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教程8

合集下载

细胞生物学件8_内膜系统-内质网

细胞生物学件8_内膜系统-内质网
• 真核细胞胞质核糖体80S,原核细胞的 70S,线粒体55S。
二、核糖体的化学组成
• 主 要 成 分 蛋 白 质 和 RNA , 蛋 白 质 占 40~50%, RNA占50~60%。
• 组成核糖体的RNA特称为核糖体RNA(r RNA ) , 占 细 胞 中 RNA 总 量 的 80% 以 上 。
一.内质网的形态结构
• 内质网膜约占细胞总膜面积的一半,是真 核细胞中最多的膜。
• 内质网是内膜构成的封闭的网状管道系统。 具有高度的多型性。
• 可分为粗面型内质网(RER)和光面型内 质网(SER)两类。
• RER呈扁平囊状,排列整齐,有核糖体附着。 肌 肉 细 胞 中 的 肌 质 网 是 一 种 特 化 的 RER , 可 贮存Ca2+,引起肌肉收缩。
glycosylation):与Ser和Thr的OH连 接,连接的糖为半乳糖或N乙酰半乳糖胺。 如胶原、血型糖蛋白等 • 2.N-连接的糖基化(N-linked glycosylation):与天冬酰胺残基的 NH2连接,连接的糖为N-乙酰葡糖胺。
• 内质网上进行的为N-连接的糖基化。图 7-9
• 糖的供体为核苷糖(nucleotide sugar), 如CMP-唾液酸、GDP-甘露糖、UDPN-乙酰葡糖胺等。糖分子首先被糖基转 移酶转移到膜上的磷酸长醇(dolichol phosphate)分子上,装配成寡糖链。 再被寡糖转移酶转到新合成肽链特定序 列(Asn-X-Ser或Asn-X-Thr)的天 冬酰胺残基上。
然后进行扩增。
第三节 核糖体(Ribosome)
• 核糖体在各类细胞中普遍存在,是一种 无膜包被的颗粒状结构,具有很强的嗜 碱性。
• 功能:蛋白合成
一、核糖体 的基本结 构与类型

《细胞生物学》——细胞8章 细胞骨架1

《细胞生物学》——细胞8章 细胞骨架1
2. 下列哪种蛋白可以帮助微丝快速组装()
A 球状肌动蛋白 B 纤维状肌动蛋白
G蛋 C白 D Arp2/3
提交
3. 微丝的组装不包括下列哪个阶段() A. 成核反应 B. 纤维的延长 C. 踏车行为 D. 解离阶段
单选题 10分
3. 微丝的组装不包括下列哪个阶段()
A 成核反应 B 纤维的延长 C 踏车行为 D 解离阶段
即正极与负极之别
(2)肌动蛋白单体组装成微丝的过程
① 缓慢成核期:肌动蛋白单体与起始复合物结合→形成寡聚体(至少2-3
个单体)。
包括2种肌动蛋白相关蛋白(Arp2/3)和5种
其它蛋白。
② 快速延长期:肌动蛋白单体具有ATP酶活性,可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
量来快速组装单体。当微丝的组装速度快于肌动蛋白水解ATP的速度时,在
提交
本章主要内容
微丝与细胞运动 微管及其功能 中间丝
第一节 微丝与细胞运动
微丝(microfilament, MF) 肌动蛋白丝(actin filament) 纤维状肌动蛋白
(fibrous, F-actin)
由肌动蛋白单体组装而成的 直径为7 nm的纤维状结构 存在于所有真核细胞中 微丝的组装/去组装 微丝结合蛋白
(MF binding protein)
一、微丝的组成及其组装 二、微丝网络结构的调节与细胞运动
一、微丝的组成及其组装
(一)微丝的结构与成分 (二)微丝的组装及其动力学特性 (三)影响微丝组装的特异性药物
(一)微丝的结构与成分
• 微丝的主要结构成分:肌动蛋白(actin)。
• 肌动蛋白在细胞内有2种存在形式:①球状肌动蛋白(G-actin): 肌动蛋白单体;②纤维状肌动蛋白(F-actin):由多个单体组装 而成。

细胞生物学第8章细胞信号传导

细胞生物学第8章细胞信号传导

息系统的进化。
单细胞生物通过反馈调节,适应环境的变化。 多细胞生物则是由各种细胞组成的细胞社会,除 了反馈调节外,更有赖于细胞间的通讯与信号传 导,以协调不同细胞的行为,如:①调节代谢, 通过对代谢相关酶活性的调节,控制细胞的物质 和能量代谢;②实现细胞功能,如肌肉的收缩和 舒张,腺体分泌物的释放; ③调节细胞周期,使 DNA复制相关的基因表达,细胞进入分裂和增殖 阶段; ④控制细胞分化,使基因有选择性地表达, 细胞不可逆地分化为有特定功能的成熟细胞; ⑤ 影响细胞的存活。
NO在导致血管平滑肌舒张中的作用



