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ppt
美中有“术”,术中有“道”——参观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园感悟
美中有“术”,术中有“道”——参观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园感悟知道我喜欢看大学校园,几年前好友罗海鸥书记就向我推荐,一定要去四川美院的新校园虎溪校区看看。
借赴重庆高教学会讲学的机会,今天下午终于成行。
校办的小宗主任先带我参观学校美术馆,然后参观校园。
学校美术馆二万多平方米,面向社会免费开放,该馆据说是国内最大的高校美术馆。
庆祝建校八十周年的展览刚刚结束,馆员们正在重新布置新的展览,最想看的油画《父亲》早已经以400元的价格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上个世纪60年代风靡一时的泥塑群雕《收租院》,放在了大邑县的刘文彩故居,这里展出的是复制品铜塑群雕,占了一个很大展厅,据说是易于永久保存。
作为一个外行,无法欣赏和评论这些美术作品,只是记住了这是一所源于“六合工艺社”的美术殿堂。
川美校园,虽然是重庆大学城里最小的校园,但却是世界上最大的专业类美术学院校园,占地1000亩。
该校园应该是我看过的几百所大学校园里的“异类”,川美人则把自己的校园称之为“十面埋伏“,因为新校园启用之时,恰逢张艺谋的电影《十面埋伏》上映。
师生们之所以选用这个比喻,是因为整个校园掩映在山包背后或树林之中,一眼望去,无法把整个校园尽收眼底,只有走到跟前,才会给你带来新的惊喜。
漫步在虎溪校园,听小宗主任讲述修建校园的历程,无不为之震撼。
小宗说,整个校园规划都是老院长罗中立的杰作。
老校长的设计理念是:不铲一个山头,不种一棵草,不贴一块瓷砖,保持大自然的“原生态”。
老校长的最初设计理念并不完全被教师认可,可罗校长“力排众议”,坚持自己的设计理念。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被罗校长的校园设计折服。
似乎有点像儿画家开始构思时画的作品“小样”,人们还无法理解一位大家的完整构思。
整个虎溪校园,就是一幅国画,是一幅山水画,是一幅具有“蜀风”的山水画,处处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着天府之国的田园风光,体现着艺术家的审美,体现着历史与现代的时代变迁,既有历史的痕迹,又有现代的色彩;既有中国式的浓墨色彩,又有艺术家们喜欢的留白……一幅“中国风”的写意国画呈现在眼前,就像是一幅四川美院的清明上河图:呈现的是一种说不出来的美术学院的味道,自然的美,纯粹的美,真实的美!现举几例:第一,校园内的矮墙中,镶嵌着许多泡菜坛子。
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调研分析_2022年学习资料
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调研分析一.校园简介-四川美术学院是全国八大美术学院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
学院1940年-建校以来,以完善的、独特的美术教育体系、活跃的学术氛围、卓越的艺-成就,驰誉国内外。
-·乡土情结-基于自身历史沿革和学科特色以及现存的地域文脉,四川美术学院有着浓-厚的乡土情结,对地域文化的独特关注影响了几代美家的成长。
四川美术学-院新校区的总体规划也充分体现了这种情感。
-基本指标-新校区规划总面积:61.40公顷-在校师生人数:6500人左右二.区位及场地分析-10008-方向-虎溪-陈家桥-西永-成都方向-四川美术学院位于重庆市西永-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新校区位于大学城-区,该区聚集了重、重医、后工-东西主轴线的西端,靠近缙云山,东面-等十五所高校,西永组团是重庆6-是规划中的体育中心,南北分别与重庆-个副中心之一。
-大学和重庆师大学比邻。
二.区位及场地分析-外部交通分析-车行流线-梧桐树快捷酒店心-y-关物精品酒店今-春江-人行流线-美蛙烤鱼©-爱谷饼屋-尖顶坡最-@龙湖U城-@美住宅小区-川美旁边的商业-@美时光-街是主要为学生服-风万元超市-⊙天变壁腐鼎-务的步行街,所以-白尚层阁海到-除了大学城中路、-c招商银行-被生-北路、西路、南路-可以通车,其他内-部的道路都是作为-货买季态-⑤厂岛号-空越熙荷⊙亚珍干锅-人们穿行的道路。
-华然-艺德路-星空精品酒店日-马飞连锁酒店-●-川美的东门-景和路-①富力城二期-快⊙-富力金街-东方瑞未-是最正式的大门,-可可超-®亮篇期-⊙格力电器-大学南路-剩下的基本都侧-中田联通@马家程火锅-门。
-⊙要来-©细云餐厅-虎-4二.区位及场地分析-校际交流分析-川美学-架日-院虎溪校区-®梵-①海盗船-—艺德路-新店子-学城络-⊙奋雾元-同时,在川-⊙渝远驾校-外的入口区存-景苑路-在一个校际交流-的达快速⊙-似家心怡酒店合回-区间,同时和重-⊙飞鸟CLUE-大共享了一个商-可可-米2程⊙-马互特色餐馆-业空间,这的-大学城南路-@日-大故餐馆-模式使川美与外-大学城西路-舍政馆蓝银行-校之间的交流更-加方便,共享的-©猪云餐厅-商业街更加繁荣,-同时符合美开-放的气氛。
