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古代汉语答案

古代汉语答案

古代汉语答案一查阅下列各字在《康熙字典》(或《辞源》修订本)中所属的部首:丹(丶部)之(丿部)亚(二部)常(巾部)卍(十部)受(又部)严(口部)隣(邑部)巡(巛部)希(巾部)幽(幺部)胡(肉部)怡(心部)攻(攴部)书(曰部)民(氏部)煎(火部)者(老部)茁(艸部)贰(贝部)郊(邑部)望(月部)平(干部)术(行部)按:繁体字“隣”与“邻”为异体字,都简化作“邻”。

《康熙字典》“隣”字在阜部,“邻”字在邑部。

《辞源》修订本不收“隣”字,只收“邻”字,在邑部。

二“行”字在《康熙字典》和《辞源》中各有几种读音?两者是否一致?“行窳”的“行”读什么音?“行”字在《康熙字典》中有5种读音,在《辞源》中有4种读音。

其中xíng、xìng、háng 、hàng是一致的。

《康熙字典》还引了《集韵》的一条注音“乎监切”(读音为xián)。

“行窳”的“行”读xíng。

三从《词诠》中查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在句中的意义:1.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列子?汤问》)曾,副词,乃、竟。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则……则……,承接连词,表文中对举关系,就、那么。

3.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

(陶渊明《桃花源记》)既,时间副词,表过去,已经。

4.或圆如箪,或方似笥。

(《水经注?巫山、巫峡》)或,无定代词,有的。

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水经注?巫山、巫峡》)自,假设连词,苟、如果。

常“自非”连用。

6.广袤丰杀,一称心力。

(白居易《庐山草堂记》)一,副词,皆、都。

四什么是六书?每类主要特点是什么?分别列举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各五例。

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是古人对汉字的形体构造与使用规律所作的理论总结。

象形的主要特点是字形像它所表达的事物之形,是以简单的线条把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

古代汉语考试题库答案

古代汉语考试题库答案

古代汉语考试题库答案《古代汉语》课程网上考试题库第一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2分,共4分)1、()是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它们是同一民族语言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而不是两种语言。

A、现代汉语B、古白话 c、文言 D、方言答案:A2、汉语的古代书面语大致有两个系统,一个是文言,另一个是() A、方言 B、古方言 c、白话 D、古白话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3分,共6分) 1、学习古代汉语的基本目的是()A、认识古代汉字,阅读古代文言作品B、增进读者阅读古书的能力 c、批判地继承古代的文化遗产 D、理解古文,通晓所阐发的思想 E、发展繁荣社会主义的文化事业答案:BcE2、从语言学的要求来说,学习、研究古代汉语可以()A、帮助我们认识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之间的继承、发展关系B、正确地吸收“古人语言中有生命的东西” c、提高运用和分析现代汉语的能力 D、进一步研究汉语发展史 E、获得古代汉语的系统知识,使感性认识深化,发展到理性认识阶段答案:ABc三、判断题(本题共3小题,每题1.5分,共4.5分)1、古代汉语有两个系统:一个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也就是通常所谓的文言;一个是六朝以来以北方话为基础而形成的古白话。

答案:正确2、文言产生于先秦两汉时期,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加工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 1 -语,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依照这种书面语所写的作品中的语言。

答案:错误,文言产生于先秦。

3、古白话是六朝以后在北方话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比较通俗的,接近口语的书面语,是文言与口语差距越大的产物。

答案:正确第二章怎样查字典辞书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题2分,共10分)1、目前汉语字典排列汉字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按音序排列,二是(),三是按号码排列。

A、部首B、笔画 c、部首和笔画 D、体例和释义答案:c2、()成书于清代康熙五十五年,全书按部首排列,共收字四万七千多个,一般字典上查不到的字,在它上面可以查到。

24秋国家开放大学《古代汉语》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

24秋国家开放大学《古代汉语》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古代汉语》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古代汉语(04637)是国家开放大学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高中起点本科)、中文专业(专科)的一门统设必修课。

本课程课内学时为72学时,共4个学分,开设一个学期。

课程代码:04637形考任务1一、单项选择题1汉字学萌芽时期指的是()。

A. 先秦B东汉C魏晋D. 三国2汉字学创建千()时期。

A. 上古B东汉C. 十六国D. 晚唐3. ()提出了“六书”的类别名目。

A. 《汉书》B. 《诗经》C. 《周礼》D. 《三国志》4汉代把研究汉字的学问叫做"()"A太学B. 大学C. 中学D. 小学5. "故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出自扬雄()A. 《博学篇》B. 《说文解字》C. 《易经》D. 《扬子云集》6著名学者许慎撰写的()是汉代汉字学取得的最大成就A. 《系辞传》B. 《说文解字》C. 《山海经》D. 《尚书序》7提出“止戈为武”、"皿虫为蛊”等说法的是()。

A. 《大禹谟》B. 《尧典》C. 《左传》D. 《公羊传》8提出“自环者为私"、“背私为公”等说法的是()。

A. 《老子》B. 《庄子》C. 《尸子》D. 《韩非子》9写出了汉字学经典著作《仓颉篇》的是()。

A仓颉B李斯C. 胡毋敬D赵高10有史以来第一部汉字学专著指的是()。

A. 《仓颉篇》B. 《山海经》C. 《说文解字》D. 《大荒北经》11唐()注《汉书》曰:“小学谓之文字之学也。

”A. 颜师古B李臼C. 胡亥D赵构12. 宋晁公武著有()是研究汉字学的重要著作。

A. 《郡斋读书志》B. 《汉书艺文志》C. 《隋书经籍志》D. 《魏书地理志》13.提出形音义互求方法的是()代著名学者段玉裁。

A. 清代B. 三国C. 隋代D唐代”。

14著名学者()认为研究汉字的学问、训沾等“小学“应改为“语言文字之学A葛洪B. 陆法言c梁启超D章太炎15. 陆法言关千文字学的代表著作是()。

古代汉语四练习题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四练习题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四)练习题一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纪传体,司马迁,八书、世家。