(四)配体与受体(Ligand & Receptor) 1、配体(Ligand):在细胞通讯中,由信号传导 细胞送出的信号分子必须被靶细胞接收才能触发 靶细胞的应答,此时的信号分子被称为配体 (ligand),接收信息的分子称为受体。 2、受体(Receptor):广义的受体指任何能够同 激素、神经递质、药物或细胞内的信号分子结合 并能引起细胞功能变化的生物大分子。狭义的受 体指能够识别和选择性结合配体(signal molecule) 的大分子,当与配体结合后,通过信号转导 (Signal Transduction)作用将细胞外信号转换为 细胞内的物理和化学信号,以启动一系列过程, 最终表现为生物学效应。
第八章
细胞信号转导
生命与非生命物质最显著的区别在于生命
是一个完整的自然的信息处理系统。一方面生
物信息系统的存在使有机体得以适应其内外部
环境的变化,维持个体的生存;另一方面信息 物质如核酸和蛋白质信息在不同世代间传递维 持了种族的延续。生命现象是信息在同一或不 同时空传递的现象,生命的进化实质上就是信
在细胞通讯中受体通常是指位于细胞膜表 面或细胞内与信号分子结合的蛋白质,多为糖 蛋白,一般至少包括两个功能区域,与配体结 合的区域和产生效应的区域;当受体与配体结 合后,构象改变而产生活性,启动一系列过程, 最终表现为生物学效应。受体与配体间的作用 具有三个主要特征:①特异性;②饱和性;③ 高度的亲和力。

细胞生物学第八章细胞信号转导

细胞生物学第八章细胞信号转导

信号蛋白: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转承蛋白:负责将信息传给信号链的下一组分。 信使蛋白:携带信息从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 接头蛋白:起连接信号蛋白的作用。 放大和转导蛋白:通常由酶或离子通道蛋白组成,介导产生级联反 应。 传感蛋白:负责信号不同形式的转换。 分歧蛋白:将信号从一条途径传播到另外途径。 整合蛋白:从 2 条或多条信号途径接受信号,并在向下传递之前进 行整合。

2、受体

受体:受体是一种能够识别和选择性结合某种配体(信号分子)的大 分子,绝大多数都是蛋白质且多为但蛋白,少数受体是糖脂,有的受 体是糖蛋白和糖脂组成的复合物。 (1)根据靶细胞上受体存在的部位,可将手提取分为 细胞内受体:位于细胞质基质或核基质中,主要是别和结合小 的脂溶性信号分子。





c、间隙连接通透性的调节:
意义:间隙连接对小分子的通透能力具有底物选择性。因此通过掌握调节间 隙连接通透性的途径有助于对信号分子的传递调控。 特性: 1、电荷选择性: 间隙连接的通透能力与底物所带电荷有关。
2 、组织特异性: 由不同连接蛋白所构成的连接子,在导电率、通透性 和可调控方面是不同的。由不同连接蛋白组成的异聚体连接子一般具有通透 功能,但在有些情况下却没有通透功能。如:Cx43与Cx40连接蛋白形成间隙 连接时,连接子没有通透功能。
二、信号转导系统及其特性
(一)信号转导系统的基本组成与信号蛋白 信号转导系统: 1、不同形式的胞外的信号刺激首先被细胞表面特异性受体所识别。 2、胞外信息通过适当的分子开关机制实现信号的跨膜转导,产生 细胞内第二信使或活化的信号蛋白。 3、信号放大:信号传递至胞内效应器蛋白,引发细胞内信号放大 的级联反应,使信号逐级放大。 4、启动反馈机制从而终止或降低细胞反应。

