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质量问题直指行业“潜规则”

合集下载

建筑质量问题直指行业“潜规则”

建筑质量问题直指行业“潜规则”

多年来建筑质量问题⼀直是业界探讨和普通购房⼈关注的话题,虽然根据本报记者的调查,北京极少有发⽣建筑主体结构性问题的严重事件,但时有发⽣诸如管道漏⽔、墙壁空⿎等建筑质量纠纷,业主维权现象不减。

再次引发对建筑质量的关注,我们希望通过对房地产开发各环节可能出现建筑质量⽅⾯的采写,来揭⽰地产⾏业和建筑⾏业存在的潜规则,来对地产业⽬前还存在的反常现象进⾏反思。

1规划⽴项仅罚款不⾜以威慑违建者 规划和设计是房地产项⽬⾸要环节,奠定了⼀个项⽬的格调和品质。

在实际操作中,开发商往往需要先委托设计院,出⼀个反映整体规划的基础⽅案,交给规委审批,拿到批⽂以后,再做⽐较细化的初步设计,接下来才是详细的定稿,再让规委审核认可。

在这个环节,设计院是受开发商所聘的,做出的⽅案是要符合开发商的理念才可能上报到规委,规委则起到⾄关重要的把关和监督的作⽤。

业内⼈⼠表⽰,近年来,规委对于开发商的规划⽴项已经监管得越来越严,成⽴了专门的监察部门即执法⼤队,对开发商违反规划的⾏为进⾏查处,开发商也已经收敛了很多,不再像以前那样任意更改规划。

但是,打“擦边球”的现象仍然时有发⽣。

案例:今年4⽉9⽇,北京市规委站“违法建设”栏公布,北京银都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在海淀区西直门北⼤街32号建设枫蓝国际中⼼项⽬,未按照规划⾏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内容进⾏建设,共增加违法建筑⾯积6406.88平⽅⽶,违反《北京市城市规划条例》第四⼗三条。

溯源:违反⽴项规划的开发商,抱侥幸⼼理的只是⼀部分,还有相当⼀部分是违规后主动向规委“承认错误”,⽽由于认错态度较好,往往交纳⼀部分罚款就可以蒙混过关,得到竣⼯验收表。

从规委的处罚结果来看,罚款是最常见的⼀种处罚形式。

⽽罚款这种处罚⽅式,对于开发商来说,震慑⼒实在是有限。

有业内⼈⼠认为,对于违反规划⽴项的开发商,应该召开听证会,除了罚款外,还应该有让其恢复原状等处罚决定,真正形成“⾼压线”效应。

2建筑材料以次充好材料时有进⼊施⼯现场 ⽬前涉及到建筑质量⽅⾯材料主要包括⽔泥、钢筋等材料。

可怕的建筑设计行业潜规则

可怕的建筑设计行业潜规则

可怕的建筑设计行业潜规则在6、7月份这样一个时间节点上,建筑设计行业普遍焦虑的两个问题,一是回款,二是如何更加积极地开拓市场。

旧账没法翻建筑设计行业里边,一些“著名”开发商的欠款数额,其实是个公开的秘密,某龙头房企拖欠的设计费用分别高达上千万,设计公司还非常努力地在 2014年从这家房企收回了2000余万元设计款,按照某位高管的说法,算是把历史遗留问题集中解决了一下,“否则双方合作将是狂风骤雨,双方的职业经理人都感受到了压力。

”“这些旧账基本上没法翻,每家设计公司都差不多。

”,“你说你停止服务,不在图纸上盖章吧,可是人家老板都跑来亲自说情了,老板把自己的两套别墅都已经抵押了,等着开盘回笼资金。

多年的合作客户,都成老朋友了,又承诺说一开盘就首先支付设计费,话都已经说到这份上了,你能不给盖章吗?”默认的行业潜规则拖欠设计费是行业默认的潜规则。

无论是房地产最红火的09年,亦或是不景气的当下,受制于甲方公司的“欠款”让房地产链条上的食肉者腹背受困。

“哎,给你们的付款计划都已经做好了,但是工地上农民工闹事,必须先把这个按下去,所以资金又被划走了。

”“下个月要拍的那块地,我们老板都跟了两年了,拿地方案也是你们公司做的。

”“8月份我们项目要开盘,欠你们的100万设计费,开完盘就打款!”……在大多数建筑设计公司眼中,一年内能回款属行业正常规律,而目前回款时间正成倍延长。

在房地产行业不景气的当下,设计公司不得不面临很多企业倒闭或项目转让的现实,这种项目的收款风险将非常大,“极有可能拖成赖账”,设计公司最不愿意看到这样的情况,“你可以卡人家不盖章,人家开不了盘,资金链断裂,对你也没什么好处。

”在利益面前,无论设计,施工,监理,广告公司,媒体,中介,机构等等,谁都不愿主动放弃口中的蛋糕。

管它房子还是汇票,拿到手再说“脸皮厚一点,常去开发商那儿哭穷还是有效果的。

”上海某位老总分享了他的经验。

某政府项目去年因天府新区领导班子换人,余款无人认账。

工程行业的潜规则有哪些?

工程行业的潜规则有哪些?

