,临床诊断为缺铁性贫血,处方口服硫酸亚铁片,下列向患者交代的用药注意事项,错误的是
A.不宜与铝剂同时服用
B.宜空腹服用
C.宜同时补充维生素C
D.不宜同时进食牛奶和蛋类
E.避免应用抑酸药
『正确答案』B
X型题(多项选择题)
可以抑制铁吸收的药物有
A.抑酸药物
B.维生素C
C.消胆胺
D.碳酸氢钠
E.四环素
『正确答案』ACDE
C型题(综合分析选择题)
女性,32岁,3年来月经量多,乏力、心悸。
面色较苍白。
血红蛋白80g/L,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白细胞7×109/L,血小板120×109/L。
1.根据临床表现,该患者诊断为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白血病
C.缺铁性贫血
D.巨幼细胞性贫血
E.溶血性贫血
『正确答案』C
2.治疗首选
A.右旋糖酐铁肌注
B.骨髓移植
C.输血
D.维生素B12肌内注射
E.硫酸亚铁口服
『正确答案』E
A型题(最佳选择题)
其表现为“牛肉样舌”的疾病是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白血病
C.骨髓瘤
D.缺铁性贫血
E.巨幼细胞性贫血
『正确答案』E
A型题(最佳选择题)
伴有神经症状的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在补充叶酸的基础上,还应补充A.维生素B1 B.维生素B2
C.维生素C
D.维生素B6
E.维生素B12
『正确答案』E。
2022年西医综合考试大纲
![2022年西医综合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e9b7b629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b3.png)
2022年西医综合考试大纲22西综大纲与 21西综大纲相比没有明显变动,请大家安心复习。
一. 生理学(一)绪论1.体液及其组成,体液的分隔和相互沟通;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2.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3.体内的控制系统:负反馈、正反馈和前馈。
(二)细胞的基本功能1.跨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和膜泡运输。
2.细胞的信号转导:离子通道型受体、 G 蛋白偶联受体、酶联型受体和核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3.细胞的电活动: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兴奋性及其变化,局部电位。
4.肌细胞的收缩: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横纹肌兴奋-收缩偶联及其收缩机制,影响横纹肌收缩效能的因素。
(三)血液1.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2.各类血细胞的数量、生理特性和功能;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
3.生理性止血:基本过程,血液凝固和抗凝,纤维蛋白溶解。
4.红细胞血型: ABO 血型和 Rh 血型;血量和输血原则。
(四)血液循环1.心脏的泵血功能:心动周期,心脏泵血过程和机制,心音,心输出量和心脏做功,心泵功能储备,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心功能的评价。
2.各类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3.心肌的生理特性: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
4.动脉血压:形成、测量、正常值和影响因素。
5.静脉血压:中心静脉压;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
6.微循环:组成、血流通路、血流阻力和血流量的调节。
7.组织液:生成和回流及其影响因素。
8.心血管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和血压的长期调节。
9.冠状动脉循环的特点和调节。
(五)呼吸1.肺通气原理:动力和阻力,肺内压和胸膜腔内压,肺表面活性物质。
2.肺通气功能的评价:肺容积和肺容量,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
3.肺换气:基本原理、过程和影响因素。
4. O2 和 CO2 在血液中的运输:存在和运输形式,氧解离曲线及其影响因素。
5.化学感受性呼吸反射对呼吸运动的调节。
内科学血液系统疾病总结重点笔记
![内科学血液系统疾病总结重点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7f326aaeb9d528ea81c779a1.png)