裴骃集解、司马贞索隐、张守节正义。

2.32.303.发音部位1.上字取声,下字取韵和调2.吕不韦,纪,论,览,八览3.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1.上字取声,下字取韵和调2.吕不韦,纪,论,览,八览3.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1.战国末期,吕不韦,纪,论,览,八览,吕览2.32.303.发音部位二.选择题ADCBBCADDA三.概念题1.按照韵尾的不同,古韵学家把韵分为三大类。

一类是以元音收尾或没有韵尾的,叫“阴声韵” .2.古无轻唇音,即上古时没有轻唇音“非、敷、奉、微”,中古时的轻唇音“非、敷、奉、微”来自于“帮、滂、并、明” ,由清代学者钱大昕提出。

3.一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

使用“貌”字时,被释的词往往是表示某种性质或某种状态的形容词4.这个术语一般是用来注音,但有时也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

5.所谓拗救,就是指在律诗的一个句子中,本该用平声的地方却用了仄声,然后在本句或对句的适当位置,把该用仄声的字改用平声,以便补救。

1.按照韵尾的不同,古韵学家把韵分为三大类。

一类是以鼻辅音[-m] 、[-n] 、[- ? ] 收尾的,叫“阳声韵” ;2.我国传统语音学按发音部位的不同,把声母分为: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五类,这就是音韵学上所谓的“五音” 。

3.一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

使用“貌”字时,被释的词往往是表示某种性质或某种状态的形容词4.正义:即注解经书而得义之正。

唐人称“义疏”为“正义”,义疏即取疏通经注意义的意思。

5.所谓“粘”,指一首律诗中相邻两联的上联对句和下联出句的第二字平仄必须相同。

所谓“对”,是指一首律诗中同一联内的出句和对句的平仄必须相反。

1.按照韵尾的不同,古韵学家把韵分为三大类。

一类是以清塞音[-p] 、[-t] 、[-k] 收尾的,叫:“入声韵”。

2.叠韵:双声是古汉语中常见的语音现象,就是两个字的韵相同。

《古代汉语》郭锡良版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郭锡良版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郭锡良版练习题及参考答案《古代汉语》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语言课程,对于我们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提供郭锡良版《古代汉语》练习题及参考答案,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古代汉语知识。

一、选择题1、下列哪个词语不是指古代的官员?() A. 大人 B. 老爷 C. 郎中 D. 小人2、“桂冠”是指什么?() A. 月桂 B. 牡丹 C. 玫瑰 D. 茉莉3、“杏脸桃腮”形容的是哪个部位的美丽?() A. 眼睛 B. 嘴巴 C. 脸庞 D. 脖子二、填空题1、“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是出自哪位诗人的哪首诗?2、《左传》是记录哪一时期历史的史书?3、“楚河汉界”是指中国历史上的哪个时期?三、解释题1、请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金风送爽2、请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含义:欲速则不达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四、论述题1、论述《诗经》中的《关雎》和《蒹葭》两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有何不同?2、请论述汉语中的“南腔北调”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对汉语的影响。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 小人2、A. 月桂3、C. 脸庞二、填空题1、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

2、《左传》是记录春秋时期历史的史书。

3、“楚河汉界”是指中国历史上的楚汉相争时期。

三、解释题1、金风送爽:秋风带来凉爽的感觉。

2、欲速则不达:一味追求速度反而达不到目的。

3、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父母在世时,不出远门去,如果非出远门不可,必须告知父母确切的行踪。

四、论述题1、《关雎》表达了男子对女子的爱慕之情,主题较为单一;而《蒹葭》除了表达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外,还表达了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主题更为丰富。

2、“南腔北调”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地域和方言的影响,导致汉语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出现了差异。

这种现象对汉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既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方式,也增加了人们之间的交流难度。

《古代汉语》考题集与参考答案《古代汉语》是语言学领域的一门重要课程,其考试内容一般包括音韵、文字、语法、修辞、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古代汉语课后题答案全

古代汉语课后题答案全

练习二一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的词哪一个是本义,哪一个不是?请说明理由(教材引文下加△处,本书改为下加点)。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左传·曹刿论战》)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鄙”在第二句中义为“边邑”,是本义。

从字形看,其意符为“邑”,旧注训为“边”,字义与字形相合。

在第一句中义为“浅陋”、“见识短”,为引申义。

2.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

(《左传·齐桓公伐楚》)备欲呼鲁肃等共.会语。

(《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七》)“共”是“供”的古字,在第一句中义为“供给”,是本义。

在第二句中用的是副词“共同”义,是引申义。

3.故不能推车而及.。

(《左传·鞌之战》)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

(《左传·鞌之战》)从字形看,“及”的甲骨文和金文字形都像一只手抓住了一个人。

《说文解字》:“及,逮也。

”“及”在第一句中义为“赶上”,字形与字义相合,与《说文》释义相合,是本义;在第二句中义为“到”、“至”,是引申义。

4.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

(《史记·孙膑》)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

(《三国志·华佗传》)《说文解字》:“疾,病也。

”“疾”字在第二句中义为“病”,与字形以及《说文解字》释义相合,是本义;而在第一句中义为“快”、“急速”,是引申义。

5.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左传·庄公十年》)骞因与其属亡乡.月氏。

(《汉书·张骞传》)“乡”字甲骨文像两人对食之状,上古时代同一氏族部落的人在一起共食,故其本义是在一起生活的人或地方,即今所谓“家乡、乡里”。

“乡”在第一句中义为“乡里”、“同乡”,是本义;在第二句中义为“朝向”,是“向”的通假字,不是本义。

二什么叫词类活用?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有什么区别?举例说明。

在古代汉语中,某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而使其具有另一类词的功能。

《古代汉语》(郭锡良本)参考答案(四)

