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方工程量计算说明123
土方工程量计算范文
![土方工程量计算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86ff904b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7f.png)
土方工程量计算范文土方工程量计算是土木工程中常见的一项工作,用于确定挖方和填方的数量及体积。
在土方工程中,挖方是指从原有地面挖取土壤材料的过程,填方则是指将挖取土壤材料填充回挖方的过程。
土方工程量的计算是对整个土方工程的规模和成本的预估,对工程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1.土方工程的区分:首先需要对土方工程进行区分,将整个工程分成若干个不同的区域或单元,以便更精确地计算土方工程量。
2.土方分区的划分:根据实际工地情况,将土方分区进行划分。
划分可以按照地形的高度、土壤的性质、地下管线等因素进行,以便更好地进行计算和管理。
3.土方的测量:对每个土方分区进行测量,主要包括地面的测量和沉积土壤的测量。
地面测量可以用传统的测量工具,如测量仪和测量杆,也可以使用现代的测量仪器,如全站仪和激光测距仪,以获得更准确的结果。
沉积土壤的测量可以通过挖掘土方和填写测量表格来完成。
4.土方计算:根据测量结果,进行土方计算,包括挖方的计算和填方的计算。
挖方的计算可以通过将地面测量得到的土方表面积与平均挖方深度相乘得到。
填方的计算可以通过将填方的表面积与填方的平均填方深度相乘得到。
5.土方量的总结:将各个土方分区的计算结果进行总结,得到整个土方工程的总量。
可以根据土方工程的特点,对土方量进行分类,如挖方量和填方量。
除了以上基本的土方工程量计算方法外,还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来准确计算土方工程量:1.土方材料的种类和性质:不同种类和性质的土壤在挖掘和填充过程中的体积变化和变形率是不同的,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材料的特点进行修正。
2.土方工程的施工方法和工程要求:不同的施工方法和工程要求对土方工程的成本和计量规则都会有一定影响,需要进行合理的考虑和分析。
3.土方工程的地形和地质条件:地形和地质条件对土方工程的挖掘和填充过程有一定的限制和影响,需要进行适度的修正和调整。
总之,土方工程量的计算是土木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准确的计算结果对于工程的顺利进行和成本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二级造价工程师必背公式
![二级造价工程师必背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6c1616d4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1f.png)
二级造价工程师必背公式关键信息项:1、造价构成相关公式直接工程费=人+材+机措施费=直接工程费×措施费费率间接费=直接费×间接费费率利润=(直接费+间接费)×利润率税金=(直接费+间接费+利润)×税率2、建筑面积计算规则相关公式单层建筑物建筑面积=外墙勒脚以上结构外围水平面积多层建筑物建筑面积=各层建筑面积之和阳台建筑面积=水平投影面积×1/2雨篷建筑面积=结构外边线至外墙结构外边线的宽度超过 210m 者,应按雨篷结构板的水平投影面积的 1/2 计算3、工程量计算相关公式土方工程量=挖方体积填方体积基础工程量=基础断面积×基础长度混凝土工程量=构件体积×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应的单价钢筋工程量=钢筋长度×钢筋单位重量4、工程造价计价方法相关公式工料单价法工程造价=(∑分项工程量×工料单价)+措施费+规费+税金综合单价法工程造价=(∑分项工程量×综合单价)+措施项目费+其他项目费+规费+税金11 造价构成111 直接工程费是指施工过程中耗费的构成工程实体的各项费用,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
其计算公式为:直接工程费=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
112 措施费是指为完成工程项目施工,发生于该工程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非工程实体项目的费用。
措施费的计算通常采用以下公式:措施费=直接工程费×措施费费率。
113 间接费由规费和企业管理费组成,其计算方法通常为:间接费=直接费×间接费费率。
114 利润是指施工企业完成所承包工程获得的盈利。
利润的计算一般采用以下公式:利润=(直接费+间接费)×利润率。
115 税金是指国家税法规定的应计入建筑安装工程造价内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等。
税金的计算公式为:税金=(直接费+间接费+利润)×税率。
12 建筑面积计算规则121 单层建筑物的建筑面积,应按其外墙勒脚以上结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
工程量计算书模板
![工程量计算书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364ab0d8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42.png)
工程量计算书模板第二部分工程量计算书第1章土建工程量工程名称:分部(项)名称计算公式工程量单位一层:S=[124.68+0.24-(5+6)*2-0.1*2]*(9+0.24)=949.133 1建筑面积S=(6+0.24)*0.23*4=5.741 2S=[3.14(4.3+0.24)*(4.3+0.24)*120度/360度+(5+0.12-1.277+5+0.12)*(6-1.6-0.332)3/2+(5+0.12-1.277+7+0.24)*(2.5+0.332)/2+(1.6+0.12)*(5+0.24)+(7+0.24)*(2.5+0.12)]*2=116.96S= S+ S +S=949.133+5.741+116.96=1121.834 一层总1233339.662 ? S= S+ S +S=949.133+5.741+116.96=1121.834 一层总123 二层:S=[124.68+0.24-(5+6)*2-0.1*2]*(9+0.24)=949.133 1S=(6+0.24)*0.23*4=5.741 2S=[3.14(4.3+0.24)*(4.3+0.24)*120度/360度+(5+0.12-1.277+5+0.12)*(6-1.6-0.332)3/2+(5+0.12-1.277+7+0.24)*(2.5+0.332)/2+(1.6+0.12)*(5+0.24)+(7+0.24)*(2.5+0.12)]*2=116.96S=(1.1-0.12)*5.3*13*1/2=33.76 阳台4S= S+ S +S S=949.133+5.741+116.96+33.76=1155.594 二层总阳台123+4三层:S=[124.68+0.24-(5+6)*2-0.1*2]*(9+0.24)=949.133 1S=(6+0.24)*0.23*4=5.741 2S=[3.14(4.3+0.24)*(4.3+0.24)*120度/360度+(5+0.12-1.277+5+0.12)*(6-1.6-0.332)3/2+(5+0.12-1.277+7+0.24)*(2.5+0.332)/2+(1.6+0.12)*(5+0.24)+(7+0.24)*(2.5+0.12)]*2=1 16.96S= S+ S +S=949.133+5.741+116.96=1121.834 三层总123工程名称:桩基工程分部(项)名称计算公式工程量单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162V=14*53+18*109=2704 32704 m 根)工程名称:土方工程分部(项)名称计算公式工程量单位S=(124.68+0.24+2+2)*(9+0.24+2+2)=1706.90 机械平整场地 731.56 ?地坑1-1V(1个)=(1+2*0.3+0.5*1.3)*(1+2*0.3+0.5*1.3)*1.3+0.5*0.5*1.3*1.3*1.3/3=6.764 750.326 地坑2-2V (29个)=(2.2+2*0.3+0.5*1.3)*(1+2*0.3+0.5*1.3)*1.3+0.5*0.5*1.3*1.3*1.3/3*29=297.946 3 m地坑3-3(33个):S底=(2.2+2*0.3)*(0.607+0.3)+(2.2+2*0.3+0.662+2*0.3)*(1.432+0.3)/2=6.057S面=(2.2+2*0.3+1.3)*(0.607+0.3+0.65)+(2.2+2*0.3+1.3+0.662+2*0.3+1.3)*(1.432+0.3+0.65)人工挖土方 /2=14.318S 中=(2.2+2*0.3+0.65)*(0.607+0.3+0.325)+(2.2+2*0.3+0.65+0.662+2*0.3+0.65)*(1.432+0.3+0.325)/2=9.765V=(S底+4S 中+S面)/6*1.3*33=(6.057+4*9.765+14.318)/6*1.3*33=429.96地坑4-4V(1个)V=(2.2+0.6+0.5*1.3)*(2.2+0.6+0.5*1.3)*1.3+0.5*0.5*1.3*1.3*1.3/3=15.656地梁1土方:V=0.5*0.65*(2*3.14*4.39*90度/360度-0.6-0.65)*2=3.667 DL1 地梁2土方:V=0.5*0.75*[124.68*3(-5+6)*2-33*(2.2+0.6+0.65)-29*(1+0.6+0.65)-1*(1+0.6+0.65)DL2-1*(2.2+0.6+0.65)]=62.715地梁3土方:V=0.5*0.6*(2*3.14*4.39*30度/360度+2.51-0.6-0.65)*2=1.466 DL3地梁4土方:V=0.8*0.7*[9-(1.839+0.6+0.65)*2]*2=3.161 DL4地梁5土方:V=0.5*0.85*(2+3-1-0.6-0.65)*2=2.338 3DL573.347 mV=750.36+73.347-19.764-6.541-110.708-86.70-33.884=566.11 回填土 3 566.11 m工程名称:混凝土工程分部(项)名称计算公式工程量单位承台1垫层:V1-1(1个)=(0.1+0.4+0.4+0.1)*0.1*1=0.1承台2垫层:V2-2(29个)=(0.4+0.4+0.2)*(0.4+0.4+1.2+0.2)*0.1*29=6.38承台3垫层:V3-3(33个)=[(2+0.2)*(0.507+0.1)+(0.462+2+0.2+0.2)*(1.332+0.1)/2]*0.1*33=12.80 承台4垫层:V4-4(1个)=(0.4+1.2+0.4+0.2)*(0.4+1.2+0.4+0.2)*0.1*1=0.48419.764垫层地梁1垫层:V=0.3*0.55*(2*3.14*4.39*90度/360度-1)*2*0.1=0.194 地梁2垫层:0.3*0.65*[124.68*3-(5+6)*2-29*1-33*2+(9-2.2*2)*20]*0.1=5.192地梁3垫层:V=0.3*0.4*(2*3.14*4.39*30度/360度+2.5-0.4)*0.1=0.053 地梁4垫层:0.6*0.6*(9-0.4*3)*2*0.1=0.562地梁5垫层:V=0.3*0.75*(2.5+3-0.4)*0.1=0.5406.541 CT-1(1个):V=(4+0.4)*(4+0.4)*0.8*1=0.3283钢筋混凝土承台 mCT-2(29个):V=(0.4+0.4+1.2)*0.8*29=37.12 110.708 CT-3(33个):V=[(0.4+0.4+1.2)*0.507+(0.462+2)*1.332/2]*0.8*33=70.06CT-4(1个):V=(0.4+0.4+1.2)*(0.4+0.4+1.2)*0.8*1=3.2DL-1: V=0.3*0.55*(2*3.14*4.39*90度/360度-0.4*1)*2=2.142DL-2: V=0.3*0.65*[124.68*3-(5+6)*2-60*0.4+(9-3*0.4)*20]=96.728DL-3: V=0.3*0.4*(2*3.14*4.39*30度/360度+2.5-0.4)=0.528 3地梁 m 86.70 DL-4: V=0.6*0.6*(9-0.4*3)*2=5.616DL-5: V=0.3*0.75*(2.5+3-0.4)=1.148工程名称:砌筑工程分部(项)名称计算公式工程量单位 V=0.24*0.4*[124.68*2-(5+6)*2-0.4*50+(5+1.6+2)*2+(5-0.8)*2+(6-0.8)*20+(9-1-0.4)3基础砖砌体m*2+2*3.14*4.3*120度/360度*2]=33.884 