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包格式详解解析
IP包格式详解
工作原理:当IP包在传输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如目的不可达、路由问题等,源主机发 送ICMP报文给路由器或目的主机,帮助诊断和解决问题。
主要功能:ICMP提供了一些重要的诊断工具,如ping命令,用于测试主机之间的连 通性。
IP包安全防护措施
使用加密技术 保护IP包内容, 防止数据被窃
取或篡改
部署防火墙, 限制非法访问
和恶意攻击
定期更新和升 级操作系统、 应用程序和安 全设备,以修
复安全漏洞
实施安全审计 和日志记录, 监控网络流量
和异常行为
加密技术应用
加密技术可以保护IP包的内容,防止数据被窃取或篡改 常见的加密技术包括对称加密和公钥加密 对称加密使用相同的密钥进行加密和解密,常见的对称加密算法有AES和DES 公钥加密使用不同的密钥进行加密和解密,常见的公钥加密算法有RSA和ECC
严格源路由:用于 指定数据包必须经 过特定的路径到达 目的主机
选项长度
长度范围:0-40字节 选项字段的长度不固定,取决于具体选项的长度和数量 选项字段长度必须为4字节的整数倍 选项字段长度不足时,需要填充0字节
选项内容
选项类型:标识IP选项的类型, 如路由器警告、时间戳等
选项长度:IP选项的长度,以 32位为单位
IP包重组的过程
IP包到达接收端
接收端检查IP包的头部信 息
根据头部信息,将IP包放 入重组缓冲区
按照IP包的序号进行排序, 完成重组
IP包安全问题与 防护措施
IP包面临的安全威胁
篡改数据:攻击者可以修改IP包中的数据,导致数据丢失或损坏 窃取信息:攻击者可以截获IP包中的敏感信息,如账号密码等 拒绝服务:攻击者可以发送大量的垃圾IP包,导致网络拥堵,影响正常通信 恶意软件传播:攻击者可以利用IP包传播病毒、木马等恶意软件
ip包头协议类型字段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ip包头协议类型字段篇一:ip包头格式ip包头格式*版本(version)——标识了数据包的ip版本号。
这个4位字段的值设置为二进制的0100表示ip版本4(ipv4),设置为0110表示ip版本6(ipv6)。
*报头长度(headerlength)——字段长度为4位,正如字段名所示,它表示32位字长的ip报头长度。
设计报头长度字段是因为数据包的可选项字段的大小会发生变化。
ip 报头最小长度为20个八位组,最大可以扩展到60个八位组——通过这个字段也可以描述32位字的最大长度。
*服务类型(tos,typeofservice)——字段长度为8位,它用来指定特殊的数据包处理方式。
服务类型字段实际上被划分为两个子字段:优先级和tos。
优先级用来设置数据包的优先级,这就像邮寄包裹一样,可以是平信、隔日送到或两日内送到。
tos允许按照吞吐量、时延、可靠性和费用方式选择传输服务。
虽然tos字段通常不用(所有位均被设置为0),但是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ospF)协议的早期规范中还是称为tos路由选择。
优先权位偶尔在服务质量(qos)应用中使用。
更详细的信息可以参见RFc1340和RFc1349。
*总长度(totallength)——数据包总长度字段的长度为16位,以八位组为单位计,其中包括ip报头。
接收者用ip数据包总长度减去ip报头长度,就可以确定数据包数据有效负载的大小。
16位长的二进制数用十进制表示最大可以为65535,所以ip数据包的最大长度是65535。
*标识符(identifier)——字段长度为16位,通常与标记字段和分片偏移字段一起用于数据包的分段。
如果数据包原始长度超过数据包所要经过的数据链路的最大传输单元(mtu),那么必须将数据包分段为更小的数据包。
例如,一个大小为5000字节的数据包在穿过网络时,如果遇到一条mtu为1500字节的数据链路,即数据帧最多容纳大小为1500字节的数据包。
ip数据报格式 相关解答题
ip数据报格式相关解答题好的,以下是一篇可能的文章草稿,供您参考:IP数据报格式一、什么是IP数据报?IP数据报是一种在网络中传输的数据单元,通常由一个或多个IP 数据包组成。
它包含了发送主机和接收主机之间的数据和相关控制信息。
二、IP数据报的格式是什么?IP数据报的格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版本:IP协议的版本号,目前常用的版本是4(IPv4)。
2. 头部校验和:用于检测数据报在传输过程中是否发生改变。
3. 目标协议地址:接收数据报的设备的IP地址。
4. 源协议地址:发送数据报的设备的IP地址。
5. 数据部分:实际要传输的数据。
三、IP数据报头部有哪些字段?IP数据报头部包含多个字段,以下是其中一些常见的字段:1. 服务类型/TOS:用于控制数据传输的优先级、可靠性与实时性。
2. 标识符:用于跟踪数据报在转发过程中的顺序。
3. 标志字段:用于控制数据报的分片和粘包行为。
4. 片偏移:用于指定数据报片段在原始数据中的位置。
5. TTL(生存时间):用于控制数据报在路由器中的缓存时间和转发次数。
6. 协议:指示使用哪种协议来处理数据报的数据部分。
7. 校验和:用于检测IP数据报在传输过程中是否发生改变。
