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区分和解答历史选择题中的性质和实质
选择题中的性质、本质与实质的理解
选择题中的性质、本质与实质的理解性质是一事物区别它事物的特有属性。
实质就是本质,指事物内在的根本属性。
本质是隐蔽的,是通过现象或假象来表现出来的,必须靠辩证思维才能透过现象挖掘到本质;按不同的标准本质可划分成不同的方面;本质经常和目的尤其是根本目的相关。
而性质则是比较稳定的,一般由历史事物的阶级属性或社会属性决定。
【举例说明】1.美国内战的性质:美国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美国内战的实质:北方工商业资产阶级和南方种植园奴隶主之间争夺国家权力的战争。
2.鸦片战争的性质:对英国来说是一场非正义的殖民侵略战争;鸦片战争的实质:英国为打开中国门户、把中国变成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的掠夺战争。
3.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太平天国运动的实质;农民对封建暴政和外国侵略的激烈反抗。
4.1861年俄国改革的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1861年俄国改革的实质:农奴主对农民的一场厚颜无耻的掠夺(经济实质);农奴主为防止矛盾激化、维持和巩固专制统治的挣扎(政治实质)。
5.拿破仑法典的性质:一部典型的资产阶级法典;拿破仑法典的实质;资产阶级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
6.《权利法案》的性质:英国资产阶级的宪法性文件;《权利法案》的实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限制国王权利、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法律文件。
7.王安石变法的性质:封建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的改革;王安石变法的实质:北宋统治者为缓和阶级矛盾、巩固封建统治的一次尝试。
实质(本质),是高考选择题中常用的术语,也是同学们在解题过程中感到最棘手、最难把握的一类选择题。
下面对实质(本质)这一概念及解题技巧予以阐述。
实质就是本质,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变化的根本特性。
本质隐藏于事物内部,比较稳定而深刻,它是通过现象也就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外部表现来体现的,而有时现象中也有假象(用虚假的、歪曲的、颠倒的形式表现本质)。
现象表现本质,本质决定现象。
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统一的,任何事物都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体。
2021年中考历史基础知识整合归类——“性质”、“实质”、“特点(特征)”类
2021年中考历史基础知识整合归类——“性质”“实质”“特点(特征)”“宗旨”类一、“性质”“实质”类1.封建性质的改革:商鞅变法、北孝文帝改革、日本大化改新、俄国彼得一世改革。
2.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1861年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卡德纳斯改革、美国罗斯福新政。
3.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新经济政策、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中国的改革开放。
4.商鞅变法的性质:是一次比较彻底的封建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
5.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性质:一场少数民族的封建性质改革。
6.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革命战争。
7.洋务运动的性质: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8.戊戌变法的性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9.义和团运动的性质:农民阶级领导的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10.中国同盟会的性质: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11.辛亥革命的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1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13.新文化运动的性质: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14.五四运动的性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
15.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府。
16.抗美援朝的性质: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保家卫国,支援朝鲜人民反侵略的正义战争。
17.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021年中考历史基础知识整合归类18.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性质: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历史选择题类型及其答题技巧
