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术后中医完整疗法
中医对骨折的治疗方法

中医对骨折的治疗方法中医对骨折的治疗方法具有独特的理论和实践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手法复位:中医认为,骨折后应及时进行手法复位,使骨骼恢复到原来的位置。
手法复位的方法包括牵引、推拿、提拉、按压等,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和部位,采用不同的手法。
在复位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复位方法和时机。
夹板固定:复位后,医生会使用夹板或其他固定装置将骨折部位固定,以维持骨折部位的稳定性和位置。
夹板的材料和形状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骨折部位而有所不同。
同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制定合适的固定时间和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中医认为,骨折后患者的身体状况会发生变化,需要采用药物治疗来调理身体。
中医常用的药物包括中药汤剂、中药膏剂、中药丸剂等。
这些药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消肿止痛、促进骨折愈合等作用。
同时,中医还会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采用不同的药物配方和剂量。
康复训练:在固定期间,患者需要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以促进骨折愈合和恢复功能。
中医认为,适当的康复训练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舒筋活络、强健骨骼等作用。
同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康复训练方案和时间表。
总体来说,中医对骨折的治疗方法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强调复位、固定、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的综合性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骨折部位,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和技术,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同时,中医还会强调患者的自我保健和预防意识,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锻炼和生活习惯的调整,以预防骨折的再次发生。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对骨折的治疗方法虽然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并不是适用于所有骨折患者。
对于严重的骨折或复杂的骨折类型,现代医学的手术方法和内固定技术可能更为有效。
因此,在选择治疗方法时,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选择。
同时,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按时进行检查和治疗,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除了以上治疗方法外,中医还强调饮食调理和生活习惯的调整。
【偏方】骨折后的并发症、后遗症,用中药可收到很好效果!

【偏方】骨折后的并发症、后遗症,用中药可收到很好效果!中医治疗骨折原则中医传统方法治疗骨折,适用四肢、躯干各类型骨折,治疗原则包括手法整复、夹板固定、中药内服或外用、功能锻炼;对多种骨折,具有骨折复位好、愈合快、疗程短、功能恢复好、病人痛苦少、并发症少等优点。
1、整复原则:“早、一、好”。
“早”,即整复时间越早越好,最理想时间在伤后4小时内进行,这时局部肿胀初始,疼痛不太敏感,有利于手法整复,患者来诊后要在全身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早的整复。
“一”,即整复时尽可能争取一次成功,因为多次整复容易伤及筋脉。
“好”,即要求对线要好,功能对位为主,不强求解剖对位,以恢复肢体运动功能为目的。
2、固定原则:“牢、适、少”。
“牢”,即固定要牢固。
“适”,即患者感觉舒适,又不影响牢固固定。
“少”,即在牢固的前提下,固定材料使用要少一些。
尽可能用轻便材料外固定,多采用不超关节外固定,关节内或靠近关节采用超关节固定。
3、练功原则:“早、常、好”。
“早”,即练功时间越早越好,整复固定以后即可开展功能锻炼。
“常”,即坚持经常性的锻炼。
“好”,即采用好的练功方法,早期以肢体肌肉收缩活动为主,中期可做关节活动,后期做生理范围内的各种活动。
4、内服中药原则:“破、和、补”。
“破”,即早期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之法。
“和”,即中期用和血生新、续筋接骨之法。
“补”,即后期用补肝肾、舒筋通络之法。
初期用复元活血汤;中期用陈术四物汤加骨碎补、自然铜、合欢皮、川断等;后期用六味地黄汤加减。
骨折并发症、后遗症中药内治骨折并发症、后遗症多是由于骨折对位对线不良,或伤后缺乏相应的功能练习,或劳累过度,或感受风寒湿邪等原因所致;其临床表现比较复杂,中医辨证治疗可收到很好的效果。
骨折后遗症是伤后数月仍存在的症状,多表现为虚证,以肾虚为主,兼有夹瘀、夹湿、夹寒,总的治疗原则是补肾祛瘀、通络。
强调辨证论治,随症加减,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辨证分型:1、气血瘀滞型:肢体关节麻痛或剧痛难忍,夜间为甚,多见于中老年人,局部轻度肿或不肿,舌红苔薄或薄白,脉细数。
中医骨伤科学骨折后遗症的中医调理方法

中医骨伤科学骨折后遗症的中医调理方法在日常生活中,骨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损伤。
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多数患者能够恢复良好。
然而,仍有部分患者在骨折愈合后会出现一些后遗症,如疼痛、肿胀、关节活动受限等,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中医在调理骨折后遗症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丰富的经验。
骨折后遗症的产生,多与骨折后的气血瘀滞、经络阻塞、筋骨失养等因素有关。
中医认为,“气伤痛,形伤肿”,骨折会导致局部气血运行不畅,产生疼痛和肿胀。
若治疗不当或调养不佳,瘀血凝滞,经络不通,日久则可导致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问题。
针对骨折后遗症,中医调理方法多种多样,以下为您详细介绍。
中药调理是中医的重要手段之一。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中医师会辨证论治,开具相应的中药方剂。
对于骨折后仍有疼痛、肿胀的患者,常用的中药有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等,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如果患者伴有肢体麻木、屈伸不利,可能会加入地龙、全蝎等通络之品。
对于骨折后期筋骨失养、肢体无力的情况,会选用熟地、杜仲、牛膝等补肝肾、强筋骨的药物。
除了内服中药,中药外用也能发挥显著作用。
比如,中药熏洗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将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络功效的中药,如透骨草、伸筋草、威灵仙等,加水煮沸后,利用热气熏蒸患处,待水温适宜后再进行浸泡。
这种方法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改善关节活动度。
针灸疗法在骨折后遗症的调理中也颇受青睐。
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如阿是穴(疼痛部位)、局部经络上的穴位等,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从而减轻疼痛和肿胀。
艾灸则能温通经脉、散寒除湿,对于骨折后受寒所致的疼痛有较好的疗效。
推拿按摩也是中医调理骨折后遗症的常用方法之一。
专业的推拿师会运用揉、按、推、拿等手法,对骨折部位及其周围的肌肉、经络进行按摩,以缓解肌肉紧张,促进气血流通,恢复关节的活动功能。
但需要注意的是,推拿按摩应在骨折愈合稳定后进行,且手法要轻柔、准确,避免造成二次损伤。
此外,中医还强调饮食调理。
中医治疗骨折、骨伤验方

