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赫玛尼诺夫《g小调前奏曲》的演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拉赫玛尼诺夫《g小调前奏曲》的演奏

分析

学院:艺术教育学院

专业:音乐学(音乐教育)

年级:2014级

学号: **********

*名:***

指导教师:**

目录

摘要 (1)

前言 (2)

一、创作背景 (2)

二、拉赫玛尼诺夫音乐风格介绍 (3)

(一)拉赫玛尼诺夫的创作风格 (3)

(二)创作阶段 (3)

1、早期的创作 (3)

2、创作中期 (3)

3、创作晚期 (4)

(三)《g小调前奏曲》音乐风格 (4)

三、《g小调前奏曲》演奏技巧分析 (4)

(一)呈示部演奏技巧分析 (5)

(二)展开部演奏技巧分析 (6)

(三)再现部和尾声演奏技巧分析 (7)

结语 (9)

参考文献 (10)

致谢 (11)

声明 (12)

摘要

拉赫玛尼诺夫的钢琴作品极其珍贵,是俄罗斯文化艺术中最精彩的一部分,他的这些力作在古典音乐作品中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到今天为止,依然有着重要的价值,是浪漫主义时期最后一位优秀的作曲家,同时也是当时世界上屈指可数优秀的钢琴家。他除有大量钢琴作品之外还有歌剧、交响乐以及艺术歌曲等通过分析《g小调前奏曲》的演奏来进一步掌握拉赫玛尼诺夫钢琴作品的演奏特点。

关键词:拉赫玛尼诺夫g小调演奏技巧音乐风格

前言

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是著名的的伟大钢琴家、作曲家和指挥家。他创作了各种类型的音乐作品,除了大量的钢琴作品外,还有交响作品、歌剧和80多首俄罗斯主题的艺术歌曲等等。他在解释处理作品的手法上,多半采用具有抒情的浪漫主义色彩和俄罗斯民族风格。他擅长把民族歌曲融合在旋律中,使我们从中感受到庄严宏伟的美学观点,而喜剧的或是具有特点的形象并不常见。其实当时俄罗斯音乐所处的音乐环境至少存在三种艺术流派,一派是现代主义、另一派是古典主义。而具有浪漫主义特征的俄罗斯音乐则处于两派之间。当然拉赫玛尼诺夫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借鉴了现代主义与表现主义的写作手法,同时,继承了19世界浪漫主义乐派、俄罗斯民族乐派、尤其是柴可夫斯基的音乐风格特点,并没有再深入追随瓦格纳、德彪西的音乐步伐。

《g小调前奏曲》,是我认为风格和技巧都比较难把握的一首,所以有必要深入探讨一下。

一、创作背景

拉赫玛尼诺夫创作《g小调前奏曲》的灵感,一部分来源于他强烈的俄罗斯民族情怀,另一部分则受到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的影响。俄罗斯民族在历史上是受压迫的、奴役的民族,人们在贫困中压抑着生活,这就使得俄罗斯的民族音乐情感里有着悲伤的基调。拉赫玛尼诺夫正是怀着这种民族责任感在艺术创作中反映为人民为争取幸福而斗争的艺术情感。

拉赫玛尼诺夫的创作有其特有的艺术特色。他的作品真实地反应了人们动荡不安的思想情绪和他对故乡的深情,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二、拉赫玛尼诺夫音乐风格介绍

(一)拉赫玛尼诺夫的创作风格

拉赫玛尼诺夫一方面是浪漫主义时代的代表,而另一方面,他的音乐里又含有接近20世纪作曲家的诸多现代元素。在上世纪初相继出现了几个新的风格,例如新古典主义、新浪漫主义,表现主义风格及其他一些风格,这些新风格的创作纲领与传统的浪漫主义大相径庭。

