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如一夜春风来”的下一句及全诗赏析、作者

合集下载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表达了春风拂过,万物生长的美好景象。

梨花开放的美丽景象,如同天地间的一场盛大的盛宴,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愉悦和享受。

春风拂面,暖意融融。

不知不觉中,梨花已然盛开。

在这炎热的夏日里,想象着那春风习习,梨花簇簇的美景,仿佛能让人感受到一丝丝凉爽,一丝丝清新。

梨花开时,心情也像被治愈了一般,无拘无束,尽情地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春风吹拂,万物复苏。

在这样的季节里,梨花迎风摇曳,花瓣飘洒,仿佛带着春风的吻。

梨花芬芳,令人陶醉,仿佛让人置身于一个梨花海洋之中。

而“千树万树梨花开”,更是形象地表达出了梨花盛开的景象,满树如白雪般的花朵,花瓣如雪花般纯洁,美不胜收。

梨花开放的美景,无疑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遐想。

当春风拂面,梨花盛开之时,仿佛整个世界都变得充满生机和活力。

这种美好的景象,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在这样的季节里,你可以看到满山遍野的梨花,白中透着淡黄,淡黄中泛着粉色,细细的花瓣,待飘洒下来,犹如一片雪花,轻盈,魅力十足。

“千树万树梨花开”,形象地描绘了梨花盛开的美景,吸引着人们前往欣赏。

在这样的景象面前,人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

当春风吹拂之时,梨花迎风而舞,仿佛化作了大自然的使者,将春天的气息传递给每一个人。

这样的美景,无疑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喜悦和享受。

梨花开放的美景,引人驻足。

当春风吹拂之时,梨花如雪花般飘洒,清新淡雅,给人们一种宁静和美好的感受。

梨花盛开,像是大自然赋予的一份美好礼物,令人心生感激和喜悦。

梨花盛开的景象,不仅给人以愉悦和享受,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

梨花开放的美景,引人驻足观赏,仿佛给人们一种清新和宁静的感受,也让我们感激大自然的赐予。

在这样的美景面前,人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美好,也让我们发现了生活中的美好。

梨花如雪花般飘洒,清新淡雅,给人以愉悦和享受,让大家心生感激和喜悦。

《青玉案·元夕》全诗赏析-古诗-赏析

《青玉案·元夕》全诗赏析-古诗-赏析

《青玉案·元夕》全诗赏析-古诗-赏析“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一簇簇的礼花飞向天空,然后像星雨一样散落下来。

一开始就把人带进“火树银花”的节日狂欢之中。

“东风夜”化用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宝马雕车香满路”:达官显贵也携带家眷出门观灯。

跟下句的“鱼龙舞”构成万民同欢的景象。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凤箫”是排箫一类的吹奏乐器,这里泛指音乐;“玉壶”指明月;“鱼龙”是灯笼的形状。

这句是说,在月华下,灯火辉煌,沉浸在节日里的人通宵达旦载歌载舞。

下阕仍然在写“元夕”的欢乐,且一对意中人在大街巧遇的场景。

只不过上阕写的是整个场面,下阕写一个具体的人,通过他一波三折的感情起伏,把个人的欢乐自然地融进了节日的欢乐之中。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这一句写的是元宵观灯的女人,她们穿着美丽的衣服,戴着漂亮的手饰,欢天喜地朝前奔去,所过之处,阵阵暗香随风飘来。

“雪柳”是玉簪之类的头饰。

“众里寻他千百度”:(这人)对着众多走过的女人一一辨认(但没有一个是他所等待的意中人)。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偶一回头,却发现自己的心上人站立在昏黑的幽暗之处。

“灯火阑珊”勿作“良夜将逝”解,“灯火阑珊”虽然是灯火渐渐散尽的意思,但这儿说的是天空飘洒下来的礼花,快接近地面时早已熄灭散尽,所以即使头上有流光溢彩,站立的地方却是昏暗的。

