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结构分析解析
计算机系统组成与层次结构解析
计算机系统组成与层次结构解析计算机系统是由各个组成部分相互协作而形成的,它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主要包括硬件系统、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并按照一定的层次结构来组织和管理。
本文将对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层次结构进行深入解析。
一、硬件系统1. 中央处理器(CPU)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它负责执行各种命令和控制计算机的运行。
CPU主要由控制单元和算术逻辑单元组成,通过控制单元对外部输入进行解析和判断,并指挥算术逻辑单元进行数据处理和运算。
2. 存储器存储器用来存储计算机的指令和数据,分为主存和辅助存储器两种。
主存储器是计算机运行时的临时存储空间,辅助存储器则用于永久性地存储大量的数据和程序。
3. 输入输出设备输入输出设备用于计算机与外界进行数据交换。
常见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和扫描仪等,输出设备则包括显示器、打印机和声音播放器等。
二、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的核心软件,它负责管理和调度计算机的各个硬件资源,提供公共服务和接口。
操作系统的功能包括进程管理、文件管理和存储管理等。
1. 进程管理操作系统通过进程管理来管理计算机上运行的各个程序。
它负责分配和回收计算机的处理器资源,并确保各个进程按照优先级合理地运行。
2. 文件管理文件管理是操作系统负责管理计算机上的文件和目录结构。
它提供了文件的创建、读取、写入和删除等功能,并通过文件系统来组织和存储文件。
3. 存储管理存储管理是操作系统负责管理计算机存储器的一项重要任务。
它负责为进程和文件分配空间,并进行存储空间的回收和整理。
三、应用软件应用软件是计算机系统的最高层次,它通过操作系统提供的接口与硬件进行交互,并为用户提供各种功能和服务。
1. 办公软件办公软件包括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软件和演示文稿软件等,它们为用户提供了创建、编辑和展示各种办公文档的功能。
2. 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图形图像处理软件主要用于编辑和处理图形和图像。
它们提供了各种绘图和编辑工具,使用户能够创建和修改各种类型的图形和图像。
Windows操作系统中的USB 2.0体系结构分析
r o u e ie sa k a d h s o t l rd vc tc .T e d f r n e b t e n t e e t o o e ai g s s o th b d vc tc n o t nr l e ie s k h i e c ew e s w p r t y — c oe a e h n
摘
要 : nos U B . Widw 的 S 2 0体系结构包括两个重要 的核心 内容 : S U B驱动程 序栈和 U B设备栈 。Widw P S n o sX
Hale Waihona Puke 和 Widw 0 0的驱动程序栈均由主机控制器 驱动程序 、 nos 0 2 总线 驱动程 序和 客户设备 驱动程 序 3层 构成 。Wi n — dw P设备栈包括客户设备栈 、 os X 基类复合设备 、 根集线器设 备栈和 主机 控制器设备 栈 ; n o s 00 U B设备 Widw 0 S 2
维普资讯
噼
第l 晕 朝裹
忠
漏 斌
濑
∞ 孥
№
融 l 豫 Q
Wid w 操 作 系 统 中 的 U B 2 0体 系 结 构 分 析 术 nos S .
杨 智君 , 晓庆 ,吴昭春 马
(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 院 北京 10 1 ) 00 3
栈 由客户设备栈 、 基类复合设备 、 根集 线器 设备栈 和 主机控 制器设 备栈 构成 。在阐述 Widw P和 Wi o s n o sX n w d
20 00驱动程 序栈的基础上 , 对两者存 在的区别进行 了对 比分析 , Widw 平 台下的 U B . 对 no s S 2 0驱动程序开 发具 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 关键词 : S . ; U B2 0 体系结构 ; 动程序栈 ;设备栈 驱
Linux操作系统实验总结分析报告
Linux操作系统实验总结分析报告从系统的⾓度分析影响程序执⾏性能的因素1.Linux系统概念模型从全局的⾓度来看,Linux系统分为内核空间和⽤户空间,但毫⽆疑问内核空间是Linux系统的核⼼,因为内核负责管理整个系统的进程、内存、设备驱动程序、⽂件,决定着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于是从这个⾓度我构建的Linux系统的概念模型如下图所⽰:此模型将Linux系统主要划分为四个模块:内存管理、进程管理、设备驱动程序、⽂件系统。
这四个部分也是⼀个操作系统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功能。
2.概念模型解析2.1 内存管理Linux系统采⽤虚拟内存管理技术,使得每个进程都有各⾃互不⼲涉的进程地址空间。
该空间是块⼤⼩为4G的线性虚拟空间,⽤户所看到和接触到的都是该虚拟地址,⽆法看到实际的物理内存地址。
利⽤这种虚拟地址不但能起到保护操作系统的效果(⽤户不能直接访问物理内存),⽽且更重要的是,⽤户程序可使⽤⽐实际物理内存更⼤的地址空间。
内存管理主要有分为如下⼏个功能:地址映射、虚拟地址管理、物理内存管理、内核空间管理、页⾯换⼊换出策略和⽤户空间内存管理,这些模块的架构图如下所⽰:2.2 进程管理进程管理是Linux系统⾮常重要的⼀部分,进程管理虽然不像内存管理、⽂件系统等模块那样复杂,但是它与其他⼏个模块的联系是⾮常紧密的。
进程管理主要包括进程的创建、切换、撤销和进程调度。
2.2.1 进程的创建、切换、撤销进程的创建:在Linux编程中,⼀般采⽤fork()函数来创建新的进程,当然,那是在⽤户空间的函数,它会调⽤内核中的clone()系统调⽤,由clone()函数继续调⽤do_fork()完成进程的创建。
整个进程创建过程可能涉及到如下函数:fork()/vfork()/_clone----------->clone()--------->do_fork()---------->copy_process()进程的切换:进程切换⼜称为任务切换、上下⽂切换。
Minix系统核心数据结构及核心操作分析
Minix 系统核心数据结构及核心操作分析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系统结构 张寅摘要:本文主要以Minix 操作系统为例介绍有关操作系统的关键数据结构以及相关的操作。
主要涉及Minix 的内核、进程结构及管理、存储管理、文件系统几个方面。
通过对其的分析,能够较好的理解操作系统的实现原理。
关键字:Minix 核心,操作系统,核心分析1.Minix 进程1.1 Minix 内部结构首先大致了解一下Minix3的整体结构。
Minix3被组织成四层,每一层都有一套定义明确的功能模块。
如下图所示。
本节关心Minix 的内核和进程管理器,文件系统模块在后续小节会介绍。
其他模块不作介绍,读者可以参考相关书籍。
图1.1 Minix3的四层结构Minix3的进程管理主要由进程管理器(Process Manager ,PM )来实现。
而像进程调度等进程重要相关的管理功能交由内核来管理。
