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解析几何总结(非常全)
高中数学中的解析几何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中的解析几何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4f1d2d7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0f.png)
高中数学中的解析几何知识点总结解析几何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几何图形在坐标系中的性质和关系。
在高中数学中,解析几何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
本文将对高中数学中的解析几何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一、平面直角坐标系平面直角坐标系是解析几何的基础,用来描述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平面直角坐标系由x轴和y轴组成,它们相交于原点O。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每个点都可以用有序数对(x, y)表示,其中x是该点在x轴上的坐标,y是该点在y轴上的坐标。
二、点的位置关系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可以根据点的坐标确定其位置关系。
1. 同一直线上的点:设A(x₁, y₁)、B(x₂, y₂)和C(x₃, y₃)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三个点,如果它们满足斜率相等的条件,即 (y₂ - y₁) / (x₂ - x₁) = (y₃ - y₁) / (x₃ - x₁)那么点A、B和C在同一直线上。
2. 垂直关系:设AB和CD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条直线,如果它们的斜率互为负倒数,即(y₂ - y₁) / (x₂ - x₁) = -1 / ((y₄ - y₃) / (x₄ - x₃))那么直线AB和CD垂直。
3. 平行关系:设AB和CD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条直线,如果它们的斜率相等,即(y₂ - y₁) / (x₂ - x₁) = (y₄ - y₃) / (x₄ - x₃)那么直线AB和CD平行。
三、直线的方程在解析几何中,直线可以用不同的形式表示其方程。
常见的有点斜式、斜截式和一般式。
1. 点斜式:设直线L过坐标系中的点A(x₁, y₁)且斜率为k,那么直线L的点斜式方程为y - y₁ = k(x - x₁)2. 斜截式:设直线L与y轴相交于点B,且直线L的斜率为k,那么直线L的斜截式方程为y = kx + b3. 一般式:设直线L的方程为Ax + By + C = 0,其中A、B、C为常数且A和B不同时为0,那么该直线L的一般式方程为Ax + By + C = 0四、直线的性质在解析几何中,对于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以下几个重要的性质。
(完整版)高中数学解析几何公式大全
![(完整版)高中数学解析几何公式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72e3960b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16.png)
(完整版)高中数学解析几何公式大全一、直线方程1. 点斜式:y y1 = m(x x1),其中m是直线的斜率,(x1, y1)是直线上的一个点。
2. 斜截式:y = mx + b,其中m是直线的斜率,b是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
3. 一般式:Ax + By + C = 0,其中A、B、C是常数。
二、圆的方程1. 标准式:(x a)2 + (y b)2 = r2,其中(a, b)是圆心的坐标,r是圆的半径。
2. 一般式:x2 + y2 + Dx + Ey + F = 0,其中D、E、F是常数。
三、椭圆的方程1. 标准式:((x h)2/a2) + ((y k)2/b2) = 1,其中(a, b)是椭圆的半长轴和半短轴,(h, k)是椭圆中心的坐标。
2. 一般式:((x h)2/a2) + ((y k)2/b2) 1 = 0,其中(a, b)是椭圆的半长轴和半短轴,(h, k)是椭圆中心的坐标。
四、双曲线的方程1. 标准式:((x h)2/a2) ((y k)2/b2) = 1,其中(a, b)是双曲线的实轴和虚轴,(h, k)是双曲线中心的坐标。
2. 一般式:((x h)2/a2) ((y k)2/b2) 1 = 0,其中(a, b)是双曲线的实轴和虚轴,(h, k)是双曲线中心的坐标。
五、抛物线的方程1. 标准式:y2 = 4ax,其中a是抛物线的焦点到准线的距离。
2. 一般式:y2 = 4ax + b,其中a是抛物线的焦点到准线的距离,b是抛物线在y轴上的截距。
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1. 判定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计算直线到圆心的距离d与圆的半径r的关系。
如果d < r,直线与圆相交;如果d = r,直线与圆相切;如果d > r,直线与圆相离。
2. 直线与圆的交点:解直线方程和圆的方程,得到两个交点的坐标。
七、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1. 判定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将直线方程代入椭圆方程,得到一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知识点总结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fe3ab2f6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57.png)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知识点总结大全解析几何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分支之一,通过运用代数和几何的方法来研究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变换。
下面是高中数学解析几何的知识点总结,供参考:一、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1.直线与平面的交点个数:直线和平面可以有0个、1个或无数个交点。
2.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两个平面可以相交、平行或重合。
二、向量及其代数运算1.向量的概念:向量是具有大小和方向的量。
2.向量的表示方法:向量可以用有向线段或坐标表示。
3.向量的加法:向量的加法满足平行四边形法则。
4.向量的数乘:向量的数乘是一个向量与一个实数的乘积。
5.向量的数量积:向量的数量积是两个向量之间的乘积,结果是一个实数。
6.向量的乘法运算法则:分配律、结合律和交换律。
三、直线及其方程1.平面直角坐标系:平面直角坐标系包括坐标轴、坐标原点和相应的正方向。
2.直线的方程:直线可以用一般式、点斜式、两点式或截距式表示。
3.直线的性质:平行、垂直、斜率、倾斜角等。
4.直线的位置关系:两条直线可以相交、平行或重合。
四、曲线及其方程1.圆的方程:圆可以用标准方程、一般方程或截距方程表示。