同时,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站在灯火阑珊处的那个人,是对他自己的一种写照。

根据历史背景可知,当时的他不受重用,文韬武略施展不出,心中怀着一种无比惆怅之感,所以只能在一旁孤芳自赏。

也就像站在热闹氛围之外的那个人一样,给人一种清高不落俗套的感觉,体现了受冷落后不肯同流合污的高士之风。

作为一首婉约词,这首《青玉案》与北宋婉约派大家晏殊和柳永相比,在艺术成就上毫不逊色。

词从开头起“东风夜放花千树”,就极力渲染元宵佳节的热闹景象:满城灯火,满街游人,火树银花,通宵歌舞。

忽入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意思

忽入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意思

忽入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柳宗元的《江雪》一诗。

诗中描述了春天夜晚突然来临的春风,使得千树万树的梨花在风中摇曳盛开的场景。

这句诗所表现的意象,以及其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内涵,都具有极其丰富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哲理内涵。

1. 夜晚的春风这句诗中的“一夜春风来”描绘了春天夜晚突然吹来的春风。

夜晚本来是寂静安宁的时光,但春风的突然降临给夜晚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变化。

这种变化既是自然界的一种现象,又给人们以某种精神上的触动。

春风吹拂,给人一种清新、舒适的感觉,同时也唤醒了大地上沉睡的生机。

2. 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句诗中的“千树万树”形容了梨树的数量之多,也突显了整个景象的壮观和壮丽。

而“梨花开”则表现了春风的吹拂让梨花在树上盛开,整个场景如诗如画,令人心旷神怡。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梨花的盛开更是大自然赋予的美好礼物。

3. 诗歌意境这句诗以简洁而精练的文字,勾勒出了壮美的春日景象。

春风带来的不仅是气候上的变化,更是大自然中生命的奔放和蓬勃。

诗中景象磅礴,意境深远,无论是对于大自然的赞美,还是对于生命力的歌颂,都表达得淋漓尽致。

4. 诗歌情感在这句诗中,诗人通过对春风和梨花的描述,表现了他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春风习习,梨花如雪,这样的景象必然使诗人心怀豪迈,感慨万千。

这种情感也引发了读者对于春天的向往和美好的遐想。

5. 诗歌哲理除了意境和情感之外,这句诗还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内涵。

它告诉我们,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显得是那样的渺小,但同时也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春风拂过,梨花盛开,正如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样,充满希望和憧憬。

总结起来,“忽入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句诗,展现了唐代诗人柳宗元对自然界变化的敏锐观察和深厚感悟,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这样一句简短而富有内涵的诗句,不仅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也唤起了人们对春天美好的憧憬和向往。

在平淡的生活中,我们也可以从诗歌中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好,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忽如一夜春风来全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全诗“忽如一夜春风

忽如一夜春风来全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全诗“忽如一夜春风

忽如一夜春风来全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全诗“忽如一夜春风来”的下一句及全诗赏析、作者出处忽如一夜春风来的下一句是“千树万树梨花开”。

整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诗句出自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岑参(cén shēn)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忽如一夜春风来全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一首七言古风,是边塞诗的典范之作。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全诗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作者:岑参年代:唐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sàn)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qīn)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chè )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赏析: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第一层:写大雪纷飞的奇丽景象。

西北早雪,来势突然,一时风雪漫天。

“卷”与“折”字写出了北风之迅疾猛烈,有了这样猛烈的风,漫天飘落的雪才能“飞”。

八月飞雪,已觉惊奇,而笔锋一转这“忽如一夜春风来”,更让人惊奇,而接着用“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写雪景,更是叫人惊喜而拍案叫绝。

以春花喻冬雪,新颖别致,是为千古名句。

这个比喻含有广阔而美丽的想像,创造了一个瑰丽的、富有诗意的、春意融融的境界,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意盎然的壮观景象,给萧条寒冷的边塞平添了无限的温暖与希望。

新奇的比喻充分展示了作者乐观、开朗的情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第二层:用反衬写法写雪天的奇寒。