33.884外墙:L中=124.68*2-(5+6)+(1.6+5+2.5+2+2*3.14*4.42*120度/360度)*2-0.12*4-2.7*2+0.32/0.24*0.5*8-50+0.4=247.918外墙面积S=247.918*3.9-0.9*1.8*42-4.6*3*12-5.5*11.6*4-8.9*3*2-2.3*6.3*1=410.15外墙体积V=410.15*0.24=98.436 302.755 3一层砌体 m 内墙:(厚为240):L 中=(7-0.24)*2+(9-0.24)*19-20*0.4=171.96(厚为120):L中=[(1.26-0.12)*2+3]*18+(1.26-0.12)*2+2.5=99.82内墙体积V=171.96*0.24*3.9+(99.82*3.9-0.7*2.1*19)*0.12=204.319外墙:L中=124.68*2-(5+6)+(1.6+5+2.5+2+2*3.14*4.42*120度/360度)*2-0.12*4-+0.32/0.24*0.5*8-50+0.4=253.318外墙面积S=253.318*3.3-0.9*1.8*42-4.2*1.8*13-8.9*6.3*2=557.488 外墙体积V=538.558*0.24=133.797 二层砌体 L中=(7-0.24)*2+(9-0.24)*18-20*0.4=163.2 内墙:263.051 内墙面积V=163.2*3.3=538.558内墙体积V=538.558*0.24=129.254 3 m 外墙:L中=124.68*2-(5+6)+(1.6+5+2.5+2+2*3.14*4.42*120度/360度)*2-0.12*4-+0.32/0.24*0.5*8-50+0.4=253.318外墙面积S=253.318*3-0.9*1.5*42-4.2*1.5*13=621.354外墙体积V=621.354*0.24=149.125 3三层砌体 m284.345 内墙:(厚为240):L 中=(7-0.24)*2+(9-0.24)*19-20*0.4=163.2(厚为120):L中=(2.3-0.12+1.32-0.12)*19=58.52内墙体积V=163.2*0.24*3+(58.52*3-0.7*2.1*19)*0.12=135.22工程名称:现浇混凝土梁分部(项)名称计算公式工程量单位 2KL1(1):V=0.24*0.5*(5-0.4*2+0.24)*2=1.0662KL2(2):V=0.24*0.7*(5+2+1-0.24)*2=2.607 二层现浇梁2KL3(2):V=0.24*0.5*(9-0.4*3+0.24)*2=1.932KL4(2):V=0.24*0.5*(9-0.4*3+0.24)*4=3.862KL5(2):V=0.24*0.7*(9-0.4*3+0.24+0.5)*4=5.7392KL6(2A):V=0.24*0.7*(9-0.4*3+0.24+0.5)*8=11.4783 m107.343 2KL7(5):V=0.24*0.85*(6*5-6*0.4+0.24)*2=11.1632KL8(7):V=0.24*0.85*(6*7-6*0.4+0.24)=8.0292KL9(2):V=0.24*0.85*(2*4.42*3.14*120度/360度-0.4*2)=1.724 2KL10(2):V=0.24*0.85*(2*4.42*3.14*120度/360度-0.4*2)=1.724 2KL11(1A):V=0. 3*0.85*(3+5-0.4*2+0.12)=1.8672KL12(1A):V=0. 3*0.85*(3+5-0.4*2+0.12)=1.8672KL13(7):V=0.24*0.5*(6*6+5-7*0.4+0.24-0.24)=4.5842KL14(7):V =0.24*0.5(6*7-8*0.4+0.24)=4.6852KL15(7) :V=0.24*0.5*(6*6+5-7*0.4+0.24-0.24)=4.5842L1(1):0.24*0.3*(2.3-0.24)*36=5.402L1a(1):0.24*0.4*(5-0.24)=0.4572L1b(1):0.24*0.4*(9-0.24-1.44)=0.7032L2(1):0.24*0.4*(6-1.44-0.24*2)=0.3922L2b(1):0.24*0.4*(6-0.24-0.24*2)=0.50107.3432L4(7):0.24*0.4*(6*6+5-7*0.24)*2+0.24*0.4*(6+6+5-7*0.24)=11.42 3KL1(1):0.24*0.5*(5-0.4*2-0.24)*2=1.0673KL2(2):0.24*0.7*(5+2+1-0.4+0.12)*2=2.5943KL3(2):0.24*0.5*(9-0.4*3+0.24)*2=1.93 3KL4(2):0.24*0.5*(9-0.4*3+0.24)*2=1.933KL5(2):0.24*0.5*(9-0.4*3+0.24)*2=1.93 三层现浇梁3KL6(2):0.24*0.5*(9-0.4*3+0.24)*4=3.863KL7(2A):[0.24*0.5*(9-0.4*3+0.24)+0.37*0.5*0.5]*4=4.2293KL8(2A):[0.24*0.5*(9-0.4*3+0.24)+0.37*0.5*0.5]*4=4.2293KL9(7):0.24*0.55*(6*7-8*0.4+0.24)=5.1533KL10(2):0.3*0.85*(3+5-2*0.4+0.12)=1.8673 m125.305 3KL11(2):0.24*0.85*(3+5-2*0.4+0.12)1.724125.3053KL12(2):0.3*0.85*(3+5-2*0.4+0.12)=1.8673KL13(6):0.24*0.5*(6*5-6*0.4+0.24)=3.3413KL14(7):0.24*0.5*(6*7-8*0.4+0.24)=4.6853KL15(2):0.24*0.85*(3+5-2*0.4+0.12)1.7243KL16(6):0.24*0.5*(6*5-6*0.4+0.24)=3.3413KL17(7):0.24*0.55*(6*6+5-8*0.4+0.24)=5.0213KL18(7):0.24*0.55*(6*7-8*0.4+0.24)=5.1533KL19(7):0.24*0.55*(6*6+5-8*0.4+0.24)=5.0213KL20(5):0.24*0.55*(6*5-6*0.4+0.24)=3.6753L1(1):0.24*0.4*(5-0.24)*2=0.9143L2(1A):0.24*0.4*(5+2-1.44-0.24-0.24)*2=1.0213L3(2A):0.24*0.4*(9-1.44-0.24-0.24)*16=10.8753L4(2):0.24*0.4*(9-0.24-0.24)*16=13.0873L4a(2):0.24*0.4*(9-0.24-0.24+9-1.44-0.24-0.24)=1.4783L5(7):0.24*0.45*(6*6+5-0.24-0.24*18)=3.9363L6(6):0.24*0.45*(6*6-0.24-0.24*17)=3.4213L7(1):0.24*0.4*(2.26+2.3-0.24-0.24)*2=0.7833L8(1):0.24*0.4*(2.26+2.3-0.24)=0.4573L9(4):0.24*0.4*(6+6-1.44*2-0.24-0.24*3)*6=18.5243L10(7):0.24*0.45*(6+6+5-0.24-0.24*18)=3.9363L11(2):0.24*0.4*(2.26+2.3+5-0.24-0.24*2)=0.8493L11a(3):0.24*0.4*(6-1.44+6-0.24-0.24*4)=0.8993L12(3):0.24*0.4*(2.26+2.3+5-0.24-0.24*2)=0.8493L13(2):0.24*0.4*(4.56-0.24-0.24)=0.392WKL1(1):0.24*0.5*(5-0.4*2)*2=1.008WKL2(2):0.24*0.7*(9-1-0.4*3)=2.285WKL3(2):0.24*0.5*(9-3*0.4)*8=7.488WKL4(2):0.24*0.5*(9-3*0.4)*4=3.744WKL5(4):0.24*0.5*(9-3*0.4)*8=7.488WKL6(7):0.24*0.6*(6*7-0.4*8)*2=11.17491.793屋面梁 mWKL7(5):0.24*0.6*(6*5-0.4*6)*2=7.95 91.79 WKL8(2):0.24*0.85*(2*3.14*4.42*120度/360度)=1.888 WKL9(7):0.24*0.4*(6*6+5-3-0.4*2-0.24*7)=3.41WKL10(7):0.24*0.4*(6*6+5-3-0.4*2-0.24*7)=3.41WKL11(6):0.24*0.5*(6*6+5-7*0.4)=4.584WKL12(7):0.24*0.5*(6*7-0.4*8)=4.656WKL13(2):0.24*0.85*(2*3.14*4.42*120度/360度)=1.888 WKL14(6):0.24*0.5*(6*6+5-7*0.4)=4.584WKL15(7):0.24*0.6*(6*6+5-8*0.4)=5.443WKL16(7):0.24*0.6*(6*6+5-8*0.4)=5.443WKL17(1):0.24*0.4*(2-0.12-0.2)=0.161WKLa(2):0.3*0.85*(3+5-0.24*2)=3.835WL2(7):0.24*0.4*(6*6+5-0.24*8)=3.752WL3(7):0.24*0.4*(6*7-0.24*8+6*6+5-0.24*8)=7.599工程名称:现浇混凝土板分部(项)名称计算公式工程量单位二层现浇板(厚度均为S={(6-0.24)*(9-0.24)-0.24*[(6-0.24)*2+(2.3-0.24)*2] }*16=747.274 板1120,故将板按面积不同分成三部分算,分别S=[3.14*4.3*4.3*120度/360度+(5-1.277-0.12+7-0.24)*(2.5+0.332)/2+(2.5-10.12)*(7-0.24)板23 m设轴3~15和16~22为1116.689+(5-1.277-0.12+5-0.12)*(6-1.6-0.332)/2+(1.6-0.12)*(5-0.24)]*2-0.24*[(5+6-0.24)*2+(9-1-0.24*3)板1,轴1~3和轴22~24+(2.3-0.24)*2]*2=139.609 为板2,轴15~16为板3): S=(6-0.24)*(9-0.24)-0.24*[9-0.24+5-0.24+(6-0.24*3)*2+6-1.44-0.24*2]=43.7 板3V= (S + S + S)*1.2=(747.274+139.609+43.7)*1.2=1116.689 板总板板板123 S={(6-0.24)*(9-0.24)-0.24*[(9-1.44-0.24+9-0.24)+(6-0.24*3)*2+(6-1.44-0.24)] }*16=688.435 板1三层现浇板(厚度均为120,故将板按面积不S=[3.14*4.3*4.3*120度/360度+(5-1.277-0.12+7-0.24)*(2.5+0.332)/2+(2.5-10.12)*(7-0.24)板2同分成三部分算,分别+(5-1.277-0.12+5-0.12)*(6-1.6-0.332)/2+(1.6-0.12)*(5-0.24)]*2-0.24*[(5+6-0.24)*2+(4.56-0.24)3 m设轴3~15和16~22为835.86 +(5-0.24)+(3+2.5)+(5-0.24*3)+(5+2-1.44-0.24*3)+(9-1-0.24*5)]*2=123.87 板1,轴1~3和轴22~24为板2,轴15~16为板S=(6-0.24)*(9-0.24)-0.24*[(9-0.24+9-1.44-0.24)+(6-0.24*3)*2+(1.44-0.24)]=43.565 板33):V= (S + S + S)*1.0 (747.274+139.609+43.7)*1.0=835.86 板总板板板二123 S=[(6-0.24)*(9-0.24)-0.24*(6-0.24)*3] *16=740.973 板1屋顶现浇板(厚度均为120,故将板按面积不S=[3.14*4.3*4.3*120度/360度+(5-1.277-0.12+7-0.24)*(2.5+0.332)/2+(2.5-10.12)*(7-0.24)板2同分成三部分算,分别+(5-1.277-0.12+5-0.12)*(6-1.6-0.332)/2+(1.6-0.12)*(5-0.24)]*2-0.24*[(5+6-0.24)*2+(9-1)3 m设轴3~15和16~22为919.045+(3+2)]*2=131.761 板1,轴1~3和轴22~24为板2,轴15~16为板S=(6-0.24)*(9-0.24)-0.24*(6-0.24)*3=46.311 板33):V= (S + S + S)*1.0 (740.973+131.761+46.311)*1.0=919.045 板总板板板二123工程名称:混凝土柱分部(项)名称计算公式工程量单位混凝土柱70根(此建筑物V=0.4*0.4*(10.2+0.7)*70=122.08 KZ1122.08 的柱子全部为KZ1) 3 m工程名称:屋面工程分部(项)名称计算公式工程量单位2顶层屋面 m*0.6*[124.68*2-(5+6)*2+(5+1.6+2)*2=2*3.14*4.3*120度/360度*2]=157.917 