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与干支之关系

合集下载

二十四节气的由来

二十四节气的由来

二十四节气的由来二十四节气,是干支历中表示季节、物候、气候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时令)的特定节令。

它最初是以北斗七星斗柄旋转指向确定,北斗七星循环旋转,斗柄绕东、南、西、北旋转一圈,为一周期,谓之一“岁”(摄提),每一旋转周期始于立春、终于大寒。

现行的“二十四节气”采用“定气法”划分,即根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确定节气;“定气法”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15°为1等份,每1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精华。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它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

“二十四节气”不仅在农业生产方面起着指导作用,同时还影响着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观念。

经历史发展,农历吸收了干支历的节气成分作为历法补充,并通过“置闰法”调整使其符合回归年,形成阴阳合历,“二十四节气”也就成为了农历的一个重要部分。

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现代人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准确地确定了二十四节气的具体时间:春季立春太阳位于黄经315度,02月02-05日交节雨水太阳位于黄经330度,02月18-20日交节惊蛰太阳位于黄经345度,03月05-07日交节春分太阳位于黄经0度,03月20-22日交节清明太阳位于黄经15度,04月04-06日交节谷雨太阳位于黄经30度,04月19-21日交节夏季夏至太阳位于黄经45度,05月05-07日交节小满太阳位于黄经60度,05月20-22日交节芒种太阳位于黄经75度,06月05-07日交节夏至太阳位于黄经90度,06月21-22日交节小暑太阳位于黄经105度,07月06-08日交节大暑太阳位于黄经120度,07月22-24日交节秋季立秋太阳位于黄经135度,08月070-9日交节处暑太阳位于黄经150度,08月22-24日交节白露太阳位于黄经165度,09月07-09日交节秋分太阳位于黄经180度,09月22-24日交节寒露太阳位于黄经195度,10月08-09日交节霜降太阳位于黄经210度,10月23-24日交节冬季立冬太阳位于黄经225度,11月07-08日交节小雪太阳位于黄经240度,11月22-23日交节大雪太阳位于黄经255度,12月06-08日交节冬至太阳位于黄经270度,12月21-23日交节小寒太阳位于黄经285度,01月05-07日交节大寒太阳位于黄经300度,01月20-21日交节为了记住二十四节气,劳动人民还发挥了群众智慧,制作了二十四节气歌。

四时二十四节气+天干地支与纪年法+五行八卦(导游基础知识)

四时二十四节气+天干地支与纪年法+五行八卦(导游基础知识)
重托
重托是托载较重的菜点和物品时使用的方法,所托重量一 般在10kg 左右。目前国内酒店使用重托的不多,一般用 小型手推车递送重物,既安全又省力。
轻托(操作方法)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er adipiscing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er adipiscing
1
2
3
理盘
装盘
起盘
行走
卸盘
Hale Waihona Puke 45理盘理盘
根据所托的物品选 择清洁合适的托盘, 如果不是防滑托盘, 则在盘内垫上洁净
的垫布。
装盘
根据物品的形状、 体积和使用先后合 理安排以安全稳当 和方便为宜。一般 是重物、高物放在 托盘里挡,轻物、 低物放在外挡;
先上桌的物品放在 上、在前 ; 后上 桌的物品放在下、 在后。要求托盘内 物品重量分布均衡, 重心靠近身体。
卸盘
卸盘
到达目的地, 屈膝直 腰,放盘。 要把托盘 平稳地放到工作台上, 再安全取出物品。用 轻托方式给客人斟酒 时,要随时调节托盘 重心,勿使托盘翻倒。
卸盘
卸盘
重托(操作方法)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er adipiscing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er adipiscing
THANK YOU
太岁纪年法
太岁在寅
阴阳五行八卦
阴天 月亮
晴天
太阳






五行
这果子遇金而落, 遇木而枯,遇水而 化,遇火而焦,遇 土而入。敲时必用 金器,方得下来。 打下来,却将盘儿 用丝帕衬垫方可。 若受些木器,就枯 了,就吃也不得延 寿。吃他须用磁器 ,清水化开食用, 遇火即焦而无用。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节气中的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分别为干支历寅月、卯月、辰月、巳月、午月、未月、申月、酉月、戌月、亥月、子月、丑月的起始。

立春:又名立春节、正月节、岁旦等,为二十四节气之首,是干支历的岁始,乃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代表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

二十四节气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寅位时为立春。

现行是依据太阳黄经度数定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315°时为立春,于每年公历2月3-5日交节。