8. 源主机地址和目标主机地址:与IP数据报头部中的源协议地址和目标协议地址相对应,用于指定发送和接收数据报的主机。
四、如何解析IP数据报?解析IP数据报需要使用特定的协议和工具。
常见的工具包括Wireshark、tcpdump等。
解析过程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 读取数据报。
2. 提取头部信息,包括版本、标志、片偏移、TTL等。
3. 根据协议字段确定使用哪种协议来处理数据报的数据部分。
4. 根据头部中的目标主机地址将数据报转发到相应的网络设备或应用程序。
五、如何处理IP数据报的分片?当一个较大的数据包需要通过路由器进行转发时,如果目标主机地址不在同一个网络中,路由器可能会将数据包分成多个更小的片段,并将每个片段发送到不同的网络中。
ipv4报文格式解析
ipv4报文格式解析IPv4报文格式如下:1. 版本号(Version):占4位,表示IP协议的版本。
目前广泛使用的是IPv4,其版本号为0100。
2. 首部长度(Header Length):占4位,表示IP首部的长度。
首部长度单位为32位字长(4字节),4位二进制表示最大的十进制数值为15,因此,当首部长度为1111时(即十进制的15),首部长度达到最大长度60字节。
通常情况下,首部长度为20字节。
3. 区分服务(Type of Service):占8位,用于表示数据包的服务质量,如延迟、吞吐量、可靠性和成本等。
现在通常使用3位优先级字段和5位TOS字段。
4. 总长度(Total Length):占16位,表示整个IP数据包的长度,包括首部和数据部分。
范围为0-65535字节。
5. 标识(Identification):占16位,用于标识数据包。
当原始报文超过最大传输单元(MTU)时,需要进行分片,每个分片打上相同的标识符,以便接收端识别为同一个报文的分片。
6. 标记(Flags):占3位,用于表示数据包是否分片以及分片顺序。
其中,第一位未使用;第二位表示“不允许分片”(Don't Fragment,DF),第三位表示“更多分片”(More Fragments,MF)。
7. 分片偏移量(Fragment Offset):占13位,用于标记分片在分组中的位置。
8. 生存时间(Time to Live,TTL):占8位,表示数据包可以在网络中传输的最大跳数。
9. 协议(Protocol):占8位,表示传输层使用的协议类型,如ICMP、IGMP、TCP、UDP等。
10. 头部校验和(Header Checksum):用于校验IP报头的正确性,仅校验头部,数据部分由传输层协议负责校验。
11. 源IP地址(Source IP Address):占32位,表示数据包的源IP 地址。
12. 目的IP地址(Destination IP Address):占32位,表示数据包的目的IP地址。
数据包报文格式(IP包TCP报头UDP报头)
数据包报文格式(IP包TCP报头UDP报头)一、IP包格式IP数据包是一种可变长分组,它由首部和数据负载两部分组成。
首部长度一般为20-60字节(Byte),其中后40字节是可选的,长度不固定,前20字节格式为固定。
数据负载部分的长度一般可变,整个IP数据包的最大长度为65535B。
1、版本号(Version)长度为4位(bit),IP v4的值为0100,IP v6的值为0110。
2、首部长度指的是IP包头长度,用4位(bit)表示,十进制值就是[0,15],一个IP包前20个字节是必有的,后40个字节根据情况可能有可能没有。
如果IP包头是20个字节,则该位应是20/4=53、服务类型(Type of Service TOS)长度为8位(bit),其组成:前3位为优先级(Precedence),后4位标志位,最后1位保留未用。
优先级主要用于QoS,表示从0(普通级别)到7(网络控制分组)的优先级。
标志位可分别表示D(Delay更低的时延)、T(Throughput 更高的吞吐量)、R(Reliability更高的可靠性)、C(Cost 更低费用的路由)。
TOS只表示用户的请求,不具有强制性,实际应用中很少用,路由器通常忽略TOS字段。
4、总长度(Total Length)指IP包总长度,用16位(bit)表示,即IP包最大长度可以达216=65535字节。
在以太网中允许的最大包长为1500B,当超过网络允许的最大长度时需将过长的数据包分片。
5、标识符(Identifier)长度为16位,用于数据包在分段重组时标识其序列号。
将数据分段后,打包成IP 包,IP包因走的路由上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到达目地的时间,到达目地的后再根据标识符进行重新组装还原。
该字段要与标志、段偏移一起使用的才能达到分段组装的目标。
6、标志(Flags)长度为3位,三位从左到右分别是MF、DF、未用。
MF=1表示后面还有分段的数据包,MF=0表示没有更多分片(即最后一个分片)。
TCPIP以太网数据包格式解析及LWIP架构图解
以太网数据包分类及格式解析1、以太网数据链路层帧格式(MAC 帧)——即CPU 通过MII/RMII 接口发给PHY 芯片的数据2、ARP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地址解析协议)协议数据包格式硬件类型:一般为0x0001:表示MAC 帧中“目的地址”的类型为以太网MAC地址。
协议类型:表示要映射的协议地址类型。