细胞生物学第8章-细胞骨架

细胞生物学第8章-细胞骨架
动力蛋白驱动蛋白驱动蛋白和动力蛋白的头部都具有atp水解酶的活性酶解atp的能量可供这两个蛋白质的头部做一次构象变换完成一套与微管的结合解离再结合的动作从而使蛋白质沿着微管移动
细胞骨架
本章内容提要
细胞质骨架 微管 微丝 中间丝
膜骨架 核骨架
细胞骨架(Cytoskeleton)指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 蛋白纤维网架体系。
轴丝微管的排列方式主要有3中模式:
①9+2型:轴丝的外围是9组二联体微管,中 间是2根由中央鞘所包围的中央微管。
②9+0型:外围与9+2型相同,有9组二联体 微管,但缺乏中央微管。
③9+4型:罕见,轴丝中央含有4根单体微管。
9+0型一般为不动纤毛,9+2型大多为动纤毛。
纤毛和鞭毛运动的机制--“滑动微管模型”。 由于二联管之间的动力蛋白臂的动力蛋白介导了 两条微管的互相滑动,才使纤毛发生运动。
细胞骨架是高度动态的细胞结构体系,不仅是重要 的机械支撑、决定了细胞器和大分子空间定位,而 且参与了几乎所有形式的细胞运动。
细胞骨架直接负责细胞的大幅度运动,例如,细胞 沿物体表面爬行、肌肉细胞的收缩以及胚胎发育时 细胞形状的改变。
没有细胞骨架,伤口无法愈合,肌肉毫无用处, 精子也不能触及卵子。
Microtubules
Microfilamemts
Intermediate filaments
一、微管
微管几乎存在于所有的真核细胞内,是由微 管蛋白(tubulin)装配而成的中空的管状 结构。
它可以迅速地在细胞内某个位置去组装,并 在另一个位置再组装。
1.结构:
微管由微管蛋白亚基组装而成,每个亚基 是由α微管蛋白和β微管蛋白,通过非共价键 结合成的异二聚体,是微管装配的基本单位。

细胞生物学-第8章-蛋白质分选与膜泡运输

细胞生物学-第8章-蛋白质分选与膜泡运输

二、COPII包被膜泡的装配与运输
• 负责从内质网高尔基体的物质运输; • COPII包被蛋白由5种蛋白亚基组成:Sar1、 Sec12、
Sec23/Sec24、 Sec13/Sec31、Sec16 • 包被蛋白的装配是受控的; • COPII包被膜泡具有对转运物质的选择性并使之浓缩。
COPII蛋白能识别并结合跨膜内质网蛋白胞质面一端的信 号序列(Asp-X-Glu) 内质网腔面的受体能与ER腔中的可溶性蛋白(如分泌蛋白 )结合。
6.组成型分泌
7.调节型分泌
8.分选到溶酶体
9.胞吞途径
蛋白质的分泌与胞吞途径概观
膜泡运输
• 在供体膜上如何形成膜泡? • 如何运输膜? • 膜泡如何锚定靶膜并与之融合?
在供体膜上如何形成膜泡?
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膜泡表面有一层蛋白质
包被蛋白的功能:
1、形成膜泡:使供体膜弯曲 2、选择膜泡成分:被运输的货物 3、靶膜融合:包含与靶膜融合相关蛋白
• 蛋白质分选的运输方式: 1.门控运输;2.跨膜运输;3.膜泡运输;4.细胞 质基质中的蛋白质运输。
• 蛋白质分选的信号机制: 信号肽;信号识别颗粒;信号识别颗粒的受体 ;ER膜上的易位子等。
• 3种类型的有被小泡: 1. 网格蛋白/接头蛋白小泡 ;2. COPI小泡;3. COPII小泡
anchor sequence, STA)
• 内在信号锚定序列(internal signal anchor sequence, SA)
膜整合蛋白 一次跨膜
膜整合蛋白 两次跨膜
多肽跨膜次数的确定
内质网膜整合蛋白的拓扑学类型
膜整合蛋白 方向性
蛋白分选机制
1、蛋白质自身信号序列 2、靶细胞器上包含特定的信号识别装置

细胞生物学第八章

细胞生物学第八章
号分子影响其它细胞。
3.细胞间形成间隙连接,使细胞质相互沟通—动物
细胞间隙连接、植物细胞胞间连丝通过交换小分
子实现代谢偶联或电偶联的通讯方式。
细胞分泌化学信号的作用方式
(1)内分泌(endocrine)
内分泌腺 激素 血液循环 靶器官(靶细胞)
(2)旁分泌(paracrine) 信号细胞 局部化学介质 细胞外液 临近靶细胞
白磷酸化,通过蛋白磷酸酶使靶蛋白去磷酸化,从而调节 蛋白质的活性。
细胞内信号传导过程中两类分子开关蛋白
蛋白激酶 蛋白磷酸酯酶
二、信号转导系统及其特性
(一)信号转到系统的基本组成与信号蛋白 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介导的信号途径由下列4个步骤组成: 1. 信号刺激首先被细胞表面特异性受体所识别; 特异性是识别反应的主要特征,这源于信号分子与互补受 体上的结合位点相适应。 2. 胞外信号(第一信使)通过适当的分子开关机制实现信号 的跨膜转导,产生胞内第二信使或活化的信号蛋白; 绝大多数被激活的细胞表面受体是通过小分子第二信使和 细胞内信号蛋白网络传播信号的。
胞内信号分子
靶蛋白
新陈代谢酶 基因调控蛋白 细胞支架蛋白
从细胞表面到细胞核的信号途径是由细胞内多种不同的信 号蛋白组成的信号传递链,这条信号蛋白链负责实现上述4个 号传递的主要步骤,除细胞表面受体之外还包括如下各类蛋 白质: ① 转承蛋白:负责简单地将信息传给信号链的下一个组分; ② 信使蛋白:携带信号从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 ③ 接头蛋白:连接信号蛋白; ④ 放大和转导蛋白:通常由酶或离子通道蛋白组成介导产生 信号级联反应; ⑤ 传感蛋白:负责信号不同形式的转换; ⑥ 分歧蛋白:将信号从一条途径传播到另外途径; ⑦ 整合蛋白:从2条信号途径接收信号,并在向下传递之前进 行整合; ⑧ 潜在基因调控蛋白:这类蛋白在细胞表面被活化受体激活, 然后迁移到细胞核刺激基因转录。