干支纪元,以寅月为春正,立春为岁首。

立春,大地回春,终而复始、万象更新,在传统观念中,立春具有吉祥的涵义。

在早期观象授时时代,依据斗转星移定岁时。

天维建元,从寅开始,如《淮南子·天文训》收录:“帝张四维,运之以斗,月徙一辰,复返其所,正月指寅,十二月指丑,一岁而匝,终而复始”。

十二月运行,周而复始,岁末十二月指丑方,正月又复还寅位,“斗柄回寅”,春回大地,进入全新的循环,万象更新,新岁开启。

建寅的正月,又叫做“元”月,立春为元月元日,立春是干支(岁、摄提)的历元。

《史记.天官书》将立春称为“王者岁首”:“正月旦,王者岁首,立春日,四时之始也”。

春季为四时之首,立春又是春季之始,立春既是“四时之始”,又是一岁之首。

立春是“四立”之一,反映着冬春季节的更替,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立春标志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过去,开始进入风和日暖、万物生长的春季。

立春,在自然界,最显著的特点是万物开始有复苏的迹象。

时至立春,在我国,北回归线(黄赤交角)及其以南一带,可明显感觉到早春的气息扑面而来。

而在以北大部分地区,只能是说进入春天的前奏,万物尚未复苏,还处于万物闭藏的的冬天。

对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来说,距北回归线(黄赤交角)越远,进入春天越迟。

二十四节气对八字强弱的影响

二十四节气对八字强弱的影响

二十四节气对八字强弱的影响二十四节气对应的月份和藏干立春和雨水:正月(寅)藏甲、丙、戊惊蛰和春分:二月(卯)藏乙木清明和谷雨:三月(辰)藏戊、乙、癸立夏和小满:四月(巳)藏丙、戊、庚芒种和夏至:五月(午)藏丁、己小暑和大暑:六月(未)藏己、丁、乙立秋和处暑:七月(申)藏庚、壬、戊白露和秋分:八月(酉)藏辛金寒露和霜降:九月(戌)藏戊、辛、丁立冬和小雪:十月(亥)藏壬、甲大雪和冬至:十一月(子)藏癸水小寒和大寒:十二月(丑)藏己、癸、辛立春后的三天(包括立春这一天),丙火是五行之中最旺盛的。

在其他的日子里,最旺盛的是甲木。

惊蛰之后,乙木无事可做,有些空闲,最适合它生长的时节是春分。

清明后的最初十天,乙木是最旺盛的;其后八天,癸水越来越多。

谷雨后的前三天,戊土比较旺盛,但土旺有增加,也有减少。

立夏以后的三伏天,戊土也很旺盛。

小满过后,最旺盛的是丙火。

芒种是己土生长最合适的时节,七天以后,火也越来越高涨。

夏至到来的时候,阳气力量最强,五行之火最旺盛。

小暑中有十天丁火是最旺盛的,其后三天,乙木也跟着旺盛起来,己土也显示着自己的威风。

大暑到来后的十天,己土就变黄了。

立秋后的十天,壬水高涨。

处暑后的十五天,庚金生长得也不错。

白露的前七天,庚金最旺。

到了八月,辛金的福气就独自降临了。

寒露后的前七天,辛金最旺;其后八天,先是丁火的力量强大,后是水的力量强大。

霜降后的十五天,己土是最旺。

立冬后的前七天,壬水比较旺;后八天,壬水的力量越来越强大。

小雪的前七天,壬水势头较急;后八天甲木也芬芳旺盛。

大雪的前七天,壬水的力量最强。

到冬至的时候,癸水的力量比较强大。

小寒的前七天,癸水当令;后八天辛金就会绝亡和死掉。

大寒的前十天,己土得势。

一个月中的主事日子分成几块。

这是经过先贤验证的,被称为“十二月令人元司令分野表”:举例来说,在寅月内,立春起到第7天为止是戊土司令,第8日到第14日是丙火司令,而后的16天内是甲木司令。

其余的月份同理。

天干地支二十四节气

天干地支二十四节气

十天干: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十二地支: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注:十二地支对应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

根据视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划分反映我国一定地区(以黄河中下游地区为代表)一年中的自然现象与农事季节特征的二十四个节候。

即: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

视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

节气的日期在阳历中是相对固定的,如立春总是在阳历的2月3日至5日之间。

但在农历中,节气的日期却不大好确定,再以立春为例,它最早可在上一年的农历12月15日,最晚可在正月15日。

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以看出,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

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用来反映季节的,将一年划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

而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则反映了四季的开始。

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具有非常明显的季风性和大陆性气候,各地天气气候差异巨大,因此不同地区的四季变化也有很大差异。

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等五个节气反映气温的变化,用来表示一年中不同时期寒热程度;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水汽出现凝露现象;气温继续下降,不仅凝露增多,而且越来越凉;当温度降至摄氏零度以下,水汽凝华为霜。

二十四节气及干支纪年法的文学常识

二十四节气及干支纪年法的文学常识

二十四节气及干支纪年法的文学常识
(一)二十四节气
正月:立春、雨水二月:惊蛰、春分
三月:清明、谷雨四月:立夏、小满
五月:芒种、夏至六月:小暑、大暑
七月:立秋、处暑八月:白露、秋分
九月:寒露、霜降十月:立冬、小雪
十一月:大雪、冬至十二月:小寒、大寒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歌谣:“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古诗文中常用二十四节气来纪日,如《扬州慢》:“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夏至白天最长,冬至白天最短,因而古人称夏至、冬至为至日。