中医治疗骨折、骨伤验方
发生骨折后,不管是石膏固定还是钢扳固定,由于血气流不畅,都会发生肌肉委缩,会影响人的正常行动,延长骨折瘉合结痂,时间越长肌肉委越严重。
下面我为有缘到我空间的网友们,公开专治骨折骨伤(扭伤)祖传秘方!
治骨折后肌肉委缩(内服)方
(1)【内服方】当归10克、川芎8克、桂枝10克、木瓜10克、牛膝10克、川地方8克、双寄生10克、碎补6克、灵仙8克、生芪10克
药入纱布袋内合食物(猪牛肉带骨头或鸭鸽子等)炖服
一帖炖一次服三天
一个疗程3帖
一般二至三个疗程
(2)【外用方】细辛10克归尾13克赤芍10克丹皮8克桂枝10克陈皮12克红花10克王不留10克艾叶12克木瓜8克牛膝10克寄生10克川胡椒8克川辣椒8克泽兰10克碎补8克将药放水烧开后倒入腳盆加半斤白酒先蒸后泡洗(注意控制温度) 一帖蒸泡洗三天每天早晚各一次
一个疗程3帖
一般二至三个疗程。
骨折后如何调理中医妙方一次告诉你

骨折后如何调理中医妙方一次告诉你骨折是一种常见的损伤,给患者带来了身体上的痛苦和生活上的不便。
在骨折后的康复过程中,除了现代医学的治疗手段,中医调理也有着独特的优势和显著的效果。
下面就为您详细介绍骨折后如何进行中医调理。
中医认为,骨折会导致人体气血不畅、经络阻滞、筋骨失养。
因此,调理的重点在于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续筋接骨、补益肝肾等方面。
首先是中药调理。
在骨折早期,也就是受伤后的 1 2 周内,由于局部肿胀、疼痛明显,此时应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主。
常用的中药方剂有桃红四物汤、复元活血汤等。
桃红四物汤由桃仁、红花、当归、熟地、白芍、川芎组成,具有养血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复元活血汤则包含柴胡、瓜蒌根、当归、红花、穿山甲、大黄、桃仁等,可活血祛瘀、疏肝通络。
到了骨折中期,大约在受伤后的 3 6 周,肿胀逐渐消退,疼痛减轻,但骨折处尚未连接,此时应以接骨续筋为主。
可以使用接骨紫金丹、续骨活血汤等方剂。
接骨紫金丹能续筋接骨、行瘀止痛;续骨活血汤有祛瘀止血、接骨续筋的作用。
骨折后期,一般是受伤 6 周以后,骨折基本愈合,但筋骨还不够强健,常伴有肢体乏力等症状。
这时候调理的重点在于补益肝肾、强筋壮骨。
常用的方剂有壮筋养血汤、补肾壮筋汤等。
壮筋养血汤可养筋和血、通络止痛;补肾壮筋汤则能补益肝肾、强壮筋骨。
除了内服中药,外用中药也能起到很好的调理作用。
比如,早期可以用双柏散外敷,能消肿止痛;中期可用驳骨油纱外敷,促进骨折愈合;后期可用海桐皮汤熏洗,能舒经活络。
中医的针灸疗法在骨折调理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针刺穴位,可以调节气血、疏通经络。
比如,针刺足三里、阳陵泉、血海等穴位,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加速骨折愈合。
电针刺激也有不错的效果,它可以增强肌肉收缩,防止肌肉萎缩。
在饮食方面,中医也有讲究。
骨折早期,饮食宜清淡,多吃蔬菜、水果、豆制品等,避免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
中期则要增加营养,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牛奶等,以促进骨痂生长。
胸腰椎骨折中中医康复指南

胸腰椎骨折中中医康复指南
胸腰椎骨折是一种严重的骨折类型,对患者的身体功能和生活
质量造成了重大影响。
以下是一份针对胸腰椎骨折中中医康复的指南,希望能对患者康复有所帮助。
1. 破骨听髓汤
破骨听髓汤是一种中药制剂,据说有助于骨折愈合和骨髓的生成。
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以促进骨折的修复。
2. 整骨推拿
整骨推拿是一种中医康复技术,通过按摩和调整患者的脊柱,
帮助恢复其正常位置和功能。
在康复过程中,可通过整骨推拿来加
速骨折愈合和恢复。
3. 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是中医的重要疗法之一,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节
人体的气血流动和功能。
针灸疗法可以缓解胸腰椎骨折患者的疼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助于康复进程。
4. 中药熏蒸
中药熏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蒸汽中药的熏蒸来治疗疾病。
对于胸腰椎骨折患者,可以尝试使用中药熏蒸来缓解疼痛、消肿和促进伤口愈合。
5. 适度运动和休息
在康复过程中,适度运动是非常重要的。
运动可以帮助恢复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性,促进骨折的愈合和康复。
但同时也要避免过度运动,以免加重伤情。
合理的休息也是康复过程中的关键,确保身体能得到足够的恢复时间。
请注意,以上指南仅供参考,具体的康复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指导而定。
同时,中医康复需要结合现代医学的治疗和观察,进行综合治疗。
在使用中医康复方法时,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
以上是针对胸腰椎骨折中中医康复的指南,希望对患者康复过程有所帮助。
祝愿患者早日康复!
(字数:220)。
骨折中医治疗方案