血液系统疾病概述一、基础知识;(一)、血液的理化特性:(1)颜色: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颜色是红色动脉血:鲜红色。
HbO2静脉血:暗红色。
Hb空腹血浆:清澈透明餐后血浆:较混浊(3)粘滞性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的阻滞特性。
血液内部分子或颗粒之间的摩擦。
(4)渗透压概念:溶液具有的吸引和保留水分子的特性或能力。
血浆渗透压包括血浆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
血浆渗透压约为300毫渗克分子/升(mOsm/L)其中血浆晶体渗透压为主要组成部分。
晶体渗透压:由晶体物质形成。
可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及血细胞的正常形态。
胶体渗透压:由血浆蛋白(主要是白蛋白)形成。
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平衡。
(5)酸碱度:血浆PH 7.35~7.45。
大于7.45为碱中毒,小于7.35为酸中毒。
体内有酸碱对。
保持其平衡。
(二)、血量:正常血量占体重的7~8%,失血程度与后果:轻度失血:成人一次失血<500ml或<全身血量的10%,可代偿,病人无症状;中等程度失血:成人一次失血>1000ml或>全身血量的10%,不能代偿,病人有症状;严重失血:失血量达总血量的30%以上时,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
(三)血液的组成及功能:红细胞血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液水血浆血浆蛋白,糖,维生素,激素,代谢产物及无机盐等1、红细胞(RBC)(1)形态:胞体双凹圆盘状,成熟红细胞无核,无细胞器,胞质内充满血红蛋白(Hb)(2)数量:正常值 RBC 男性 4.05.5×1012/l 女性 3.5-5.0×1012/lHb 男性 120 ~ 150 g/l 女性 110~140g/l(3)红细胞的生理特性①:.悬浮稳定性它的定义是RBC能较稳定地分散悬浮于血浆的特性。
其原理是血液流动;RBC与血浆之间的摩擦使下沉速度减慢;表面积与体积比较大,不易下沉;表面带负电荷,互相排斥。
测定方法:血沉(ESR)。
血沉是指单位时间内RBC在血浆中下沉的速度。
1小时末,男性:0~15mm;女性:0~20mm。
内科学 血液系统疾病 总结 重点 笔记
![内科学 血液系统疾病 总结 重点 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7004f0d9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a7.png)
内科学血液系统疾病总结重点笔记1. 血液系统疾病概述血液系统疾病是指影响身体造血系统的各种恶性瘤、白血病、淋巴瘤等恶性肿瘤和各种贫血、出血性疾病等。
在临床中,我们通常以患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为切入点来进一步明确诊断。
2. 贫血贫血是指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导致输送氧气能力下降的一种症状,临床上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气短等。
贫血的病因很复杂,通常分为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普遍性贫血等。
3. 血栓与止血血栓和止血是指在发生损伤的情况下,身体能够快速形成血块来控制出血。
血栓包括静脉血栓、肺血栓和动脉血栓等。
常见的止血疾病包括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4. 白血病白血病是一种由白血球体内的基因发生异常所导致的恶性肿瘤,其特点是骨髓中白血球数目明显增多,血细胞发育异常。
白血病分为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两种类型,不同类型的白血病细胞有不同的形态特点。
5. 淋巴瘤淋巴瘤是指淋巴细胞和淋巴组织恶性肿瘤。
临床上,淋巴瘤的表现包括肿块、淋巴结肿大、贫血、乏力、发热、夜间盗汗等,常常需要通过淋巴结切除、肿瘤切除和化疗等方式来治疗。
在诊断血液系统疾病时,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和影像学检查等信息进行综合评估。
在进行治疗时,需综合考虑患者年龄、病情严重程度、患病部位、病因和治疗方案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血液系统疾病的治疗通常需要结合药物治疗、放疗和手术等多种治疗方式,其中药物治疗是常用的治疗方式,主要通过化疗、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等方式来消灭肿瘤细胞或改善病情。
