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考试大纲
天津农学院专升本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考试《人力资源管理》大纲

天津农学院专升本⼈⼒资源管理专业课考试《⼈⼒资源管理》⼤纲2016年⼈⼒资源管理专业考纲天津农学院2015年11⽉第⼀章⼈⼒资源管理概述第⼀节⼈⼒资源的概念与特征⼀、⼈⼒资源的基本概念(⼀)⼈⼒资源的定义1954年,全球知名的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出版了《管理的实践》⼀书,指出了管理的三个更⼴泛的职能:管理企业、管理经理⼈员和管理员⼯及他们的⼯作。
在讨论管理员⼯及其⼯作时,德鲁克⾸次提出了“⼈⼒资源”的概念,提出“和其他资源相⽐较⽽⾔,唯⼀的区别就是它是⼈”,⼈⼒资源与其他资源相⽐拥有独特的“协调能⼒、融合能⼒、判断⼒和想象⼒”,经理们必须考虑⼈⼒资源这⼀“特殊资产”,并且要注意⼈⼒资源只能为⼈⼒资源所有者⾃⼰利⽤的特性。
本书主要从宏观、微观的结合上界定⼈⼒资源。
即所谓⼈⼒资源是指在⼀定领域或社会组织内能够推动其持续发展、进步,达成其⽬标的全部劳动⼈⼝拥有的劳动能⼒的总和。
此定义主要是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度讨论⼈⼒资源。
同时突出了⼈⼒资源的归属性、功⽤性及能⼒的包容性。
即,①任何资源均有归属,⼈⼒资源不能例外(总是属于国家、地区以及某⼀社会组织)。
②⼈⼒资源必须有功⽤,这也符合资源“可⽤性”的特征。
即⼈⼒资源应对其归属的社会组织的发展和⽬标实现有⽤。
③定义中的能⼒是⼀种泛指,包含各种能⼒,如智⼒、体⼒等等。
⼈⼒资源在宏观意义上的概念是以国家或地区为单位进⾏划分和计量的;在微观意义上的概念则是以组织(部门、企业、事业)等为单位进⾏划分和计量的。
⽽在本书中,我们讨论的⼈⼒资源的概念主要是指组织内具有劳动能⼒的⼈的总和。
为了更准确地把握⼈⼒资源的内涵,还需要了解与⼈⼒资源相关的⼀些概念以及相互关系。
1.⼈⼝资源是指⼀个国家或地区所拥有的⼈⼝总体。
它主要表明的是数量概念,是最基本的底数。
2.劳动⼒资源是指进⼊法定劳动年龄并拥有现实劳动能⼒的那⼀部分⼈⼝的总和,是⼈⼒资源的主体部分。
19.1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科目二《公共政策概论》考试大纲

福建师范大学申请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考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公共政策概论》课程考试大纲考试形式:开卷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参考教材(考生自备)《公共政策分析》,厦门大学出版社,主编:吴立明;副主编:傅慧芳二、课程纲要第一章公共政策分析概说一、知识点1.公共政策的界定2.公共政策分析的历史沿革3.公共政策分析的学科范式二、考点1.公共政策的界定(1)公共政策的内涵(2)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3)公共政策的类型2.政策科学的诞生与发展3.公共政策分析的学科范式(1)政策分析的定义(2)政策分析的学科性质(3)政策分析的基本类型(4)研究政策分析的现实意义第二章公共政策的研究途径一、知识点1. 模型及分辨模型的有效性2. 政治学的研究途径3. 经济学的研究途径二、考点1.如何分辨模型的有效性2. 政治学的研究途径(1)教材中涉及到的各模型主要代表人物(2)系统模型、过程模型、团体理论、精英理论、制度理论、渐进主义等的主要观点及其对本学科的影响。
3. 经济学的研究途径(1)教材中涉及到的各模型主要代表人物(2)传统理性模型、有限理性模型、公共选择理论、取舍理论、福利经济学模型、新制度主义等的主要观点及简要评述。
第三章公共政策系统一、知识点1. 政策系统的构成要素2. 政策系统的划分3. 政策系统的运行二、考点1. 政策系统的构成要素(1)政策主体、政策客体、政策环境的含义。
(2)政策系统的构成要素(3)政策主体的分类,主要掌握官方决策者和非官方参与者的分类(4)全国人大和国务院的职权(5)政策客体的立体运行层面(6)政策环境的构成及其对公共政策的影响(7)政策环境的特点2. 构成政策系统的各子系统的含义及其内容,尤其是它们的作用。
3. 公共政策运行过程的特点第四章公共政策制定一、知识点1.政策问题2.政策议程3.政策方案规划4.政策方案合法化二、考点1.政策问题(1)政策问题的概念、种类、特征(2)美国学者帕顿和沙维奇提出的对政策问题界定过程(3)政策问题认定的分析方法2.政策议程(1)政策议程、公众议程、政府议程的涵义(2)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主要途径(3)建立政策议程的策略3.政策方案规划(1)政策方案规划的概念(2)政策方案规划的特征、原则、程序(3)澄清和确定政策目标的困难(4)政策方案设计的环节(5)政策方案的可行性评估包括的几方面内容(6)政策方案抉择的要求与标准。
人力资源管理考试大纲