Minix3把进程管理分开实现可能是为了实现微内核结构。
在这里,把Minix 的内核相关结构和操作归入进程管理来一起论述。
后面可以看到,进程管理器还包括的存储管理功能,因此在Minix 存储管理部分还要介绍进程管理器。
1.2 Minix 内核内核进行最底层的进程调度,负责进程在就绪态、运行态、阻塞态之间的转换。
内核还会处理所有进程间的消息。
出内核本身外,内核层还包括类似设备驱动的功能模块:时钟任务、系统任务。
尽管时钟任务和系统被编译进了内核地址空间,但它们作为单独的进程调度,并用自己的堆栈。
大部分内核程序和所有的时钟任务及系统任务由C 语言编写。
汇编语言编用户进程内核 设备驱动程序服务器进程写的部分负责中断处理、进程切换的底层上下文管理、MMU硬件的底层操作。
下面介绍时钟任务和系统任务,因为这两者为内核提供基本支持。
时钟(定时器)是任何分时系统运行所必需的。
系统时钟由硬件定时器产生。
定时器每计数完一次,便产生一个硬件中断,这称为一个系统滴答,然后再由时钟中断处理程序处理相关操作。
操作系统第二次实验报告——Linux创建进程及可执行文件结构分析
操作系统第⼆次实验报告——Linux创建进程及可执⾏⽂件结构分析0 个⼈信息张樱姿201821121038计算18121 实验⽬的熟练Linux创建进程fork操作。
2 实验内容在服务器上⽤VIM编写⼀个程序:⼀个进程创建两个⼦进程。
查看进程树查看进程相关信息3 实验报告 3.1编写程序创建两个⼦进程1 #include<sys/types.h>2 #include<stdio.h>3 #include<unistd.h>45int main(){6 pid_t cpid1 = fork(); //创建⼦进程178if(cpid1<0){9 printf("fork cd1 failed\n");10 }11else if(cpid1==0){12 printf("Child1:pid: %d, ppid: %d\n",getpid(),getppid());13 }14else{15 pid_t cpid2 = fork(); //创建⼦进程216if(cpid2<0){17 printf("fork cd2 failed\n");18 }19else if(cpid2==0){20 printf("Child2:pid: %d, ppid: %d\n",getpid(),getppid());21 }22else{23 printf("Parent: pid :%d\n",getpid());24 }25 }26 }编译运⾏后的结果:3.2打印进程树 添加sleep函数以挂起进程,⽅便打印进程树:1 #include<sys/types.h>2 #include<stdio.h>3 #include<unistd.h>45int main(){6 pid_t cpid1 = fork();78if(cpid1<0){9 printf("fork cd1 failed\n");10 }11else if(cpid1==0){12 printf("Child1:pid: %d, ppid: %d\n",getpid(),getppid());13 sleep(30); //挂起30秒14 }15else{16 pid_t cpid2 = fork();17if(cpid2<0){18 printf("fork cd2 failed\n");19 }20else if(cpid2==0){21 printf("Child2:pid: %d, ppid: %d\n",getpid(),getppid());22 sleep(30); //挂起30秒23 }24else{25 printf("Parent: pid :%d\n",getpid());26 sleep(60); //挂起60秒27 }28 }29 }pstree -p pid #打印进程树 3.3 解读进程相关信息 3.3.1 解释执⾏ps -ef后返回结果中每个字段的含义 ps -ef输出格式 :UID PID PPID C STIME TTY TIME CMDUID: User ID,⽤户ID。
minix操作系统设计与实践 概述及解释说明
minix操作系统设计与实践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引言部分将对整篇长文进行简要概述,并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本文将讨论MINIX操作系统的设计与实践,包括MINIX的概述、设计原则以及实践应用等方面内容。
同时,我们还会对MINIX的内核架构进行详细分析,包括内核组成部分、进程管理子系统以及文件系统子系统等。
此外,我们也会介绍MINIX的用户界面和工具集,包括用户界面概述、Shell命令解析器以及编译和调试工具链等内容。
最后,文章将以总结和展望作为结尾。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引言、MINIX操作系统设计与实践、MINIX内核架构分析、MINIX用户界面和工具集介绍以及结论。
其中,引言部分主要是对全文进行简要概述,并介绍了每个部分的内容安排。
1.3 目的本文旨在深入了解和解释MINIX操作系统的设计与实践,并对其各个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通过对MINIX操作系统的研究,在学术领域中推动操作系统领域的发展,并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了解MINIX操作系统的参考资料。
此外,通过对MINIX内核架构和用户界面工具集的分析,读者将能够更好地掌握操作系统的设计原则和实践应用,从而为自己的研究和开发工作提供有益指导。
以上是引言部分的内容,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方面的说明。
希望能够清晰明了地介绍本文的主题和内容安排,以吸引读者继续阅读。
2. MINIX操作系统设计与实践:2.1 MINIX概述:MINIX是一个小型的Unix-like操作系统,由Andrew S. Tanenbaum 教授在1987年首次发布。
它的名称“MINIX”代表“Minimal Unix”,这意味着它被设计成轻量级且具有最基本的功能。
MINIX旨在用于教学目的,并作为学生了解操作系统原理和实践的工具。
2.2 MINIX设计原则:MINIX的设计遵循几个关键原则。
首先,它被设计成非常模块化和可扩展的,使得内核中的各个功能模块可以独立开发、测试和维护。
操作系统结构与功能分析
调用层次关系 , 只能 由 上 层 模 块 调 用 下 层 模 块 , 样 约 束 这
了系 统 中模 块 间 交 互 方 式 , 得 系 统 结 构 更 为 清 晰 。不 使
在 不 断 的发 展 与 变 化 中 , 件 系 统 不 可 能 一 成 不 变 。新 需 软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 7 0 ( 0 1 O 一 0 90 1 7 —8 0 2 1 ) l0 2 —2
的矛 盾 , 试 为 大 系 统 、 杂 系 统 的 构 造 制 定 规 则 。进 程 尝 复
1 操 作 系统 的 结构
软 件 是 典 型 的 知 识 产 品 , 有 结 构 的 , 作 系 统 也 不 是 操
本 的 功 能包 括 中 断 与 异 常 处 理 、 程 管 理 、 址 空 间 映 射 线 地 及 基 于 消息 机 制 的 任 务 间 通 信 。 内 核 所 提 供 的 消 息 机 制 支持 多个 用 户进 程 间 及 其 与 服 务 器 进 程 间 的 通 信 。微 内 核 结 构 的优 点 是 : 内 核 精 简 , 移 植 性 好 ; 稳 定 性 、 ① 可 ② 安
系 统 中 最 基 本 的 功 能 放 在 内 核 模 式 下 执 行 。 内 核 中 最 基
而 治 之” 系统 开 发思 路 。结 构 化 程序 设 计 方 法 为 这 种 结 的