工程行业的潜规则有哪些?我在工程行业待了很久,遇到过各种各样的问题。

借助这个问题,总结如下:先亮明我的观点:1)不仅仅是在工程行业,其他各行各业都有潜规则,有人的地方就有潜规则。

2)潜规则是客观存在的,是相对于“明规则”而言的;是“隐藏在正式规则之下、却在实际上支配着中国社会运行的规矩”。

3)潜规则,仍然是一种规则,在很多领域内,潜规则得到很多数人的默许和遵守,成为法律法规之外的另一套行为准则和规范。

一般情况下,潜规则拿不到台面上,见不得阳光。

几个容易出现潜规则的工程阶段要讨论工程领域的潜规则,我先把可能出现潜规则最多的阶段列出来。

我所了解的出现潜规则的几个阶段,大致包括:工程招标投标阶段、工程合同签署阶段、施工安装阶段、工程结算阶段等。

工程领域的潜规则第一部分工程招标投标阶段1)围标。

投标方之间比较熟悉,彼此之间达成默契,内部协商好了,本次投标以某一家为主,其他各方协助围标。

目的就是让一方中标,挤走外来投标者;2)利用其它多方资质,一方制作多家标书。

一家投标方,除了制作自己的投标书,还制作其他多方的投标书,以多家企业资格投标,目的仍然是围标工程项目;在招标答疑阶段,会要求其他各方派人到现场答疑,并给出场人员相应费用;3)低价中标、高价索赔策略。

这一般适应于最低价中标模式。

投标方故意漏项或者采取较低报价,目的就是中标;中标后,只要施工单位进场,那施工方就是大爷!可以提出各种变更理由,目的就是找回较低报价的损失,赚取利润。

甲方考虑工期和费用,有时就忍了;若解除合同,那么,一系列的索赔或者无理取闹等问题就来了。

这时的甲方,已经“由将军到奴隶了”。

4)甲方指定了施工方,但招投标程序依旧完整。

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邀请招标中。

甲方意中某一家施工单位,就由施工单位负责,找几家单位陪标,最后中标的,自然是事前确定好的。

5)鸡蛋里找骨头,赶走符合条件的,留下意中的施工方。

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公开招标中。

按照招标条件,评出了中标推荐人,但不符合甲方意愿,就会在推荐人的标书中,找到几个明显错误,然后做废标处理。

建筑工程施工潜规则

建筑工程施工潜规则

建筑工程施工潜规则一、引言建筑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种专业技术和工种协同作业。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不成文的规则,这些规则被称为潜规则。

潜规则是一种默契的约定,它不在正式规章制度中,但在实际工作中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潜规则不仅影响着工程质量和进度,还关系到施工单位和业主之间的合作关系。

因此,了解并遵守建筑工程施工的潜规则,对于提高工程质量、保障工程安全和顺利完成工程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结合实际施工经验,系统性地总结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潜规则,并对其进行深入探讨,以期对相关人员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有所启发和指导。

二、建筑工程施工潜规则的分类及特点依据其性质和主要内容,建筑工程施工的潜规则可分为技术潜规则和管理潜规则。

1.技术潜规则技术潜规则是指在建筑工程施工实践中形成的、不在正式规章制度中明确规定的技术技巧和工艺方法。

这些技术潜规则通常是通过施工人员长期实践经验的积累总结出来的,其中蕴含了很多实际操作中的技术诀窍。

技术潜规则的特点主要有:一是经验性强,这些规则往往是由施工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总结出来的;二是实用性强,这些规则都是在实际工程中经过测试验证的,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三是隐性强,技术潜规则通常不在规章制度中明确规定,施工人员需要在实践中逐渐领悟和掌握。

2.管理潜规则管理潜规则是指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逐渐形成的、不在正式管理制度中明确规定的施工管理方法和规则。

这些规则包括了施工组织、人员管理、工程资料管理、安全质量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是施工单位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管理经验和方法。

管理潜规则的特点主要有:一是灵活性强,这些规则往往是根据实际情况和环境逐渐形成的,与具体项目和人员有关;二是隐性强,管理潜规则通常不在正式管理制度中被提及,需要由施工单位内部进行传承和培训;三是适应性强,这些规则较为灵活,适应性强,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调整和变通。

三、建筑工程施工潜规则的内容和影响1. 技术潜规则的内容和影响(1)施工工艺和技术要点的隐性指导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工艺和技术要点往往需要一定的经验和技巧来掌握。

事故意外暴露出的建筑业潜规则

事故意外暴露出的建筑业潜规则

事故意外暴露出的建筑业潜规则作者:来源:《新传奇》2015年第34期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在其微博中也宣称:调查显示,如果房价下跌15%,70%的房企将无利润可言。

基于此,2010年调控后不少房企在楼盘主体建成后,通过在一些辅助材料上减工减料,从而降低成本投入,“创造”当气浪摧毁窗户,锋利如刀的玻璃碎片肆意飞溅,瞬间变成凶器,飞向逃生的人群,导致被划伤、扎伤的人血流不止。

若不是突发事件降临,住在这些楼盘的人们并不知道,自家的窗户上竟然没有使用安全玻璃。

而伤人的玻璃只是住宅建造猫腻中的冰山一角,建筑专家告诉我们,为了压缩成本,一些项目选材和施工过程中埋下的隐患数不胜数,混凝土标号不符合要求,从柱子里抽取钢筋,外墙保温材料不防火,实际电梯配置与额定人数不符,降低防火门标准……而花掉积蓄买房子的我们,赶上什么样的房屋质量和居住命运,似乎只能“拼人品”。

每个环节都可以催生潜规则上世纪90年代起,中国开始通过对住宅内或外墙加贴保温层的方式节能。

然而一些意外的楼盘大火却又暴露出节能材料的问题。

除了材料本身的标准存在争议之外,使用劣质材料的潜规则也是个大问题。

如刊登在中国化工报的《国务院下令彻查违规使用有机保温材料》所言,据了解,近年来有机保温材料引发的几起重特大火灾事故,全部是违规使用和违章操作所致,其中深层次的原因就是建筑行业低价中标的潜规则在作怪。

据保温材料业内人士反映,中标企业所报的保温材料价格往往只有达标产品的一半,这样质次价低的产品无法确保安全。

聚苯乙烯、聚氨酯泡沫塑料作为合法的保温材料,只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生产、使用,完全可以满足相应的建筑阻燃要求。

一般认为地产商不可能把质量给做坏,这对他们建设品牌没什么好处。

不过,现实并不如此。

对此,一些熟悉业界的人士道出了真相。

全经联研究院副院长陈宝存表示,2009年后,地价飙涨,导致土地成本上升。

而2010年后,劳动力成本、建筑材料成本都在上涨,但2010年4月调控后,房价却在下行。

透视建筑领域潜规则

透视建筑领域潜规则

透视建筑领域潜规则摘要:众所周知,建筑工程领域涉及的资金量庞大,特别是一些国家专项资金建设的大型工程和财政拨款建设的市政工程,资金少则数千万多则上亿。

对这块"肥肉",一些垂涎欲滴的人总会用尽招数啃上一口。

关键词:建筑领域潜规则工程转包2000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是为了规范招标投标活动,保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招标投标活动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提高经济效益,保证项目质量,防止、避免工程建设和大宗货品采购中滋生腐败而制定的一部专门法律。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样一部法律,在现实中却让许多发包人、承包人钻了空子,以致绝大多数项目工程,不经意间被“潜规则”了。

