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维达《经济学教程》课后习题详解
何维达《经济学教程》课后习题详解

何维达《经济学教程》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导论一、选择题1>.经济学研究的是()。
A>.企业赚钱问题 B>.实现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问题C>.企业行为选择问题 D>.政府管制问题【答案】B【解析】关于经济学的定义有两点是共识的:一是研究资源的稀缺性和选择;二是研究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
2>.“为谁生产的问题”,符合下列哪一项?()A>.微观经济学回答的问题 B>.宏观经济学回答的问题C>.A、B都是 D>.A、B都不是【答案】A【解析】为谁生产的问题涉及到资源配置效率的问题,属于微观经济学要回答的问题。
3>.下列事物中哪些不具备稀缺性?()A>.空气 B>.矿泉水 C>.食物 D>.托福培训班【答案】A【解析】稀缺性是由资源的有限性和需求的无限性导致的,空气不具有这两种性质,因此不具备稀缺性。
4>.区分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关键在于()。
A>.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行为,宏观经济学研究总体经济现象B>.微观经济学研究厂商行为,宏观经济学研究政府行为C>.微观经济学研究产品市场,宏观经济学研究失业问题D>.微观经济学研究范围狭小,宏观经济学研究涉猎广泛【答案】A【解析】微观经济学采用个量分析方法,研究经济个体(家庭和厂商)的经济行为,其核心理论是价格理论;而宏观经济学则采用总量分析方法,研究总体经济活动,其核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5>.经济学家讨论“人们的收入差距大一点好还是小一点好”这一问题属于()所要研究的问题。
A>.实证经济学 B>.规范经济学 C>.宏观经济学 D>.微观经济学【答案】B【解析】规范分析是从一定的价值判断出发,提出某些标准并把这些标准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的分析方法。
它回答“应该是什么”,或研究“应该如何解决经济问题”。
何维达《经济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圣才出品】

第13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13.1 复习笔记考点一:投资★★1.投资的定义及投资决定(见表13-1)表13-1 投资的定义及投资决定2.资本边际效率资本边际效率是指使一项资本物品在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的贴现率。
如果一项资本品在未来各年的预期收益为R1、R2、R 3、……,而此项资本品的购买价格为C ,则该项资本品的边际效率为:()()122111n n R R R C rc rc rc =++++++…从上式可知,资本边际效率取决于资本品的价格和投资者对投资品带来收入的预期。
就一项特定的资本品而言,资本品的价格既定,因而预期收入越高,资本边际效率也就越大。
考点二:IS 曲线与LM 曲线 ★★★★1.IS 曲线和LM 曲线的含义、推导、斜率及移动(见表13-2)表13-2 IS 曲线和LM 曲线的含义、推导、斜率及移动2.LM曲线的三个区域(见图13-1)图13-1 LM曲线的三个区域(1)凯恩斯区域:当利率降得很低时,货币的投机需求趋于无限大,LM曲线斜率为零,LM曲线成为一条水平线。
(2)中间区域:LM曲线斜率为正值,LM曲线由左下向右上倾斜。
(3)古典区域:当利率上升到很高时,货币的投机需求将等于零,LM曲线的斜率无穷大,从而LM曲线为垂直线。
考点三:利率的决定(见表13-3)★★★★★表13-3 利率的决定考点四:IS-LM模型★★★★★1.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产品市场均衡时,投资等于储蓄,即I(R)=S(Y)。
货币市场均衡时,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即M=L1(Y)+L2(R)。
当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收入Y和利率R的组合一定满足下列两个条件:I(R)=S(Y)M=L1(Y)+L2(R)此时,上式被称为IS-LM模型。
2.两个市场的失衡与调整从图13-2可以看出,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E处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同时决定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
经济学基础课后习题习题答案解析大全