骨折中医治疗方案一、中医对骨折的认识中医认为,骨折的发生是由于外力作用导致筋骨损伤,气血瘀滞。
骨折不仅损伤了筋骨,还影响了气血的运行,导致经络阻塞,脏腑功能失调。
因此,中医治疗骨折的原则是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接骨续筋、补益肝肾、调养气血。
二、骨折的中医诊断中医诊断骨折主要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
望诊主要观察患者的肢体形态、肿胀程度、肤色等;闻诊主要听患者的声音、呼吸等;问诊主要询问患者的受伤经过、疼痛情况等;切诊主要触摸患者的脉象、受伤部位的压痛等。
通过综合诊断,确定骨折的部位、类型和程度。
三、骨折的中医治疗方法1、中药治疗(1)初期(伤后 1-2 周)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主,常用的方剂有桃仁四物汤、活血止痛汤等。
中药如桃仁、红花、当归、赤芍、川芎等,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乳香、没药、延胡索等,具有消肿止痛的作用。
(2)中期(伤后 3-6 周)以接骨续筋为主,常用的方剂有续骨活血汤、新伤续断汤等。
中药如骨碎补、续断、自然铜等,具有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
(3)后期(伤后 7 周以后)以补益肝肾、调养气血为主,常用的方剂有八珍汤、六味地黄丸等。
中药如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子等,具有补益肝肾的作用;黄芪、党参、白术、当归等,具有调养气血的作用。
2、手法复位手法复位是中医治疗骨折的重要方法之一。
医生通过手法触摸骨折部位,了解骨折的移位情况,然后运用牵引、旋转、屈伸等手法,将骨折端复位。
手法复位要求医生熟悉骨折的解剖结构和力学原理,操作准确、轻柔,避免加重损伤。
3、小夹板固定小夹板固定是中医治疗骨折的特色之一。
根据骨折的部位和类型,选用合适的夹板和固定垫,将骨折部位固定。
小夹板固定具有轻便、灵活、透气性好等优点,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和功能恢复。
4、中药外敷中药外敷是将中药制成膏剂或散剂,敷在骨折部位。
常用的中药有大黄、黄柏、栀子、侧柏叶等,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
中药外敷可以直接作用于患处,提高疗效。
胸腰椎骨折中中医康复方法

胸腰椎骨折中中医康复方法背景胸腰椎骨折是一种常见的脊柱损伤,需要适当的康复方法来促进患者恢复。
传统中医药有许多方法可以在胸腰椎骨折的康复过程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中医康复方法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医康复方法,可以在胸腰椎骨折的治疗中使用:1. 中药治疗:中药可以通过促进血液循环和改善局部组织的营养供应来加速骨折愈合。
常用的中药包括桂枝、秦艽和川芎等,可以通过中药制剂或者中药煎剂的形式使用。
2. 中医按摩:中医按摩可以通过刺激穴位和肌肉来改善血液循环和减轻疼痛。
针灸和推拿是常见的中医按摩技术,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按摩手法。
3. 中医理疗:中医理疗方法如艾灸和拔罐可以通过温热和负压的作用来促进血液循环和加速骨折愈合。
这些方法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和有效。
4. 中医运动疗法:中医运动疗法如太极拳和气功可以帮助恢复胸腰椎骨折患者的肌肉力量和灵活性。
这些运动疗法对于促进康复和预防复发都有积极的作用。
5. 饮食调理:中医饮食调理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来进行个性化的调整。
饮食中适当摄入一些具有促进骨折愈合和强化骨骼的食材,如骨头汤和富含钙质的食物等。
注意事项在使用中医康复方法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寻求专业医生的指导:中医康复方法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请勿擅自尝试未经确认的方法。
2. 个体差异:每个患者的情况都可能不同,所以中医康复方法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和调整。
请根据专业医生的建议进行个性化的康复方案。
3. 结合西医治疗:中医康复方法应作为胸腰椎骨折治疗的辅助手段,而非替代西医治疗。
在康复过程中,仍需要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和药物治疗。
结论中医康复方法在胸腰椎骨折的康复过程中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
通过中药治疗、中医按摩、中医理疗、中医运动疗法以及饮食调理等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促进骨折的愈合和患者的康复。
然而,在使用中医康复方法时,务必寻求专业医生的指导,并结合西医治疗,以确保康复的安全和有效性。
中医调理骨折

中医调理骨折骨折是指骨骼完整性破裂所引起的损伤,常见于剧烈外力作用或骨质疏松等原因。
传统中医学认为,骨折属于骨痹范畴,需通过中医调理来促进骨骼的愈合和功能的恢复。
本文将介绍中医对骨折的调理方法。
一、中医骨折的分类根据中医学理论,骨折可分为气血不通型、寒湿侵袭型、瘀血阻滞型和气化不足型。
具体调理方法需根据不同类型骨折采取相应的治疗。
1. 气血不通型骨折这种骨折类型主要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造成的。
治疗重点是活血化瘀,促进气血流通,中医常采用疏肝理气的方法,常用的药物有川芎、红花等。
2. 寒湿侵袭型骨折这种骨折类型主要是由湿邪和寒邪侵犯骨髓所致。
治疗重点是祛寒湿,驱散寒邪,以中药熏洗、熏烤等方法为主,常用的药物有艾叶、草果等。
3. 瘀血阻滞型骨折这种骨折类型主要是由于血液淤滞在骨折部位造成的。
治疗重点是活血化瘀,中医常采用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方法,常用的药物有桃红四物汤、丹参等。
4. 气化不足型骨折这种骨折类型主要是由于气血不足、营养不良等引起。
治疗重点是补气养血,以中药调理为主,常用的药物有黄芪、当归等。
二、中医骨折的调理方法1.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疗骨折的常见方法之一。
透过针刺特定的穴位,调理经络,促进气血运行,提高骨折部位的新陈代谢,加速骨折愈合。
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合谷等。
2. 中药熏洗中医中药熏洗是利用草药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外治。
将中药煎煮后加热,使其释放药性,用蒸汽或热气熏洗患处,可以起到温通经络、活血化瘀的作用。
常用的中药有巴豆、细辛等。
3. 中药熏烤中医中药熏烤是通过将中药研成细末,敷于伤口上后加热,使药性直接渗入骨组织,促进骨折愈合。
常用的中药有川乌、紫金牛等。
4. 牵引疗法牵引疗法是通过施加适当的牵拉力量,使骨折部位恢复正常位置,减轻骨折遗留的畸形。
这是一种较为保守的治疗方法,适用于不稳定性骨折。
5. 运动疗法运动疗法是在骨折愈合的基础上,合理进行适当的运动治疗。
通过逐渐增加运动量和负荷,促进骨骼的适应性增强,恢复骨骼的功能。
骨折康复有妙招,中医护理来帮忙