我们国家一些大的行业都有自己的建设单位,若将行政部门比喻为“老子”的话,建设单位即为“儿子”,“老子”向上争取而来的项目建设,无论怎么招投标,一般都会落到“儿子”手中。

为什么呢?以“密”制胜。

一些标的比较大、上级有规定、暗箱操作难、必须要在网上公布的招投标项目,操作者迫不得已要面对众多竞标、投标者。

这个时候,“老子”即发包方为了让“儿子”能顺利中标,一般都采用“谁的标的最接近标底谁就中标”的游戏规则。

试想,“儿子”能不知道“老子”外包的工程项目标底吗?“剿杀”对手。

这类招投标工程项目,大都是国资项目,标的高,油水大,施工易,惟一不利的就是行业内竞争较激烈。

这时,“老子”为了让“儿子”中标,就会千方百计找其他投标单位的差错,让这些单位的投标自动成为废标,以便为“儿子”中标铺平道路。

“轮流坐庄”。

一般工程项目的招投标,原则上不得少于三家。

如今一些大的行业系统,下属单位都有具有招投标权的公司,也就是前文所说的“儿子”,他们之间的关系相当于“堂兄弟”。

这些公司大都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公司热的产物,如今许多“儿子”公司虽然与“老子”脱钩了,但上下级关系还在,“儿子”还要依附“老子”挣钱生存,“老子”还需要通过“儿子”搞点福利、发点奖金什么的。

建筑行业的那些潜规则,你知道几个

建筑行业的那些潜规则,你知道几个
行贿列入建筑成本
全国检察机关立案侦查的商业贿赂案件中,属于工程建设领域的就占了四分之一。在江西某地,由于工程建设利润高,施工单位之间竞争激烈,为获取工程,将工程造价的5%至10%列入“公关费”预算用于行贿,成为当地建筑行业的潜规则甚至公开的秘密。
利用招投标直接行贿
希望中标的建筑企业为达到目的,先贿赂好发包方,再通过假围标一举中标。 假围标通常是这样运作的:内定中标的企业事先早已经把甲方,也就是发包方关键人物搞定,这是所有工序中最重要的一环。行贿的力度通常视项目预算总额的大小和发包方付款的稳妥程度而定,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大工程最受欢迎——因为这些项目基本不会出现垫资和拖欠的事情,而且油水相当大。对这类项目,建筑企业的公关力度会非常大,有的项目甚至会一盯几年,光前期公关费就得花上百万元。当然,一般建筑企业都有这笔固定开销。
“拖欠农民工工资,原因归根结底还是出在垫资承包规则上。”一位房地产专业人士说。
自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垫资承包逐渐成为建筑市场司空见惯、约定俗成的“行规”。在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中,施工单位不垫资就没有工程可接,许多开发商还附加其他“霸王条款”,建筑商与开发商之间的地位和责任非常不对称。即使被欠款,施工单位往往也不敢打官司,因为这样不仅时间长、成本高,还会影响以后的业务。
层层打点费换回工程款
不少施工企业或材料设备供应商,为了尽快结算工程款和材料设备款,向欠款业主行贿,美其名曰“以小钱换回大钱”。
但其实,在工程结算过程中,施工企业或材料设备供应商付出去的远不止是“小钱”。结算工程款需要从监理和业主手上层层过关。首先,要过现场监理和监理组长关;其次,要经过驻地监理办的工程部、分管领导、主管领导;第四,要经过建设单位(或业主)的工程部、合同部、财务部、分管领导、主管领导。从经过的环节看,这种设计是严谨科学的,它对加强工程质量、投资总额控制和监管,无疑会起到重要作用。但在在一些建筑企业看来,要经过有些建设单位和监理设置的部门或环节,每攀登一次或一个环节,建筑企业都得大出血,否则,就难以迈过这一道道坎儿。

从建筑工程招投标“案中案”细数行业“潜规则”

从建筑工程招投标“案中案”细数行业“潜规则”

利用 职务之
单位 三 方

在 20 0 7 年 他们成 了

在王 某受贿案中

检 察人 员

便 串通 抬 高标 价

200
余万元 骗

玄 武 区 检 察 院查 处 的 系 列 案件 中
串联 挖 出 的 建 筑 蛀 虫
44
“ ” 。
发现 邵 某 有 涉嫌 受贿 的事实 然
而经 过 审查 证 实

取 国 家 建设 资金


果 资源 雄 厚 能 力 超 强 说 不 定 还


能 杀 出 重 围 进 入 了最 后 的评标
会 这 个 时候 刷 掉 这 些 黑 马 的
“ ”

在 合 法 程 序 的外 衣 下 隐蔽 地 进 行 成 为 了 行 业 内人 人 皆 知 的 行

有 改天 换 日 的可能 是 根 本 见 不 到标 书



施工
单 位在 工 程 招 投标 前 就 已 经

年以上


注册 资金 需 在

书都 会 或 多 或 少 地 存 在 硬 伤




达 成 了某 些 默 契
此后

” 。
万 以上
项 目经 理 多 少 名


作 为 报 答 乙 方 可 以 付给 这 些 陪 标 者 好 处 或 者 在 下 次 的 投标 行
4 人;
处费
万元

助 他 们 能 够顺 利 达 到 不 可 告 人 目 的 的就是 隐藏 在 招投 标 环 节 中 的

关于建筑施工企业“潜规则”问题的调查研究与思考

关于建筑施工企业“潜规则”问题的调查研究与思考

关于建筑施工企业“潜规则”问题的调查研究与思考摘要:众所周知,工程建设领域是腐败问题易发、多发、高发的领域,而腐败问题的产生,往往与所谓的“潜规则”息息相关。

何谓“潜规则”,“潜规则”相对于“显规则”而言,是社会行为主体之间私下交易的一种行为约束。

这种私下交易的隐蔽性,其当事人将正式规则的代表屏蔽于局部互动之外,或者将正式规则的代表拉入私下交易之中,凭借这种私下的规则替换,背离正义观念或正式制度规定,获取不当利益,侵犯主流意识形态。