风雪肆虐,“散入珠帘湿罗幕”,在帐内的主帅穿皮衣盖锦被尚且不能御寒,而在帐外守卫的官兵之寒就更不待言了。

“角弓不得控”、“铁衣冷难着”更进一步突出奇寒叫人难以忍受。

这一方面反映了边塞军旅生活之艰苦,另一方面反映了戍边战士抗严寒斗风雪的豪迈气概。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的意思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的意思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意思
这句诗句出自唐代诗人刘方平的《春夜喜雨》。

整句表达了春天的美好景象,意味着春风一夜之间带来了春天的气息,让千树万树的梨花同时开放。

这句诗句富有诗意和意境,具体内容可以解读如下:
1. "忽如一夜春风来":忽然,突然之间,春天的气息降临。

这里的“一夜”表示时间的短暂,突显春风来临的迅速和突然。

2. "千树万树梨花开":形容梨花开放的盛况。

梨花绽放,满目皆是梨花的美景。

"千树万树"强调了梨花的数量之多,形容了梨花的繁盛。

这句诗句通过描绘春风吹拂带来的梨花盛开的景象,表达了春天的到来和自然的美好。

它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生命的勃发,形成了一幅美丽而壮观的画面。

这句诗句也可引申为人生的寓意。

比喻人生中突然而来的喜悦或改变,就像春风一夜间带来的梨花盛开,让人感到惊喜和愉悦。

它也提醒人们珍惜生活中的美好瞬间和机遇,享受生命的美好。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诗句的意思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诗句的意思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诗句的意思“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诗句的意思是:
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

这首诗,以奇丽多变的雪景,开阖自如的结构,抑扬顿挫的韵律,准确、鲜明、生动地制造出奇中有丽、丽中奇的美好意境,不仅写得声色宜,张弛有致,而且刚柔相同,急缓相济,是一乎不可多得的边塞佳作。

全诗不断变换着白雪画面,化景为情,慷慨悲壮,浑然雄劲。

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情。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意思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意思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意思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意思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意思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一句描绘春天美景的诗句。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诗句的意思是:突然间,就像一夜之间春风吹来,万千梨树纷纷绽放出洁白的花朵。

这里以梨花的盛开来形容春天的到来,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景色的赞美之情。


这句诗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春天的美景与梨花的盛开相结合,展示了春天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景象。

同时,诗句中的“忽如一夜春风来”也表达了春天来临的突然和迅速,给人以惊喜之感。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卷,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和生机勃勃的气息。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诗句形容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诗句形容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赏梨花的诗意之美一、诗句赏析1. “忽如一夜春风来”,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诗人通过“忽如一夜”来形容春风来临的突然和迅速,春风轻轻拂面,温暖醉人,令人感叹自然的神奇和变幻。

2. “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梨花绽放时,形成了一片片白色的花海,散发出迷人的清香,使人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画卷中。

二、诗句意境1. 春风是大自然的载体,它能带来春天的气息,让大地苏醒。

一夜之间,春风吹散了冬季的寒意,带来了和煦的阳光和温暖。

岑参以“春风”作为描写手法,既展现了大自然的力量,又表现出人对春天的期待和渴望。

2. 梨花开放时,整个树林仿佛沉浸在一片洁白的梦境中,如诗如画。

梨花是春天的使者,每年梨花盛开时,都能吸引无数游人前来赏花,留下美好的回忆。

这句诗表现出了梨花盛开的壮观场景,以及梨花为人们带来的美好心情。

三、梨花与人生1. 梨花开放的美景,正如人生中美好的时刻一样,让人感慨生命的美好和脆弱。

正如诗中所写:“忽如一夜春风来”,生活中也会有突如其来的变化,需要我们学会珍惜和感恩,面对生活的起起落落。

2. 梨花盛开时,犹如人生的精彩瞬间,虽然美丽,却短暂。

梨花开花时节短暂,花瓣飘落之后,便是一片绿叶茂盛。

正如人生的美好时光,也许稍纵即逝,因此我们应该懂得珍惜当下,享受每一个美好的瞬间。

四、结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句诗,将春风和梨花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表现出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生命的脆弱。