0x0800表示映射为IP 地址。
硬件地址长度:表示“目的地址”的长度,MAC 地址为0x06。
协议地址长度:表示IP 地址长度,为0x04。
OP :表示操作类型。
ARP 请求:0x01;ARP 应答:0x02;RARP 请求:0x03;RARP应答:0x04。
发送端以太网地址:同“源地址”。
发送端IP 地址:即“源地址”对应的IP 地址。
目的以太网地址:同“目的地址”,对ARP 请求来说,为0。
目的IP 地址:ARP 包要发往的对象IP 地址。
3、IP 数据包格式4位版本:对于IPv4,该值为4;对于IPv6,该值为6。
4位首部长度:记录首部长度,以字为单位。
对于不含选项的IP报头,该值为5。
8位服务类型:用来描述IP数据包急需的服务类型,如最小延时、最大吞吐量等。
本字段在LWIP中没用。
16位总长度:描述了整个IP数据报包括IP报头的总字节数。
16位标识:用来标识IP层发送出去的每一份IP数据报,每发送一份报文,该值加1。
3位标志和13位偏移:用于IP数据包分片时使用。
8位生存时间(TTL):描述了该IP数据包最多能被转发的次数,每经过一次转发,该值减1,当该值为0时,一个ICMP报文会被返回至源主机。
8位协议:用来描述该IP数据包是来自于上层的哪个协议。
1:ICMP;2:IGMP;6:TCP;17:UDP。
16位首部校验和:针对IP首部的校验和,并不包括数据部分。
数据部分的校验是由上层协议负责的。
32位源IP地址:发送该IP包的主机IP地址。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IP数据包解析(共5篇)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IP数据包解析(共5篇)第一篇: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IP数据包解析课设名称:IP数据包解析班级:学号:姓名:指导老师:日期: 2012.6.15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目录1.课程设计目的 (1)2.课程设计要求 (1)3.程序设计分析 (1)3.1 网卡设置 (1)3.2 使用套接字 (2)3.2.2 接收数据包 (2)3.3 定义IP头部的数据结构 (3)3.4 IP包的解析 (3)3.5 协议的定义 (4)3.6捕获处理 (4)4.运行结果 (5)5.总结 (5)6.源程序代码 (6)Ip数据包解析1.课程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的目的就是设计一个捕获并解析IP数据包的程序,并根据这个程序,说明IP数据包的结构及IP协议的相关问题,从而对IP 层的工作原理有更好的理解和认识。
2.课程设计要求本设计的目标是捕获网络中的IP数据包,解析数据包的内容,将结果显示在标准输出上,并同时写入日志文件。
程序的具体要求如下:1)以命令行形式运行:ipparse logfile,其中ipparse是程序名, 而logfile则代表记录结果的日志文件。
2)在标准输出和日志文件中写入捕获的IP包的版本、头长度、服务类型、数据包总长度、数据包标识、分段标志、分段偏移值、生存时间、上层协议类型、头校验和、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等内容。
3)当程序接收到键盘输入Ctrl+C时退出3.程序设计分析3.1 网卡设置为了获取网络中的IP数据包,必须对网卡进行编程,在这里使用套接字(socket)进行编程。
但是,在通常情况下,网络通信的套接字程序只能响应与自己硬件地址相匹配的数据包或是以广播形式发出的数据包。
对于其他形式的数据包,如已到达网络接口,但却不是发送到此地址的数据包,网络接口在骓投递地Ip数据包解析址并非自身地址之后将不引起响应,也就是说应用程序无法收取与自己无关的数据包。
我们要想获取网络设备的所有数据包,就是需要将网卡设置为混杂模式。
解析IP数据包
解析IP数据包IP数据包是在互联网传输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一种数据格式。
它包含了源IP地址和目标IP地址,以及其他与网络通信相关的信息。
解析IP数据包是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和解读的过程,以便理解数据包的来源、目的和内容。
在解析IP数据包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1. 版本号:IP数据包的版本号指示了所使用的IP协议的版本。
常见的版本有IPv4和IPv6。
IPv4是目前广泛使用的版本,而IPv6是为了解决IPv4地址不足的问题而推出的新版本。
2. 头部长度:IP数据包的头部长度指示了IP头部的长度,以字节为单位。
头部长度可以通过该字段的值乘以4来计算得到实际长度。
3. 服务类型:IP数据包的服务类型字段用于指示对数据包的处理优先级和要求。
这个字段可以用于区分不同类型的流量,如语音、视频或者普通数据。
4. 总长度:IP数据包的总长度字段指示了整个IP数据包的长度,包括头部和数据部份。
这个字段的值以字节为单位。
5. 标识、标志和片偏移:IP数据包的标识字段用于惟一标识一个IP数据包。
标志字段用于指示是否还有后续的分片数据包,以及是否允许分片。