2.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的方程: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可以用一般式表示。
3.曲线的性质:焦点、准线、离心率等概念的理解。
4.曲线的位置关系:两条曲线可以相交、相切或没有交点。
五、空间直线及其方程1.空间直线的方程:空间直线可以用对称式、参数方程或直角坐标式表示。
2.空间直线的位置关系:两条空间直线可以相交、平行或重合。
3.空间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空间直线可以与平面相交、平行或测度为零。
六、空间曲线及其方程1.空间曲线的方程:空间曲线可以用参数方程或直角坐标式表示。
2.空间曲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空间曲线可以与平面相交、触及或完全包含。
七、立体图形1.点、线、面、体的概念:点是没有长度、宽度和高度的,线是一系列相连的点,面是一系列相连的线,体是一系列相连的面。
2.立体图形的表面积:立方体、长方体、正方体、球体、圆柱体、圆锥体和棱锥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
高中数学中的平面解析几何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中的平面解析几何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c3e2c02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24.png)
高中数学中的平面解析几何知识点总结平面解析几何是高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代数与几何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建立坐标系,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图形的性质。
下面我们来详细总结一下这部分的重要知识点。
一、直线1、直线的倾斜角直线倾斜角的范围是0, π),倾斜角α的正切值叫做直线的斜率,记为 k =tanα。
当倾斜角为 90°时,直线的斜率不存在。
2、直线的方程(1)点斜式:y y₁= k(x x₁),其中(x₁, y₁)是直线上的一点,k 是直线的斜率。
(2)斜截式:y = kx + b,其中 k 是斜率,b 是直线在 y 轴上的截距。
(3)两点式:(y y₁)/(y₂ y₁) =(x x₁)/(x₂ x₁),其中(x₁, y₁),(x₂, y₂)是直线上的两点。
(4)截距式:x/a + y/b = 1,其中 a 是直线在 x 轴上的截距,b 是直线在 y 轴上的截距。
(5)一般式:Ax + By + C = 0(A、B 不同时为 0)3、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1)平行:两条直线斜率相等且截距不相等,即 k₁= k₂且 b₁ ≠ b₂。
(2)垂直:两条直线斜率的乘积为-1,即 k₁k₂=-1(当一条直线斜率为 0,另一条直线斜率不存在时也垂直)。
4、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点 P(x₀, y₀)到直线 Ax + By + C = 0 的距离 d =|Ax₀+ By₀+ C| /√(A²+ B²)二、圆1、圆的方程(1)标准方程:(x a)²+(y b)²= r²,其中(a, b)是圆心坐标,r是半径。
(2)一般方程:x²+ y²+ Dx + Ey + F = 0(D²+ E² 4F > 0),圆心坐标为(D/2, E/2),半径 r =√(D²+ E² 4F) / 2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1)相交: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小于半径,d < r。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7bbb22a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62.png)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知识点归纳总结
1.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 直线与平面的交点可以有三种情况:交于一点、平行或重合。
- 直线与平面的夹角可以分为三种情况:直线在平面内、直线
与平面垂直或直线在平面外。
- 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可以分为三种情况:相交于一直线、平
行或重合。
2. 平面的方程
- 平面的方程有两种形式:点法式和一般式。
- 点法式方程:通过平面上一点和法向量来确定平面方程。
- 一般式方程:由平面的法向量和一个常数项确定平面方程。
3. 直线的方程
- 直线的方程也有两种形式:点向式和一般式。
- 点向式方程:通过直线上一点和方向向量来确定直线方程。
- 一般式方程:由直线的法向量和一个常数项确定直线方程。
4. 平面和直线的距离
- 平面和直线的距离可以使用点到平面的距离公式或点到直线
的距离公式。
5. 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 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可以分为三种情况:相交于一点、平
行或重合。
6. 空间中的球面与圆
- 空间中的球面方程与二维平面上的圆方程类似。
- 空间中的球面与圆的方程可以通过中心点和半径来确定。
7. 二次曲线
- 二次曲线包括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
- 二次曲线的方程可以通过焦点、直径等要素来确定。
以上是高中数学解析几何的一些主要知识点。
通过研究和掌握
这些知识,你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解析几何的相关概念和方法。
高三数学解析几何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三数学解析几何知识点总结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23eb986c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13.png)
高三数学解析几何知识点总结大全解析几何是高中数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对于高三的学生来说尤为关键。
掌握解析几何的知识点,不仅可以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还可以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本文将对高三数学解析几何的知识点进行全面总结和归纳。
1. 坐标系在解析几何中,坐标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常见的坐标系有直角坐标系和极坐标系。
直角坐标系由两条互相垂直的坐标轴组成,分别为x轴和y轴。
点的位置可以通过坐标表示,比如(x, y)表示点在x轴和y轴上的坐标值。
极坐标系由极轴和极角组成,极轴是一条直线,极角是与极轴的夹角。
2. 点、直线和平面的方程在解析几何中,点、直线和平面可以通过方程来表示。
点的坐标可以通过坐标轴的交点得到。
直线的方程可以使用一般方程、点斜式方程和两点式方程来表示。
平面的方程可以使用一般方程和法向量方程来表示。
3. 距离和斜率在解析几何中,距离和斜率是常见的概念。