四时:春夏秋冬四季。

农历以正月、二月、三月为春季,分别称作孟春、仲春、季春;以四月、五月、六月为夏季,分别称作孟夏、仲夏、季夏;秋季、冬季以此类推。

欧阳修《醉翁亭记》:“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二)干支纪年法
东汉时开始通行的纪年法。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用天干和地支循环搭配,单数对单数,双数对双数,组成甲子、乙丑、丙寅……癸亥,配出六十对,通常叫六十花甲子。

循环使用,周而复始。

如“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林觉民《与妻书》)。

近代还常用干支纪年来
表示重大历史事件,如“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庚子赔款”“辛丑条约”“辛亥革命”。

二十四节节气与干支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节气与干支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节气与干支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排列如下:⑴立春,雨水;⑵惊蛰,春分;⑶清明,谷雨;⑷立夏,小满;⑸芒种,夏至;⑹小暑,大暑;⑺立秋,处暑;⑻白露,秋分;⑼寒露,霜降;⑽立冬,小雪;⑾大雪,冬至;⑿小寒,大寒。

这实际是说,每个月两个节气,每个季节六个节气。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的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中气。

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了。

农历规定每一个“中气”固定在一个农历的月份中,例如雨水必定在正月,春分必定在二月,谷雨必定在三月,其余依此类推。

另外月名也必须和相对应的中气相合。

如有一个朔望月(阴历)轮不上任何中气,而这个月在农历里就定为“闰月”,由于它没有月名,所以仍沿用上一个月的月名,而称为闰某月。

清明是三月的节气,对节气没有中气那样的规定,所以它出现在农历二月末(二十八日)我们注意到,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元宵、填仓、二月二、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腊八、小年等基本是以阴历(月历)确定的,而只有清明是以阳历确定的。

这是因为节气都是以阳历确定的。

生辰八字月柱:(两个节气之间为一干支纪月)子月(约农历11月)大雪——冬至——小寒丑月(约农历12月)小寒——大寒——立春寅月(约农历正月)立春——雨水——惊蛰卯月(约农历 2月)惊蛰——春分——清明辰月(约农历 3月)清明——谷雨——立夏巳月(约农历 4月)立夏——小满——芒种午月(约农历 5月)芒种——夏至——小暑未月(约农历 6月)小暑——大暑——立秋申月(约农历 7月)立秋——处暑——白露酉月(约农历 8月)白露——秋分——寒露戌月(约农历 9月)寒露——霜降——立冬亥月(约农历10月)立冬——小雪——大雪。

中国阳历的二十四节气与时辰的由来

中国阳历的二十四节气与时辰的由来

中国阳历的二十四节气与时辰的由来干支历,又称节气历或中国阳历。

干支历是上古时代发明的历法,明代著名史学家万民英根据我国古代文献文记载天皇氏时代已发明干支,在其著作《三命通会》中有详细记载。

干支历法博大精深,是一种用60组各不相同的天干地支标记年月日时的历法。

干支历主要由干支纪年、干支纪月、干支纪日、干支纪时四部分组成。

它以立春为岁首,交节日为月首。

年长即回归年,一节一中为一个月。

由于60干支以甲子为首,所以干支历又称为甲子历。

干支历又称甲子历、节气历或中国阳历,是一部深奥的历法。

古人以天干地支来作为载体。

天干地支,简称为干支,源自中国远古时代对天象的观测。

十干曰:阏逢、旃蒙、柔兆、强圉、著雍、屠维、上章、重光、玄黓、昭阳。

十二支曰:困顿、赤奋若、摄提格、单阏、执徐、大荒落、敦牂、协洽、涒滩、作噩、阉茂、大渊献。

简化后的天干地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称为十二地支。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相互配合,组成了干支纪元法。

天干地支的发明影响深远,至今依旧在使用天干地支,用于历法、术数、计算、命名等各方面。

天干承载的是天之道,地支承载的是地之道;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在人成运;干象天而支象地,万物虽长于地上,但是万物的荣盛兴衰却离不开天。

天干地支蕴含了深奥的宇宙星象密码。

古人认为世间万物衍变,皆可以通过其推算。

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的组合,形成了六十甲子。

干支历,是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进行两两搭配组成60组不同的天干地支组合,用以标记年月日时的历法。

干支历主要由干支纪年、干支纪月、干支纪日、干支纪时四部分组成。

它以立春为岁首,交节日为月首。

干支历年长为一回归年,用二十四节气划分出十二个月,每个月含有两个节气,没有闰月。

节气是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每一个分别相应于地球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

天干地支十二生肖二十四节气

天干地支十二生肖二十四节气

.
23
十二生肖
.
24
纪时纪年 十二生肖 廿四节气
廿 四 节 气
立 春
雨 水
暑立 夏
小 满
春惊 蛰
春 分
夏芒 种 夏
清 明
立谷 秋雨
秋 至 处