157.917工程名称:女儿墙分部(项)名称计算公式工程量单位女儿墙 V=0.12*0.6*[124.68*2-(5+6)*2+(5+1.6+2)*2=2*3.14*4.3*120度/360度*2]=18.905 3 m18.905工程名称:楼梯分部(项)名称计算公式工程量单位S=1.2*(5-1.34+3.12+0.3)*18+1.2*(5-0.3+2.12+0.3)*1=161.472 2二层楼梯m161.4722三层楼梯 mS=1.2*(5-2.12-+6-2.3-1.28+0.3)*18+1.32*(3.12+0.3)*1=125.474 125.474工程名称:脚手架工程分部(项)名称计算公式工程量单位23339.662 3339.662 m 综合脚手架2一层: 1121.834 1121.834 m 一层满堂脚手架2二层:1155.594 1155.594 m 二层满堂脚手架2三层:1109.75 1109.75 m 三层满堂脚手架工程名称:内墙抹灰分部(项)名称计算公式工程量单位S=[(7-0.24)*2+(9-0.24)*19-20*0.4+[(1.26-0.12)*2+3]*18+(1.26-0.12)*2+2.5]*3.9=1059.942 2m 一层内墙抹灰 1059.942S=[(7-0.24)*2+(9-0.24)*18-20*0.4]*3.3=538.56 538.56 2m 二层内墙抹灰:L中=(7-0.24)*2+(9-0.24)*19-20*0.4=163.2 (厚为240)(厚为120):L中=(2.3-0.12+1.32-0.12)*19=58.52 637.23 2m 三层内墙抹灰S=163.2*3+(58.52*3-0.7*2.1*19)=637.23工程名称:外墙抹灰分部(项)名称计算公式工程量单位外墙:L中=124.68*2-(5+6)+(1.6+5+2.5+2+2*3.14*4.42*120度/360度)*2-0.12*4-2.7*2+0.32/0.24*0.5*8-50+0.4=247.918 410.15 2m 一层外墙抹灰 S=247.918*3.9-0.9*1.8*42-4.6*3*12-5.5*11.6*4-8.9*3*2-2.3*6.3*1=410.15 外墙:L中=124.68*2-(5+6)+(1.6+5+2.5+2+2*3.14*4.42*120度/360度)*2-0.12*4-+0.32/0.24*0.5*8-50+0.4=253.318 2m 二层外墙抹灰 557.488 面积S=253.318*3.3-0.9*1.8*42-4.2*1.8*13-8.9*6.3*2=557.488外墙:L中=124.68*2-(5+6)+(1.6+5+2.5+2+2*3.14*4.42*120度/360度)*2-0.12*4-+0.32/0.24*0.5*8-50+0.4=253.318 2m 三层外墙抹灰 621.354 面积S=253.318*3-0.9*1.5*42-4.2*1.5*13=621.3542 m工程名称:女儿墙抹灰分部(项)名称计算公式工程量单位2m 女儿墙抹灰 S=0.6*[124.68*2-(5+6)*2+(5+1.6+2)*2=2*3.14*4.3*120度/360度*2]=157.542 157.5422 m工程名称:顶棚抹灰分部(项)名称计算公式工程量单位2m 一层顶棚抹灰 S=(747.274+139.609+43.7)=930.574 930.5742m 二层顶棚抹灰 S=(747.274+139.609+43.7)=835.86 835.862m 三层顶棚抹灰 S= (740.973+131.761+46.311)=919.045 919.045 工程名称:水泥砂浆楼地面(楼梯)分部(项)名称计算公式工程量单位2m 一层砂浆地面 S=(747.274+139.609+43.7)=930.574 930.5742m 二层砂浆楼面 S=(747.274+139.609+43.7)=835.86 835.862m 三层砂浆楼面 S= (740.973+131.761+46.311)=919.045 919.045 模板工程名称计算公式工程量单位桩承台模板 S=110.708*1.99=220.309 220.30923m/m 基础梁模板 S=(2.142+0.528+5.616)*10.6+(96.728+1.148)*8.10=880.627 880.628 23m/m 柱模板 S=122.08*14.73=1798.238 1798.238 23m/m 现浇板模板(1116.689+919.045)*8.04+835.86*12.06=26447.773 26447.7723m/m 3 工程名称:门窗工程分部(项)名称计算公式工程量单位LTC0915(42个):S=0.9*1.8*52=68.04ML1(12个):S=4.6*3 *12=165.6ML2(4个):S=5.5*11.6*4=255.22 584.66 m 一层门窗ML3(2个):S=8.9*3*2=53.4ML4(1个):S=2.3*6.3=14.49M1(19个):S=0.7*2.1*19=27.93 LTC0915(42个):S=0.9*1.8*52=68.042LTC0915(13个): S=4.2*1.8*13=98.28 278.46 m 二层门窗LTC0915(2个): S=8.9*6.3*2=112.14LTC0915(42个): S=0.9*1.5*42=56.7LTC0915(13个): S=4.2*1.5*13=81.9 2166.53 m 三层门窗M1(19个):S=0.7*2.1*19=27.93模板工程量第2章钢筋工程量楼层名称:基础层(绘图输入) 钢筋总重:27423.974Kg级别直筋号计算公式根数总根数单长m 总长m 总重kg 径构件名称:构件数量:10 本构件钢筋重:107.016Kg KZ-1[2589]构件位置:<1+80,B-80>;<3+80,B>;<4,B>;<5,B>;<12,B>;<13,B>;<20,B>;<21,B>;<22,B>;<24-80,B>B20 4850/3+800-40+max(6*d,150) B边插6 60 2.527 151.62 373.919 筋.1 B20 4850/3+800-40+max(6*d,150) H边插6 60 2.527 151.62 373.919 筋.1 B22 4850/3+800-40+max(6*d,150) 角筋插4 40 2.527 101.08 301.628 筋.1 B10 2*((400-2*30)+(400-2*30))+2*(11.9*d)+(8*d)箍筋.1 2 20 1.678 33.56 20.691 构件名称:构件数量:48 本构件钢筋重:102.157Kg KZ-1[2590]构件位置:<1+80,A+80>;<2,A+80>;<3+80,2/B-80>;<3,A+80>;<4,2/B-80>;<4,A+80>;<5,2/B-80>;<5,A+80>;<6,2/B-80>;<6,A+80>;<7,2/B-80>;<7,A+80>;<8-80,2/B-80>;<8-80,A+80>;<10,2/B-80>;<10,A+80>;<11,2/B-80>;<11,A+80>;<12,2/B-80>;<12,A+80>;<13,2/B-80>;<13,A+80>;<14,2/B-80>;<14,A+80>;<15,2/B-80>;<15,A+80>;<16-80,2/B-80>;<16-80,A+80>;<18,2/B-80>;<18,A+80>;<19,2/B-80>;<19,A+80>;<20,2/B-80>;<20,A+80>;<21,2/B-80>;<21,A+80>;<22,2/B-80>;<22,A+80>;<23,A+80>;<24-80,A+80>;<2+2500,1/B>;<22+2500,1/B>;<9+80,2/B-80>;<9+80,A+79>;<17+80,2/B-80>;<17+80,A+80>;<2-3161,1/B>;<24-2900,1/B>B20 4500/3+800-40+max(6*d,150) B边插6 288 2.41 694.08 1711.712 筋.1 B20 4500/3+800-40+max(6*d,150) H边插6 288 2.41 694.08 1711.712 筋.1 B22 4500/3+800-40+max(6*d,150) 角筋插4 192 2.41 462.72 1380.781 筋.1 A10 2*((400-2*30)+(400-2*30))+2*(11.9*d)+(8*d)箍筋.1 2 96 1.678 161.088 99.317 构件名称:构件数量:12 本构件钢筋重:104.233Kg KZ-1[2602]构件位置:<6,B>;<7,B>;<8-80,B>;<10,B>;<11,B>;<14,B>;<15,B>;<16-80,B>;<18,B>;<19,B>;<9+80,B>;<17+80,B>B20 4650/3+800-40+max(6*d,150) B边插6 72 2.46 177.12 436.806 筋.1 B20 4650/3+800-40+max(6*d,150) H边插6 72 2.46 177.12 436.806 筋.1 B22 4650/3+800-40+max(6*d,150) 角筋插4 48 2.46 118.08 352.357 筋.1 A10 2*((400-2*30)+(400-2*30))+2*(11.9*d)+(8*d)箍筋.1 2 24 1.678 40.272 24.829构件名称:构件数量:1 本构件钢筋重:139.344Kg JZL-1[2659]构件位置:<22+2500,1/B><24-2836,1/B>B20 522-40+470/2+5595+500-40+470/2 1跨.下3 3 7.007 21.021 51.841 通长筋11跨.侧B12 15*d+5595+15*d面构造筋2 2 5.955 11.91 10.5741B20 522-40+470/2+5595+500-40+470/2 1跨.上3 3 7.007 21.021 51.841 部钢筋1A8 2*((300-2*40)+(550-2*40))+2*(11.9*d)+(8*d) 1跨.箍3 3 1.634 4.902 1.934 筋1A8 2*((300-2*40)+(550-2*40))+2*(11.9*d)+(8*d) 1跨.箍3 3 1.634 4.902 1.934 筋2A8 2*((300-2*40)+(550-2*40))+2*(11.9*d)+(8*d) 1跨.箍29 29 1.634 47.386 18.698 筋3A8 (300-2*40)+2*(11.9*d)+(2*d) 1跨.拉15 15 0.426 6.39 2.521 筋1 构件名称:构件数量:1 本构件钢筋重:140.664Kg JZL-1[2660]构件位置:<2-3161,1/B><2+2500,1/B>B20 522-40+470/2+5655+522-40+470/2 1跨.下3 3 7.089 21.267 52.448 通长筋11跨.侧B12 15*d+5655+15*d面构造筋2 2 6.015 12.03 10.681B20 522-40+470/2+5655+522-40+470/2 1跨.上3 3 7.089 21.267 52.448 部钢筋1A8 2*((300-2*40)+(550-2*40))+2*(11.9*d)+(8*d) 1跨.箍3 3 1.634 4.902 1.934 筋1A8 2*((300-2*40)+(550-2*40))+2*(11.9*d)+(8*d) 1跨.箍3 3 1.634 4.902 1.934 筋2A8 2*((300-2*40)+(550-2*40))+2*(11.9*d)+(8*d) 1跨.箍29 29 1.634 47.386 18.698 筋3A8 (300-2*40)+2*(11.9*d)+(2*d) 1跨.拉15 15 0.426 6.39 2.521 筋1 构件名称:构件数量:1 本构件钢筋重:2375.511Kg JZL-2[2661]构件位置:<3,2/B><22,2/B>B20 400-40+570/2+102200+400-40+570/2 1跨.下3 3 103.49 310.47765.669 通长筋11跨.侧B12 15*d+102200+15*d+1800面构造通4 4 104.36 417.44 370.611长筋1B20 400-40+570/2+102200+400-40+570/2 1跨.上3 3 103.49 310.47765.669 通长筋1A8 2*((300-2*40)+(650-2*40))+2*(11.9*d)+(8*d) 1跨.箍3 3 1.834 5.502 2.171 筋1A8 2*((300-2*40)+(650-2*40))+2*(11.9*d)+(8*d) 1跨.箍29 29 1.834 53.186 20.986 筋2A8 (300-2*40)+2*(11.9*d)+(2*d) 1跨.拉30 30 0.426 12.78 5.043 筋1 A8 2*((300-2*40)+(650-2*40))+2*(11.9*d)+(8*d) 2跨.箍2 2 1.834 3.668 1.447 筋1A8 2*((300-2*40)+(650-2*40))+2*(11.9*d)+(8*d) 2跨.箍29 29 1.834 53.186 20.986 筋2A8 (300-2*40)+2*(11.9*d)+(2*d) 2跨.拉30 30 0.426 12.78 5.043 筋1 A8 2*((300-2*40)+(650-2*40))+2*(11.9*d)+(8*d) 3跨.