人类应当珍惜与大自然相融合的美好时刻,体会生命的无常和美妙。

在这样美丽的诗句的感召下,我们应该珍视每一个美丽的瞬间,感恩大自然的赐予,绽放出自己生命的美丽。

梨花的绽放,总会让人想起生命的美好以及生命的短暂。

每每走进梨花盛开的花海之中,心头总是涌现出深深的感慨。

梨花的盛开,犹如人生中的那些美好时刻,那些美好时刻即便短暂,却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记。

唐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意赏析

唐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意赏析

唐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意赏析(2)唐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意赏析这首诗,以奇丽多变的雪景,纵横矫健的笔力,开阖自如的结构,抑扬顿挫的韵律,准确、鲜明、生动地制造出奇中有丽、丽中奇的美好意境,不仅写得声色宜,张弛有致,而且刚柔相同,急缓相济,是一乎不可多得的边塞佳作。

全诗不断变换着白雪画面,化景为情,慷慨悲壮,浑然雄劲。

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情。

全诗不断变换着白雪画面,化景为情,慷慨悲壮,浑然雄劲。

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情。

唐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意赏析篇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盛唐边塞诗人岑参的代表作。

这首诗写于天宝十三年(754),是诗人二次出塞,任安息、北庭节度判官时,送前任(武姓判官)归京的送别诗。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诗人起笔遒劲有力,“北风卷地白草折”与李白的“北风怒号天上来”有异曲同工之妙,痛快淋漓地写出了北风之凛冽,“卷地”二字写出了风势之猛,暗合了周边无遮无掩的荒芜。

其猛烈的实际表现是“白草折”,“白草”是古代西北所产的一种草,其特点是坚韧(据《汉书。

西域传》颜师古注,王先谦补注),“折”这里指折断。

连坚韧的白草都撕裂了,可见风之强劲有力。

这句是俯视。

“胡天八月即飞雪”则是仰视,“胡天”即诗人身处的塞北之地。

“即”字,用词精准,表现力极佳,写出了南来之人的惊奇与诧异。

“飞雪”形象地状出了大雪飘舞,纷纷扬扬的景象。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句咏雪的千古名句,往往被误读。

很多人甚者学者都认为,这里比喻雪花积在树枝上,像梨花开了一样。

如果不结合原诗的意境,仅就摹写雪景而言,是说的通的。

如果结合上文“北风卷地白草折”和下文“瀚海阑干百丈冰”,就可以看出诗人所写的酷寒之地的荒芜,恰恰缺少树木。

所以笔者认为:这里诗人只是借南方人所见过的梨花盛开的景象,来比拟北地之雪的急骤与纷纷扬扬的形态。

忽然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赏析

忽然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赏析

忽然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赏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意思是好像一夜之间有春风吹过,所有的树上仿佛盛开了梨花。

说明了塞外天气的变化无常,冰雪来得突然。

以下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赏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出自盛唐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shé),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qiú)不暖锦衾(qīn)薄(bó)。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zhuó)。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qiāng)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chè)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赏析《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岑参边塞诗的代表作,作于他第二次出塞阶段。

此时,他很受安西节度使封常青的器重,他的大多数边塞诗成于这一时期。

岑参在这首诗中,以诗人的敏锐观察力和浪漫奔放的笔调,描绘了祖国西北边塞的壮丽景色,以及边塞军营送别归京使臣的热烈场面,表现了诗人和边防将士的爱国热情,以及他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

诗题是“送武判官归京”但这首诗表现的不仅仅是岑参和他朋友武判官的友情。

他描绘的是边塞将士集体送别归京使臣的慷慨热烈的场面。

“中军置酒”,不是岑参置酒,而是中军主帅置酒;鼓乐齐鸣,也不会只是岑判官和武判官对饮话别,而是边塞将士为归京使臣举行的盛大宴会。

因此,如果说表现了友情的话,那么,应该说这首诗主要表现的是边塞将士对一位同甘共苦过的战友的情谊。

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边塞将士的团结精神和昂扬的斗志。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已没有诗人刚到边塞时那种过于低沉而单纯的思乡之情,它已将思乡之情,与保卫祖国以苦为乐的精神统一起来,因此它的基调是积极乐观、昂扬奋发的。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词鉴赏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词鉴赏