片偏移字段用于指示当前数据包在原始数据中的位置。
6. 生存时间:生存时间字段指示了IP数据包在网络中的最大生存时间。
每经过一个路由器,生存时间字段的值就会减少1。
当生存时间字段的值为0时,数据包将被丢弃。
7. 协议:协议字段指示了IP数据包中封装的上层协议类型。
常见的协议有TCP、UDP和ICMP等。
8. 校验和:校验和字段用于检测IP数据包在传输过程中是否发生了错误。
发送端会计算校验和,并将其添加到IP头部中。
接收端在接收到数据包后会重新计算校验和,并将其与接收到的校验和进行比较,以检测数据包是否有损坏。
9. 源IP地址和目标IP地址:源IP地址字段指示了数据包的发送者的IP地址,而目标IP地址字段指示了数据包的接收者的IP地址。
通过解析IP数据包,我们可以获得有关网络通信的重要信息,如数据包的源地址、目标地址、协议类型等。
IP协议详解
IP协议详解协议名称:IP协议详解一、引言IP协议(Internet Protocol)是互联网中最基础的协议之一,它负责在网络中传输数据包。
本协议旨在详细解释IP协议的工作原理、功能和特点,以及相关的数据包格式和处理流程。
二、IP协议概述1. IP协议定义:IP协议是一种面向无连接的协议,它负责将数据包从源主机传输到目标主机。
2. IP协议的作用:IP协议提供了网络层的服务,实现了主机之间的逻辑连接和数据传输。
3. IP协议的特点:IP协议是一种无状态的协议,不保证数据包的可靠性和顺序传输。
4. IP协议的版本:目前主要有IPv4和IPv6两个版本,其中IPv4是当前广泛使用的版本。
三、IP数据包格式1. IPv4数据包格式:- 版本:指示数据包使用的IP协议版本,通常为4。
- 头部长度:指示IP数据包头部的长度,单位为字节。
- 区分服务:用于指定数据包的优先级和服务质量。
- 总长度:指示整个IP数据包的长度,包括头部和数据部分。
- 标识、标志和片偏移:用于分片和重组数据包。
- 生存时间:指示数据包在网络中的存活时间,用于防止数据包无限循环。
- 协议:指示数据包的上层协议类型,如TCP、UDP等。
- 头部校验和:用于检验IP头部的完整性。
- 源IP地址和目标IP地址:分别指示数据包的源主机和目标主机的IP地址。
2. IPv6数据包格式:- 版本:指示数据包使用的IP协议版本,通常为6。
- 流量类别:用于指定数据包的优先级和服务质量。
- 流标签:用于标识一组相关的数据包。
- 负载长度:指示数据包的有效载荷长度,不包括头部。
- 下一个头部:指示下一个扩展头部或上层协议类型。
- 跳数限制:指示数据包在网络中的最大传输跳数。
- 源IP地址和目标IP地址:分别指示数据包的源主机和目标主机的IP地址。
四、IP数据包的传输过程1. 发送端处理:- 封装数据:将应用层数据封装为IP数据包。
- 查找路由:根据目标IP地址查找最佳路由。
ipv4 报文格式解析
ipv4 报文格式解析IPv4(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4)是互联网协议(IP)的第四版,也是第一个广泛使用的协议版本。
它构成了当今互联网技术的基础。
IPv4使用32位地址,因此可以提供大约43亿个唯一地址。
下面是IPv4报文的基本格式解析:IPv4报文(或称为数据报)主要由两部分组成:报头和数据部分。
1. 报头:版本(Version):占4位,指定IP协议的版本。
对于IPv4,此值为4。
报头长度(Header Length):占4位,表示IP报头的长度,以32位字为单位。
最小值为5,表示报头长度为20字节。
服务类型(Type of Service):占8位,用于QoS(服务质量)等目的。
总长度(Total Length):占16位,表示整个IP数据报的长度,包括报头和数据。
标识(Identification):占16位,帮助分片后的数据报重新组装。
标志(Flags):占3位,与分片相关。
片段偏移(Fragment Offset):占13位,表示分片在原始数据中的偏移量。
生存时间(Time to Live, TTL):占8位,表示数据报在网络中的生存时间或经过的路由器数量。
每经过一个路由器,此值减1,直到为0时被丢弃。
协议(Protocol):占8位,表示上层协议类型,例如TCP、UDP等。
报头校验和(Header Checksum):占16位,用于确保IP报头的完整性。
源IP地址(Source IP Address):占32位,表示发送方的IP地址。
目标IP地址(Destination IP Address):占32位,表示接收方的IP地址。
2. 数据部分:此部分包含上层协议(如TCP、UDP等)的数据。
其长度和具体内容取决于上层协议。
3. 选项(Options):这是一个可选的部分,不总是出现在IPv4数据报中。
当存在时,它跟在报头后面、数据部分之前。
选项可以用来支持各种特殊功能和测试。
IP 数据报的格式详解PPT课件
填充
数据部分
片偏移(12 bit)指出:较长的分组在分片后 某片在原分组中的相对位置。
片偏移以 8 个字节为偏移单位。
IP 数据报分片的举例
需分片的 数据报
首部
字节 0
数据部分共 3800 字节
1400
2800
偏移 = 0/8 =0
3799
首部 1
首部 2
首部 3
字节 0
1399
数据报片 1
偏移 = 0/8 = 0
填充
数据部分
首部检验和(16 bit)字段只检验数据报的首部 不包括数据部分。
这里不采用 CRC 检验码而采用简单的计算方法。