箍2 2 1.834 3.668 1.447 筋1A8 2*((300-2*40)+(650-2*40))+2*(11.9*d)+(8*d) 3跨.箍29 29 1.834 53.186 20.986 筋2A8 (300-2*40)+2*(11.9*d)+(2*d) 3跨.拉30 30 0.426 12.78 5.043 筋1 A8 2*((300-2*40)+(650-2*40))+2*(11.9*d)+(8*d) 4跨.箍2 2 1.834 3.668 1.447 筋1A8 2*((300-2*40)+(650-2*40))+2*(11.9*d)+(8*d) 4跨.箍29 29 1.834 53.186 20.986 筋2A8 (300-2*40)+2*(11.9*d)+(2*d) 4跨.拉30 30 0.426 12.78 5.043 筋1 A8 2*((300-2*40)+(650-2*40))+2*(11.9*d)+(8*d) 5跨.箍2 2 1.834 3.668 1.447 筋1A8 2*((300-2*40)+(650-2*40))+2*(11.9*d)+(8*d) 5跨.箍29 29 1.834 53.186 20.986 筋2A8 (300-2*40)+2*(11.9*d)+(2*d) 5跨.拉30 30 0.426 12.78 5.043 筋1 A8 2*((300-2*40)+(650-2*40))+2*(11.9*d)+(8*d) 6跨.箍2 2 1.834 3.668 1.447 筋1A8 2*((300-2*40)+(650-2*40))+2*(11.9*d)+(8*d) 6跨.箍31 31 1.834 56.854 22.434 筋2A8 (300-2*40)+2*(11.9*d)+(2*d) 6跨.拉32 32 0.426 13.632 5.379 筋1 A8 2*((300-2*40)+(650-2*40))+2*(11.9*d)+(8*d) 7跨.箍2 2 1.834 3.668 1.447 筋1A8 2*((300-2*40)+(650-2*40))+2*(11.9*d)+(8*d) 7跨.箍29 29 1.834 53.186 20.986 筋2A8 (300-2*40)+2*(11.9*d)+(2*d) 7跨.拉30 30 0.426 12.78 5.043 筋1 A8 2*((300-2*40)+(650-2*40))+2*(11.9*d)+(8*d) 8跨.箍2 2 1.834 3.668 1.447 筋1A8 2*((300-2*40)+(650-2*40))+2*(11.9*d)+(8*d) 8跨.箍29 29 1.834 53.186 20.986 筋2A8 (300-2*40)+2*(11.9*d)+(2*d) 8跨.拉30 30 0.426 12.78 5.043 筋1A8 2*((300-2*40)+(650-2*40))+2*(11.9*d)+(8*d) 9跨.箍2 2 1.834 3.668 1.447 筋1A8 2*((300-2*40)+(650-2*40))+2*(11.9*d)+(8*d) 9跨.箍29 29 1.834 53.186 20.986 筋2A8 (300-2*40)+2*(11.9*d)+(2*d) 9跨.拉30 30 0.426 12.78 5.043 筋1 A8 2*((300-2*40)+(650-2*40))+2*(11.9*d)+(8*d) 10跨.箍2 2 1.8343.668 1.447 筋1A8 2*((300-2*40)+(650-2*40))+2*(11.9*d)+(8*d) 10跨.箍29 29 1.834 53.186 20.986 筋2A8 (300-2*40)+2*(11.9*d)+(2*d) 10跨.拉30 30 0.426 12.78 5.043 筋1 A8 2*((300-2*40)+(650-2*40))+2*(11.9*d)+(8*d) 11跨.箍2 2 1.8343.668 1.447 筋1A8 2*((300-2*40)+(650-2*40))+2*(11.9*d)+(8*d) 11跨.箍29 29 1.834 53.186 20.986 筋2A8 (300-2*40)+2*(11.9*d)+(2*d) 11跨.拉30 30 0.426 12.78 5.043 筋1 A8 2*((300-2*40)+(650-2*40))+2*(11.9*d)+(8*d) 12跨.箍2 2 1.8343.668 1.447 筋1A8 2*((300-2*40)+(650-2*40))+2*(11.9*d)+(8*d) 12跨.箍29 29 1.834 53.186 20.986 筋2A8 (300-2*40)+2*(11.9*d)+(2*d) 12跨.拉30 30 0.426 12.78 5.043 筋1 A8 2*((300-2*40)+(650-2*40))+2*(11.9*d)+(8*d) 13跨.箍2 2 1.8343.668 1.447 筋1A8 2*((300-2*40)+(650-2*40))+2*(11.9*d)+(8*d) 13跨.箍31 31 1.834 56.854 22.434 筋2A8 (300-2*40)+2*(11.9*d)+(2*d) 13跨.拉32 32 0.426 13.632 5.379 筋1 A8 2*((300-2*40)+(650-2*40))+2*(11.9*d)+(8*d) 14跨.箍2 2 1.8343.668 1.447 筋1A8 2*((300-2*40)+(650-2*40))+2*(11.9*d)+(8*d) 14跨.箍29 29 1.834 53.186 20.986 筋2A8 (300-2*40)+2*(11.9*d)+(2*d) 14跨.拉30 30 0.426 12.78 5.043 筋1 A8 2*((300-2*40)+(650-2*40))+2*(11.9*d)+(8*d) 15跨.箍2 2 1.8343.668 1.447 筋1A8 2*((300-2*40)+(650-2*40))+2*(11.9*d)+(8*d) 15跨.箍29 29 1.834 53.186 20.986 筋2A8 (300-2*40)+2*(11.9*d)+(2*d) 15跨.拉30 30 0.426 12.78 5.043 筋1 A8 2*((300-2*40)+(650-2*40))+2*(11.9*d)+(8*d) 16跨.箍2 2 1.8343.668 1.447 筋1A8 2*((300-2*40)+(650-2*40))+2*(11.9*d)+(8*d) 16跨.箍29 29 1.834 53.186 20.986 筋2A8 (300-2*40)+2*(11.9*d)+(2*d) 16跨.拉30 30 0.426 12.78 5.043 筋1 A8 2*((300-2*40)+(650-2*40))+2*(11.9*d)+(8*d) 17跨.箍2 2 1.8343.668 1.447 筋1A8 2*((300-2*40)+(650-2*40))+2*(11.9*d)+(8*d) 17跨.箍3 3 1.8345.502 2.171 筋2A8 2*((300-2*40)+(650-2*40))+2*(11.9*d)+(8*d) 17跨.箍29 29 1.834 53.186 20.986 筋3A8 (300-2*40)+2*(11.9*d)+(2*d) 17跨.拉30 30 0.426 12.78 5.043 筋1 构件名称:构件数量:1 本构件钢筋重:2880.308Kg JZL-2[2662]构件位置:<1,A><24,A>B20 400-40+570/2+124120+400-40+570/2 1跨.下3 3 125.41 376.23927.843 通长筋11跨.侧A12 15*d+124120+15*d+2160 面构造通 4 4 126.64 506.56 449.733 长筋1B20 400-40+570/2+124120+400-40+570/2 1跨.上3 3 125.41 376.23927.843 通长筋1A8 2*((300-2*40)+(650-2*40))+2*(11.9*d)+(8*d) 1跨.箍3 3 1.834 5.502 2.171 筋1A8 2*((300-2*40)+(650-2*40))+2*(11.9*d)+(8*d) 1跨.箍29 29 1.834 53.186 20.986 筋2A8 (300-2*40)+2*(11.9*d)+(2*d) 1跨.拉30 30 0.426 12.78 5.043 筋1 A8 2*((300-2*40)+(650-2*40))+2*(11.9*d)+(8*d) 2跨.箍2 2 1.834 3.668 1.447 筋1A8 2*((300-2*40)+(650-2*40))+2*(11.9*d)+(8*d) 2跨.箍24 24 1.834 44.016 17.368 筋2A8 (300-2*40)+2*(11.9*d)+(2*d) 2跨.拉26 26 0.426 11.076 4.37 筋1 A8 2*((300-2*40)+(650-2*40))+2*(11.9*d)+(8*d) 3跨.箍2 2 1.834 3.668 1.447 筋1A8 2*((300-2*40)+(650-2*40))+2*(11.9*d)+(8*d) 3跨.箍29 29 1.834 53.186 20.986 筋2A8 (300-2*40)+2*(11.9*d)+(2*d) 3跨.拉30 30 0.426 12.78 5.043 筋1 A8 2*((300-2*40)+(650-2*40))+2*(11.9*d)+(8*d) 4跨.箍2 2 1.834 3.668 1.447 筋1A8 2*((300-2*40)+(650-2*40))+2*(11.9*d)+(8*d) 4跨.箍29 29 1.834 53.186 20.986 筋2A8 (300-2*40)+2*(11.9*d)+(2*d) 4跨.拉30 30 0.426 12.78 5.043 筋1 A8 2*((300-2*40)+(650-2*40))+2*(11.9*d)+(8*d) 5跨.箍2 2 1.834 3.668 1.447 筋1A8 2*((300-2*40)+(650-2*40))+2*(11.9*d)+(8*d) 5跨.箍29 29 1.834 53.186 20.986 筋2A8 (300-2*40)+2*(11.9*d)+(2*d) 5跨.拉30 30 0.426 12.78 5.043 筋1 A8 2*((300-2*40)+(650-2*40))+2*(11.9*d)+(8*d) 6跨.箍2 2 1.834 3.668 1.447 筋1A8 2*((300-2*40)+(650-2*40))+2*(11.9*d)+(8*d) 6跨.箍29 29 1.834 53.186 20.986 筋2A8 (300-2*40)+2*(11.9*d)+(2*d) 6跨.拉30 30 0.426 12.78 5.043 筋1 A8 2*((300-2*40)+(650-2*40))+2*(11.9*d)+(8*d) 7跨.箍2 2 1.834 3.668 1.447 筋1A8 2*((300-2*40)+(650-2*40))+2*(11.9*d)+(8*d) 7跨.箍29 29 1.834 53.186 20.986 筋2A8 (300-2*40)+2*(11.9*d)+(2*d) 7跨.拉30 30 0.426 12.78 5.043 筋1 AA8 2*((300-2*40)+(650-2*40))+2*(11.9*d)+(8*d) 8跨.箍2 2 1.8343.668 1.447 筋1A8 2*((300-2*40)+(650-2*40))+2*(11.9*d)+(8*d) 8跨.箍31 31 1.834 56.854 22.434 筋2A8 (300-2*40)+2*(11.9*d)+(2*d) 8跨.拉32 32 0.426 13.632 5.379 筋1A8 2*((300-2*40)+(650-2*40))+2*(11.9*d)+(8*d) 9跨.箍2 2 1.834 3.668 1.447 筋1A8 2*((300-2*40)+(650-2*40))+2*(11.9*d)+(8*d) 9跨.箍29 29 1.834 53.186 20.986 筋2A8 (300-2*40)+2*(11.9*d)+(2*d) 9跨.拉30 30 0.426 12.78 5.043 筋1 A8 2*((300-2*40)+(650-2*40))+2*(11.9*d)+(8*d) 10跨.箍2 2 1.8343.668 1.447 筋1A8 2*((300-2*40)+(650-2*40))+2*(11.9*d)+(8*d) 10跨.箍29 29 1.834 53.186 20.986 筋2A8 (300-2*40)+2*(11.9*d)+(2*d) 10跨.拉30 30 0.426 12.78 5.043 筋1 A8 2*((300-2*40)+(650-2*40))+2*(11.9*d)+(8*d) 11跨.箍2 2 1.8343.668 1.447 筋1A8 2*((300-2*40)+(650-2*40))+2*(11.9*d)+(8*d) 11跨.箍29 29 1.834 53.186 20.986 筋2A8 (300-2*40)+2*(11.9*d)+(2*d) 11跨.拉30 30 0.426 12.78 5.043 筋1 A8 2*((300-2*40)+(650-2*40))+2*(11.9*d)+(8*d) 12跨.