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有趣的平衡(教案)

合集下载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有趣的平衡板教案模板(优选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有趣的平衡板教案模板(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有趣的平衡板教案模板(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有趣的平衡板教案模板第【1】篇〗《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P114——115内容。

教材分析:《有趣的平衡》出现在人教版新课标教材《数学》六年级下册《整理和复习》中的《综合运用》单元,是一节操作性很强的活动课,是在学生掌握了比例知识的基础上设计的,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左边的钩码数量×刻度数=右边的钩码数量×刻度数”,初步感受杠杆原理。

同时发现当“左边的钩码数×刻度数”的积不变时,“右边的钩码数”与“刻度数”成反比例关系,加深对反比例关系的理解。

学情分析:由于本课题需要借助杠杆装置进行探究学习,教学中,教师在不失探究意义的前提下,恰当设计探究问题的梯度,并给予必要的引导;还有,由于本课题所探索的规律是四个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学生接触较少,有一定的挑战性。

故教学中,应注意利用对平衡现象与等式的关系和用等式反映数量之间相等关系的学习经验。

教学设想:课标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本着这样的理念,对本课教学作如下总体设想:(一)突出自主探究本课设计在学生初步感知、体验平衡的基础上,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学生借助杠杆尺进行实验操作活动,通过观察平衡现象(提出问题)——探究数量关系(分折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发现规律)——适度应用拓展(解决简单问题)为活动主线,精心设计系列活动,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引导学生在实验的同时,注意观察、分折与推理,从而发现平衡规律,学习探究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

(二)关注规律应用应用与拓展环节安排了一些练习,通过资源整合,让学生深化对平衡规律的认识,丰富认知经验,拓展知识视野,同时感受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增强应用意识,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2023年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有趣的平衡》教案(精选3篇)

2023年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有趣的平衡》教案(精选3篇)

2023年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有趣的平衡》教案(精选3篇)教案一:立齐的平衡目标:通过游戏,使学生理解平衡的概念,学会使用天平进行物体的比较和平衡。

教具:天平(已正确校准)、若干物体(例如:铅笔、橡皮擦、书籍、水杯等)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呈现一张两侧物体平衡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平衡的概念。

2. 引入:出示一些物体,通过让学生估计各物体的重量、使用天平进行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使用天平的意识。

3. 游戏:将物体分成若干组,让学生依次选择物体放在天平的两边,并判断是否平衡,直到找到能使天平平衡的组合。

4.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平衡的要点,以及使用天平进行比较和平衡的方法。

5. 拓展:让学生在家中寻找一些物体,用天平进行比较、判断平衡与否,并写下自己的发现和感想。

6. 游戏:分成小组进行“平衡大挑战”,每组选出3个同学分别选择一组物体进行平衡,比较哪个组平衡最好。

教案二:物体的平衡点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验,使学生了解物体的平衡点与现象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教具:各种不同形状的物体(例如:卡片、书籍、积木等)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呈现一幅物体平衡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物体的平衡点在哪里。

2. 观察实验:给出不同形状的物体,让学生观察物体平衡时的情况,并找出物体的平衡点。

3. 实验探究:让学生自由选择一些物体,进行实验探究物体的平衡点,并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4. 分享交流:学生将自己的观察结果进行交流和分享,展示各种不同形状物体的平衡点。

5.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物体的平衡点与物体形状的联系,以及如何找到物体的平衡点。

6. 拓展:让学生在家中寻找一些不同形状的物体,观察物体的平衡点,并写下自己的发现和感想。

教案三:平衡游戏目标:通过游戏,使学生巩固平衡的概念和使用天平比较物体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具:天平(已正确校准)、若干物体(例如:球、木块、石头等)教学步骤:1. 导入:呈现一个平衡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平衡的概念和使用天平比较物体的方法。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

六年级数学下册“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有趣的平衡”属于六年级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中的综合应用的第一课时,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比例知识的的基础上设计的,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并初步感受杠杆原理,同时通过验证这一规律,发现当杠杆“左边的钩码数×刻度数”的积不变时,“右边的钩码数”和“刻度数”成反比例关系,加深学生对反比例关系的理解。