构 的 系统 开 发提 供 了有 效 支 持 。 为 支 持 多 道 程 序 运 行 , 操 作 系统 的研 究 人 员 提 出 了进 程 的 概 念 , 计 了 分 时 系 统 ; 设 提 出 了虚 拟 存 储 的概 念 , 紧张 的 内存 中 可运 行 较 大 的程 在
系统数据结构设计
系统数据结构设计一、引言系统数据结构设计是指在软件开辟过程中,根据系统需求和功能,设计合适的数据结构以存储和组织数据。
良好的数据结构设计可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系统数据结构设计的标准格式,包括需求分析、数据结构设计、数据类型选择、数据操作等方面。
二、需求分析在进行系统数据结构设计之前,首先需要进行需求分析,明确系统的功能和数据需求。
需求分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系统功能需求:明确系统的主要功能和模块,包括数据的输入、处理和输出等。
2. 数据需求:根据系统功能需求,确定系统所需的数据类型和数据结构。
例如,如果系统需要存储学生信息,那末需要设计适合存储学生信息的数据结构。
3. 数据关系:分析数据之间的关系,包括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等关系。
根据不同的关系,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来存储和表示数据。
4. 数据操作需求:确定系统对数据的操作需求,包括数据的插入、删除、修改和查询等操作。
根据操作需求,设计相应的数据结构和算法。
三、数据结构设计在进行数据结构设计时,需要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来存储和组织数据。
常用的数据结构包括数组、链表、栈、队列、树、图等。
1. 数组:适合于存储具有相同数据类型的数据,可以通过下标进行快速访问。
例如,可以使用数组来存储学生的成绩。
2. 链表:适合于需要频繁插入和删除数据的场景,可以通过指针进行快速访问。
例如,可以使用链表来存储学生的个人信息。
3. 栈:适合于后进先出(LIFO)的数据操作,可以用于实现函数调用、表达式求值等功能。
4. 队列:适合于先进先出(FIFO)的数据操作,可以用于实现任务调度、消息队列等功能。
5. 树:适合于具有层次关系的数据,可以用于存储组织结构、文件系统等。
6. 图:适合于表示复杂的关系网络,可以用于存储社交网络、路由网络等。
四、数据类型选择在进行数据结构设计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数据类型来存储数据。
常用的数据类型包括整型、浮点型、字符型、字符串型、布尔型等。
操作系统习题集(南京晓庄学院操作系统习题答案)解析
操作系统基础习题解析及实验指导第一篇操作系统基础知识点及习题解答该部分罗列操作系统基础各章节的学习要点,指出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在回顾相关知识点的基础上,对典型习题进行分析和解答。
第一章操作系统引论本章学习要点【1】掌握操作系统的概念与作用【2】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类型与特点【3】掌握操作系统的特征与功能【4】深入领会多道程序设计技术本章学习难点【1】多道程序设计技术【2】操作系统的特征知识点回顾一. 操作系统的概念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计算机软件系统两部分组成。
操作系统是配置在计算机硬件上的第一层软件,是对硬件系统功能的第一次扩充。
图1-1 计算机系统的层次图1.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简称OS)的作用(1)OS作为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的接口OS处于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用户通过OS来使用计算机系统。
或者说,用户在OS 的帮助下能够方便、快捷、安全、可靠地操纵计算机硬件和运行自己的程序。
(2)OS作为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者这是广为流行的一个关于OS作用的观点。
在一个计算机系统中,通常都包含了各种各样的硬件和软件资源。
归纳起来可将资源分为四类:处理器、存储器、I/O设备以及信息(数据和程序)。
OS的主要功能正是针对这四类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
(3)OS用作扩充机器对于一台完全没有软件配置的计算机系统(裸机),即使功能再强,也必定难于使用。
OS在第 1 页共102 页裸机上分别覆盖I/O设备管理软件、文件管理软件等,此时用户所看到的机器,将是一台比裸机功能更强、使用更方便的机器。
通常把覆盖了软件的机器称为扩充机器或虚机器。
在计算机系统上覆盖上一层软件后,系统功能便增强一级。
由于OS自身包含了若干层软件,因此当在裸机上覆盖上OS后,便可获得一台功能显著增强,使用极为方便的多层扩充机器或多层虚机器。
2.操作系统的概念操作系统是一组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组织计算机的工作流程,方便用户使用的程序的集合。
操作系统文件管理之——混合索引结构探究
操作系统文件管理之——混合索引结构探究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操作系统文件物理结构中的混合索引结构,针对混合索引结构在操作系统考核中的典型例题进行多角度解析。
关键字:文件物理结构;混合索引结构;直接寻址;间接寻址1、引言操作系统作为当今技术含量最高的系统软件,构成了现代计算机的基础运行平台【1】。
操作系统这门课程作为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重要性毋庸置疑。
但是在学习过程中也存在若干问题,比较明显的问题有进程动态性的理解,信号量的抽象,地址转换的计算以及文件物理结构等。
本文对文件物理结构中的混合索引结构进行深入剖析,以期能够让学生深刻理解该知识点。
2、混合索引结构介绍逻辑文件离散存放在外存上,根据逻辑地址快速定位物理地址是文件系统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目前windows系统采用的是FAT模式,即采用显示链接结构实现文件逻辑地址到物理地址的对应。
Linux采用混合索引结构。
早期的单级索引结构为每个文件建立一个索引表,表中存放逻辑页首地址与磁盘块首地址的对应关系。
索引表单独存放在磁盘块中。
这种方式若文件较小,索引块的利用率很低;若文件很大时,索引表会很大,可能导致无法找到如此多连续的磁盘块存放索引表。
在此基础上,UNIX采用了混合索引结构,如图1。
在文件的索引结点中,设置有13个地址项。
其中i.addr(1)-i.addr(9)存放的是数据块的首地址,即直接寻址。
i.addr(10)存放的是索引块的首地址,索引块中存放的是各个数据块的首地址,即一次间接寻址。
i.addr(11)存放的是索引块的首地址,索引块里面存放的依然是索引块的首地址,即两次间接寻址。
通过两次访问索引块才能找到数据块的首地址。
i.addr(12)原理同二次间接寻址,增加为三次间接寻址。
在目前的Unix系统中,混合索引结构可以允许的文件最大长度为4T,完全满足文件应用。
图13、混合索引在操作系统考研中的重要地位。
计算机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文件管理。
计算机系统结构和计算机组成原理