人力资源管理考试大纲一、人力资源管理概述1. 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与重要性2. 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战略的关系3. 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历程二、人力资源规划1. 人力资源规划的概念与目的2. 组织需求分析3. 人力资源预测与平衡4. 人力资源规划的实施与控制三、工作分析与岗位设计1. 工作分析的意义与方法2. 岗位说明书的编写3. 岗位设计与工作设计理论4. 工作评价与岗位价值评估四、招聘与选拔1. 招聘的意义与流程2. 招聘渠道的选择与评估3. 选拔方法与面试技巧4. 招聘与选拔的法律问题五、员工培训与发展1. 员工培训的重要性与分类2. 培训需求分析与培训计划的制定3. 培训方法与培训效果评估4. 职业发展路径规划与员工潜能开发六、绩效管理1. 绩效管理的概念与目标2. 绩效评估的标准与方法3. 绩效反馈与绩效改进4. 绩效管理的法律与伦理问题七、薪酬管理1. 薪酬管理的原则与目标2. 薪酬结构与薪酬政策3. 薪酬调查与薪酬水平的确定4. 激励机制与薪酬公平性八、劳动关系管理1. 劳动关系的概念与特点2. 劳动合同的签订与管理3. 劳动争议的预防与处理4. 劳动法律法规的遵守与执行九、人力资源信息系统1. 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的作用与功能2. 人力资源数据的收集与分析3. 信息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4. 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十、国际人力资源管理1. 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与挑战2. 跨文化管理与国际团队建设3. 国际人力资源流动与全球人才管理4. 国际劳动法与国际人力资源政策十一、人力资源管理的未来发展1. 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趋势2. 技术进步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3. 可持续发展与人力资源管理4. 人力资源管理的伦理与社会责任考试要求:1. 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实践。
2. 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技能,如招聘、培训、绩效评估和薪酬设计。
3. 能够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06093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考试大纲

高纲1313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06093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南京大学编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Ⅰ、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一、课程性质和特点《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课程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段)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应考者系统地学习人力资源领域的基本知识,了解人力资源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深刻认识人力资源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和社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为我国的社会管理与企业管理发展与培养专门人才。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使用教材共分为十二章,分别是人力资源管理及其价值、人力资源开发及其战略、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理论基础、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工作分析、人力资源的招录管理、人力资源的薪酬与福利、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员工培训、人力资源的激励机制、绩效考核、组织发展与变革。
通过对本书的学习,要求应考者对人力资源管理有一个全面和正确的了解。
具体应达到以下要求:1.了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相关知识。
2.理解并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程序、流程与方法。
3.初步应用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与技术。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属于综合性应用学科,它的前修课程包括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行政学、心理学、社会保障、劳动关系等,这些课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原理、方法和技术。
Ⅱ、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人力资源管理及其价值一、课程内容本章主要介绍人力资源的概念、特点、地位和作用,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和特征,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概念,人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战略性人力资源的联系与区别,并且在此基础上阐释了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系统性特征。
二、学习要求了解人力资源的概念、特点、地位和作用,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和特征,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概念。
掌握人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战略性人力资源的联系与区别,并且在此基础上阐释了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系统性特征。
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大纲

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和要求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是为选拔和培养具备较高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而设立的,具体要求考生具备以下能力:1. 理解和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 具备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能够有效管理、激励和发展组织中的人力资源;3. 具备较强的数据分析和决策能力,能够进行人力资源规划和预测;4. 具备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意识,能够遵守国家和组织的相关规定。
二、考试科目和内容1. 人力资源管理基础理论: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原则、职能以及与组织发展的关系等内容。
2. 组织行为学:主要包括组织结构、组织文化、领导与团队管理等内容。
3. 人力资源规划与招聘:主要包括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岗位分析与评价、招聘与选拔等内容。
4. 薪酬与绩效管理:主要包括薪酬制度设计、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等内容。
5. 培训与发展:主要包括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计划与组织培训、绩效评估等内容。
6.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律法规:主要包括劳动合同、劳动争议处理、劳动保障等内容。
7.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包括人才管理、绩效管理、员工关系管理等内容。
三、考试形式和方式1. 考试形式: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采用闭卷书面考试形式。
2. 考试方式: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采用计算机标准化考试方式,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论述题等。
四、考试时间和地点1. 考试时间:根据招聘机构的安排进行,具体时间以考试通知为准。
2. 考试地点:根据招聘机构的安排进行,具体地点以考试通知为准。
五、考试评分和合格标准1. 考试评分: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根据答题情况进行评分,评分标准由考试机构制定并公布。
2. 合格标准: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合格标准由考试机构制定并公布。
六、考试报名和准备1. 考试报名:考生需按照考试机构的要求进行报名,报名时间和方式以考试通知为准。
2. 考试准备:考生需认真复习所涉及的各科目知识,掌握相关理论和实践技能。
人力资源管理与绩效评估考试大纲

人力资源管理与绩效评估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人力资源管理与绩效评估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考试旨在考察考生对人力资源管理和绩效评估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实践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范围(一)人力资源管理概述1、人力资源的概念、特点和作用2、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目标和职能3、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历程和趋势(二)人力资源规划1、人力资源规划的含义、作用和流程2、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和供给预测的方法3、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三)工作分析与设计1、工作分析的概念、目的和方法2、工作说明书和工作规范的编写3、工作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四)员工招聘与选拔1、员工招聘的渠道和方法2、招聘流程和招聘评估3、选拔的方法和技术(五)培训与开发1、培训与开发的意义和作用2、培训需求分析、计划制定和实施3、培训效果评估(六)绩效管理1、绩效管理的概念、目的和作用2、绩效计划的制定3、绩效评估的方法和指标4、绩效反馈和面谈(七)薪酬管理1、薪酬的概念和构成2、薪酬设计的原则和方法3、薪酬福利管理(八)员工关系管理1、员工关系的概念和重要性2、劳动法律法规3、员工沟通和冲突管理三、考试形式(一)题型1、选择题:考查考生对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2、简答题:要求考生简要回答问题,考查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
3、论述题:要求考生对某一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论述,考查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案例分析题:通过实际案例,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时间和分值考试时间为_____分钟,总分值为_____分。
其中选择题占_____%,简答题占_____%,论述题占_____%,案例分析题占_____%。
四、考试要求(一)知识要求1、掌握人力资源管理和绩效评估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2、了解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和趋势。
(二)能力要求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计算。
2023年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和实务(中级)考试大纲