第1章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欲望:是人们为了满足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而产生的渴望。
简单地说,欲望是一种缺乏的感受与求得满足的愿望。
稀缺性:人类生活的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人们所需要的东西总是超过人们所能得到的东西,我们很难想象一个所有的需要都被满足的社会。
也就是说,人类社会的资源总是有限的。
在经济学中,这种资源的有限性被称为稀缺性。
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放弃的另一种东西就是作出决策的机会成本。
生产可能性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又称为生产可能性边界线或生产转换线,它是在既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生产两类商品最佳产出数量的不同组合点的轨迹。
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主体(作为消费者的单个家庭,单个厂商或企业,以及单个产品市场)的经济行为作为考察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社会的国民经济,考察社会的经济总量。
它研究的变量包括国内生产总值、总需求、总供给、总储蓄、总投资、总就业量、货币供给量及物价水平等。
实证分析:规范分析:是在给出假定的前提下,研究经济现象之间的关系,分析经济活动的运行过程,预测经济活动的结果。
均衡分析:是指经济事物中的有关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过程分析:是包含着时间因素的经济分析。
事实上,任何经济变量从不均衡状态变动到均衡状态总是要经过或长或短的时间,过程分析就是要分析变化发生的过程。
由于过程分析通常要把经济运动过程划分为连续的分析期间,以便考察有关经济变量在各期间的变化情况,所以过程分析也称为“期间分析”或“序列分析”。
静态分析:是指不考虑时间因素,不考虑均衡达到和变动的过程,只是在假定条件下分析均衡达到和变动的条件。
比较静态分析:是在静态分析的基础上,考察当原有的条件(变量)发生变化时,原有的均衡状态将如何变化,并分析比较新旧均衡状态。
动态分析:是在引进时间变量的基础上,考察研究不同时点上诸变量的相互作用在均衡的形成和变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在时间变化过程中均衡状态的实际变化过程。
何维达《经济学教程》章节题库(生产理论)【圣才出品】

第4章 生产理论一、名词解释1.企业答:在西方经济学中,生产者亦称厂商或企业,是指能够做出统一的生产决策的单个经济单位,它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为谁生产以及如何生产。
企业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即个人企业、合伙制企业和公司制企业。
2.生产函数答:生产函数表示在生产过程中,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和产品的产出量之间的关系。
具体而言,生产函数表示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任何生产函数都以一定时期内的生产技术水平作为前提,一旦生产技术水平发生变化,原有的生产函数就会发生变化,从而形成新的生产函数。
假定X 1,X 2,…X n 顺次表示某产品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Q 表示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
则生产函数的数学表达式为:()12,,...n Q f X X X =3.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答: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指对于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而言,随着生产要素投入的不断增加,边际产量表现出先上升而后下降的特征。
具体来讲,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在连续等量地把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投入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中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短期生产的一个基本规律,这个规律决定了边际产量曲线先上升后下降的特征。
4.边际替代率答:边际替代率,指在维持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消费时所需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商品1对商品2的边际替代率的定义公式为:MRS 12=-ΔX 2/ΔX 1。
式中,ΔX 1和ΔX 2分别为商品1和商品2的变化量。
当商品数量的变化趋于无穷小时,则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公式为:12212011d lim d X X X MRS X X ∆→∆=-=-∆显然,无差异曲线上某一点的边际替代率就是无差异曲线在该点的斜率的绝对值。
经济学课程习题解答个详细解析

经济学课程习题解答个详细解析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稀缺资源的分配和利用的学科。
在学习经济学的过程中,解答习题是提高理论运用和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方式。
本篇文章将详细解析经济学课程中的一些习题,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经济学知识。
1. 供给和需求习题1:某市场上玉米的供给曲线为Qs = 20P,需求曲线为Qd = 100 - 5P,求该市场上的均衡价格和数量。
解析:均衡价格和数量的确定需要找到供给和需求曲线的交点。
将供给和需求曲线相等,即可求解出均衡价格和数量。
20P = 100 - 5P25P = 100P = 4将P = 4代入供给或需求曲线,得到均衡数量Q = 20 * 4 = 80。
因此,该市场上的均衡价格为4,均衡数量为80。
2. 边际效用习题2:某人消费的两种商品X和Y的边际效用分别为MUx = 10 - 2X和MUy = 12 - Y,若X的价格为2,Y的价格为3,该人的收入为50,求他应该如何选择购买的数量,以使总效用最大化。
解析:总效用最大化的条件是边际效用之比等于价格之比。
(MUx / Px) = (MUy / Py)(10 - 2X) / 2 = (12 - Y) / 330 - 6X = 24 - 2Y3X - 2Y = 6另外,购买的数量必须满足收入约束条件。
2X + 3Y = 50解方程组,可得X = 6和Y = 4。
因此,该人应该购买6个商品X 和4个商品Y,以使总效用最大化。
3. 生产成本习题3:某公司的生产函数为Q = 10LK,其中Q为产量,L为劳动力投入,K为资本投入。
劳动力的成本为每单位20元,资本的成本为每单位30元。
求最小成本下的产量。
解析:最小成本下的产量可以通过等比例投入来确定。
设L和K的比例为α,即L = αK。
将L和K代入生产函数,可得Q = 10αK^2。
成本函数为C = 20L + 30K = 20αK + 30K = (20α + 30)K。
经济学基础课后习题与答案分析详细讲解