细胞生物学-8细胞核与染色体-01

细胞生物学-8细胞核与染色体-01
细 胞 核 与 染 色 体
学习要求
1、掌握细胞核(包括核膜与核孔复合体、染 色质与染色体、核仁与核基质) 2、理解染色质与染色体间的互变和染色质结 构与基因转录间的关系 3、了点为细胞核各部分的结构与功能, 及其相关的生命过程 2.本章难点为核孔复合体的结构与功能、染 色质和染色体的结构、巨大染色体、染色 质结构与基因转录、核基质与核体的知识
细胞核的形态结构
细胞核(nucleus)与染色体(chromosome)
●细胞核是真核细胞内最大、最重要的细胞器,
是细胞遗传与代谢的调控信息中心
●细胞核的结构组成: 核被膜(nuclear envelope)与核孔复合体(NPC) 染色质(chromatin) 染色体 (chromosome )
组蛋白的功能
◆核小体组蛋白(nucleosomal histone),
包括H2A、H2B、H3和H4, 作用是与DNA
组装成核小体
◆H1不参加核小体的组建, 在构成核小体时
起连接作用,并赋予染色质以极性。
组蛋白的化学修饰
虽然组蛋白分子的氨基酸序列是高度
保守的,也会进行一些化学修饰,如
酰基化、甲基化、磷酸化,以及ADP核
核孔复合物的功能
核孔运输特点
◆被动运输 ◆主动运输 ●信号引导
●双向性
通过核孔复合体物质运输的功能示意图(引自B.Talcott等,1999)
核孔的运输作用
核孔的被动运输
• 1965年,Ccarl Feldherr 将各种不同大小 的金颗粒注射到变形虫的细胞质中,然后 检查这些颗粒进入细胞核的情况,发现∶ 小的金颗粒很快进入了细胞核,但体积越 大进入的速度就越慢,大于10nm的金颗粒 就进不了细胞核,由此推测∶核孔可作为 水性的运输通道,允许小分子的物质自由 扩散出入细胞核

细胞生物学 第8章 细胞信号转导

细胞生物学   第8章 细胞信号转导

Adenylate cyclase

④环腺苷酸磷酸二酯酶(cAMP phosphodiesterase, PDE):降解
cAMP生成5’-AMP,起终止信号
的作用。
Degredation of cAMP

⑤蛋白激酶A(Protein Kinase A,PKA):由两个催 化亚基和两个调节亚基组成。cAMP与调节亚基结合, 使调节亚基和催化亚基解离,释放出催化亚基,激 活蛋白激酶A的活性。
通过与质膜结合的信号分子与其相接触的靶细胞质膜上的 受体分子相结合,影响其他细胞。如精子和卵子之间的识 别,T与B淋巴细胞间的识别。
3.细胞间隙连接
两个相邻的细胞以连接子(connexon)相联系。
连接子中央为直径1.5nm的亲水性孔道。允许小分 子物质如Ca2+、cAMP通过,有助于相邻同型细胞
1. 信号分子的产生
信号分子
2. 细胞识别(Cell recognition)
受体蛋白 3. 信号转导(Signal transduction) 4. 引发生物学效应 5. 信号的解除
细胞信号转导
指细胞外因子通过与受体(膜受体或核受体)
结合,引发细胞内的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以及蛋
白间相互作用,直至细胞生理反应所需基因开始
一、G蛋白耦联受体的结构与激活
(一)、 G蛋白 (三聚体GTP结合调节蛋白)
(1) 组成:αβγ三个亚基, β 和γ亚基属于脂锚定蛋白。 (2) 作用:分子开关,α亚基结合GDP处于关闭状态, 结合GTP处于开启状态。α亚基具有GTP酶活性, 能催化所结合的ATP水解,恢复无活性的三聚体 状态。α亚基具有三个功能位点:①GTP结合位点; ②鸟苷三磷酸水解酶(GTPase)活性位点; ③腺苷 酸环化酶结合位点。