由此不难看出,对于经营工程项目建设的建筑施工企业而言,“潜规则”既是危害企业利益和声誉的罪魁祸首,又是诱发行为主体贪腐问题的直接动因。

关键词:工程建设;潜规则;反腐倡廉现以贵安建设集团公司(下称“建设集团”)为调查研究对象,对建筑施工企业“潜规则”问题进行调研分析,以供推进反腐倡廉工作参考。

一、建筑施工企业“潜规则”的突出表现形式建设集团是贵安新区开发投资有限公司于2014年收购贵阳甲公司(下称甲公司)组建的子公司之一,主营各类工程项目建设施工管理。

2016年10月,建设集团原副董事长、副总经理杨某某(原甲公司总经理)因违纪违法问题受到查处。

此案的发生,一定程度上为我们揭示了企业内部“潜规则”种种乱象。

(一)搞圈子文化、码头文化。

杨某某自担任甲公司“一把手”后,把不正当经济往来关系当成是检验感情的“试金石”,在其心目中,不论是有求于别人,还是别人有求于自己,只有金钱到位了,双方才是“真正的朋友”,才是“圈子”人,才是“码头”弟兄,一条船上的人,相互提携、相互关照成为圈内人的行事准则。

在承接工程项目中,杨某某奉行“凡是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抱只鸡去牵头羊回来”的信条,把酒桌视为攻关的不二之选,热衷于吃吃喝喝、迎来送往,惘顾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迷恋于打“大麻将”,实则搞利益输送,以非常规手段承揽工程项目。

委任公司承接工程项目经理以及劳务分包队伍选择,是杨某某谋取个人私利的主要渠道,项目经理要保住自身位置须得“懂事”,劳务公司欲获得分包工程须得“上贡”。

工程施工圈潜规则

工程施工圈潜规则

工程施工圈潜规则工程施工行业作为一个重要的建设领域,一直存在着一些潜规则。

这些潜规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程质量和工程安全,也增加了企业的负担。

本文将从工程施工圈的潜规则入手,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和对策。

首先,工程施工圈存在垫资现象。

在建筑施工企业承接项目时,业主通常需要预先支付一定比例的工程款。

然而,在恒大案例中,即便施工企业按照合同完成项目,许家印仍未能支付全部款项,导致大量烂尾楼现象。

这一现象的解决办法在于消除垫资现象,要求业主在项目投资建设中确保资金全部到位,并专款专用。

若当初实施此措施,许家印将难以拖欠巨额工程款。

其次,存在违法分包和转包的现象。

一些总包单位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将工程违法分包给没有资质的个人或企业,甚至将工程转包给其他单位。

这种现象不仅违反了法律法规,也导致工程质量和安全问题频发。

因此,加强工程施工的管理和监督,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违法分包和转包的处罚力度,是必要的。

另外,还存在施工管理不规范的问题。

一些施工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导致施工现场管理混乱,工程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企业应该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提高施工现场的管理水平。

此外,工程施工圈还存在工程款拖欠的问题。

一些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故意拖欠工程款,导致施工企业无法及时支付工资和材料款。

这种现象不仅损害了施工企业的权益,也影响了工程进度和质量。

因此,应该加强对工程款的监管,确保工程款的及时支付。

综上所述,工程施工圈存在一些潜规则,这些规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程质量和安全,也增加了企业的负担。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加强工程施工的管理和监督,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加强对工程款的监管。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工程施工的质量和安全,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工程施工中潜规则

工程施工中潜规则

工程施工中的潜规则是指在建筑行业中,长期以来形成的、未被正式法规明确规定的、但被广泛认可和遵循的一些惯例和规则。

这些潜规则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起着调节和引导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潜规则中的一部分是因为建筑行业的特殊性而形成的。

例如,工程项目的周期长、资金投入大,使得施工企业往往需要进行垫资施工。

这是因为建筑施工企业承接项目时,业主需预先支付一定比例的工程款,而在恒大案例中,即便施工企业按照合同完成项目,仍未能支付全部款项,导致大量烂尾楼现象。

这种垫资现象即为一种潜规则,它虽然为施工企业带来了风险,但也为业主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

其次,潜规则中也包括了一些行业内部的利益分配和关系维护。

在工程施工中,涉及到多方利益相关者,包括业主、施工企业、设计师、监理等。

为了维护这些利益关系,一些潜规则应运而生。

例如,施工企业可能会通过一些非正式途径,向业主或监理人员进行疏通,以获得更多的利益或便利。

这种潜规则虽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往往被广泛接受。

然而,潜规则的存在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潜规则的存在可能导致公平竞争的缺失。

在一些工程项目中,施工企业通过非正式手段获得项目,而不是通过公开透明的招标程序。

这种情况下,潜规则可能导致有实力、有能力的施工企业无法获得项目,从而影响了行业的公平竞争。

其次,潜规则的存在也可能导致工程质量和安全问题的出现。

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一些施工企业可能会采取偷工减料、压缩工期等手段,以满足潜规则的要求。

这种情况下,工程质量和安全问题就难以得到保障。

最后,潜规则的存在也可能导致合同纠纷的增加。

由于潜规则并非正式法规,当出现合同纠纷时,往往难以找到明确的法律依据来解决问题。

这可能导致合同纠纷的解决变得复杂和困难。

综上所述,工程施工中的潜规则在建筑行业中广泛存在,它们在一定程度上调节和引导着工程施工过程。

然而,潜规则的存在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包括公平竞争的缺失、工程质量和安全问题的出现以及合同纠纷的增加。