第1章导论:经济学根本知识第1章导论:经济学根本知识1.1 知识要点本章的目的是引领初学者走进经济科学的殿堂,并解释经济学是怎么产生的,经济学研究什么,用什么方法来研究经济学,经济思维是怎么回事……这些都是我们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需要弄清的问题。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可以对这门学科有个整体、框架性的认识,能结合具体的例子和实际生活现象加深理解和认识。
1、经济学的产生源于经济资源的稀缺性,稀缺性导致人们把资源用在一种用途时会有时机本钱,人们在理性人的原那么下权衡本钱和收益做出经济选择。
研究如何合理地配置和充分利用稀缺资源于诸多用途以满足人类需要的科学就是经济学。
〔1〕稀缺性:相对于人类无穷无尽的欲望而言,经济资源总是稀缺的。
〔2〕时机本钱:某种资源用于一种经济活动而放弃的用于其他经济活动而创造的最大价值。
〔3〕理性人假定:在经济分析中,需要假定进展经济决策的主体〔居民户、厂商、政府〕都遵循一定行为准那么,这一行为准那么是既定目标的最优化。
2、资源配置和利用在不同经济制度中有着不同解决方式。
世界上主要有三种经济制度:〔1〕方案经济制度,即生产和消费都由政府方案部门决定的制度;〔2〕市场经济制度,即资源配置和利用都由市场价格决定;〔3〕混合经济制度,即方案与市场有不同程度结合的制度。
3、经济学在其开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具体的研究方法。
〔1〕实证分析与标准分析。
实证分析法不带价值判断,所表述的问题可以用事实、证据,或者从逻辑上加以证明或证伪;标准分析法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根底,提出分析问题的理论标准,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
〔2〕最优化与均衡分析。
最优化分析指借助最优化理论分析个体面临决策的时候,从各种可能中选择到达某一目标的最正确行为;均衡分析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经济个体各自在作最优决策时,他们之间是如何互相影响、互相约束而到达一定的平衡的。
〔3〕边际分析:指增加最后一单位自变量时所带来的因变量的变动量。
〔4〕经济模型。
西方经济学下册教材习题答案详解

《西方经济学》下删教林课后习題答案洋解第九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汝其衡量1.何为GDP?如阿理解GDP?答案要点:GDP是指一定时期内在一国(或地区)境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对于GDP的理解,以下几点要注意:(D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欄念。
为了解决经济中不同产品和服务的实物量一般不能加总的冋题,人们转而研究它们的货币价值,这就意味着,GDP—般是用某种货币单位来表示的。
(2)GDP衡量的是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中同产品和服务价值不廿入GDPo最终产品和服务是指直接出售给最终消费者的那些产品和服务,而中间产品和服务是指由一家企业生产来被另一家企业当作投入品的那些服务和产品。
(3)GDP是一国(或览区)X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也就是说,只有朋些在指定舸国家和地区生产出来的产品和服务才被计算到该国或该地区的GDP中。
(4)GDP衡量的是一定时间内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这意味着GDP B 于流量,而不是存量。
2•说明核算GDP的支出法。
答案要点:支出法核算GDP的基本依据是:对于整个经济体来说,收入必定等干支出。
具体说来,该方法將一国经济从对产品和服务需求的角度划分为了is个部n,即家庭部门、企业部门、政府部门和国际部门。
对家庭部门而言,其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支出称为消费支出,用字母c表示;对企业部门而言,其支出称为投资支出,用字母I表示;对政府部门而言,將各级政府购买产品和服务的支出定义为政疽购买,用字母G表示;对于国际部门,引入淨出口必来衡量其支岀,浄出口被定义为出口额与进口额的差额。
将上述呱部门支岀项目加总,用/表示GDP,则支出法核算GDP的国民收人核算恒等式为:Y二 C+I+G+NX。
3.说明GDPfi-指标的缺陷。
答案要点:(1 )GDP并不能反映经济中的收人分配状况。
GDP髙低或人均GDP髙低并不能说明一f经济体中的收入分配状况是否理想或良好。
(2)由于GDP只涉及与市场活动有关的那些产品和服务的价值,0 此它忽略了家庭劳动和地下经济因素。
何维达《经济学教程》(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九章至第十二章【圣才出品】