发送端
字1
数 据
字2
报 首
检验和
部 字n
16 bit
16 bit … 置为全 0 …
16 bit
反码算术 运算求和
16 bit
取反码
检验和 16 bit
数据部分 不参与检验和的计算
片偏移
首部检验和
源地址
可变 部分
目的地址 可 选 字 段 (长 度 可 变)
填充
数据部分
生存时间(8 bit)记为 TTL (Time To Live) 数据报在网络中的寿命,其单位为秒。
比特 0 1 2 3 4 5 6 7
优先级
D T R C 未用
比特 0
4
8
16 19
24
31
固 定 首部 部分
IP 数据报的格式
• 一个 IP 数据报由首部和数据两部分组成。 • 首部的前一部分是固定长度,共 20 字节,
是所有 IP 数据报必须具有的。 • 在首部的固定部分的后面是一些可选字
TCPIP数据包结构详解
TCPIP数据包结构详解TCP/IP是一种广泛使用的网络协议,用于在Internet上进行数据通信。
TCP/IP数据包结构是指TCP/IP协议对数据包的组织和封装方式。
下面将详细介绍TCP/IP数据包结构。
TCP/IP数据包由多个部分组成,其中包括IP头部、TCP/UDP头部、数据(Payload)以及选项部分。
下面将逐一介绍每个部分的功能和结构。
1. IP头部(IP Header):IP头部是TCP/IP数据包的第一个部分,用于指定源IP地址和目标IP地址。
IP头部还包含其他一些字段,如版本号、服务类型、包长、标识符、标志位等。
-版本号:指定IP协议的版本,如IPv4或IPv6-服务类型:指定数据包的优先级。
-包长:指定整个IP数据包的长度。
-标识符:用于唯一标识一个数据包。
-标志位:用于控制数据包的分片和重组。
2. TCP/UDP头部(TCP/UDP Header):TCP/UDP头部紧随IP头部,用于指定源端口和目标端口。
TCP头部和UDP头部具有相似的结构。
-源端口:指定发送数据的应用程序端口。
-目标端口:指定接收数据的应用程序端口。
-序列号和确认号:用于实现TCP协议的可靠传输机制。
- 标识TCP选项:例如最大分段大小(Maximum Segment Size)等。
3. 数据(Payload):数据部分是TCP/IP数据包中的主要内容,包含应用层的数据信息。
例如,HTTP协议中的请求或响应报文就是通过数据部分传输的。
4. 选项部分(Options):选项部分是可选的,用于存储一些与特定协议相关的额外信息。
例如,TCP协议中的选项可以用于实现窗口缩放和选择确认等功能。
总结起来,TCP/IP数据包结构包括IP头部、TCP/UDP头部、数据和选项部分。
这些部分的结构和字段的具体定义可以根据具体的协议版本和实现来确定。
在实际的网络通信中,数据包会通过路由器和交换机等设备进行传输。
路由器根据IP头部中的目标IP地址进行路由选择,将数据包转发到正确的下一个网络节点。
mac包,ip包,tcp包 格式说明
mac包,ip包,tcp包格式说明(1)2007年12月08日星期六下午09:00这个文章是转载的.还繁体的.我给汉化了..嘿嘿.mac包,ip包,tcp包格式说明图三、以太网络的MAC 讯框在这个MAC 当中,最重要的就是那个 6 Bytes 的目的与来源位址了!事实上,在所有的以太网络卡当中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网络卡卡号,那就是上头的『目的与来源位址』,这个地址是硬件地址( hardware address ),共有 6 bytes ,分别由00:00:00:00:00:00 到FF:FF:FF:FF:FF:FF,这 6 bytes 当中,前3bytes 为厂商的代码,后3bytes 则是该厂商自行设定的装置码了。
在Linux 当中,你可以使用ifconfig 这个指令来查阅你的网络卡卡号喔!不过,由于MAC 主要是与网络卡卡号有关,所以我们也常常将MAC 作为网络卡卡号的代称。
特别注意,在这个MAC 的传送中,他仅在局域网络内生效,如果跨过不同的网域(这个后面IP的部分时会介绍),那么来源与目的的位址就会跟着改变了。
这是因为变成不同网络卡之间的交流了嘛!所以卡号当然不同了!如下所示:图三、以太网络的MAC 讯框在这个MAC 当中,最重要的就是那个 6 Bytes 的目的与来源地址了!事实上,在所有的以太网络卡当中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网络卡卡号,那就是上头的『目的与来源地址』,这个地址是硬件地址( hardware address ),共有 6 bytes ,分别由00:00:00:00:00:00 到FF:FF:FF:FF:FF:FF,这 6 bytes 当中,前3bytes 为厂商的代码,后3bytes 则是该厂商自行设定的装置码了。
在Linux 当中,你可以使用ifconfig 这个指令来查阅你的网络卡卡号喔!不过,由于MAC 主要是与网络卡卡号有关,所以我们也常常将MAC 作为网络卡卡号的代称。
IP报文格式详解
清默网络 CCIE Team
技术群:137962123
电话 0551-5436206
185+185=370
报文分析专题
之 IP 报文格式
那么第一段的分段偏移为0,第二段分段偏移为1480/8=185,第三段为
Time to Live(生存时间):用于防止数据包在网络上无休止地被传输;长度8位,最大值255,每经过一台 路由器,TTL被减1。