建筑潜规则

建筑潜规则

跑跑:“跑跑”成了“活动活动”的代名词。

找工作要跑,要项目要跑,上大学要跑,等等,很多事情都在“跑”中完成。

人们为何热衷于“跑”?那是因为“跑”能通神,通过一些熟悉的人,能办成许多按照原则办不成的事。

当然,跑也不能白“跑”,要携带礼品、礼金。

坐坐:“坐”的本意是人的一种身体姿势,与站、走、卧等相并列。

但“坐坐”,却是表示在一块吃顿饭聚聚的意思。

这可不是简单的吃饭,而是有着特定的目的:席间趁着酒足饭饱,提出某项要求,算是拉开了办事的序幕。

此后再视情况进展,再请或再送。

“坐坐”本身也是丰富多彩的,吃完以后可以再搞些娱乐等。

表示表示:说白了,那就是要送钱给物。

“表示表示”,有时候真成了润滑剂,本来不好办或想象中很难办的事,只要表示到了马上就能办好。

态度不好的,“表示”一下后很快就能由阴转晴。

研究研究:其意思就是“烟酒烟酒”。

言外之意是指这件事不太好办,但也有可能会办成。

总之,是要有一个等待过程,如果下一步不作努力,不去争取,“研究研究”就成了原则,事情就办不成。

但如果坚持攻关,拿下关键人物,那么也许“研究研究”就通过了。

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数字游戏,地头蛇,送红包。

建筑资质挂靠是法律上不允许的,就和公务员不允允许贪污受贿和利用职务为自己牟利益的规定一样。

但实际上已经成了潜规则,都在挂靠。

招标公司、设计公司、监理公司等等多数资质都在挂靠。

为此,我国在进行各项改革,根治违法行为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估计需要两代人的时间,甚至更长。

申报资质很难,但管理资质却很不完善。

有钱就可以买到资质的现象很严重。

需要取消很多资质,有些资质是人为设定的门槛,有资质的许多公司其实多不在干活,而是靠收管理费用活着,因为已经没有公司愿意养活很多职工,也养不起,原因很复杂。

招标用综合评分法,已经完全偏离了原来的真实意义,而是完全操作中标的黑暗武器,很多设置的评分条件就是为排除潜在竞争对手,与选择好的公司没有任何好处,招标已经偏离了真正的目的。

建筑行业潜规则的书

建筑行业潜规则的书

建筑行业潜规则的书《建筑行业潜规则》导言:建筑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复杂而竞争激烈的领域。

在这个行业中,除了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之外,还存在着一些非正式的规则,即所谓的潜规则。

这些潜规则在其中一种程度上影响了建筑行业的运作和发展,特别是在项目的合作、竞标过程中。

本文将探讨建筑行业的一些常见潜规则以及其对行业乃至社会的影响。

一、关系网络与资源争夺在建筑行业中,关系网络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有时候,一个好的项目并不仅仅是凭借技术能力和质量保证来获得的,关系的搭建与维护同样重要。

这就需要建筑企业与政府相关部门以及其他建筑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资源互换与沟通合作来实现共赢。

虽然这样的合作关系有时会产生“勾心斗角”的竞争,但整体上有助于推动建筑行业的发展。

二、价格战与低质工程建筑行业存在着一种竞争方式,价格战。

一些不法企业会通过低价吸引项目,然后在施工过程中使用廉价材料和劳动力,从而降低成本。

这样的低价竞争使得合作伙伴没法获得合理的利润,也影响了工程的质量。

这种情况下,建筑项目往往以盈利为导向,而忽略了建设质量的重要性。

三、带工程、收回扣在建筑项目中,有时候中间人或代理商会扮演着重要角色。

他们通过承接工程并转包给其他企业来赚取回扣。

这种操作会导致工程中的资金流失和质量风险。

同时,承包的工程方为了赢得代理商的青睐而愿意付出高价,进而增加了项目造价。

这样的潜规则对企业和投资者来说都是一种损失。

四、工程款拖欠与债务链条在建筑行业中,工程款的拖欠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有时,业主或中间人会故意拖欠款项,以扩大自己的利益。

这使得承包商和供应商的经营陷入困境。

有时,承包商为了解决现金流问题而选择虚高工程进度,从而陷入债务链条。

这种潜规则对于整个行业的运行和企业的生存都带来了负面影响。

五、隐形规则与红包文化在建筑行业,存在着一些隐性规则。

例如,项目的中标者会通过给予决策者一些“好处”,以换取合同或项目。

建筑行业中施工质量不过关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3)

建筑行业中施工质量不过关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3)

建筑行业中施工质量不过关的原因及解决方法一、引言在建筑行业中,不少项目存在施工质量不过关的问题,这不仅给业主和投资方带来了经济损失,更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威胁。

本文将探讨建筑行业中施工质量不过关的原因以及解决方法。

二、原因分析1. 资金压力建设项目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很多项目在资金上并没有得到充分保障。

为了节约成本,在材料选购和劳动力配置上可能偷工减料,进而导致施工质量低下。

2. 技术水平不足在建筑行业中,除了有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外,依然存在大量没有受过正规培训的“巧匠”或非法操作人员加入施工队伍。

这些人缺乏系统学习和实践经验,其技术水平无法与专业人士相比。

3. 管理混乱部分建筑项目管理体系未能得到有效落实,导致管理混乱。

缺乏科学合理的施工计划,不完善的监督制度和缺乏应有的质量控制手段都是导致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4. 潜规则存在在建筑行业中,有些潜规则存在于某些项目中。

例如,低价中标、回扣等不正当竞争现象不仅影响了建筑质量,也打乱了市场秩序。

这些潜规则使得一些不具备实力和资格的企业也能参与到施工中,进而降低了整体施工质量。

三、解决方法1.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立法部门应加大对建筑行业的监管力度,明确相关责任,并依法惩处违规行为。

同时,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参与监督,形成多方共治的机制。

2. 完善管理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施工计划和管理流程,并配备专业人员进行执行和监督。