第9章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一、名词解释福利经济学(welfare economics)答:福利经济学是一种规范经济学,研究的是整个经济的资源配置与个人福利的关系,特别是市场经济体系的资源配置与福利的关系,以及与此有关的各种政策问题。
福利经济学研究要素在不同厂商之间的最优分配以及产品在不同家庭之间的最优配置。
它的主要特点是:从一定的价值判断出发建立理论体系,在边际效用论的基础上建立福利概念,依据既定的社会目标和福利理论制定经济政策。
20世纪初,西方国家为调和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福利经济学应运而生。
英国经济学家A·C·庇古是福利经济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
庇古1920年出版的《福利经济学》是福利经济学产生的标志。
庇古的福利经济学有两个基本命题:一是国民收入总量愈大,社会经济福利愈大;二是国民收入分配愈均等,社会经济福利愈大。
由于在1929~1933年的大危机以后,庇古的理论已经不能完全适应需要,因此他的理论被称为旧福利经济学。
与庇古的旧福利经济学相对的是其后出现的新福利经济学,代表人物有勒纳、卡尔多、希克斯等。
二、判断题1.竞争均衡不一定是帕累托最优的。
()【答案】F【解析】根据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所有竞争性市场均衡都是帕累托有效的,即竞争均衡为帕累托有效率配置,因而是帕累托最优的。
2.将社会资源平均分配是帕累托有效的。
()【答案】F【解析】帕累托有效是指这样一种社会状态:在不使一方境况变坏的情况下,就不能使另一方的境况变好,它是一种无可改进的状态。
平均分配社会资源未必是不可改进的。
比如将20个梨和30个苹果平均分配给A和B,即A、B两人分别得到10个梨和15个苹果,但两人的偏好并不相同,假设A更喜欢吃梨,B更喜欢吃苹果,则A就会用自己的苹果去交换B一定数量的梨。
这样,初始平均分配的社会资源得以重新配置,并达到更有效的状态,这便说明了平均分配社会资源未必是帕累托有效的。
3.理性独裁者的选择一定是帕累托最优配置。
何维达《经济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七章至第九章【圣才出品】

第7章不完全竞争市场7.1复习笔记考点一: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基本概述(见表7-1)★★★表7-1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基本概述考点二:垄断竞争市场★★★★1.垄断竞争企业的需求曲线D需求曲线也被称为主观需求曲线,或预期的需求曲线,在垄断竞争生产集团中的某个厂商改变产品价格,而其他厂商的产品价格都保持不变时,该厂商的产品价格和销售量之间的关系。
2.垄断竞争企业的短期均衡在短期内,垄断竞争厂商是在现有的生产规模下通过对产量和价格的调整,来实现MR =SMC的均衡条件。
此时,垄断竞争厂商可能获得最大利润,可能利润为零,也可能蒙受最小损失。
垄断竞争企业的短期均衡如图7-1所示。
图7-1垄断竞争企业的短期均衡3.垄断竞争企业的长期均衡在长期内,垄断竞争厂商不仅可以调整生产规模,还可以加入或退出生产集团。
这就意味着,垄断竞争厂商在长期均衡时的利润必定为零,只能获得正常利润。
这意味着在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点上,D需求曲线必定与LAC曲线相切。
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为:MR=LMC=SMC,AR=LAC=SAC,AR=P>MR。
垄断竞争企业的长期均衡如图7-2所示。
图7-2垄断竞争企业的长期均衡4.垄断竞争和完全竞争的比较在长期中,垄断竞争的均衡与完全竞争的均衡不同之处:(1)垄断竞争企业会出现“过剩的生产能力”。
垄断竞争企业不是在长期平均成本最低点进行生产,而是略高于平均成本,从而导致生产能力过剩。
(2)垄断竞争企业会生产出一个缺乏效率的产量水平。
长期中垄断竞争企业的价格大于边际成本,这就意味着增加一个单位的产量对消费者的效用增量要大于生产者的成本增量,从而造成了效率损失,而完全竞争是价格等于长期边际成本,是有效率的。
(3)垄断竞争企业会导致非价格竞争。
如通过广告、包装等来宣传其产品的差异性。
考点三:寡头垄断市场★★★★1.古诺模型古诺模型又称双寡头模型或双头模型,是由法国数学家古诺提出来的,用于分析两个寡头企业的产量和价格决定问题。
何维达《经济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开放经济)【圣才出品】

