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高中数学解析几何解题方法
147分学霸分享丨解析几何的解题方法
![147分学霸分享丨解析几何的解题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1faaeb6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7a.png)
147分学霸分享丨解析几何的解题方法数学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对解析几何有抵触情绪的同学,想要在拉分最明显的题型中拿到高分的同学。
具体经验解析几何是高中数学的重要部分,一般来说,解析几何会在选择填空中出现一到两题,并且会在必做大题中作为压轴题出现。
分值很大,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且难度比较大,想要学好这方面的知识,不是很容易,因此,掌握一定的技巧与方法很重要。
针对高三学生,在学习解析几何的相关内容上,我有一些心得与体会,希望能与大家分享。
大家都知道高考数学卷中解析几何和导数是最不容易的两道大题,最近几年的数学卷趋向基础,只要细心多数同学可以拿到百分之七八十的分数,而想要在数学上力争顶尖的同学就要把握好这两道大题带来的机会。
然而相对于导数需要较强的技巧和想法来讲,解析几何更重要考察的是心里素质。
为什么这样说:第一因为解析几何的题型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接触过类似的题型,拿到其他题的时候一定不会完全没有思路,但要想了解各个题型是需要不怕难题的勇气的。
第二是因为解析几何要求大量的计算,我高三学习解析几何的时候常常一道题写好几张草稿纸,要想完美的完成一道题需要静下心来,需要耐心。
第三是因为这个题型作为压轴题位于试卷的末尾,我在做高考卷的时候也习惯于先做选做题,再回来做导数和解析几何,在考试的最后,时间往往剩下的不多,这往往考察每个同学的定力,能不能不紧张,细心认真的做完自己所有会的步骤。
毋庸置疑,解析几何很花费时间,因此在复习的过程中不能“吝啬”,要肯花精力与时间,数学是对分析能力要求比较高的学科,复习时着重锻炼自己的分析能力,尽量选择整块的时间解决数学问题,否则思路被打断,效率会比较低。
解析几何作为高考的重点,考查项目不仅要求分析,还要求计算能力,大多数人都会觉得解析几何大题中的式子很长,就可能出现心烦意乱,懒得算下去的现象,但其实平时就是一个积累经验与树立信心的过程,越是在平日里认真地、一步步地算,才越有可能在考场上快速地,准确地算出结果。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总结(非常全)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总结(非常全)](https://img.taocdn.com/s3/m/364a81d9bcd126fff6050bc5.png)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第一局部:直线一、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1.倾斜角α(1)定义:直线l 向上的方向与x 轴正向所成的角叫做直线的倾斜角。
(2)范围:︒<≤︒1800α2.斜率:直线倾斜角α的正切值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αtan =k〔1〕.倾斜角为︒90的直线没有斜率。
〔2〕.每一条直线都有唯一的倾斜角,但并不是每一条直线都存在斜率〔直线垂直于x 轴时,其斜率不存在),这就决定了我们在研究直线的有关问题时,应考虑到斜率的存在与不存在这两种情况,否那么会产生漏解。
〔3〕设经过),(11y x A 和),(22y x B 两点的直线的斜率为k , 那么当21x x ≠时,2121tan x x y y k --==α;当21x x =时,o90=α;斜率不存在;二、直线的方程 1.点斜式:直线上一点P 〔x 0,y 0〕及直线的斜率k 〔倾斜角α〕求直线的方程用点斜式:y-y 0=k(x-x 0)注意:当直线斜率不存在时,不能用点斜式表示,此时方程为0x x =;2.斜截式:假设直线在y 轴上的截距〔直线与y 轴焦点的纵坐标〕为b ,斜率为k ,那么直线方程:b kx y +=;特别地,斜率存在且经过坐标原点的直线方程为:kx y = 注意:正确理解“截距〞这一概念,它具有方向性,有正负之分,与“距离〞有区别。
3.两点式:假设直线经过),(11y x 和),(22y x 两点,且〔2121,y y x x ≠≠那么直线的方程:121121x x x x y y y y --=--;注意:①不能表示与x 轴和y 轴垂直的直线;②当两点式方程写成如下形式0))(())((112112=-----x x y y y y x x 时,方程可以适应在于任何一条直线。
4截距式:假设直线在x 轴,y 轴上的截距分别是a ,b 〔0,0≠≠b a 〕那么直线方程:1=+bya x ; 注意:1〕.截距式方程表不能表示经过原点的直线,也不能表示垂直于坐标轴的直线。
高中数学平面解析几何的常见题型及解答方法
![高中数学平面解析几何的常见题型及解答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0f49527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82.png)
高中数学平面解析几何的常见题型及解答方法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平面解析几何是一个重要的内容,也是考试中的重点。
平面解析几何主要研究平面上的点、直线、圆等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关系,通过坐标系和代数方法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平面解析几何题型及解答方法,希望能给同学们提供一些帮助。
一、直线方程的求解直线方程的求解是平面解析几何中的基础内容。
常见的题型有已知直线上的两点,求直线方程;已知直线的斜率和一点,求直线方程等。
这里我们以已知直线上的两点,求直线方程为例进行说明。
例如,已知直线上的两点为A(2,3)和B(4,5),求直线方程。
解题思路:设直线的方程为y = kx + b,其中k为斜率,b为截距。
根据已知条件,我们可以列出方程组:3 = 2k + b5 = 4k + b解方程组,得到k和b的值,从而得到直线方程。
解题步骤:1.将方程组改写为矩阵形式:| 2 1 | | k | | 3 || 4 1 | | b | = | 5 |2.利用矩阵的逆运算,求出k和b的值。
3.将k和b的值代入直线方程y = kx + b,即可得到直线方程。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求解直线方程的方法是通过已知条件列方程组,然后通过矩阵运算求解出未知数的值,最后将值代入直线方程得到结果。
二、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是平面解析几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常见的题型有直线与圆的切线问题、直线与圆的交点问题等。
这里我们以直线与圆的切线问题为例进行说明。
例如,已知圆的方程为x^2 + y^2 = 4,直线的方程为y = 2x - 1,求直线与圆的切点坐标。
解题思路:首先,我们需要确定直线与圆是否有交点。
当直线与圆有交点时,我们可以通过求解方程组得到交点坐标。
当直线与圆没有交点时,我们需要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进而确定是否有切点。
解题步骤:1.将直线方程代入圆的方程,得到一个关于x的二次方程。
2.求解二次方程,得到x的值。
高中数学学习中的解析几何解题技巧
![高中数学学习中的解析几何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4cfbd263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e4.png)
高中数学学习中的解析几何解题技巧解析几何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高中数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学习解析几何时,很多学生常常会遇到解题困难的情况。
本文将介绍一些高中数学学习中解析几何解题的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解析几何题目。
一、利用图形性质确定方程解析几何问题常常涉及到图形的方程,而方程又是解题的基础。
在解析几何问题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图形的性质,来确定方程的形式。
例如,当求解过点A和B的直线方程时,我们可以根据直线的斜率来确定方程的形式。
如果我们已知直线经过点A(-3,5)和B(2,4),我们可以利用两点间的斜率公式来求解直线的斜率,即\[k = \frac{{y_2-y_1}}{{x_2-x_1}} = \frac{{4-5}}{{2-(-3)}} = -\frac{1}{5}\]然后可以通过直线的斜率和已知点的坐标,使用点斜式或者斜截式公式得到直线的方程。
二、利用向量运算简化计算在解析几何中,向量是一项重要的工具。
通过向量的加减和数乘等运算,可以简化计算过程。
例如,当求解两条直线的夹角时,我们可以利用向量的点积公式来求解。
设两条直线的方程分别为\[ax+by+c=0\]和\[px+qy+r=0\],则两条直线的夹角\(\theta\)满足:\[\cos{\theta}=\frac{{|ap+bq|}}{{\sqrt{{a^2+b^2}}\sqrt{{p^2+q^2}}}}\]通过向量的点积公式,我们可以利用方程的系数来求解直线的夹角,而无需对方程进行直接求解。
三、利用平移旋转变换简化题目解析几何中的平移、旋转等变换是解题过程中常常用到的工具。