加强对施工队伍的组织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意识。

3. 强化质检监督设立独立第三方质检机构,在项目全过程进行跟踪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

加强对施工材料的抽检和质量验收,确保所使用的材料符合标准要求。

4. 完善奖惩机制建立健全奖惩制度,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

对于质量好、安全有保障的项目,给予相应奖励;而对于违规行为或因质量问题造成严重后果的项目,依法追责并进行处罚。

5. 加强行业自律建立健全行业协会组织,加强同行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宰人之道如何成为行业潜规则?建材商暴业内黑幕 创业经验

宰人之道如何成为行业潜规则?建材商暴业内黑幕 创业经验

宰人之道如何成为行业潜规则?建材商暴业内黑幕'装饰建材业太乱了,整个行业都在蒙人骗人,商家卖货就是下套,顾客买货就是挨宰,无一幸免。

'日前,一位在哈尔滨一家建材装饰市场做过8年建材商、开过2年装饰公司的孙先生向记者讲述了这个行业的一些黑幕和陷阱,以及一些闻所未闻的宰客伎俩。

他告诉记者,这些宰人之道已成为整个行业的潜规则,你不奉行就生存不下去。

'行业陷阱无处不在' 孙先生告诉记者,建材装饰业涉及2500多种门类、近3万个报价,这里面囊括的东西太多太杂,谁家一辈子也就装修一回两回,里面的猫腻不可能一下子弄清楚,'装修完了,明白了,也上完当了,买的没有卖的精',这个行业就是利用这点进行骗人、蒙人。

他向记者介绍了这个行业惯用的一些骗人伎俩:换货。

很多顾客在买建材时,特别是买主材时都想要质量好一点的,但又习惯和卖家拼命砍价,有的甚至压到进货价以下,这时材料商常常就采用偷梁换柱的办法,用外观相同价格偏低的材料代替,以次充好,这是这个行业最惯用的手法。

计算器做手脚。

一些商家把计算器进行调试,使之具有连加功能。

商家进行结算时,在固定位置,计算器就会自动把前一项款项重加一遍,一般顾客为图省事,大都在一家买齐所需材料,一开就是100多项的单子,不会注意被多加出的一项。

他说,'现在这种具有连加功能的计算器市场上10元一个,很容易就可以买到。

'小数点换位。

商家在开单子时,故意把一件可能是123.5元的材料,有意地写成1235.00,顾客一般也很难注意到这点,如果注意到,商家就会以笔误为由混过去。

'这个行业骗人是一环扣一环的,有的技巧高明到顾客明明感到自己占了大便宜,实际却受骗上当。

'他说,装饰业有句行话,叫做峁价,本来是50元进价的装饰材料,顾客和老板砍价,三讲两讲,可能最终会以38元成交,顾客一看这家店卖的这么便宜,就会以为别的材料也能很便宜,但顾客要买几十种或上百种材料,不可能样样讲价,也不可能样样都知道具体的市场价格,商家都会在你不知道的那一项痛下杀手,宰你没商量。

建筑业人士自曝住房质量内幕监理形同虚设住房质量,工程监理,行业潜规则

建筑业人士自曝住房质量内幕监理形同虚设住房质量,工程监理,行业潜规则

建筑业人士自曝住房质量内幕监理形同虚设-住房质量,工程监理,行业潜规则建筑业人士自曝住房质量内幕监理形同虚设2010/10/13/11:24 经济参考报“还有更可气的呢。

"老杨打开了话匣子,一个朋友在**买了一套房,收房时请他去帮忙验收。

老杨来到房间左看看、右敲敲,最后脚步停在了厨房,先抬头看看房顶,再低头瞅瞅地面,就问开发商的工作人员,“地漏呢?”开发商方面起先还装糊涂,最终经不住老杨一再追问,只得承认装修时忘做防水,只好将地漏堵上的事实.工程承包方的资质问题也是十分关键的.老杨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一些项目经理往往都有高学历背景,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但缺乏相关专业经验,很多在施工中暴露出来的明显的问题都不能发现。

此外,监理人员的资质认证仅仅以通过专业考试来衡量是明显不够的,毕竟理论知识和经验是不同的。

在这样的环境下,有经验的老工人也会为了图省事、即使发现了问题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解住房质量让购房者很无奈一些购房者表示,楼盘质量,并不是不关心,而是这样的专业问题普通消费者无法质量好坏,只能从外观看看,或者是跟前期的业主打听,所谓对质量的关注也只能到此为止。

而且现在不少商品房基本都是期房,开盘的时候房子还没建起来,所以购房人只能是在收房时检查质量。

由此看来,在楼盘质量问题上,处于弱势地位的购房者都很无奈。

这些年,在开发过程中一部分开发商过于追求经济效益,在高房价的前提下还要尽量压低成本。

据了解,一般情况下,7层以下建筑的土建成本约为每1000元至1200元,30层左右的土建成本约为每2200元至2500元,卖出商品房的价格基本在每1万元至2万元,价格高的甚至要每3万元至5万元。

除去高昂的地价部分,主体工程造价在房价中占很少的比例,但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开发商还是要使劲压低主体工程在房价中的比例。

在这样的情况下,主体工程的质量也就可想而知了。

在内容琳琅满目的楼盘中,购房者往往看到的都是价格、赠送车位、精装修、小区绿化率高以及**种小区内外商场、学校、游泳馆等这些卖点。

建筑业人士自曝住房质量内幕监理形同虚设住房质量,工程监理,行业潜规则_1

建筑业人士自曝住房质量内幕监理形同虚设住房质量,工程监理,行业潜规则_1

建筑业人士自曝住房质量内幕监理形同虚设-住房质量,工程监理,行业潜规则建筑业人士自曝住房质量内幕监理形同虚设2010/10/13/11:24 经济参考报**大学房地产法研究中心关于商品房法律调查报告认为,现在的住房质量责任体系的特点是,住房相关法律法规非常多,但更多是以**部委规章为主,国家级立法比较欠缺,因此在使用中带来一系列的困惑。