第19章开放经济
19.1 复习笔记
考点一:国际收支(见表19-1)★★★★
表19-1 国际收支
考点二:汇率理论★★★★★
1.汇率及汇率制度(见表19-2)
表19-2 汇率及汇率制度
2.几种汇率理论(见表19-3)
表19-3 几种汇率理论
3.人民币升值(见表19-4)
表19-4 人民币升值
考点三:开放中的国民收入调节★★★
1.国民收入调节的意义
(1)开放经济中,各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决定与变动是相互影响的。
通过“溢出效应”和“回波效应”,国际贸易将各种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既可以由一国的繁荣带动其他国家的繁荣,也可以由一国的萧条引起其他国家的萧条。
(2)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金融不断发展的今天,国际资本流动对各国的影响也非常大。
2.国民收入调节的政策
(1)内在均衡和外在均衡
①内在均衡是指实现国内经济的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
②外在均衡是指国际收支平衡。
(2)最优政策配合
①含义:在国外需求不同的情况下,所采用的政策应使其中一种政策的积极作用超过另一种政策的消极作用。
②选择最优政策应注意的问题:
a.注意各种政策对内与对外的不同影响;
b.确定政策所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c.要把各种政策配合运用,用一种政策去抵消另一种政策的负效用。
(3)不同经济状况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搭配(见表19-5)
表19-5 不同经济状况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搭配
考点四:对外经济政策(见表19-6)★★★。
何维达《经济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经济增长理论)【圣才出品】

第17章经济增长理论17.1 复习笔记考点一:经济增长:一般概述(见表17-1)★★表17-1 经济增长:一般概述考点二:经济增长的前提、源泉与核算(见表17-2)★★★★表17-2 经济增长的前提、源泉与核算考点三:哈罗德-多马模型★★★1.哈罗德模型(见表17-3)表17-3 哈罗德模型2.多马模型(1)假定:社会原本处于充分就业状态,且储蓄率不变。
(2)公式推导:①投资的进行使社会资本存量增加,也就使社会生产能力,即供给能力有所提高,用公式表示为:ΔY s=I·δ其中,ΔY s表示总供给的增加,I表示投资,δ表示资本既定的平均生产率。
②扩大投资会使社会总需求增加,消化社会上增加的生产能力,且乘数的作用使总需求增加的数量是投资增量的若干倍。
用公式表示为:ΔY D=ΔI/s其中,ΔY D表示总需求的增加,ΔI表示投资的增加,s表示边际储蓄倾向。
③总供给等于总需求,即I·δ=ΔI/s,变形得:ΔI/I=s·δ,得到多马模型的基本公式。
考点四:新古典增长模型★★★★★1.基本假设(1)在生产过程中只使用资本与劳动两种要素,生产一种产品。
(2)在生产过程中,规模的变化不会对生产成本造成任何影响,即规模收益报酬不变。
(3)生产所使用的资本与劳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互替代,即资本与劳动的配合比率可以发生变化。
(4)不存在技术进步,也不存在着资本折旧。
2.基本公式及含义在上述假定条件下,推导出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是:()=-k sf k nk其中,k表示人均资本;n表示人口增长率;nk为按既定的资本、劳动比例为新增劳动力配备的资本,被称为资本广化;k0代表人均资本的增加量,称为资本深化(即意味着每个工人占有的资本存量上升);sf(k)为社会的人均储蓄。
因此,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式又可表述为:资本深化=人均储蓄(投资)-资本广化3.经济稳定增长的条件在增长文献中,稳态是指包括资本存量和产出在内的有关内生变量将不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一种状态。
何维达《经济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分配理论)【圣才出品】

第8章分配理论8.1 复习笔记考点一:分配理论概述★★分配理论要解决为谁生产的问题,即生产出来的产品按什么原则分配给社会各阶级。
它由生产要素均衡价格决定理论与收入分配理论两部分构成。
1.生产要素生产要素是指生产产品所必需的一切要素及其环境条件,即为进行生产和服务活动而投入的各种经济资源,它主要包括:(1)劳动;(2)资本;(3)土地;(4)企业家才能。
2.生产要素需求(见表8-1)表8-1 生产要素需求3.生产要素供给生产要素的供给不是由生产者的行为决定的,而是由生产要素所有者的行为决策决定的。
生产要素所有者在效用最大化目标下选择把自己的生产要素留作自用或者提供给他人使用,提供给他人使用的部分就构成了生产要素供给。
考点二:生产要素需求与供给的一般原则★★★★★1.生产要素需求的一般原则生产要素需求的一般原则是MR=MC,根据所处市场的不同,MR与MC有不同的形式。
(1)完全竞争厂商的生产要素需求①在完全竞争市场上,边际收益等于平均收益等于价格,即P=MR=MC,对于一家厂商而言,价格是不变的,则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取决于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而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又取决于该要素的边际生产力。
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VMP)指每增加1单位劳动投入所增加的产量(即边际物质产品MP(L))的销售值。
在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中,厂商可以按既定销售价格卖出任何数量的产品,VMP等于边际物质产品与其销售价格之乘积:VMP=MP(L)×P。
因此,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可以表示为:VMP=MP (L )×P =MR 。
②完全竞争厂商的生产要素需求曲线如图8-1所示:图8-1 厂商的边际产量和边际生产力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对单一要素的需求曲线与其边际产品价值VMP 曲线完全重合,并向右下方倾斜。
(2)不完全竞争厂商的生产要素需求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边际收益不等于价格。
边际收益取决于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与价格水平。
(NEW)何维达《经济学教程》(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