暑 白
大 立

冬冬












小 寒


.
26
了份一用生变地至就春 个。年其长化球的有秋 专并平之等和在概了战 有且分间自天黄念日国 名给为的然气道。南时 称每二关现及上随至期 ,等十系象动的后、, 这份四,,植位根日人 就取等把利物置据北们
.
二 十 四 节 气
27
.
春分
芒种
28
发展沿革
周朝时,已慢 慢发展为八个
节气。
公元前104年,由邓平 等制定的《太初历》 ,正式把二十四节气 订于历法 ,明确了二 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至今已经沿用了
2000多年。
商朝时就定出仲 春、仲夏、仲秋 和仲冬等四个节
气。
秦汉年间,二 十四节气已完
全确立。
辰来表示,即一时辰是二小时。
• 二十四小时和十二时辰对照表


寅 卯 辰 巳23-01
01-03 03-05 05-07 07-09 09-11
午 未 申酉戊亥 11-13 13-15 15-17 17-19 19-21 21-23
.
7
纪时纪年 十二生肖 廿四节气
十二生肖
• 十二生肖,又叫属相,是中国与十二地支相配以 人出生年份的十二种动物,包括鼠、牛、虎、兔、 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历史常识1 二十四节气 天干地支

历史常识1 二十四节气  天干地支

暑是炎热的意思。小 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 秋8月7—9日
处 暑
8月22—24日
秋季的开始。
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 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 束。
白 露
9月7—9日
秋 分 9月22—24日
天气转凉,露 凝而白。
昼夜平分。
寒 露
10月8—9日
霜 降 10月23—24日
露水以寒,将要 结冰。
怀化市第三中学2014年高考复习讲座---历史常识
历 史常识
高考历史常识讲座·历史
授课:怀化三中历史教研组:


24节气其实是一个“时刻”,而非“一日”。
在地球的公转与自转中,由于地球自转轴相对
于公转轴有23.5度的倾角,使得夏季正午时太
阳仰角高度较高,冬季时较低,影响一年四季
气温与季候。为了让先民们能得知寒暑气候变
D
天干地支相关介绍
1、天干地支简介: 天干地Βιβλιοθήκη 简称“干支”,取义于树木的“干枝”。
十天干: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 十天干: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 rén)、癸
(guǐ);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二地支:子(zǐ)、丑(chǒu)、寅(yí n)、卯(mǎo)、辰 (chén)、巳(sì )、午(wǔ)、未(wèi)、申(shēn)、酉 十二生肖:鼠 牛 虎 兔 龙 蛇 (yǒu)、戌(xū)、亥( hài) 马 羊 猴 鸡 狗 猪
化而决定农事进展或作为生活起居的参考,古 代历法学家于是规定:将每年冬至到次年冬至 的一回归年时间平分为十二等分,称为中气; 再将二个中气等分称为节气,此为24节气的来 源,

干支、五行、二十四节气表

干支、五行、二十四节气表

干支、五行、四季表▲干支*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干支次序表1. 甲子2.乙丑3.丙寅4.丁卯5.戊辰6.已巳7.庚午8. 辛未9.壬申 10.癸酉11.甲戌 12.乙亥 13.丙子 14.丁丑 15.戊寅 16.已卯 17.庚辰 18.辛巳 19.壬午 20.癸未21.甲申 22.乙酉 23.丙戌 24.丁亥 25.戊子 26.已丑 27.庚寅 28.辛卯 29.壬辰 30.癸巳31.甲午 32.乙未 33.丙申 34.丁酉 35.戊戌 36.已亥 37.庚子 38.辛丑 39.壬寅 40.癸卯41.甲辰 42.乙巳 43.丙午 44.丁未 45.戊申 46.已酉 47.庚戌 48.辛亥 49.壬子 50.癸丑51.甲寅 52.已卯 53.丙辰 54.丙辰 55.丁巳 56.已未 57.庚申 58.辛酉 59.壬戌 60.癸亥▲五行*五行:金水木火土。

*方位:东西南北中。

*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五行相窃:金窃土,土窃火,火窃木,木窃水,水窃金。

*五行相溺:金蒸水,水溺木,木溺火,火燥土,土掩金。

*天干与五行、方位的关系:甲为栋梁之木,东方。

乙为花果之木,东方。

丙为太阳之火,南方。

丁为灯烛之火,南方。

戊为城墙之土,中方。

己为田园之土,中方。

庚为斧钺之金,西方。

辛为首饰之金,西方。

壬为江河之水,北方。

癸为雨露之水,北方。

*地支相冲(激):子(鼠)与午(马)相冲,丑(牛)与未(羊)相冲,寅(虎)与申(猴)相冲,卯(兔)与酉(鸡)相冲,辰(龙)与戌(犬)相冲,巳(蛇)与亥(猪)相冲。