骨折康复有妙招,中医护理来帮忙骨折是指骨结构的连续性完全或部分断裂,多数是由于外力造成的。
中医护理对于促进骨折康复有着明显的效果,能够减少骨折并发症的出现,加速骨折愈合。
1、消肿敷药方解:凡骨折、脱位、筋伤之初期,伤处必定肿胀,严重者或夹缚固定不当,则可造成整个肢体急剧肿胀。
此时,可用消肿散治之。
方中黄连、黄芩、黄柏合称三黄,为君,主清热解毒。
芙蓉叶、煅石膏消热燥湿,泻火解毒为臣。
佐以天花粉清热散结;紫荆皮、透骨草祛风胜湿,消肿止痛;侧柏叶凉血止血;骨碎补补肝肾,续筋骨。
江南香为使药,可消肿舒筋,且能调和诸药,增加黏性,便于外敷。
上方共奏清热凉血、消肿止痛、舒筋续骨之功。
主治:骨折、脱位、筋伤初期。
用法:我们将以上的中药都研制出粉末状,再调拌成糊状,每天贴一次,每次八个小时。
2、清热消肿汤方解:跌仆损伤后,气滞血瘀,瘀血内留,郁而化热;或创伤感染,邪毒侵袭,局部表现为红、肿、热、痛之火毒证候,也就是所谓的“感染”。
本方以《外台秘要》黄连解毒汤为基础增补而得。
方中黄连泻中焦火热,黄芩泻上焦火热,黄柏泻下焦火热,栀子通泻三焦,导热下行;生地黄、地骨皮清热凉血;土鳖虫性寒入血,破血逐瘀;灯心草、茯苓、车前子清热利水消肿;甘草调和诸药,共奏清热消肿之功。
主治:骨折、筋伤或挫伤后,局部红肿疼痛者。
用法:水煎服,1日1剂。
3、体针(之一)主穴:肘内翻:少海、小海、天井;肘外翻:肘、曲池、尺泽。
据症取主穴,以28号针直刺或斜刺深达骨骺或骺板,得气后留针20~30分钟。
效欠佳者,可连接电针仪,用连续波,疏波,3~5次/秒,强度以患者可忍受为度。
可配合推拿,内翻者于针刺前在内髁前以指点、按、揉、挤、掐2~3分钟,并一手托住患肘,另一手握住前臂,在肘关节伸直旋后位,按内翻相反方向椎按外展2~3次;外翻则按揉外髁,使时关节内收2~3次。
每日治疗1次,60次为一疗程。
5、不同骨折阶段中医饮食护理(1)早期骨折(1至2周):受伤部位肿胀,出血,经络受阻,血液流通受阻。
中医骨伤科学骨折愈合的中医药促进方法

中医骨伤科学骨折愈合的中医药促进方法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伤疾病,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不便。
在骨折的治疗过程中,促进骨折愈合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中医药在这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丰富的经验,通过多种方法来加速骨折的愈合,提高治疗效果。
一、中药内服中药内服是促进骨折愈合的重要方法之一。
根据骨折愈合的不同阶段,中医会采用相应的方剂进行调理。
在骨折早期,通常会出现局部肿胀、疼痛、淤血等症状。
此时,应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主要治疗原则。
常用的中药方剂有桃红四物汤、复元活血汤等。
这些方剂中的桃仁、红花、当归、赤芍等药物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消除淤血,减轻肿胀和疼痛。
骨折中期,肿胀逐渐消退,骨痂开始形成。
此时治疗应以和营生新、接骨续筋为主。
常用的方剂有续骨活血汤、接骨紫金丹等。
其中的续断、骨碎补、自然铜等药物有助于促进骨痂生长,连接断骨。
骨折后期,骨折基本愈合,但肢体功能尚未完全恢复。
此时应以补肝肾、强筋骨、养气血为治疗原则。
常用的方剂有六味地黄丸、八珍汤等。
通过滋补肝肾、调养气血,能够增强筋骨的力量,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
二、中药外用中药外用也是中医骨伤科常用的治疗方法。
敷贴法是将中药制成膏剂或散剂,敷贴在骨折部位。
例如,如意金黄散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适用于骨折早期的红肿热痛。
熏洗法是将中药煎煮后,利用蒸汽熏蒸或药液浸泡骨折部位。
常用的熏洗方剂有海桐皮汤、舒筋活血汤等。
这种方法能够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促进关节活动。
中药外擦剂则是将中药制成药酒或药水,直接涂抹在患处。
如红花油、正骨水等,能够起到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效果。
三、针灸疗法针灸在促进骨折愈合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针刺穴位,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
例如,针刺足三里、血海等穴位,能够促进气血生成和运行,为骨折愈合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
艾灸则具有温通经络、散寒止痛的作用。
在骨折部位或相关穴位进行艾灸,可以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有利于骨折的愈合。
中医骨折术后处理(详细)