通过适当的变换,可以将复杂的题目转化为简单的形式,便于求解。
例如,我们在求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可以通过平移变换将圆心移到坐标原点,从而简化题目。
设直线的方程为\(ax+by+c=0\),圆的方程为\((x-h)^2+(y-k)^2=r^2\),我们可以通过平移变换将圆的方程转化为\((x-a)^2+(y-b)^2=r^2\),其中\(a\)和\(b\)为圆心的坐标。
解析几何题型及解题方法总结
![解析几何题型及解题方法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a8cc03f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f7.png)
解析几何题型及解题方法总结
题型:1、求曲线方程(类型确定、类型未定);2、直线与圆锥曲线的
交点题目(含切线题目);3、与曲线有关的最(极)值题目;4、与曲线有关
的几何证实(对称性或求对称曲线、平行、垂直);5、探求曲线方程中几
何量及参数间的数目特征。
解题方法:
1、紧密结合代数知识解题:“求到两定点的距离之比等于常数的点
的轨迹”问题的求解过程中,取平面直角坐标系,使两定点的连线为x轴,且连线段的中点为原点,并设两定点的距离为2b,则两定点分别为M(b,0)N(-b,0),N(x,y)是轨迹上任意一点,常数为n,最终得到轨迹
方程(n2-1)(x2+y2)+2b(n2+1))x+b2(n2-1)=0。
2、充分利用几何图形性质简化解题过程:在对曲线轨迹方程求解的
过程中,通过几何条件,可以对轨迹的曲线类型进行判断,然后通过待定
系数法来求解。
3、用函数(变量)的观点来解决问题:对于解析几何问题而言,由
于线或点发生改变,从而导致图形中其他量的改变,这样类型的题目,往
往可以使用函数的观点来求解。
例如,在次全国高中数学竞赛题中,已知
抛物线y2=6x上的2个动点A(x1,y1)和B(x2,y2),其中x1≠x2且
1+2=4。
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与x轴交于点C,求AABC面积的最大值。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解题技巧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b2ddf276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2a.png)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解题技巧解析几何是高中数学中的一大难点,也是考试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掌握解析几何的解题技巧,不仅可以提高解题效率,还能够在考试中获得更好的成绩。
本文将从直线、圆和曲线三个方面介绍解析几何的解题技巧,并通过具体题目的分析来说明每个考点。
一、直线的解析几何解题技巧直线是解析几何中最基础的图形,其解题技巧主要包括确定直线的方程和求直线的性质。
在确定直线的方程时,常用的方法有点斜式和两点式。
例如,已知直线过点A(1,2)且斜率为3,求直线的方程。
根据点斜式的公式y-y₁ = k(x-x₁),代入已知条件,可以得到直线的方程为y-2=3(x-1)。
在求直线的性质时,常用的方法有平行和垂直关系的判断。
例如,已知直线l₁的方程为y=2x+1,直线l₂与l₁平行且过点(2,3),求l₂的方程。
根据平行关系的性质可知,l₂的斜率与l₁的斜率相等,因此l₂的方程为y=2x+b。
代入过点(2,3)的条件,可以解得b=-1,所以l₂的方程为y=2x-1。
二、圆的解析几何解题技巧圆是解析几何中的另一个重要图形,其解题技巧主要包括确定圆的方程和求圆的性质。
在确定圆的方程时,常用的方法有标准式和一般式。
例如,已知圆心为(2,-3)且经过点(1,2),求圆的方程。
根据标准式的公式(x-a)²+(y-b)²=r²,代入已知条件,可以得到圆的方程为(x-2)²+(y+3)²=18。
在求圆的性质时,常用的方法有判断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和求切线的斜率。
例如,已知圆的方程为(x-2)²+(y+3)²=18,点P(4,-1)在圆上,求点P处切线的斜率。
根据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性质可知,点P处切线的斜率等于圆的斜率,即-(x-2)/(y+3)。
代入点P的坐标,可以求得点P处切线的斜率为-2/4=-1/2。
三、曲线的解析几何解题技巧曲线是解析几何中的较为复杂的图形,其解题技巧主要包括确定曲线的方程和求曲线的性质。
高中数学中的函数与解析几何解题技巧分享
![高中数学中的函数与解析几何解题技巧分享](https://img.taocdn.com/s3/m/4a0b5593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90.png)
高中数学中的函数与解析几何解题技巧分享函数与解析几何是高中数学的重要部分,它们在各种数学问题的解决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分享一些在函数与解析几何方面的解题技巧,希望能对高中数学学习者有所帮助。
一、函数解题技巧1. 理解函数的定义在解题过程中,首先要对函数的定义有清晰的理解。
函数是一种映射关系,它将自变量映射到对应的因变量。
函数解题时要准确地找到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并理解函数在不同定义域上的变化规律。
2. 利用函数性质简化运算在解题过程中,可以根据函数的性质简化运算。
例如,利用奇偶性质可以简化函数的求值,利用周期性质可以简化函数的图像绘制,从而更便捷地解决问题。
3. 构建辅助函数有时,在解决复杂问题时,可以构建辅助函数来简化问题的分析与计算。
通过构建适当的辅助函数,可以将问题转化为更易解的形式,从而更高效地求解。
二、解析几何解题技巧1. 熟悉平面几何基本知识解析几何中的基本概念包括点、直线、平面等,学习者首先要熟悉这些基本知识,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性质。
只有对基本概念有清晰的认识,才能更好地解决解析几何中的问题。
2. 等距变换的应用等距变换是解析几何中常用的技巧之一。
通过平移、旋转、对称等等等距变换,可以保持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从而简化问题的求解。
学习者需要善于利用等距变换来研究几何问题,提高问题的解决效率。
3. 坐标系的运用在解析几何中,坐标系是一个重要的工具。
通过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可以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并运用代数知识来求解。
学习者要熟练掌握坐标系的建立方法,善于将几何问题转化为坐标系中的方程求解。
三、函数与解析几何综合运用1. 利用函数与解析几何相互关系解题函数与解析几何是密不可分的。
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学习者可以将函数与解析几何相互应用,通过解析几何的几何特性来研究函数,或者通过函数的性质来推导解析几何问题的解决方法。
例如,利用平面几何中直线的垂直、平行关系来研究函数的递增、递减性质,或者通过解析几何的方程求解方法来确定函数的解。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的解析几何方法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的解析几何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60ee60b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97.png)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的解析几何方法解析几何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运用代数和几何的方法来研究图形的性质和变化。
在高中数学中,解析几何尤其在立体几何的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高中数学立体几何中的解析几何方法,并探讨其在求解问题和证明定理中的应用。
一、直线的方程在立体几何中,直线是研究的基本对象。
通过解析几何方法,我们可以方便地求解直线的性质和方程。
1. 直线的斜率和截距直线的斜率和截距是直线方程中的两个重要参数。
给定直线上的两点A(x1, y1)和B(x2, y2),可以通过斜率公式求得直线的斜率k,即k = (y2 - y1) / (x2 - x1)直线的截距可以通过截距公式求得,即b = y - kx其中b为直线与y轴的交点,也是直线的截距。
2. 直线的一般方程直线的一般方程形式为Ax + By + C = 0,其中A、B、C为常数,且A和B不能同时为0。
这个方程可以表示任意的直线。
3. 直线的向量方程直线的向量方程形式为r = a + tb,其中r为直线上一点的位置矢量,a为直线上已知的一点的位置矢量,b为直线的方向向量,t为参数。
二、平面的方程除了直线的方程,解析几何方法还可以用来求解平面的方程。
1. 平面的点法向式方程平面的点法向式方程形式为Ax + By + Cz + D = 0,其中A、B、C、D为常数,且至少有一个不为0。
这个方程中的A、B、C为平面的法向量的分量。
2. 平面的截距式方程平面的截距式方程可以表示为 x/a + y/b + z/c = 1,其中a、b、c为平面在坐标轴上的截距。
三、解析几何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解析几何方法在立体几何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可以用来求解各种问题和证明定理。
