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之歌介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BC植物之歌

BBC最新高清纪录片,将镜头瞄准我们这颗星球上的植物,由主持人Iain Stewart 教授带领大家走进植物的世界,了解植物的起源及生命机理。这个主持人之前主持过 - 地球的力量,非常喜欢主持人Iain Stewart 教授,可能就是因为这个带有浓重苏格兰口音的家伙,该系列纪录片知识性很强,而最难能可贵的是,专业乏味的植物学知识在他和BBC主创人员鬼斧神工般的技巧下变得娓娓动听!

在这一系列节目中 Iain Stewart教授介绍了一个令人称奇的关于植物的故事,他揭示了地球最巨大的变化是如何由植物来驱动的。

在片中通过大量特殊摄影,特殊环境设置,详尽科学实验,数据分析,从而将复杂的植物知识,通过灵活的表现形式带给观众以全新的体验,与交流。例如把几亿年前的铁矿石铁锈里面的氧气提取出来,将 Iain Stewart教授放置在封闭植物循环环境中解释植物循环原理等等。

光照下的生命

从远古时期的石头中提取2亿五千万年前的氧气

“植物之歌”制作团队从一个具有勃勃野心的任务开始着手:从西非著名的“铁手”石中尝试提取古代的氧气。从位于塞申(Sishen)的铁矿石场中的矿石,他们最终成功。

这是释放出的现存最古老的氧气,而且它被当今年代的人- Iain Stewart教授所呼吸。

中外自然类纪录片比较分析--以《微观世界》《森林之歌》为例

一自然类纪录片的叙事风格与特点

1.自然界的生存法则是他们共同的主题。

弱肉强食。无论是在《微观世界》中还是在《森林之歌》中,动植物之间都存在着一种默契的食物链的关系,也正是这种特殊的关系使得生态平衡。在自然界中,弱肉强食这生存的法则,这也同样适用于我们人类社会。《微观世界》中的蜘蛛打败蚂蚱之后,蚂蚱便成了其的餐点;《森林之歌—绿色版图》集中东北虎对野猪的捕杀。

与自然界的抗衡。在自然界中,每一种动植物都遭受着来自大自然的威胁。大自然中的各种自然灾害是他们生存所面临的最重要挑战。《微观世界》中暴风雨过后,蚂蚁的蚁穴被冲坍塌,蚂蚁们只能再一点点的进行修复;而《森林之歌—云横秦岭》中,金丝猴不得不度过严寒的冬天,“小圆”就是由于没有抵挡住寒冷又少食的冬天才死去的。

2.采用故事化的叙事手法。在电视剧和娱乐节目高度发达的今天,纪录片的生存问题成为了纪录片从业者的难题,而纪录片的叙事化成为了他们采用的最重要的方式。在这两部片子中,他们都有一定的故事情节在里边,而且情节处理上也是力争做到跌宕起伏。《微观世界》中对每个小动物的描写都是有故事情节的,如蚂蚁搬家,蜗牛缠绵……《森林之歌》中每一集都是有一个主人公,然后讲述他们的故事,如竹笋长成

参天的竹子的一点一滴,金丝猴“甲板”与“八字头”之间地位的争斗等等。

3.二者都非常注重细节的刻画。在两部片子中,细节构成了它们叙事的主要方式。通过各种细节的描写,使得整个故事变得细腻。特写和重复是细节化叙事手法的两种主要方式。在纪录片细节的呈现状态和表现方式中,两种话语叙述技巧有效发挥叙事和修辞的双重功效,凸现出自身的审美魅力和艺术张力。《微观世界》中对蝴蝶破茧而出的那一刻的描写,使我们感受到那一刻的力量和欢跃,而对蜗牛的缠绵的描写长达两分钟,更让我们感觉到导演在细节上所下的功夫。《森林之歌—云横秦岭》中,“小圆”死后,“甲板”和“圆圆”思想情绪上的变化。

4.注重对自然音响与背景音乐的运用。在这两部片子中我们会非常明显的发现它们都采用了大自然的声音,对各种动植物本身发出的声音都有非常细致的描写,特别是《微观世界》。除了运用这些自然音响以外,都

而他们不同的一点就是《森林之歌》大都采用的是中国的民族乐器进行演奏,具有鲜明的民族性,而《微观世界》则是运用交响乐等西洋乐器。

(二)中外自然类纪录片叙事的差异

1.叙述方式差异。在具体的纪录片创作中,由于受传统叙事惯性的影响,中国人常常习惯于从概念或观念出发、从宏观叙及微观,微观叙述往往服从于宏观叙事,虽然明白晓畅,却不免有说教宣导之感;而西方由微而巨的叙事习惯往往能使纪录片看起来更加生动具体,从一人一事一景切入的故事描述方法显然更容易抓住观众的眼球。《微观世界》给观众的感觉是纯客观的,都是摄像机或者是动物们自己的视觉,简单的讲述动物世界发生的事情。《森林之歌》则是采用解说的方式,加入了很多的人的情感在里边,并非是纯客观的。在两部片子中,它们都有对毛毡苔的描述,在《微观世界》中没有任何的解说介绍,我们能通过镜头清楚的看到它把蜜蜂粘住并包裹起来,但是在《森林之歌—万木撑天》中也有对毛毡苔的介绍,它是通过解说让我们了解这种植物的;而且在整个片子中都运用了大量的CG技术来辅助其进行叙事。

2.镜头语言和叙事角度不同。《微观世界》描述的是微观世界,影片中绝大部分运用的都是特写镜头,而且在突出主体时都是前实后虚,使得这些微观世界里的小动物们细小的触须和脚都淋漓尽致的展露在观众眼前。虽然这些动物中的好多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见,但是却从来不曾看的这么清楚,确实令观众震惊。比如野山鸡捉蚂蚁这组镜头里,我们看到的是野山鸡自己的视觉,在从洞中往外看的镜头所表现出的似乎是我们窥视他们生活的感觉。《森林之歌》则是采用比较中观的展现方式,给观众展现的大多是动植物的全景,特写镜头少。在《云横秦岭》中,采用的基本都是全景的拍摄方式,而且使得观众强烈的感受到有人的因素在里边,把人的思维方式强加在其中,例如“圆圆”对“小圆”的溺爱这一段,解说让人产生的感觉就是这明显是人的情感,而非动物。

3.时空叙事的不同。由于地缘及文化传统的不同,中国和西方的叙事时空观形成许多差别。中国人叙事习惯于大时空及循环论的思维方式,而西方人则擅长于小时空切入再作铺陈。中国和西方这一叙事传统的差异自然也影响到纪录片叙事,使纪录片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和状貌。在《微观世界》中,它是在同一个地域内按照从白天到晚上,从晴天到雨天的时间顺序进行叙事的,而《森林之歌》则是遍布大江南北,通过一年中四季交替的顺序进行叙述的。

三、特写与重复:两种不同的细节刻画方式

纪录片叙事与虚构故事叙事的最显著区别便在于其纪实性征兆,纪实性作为叙事的基础性根基保持了纪录片生生不息的生命潜力,而细节的刻画是否精彩,成为了创造者能否把故事讲好,把片子拍好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细节化的叙事手法有两个:特写和重复。在纪录片细节的呈现状态和表现方式中,“特写”作为一种独特的叙述技巧和修辞方式获得存在的意义;“重复”则是在对叙事时空的畸变中完成叙事结构的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