目 录第1章 导 论第2章 供求理论及其弹性第3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第4章 生产理论第5章 成本理论第6章 完全竞争市场第7章 不完全竞争市场第8章 分配理论第9章 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第10章 市场与政府第11章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与方法第12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第13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第14章 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第15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第16章 经济周期理论第17章 经济增长理论第18章 宏观经济政策第19章 开放经济第1章 导 论一、名词解释1经济学答:经济学是研究各种稀缺资源在可供选择的用途中进行有效配置和利用的科学。
经济学研究资源的稀缺性和选择以及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
马歇尔认为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一般生活事务的学问。
萨缪尔森认为经济学研究的是一个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以生产有价值的产品和劳务,并将它们在不同的人之间进行分配。
曼昆则认为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资源。
2宏观经济学答:宏观经济学以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作为研究对象,是研究宏观经济总量的一门学科。
宏观经济总量主要包括国民收入及其增长、总需求与总供给、价格总水平、就业与失业、利率水平和国际收支等。
所以,宏观经济学又叫总体经济学或总量经济学,其核心是国民收入理论。
除此之外,宏观经济学还包括通货膨胀理论、失业理论、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宏观经济政策等内容。
与微观经济学相对应,宏观经济学侧重于研究资源总量的决定问题,探讨社会如何做出选择以决定资源是否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资源总量的变动规律等。
3微观经济学答:微观经济学主要以单个经济单位(生产者、消费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单个生产者如何将有限资源配置在各种商品的生产上以取得最大利润;分析单个消费者如何将有限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消费上以获得最大满足;分析生产要素供应者的收入如何决定;分析单个商品的效用、供给量、需求量和价格如何确定等。
4资源稀缺性答:资源的有限性和需求的无限性构成一对矛盾,它导致稀缺性。
何维达《经济学教程》考研真题精选(计算题)【圣才出品】

四、计算题1.垄断厂商Q=53-P,AC=MC=5。
(1)求利润最大化的P、Q;(2)求完全竞争的P、Q;(3)求从垄断到竞争消费者剩余的变化。
[浙江大学2019研]解:(1)垄断厂商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为:MR=MC,由MR=53-2Q,可得利润最大化时的Q*=24,P*=29。
(2)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为:P=MC,可得P*=5,Q*=48。
(3)①如图21所示,垄断时的消费者剩余为三角形NP2F,则:CS=1/2×(53-29)×24=288图21 垄断时的消费者剩余②如图22所示,完全竞争市场时的消费者剩余为三角形NP0E,则:CS=1/2×(53-5)×48=1152因此,垄断时的消费者剩余比完全竞争时减少了ΔCS=1152-288=864。
图22 完全竞争时的消费者剩余2.设市场的需求函数为P=a-bQ。
其中P为市场价格,Q为市场需求量,a和b为大于0的常数,假设市场中的企业进行生产的成本为零。
求出市场中有两个企业(双寡头)进行古诺竞争时的市场均衡价格和产量。
[山东大学2018研]解:设寡头厂商1的产量为q1,寡头厂商2的产量为q2,则市场需求量Q=q1+q2。
寡头厂商1的利润最大化问题为:maxπ1=[a-b(q1+q2)]q1。
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π1/∂q1=0,即:a-2bq1-bq2=0。
得出厂商1的最优反应函数为:q1*=(a-bq2)/(2b)①同理,可以解出厂商2的最优反应函数:q2*=(a-bq1)/(2b)②联立①②,解得:q1*=q2*=a/(3b)。
3.假定有2家相同的厂商处于古诺均衡中,边际成本大于零。
证明:均衡点市场需求曲线弹性的绝对值一定大于1/2。
[中国人民大学2019研]解:设这2家相同的厂商不变成本为0,边际成本均为c(c>0),产量分别为q1、q2,总产量为Q=q1+q2;设市场需求曲线为P=b-aQ=b-aq1-aq2(a>0,b>0)。
何维达《经济学教程》章节题库(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与方法)【圣才出品】