骨折吧中医驳骨及药物应用促进骨痂生长中医正骨的具体复位手法我就不说了,百度上就有很多这方面的资料。
我只是想说一下最古老的中医驳骨。
它是由驳骨、外用药、内服药、练功四个方面来达到治疗效果的。
先说驳骨,驳骨不难学,但前提就是要先了解人体的解刨.在做驳骨前先了解患者是如何受伤的,那可以增强判断骨折处的错位走向,还有相连的关节是否可能错位。
再通过触摸患部结合影像报告,以便在医者脑海有一幅作业图,直接指导如何整复。
但是,这只是很单纯的手法驳骨手术,这不足以令你成为一个跌打医生。
作为一个跌打医生必须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就是说你做完这例驳骨手术后会出现何种结果,你要先知先觉。
是功能对称,还是骨位对称,还有功能恢复的情况。
你都要了然于胸。
病人也会就这些问题对你发问。
还有以你的经验必须能够告诉你那些骨折可以去驳,那些骨折不能去驳。
用肱骨下端裸上骨折来打个比方。
肱骨下端裸上骨折有什么样类型的骨折呢?一般是横行对称性的、斜行性的。
(上述骨折有相当部份是带粉碎性)。
这些类型的骨折都靠近或者直接和肘关节相连。
那么在面对这类型患者你应该怎么做?是驳还是不驳?在这种情型下你就要表现你的专业来了。
例如伤者由于在奔跑过程中突现前倾倒地,而导置肱骨斜行性骨折。
这个斜行性骨折是否有手法驳骨的可行性?答案是未成年人可以,成年人不可以。
为什么呢?由于斜行性骨折在驳骨上夹板后(完全驳好只有裂缝),由于外固定的夹板并不能完全固定骨骼而导置上臂短缩或出现角度。
这是什么原因呢?由于新伤都有三天肿胀期,7天消退期。
还有晨缩午胀晚缩的情况出现(热胀冷缩由日夜温度改变决定).所以由绷带固定的夹板就很难完全固定断肢了,而出现短缩或移位。
要克服这个问题,就必须在上夹板上下一番功夫了。
比方夹板的制作,上夹板的位置、绑夹板的力度都要专业一点。
否则会加大移位或短缩。
还就要要求患者家属在晨缩午胀晚缩的时候松紧夹板,以免由于过紧而导置气血不畅或由于过松而导置断端固定不稳而出现更大的移位短缩。
中医中药促骨折愈合中的全程应用

中医中药促骨折愈合中的全程应用骨折是指骨结构的连续性完全或部分断裂,是一种常见的外伤。
在中医理论中,骨折被视为局部气血瘀阻,筋骨失去濡养,需要通过中药的调理和物理治疗来帮助愈合。
中医中药在骨折愈合的全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骨折的中医中药认识中医认为,骨折主要是由于外伤、劳损或外邪侵袭等原因导致,使得局部气血瘀阻,筋骨失去濡养。
因此,中医治疗骨折主要着眼于调理气血、舒经活络、接骨续筋等方面。
中药方面,主要使用具有活血化瘀、舒经活络、祛风除湿等功效的药物,如当归、川芎、红花、赤芍、桃仁、乳香、没药等。
二、中医中药在骨折愈合全程中的应用1、早期:在骨折早期,中医治疗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主,通过内服和外敷中药,如三七片、云南白药等,来达到缓解疼痛、促进血液循环的目的。
还可以采用中药熏洗、针灸等方法来进一步缓解症状。
2、中期:随着骨折的逐渐稳定,中医治疗开始注重接骨续筋、舒经活络。
在这个阶段,中药治疗以促进骨折愈合为主,如使用骨碎补、续断等中药,以达到补钙、促进骨痂形成的目的。
还可以采用中药热敷、按摩等方法来帮助病人进行功能锻炼。
3、后期:骨折愈合后,中医治疗重点在于强筋健骨、补益肝肾等方面,以帮助病人尽快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
在这个阶段,中药治疗以调理气血、补益肝肾为主,如使用黄芪、枸杞等中药,以达到补气养血、滋补肝肾的目的。
还可以采用中药针灸等方法来进一步促进功能的恢复。
三、结论中医中药在骨折愈合的全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中药的内服和外敷,可以帮助病人缓解疼痛、促进血液循环、接骨续筋等方面。
中医的物理治疗方法如中药熏洗、针灸等也能有效地缓解病人的症状,促进骨折愈合。
在骨折的各个阶段,中医中药的治疗都能发挥出其独特的优势。
骨折是临床常见的创伤之一,其愈合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恰当的治疗方法。
中药在骨折愈合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独特的疗效和作用机制备受。
本文将探讨促进骨折愈合的中药及作用机制,为临床提供参考。
骨折的中医康复治疗

专栏骨折的中医康复治疗范伟才 (成都成华泰兴医院,四川成都 610000)在生活中,因不小心磕碰、撞击而造成骨头部分或全部断裂的情况很常见,即医学所称的“骨折”。
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骨折的恢复一般需要较长的时间。
那么,骨折患者怎样通过中医治疗得到较好恢复呢?1中医骨折康复治疗的详细方法1.1 物理治疗1.1.1 穴位激光照射疗法颈椎、胸椎以及腰椎等部位骨折时,医生一般会使用低功率氦-氖激光仪,对相关穴位(如阿是穴等)进行照射。
每个穴位的照射时间通常会保持在10 min左右,完成激光治疗过程大概要20~30 min。
患者需要每天进行1次治疗,10次为一个疗程,疗程与疗程之间需要间隔一天。
1.1.2 穴位刺血疗法针对骨折产生的局部肿胀,医生会使用刺穴疗法。
此治疗方法以阿是穴为主穴,使用消毒杀菌后的三棱针直接刺入骨折血肿部位,针刺深度以骨膜下为宜。
对于骨折时间比较长的患者,医生可能在刺穴完成后,采用拔火罐的方法;待淤血排除,再上手对骨头进行调整、复位处理,并用夹板将局部固定住。
1.1.3 穴位体针疗法遇到肘内翻和肘外翻时,通常会使用28号针,采用直刺或斜刺的方式,刺至骨骺或骺板,并将针留于相关穴位20~30 min。
如果该治疗效果不明,一般会使用电针仪,选择患者能够承受的强度,用连续波、疏波每秒3~5次进行治疗,同时还会配合推拿。
每日治疗1次,60日为一个疗程。
1.1.4 穴位针灸疗法股骨、小腿骨折时,医生会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穴位,使用中药接骨艾条进行治疗。
艾灸时间一般会被控制在20 min左右,且通常会在早期用泻法,中后阶段用补法。
每天1次,10日为一疗程,间隔一天再进入后续治疗。
1.1.5 穴位电针疗法应用电针疗法时,一般会在骨折中心接电极负极(如阿是穴),其他相关穴位接正极。
而全身配穴时,则会在于下肢接电极负极,上肢接正极。
电流量通常会被控制在以20~40μA,或者以患者针感情况为标准。
骨折中医治疗