1. 直线与平面的交点通过解析几何方法,我们可以求解直线与平面的交点。
给定直线的参数方程和平面的方程,可以将直线方程代入平面方程,得到一个关于参数的方程组,通过解方程组可以求解直线与平面的交点。
(完整版)解析几何的解题思路、方法与策略分析
![(完整版)解析几何的解题思路、方法与策略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3d3cbe1284ac850ad024250.png)
解析几何的解题思路、方法与策略高三数学复习的目的. 一方面是回顾已学过的数学知识. 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 另一方面. 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 学生不会仅仅满足于对数学知识的简单重复. 而是有对所学知识进一步理解的需求. 如数学知识蕴涵的思想方法、 数学知识之间本质联系等等. 所以高三数学复习既要“温故” . 更要“知新” . 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启发学生的思维. 又能促使学生不断提出问题. 有新的发现和创造. 进而培养学生问题研究的能力.以“圆锥曲线与方程”内容为主的解题思想思路、方法与策略是高中平面解析几何的核心内容. 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每年的高考卷中.一般有两道选择或填空题以及一道解答题. 主要考查圆锥曲线的标准方程及其几何性质等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基本方法的灵活运用. 而解答题注重对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能力的考查.重视对圆锥曲线定义的应用. 求轨迹及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的考查.解析几何在高考数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高考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通过以圆锥曲线为主要载体.与平面向量、导数、数列、不等式、平面几何等知识进行综合.结合数学思想方法.并与高等数学基础知识融为一体.考查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其设问形式新颖、有趣、综合性很强.基于解析几何在高考中重要地位.这一板块知识一直以来都是学生在高三复习中一块“难啃的骨头” .所以研究解析几何的解题思路.方法与策略.重视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这样三位一体的拓展型变式教学.是老师和同学们在高三复习一起攻坚的主题之一.本文尝试以笔者在实际高三复习教学中.在教辅教参和各类考试中遇到的几道题目来谈谈解析几何解题思路和方法策略.一、一道直线方程与面积最值问题的求解和变式例1 已知直线l 过点(2,1)M - .若直线l 交x 轴负半轴于A.交y 轴正半轴于B.O 为坐标原点.(1)设AOB ∆的面积为S .求S 的最小值并求此时直线l 的方程;(2)求OA OB +最小值; (3)求M MA B ⋅最小值.解:方法一:∵直线l 交x 轴负半轴.y 轴正半轴.设直线l 的方程为(2)1(0)y k x k =++>.∴)(0,12kk A -- )12,0(+k B . (1)∴422122)12(2≥++=+=kk k k S , ∴当1)22=k (时.即412=k .即 21=k 时取等号.∴此时直线l 的方程为221+=x y .(2)3223211221+≥++=+++=+k k k k OB OA .当且仅当22k =时取等号; (3)4212)1)(11(24411222222≥++=++=+⋅+=⋅k k k k k k MB MA . 当且仅当1k =时取等号;方法二:设直线截距式为)0,0(1><=+b a b y a x .∵过点(2,1)M -.∴112=+-ba (1)∵abb a -≥+-=22121. ∴822≥-⇒≥-ab ab .∴42121≥-==∆ab b a S AOB ; (2)322)2(3))(12(+≥+-=+-+-=+-=+=+ba ab b a b a b a b a OB OA ; (3)5)12)(2(52)1()2(2-+-+-=-+-=-++-=⋅-=⋅ba b a b a b a MB MA MB MA 422≥-+-=ab b a . (3)方法三: θsin 1=MA .θcos 2=MB . ∴42sin 4cos sin 2≥==⋅θθθMB MA .当且仅当12sin =θ时最小.∴4πθ=.变式1:原题条件不变.(1)求△AOB 的重心轨迹;(2)求△AOB 的周长l 最小值.解:(1)设重心坐标为(,)x y .且(,0)A a .(0,)B b .则3a x =.3b y =.又∵112=+-ba .∴13132=+-y x . ∴2332312332)23(3123+-=+-+=+=x x x x x y .该重心的轨迹为双曲线一部分; (2)令直线AB 倾斜角为θ.则20πθ<<.又(2,1)M -.过M 分别作x 轴和y 轴的垂线.垂足为,E F , 则θsin 1=MA . θcos 2=MB .θtan 1=AE .θtan 2=BF ∴)20(tan 2tan 1cos 2sin 13πθθθθθ<<++++=l 2sin 2cos )2cos 2(sin22cos 2sin 22cos 23cos )sin 1(2sin cos 132222θθθθθθθθθθθ-+++=++++=)420(12cot )2cot 1(22cot 3πθθθθ<<-+++=. 令12cot-=θt . 则t>0. ∴周长10)2(213≥++++=t t t l ∴32cot 212cot =⇒=-θθ。
解析几何大题
![解析几何大题](https://img.taocdn.com/s3/m/870d5d20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69.png)
解析几何大题(原创版)目录1.解析几何大题的概述2.解析几何大题的解题思路3.解析几何大题的解题技巧4.解析几何大题的例题解析5.总结正文解析几何大题是高中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高考数学中的热点题型。
这种题型主要考察学生的解析几何知识和解题能力,包括对解析几何概念的理解,对解析几何方法的应用,以及对解析几何题目的解析能力。
一、解析几何大题的概述解析几何大题主要涉及到解析几何中的直线、圆、椭圆、双曲线等几何图形,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这种题型的难度较大,需要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
二、解析几何大题的解题思路解析几何大题的解题思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认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确定题目要求的解。
2.分析题目,找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待求解的问题。
3.根据已知条件,运用解析几何的相关知识和方法,进行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
4.得出结论,并对结论进行验证。
三、解析几何大题的解题技巧解析几何大题的解题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解析几何中的基本概念和公式有深入的理解,熟练掌握解析几何的方法和技巧。
2.能够灵活运用解析几何中的几何方法、代数方法和几何与代数的结合方法。
3.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思路的清晰和逻辑的严密,避免因为粗心大意而造成错误。
四、解析几何大题的例题解析例如,解析几何中的一道经典题目:已知直线 l:y=2x+1,圆 O:(x-1)+(y-2)=5,求直线 l 与圆 O 的交点。
解:首先,根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我们可以列出直线 l 和圆 O 的方程。
然后,通过解析几何中的方法,我们可以求出直线 l 和圆 O 的交点。
五、总结解析几何大题是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大题常见的解题思路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大题常见的解题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138dbe09866fb84ae55c8d13.png)
解析几何大题常见的解题思路1.a b ⋅⇒若有模长,角度⇒cos a b θ⋅2.a b ⋅⇒若有坐标或动点⇒1212x x y y ⋅+⋅3.a b ⊥ OA OB ⊥ OA OB AB +=以A 、B 为直径的圆过原点 联立1,找韦达 0OA OB ⋅= 构造齐二次方程 OA OB ⊥垂直平分 2NP NQ =且0GP NQ ⋅=()BABCBA BC λ+ 菱形菱形 ()0OA OB AB +⋅=P ∃使得PA PB =(等腰三角形)CA CB ⊥ 向量表达,坐标运算,直接变换,联立找韦达。