距离可以用两个点的坐标表示,可以用勾股定理求得。
斜率表示直线的倾斜程度,可以通过两点之间的坐标差值求得。
4. 直线和平面的交点直线和平面的交点可以通过直线的方程和平面的方程求得。
将直线的方程代入平面的方程,解方程组得到交点的坐标。
5. 直线与直线的关系两条直线可以相交、平行或重合。
可以通过斜率来判断直线的关系。
斜率相等的直线平行,斜率互为倒数的直线相交。
6. 直线与平面的关系直线与平面可以相交,平行或重合。
可以通过直线的方程和平面的方程来判断直线与平面的关系。
将直线的方程代入平面的方程,解方程组判断是否有解。
7. 圆的方程圆的方程可以通过圆心和半径来表示。
圆心的坐标可以通过坐标轴的交点得到。
半径可以通过圆上两点的距离来求得。
8. 镜面对称和轴对称镜面对称和轴对称是解析几何中的重要概念。
镜面对称是指图形对于一条直线左右对称,轴对称是指图形对于一点对称。
可以用坐标变换的方式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具有镜面对称或轴对称性。
9. 三角函数与向量三角函数和向量是解析几何中的重要内容。
解析几何知识点总结高中
![解析几何知识点总结高中](https://img.taocdn.com/s3/m/aaf3b9e7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65.png)
解析几何知识点总结高中几何学是数学的一部分,涵盖了从平面到空间的所有形状和大小的研究。
解析几何是几何学的一个分支,它利用代数运算和坐标系来描述各种形状和位置。
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解析几何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在本文中,将详细介绍一些高中解析几何的知识点。
1. 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是运用解析几何的基本方法之一。
我们可以通过它来描述到两个物体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
下面是二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式子:ax + by + c = 0。
其中,a、b、和c是常数,x和y是未知数。
在解析几何中,二元一次方程代表一条直线。
该直线的斜率(k)和截距(b)可以得出如下公式:k = -a/b,b = -c/b。
直线的一般式子可以根据两个点或点与斜率之间的关系来确定。
如果已知直线上的两个点A(x1, y1)和B(x2, y2),可以通过计算斜率和截距来得出该直线的一般式子:k = (y2 – y1) / (x2 – x1),b = y – kx。
其中,k为直线的斜率,b为直线的截距。
另一种方法是给定点和斜率的值。
如果直线上有一个点P(x0, y0)和斜率k,可以使用如下公式:y – y0 = k(x – x0)。
这种表示形式称为点斜式。
2. 圆的方程在解析几何中,圆的方程描述了圆的位置和半径。
标准方程如下:(x – a)^2 + (y – b)^2 = r^2。
其中,a和b是圆心的坐标,r是圆的半径。
通过对圆的方程进行简单的变形,可以从常数中得出圆的标准方程。
该变形将方程写成如下形式:x^2 + y^2 + Dx + Ey + F = 0。
其中,D、E和F是常数。
该表达式描述的圆方程称为一般圆方程。
3. 空间几何解析几何不仅适用于平面几何,还可以用于空间几何。
在空间几何中,一个点由三个坐标表示。
直线可以通过两点或点和向量表示,而平面可以通过三个点或点和两条直线表示。
空间几何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包括向量,对称和距离。
向量是大小和方向的量,可以使用两点之间的差值来描述。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总结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1967954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bb.png)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总结解析几何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研究几何对象的位置、相互关系和性质的一种方法。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主要包括二维解析几何和三维解析几何两个方面。
下面我将从坐标系、直线、圆、曲线以及空间几何等方面,对高中数学解析几何进行全面总结。
一、坐标系坐标系是解析几何的基础。
平面直角坐标系由两个数轴(x轴和y轴)以及它们的交点(原点)组成。
空间直角坐标系由三个数轴(x轴、y轴和z轴)以及它们的交点(原点)组成。
使用坐标系可以通过坐标来表示几何对象的位置。
二、直线直线是解析几何中最基本的图形,也是其他图形的基础。
直线的一般方程为Ax+By+C=0,其中A、B和C是常数。
直线的斜率用k表示,斜截式方程为y=kx+b,其中k是斜率,b是截距。
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可以通过它们的方程和斜率来确定。
三、圆圆是平面解析几何中的一个重要图形。
圆的一般方程为(x-a)²+(y-b)²=r²,其中(a,b)是圆心坐标,r是半径。
利用圆的方程,可以求解圆的相关性质,例如圆心、半径、切线方程以及与其他图形的位置关系。
四、曲线曲线是解析几何的又一个重要内容。
常见的曲线有抛物线、椭圆、双曲线等。
这些曲线可以通过几何性质或代数方程来描述。
例如,抛物线的一般方程为y=ax²+bx+c,其中a、b和c是常数,a≠0。
五、空间几何空间几何是解析几何的三维扩展。
在空间几何中,坐标系由三个轴(x轴、y轴和z轴)以及它们的交点(原点)构成。
与平面几何相似,利用坐标系可以表示一点、一直线以及一平面在空间中的位置。
此外,空间几何还包括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空间几何体的性质等。
六、向量向量是解析几何中一个重要的工具。
向量具有大小和方向。
向量的表示可以使用它的起点和终点的坐标表示,也可以使用其分量表示。
向量的加法、减法、数量积和向量积等运算可以通过坐标的运算来进行。
向量的一些性质和定理,如平行向量的性质、垂直向量的性质以及柯西-斯瓦尔茨不等式等,也是解析几何中需要掌握的内容。
高中解析几何知识点总结
![高中解析几何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c5234cf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9e.png)
高中解析几何知识点总结高中解析几何知识点总结前言在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解析几何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通过解析几何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几何思维,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本文将总结高中解析几何的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该部分内容。
正文1. 平面的方程•一般式方程:Ax + By + C = 0,表示平面的一个特定方程。
•截距式方程:过平面的x、y、z轴上的截距分别为a、b、c,方程为x/a + y/b + z/c = 1。
•法向量方程:通过平面上一点P和平面的法向量n,方程为n·r = n·P。
•两点式方程:平面上已知两点A、B,方程为PA·PB = 0。