放疗和手术则主要用于肿瘤定位或病灶切除。
同时,术后生活护理和长期的随访也至关重要。
在治疗过程中,对于一些副作用较大的药物,需密切关注患者的身体状况及时进行调整。
全套科临床教材西医综合
![全套科临床教材西医综合](https://img.taocdn.com/s3/m/57665145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d9.png)
全套科临床教材西医综合
全套科临床教材西医综合通常包括以下几门课程:
1. 内科:主要研究人体内脏器官和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包括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血液系统、代谢疾病和风湿性疾病等方面的内容。
2. 外科:主要研究外伤、炎症、肿瘤、畸形等外科疾病的外科治疗。
包括普外科、泌尿外科、骨科、神经外科、胸心外科、整形外科等方面的内容。
3. 诊断学:主要研究疾病的诊断方法,包括症状学、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4. 病理学:主要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过程,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包括总论、各系统病理学、肿瘤病理学等方面的内容。
5. 生理学:主要研究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及其调节机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基础。
包括细胞生理学、血液生理学、循环生理学、呼吸生理学、消化生理学、泌尿生理学、内分
泌生理学、代谢生理学、神经生理学等方面的内容。
6. 生物化学:主要研究生物体内化学物质的组成、代谢和功能,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包括生物大分子、代谢、能量代谢、水盐平衡、肝功能、肾功能等方面的内容。
以上课程通常会在临床医学专业的学习过程中逐步进行,学生需要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掌握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西医综合-生理学血液循环(二)_真题-无答案
![西医综合-生理学血液循环(二)_真题-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b1be8af3c1ec5da51e2700e.png)
西医综合-生理学血液循环(二)(总分46,考试时间90分钟)一、不定项选择题A.窦房结 B.心房肌C.房室结 D.希氏束E.浦氏纤维1. 传导速度最慢的是2. 传导速度最快的是A.0期去极快、幅度高 B.4期电位不稳定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3. 心室肌纤维动作电位的特征是4. 浦肯野细胞动作电位的特征是A.动脉血压上升 B.中心静脉压降低C.两者都有 D.两者都无5. 血量增加可引起6. 心脏射血能力增强时7. 第一心音的产生主要是由于A.半月瓣开放 B.主动脉瓣关闭C.肺动脉瓣关闭 D.房室瓣开放E.房室瓣关闭A.动脉血压降低 B.心排血量减少C.两者都有 D.两者都无8. 电刺激右迷走神经外周端可引起9. 夹闭两侧颈总动脉可引起A.压力感受性反射 B.化学感受性反射 C.心肺感受器反射 D.肾-体液控制机制10. 动脉血压的短期调节主要依靠11. 动脉血压的长期调节主要依靠12. 心肌细胞不会发生完全强直收缩的原因是A.肌质网Ca2+贮存少 B.受自动节律性控制 C.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D.“全或无”式收缩E.传导的房室延搁13. 心动周期中哪个时期主动脉压最低A.等容收缩期末 B.等容舒张期末C.心房收缩期末 D.快速充盈期末E.减慢充盈期末A.心脏搏出量B.心率C.外周阻力D.大动脉顺应性E.循环血量14. 一般情况下,动脉收缩压主要反映15. 一般情况下,动脉舒张压主要反映16. 下列哪一项变化可以在心电图中看到A.窦房结去极化 B.心房肌去极化C.房间束去极化 D.房室结去极化E.希氏束去极化17. 下列选项中,肾上腺素不具有的作用是A.使心收缩力增强B.使心率加快C.使内脏和皮肤血管收缩D.使骨骼肌血管收缩A.0期去极速度快、幅度高B.4期自动去极C.两者均有D.两者均无18. 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的特征是19. 浦肯野细胞动作电位的特征是A.功能性充血 B.组胺C.高血压 D.CO2分压变化E.毛细血管血压20. 影响脑血管舒缩活动的主要因素有21. 正常时影响毛细血管滤过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22. 可使静脉回流加速的因素有A.从卧位到站立 B.注射肾上腺素C.慢速跑步 D.