4.共线/平行 共线 AP PB λ= 定比分点平行 几何 相似三角形代数 斜率相等设k5.方向向量 (,)n m n k m⇔= 6.按向量a 平移 (,)a m n 理解为 横坐标上平移m ,x →左加右减 纵坐标上平移n ,y →上减下加7.三角形各心 ①外心⇔中垂线交点 垂分线套路中点 普通 中点坐标公式椭圆 22AB b x k a y =-中中弦中点 点差法 双曲线 22AB b x k a y =中中抛物线AB p k y =中PA PB PC == ②内心⇒角分线交点⇒角分线定理 AB BD AC DC λ== 定比分点 (图1)角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点到直线的距离 去绝对值法则 D 在BAC ∠的平分线上()AB AC AD AB AC λ=+ 菱形③重心 中线交点⇒中线定理 22222()AB AC AD BD +=+(图2) 识别 1()3OG OA OB OC =++0GA GB GC ++=定比分点公式 ④重心 HA HB HA HC HB HC ⋅=⋅=⋅垂直(三种常见现象,见3)8.面积 2221()2S a b a b =-⋅222()S a b a b =-⋅。
高三复习阶段如何备考数学解析几何题
![高三复习阶段如何备考数学解析几何题](https://img.taocdn.com/s3/m/449a8a18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49.png)
高三复习阶段如何备考数学解析几何题数学解析几何是高中数学中一个重要且难度较大的部分,对于广大高三学生来说,备考解析几何题是提高数学成绩的关键。
在高三复习阶段,如何备考数学解析几何题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和制定合适策略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备考数学解析几何题的方法和技巧,希望对广大高三学生有所帮助。
一、理清解析几何基本概念在备考数学解析几何题之前,首先要对解析几何的基本概念进行理解和掌握。
解析几何是通过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的一门学科,需要对点、直线、平面、坐标系等基本概念有清晰的认识。
可以通过查阅教材、参考书或互联网资源来进行学习和总结,建立起扎实的基础。
二、掌握解析几何常用定理和公式在备考数学解析几何时,了解和记忆一些常用的定理和公式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直线的方程、两点间距离公式、两条直线的关系等。
可以利用复习资料和习题集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加深对这些定理和公式的理解和记忆。
三、多做解析几何题并总结题型特点高三复习阶段,多做解析几何的相关题目是必不可少的。
在做题过程中,要注意总结题目的特点和解题方法。
可以将解析几何题型分成平面几何和空间几何两部分,分别进行钻研。
通过大量的练习,可以熟悉各种题型,掌握解析几何的解题技巧。
四、注重解析几何与其他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解析几何与代数、函数、三角等数学知识有密切关联,在备考过程中要注重解析几何与其他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可以通过做综合性的题目或者跨章节的大题来加强解析几何与其他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解题的能力。
五、注意解题技巧和思维方法的培养解析几何是一门需要思维灵活的学科,解题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常用的解题技巧和思维方法。
例如,利用图形的对称性、利用坐标系进行变换等。
在备考过程中,可以参考一些解析几何解题技巧的书籍或者教材,培养自己的解题思维。
六、做好错题和习题的整理与总结在备考过程中,及时整理和总结做错的题目是非常必要的。
可以将做错的题目整理成错题集,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解答。
数学解析几何题解题技巧
![数学解析几何题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9f821f0d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a3.png)
数学解析几何题解题技巧解析几何作为高中数学重要的一部分,是数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
解析几何题目通常涉及到点、线、面等几何元素,并结合数学分析的方法进行求解。
解析几何题解题技巧的掌握对于学生的考试成绩和数学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一些解析几何题解题的常见技巧和方法。
一、坐标表示法在解析几何中,常常使用坐标表示法来解决问题。
坐标表示法利用数轴上的点与数的对应关系,将几何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进行求解。
在解析几何题目中,常用的坐标表示法包括直角坐标系、极坐标系等。
直角坐标系是最常见的坐标表示法之一。
在直角坐标系中,我们用x和y两个坐标轴来表示二维平面上的点。
在解析几何题目中,可以通过设定坐标原点,确定x轴和y轴的正负方向,来表示点的位置。
利用直角坐标系,我们可以计算线的斜率、距离等问题,从而解决解析几何题目。
极坐标系是另一种常用的坐标表示法。
在极坐标系中,我们用极径和极角来表示平面上的点。
极径表示点到坐标原点的距离,极角表示点与极轴的夹角。
利用极坐标系,我们可以更方便地表示圆、曲线等等问题,从而解决解析几何题目。
二、方程表示法方程表示法是解析几何题目中另一个重要的解题方法。
通过建立方程,可以用代数的方法求解几何问题。
在解析几何题目中,常常利用点、线、曲线的方程来表示几何元素的性质和关系。
例如,对于一条直线,可以通过两点式、点斜式、一般式等不同形式的方程来表示。
在解析几何题目中,可以通过已知条件,建立直线的方程,并结合其他几何元素的方程,解得问题的答案。
对于一条曲线,通常可以通过解析几何的知识,建立其方程,并通过求解方程,得到曲线上的点坐标等问题。
在解析几何题目中,方程表示法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向量表示法向量表示法是解析几何题目中另一个常用的技巧。
向量表示法利用向量的性质和运算,可以更方便地表示点、线、面等几何元素,从而解决解析几何问题。
在解析几何题目中,常常通过设立向量的起点和终点,来表示点或线段。
高中数学必备解析几何中的平面直线方程求解技巧
![高中数学必备解析几何中的平面直线方程求解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93cc1dc0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31.png)
高中数学必备解析几何中的平面直线方程求解技巧解析几何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一部分,其中求解平面直线方程是一个基础而且实用的技巧。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方法,帮助读者掌握平面直线方程求解技巧。
一、点斜式点斜式是求解平面直线方程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已知直线上的一点和直线的斜率来确定直线方程。
考虑一个已知直线L,假设通过直线上一点P(x₁, y₁),且直线L的斜率为k。
我们可以使用点斜式方程y - y₁ = k(x - x₁)来求解直线L的方程。
该方法简单直观,适用于已知一点和斜率的情况。
对于其他情况,我们可以通过已知两点求斜率,然后套用点斜式方程来求解直线方程。
二、截距式截距式是另一种常用的求解平面直线方程的方法。
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直线在坐标轴上的截距来确定直线方程。
考虑一个已知直线L,假设它与x轴相交于点A(a, 0),与y轴相交于点B(0, b)。
我们可以使用截距式方程x/a + y/b = 1来求解直线L的方程。
该方法适用于已知直线在坐标轴上的截距的情况。
如果我们已知直线通过两点,则可以利用截距公式推导出直线的截距,并进而求解直线方程。
三、法线式法线式是一种特殊的直线方程形式,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已知直线上一点P(x₁, y₁)以及直线的法线斜率来确定直线方程。
考虑一个已知直线L,假设通过直线上一点P(x₁, y₁),且直线的法线斜率为k。
我们可以使用法线式方程y - y₁ = -1/k(x - x₁)来求解直线L的方程。
法线式方程的求解方法类似于点斜式,只是斜率取其相反数的倒数。
通过已知点和法线斜率,我们可以轻松地求解直线方程。
四、两直线交点式当我们在解析几何中遇到两条直线相交且已知交点坐标时,可以使用两直线交点式来求解直线方程。
设已知直线L₁过点A(x₁, y₁)和B(x₂, y₂),直线L₂过点C(x₃,y₃)和D(x₄, y₄)。
我们可以使用两直线交点式(y - y₁)/(x - x₁) = (y₃ -y₄)/(x₃ - x₄)来求解直线方程。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的思路与方法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的思路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2fc4533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bf.png)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的思路与方法解析几何是高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坐标系、方程、图形等多个方面。
在学习解析几何时,我们需要掌握一定的思路和方法,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一、理解基本概念解析几何涉及到许多基本概念,如坐标系、方程、向量、曲线等。
在学习时,我们需要对这些概念有清晰的认识,并能够正确地理解它们的含义和用途。