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和实务(中级)考试大纲考试目的测查应试人员是否理解和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是否理解和掌握组织激励、领导行为、组织设计和组织文化、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规划、人员甄选、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培训与开发、劳动关系、劳动力市场、工资与就业、人力资本投资、劳动合同管理与特殊用工、社会保险法律、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律责任与行政执法、人力资源开发政策等相关的原理、方法、技术、规范(规定)等,以及是否具有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务工作的能力。
考试内容与要求第一部分组织行为学1. 组织激励。
理解需要与动机,分析激励与组织绩效的关系,理解主要的激励理论,应用激励理论实施激励。
2. 领导行为。
理解领导、领导角色、领导风格对组织管理的意义,理解决策对于领导的意义,分析关于领导、领导风格、领导技能、领导决策的理论和研究,评估领导风格和决策风格,发展领导技能。
3. 组织设计与组织文化。
理解组织结构和组织设计,根据组织设计的程序和不同类型组织的特点开展组织设计,理解组织文化的功能、内容和结构,分析组织文化的类型,理解组织设计与组织文化的关系,应用组织变革的方法、程序以及组织发展的方法实施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
第二部分人力资源管理4.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理解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战略管理的关系,分析人力资源管理在组织战略规划和战略执行过程中的作用,采用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工具和恰当的管理方法实施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建立高绩效工作系统,实施人才管理。
5. 人力资源规划。
理解人力资源规划的意义和作用,分析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供给预测的影响因素,制定平衡人力资源供求关系的组织对策,选择恰当的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供给预测以及供需平衡的方法开展人力资源规划。
6. 人员甄选。
理解人员甄选对组织的价值,采用常用的信度、效度等指标评估人员甄选方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选择恰当的人员甄选方法实施有效的人员甄选。
2023年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考试大纲

2023年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考试大纲包括《经济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和实务》两门科目。
其中,《经济基础知识》主要考察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消费者行为分析、生产和成本理论、市场结构理论、生产要素市场理论、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等内容。
《专业知识和实务》则主要考察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相关知识和实务,包括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劳动关系管理等。
在考试形式和题型方面,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考试采用笔试形式,分为单选、多选和案例分析等题型。
考试时间为11月11日和12日,报名时间预计在2023年7、8月份进行。
总体来说,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考试要求考生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实务技能,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考生需要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准备,全面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综合能力,才能顺利通过考试。
2022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第四版)考试大纲

2022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第四版)考试大纲据了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第四版)教材于2022年5月发布,以下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第四版)教材名目: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第一节企业人力资源规划信息的采集与处理其次节企业员工与工时统计第一单元企业员工统计其次单元工时利用统计第三节工作岗位调查第一单元工作岗位调查方式其次单元工作岗位调查方法第四节企业劳动定额管理第一单元劳动定额的基本形式其次单元劳动定额及其管理制度的制定第三单元工时消耗分类、和定额构成第五节人力资源费用预算与核算第一单元人力资源费用的预算其次单元人力资源管理费用的核算其次章聘请与配置第一节人员聘请与信息发布第一单元人员聘请方式和来源的选择其次单元聘请需求信息的采集与整理第三单元聘请需求信息的发布与广告设计第四单元应聘申请表设计第五单元企业简介的编写其次节企业应聘人员的选拔第一单元应聘人员初步选拔的程序其次单元应聘人员的背景调查与体检第三节校内聘请的组织实施第四节企业新员工录用管理第一单元新员工的录用与培训其次单元企业员工的信息管理第三章培训与开发第一节企业员工培训与开发的作业流程与方案设计第一单元企业员工培训与开发的作业流程其次单元企业员工培训与开发方案的初步设计其次节企业员工培训的需求分析第三节企业员工培训的分类设计第一单元岗前培训其次单元在岗培训第三单元脱产培训第四单元课堂培训第五单元现场培训第六单元自学第四节企业培训经费核算与掌握第四章绩效管理第一节绩效考评的前期预备其次节绩效信息的采集第三节绩效考评结果的计算第五章薪酬管理第一节薪酬信息采集第一单元企业薪侧管理外部信息采集其次单元企业薪侧管理内部信息采集其次节薪酬统计分析第一单元薪酬形式和计算方法其次单元工资总额与平均工资的统计方法第三节员工福利费用核算第一单元社会保险缴费核算其次单元建立工资福利与社会保险台账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第一节企业劳动关系的确立与调整第一单元劳动关系的调整方式其次单元人员聘请应遵守的法律规制第三单元劳动合同的订立和履行其次节劳动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与管理第一单元劳动合同的变更、解除和终止其次单元企业员工劳动合同的管理第三节劳动平安卫生管理第四节劳动保障监察。
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范围考试大纲1