历史选择题类型及其答题技巧类型一图片史料类选择题1、题型特点图片史料包括历史文物、图书刊物、生产工具、历史照片、宣传标语、票据、证件等,图片史料类选择题通常以一图或多图的形式呈现,通常以历史文物、人物、照片等图片为载体,综合考察观察分析图片、从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答题技巧①审图片:一审反映的时间和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审图片反映的历史事物的实质和特征,明确答题方向;三审图片蕴含的关键信息,明确内涵和外延;四审多幅图片之间的变化和联系及反映主题。
②判选项:一是判断各项是否符合图片反映的实质;二是判断各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三是判断各项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联系。
③定答案:注意图片标题和图片中的“提示性文字”,找出图中历史事物(现象)的特征,并通过排除法排除明显不符合选项,结合所学及前两项,锁定最终答案。
类型二漫画素材类选择题1、题型特点漫画素材类选择题一般由漫画和文字两部分组成。
漫画部分常由图片、标题或注释组成,图片是漫画的主体,通常是特色鲜明的人和物。
有些图片无法表达的内容,就需要用文字作适当补充。
2、答题技巧①定时空:a从漫画的标题入手,理解漫画的意思;b根据漫画上的文字判断相关的历史事件;c通过漫画风格推敲历史时间;d通过其中的人物、事物判断历史归属;e通过漫画场景理解相关历史背景等等。
②定主题:结合题目,看漫画,提炼漫画主题。
③抓关键:结合漫画主题,明确解答方向。
④析选项:根据题干的指向,结合漫画的内涵或寓意,对选项进行逐一分析,进而决定取舍。
类型三数据表格类选择题1、题型特点数据表格类选择题一般以统计表、柱状图、折线图、饼状图、坐标曲线图等为载体,给出材料的出处、注释及提示语,借助具体数字信息考查学生对图表信息的处理能力及灵活迁移所学知识的能力。
多用于考察经济领域的相关知识点。
2、答题技巧①定时空:抓住题干中的有效信息、表头或图标所反映的时间与空间,界定答题范围;②定方向:找出图表所反映的中心问题,确定答题方向。
“性质”和“实质”的辨析
“性质”和“实质”的辨析在高考历史复习中,学生在做习题时常把“性质”和“实质”这一对似是而非的、较为抽象的理论概念混为一谈。
在此,笔者就结合所学的一些史例对这两个概念作一简要分析。
性质是一种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有属性,它是比较稳定的,往往是由历史事物的阶级属性或社会属性决定的,它是一种定论性的表述。
实质就是本质,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
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它是比较隐蔽的,是通过现象或假象表现出来的,它常常与目的、宗旨、任务,特别是根本目的相关联。
现在把一些具体的历史事件的”性质”与“实质”归纳如下:1. 王安石变法:性质是封建地主阶级调整统治政策或秩序的改革;实质是北宋统治集团为摆脱社会危机、巩固封建统治的改革。
2. 鸦片战争:性质是英国发动的一场非正义的殖民侵略战争;实质是英国为打开中国门户、把中国变成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的掠夺战争。
3. 太平天国运动:性质是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实质是农民阶级反抗封建暴政和外国侵略的激烈斗争。
4. 天京变乱:性质是农民阶级的内讧;实质是太平天国领导集团争权夺利的斗争。
5. 《天朝田亩制度》:性质是农民阶级的革命性纲领;实质是太平天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文件。
6. 戊戌变法:性质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实质是一次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
7.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性质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实质是孙中山限制袁世凯权力,维护共和制度的法律性文件。
8. 1978年开始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性质是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9. 《权利法案》:性质是英国资产阶级的宪法性文件;实质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限制国王权利、维护自己统治的法律文件。
10. 《拿破仑法典》:性质是近代法国一部典型的资产阶级法典;实质是资产阶级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
11. 俄国农奴制改革:性质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实质是农奴主对农民的一场厚颜无耻的掠夺或农奴主为维持和巩固专制统治的变革。
把握历史评价用语 区分“性质”、“实质”、“本质”
把握历史评价用语区分“性质”、“实质”、“本质”历史试题的解答中,有不少对性质、实质和本质的考查。
选择题、材料题和问答题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包含,特别是在中考试卷中这类试题所占比例有所增加。
为了便于同学们能在解答历史试题中正确把握历史评价用语区分性质、实质和本质,本文对此作一些简要的说明,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性质:指的是一般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根本属性。
从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来说它具有一定的归纳性、概括性。