骨折中医治疗骨折是一种常见的损伤,给患者带来了身体上的痛苦和生活上的不便。
在治疗骨折方面,中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和方法。
中医认为,骨折的发生是由于外力作用导致筋骨损伤,气血瘀滞,经络阻塞。
治疗骨折的原则是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接骨续筋、补益肝肾、调养气血。
在具体的治疗方法上,中医有中药内服、外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针灸推拿等多种手段。
中药内服是中医治疗骨折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骨折早期,一般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主。
常用的方剂有桃仁四物汤、复元活血汤等。
桃仁四物汤由桃仁、红花、当归、熟地、白芍、川芎组成,具有活血化瘀、养血调经的作用。
复元活血汤则由柴胡、瓜蒌根、当归、红花、甘草、穿山甲、大黄、桃仁组成,能活血祛瘀、疏肝通络。
在骨折中期,治疗重点转为接骨续筋,常用的方剂有续骨活血汤、接骨丹等。
到了骨折后期,以补益肝肾、调养气血为主,如六味地黄丸、八珍汤等。
中药外用在骨折治疗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比如,在骨折处敷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中药膏剂,如消肿止痛膏、金黄膏等,可以减轻疼痛和肿胀。
还有一些中药洗剂,如活血通络洗剂,用于骨折后期的康复,能促进关节活动和肌肉力量的恢复。
手法复位是中医治疗骨折的特色之一。
医生通过手法触摸骨折部位,判断骨折的类型和移位情况,然后运用巧妙的手法将骨折断端进行复位。
这种方法不需要切开皮肤,减少了创伤和感染的风险。
但手法复位对医生的经验和技术要求较高。
小夹板固定是在手法复位后常用的固定方法。
根据骨折部位的形状和长度,选择合适的夹板和绷带进行固定。
夹板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可塑性,能够保持骨折断端的相对稳定,同时不妨碍肢体的血液循环和关节活动。
针灸推拿在骨折治疗的不同阶段也能起到辅助作用。
在骨折早期,针灸可以缓解疼痛,促进气血流通。
推拿则有助于消除肿胀,防止肌肉萎缩。
在骨折后期,针灸推拿能改善关节活动度,增强肌肉力量。
除了上述治疗方法,中医还强调骨折患者的饮食调理和情志护理。
中医对骨折的治疗方法

中医对骨折的治疗方法骨折是指骨头、软骨或韧带等结构发生断裂,在中医中被称为“骨折”。
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外伤,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如畸形愈合、功能障碍等。
中医对骨折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推拿手法、针灸疗法和中药外敷等,下面将详细介绍中医治疗骨折的方法。
药物治疗是中医治疗骨折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西医治疗骨折的同时,中医也会给患者使用一些药物来辅助治疗。
常用的药物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中药,如川芎、桃仁、红花等。
这些药物主要是起到活血化淤、消肿止痛的作用,可以加速骨折愈合,减轻疼痛。
推拿手法也是中医治疗骨折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按摩患处和周围组织,可以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和淋巴排毒,加速骨折愈合。
在推拿手法中,中医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手法,如拨法、推法、捏法等,以达到消肿止痛、活血化淤、促进愈合的目的。
针灸疗法在中医治疗骨折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针灸是一种通过刺激穴位或经络来调理身体的方法。
在治疗骨折时,中医医生会选取一些相关的穴位进行针灸,如足三里、合谷、阳陵泉等,以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加速愈合。
针灸疗法还可以调节患者的整体身体状况,增强免疫力,提高治疗效果。
中药外敷是中医治疗骨折的另一种方法。
在外敷时,中医医生会选用一些适合的中药煎剂或药膏来敷在患处,以起到活血化淤、消肿止痛的作用。
常用的外敷药物有桃仁、红花、白芷等,这些药物具有较好的消肿止痛、促进愈合的效果,能够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除了上述几种方法,中医对骨折的治疗还包括针药配合、配伍调理、气功调理等。
针药配合是指将针灸疗法和药物治疗结合起来,以增强治疗效果。
配伍调理是指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病因病机,选择合适的中药进行调理。
气功调理是通过气功练习来调理患者的气血运行,促进愈合。
在中医治疗骨折时,还需要患者遵循一定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患者要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保持充足的休息,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意外伤害。
骨折手术后中医如何治疗

骨折手术后中医如何治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骨折可以说很常见。
从医学角度上来讲,骨折指的就是人体骨结构连续性完全或是部分断裂,各年龄群体均有可能发生骨折。
导致骨折发生的原因就多了,常见的如坠落、车祸等等,均有可能导致骨折的发生。
在骨折发生后,患者大多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以实现骨折处的复位、愈合。
但正所谓“伤筋动骨一百天”,许多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会进入漫长的恢复期。
面对这样的情况,患者实际上可以在术后接受中医治疗,这样便可以更好地促进骨折的愈合以及恢复。
那么,骨折手术后究竟要如何开展中医治疗?我国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有着五千年的历史,而这五千年的历史恰巧也是中医学发展的历史。
作为一种基于人体阴阳五行理论以及整体动态角度发展而来的古老医学,其早在先秦时期便对骨折有很深的认识。
在《周礼•天官》中,骨折被称为“折疡”,而在《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中骨折则被命名为“折脊”。
所以,关于骨折的研究中医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中医学看来,骨折是因直接、间接暴力所导致的一种疾病,其会导致患者的骨折部位出现经气受阻的情况,这会造成骨折部位的无法续接。
随之而来的后果便是血瘀气滞以及骨折部位的肿胀疼痛。
并且中医还认为,骨折还会对人体的脏腑造成影响,继而危害到患者的健康。
对于这样的情况,中医学有多种治疗方法可供临床医生以及患者选择,尤其是对于处在漫长恢复期的患者来讲,中医治疗方法引入后,能够显著促进患者的疾病恢复,同时还可以预防并缓解患者的术后并发症。
此外,不同于以往西医治疗的方法,中医治疗的方法不会产生副作用以及依赖性,换言之,近乎所有骨折术后患者都适合接受中医治疗。
而在具体的方法上,包括有中药汤剂内服、针灸治疗以及熏洗等多种。
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下常见的中医疗法吧!如下:1、中药方剂内服中医学认为,骨折的创伤虽然会表现在人体骨折的部位,但实际上肢体部位骨折的背后,人体的气血也会受损,这就会影响到人体的脏腑功能。
所以中医认为骨折患者不应只治疗骨骼,同时还要注意气血的调理。
中医治骨折,三期治疗法,方剂选用有窍门