房屋质量关系国计民生,值得国家和社会高度关注重视。

我国房地产虽然迅速,但相关配套法律、法规却不能如此之快地更新和完善,使开发商在较低的违法成本和较高的利润回报之间本能地选择冒险逐利.而工程招投标不够公平、公正、公开,工程监理“一家化”、“裙带化”,竣工验收形式化等等管理体制的弊端更加暴露出该行业不规范、缺乏治理的现实要求。

而作为购房者来说,其与开发商在经济实力、专业知识水平等方面力量对比悬殊,处于弱势地位.商品房质量问题是在整个的建筑工程周期之中产生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建筑材料供应等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建筑工程质量问题的产生。

虽然国家法律法规和**种强制性的国家技术规范都严格禁止违规施工,但是由于目前制度上的缺陷使得**种工程质量问题不断出现,“质量至上,质量第一"的要求在市场经济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浪潮中难以真正实现。

在建筑行业中,造成工程质量问题频现的根源在于制度方面的缺陷,完善和健全相关制度是解决工程质量问题的最终途径.具体来说,应该在三个制度层面完善:首先是建筑工程质量保修制度.在建筑工程办理验收手续之后,建筑工程即进入质量保修期,此时住房将正式投入使用,接受入住业主在实际使用中的考验。

这一段时期往往是建筑质量问题频频显现暴露的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确立了我国现行建设工程质量保修制度.但是现行质量保修法规存在质量保修期限不合理、与相关制度存在适用上的重合与混乱、缺少明确可行的保修费用解决方式及管理使用规定、缺乏专业的质量缺陷责任鉴定机构或仲裁机构等几方面的问题.完善工程质量保修制度,需要重新确定质量保修期限,建立多种制度解决保修费用,相应的质量责任鉴定机构及仲裁机构.推行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保险制度.其次,商品房作为一种“超级耐用”的商品,要保证其质量,除了前期的建筑和保修外,还要考虑自保修结束后数十年内出现质量问题的维修,而保障维修能够进行的资金在国内被称作“住房共用部位、公用设施设备专项维修基金".维修基金从归集到退出**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比如《资金管理办法》没有明确界定建安成本造价,也未明确规定建安成本造价由开发商定还是由**部门定,因此可能在实践中导致交存依据不明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质量问题直指行业“潜规则”多年来建筑质量问题一直是业界探讨和普通购房人关注的话题,虽然根据本报记者的调查,北京极少有发生建筑主体结构性问题的严重事件,但时有发生诸如管道漏水、墙壁空鼓等建筑质量纠纷,业主维权现象不减。

再次引发对建筑质量的关注,我们希望通过对房地产开发各环节可能出现建筑质量方面的采写,来揭示地产行业和建筑行业存在的潜规则,来对地产业目前还存在的反常现象进行反思。

1规划立项仅罚款不足以威慑违建者规划和设计是房地产项目首要环节,奠定了一个项目的格调和品质。

在实际操作中,开发商往往需要先委托设计院,出一个反映整体规划的基础方案,交给规委审批,拿到批文以后,再做比较细化的初步设计,接下来才是详细的定稿,再让规委审核认可。

在这个环节,设计院是受开发商所聘的,做出的方案是要符合开发商的理念才可能上报到规委,规委则起到至关重要的把关和监督的作用。

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规委对于开发商的规划立项已经监管得越来越严,成立了专门的监察部门即执法大队,对开发商违反规划的行为进行查处,开发商也已经收敛了很多,不再像以前那样任意更改规划。

但是,打“擦边球”的现象仍然时有发生。

案例:今年4月9日,北京市规委网站“违法建设”栏公布,北京银都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在海淀区西直门北大街32号建设枫蓝国际中心项目,未按照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内容进行建设,共增加违法建筑面积6406.88平方米,违反《北京市城市规划条例》第四十三条。

溯源:违反立项规划的开发商,抱侥幸心理的只是一部分,还有相当一部分是违规后主动向规委“承认错误”,而由于认错态度较好,往往交纳一部分罚款就可以蒙混过关,得到竣工验收表。

从规委的处罚结果来看,罚款是最常见的一种处罚形式。

而罚款这种处罚方式,对于开发商来说,震慑力实在是有限。

有业内人士认为,对于违反规划立项的开发商,应该召开听证会,除了罚款外,还应该有让其恢复原状等处罚决定,真正形成“高压线”效应。

2建筑材料以次充好材料时有进入施工现场目前涉及到建筑质量方面材料主要包括水泥、钢筋等材料。

北京宏济创业房地产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毛炳辉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多数房地产开发商的钢筋、水泥等建筑材料采购一般委派建筑方进行采购,一般由开发商指定采购单位。

建筑材料原因导致的工程质量,主要是涉及采购不合格的材料。

“由于目前开发商对主体结构要承担终身责任,一般开发商是不敢冒险的。

”毛炳辉表示。

不过有来自开发商方面的建筑师表示,建筑材料采购管理一般是公司总经理或其信任的人主抓,在这样的情况下一般不会出现问题。

当然也不可能避免因主管人员管理不善或个人有所经济利益目的,采购到劣质材料。

“主体结构外的二次结构工程则有可能出现使用和实际要求不吻合的材料。

”该建筑师这样表示。

采购不合格材料也时有发生。

案例:据报道,北京一消费者在大兴区购买了一套房子,房子开始装修就发现了严重的质量问题。

房子顶部下沉,地板地面下沉,经质检部门检测得知,该住房的混凝土强度低于设计值,楼板存在质量缺陷,墙用水泥标号严重偏低,施工部门不敢再继续施工了。

面对现实,消费者真不敢相信自己所购新房实为“豆腐渣”。

溯源:据业内人士透露,房地产采购行业吃回扣的行规普遍存在,部分采购人员在收取供货商的回扣后,可能将部分不合格材料混进工地。

此外,还有可能出现开发商将原材料的采购全交给施工方,施工方为了获取利益,或因垫资等原因采用以次充好的材料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从目前客观情况来看,出现不合格材料进入施工现场集中体现在开发商人为因素上面,此外还有就是监管单位是由开发商聘请,所以即使发现此类情况,也基本是以听从开发商为主。