我们在评价某一历史现象的过程中,应打破课本的章节界限,把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联系起来,作全面的概括和分析。
如“比较英、美、法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共性”时,要注意历史事件的同阶段性或某种共同的特征、联系,不要在一些并无任何类似、相近或相连的事件、现象之间,人为地勉强联系比较。
实质:是指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决定事物性质和发展的根本属性,实质往往隐蔽的,要透过现象去分析。
例如:概括指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协约国列强的相互关系,试分析这一体系的实质。
分析时,我们知道列强的相互关系主要有两方面;其一是为分赃、称霸和互相争夺;其二是为了共同利益和互相勾结。
这一体系的实质,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
这就要求我们在回答问题时,对实质、内容及其影响的全面掌握,必须有论有据,史实回答必须概括、凝练。
本质:本质寓于现象之中,并通过现象表现出来,我们分析历史事件的任务就在于透过历史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弄清事物发展的内涵和外延,准确把握历史概念。
如:将“英国资产阶级”、“北美独立战争”、“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三个历史概念来比较,它们的性质都是资产阶级革命,结果都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但三者的本质特征也有不同之处: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带有妥协性,革命不彻底;北美独立战争既是争取民族独立的战争,又是资产阶级革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由于资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结成联盟,人民群众在革命的斗争中起了决定性作用,使这次革命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最大的最彻底的一次革命。
中考历史选择题的分类及解题方法
中考历史选择题的分类及解题方法选择题是历史试卷中的一种基本题型,是多个知识点的小型综合,体现“考基础、考能力”的导向。
选择题一般由题干和选项两部分组成,题干以文字(一段引文、贴近生活的情境描述等)或图表材料(实物图片、地图、漫画、表格等)的形式呈现,选择四个选项中最为合适的一项。
选择题的常见类型有以下几种。
1.表述型选择题表述型选择题包括肯定型选择题和否定型选择题。
肯定型选择题题干中常用“标志是”“内容是”“性质是”“特点是”“表现在”“反映出”等提示语。
否定型选择题要求选出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其特点是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性词语,如“错误”“不正确”“没有”“不是”“不包括”“无关的”“不属于”等。
表述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识记及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
【典型例题】1.(2015·山东泰安)下面有关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表述,错误的是()A.墨子——“兼爱”“非攻”B.韩非——“春秋无义战”C.庄子——“无为而治”D.孙武——“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诸子百家及其思想主张的识记。
从四个选项来看,只有B项搭配错误,韩非主张改革,提倡法治,而“春秋无义战”是孟子的言论。
【答案】B2.(2015·福建福州)法国大革命被认为是一场真正的政治大革命。
这场革命爆发的标志是()A.攻占巴士底狱B.处死路易十六C.拿破仑发动政变D.颁布《法典》【解析】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掀开了法国大革命的序幕,是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标志。
【答案】A【解题技巧】表述型选择题一般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通常的解题方法有:①直选法,根据自己对历史事实的认识和理解,直接确定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
②排除法,通过排除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③推理法,若不能确定某个选项时,可以先假设此选项正确,然后再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分析其结论是否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
高中历史大题答题模板归纳
⾼中历史⼤题答题模板归纳在⾼中答历史⼤题的时候,很多同学都会⾯临两种情况,⼀种是⾯对历史⼤题感觉⽆话可说;另⼀种是⾯对⼤题滔滔不绝,但是这两种情况的结局都是⼀样的那就是不得分或是得分少。
下⾯给⼤家分享⼀些关于⾼中历史⼤题答题模板归纳,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中历史⼤题答题模板1历史背景、原因、条件、⽬的含义及区别历史背景⼀般是指某⼀历史事件在什么历史情况下发⽣的,实质上包括原因和条件两个⽅⾯的内容。
如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就包括四个原因和三个条件。
原因和条件其含义基本接近,但⼜略有不同:其⼀是原因偏重于“为什么”,即必要性,条件偏重于“有什么”,即可能性;其⼆,条件的使⽤范围较之原因要⼩⼀些,如历史事件或运动的成功或失败,就只能分析其原因,⽽不能⽤条件去表达。
如:分析巴黎公社的失败原因。