四川美术学院
授权点;有教职工829人,专任教师615人;在校本硕博和留学生约8000人。
2019年9月20日,荣获全国绿
化模范单位称号。
办学历史
办学历史
1940年,李有行、沈福文教授等老一辈艺术家在成都创办了四川省立艺术专科学校。 1950年底,四川省立艺术专科学校调整更名为成都艺术专科学校;同年,由贺龙元帅任校长的西北军政大学 艺术学院的部分骨干南下,在重庆九龙坡黄桷坪组建成立西南人民艺术学院。 校园风光(4张) 1953年,成都艺术专科学校与西南人民艺术学院合并,建立西南美术专科学校,开设绘画系绘画专业,雕塑 系雕塑专业,实用美术系印染设计专业,漆器设计专业,学制三年。 1954年,西南美术专科学校创办附属中等美术学校,中专性质,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四年。 1956年,西南美术专科学校绘画系分设中国画专业、版画专业、油画专业。实用美术系增设陶瓷设计专业。 1958年,西南美术专科学校实用美术系增设装潢设计专业。 1959年,西南美术专科学校更名为四川美术学院,设置为本科院校。 1979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院首次招收攻读硕士研究生。
“志于道游于艺”作为校训,体现了四川美术学院开放兼容、浪漫自由的艺术思想,体现了创作与实践并重 的教育特色,体现了为社会、经济、文化建设服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的德艺双馨艺术 人才的教育理念。
校园环境
巨型校友墙
校园景点
重庆美术馆
校园景点
老街根据2017年7月信息显示,美术学院“老街”位于重庆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南入口的东侧。南临城市 道路,北面朝向学院宿舍区。这是一条300米长的狭窄地带。该项目是集餐饮、酒吧、商店、画廊、艺术工作室 等功能为一体的步行商业街。建成后将为大学城的学生、教职员工艺及周边企业中高层人士提供服务。
建筑景观设计校园案例景观分析
四川美术学院
--校园规划
? 基地位于大学城的制高 点,因此场地上有较大 的高差。川美校园在设 计中利用这一优势,构 成有层次的空间。
四川美术学院
--校园规划
四川美术学院
--校园规划
? 理念:“十面埋伏” ? 即房屋建在山谷中,景观以坡地生态为背景的建设思想 ? 一是树立环境、绿化先行理念 ? 二是树立建筑可生长性理念 ? 三是土建、装修一体化理念 ? 四是校区整体规划、逐步推进 ? 五是低造价、大空间、有特色 ? 理念评价: 川美独到的“十面埋伏”式的建筑布局,营
中国美术学院
--校园规划
? 该校区规划总建筑面积25万平 方米,总用地面积800余亩这 处校园的用地环绕一座名叫
“象”的小山 。山高
约50m,两条从西侧大山流来的 小河从山的 南北两侧绕过, 在象山东端合并。蟋蜓流人宽 阔的钱塘江。
中国美术学院
--校园规划
整个象山校区呈不规则状分布,校园的中心点为象山。校区围绕着象山南北延伸展 开。山北为一期工程,建筑主要以合院式建筑为主,奠定了整个校区最初的建筑设计 理念。北边主要有四座三合院式建筑,由东向西错落扭转分布。三合院开口或朝北或 朝南,既活跃了建筑图形,又使建筑面向具有多视角的变化。山南二期工程在一期工 程的经验之上,更加自由活泼。整个建筑群落的走向犹如流动的 S 形,建筑与建筑 间通过长廊进行连接沟通。 (整个校区室外公共空间根据山势地理位置高低,进行多 变的设计,交通道路依山而布。围绕着象山的河流给整座校园提供了水景资源,河流 间的倒影成了沟通自然景观与建筑设计间的有机和谐统一。
?四川美术学院
四川美术学院
--校园简介பைடு நூலகம்
? 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新校区位于大学城东西主轴线的西端,靠近缙 云山,东面是规划中的体育中心,南北分别与重庆大学和重庆师 范大学比邻。
梳理总结川美特点
1.梳理总结川美特点,总结形象特征关键词。
特点:a。
艺术与农村原生态结合--在喧嚣中保存一份宁静。
川美新校区原是虎溪镇五家村七社,校内,原来的农舍仍保留着。
水车、犁耙、风车、石磨、老床,一切按原样陈设。
老宅内,鸡鸣犬吠;池塘里,鹅鸭戏水;山坡上,山羊乱跑;梯田中,蔬菜满园。
b。
川美四季皆是画--感受最色彩的季节之美。
川美一年四季都是有颜色的。
春天,这里是油菜花的海洋。
一望无际的油菜花像一幅充满明黄色彩的画,让人百看不厌。
夏天,荷塘里的荷花静静地开了。
十几亩大的荷塘里,密密匝匝挤满荷叶,一枝枝荷花争着探出头来。
有粉的、白的、黄的,微风拂过,相偎着的荷叶和荷花摆动着,像大海的浪涌。
秋天,这里是银杏的世界。
从10月下旬开始,秋风一起,那路旁的银杏树,就像灯一样,刷的一下,被点亮了。
鲜亮的叶子有镶着黄边的,有黄成一片的,阳光一照,通体明媚。
秋风吹过,一地黄叶,飞舞着另外一幅美景。
冬天,有香樟的墨绿和芬芳。