2. 直线的方程•一般式方程:Ax + By + C = 0,表示直线的一个特定方程。
•截距式方程:过直线的x、y、z轴上的截距分别为a、b、c,方程为x/a + y/b + z/c = 1。
•方向向量方程:直线的方向向量为a,过直线上一点P,方程为r = P + ta。
•两点式方程:直线上已知两点A、B,方程为AB·r = 0。
3. 圆的方程•参数方程:以(x0 + rcosθ, y0 + rsinθ)为参数方程。
•标准方程:以(x-a)^2 + (y-b)^2 = r^2为标准方程。
•一般方程:以x^2 + y^2 + Dx + Ey + F = 0为一般方程。
4. 双曲线的方程•椭圆的方程:以(x/a)^2 + (y/b)^2 = 1为椭圆的标准方程。
•双曲线的方程:以(x/a)^2 - (y/b)^2 = 1为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5. 空间直线和平面的关系•相交:直线与平面有一个公共点。
•平行:直线在平面上没有交点。
•共面:直线在平面上。
6. 空间曲线和曲面的关系•相切:曲线与曲面在某一点有公共切点。
•相离:曲线在曲面上没有公共点。
结尾通过本文的总结,我们可以看到高中解析几何知识点的主要内容。
掌握了这些知识点,我们能够更好地应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d5cba38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17.png)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知识点总结解析几何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几何和代数的结合,通过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
在高中数学学习中,解析几何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它涉及到直线、圆、曲线等图形的性质和相关定理。
下面将对高中数学解析几何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直线的方程。
1.点斜式方程。
点斜式方程是解析几何中直线的一种常见方程形式,它的形式为y-y₁=k(x-x₁),其中(x₁,y₁)为直线上的一点,k为直线的斜率。
利用点斜式方程,可以方便地确定直线的位置和性质。
2.一般式方程。
一般式方程是直线的另一种常见方程形式,它的形式为Ax+By+C=0,其中A、B、C为常数且A和B不同时为0。
一般式方程可以直接得到直线的斜率和截距,方便进行直线的分析和运算。
二、圆的方程。
1.标准方程。
圆的标准方程是(x-a)²+(y-b)²=r²,其中(a,b)为圆心坐标,r为半径。
通过标准方程,可以直接得到圆的圆心和半径,方便进行圆的性质和位置分析。
2.一般方程。
圆的一般方程是x²+y²+Dx+Ey+F=0,其中D、E、F为常数。
一般方程可以通过配方和化简得到圆的标准方程,也可以直接得到圆的圆心坐标和半径长度。
三、曲线的方程。
1.抛物线的方程。
抛物线的一般方程为y=ax²+bx+c,其中a、b、c为常数且a≠0。
抛物线是解析几何中的重要曲线,通过抛物线的方程可以确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顶点坐标等重要性质。
2.椭圆的方程。
椭圆的一般方程为(x-h)²/a²+(y-k)²/b²=1,其中(h,k)为椭圆的中心坐标,a、b分别为椭圆在x轴和y轴上的半轴长度。
椭圆是解析几何中的另一种重要曲线,通过椭圆的方程可以确定椭圆的中心、长短轴长度等重要性质。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解析几何知识点总结包括直线的方程、圆的方程和曲线的方程。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解析几何知识,提高数学解题能力。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8e376f0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89.png)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1. 点、直线和平面•点:在平面上,点是最基本的几何对象,可以用坐标表示。
在空间中,点可以用三维坐标表示。
•直线:由无数个点连成的无限延伸的轨迹,可以由两个不重合的点唯一确定。
•平面:由无数点在同一平面上组成。
2. 基本图形•线段:连接两点的线段,有起点和终点,可以用线段的长度表示。
•射线:一个起点和一个终点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有起始点但没有终结点。
•角:由两条半直线和公共端点组成,以顶点为中心点,夹在两条半直线之间。
二、坐标系与向量1. 坐标系•笛卡尔坐标系:直角坐标系,是一个由两条垂直的坐标轴组成的平面,用于表示点的位置。
•极坐标系:以一个点为极点,在此点设一根射线作为极轴,并规定每一个点到该射线的距离和与该射线正方向所成角度来表示该点的坐标。
2. 向量•向量的定义:向量是有大小和方向的量,表示一段膨胀或者收缩的箭头。
•向量的运算:向量可以做加法和乘法运算,具备平移、缩放和旋转的特性。
•向量的表示:向量可以用有序数组、列矩阵或坐标表示。
三、直线与圆1. 直线的方程•点斜式方程:通过已知点和斜率来表示直线的方程。
•斜截式方程:通过截距和斜率来表示直线的方程。
•两点式方程:通过两个已知点来表示直线的方程。
•一般式方程:直线的一般方程为Ax + By + C = 0。
2. 圆的方程•标准方程:圆的标准方程为(x−a)2+(y−b)2=r2,其中(a,b)为圆心坐标,r为半径长度。
•一般方程:圆的一般方程为x2+y2+Dx+Ey+F=0。
四、曲线与曲面1. 二次曲线•椭圆:由平面上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为常数的点的轨迹组成。
•抛物线:由平面上到一个定点的距离与到一条定直线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组成。
•双曲线:有两个定点F1和F2称为焦点,对于任意一点P的到两个焦点的距离之差是常数。
2. 二次曲面•椭球面:由空间中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为常数的点的轨迹组成。
•抛物面:由空间中到一个定点的距离与到一条定直线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组成。
(完整word版)高中数学解析几何总结(非常全)
![(完整word版)高中数学解析几何总结(非常全)](https://img.taocdn.com/s3/m/38d8b41ba1c7aa00b42acb79.png)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第一部分 :直线一、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1.倾斜角 α(1) 定义:直线 l 向上的方向与 x 轴正向所成的角叫做直线的倾斜角(2) 范围: 0 180 2.斜率:直线倾斜角 α 的正切值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 .k t an1).倾斜角为 90 的直线没有斜率。
2).每一条直线都有唯一的倾斜角, 但并不是每一条直线都存在斜率 其斜率不存在 ),这就决定了我们在研究直线的有关问题时,应考虑到 这两种情况,否则会产生漏解。