在这⼀题中,“原因”就不能⽤“条件”去代替。
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化+……)⑴经济背景=⽣产⼒+⽣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⑶⽂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历史原因(⼀) 从原因⼴度上分析: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内因或主观原因,⼀般是指与某事件(或⼈物)所在的阶级、阶层、团体、个⼈的主观意识密切相关的那⼀⽅⾯因素。
外因或客观原因则指与前者有紧密关系但⼜不受前者主观意识影响的那⼀⽅⾯原因。
这和原因分析法的优点是抽象⽽⼜深刻,易于激发学⽣的主观能动性。
需要指出的是,内外因属于社会、国家等⼈的意识很难起决定作⽤的⼤范围历史概念时,那么它们是专指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这就区别主观原因与客观原因。
主观原因与客观原因:前者是属于⾃我意识⽅⾯的原因,即⼈为的原因;后者是独⽴存在于⼈的意识之外的原因。
⑴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因素。
属于⾃我意识⽅⾯的原因,即⼈为的原因;⑵客观原因:⾃然、社会环境、外在各⽅⾯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
例谈历史事物的本质(实质)和性质
例谈历史事物的本质(实质)和性质作者:段寒冰来源:《中学政史地·初中》2011年第09期分析历史事物的本质(实质)和性质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经常涉及,学生一般对两者的区别比较迷惑。
如何才能对两者进行有效区分呢?笔者认为充分理解两者的概念十分重要。
1.本质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
(《现代汉语词典》)历史事物的本质一般具有不易改变的阶级性和社会性。
事物的本质是隐蔽的,是通过现象来表现的,不能简单地凭直观去认识,必须透过现象掌握本质。
例如,我们在分析文艺复兴的本质时,会发现其表面现象为新兴资产阶级弘扬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好像是古典的文学艺术又复兴了,但其本质是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是一场崭新的促使人们思想解放的文化运动。
2.实质就是被表面现象掩盖着的本质。
它往往具有隐蔽性,需要透过表面现象去分析和把握。
以分析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为例。
文艺复兴的表面现象是新兴资产阶级通过弘扬复兴古典的文学艺术,反对基督教会的陈腐说教,而他们所宣扬内容的核心却是人文主义,是资产阶级文化。
因此说,文艺复兴的实质是新兴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是为资产阶级政治、经济服务的。
3.性质是指一种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属性。
(《现代汉语词典》)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分析一个历史事物的性质,必须抛开表面现象,看它产生的原因和目的。
以分析文艺复兴的性质为例。
首先,要抛开文艺复兴的表面现象,即古典文艺(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在意大利的重新复兴,分析文艺复兴出现的原因和目的。
14世纪前后,地中海区域是欧洲贸易最繁荣的地区。
当时,意大利兴起了很多城市国家。
这些城市商业发达,手工工场也发展起来,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发展工商业富裕起来,产生了新兴的资产阶级。
而在当时的意大利,罗马教廷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基督教的教皇和教会是意大利最大的土地所有者,还是意大利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选择题特点及答题技巧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选择题特点及答题技巧一、表述型选择题,也称肯定型选择题(1)特点:两种形式:一在“题干”中提出历史概念,在选项中表述对概念的阐释;二是在“题干”中进行阐释,在选项中列出相关概念。
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实质、含义、目的、标志、特点、表现、反映、性质”等。
(2)解法:关键在于复习备考中正确把握和理解相关历史概念的实质和内涵。
(3)例题: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主要是因为( )A. 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B. 长期闭关锁国的状况被打破C. 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D. 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答案】C二、否定型选择题(又称逆向选择题)。
亦称逆向选择题。
(1)特点:否定型选择题即要求选出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也称为逆向选择题。
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不是”、“不正确”、“不包括”、“错误的”、“无关的”、“不属于”等。