箍2 2 1.8343.668 1.447 筋1A8 2*((300-2*40)+(650-2*40))+2*(11.9*d)+(8*d) 12跨.箍29 29 1.834 53.186 20.986 筋2A8 (300-2*40)+2*(11.9*d)+(2*d) 12跨.拉30 30 0.426 12.78 5.043 筋1 A8 2*((300-2*40)+(650-2*40))+2*(11.9*d)+(8*d) 13跨.箍2 2 1.8343.668 1.447 筋1A8 2*((300-2*40)+(650-2*40))+2*(11.9*d)+(8*d) 13跨.箍29 29 1.834 53.186 20.986 筋2A8 (300-2*40)+2*(11.9*d)+(2*d) 13跨.拉30 30 0.426 12.78 5.043 筋1 A8 2*((300-2*40)+(650-2*40))+2*(11.9*d)+(8*d) 14跨.箍2 2 1.8343.668 1.447 筋1A8 2*((300-2*40)+(650-2*40))+2*(11.9*d)+(8*d) 14跨.箍29 29 1.834 53.186 20.986 筋2A8 (300-2*40)+2*(11.9*d)+(2*d) 14跨.拉30 30 0.426 12.78 5.043 筋1 A8 2*((300-2*40)+(650-2*40))+2*(11.9*d)+(8*d) 15跨.箍2 2 1.8343.668 1.447 筋1A8 2*((300-2*40)+(650-2*40))+2*(11.9*d)+(8*d) 15跨.箍31 31 1.834 56.854 22.434 筋2A8 (300-2*40)+2*(11.9*d)+(2*d) 15跨.拉32 32 0.426 13.632 5.379 筋1 A8 2*((300-2*40)+(650-2*40))+2*(11.9*d)+(8*d) 16跨.箍2 2 1.8343.668 1.447 筋1A8 2*((300-2*40)+(650-2*40))+2*(11.9*d)+(8*d) 16跨.箍29 29 1.834 53.186 20.986 筋2A8 (300-2*40)+2*(11.9*d)+(2*d) 16跨.拉30 30 0.426 12.78 5.043 筋1 A8 2*((300-2*40)+(650-2*40))+2*(11.9*d)+(8*d) 17跨.箍2 2 1.8343.668 1.447 筋1A8 2*((300-2*40)+(650-2*40))+2*(11.9*d)+(8*d) 17跨.箍29 29 1.834 53.186 20.986 筋2A8 (300-2*40)+2*(11.9*d)+(2*d) 17跨.拉30 30 0.426 12.78 5.043 筋1 A8 2*((300-2*40)+(650-2*40))+2*(11.9*d)+(8*d) 18跨.箍2 2 1.8343.668 1.447 筋1A8 2*((300-2*40)+(650-2*40))+2*(11.9*d)+(8*d) 18跨.箍29 29 1.834 53.186 20.986 筋2A8 (300-2*40)+2*(11.9*d)+(2*d) 18跨.拉30 30 0.426 12.78 5.043 筋1 A8 2*((300-2*40)+(650-2*40))+2*(11.9*d)+(8*d) 19跨.箍2 2 1.8343.668 1.447 筋1A8 2*((300-2*40)+(650-2*40))+2*(11.9*d)+(8*d) 19跨.箍29 29 1.834 53.186 20.986 筋2A8 (300-2*40)+2*(11.9*d)+(2*d) 19跨.拉30 30 0.426 12.78 5.043 筋1 A8 2*((300-2*40)+(650-2*40))+2*(11.9*d)+(8*d) 20跨.箍2 2 1.8343.668 1.447 筋1A8 2*((300-2*40)+(650-2*40))+2*(11.9*d)+(8*d) 20跨.箍24 24 1.834 44.016 17.368 筋2A8 (300-2*40)+2*(11.9*d)+(2*d) 20跨.拉26 26 0.426 11.076 4.37 筋1 A8 2*((300-2*40)+(650-2*40))+2*(11.9*d)+(8*d) 21跨.箍2 2 1.8343.668 1.447 筋1A8 2*((300-2*40)+(650-2*40))+2*(11.9*d)+(8*d) 21跨.箍3 3 1.8345.502 2.171 筋2A8 2*((300-2*40)+(650-2*40))+2*(11.9*d)+(8*d) 21跨.箍29 29 1.834 53.186 20.986 筋3A8 (300-2*40)+2*(11.9*d)+(2*d) 21跨.拉30 30 0.426 12.78 5.043 筋1 构件名称:构件数量:2 本构件钢筋重:172.986Kg JZL-2[2663]构件位置:<2,A><2,1/B>;<23,A><23,1/B>B20 400-40+570/2+6570+300-40+570/2 1跨.下3 6 7.76 46.56 114.824 通长筋11跨.侧B12 15*d+6570+15*d 面构造筋 4 8 6.93 55.44 49.2211B20 400-40+570/2+6570+300-40+570/2 1跨.上3 6 7.76 46.56 114.824 通长筋1A8 2*((300-2*40)+(650-2*40))+2*(11.9*d)+(8*d) 1跨.箍3 6 1.83411.004 4.342 筋1A8 2*((300-2*40)+(650-2*40))+2*(11.9*d)+(8*d) 1跨.箍24 48 1.834 88.032 34.736 筋2A8 (300-2*40)+2*(11.9*d)+(2*d) 1跨.拉26 52 0.426 22.152 8.741 筋1 A8 2*((300-2*40)+(650-2*40))+2*(11.9*d)+(8*d) 2跨.箍2 4 1.834 7.336 2.895 筋1A8 2*((300-2*40)+(650-2*40))+2*(11.9*d)+(8*d) 2跨.箍9 18 1.83433.012 13.026 筋2A8 (300-2*40)+2*(11.9*d)+(2*d) 2跨.拉10 20 0.426 8.52 3.362 筋1 构件名称:构件数量:1 本构件钢筋重:2878.137Kg JZL-2[2665]构件位置:<1,B><24,B>B20 400-40+570/2+124120+400-40+570/2 1跨.下3 3 125.41 376.23927.843 通长筋11跨.侧B12 15*d+124120+15*d+2160 面构造通 4 4 126.64 506.56 449.733 长筋1B20 400-40+570/2+124120+400-40+570/2 1跨.上3 3 125.41 376.23927.843 通长筋1A8 2*((300-2*40)+(650-2*40))+2*(11.9*d)+(8*d) 1跨.箍3 3 1.834 5.502 2.171 筋1A8 2*((300-2*40)+(650-2*40))+2*(11.9*d)+(8*d) 1跨.箍29 29 1.834 53.186 20.986 筋2A8 (300-2*40)+2*(11.9*d)+(2*d) 1跨.拉30 30 0.426 12.78 5.043 筋1 A8 2*((300-2*40)+(650-2*40))+2*(11.9*d)+(8*d) 2跨.箍25 25 1.834 45.85 18.092 筋1A8 (300-2*40)+2*(11.9*d)+(2*d) 2跨.拉26 26 0.426 11.076 4.37 筋1 A8 2*((300-2*40)+(650-2*40))+2*(11.9*d)+(8*d) 3跨.箍2 2 1.834 3.668 1.447 筋1A8 2*((300-2*40)+(650-2*40))+2*(11.9*d)+(8*d) 3跨.箍29 29 1.834 53.186 20.986 筋2A8 (300-2*40)+2*(11.9*d)+(2*d) 3跨.拉30 30 0.426 12.78 5.043 筋1 A8 2*((300-2*40)+(650-2*40))+2*(11.9*d)+(8*d) 4跨.箍2 2 1.834 3.668 1.447 筋1A8 2*((300-2*40)+(650-2*40))+2*(11.9*d)+(8*d) 4跨.箍29 29 1.834 53.186 20.986 筋2A8 (300-2*40)+2*(11.9*d)+(2*d) 4跨.拉30 30 0.426 12.78 5.043 筋1 A8 2*((300-2*40)+(650-2*40))+2*(11.9*d)+(8*d) 5跨.箍2 2 1.834 3.668 1.447 筋1A8 2*((300-2*40)+(650-2*40))+2*(11.9*d)+(8*d) 5跨.箍29 29 1.834 53.186 20.986 筋2A8 (300-2*40)+2*(11.9*d)+(2*d) 5跨.拉30 30 0.426 12.78 5.043 筋1 A8 2*((300-2*40)+(650-2*40))+2*(11.9*d)+(8*d) 6跨.箍2 2 1.834 3.668 1.447 筋1A8 2*((300-2*40)+(650-2*40))+2*(11.9*d)+(8*d) 6跨.箍29 29 1.834 53.186 20.986 筋2A8 (300-2*40)+2*(11.9*d)+(2*d) 6跨.拉30 30 0.426 12.78 5.043 筋1 A8 2*((300-2*40)+(650-2*40))+2*(11.9*d)+(8*d) 7跨.箍2 2 1.834 3.668 1.447 筋1A8 2*((300-2*40)+(650-2*40))+2*(11.9*d)+(8*d) 7跨.箍29 29 1.834 53.186 20.986 筋2A8 (300-2*40)+2*(11.9*d)+(2*d) 7跨.拉30 30 0.426 12.78 5.043 筋1 A8 2*((300-2*40)+(650-2*40))+2*(11.9*d)+(8*d) 8跨.箍2 2 1.834 3.668 1.447 筋1A8 2*((300-2*40)+(650-2*40))+2*(11.9*d)+(8*d) 8跨.箍31 31 1.834 56.854 22.434 筋2A8 (300-2*40)+2*(11.9*d)+(2*d) 8跨.拉32 32 0.426 13.632 5.379 筋1 A8 2*((300-2*40)+(650-2*40))+2*(11.9*d)+(8*d) 9跨.箍2 2 1.834 3.668 1.447 筋1A8 2*((300-2*40)+(650-2*40))+2*(11.9*d)+(8*d) 9跨.箍29 29 1.834 53.186 20.986 筋2A8 (300-2*40)+2*(11.9*d)+(2*d) 9跨.拉30 30 0.426 12.78 5.043 筋1 A8 2*((300-2*40)+(650-2*40))+2*(11.9*d)+(8*d) 10跨.箍2 2 1.8343.668 1.447 筋1A8 2*((300-2*40)+(650-2*40))+2*(11.9*d)+(8*d) 10跨.箍29 29 1.834 53.186 20.986 筋2A8 (300-2*40)+2*(11.9*d)+(2*d) 10跨.拉30 30 0.426 12.78 5.043 筋1。
土方工程量计算方格网法
![土方工程量计算方格网法](https://img.taocdn.com/s3/m/dc556044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c4.png)
6土方量计算
根据方格网中各 个方格的填挖情况; 分别计算出每一方 格土方量; 由于每 一方格内的填挖情 况不同;计算所依 据的图式也不同; 计算中;应按方格 内的填挖具体情况; 选用相应的图式; 并分别将标高数字 代入相应的公式中 进行计算;
例题:某公园为了满足游人游园的需要;拟将如图地面平整为三
1 H0 =4N∑h1+2∑h2+3∑h3+4∑h4
▪ ∑h1=角点之和=20 29+20 23+19 37+19 64+18 79+19 32=117 75
▪ 2∑h2=2*边点之和 =2*20 54+20 89+21 00+19 50+19 39+19 35=241 34
▪ 3∑h3=3*拐点之和 =3*19 91+20 15=120 18
高; 插入法求标高公式如下:
Hx=Ha±xh/L 式中: Hx——角点原地形标高m;
Ha——位于低边的等高线高程m; x——角点至低边等高线的距离m; h——等高距m; L——相邻两等高线间最短距离m;
插入法求高程通常会遇到3种情况: 1 待求点标高Hx在二等高线之间如下图①
hx∶h=x∶L hx=xh/L ∴Hx=Ha+xh/L 2 待求点标高Hx在低边等高线Ha的下方如下图② hx∶h=x∶L hx=xh/L ∴Hx=Haxh/L 3 待求点标高Hx在高边等高线Hb的上方如下图③ hx∶h=x∶L hx=xh/L ∴Hx=Ha+xh/L