第11章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与方法一、名词解释1.国内生产总值答: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国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包括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在理解这一定义时,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①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年内生产出来的产品的总值,因此,在计算时不应包括以前所生产的产品的价值。
②国内生产总值是指最终产品的总值,因此,在计算时不应包括中间产品产值,以避免重复计算。
③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不仅包括有形的产品,而且包括无形的产品——劳务,即要把旅游、服务、卫生、教育等行业提供的劳务,按其所获得的报酬计入国内生产总值中。
④国内生产总值指的是最终产品市场价值的总和,要按这些产品的现期价格来计算。
所以,不经过市场销售的最终产品(如自给性产品,自我服务性劳务等)没有价格,也就无法计入国内生产总值中。
同时,价格是变动的,所以,国内生产总值不仅要受最终产品数量变动的影响,而且还要受价格水平变动的影响。
2.国民生产总值答: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年内本国常住居民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的总和。
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为: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
如果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大于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则国民生产总值大于国内生产总值;反之,如果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小于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则国民生产总值小于国内生产总值。
在分析开放经济中的国民生产总值时,这两个概念是很重要的。
3.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答:最终产品是最后供人们使用的产品,中间产品是在以后的生产阶段中作为投入的产品。
在实际经济中,许多产品既可以作为最终产品使用,又可以作为中间产品使用,要区分哪些是最终产品,哪些是中间产品是很困难的。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具体计算时采用增值法,即只计算在生产各阶段上所增加的价值。
何维达《经济学教程》考研真题精选(名词解释)【圣才出品】