*地支相害(穿):子(鼠)与未(羊)相害,丑(牛)与午(马)相害,寅(虎)与巳(蛇)相害,卯(兔)与辰(龙)相害,申(猴)与亥(猪)相害,酉(鸡)与戌(犬)相害。

*地支相刑(妨):子(鼠)与卯(兔)相刑,丑(牛)与戌(犬)相刑,寅(虎)与巳(蛇)相刑,辰(龙)与辰(龙)相刑,巳(蛇)与申(猴)相刑,午(马)与午(马)相刑,未(羊)与丑(牛)相刑,申(猴)与寅(虎)相刑,酉(鸡)与酉(鸡)相刑,戌(犬)与未(羊)相刑,亥(猪)与亥(猪)相刑。

天干地支十二生肖二十四节气

天干地支十二生肖二十四节气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子丑 寅卯辰巳 午未 申 酉戌亥
天干地支
• 计算今年是什么年?
• 计算方法: • 天干——年数减3,除以10所得余数; • 地支——年数减3,除以12所得余数。 • 6 己 0亥
天干地支
• 1、以十二地支来表示十二时辰。 一日有二十四小时,而我国传统则以十二个时 辰来表示,即一时辰是二小时。 • 二十四小时和十二时辰对照表
天干地支
干和支组合后用于纪年。 •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顺序搭配组合成 干支,用于纪年。按此排法,当天干10 个符号排了六轮与地支12个符号排了五 轮以后,可构成60干支。续排下去又将 恢复原状,周而复始,即如民间所说 “六十年转甲子”。
天干地支
• 1 • 甲 2 乙 3 丙 4 丁 5 戊 6 己 7 庚 8 辛 9 10 壬 癸
惊蛰:是指春 雷乍动,惊醒 了蛰伏在土中 冬眠的动物; 标志着仲春时 节的开始。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 。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 。 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 秋天祭月的礼制。 民间活动上,一般算做 踏青的正式开始。
清明:草木繁茂 ,是祭祖和扫墓 的日子。 清明一到,气温 升高,正是春耕 的大好时节,故 有“清明前后, 种瓜点豆”之说 。
夏至:炎热的夏 天来临。 夏至这天,北半 球各地的白昼时 间达到全年最长 。在北京,夏至 白昼可长达15小 时
小暑:表示季夏时 节的正式开始; 暑,表示炎热的意 思,小暑为小热, 还不十分热。 农作物都进入了茁 壮成长阶段。
大暑:天气甚烈于 小暑,故名曰大暑 。 大暑节气正值“三 伏天”里的“中伏 ”前后,是一年中 最热的时期,气温 最高,农作物生长 最快
子 01-03 午 11-13 丑 寅 卯 辰 巳23-01 03-05 05-07 07-09 09-11 未 13-15 申 酉 戊 亥 15-17 17-19 19-21 21-23

二十四节气与干支

二十四节气与干支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二十四节气与干支篇一:八卦干支二十四节气八卦象征事物乾(qián)乾为天卦像:上乾下乾纯阳卦;乾卦阳刚,刚健,自强不息。