4 求平整标高 平整标高就是把一块高低不平的地面在保证土 方平衡的前提下;挖高填低成水平后的地面标高;设计中经常用 原地面高程的平均值作为平整标高;
土方工程施工计算
![土方工程施工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cf8cfa6a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50.png)
土方工程施工计算一、土方工程施工计算的基本原理土方工程施工计算是根据土体的性质、用途、规模等条件,按照一定的施工工艺和方法,对土方量、工程量、材料消耗、机械台班等进行综合计算,确定土方工程施工的各项参数和数据。
其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根据工程要求进行计算土方工程施工计算首先要根据工程的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进行计算。
比如,根据工程的设计图纸和技术规范,确定土方工程的开挖深度、填方高度、坡度要求等参数,以及对土体的强度、稳定性、排水性等性质的要求,从而确定土方工程的施工方案和计算方法。
2. 考虑土方工程量和工程量土方工程施工计算还要考虑到土方工程的土方量和工程量。
土方量包括开挖土方量和填方土方量,需要根据地面的实际情况和工程要求进行准确的计算。
工程量包括土方工程的面积、体积、长度等,也需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和要求进行综合计算。
3. 考虑机械台班和施工进度土方工程施工计算还要考虑到土方机械台班和施工进度。
机械台班包括土方机械的种类、型号、数量、工作效率等信息,需要根据土方工程的实际情况和要求进行选择和计算。
施工进度包括土方工程的施工周期、工期、进度计划等,也需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和要求进行制定和计算。
以上是土方工程施工计算的基本原理,接下来将介绍土方工程施工计算的方法和步骤。
二、土方工程施工计算的方法和步骤土方工程施工计算的方法和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根据工程要求确定计算方法根据土方工程的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确定土方工程施工计算的方法。
一般来说,土方工程施工计算可以采用传统的手工计算方法,也可以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计算,具体方法可以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和要求进行选择。
2. 进行土方量和工程量的计算根据土方工程的设计图纸和技术规范,进行土方量和工程量的计算。
土方量的计算包括开挖土方量和填方土方量的计算,需要考虑到土方工程的实际情况和要求,进行准确的计算。
工程量的计算包括土方工程的面积、体积、长度等,也需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和要求进行综合计算。
基坑土方工程量计算公式
![基坑土方工程量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0232add0bcd126fff6050baa.png)
基坑土方工程量计算公式小蚂蚁算量工厂基坑土方工程量计算公式,小蚂蚁算量工厂根据自己的经验,详细总结了土方工程、基坑土方工程量计算公式,其中基坑土方工程量计算公式非常详细,还有平整场地计算规则。
一、基坑土方工程量计算基坑土方量的计算,可近似地按拟柱体体积公式计算。
基坑土方计算公式挖基坑V=(a+2c+kh)*(b+2c+kh)*h+1/3k2h3长底边a=短底边b=工作面c=h=挖土深度k=放坡系数基坑土方量计算公式公式:V=1/3h(S 上+V(S 下*S 上)+S 下)S 上=140 S 下=60V=1/3*3*(140+60+V 140*60) =291.65m2基坑下底长10m下底宽6m基坑上底长14m ,上底宽10m 开挖深度3m ,开挖坡率1:0.5 求基坑开挖土方量、圆柱体:体积二底面积x高长方体:体积=长乂宽x高正方体:体积=棱长X棱长X棱长.锥体:底面面积X高宁3台体:V=[ S 上+V(S上S下)+S下]h - 3球缺体积公式=n h2(3R-h) - 3球体积公式:V= 4n R3/3棱柱体积公式:V= S底面X h= S直截面X l (I为侧棱长,h为高)棱台体积:V=〔S1 + S2+开根号(S1*S2)〕/3*h注:V:体积;S1:上表面积;S2:下表面积;h:高。
几何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圆柱体:表面积:2 n Rr+2 n Rh体积:n RRh (R为圆柱体上下底圆半径,h 为圆柱体高) 圆锥体:表面积:n RR+% R[(hh+RR)的平方根]体积:n RRh/3 (r为圆锥体低圆半径,h 为其高, 平面图形名称符号周长 C 和面积S正方形a-边长C = 4a S= a2长方形a和b—边长C = 2(a+b) S =ab 二角形a,b,c —二边长h —a边上的咼s —周长的一半A,B,C —内角其中s =(a+b+c)/2 S =ah/2=ab/2osinC =[s(s-a)(s-b)(s-c)]1/2=a2si nBsi nC/(2s inA) 四边形d,D —对角线长a—对角线夹角S = dD/2osin a平行四边形a,b —边长h —a边的高a—两边夹角S = ah = absin a菱形a —边长a—夹角D—长对角线长d —短对角线长S= Dd/2 = a2sin a梯形a和b—上、下底长h —高m—中位线长S =(a+b)h/2= mh 圆r 一半径 d 一直径 C =n d = 2 n r S =n r2 = n d2/4扇形r-扇形半径a-圆心角度数 C = 2r + 2n r x(a/360) S = n r2 x (a/360) 弓形I —弧长S = r2/2o( na /180-sin a )b —弦长 = r2arccos[(r-h)/r] - (r-h)(2rh-h2)1/2h —矢高=na r2/360 - b/2o[r2-(b/2)2]1/2r —半径 = r(I-b)/2 + bh/2a—圆心角的度数〜2bh/3圆环R —外圆半径S =n (R2-r2)r —内圆半径=n (D2-d2)/4D —外圆直径d —内圆直径椭圆D —长轴S =n Dd/4d —短轴二、平整场地:建筑物场地厚度在士30cm以内的挖、填、运、找平.1 、平整场地计算规则(1)清单规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建筑物首层面积计算。
(计算规则)--2013甘肃省工程量计算规则及说明
![(计算规则)--2013甘肃省工程量计算规则及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2ab8d293ad51f01dc381f12c.png)
工程量计算规则及说明一、工程量计算规则1、土石方工程定额中的土壤及岩石类别,依据勘察设计单位的勘察资料和下表确定:2、土方体积,均以挖掘前的天然密实体积以m3计算。
3、挖土应按设计室外地坪标高为准计算。
设计标高与自然标高差所发生的挖土或填土应另行计算。
4、土方运输体积=挖土体积-(回填土体积×1.2),计算结果是正值时为余土外运,计算结果是负值时为土方回运。
5、回填土体积=挖土体积-设计室外地坪以下埋设的砌(浇)筑物所占的体积。
计算管道沟的回填土时,应减去直径在500mm以上的管道所占的体积,直径在500mm以下的管道所占体积可地工程量应按外墙外边线,每边各加2m计算。
7、原土夯实、碾压,按设计图示尺寸以㎡计算。
8、填土夯实、碾压,按设计图示尺寸以m3计算。
9、凡平整场地厚度在0.30m以上,地槽(沟)底宽度在7m以上及地坑底面积在150㎡以上的挖土,均按挖土方计算。
凡坑底面积在150㎡以内的挖土,按挖地坑计算。
10、凡地槽、地沟底宽在7m以内,且地槽、地沟长度大于地槽、地沟底宽3倍的挖土,应按挖地槽、地沟土方计算。
11、地槽、地沟的长度应按下列规定计算:(1)外墙的地槽按地槽中心线长度计算,内墙的地槽按地槽底部净长度计算,地槽边突出部分的体积应并入地槽内计算。
(2)主地沟按中心线长度计算,支地沟按净长度计算。
地沟中各种井类及管道(不含铸铁管)接口等处需加宽增加的土方量,除底面积大于20㎡的井类挖土可将增加工程量并入管沟内计算外,其他均不应增加计算。
(3)地沟中铺设铸铁管时,其管道接口处增加的挖土工程量,应按铸铁管道沟槽全部土方工程量增加2.5%计算。
12、地槽、地沟底部宽度应按设计规定计算,设计无规定时,可按下列规定计算:(1)块石基础的地槽,可按块石基础底宽每边增加0.15m工作面计算。
(2)砖基础的地槽,可按砖基础底宽每边增加0.20m工作面计算。
(3)需支模板的混凝土基础或垫层,可按基础或垫层底宽每边增加0.30m工作面计算。
土石方工程课件资料
![土石方工程课件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9baebd7abe23482fb4da4c93.png)
2.挖方工程
土方开挖包括人工或机械挖沟槽、挖基坑、挖土方三部分。
► ①基础类型包括:带形(条形)基础、独立基
础、筏板基础、桩基础。
条型基础:土方开挖呈条状。 独立基础:土方开挖呈方形土坑状。 筏板基础:土方开挖面积大,大面积开挖。 桩基础:详见具体桩类型。
②挖方的划分:
挖沟槽—凡图示槽底宽度在3m以内,槽长是宽度的3倍以上者及槽底面积在
2) 第二次种情况
V
1 2 2 h1 ( R12 R2 R1 R2 ) h2R1 3
R2
R1
(2)挖土方
——指图示槽底宽度在3m以上,坑底面积在20m2以上,平整场地
深度在300mm以外者,均称为挖土方。
1、采用沟槽形式的挖土方
2、采用基坑形式的挖土方
3、方格网法(百格网)
注意事项: 机械挖土方中的人工挖土方部分按相应定额项 目人工乘以系数2.0。
4.回填土工程
分基础回填土、房心回填土和场地回填土
(1)基础回填土
—指基础工程完工后,将槽、坑四周未做基础部分进行回 填至室外设计标高。
计算公式:
V=V挖土-V室外设计地坪以下被埋设的基础和垫层
房心回填:指室外 地坪和室内地坪之 间的回填
(4)回填土: 地下基础体积:S截 =0.24*1.4+0.126*3*0.625*2=0.8085m2 L=L外中+L内净=27.2+(6.6-0.24+3.5-0.24)=36.82m V基础=0.8085*36.82=29.769m3 V垫层=0.8*0.1*(27.2+6.6-0.8+3.5-0.8)=2.856m3 则:基坑回填V=V挖-V基-V垫=11.2625-29.7692.856=78.6375m3 房心回填土工程量=主墙之间的净面积×回填土厚度 =(S底- L中×外墙厚度-L内×内墙厚度)× 回填土厚度 =(7.24*6.84-27.2×0.24-9.62×0.24)× (0.45-0.14)
造价土石方量计算
![造价土石方量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82acba73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51.png)
造价土石方量计算土石方工程是指在土石体的开挖、填筑或调整过程中出现的土方和石方的开挖、运输、填筑或排放等工程活动。
土石方工程广泛应用于道路、铁路、水利、房屋建筑等领域,在建筑工程中占据重要地位。
土石方量的计算是通过对施工现场进行测量和计算,确定土石方体积的过程。
在实际工程中,土石方体积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按图集法:根据工程设计图纸上标注的地形线、工程长度、高程等信息,采用计算图面积的方法计算土石方体积。
这种方法适用于规模较小、简单的工程。
2.标高法:通过测量不同地点的地面标高,再根据不同地点的高程差值和面积计算土石方体积。
标高法是一种较为准确的土石方量计算方法,适用于复杂地形和工程较大的项目。
3.斜交法:斜交法是利用几何学中的交点定理,通过测量交点和地面标高,计算土石方体积。
这种方法适用于斜坡较陡,无法直接测量的情况。
4.试探法:试探法是利用先进的测量设备进行现场测量,通过有限个数的测量点来计算土石方体积。
试探法计算结果较为准确,适用于工程较为复杂的情况。
在计算土石方体积之后,还需要根据工程材料的单价确定土石方工程的成本。
土方和石方的工程量单位一般为立方米(m³)。
计算土石方工程成本的公式为:总造价=单价×工程量其中,总造价是指土石方工程的总成本,单价是指每立方米土方或石方的价格,工程量是指土石方的总体积。
土石方量和价格的计算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情况来确定,下面举一个实例进行说明:```---------------------5m123----10m-----------------15m```根据图纸上的地形线和交点,我们可以计算出每个交点的高程如下:交点1:标高5m交点2:标高10m交点3:标高15m接下来,我们可以根据标高和交点之间的距离计算土石方体积。
假设土方料(泥土)的单价为100元/立方米,石方料(石子)的单价为200元/立方米。