细胞生物学_翟中和--第八章

细胞生物学_翟中和--第八章
细胞生物学
信号终止
细胞生物学
(二) 细胞的信号分子与受体
1.细胞的信号分子 (1)亲脂性信号分子:主要代表是甾类激素和甲状腺素,这 类亲脂性分子小、疏水性强,可穿过细胞质膜进入细胞,与细 胞质或细胞核中受体结合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调节基因表 达; (2)亲水性信号分子:包括神经递质、生长因子、局部化学 递质和大多数激素,它们不能穿过靶细胞质膜的脂双分子层, 只能通过与靶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再经信号转换机制,在细胞 内产生第二信使或激活蛋白激酶或蛋白磷酸酶的活性,引起细 胞的应答反应。 (3)气体性信号分子(NO)
Mg2+或Mn2+
细胞生物学
激活型的系统组成 ◆激活型受体:提高膜内 cAMP的水平 ●肾上腺素(β型)受体, 胰 高血糖素受体等 ●此类受体都是7次跨膜的 膜整合蛋白。 ◆激活型的G-蛋白 将受体接收的信号传递给 腺苷酸环化酶,使该酶激活。 ◆效应物 腺苷酸环化酶 C
抑制型的系统组成 ◆抑制型受体(Inhibite Receptor, Ri) 抑制型的受体(Ri)通过Gi抑 制腺苷酸环化酶的活性,降 低膜内cAMP的水平。 ◆抑制型G蛋白(Giproteins) 抑制型的GTP结合蛋白传递 抑制性信号,降低腺苷酸环 化酶的活性。 ◆效应物∶腺苷酸环化酶。
细胞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
二、G-蛋白偶联受体所介导的信号通路 ● cAMP信号通路 ●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
细胞生物学
(一) 以cAMP信号通路为第二信使的信号通路 该系统属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传导; 在该系统中, 细胞外信号要被转换成第二信息 cAMP引起细胞反应。 Gα腺苷酸环化酶
细胞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
蛋白激酶A(Protein Kinase A,PKA) 由两个催化亚基和两个调节亚基组成,在没有

细胞生物学第四版(8至12章)

细胞生物学第四版(8至12章)

信号识别颗粒(SRP)的结构示意 图(图8-2)
在非细胞系统中蛋白质的翻译过程与 SRP、DP和微粒体的关系(表8-1)
分泌性蛋白的合cotranslational translocation):分泌 蛋白向rER腔内的转运是同蛋白质翻译过程偶联进行的,这 种蛋白在信号肽引导下边翻译边跨膜转运的过程称为共翻译 转运。
信号肽的一级结构序列(图8-1)
• 信号识别颗粒(signal recognition particle,SRP ):信 号识别颗粒是由6种不同蛋白质和一个7S小RNA分子构成的 RNP颗粒。SRP含有2种结构域,即信号肽识别结构域和核 糖体结合结构域,其中信号肽识别结构域中的p54蛋白是一 种包含成簇Met残基的GTP酶,Met侧链与信号肽的疏水核 心结合;当SRP与信号肽结合后,核糖体结合结构域中的 p9和p14蛋白复合体阻断新生肽链的翻译。 SRP通常存在 于细胞质基质中,等待信号肽从多核糖体上延伸暴露出来, SRP既可与新生信号肽序列和核糖体大亚基结合,又可与 内质网膜上SRP受体结合,指导新生多肽及核糖体和mRNA 附着到内质网膜上。 • 信号识别颗粒的受体(又称停泊蛋白,docking protein, DP):DP是内质网膜的整合蛋白,由α和β亚基组成,可特 异地与SRP结合。α亚基可结合GTP。 • 信号肽酶(signal peptidase ):内质网腔面上蛋白水解 酶,负责切除并快速降解新生多肽的N端信号肽序列。
通过后翻译转运途径对核基因编码 的线粒体蛋白的转运(图8-6)
• A:线粒体蛋白从 细胞质基质输入 到线粒体基质 • B:线粒体蛋白通 过3种途径从细胞 质基质输入到线 粒体内膜 • C:线粒体蛋白通 过2种途径从细胞 质基质输入到线 粒体膜间隙