3施工监理受制于开发商缺乏独立性目前,房屋竣工验收采取的是政府备案验收制,因此从程序上讲,监理单位是对整个住宅质量保证的最后一个关口,对整个建筑的施工流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监理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施工过程中的质量、进度、费用控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合同、信息等方面的协调管理。

2006年,原建设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布了新的《建设工程委托监理合同(示范文本)》,更加明确规定了委托人与监理人双方的义务、责任和权利,并对文本的词语进一步予以规范。

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理行业的独立和提高其工作效率。

如果严格按照此规范操作,则很多质量纠纷和隐患就可以避免。

案例:今年初,北京某项目准业主赵女士接到通知验房,她发现,10余平方米的卧室顶部多处凹凸不平,高差达10余厘米,她当即要求开发商整修。

过了一个多月,她再次前往验房时,发现现场依然如故,没有进行任何处理。

当赵女士问及如此明显的质量问题在施工监理和工程验收过程中竟然没有发现,监理部门和房建主管部门的职责何在时?工程部和售楼处的工作人员开始互相推诿。

最后,赵女士无奈收房。

溯源:在房地产开发建设过程中,开发商、建筑商和监理单位形成一个利益链,监理的地位非常尴尬,监理单位受雇于开发商,在一定程度上听从开发商的意见,缺乏独立性;它的费用是由开发商支付的,受开发商制约。

一定程度上来说,监理不能严格履行责任的原因在于违规成本低。

我国《建筑法》只规定了两种情况下监理人要承担刑事责任。

一是“与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串通弄虚作假”;二是“降低工程质量标准的”。

《刑法》中监理人应承担刑事责任的情况是“违反国家规定降低工程质量标准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

两法均只是对因监理人因有意降低工程质量标准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才追究刑事责任,从目前北京市发生的房屋质量纠纷来看,大多属于非重大安全事故的质量问题。

对此业内建议,割断开发商和监理单位之间的利益关系,监理费用由开发商交付主管部门再转付。

即开发商选聘监理公司后不直接付钱,钱要交到主管部门所属的中介,再由中介转付监理公司。

通过这种不存在直接利益往来的方式,就可能形成三方的相互监督,实现监理单位的独立性,才能确保工程质量。

4监管环节政府监管有待加强北京目前实行的是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管理制度,建设工程质量由政府监督管理,具体实施方面是由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北京市建委执行。

具体执行部门是北京市建委质量管理处、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三个部门,三部门承担管理、监督、检测三个功能,各方职责合为一体达到把控建筑质量的目的。

理论上涉及到建筑质量的问题都能在建筑竣工投入使用前被发现和处理。

案例:时间已经是6月,距原定的交房日已经过去了整整一年半,秦先生仍旧是某全国性品牌开发商在朝阳区开发的楼盘的准业主,导致他不能按时收房装修入住的根本原因,是楼盘项目存在的质量问题。

开发商方面对秦先生所购的住房经过了多次整改,仍不能解决全部问题,秦先生向开发商讨说法,却得到了开发商方面“项目已经通过了政府主管部门的验收,完成了竣工备案,不存在质量问题”的回复,看到开发商手里的相关材料,又想到自己住宅实际存在的种种毛病,秦先生哭笑不得。

在认定是政府相关部门存在监管失职的情况下,秦先生将问题投诉到了市建委。

根源:政府主管部门对工程建设质量问题的监管,从工程开工前到开工后,一直到最后的竣工交付都参与其中,但实际的监管效果却会因为监管方式、人员配备等多种原因而不尽如人意。

目前全市各区将建、在建工程数以百计,而受制于政府机构的人员配置等问题,监管部门用于执行工程质量监管的人员,和辖区工程量以及需要执行的工作量相比相差甚远,市建委相关负责人曾坦言,实行一户一验是由开发商、设计单位、承建单位联合自检后,相关部门抽查,否则人手根本不够。

而在监管方式上,主管部门抽查的方法很大程度上也是起威慑作用,西直门某商业地产项目承建商工程负责人透露,抽查前他们都能得到消息,现场检查的情况也不多,而这在业内也是司空见惯。

另外一方面是监管发现问题后,惩处机制的薄弱。

目前政府主管部门在竣工备案时监管发现质量问题,只是责令整改及罚款,严重的降低相关机构资质,但罚款数额相比工程利润轻如鸿毛,也促成了部分开发商铤而走险。

建筑规范应与时俱进●刘辉:中铁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二分院院长目前我国在建筑质量方面颁布了多个规范,从规划设计开始到施工过程,各个环节都有相应的管理规范,这些规划都是经过科学的验证后才开始实行。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部分建筑规范需要进行改进外,按照目前规范标准进行房地产开发都能保证质量,也能够实现建筑的抗震防震。

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对目前建筑规范严格执行的问题,作为涉及到生命安全的建筑质量规范,更应该上升到更为严格的国家法律法规的层面,这样才能保证这些规范在执行过程中不被走样。

其次则需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这些规范,应该与时俱进。

随着科学的发展,部分建筑规范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比如日本在建筑抗震规范中则要比我们现在的规范要先进很多,如果按照日本的建筑规范来执行的话,建筑成本则可能增加。

在保证合理的经济性的前提下,需要定期对部分建筑规范进行提高式的修订。

处罚违规力度亟待加大●毛炳辉:北京宏济创业房地产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开发商是不敢轻易拿建筑质量来开玩笑的。

况且从开发商来说,减少或采购劣质的建筑质量所减少的成本数量并不是很多,因此开发商本身不会在建筑材料上边动脑筋。

目前建筑质量问题更多的是出现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工艺等方法的不得当,导致建筑质量受损。

这种情况下,虽然开发商聘请了监理单位进行施工监理,但由于错综复杂的关系,也会出现监理不到位的情况。

目前主体结构问题早已成为开发商的终身责任,开发商是不会故意去开发有质量问题的房子,更多的是因人员施工、监理人员等方面的不到位而引发的质量问题,这种局面还很难全面杜绝。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