3)设经过 A (x 1,y 1)和 B(x 2,y 2) 两点的直线的斜率为 k ,y 1 y 2o则当 x 1 x 2 时, k tan;当 x 1 x 2 时,90;斜率不存在;x1 x 2二、直线的方程1.点斜式:已知直线上一点 P (x 0,y 0)及直线的斜率 k (倾斜角 α )求直线的方程用点斜式: y-y 0=k(x-x 0)注意: 当直线斜率不存在时,不能用点斜式表示,此时方程为 x x 0 ;2.斜截式:若已知直线在 y 轴上的截距(直线与 y 轴焦点的纵坐标)为 b ,斜率为 k ,则直 线方程: y kx b ;特别地,斜率存在且经过坐标原点的直线方程为:y kx注意:正确理解“ 截距 ”这一概念,它具有 方向性,有正负之分,与“距离”有区别 。
3.两点式:若已知直线经过 (x 1,y 1) 和 (x 2, y 2) 两点,且( x 1 x 2,y 1 y 2 则直线的方程:y y 1 x x 1 y 2 y 1 x 2 x 1注意:①不能表示与 x 轴和 y 轴垂直的直线;②当两点式方程写成如下形式 (x 2 x 1)(y y 1) (y 2 y 1)(x x 1) 0时, 方程可以适应在 于任何一条直线 。
4 截距式:若已知直线在 x 轴, y 轴上的截距分别是 a , b ( a 0,b 0 )则直线方程:a xb y1;注意: 1) .截距式方程表不能表示经过原点的直线,也不能表示垂直于坐标轴的直线。
2024高考数学解析几何知识点总结与题型分析
![2024高考数学解析几何知识点总结与题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badc1c1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d3.png)
2024高考数学解析几何知识点总结与题型分析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离2024年的高考越来越近。
数学作为高考的一门重要科目,解析几何是其中的一个重点内容。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解析几何,并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本文将对2024高考数学解析几何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与题型分析。
1. 直线与平面1.1 直线的方程直线的一般方程为Ax + By + C = 0,其中A、B、C为常数。
根据直线的特点,我们可以将其方程转化为其他形式,如点斜式、两点式、截距式等,以便于解题。
1.2 平面的方程平面的一般方程为Ax + By + Cz + D = 0,其中A、B、C、D为常数。
类似于直线的情况,根据平面的性质,我们可以将其方程转化为点法式、截距式等形式。
2. 空间几何体2.1 球球是解析几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其方程为(x-a)^2 + (y-b)^2 + (z-c)^2 = r^2,其中(a, b, c)为球心坐标,r为半径长度。
2.2 圆锥曲线圆锥曲线包括圆、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
通过对几何体的方程进行适当的变化,可以得到不同类型的圆锥曲线方程。
掌握其特点和方程形式,对于解析几何的学习非常重要。
3. 空间几何关系3.1 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包括相交、平行、重合等情况。
根据两条直线的方程,我们可以通过求解方程组或直线的斜率等方式,判断它们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
3.2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包括相交、平行、重合等情况。
根据直线的方程和平面的方程,我们可以通过代入求解或者检验点的方法,判断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
4. 解析几何的常见题型4.1 直线与平面的交点求解给定直线和平面的方程,我们需要求解它们的交点。
通过将直线方程代入平面方程中,可以得到关于未知变量的方程组,进而求解出交点的具体坐标。
4.2 距离计算在解析几何中,我们常常需要计算点、直线或平面之间的距离。
对于给定的两点,我们可以利用距离公式进行计算;对于直线和平面,我们可以利用点到直线/平面的距离公式进行计算。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e503f88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c4.png)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知识点总结一、引言解析几何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分支,它通过坐标系统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使得复杂的几何图形和关系可以通过代数方法进行分析和解决。
本篇文章旨在总结高中数学解析几何的核心知识点,为学习和复习提供参考。
二、坐标系统1. 笛卡尔坐标系:由两条垂直的数轴构成,分别为x轴和y轴,交点为原点。
2. 坐标点:在坐标系中,任意一点的位置由一对数值(x, y)确定。
3. 距离公式:点A(x1, y1)和点B(x2, y2)之间的距离为√[(x2-x1)²+(y2-y1)²]。
三、直线方程1. 斜率:直线的倾斜程度,用k表示,计算公式为k=(y2-y1)/(x2-x1)。
2. 点斜式:直线方程y-y1=k(x-x1),其中(x1, y1)为直线上的一点。
3. 斜截式:直线方程y=kx+b,其中b为直线与y轴的交点。
4. 两点式:直线方程(y-y1)/(y2-y1)=(x-x1)/(x2-x1),用于两点确定的直线。
5. 一般式:直线方程Ax+By+C=0,其中A、B、C为常数。
四、圆的方程1. 标准圆:圆心在原点,半径为r的圆的方程为x²+y²=r²。
2. 一般圆:圆心为(a, b),半径为r的圆的方程为(x-a)²+(y-b)²=r²。
五、圆锥曲线1. 椭圆: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方程为(x/a)²+(y/b)²=1,其中a>b。
2. 双曲线: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轴上的双曲线方程为(x/a)²-(y/b)²=1,其中a, b>0。
3. 抛物线:顶点在原点,对称轴为y轴的抛物线方程为y=ax²。
六、空间解析几何1. 三维坐标系:在平面坐标系的基础上增加z轴,形成三维空间坐标系。
2. 空间直线:通过对称性、方程组或参数方程来描述空间中的直线。
高中数学中的解析几何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中的解析几何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d5817d2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fa.png)
高中数学中的解析几何知识点总结解析几何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了几何图形在坐标系中的性质和变换规律。
在高中数学学习中,解析几何是一个重要的内容模块。
本文将对高中数学中的解析几何知识点做一总结。
一、直线的方程1.点斜式方程:已知直线上一点P(x1, y1)及其斜率k的情况下,直线的方程可以写为y-y1=k(x-x1)。
2.两点式方程:已知直线上两点P(x1, y1)和Q(x2, y2)的情况下,直线的方程可以写为(y-y1)/(x-x1)=(y2-y1)/(x2-x1)。
3.斜截式方程:已知直线与y轴的交点为截距b,斜率为k的情况下,直线的方程可以写为y=kx+b。
二、平面坐标系1.点的坐标:平面坐标系中,一个点的位置可以由其横坐标x和纵坐标y确定。