只有掌握了基本概念,才能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掌握解题方法解析几何的解题方法有很多,如代入法、配方法、几何法等。
在学习时,我们需要掌握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技巧,并能够根据题目要求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
同时,我们还需要多做练习,积累解题经验,不断提高解题能力。
三、建立坐标系在解析几何中,建立坐标系是解题的重要步骤。
通过建立合适的坐标系,我们可以将曲线上的点用坐标来表示,从而方便地求出曲线的性质和形状。
在建立坐标系时,我们需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曲线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坐标系,如直角坐标系、极坐标系等。
四、利用方程求解解析几何中的方程是联系曲线和数值的桥梁。
通过解方程,我们可以得到曲线上点的坐标,进而求出曲线的性质和形状。
在学习时,我们需要掌握方程的基本形式和求解方法,如联立方程、化简方程、代入数值等。
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方程的解法和数值的取值范围,避免出现错误和遗漏。
五、结合图形理解解析几何是一门与图形密切相关的学科,通过图形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曲线的性质和形状。
在学习时,我们需要结合图形来理解解析几何的知识,如通过画图来理解坐标系和方程的含义和作用,通过观察图形来分析曲线的性质和特点等。
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图形的形状和特点,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解析几何的知识。
六、拓展应用领域解析几何不仅在数学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还在物理、工程、经济等多个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学习时,我们需要了解解析几何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情况,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和应用领域。
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不同领域中的问题特点和应用要求,以便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高中解析几何秒杀公式
![高中解析几何秒杀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410fdcaf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3f.png)
高中解析几何秒杀公式解析几何是数学必考的内容,高考数学中的解析几何的公式又非常多,那么考生如何秒杀高考数学解析几何的公式呢?高考数学解析几何有哪些解题技巧呢?如何秒杀高考数学圆锥曲线1.根据题设的已知条件,利用待定系数法列出二元二次方程,求出椭圆的方程,并化为标准方程。
2.直线设为斜截式y=kx+m,将直线与椭圆联立得到如图一元二次方程。
注意该式子具有普适性。
3.通常要验证判别式大于零(因为无论是该经验所给的弦长公式还是韦达定理都是在判别式大于零的情况下才有意义,若题目给出直线与椭圆相交则略去该步,多写不扣分)。
4.直接写出需要的弦长公式或韦达定理。
可以省去至少5分钟,而且不会算错。
5恒成立问题的证明可能会与导数,不等式交汇。
恒成立问题的证伪只要找到反例即可。
存在性问题通常是存在的,方法是提出无关的未知数。
6.最后别忘了写综上所述。
如何秒杀高考数学直线和圆的方程 1.理解直线的斜率的概念,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掌握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一般式,并能根据条件熟练地求出直线方程。
2.掌握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两条直线所成的角和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能够根据直线的方程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3.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
4.了解线性规划的意义,并会简单的应用。
5.了解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了解坐标法。
6.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了解参数方程的概念,理解圆的参数方程。
如何秒杀高考数学立体几何平行、垂直位置关系:1.由已知想性质,由求证想判定,即分析法与综合法相结合寻找证题思路。
2.利用题设条件的性质适当添加辅助线(或面)是解题的常用方法之一。
3.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在题中使用的频率最高,在证明线线垂直时应优先考虑。
空间角的计算方法:主要步骤:一作、二证、三算;若用向量,那就是一证、二算。
1.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平移法,补形法,向量法。
2.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分为作出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关键是作垂线,找射影转化到同一三角形中计算,或用向量计算,和用公式计算。
高中数学 解析几何(解析版)
![高中数学 解析几何(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d7efe6a5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1b.png)
解析几何【命题趋势】解析几何一直是高考数学中的计算量代名词,在高考中所占的比例一直是2+1+1模式.即两道选择,一道填空,一道解答题.高考中选择部分,一道圆锥曲线相关的简单概念以及简单性质,另外一道是圆锥曲线的性质会与直线、圆等结合考查一道综合题目,一般难度诶中等.填空题目也是综合题目,难度中等.大题部分一般是以椭圆抛物线性质为主,加之直线与圆的相关性子相结合,常见题型为定值、定点、对应变量的取值范围问题、面积问题等.双曲线一般不出现在解答题中,一般出现在小题中.即复习解答题时也应是以椭圆、抛物线为主.本专题主要通过对高考中解析几何的知识点的统计,整理了高考中常见的解析几何的题型进行详细的分析与总结,通过本专题的学习,能够掌握高考中解析几何出题的脉略,从而能够对于高考中这一重难点有一个比较详细的认知,对于解析几何的题目的做法能够有一定的理解与应用.【满分技巧】定值问题:采用逆推方法,先计算出结果.即一般会求直线过定点,或者是其他曲线过定点.对于此类题目一般采用特殊点求出两组直线,或者是曲线然后求出两组直线或者是曲线的交点即是所要求的的定点.算出结果以后,再去写出一般情况下的步骤.定值问题:一般也是采用利用结果写过程的形式.先求结果一般会也是采用满足条件的特殊点进行带入求值(最好是原点或是(1.0)此类的点).所得答案即是要求的定值.然后再利用答案,写出一般情况下的过程即可.注:过程中比较复杂的解答过程可以不求,因为已经知道答案,直接往答案上凑即可.关于取值范围问题:一般也是采用利用结果写过程的形式.对于答案的求解,一般利用边界点进行求解,答案即是在边界点范围内.知道答案以后再写出一般情况下的步骤比较好写.一般情况下的步骤对于复杂的计算可以不算.【考查题型】选择,填空,解答题【限时检测】(建议用时:35分钟)一、单选题一、单选题1.(2020·全国高三专题练习(理))直线20x y ++=分别与x 轴,y 轴交于,A B 两点,点P 在圆22(2)2x y -+= 上,则ABP △面积的取值范围是( ) A .[2,6]B .[4,8]C .D .【答案】A【分析】圆心(2,0)到直线的距离d ==所以点P 到直线的距离1d ∈.根据直线的方程可知,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2,0),(0,2)A B --,所以AB =,所以ABP △的面积1112S AB d ==, 所以[2,6]S ∈, 故故:A.2.(2020·河北邯郸市·高三期末)设12,F F 分别是双曲线2222:1(0,0)x y C a b a b-=>>的左、右焦点,过点2F 的直线交双曲线的右支于,A B 两点,若223AF BF =,且124cos 5F AF ∠=,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AB C D【分析】设2BF m =,则211||3,||23,|2AF m AF a m BF a m ==+=+∣,由余弦定理得2228(2)(4)(23)4(23)5a m m a m m a m +=++-⨯+,解得11,5,||4,3m a AF m AB m BF m =∴===,1ABF 为直角三角形,122,,c c F F c e a =====故选:B.3.(2020·天津河北区·高三期末)已知双曲线C :22221x y a b-=(0a >,0b >)的一条渐近线过点()3,4,且双曲线的一个焦点与抛物线220y x =的焦点重合,则双曲线的方程为( )A .221916x y -=B .221169x y -=C .22143x y -=D .22134x y -=【答案】B【分析】因为双曲线C 的渐近线by x a=±过点()3,4, 所以双曲线C 的渐近线为34yx ,设双曲线的方程为221169x y t t-=, 又因为双曲线的一个焦点与抛物线220y x =的焦点()5,0重合,所以5c ==1t =,所以双曲线的方程为221169x y -=.4.