第36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本诗分为两部分,分别写了什么?过渡句是哪句?答:第一部分描写雪景,第二部分写送别之情。

过渡句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2、“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赏析。

炼字:“卷”和“折”分别从正面和侧面写出了风势之猛,“飞”勾画出了一幅雪花漫天飘舞的画面。

一个“即”字,表明这里冬天来得格外早,表现了诗人的惊奇之情。

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赏析.画面:忽然好像一夜间春风吹来,成千上万棵树的梨花竞相盛开。

修辞:运用比喻修辞,用春景写冬景,以梨花喻冬雪,生动形象的描绘出边塞奇丽的雪景,传达出诗人积极向上的乐观情怀,颇具浪漫主义色彩。

炼字:“忽”字不仅写出了边塞气象变幻的神奇,而且表现了诗人赏雪时的惊喜之。

4、“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诗人是怎样描写天气寒冷的?描写天气寒冷有什么作用?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正面“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侧面“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②通过视线转换。

从帐内到帐外,到军营,选取居住、睡眠、穿衣、拉弓等日常活动表现寒冷。

作用:表面写寒冷,实际上用冷反衬将士的热情,更表现出将士们乐观激昂的战斗精神。

同时为送别场面渲染了悲凉气氛。

5、赏析“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结构:承上启下,由咏雪过渡到送别。

炼字:“愁”“惨”二字,既写出了天寒地冻,愁云满天的景,又表达出诗人对友人的担忧之情,勾画出一幅旷远辽阔的荒漠雪景图。

修辞:运用夸张、对偶的修辞,运用双关,既写出了天寒地冻,愁云满天的景,又表达出诗人对友人的担忧之情,勾画出一幅旷远辽阔的荒漠雪景图。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句诗句出自唐代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这句诗句用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春风吹拂之下,梨花盛开的壮观景象。

它描绘了一个春天的美好景象,让人感受到自然界的壮丽与鬼斧神工之美。

春风轻拂,犹如一位温柔的姑娘轻轻地抚摸着大地,带来一丝清新宜人的气息。

春风的到来,如同一场神奇的变魔术,让大地从严寒的冬季中苏醒过来,万物开始发芽生长,满眼的绿色勾勒着一幅生机勃勃的画卷。

在这温馨的春日里,梨花就如同千树万树一般,开得娇艳动人,仿佛一夜之间,整个天地间都被梨花的白色海洋所覆盖。

梨花是春天的标志之一,它绽放的瞬间,散发出淡淡的香气,让整个春天都变得清新宜人。

梨花的花瓣洁白如雪,绽放着晶莹剔透的光芒,如同春天的精灵一般,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力量与美好。

当春风拂过,梨花如雪般飘洒,仿佛一夜之间在树梢上开满了白色的花朵,给整个世界披上了一层洁白的纱裙。

梨花盛开的景象,让人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一片花的海洋之中。

站在梨花盛开的世界里,似乎能够感受到大自然呼吸的声音,仿佛能够看到万物复苏的奇迹。

这样的景象,让人不禁感慨自然的鬼斧神工之美,感叹生命的力量和生生不息的奇迹。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出了诗人对春天美好景象的赞美与讴歌。

它将春风与梨花相结合,犹如画家的点线面一般,勾勒出了一幅动人心弦的春天画卷。

春风与梨花,一个清新,一个娇艳,一个轻盈,一个白嫩,它们之间的结合将春天的美好呈现得淋漓尽致。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句诗句也让人不禁联想到我们的生活。

生活也是如此,有时候一切都是忽如一夜之间,美好和幸福就突然降临。

就像春风一样,温柔而不经意,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

而梨花开放的景象,也仿佛在提醒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好,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就能够看到那些美好的瞬间。