2.距离公式:平面上两个点的距离可以通过距离公式d=sqrt((x2-x1)²+(y2-y1)²)计算得出。
3.中点公式:平面上两个点的中点坐标可以通过中点公式M((x1+x2)/2, (y1+y2)/2)计算得出。
三、直线的性质1.平行与垂直: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是它们的斜率相等,两条直线垂直的条件是它们的斜率的乘积为-1。
2.直线的倾斜角:直线与x轴的倾斜角可以通过斜率的反正切得到。
3.直线的截距:直线与坐标轴的交点称为截距,x轴截距即为直线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y轴截距即为直线与y轴的交点的纵坐标。
四、圆的方程1.标准形式方程:圆的标准方程可以写为(x-a)²+(y-b)²=r²,其中(a, b)为圆心的坐标,r为半径。
2.一般形式方程:圆的一般形式方程可以写为x²+y²+Dx+Ey+F=0,其中D、E、F为常数。
五、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1.相切:当直线与圆只有一个交点,且此交点处的切线斜率存在时,直线与圆相切。
2.相离:当直线与圆没有交点时,直线与圆相离。
3.相交:当直线与圆有两个交点时,直线与圆相交。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总结非常全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总结非常全](https://img.taocdn.com/s3/m/79ab3170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8e.png)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总结非常全解析几何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它凭借着坐标系的引入和解析法的运用,把几何图形的特征用精确的数学语言描述。
本篇文章主要围绕高中数学解析几何的知识点进行总结,旨在帮助读者更好的掌握该学科。
一、平面直角坐标系平面直角坐标系指由二维直角坐标系(x,y) 和坐标平面上给定的一个原点(O) 共同构成的平面。
坐标系的基础知识对解析几何的学习至关重要,因此我们需要掌握如下概念:1. 笛卡尔坐标系平面直角坐标系又称为笛卡尔坐标系,是二维空间中的一种坐标系。
该坐标系中,平面上的任意一点P的坐标(x,y) 是由P点在x轴、y轴上的投影所确定的。
2. 坐标轴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两条坐标轴分别是x轴和y轴,它们相交于坐标系的原点O。
3. 坐标变化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意一点P(x,y) 关于x轴、y轴、原点O的对称点分别是P'(x,-y)、P'(-x,y) 和P'(-x,-y)。
二、直线及其方程解析几何中的直线是平面上的一种基本几何元素,由于它们的性质非常重要,因此直线及其方程的知识点也是解析几何中的核心内容。
我们需要掌握以下知识点:1. 直线的方程直线的一般式和斜截式是解析几何中最为常用的两种方程。
(1)直线的一般式:Ax+By+C=0在直线的一般式中,A、B、C 均为实数,其中 A 和 B 不同时为零。
(2)直线的斜截式:y=kx+b在直线的斜截式中,k 为直线的斜率,即斜线的倾斜程度。
斜率为0的直线是水平线,斜率为正数的直线是上升的,斜率为负数的直线是下降的。
2. 直线的截距式直线的截距式比较简单,它是指直线在x、y轴上截距所组成的一种方程形式,可以用来求解直线的截距。
3. 直线之间的关系直线之间的关系有平行、垂直等多种情况,我们需要掌握这些关系的性质和求解方法。
三、圆与圆的方程圆是解析几何中的另一个重要几何元素,它可以用一个点和一个距离来描述。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需要掌握以下知识点:1. 圆的一般式圆的一般式为(x-a)²+(y-b)²=r²,其中(a,b)为圆心坐标,r为圆的半径。
高中解析几何公式大全
![高中解析几何公式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074540bd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f6.png)
高中解析几何公式大全1. 平面解析几何公式1.1 直线方程- 一般式直线方程:$Ax + By + C = 0$- 点斜式直线方程:$y - y_1 = k(x - x_1)$- 两点式直线方程:$\frac{x - x_1}{x_2 - x_1} = \frac{y -y_1}{y_2 - y_1}$1.2 距离公式- 两点间距离公式:$AB = \sqrt{(x_2 - x_1)^2 + (y_2 - y_1)^2}$1.3 中点公式- 两点中点公式:$M\left(\frac{x_1+x_2}{2},\frac{y_1+y_2}{2}\right)$1.4 斜率公式- 直线斜率公式:$k = \frac{y_2 - y_1}{x_2 - x_1}$1.5 垂直/平行线判定公式- 斜率相乘为-1时,两直线垂直;斜率相等时,两直线平行2. 空间解析几何公式2.1 点和向量坐标表示- 一点坐标:$P(x, y, z)$- 向量坐标:$\vec{AB}=(x_2 - x_1, y_2 - y_1, z_2 - z_1)$2.2 向量公式- 两点连线向量:$\vec{AB}=(x_2 - x_1, y_2 - y_1, z_2 - z_1)$ - 向量加法:$\vec{AB} + \vec{BC} = \vec{AC}$- 向量数量积:$\vec{a} \cdot \vec{b} = ab\cos\theta$2.3 平面方程- 法线向量公式:$ax + by + cz + d = 0$2.4 空间距离公式- 两点间距离公式:$AB = \sqrt{(x_2 - x_1)^2 + (y_2 - y_1)^2 + (z_2 - z_1)^2}$3. 圆的解析几何公式3.1 圆的标准方程- 圆的标准方程:$(x - a)^2 + (y - b)^2 = r^2$3.2 圆的一般方程- 圆的一般方程:$x^2 + y^2 + Dx + Ey + F = 0$3.3 切线公式- 点与圆的切线公式:$y - y_1 = k(x - x_1) \pm \sqrt{r^2 - (x - x_1)^2}$以上是一些高中解析几何中常用的公式,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解析几何知识归纳
![高中解析几何知识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5fbb09cc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a5.png)
高中解析几何知识归纳高中解析几何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研究平面和空间中点、线、面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位置关系。
以下是对高中解析几何知识点的详细介绍:一、平面解析几何1. 点:平面上的点用坐标系表示,有序数对(x, y)表示。
2. 直线:直线的方程一般形式为Ax + By + C = 0,其中A、B、C为常数,A和B不同时为0。
3. 圆:圆的标准方程为(x - h)²+ (y - k)²= r²,其中(h, k)为圆心坐标,r为半径。
4. 圆锥曲线:包括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
-椭圆:椭圆的标准方程为x²/a²+ y²/b²= 1,其中a为半长轴,b为半短轴。
-双曲线: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x²/a²- y²/b²= 1,其中a为实轴半长,b为虚轴半长。