浸泡在水中23. 下列哪些情况下,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多A.动脉舒张压升高 B.主动脉瓣闭锁不全 C.心室舒张期延长 D.心搏频率增加24. 急性失血时,交感神经的调节作用可引起A.阻力血管收缩 B.容量血管收缩C.心率加快 D.心排血量增加25. 心动周期中,心室血液充盈主要是由于A.血液依赖地心引力而回流B.骨骼肌的挤压作用加速静脉回流C.心房收缩的挤压作用D.心室舒张的抽吸作用E.胸内负压促进静脉回流26. 下列哪一种情况可使心排血量减少A.阻断心脏迷走神经的传导B.刺激心脏的交感神经C.颈动脉窦内压力降低D.心舒末期容积增加E.由平卧转为站立A.左心室等容收缩期延长B.动脉舒张压升高C.两者都有D.两者都无27. 全身小动脉阻力增高时28. 心动周期缩短时29. 刺激迷走神经,其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可以引起A.窦房结超极化,使节律性降低B.房室交界区去极化,使传导性增高C.M受体的K+通道打开,使窦房结细胞去极化D.心肌收缩力增强E.窦房结细胞Na+内流,使节律性降低30. 下列关于窦房结P细胞4期自动去极化机制的叙述,错误的是A.Na+内流进行性增强B.K+外流进行性衰减C.Ca2+内流进行性增强D.Cl-内流进行性衰减A.压力感受性反射 B.化学感受性反射C.心肺感受器反射 D.脑缺血反应31. 能有效缓冲血压快速波动的心血管反射是32. 能抑制下丘脑释放血管升压素,调节机体血容量的心血管反射是33.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平台期是下列哪些离子跨膜流动的综合结果A.Na+内流、Cl-外流B.Na+内流、K+外流C.Na+内流、Cl-内流D.Ca2+内流、K+外流E.K+外流、Ca2+外流34. 心力贮备包括A.收缩期贮备 B.心率贮备C.舒张期贮备 D.余血贮备35. 动脉血压突然升高时,将引起A.左室射血速度增快B.心排血量增加C.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增加D.左室射血时达到最高室压的时间缩短E.左室射血时的最高室压下降36. 高血压患者较正常人明显增高的心泵功能指标是A.心输出量 B.射血分数C.心指数 D.心脏做功量37. 动脉舒张压的高低主要反映A.每搏量的多少B.外周阻力的大小C.大动脉弹性的好坏D.心脏泵血功能的好坏E.血管充盈的程度38. 关于微动脉,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在调节动脉血压中起重要作用B.在调节器官血流量中起重要作用C.其口径的变化比中动脉的大D.收缩时,组织液的生成量减少E.管壁平滑肌的张力主要受局部代谢产物调节39. 关于动脉血压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A.心室收缩时,血液对动脉管壁的侧压称为收缩压B.平均动脉血压是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平均值C.动脉血压偏离正常水平愈远,压力感受器纠正异常血压的能力愈强 D.其他因素不变时,心率加快使脉压增大E.男、女性和动脉血压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40. 可以引起血管平滑肌收缩的物质有A.血管紧张素Ⅱ B.前列腺素EC.抗利尿激素 D.去甲肾上腺素41. 副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时可引起A.心率减慢 B.胃肠运动减弱C.瞳孔缩小 D.糖原分解增加42. 迷走神经兴奋使心率减慢,是由于窦房结细胞发生下列哪种改变所致A.K+通透性降低B.K+通透性增高C.Ca2+通透性增高D.Na+通透性增高E.Cl-通透性增高A.血流速度 B.血浆胶体渗透压 C.血浆晶体渗透压 D.毛细血管血压 E.血液黏滞性43. 阻止液体从毛细血管滤出的是44. 调节ADH分泌的主要是A.心率加快、血压升高B.心率加快、血压降低C.心率减慢、血压降低D.心率减慢、血压升高E.心率和血压不变45. 在低氧环境中46. 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后。
硕士研究生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医)内科学考点归纳+真题详解(血液系统疾病)
![硕士研究生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医)内科学考点归纳+真题详解(血液系统疾病)](https://img.taocdn.com/s3/m/efd8a8ad172ded630b1cb660.png)
第5章血液系统疾病5.1 考纲要求1.贫血的分类、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2.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3.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4.溶血性贫血的分类。