| Time to Live | Protocol |
Header Checksum
|
+-+-+-+-+-+-+-+-+-+-+-+-+-+-+-+-+-+-+-+-+-+-+-+-+-+-+-+-+-+-+-+-+
|
Source Address
|
+-+-+-+-+-+-+-+-+-+-+-+-+-+-+-+-+-+-+-+-+-+-+-+-+-+-+-+-+-+-+-+-+
Verbose(详细内容):查看数据包传送的详细内容;一般用于查看延迟;
Padding(填充):通过在可选字段后面添加0来补足32位,为了确保报头长度是32的倍数。
IPv4与IPv6详解
IPV4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是规范计算机网络中数据传送的一套协议。
目前使用的是IPv4, IPv6在试验阶段。
TCP/IP协议栈(按TCP/IP参考模型划分)应用层FTP SMTP HTTP ...传输层TCP UDP网络层IP ICMP ARP链路层以太网令牌环FDDI ...地址格式IPv4使用32位地址,因此最多可能有4,294,967,296(=232)个地址。
另一方面,目前还并非很流行的IPv6使用的128位地址所采用的位址记数法,在IPv4也有人用,但使用范围更少。
过去IANAIP地址分为A,B,C,D 4类,把32位的地址分为两个部分:前面的部分代表网络地址,由IANA分配,后面部分代表局域网地址。
如在C类网络中,前24位为网络地址,后8位为局域网地址,可提供254个设备地址(因为有两个地址不能为网络设备使用: 255为广播地址,0代表此网络本身) 。
网络掩码(Netmask) 限制了网络的范围,1代表网络部分,0代表设备地址部分,例如C类地址常用的网络掩码为255.255.255.0。
一些特别的IP地址段:127.x.x.x给本机地址使用。
224.x.x.x为多播地址段。
255.255.255.255为通用的广播地址。
10.x.x.x,172.16.x.x和192.168.x.x供本地网使用,这些网络连到互连网上需要对这些本地网地址进行转换。
但由于这种分类法会大量浪费网络上的可用空间,所以新的方法不再作这种区分,而是把用者需要用的位址空间,以2的乘幂方式来拨与。
例如,某一网络只要13个ip位址,就会把一个 16位址的区段给他。
假设批核了 61.135.136.128/16 的话,就表示从61.135.136.129 到 61.135.136.142 的网址他都可以使用。
IP包长IP包由首部(header)和实际的数据部分组成。
数据部分一般用来传送其它的协议,如TCP, UDP,ICMP等。
ip数据包格式
IP数据包格式详解2011-12-21 09:58:57| 分类:网络协议|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TCP/IP协议定义了一个在因特网上传输的包,< xmlnamespace prefix ="o"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称为IP数据报(IP Datagram)。
这是一个与硬件无关的虚拟包,由首部和数据两部分组成。
首部的前一部分是固定长度,共20 字节,是所有IP数据报必须具有的。
在首部的固定部分的后面是一些可选字段,其长度是可变的。
首都中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都是IP 协议地址。
那么IP数据报格式又是怎样要求的呢?1. IP数据报首部的固定部分中的各字段①版本:占4位,指IP协议的版本。
通信双方使用的IP协议版本必须一致。
日前广泛使用的IP协议版本号为4 (即IPv4)。
IPv6 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
②首部长度:占4 位,可表示的最大十进制数值是15。
请注意,这个字段所表示数的单位是32位字( 1 个32位字长是4 字节),因此,当IP 的首部长度为1111 时(即十进制的15),首部长度就达到60字节。
当IP 分组的首部长度不是4字节的整数倍时,必须利用最后的填充字段加以填充。
因此数据部分永远在4字节的整数倍开始,这样在实现IP协议时较为方便。
首部长度限制为60字节的缺点是有时可能不够用。
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用户尽量减少开销。
最常用的首部长度就是20 字节(即首部长度为0101),这时不使用任何选项。
③服务:占8 位,用来获得更好的服务。
这个字段在旧标准中叫做服务类型,但实际上一直没有被使用过。
1998年IETF把这个字段改名为区分服务DS (DifferentiatedServices)。
只有在使用区分服务时,这个字段才起作用。
④总长度:总长度指首都及数据之和的长度,单位为字节。
TCP-IP包格式详解
可以用arp命令来检查ARP高速缓存。参数 -a的意思是显示高速缓存中所有的内容。
ARP Utility
五、RARP的分组格式
RARP分组的格式与ARP分组基本一致。 它们之间主要的差别是RARP请求或回答的 帧类型代码为0x8035,而且RARP请求的操 作代码为3,回答操作代码为4。
对应于ARP,RARP请求以广播方式传送, 而RARP回答一般是单播(unicast)传送的。
Stn. B ROUTER