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范围考试大纲导论人力资源管理概述第一节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一、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二、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整合三、人力资源管理的5p模式四、基于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人力资源管理第二节高级人力资源管理者的任务一、人力资源管理的价值导向二、高级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角色和任务第一章工作分析与胜任特征评估第一节工作分析一、工作分析定义二、工作分析的基本过拌三、常用的工作分析方法四、常用的工作分析问卷第二节胜任特征评估一、胜任特征研究的三种思路二、胜任特征的基本概念三、胜任特征的种类四、胜任特征模型的建构五、获取胜任特征数据资料的主要方法六、胜任特征模型在人力资源中的庇川第二章人力资源规划第一节组织战略与人力资源战略一、两种企业竞争战略的对比分析二、企业竞争策略的确定三、企业竞争战略的特点四、企业竞争策略的支撑点五、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的制定六、企业人力资源质量开发策略的制定七、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的选择第二节组织设计一、企业战略和组织结构的关系二、组织设计与员工行为三、组织设计的内容四、组织设计的原则第三节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一、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的基本要求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基本结构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的构成第四节审核人力资源管理费用预算一、审核人力资源管理费用预算的基本程序二、审核人力资源管理费用预算的基本要求三、审核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费用预算第三章招聘与配置第一节招聘的环境分析一、招聘外部环境分析二、招聘内部环境分析第二节招聘规划与吸引策略一、制定招聘规划的原则二、招聘规划的分工与协作三、吸引应聘者的因素四、吸引人才的策略第三节选拔与评估一、职业心理测试二、结构化面试三、评价中心技术四、背景调查第四节录用决策和招聘评估一、录用决策模式二、录用决策技巧三、招聘评估方法第四章培训与开发第一节企业培训系统设计第二节指导培训实施第三节培训评估第四节职业生涯管理第五节个人的职业管理一、个人职业生涯管理过程二、了解自我三、了解职业四、职业选择五、生涯规划第六节组织的职业管理一、组织的职业管理任务二、组织的职业发展计划三、职业生涯路径设计四、分阶段的组织咨询五、组织对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的支持第五章绩效管理第一节绩效管理的系统设计一、绩效管理系统的设计二、绩效管理系统与其他子系统的关系第二节绩效管理的实施一、目标设计二、过程指导三、考评反馈四、激励发展五、绩效管理的有效运行第三节 360度反馈评价一、360度反馈评价定义二、360度反馈评价的主要特点三、360度反馈评价的作用四、360度反馈评价的方法第四节绩效评估的误差与改进一、绩效评估的误差二、绩效评估的改进第六章薪酬福利管理第一节薪酬管理概述一、薪酬系统的概念二、薪酬理论三、确定薪酬策略的流程四、薪酬设计的影响因素第二节基本薪酬设计一、基本程序二、职位评价三、职位评价方法四、市场调查五、基本薪酬结构的确定和完善第三节激励薪酬设计一、激励薪酬的基本假设二、激励薪酬方案的类型三、特定人员的激励薪酬方案第四节企业福利制度一、福利的基本概念二、福利方案的设计第五节薪酬制度的完善与创新第七章劳动关系管理第一节集体劳动争议与处理程序一、集体合同的协商二、团体劳动争议处理程序第二节员工离职管理一、员工离职行为的含义二、离职的影响三、员工的解聘管理四、核心员工自愿离职行为的管理与预防第三节职业安全管理一、安全与其重要性二、安全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三、事故产生的原因与预防四、重大劳动安全卫生事故处理对策五、预防重大劳动安全卫生事故的策略第四节工作压力管理一、工作压力的概念二、压力的来源与影响因素三、工作压力的后果四、工作压力的管?第五节员工援助计划一、的内涵二、历史发展沿革三、的分类四、的意义五、操作流程第八章组织文化、变革与发展第一节组织文化概述一、组织文化的定义二、组织文化的类型三、组织文化的功能四、跨文化管理第二节学习型组织一、学习型组织的概二、学习型组织的特点和功能三、如何建立学习型组织四、营造学习型组织五、两个公司的比较分析第三节组织变革与发展一、组织变革的沿革二、组织变革的动力和成冈三、组织变革的类型四、组织变革的过程五、变革阻力与克除六、组织结构的变革七、企业组织结构整合八、组织诊断技术九、组织干预技术第四节危机管理一、危机管理概述二、危机管理的基本框架三、危机反应能力四、组织危机管理的原则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复习资料导论第一节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将军运用其拥有的力量,指挥军队对抗敌人。
高级经济实务(人力资源管理) 考试大纲

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高级经济实务(人力资源管理)考试大纲2022考试目的和要求测查应试人员是否具有从事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实务的综合能力素质。
要求应试人员理解组织行为学和劳动经济学等相关理论,掌握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原理、方法、技术、规范(规定),具备开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工作的组织、督导和研究的综合能力。
考试涉及的专业知识与实务本科目题型设置多样,考核点复合程度较高。
应试人员作答试题需要综合、灵活地应用有关专业理论和政策法规,合理、深入进行判断、分析或评价。
考试涉及的专业知识与实务范围如下:1. 组织行为学。
包括个体心理与行为(人格、智力与能力、情绪、态度与行为),团体心理与行为(组织激励、团体领导、团体沟通、团体决策),工作态度与行为(工作满意度、工作投入度、组织承诺),组织设计、组织文化、组织变革与发展等。
2. 人力资源管理。
包括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及其实施过程,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预测,人力资源供需平衡的对策;职位分析、设计与胜任素质模型;招募战略、程序和渠道,人员甄选的主要方法,人员甄选工具的有效性;战略性绩效管理的基本原理,绩效管理的四大环节,组织绩效、个人绩效,绩效评价方法与技术,绩效反馈与结果应用,特殊群体的绩效考核;战略性薪酬管理的基本原理,薪酬管理的主要内容,薪酬水平及薪酬结构设计,奖金、员工福利、股权激励,特殊群体的薪酬管理,薪酬成本预算与控制;人员培训管理,员工开发与职业发展;员工关系管理,员工服务保障管理;劳动关系特征、类型、系统及运行,我国劳动关系调整的机制,和谐劳动关系建设,企业解决劳动争议的制度和方法等。
3. 人力资源管理经济分析。
包括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原理,工资与就业的基本原理,人力资本投资理论及其应用,人力资源市场政策等。
4.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险政策。
包括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立法与制度改革,招用人员方面的法律法规规定,劳动合同、聘用合同管理与特殊用工方面的法律法规规定,社会保险体系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促进就业和职业培训政策,劳动标准与劳动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规定,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人力资源开发中的教育培训、评价发现、激励保障、管理使用、流动配置等方面的政策规定等。
《人力资源管理》考试大纲