(2020·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高三一模(理))抛物线C :2y ax =在点()1,a 处的切线方程为210x y --=,则C 的焦点坐标为( )A .10,2⎛⎫ ⎪⎝⎭B .10,4⎛⎫ ⎪⎝⎭C .1,02⎛⎫ ⎪⎝⎭D .1,04⎛⎫⎪⎝⎭【答案】B【分析】:2y ax '=,所以2y ax =在点()1,a 处的切线斜率为2a ,切线210x y --=的斜率为2,所以22,1a a ==,抛物线方程为2y x ,C 的焦点坐标为10,4⎛⎫⎪⎝⎭,故选:B5.(2020·全国高三专题练习(理))若a ,b ,c 是ABC 三个内角的对边,且sin 3sin 3sin c C a A b B =+,则直线l : 0ax by c -+=被圆O :2212x y +=所截得的弦长为( )A .B .C .6D .5【答案】C【分析】由已知sin 3sin 3sin c C a A b B =+, 利用正弦定理得:()2223c a b=+圆O :2212x y +=的圆心为(0,0)O ,半径为r =圆心O 到直线l 的距离d ==,所以直线l 被圆O 所截得的弦长为6===, 故选:C.6.(2021·天津滨海新区·高三月考)已知抛物线()21:20C y px p =>的焦点为F ,准线与x 轴的交点为E ,线段EF 被双曲线22222:1(0,0)-=>>x y C a b a b顶点三等分,且两曲线1C ,2C 的交点连线过曲线1C 的焦点F ,则双曲线2C 的离心率为( )AB .2C .3D .2【答案】D【分析】抛物线22y px =的焦点为(,0)2pF ,准线方程为2p x =-,(,0)2p E -, ||EF p =,因为线段EF 被双曲线22222:1(0,0)-=>>x y C a b a b 顶点三等分,所以23p a =,即6p a =,因为两曲线1C ,2C 的交点连线过曲线1C 的焦点F ,所以两个交点为(,)2p p 、(,)2pp -, 将(,)2p p 代入双曲线22221x y a b-=得222214p p a b -=,所以2222363614a a a b -=,所以223691a b-=,所以2292b a =,所以双曲线2C 的离心率c e a =====2=. 故选:D7.(2020·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高三一模(理))设椭圆C :22214x y a +=(2a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1F ,2F ,直线l :y x t =+交椭圆C 于点A ,B ,若1F AB 的周长的最大值为12,则C 的离心率为( )A B C D .59【答案】B【分析】1F AB 的周长等于112222AB AF BF AB a AF a BF ++=+-+-()224a AB AF BF =+-+,因为22AF BF AB +≥当且仅当2,,A B F 三点共线时等号成立, 所以()22444a AB AF BF a AB AB a +-+≤+-=, 即1F AB 的周长的最大为4a ,所以412a =,解得:3a =,由椭圆的方程可得:24b =,所以c ==,所以C 的离心率为3c e a ==, 故选:B8.(2020·全国高三专题练习(理))设抛物线22y px = (0p >)的焦点为F ,准线为l ,过焦点的直线分别交抛物线于,A B 两点,分别过,A B 作l 的垂线,垂足为,C D .若3AF BF =,且三角形CDF ,则p 的值为( )A B C D【分析】过点B 作BM l ∥交直线AC 于点M ,交x 轴于点N , 设点()()1122,,A x y B x y 、,由3AF BF =得12322p p x x ⎛⎫+=+ ⎪⎝⎭, 即123x x p -=……①, 又因为NF AM ∥,所以14NF BF AM AB ==, 所以()1214NF x x =-, 所以()212142pOF ON NF x x x =+=+-=……②, 由①②可解得123,26p px x ==, 在Rt ABM ∆中,1283AB x x p p =++=, 124=3AM x x p -=,所以BM p ==,所以132CDF S P P ∆==,解得p =或p =(舍去),二、填空题9.(2021·江苏泰州市·高三期末)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双曲线22:17y x Γ-=的两个焦点分别为1F ,2F ,以2F 为圆心,12F F 长为半径的圆与双曲线Γ的一条渐近线交于M ,N 两点,若OM ON ≥,则OMON的值为________.【答案】32【分析】求出双曲线的两个焦点坐标和渐近线方程,再求圆的方程与渐近线方程联立可得M ,N 两点的横坐标,由OMON即为横坐标的绝对值的比可得答案.【详解】由已知得2221,7,8a b c ===,2c =,12(F F -,取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y =,所以圆的方程为(2232x y +=-,由(2232y x y ⎧=⎪⎨-+=⎪⎩整理得2260x -=,解得2N M x x ==,32M NM O x x O N===.取双曲线的另一条渐近线y =,(2232y x y ⎧=⎪⎨-+=⎪⎩整理得2260x -=与上同,综上32OM ON=. 故答案为:32. 10.(2020·河南高三其他模拟(理))已知F 是椭圆C :x 2a 2+y 2b 2=1(a >b >0)的左焦点,AB 是椭圆C 过F 的弦,AB 的垂直平分线交x 轴于点P .若AF ⃗⃗⃗⃗⃗ =2FB ⃗⃗⃗⃗⃗ ,且P 为OF 的中点,则椭圆C 的离心率为______.【答案】√53【解析】【分析】如图,设椭圆的右焦点为G ,连接AG,BG ,过点O 作OD//PH,交AB 于D ,则点H 为DF 中点. 设|BF|=2m,∴|AF|=4m,|AH|=3m,|AD|=2m,|DH|=|HF|=m . 所以点D 是AF 中点,因为|OF|=|OG|,所以AG//OD,∴∠BAG =π2.由椭圆的定义得|AG|=2a −4m,|BG|=2a −2m.在直角△AFG 中,(4m)2+(2a −4m)2=4c 2, 所以2m 2−am =c 24−a 24(1)在直角△ABG 中,(6m)2+(2a −6m)2=(2a −2m)2 所以m =16a .把m =16a 代入(1)得5a 2=9c 2,∴e 2=59,∴e =√53. 故答案为:√53.11.(2020·浙江高三期中)若椭圆22221(0)x y a b a b+=>>与双曲线()2211221110,0x y a b a b -=>>有相同的焦点12,F F ,点P 是两条曲线的一个交点,122F PF π∠=,椭圆的离心率为1e ,双曲线的离心率为2e ,122e e ,则2212e e +=__________.【答案】8【分析】不妨设P 在第一象限,再设PF 1=s ,PF 2=t ,由椭圆的定义可得s +t =2a , 由双曲线的定义可得s ﹣t =2a 1, 解得s =a +a 1,t =a ﹣a 1, 由∠F 1PF 22π=,在三角形F 1PF 2中,利用勾股定理可得22222221114()()22c s t a a a a a a =+=++-=+.∴2212224e e =+, 化简221222221212121=e e e e e e ++=,又由e 1e 2=2,所以22221212=28e e e e +=. 故答案为:8.12.(2020·北京海淀区·人大附中高三期中)椭圆C :22221(0)x y a b a b+=>>的左、右焦点分别为1F ,2F ,点P 在椭圆上且同时满足:①12F F P 是等腰三角形;②12F F P 是钝角三角形;③线段12F F 为12F F P 的腰; ④椭圆C 上恰好有4个不同的点P . 则椭圆C 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______.【答案】113⎛⎫ ⎪⎝⎭【分析】如图,根据椭圆的对称性知,点P 及关于x 轴,y 轴,原点对称的其它3点,即为椭圆C 满足条件的4个不同的点.根据题意可知12F F P 是以12F F ,1F P 为两腰的等腰三角形,故1122F F F P c ==,即点P 在以1F 为圆心,12F F 为半径的圆上,由题知以1F 为圆心,2c 为半径的圆与椭圆有两个交点,即可存在两个满足条件的等腰12F F P ,此时必有11F P AF >,即2c a c >-,即3a c <,所以离心率13e >; 又12PF F ∠为钝角,则12os 0c PF F <∠,利用余弦定理知2221122||||||F P F F F P <+,即222(2)(2)(22)c c a c <+-,整理得2220c ac a +-<,两边同除以2a 得,2210e e +-<,解得:01e <<综上,可知椭圆C 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113e <<-故答案为:113⎛⎫ ⎪⎝⎭三、解答题13.(2020·四川成都市·高三一模(理))已知椭圆()2222:10x y C a b a b +=>>的离心率为2,且直线1x y a b +=与圆222x y +=相切.(1)求椭圆C 的方程;(2)设直线l 与椭圆C 相交于不同的两点A ﹐B ,M 为线段AB 的中点,O 为坐标原点,射线OM 与椭圆C 相交于点P ,且O 点在以AB 为直径的圆上.记AOM ,BOP △的面积分别为1S ,2S ,求12S S 的取值范围. 【答案】(1)22163x y +=;(2)33⎣⎦. 【分析】:(1)∵椭圆的离心率为2,∴2c a =(c 为半焦距).∵直线1x y a b+=与圆222x y +==.又∵222c b a +=,∴26a =,23b =.∴椭圆C 的方程为22163x y +=.(2)∵M 为线段AB 的中点,∴12AOM BOP OMS S S S OP==△△. (ⅰ)当直线l 的斜率不存在时,由OA OB ⊥及椭圆的对称性,不妨设OA 所在直线的方程为y x =,得22A x =.