细胞生物学(8章真核细胞内的区域化)

细胞生物学(8章真核细胞内的区域化)
在基质中被泛素化。被约90%的新合成T细胞受体亚 单位和Ach受体都被降解,而从未到达靶膜。 • COP II介导由ER输出的膜泡运输。
Quality control of newly synthesized proteins---The role of N-linked glycosylation in ER protein folding
Functions of cytoplasmic matrix:
➢The Cytosol performs most of the cell’s intermediary metabolism. ➢The Cytosol is the site of protein synthesis and degradation or modification.
糖为N-乙酰葡糖胺。 • O-连接的糖基化:与Ser、Thr和Hyp的OH连接,
连接的糖为半乳糖或N-乙酰半乳糖胺,在高尔基 体上进行。
Protein glycosylation in RER
• 内质网上进行N-连接的糖基化。糖的供体为核苷 糖,如GDP-甘露糖、UDP-N-乙酰葡糖胺。
• 糖分子首先被糖基转移酶转移到膜上的磷酸多萜 醇分子上,装配成寡糖链。
蛋白质转入内质网合成的过程:
• 信号肽与SRP结合→肽链延伸终止→SRP与受体结 合→SRP脱离信号肽→肽链在内质网上继续合成 →信号肽切除→肽链延伸至终止。
• 这种肽链边合成边向内质网腔转移的方式,称为 co-translation。
Insertion of Transmembrane protein into the ER membrane
(1) the cytosol (2) the endomembrane system:

细胞生物学8(1)

细胞生物学8(1)

第八章细胞核与染色体1. 亮氨酸拉链基元是反式作用因子的一种特异性亮氨酸序列,它们通过二聚体的形式形成拉链结构参与基因表达的调节。

T2. 染色质中核酸酶超敏感位点常位于两个核小体之间的连接DNA上。

F,核酸酶超敏感位点存在于没有核小体的基因调控区。

3. 核小体的核心蛋白由H1、H2A、H2B、H3各两个分子组成的八聚体。

F,H1不参与核小体核心蛋白的装配。

4.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间发生的分子重组是随机发生的。

F,同源染色体间的分子重组是随机发生的。

5. 组蛋白可发生四种形式的修饰,其中与转录有关的修饰作用是甲基化。

F,是乙酰化。

6. 原核生物的DNA是着膜复制的,真核生物DNA复制时则是锚定在核纤层上。

F,锚定在核基质上。

7. 分子伴侣在信号转导中的作用主要是帮助受体接受信号。

F,主要是防止受体没有接受信号时进入到细胞核。

8. 某些染色体或染色体片段具有异固缩现象,这种染色体被成为异染色质。

T9. 同一个体不同组织的细胞中,核仁的大小和数目都有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和细胞中蛋白质合成的旺盛程度有关。

T10. 组蛋白是碱性蛋白,带正电荷,功能是参与核小体的构建。

其中H1位于两个核小体的连接DNA的中间部位,主要起连接作用。

F,H1位于缠绕核心组蛋白DNA的入口处。

11. 分化细胞中兼性染色质增多说明了一种可能性:通过染色质折叠是关闭基因的一种方式。

T12. DNA在进行半保留复制时,核小体组蛋白也要解聚,复制后再进行组装。

F,DNA复制时, 核小体的组蛋白核心是全保留的。

13. 中度重复序列DNA都是非编码序列,即没有结构基因。

F,如编码组蛋白的基因就是中度重复序列。

14. 分子伴侣帮助多肽转运、折叠或装配, 但不参与最终产物的形成。

T15. 核定位信号同信号肽和导肽一样,引导蛋白质定位后通常要被切除。

F,核定位信号是永久性的,不会被切除。

细胞生物学第八章(沈婷)