Stn. C
Stn. D
MAC R1 NET N1
MAC R2 NET N2
Station B wants to send a frame to Station D
One Way – Using Router with Proxy ARP Station B Arp’s for Station D Router Proxy ARP responds with MAC address of R1 Station B transmits frame with SourceMAC=MB, SourceNetwork=N1B, DestinationMAC=R1, DestinationNetwork=N2D Router forwards frame with SourceMAC=R2, SourceNetwork=N1B, DestinationMAC=MD, DestinationNetwork=N2D Second Way – Station knows R1 is the designated Router for N2
分片实例
7、协议类型,可能是tcp,或者udp或者其他. 8、头部校验和,当数据到达时,头部所有的16 位累加起来,再取结果的补码,其结果应该为0. 9、32位的源地址和32位的目标地址, 10、选项 选项长度可变,提供某些场合下需要的控 制功能,IP首部的长度必须是4个字节的整数 倍,如果选项长度不是4的整数倍,必须填充 数据0。
IP协议详解
IP协议详解IP协议,即Internet Protocol,是互联网中最基础的协议之一。
它定义了互联网中数据的传输方式和寻址规则。
本协议详解将对IP协议的基本原理、数据包格式、寻址方式和路由选择等内容进行详细讲解。
一、IP协议的基本原理IP协议是一种无连接的协议,它负责将数据从源主机传输到目标主机。
IP协议使用IP地址来唯一标识每个主机和网络,并使用数据包来传输数据。
它是一种面向无连接的协议,不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也不提供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等功能。
二、IP数据包格式IP数据包由首部和数据两部分组成。
首部包含了一些必要的信息,如版本号、首部长度、服务类型、总长度、标识、标志位、片偏移、生存时间、协议类型、首部校验和、源IP地址和目标IP地址等。
数据部分则是要传输的实际数据。
三、IP地址的寻址方式IP地址是互联网中主机和网络的唯一标识。
IP地址分为IPv4和IPv6两种版本。
IPv4地址由32位二进制数表示,通常以点分十进制形式表示。
IPv6地址由128位二进制数表示,通常以冒号分隔的八个十六进制数表示。
IP地址分为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两部分。
网络地址用于标识网络,主机地址用于标识网络中的主机。
IP地址的分配由互联网号码分配机构(IANA)负责,分配方式包括静态分配和动态分配两种。
四、IP路由选择IP路由选择是指在互联网中选择合适的路径将数据从源主机传输到目标主机。
路由选择的基本原理是根据目标IP地址和路由表进行匹配,选择下一跳的路径。
路由选择的方式包括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两种。
静态路由是由网络管理员手动配置的路由表,适用于规模较小的网络。
动态路由则是通过路由协议自动学习和更新路由表,适用于规模较大的网络。
常用的路由协议包括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BGP(Border Gateway Protocol)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roxy ARP
如果目的IP地址是子 网外的,显然它不可能 收到ARP请求,这时有 两种方案: 1. 路由器有ARP代理功 能,它代理子网外 的主机响应ARP请求。 2. 主机通过识别目的 IP地址的网络号, 知道它是子网外的 主机,直接发给缺 省路由器
地址解析为这两种不同的地址形式提 供映射:32 bit的IP地址和数据链路层使 用的任何类型的地址。(ARP 和RARP)
一:基本概念
ARP理论的基础是:每个网络接口有一个硬 件地址(一个48 bit的值,标识不同的以太网 或令牌环网络接口)。在硬件层次上进行的数 据帧交换必须有正确的接口地址。但是, TCP/IP有自己的地址:32 bit的IP地址。知道 主机的IP地址并不能让内核发送一帧数据给主 机。内核(如以太网驱动程序)必须知道目的 端的硬件地址才能发送数据。ARP的功能是在 32 bitIP地址和采用不同网络技术的硬件地址 之间提供动态映射。
分片实例
选项都是以一个8位的选项开始的,每个 选项由三部分组成:一个字节的选项码、一个字 节的长度、多个字节所构成的选项数据,长度 由前一部分决定。不同的选项码位的数字代表 不同的意义,其代表意义如下: 第0位代表:拷贝类((Copy)。用于控制网关对 数据包分片时对本项的处理,“1”将本选项拷 贝到所有的分片中;“0”仅将本选项拷贝第一 个分片中。第1、2位代表:选项类(Option Class). 第3~7位:目前定义了6种类型,其中如定义为 00111代表记录路由,该选项让数据包把从源节 点到目的节点所经过的各路由填上其IP地址.