-抛物线: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为y²= 4ax或x²= 4ay,其中a为焦点到准线的距离。
二、空间解析几何1. 点:空间中的点用坐标系表示,有序数对(x, y, z)表示。
2. 直线:空间直线的方程一般形式为Ax + By + Cz + D = 0,其中A、B、C、D为常数,A、B、C不同时为0。
3. 平面:平面的方程一般形式为Ax + By + Cz + D = 0,其中A、B、C、D为常数,A、B、C 不同时为0。
4. 空间几何体:包括立方体、球、锥体、柱体等。
三、解析几何的基本公式和性质1.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d = |Ax1 + By1 + C| / √(A²+ B²),其中(x1, y1)为点的坐标。
2. 点到直线的距离性质:点到直线的距离等于点到直线的垂线的长度。
3. 直线与直线的交点公式:解直线方程组,得到交点的坐标。
4.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相交、相切或相离。
5.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圆与圆相交、相切或相离。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总结(非常全)[2]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总结(非常全)[2]](https://img.taocdn.com/s3/m/4c138c6ecc22bcd127ff0cdf.png)
(完整word版)高中数学解析几何总结(非常全)(word版可编辑修改)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word版)高中数学解析几何总结(非常全)(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word版)高中数学解析几何总结(非常全)(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第一部分:直线一、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1.倾斜角α(1)定义:直线l 向上的方向与x 轴正向所成的角叫做直线的倾斜角。
(2)范围:︒<≤︒1800α2.斜率:直线倾斜角α的正切值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 αtan =k(1).倾斜角为︒90的直线没有斜率。
(2).每一条直线都有唯一的倾斜角,但并不是每一条直线都存在斜率(直线垂直于x 轴时,其斜率不存在),这就决定了我们在研究直线的有关问题时,应考虑到斜率的存在与不存在这两种情况,否则会产生漏解.(3)设经过),(11y x A 和),(22y x B 两点的直线的斜率为k , 则当21x x ≠时,2121tan x x y y k --==α;当21x x =时,o90=α;斜率不存在;二、直线的方程1。
点斜式:已知直线上一点P (x 0,y 0)及直线的斜率k (倾斜角α)求直线的方程用点斜式:y-y 0=k (x-x 0)注意:当直线斜率不存在时,不能用点斜式表示,此时方程为0x x =;2。
斜截式:若已知直线在y 轴上的截距(直线与y 轴焦点的纵坐标)为b ,斜率为k ,则直线方程:b kx y +=;特别地,斜率存在且经过坐标原点的直线方程为:kx y =注意:正确理解“截距”这一概念,它具有方向性,有正负之分,与“距离"有区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称性
关于 轴对称
关于 轴对称
焦点
( ,0)
( ,0)
(0, )
(0, )
焦点在对称轴上
顶点
离心率
=1
准线
方程
准线与焦点位于顶点两侧且到顶点的距离相等。
顶点到准线的距离
焦点到准线的距离
(2)线段A1A2,B1B2分别叫做椭圆的长轴长等于2a,短轴长等于2b,a和b分别叫做椭圆的长半轴长和短半轴长。
4.离心率
(1)我们把椭圆的焦距与长轴长的比 ,即 称为椭圆的离心率,
记作e( ),
e越接近于0 (e越小),椭圆就越接近于圆;
e越接近于1 (e越大),椭圆越扁;
注意:离心率的大小只与椭圆本身的形状有关,与其所处的位置无关。
④斜率相等时,两直线平行(或重合);但两直线平行(或重合)时,斜率不一定相等,因为斜率有可能不存在。
四、两直线的交角
(1) 到 的角:把直线 依逆时针方向旋转到与 重合时所转的角;它是有向角,其范围是 ;
注意:① 到 的角与 到 的角是不一样的;②旋转的方向是逆时针方向;③绕“定点”是指两直线的交点。
联立 消y得:
联立 消x得:
(2)弦中点问题:斜率为k的直线l与椭圆 交于两点 是AB的中点,则:
(3)弦长公式:
第四部分:双曲线
双曲线
标准方程(焦点在 轴)
标准方程(焦点在 轴)
定义
第一定义:平面内与两个定点 , 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是常数(小于 )的点的轨迹叫双曲线。这两个定点叫做双曲线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叫焦距。
离心率
1)
重要结论
(1) 焦半径(双曲线上的点与焦点之间的线段):
(2)通径(过焦点且垂直于实轴的弦)
(3)焦点三角形(双曲线上的任意一点与两焦点够成的三角形):
准线方程
准线垂直于实轴且在两顶点的内侧;两准线间的距离:
渐近线
方程
共渐近线的双曲线系方程
( )
( )
直线和双曲线的位置
(1)判断方法:联立直线方程与双曲线方程消y(或x)得到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根据判别式 的符号判断位置关系:
②直线关于直线对称:(设 关于 对称)
Ⅰ、若 相交,则 到 的角等于 到 的角;若 ,则 ,且 与 的距离相等。
Ⅱ、求出 上两个点 关于 的对称点,在由两点式求出直线的方程。
Ⅲ、设 为所求直线直线上的任意一点,则 关于 的对称点 的坐标适合 的方程。
如:求直线 关于 对称的直线 的方程。
八、简单的线性规划:
(2)与 平行的直线为 ;
(3)与 垂直的直线为 ;
七、对称问题:
(1)中心对称:
①点关于点的对称:
该点是两个对称点的中点,用中点坐标公式求解,点 关于 的对称点
②直线关于点的对称:
Ⅰ、在已知直线上取两点,利用中点公式求出它们关于已知点对称的两点的坐标,再由两点式求出直线方程;
Ⅱ、求出一个对称点,在利用 由点斜式得出直线方程;
(6)等轴双曲线上任意一点P处的切线夹在两条渐近线之间的线段,必被P所平分;
7)等轴双曲线上任意一点处的切线与两条渐近线围成三角形面积恒为常数
第五部分:抛物线知识点总结
图象
定义
平面内与一个定点 和一条定直线 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叫做抛物线,点 叫做抛物线的焦点,直线 叫做抛物线的准线。{ =点M到直线 的距离}
注意:正确理解“截距”这一概念,它具有方向性,有正负之分,与“距离”有区别。
3.两点式:若已知直线经过 和 两点,且( 则直线的方程: ;
注意:①不能表示与 轴和 轴垂直的直线;
②当两点式方程写成如下形式 时,方程可以适应在于任何一条直线。
4截距式:若已知直线在 轴, 轴上的截距分别是 , ( )则直线方程: ;
(2)直线 与 的夹角:是指由 与 相交所成的四个角的最小角(或不大于直角的角),它的取值范围是 ;
(3)设两直线方程分别为: 或
①若 为 到 的角, 或 ;
②若 为 和 的夹角,则 或 ;
③当 或 时, ;
注意:①上述与 有关的公式中,其前提是两直线斜率都存在,而且两直线互不垂直;当有一条直线斜率不存在时,用数形结合法处理。
1.直线与圆相切:(1)圆心到直线距离等于半径r;(2)圆心与切点的连线与直线垂直(斜率互为负倒数)
2.圆 的斜率为 的切线方程是 过圆 上一点 的切线方程为: .