.掌握人力资源规划的作用及目标。
.了解影响人力资源规划的因素;掌握人力资源供求预测的方法。
.掌握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
.掌握人力资源供求不平衡的调整方法。
(三)工作分析
考试内容
工作分析的定义;工作分析所需要搜集的信息种类;工作分析的作用;工作分析的过程;工作分析的方法;工作说明书及工作规范的编写方法。
考试要求
.了解培训与开发的含义及意义、培训与开发的特点。
.了解员工培训的形式、内容与原则。
.掌握员工培训的类型与方法。
.掌握员工培训的系统模型。
(六)绩效考评
考试内容
绩效考评的含义及作用;绩效考评的内容及原则;绩效考评的方法;绩效考评面谈的技巧;绩效考评的问题及防范。
考试要求
.理解绩效考评的含义及作用。
考试要求
.了解工作分析的概念。
.掌握工作分析所需信息的种类、工作分析的作用、工作分析过程。
.掌握工作分析的方法。
.熟练掌握工作说明书和工作规范的编写。
(四)员工招聘与筛选
考试内容
员工招聘的概念、目标及原则;员工招聘的程序;员工征召的途径;筛选的作用及筛选原则、对筛选工具的要求;认知测验及个性测验的内容及方法;面试的种类及面试应作的准备、面试过程;评价中心的概念、特点、内容;人员的录用。
人力资源的概念及特征;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的区别;人力资源管理的任务;直线经理与人力资源管理者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分工;美国及日本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
考试要求
.理解人力资源的概念及特征。
.掌握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源本的区别。
.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任务。
.了解直线经理与人力资源管理者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不同分工。
人力资源管理学习大纲(复习必备,考试重点整理)

学习大纲第一章导论理解人力资源的含义和构成,掌握人力资源的特点;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阶段,掌握人事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区别;了解人力资本的特点和人力资本管理的基本理念;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内容,理解人力资源管理各职能间的关系;理解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理论基础第二章人力资源战略了解人力资源战略的意义和作用,了解影响人力资源管理的环境因素,理解人力资源战略与企业战略之间的关系,了解常见的人力资源战略类型第三章工作分析与工作设计掌握工作分析的概念,理解工作分析的意义及其在整个组织管理中的关键基础作用,掌握工作分析的流程与组织实施的基本步骤,理解工作分析的方法,掌握工作说明书应包括的内容要素,能编写工作说明书;理解工作设计的含义和作用,理解工作设计在激励员工方面的重要性,掌握职位设计/工作设计的常用方法,理解工作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影响工作设计的因素第四章人力资源规划理解人力资源规划的含义和作用,了解人力资源规划体系及其内容,理解人力资源规划的程序和步骤,了解影响人力资源需求的因素,掌握人力资源需求分析和预测的主要方法,掌握人力资源供给分析和预测的方法,掌握人力资源平衡的方法第五章招聘理解招聘的含义、意义和影响招聘工作的因素,理解招聘工作的程序,掌握招聘渠道与方法,内部招聘和外部招聘的实施方式,了解人员选拔的基本程序,理解常用的人员选拔方法的内容、过程、优缺点第六章培训与开发了解新员工入职引导培训的含义和作用及其内容,理解培训、开发的含义和区别,理解培训开发的基本原则和分类(形式),理解员工培训的基本程序(过程),掌握培训需求分析的内容,了解培训开发的方法第七章职业生涯管理理解职业生涯、职业生涯管理的涵义,理解职业生涯管理的目的和作用,了解影响职业生涯发展的因素,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程序,掌握职业发展路径的类型第八章绩效管理理解绩效的含义、特征和特点,了解影响员工绩效的因素,理解绩效管理的含义和绩效管理的意义与作用,掌握绩效管理的过程及其要点,掌握不同考评主体的特点和优缺点,理解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的区别与联系,了解常见的绩效考核方法(目标管理法、行为锚定法、关键业绩指标法、360度考核反馈、平衡计分卡)第九章薪资报酬理解薪酬的含义和构成,了解影响员工薪酬的因素,理解薪酬管理的含义、目标和原则,掌握薪酬设计中的公平原则,了解薪酬设计的基本流程,理解基于职位的薪酬和基于任职者的薪酬两种方法的特点,理解岗位工作评价的作用,了解工作评价的方法,理解要素加权计分法(薪点评价法),了解薪酬调查的基本内容和作用,理解薪酬调整的内容,理解激励工资制度的内容,理解福利的内容和作用、福利的形式。
山东自考 人力资源管理(中级) 考试大纲