二、学生情况分析六年级属小学高年级学段,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平衡现象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学生很少对其进行过理性分析,他们更多的是感性的生活经验,而未曾上升到科学层面。

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学生在发展上也是存在差异的,有的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有的善于逻辑推理,有的善于动手操作,分组活动、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容易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

学生总爱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所以本课以实验探究的形式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符合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理解杠杆平衡的原理,并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与人合作协调,及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分组实验这一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认识。

并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杠杆平衡的条件,学生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从中得到了培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实验、实际操作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并通过实际应用的练习,将课内外的知识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杠杆平衡的规律的学习是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杠杆原理打基础。

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掌握杠杆平衡的规律。

难点是: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师生互动,建立猜想,引出课题。

6.5.3有趣的平衡(word教案)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数学同步(人教版)

6.5.3有趣的平衡(word教案)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数学同步(人教版)
展示一些关于平衡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平衡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平衡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平衡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平衡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平衡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详细介绍平衡的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总结:
总体来说,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通过实验和探究,深入理解了分数的概念和应用。在知识方面,学生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能够进行分数的比较、加减乘除运算。在技能方面,学生能够运用分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他们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对分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表现出积极的学习态度。
强调平衡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平衡。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平衡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知识点梳理
1.分数的基本概念
-分数的定义:将一个整体(或物体)分成若干等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一个数来表示,这个数就是分数。
-分子与分母:分数中的数叫做分子,分母表示整体(或物体)被等分的份数。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平衡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平衡的认识和理解。
(6)学生可以与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经验。
(7)学生可以尝试将分数知识应用到其他学科领域,如科学、艺术等。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有趣的平衡》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有趣的平衡》

标题:《有趣的平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理解并掌握平衡的概念。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平衡的概念2. 平衡实验3. 平衡问题解决方法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一个天平,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什么是平衡?平衡有什么特点?2. 探究新知(1)平衡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天平,理解平衡的概念:当两个物体的质量相等时,它们在天平两端保持水平状态,这种现象称为平衡。

(2)平衡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平衡的概念。

实验一:在天平两端分别放置质量相等的物体,观察天平是否保持平衡。

实验二:在天平两端分别放置质量不相等的物体,观察天平是否保持平衡。

实验三:在天平一端放置物体,另一端放置砝码,调整砝码的数量,使天平保持平衡。

(3)平衡问题解决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平衡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例题:小华和小明分别拿着一袋苹果,小华的苹果比小明多3个。

如果小华给小明2个苹果,那么小华和小明谁的苹果多?分析:根据题意,小华的苹果比小明多3个,可以表示为小华的苹果数 = 小明的苹果数 3。

当小华给小明2个苹果后,小华的苹果数减少2个,小明的苹果数增加2个,此时小华的苹果数 = 小明的苹果数 1。

因此,小华的苹果仍然比小明多。

3. 巩固练习教师出示一些平衡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平衡的概念和解决平衡问题的方法。

5.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平衡问题,让学生课后练习,加深对平衡概念的理解。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平衡概念的理解程度。

2. 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平衡问题解决方法的掌握程度。

3. 通过课堂提问、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平衡的概念。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5.4 有趣的平衡》-人教版 (1)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5.4 有趣的平衡》-人教版 (1)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5.4 有趣的平衡》-人教版 (1)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平衡的概念,并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平衡的原理。

2.能够通过实验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在天平上的平衡情况。

3.能够掌握通过增加或减少质量来实现平衡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1.平衡的概念及实际应用。

2.通过实验观察不同形状物体的平衡情况。

3.增减质量实现平衡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理解平衡的概念与物体平衡的原理。

2.运用增减质量实现平衡。

四、教学准备1.实验用的天平和不同形状的物体。

2.图形化的教学辅助材料。

3.学生学习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通过实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有趣的平衡。

第二步:新课讲解(15分钟)1.介绍平衡的概念:平衡是指物体受到的力平衡,不会发生位移。

2.讲解物体在天平上的平衡情况,如何通过增减质量实现平衡。

第三步:实验操作(30分钟)1.将不同形状的物体放在天平两端,观察其平衡情况并记录下来。

2.让学生通过增减质量的方式实现平衡,探讨其中的规律。

第四步:总结归纳(10分钟)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平衡的概念和增减质量实现平衡的方法。