细胞生物学第八章(沈婷)
cAMP的水平变化而引起细胞反应的信号通路。
组分及分析:
激活型激素受体(Rs);抑制型激素受体(Ri);与GDP 结合的活化型调节蛋白(Gs);与GDP结合的抑制性调节蛋白 (Gi);腺苷酸环化酶C (Adenylyl cyclase反应链:激素 →G-蛋白偶联受体→G-蛋白→腺苷酸环化酶→cAMP→cAMP依赖 的蛋白激酶A→基因调控蛋白→基因转录
后来发现正常巨噬细胞在培养过程中,其吞噬活动依赖于培养基中的精氨酸,缺乏这种 氨基酸,巨噬细胞就不能吞噬外来物;很快就发现精氨酸是一氧化氮合成酶的底物,在 精氨酸氧化代谢过程中产生一氧化氮。
该一氧化氮起着细胞内信使的作用,刺激细胞的吞噬活动。炎症期间,由于巨噬细胞积 极参与广泛的吞噬活动,有大量的一氧化氮生成,一氧化氮的降解代谢产生大量的氮源, 这就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会有大量的氮出现在该动物的尿中。
1、定义:指一个细胞发出的信息通过介质传递到另 一个细胞产生相应的反应。
细胞通讯三种方式: ① 通过分泌化学信号进行 ② 细胞间接触性依赖的通讯(contactdependent signaling) ③ 通过间隙连接使细胞质相互沟通
细胞分泌化学信号的作用方式
内分泌(endocrine):①低浓度;②全身性;③长时效。 旁分泌(paracrine):细胞分泌的信号分子通过扩散作用 于邻近的细胞。包括各类细胞因子和气体信号分子。 自分泌(autocrine):信号发放细胞和靶细胞为同类或同 一细胞,常见于癌变细胞。 化学突触(chemical synapse):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 放,经突触间隙扩散到突触后膜,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
指细胞通过其表面的受体与胞外信号物质分子 选择性相互作用,引起生理生化变化,最终表现为 细胞整体生物效应的过程。

【细胞生物学】08 细胞骨架(思维导图)

【细胞生物学】08 细胞骨架(思维导图)