这句诗句还让人联想到人生的无常和美好。

有时候,一切的改变都是忽如一夜春风来,让我们没有任何预料,可是这些变化却往往带来美好的改变。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意思及作者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意思及作者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意思及作者“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意思是:仿佛一夜之间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的梨花盛开。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诗句出自唐代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此诗描写的是西域八月飞雪的壮丽景色,抒写塞外送别、雪中送客之情,表现了诗人的离愁和乡思,却充满奇思异想,并不令人感到伤感。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全文翻译北风席卷大地吹折了白草,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飘降大雪。

仿佛一夜之间春风吹来,树上有如梨花争相开放。

雪花飞进珠帘沾湿了罗幕,狐裘不保暖盖上锦被也嫌单薄。

将军战士们冷得拉不开弓,铠甲冻得难以穿上。

无边沙漠结着厚厚的冰,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

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

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红旗冻僵了风也无法牵引。

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

山路曲折已不见你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一行马蹄印迹。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作者简介岑参(718年?-769年?),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或南阳棘阳(今河南南阳市)人,唐代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

天宝三载(744年),岑参进士及第,守选三年后获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后在天宝末年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幕府判官。

唐代宗时,岑参曾任嘉州(今四川乐山市)刺史,故世称“岑嘉州”。

约大历四年(769年)秋冬之际,岑参卒于成都,享年约五十二岁(51周岁)。

文学创作方面,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异域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边塞诗尤多佳作。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赏析此诗是岑参边塞诗的代表作,作于他第二次出塞时期。

此时,他很受安西节度使封常清的器重,他的大多数边塞诗成于这一时期。

此诗描写西域八月飞雪的壮丽景色,抒写塞外送别、雪中送客之情,表现离愁和乡思,却充满奇思异想,并不令人感到伤感。

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浪漫理想和壮逸情怀使人觉得塞外风雪变成了可玩味欣赏的对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忽如一夜春风来”的下一句及全诗赏析、作者导读:忽如一夜春风来的下一句是“千树万树梨花开”。

整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诗句出自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岑参(cén shēn)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一首七言古风,是边塞诗的典范之作。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全诗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作者:岑参年代:唐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sàn)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qīn)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chè )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赏析: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第一层:写大雪纷飞的奇丽景象。

西北早雪,来势突然,一时风雪漫天。

“卷”与“折”字写出了北风之迅疾猛烈,有了这样猛烈的风,漫天飘落的雪才能“飞”。

八月飞雪,已觉惊奇,而笔锋一转这“忽如一夜春风来”,更让人惊奇,而接着用“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写雪景,更是叫人惊喜而拍案叫绝。

以春花喻冬雪,新颖别致,是为千古名句。

这个比喻含有广阔而美丽的想像,创造了一个瑰丽的、富有诗意的、春意融融的境界,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意盎然的壮观景象,给萧条寒冷的边塞平添了无限的温暖与希望。

新奇的比喻充分展示了作者乐观、开朗的情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第二层:用反衬写法写雪天的奇寒。

风雪肆虐,“散入珠帘湿罗幕”,在帐内的主帅穿皮衣盖锦被尚且不能御寒,而在帐外守卫的官兵之寒就更不待言了。

“角弓不得控”、“铁衣冷难着”更进一步突出奇寒叫人难以忍受。

这一方面反映了边塞军旅生活之艰苦,另一方面反映了戍边战士抗严寒斗风雪的豪迈气概。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第三层:用夸张笔法总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图景。

诗人放眼雪原,一幅壮阔的立体的雪原图呈现在眼前:冰雪覆盖在茫茫大沙漠上,冰凌纵横交错;漫天浓重的阴云低垂。

“百丈”“万里”是夸张写法,突出了奇寒,也暗喻行路难之意,在如此寒天送别,自有一番难言之情——我愁云才愁,为下文送别做铺垫。

以上为第一部分:描写漫天大雪中边塞酷寒的奇丽景象。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第一层:写军中设宴饯别。