一、名词解释1.市场失灵[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研]答:市场失灵是指现实的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的情况。
由于完全竞争市场以及其他一系列理想化假定条件并不存在,导致现实的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下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情形,“看不见的手”的原理一般来说并不成立。
不完全竞争市场、外部影响、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是导致市场失灵的四种原因。
西方经济学者认为,在现实社会中,种种原因将导致市场失灵,即市场机制的运转无法使社会资源达到最优配置,无法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等社会目标。
因此,市场机制的作用并不是万能的,必须通过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来加以克服。
2.自然失业率[南京大学2012研;厦门大学2009、2013研;东北财经大学2018研;中山大学2019研]答:自然失业率又称“有保证的失业率”“正常失业率”“充分就业失业率”等,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的自发供求力量起作用时,总供给和总需求处于均衡状态时的失业率。
“没有货币因素干扰”,是指失业率的高低与通货膨胀率的高低之间不存在替代关系。
自然失业率取决于经济中的结构性和摩擦性因素,如劳动市场的组织状况、人口组成、失业者寻找工作的能力愿望、现有工作的类型、经济结构的变动、新加入劳动者队伍的人数等。
它是衡量经济达到充分就业时仍然存在的失业水平。
经济在长期中将处于自然失业率水平。
短期内,一旦失业率降低到自然失业率以下,通货膨胀就会加速。
任何时候都存在着与实际工资率结构相适应的自然失业率。
自然失业率是弗里德曼对菲利普斯曲线发展的一种观点,他将长期的均衡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它可以和任何通货膨胀水平相对应,且不受其影响。
3.结构性失业[深圳大学2012研;中央财经大学2018研;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研]答:结构性失业是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
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复习与思考1、解释下列概念稀缺:稀缺性是指欲望总是超过了能用于满足欲望的资源。
稀缺具有绝对性,任何社会和时代资源都存在稀缺;稀缺具有相对性,资源相对于人的欲望总是稀缺。
自由物品:是自然界存在,人类可以不用付出任何代价就能自由取用的物品。
经济物品:人类必须付出代价才能得到的物品,即必须耗费一定资源、借助生产工具通过劳动加工生产出来的物品。
微观经济学:又称个量经济学,研究对象是个别经济单位,包括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单个市场等。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利用总量分析方法研究国民经济中各个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怎样才能得到充分利用。
机会成本: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后,所放弃的其他用途的最大利益。
生产可能性曲线:在资源既定的条件下,所能达到的两种产品的最大组合,可以用来进行各种生产组合的选择。
2、怎样理解西方经济学的性质?西方经济学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存在与社会主义思想相对立的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的一面;另一方面,又有对社会主义有用的经验总结和管理方法的另一面。
(具体可展开阐述)即使以西方经济学中的有用部分而论,它是否真正有用还要看它是否适合我国的国情。
由于国情的差异,对西方有用的东西未必在我国能产生同样的效果。
3、怎样理解西方经济学是研究在资源稀缺状况下,如何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科学?资源的稀缺性与人的欲望和需求的无止境和多样性是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基本矛盾,分析与解决这一矛盾冲突就是经济学的基本任务。
经济学实质是一门关于选择的科学,它主要研究人和社会如何做出选择,以使有限的资源能更好的满足人类多样化的需求。
因此,西方经济学是研究资源稀缺状况下,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科学4、现代西方经济学试图解决的基本经济问题有哪些?现代西方经济学包括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1)微观经济学试图解决的问题;a.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的问题b.采用什么生产方法,即怎样生产的问题c.为谁生产,即收入分配问题(2)宏观经济试图解决的问题:a.总体经济问题,如:经济增长、经济周期波动、失业和通货膨胀、国家财政、进出口贸易和国际收支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何维达《经济学教程》课后习题详解
第1章导论
一、选择题
1.经济学研究的是()。
A.企业赚钱问题B.实现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问题
C.企业行为选择问题 D.政府管制问题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关于经济学的定义有两点是共识的:一是研究资源的稀缺性和选择;二是研究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
2.“为谁生产的问题”,符合下列哪一项?()
A.微观经济学回答的问题 B.宏观经济学回答的问题
C.A、B都是 D.A、B都不是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为谁生产的问题涉及到资源配置效率的问题,属于微观经济学要回答的问题。
3.下列事物中哪些不具备稀缺性?()
A.空气 B.矿泉水C.食物D.托福培训班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稀缺性是由资源的有限性和需求的无限性导致的,空气不具有这两种性质,因此不具备稀缺性。
4.区分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关键在于()。
A.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行为,宏观经济学研究总体经济现象
B.微观经济学研究厂商行为,宏观经济学研究政府行为
C.微观经济学研究产品市场,宏观经济学研究失业问题
D.微观经济学研究范围狭小,宏观经济学研究涉猎广泛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微观经济学采用个量分析方法,研究经济个体(家庭和厂商)的经济行为,其核心理论是价格理论;而宏观经济学则采用总量分析方法,研究总体经济活动,其核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5.经济学家讨论“人们的收入差距大一点好还是小一点好”这一问题属于()所要研究的问题。
A.实证经济学B.规范经济学C.宏观经济学D.微观经济学【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规范分析是从一定的价值判断出发,提出某些标准并把这些标准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的分析方法。
它回答“应该是什么”,或研究“应该如何解决经济问题”。
6.研究一个国家总体经济运行的经济学被称为()。
A.规范经济学B.实证经济学C.宏观经济学D.微观经济学【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宏观经济学是研究宏观经济总量的一门学科。
宏观经济总量或称宏观经济变量主要包括国民收入及其增长、总需求与总供给、价格总水平、就业与失业、利率水平和国际收支等。
所以,宏观经济学又称总体经济学或总量经济学。
7.人们在资源有限而需求无限时必须()。
A.使个人利益优于公共利益B.做出选择
C.降低期望D.以国家利益为重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由于稀缺性的存在,人们就必须对现有的资源的使用取向做出选择,稀缺本身就隐含着选择。
8.“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说法的经济学含义是()。
A.任何事物都有机会成本B.人是自私的
C.政府不总是补贴食品生产D.到餐馆就餐必须付费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如果选择的结果是生产某种有价值的商品,那么为了生产这些商品就必须放弃生产其他的商品。
换句话说,任何选择都是有代价的。
9.现有资源不能充分满足人们的欲望这一事实被称作()。
A.经济物品B.资源的稀缺性
C.机会成本D.人类欲望的无限性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资源的有限性和需要的无限性构成一对矛盾,它导致稀缺性。
10.经济物品是指()。
A.有用的物品B.稀缺的物品
C.要用钱购买的物品D.有用且稀缺的物品
【答案】D查看答案
【解析】经济物品是指人类必须付出代价方可得到的产品或服务,即必须借助生产资源通过人类加工出来的物品,其数量有限。
11.新古典综合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亚当·斯密B.保罗·萨缪尔森C.凯恩斯D.马歇尔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新古典综合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萨缪尔森、莫迪里安尼、托宾和索洛。
12.一国生产可能性边界线性以内的点所代表的产出组合表明()。
A.无法实现的产出水平 B.该国资源未被充分利用
C.该国可被利用的资源减少 D.该国生产处于最适度产出水平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生产可能性边界是指在可投入品数量(土地、劳动和资本等)和技术知识既定的条件下,一个社会所能得到的最大产量。
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以内,表示资源配置未达到最优水平,产量没有达到最大水平。
/EBook/927.html何维达《经济学教程》课后习题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