山东自考人力资源管理(中级) 考试大纲
山东自考人力资源管理(中级)的考试大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课程性质和设置目的:这部分主要介绍了该课程的性质、特点、设置目的以及与其他课程的关系等。
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这部分是大纲的主要部分,规定了该门课程的考试内容范围和各部分内容的考核深度,包括对不同认识层次的试题的占分比例、重点、次重点及一般知识的占分比例等。
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这部分是对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的一些说明和要求,包括考试时间、试卷题型、分值分配等。
总的来说,山东自考人力资源管理(中级)的考试大纲是为了确保考试的公正性、规范性和科学性而制定的,旨在为考生提供一个清晰、具体的考试指导和参考。
考生需要认真阅读大纲,了解考试内容和要求,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全面掌握考试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以顺利通过考试。
自考人力资源管理(一)考试大纲

第一章绪论一、学习目标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认识人力资源的内涵及特征、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目标和主要功能,理解人力资源战略的含义、人力资源战略与企业战略的关系,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历史、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一)人力资源的概念和特点对"资源"的理解。
人力资源的内涵.人力资源的特点:不可剥夺性、时代性、时效性、生物性、能动性、再生性、增值性.(二)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人力资源管理分为宏观人力资源管理和微观人力资源管理。
宏观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微观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
对微观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解。
(三)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和功能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包括: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达到有效管理员工的目的;在实现人员管理的同时,达到组织体系、文化体系协同发民展的目的;提高组织的生产率,实现组织目标.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功能可以概括为获取、整合、保持、开发、控制与调整五个方面。
(四)人力资源管理的活动领域人力资源管理的活动领域包括工作分析与工作设计,人力资源管理,招募与甄选,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资金和福利六个部分。
(五)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结构绝大多数组织都设有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或人事部门,其体分工可能有差异。
国外企人力资源部门的两种结构。
国内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结构。
(六)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人力资源管理从功能上看,具有四种不同的功能模式;产业(工业)模式、投资模式、参与模式和灵活性模式。
第二节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阶段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历史,主要可以分成初级阶段、人事管理阶段、人力资源管理阶段和战略人力资源管理阶段.人力资源战略的含义、类型以及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与企业战略之间的关系类型。
第三节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一)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现实挑战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现实挑战主要有:经济全球化的冲击、多元文化的融合与冲突、信息技术的全面渗透、人才激烈争夺等。
2024年高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考试大纲

选择题:高级经济师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主要职责是?A. 负责公司的日常行政工作B. 制定并执行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正确答案)C. 管理公司的财务和会计事务D. 监督公司的生产线和运营下列哪项不属于人力资源规划的核心内容?A. 组织结构设计B. 员工招聘与选拔C. 公司年度财务预算制定(正确答案)D. 人力资源供需预测与平衡在进行工作分析时,常用的方法不包括?A. 访谈法B. 观察法C. 实验法(正确答案:非工作分析常用方法,更偏向于科学研究)D. 问卷调查法关于员工培训与发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是提高员工技能和知识的重要途径B. 应与公司战略目标相结合C. 只需要关注新员工的入职培训(正确答案)D. 包括职业发展规划绩效管理系统的核心目的是?A. 仅仅为了评估员工的工作表现B. 提升员工个人能力和组织整体绩效(正确答案)C. 确定员工的薪资水平D. 作为员工晋升的唯一依据下列哪项不是激励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A.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B.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C. 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正确答案:非激励理论,而是生产效率理论)D. 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在处理员工关系时,下列哪项不是重要的原则?A. 公平公正B. 沟通与理解C. 严格惩罚以儆效尤(正确答案)D. 遵守法律法规关于人力资源信息系统(HRI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只是一个存储员工数据的数据库B. 可以帮助人力资源部门进行决策支持(正确答案)C. 只在大型企业中有应用价值D. 无法与其他企业系统集成在制定人力资源政策时,应重点考虑的因素不包括?A. 公司战略目标和业务需求B. 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C. 当前的市场流行趋势(正确答案:非核心因素,应更关注实际业务需求)D. 员工的需求和期望。
自考06093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自学考试复习大纲(很全面)

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性思考经济人假设(X 理论、“性恶说”) 社会人假设——“参与管理”管理方式自我实现人假设(Y 理论、“性善说”)——“民主管理”方式复杂人假设(超Y 理论)——“应变理论”方式人力资源由质量和数量两个方面构成, 人力资源的质量构成包括体力(身体条件)、智力(能力、技能和知识)、非智力因素(品德、修养、心理和精神状况等)。
数量是1)人力资源是以人为载体的资源, 有弹性、复杂性、有效性, 难以管理。
2)人力资源是能动性的资源, 有主观能动性, 积极活跃。
3)人力资源具有动态性和时代性。
1)获取: 包括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录用;2)整合: 这是使员工之间和睦相处、协调共事、取得群体认同的过程, 是员工与组织之间个人认知与组织理念、个人行为与组织规范的同化过程, 是人际协调职能与组织同化职能。
组织同化、人际关系的和谐、冲突的化解。
3)激励:是指为员工对组织所做出的贡献而给予各种奖酬的过程, 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与凝聚职能, 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
4)调控: 是对员工实施合理、公平的动态管理的过程, 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控制与调整职能。
5)培训与开发: 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重要职能。
广义的包括: 人力资源数量与质量的开发。
以上5项基本职能是相辅相成、彼此互动的, 它们共同1)对人力资源的有效运用, 使公司的整体目标得以经济有效地完成。
2)组织中的各成员应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
3)各层次的人力资源管理目标尽可能完成。
吸引及选聘组织真正需要的各类人才。
保证所聘人才能在组织内充分发挥所长。
同素异构原理: 同样数量的人采用不同的组织结构, 产生不同的效果。
能级层序原理: 指具有不同能力的人, 应配置在组织的不同职位上, 给予不同的责任和权力, 使能力与职位相应, 组织结构才会相对稳定。
要素有用原理: 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 任何要素都是有用的。
知人善任, 没有无用之人, 只有不用之人。
互补增值原理: 知识、年龄、性格、能力、关系互补。
2023年全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大纲