计算机系统结构和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和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和技术领域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计算机系统结构是指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之间的组织和交互方式,而计算机组成原理是指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本文将从计算机系统结构和计算机组成原理两个方面进行阐述,深入探讨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组成部分。
一、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系统结构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
硬件部分主要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输入输出设备等,而软件部分主要包括操作系统、编译器、应用程序等。
1. 中央处理器(CPU)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部件,负责执行指令和控制计算机的运行。
它由控制单元和算术逻辑单元组成。
控制单元负责指令的解码和执行,而算术逻辑单元负责进行算术和逻辑运算。
2. 内存内存是计算机用于存储数据和指令的地方,也称为主存。
它分为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两种。
RAM可以读写数据,而ROM只能读取数据。
内存的大小决定了计算机可以存储的数据量。
3. 输入输出设备输入输出设备用于与计算机进行数据的输入和输出。
常见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扫描仪等,而常见的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音频设备等。
输入输出设备通过与计算机系统的接口进行数据传输。
4. 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软件,负责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的资源。
它提供了用户接口、文件管理、内存管理、进程管理等功能。
常见的操作系统有Windows、Linux、Mac OS等。
5. 编译器编译器是将高级程序语言转换为机器语言的软件工具。
它将程序源代码进行词法分析、语法分析和语义分析,生成目标代码。
常见的编译器有C语言编译器、Java编译器等。
6. 应用程序应用程序是计算机系统中的具体应用,如文字处理、图像处理、数据库管理等。
它们利用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资源,完成特定的任务。
二、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是研究计算机硬件组成和工作原理的学科。
它包括指令系统、数据表示、运算器设计、控制器设计等方面。
自考计算机系统结构知识点
自考计算机系统结构知识点一、知识概述《自考计算机系统结构知识点》①基本定义:计算机系统结构就像是一个蓝图,规定了计算机系统各个部件之间的关系,包含硬件和软件整体的布局、功能模块的划分以及它们之间是怎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就好比建房子的设计图,哪建厨房,哪建卧室之类的,各个部件放在哪,怎么协同工作。
②重要程度:在计算机学科里相当于是地基一样的存在。
如果系统结构设计不好,硬件和软件就没办法高效地合作,计算机就不能很好地发挥性能。
从开发软件到硬件创新,都得根据这个基础来进行,否则就会乱套。
③前置知识:你得先掌握基本的数字电路知识,像“与”“或”“非”门这些逻辑电路是怎么工作的,因为计算机底层硬件构建离不了这个。
还有数据结构里一些基本的存储结构概念,像数组、链表等,这对理解存储部件等有帮助。
④应用价值:在设计计算机芯片的布局,还有大型数据中心的构建方面意义非凡。
比如说,设计合适的计算机系统结构可以让数据中心处理海量数据的效率嗷嗷提高,减少能源消耗。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它在计算机学科中间处于中心枢纽地位。
从计算机底层硬件(像处理器、存储设备等)到高层的软件(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等)都得依据系统结构来规划布局。
②关联知识:跟操作系统里面的进程调度、内存管理相关知识联系紧密。
比如说进程在不同处理器核心之间的调度转移,就得符合系统结构规定的处理器间通信机制。
还有编译原理中的优化编译策略,也是基于计算机系统结构的,要让编译的代码能最大程度利用硬件性能。
③重难点分析:- 掌握难度:难度比较大。
因为它涉及到硬件和软件的结合,这就要求对硬件底层知识和软件运行原理有深刻理解,好比要同时擅长理科的物理电路知识和文科的逻辑思维。
- 关键点:理解系统结构中的分层概念,比如从硬件到固件到软件的层次架构,它们之间功能的过渡和交互关系是关键中的关键。
④考点分析:- 在考试中的重要性:非常重要,算是重点考查部分。
- 考查方式:会有概念的选择题,让你辨别正确的系统结构概念;还会有简答题,比如说让你描述某种特定系统结构下的硬件和软件交互过程;甚至可能有案例分析题,给你一个计算机运行场景,让你从系统结构角度分析问题。
《操作系统》课程教案
《操作系统》课程教案一、课程简介1. 课程名称:操作系统2.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3. 学时:64学时4. 学分:4学分5. 适用对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6. 课程目标:使学生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概念和技术,培养学生运用操作系统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操作系统概述操作系统的概念、功能和作用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操作系统的类型和结构2. 进程管理进程与线程的基本概念进程的创建、调度和终止线程同步与互斥死锁与饥饿3. 内存管理内存分配与回收策略虚拟内存技术页面置换算法内存保护与共享4. 文件系统文件与文件系统的概念文件存储结构与存取方法目录结构与文件权限文件系统的实现技术5. 输入/输出管理I/O系统结构设备驱动程序中断处理与DMA传输I/O调度策略三、教学方法1. 讲授:讲授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概念和技术。
2. 实验: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操作系统的实际应用和编程方法。
3.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操作系统案例,让学生了解操作系统的应用场景。
四、教学要求1. 知识要求: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概念和技术。
2. 能力要求:具备运用操作系统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国内外优秀教材《操作系统原理与应用》等。
2. 课件:制作精美、清晰的课件,辅助教学。
3. 实验设备:计算机及相关硬件设备。