交点1和交点2之间的土方体积为:(5m+10m)/2×5m=25m³土方工程造价为:25m³×100元/m³=2500元同理,交点2和交点3之间的土方体积为:(10m+15m)/2×5m=37.5m³土方工程造价为:37.5m³×100元/m³=3750元所以,该道路的土石方工程总造价为:2500元+3750元=6250元以上是根据图纸和标高进行的土石方量计算和总造价计算的实例。
土建工程量计算规则
![土建工程量计算规则](https://img.taocdn.com/s3/m/fac4ec2e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0a.png)
土建工程量计算规则工程量计算规则(一)平整场地按建筑物首层建筑面积(地下室单层建筑面积大于首层建筑面积时,按地下室最大单层建筑面积)乘以系数1.4以平方米计算。
构筑物按基础地面积乘以系数2平方米计算。
(二)计算基础挖土的规定;基础挖土按挖土地面积乘以挖土深度以立方米计算,挖土深度超过放坡起点(1.5m),另计算放坡土方增量,局部加深部分的挖土工程量并入到土方工程量中。
1.挖土地面积;(1)土方、基坑按图示垫层外皮尺寸加工作宽度的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2)沟槽按基础垫层深度加工作面宽度乘以沟槽长度计算。
2.挖土深度;(1)室外地坪设计标高与自然地坪标高±0.3m以内,挖土深度从基础垫层下表面标高算至室外设计地坪标高。
(2)室外设计地评标高与自然地坪标高±0.3m以外,挖土深度从基础垫层下表面标高算至自然地坪标高。
3.放坡土方增量;(1)挖土方和基坑放坡土方增量按放坡的外边线长度(含工作面宽度)乘以挖土深度再乘以相应的放坡土方增量折算厚度以立方米计算。
(2)沟槽放坡土方增量按沟槽长度乘以挖土深度再乘以相应放坡土方增量折算厚度以立方米计算。
(3)挖土方深度超过13m时,放坡土方增量折算厚度,按13m 以外没增加1m的折算厚度乘以超过的深度(不足1m按1m计算),并入到13m以内的折算厚度中计算。
(三)挖管沟按图示中心线长度计算。
沟地宽度,设计有规定的,按设计规定尺寸计算,设计尺寸计算,设计无规定的,按(附表三)规定宽度计算,(四)挖管沟按图示尺寸以立方米计算,其沟槽、基坑深度、宽度允许超挖量为200mm,并入工程量中计算。
(五)回填土按挖土体积扣除室外设计地坪以下的建筑物、构筑物、墙基、柱基、垫层基管道直径大于500mm所占的体积。
管径超过500mm是按(附表四)规定扣除管道所占体积。
室外十几地坪与自然地坪平均厚度在0.3m以外,回填体积单独计算。
(六)放心回填土,按主墙之间的面积乘以回填土厚度以立方米计算。
土方工程量计算规则
![土方工程量计算规则](https://img.taocdn.com/s3/m/fe25c56a69eae009581bec52.png)
土方工程量计算规则A.1 土石方工程1.0.1 计算土石方工程量前,应确定下列各项资料;1 土石方工土壤及岩石类别的划分,依照工程勘测资料与《计价规范》表A1.4-1《土壤及岩石(普氏)分类表》对照后确定;2 地下水位标高及排(降)水方法;3 土方、沟槽、基坑挖(填)起止标高、施工方法及运距;4 岩石开凿、爆破方法、石碴清运方法及运距;5 其他有关资料。
1.0.2 土方工程1 平整场地:1)平整场地工程量,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建筑物首层面积计算。
2)平整场地是指建筑场地挖、填土方厚度在±30cm以内及找平。
挖、填土方厚度超过±30cm以外时,按场地土方平衡竖向布置图另行计算。
2 挖土方按设计图示尺寸以体积计算。
3 挖基础土方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基础垫层底面积乘以挖土深度计算。
4 沟槽、基坑划分:凡图示沟槽底宽在3m以内,且沟槽长大于槽宽三倍以上的为沟槽;凡图示基坑底面积在20m2以内的为基坑;凡图示沟槽底3m以外,坑底面积20m2以外,平整场地挖土方厚度在±30cm 以外,均按挖土方计算。
5 挖沟槽、基坑需支挡土板时。
挡土板面积,按槽、坑垂直支撑面积计算,支挡土板后,不得计算放坡。
6 挖沟槽长度,外墙按图示中心线长度计算;内墙按图示基础底面之间净长线长度(即基础垫层底之间净长度)计算;内外突出部分(垛、附墙烟囱等)体积并入沟槽土方工程量内计算。
7 地下室土方大开挖后再挖地槽、地坑,其深度以大开挖后土面至槽、坑底标高计算,加垂直运输和水平运输;如室外地面发生水平运输,则另计一次水平运输。
8 人工挖土方深度超过1.5m时,按表一增加工日。
表一人工挖土方超深增加工日表┏━━━━━┯━━━━┯━━━━┯━━━━┓┃深度(以内)│2m│4m│6m┃┠─────┼────┼────┼────┨┃工日/100m3│ 4.72│14.96│22.24┃┗━━━━━┷━━━━┷━━━━┷━━━━┛9.地下室人工挖土深度超过1.5m时,按表二增加工日。
市政土方工程量计算规则
![市政土方工程量计算规则](https://img.taocdn.com/s3/m/cc4cf260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1e.png)
市政土方工程量计算规则一、本定额的土石方挖、运按天然密实体积(自然方)计算,夯填方按夯实后体积计算,松填方按松填后的体积计算.如需体积折算,应按下表系数计算.二、平整场地工程量按实际平整面积,以“m2"计算。
三、土方工程量按施工方案图示尺寸计算,修建机械上下坡时便道土方量并入土方工程量内。
石方工程量:人工、机械凿石按施工方案图示尺寸计算,石方爆破可按设计图示尺寸加允许超挖量计算,设计无规定时允许超挖量可参考:松、次坚石20cm,普、特坚石15cm。
四、管道沟槽工程量计算规则:(一)管道沟槽长度:主管按管道的设计轴线长度计算,支管按支管沟槽的净长线计算.(二)管道沟槽的深度:管道沟槽的深度按基础的形式和埋深分别计算。
带基按原地面高程减设计管道基础底面高程计算,设计有垫层的,还应加上垫层的厚度;枕基按原地面高程减设计管底高程加管壁厚度计算.(三)管道沟槽的底宽:沟槽的底宽按施工方案计算,如施工方案无规定,排水管道底宽按其管道基础宽度加两侧工作面宽度计算;给水燃气管道沟槽底宽按其管道外径加两侧工作面宽度计算;支挡土板的沟槽底宽除按以上规定计算外,每边另加0.1m。
每侧工作面增(四)管道沟槽的放坡:管道沟槽的放坡应根据施工方案要求的坡度计算,如施工方案五、沟槽放坡挖土边坡交接处产生的重复土方不扣除,但井位加宽、枕基基坑、集水坑挖土等不再计算。
排水管道沟槽为直槽时的井位加宽按直槽挖方总量的1.5%计算,给水、燃气管道的井位加宽、接头坑、支墩、支座等土方,按该部分土方总量的2。
5%计算。
六、在充分发挥机械作用的情况下,对机械不能施工,需人工辅助开挖的部分(如死角、沟底预留厚度、修整边坡等)可按审定的施工方案规定计算,如无规定时,可按下表规定计注:表中所列的工程量系指一个独立的施工方案所规定范围的土方工程总量。
七、人工摊座和修整边坡工程量,以设计规定需摊座和修整边坡的面积以“m2”计算。
八、土石方回填应扣除基础、垫层、构筑物及管径>500mm的管道占位体积.九、土石方运输应按审定的施工方案规定的运输距离及运输方式计算.其中:(一)推土机运距:按挖填方区的重心之间的直线距离计算。
第一章 土石方工程说明计算规则
![第一章 土石方工程说明计算规则](https://img.taocdn.com/s3/m/3d29b692960590c69ec37636.png)
第一章土石方工程说明计算规则(一).一般规则1. 土壤、岩石体积,均按挖掘前的天然密度体积(自然方)以立方米计算。
2. 平整场地工程量按建筑物外墙外边线每边各加2m,以平方米计算。
3.挖地槽、地坑需放坡时,放坡系数按下表计算:注:(1)计算土方放坡时,在交接处所产生的重复工程量不予扣除。
(4.计算基础土方放坡时,在交接处的重复工程量不扣除。
如放坡处重复量过大,其计算总量等于或大于大开挖方量时,应按大开挖规定计算土方工程量)(2)原槽基础垫层,放坡应自垫层上表面开始计算。
4.基础施工需增加的工作面,按下表计算:注:原槽基础垫层,基础的工作面应自垫层上表面开始计算。
(二).人工土石方1. 外墙地槽按图示中心线长度计算;内墙地槽按槽底净长计算,其突出部分体积并入地槽工程量计算。
2. 地坑按图示尺寸以立方米计算。
3. 地槽、地坑深度按图示槽、坑底面至自然地面(场地平整的平整后的地坪)高度计算。
4. 挖地槽、地坑需支挡土板时,按图示槽、坑底宽尺寸,单面支挡土板加100mm,双面支挡土板加200mm。
挡土板面积,按槽、坑支撑的垂直面积计算。
支挡土板后,不再计算放坡工程量。
5. 人工平基土、石方,使用人工运土、石方时,深度超过1.5m,按下表增加工日:.人工平基土、石方,深度在1.5m~6m内时,无论人工或机械进行土石方垂直运输,均按以下规定增加超深工日:①.人工平基挖土、石方增加用工以其深度确定增加用工的标准,例如:人工挖土方深度为3.5m,则其全部工程量按每100m3增加14.71工日计算。
②.如在斜坡上进行人工挖土、石,其增加用工的深度以主要出土方向的深度为准。
③.机械不能施工的土石方部分(如:死角等),如挖土深度超过1.5m,也应按此规定增加工日。
④.深度超过6m以上时,在原有6m深内增加工日基础上,土方深度每增加1m,每100m3增加6.01工日,石方深度每增加1m,每100m3增加7.08工日。
)(9.在平基完成后的地下室进行基础开挖,基槽(坑)、挖孔桩土、石方从地下室底面至自然地面的垂直运输每1m折合10m人力水平运输计算)6. 人工挖孔桩土石方量按图示桩断面积乘以设计桩孔中心线深度计算。
土方工程量怎么计算?计算方法有哪些?
![土方工程量怎么计算?计算方法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0c2114130722192e4536f66e.png)
土方工程量怎么计算?计算方法有哪些?(一)垂直断面法。
此法适用于带状地形单体或土方工程(如带状山体、水体、沟,、堤、路堑、路槽等)的土方量计算。
其基本计算公式如公式(1—7)。
在Sl和S2的面积相差较大或两相邻断面之间的距离大于50m时,计算的结果,误差较大,遇上述情况,可改用以下公式运算:v=L*(S1+S2+S3)/6。
热门城市:江苏律师景德镇律师淮北律师盐城律师鄂尔多斯律师枣庄律师绥化律师齐齐哈尔律师商洛律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道路施工修整等情况,而工程开工是需要经历相应的准备阶段,其中涉及的土方工程量的计算,只有通过合理的计算,才能降低工程费用。
但是由于大多数人对不清楚▲土方工程量怎么计算,因此今天的小编来为大家介绍。
▲一、平整场地及辗压工程量计算按下列规定计算:l、人工平整场地是指建筑场地在±30cm以内挖、填土方及找平。
挖、填土,厚度超过±30cm以外时,按场地土方平衡竖向布置图另行计算。
2、平整场地工程量按建筑物外墙外边线每边各加2m,以平方米计算。
3、建筑场地原土辗压以平方米计算,填土辗压按图示填土厚度以立方米计算。
判断关键依据:看挖的高度以及填的深度是否超过(>;h 或=)300mm▲二、挖掘沟槽、基坑土方工程量计算按下列规定计算:l、沟槽、基坑划分:凡图示沟槽底宽在3m以内,且沟槽长大于槽宽三倍以上的为沟槽。
凡图示基坑底面积在20m2以内,且坑底的长与宽之比小于或等于3的为基坑。
凡图示沟槽底宽3m以外,坑底面积20m2以外,平整场地挖土方厚度在30cm以外,均按挖土方计算。
2、挖沟槽、基坑需支挡土板时,其宽度按图示沟槽、基坑底宽,每边各加10cm。
挡土板面积,按槽、坑垂直支撑面积计算。
双面支撑亦按单面垂直面积计算,套用双面支挡土板定额,不论连续或断续均执行本定额。
凡放坡部分不得再计算挡土板,支挡土板后,不得再计算放坡。
3、基础施工所需工作面,按表A1-4规定计算。
土方量计算与土方平衡
![土方量计算与土方平衡](https://img.taocdn.com/s3/m/e70bf134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c9.png)
土方量计算与土方平衡园林工程施工与技术第二章土方量计算与土方平衡调配一、土方工程量计算土方量计算:一般是在原地形图上进行竖向设计,形成设计地形图,再根据原等高线和设计等高线进行土方工程量的计算土方工程量的计算方法:●用体积公式估算●断面法(垂直断面法)●等高面法(水平断面法)步骤:1、求施工标高施工标高=原地形标高-设计标高得数“+”号者为挖方,“-”号者为填方。
2、定点放线要求:应按设计图纸的要求,进行定点放线工作。
使施工充分表达设计意图,测设工具应尽量精确。
包括:测设控制网、平整场地的放线、自然地形的放线、山体放线、水体放线二、土方施工过程1、内容:挖、运、填、压2、场地开挖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挖方上边缘至土堆坡脚的距离,应根据挖方深度、边坡高度和土的类别确定边坡开挖应注意的问题基坑开挖应注意的问题弃土应及时运出,在挖方边缘上侧临时堆土或堆放材料以及移动施工机械时,应与基坑边缘保持1m以上的距离,以保证坑边直立壁或边坡的稳定。
当土质良好时,堆土或材料应距挖方边缘0.8m以外,高度不宜超过1.5m。
场地挖完后应进行验收,做好纪录,如发现地基土质与地质勘探报告、设计要求不符时,应与有关人员研究及时处理。
3、清除清楚现场障碍物应注意的问题?在施工场地范围内,凡有碍施工作业或影响工程稳定的地面物体或地下物都应该进行清理。