(2)解法:在做此类题时,要全面理解和把握历史概念,要注意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分析问题时要注意逆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此类题的主要做题方法有:①排除法,通过排除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②推理法,若不能确定某个选项时,可以先假设此选项正确,然后再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分析其结论是否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③直选法,根据自己对历史事实的认识和理解,直接确定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
(3)例题:某校几位八年级同学在学习完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后,表达了各自对这场革命的看法,其中观点错误的是()A. 辛亥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B. 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C. 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D.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答案】D三、排序型选择题。
(1)特点:即把打乱了顺序的事件按一定的要求(时间、空间或逻辑顺序)排列出正确的顺序。
(2)解法:首先可采用逐个序号判断法解答,以时间先后,人物、事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历史选择题类型与解题技巧
第三:排“它”法:这里的“它”是指与题干意思无关的选项,也可以说是 干扰性选项。排“它”法,即排除与题干意思不相关的选项,但这类选项本身说 法是正确的,只是与题干的要求无关,通俗地说就是风马牛不相及。往往这类选 项的干扰性比较强,考生也容易出错。
以上三种排除法并不是专门针对哪一类选择题的,在实际的解题过程中,往 往要把这三种方法结合起来,灵活运用,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从而提高排除法 的有效性,提高排除的准确率,最终提高解答选择题的速度和正确率。
材料题解题指导之“原因类”和“认识类” 一、原因类问法的提示语: 1、 ......分析(指出).......的原因 3、 ......具备哪些条件 2、 ......概括.....因素 4、......的背景
◆根据设问原因对象的不同: 政治方面的原因:可从经济入手,从社会背景政治前提、历史发展趋势等方面思 考 经济方面的原因:可从生产力、国家政策、国际环境来思考。 科技文化方面的原因:可以从经济发展、政府政策。 外交关系的原因:可从国力、对本国是否有利、意识形态以及世界局势来思考。 民族关系的原因:可从领导人及中央政府的态度、经济发展水平来思考。
历史材料题的解答技巧 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答,总体上可分为三个步骤: 一是读懂材料; 二是审清题目; 三是规范答题。 一、读懂材料是解答题目的前提,读懂材料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弄清材料的含义和观点。仔细阅读每一则材料,真正理清材料在说什 么,或材料对历史事件所持的观点。这是解题的基础。
其次,深挖材料,还原历史背景。这是解题的关键,它决定了答案的来源。 ( 1 )还原历史背景要抓住材料提供的各种有效信息。如:材料的含义、出处 (包括材料出自文献的名称、作者及文献创作或发表的时间等);(2)确定材 料的历史背景后要注意联系相关知识寻找与教材的结合点。
如何认识历史事物的实质(本质)与性质
如何认识历史事物的实质(本质)与性质作者:沈建军来源:《中学政史地·初中》2009年第05期近几年各地中考历史试卷中有较多考查历史事物实质(本质)号性质的试题,并且这类试题所占比例呈增加趋势。
因此我们要提高解答此类试题的能力。
历史事物的本质是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不易改变的阶级性和社会性质,是历史事物本身固有的根本属性。
实质,是指被表面现象掩盖着的本质。
实质(本质)往往具有隐蔽性,需要透过现象去分析、把握。
例如:要正确认识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实质,就要先分析协约国列强之间的相互关系。
协约国列强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有两方面:其一是为分赃、称霸而互相争夺;其二是为了共同利益而互相勾结c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这一体系的实质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
性质则是一利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属性。
分析一个历史事物的性质,必须抛开表面现象,看它的特征和实质,挖掘它产生的原因和目的。
例如:俄国1861年改革虽然由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主持,但它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因此它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但改革让获得“自由”的农民花高出当时地价3倍的钱赎买一块份地,实质是沙皇政府和地主阶级勾结起来对农民进行的双重敲诈和掠夺。
有时候性质和实质会合二为一,如“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集团,无论性质还是实质,都是帝国主义的军事侵略集团。
分析历史事物的关键就在于透过历史现象,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弄清历史事物的内涵和外延。