4.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提供相关学术文章、视频教程等,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5. 交流平台:建立课程QQ群、群等,方便学生与教师沟通交流。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分配:操作系统概述:4学时进程管理:12学时内存管理:8学时文件系统:8学时输入/输出管理:8学时实验与讨论:16学时2. 教学进度:第1-4周:操作系统概述、进程管理第5-8周:内存管理、文件系统第9-12周:输入/输出管理、实验与讨论七、考核方式1. 期末考试:总分100分,占比80%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计算题、案例分析题2. 实验报告:总分20分,占比20%实验内容:根据实验要求完成相关实验操作报告要求:内容完整、分析深入、论述清晰八、课程评价1. 学生评价: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课程收获、教学效果等方面的情况。
《操作系统实训(Linux)——习题解答、例题解析、实验指导》-王红-电子教..
第2章进程管理进程是操作系统中非常重要的概念,进程管理是操作系统最为重要的功能之一。
12.1 基本结构图2进程管理基本知识结构图(见下页)进程管理进程的概念进程的描述进程控制进程的创建与终止进程通信线程程序的顺序执行程序的并发执行进程的概念及特征进程的状态及转换Linux进程的状态Linux进程的PCBLinux进程的系统调用进程的阻塞与唤醒进程的同步与互斥临界资源锁机制信号量进程控制块信号量的应用及同步举例进程的同步与互斥进程控制块的组织方式共享存储器机制消息传递机制管道通信机制信号通信机制线程的概念线程的特点2.2 知识点2.2.1 进程的概念1.程序的顺序执行我们把一个具有独立功能的程序独占处理机,直到最后结束的过程称为程序的顺序执行。
程序顺序执行时的特征为:顺序性、封闭性和可再现性。
4顺序性是指,程序执行时严格按照程序的语句或指令的顺序执行。
封闭性是指,程序执行的结果只有程序本身才可以改变,而与其它外界因素无关。
可再现性是指,只要输入的初始条件相同,则无论何时重复执行该程序,结果都是相同的。
52.程序的并发执行所谓程序的并发性,是指多道程序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同时发生。
63.进程的概念及特征(1)进程的概念进程是操作系统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之一。
进程可以如下定义:进程是程序的一次执行。
进程是可以和别的进程并发执行的计算。
进程就是一个程序在给定活动空间和初始条件下,在一个处理机上的执行过程。
进程是程序在一个数据集合上的运行过程,它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独立单位。
进程是动态的,有生命周期的活动。
内核可以创建一个进程,最终将由内核终止该进程使其消亡。
7(2)进程与程序的区别进程和程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但又有密切的联系。
8(3)进程的特征进程具有动态性、并发性、独立性、异步性及结构性的特征。
4.进程的状态及转换在操作系统中,进程通常至少有三种基本状态:就绪状态、执行状态和阻塞状态。
910程执行完成或撤消阻塞状态就绪状态进程创建调度用片间时进等待某事件发生如I/O 请求外部事件发生进程的基本状态及转换图完5.Linux进程的状态Linux系统内核在进程控制块中用state成员描述进程当前的状态,并明确定义了5种进程状态。
计算机体系结构
计算机体系结构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体系结构也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领域。
计算机体系结构是指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如何协同工作。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主要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并通过例子和解析来加深对该领域的理解。
一、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计算机体系结构包括计算机系统的硬件组件和软件组件。
硬件组件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输入输出设备等,而软件组件则包括操作系统、编译器、应用程序等。
这些组件之间相互协调配合,共同实现计算机的功能。
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还包括指令集架构和微体系结构。
指令集架构定义了计算机的指令集合以及这些指令的操作方式。
微体系结构则决定了如何实现指令集架构,包括处理器内部的各个组件和其相互连接的方式。
二、计算机体系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1. 中央处理器(CPU)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体系结构的核心部分,它负责执行计算机指令。
CPU由控制单元和算术逻辑单元组成。
控制单元负责指令的解码和执行,算术逻辑单元则负责执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2. 内存内存是计算机体系结构中用于存储数据和指令的组件。
它分为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两种形式。
主存储器是CPU直接访问的存储空间,而辅助存储器则用于长期存储数据和程序。
3. 输入输出设备输入输出设备用于计算机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信息交互。
常见的输入设备包括键盘、鼠标、扫描仪等,而输出设备则包括显示器、打印机等。
三、计算机体系结构的相互关系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存在紧密的相互关系。
中央处理器通过总线与内存和输入输出设备进行数据交换。
控制单元负责控制数据流的传输和处理单元的执行,而算术逻辑单元则执行各种运算操作。
内存作为存储数据和指令的场所,为CPU提供了工作所需的数据和指令。
输入输出设备与CPU之间通过输入输出控制器进行数据交互,并通过总线将数据传输到内存中。
四、例子和解析为了更好地理解计算机体系结构,我们以一台具体的计算机为例进行分析。
ARM体系结构及常用接口简介解析
•
进入ARM状态:
执行BX指令,并设置操作数寄存器的状态(位[0]) 为0。 – 进入异常时,将PC放入异常模式链接寄存器中,从异 常向量地址开始执行也可进入ARM状态
–
ARM微处理器:处理器工作状态
• Thumb-2 :增加了混合模式能力 – 定义了一个新的32-bit指令集能在传统的 16-bit指令运行的Thumb状态下同时运行。 – 这样能在一个系统中更好地平衡ARM和 Thumb代码的能力,使系统能更好地利 用ARM级别的性能和Thumb代码的密度 的优势
ARM异常处理
异常向量表(Exception Vectors)
地 址 0x0000,0000 0x0000,0004 0x0000,0008 0x0000,000C 0x0000,0010 0x0000,0014 0x0000,0018 0x0000,001C 复位 未定义指令 软件中断 中止(预取指令) 中止(数据) 保留 IRQ FIQ 异 常 进入模式 管理模式 未定义模式 管理模式 中止模式 中止模式 保留 IRQ FIQ