行走在葱葱绿阴下,淡淡的树香让人心旷神怡;站在山头,俯瞰山下,满目的绿色让人心境豁然开朗。
c。
保留住工业重镇的记忆--重庆的文化符号。
川美新校区所有建筑都没有贴瓷砖,设计系的几栋大楼外墙连水泥也免了,红砖直接裸露在外面。
重庆的文化符号就是老工业基地。
外墙不作任何大规模的装饰,同时,建筑内部也保留了厂房的基本雏形。
天井、充满金属质感的楼梯、超高的建筑空间……“你坐在教室里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山上看你”,新校区的教室也非常有特色,全部使用了框架结构的落地玻璃,坐在教室里也可以进行室外写生。
2.规划川美新校区旅游线路图,标注旅游景点。
A.黄葛古树--马路绕开为它让路。
校区东门处,有一棵茂盛的黄葛古树,它盘根错节、树身粗大。
直径有1米,冠幅5—6米,枝繁叶茂。
它的旁边,是一段马路,通往前方的十字路口。
仔细观察,会发现这条路的中段有些突兀地弯了一下。
B.风雨廊雨天不打伞走遍全校青瓦屋顶、穿斗式木结构,连栏杆都是木头的,挂的装饰物是高粱和蓑衣,风雨廊就这样连接着校区四面八方,长得望不到尽头。
重拾营造——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的探索与实践
[ UED ] 120 | 08 | 20191883年夏天,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会员阿奇博尔德·立德来到重庆,顶着炽热的阳光从南山俯瞰重庆府城,“不论从哪一个方向观看重庆城,其景致都令人陶醉;每一个侧面都是一幅新的由岩石、河流、树林、寺庙、城墙上的雉堞,以及高起的屋顶所组成的不同画面……在这里,在中国偏远的西部,人类与自然的和谐没有遭到人为的破坏”1。
初到山城的立德对重庆府城全景的赞叹与勾勒,从他者的视角为我们留下了一个世纪前重庆城的风貌剪影。
在这幅画面中,城市、自然与建筑浑然一体的美感,正是源于重庆城数千年来一直遵循的因地制宜、依山就势的山地营造传统。
盘踞于山崖之上,两江环抱之中的重庆城,自江洲筑城以来,就在一片山地崖壁之中不断争取居住与生存的空间,形成了充分认识与利用山地的智慧,也生发出漠视陈规、灵活多变,甚而敢于冒险的特质。
重庆方言中,对教条之人一概予以“方脑壳”的调侃,也传达出重庆人特有的灵活、豁达与幽默感。
对人与空间关系的深入理解、对场地与空间不拘一格的处理与运用,根植于重庆的文化基因之中,使重庆这座城市以山地营造的智慧呈现出独特的气质,而人与山地、与自然的交融共生无疑是其中至为重要的内核。
直到今天,重庆城的营造仍然附着在这一基础之上,仍然是不可替代的底色与基调。
新世纪伊始,位于重庆西部的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的营建,在一片充满自然记忆的浅丘场地上展开,与这片场地的对话、体认与互动,让我们对这座城市的山地营造传统有了更深的认识与体悟。
本土营建中灵活多变的智慧,以及这座山地城市与艺术学院的交融中催生出的敢于突破与创造的特质,也在虎溪校区的营建过程中成为我们重要的思想与方法资源,不断在自然与空间、校园与城市的对话中,带给我们源源不断的启发与思考。
2003年,重庆市政府决议通过在西部沙坪坝区虎溪镇修建大学城,四川美术学院由黄桷坪老校区西迁,成为入驻大学新城的15所大学之一。
四川美院场地位于大学园区中轴线西端,占地61.40ha(合921亩),南北向长931m,东西向宽601–710m。
乡土记忆与地方重塑: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规划设计理念
设计与理论078 / INDUSTRIAL DESIGN 工业设计乡土记忆与地方重塑: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规划设计理念LOCAL MEMORY AND LOCAL REMOLDING.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CONCEPT OF SICHUAN FINE ART INSITUTE长江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王蓓蕾以及社区公共服务等紧密融为一体。
一方面在建筑、街道和空间的布局充分考虑邻里互动的需求,消除邻里隔阂,摒弃社区门槛,形成对社区的归属感。
2013年,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获得首届国际公共艺术奖。
“国际公共艺术奖”由中国《公共艺术》和美国《公共艺术评论》两家期刊于2011年共同创立,每两年评选一次。
首届国际公共艺术奖以“地方重塑”为主题,作为本次六个全球获奖案例中唯一的亚洲获奖案例,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案例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热烈的讨论。
虎溪校区案例以都市村的设计理念打破了大学园区的设计惯例,成功实现了以现代大学园区对传统乡村的地方重塑。
在中国社会从农村向城市的变迁进程中,都市村的设计理念尊重中国传统村落人居设计的智慧,对于探索社区设计的中国特色具有重要的价值。