乾六爻皆盈滴,故肥园,圆满、亭通,成功、重大。

但刚多易折,含欠安之像。

人物表示为上级、领导、当官的,执法者,有钱而富贵者,司机。

坤(kūn)坤为地卦像:上坤下坤纯阴卦;坤卦明柔,地道贤生;厚载万物,运行不息而前进无疆,有顺畅之像。

坤六爻皆虚,断有破裂之像,明暗、陷害、静止,测出行不走,行人不归。

人物表示小人(由天大地小而取)。

震(zhèn)震为雷卦像:上震下震八纯卦;震卦重雷交叠,相与往来,震而动起出。

震动,震惊鸣叫,惊惕,再三思考,好动。

建功立业,声名大振。

森林,树林。

八纯卦,吉顺而有波折,肝旺易怒,惊恐,肝病,抽筋,伤脾胃。

巽(xùn)巽为风卦像:上巽下巽八纯卦;巽卦“柔而又柔,前风往而后风复兴,相随不息,柔和如春风,随风而顺。

”巽顺,顺从,进入而下伏。

重巽申令,气功,双床双桌相并连,作生意可获三倍之利,头发稀少,草木丛生。

活跃,坐不住,静不下来,测事比和吉。

肝胆疾病,坐骨神经痛,股部疼痛,风湿中风,脾胃欠佳。

坎(kǎn)坎为水卦像:重坎八纯卦;坎卦为二坎相重,阳陷阴中,险陷之意,险上加险,重重险难,天险,地险。

险阳失道,渊深不测,水道弯曲,人生历程曲折坎坷。

绝颠聪明,“心诚行有功”。

比和卦,谋事顺畅可成,但内中有波折。

肾,泌尿系统疾病,血病,妇科病,视力差,心脏病。

离(lí)离为火卦像:重离八纯卦;离卦离明两重,光明绚丽,火性炎上,依附团结。

离散,离开,分离。

凡八纯卦互为依托帮助,但又具同性相斥之性。

虽比和,但内有冲突,谋事可成,却有周折,目疾,心脏疾病,高血压,肺虚症。

艮(gèn)艮为山卦像:上艮下艮八纯卦;艮卦山外有山,山相连。

不动,静止,停止,克制,沉稳、稳定,止其所欲,重担。

两桌、两床相连,上下铺位,床上、桌下。

二十四节气探秘——天干地支与六十甲子

二十四节气探秘——天干地支与六十甲子

二十四节气探秘——天干地支与六十甲子二十四节气探秘——天干地支与六十甲子熊春锦干支六十甲子,六十年这是运炁(气)规律的一个循环周期,可以说这是天地之间能量循环的一个周期律。

这是在道德根文化时期,我们的祖先在他们大智慧观察天文地理人文时,从质理学的角度进行深入观察而得出的结论,祖先发现了这一个周期,发现了这个循环周期律。

(编者注:现代科学研究发现,物相的星球只占宇宙4%,表现出原子以上能量结构,能被肉眼所直接观察,或借助放大镜而观察;剩余96%属于质象世界,其中22%为暗物质,74%属于暗能量,即炁(气)、光、音等能量。

质理学是研究质象世界的学说,主要体现在传统道德根文化学说中,已逐渐被现代物理科学所验证。

对应于人体,主要指的精气神。

)由于我们距离传统道德文化很遥远,小时候基本没有进行学习,所以对于六十甲子的循环规律,不知道其中本来的意义。

我们首先就要知道这个六十是一甲子,知道六十年是一个气运的循环规律。

这是一个计算的公式,这是一个推算的方法,实际上都可以进行电脑程序化的运算,并不神秘,它和数学公式一样,跟很多方程式类似,但它是专用于质理学进行推算和计算。

天干地支,也简称之为干支。

干与支是古人抽象的数学符号,是中国古代用来记叙年、月、日、时和方位的符号,也是运炁(气)学说的推演符号。

天干有十,我们要记住,依次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自己左手食指根纹这个地方为甲,第一节纹是乙,第二节纹是丙,食指尖就是丁,中指尖为戊,无名指尖为己,小指尖为庚,小指第二节纹为辛,小指第一节纹为壬,小指根部恰好是癸。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最后转到小指根纹处,刚好是十个,也就是十天干,将其纳入到我们的手指上,要记住各自的位置。

地支有十二,依次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二地支在手上是怎样记算的呢?自己无名指根纹处为子,中指根纹处为丑,食指根纹处为寅,食指第一节纹为卯,食指第二节纹为辰,食指尖为巳,中指尖为午,无名指尖是未,小指尖是申,小指第二节纹是酉,小指第一节纹就是戌,最后回到小指根部是亥。

天干地支与传统节气中国传统节气与天干地支的联系

天干地支与传统节气中国传统节气与天干地支的联系

天干地支与传统节气中国传统节气与天干地支的联系传统节气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与中国农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也与农事活动、天文现象等紧密相连。

而天干地支作为古老的记时方式,也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将探讨天干地支与传统节气的联系,以及它们在中国文化中的意义。

一、天干地支和传统节气的概述天干地支是中国古代记时法之一,它由天干和地支两个部分组成。

天干包括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包括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通过天干地支的组合,可以构成一个六十甲子的周期,每一个甲子是由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组成的。

传统节气是古代农耕文化中的一种记时方式,依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来划分。

每年共分为二十四个节气,如立春、雨水、清明等。

这些节气标志着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开始和变化。

二、天干地支与传统节气的联系天干地支和传统节气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首先,天干地支的循环周期与传统节气的循环周期相吻合。

六十甲子的周期和二十四节气的周期都是按照太阳在黄道上的运行规律来划分的。

每个甲子的持续时间约为六十年,每个节气的持续时间约为十五天。

其次,天干地支和传统节气都与农事活动息息相关。

传统节气的划分是根据农耕文化中的重要农事活动而来,如立春是春耕的开始,清明是扫墓祭祖的日子等。

而天干地支作为记时法,也在农事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农民可以通过天干地支来安排耕种时间、施肥时间等。

再者,天干地支与传统节气之间也存在着一种象征意义。

天干地支反映了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的变化,而传统节气则是这些变化的具体体现。

三、天干地支和传统节气在中国文化中的意义天干地支和传统节气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意义。

首先,它们反映了中国人对时间的重视和尊重。

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与自然界的和谐相处,通过天干地支和传统节气来把握时间和节律,体现了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尊重。

其次,它们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和智慧。

十天干与中国传统农耕节气的对应关系

十天干与中国传统农耕节气的对应关系

十天干与中国传统农耕节气的对应关系中国传统农耕节气是以农业生产活动为基础,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运动规律划分的一年中的二十四个特定时刻。