13
ARM920T系统结构分析
ARM7TDMI
Instruction Fetch ThumbARM decompress ARM decode Reg Select
Reg Read
Shift
ALU
Reg
Write
FETCH
DECODE
EXECUTE
ARM9TDMI
Instruction Fetch ARM or Thumb Inst Decode Reg Reg Decode Read Shift + ALU Memory Access Reg Write
3
分析微内核架构操作系统优缺点
分析微内核架构操作系统优缺点一优点:1.1 提高了可扩展性由于微内核OS的许多功能是由相对独立的服务器软件来实现的,当开发了新的硬件和软件时,微内核OS只须在相应的服务器中增加新的功能,或再增加一个专门的服务器。
与此同时,也必然改善系统的灵活性,不仅可在操作系统中增加新的功能,还可修改原有功能,以及删除已过时的功能,以形成一个更为精干有效的操作系统。
1.2 增强了安全性和可靠性这一方面是由于微内核是出于精心设计和严格测试的,容易保证其正确性;另一方面是它提供了规范而精简的应用程序接口(API),为微内核外部的程序编制高质量的代码创造了条件。
此外,由于所有服务器都是运行在用户态,服务器与服务器之间采用的是消息传递通信机制,因此,当某个服务器出现错误时,不会影响内核,也不会影响其它服务器。
1.3 增强了可移植性随着硬件的快速发展,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硬件平台,作为一个好的操作系统,必须具备可移植性,使其能较容易地运行在不同的计算机硬件平台上。
在微内核结构的操作系统中,所有与特定CPU和I/O设备硬件有关的代码,均放在内核和内核下面的硬件隐藏层中,而操作系统其它绝大部分(即各种服务器)均与硬件平台无关,因而,把操作系统移植到另一个计算机硬件平台上所需作的修改是比较小的。
1.4 提供了对分布式系统的支持由于在微内核OS中,客户和服务器之间以及服务器和服务器之间的通信,是采用消息传递通信机制进行的,致使微内核OS能很好地支持分布式系统和网络系统。
事实上,只要在分布式系统中赋予所有进程和服务器惟一的标识符,在微内核中再配置一张系统映射表(即进程和服务器的标识符与它们所驻留的机器之间的对应表),在进行客户与服务器通信时,只需在所发送的消息中标上发送进程和接收进程的标识符,微内核便可利用系统映射表,将消息发往目标,而无论目标是驻留在哪台机器上。
1.5 融入了面向对象技术在设计微内核OS时,采用了面向对象的技术,其中的“封装”,“继承”,“对象类”和“多态性”,以及在对象之间采用消息传递机制等,都十分有利于提高系统的“正确性”、“可靠性”、“易修改性”、“易扩展性”等,而且还能显著地减少开发系统所付出的开销。
DCS体系结构分析
DCS体系结构分析DCS(分散控制系统)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控制系统,它将控制任务分散到各个分支单元,并通过通信网络将各个单元连接在一起实现协调与集中控制的目的。
DCS系统通常由下面几个主要组成部分构成:中央处理器(CP),输入/输出(I/O)子系统,操作工作站,通信网络以及第三方设备。
1.中央处理器(CP):中央处理器是DCS系统的核心部件,负责控制和协调整个系统的运行。
它通常由一台或多台主机计算机构成,具有强大的计算和处理能力。
中央处理器负责解析和执行来自输入/输出子系统的控制命令,并将结果发送到各个执行单元或操作工作站。
中央处理器还负责监控整个系统的状态,并在需要时进行故障处理和容错控制。
2.输入/输出(I/O)子系统:输入/输出子系统是DCS系统与外部设备之间的接口,负责采集和传输实时数据。
它通常由多个输入/输出模块组成,这些模块可以连接各种传感器和执行器。
输入/输出子系统将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传递给中央处理器进行处理和控制,并将控制命令传递给执行器执行。
3.操作工作站:操作工作站是DCS系统的用户界面,供操作员对系统进行监视和控制。
操作工作站通常由一台或多台计算机组成,上面安装了运行DCS软件的图形界面。
通过操作工作站,操作员可以实时监视和控制各个分支单元的状态,并进行参数调整和故障处理。
4.通信网络:通信网络是连接整个DCS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的关键组件,它负责传输控制命令、实时数据和状态信息。
通信网络可以采用以太网、现场总线等各种标准协议。
通信网络需要具备高可靠性和实时性,以保证控制命令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5.第三方设备:DCS系统通常与其他辅助设备和系统进行集成,例如数据库系统、报警系统、电力系统等。
这些第三方设备通过各种接口与DCS系统连接,实现数据共享和功能交互。
DCS体系结构的核心思想是将控制任务分散到各个单元,实现多级控制和分布式决策。
借助于中央处理器和通信网络的支持,DCS系统能够实现快速、准确的控制和协调,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并具备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193_广工计算机系统结构课件第五章解析
• 21
tiger September 2016
*
5.2 流水线处理机
■ 空间并行性(同时性并行,资源重复)■ 设置多个独立的操作部件 ■ 多操作部件处理机 ■ 超标量处理机
■ 时间并行性(并发性并行,时间重叠) ■ 采用流水线技术 ■ 不增加或只增加少量硬件就能使运算速度提高几倍 ■ 流水线处理机 ■ 超流水线处理机
5.1 先行控制技术
■5.1.1 指令的重叠执行方式 ■1 顺序执行方式
• 取指令k• 分析k• 执行k • 取指令k+1 • 分析k+1 • 执行k+1
■ 执行n条指令所用的时间
■ 如每段时间都为t,则执行n条指令所用的时间 ■ T=3nt
■ 主要优点:控制简单,节省设备 ■ 主要缺点:执行指令的速度慢,功能部件的利用率低
•2
tiger September 2016
*
第五章 标量处理机
■ 标量处理机 ■ 只有标量数据表示和标量指令系统的处理机
■ 提高指令执行速度的主要途径 ■ 提高处理机的工作主频 ■ 采用更好的算法和设计更好的功能部件 ■ 采用指令级并行技术
■ 三种指令级并行处理机 ■ 流水线处理机和超流水线(Super-pipelining)处理机 ■ 超标量(Superscalar)处理机 ■超长指令字(VLIW: Very Long Instruction Word)处理机 ■ 同时性并行?并发性并行?
■ 如果三过程的时间相等,执行n条指令的时间:T=(2+n)t ■ 理想情况下同时有三条指令在执行 ■ 处理机的结构要作比较大的改变,必须采用先行控制方式
•8
tiger September 2016
*
《操作系统》课程教案