2景观设计:乡土记忆的延续2005年重庆大学城开始建设,一座崭新的现代化的城区即将在沙坪坝虎溪镇崛起,曾经的村庄与农舍将不复存在。
四川美虎溪校区位于沙坪坝大学城的核心区域,原址是虎溪镇伍家沟村七社,占地面积1000亩。
四川美术学院地处中国西南重庆,上世纪80年代以四川画派的乡土绘画而享誉全国。
四川美术学院浓厚的乡土情结在新校区建设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凸显出浓郁的巴渝地域特色原生态文化特征。
本着这样一个理念,四川美保留了原址的农田、池塘,引水渠,把部分农民留下来耕作,农作物就是四川美院的绿化。
虎溪校区景观规划实现了充分的田园化、森林化。
建筑规划经多次论证提出了“十面埋伏”的理念,“不铲一个山头”,悉数保留12个山头,校园道路、建筑依坡而建掩映在山丘与绿树丛中,尽量减少建筑对自然景观的影响。
四川美术学院介绍
同学们主要学习工业设计的基础理论与知识,具有应用造型设计原理和 法则处理各种产品的造型与色彩、形式与外观、结构与功能、结构与材 料、外形与工艺、产品与人、产品与环境、市场的关系,并将这些关系 统一表现在产品的造型设计的基本能力。毕业后可从事机电产品、日用 产品的外观设计,也可从事平面广告、VIS、产品包装、室内装饰等设计 工作。
这颗小小的好奇之心,在于远近闻名的涂鸦街。四川美术学院有两个校区,一个 是九龙坡区的黄桷坪老校区,一个是沙坪坝大学城的虎溪新校区。黄桷坪校区的 这条涂鸦街,只缘于罗中立院长的一个建议。然后,整条街道便开始了浩浩荡荡 的喷涂行为,形成了今天全长1.25公里,据说是当今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涂鸦艺 术作品群,也是旧城换新颜的一个典型案例。涂鸦街在欧美国家,早已见怪不怪, 但在中国,究竟还是稀奇事。
邵常毅 现任版画系主任、副教授,重庆市首届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就业前景:
毕业生平均月薪
毕业生行业分布
毕业生工作地点
看起来颇有 年代感的建 筑
四川美术学院·艺术的故事
山城重庆有许许多多响当当的名片,其中最闪亮的名片之一,便是四川美术学院。 说起川美,院长罗中立还是该校学生时创作的油画《父亲》,无人不知,无人不 晓。在“红光亮”为主导的时代,《父亲》所带领的“伤痕美术”异军突起,并 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走进四川美术学院,只源于一颗小小的好奇之心,没想到, 却处处收获了惊喜。
本专业的同学主要学习艺术设计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通过艺 术设计理论思维能力、造型艺术基础及设计原理与方法的基本训练具备 了解艺术设计的历史、现状和进行理论研究的基本素质。开设的课程主 要有艺术设计概论、中国工艺美术史、艺术考古学、艺术设计基础等。 毕业后可以在艺术设计教育、研究、设计、出版和文博等单位从事艺术 设计学教学、研究、编辑等方面的工作。
川美虎溪校区图书馆
川美虎溪校区图书馆四川美术学院新校区被称为是全国首创的“农村原生态”校园。
1000亩的建设用地,更让四川美术学院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艺术院校中的巨无霸。
四川美术学院新校区的建设打破了先填平,然后再在上面建设的传统。
遵循尊重自然、保护原有的人文气息,让原有的人文继续延续下去。
不铲一个山头,所有建筑全部循地形而建。
用华南理工大学设计研究院提出的一个理念就是“十面埋伏”。
茂密幽深的竹林、高大雄壮的黄桷树、蜿蜒曲折的穿斗式长廊、遍地油黄的油菜花、水中嬉戏的鹅鸭、还有缓缓飘起的袅袅炊烟等等,都充分显示出了川美新校建设所遵循的尊重自然、延续原有人文的原则。
而这所有的一切,也让川美成为全国首创的“农村原生态”校园。
在这样的一个具有浓厚川渝人文气息的校园中,其图书馆的设计,同样也充分体现出浓厚的川渝风味。
一、简介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图书馆位于校园中心区,地处教学区和生活区之间,用地东侧与校园主干道接驳。
现状为东西向延展的梯田,最大高差约6米,其南北为相对高度不超过20米的小山。
计划安排1200个阅览座位,容纳100万册图书。
图书馆垂直于梯田等高线沿正南北方向布置,较薄的条形体量有利于自然采光和通风,并在室内形成长卷式的景观画面。
二、形体川美图书馆是由著名的建筑设计大师汤桦设计。
设计取材于重庆地方随处可见的建筑原型,如砖窑、仓库等,以一种简洁整体的形式屹立于山地中,与校园已形成的小体量分散布局的建筑物形成对比。
具有地域精神的建筑形式与刻意保留和设计的农业景观形成有意味的关系。
简明的体型在创造最大化空间通用性的同时,也暗合了传统建筑空间的构成方式。
形体在不同数量级别上有着不同的处理手法,整体为减法处理,而内部为加法处理。
据Atkins事务所在设计迪拜帆船伯茨酒店时做过的心理学研究表明,最具有标志性的建筑,其轮廓是正常人能在5秒内画出来的,时间少了形体难免过于简单,时间长了形体将过于复杂,人很难在短时间内接受与记忆,而那些最容易被人记忆并且难以忘记的建筑,才有可能成为标志性建筑。