2023年全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和要求2023年全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旨在评估考生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掌握程度。
考试要求考生能够熟悉和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人力资源管理服务。
二、考试科目和内容1. 人力资源管理综合能力1.1 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1.2 企业人力资源规划与战略管理1.3 人力资源招聘与选拔1.4 员工绩效与激励管理1.5 员工培训与发展1.6 劳动关系与员工关怀2. 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案例分析2.1 基于实际案例的人力资源问题分析和解决方法2.2 组织变革和人力资源管理实践2.3 企业文化与员工行为管理2.4 薪酬管理与福利制度设计2.5 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2.6 企业员工离职与流失管理三、考试形式和时间安排1. 笔试1.1 人力资源管理综合能力考试:120分钟,占总成绩的60%1.2 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案例分析:120分钟,占总成绩的40%2. 口试/面试:适用于部分考生,根据需要进行安排。
四、考试评分标准1. 笔试评分1.1 人力资源管理综合能力考试:主要考核考生对基本概念和理论的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案清晰、合理,逻辑性强,表达准确、流畅。
1.2 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案例分析:主要考核考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答案结构清晰,分析准确,解决方案合理,语言表达得体。
2. 口试/面试评分:根据考生对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案例分析的答案进行评分,主要考核考生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表达清晰、准确。
五、考试合格标准1. 笔试合格标准:满分100分,60分为及格分数线。
2. 口试/面试合格标准:根据相关评分标准进行评分,达到合格分数线者视为合格。
3. 笔试和口试/面试成绩加权:笔试占总成绩的60%,口试/面试占总成绩的40%。
4. 笔试和口试/面试成绩综合达到及格标准者视为考试合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考试大纲Ⅰ课程性质、设置目的和要求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管理(本科)专业计划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主要研究人力资源的产生,发展及主要内容(组织设计、职务分析、招聘和选择人员、员工培训和发展、绩效考评和激励、薪酬和福利)。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理论讲授及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全面的掌握本课程的理论体系及相关原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将来更好从事人力资源工作打好理论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考生:1. 围绕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工作分析,招聘,绩效考评,薪酬管理,培训等核心问题,掌握不同知识模块组成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部分。
2. 系统地学习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思想、技术与方法,使学生能了解当今最新的管理观念和发展趋势,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思想、基本假设和模型工具的性能指标有初步了解。
3.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核心理念、常用方法,能按照人力资源管理操作流程进行基础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4、通过系统性学习,有效地指导将来的工作,并能在激烈的企业竞争和人才竞争中增强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总之,本课程的重点是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培训与发展、劳动关系管理内容的掌握;职业生涯规划、中外人力资源管理的比较的了解;人员获取与测评技术、绩效考核与管理、薪酬与福利设计方法的掌握与应用。
而本课程的难点是人员测评技术与方法及绩效考核技术的掌握与实际应用等Ⅱ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概述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人力资源内涵与特征、劳动力素质与经济增长模型、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与演变、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内涵、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和内容、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人力资源与经济一、人力资源内涵与特征(一)人力资源的内涵(二)人力资源的基本特征(三)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源二、人力资源的数量与质量三、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是经济增长的动力四、劳动力素质与经济增长模型第二节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与演变一、产业革命阶段(18世纪末到19世纪末)二、科学管理阶段(19世纪末—1920年)三、人际关系阶(1920—第二次世界大战)四、行为科学阶段(二次大战—70年代)五、人力资本管理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来)第三节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一、人力资源开发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内容三、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系统模型四、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目标系统第四节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和内容一、基本职能静态描述二、基本职能间的相互关系三、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四、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承担者第五节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一、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二、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与面临的挑战三、考核知识点1、人力资源是经济资源中的第一资源,是指一定范围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劳动能力的总和,或者说是指能够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具有智力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的总称。
2、与其他资源相比,人力资源具有如下特征:(1)人力资源是一种可再生的生物性资源;(2)人力资源在经济活动中是居于主导地位的能动性资源;(3)人力资源是具有时效性的资源。
3、人力资源作为一个经济范畴,具有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力资源丰富程度不仅要用其数量来计量,而且要用其质量来评价;数量是基础,质量是关键。
4、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是经济增长的动力;这种动力作用,在与经济增长相伴运动的产业结构的演变中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人力资源素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可以从包含劳动力素质系数的经济增长模型中得到进一步解释。