常见溶血性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血红蛋白病、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的发病机制、实验室检、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5.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分型、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6.急性白血病和慢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7.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临床分期和治疗。
8.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及分型和分期、鉴别诊断和治疗。
9.出血性疾病概述:正常止血机制、凝血机制、抗凝与纤维蛋白溶解机制及出血的疾病分类、诊断和防治。
10.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5.2 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一、贫血1.贫血概述(1)定义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不能运输足够的氧至组织而产生的综合征。
在我国海平面地区,成年男性Hb<120g/L,成年女性(非妊娠)Hb<110g/L,孕妇Hb<100gL就有贫血。
(2)分类基于不同的临床特点,贫血有不同的分类。
①按贫血进展速度分分为急性贫血和慢性贫血。
急性失血性贫血是正常细胞性贫血,慢性失血性贫血是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②按血红蛋白浓度分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贫血,如表2-5-1所示。
表2-5-1 贫血严重程度分度③按骨髓红系增生情况分分为增生不良性贫血(如再障)和增生性贫血(除再障外的贫血)。
④按红细胞形态分分为大细胞性贫血、正常细胞性贫血和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如表2-5-2所示。
表2-5-2 贫血的红细胞形态分类注:MCV为红细胞平均体积,MCHC为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
西医综合(血液系统疾病)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
![西医综合(血液系统疾病)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https://img.taocdn.com/s3/m/8050ea9bd5bbfd0a795673eb.png)
西医综合(血液系统疾病)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总分:76.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1/A2型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女性,25岁。
头晕、乏力半年。
门诊就诊诊断为“缺铁性贫血”。
当时化验Hb78g/L,RBC3.5×10挖/L,网织红细1.5%。
门诊给予口服琥珀酸亚铁0.1g,3次/口,1周后门诊复查Hb和RBC未上升,网织红细胞4%。
该患者Hb和RBC未上升的最可能原因是( )(2012年)A.未按时服药B.药物吸收不良C.诊断错误D.服药时间短√口服铁剂后,先是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增多,高峰在开始服药后5~10天,2周后血红蛋白浓度上升,一般2个月左右恢复正常。
铁剂治疗在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至少持续4~6个月,待铁蛋白正常后停药。
若口服铁剂不能耐受或吸收障碍,可用右旋糖酐铁(iron dextran)肌肉注射,每次50mg,每日或隔日1次,缓慢注射,注意过敏反应。
注射用铁的总需量(mg)=(需达到的血红蛋白浓度一患者的血红蛋白浓度)×0.33×患者体重(kg)。
2.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最后目标是( )(1990年)A.血红蛋白及红细胞计数恢复正常B.血红蛋白及血清铁恢复正常C.血红蛋白正常及补足骨髓贮存铁√D.红细胞形态恢复正常E.血清铁及血清总铁结合力恢复正常缺铁性贫血治疗的最后目标应该是血红蛋白正常,而且补足骨髓贮存铁,这样才不易再犯。