《古代汉语》(郭锡良本)参考答案(四)
《XX辭類纂》的歸類:
賈誼《吊屈原賦》歸哀祭類,枚乘《七發》歸辭賦類,晁錯《論貴粟疏》 歸奏議類,韓愈《子産不毀鄉校頌》歸讚頌類,柳宗元《種樹郭橐駝傳》歸傳 狀類,歐陽修《瀧岡阡表》歸碑誌類,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歸書說類,曾 鞏《墨池記》歸雜記類。
我們的分類:
賈誼《吊屈原賦》、枚乘《七發》歸韻文的辭賦類,晁錯《論貴粟疏》歸 應用文的奏議類,韓愈《子産不毀鄉校頌》歸應用文的讚頌類,柳宗元《種樹 郭橐駝傳》歸傳記散文,歐陽修《瀧岡阡表》歸應用文的墓表,王安石《答司 馬諫議書》歸應用文的書信類,曾鞏《墨池記》歸雜記文。
《爾雅註疏》(晉 郭璞注,宋 邢昺疏)、《孟子註疏》(漢 趙岐注,宋 孫奭 疏)。
xx辭類纂:
清代姚鼐編的一部古文選集,選錄戰國至清代的古文辭賦等,依據文體分 爲十三類:
論辨類、序跋類、奏議類、書說類、贈序類、詔令類、傳狀類、碑誌類、 雜記類、箴銘類、讚頌類、辭賦類、哀祭類。所選古文大部分是應用文,而且 多數選文社會意義不大。
2.絕雲氣,負青天,然後圖南,且適南冥也。(《莊子 逍遙遊》)譯文:
穿過雲層,背負青天,然後計劃著向南飛翔,將要飛到南海去。
解詞:
將要。、
3.今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至於百姓者,獨何與?(《孟子齊桓晉文之 事》)
譯文:
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施及到禽獸身上,而功德卻不能施加給百姓的原因,是 什麽呢?
一是它後面有賓語 我”二是它的讀音爲 呼報反”即hao
4.xx對邪”是怎樣解釋的?
“邪,讀如徐。”鄭玄認爲“邪”是“徐”的假借字,義爲寬緩。
5. “只且”是什麽意思?這是誰的解釋?
“只且,語助也。”即認爲“只且”是語氣詞。這是孔穎達的解釋。
五、《論語XX》:
“子路曰:

《古代汉语》试题及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试题及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2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1、下列工具书中;可查检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着作的语句出处的是CA、词诠B、辞通C、十三经索引D、四库全书总目提要2、汉字起源有种种传说;不属于起源传说的是 DA八卦说 B结绳说 C仓颉造字说 D图画说3、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益”字应属 C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4、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眉”字应属 A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5、下列四组字中;全是象形字的一组是 AA丘皿行回 B人血象舟 C山雨目本 D果州考豆6、下列四组形声字中;属内形外声的一组是A超街碧冈 B风瓣闻闽 C阁围屈觉 D辩凤国裹7、我国目前收集汉字最多的字典是A康熙字典B汉语大字典C中华字海D词源8、下列各组字中属于古今字关系的是A见-现征-徵解-懈 B奉-俸景-影文-纹C益-溢然-燃干-乾 D立-位县-悬雕-凋9、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其古今词义的发展变化属于词义扩大的是A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B祈父;予王之爪牙..C清宫除道;张乐设饮.. D交通王侯..10、下列例句“问”字用其本义的是A既而羁寓京师;久无家问..B伯牛有疾;子问之..C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D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分别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每小题1分;共15分1、下列各字属于形声字的有A、春B、朝C、孟D、鼎E、伐2、下列词语中;属于叠韵连绵词的是A、炫黄B、匍伏C、披靡D、辟易E、愤懑3、下列各句中;“就”用作本义的是A、草创未就..B、三窟已就..C、是以百姓就本者寡..D、就其深矣;方之舟之..E、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4、下列各句中;“是”充当前置宾语的是A、惟兄嫂是依..B、无乃尔是过与C、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D、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E、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5、诗词曲语辞汇释这本工具书的性质是A、考释诗经、楚辞中的特殊语辞B、考释唐诗宋词中的特殊语辞C、考释乐府民歌中的特殊语辞D、考释曲中的特殊语辞E、考释经书中韵文的特殊语辞6、下列各组字属于古今字的是A反——返 B芸——耘 C归——馈 D涂——途 E知——智7、下列各组字属于异体字的是A点——点 B泪——泪 C烟——烟 D敛——殓 E弃——弃8、下列句子具有动词用作使动用法的是A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B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C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D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E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9、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字用其本义的是A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B鬼侯有子而好;故入之于纣..C酌以大斗..D子美之齿少于予;而予学古文反在其后..E淆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避风雨也..10、下列各字所列的义项属于本义的是A薪:砍柴..B奋:举起;扬起;振作..C权:权力;权衡..D信:言语真实..E候:守望;放哨..11、下列各字所列的义项属于假借义的是A弟:表示尊重、顺从兄长.. B信:表示伸展..C岁:表示时间;即一年.. D辟:表示逃避..E畔:表示背叛..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占绝对优势;而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占优势..B汉语词汇发展演变的总趋势是复音节化..C汉语词汇中词的复音节化规律当同汉语语音的简化规律相联系..D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有其历史的、社会的根源;主要是由语言内部发展的自身规律所决定的..E我们学习古代汉语词汇;难在“异”而不在“同”;难不在“微殊”而在“迥别”..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复音节词的大量产生已成为汉语发展演变的一个趋势..B偏义复词是指由两个单音节同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语素构成的复音词..这个复音词的词义只落在其中的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仅仅作为陪衬而存在..C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璧有瑕;请指示王..”中“指示”是偏义复词..D合音词是指书写形式是一个字;但实际上暗含了两个单音节词;表示的是两个字合起来所表示意义..E孟子·梁惠王下“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中“诸”是“之乎”的合音..14、战国策·赵策四:“左师触龙言:原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这段话中解释正确的是A盛气:怒气很大..B揖:作揖;古代的一种礼节..C揖:当作“胥”;“须”的通假字;等待..D趋:小步快走;表示恭敬..E谢:谢罪;道歉..15、下列各组字;意符全都相同的是A徒徙行径 B腥胡肖胃C冯骐笃骏 D孟盟盆益E福神祈视三、解释题每题4分;共8分一解时下列句子中加“”的词1、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与:2、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诮:3、天下之马者;若灭若没;若亡若失;若此者绝尘”弭”..弭:4、”式”于政;不式于勇;不式于四境之外..式: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意义1、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2、名曰“精卫”;其鸣自“詨“..3、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4、夸父与日“逐走“..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说文解字的作者是谁它是怎样一部书2、根据以下例句;说明同义词“饥”、“饿”之间的差别:l荀子·荣辱:“饥而欲食;寒而欲暖..”2论贵粟疏:“饥之于食;不待甘旨..”3韩非子·饰邪:“家有常业;虽饥不饿..”4淮南子·说山:“宁一月饥;无一旬饿..”5论贵粟疏:“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3、根据以下例句;说明同义词“耻”、“辱”之间的区别:l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2孟子·离娄上:“今也小国师大国;而耻受命焉..”3荀子·非十二子:“故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4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5报任安书:“行莫丑于辱先..”4、试根据下列例句分析“之”、“焉”的异同..①之二虫又何知②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以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③制;岩邑也;虢叔死焉..④非曰能之;愿学焉..⑤晋国;天下莫强焉..五、古文今译题第一题10分;第二题5分;共15分一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1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2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贯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3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复见我;尚可得乎”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4何以女为见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5反欲斗两主;观祸败南越杀汉使者;屠为九郡;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独甸奴未耳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1会论虞常2复举剑拟之3空以身膏草野4何以女为见5反欲斗两主二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论语·公冶长六、古文标点题给下面二段古文加上标点符号>每小题8分;共16分..一凡治国令其民争行义也乱国令其民争为不义也强国令其民乐用也弱国令其民争竞不用也夫争行义乐为用与争为不义竞不用此其为祸福也天不能覆地不能载晋文公伐原与士期七日七日而原不下命去之谋士言曰原将下矣师吏请待之公曰信国之宝也得原失宝吾不为也遂去之明年复伐之与士期必得原然后反原人闻之乃下卫人闻之以文公之信为至乃归文公故曰攻原得卫者此之谓也文公非不欲得原也以不信得原不若勿得也必诚信以得之归之者非独卫也文公可谓知求欲矣二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此不必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韩非子·外储说右下七、古文阅读题阅读下面一段古文;解答文后提出的问题..16分楚有士申鸣者;在家而养其父;孝闻于楚国..王欲授之相;申鸣辞不受..其父曰:“王欲相汝;汝何不受乎”申鸣对曰:“舍父之孝子而为王之忠臣;何也”其父曰:“使有禄于国;立义于庭;汝乐;吾无忧矣..吾欲妆之相也..”申鸣曰:“诺..”遂入朝;楚王因授之相..居三年;白公为乱;杀司马子期;申鸣将往死之..父止之曰:“弃父而死;其可乎”申鸣曰:“闻夫仕者;身归于君而禄归于亲..今既去父事君;得无死其难乎”遂辞而往;因以兵围之..白公谓石乞:“申鸣者;天下之勇士也..今以兵围我;吾为之奈何”石乞曰:“申鸣者;天下之孝子也..往劫其父以兵;申鸣闻之必来;因与之语..”白公曰:“善..”则往取其父;持之以兵;告申鸣曰:“子与吾;吾与子分楚国;子不与吾;子父则死矣..”申鸣流涕而应之曰:“始吾父之孝子也;今吾君之忠臣也..吾闻之也;食其食者死其事;受其禄者毕其能;今吾已不得为父之孝子矣;乃君之忠臣也;吾何得以全身”援桴鼓之;遂杀白公;其父亦死..王赏之金百斤..申鸣曰:“食君之食;避君之难;非忠臣也;定君之国;杀臣之父;非孝子也..名不可两立;行不可两全也..如是而生;何面目立于天下”遂自杀也..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的词语5分l、孝闻于楚国闻:2、吾欲妆之相也相:3、申鸣将往死之死:4、往劫其父以兵劫:5、援桴鼓之援桴:二通过分析对比;说明下列句子中加“”词各自的词性、意义或语法作用5分1、与子与吾;吾与子分楚国前一个“与”后一个“与”2、其①楚有士申鸣者;在家而养其父其②弃父而死;其可乎其三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文6分1、今既去父事君;得无死其难乎2、今以兵围我;吾为之奈何3、如是而生;何面目立于天下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2、D 3、C 4、A 5、A 6、B 7、C、8、B、9、A10、C二、多项选择题l、AC2、CD3、CDE4、CDE5、BD6、ADE 7、ABC 8、ABCD 9、BCE 10、ADE 11、BDE 12、ABCD 13、ABDE14、ACDE 15、BC三、解释题一解释句子中加“”的词..l、参加2、责骂3、消失4、用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意义1文首:花脑袋..喙:鸟兽的嘴..2詨:呼叫..3堙:填塞..4逐走:竟走;赛跑..四、简答题1、说文解字的作者是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收录篆文9353个、重文1163个..按照部首排列;共540个部首..正文分为十四篇;书末的叙和目录别为一篇;共十五篇..每篇又分为上下..书中在每一篆文下面先释义;再分析形体结构;最后或说明读若某..说文解字综合研究了小篆、籀文和古文的形体结构;因形见义..根据它;可以上求造字的根源;下辨字体的变迁..它不但是研究甲骨文、金文的桥梁;而且也是当前文字改革的重要依据..说文解字总结了汉代训诂学家对经传文字的训释;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字形考求本义的字典..它是研究先秦典籍中字义词义必备的工具书..2、“饥”、“饿”二词都表示饥饿;但是两者的程度深浅轻重有所不同..“饥”是一般的饿;即感到肚子空;想吃东西..如例句l、2皆为此义..“饿”是严重的饿;指的是根本没有饭吃;或是长时间未进食;而受到死亡的威胁..“饥”和“饿”的区别;还可以通过这两个词在同一句中的对用看出来..如例句3“虽饥不饿”、例句4“宁一月饥;无一旬饿”;都可以明显看出“饥”与“饿”词义程度深浅轻重的不同..3、“耻”、“辱”作为抽象名词;都表示声誉上所受到的损害或可耻的事情;但是在用作动词时;两者的语法功能具有明显的区别..“耻”用作动词时是意动用法;意思是以之为耻;其宾语一般是由动词性词语充当;表示对某种事情感到耻辱..如例句l、2、3中“耻”都是意动用法..“辱”用作动词时是使动用法;意思是使之蒙受耻辱;其宾语一般是由名词充当;是指称人的..如例句4、5皆是..4、相同:①“之”、“焉”都是指示代词..②“之”、“焉”都可以充当及物动词的宾语;如例②④..相异:①“之”可作定语;如例①;“焉”则不能..②“焉”字用在不及物动词和形容词谓语之后;相当于“于是”;在句中作补语;“焉”常用在结尾;兼表提示性陈述语气;如例③⑤..五、古文今译题一1一同判决虞常..2又举起剑来对他比划着..3白白地让自己的躯体去作野草的肥料..4干嘛要见你..5反而要使两国君王互相攻打..二颜渊、子路在孔子身边侍立..孔子说:“何不各自说说你们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愿意有车马乘坐;穿又轻又暖的皮衣;而且拿出来与朋友共同使用;就是用坏了穿破了;也不抱怨..”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转问说:“愿意听听老师您的志向..”孔子说:“使年老的人们得到安康舒适;使朋友们互相得到信任;使年轻的孩子们得到关怀养护..”六、古文标点题一凡治国令其民争行义也;乱国令其民争为不义也;强国令其民乐用也;弱国令其民争竞不用也..夫争行义、乐为用与争为不义、竞不用;此其为祸福也;天不能覆;地不能载..晋文公伐原;与士期七日..七日而原不下;命去之..谋士言曰:“原将下矣..”师吏请待之..公曰:“信;国之宝也..得原失宝..吾不为也..”遂去之..明年复伐之;与士期必得原然后反;句号亦可原人闻之乃下..卫人闻之;以文公之信为至;乃归文公..故曰:“攻原得卫”者;此之谓也..文公非不欲得原也;以不信得原;不若勿得也;必诚信以得之;归之者非独卫也..文公可谓知求欲矣二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此不必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七、古文阅读题一1、闻:闻名;使……听到..2、相:担任相..3、死:为……而死..4、劫:劫持..5、援桴:拿过鼓锤..二1、与前“与”:动词;“和……在一起”或“帮助”..后“与”:介词;和、同..2、其①其:代词;他的..②其:语气词..表反问语气;或表示委婉语气..三1、如今既然离开父亲事奉国君;恐怕该为国君的灾难去死吧2、现在率领军队包围我们;我们该对此怎么办3、象送择生存活着的话;有什么脸面在天下人面前..。