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调研分析
去 设创思造想什。么,不是去大刀阔斧地
改 埋 注变下重什伏的么笔五,,条而等建是待设在艺理基 术 念地家:中和为建创筑造师
去 一创是造树,立等环待境教、师绿、 化学先生行和理过念客
的 二发是也现树就。立是”建说筑,可整生个长理性念理一念开始
就 三被是定土义建为、一装个修过一程 体,化而理不念是一
个 是 四结去是果发校;现区不一整是个体定场规义所划一 , 、个尊逐基重步地“推,一进而块
B
32
五.人的活动
• 休憩交流
• 入口空间高低错落的阶梯 和背山的朝向为人们休憩 提供了设施及安全感。未 被定义的使用功能使得场 地有了丰富的活动。而油 菜花田旁处于交通节点, 并有良好景观,同样吸引 了不少游人在此休憩。
B
33
五.人的活动
• 游玩
• 校园两个中心景观点是 最吸引市民的两处场所。一 个以油菜花田、小溪、地形 起伏创造了适合各类人群使 用的自然景观场所,另一个 则通过大面积水系形成的滨 水路线及亲水空间吸引了观 景及游玩的市民。
5
二.区位及场地分析
场地原始环境
校区内浅丘密布, 共有26处小丘和11条 小山谷,其中最高的 山丘海拔高度为 329.01米,总体上山 丘坡度较缓;最低处 山谷海拔高度为 288.85米。
B
6
三.校园总体解读
1. 设计理念解读
“十面埋伏”
即房他屋们建提在出山:谷“中面,对景一观块以充坡满
自 地然生记态忆为的背土景地,,因更 地重制要宜的不建是
B
34
五.人的活动
• 拍照 • 这种行为属于游玩的一 种,但又从另一个侧面表现 出市民对校园景观的态度。
B
35
五.人人的的活活动动
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图书馆
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图书馆Library of Huxi Campus, Sichuan Fine Arts Institute设计团队:汤桦,胡铮,韩海兵,孙伟,高卫国 等合作单位:重庆市设计院项目地点:重庆委托机构:四川美术学院用地面积:28 636m 2建筑面积:14 260m 2设计时间:2006.02-2007.11建成时间:2009.03建筑摄影:戴琼,汤桦,傅兴,何震环Designer Team :Tang Hua, Hu Zheng, Han Haibing, Sun Wei, Gao Weiguo etc.Cooperator :Chongqing Design Institute Location :Chongqing Client :Sichuan Fine Arts Institute Site Area :28 636m 2Gross Floor Area :14 260m 2Design :2006.02-2007.11Completion :2009.03Photographer :Dai Qiong, Tang Hua, Fu Xing, He Zhenhuan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图书馆位于校园中心区,在教学组团和生活组团之间,计划安排1200 个阅览座位,容纳100 万册图书。
作为校园建设的核心工程,它将成为一个集文献收藏、信息中转、文化交流及学习求知于一体的多功能开放型场所。
项目用地为东西向延伸的梯田,最大高差约6m,由南向北为相对高度不超过20m的浅丘。
建筑体量垂直于梯田等高线,并沿正南北方向布置,较薄的条形体量有利于自然采光和通风,在室内形成长卷式的景观画面。
建造从地点开始,地点延续的历史及其将要承载的生活是设计的支点。
四川美术学院有着浓厚的乡土情结,对地域传统的关注影响了几代美术家性格的形成。
新校区的布局采用了尊重自然和现状的基本策略,建筑依形就势而建,道路蜿蜒于山水之间,余下的就是场地内原有的田地和鱼塘,各种各样现存的农业痕迹悉数保留。
最新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实地调研
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考察报告背景资料: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地处重庆沙坪坝区大学城,毗邻重庆大学,重庆师范大学等。
学校行政用房14万平方米,生均21.5平方米,设有1.5万平方米的图书馆,待建的罗中立美术馆将达到1.5万平方米。
(好我于2012年3月23日到川美新校区实地考察。
像这一节基本是废话)设计解析校园整体规划:川美新校区占地1000多亩,由其副院长,著名设计师郝大鹏主持设计,强调自然生态的和谐共生,保留了校园原有的12座山头,从而不破坏原有生态的山际线,天际线。
采用了“农村原原生态”的独特设计理念,保留原有的农舍,水渠等建筑。
(呃,没办法,都是别人的话)在建筑的表皮上,大多使用清水混凝土,使校园程深灰色调。