《操作系统》课程教案第一章:操作系统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操作系统的定义、功能和作用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分类理解操作系统的历史和发展1.2 教学内容操作系统的概念操作系统的功能:进程管理、存储管理、文件管理、作业管理和用户接口操作系统的分类:批处理系统、分时系统、实时系统和分布式系统操作系统的历史和发展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介绍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功能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操作系统的实际应用场景引导学生思考操作系统的未来发展1.4 教学资源教材:《操作系统概念》或《现代操作系统》课件:操作系统的概述和分类案例:Windows、Linux、Mac OS等操作系统的介绍1.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了解学生对操作系统的认识和理解程度期中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操作系统知识的掌握程度第二章:进程管理2.1 教学目标掌握进程的概念和属性理解进程的状态转换和调度算法掌握进程同步和互斥的原理及实现方法2.2 教学内容进程的概念和属性:进程的定义、进程的标识符、进程的属性进程的状态转换:进程的状态及其转换条件进程调度算法:先来先服务算法、短作业优先算法、轮转算法和高响应比优先算法进程同步和互斥:同步的概念、互斥的概念、信号量机制和管程机制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理解进程的概念和属性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掌握进程的状态转换和调度算法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进程同步和互斥的应用场景2.4 教学资源教材:《操作系统概念》或《现代操作系统》课件:进程的概念和属性、进程的状态转换和调度算法、进程同步和互斥实验软件:模拟进程调度和同步互斥的实验环境2.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了解学生对进程概念和属性的理解程度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进程状态转换和调度算法的掌握程度期中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进程管理知识的掌握程度第三章:存储管理3.1 教学目标掌握存储管理的基本概念和任务理解内存分配和回收策略掌握虚拟存储器和分页、分段机制3.2 教学内容存储管理的基本概念和任务:存储管理的任务、存储管理的层次结构内存分配和回收策略:首次适应法、最佳适应法和最坏适应法虚拟存储器:虚拟存储器的概念、虚拟内存的实现机制分页和分段机制:分页机制、分段机制、分页和分段的比较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理解存储管理的基本概念和任务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掌握内存分配和回收策略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虚拟存储器和分页、分段机制的应用场景3.4 教学资源教材:《操作系统概念》或《现代操作系统》课件:存储管理的基本概念和任务、内存分配和回收策略、虚拟存储器和分页、分段机制实验软件:模拟内存分配和回收的实验环境3.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了解学生对存储管理基本概念和任务的理解程度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内存分配和回收策略的掌握程度期中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存储管理知识的掌握程度第四章:文件管理4.1 教学目标掌握文件和目录的概念理解文件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掌握文件系统的实现和操作4.2 教学内容文件和目录的概念:文件的概念、目录的概念文件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顺序存储结构、存储结构、索引存储结构文件系统的实现和操作:文件系统的组织结构、文件系统的创建和删除、文件的打开和关闭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理解文件和目录的概念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掌握文件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第四章:文件管理(续)4.4 教学资源教材:《操作系统概念》或《现代操作系统》课件:文件和目录的概念、文件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文件系统的实现和操作实验软件:模拟文件存储和访问的实验环境4.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了解学生对文件和目录概念的理解程度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文件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的掌握程度期中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文件管理知识的掌握程度第五章:作业管理5.1 教学目标掌握作业的概念和分类理解作业调度和进程调度的关系掌握作业管理和进程管理的基本方法5.2 教学内容作业的概念和分类:批作业、交互式作业、批处理作业作业调度:作业调度的任务和算法进程调度:进程调度的任务和算法作业管理和进程管理的基本方法:作业队列的管理、进程队列的管理5.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理解作业的概念和分类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掌握作业调度和进程调度的关系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作业管理和进程管理的基本方法5.4 教学资源教材:《操作系统概念》或《现代操作系统》课件:作业的概念和分类、作业调度和进程调度的关系、作业管理和进程管理的基本方法实验软件:模拟作业调度和进程调度的实验环境课堂讨论:了解学生对作业概念和分类的理解程度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作业调度和进程调度的掌握程度期中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作业管理知识的掌握程度第六章:用户接口6.1 教学目标掌握命令接口和图形用户接口的概念理解命令接口的设计和实现理解图形用户接口的设计和实现6.2 教学内容命令接口的概念:命令接口的定义、命令接口的设计原则命令接口的实现:命令的解析、命令的执行图形用户接口的概念:图形用户接口的定义、图形用户接口的设计原则图形用户接口的实现:图形界面的设计、图形界面的交互6.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理解命令接口和图形用户接口的概念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掌握命令接口的设计和实现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图形用户接口的设计和实现6.4 教学资源教材:《操作系统概念》或《现代操作系统》课件:命令接口和图形用户接口的概念、设计和实现实验软件:模拟命令接口和图形用户接口的实验环境课堂讨论:了解学生对命令接口和图形用户接口概念的理解程度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命令接口设计和实现的掌握程度期中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用户接口知识的掌握程度第七章:操作系统安全7.1 教学目标掌握操作系统安全的基本概念理解操作系统的安全机制掌握操作系统的安全策略7.2 教学内容操作系统安全的基本概念:安全威胁、安全属性操作系统的安全机制:访问控制、身份认证、审计和监控操作系统的安全策略:最小权限原则、安全分层模型7.