大学《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大学《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大学《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完整版】一、选择题1、下列字具有相同义符的一组是(A)A、條脩倏修B、福视神祈C、脾胡肺胃D、颖颍顿颈2、下列字属于异体字的一组是(D)A信——伸B遁——遯C说——悦D距——拒3、下列各组字属于通假字的一组是(C)A矜——鳏B歌——謌C辟——避D昏——婚4、下列句子,属于疑问代词做宾语而前置的一句是(B)A姜氏何厌之有?B敢问何谓也?C夫执舆者为谁?D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5、下列句子具有形容词用作意动用法的一句是(D)A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B上帝临女,无贰尔心。

C恕思以明德,则令名载而行之。

D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6、下列句子,属于双宾语句的一句是(C)A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B寡君使群臣为鲁卫请。

C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D盍各言尔志?7、下列句子,属于被动句式的一句是(B)A象有齿以焚其身。

B 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

C 空自苦无人之境,信义安所见乎。

D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8、下列句子为判断句的一句是(B)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B是非君子之言也。

C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D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9、下列句中,“于”引进比较对象的一句是(D)A克于先大夫,无能为役。

B卻克伤于矢,流血及屦。

C 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0、下列句子,属于名词用作状语表示工具的一句是(C)A惠等哭,舆归营。

B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C收族陵家,为世大戮。

D 君为我呼入,吾将兄事之。

二、填空题(共20分)1、《说文解字》的编排方式是按照部首,全书共分540个部首。

2、《经传释词》的作者是王引之。

3、近人张相所编,汇集唐宋元明清以来流行于诗词剧曲中的特殊语辞并加以解释的一部工具书是《诗词曲语辞汇释》。

4、古书旧注中见到“东,德红切”的注解,这是采用了反切的注音方法,其中“东”和“红”两字在语音上具有叠韵的关系。

国开电大《古代汉语》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一)

国开电大《古代汉语》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一)

国开电大《古代汉语》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一)国开电大《古代汉语》是一门必修的语言类课程,该课程立足于汉语语言发展的历史,介绍了古代汉语的表达特点和文化内涵,提高了学生对汉字文化的了解。