一般方程若点(x0,y0)在圆上,则(x– a)(x0– a)+(y– b)(y0– b)=R2.
特别地,过圆 上一点 的切线方程为 .
重合
,且
相交
垂直
设两直线的方程分别为: 或 ;当 或 时它们相交,交点坐标为方程组 或 解;
注意:①对于平行和重合,即它们的方向向量(法向量)平行;如:
对于垂直,即它们的方向向量(法向量)垂直;如
②若两直线的斜率都不存在,则两直线平行;若一条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另一直线的斜率为0,则两直线垂直。
③对于 来说,无论直线的斜率存在与否,该式都成立。因此,此公式使用起来更方便.
(3)设经过 和 两点的直线的斜率为 ,
则当 时, ;当 时, ;斜率不存在;
二、直线的方程
1.点斜式:已知直线上一点P(x0,y0)及直线的斜率k(倾斜角α)求直线的方程用点斜式:y-y0=k(x-x0)
注意:当直线斜率不存在时,不能用点斜式表示,此时方程为 ;
2.斜截式:若已知直线在 轴上的截距(直线与y轴焦点的纵坐标)为 ,斜率为 ,则直线方程: ;特别地,斜率存在且经过坐标原点的直线方程为:
(3)线性规划:
求线性目标函数在线性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值或最小值的问题,统称为线性规划问题。
满足线性约束条件的解 叫做可行解,由所有可行解组成的集合叫做可行域。生产实际中有许多问题都可以归结为线性规划问题。
注意:①当 时,将直线 向上平移,则 的值越来越大;
直线 向下平移,则 的值越来越小;
②当 时,将直线 向上平移,则 的值越来越小;
②指出此时直线的方向向量: , , (单位向量);直线的法向量: ;(与直线垂直的向量)
6(选修4-4)参数式 ( 参数)其中方向向量为 ,
单位向量 ; ; ;
点 对应的参数为 ,则 ;
( 为参数)其中方向向量为 , 的几何意义为 ;斜率为 ;倾斜角为 。
3、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位置关系
平行
,且
(A1B2-A2B1=0)
若点(x0,y0)不在圆上,圆心为(a,b)则 ,联立求出 切线方程.
2.7圆的弦长问题:1.半弦 、半径r、弦心距d构成直角三角形,满足勾股定理:
2.弦长公式(设而不求):
第三部分:椭圆
一.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1.椭圆的定义:平面内与两定点F1,F2距离的和等于常数 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即点集M={P| |PF1|+|PF2|=2a,2a>|F1F2|=2c};
这里两个定点F1,F2叫椭圆的焦点,两焦点间的距离叫椭圆的焦距2c。
( 时为线段 , 无轨迹)。
2.标准方程:
①焦点在x轴上: (a>b>0); 焦点F(±c,0)
②焦点在y轴上: (a>b>0); 焦点F(0, ±c)
注意:①在两种标准方程中,总有a>b>0, 并且椭圆的焦点总在长轴上;
②一般形式表示: 或者
圆的直径系方程:已知AB是圆的直径
2.4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 与圆 的位置关系有三种,d是圆心到直线的距离,(
(1) ;(2) ;(3) 。
2.5两圆的位置关系
设两圆圆心分别为O1,O2,半径分别为r1,r2, 。
(1) ;(2) ;
(3) ;(4) ;
(5) ;
外离外切相交内切内含
2.6圆的切线方程:
(1)点在圆上 d=r;(2)点在圆外 d>r;(3)点在圆内 d<r.
2.给定点 及圆 .
① 在圆 内 ② 在圆 上
③ 在圆 外
2.3圆的一般方程: .
当 时,方程表示一个圆,其中圆心 ,半径 .
当 时,方程表示一个点 .
当 时,方程无图形(称虚圆).
注:(1)方程 表示圆的充要条件是: 且 且 .
第二定义:平面内与一个定点 和一条定直线 的距离的比是常数 ,当 时,动点的轨迹是双曲线。定点 叫做双曲线的焦点,定直线叫做双曲线的准线,常数 ( )叫做双曲线的离心率。
范围
,
,
对称轴
轴, 轴;实轴长为 ,虚轴长为
对称中心
原点
焦点பைடு நூலகம்标
焦点在实轴上, ;焦距:
顶点坐标
( ,0)( ,0)
(0, ,) (0, )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
第一部分:直线
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1.倾斜角α
(1)定义:直线l向上的方向与x轴正向所成的角叫做直线的倾斜角。
(2)范围:
2.斜率:直线倾斜角α的正切值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
(1).倾斜角为 的直线没有斜率。
(2).每一条直线都有唯一的倾斜角,但并不是每一条直线都存在斜率(直线垂直于 轴时,其斜率不存在),这就决定了我们在研究直线的有关问题时,应考虑到斜率的存在与不存在这两种情况,否则会产生漏解。
(2)椭圆的第二定义:平面内与一个定点(焦点)和一定直线(准线)的距离的比为常数e,(0<e<1)的点的轨迹为椭圆。( )
①焦点在x轴上: (a>b>0)准线方程:
②焦点在y轴上: (a>b>0)准线方程:
小结一:基本元素
(1)基本量:a、b、c、e、(共四个量), 特征三角形
(2)基本点:顶点、焦点、中心(共七个点)
二.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1.范围
(1)椭圆 (a>b>0) 横坐标-a≤x≤a ,纵坐标-b≤x≤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