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理解操作系统安全的基本概念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掌握操作系统的安全机制通过讨论,使学生了解操作系统的安全策略7.4 教学资源教材:《操作系统概念》或《现代操作系统》课件:操作系统安全的基本概念、安全机制和安全策略案例:操作系统安全威胁的实例分析7.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了解学生对操作系统安全概念的理解程度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操作系统安全机制的掌握程度期中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操作系统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第八章:操作系统性能评价8.1 教学目标掌握操作系统性能评价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理解操作系统性能评价的指标和准则掌握操作系统性能评价的实验方法和工具8.2 教学内容操作系统性能评价的基本概念:性能评价的目的、性能评价的方法操作系统性能评价的指标和准则:响应时间、吞吐量、CPU利用率操作系统性能评价的实验重点和难点解析1. 进程的概念和属性:理解进程的定义和各种属性是理解操作系统其他概念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Example
处理文档 电话铃响 暂停文档 文档中作暂停记号 电话交谈 找出暂停记号位置 继续处理文档
执行主程序(日常事务程序) 中断申请信号有效 (中断请求) 暂停执行主程序响应中断 当前PC及寄存器入栈(保护现场) 处理外设要求(中断服务) 寄存器及PC出栈(恢复现场及中断返回 ) 继续执行主程序
–
e.g., only higher-priority interrupts may be handled
resumes the interrupted program
Most modern OSes are interrupt-driven
Operating System Concepts – 6th Edition
Device controllers
I/O devices and the CPU can execute concurrently(并发). Each device controller is in charge of a particular device
type. Each device controller has a local buffer. CPU moves data from/to main memory to/from local buffers I/O is from the device to local buffer of controller. Device controller informs CPU that it has finished its operation by causing an interrupt.
Operating System Concepts – 6th Edition
1.2
The Hardware of a Modern Computer System
Operating System Concepts – 6th Edition
1.3
Computer-System Structures (1): Input/Output
After I/O starts, control returns to user program only upon I/O completion
triggered by special instructions in user program
Other than the above, handling of interrupts and traps is identical Traps are the hardware mechanism for implementing system calls
Operating System Concepts – 6th Edition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8
I/O Operation
Two approaches: Synchronous(同步) and Asynchronous(异步)
Operating System Concepts – 6th Edition
Operating System Concepts – 6th Edition
1.4
Interrupt Handling
Interrupts are “asynchronous(异步) requests for service”
signal on a wire connecting the devices preserves the present CPU state
When an interrupt occurs, the CPU
this includes its registers and program counter this may be dependent on the source of the interrupt(中断源) typically, table-driven: a table stores addresses of interrupt handlers
Operating System Concepts – 6th Edition
1.6
Interrupt Handling (contd.)
Operating System Concepts – 6th Edition
1.7
Interrupts vs. Traps
Interrupts
asynchronous(异步)
After I/O starts, control returns to user program without waiting for I/O completion
Triggered(触发) by devices outside the CPU Traps(陷阱) synchronous(同步)
memory, secondary storage, tape
Hardware support for protection different views: functional, components, services, structure
Operating-system structures
–
forces execution of code at an interrupt address
indexed by the interrupt number (ISR 中断服务程序)
interrupt handlers
perform the requested service selective processing of other interrupts
Chapter 2: Computer System and OS Structures
Chapter 2: Computer System and OS Structures
Computer-system structures
I/O structures Storage structures and hierarc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