而学习过程中,形成性考核作业是考核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环节。

下面介绍一下国开电大《古代汉语》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正文部分只有女性可以说的是哪一个?答案:白珊突然笑了,大声说道:“我们家的门都是紫红色的。

”解析:《红楼梦》中,作为主仆关系的白珊是女性,而“紫红色”的色调也是女性喜欢的颜色,因此,只有女性才会特别关注门的颜色,并说出这样的话。

2、下列哪个成语的适用范围最广?答案:潜龙勿用解析:《史记》中的“韩信将兵,四面攻皮氏,……乃使刺客杀其家新婚妇。

……皮氏夜哭,闻有呼者,应之而出。

刺客果杀之。

潜龙勿用,时也。

”这个典故,故事后半句“潜龙勿用”则成为出现在演讲、签名、社交媒体等多个场景的通用成语。

二、鉴赏题1、下列哪段话是《滕王阁序》中的名句?答案:范文正公敏而好学,不居庙堂之高而喜游于诸友之间,有志于道而耽文艺。

解析:《滕王阁序》全文约一千五百字,其中以“予观夫复道行之成也”为结尾,但是经典之处在于文中的名句:范文正公敏而好学,不居庙堂之高而喜游于诸友之间,有志于道而耽文艺。

2、下列哪一篇文章的载体不属于竹简?答案:《左传》解析:《左传》是由春秋时期的左丘明创造的记述春秋战国历史的史书,因其历时悠久,撰写体裁独特,被誉为中国古代史书的经典之一。

而它的流传,则是通过史官口记、刻石碑刻、印行书本等多种方式完成的,并不包括竹简这一载体。

三、问答题1、请简述古汉语中的破音字。

答案:古汉语中的破音字,主要是指那些喉音较重、发音用力的字,如“球凸劫矩攸卢错”的音都比较重。

解析:在古汉语中,破音字是重要的表达手段之一,所以在诗词歌赋中广泛应用。

《唐诗三百首》中《登高》“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就有“行”的破音字,这种发音方式使得诗句更有韵律感和节奏。

简明古代汉语平时作业参考答案(一)

简明古代汉语平时作业参考答案(一)

简明古代汉语平时作业参考答案(一)通论练习一、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六书?各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六书,古人认为是六种造字法,是汉代人对汉字字形规则的一种看法。

具体名称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象形字的特点是字的线条随着所表达的物体的形状而曲折宛转,即照样画葫芦。

指事字的特点是初看像似可以认识形体,仔细观察才能看出字义。

会意字的特点是比合两字或数字,会合它们的意义,来显现新字的意义。

形声字的特点是以表事类的字为形符,取音同或音近的字为声符,合形声为新字。

转注字不是造字法,明了它是用字法就可以了。

假借字的特点是本来没有写某词的专字,借一个和该词读音相同的字来寄托该词。

2.六书中哪些属于造字法?哪些属于用字法?六书中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讲的是造宇的方法;转注、假借讲的是用字的方法。

3.什么是古今字?古今字就是古今分化字。

由于上古文字数量少,常常是一个字表示几个词,后世为了区别,就让使用频率高的词占据原字形,而为其他词造了新字,原字形就是古字,新字形就是今字。

4.什么是通假字?通假与假借有何区别?通假字就是本字的替代字。

通假字和假借字的区别主要有两点:第一,假借字是“本无其字”,是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记录语言中的某个未造字的词;而通假字是“本有其字”,由于种种原因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

第二,假借字对所借字形往往长期甚至永久占用,以至人们不得不再造新字以与之区别;而通假字则是暂时借用,随着用字的不断规范,字词关系逐渐固定,除了文人为仿古而使用之外,一般就不再使用了。

5.汉字通假的条件是什么?汉字的通假主要有两个条件:第一,通假字与本字必须音同或音近,而这种音同或音近必须以上古音为标准。

第二,必须有文献的佐证。

6.古今词义范围差异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表现在三个方面:①词义扩大;②词义缩小;③词义转移。

7.什么是词类活用?词类活用和兼类有何区别?所谓词类活用,是指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子中充当其它类词,词的这种灵活运用,便属词类活用。

完整版古代汉语翻译练习及答案

完整版古代汉语翻译练习及答案

翻译练习答案:1卫懿公有臣曰弘演,远使未还。

狄人攻卫,其民曰:“君之所与禄位者鹤也;所富者宫人也。

召使宫人与鹤战,余焉能战?”遂溃而去。

狄人追及懿公于荥泽,杀之,尽食其肉,独舍其肝。

弘演至,报使于肝毕,呼天而号,尽哀而止,曰:“臣请为表。

”因自刺其腹,内懿公之肝而死。

齐桓公闻之曰:“卫之亡也以无道,今有臣若此,不可不存。

”于是救卫于楚丘【译文】二卫蠡公有一位叫弘演的臣子,出使到远方还没有回来。

狄人进攻卫国*卫国的老百姓说严国君赏赐禄位的,是白鹤,国君赏赐钱财的,是宫女.国君还是派白鹤和宫女去作战吧,我们哪能打仗呢厂一下子就溃散了舟狄人在荥泽追上了卫懿公,把他杀了甲把他的肉都吃光了,只剩下他的肝。

弘演回到卫国'向懿公的肝述职完毕•喊着天号哭起来,尽了臣子哀棹君主的礼数,才停止号哭,说; 我希望能作您的外衣r于是自己划开自己的肚子P把懿公的胖装进去就死了.齐桓公听到此事,说严卫国因为国君昏庸无道而灭亡,现在有这样的臣子•不能不让宜个国家存在下去。