各种乐器助兴,气氛热烈,友情洋溢。

这些乐器充满异域情调,更添征人的悲壮情怀。

帐内宴饮的热闹场面,热烈气氛,更衬出帐外之苦寒,如此大风都吹不动红旗,世界好像被封冻了。

帐外之寒又反过来衬出帐内送别情景之热。

作者把宴饮一幕放在偌大的冰天雪地来写,体现出他当时浓重的离情。

一方面友人在如此寒冷的恶劣天气归京而担忧;另一方面为归客去后自己留边的孤寂而伤怀。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第二层:写轮台东门送别。

最后四句从下面写送别之情,头两句点明了送别的地点与天气;后两句写惜别之情深挚动人:依依不舍,终归一别,人去路空,怅惘难禁。

雪满天山路,离情亦满天山路。

作者紧扣当时当地的节气风物去描写送别场景,且将离愁别绪含蓄于叙事写景之中,委婉传达,情景交融,令人回味。

此诗是一首咏雪送人之作,诗体称之为“歌行体”。

天宝十三载(754),岑参再度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

武某或即其前任。

为送他归京,写下此诗。

诗描绘了西北边陲的奇雪奇寒,抒发了送别朋友时真挚友情。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描写白雪的语句已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是吟雪的代表诗句。

“岑参兄弟皆好奇”(杜甫《渼陂行》),读此诗处处不要忽略一个“奇”字。

此诗开篇就奇突。

未及白雪而先传风声,所谓“笔所未到气已吞”——全是飞雪之精神。

大雪必随刮风而来,“北风卷地”四字,妙在由风而见雪。

“白草”,据《汉书。

西域传》颜师古注,乃西北一种草名,王先谦补注谓其性至坚韧。

然经霜草脆,故能断折(如为春草则随风俯仰不可“折”)。

“白草折”又显出风来势猛。

八月秋高,而北地已满天飞雪。

“胡天八月即飞雪”,一个“即”字,惟妙惟肖地写出由南方来的人少见多怪的惊奇口吻。

塞外苦寒,北风一吹,大雪纷飞。

诗人以“春风”使梨花盛开,比拟“北风”使雪花飞舞,极为新颖贴切。

同时“梨花”的梨还代表着“离”。

“忽如”二字下得甚妙,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出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

“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意境,颇富有浪漫色彩。

南方人见过梨花盛开的景象,那雪白的花不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团一团,花团锦簇,压枝欲低,与雪压冬林的景象极为神似。

春风吹来梨花开,竟至“千树万树”,重叠的修辞表现出景象的繁荣壮丽。

“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东方虬《春雪》),也以花喻雪,匠心略同,但无论豪情与奇趣都得让此诗三分。

诗人将春景比冬景,尤其将南方春景比北国冬景,几使人忘记奇寒而内心感到喜悦与温暖,着想、造境俱称奇绝。

要品评这咏雪之千古名句,恰有一个成语——“妙手回春”。

以写野外雪景作了漂亮的开端后,诗笔从帐外写到帐内。

那片片飞“花”飘飘而来,穿帘入户,沾在幕帏上慢慢消融……“散入珠帘湿罗幕”一语承上启下,转换自然从容,体物入微。

“白雪”的影响侵入室内,倘是南方,穿“狐裘”必发炸热,而此地“狐裘不暖”,连裹着软和的“锦衾”也只觉单薄。

“一身能擘五雕弧”的边将,居然拉不开角弓;平素是“将军金甲夜不脱”,而此时是“都护铁衣冷难着”。

二句兼都护(镇边都护府的长官)将军言之,互文见义。

这四句,有人认为表现着边地将士苦寒生活,仅着眼这几句,谁说不是?但从“白雪歌”歌咏的主题而言,这主要是通过人和人的感受,通过种种在南来人视为反常的情事写天气的奇寒,写白雪的威力。