ARP为IP地址到对应的硬件地址之间提供动 态映射。这个过程一般应用程序会自动完成 的,用户并不知道。 RARP是被那些没有磁盘驱动器的系统使 用,它需要系统管理员进行手工设置。
地址转换规程
当链路层要封装网络层分组时, 它需要知道目的物理地址。 首先,每个主机都有ARP缓存, 用来存放一些IP地址与MAC地址 的对应关系。主机根据分组头上 的目的IP地址查阅自己的ARP缓 存,如果没查到,就用广播地址 发送ARP请求。 被请求的IP地址所对应的主机返 回一个ARP响应。 主机收到响应后,就可发送数据 帧,并将该IP地址与MAC地址对 存放在ARP缓存中。
举例
3、区分服务(DS)一共8个bit位,从左到右依次为 PPPDTRCU,其中包含4个标志D,T,R,C(延迟, 吞吐量,可靠性,最小费用) 和一位保留位。
PPP:表示IP封低延迟 T:为0表示一般传输量,为1表示高传输量 R:若为0表示为一般可靠度,为1高可靠度 U:保留位,一般未使用
第5讲 ARP和RARP应用
回顾以太网数据包发送格式如下:
首部 IP 首部 MAC 首部 报文 应用层数据 报文
在以太网中,上层运行的是IP协议, 当一台主机把以太网数据帧发送到位于 同一局域网上的另一台主机时,是根据 48 bit的以太网地址来确定目的接口的。 即下层传输地址使用MAC地址表示。 我们使用SOCKET程序,只是关心 IP地址。它们二者是怎样相对应呢?
6、分片(Fragmentation)及重组
MTU(Maximum Transfer Unit)
MTU=1500 以太网
MTU=576 X.25或拨号线路
MTU=1500
IP包,长度为768
DF = 0
思考:如DF=1,怎么办?
分段
分组头 数据(1400字节)
MTU=620字节 分组头 数据(600字节) 段偏 移=0 分组头 数据(600字节) 段偏移 =75 数据 分组头 200字节 段偏移 =150
4、总长度: 即首部+数据部分的长度,它是 一个数值。单位是字节,总长度为16位,最长 为:216-1=65535字节, 实际上决定于MTU(最 大传输单元),对以太网为1500字节。 若包太长,超过了MTU的值,则需要切割,即 分片
5、标识(Identification)的用途 是让目标主机 确定一个新的数据段属于哪个数据包,同一个 数据报的分段有相同的标志值.当IP被重组时, 每个来自同一笔数据的小IP就得要有个识别 码以告知接收端这些小IP其实来自同一个封 包才行。
8、TTL域,存活周期,是一个限制分组生 存期的计数器.计数时间为秒,一共占8位, 所以最大生存期为255(秒/点)通常为64。 当他递减到0时,路由器给源主机发送一个 警告分组,原分组被丢弃.这样可以避免数 据报长时间存在网络中.
TTL=7 TTL=8
TTL=6
9、协议类型
IP内的号码 1
2 3
协议名称 ICMP
IGMP GGP
4
6 8
IP
TCP EGP
17
UDP
10、头部校验和,当数据到达时,头部所有的16 位累加起来,再取结果的补码,其结果应该为0. 11、32位的源地址和32位的目标地址, 12、选项 IP首部的长度必须是4个字节的整数倍,如果 选项长度不是4的整数倍,必须填充数据0。
6、标志(Flags)
该地方的内容为0D* DF:若为0表示可以分段,若为1表示不 可分段 MF:若为0表示此IP为最后分段,若为1 表示非最后分段。
7、分段偏移
表示目前这个IP分段在原始的IP封包中所 占的位置,有点像序号,有这个序号才 能将所有的小IP分段组合成为原本的IP封 包大少
专题一
IPV4协议应用
一、IP数据包格式
(1)头部+数据部分
其中头部又包含一个20字节的定长部分和一 个可选的变长部分. (一)头部组成 1、vesion(版本)取值为:IPv4: 4, IPv6: 6 。
2、IHL(首部长度)
可表示的最大十进制数值是15。请注意,这个字段所表 示数的单位是32位字长(1个32位字长是4字节),因 此,当IP的首部长度为1111时(即十进制的15),首 部长度就达到60字节。当IP分组的首部长度不是4字节 的整数倍时,必须利用最后的填充字段加以填充。因 此数据部分永远在4字节的整数倍开始,这样在实现IP 协议时较为方便。首部长度限制为60 字节的缺点是有 时可能不够用。但这样做是希望用户尽量减少开销。 最常用的首部长度就是20字节(即首部长度为0101), 这时不使用任何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