拉赫玛尼诺夫的浪漫主义风格与现代风格浑然一体,他个人一贯沿用的创作风格已被大多数人所熟悉,许多特点甚至贯穿了作者一生的创作。无论作为作曲家,还是舞台上的钢琴演奏者,拉赫玛尼诺夫创作出的形象是一致的。据同时代人回忆,他的表演因声音的特殊力度而令人惊叹,这力度并非体现于外在,也不是表面的精湛演奏技能。

(二)创作阶段

1、早期的创作

1886年至1900年为拉赫曼尼诺夫的早期创作阶段,虽然集大家之长创作出了《第一钢琴协奏曲》,但并没有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创作风格,直到他作曲生涯第一个转折点的出现即《音乐瞬间六首》的问世,他独特的音乐创作风格才显现出来。

2、创作中期

1901年至1917年为拉赫玛尼诺夫的中期创作阶段,也是他艺术生涯中非

常艰难的时期。《第一交响曲》的失败使拉赫玛尼诺夫认识到自身欠缺的东西,心态上的变化使得他慢慢在正视自己的创作,并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音乐风格,大量优秀的音乐作品都是在这一阶段诞生于世的,其中重要作品有《第二钢琴协奏曲》(1900-1901,op.18),《第三钢琴协奏曲》(1907,op.30),以及大量声乐浪漫曲等。拉赫玛尼诺夫的浪漫主义精神气质在这一时期成熟并达到创作鼎盛时期。

3、创作晚期

1918年至1943年的期间,为拉赫玛尼诺夫的晚期创作阶段,也是他流亡在外的时期。在这一阶段,他深受思乡思国之情的侵扰,作品中乡愁的情绪渐渐取代了原本比重很大的悲愤情绪,情感境界得到了进一步升华。并创作出了基于此类情感之上的《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等作品。

(三)《g小调前奏曲》音乐风格

拉赫玛尼诺夫的这部《g小调前奏曲》创作于1901年,这个时期的拉赫玛尼诺夫经神经衰弱且遇到创作的低潮,之后身体开始痊愈,重拾创作热情。从结构上来说,前面和后面的风格都差不多,类似于进行曲。中间用了抒情段。在拉赫玛尼诺夫的全部创作中,钢琴作品处于中心地位,24首前奏曲是他杰出的一套钢琴小品,其中《g小调前奏曲》是其中一首著名的进行曲风格的小调作品。他的这首《g小调前奏曲》以一种激动庄严地情绪表达了他内心丰富的思想感情,这首前奏曲短小精练,织体也比较朴素,反映人们瞬间的精神感受。

三、《g小调前奏曲》演奏技巧分析

本曲为g小调,中间部分为同名G大调,再现部又回到g小调。整个钢琴声部恢弘大气,和声丰富。整部作品可以说是他所有室内乐作品中最具有拉氏风格的作品,充分代表了他在这一领域的成就。

拉赫托尼诺夫的作品旋律主要继承了浪漫主义的音乐传统,音乐旋律优美,注重表达情感,技术辉煌色彩浓重。不同之处在于,俄罗斯乐派音乐有独特的忧郁气质,音域宽广犹如俄罗斯的苍茫大地,和弦沉重犹如教堂的钟声,这些与众不同的特点使俄罗斯乐派独树一帜,不可替代。拉赫玛尼诺夫的前奏曲作品,有大量的和弦,和弦与八度是乐曲的基本构成,和弦与旋律是相互依存的。单纯用手指而没有手腕与肩背部的力量依托是没有办法表达作品所表现的恢弘感和深沉的意蕴的。拉赫玛尼诺夫的前奏曲作品具有幻想性与叙述性,作品音乐色彩丰富,音乐高潮情绪热烈但又内敛。

(一)呈示部演奏技巧分析

乐曲开始的进行曲速度不宜过快进入,音量也不要过响,弹奏时要注意手腕的灵活性,手臂要沉下去,以免继续进行时引起手臂的紧张。开始的低音八分音符是乐曲的旋律,弹奏时要注意旋律的进行,十六分音符是伴奏音型,音量应适控制,由于这一部分是半分解和弦的音型,运用踏板时要注意和声的体现,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