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北美独立战争”、“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三个历史事件,它们的性质都是资产阶级革命,结果都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但三者的本质特征有不同之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带有妥协性,革命不彻底;北美独立战争既是争取民族独立的战争,又是资产阶级革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结成联盟,人民群众在革命中起了决定性作用,这使这次革命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时代规模最大斗争最彻底的一次革命。
“性质”和“实质”的辨析
“性质”和“实质”的辨析在高考历史复习中,学生在做习题时常把“性质”和“实质”这一对似是而非的、较为抽象的理论概念混为一谈。
在此,笔者就结合所学的一些史例对这两个概念作一简要分析。
性质是一种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有属性,它是比较稳定的,往往是由历史事物的阶级属性或社会属性决定的,它是一种定论性的表述。
实质就是本质,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
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它是比较隐蔽的,是通过现象或假象表现出来的,它常常与目的、宗旨、任务,特别是根本目的相关联。
现在把一些具体的历史事件的”性质”与“实质”归纳如下:1. 王安石变法:性质是封建地主阶级调整统治政策或秩序的改革;实质是北宋统治集团为摆脱社会危机、巩固封建统治的改革。
2. 鸦片战争:性质是英国发动的一场非正义的殖民侵略战争;实质是英国为打开中国门户、把中国变成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的掠夺战争。
3. 太平天国运动:性质是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实质是农民阶级反抗封建暴政和外国侵略的激烈斗争。
4. 天京变乱:性质是农民阶级的内讧;实质是太平天国领导集团争权夺利的斗争。
5. 《天朝田亩制度》:性质是农民阶级的革命性纲领;实质是太平天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文件。
6. 戊戌变法:性质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实质是一次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
7.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性质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实质是孙中山限制袁世凯权力,维护共和制度的法律性文件。
8. 1978年开始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性质是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9. 《权利法案》:性质是英国资产阶级的宪法性文件;实质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限制国王权利、维护自己统治的法律文件。
10. 《拿破仑法典》:性质是近代法国一部典型的资产阶级法典;实质是资产阶级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
11. 俄国农奴制改革:性质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实质是农奴主对农民的一场厚颜无耻的掠夺或农奴主为维持和巩固专制统治的变革。
历史选择题如何理解题目
历史选择题如何理解题目
1. 仔细阅读题干:题干是选择题的核心,要仔细阅读题干,理解题目的要求和问题的含义。
2. 分析选项:选项是对题干的回答,要分析每个选项的含义,判断哪个选项最符合题干的要求。
3. 结合历史知识:历史选择题通常涉及到一定的历史知识,要结合自己所学的历史知识,判断选项的正确性。
4. 注意细节:历史选择题中常常会有一些细节问题,要注意这些细节,判断选项的正确性。
5. 排除干扰项:历史选择题中常常会有一些干扰项,要排除这些干扰项,选择最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
1。
初中历史2023中考题目常用名词含义解释(背景、原因、条件、动机和目的+特点与特征、性质与实质)
中考历史题目常用名词含义解释一、历史背景、原因、条件、动机和目的含义及区别1、历史背景【历史中背景】历史事件发生时的社会情况、社会大环境;【历史的原因】诱发历史事件的因素;历史背景一般是指某一历史事件在什么历史情况下发生,它包括原因和条件两个方面的内容。
历史背景主要包括国内外的经济背景、政治背景、文化背景等。
背景可以分为以下类别:(1)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等。
(2)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等。
(3)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等。
背景是一个大的概念,包括原因和条件两个方面,比如:航路开辟的背景就包括四个原因和三个条件。
比如:新航路的开辟中指南针的应用是条件,文艺复兴的影响下新生资产阶级渴求开辟新的贸易市场就是原因之一。
2、历史原因【历史的原因】是指诱发历史事件的因素;按照主次地位分它包括主要原因和根本原因。
按照性质分原因主要包括内因(主观)、外因(客观)(1)内因或主观原因,一般是指与某事件(或人物)所在的阶级、阶层、团体、个人的主观意识密切一方面因素。
(2)外因或客观原因则指与前者有紧密关系但又不受前者主观意识影响的那一方面原因。
3.历史条件条件是指影响、制约事件发生、存在、发展、变化的诸因素。
条件偏重“有什么”即其实观性更具体一些‘历史条件 =(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
原因和条件其含义基本接近,但又略有不同:原因偏重于为什么,即必要性。