中医治骨折,三期治疗法,方剂选用有窍门
中医提倡骨折治疗应遵循早、中、晚三期的治疗原则。
方法不同,药方也不同。
早期:骨折后1-2周,肿胀和疼痛比较严重,采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方法,选用的方剂就是复元活血汤,可用以下药物:当归、川芎、赤芍、红花、桃仁、血竭、三七、乳香、没药等。
中期:骨折后3-7周,要使用一些促进骨折愈合的药物,代表方剂就是接骨丹,可用以下的药物:骨碎补、补骨脂、三七、杜仲、川断、寄生等。
晚期:8-12周,采用补肝肾、壮筋骨的方法。
代表方剂左归丸、右归丸,常用药物有熟地、山药、山萸肉、牛膝、杜仲、寄生等。
骨折后中医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67·健康科学·骨折后中医的治疗方法有哪些田也对于现代人来说,由于生活中的意外或者某些因素所导致的骨折已经不在少数,而对于骨折后的治疗方法,大多数患者都会使用西医的方式进行治疗。
我们今天要说的是中医对于骨折的治疗方法。
中医所讲究的对于骨折的治疗方法称为“正骨”。
特指在中医当中对骨折使用推、拽、安、捺等手法进行治疗,正骨是专治跌打损伤的专科,同时作为古代医学十三个专科之一,也被称为伤科或者骨伤科。
正骨所治疗的主要对象就是由外力因素引起的跌打损伤以及骨关节或者软组织的损伤,也包括了同样由外界因素所引起的体内脏器的损伤。
在“正骨”这个词中,“正”字为动名词,意思就是将损伤的骨关节或者肢体进行整治复位的一种手法。
正骨手法一直到了元代才被当时的医学界正视,设立了“正骨兼金镞科”,因此正骨手法在元代才实现了通用。
正骨的治疗对象主要分为骨折与脱位两种,当人体的骨骼由于某种因素导致骨质部分出现部分或者完全的断裂,这种现象就被称为骨折。
骨折的主要症状就是在骨折的部位出现了局限性的疼痛以及压迫性疼痛,在骨折部位会出现肿胀以及骨折部位有明显的淤血,骨折部位的活动功能完全丧失;而骨骼脱位是指当骨骼受到外力或者由于天生的因素以及类风湿性关节炎所导致的骨关节之间脱离,致使脱离部位不能正常地进行活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脱臼”。
如果是骨骼受过损伤的人,就很容易出现脱臼的状况。
对于骨折的治疗措施,中医采用的是整复、固定、按摩以及药物治疗的方法。
使用熟练的手法将错位的骨折端进行准确的复位治疗并且对软组织的损伤也会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的方式称为“整复”。
对于由不同原因所造成的骨折,就要选择不同的整复手法,例如出现完全骨折的情况就要使用拢按法及进行对接;如果骨折部位出现凹陷,就要使用提推的手法对骨折的部位进行复起;粉碎性骨折的话就要使用捏挤法使碎掉的骨骼进行复位等等。
在使用正骨手法进行治疗的时候,除了要求治疗人员对手法一定要运用得纯熟之外,正骨的动作也要稳、准、狠,如果对患者骨折部位的力量使用过大,很可能会导致骨折部位的软组织也出现一定的损伤,但是力量一旦过小,就会出现骨骼未复位的情况。
骨折后,试试中医疗法