3.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见于( )(1990年)A.维生素B 12缺乏所致贫血B.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伴急性出血C.再生障碍性贫血D.慢性失Ⅱ血性贫血√E.急性白血病所致贫血慢性失血性贫血是因长期慢性失血致体内铁缺乏所致贫血,所以为小细胞低色素,而其他均不是。
4.缺铁性贫血诊断的最可靠依据是( )(1989年)A.小细胞性贫血B.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C.骨髓增生性贫血D.血红蛋白及血清铁均减少E.血红蛋白及骨髓贮存铁均减少√缺铁性贫血诊断的最可靠依据是血红蛋白及骨髓贮存铁均减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医综合-内科学血液系统疾病(二)(总分:132.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总题数:60,分数:132.00)1.环磷酰胺的毒性反应有(分数:1.50)A.恶心、呕吐及中毒性肝损害√B.抑制骨髓及生殖腺√C.出血性膀胱炎√D.脱发√[解释] 四项都是环磷酰胺的毒性反应。
∙A.血间接胆红素增高、贫血、网织红细胞增高∙B.血间接胆红素增高、贫血、网织红细胞正常或减低∙C.血间接胆红素增高、无贫血、网织红细胞正常∙D.血间接胆红素正常、贫血、网织红细胞减低∙E.血间接胆红素正常、贫血、网织红细胞正常(分数:1.50)(1).符合MDS的是(分数:0.75)A.B. √C.D.E.(2).符合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是(分数:0.75)A.B.C.D. √E.[解释] MDS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有骨髓内无效造血和原位溶血,所以出现血间接胆红索增高、贫血和网织红细胞正常或减低;再生障碍性贫血是骨髓造血功能障碍或衰竭,不伴溶血,故血间接胆红素正常、贫血和网织红细胞减低。
2.下列哪几个疾病可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分数:1.50)A.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B.骨髓异常增殖综合征√C.脾功能亢进√D.营养不良性巨幼细胞性贫血√[解释]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和骨髓异常增殖综合征均属于细胞疾病,所以均可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脾功能亢进可因脾脏扣押、吞噬破坏各种血细胞等因素使全血细胞减少;营养不良性巨幼细胞性贫血为叶酸和(或)维生素B12缺乏使DNA合成障碍的疾病,所以对全血细胞亦均有影响,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
3.下列疾病中,骨髓有核红细胞出现“核老浆幼”现象的是∙A.巨幼细胞贫血∙B.急性红血病∙C.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D.缺铁性贫血∙E.再生障碍性贫血(分数:1.50)A.B.C.D. √E.[解释] 缺铁性贫血时由于铁缺乏,致使血红蛋白形成不良,所以有核红细胞会出现“核老浆幼”现象。
4.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阳性率和积分增高可见于(分数:1.50)A.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B.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类向血病反应√D.再生障碍性贫血√[解释]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的高低鉴别某些疾病:类白血病反应和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前者增高,后者明显减低甚至为零;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和再生障碍性贫血,前者降低,后者增高。
∙A.急性粒细胞白血病∙B.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C.红白血病∙D.B细胞急淋白血病∙E.T细胞急淋白血病(分数:1.50)(1).纵隔淋巴结肿大常见于(分数:0.75)A.B.C.D.E. √(2).牙龈增生、肿胀多见于(分数:0.75)A.B. √C.D.E.[解释] T细胞急淋白血病常有纵隔淋巴结肿大;牙龈增生和肿胀常由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的向血病细胞浸润所致。
5.患者,男,41岁。
因发热、咽痛10天来诊。
化验WBC 89×109/L,疑诊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