(开始自己的了)校门及前广场设计:川美校门大量使用了调条石作为基本构成单位,巨大的条石展示出一种原始粗狂的美感,类似于巨石阵一类的史前文明作品。
前门的路面呈起伏的波浪形,显得十分怪异。
据某川美老师介绍,这样设计的目的有两点,一是艺术的道路是曲折坎坷的3,二是川美的大门不是那么好进的。
当然,算是笑谈。
个人认为这样设计是出于协调两侧山体的起伏姿态,显得与原始山体的自然统一:二是与中间的建筑物形成风浪中的船这一意象,很自信的表达川美在艺术探索上乘风破浪的勇气。
(Are you sure?)前门广场则大量使用了来自农村的废旧建筑材料,如条石、旧瓦、青砖等,给梯田式的广场加入了独特的质感,而有的地方还应用到了磨盘。
这里的设计和王澍的建筑表皮似乎有异曲同工之妙》复古长廊及山间小径复古长廊使用了类似南方园林的做法,又很像栈道的构造。
在长廊中安放了很多川美过去的雕塑作品,如收租院中的个别人物,也收集了一些农家用品如风箱,古床等作为摆设。
山间小径则使用了农村传统的石门,石像雕塑等,采用了高密度连续安放的方式,产生不规则但又连续的韵律效果,与山势树木融为一体。
校内原有农舍的保留:川美虎溪校区原为虎溪镇五家村七社,在建设新校区的时候学校保留了大量原来农村的设施,像农舍,引水渠,而这些设施有成为了学生绘画写生的视线地。
川美虎溪校区图书馆ppt课件
6
材料的选择除了依据其构造逻辑外, 更重要的是考虑到历史逻辑。建筑主体的 外表皮采用青色黏土砖叠砌,并以型钢嵌 条进行竖向划分,由屋面到墙身并一直延 伸到广场地面。外墙局部采用水洗石(水 刷石)饰面,表达对传统手工技艺的继承。 内部墙体及梁柱则采用清水混凝土,与外 表青砖在色彩、质感上统一且具有变化。 在外墙和内部楼梯间上均使用了木材。建 筑山墙面和空中花园四周则大量使用玻璃, 以使图书馆内部活动能够清晰展示出来。 建筑外表的材料是高密度、坚硬和凝重的, 而内部材料则倾向于细腻、亲和及轻盈。
7
建筑采用框架结构 体系,标准柱网为8×8 米,层高为4.5米。考虑 到安装通风等管道之后, 仍存留3米以上的净高。 层高、柱网和荷载实现 三统一,满足模数式图 书馆的要求。
8
9
其他资料
10
11
图书馆垂直于梯田 等高线沿正南北方向布 置,较薄的条形体量有 利于自然采光和通风, 并在室内形成长卷式的 景观画面。
5
图书馆的设计取材于重 庆地方随处可见的建筑原型, 如砖窑、仓库等,以一种简 洁整体的形式屹立于山地中, 与校园已形成的小体量分散 布局的建筑物形成对比。具 有地域精神的建筑形式与刻 意保留和设计的农业景观形 成有意味的关系。简明的体 型在创造最大化空间通用性 的同时,也暗合了传统建筑 空间的构成方式。
影响最深的校园word版
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论文题目:学院:专业:学号:姓名:指导教师:映象最深的校园规划设计——川美虎溪校区第一次经过大学城川美校区大门时,川美的校门在正在修建,看着一块块大石头慢慢的堆叠成校门的轮廓,直到有一天他没有再有变化,我一直在想不知道这川美的大门是未完成还是就这么有个性。
直到有一天我走进了川美的校门,才发现川美的校园规划是多么的原生态和自然.在看到四川美院的新校区之前,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大学校园,一种因地制宜、天人合一的校园场地规划,一种处处体现绿色、生态、人文关怀的园区设计。
我认为四川美院的新校区规划是真正的做到师法自然的校园规划。
四川美术学院的校园规划设计为了将“农村”、“原生态”完美结合,才去了各种有效措施:为了营造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四川美术学院很好地运用了“十面埋伏”的建筑构想,奖建筑隐藏于各大山头之间,可谓匠心独运。
而这种建筑布局方式又和很好地将田里的小麦、油菜等与周围环境用为一体,然而最令我惊奇的还属保留农村原生态的做法——一边是艺术教学,一边是喂鸡放羊,这个全国首创的设计令人不得不佩服。
说到美术学院校园设计的具体做法,真有一种如数家珍的感觉,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多次来到四川美术学院的我,从来没有这么喜欢逛一个学校。
一、在校园规划中,没有铲掉任何一个山头四川美术学院新校区里面一共有十二座山头,然而建成后的新校区这十二座山头依然存在,建筑、园林等都置身于这十二座山头之间,彼此相得益彰,仿佛四川美术学院本就是长在这土地上的,而不是人为所能建造的。
川美新校区并没有为造就“壮观”的景观轴线而去改变大地肌理。
河流、溪谷、农田,基本上保留了原生态的自然环境。
这种场地设计与全国大部分新兴校园建设迥然不同,既保护了大地肌理,又为校方节省出一大部分场地建设费用,同时,这种场地规划所带来的间接价值更是难以估量。
这种与自然生态和谐共生,不铲平一个山头,而将建筑放于山间的做法,不就是我们景观设计中所说的”因地制宜“和“师法自然”的设计原则么?二、中心地带保留完整的农舍,农舍主人不迁走川美新校区所处的土地以前是大学城虎溪五家村七舍,为了保留以前的乡野气氛的艺术美感与农村生态环境,在学院开发建设过程中,不仅将原来的农舍保留,而且把水车、犁耙、风车、石磨、老床等也按原样陈设。
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图书馆,重庆,中国