则22Mx =,26Px =,∴123OM S S OP ==. (ⅱ)当直线l 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0l y kx m m =+≠,()11,A x y ,()22,B x y .由22163y kx m x y =+⎧⎪⎨+=⎪⎩,消去y ,得()222214260k x kmx m ++-=+.∴()()()2222221682138630k m k m k m ∆=-+-=-+>,即22630k m -+>.∴122421km x x k +=-+,21222621m x x k -=+. ∵点O 在以AB 为直径的圆上,∴0OA OB ⋅=,即12120x x y y +=. ∴()()221212121210x x y y kx xkm x x m +=++++=.∴()22222264102121m km k km m k k -⎛⎫++-+= ⎪++⎝⎭. 化简,得2222m k =+.经检验满足0∆>成立.∴线段AB 的中点222,2121kmm M k k ⎛⎫-⎪++⎝⎭. 当0k =时,22m =.此时12S S == 当0k ≠时,射线OM 所在的直线方程为12y x k=-. 由2212163y x k x y ⎧=-⎪⎪⎨⎪+=⎪⎩,消去y ,得2221221P k x k =+,22321P y k =+. ∴M P OM y OP y ==∴12S S ==,∴1233S S ⎛⎫∈ ⎪ ⎪⎝⎭. 综上,12S S的取值范围为33⎣⎦.14.(2020·上海浦东新区·高三一模)已知椭圆1:C 2214xy +=,1F 、2F 为1C 的左、右焦点.(1)求椭圆1C 的焦距;(2)点Q 为椭圆1C 一点,与OQ 平行的直线l 与椭圆1C 交于两点A 、B ,若QAB 面积为1,求直线l 的方程;(3)已知椭圆1C 与双曲线2221:C x y -=在第一象限的交点为(,)M M M x y ,椭圆 1C 和双曲线2C 上满足||||M x x ≥的所有点(,)x y 组成曲线C .若点N 是曲线C 上一动点,求12NF NF ⋅的取值范围.【答案】(1)2)112y x =±;(3)45,⎡⎫-+∞⎪⎢⎣⎭【分析】(1)由椭圆1C的方程知:3c =,即焦距为2c =(2)设1:2l y x m =+,代入2244x y +=得222220x mx m ++-=, 由()222481840m m m ∆=--=->得||m <212122,22+=-=-x x m x x m ,所以12||AB x x =-== 所以Q 到直线l的距离d =,由1||||12QABS d AB m =⋅==,得1m =± 所以1:12l y x =±(3)由2222441x yx y⎧+=⎨-=⎩解得MMxy⎧=⎪⎪⎨⎪=⎪⎩,设(),N x y是曲线C上一点,又1(0)F,20)F,()1,NF x y=--,()23,NF x y=-,∴22123,(||)5NF NF x y x⋅=+-≥,当N在曲线2244(||||)Mx y x x+=≥上时,21213NF NF y⋅=-,当5y=时,()12min45NF NF⋅=-,当0y =时,()12max1NF NF⋅=,所以124,15NF NF⎡⎤⋅∈-⎢⎥⎣⎦;当N在曲线221(||||)Mx y x x-=≥上时,21222NF NFy⋅=-;当5y=时,()12min45NF NF⋅=-,124,5NF NF⎡⎫⋅∈-+∞⎪⎢⎣⎭;综上,124,5NF NF⎡⎫⋅∈-+∞⎪⎢⎣⎭.15.(2021·湖南株洲市·高三一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己知圆心为点Q的动圆恒过点(1,0)F,且与直线1x=-相切,设动圆的圆心Q的轨迹为曲线Γ.(Ⅰ)求曲线Γ的方程;(Ⅱ)过点F 的两条直线1l 、2l 与曲线Γ相交于A 、B 、C 、D 四点,且M 、N 分别为AB 、CD 的中点.设1l 与2l 的斜率依次为1k 、2k ,若121k k +=-,求证:直线MN 恒过定点.【答案】(Ⅰ)24y x =;(Ⅱ)证明见解析. 【分析】(Ⅰ)由题意,设(,)Q x y ,因为圆心为点Q 的动圆恒过点(1,0)F ,且与直线1x =-相切,可得|1|x +=24y x =.(Ⅱ)设1l ,2l 的方程分别为1(1)y k x =-,2(1)y k x =-,联立方程组12(1)4y k x y x=-⎧⎨=⎩,整理得()2222111240k x k x k -++=,所以21122124k x x k ++=,则2121122,k M k k ⎛⎫+ ⎪⎝⎭,同理2222222,k N k k ⎛⎫+ ⎪⎝⎭ 所以121222121222122222MNk k k k k k k k k k k -==+++-, 由121k k +=-,可得()111MN k k k =+,所以直线MN 的方程为()2111211221k y k k x k k ⎛⎫+-=+- ⎪⎝⎭整理得()1121(1)y k k x +=+-,所以直线MN 恒过定点(1,2)-.16.(2020·浙江台州市·台州一中高三期中)如图,已知点(4,4)P 在抛物线2:2(0)M y px p =>上,过点P 作三条直线,,PA PB PC ,与抛物线M 分别交于点,,A B C ,与x 轴分别交于点,,D E G ,且||||DE EG =.(Ⅰ)(i)求抛物线M 的方程;(ii) 设直线,PA PC 斜率分别为12,k k ,若12111k k +=,求直线PB 的方程; (Ⅱ)设PBC ,四边形PABC 面积分别为12,S S ,在(Ⅰ)的条件下,求12S S 的取值范围. 【答案】(Ⅰ)(i) 24y x =;(ii) 240x y --=;(Ⅱ)1(,1)2.【分析】(Ⅰ)(i)由题知,抛物线2:2(0)M y px p =>上有一点(4,4)P ,2p ∴=,即抛物线M 的方程为24y x =;(ii)设(,0),(,0),(,0),E m D m t G m t -+其中0t >,则1244,44k k m t m t==-+--,∴由题意,1211412mk k -+==,即2m =,(2,0)E , PB ∴直线方程为240x y --=;(Ⅱ)由(Ⅰ)知,(2,0)E (2,0),(2,0),0D t G t t -+>,则PA 方程为44(4)2y x t -=-+,即4(2)480x t y t -++-=, 由24(2)4804x t y t y x-++-=⎧⎨=⎩,得2(2)480y t y t -++-=, 2(2)2,4A A t y t x -∴=-=,即2(2)(,2)4t A t --, 而PC 方程为44(4)2y x t-=--,即4(2)480x t y t ----=,同理可得2(2)(,2)4t C t +--,∴点A 到直线PB的距离为21d =,点C 到直线PB的距离为22d =,记221212121||621|6|6||()2PBC PABC PB d S d t S d d t t P d S S B d +====+-+++, 设过点P 的抛物线M 的切线l 为4(4)y k x -=-,由24(4)4y k x y x -=-⎧⎨=⎩,得2416160ky y k -+-=,由=0∆,得12k =,所以切线方程为24=0x y -+,令0y =,得4x =-, ∴要使过P 点的直线与抛物线有两个交点,则有06t <<,1261=(,1)122S S t +∴∈.。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解题技巧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07463d05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07.png)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解题技巧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解题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理解基本概念:解析几何的基本概念是解题的基础,包括直线、平面、向量、点、线段等。
在解题过程中,要确保对这些基本概念的理解准确。
2. 熟悉性质定理:解析几何中有许多性质定理,例如平行线性质、垂直线性质、相似三角形性质等。
熟悉这些性质定理,可以帮助理解和解决解析几何题目。
3. 运用向量法解题:向量法是解析几何中常用的一种解题方法。
通过引入向量的概念,可以简化解析几何题目的计算过程,提高解题效率。
4. 利用几何变换:几何变换是解析几何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包括平移、旋转、镜像等。
通过利用几何变换,可以将原题转化为更简单的几何问题进行求解。
5. 善用相似性质:相似性质在解析几何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通过发现和利用图形的相似性质,可以得到一些有用的信息,从而解决解析几何题目。
6. 注意特殊情况:解析几何题目中经常会涉及到一些特殊情况,例如对称性、平行四边形、等腰三角形等。
在解题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这些特殊情况,以充分利用它们带来的信息。
7. 多画图辅助:在解析几何题目中,通过画图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题目。
因此,解析几何解题过程中,多画图进行辅助,有助于
提高解题的思路和准确性。
8. 注意技巧和方法:解析几何题目中有一些常用的技巧和方法,例如相似比例、平行线截比、垂直线截比等。
要熟悉这些技巧和方法,并在解题过程中加以运用。
最后,解析几何题目的解题技巧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实践来逐渐掌握和提高。
不断总结经验,加强对解析几何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才能在解析几何题目中游刃有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专题:解析几何常规题型及方法A:常规题型方面(1)中点弦问题具有斜率的弦中点问题,常用设而不求法(点差法):设曲线上两点为(,)x y 11,(,)x y 22,代入方程,然后两方程相减,再应用中点关系及斜率公式,消去四个参数。