条件偏重于“有什么”,即可能性;背景和原因最大的区别就是有没有因果关系。
在同一个背景下会发生不同的事情,其原因是各不相同的。
原因和背景有重复的部分,但是背景是一个大的框架,就是一件事发生时候的大的社会情况;而原因有的时候会很具体。
4、目的和动机动机与目的主要区别有意思不同,用法不同。
首先动机值得是动机是驱使人们去活动的内部原因,而目的则是人们通过活动所要达到的结果。
动机是因,目的是果,因为什么,要什么结果。
初中历史题型及解答方法
初中历史题型及解答方法初中历史题型的答卷思路和办法是什么?需要弄清楚的考生看过来,下面由我们为你精心筹备了“初中历史题型及解答方法”仅供参考,持续关注本店铺将可以持续获得更多的内容!初中历史题型及解答方法1、表述型选择题特征:两种形式:一在“题干”中提出历史定义,在选项中表述对定义的阐释;二是在“题干”中进行阐释,在选项中列出有关定义。
常出现的标志性词汇有“实质、含义、目的、标志、特征、表现、反映、性质”等。
解法:重要在于复习备考中正确把握和理解有关历史定义的实质和内涵。
2、否定型选择题特征:否定型选择题即需要选出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也称为逆向选择题。
常出现的标志性词汇有“不是”、“不正确”、“不包括”、“错误的”、“无关的”、“不是”等。
解法:在做此类题时,要全方位理解和把握历史定义,应该注意历史定义的内涵和外延,在剖析问题时应该注意逆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此类题的主要做题办法有:①排除法,通过排除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②推理法,若不可以确定某个选项时,可以先假设此选项正确,然后再依据所学常识进行推理,剖析其结论是不是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③直选法,依据自己对历史事实的认识和理解,直接确定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
3、排序型选择题特征:即把打乱了顺序的事件按肯定的需要排列出正确的顺序。
解法:第一可使用逐个序号判断法解答,以时间先后,人物、事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第二还可使用首尾判断法解答,找出最先、最后,确定正确答案。
4、比较型选择题特征:题干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汇有“相同”、“不一样”、“新特征”、“新变化”、“继承了……”、“进步了……”等。
解法:依据题干提供的条件,找出两者的相同点和不一样点,并组合所学常识进行综合判断。
5、因果型选择题特征:一是题干列出了某一历史结果,备选项列出的是缘由,常出现的标志性词汇有“缘由是”“目的”“是为了”等,而在考查缘由时又多进行细化,如考查“根本缘由”“直接缘由”“历史缘由”“主观缘由”等。
高考历史实质类解题技巧
高考历史实质类解题技巧实质就是本质,指事物内在的根本属性。
本质是隐蔽的,是通过历史事件的现象或假象来表现出来的,必须靠辩证思维才能透过现象挖掘到本质,它只能在事物本身内部找,而不能在事物的两头,即原因、结果或影响里找。
本质经常和目的尤其是根本目的相关。
注:本质≠现象本质≠假象本质≠原因本质≠结果本质≠影响例如:1.《太史公自序》:在“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诸侯争霸使诸侯国数目减少B.诸侯国之间为争夺土地和人口互相残杀C.分封制动摇,奴隶制走向奔溃D.诸侯弃国逃跑,井田制瓦解答案:C解析:A是材料中历史事件的结果,B是材料中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D 项中“诸侯弃国逃跑”属于材料反映的现象。
所以ABD排除。
透过材料反映的表面的玄幻的混乱现象,我们看到了深层的历史真实:春秋时期政治制度的破坏,奴隶制度的衰落。
所以选C。
2.【2016年全国卷1·46】【历史——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材料1721年,英国议会首次对行政高官进行质询,1783年,下议院长宣布,任何议员都有权向大臣或官员提出问题,被咨询者可以答复,也可以拒绝答复。
1835年,质询首次出现在英国议会下院的议事程序单上,并公布于众,被质询者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做出答复。
从此,质询成为英国议会对内阁进行监督和问责的一项固定制度。
进入20世纪后,质询时间固定为一到星期四每天下午1小时间,对于普通质询,被咨询人可在7天内答复,对于紧急质询,被咨询人必须3天内答复。
70年代后,下议院设立了与政府向对应的多个专门委员会,各委员会可以分别就政府的内政和外交问题向有关政府官员提出质询,发现政府工作中的问题,督促有关部门加以改善。
——摘编自埃佛尔·詹宁斯《英国议会》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议会质询制度的发展变化,并指出这一制度的实质。
(9分)解析:变化:被咨询者可以答复,也可以拒绝答复;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做出答复——质询时间由不固定到固定,拒绝回答到有问必答一项固定制度——制度化设立了与政府向对应的多个专门委员会——专业化实质:英国议会、下议院长、英国议会下院——主体:议会即立法机构向大臣或官员、内阁、政府官员——客体:行政机构官员英国议会对内阁进行监督和问责的一项固定制度——目的:监督和问责,议会制约内阁(体现民主制度)参考答案:(1)发展变化:质询时间由不固定到固定;由可拒绝回答到有问必答;专业化、制度化程度逐步提高。
2021年中考历史基础知识整合归类——“性质”、“实质”、“特点(特征)”类
2021年中考历史基础知识整合归类——“性质”、“实质”、“特点(特征)”类2021年中考历史基础知识整合归类一、封建性质的改革:商鞅变法、___改革、日本大化改新、俄国彼得一世改革。
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1861年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___改革、美国罗斯福新政。