83所谓骨折,顾名思义,就是指骨头或骨头的结构完全或部分断裂,多见于儿童及老年人,中青年也时有发生。
现阶段,西医在进行骨折治疗时,一般是采用物理性归位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手术进行骨折部位的复位操作,然后静等骨折部位的自主愈合。
在这一治疗过程中,患者的疼痛感是十分明显并且漫长的,且愈合时间相对来说也比较长。
另外,西医在治疗骨折时,还容易出现骨折端移位情况,最终可能导致治疗效果不明显以及留下明显的后遗症等。
而中医在对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时,比较注重辨证施治,对于不同症状的骨折患者所采用的治疗方法也有所差异,在治疗骨折方面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其主要包括理疗、针灸、正骨按摩、药物等方式:理疗 常见的理疗方式有超短波疗法、红外线疗法、紫外线疗法及磁疗等。
骨折复位固定后4~6天,若有血肿压迫血管或神经导致肢体末端组织水肿,除抬高肢体,可采用超短波疗法。
但对骨折部位有金属固定者应禁用超短波,可用红外线照射。
与超短波疗法相同,红外线疗法也是在骨折复位后的4~6天进行,温度应由低至高,每次治疗时间约为半小时。
超短波及红外线疗法都具有产热作用,它们可提升骨折部位组织的温度,从而促进血管扩张,加速血液流通,减少淤血,消除肿胀,促进疼痛物质代谢,同时有利于骨痂的形成与钙化,帮助骨折快速愈合。
紫外线的照射有助于促进骨折骨痂形成,在医院可使用紫外线灯进行照射治疗。
而在家休养的骨折患者,可将骨折部位暴露于太阳之下,照射30~60分钟,也可获得一定效果。
针灸 针灸能促进患肢的血液循环,解除软组织痉挛的现象,适用于骨折后半个月左右的患者。
此阶段患者的血肿基本已消退,针灸能有效帮助患者骨质及软组织的恢复,缓解疼痛,刺激骨膜生长。
正骨推拿疗法 是指用推拿手法治疗骨折、脱肛、伤筋等病证的中医骨伤科主要外治法,又称正骨按摩、伤科按摩。
正骨推拿根据其作用及适应症的不同,分为正骨手法和理筋手法两类。
正骨手法主要用于骨折和脱位,通过手法恢复骨与关节的正常解剖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折術後的肢體腫脹骨折術後的肢體腫脹、、疼痛及活動障礙疼痛及活動障礙 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奇美醫學中心提供完整療法奇美醫學中心提供完整療法 可可加速復原 預防後遺症
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主治醫師 任東輝
骨折是臨床常見的多發病,由於人口增多,人類生存空間日趨擁擠,交通混亂,增加受傷機會。
骨折後導致的肢體局部腫脹、疼痛、活動障礙等,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品質。
在施行手術復位治療後,如何減輕患處腫脹、加速骨折癒合、預防關節黏連後遺症,以提升生活品質及工作效率是目前醫學界共同關注的重大課題之一。
影響骨折癒合的因素很多,整個過程受內分泌激素、生物化學及物理因子的調控,和微量元素(鐵、錳、鋅等)的影響。
根據歷代文獻記載,中國對骨科疾病早有極深的認識。
《普濟方 折傷門》中有「若因傷折,血動經絡,血行之道不得宣通,瘀積不散,則為腫、為痛」之說。
清《洞天奧旨 跌打損傷瘡》也有「跌打損傷瘡,皆瘀血在而不散也,血不活則瘀不能去,瘀不去則折不能續」的見解。
中醫認為跌打損傷導致肢體骨折,傷後必有積瘀,血瘀氣阻,血脈凝澀,經絡壅滯,經氣運行不暢,經氣不通則痛,由此可知,骨折及骨折術後均因血離經脈,瘀積不散,導致經絡受阻,氣血不通,才有肢體瘀、腫、痛,因此治療上應活血祛瘀,行氣通絡,使瘀祛新生,氣行絡通,則瘀、腫、痛可除,骨折可續。
骨折的病理病機是骨斷筋傷、氣滯血瘀。
依據骨折後筋骨損傷的情形,中醫一般把骨折分為早、中、後三個時期。
1.早期:受傷後1-2週內,臨床表現為患處發熱腫脹、疼痛、青紫,活動受限,其
病機以氣滯血瘀為主,可用理氣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法。
常用活血化瘀中藥有延胡索、川芎、乳香、沒藥、桃仁、紅花、茯苓、車前子等,可改善骨折斷端局部血液循環,促進局部血腫的吸收,使腫脹早日消退,兼可化瘀止痛。
2.中期:受傷後3-6週內,臨床表現為患處發熱腫脹漸退,筋骨開始接續,瘀血散
而未盡,氣血尚未調和,治療一方面要繼續活血理氣,使氣血通暢,另一方面要舒筋活絡、通利經脈。
常用續筋接骨中藥有骨碎補、補骨脂、自然銅、續斷、杜仲等,可提高骨折部位鈣質沉積,提高骨痂質量,有利於骨質修復。
3.後期:受傷後7週以上,臨床表現為患處腫脹已退,筋骨已接續但還未堅固,氣
血耗損,患側酸痛,活動乏力,關節不靈活,此時要益氣活血,強筋壯骨。
常用中藥有人參、黃耆、當歸、熟地、桂枝、桑枝、牛膝等,加速
肢體恢復運動功能。
《內經》記載「諸筋者,皆屬於節」。
古人將關節附近的軟組織叫做筋,實際上包含骨骼周圍的肌肉、肌腱、筋膜、關節囊、韌帶等。
各種暴力原因所造成的筋的損傷,統稱為筋傷。
骨折術後腫脹疼痛若延誤治療,遷延日久,則瘀血凝結,局部組織肥厚、沾黏,傷處氣血滯澀、血不榮筋,導致筋肉攣縮、疼痛、活動受限。
風寒濕邪亦容易趁虛而入,衍生為風寒濕痺,造成天候變化時關節痠痛、活動不利,日久不癒。
中醫治療骨折外傷,除了內服中藥之外,在骨折早期可以外敷金黃散清熱消腫止痛。
據文獻記載平均使用約4-5日,即可消除急性軟組織損傷的腫脹疼痛感。
在骨折中、後期則可施以針灸、薰洗蒸氣、理筋手法等。
首先針灸是根據患處循經取穴、局部取穴,再視實際情況加上艾粒(針上灸)或電針,有疏經活絡、理氣活血、消腫止痛、預防肌肉萎縮的功效。
薰蒸有溫散寒邪,活血化瘀,疏通經絡,增加關節彈性的作用。
中醫在診察中,會以手觸診患處的骨骼肌肉,和健側比較其排列位置是否異常,考慮其受傷機轉、外力方向,依其解剖構造矯正。
對於局部組織肥厚、沾黏,患處氣血滯澀所導致的筋肉攣縮、疼痛、活動受限,施以理筋手法,可達到活血化瘀、舒筋活絡、鬆解沾黏、軟化關節的作用,加速關節恢復原本功能。
並在針灸、薰蒸、理筋手法等治療後外敷祛瘀通絡的藥膏,增強療效。
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主治醫師任東輝表示:中醫部針對骨折術後復原提供完整療法,不僅注重骨折復位外,並秉持「整體施治」的特點,讓骨折部位的肌肉、肌腱、韌帶、筋膜、關節囊等軟組織同時復原;外敷包紥固定休養,依據病人體質辨證論治,開立內服中藥以滋養氣血、壯筋續骨;並施以針灸、薰蒸、理筋手法治療,衛教病人自我復健運動,達到筋骨同治、內外兼顧、調整體質、整體治療的功效。
大多數骨折術後的人,均可接受中醫的醫療方式,內服中藥配合外敷藥、針灸、薰蒸、理筋手法治療,有癒合快、療程短、功能佳、併發症少的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