与传统节气密切相关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十天干”,它是古代中国农民在实践中总结而来的农耕经验,用来描述一年中的十个特定的天干,它们与中国传统农耕节气之间有着密切的对应关系。

一、甲子对应立春甲子是天干中的第一位,它与立春这个传统节气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

立春是指在农历每年的2月3日或4日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标志着春季的开始。

甲子作为天干中的第一位,象征着新的开始,与立春这一天的概念相吻合。

二、乙丑对应雨水乙丑是天干中的第二位,它与雨水这个传统节气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

雨水是指在农历每年的2月18日或19日太阳到达黄经330度时,雨水开始增多,意味着农作物的播种季节即将到来。

乙丑的“乙”在农耕文化中象征着土地的肥沃和生机,与雨水这一节气的特征相契合。

三、丙寅对应春分丙寅是天干中的第三位,它与春分这一传统节气有着紧密的联系。

春分是指在农历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太阳直射地球赤道,白昼和黑夜的时间相等,标志着春季的中点。

丙寅的“丙”代表着火,与春分这一节气的意义相吻合,也体现了春天的温暖与活力。

四、丁卯对应清明丁卯是天干中的第四位,它与清明这一传统节气之间有着一定的对应关系。

清明是指在农历每年的4月4日或5日,太阳到达黄经15度时,带有悼念先人的寒食节,也是传统农耕中的重要时刻。

在丁卯天干中,丁代表着阴性,与清明节的伤感氛围一致。

五、戊辰对应谷雨戊辰是天干中的第五位,它与谷雨这个传统节气有着密切的联系。

谷雨是指在农历每年的4月19日或20日,此时,各地农田中的禾苗已经抽穗,即将进入谷米成熟阶段。

戊辰天干中的“戊”代表土地和农田,与谷雨这一庄稼生长的重要节点相契合。

六、己巳对应立夏己巳是天干中的第六位,它与立夏这个传统节气之间有着紧密的对应关系。

立夏是指在农历每年的5月4日或5日,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意味着夏季的开始。

干支纪年和二十四节气问答

干支纪年和二十四节气问答

⽉份正⽉⼆⽉三⽉四⽉五⽉六⽉七⽉⼋⽉九⽉⼗⽉⼗⼀⽉⼗⼆⽉节⽴春惊蛰清明⽴夏芒种⼩署⽴秋⽩露寒露⽴冬⼤雪⼩寒⽓⾬⽔春分⾕⾬⼩满夏⾄⼤署处署秋分霜降⼩雪冬⾄⼤寒⼲⽀纪年和⼆⼗四节⽓问答⼲⽀纪年和⼆⼗四节⽓问答⼆⼗四节⽓指的都是什么?答:天⼲和地⽀总称⼲⽀,是古代⽤以纪年⽉⽇的符号。