典型例题 给定双曲线x y 2221-=。
过A (2,1)的直线与双曲线交于两点P 1 及P 2,求线段P 1P 2的中点P 的轨迹方程。
分析:设P x y 111(,),P x y 222(,)代入方程得x y 121221-=,x y 222221-=。
两式相减得 ()()()()x x x x y y y y 12121212120+--+-=。
又设中点P (x,y ),将x x x 122+=,y y y 122+=代入,当x x 12≠时得 22201212x yy y x x ---=·。
又k y y x x y x =--=--121212,代入得24022x y x y --+=。
当弦P P 12斜率不存在时,其中点P (2,0)的坐标也满足上述方程。
因此所求轨迹方程是24022x y x y --+=说明:本题要注意思维的严密性,必须单独考虑斜率不存在时的情况。
(2)焦点三角形问题椭圆或双曲线上一点P ,与两个焦点F 1、F 2构成的三角形问题,常用正、余弦定理搭桥。
典型例题 设P(x,y)为椭圆x a y b22221+=上任一点,F c 10(,)-,F c 20(,)为焦点,∠=PF F 12α,∠=PF F 21β。
(1)求证离心率βαβαsin sin )sin(++=e ;(2)求|||PF PF 1323+的最值。
分析:(1)设||PF r 11=,|PF r 22=,由正弦定理得r r c122sin sin sin()αβαβ==+。
得r r c122++=+sin sin sin()αβαβ,βαβαsin sin )sin(++==a c e (2)()()a ex a ex a ae x ++-=+3332226。
当x =0时,最小值是23a ;当a x ±=时,最大值是26323a e a +。
(3)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问题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的基本方法是解方程组,进而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后利用判别式,应特别注意数形结合的办法典型例题 抛物线方程,直线与轴的交点在抛物线准线的右边。
y p x p x y t x 210=+>+=()() (1)求证:直线与抛物线总有两个不同交点(2)设直线与抛物线的交点为A 、B ,且OA ⊥OB ,求p 关于t 的函数f(t)的表达式。
(1)证明:抛物线的准线为114:x p=--由直线x+y=t 与x 轴的交点(t ,0)在准线右边,得 t pt p >--++>14440,而 由消去得x y ty p x y +==+⎧⎨⎩21()x t p x t p 2220-++-=()() ∆=+--()()2422t p t p =++>p t p ()440 故直线与抛物线总有两个交点。
(2)解:设点A(x 1,y 1),点B(x 2,y 2) ∴+=+=-x x t p x x t p 121222, OA OB k k OA OB ⊥∴⨯=-,1 则x x y y 12120+= 又y y t x t x 1212=--()() ∴+=-+=x x y y t t p 1212220()∴==+p f t t t ()22又,得函数的定义域是p t p f t >++>0440() ()()-⋃+∞200,,(4)圆锥曲线的有关最值(范围)问题圆锥曲线中的有关最值(范围)问题,常用代数法和几何法解决。
<1>若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具有明显的几何意义,一般可用图形性质来解决。
<2>若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体现明确的函数关系式,则可建立目标函数(通常利用二次函数,三角函数,均值不等式)求最值。
典型例题已知抛物线y 2=2px(p>0),过M (a,0)且斜率为1的直线L 与抛物线交于不同的两点A 、B ,|AB|≤2p (1)求a 的取值范围;(2)若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交x 轴于点N ,求△NAB 面积的最大值。
分析:这是一道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的问题,对于(1),可以设法得到关于a 的不等式,通过解不等式求出a 的范围,即:“求范围,找不等式”。
或者将a 表示为另一个变量的函数,利用求函数的值域求出a 的范围;对于(2)首先要把△NAB 的面积表示为一个变量的函数,然后再求它的最大值,即:“最值问题,函数思想”。
解:(1)直线L 的方程为:y=x-a,将y=x-a 代入抛物线方程y 2=2px,得:设直线L 与抛物线两交点的坐标分别为A(x 1,y 1),B(x 2,y 2),则⎪⎩⎪⎨⎧=+=+>-+221212)(204)(4ax x p a x x a p a ,又y 1=x 1-a,y 2=x 2-a,,2)2(80,0)2(8,2||0)2(8]4)[(2)()(||21221221221p a p p a p p p AB a p p x x x x y y x x AB ≤+<∴>+≤<+=-+=-+-=∴解得:.42p a p -≤<-(2)设AB 的垂直平分线交AB 与点Q ,令其坐标为(x 3,y 3),则由中点坐标公式得:p a x x x +=+=2213, .2)()(221213p a x a x y y y =-+-=+=所以|QM|2=(a+p-a)2+(p-0)2=2p 2.又△MNQ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QM|=|QN|=P 2,所以S△NAB =22222||22||||21p p p AB p QN AB =⋅≤⋅=⋅,即△NAB 面积的最大值为P 22。
(5)求曲线的方程问题1.曲线的形状已知--------这类问题一般可用待定系数法解决。
典型例题已知直线L 过原点,抛物线C 的顶点在原点,焦点在x 轴正半轴上。
若点A (-1,0)和点B (0,8)关于L 的对称点都在C 上,求直线L 和抛物线C 的方程。
分析:曲线的形状已知,可以用待定系数法。
设出它们的方程,L :y=kx(k ≠0),C:y 2=2px(p>0)设A 、B 关于L 的对称点分别为A /、B /,则利用对称性可求得它们的坐标分别为: A /(12,11222+-+-k k k k ),B (1)1(8,116222+-+k k k k )。
因为A 、B 均在抛物线上,代入,消去p ,得:k 2-k-1=0.解得:k=251+,p=552. 所以直线L 的方程为:y=251+x,抛物线C 的方程为y 2=554x.2.曲线的形状未知-----求轨迹方程 典型例题已知直角坐标平面上点Q (2,0)和圆C :x 2+y 2=1, 动点M 到圆C 的切线长与|MQ|的比等于常数λ(λ>0),求动点M 的轨迹方程,并说明它是什么曲线。
分析:如图,设MN 切圆C 于点N ,则动点M 组成的集合是:P={M||MN|=λ|MQ|},由平面几何知识可知:|MN|2=|MO|2-|ON|2=|MO|2-1,将M 点坐标代入,可得:(λ2-1)(x 2+y 2)-4λ2x+(1+4λ2)=0.当λ=1时它表示一条直线;当λ≠1时,它表示圆。
这种方法叫做直接法。
(6) 存在两点关于直线对称问题在曲线上两点关于某直线对称问题,可以按如下方式分三步解决:求两点所在的直线,求这两直线的交点,使这交点在圆锥曲线形内。
(当然也可以利用韦达定理并结合判别式来解决)典型例题 已知椭圆C 的方程x y 22431+=,试确定m 的取值范围,使得对于直线y x m =+4,椭圆C 上有不同两点关于直线对称。
分析:椭圆上两点(,)x y 11,(,)x y 22,代入方程,相减得31212()()x x x x +-+412()y y +()y y 120-=。
又x x x =+122,y y y =+122,k y y x x =--=-121214,代入得y x =3。
又由y xy x m ==+⎧⎨⎩34解得交点(,)--m m 3。
交点在椭圆内,则有()()-+-<m m 224331,得-<<2131321313m 。
(7)两线段垂直问题圆锥曲线两焦半径互相垂直问题,常用k k y y x x 1212121···==-来处理或用向量的坐标运算来处理。
典型例题 已知直线l 的斜率为k ,且过点P (,)-20,抛物线C y x :()241=+,直线l 与抛物线C 有两个不同的交点(如图)。
(1)求k 的取值范围;(2)直线l 的倾斜角θ为何值时,A 、B 与抛物线C 的焦点连线互相垂直。
分析:(1)直线y k x =+()2代入抛物线方程得k x k x k 222244440+-+-=(), 由∆>0,得-<<≠110k k ()。
(2)由上面方程得x x k k122244=-, y y k x x 12212224=++=()(),焦点为O (,)00。
22arctan=θ由k k y y x x k k OA OB·==-=-12122211,得k =±22,或22arctan -=πθB:解题的技巧方面在教学中,学生普遍觉得解析几何问题的计算量较大。
事实上,如果我们能够充分利用几何图形、韦达定理、曲线系方程,以及运用“设而不求”的策略,往往能够减少计算量。
下面举例说明:(1)充分利用几何图形解析几何的研究对象就是几何图形及其性质,所以在处理解析几何问题时,除了运用代数方程外,充分挖掘几何条件,并结合平面几何知识,这往往能减少计算量。
典型例题 设直线340x y m ++=与圆x y x y 2220++-=相交于P 、Q 两点,O 为坐标原点,若OP OQ ⊥,求m 的值。
解: 圆x y x y 2220++-=过原点,并且OP OQ ⊥,∴PQ 是圆的直径,圆心的坐标为M ()-121, 又M ()-121,在直线340x y m ++=上, ∴⨯-+⨯+=∴=-31241052()m m ,即为所求。
评注:此题若不充分利用一系列几何条件:该圆过原点并且OP OQ ⊥,PQ 是圆的直径,圆心在直线340x y m ++=上,而是设P x y Q x y ()()1122,、,再由OP OQ ⊥和韦达定理求m ,将会增大运算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