伐除树木:凡土方开挖深度不大于50cm,或填方高度较小的土方工程,现场及排水沟中的树木,必须连根拔除,清理树墩除用人工挖掘外,直径在50cm 以上的大树墩可用推土机铲除或用爆破法清除。
关于树木的伐除,特别是大树应慎之又慎,凡能保留者尽量设法保留。
因为老树大树,特别难得。
建筑物和地下构筑物的拆除,应根据其结构特点进行工作,并遵照《建筑工程安全技术规范》的规定进行操作。
如果施工场地内的地面地下或水下发现有管线通过或其它异常物体时,应事先请有关部门协同查清,未查清前,不可动工,以免发生危险或造成其它损失。
土石方工程量计算
![土石方工程量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410e9d1b4431b90d6c85c71a.png)
S断 =H × (B+2c+KH)
图中: B——垫层宽度 H——挖土深度 K——放坡系数 C——工作面宽度
注意:地槽交接处放坡产生的重复工程量不予扣除。
★ 2)第二种情况— 由垫层上表面放坡时:
计算公式:S断 =B×H1+(B+kH2)×H2
④设工作面和挡土板
计算公式:
S断 =(B+2C+0.2)×H
土石方工程量计算
课程介绍
1
2 3
土石方工程量计算内容
计算方法 注意事项与练习
一、土石方工程的内容
人工土石方工程
机械土石方工程
平整场地
挖土
回填土
土方运输
推土机推土 铲运机铲运土
室外设计地面 以上的挖土
室外设计地面 以下的挖土
基 础 回 填 土
房 心 回 填 土
余 土 外 运
亏 土 内 运
挖掘机挖土 载重汽车运土
R2
R1
4.回填土工程
包括基础回填土、房心回填土和场地回填土
(1)基础回填土
—指基础工程完工后,将槽、坑四周未做基础部分进行回填至室外设
计标高。
计算公式:
V=V挖土-V室外设计地坪以下被埋设的基础和垫层
房心回填:指室外 地坪和室内地坪之 间的回填
室内地坪 室外地坪
基坑回填:指设计室外 地坪以下的回填
虚方 1.00 1.20 1.30 1.50 松填 0.83 1.00 1.08 1.25 天然密实 0.77 0.92 1.00 1.15 夯填 0.67 0.80 0.87 1.00
[例]某工程外购黄土用于室内回填,已知室内回填土工程量300m3,试求 黄土的数量。 解:室内回填土按夯填考虑,工程量=300m3 黄土体积按虚方计算, 黄土数量= 300×1.50 =450 m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方工程量计算说明一、土壤、岩石分类详见本章工程量计算规则中的“土壤及岩石(普氏)分列表。
二、土方项目是按干土编制的,干、湿土的划分以地质勘测资料为准,含水率≥25%时为湿土。
人工挖湿土时,乘以系数1.18;机械挖土时,人工、机械乘以系数1.15。
三、土石方工程有关项目的划分:1.土方工程平整场地:平整场地系指厚度在±30 ㎝以内的就地挖、填、找平;超出上述范围的土、石方按挖土方和石方计算。
土方:挖土厚度在30 ㎝以上,坑底宽度在3m 以上及坑底面积在20 ㎡以上的挖土为挖土方。
沟槽:槽底宽度在3m 以内,且槽长大于槽宽三倍的为沟槽。
地坑:底面积在20 ㎡以内的挖土为挖地坑。
六、人工土石方1.人工挖土方、挖沟槽、地坑项目深度最深为6m,超过6m 时,超过部分土方量套用6m 以内项目乘以系数1.25。
2.人工挖淤泥、流砂深度超过1.5m 时,超过部分工程量按垂直深度每1m折合成水平运距7m 计算,深度按坑底至地面的全高计算。
3.在挡土板支撑下挖土方时,按实际挖土体积,人工乘以系数1.43。
4.人工挖桩间土方时,按实际挖土方体积(扣除桩所在体积)人工乘以系数1.50。
5.场地竖向布置挖、填、找平土方时,不再计算平整场地工程量。
6.回填灰土适用于地下室墙身外侧的回填、夯实。
土方工程量计算规则一、土方体积的计算,均以挖掘前的天然密实体积计算。
二、建筑物、构筑物及管道沟挖土按设计室外地坪以下以“m3”计算。
设计室外地坪以上的挖土按山切土计算。
三、平整场地工程量按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底面积(包括外墙保温板)计算,包括基础的底层阳台面积。
围墙按中心线每边各增加1m 计算。
道路及室外管道沟不计算平整场地。
四、外墙沟槽长度按图示尺寸的中心线计算;内墙沟槽长度按沟槽净长线计算。
其突出部分应并入沟槽工程量内计算。
土方工程放坡系数表放坡起点,混凝土垫层由垫层底面开始放坡,灰土垫层有垫层上表面开始放坡,无垫层的由底面开始放坡。
计算放坡时,在交界处的重复工程量不予扣除。
因土质不好,地基处理采用挖土、换土时,其放坡点应从实际挖深开始。
基础施工所需工作面宽度计算表注:以上多种情况同时存在时按较大值计算。
十一、回填土按夯填或松填分别以“m3”计算。
回填土体积等于挖土体积减去设计室外地坪以下埋设的砌筑物(包括基础、垫层等)的外形体积。
房心回填土,按主墙间面积乘以回填土厚度以“m3”计算,套用“B.1 楼地面工程”相应项目。
十二、余土(或取土)外运体积=挖土总体积-回填土总体积。
计算结果为正值时为余土外运体积,负值时为取土体积。
土、石方运输工程量,按整个单位工程中外运和内运的土方量一并考虑。
十三、机械挖土方在坑下挖土,机械上下行驶坡道的土方量,按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计算,没有施工组织设计的可按土方量的5%计算,并入土方工程量。
十四、因场地狭小,无堆土地点,挖出的土方运输,应根据现场签字确定的数量和运距计算。
十五、机械平整场地。
原土碾压,按图示面积以“m”计算;填土碾压、2:8灰土碾压、天然级配砂石碾压,按图示尺寸以“m3”计算。
十六、钎探工程量按槽底面积以“m2”计算。
砼计算说明一、混凝土1.混凝土按现场搅拌混凝土、预拌混凝土分别列项。
2.预制混凝土、现场搅拌混凝土的泵送按建筑物檐高套用相应泵送项目。
3.预拌混凝土的价格是运送到施工现场的价格。
4.成品大型预制构件和成品预应力构件套用“构件运输及安装工程”相应项目。
5.混凝土强度等级及粗骨料最大粒径是按通常情况编制的,如设计要求不同时,可以换算。
6.毛石混凝土带形基础和毛石混凝土独立基础,系按毛石占混凝土体积15%计算的,如设计要求不同时,可以换算。
7.现浇钢筋混凝土柱、墙项目,均按规范规定综合了底部灌注1:2 水泥砂浆用量。
8.斜梁(板)是按坡度30°以内综合取定的。
坡度在45°以内的人工乘以系数1.05,坡度在60°以内人工乘以系数1.10。
9.明沟、散水、坡道、台阶等项目均为综合项目,包括挖土、填土、垫层、基层、沟壁及面层等工序,其模板套用“模板工程”相应项目。
除混凝土台阶未包括面层抹面,其面层可按设计规定套用相应章节有关项目外,其余项目不予换算。
散水、台阶垫层为3:7 灰土,如设计垫层项目不同时,可以换算。
散水3:7 灰土垫层厚度是按150 ㎜编制的,如果设计厚度超过150 ㎜超过部分套用《全国统一建筑装饰装修消耗量定额河北消耗量定额》灰土垫层项目。
10.现浇框架、框剪、剪力墙结构中混凝土条带厚度在100 ㎜以内按压顶相应项目套用厚度在100 ㎜以上时按圈梁相应项目套用。
11.砌体墙根部素混凝土带套用圈梁相应项目。
二、钢筋1.钢筋按现浇构件钢筋、预制构件钢筋、预应力钢筋分别列项。
2.钢筋接头:设计图纸已规定的按设计图纸计算;设计图纸未作规定,焊接或绑扎的混凝土水平通常钢筋搭接,直径10 ㎜以内按每12m 一个接头;直径10 ㎜以上至25 ㎜以内按每10m 一个接头;直径25 ㎜以上按每9m 一个接头计算,搭接长度按规范及设计规定计算。
焊接或绑扎的混凝土竖向通长钢筋(指墙、柱的竖向钢筋)亦按以上规定计算,但层高小于规定接头间距的竖向钢筋接头,按每自然层一个计算。
3.固定钢筋的施工措施用筋,设计图纸有规定的按设计规定计算;设计图纸未规定的可参考下表。
结算时按经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计算,并入钢筋工程量计算。
构件措施筋含量表4.钢筋是按绑扎和焊接综合考虑编制的,实际施工不同时,仍按项目规定计算;若设计规定钢筋采用气压力焊、电渣压力焊、冷挤压钢筋、锥螺纹钢筋接头、直螺纹钢筋接头者按设计规定套用相应项目,同时不再计算钢筋的搭接。
工程量计算规则一、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项目除另有规定者外,均按图示尺寸以构件的实体积计算,不扣除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预埋铁件、螺栓所占的体积。
用型钢代替钢筋骨架时,按设计图纸用量每吨扣减0.1m3混凝土体积。
二、现浇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墙、板等构件,均不扣除孔洞面积在0.3 ㎡以内的混凝土体积,其预留孔工料亦不增加。
面积超过0.3 ㎡的孔洞,应扣除孔洞所占的混凝土体积。
三、现浇混凝土构件1.基础(1)带形基础:不分有梁式与无梁式,分别按毛石混凝土、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基础计算。
凡有梁式带形基础,其梁高(指基础扩大顶面至梁顶面的高)超过1.2m 时,其基础底板按带形基础计算,扩大顶面以上部分按混凝土墙项目计算。
(2)独立基础:应分别按毛石混凝土和混凝土独立基础,以设计图示尺寸的实体积计算,其高度从垫层上表面算至柱基上表面。
现浇独立柱基与柱的划分:(H)高度为相邻下一个高度(H1)2 倍以内者为柱基,2 倍以上者为柱身,套用相应柱的项目(见图1)。
(3)杯形基础:杯形基础连接预制柱的杯口底面至基础扩大顶面(H)高度在0.50m 以内的按杯形基础项目计算,在0.50m 以上H 部分按现浇柱项目计算;其余部分套用杯形基础项目(见图2)。
(4)满堂基础:不分有梁式与无梁式,均按满堂基础项目计算。
满堂基础有扩大或角锥形柱墩时,应并入满堂基础内计算。
满堂基础梁高超过1.2m 时,底板按满堂基础项目计算,梁按混凝土墙项目计算。
箱式满堂基础应分别按满堂基础、柱、墙、梁、板的有关规定计算。
2.柱(1)按图示尺寸以实体积计算工程量。
柱高按柱基上表面或楼板上表面至柱顶上表面的高度计算。
但无梁楼板的柱高,应自柱基上表面或楼板上表面至柱头(帽)的下表面的高度计算。
依附于柱上的牛腿应并入柱身体积内计算。
(2)构造柱按图示尺寸计算实体积,包括与砖墙咬接部分的体积,其高度应自柱基上表面至柱顶面的高度计算。
现浇女儿墙柱,套用构造柱项目。
(3)圆形及正方形柱按图示尺寸以实体积计算。
(4)空心砖块内的混凝土芯柱,按实灌体积计算,套用构造柱项目。
3、梁基础梁:凡在柱基础之间承受墙身荷载而下部无其他承托者为基础梁。
梁按图示断面尺寸乘以梁长以“m3”计算。
各种梁的长度按下列规定计算。
梁与柱交接时,梁长算至柱侧面。
次梁与主梁交接时,次梁长度算至主梁侧面,伸入墙内的梁头或梁垫体积应并入梁的体积内计算。
圈梁通过门窗洞口时,可按门窗洞口宽度两端共加50 ㎝并按过梁项目计算,其他按圈梁计算。
叠合梁应按设计图示的二次浇灌部分的实体积计算。
4.墙按图示墙长度乘以墙高及厚度以“m3”计算,计算各种墙体积时,应扣除门窗洞口及0.3 ㎡以上的孔洞体积。
5.板凡带有梁(包括主、次梁)的楼板,梁和板的工程量分别计算,板算至梁的侧面,梁、板分别套用相应项目。
无梁板是指不带梁直接由柱支承的板,无梁板体积按板与柱头(帽)的和计算。
钢筋混凝土板伸入墙砌体内的板头应并入板体积内计算。
钢筋混凝土板与钢筋混凝土墙交接时,板的工程量算至墙内侧,板中的预留孔洞在0.3 ㎡以内者不扣除。
叠合板是指在预制板上二次浇灌混凝土结构层面层,按平板项目计算。
现浇空心楼板执行现浇混凝土平板项目,扣除空心体积,人工乘以系数1.10。
管芯分不同直径按长度计算。
6.其他(1)整体楼梯(包括板式、单梁式或双梁式楼梯)、整体螺旋楼梯、柱式螺旋楼梯以设计图示尺寸的实体积计算。
楼梯与楼板的划分以楼梯梁的外边缘为界,该楼梯梁包括在楼体体积内。
伸入墙内部分的体积并入楼梯体积中。
楼梯基础、室外楼梯的柱以及与地坪相连接的混凝土踏步等,项目内均未包括,应另行计算套用相应项目。
螺旋楼梯栏板、栏杆、扶手套用相应项目,其人工乘以系数1.30,材料、机械乘以系数1.10。
柱式螺旋楼梯扣除中心混凝土柱所占的体积。
中间柱的工程量另按相应柱的项目计算,其人工及机械乘以系数1.50。
(2)悬挑板(直形阳台、雨篷及弧形阳台、雨篷)按图示尺寸以实体积计算。
伸入墙内部分的梁及通过门窗洞口的过梁应合并按过梁项目另行计算。
阳台、雨篷如伸出墙外超过1.5m 时,梁、板分别计算,套用相应项目。
阳台、雨篷四周外边沿的弯起,如其高度(至板上表面至弯起顶面)超过6 ㎝时,按全高计算套用栏板项目。
凹进墙内的阳台按平板计算。
水平遮阳板按雨篷项目计算。
(3)挑檐天沟按实体积计算。
当与板(包括屋面板、楼板)连接时,以外墙身外边缘为分界线;当与圈梁(包括其他梁)连接时,以梁外边线为分界线。
外墙外边缘以外或梁外边线以外为挑檐天沟。
挑檐天沟壁高度在40 ㎝以内时,套用挑檐项目;挑檐天沟壁高度超过40 ㎝时,按全高计算套用栏板项目。
混凝土飘窗板、空调板执行挑檐项目,如单体在0.05m3以内执行零星构件项目。
(4)栏板按实体积以“m3”计算。
(5)散水按设计图示尺寸以“㎡”计算,应扣除穿过散水的踏步、花台体积。
(6)防滑坡道按斜面积计算,坡道与台阶相连处,以台阶外围面积为界。
与建筑物外门厅地面相连的混凝土斜坡道及块料面层按相应项目人工乘以系数1.10 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