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图书馆,重庆,中国
佚名
【期刊名称】《世界建筑》
【年(卷),期】2015(000)003
【总页数】4页(P56-59)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大学校园规划设计中公共空间设计的对比研究——以重庆大学虎溪校区和四川美术学院为例 [J], 于林
2.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图书馆 [J], 汤桦
3.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图书馆 [J],
4.地域性的文本策略——关于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图书馆 [J], 汤桦
5.高校建筑场所精神的回归——以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为例 [J], 郭红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图书馆,重庆,中国
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图书馆,重庆,中国佚名【期刊名称】《世界建筑》【年(卷),期】2015(000)003【总页数】4页(P56-59)【正文语种】中文项目设计:汤桦/深圳汤桦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Project Design: TANG Hua/Tanghua Architects Shenzhen Co., Ltd.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图书馆的设计立足于地域传统的乡土性,取材于重庆地方随处可见的建筑原型,如砖窑、仓库等,以简洁整体的形式屹立于山地中,与校园已形成的小体量分散布局的建筑物形成对比。
地域精神的建筑形式与刻意保留和设计的农业景观形成有意味的关系;简明的体型在创造最大化的空间通用性的同时,也暗合了传统建筑空间的构成方式。
材料的选择除了依据其构造逻辑外,更重要的是考虑到历史逻辑。
建筑主体的外表皮采用青色粘土砖叠砌,由屋面到墙身,并一直延伸到广场地面。
内部墙体及梁柱则采用清水混凝土,与外表青砖在色彩、质感上统一且具有变化。
在外墙和内部楼梯间均使用了木材。
建筑山墙面和空中花园四周则大量使用玻璃,以使图书馆内部活动能够清晰展示出来。
The library stands on the hill. The minimal and unitary form distinguishes itself from the existing small buildings that scatter around campus. The form is derived from the vernacular architectures in Chongqing, such asbrick kiln and warehouse etc. An interesting relationship is formed between the architectural form that represents the local spirit and the agricultural landscape that has been reserved purposely. Its simple volume maximizes the versatility of space, implying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in Sichuan region.In material selection, except structural logic, more concerned is given to that of history. The exterior walls use grey clay bricks, which extend from the roof to the walls and continue downwards to the ground of the outside open space. The interior walls as well as the beams and columns are constructed in concrete to resonate with, and at the same time to distinguish from, the color and texture of the exterior grey bricks. Timber is used for both the exterior walls and the interior staircase. A large quantity of glass is used on gable-side facades and around the roof garden to expose activities inside the library to the outside.