下列选项中,支持CML慢性期的化验结果是∙A.血小板降低∙B.NAP阳性率明显降低∙C.外周血可见有核红细胞∙D.骨髓中巨核细胞减少(分数:1.50)A.B. √C.D.[解释]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cycic leukemia,CML)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①活性减低或呈阴性反应。
②治疗有效时NAP活性可以恢复疾病复发时又下降,合并细菌性感染时可略升高。
∙A.骨髓细胞外铁升高,铁粒幼细胞数增高,转铁蛋白饱和度升高∙B.骨髓细胞外铁升高,铁粒幼细胞数增高,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C.骨髓细胞外铁升高,铁粒幼细胞数降低,转铁蛋白饱和度正常∙D.骨髓细胞外铁降低,铁粒幼细胞数降低,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E.骨髓细胞外铁降低,铁粒幼细胞数降低,转铁蛋向饱和度升高(1).慢性病性贫血(分数:1.50)A.B.C. √D.E.(2).缺铁性贫血(分数:1.50)A.B.C.D. √E.[解释] 慢性病性贫血时代表贮存铁的骨髓细胞外铁升高,而代表用于制造血红蛋白的铁的铁粒幼细胞和血清铁(S1)均降低,由于此病人的总铁结合力(TIBC)亦降低,故转铁蛋白饱和度正常;缺铁性贫血时体内铁均降低,而TIBc升高,故骨髓细胞外铁降低,铁粒幼细胞数降低,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
6.有多量陷窝细胞出现的霍奇金淋巴瘤的亚型是∙A.结节硬化型∙B.淋巴细胞消减型∙C.混合细胞型∙D.淋巴细胞为主型A. √B.C.D.[解释] 有多量陷窝细胞出现的霍奇金淋巴瘤的亚型是结节硬化型,最多见,同时有特殊的RS细胞(陷窝细胞)。
7.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多长时间未见效,才考虑切脾∙A.1个月∙B.2个月∙C.3个月∙D.4~6个月∙E.>6个月A.B.C.D.E. √[解释] 临床经验和教科书均提出一般于6个月以上糖皮质激素治疗未见效才考虑切脾。
8.下列哪些病可有全血细胞减少A.缺铁性贫血B.再生障碍性贫血√C.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D.急性白血病√[解释] 再生障碍性贫血和急性白血病均为干细胞的疾病,故对全血细胞生成均有影响,均可引起全血细胞减少。
而缺铁性贫血是由于制造血红蛋白的原料缺乏,所以只表现红细胞减少,偶尔有血小板减少,而白细胞一般正常。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表现血小板减少,当出血过多时可伴有贫血。
而白细胞一般正常。
9.证实有无血管内溶血的试验是A.高铁血红蛋白测定√B.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测定√C.尿含铁血黄素试验(Rous试验) √D.尿液中尿胆原含量测定[解释] 证实有无血管内溶血的试验是:高铁血红蛋白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测定、尿含铁血黄素试验(Rous试验),而尿中尿胆原含量测定无意义。
∙A.胆红素来源过多∙B.胆红素摄取障碍∙C.胆红素结合障碍∙D.胆红素排泄障碍∙E.胆红素摄取、结合与排泄障碍(1).肝细胞性黄疸(分数:1.50)A.B.C.D.E. √(2).溶血性黄疸(分数:1.50)A. √B.C.D.E.[解释] 肝细胞性黄疸由于肝细胞损伤,故胆红素摄取、结合与排泄都有障碍;溶血性黄疸主要是红细胞破坏导致胆红素来源过多。
10.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出血严重,应选用如下哪些治疗A.静脉给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B.输注浓缩血小板悬液√C.大剂量免疫球蛋向静脉输注√D.静脉给环磷酰胺[解释]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病人出血严重时,可静脉给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虽然不能立即升高血小板数,但可减低毛细血管脆性,减轻出血;输注浓缩血小板悬液,虽然血小板在体内寿命亦缩短,但仍可迅速升高血小板,减轻出血;大剂量免疫球蛋白静脉输注,可封闭巨噬细胞的Fc受体,使血小板破坏减少,结果血小板数迅速上升而减轻出血。
但静脉给环磷酰胺的疗效出现很慢,所以不能选用。
11.下列疾病中,哪些会引起凝血功能障碍A.严重肝病√B.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维生素K缺乏症√D.过敏性紫癜[解释]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般不引起凝血功能障碍;过敏性紫癜是血管病变,与凝血无关。