肌球蛋白:依赖于微丝的分子马达
肌细胞的收缩运动
与运动相关
马达结构域
位于肌球蛋白的头部 包含一个肌动蛋白亚基的结合位点和一个具有ATP酶活性的ATP结合位点
负责将ATP水解释放的化学能转变成机械能 ATP的水解及磷酸基团的释放等会改变马达结构域和调控结构域的构象
三个功能结构域
调节结构域
位于马达结构域后部
γ-微管蛋白
存在于中心体等具有微管组织功能的细胞结构上 与α/β-微管蛋白二聚体中的α-微管蛋白结合,确定了微管的极性
Tn-T使原肌球蛋白移位到肌动蛋白双螺旋沟槽的深处,暴露出细肌丝肌动蛋白与 肌球蛋白头部的结合位点
解除了肌动蛋白与肌球蛋白结合的障碍
肌肉收缩的滑动模型
细肌丝与粗肌丝之间的相对滑动
肌球蛋白将ATP中储存的化学能转化成肌丝滑动的机械能,导致细肌丝和粗肌丝 之间发生相对方向的滑动
肌球蛋白的头部结构域与肌动蛋白丝之间的每一个机械运动周期消耗一分子ATP
肌动蛋白亚基所结合的ATP都被水解为ADP,这段微丝比较容易解聚
系统稳定
纤维正端组装的速度和负端解聚的速度相同
临界浓度Cc
此时体系中肌动蛋白单体的浓度
微丝的稳定性受多种结合蛋白的调控
微丝的解聚
负端更容易与帮助微丝解聚的蛋白质相互作用 两端解聚速度相近,正端稍快
踏车行为
Cc+ < 细胞质肌动蛋白单体浓度 < Cc微丝的正极端由于肌动蛋白亚基的不断添加而延长,而负极端由于解离而缩短
肌动蛋白单体(G-actin) 由单体装而成的纤维状肌动蛋白(F-actin)
比例约1:1
结构与成分
肌动蛋白(actin)
三维结构
外观呈蝶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第二信使:起信号转换和放大的作用,如 cAMP、cGMP、IP3、DAG、Ca2+。
三、受体(receptor)
• 能够识别和选择性结合某种配体(信号分 子),多为糖蛋白,分子上具有配体结合 区域和产生效应的区域。
• 特点:①特异性;②饱和性;③高度的亲 和力。
• 类别:细胞内受体和细胞表面受体。
第八章 细胞通信
CELL COMMUNICATION
FUNCTIONS OF CELL COMMUNICATION
Gene transcription Cell proliferation Cell survival Cell death Cell differentiation Cell function Cell motility Immune responses
• 作用:通过磷酸化调节蛋白质的活性。
Protein kinases
五、胞间通信的主要类型
• (一)细胞间隙连接 • 连接子中央为直径1.5nm的亲水性孔道,允
许小分子如Ca2+、cAMP通过。 • 作用:协同相邻细胞对外界信号的反应,
如可兴奋细胞的电耦联现象(电紧张突触)。
connexon
(二)膜表面分子接触通讯
Three conformation of the acetylcholine receptor
Ion-channel linked receptors in neurotransmission
二、G蛋白耦联型受体
• 7次跨膜蛋白,胞外结构域识别信号分子,胞内结 构域与G蛋白耦联,调节相关酶活性,在胞内产生 第二信使。
• 旁分泌:信号分子通过扩散作用于邻近的细胞。 包括:①各类细胞因子;②气体信号分子。
• 突触信号发放:神经递质经突触作用于靶细胞。 • 自分泌:信号发放细胞和靶细胞为同类或同一细
胞,常见于癌变细胞。
第二节 膜表面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 ①离子通道型受体; • ②G蛋白耦联型受体; • ③酶耦联的受体。 • 第一类存在于可兴奋细胞,后两类存在于
Degredation of cAMP
• Gs调节模型: • 激素与Rs结合,Rs构象改变,与Gs结合,Gs
的α亚基排斥GDP,结合GTP而活化,Gs解离 出α和βγ。
– α亚基活化腺苷酸环化酶,将ATP转化为cAMP。 – βγ亚基复合物可直接激活某些胞内靶分子。
GTP-binding regulatory protein
合GTP活化。 α也是GTP酶,催化结合的ATP 水解,恢复无活性状态,其GTP酶活性可被 GAP增强。
(一)cAMP信号途径
• 通过调节胞内cAMP的浓度,将细胞外信 号转变为细胞内信号。
• 主要组分: • ①受体:Rs、Ri • ②G蛋白:Gs、Gi
• ③ 腺苷酸环化酶: 跨 膜 12 次 。 在 Mg2+ 或 Mn2+ 的 存 在 下 , 催 化 ATP 生 成 cAMP 。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几个容易混淆的概念
• 细胞信号发放(cell signaling) • 细胞通讯(cell communication) • 细胞识别(cell recognition) • 信号转导(signal transduction)
二、细胞信号分子
• 类型:①多种神经递质、肽类激素和趋化因子受 体,②味觉、视觉和嗅觉感受器。
• 相关信号途径:cAMP途径、磷脂酰肌醇途径。
G-protein linked receptor
• 三聚体GTP结合蛋白,即,G蛋白: • 组成:αβγ,α和γ属脂锚定蛋白。 • 作用:分子开关。α亚基结合GDP失活,结
• 成分:短肽、蛋白质、气体分子(NO、 CO)、氨基酸、核苷酸、脂类、胆固醇衍 生物。
• 特点:①特异;②高效;③可被灭活。 • 类别:脂溶性、水溶性信号分子。
Some signal molecules
• 第一信使:水溶性信号分子(如神经递质) 不能穿过靶细胞膜,只能经膜上的信号转 换机制实现信号传递,称第一信使。
• cAMP信号途径可表示为:
– 激素→受体→G蛋白→腺苷酸环化酶→cAMP→ 蛋白激酶A→基因调控蛋白→基因转录。
• 霍乱毒素能催化ADP核糖基共价结合到Gs的 α亚基上,使α亚基持续活化,导致患者细 胞内Na+和水持续外流,产生严重腹泻而脱 水。
• 不同细胞对cAMP信号途径的反应:
• 即细胞识别,如:精子和卵子之间的识 别,T与B淋巴细胞间的识别。
(三)化学通讯
• 细胞分泌一些化学物质(如激素)至细胞 外,作为信号分子作用于靶细胞,调节其 功能,可分为4类。
• 内分泌:内分泌激素随血液循环输至全身,作用 于靶细胞。特点:①低浓度(10‐8‐10‐12M ),② 全身性,③长时效。
大多数细胞。
Cell surface receptors
一、离子通道型受体
• 受体本身为离子通道,即配体门通道。主要 存在于神经、肌肉等可兴奋细胞,信号分子 为神经递质。分为:
– 阳离子通道,如乙酰胆碱受体; – 阴离子通道,如γ-氨基丁酸受体。
Chemical synapse
Acetylcholine receptor
Adenylate cyclase
• ④蛋白激酶A(Protein Kinase A,PKA): 由两个催化亚基和两个调节亚基组成。
•cAMP与调节亚基结合,使调节亚基和催化亚基解离,释放出催化亚基, 激活蛋白激酶A的活性。
• ⑤环腺苷酸磷酸二酯酶(PDE):降解cAMP 生成5’‐AMP,终止信号。
• 细胞对信号的反应不仅取决于其受体的特 异性,而且与细胞的固有特征有关。
– 相同信号可产生不同效应:如Ach可引起骨骼肌 收缩、心肌收缩频率降低,唾腺细胞分泌。
– 不同信号可产生相同效应:如肾上腺素、胰高 血糖素,促进肝糖原降解而升高血糖。
四、蛋白激酶
• 是一类磷酸转移酶,将 ATP 的 γ 磷酸基转移 到底物特定氨基酸残基上,使蛋白磷酸化。 分为5类,其中了解较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