三、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新经济政策、___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___改革、中国的改革开放。
四、商鞅变法的实质是一次比较彻底的封建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
五、北魏___改革的实质是一场少数民族的封建性质改革。
六、太平天国运动的特点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革命战争。
七、洋务运动的特点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八、戊戌变法的特点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九、___运动的特点是农民阶级领导的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十、中国___的宗旨是成为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十一、辛亥革命的宗旨是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十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宗旨是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十三、新文化运动的特点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十四、五四运动的特点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
十五、___的宗旨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府。
十六、抗美援朝的特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保家卫国,支援朝鲜人民反侵略的正义战争。
十七、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特点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十八、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特点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十九、文艺复兴运动的特点是一场反对教会“至上”和人文主义的新文化运动,即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区分和解答历史选择题中的性质和实质(本质)?
方法指导:
性质是一事物区别它事物的特征或指一事物之所以成为该事物或区别于它事物的特有属性。
实质就是本质,指事物本身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
事物的本质是隐蔽的,是通过现象有时是通过假象来表现出来的,不能用简单的直观去认识,必须靠思维尤其是辩证思维才能透过现象挖掘本质。
事物的性质按不同的标准可划分成不同的方面,而本质则是比较稳定的。
掌握了这两个不同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区别与联系,将会大大提高解答这类题目的成功率。
例题释疑:
例1 (2000·全国卷)确切地说,西班牙内战是一场
A.西班牙人民反对国内法西斯势力的革命战争
B.有外部力量参加的反法西斯民族革命战争
C.西班牙人民反对外国法西斯势力的民族革命战争
D.法西斯国家和反法西斯势力的公开较量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西班牙内战根本属性(本质)的认识。
内战是一种表面的现象,而内战的双方和双方的支援者却是法西斯势力与反法西斯势力,内战的目的不是一般的争权夺利,而是为了建立一个法西斯的或非法西斯的政府。
透过历史的现象,通过综合分析和理性思考,我们才能得出B项为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例2 (2001·广东卷)俄国1861年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列宁说它也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这主要是指
A.农民须用钱购买商品B.农民被迫出卖劳动力
C.农民须用高价赎买份地D.农民成为商品
【解析】俄国1861年改革,就其性质而言,属于资产阶级的改革。
因为这一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农奴获得了人生自由,解除了封建生产关系束缚,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就其实质而言,是对农民进行的一场无耻的掠夺。
题干的要求就是寻找界定这一改革实质的主要依据。
正确答案为C项。
例3 (1997·全国卷)17世纪英国的革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下列各项最能够表明这一性质的是
A.采取武装斗争方式打败王军
B.没收、出卖王室土地、废除地主对国王的封建义务
C.处死国王查理一世
D.1649年宣布为共和国
【解析】本题为最佳选择题,要求辨析表明历史事件性质的最典型的论据。
旨在考查考生对历史史论结合的思维能力,对课文重要历史结论的理解能力等。
解答本题的关键就是要正确掌握如何区分不同革命性质的方法。
资产阶级革命的对象是封建制度,而封建制度的根基是封建土地所有制。
摧毁封建土地所有制,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占据统治地位。
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了上层建筑的变化,也就是决定了根本性质的变化。
故正确答案为B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