项目信息/Credits and Data客户/Client: 四川美术学院/Sichuan Fine Arts Institute设计团队/Project Team: 汤桦,胡铮,苏卫东,唐可峙,周瑛芝,黄杰,曹华/TANG Hua, HU Zheng, SU Weidong, TANG Kezhi, ZHOU Yingzhi, HUANG Jie, CAO Hua建筑面积/Floor Area: 14,259.44m²设计时间/Design Period: 2007-2009摄影/Photos: 戴琼/DAI Qiong (Fig.1), 汤桦/TANG Hua (Fig.2), 四川美术学院/Sichuan Fine Arts Institute (Fig.3),傅兴建筑摄影工作室/FUXing Architectural Photography (Fig.8-12)评委评语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开创了高等院校规划建设的新模式,将自然环境和原住民的生活保留其中,形成校园建筑与师生积极互动的局面,由此也摆脱了建筑设计一味追求形式表现的常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位
基地位于大学城的制高点,因此场地上有较大的高差。川美校园在设 计中利用这一优势,构成有层次的空间。
川美新校区中心山坡, 遮挡视线,丰富空间层 次。 保留原始绿地情况下, 加入人工景观绿地。 建筑与生态融合,形成 景观于建筑空间上的和 谐。
基地现状
理念与总图
理念:“十面埋伏” 即房屋建在山谷中,景观以 坡地生态为背景的建设思想
功能分区
教学区
生活区
学生交流区运动区Fra bibliotek教师住宅
交通流线
校园中的路网系 统结合地形,最 大限度地减少了 对地形的破坏。 川美的道路不像 大多数高校一样 建立大轴线,遍 布整齐平坦的棋 盘格道路网,取 而代之的是弯曲 的小径,穿梭于 农田之中。
建筑风格
川美新校区建筑风 格整体偏灰暗,注 重立体构成。 尺度较大,但较好 地融合在众多山坡 之中,弱化大尺度 感受。 建筑带有强烈的艺 术色彩。
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
——在混乱中寻找秩序
整体介绍
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新校区位于大学城东西主轴线的西 端,靠近缙云山,东面是规划中的体育中心,南北分别 与重庆大学和重庆师范大学比邻。 校区内浅丘密布,共有26处小丘和11条小山谷,其中 最高的山丘海拔高度为329.01米,总体上山丘坡度较 缓;最低处山谷海拔高度为288.85米,最重要的一块 谷地大致呈南北走向。
景观节点的处理
根据前期场地调研,我 们得到了一些场地的情 况。根据这些分析,该 设计根据每个节点景观 品质的不同,确定重建, 改建,保留三个标准对 景观进行再设计 这样的方式减少了对生 态的破坏,并且也减少 了建设的成本。
混乱中寻找秩序
我们看过很多大学,基本 上大学校园规划都会体现 出明确的秩序。但是在川 美的设计中建筑布局看起 来显得有些混乱。但是规 划师利用分子式的布局模 式,并且不同的组团间公 用中部的教学区,这样的 手法减少了因为无序给人 们带来的不安定感。
川美校园的一大特色就是尊重原本的地 形,但是在某种程度上也为学生带来一 些不便。比如道路两边常会有堡坎遮挡 视线,下雨天时一些便捷的小路时会比 较湿滑。
让我们看些好玩的=ω=
完
自然的校园设计
校区中心地带保留了原有农 田农舍,农民被校方聘为园 艺工人,这种做法不但解决 了土地冲突问题,同时,由 校方自己“制造校园景观” ,自己“制造”写生基地, 这种为学校长久发展奠定基 础的设计可谓是达到了“天 人合一”的境界。
关于校际间共享资源的探讨
在川外的入口区域存 在一个校际共享区间, 同时和重大的商业街 共同构建了一个商业 空间,这样的模式使 校园空间与外部环境 模糊化,是一种比较 有个性的做法。
思考:难道这种布局方式就不存在弊端么?
在某种程度上,这种做法打破大学 校园与外部以家属区或者隔墙分割 的传统做法,但是可能因为旁边就 是熙街,目前川美商业街的发展并 不太好。因此这种做法在什么情况 比较合适还是值得思考的。
在经过操场旁边的长廊时发现有些横梁过 于低矮,如果是个子稍微高些的男生就会 碰到头。
一是树立环境、绿化先行理 念
二是树立建筑可生长性理念 三是土建、装修一体化理念 四是校区整体规划、逐步推 进 五是低造价、大空间、有特 色
理念解读
川美独到的“十面埋伏”式的建筑布局,营造出一种“山重水复疑无 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观效果。校园建筑掩映于群山之间,与周围环 境相得益彰,给人一种蓬勃向上,清新自然的感受。这种“因地制宜”的 校园规划在全国来说都是独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