乃于是在楚丘修建城墙,恢复了卫国.2、古之圣王有义兵而无偃兵。

夫有以噎死者,欲禁天下之食,悖;有以乘舟死者,欲禁天下之船,悖;有以用兵丧其国者,欲偃天下之兵,悖。

夫兵不可偃也。

譬之水火然,善用之则为福,不能用之则为祸。

若用药者然,得良药则活人,得恶药则杀人。

义兵之为天下良药也,亦大矣。

【译文】古代的圣王主张正义战争而没有废止过战争如果有因为吃饭堵住喉咙噎死的人,就想要禁止天下人吃饭• 那是荒谬的\如果有因为乘船淹死的人,就想要废止天下的船只, 那是荒谬的》如果有因为参与战争而亡国的,就想要废止天下的战争,那是荒彊的.战争不可废止,就像有水和火一样,善于利用水和火的则可得到幸福,不善于利用水和火的则遭受祸害;又像服用药一样*得到良药就可以救活人,得到毒药就可以杀死人。

正义的战争正是天下最好的良药啊。

3、卞庄子好勇,养母,战而三北。

交游非之,国君辱之。

及母死三年,齐与鲁战,卞庄子请从,见于鲁将军曰:“初与母处,是以三北。

古代汉语知识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精选题)

古代汉语知识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精选题)

古代汉语知识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精选题)一、单选题1.是旁指代词的是A、他B、奚C、兹D、斯参考答案:A2.下列划线句子是被动句的是A、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而杀其真子。

B、知人之所不言,其罪大矣。

C、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D、焉用亡郑以陪邻?参考答案:A3.“虏魏太子申以归。

”以,的词性、词义分别是A、动词,认为B、介词,把、用C、介词,凭借D、连词,来参考答案:D4.下列划线句子是被动句的是A、妾请子母俱迁江南,毋为秦所鱼肉也。

B、攻之不可,达之所不及,C、亡国破家相随属。

D、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参考答案:A5.下列划线句子是被动句的是A、亡国破家相随属。

B、攻之不可,达之所不及,C、秦西巴以有罪益信。

D、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参考答案:C6.表示远指指示代词的是A、兹B、斯C、此D、彼参考答案:D7.下列属于双宾语的是()A、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B、置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C、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

D、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

参考答案:B8.下列疑问代词中不是指处所的是哪一个?A、安B、谁C、焉D、恶参考答案:B9.下列属于双宾语的是()A、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

B、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C、置诸橐以与之。

D、威王问兵法。

参考答案:B10.下列是第二人称代词的是A、男B、女C、他D、余参考答案:B11.表示近指指示代词的是A、彼B、夫C、此D、然参考答案:C12.“何功之有哉”之,的词性、词义分别是A、动词、到B、代词、他C、助词、表示提宾标志D、代词、这参考答案:C13.“妾请子母俱迁江南,毋为秦所鱼肉也。

”鱼肉是A、名词作状语B、名词活用作动词C、形容词活用作名词D、动词活用作名词参考答案:B14.下列疑问代词中指人的是哪一个?A、安B、谁C、焉D、恶参考答案:B15.下列属于双宾语的是()A、齐威王欲将孙膑。

古代汉语作业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作业参考答案

作业1:一、名词解释1、许慎:东汉文字学家,汝南召陵人,字叔重。

著《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的字典,也是最早的研究汉字的文字学专著。

2、六书:是正式讨论汉字形体构造的学说,其名称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到了西汉末年,六书理论臻于成熟。

东汉许慎继承发展了前代六书理论,自著作《说文解字》将六书概括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种。

3、说文解字:东汉许慎著,是我国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的字典,也是最早的研究汉字的文字学专著。

全书十五卷,其中正文十四卷,《叙》一卷,正文收9353字,重文收1163字。

4、象形:是通过描摹词所概括的客观实体来表达词义的造字法。

5、指事:是用指示性符号来表现词所概括的事物或者抽象概念的造字法。

6、会意:是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表意符号以表示新义的造字法。

7、形声:是以声符表示词的声音,形符表示词义范畴的造字法。

8、假借:是本来没有这个字,靠借用的同音字来寄托所写词的意义。

9、因形示义:汉字具有表意性,字形与意义有这密切的联系,因形示义、义寓形中,字形结构不同程度地表现所写词的意义。

10、随体诘诎:许慎用以表达对象形字的解释。

即字体随着物体形状曲折婉转即成。

诘诎:屈曲,曲折。

11、独体:指事字一种,用纯粹的抽象符号构成,不代表任何具体事物而表示抽象概念。

12、合体:指事字一种,以象形字为基础,于其上附加指示符号。

13、变体:指事字一种,是用改造某字的方向来表现词义的。

14、四体二用: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可以转注字的形体范围而称为造字法,而“转注”和“假借”不能转变其形体范围,只是用字法,故称“四体二用”二、简答1、简述汉字与汉语的关系汉字时记录传递汉语的社会性书写符号体系,是人们为克服语言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局限,把语言信息传向远方和传给后世的最重要的辅助工具。

汉字是记录汉语、表达汉语词义的。

2六书中,哪些属于造字法?哪些属于用字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法,转注和假借是用字法。