12.下列哪几种疾病表现为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A.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B.弥散性血管内凝血√C.Evans综合征D.冷凝集素综合征[解释]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均由于微血管内微血栓形成,引起了微血管内红细胞机械性破坏,导致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Evans综合征和冷凝集素综合征虽均有溶血性贫血,但均为免疫性溶血所致,C和D不是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A.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C.急性粒细胞向血病∙D.急性红血病∙E.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1).CD19阳性见于(分数:1.50)A. √B.C.D.E.(2).CD13阳性见于(分数:1.50)A.B.C. √D.E.[解释] CD19是B淋巴细胞的标志,所以见于B淋巴细胞白血病;CD13是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标志,所以见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13.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出血严重,应选用如下哪些治疗A.静脉给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B.输注浓缩血小板悬液√C.大剂量免疫球蛋白静脉输注√D.静脉给环磷酰胺[解释]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出血严重时,可静脉给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虽然不能立即升高血小板数。
但可减低毛细血管脆性,减轻出血;输注浓缩血小板悬液,虽然血小板在体内寿命亦缩短,但仍可迅速升高血小板,减轻出血;大剂量免疫球蛋白静脉输注,可封闭巨噬细胞的Fc受体,使血小板破坏减少,结果血小板数迅速上升而减轻出血。
但静脉给环磷酰胺的疗效出现很慢,不能选用。
14.在缺铁性贫血的防治中,下列哪些是错误的A.维生素C能促进食物中铁的吸收B.稀盐酸能促进亚铁的吸收√C.诊断性治疗时最好用注射铁剂√D.血红蛋白正常后应继续用铁剂1~2个月√[解释] 稀盐酸能使高铁溶解促进其吸收,但不促进亚铁的吸收;诊断性治疗缺铁性贫血时一般用口服铁剂,而不用注射铁剂,以免因诊断错误使铁在体内贮存过多;当血红蛋白正常后仍应继续用铁剂3~6个月以补足体内铁的贮存量,而用1~2个月时间不够,故都是错误的。
食物中的铁多为高铁不能吸收,只有低铁才能吸收,维生素C为还原剂,能将高铁还原为低铁,所以可促进吸收。
15.套细胞淋巴瘤细胞的表面标志,除CD5(+)外,还应有∙A.CD3(+)∙B.CD4(+)∙C.CD20(+)∙D.CD30(+)A.B.C. √D.[解释] 病理学和内科学结合的考题。
在免疫表型上,CD2、CD3、CD4、CD7和CD8是T细胞及其肿瘤的标志;CD10、CD19、CD20和表面Ig是B细胞及其肿瘤的标记;而CD16和CD56是NK细胞的标记。
套细胞淋巴瘤(MCL)曾称为外套带淋巴瘤或中介淋巴细胞淋巴瘤,常被列入弥漫性小裂细胞型。
来源于滤泡外套的B 细胞,CD5+,常有L(11;14),表达BCl-1。
临床上老年男性多见,占NHL的8%。
本型发展迅速,中位存活期2~3年,属侵袭性淋巴瘤,化疗完全缓解率较低。
Burkilt淋巴瘤(Burkitt lymphoma,BL)由形态一致的小无裂细胞组成。
细胞大小介于大淋巴细胞和小淋巴细胞之间,胞浆有空泡,核仁网,侵犯血液和骨髓时即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3型。
CD20+,CD22+,CD5-,伴t(8;14)。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细胞呈CD30+,亦即Ki-1(+),常有t(2;5)染色体异常,临床常有皮肤侵犯,伴或不伴淋巴结及其他结外部位病变。
免疫表型可为T细胞型。
周围性T细胞淋巴瘤,无其他特征,所谓“周同性”,是指T细胞已向辅助性T细胞或抑制T细胞分化,可表现为CD4+或CD8-,而未分化的胸腺T细胞CD4、CD8均呈阳性。
t(14;18)是滤泡细胞淋巴瘤的标记,1(8;14)是Burkitt淋巴瘤的标记,t(11;14)是套细胞淋巴瘤的标记,t(2;5)是Ki-1+{(CD30+)问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标记,3q27异常是弥漫性大细胞淋巴瘤的染色体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