5、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和思想演变大致分为五个阶段,即产业革命阶段、科学管理阶段、人际关系阶段、行为科学阶段、人力资源立体管理阶段。
6、人力资源开发与人力资源管理既有紧密联系,又有一定区别的两个概念。
人力资源开发的内容主要有正规学校教育、职业教育、医疗保健、人力资源迁移、全社会启智教育等。
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有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招聘与选拔、培训与开发、职业发展、绩效考核、激励与报酬、晋升与调配。
7、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系统模型由组织的外部环境、内部环境、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活动以及结果所构成;社会、组织、个人各自的发展目标实现协调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目标系统;组织计划、人力资源分析、业绩评定、资源需要与现状分析、职业生涯发展、员工与管理者沟通和对话、计划的实现监测和评估等等构成人力资源要素系统。
8、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可分为战略职能和经营管理职能。
其任务是根据企业发展战略、有计划配置企业的人力资源、搞好培训与开发,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促进企业目标和职工个人发展目标的共同实现。
9、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
四、考核要求(一)识记人力资源、人口资源、劳动力资源、人才资源、物质资源、人力资本、人力资源数量、人力资源质量、现实人力资源、潜在人力资源、劳动力素质、劳动力素质系数、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源管理、科学管理、行为科学、企业文化、人力资本经营。
(二)简单应用1、人力资源的基本特征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关系。
2、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源这一对基本概念在内涵与外延上有什么区别与联系?3、如何认识人力资源数量与质量?4、人力资源开发与人力资源管理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5、如何理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要素系统和目标系统?6、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7、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职能和发展趋势是什么?第二章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基础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发展阶段、理论发展过程中的人性假设、人力资源管理的法律环境。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发展阶段一、经验管理阶段二、科学管理阶段三、人际关系阶段四、行为管理阶段五、企业文化阶段第二节理论发展过程中的人性假设一、“经济人”假设(一)“经济人”假设内含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二)对“经济人”假设的评价二、“社会人”假设(一)“社会人”假设内含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二)对“社会人”假设的评价。
三、“自我实现人”假设(一)“自我实现人”假设内含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二)“自我实现人”假设的评价四、“复杂人”假设(一)“复杂人”假设内含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二)以“复杂人”假设分析企业中职工需要的复杂性第三节人力资源管理的法律环境一、美国公平就业机会法案(一)“公平就业机会法案”的内容简介(二)“公平就业机会法案”的执法过程二、中美人力资源法律体系比较研究(一)美国的法律体系(二)中国的法律体系构成三、中国的人力资源法律体系及内容(一)中国人力资源法律(二)中国法律的执行机构(三)全球化发展为中国人力资源法律带来的变化三、考核知识点1、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发展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即:经验管理阶段、科学管理阶段、人际关系阶段、行为管理阶段、企业文化阶段。
2、“经济人”假设起源于享受主义哲学和英国经济学业家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关于劳动交换的经济理论,X理论就是对“经济人”假设的概括。
3、“社会人”假设的理论基础是人际关系学说,这一学说是由霍桑实验的主持者梅奥提出来的,之后又经英国塔维斯托克学院煤矿研究所再度验证。
这两项研究的共同结论是,人除了物质外,还有社会需要,人们要从社会关系中寻找乐趣。
4、“自我实现人”Self-actualizing man,也叫“自动人”这一概念是马斯洛提出来的。
马斯洛认为:人类需要的最高层次就是自我实现,每个人都必须成为自己所希望的那种人,“能力要求被运用,只有潜力发挥出来,才会停止吵闹。
”5、“复杂人”的含义有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就个体人而言,其需要和潜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地位的改变、环境的改变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改变而各不相同。
其二,就群体的人而言,人与人是有差异的。
因此,无论是“经济人”、“社会人”,还是“自我实现人”的假设,虽然各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但并不适用于一切人。
6、“公平就业机会法案”(简称EEO)是世界公认的人力资源管理最重要的法案,其主要内容由1964《民权法案》第七章及1972 年、1991 年和1994 年对第七章的修订版、4 个联邦立法和2 个总统政令所构成。
7、中美人力资源法律体系比较研究。
8、中国的人力资源法律体系及内容。
四、考核要求(一)识记X理论、Y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复杂人假设、美国公平就业机会法案。
(二)简单应用1、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发展的五个阶段及各个阶段的特点。
2、X理论与Y理论各自的特点与依据。
3、4种人性假设的内涵以及不足是什么?各自适应的企业环境是什么?4、美国公平就业机会法案的内容。
5、比较中美人力资源法律体系的不同,以及中国人力资源法律体系的不足之处。
第三章工作分析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工作分析的概念及作用、工作分析的方法、工作和工作分类、工作分析的基本程序、工作设计。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工作分析的概念及作用一、工作分析的基本术语二、工作体系三、工作分析的作用第二节工作分析的方法一、访谈法二、直接观察法三、工作日志法四、问卷调查法第三节工作和工作分类一、工作的定义二、工作分类三、工作分类的结构第四节工作分析的基本程序一、计划阶段二、设计阶段三、信息收集阶段四、信息分析阶段五、结果表达阶段六、工作分析结果应用阶段第五节工作设计一、工作设计与方法二、工作设计的原则三、工作设计的原理与方法三、考核知识点1、工作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
经由工作分析产生的工作说明书与工作规范说明书对人力资源计划、招聘、选择、开发、绩效评价、报酬与福利、安全与健康、员工和劳动关系、人力资源研究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2、组织的工作分析通过准备阶段、调查阶段、分析阶段与完成阶段等四步骤实现。
工作分析的方法很多,主要是以工作为中心与以雇员为中心的工作分析,主要的方法包括功能工作分析、管理职能描述问卷、方法分析、任务清单法、生理素质分析、关键事件记录法、指导定向工作分析法等。
获取工作分析的信息手段可采用问卷调查、观察法、面谈法与员工记录法等。
3、工作分类就是把所有的工作工作(工作),按其业务性质分为若干职组、职系(从横向看);然后按责任大小、工作难易所需要的教育程度及技术高低分为若干职级、职等(从纵向看)。
工作分类是一种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没有合理的工作分类,就不可能有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
4、工作设计就是指对工作完成的方式以及某种特定工作所要求完成的任务进行界定的过程。
而工作再设计则是指改变某种已有工作中的任务或者改变工作完成的方式的过程。
工作设计的主要方法有工作简化、工作轮换、工作扩充、工作丰富化等四种。
四、考核要求(一)识记工作分析、职务、工作、工作规范、任务、观察法、面谈法、工作分类、职门、职组、职系、职级、职等、工作简化、工作轮换、工作扩充、工作丰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