古代汉语考题集与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考题集与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考题集与参考答案第一单元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1、汉字起源有种种传说,不属于起源传说的是()A八卦说 B结绳说 C仓颉造字说 D图画说2、《周易·系辞》和《说文解字》认为“八卦”为()所作A神农氏 B伏牺氏 C仓颉 D郑樵3、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益”字应属()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4、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亦”字应属()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5、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眉”字应属()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6、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吹”字应属()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7、下列四组字中,全是象形字的一组是()A丘皿行回 B人血象舟 C 山雨目本 D果州考豆8、下列四组字中,全是会意字的一组是()A采明北晶 B耳林从解 C治星炊信 D 自文蚕进9、下列四组形声字中,属内形外声的一组是()A超街碧冈 B风瓣闻闽 C阁围屈觉 D辩凤国裹10、“辟”和“避”的关系是()A古今字 B通假字 C繁简字 D 异体字11、大汶口文化中发现有四个与早期汉字结构相似的图形符号,这几个符号属于大汶口文化早期,距今约()年至5000年A 2000B 3000C 40000D 450012、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保”字应属()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13、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自”字应属()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14、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星”字应属()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15、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牟”字应属()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16、下列四组字中,全是会意字的一组是()A亦街炎伐 B涉崔莫私 C安即和牧 D鸣步武益17、下列四组字中,全是形声字的一组是()A修约菜苗 B保禄私空 C寐融照哀 D问娶分笺18、下列四组形声字中,属左形右声的一组是()A攻期江棋 B郊胡鸽邵 C河诂语超 D滑株鸠功19、“说——悦”这组古今字中,古字和今字的关系是()A改换意符 B增加意符 C读音相同 D意义同源20、《经传释词》的作者是()A王引之 B张玉书 C阮元 D 许慎21、下列各组汉字,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四种都有的一组是()A止末行锦 B目曰戒哀 C又甘受朝 D皿亦眉疆22、下列各组字,关系为异体字的是()A佗——他 B翦——剪 C说——悦 D反——返23、下列各组字,关系为通假字的是()A陈——阵 B赴——讣 C矢——屎 D曾——增24、我国目前收集汉字最多的字典是()A《康熙字典》 B《汉语大字典》 C《中华字海》 D《词源》25、“北”是一个()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汉语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尔雅》类聚群分2.9353重文540
3.王引之4.异体字或繁简字
5.四体二用6.隶书
7.本有其字8.摹状拟声
9.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
10.共:今作“供”,供给徵:责问11.绥:安抚
12.励:鼓励,努力13.辟:今作“避”,逃避,躲避
14.之:到……去悉:全部,都15.患:厌恶贼:杀
16.田:今作“畋”,打猎
17.揖:一本作“胥”,等待曾:程度副词,加强否定语气
18.息:儿子怜:爱19.称:推举,推荐
20.勤:劳,疲倦21.于是:在这件事情上比:偏袒22.国:国都度:合乎法度23.毙:仆倒
三、多项选择
24.AB25.ABD26.ACD27.ACD28.ABCD(BCD)
四、名词解释
29.形声:六书之一,《说文解字叙》谓之:“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结构上由表达意义范围的形声和提示语音的声符构成。

形声作为汉字的具体构造方式,其成字能力最为强大。

30.偏义复词:形式上由两个意义相近或相反的词素构成,而实际上仅偏用其中一个词素意义的复音词,叫偏义复音词,也叫复词偏义、偏义词。

如恩怨等。

31.古今字:在某一种意义上先后产生的形体不同的一组字叫做古今字。

古字出现在前,即原字;今字出现在后,即分化字,或称区别字。

如景—影等。

32.本义:词的本义应是词本来的意义。

但是,文字的产生远在语言产生之后,在没有文字
记录的原始语言中,词的本来意义是什么,今人无法考查。

所以,我们所说的古代汉语词的本义,实际上是指有史以来的有字形可考、有文献可征的最早的意义。

33.隶变:是汉字形体演变的重要转折点,是汉字由篆书到隶书的变化。

隶变不仅关系到书写风格,而且也关系到汉字的结构。

经过隶变后的隶书在字形上呈现出新的特点:1.用平直方正的笔画取代了匀圆曲折的线条。

彻底改变了汉字在古文字阶段的象形面貌。

2.改变了部分偏旁或整个字的形体。

(例略)隶变使汉字由复杂变为相对简易,从书写不便变为比较方便,大大提高了书写速度,这是其利。

与此同时,隶变也带来了一些副作用。

由于它彻底改变了汉字的象形面貌,搞乱了某些字的形体,就使得“六书”在一些情况下无从说起,从而增加了汉字由形知音知义的难度。

五、分析题
34.指出下列各字的篆体属于“六书”中的哪一类,并简要分析其形体结构。

吹:会意,从口从欠哀:形声,从口衣声
叵:指事錦:形声,从帛金声
布:形声,从巾父声恭:形声,从心共声
我:象形罟:形声,从网古声
果:象形塵:会意,从鹿从土
六、给下面短文加上标点,并译成现代汉语
鄭子產有疾,謂子大叔曰:“”我死,子必爲政。

唯有德者,能以寬服民;其次莫如猛。

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鮮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翫(玩)之,則多死焉。

故寬難。

”疾數月而卒,大叔爲政,不忍猛而寬。

鄭國多盜,取人於萑苻之澤。

大叔悔之曰:“吾早從夫子,不及此。

”興徒兵以攻萑苻之盜,盡殺之,盜少止。

仲尼曰:“善哉!政寬則民慢,慢則糾之以猛,猛則民殘,殘則施之以寬,寬以濟猛,猛以濟寬,政是以和。

(《左傳·昭公二十年》)郑国的子产得了病。

他对子大叔说:“我死以后,您必定主政。

只有道德高尚的人能够用宽厚的政策使民众服从,其次没有比刚猛更有效的了。

比如烈火,民众望见就害怕它,所以很少死在其中的。

水柔弱,民众亲近并和它嬉戏,就很多死在其中的,所以宽厚的政策难以实施。

”(子产)病数月后死去。

大叔执政,不忍心严厉,而施行宽柔政策。

郑国因此很多盗贼,他们从沼泽地招集人手。

大叔后悔了,说:“我早听从子产夫子的,不会到此地步。

”发步兵去攻击沼地的盗贼,将他们全部杀灭,盗贼才稍微被遏止。

孔子说:“好啊!政策宽厚民众就怠慢,民众怠慢就用刚猛的政策来纠正。

政策刚猛民众就受伤害,民众受伤害了就施与他们宽厚的政策。

用宽大来调和严厉;用严厉来补充宽大,政治因此而调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