年称太岁,⽉称⽉建,⽇称⽇建,合称为“三传”。

年⽉⽇时共有⼋个天⼲、地⽀组成,故⼜称“⼋字”“四柱”。

年是六⼗年循环⼀次,⽉是⼗⼆个⽉⼀周期,⼤⽉三⼗天、⼩⽉⼆⼗九天,⼀天有⼗⼆个时⾠。

⼀年⼜分⼆⼗四个节⽓,其中“节”和“⽓”各⼗⼆个,如下表:上⾯介绍的以⼲⽀纪年⽉⽇时法,与六⽘预测有密切关系:1、在定年时要看“节”中的“⽴春”的时分。

如2001年是⼗⼆⽉⼆⼗三⽇8时8分(⾠时)⽴春,那么,在这个时点之前仍是⾟巳年,过了这个时点(那怕是⼀秒)就是下⼀年了,即是壬午年。

⼜如,2003年没有春,⽽是在2004年正⽉⼗四⽇19时46分(戌时)⽴春,在这之前仍是壬午年,这之后才是甲申年。

2、⽉的计算与年⼀样,都是以“节”为准。

仍以2002年为例,在上年的⼗⼆⽉⼆⼗三⽇⽴春进⼊了壬午年,2003年⼆⽉初四8时(⾠时)7分为惊蛰,这之前仍为正⽉,这之后为⼆⽉。

3、⽇的记法是以⼦时(23时⾄1时)为基准,这之前为上⼀⽇,之后为下⼀⽇。

4、时的记法是以12个地⽀代表24⼩时,每两个⼩时为⼀个时⾠。

时的⼲⽀是怎样推算出来的?答:年⽉⽇的⼲⽀都可以在《万年历》上查到,但时的天⼲却查不到。

⽽时⼲在预测时⼜是必不可少的,⽐如装六神、定贵⼈等必须要知道天⼲。

时的天⼲可以依⽇的天⼲推算,其⼝诀是:“甲⼰还⽣甲,⼄庚丙作初,丙⾟由戊起,丁壬庚⼦居,壬癸何⽅法,壬⼦是真途。

” 其意思是说,如果是甲或⼰⽇占卦,这⽇天⼲第⼀数是甲,0-1时即甲⼦时,1—3时即是⼄丑,3—5时即是丙寅……。

余仿此推算。

详见下表。

时⽇ 0-11-33-55-77-99-1111-1313-1515-1717-1919-2121-2323-0甲已甲⼦⼄丑丙寅丁卯戊⾠⼰巳庚午⾟未壬申癸⾣甲戌⼄亥丙⼦⼄庚丙⼦丁丑戊寅⼰卯庚⾠⾟巳壬午癸未甲申⼄⾣丙戌丁亥戊⼦丙⾟戊⼦⼰丑庚寅⾟卯壬⾠癸巳甲午⼄未丙申丁⾣戊戌⼰亥庚⼦丁壬庚⼦⾟丑壬寅癸卯甲⾠⼄巳丙午丁未戊申⼰⾣庚戌⾟亥壬⼦戊癸壬⼦癸丑甲寅⼄卯丙⾠丁巳戊午⼰未庚申⾟⾣壬戌癸亥甲⼦分享。

二十四节气和干支历法

二十四节气和干支历法

二十四节气和干支历法人们生活在现代社会,对历法多数是熟视无睹,毫不关心。

知道公历月份大小,且又知道农历和二十四节气可算很不错。

不过我要告诉你,日常生活中还有一种干支历,又可称为隐性阳历,这一定会让你感到奇怪!请你打开万年历,点开2014年2月3号的信息。

上面明确记载:农历正月初四,(蛇年),癸巳年乙丑月乙巳日。

再点开2月4号的信息,上面记载的是:农历正月初五,(马年),甲午年丙寅月丙午日。

你不禁要问,2014年明明是马年,为何2月3号的信息注明是蛇年呢?而且3号4号农历都在正月,为何头天是乙丑月,第二天又是丙寅月呢?记得今年媒体上曾有专家解答了关于马年生蛇宝宝的疑问。

2月3号的宝宝属于蛇宝宝,2月4号之后的才是马宝宝。

原因是2月4号立春,春为岁首,立春之后才进入马年,所以头天的不能算马宝宝。

另外,许多人有请人算命的经历,这其中会经常产生一个疑问。

明明生于1958年5月8号,农历三月二十,算命先生不算三月却要算成四月生人,即算成戊戌年丁巳月乙酉日。

人们以为是先生乱算,其实是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算命时要排四柱八字,即年月日时的干支。

这个干支,就是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60个组合。

干支是我们的祖先发明的计时纪序工具,具有超级先进性。

我国从有历法以来,干支纪时就密切相伴,几千年从未间断丢失。

这种用干支循环表示年月日时的历法就是干支历法。

这个干支历法并未公开颁行,而是附属批注于农历之中。

该历法没有月日数字,统以干支纪序,而且仅由搞预测推算的少数人掌握使用,所以称作隐性历法。

人们不懂干支历法,以为是迷信。

其实干支历法不是迷信,而是古今中外最精确的阳历。

该历法以二十四节气定年定月,以干支来表示时间概念,以60为循环数,周而复始。

我国历史上的事件若要精确认定时间,凡有干支纪时的,必须求助于干支历法查对。

干支历法依赖二十四节气来确定年月。

一般来说,以立春为岁首,以“节”定岁定界,以“气”定月,以“两分两至”定季,是一部相当先进的阳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四节气与干支之关系
古今的历法不外太阳历与太阴历两种,太阳历如今日世界通用的公历(前身为儒略历,十六世纪教皇格里高里十三世稍作修改形成了今天的公历),太阴历如穆斯林国家通用的穆斯林教历。

这两种历法的主要区别在于:太阳历以地球绕太阳一周(相对于地球来说,则为太阳绕黄道运行一周)为一回归年,并将其平均成十二个月份,再分立大小平闰月以概其余。

太阳历的优点是四季分明,准确无差;太阴历则严格以月亮朔望周期纪月,因没有顾及到地球公转周期,所以不能准确地划分四季界限。

中国传统的农历实际上是一种阴阳合历,一方面以月亮朔望周期纪月,一方面又巧妙地设立闰月做到与回归年同步。

所谓二十四节气是将地球绕太阳一周即一回归年的360度角划作24分,即太阳在黄经在向东每移动15度角为一“气”,移动一周360度共24气,农历将这二十四节气名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其中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等十二个称为“节气”,其余的称为“中气”。

节气通常被看作是阴历,实际上却是严格按回归年计算的,属于阴历的范筹。

四柱排列中所用的年月划分也是严格以节气为标准的,而不是通常农历或公历的年月划分,这是起四柱的基本原则,使得四柱排列不受历法变更的影响而保持其准确性,更重要的是以回归年为纪年标志,符合四季寒暑变化的节律,遵循天道轮回的因果关系,而这些都是命理学的理论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