这真是一支白雪的赞歌呢。

通过人的感受写严寒,手法又具体真切,不流于抽象概念。

诗人对奇寒津津乐道,使人不觉其苦,反觉冷得新鲜,寒得有趣。

这又是诗人“好奇”个性的表现。

场景再次移到帐外,而且延伸向广远的沙漠和辽阔的天空:浩瀚的沙海,冰雪遍地;雪压冬云,浓重稠密,雪虽暂停,但看来天气不会在短期内好转。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二句以夸张笔墨,气势磅礴地勾出瑰奇壮丽的沙塞雪景,又为“武判官归京”安排了一个典型的送别环境,烘托出诗人的离愁别绪。

如此酷寒恶劣的天气,长途跋涉将是艰辛的呢。

“愁”字隐约对离别分手作了暗示。

其中,“愁云”二字亦景亦情,为该篇只“诗眼”。

这两句在全篇中起过渡作用.于是写到中军帐(主帅营帐)置酒饮别的情景。

如果说以上主要是咏雪而渐有寄情,以下则正写送别而以白雪为背景。

“胡琴琵琶与羌笛”句,并列三种乐器而不写音乐本身,颇似笨拙,但仍能间接传达一种急管繁弦的场面,以及“总是关山旧别情”的意味。

这些边地之器乐,对于送者能触动乡愁,于送别之外别有一番滋味。

写饯宴给读者印象深刻而落墨不多,这也表明作者根据题意在用笔上分了主次详略。

送客送出军门,时已黄昏,又见大雪纷飞。

这时看见一个奇异景象:尽管风刮得挺猛,辕门上的红旗却一动也不动——它已被冰雪冻结了。

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天气奇寒。

而那红旗为背景上的鲜红一点,那冷色基调的画面上的一星暖色,反衬得整个境界更洁白,更寒冷;那雪花乱飞的空中不动的物象,又衬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

这是诗中又一处精彩的奇笔。

送客送到路口,这是轮台东门。

尽管依依不舍,毕竟是分手的时候了。

大雪封山,路可怎么走啊!路转峰回,行人消失在雪地里,诗人还在深情地目送。

这最后的几句是极其动人的,成为此诗出色的结尾,与开篇悉称。

看着“雪上空留”的马蹄迹,他想些什么?是对行者难舍而生留恋,是为其“长路关山何时尽”而发愁,还是为自己归期未卜而惆怅?结束处有悠悠不尽之情,意境与汉代古诗“步出城东门,遥望江南路。

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名句差近,但用在诗的结处,效果更见佳妙。

充满奇情妙思,是此诗主要的特色(这很能反映诗人创作个性)。

作者用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捕捉边塞奇观,笔力矫健,有大笔挥洒(如“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有细节勾勒(如“风掣红旗冻不翻”),有真实生动的摹写,也有浪漫奇妙的想象(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再现了边地瑰丽的自然风光,充满浓郁的边地生活气息。

全诗融合着强烈的主观感受,在歌咏自然风光的同时还表现了雪中送人的真挚情谊。

诗情内涵丰富,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诗的语言明朗优美,又利用换韵与场景画面交替的配合,形成跌宕生姿的节奏旋律。

诗中或二句一转韵,或四句一转韵,转韵时场景必更新:开篇入声起音陡促,与风狂雪猛画面配合;继而音韵轻柔舒缓,随即出现“春暖花开”的美景;以下又转沉滞紧涩,出现军中苦寒情事;……末四句渐入徐缓,画面上出现渐行渐远的马蹄印迹,使人低回不已。

全诗音情配合极佳,当得“有声画”的称誉。

这首诗抒写塞外送别、客中送客之情,但并不令人感到伤感,充满奇思异想,浪漫的理想和壮逸的情怀使人觉得塞外风雪变成了可玩味欣赏的对象。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壮美的画面,使人宛如回到了南方,见到了梨花盛开的繁荣壮丽之景。

心中的喜悦可想而知。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帐外那以白雪为背景的鲜红一点,更与雪景相映成趣。

那是冷色调的画面上的一点暖色,一股温情,也使画面更加灵动。

全诗内涵丰富,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感谢您的阅读,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