第五步:小结(5分钟)让学生进行简短的小结,确认他们是否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

六、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笔记,加深对平衡概念的理解。

2.回答课后习题,巩固增减质量实现平衡的方法。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方式主要是通过实验操作引导学生探究平衡的原理,但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讨论和总结,以巩固学习成果。

以上为《6.5.4 有趣的平衡》的教案内容,老师们在实际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方法和步骤,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3《有趣的平衡》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3《有趣的平衡》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3《有趣的平衡》人教新课标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解的是六年级下册数学的《有趣的平衡》这一节,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平衡的概念,学会使用平衡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平衡的定义及其性质;二是如何利用平衡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平衡的定义及其性质,难点是如何运用平衡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平衡的概念,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包括天平、砝码、木块等。

同时,我也希望大家能够准备一些学具,比如自己的玩具或者是一些小物品,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实践操作。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在课堂上引入一些实际情境,比如用天平来称量物品,让大家感受平衡的概念。

2. 讲解:接着,我会给大家讲解平衡的定义及其性质,通过讲解,让大家理解平衡的概念。

3. 实践:在讲解完平衡的概念后,我会让大家进行实践操作,运用平衡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平衡的定义、平衡的性质以及如何运用平衡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七、作业设计1. 请用一句话来描述平衡的概念。

答案:平衡是指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现象。

2. 请举例说明如何利用平衡来解决问题。

答案:比如在称量物品时,我们可以利用天平来找到物品的重量,这就是利用平衡来解决问题的一个例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大家对平衡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能够运用平衡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但在实践操作中,有些同学对如何正确使用天平等教具还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多加练习。

拓展延伸:大家可以尝试在生活中找到更多的平衡现象,比如人体的平衡、车辆的平衡等,并尝试用平衡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六年级下册数学《有趣的平衡》的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值得我们重点关注并深入解析的。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选择了平衡的定义、性质以及如何利用平衡解决实际问题作为主要教学内容。

《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今天,我要为大家带来一堂六年级下册数学的课堂——《有趣的平衡》。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将会了解到平衡的概念,并学会如何运用平衡来解决实际问题。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99页的第116页的内容。

这部分主要讲述了平衡的概念和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平衡。

我们将会通过实验和练习来理解和掌握平衡的原理。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平衡的概念,学会判断物体是否平衡,并能够运用平衡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衡的概念,学会判断物体是否平衡。

难点则是如何运用平衡来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实验和练习,我已经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平衡尺、小球、木块等。

五、教学过程1.引入:我会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来引入平衡的概念。

我会拿出一个平衡尺,将它放在桌子上,然后放一个小球在平衡尺的一端,让学生们观察平衡尺是否保持平衡。

3.练习:然后,我会让学生们进行一些练习,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平衡的概念。

我会给他们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运用平衡来解决。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会简洁明了,主要包括平衡的概念和判断平衡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1.一个物体放在平衡尺的一端,另一端放一个小球,如何调整小球的位置,使平衡尺保持平衡?2.一个木块放在桌子上,如何放置木块,使桌子保持平衡?答案:1.将小球向远离物体的一端移动,使两端的重量相等,平衡尺即可保持平衡。

2.将木块放在桌子的中央,使桌子的两端重量相等,桌子即可保持平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应该已经理解和掌握了平衡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平衡来解决实际问题。

在课后,我将会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并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拓展延伸,以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这就是我为大家设计的《有趣的平衡》教学内容。

我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将会对平衡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运用平衡来解决实际问题。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16节 有趣的平衡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16节 有趣的平衡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16节有趣的平衡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探讨“有趣的平衡”,这一节内容属于六年级下册数学的第六单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平衡的基本概念,了解如何在给定的条件下寻找平衡点,以及平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我们将使用数学的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平衡问题,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平衡的原理,并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衡的概念,并能够识别出不同情况下的平衡状态。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平衡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平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难点1. 平衡概念的理解:平衡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模型来帮助学生理解。

2. 平衡问题的解决方法:解决平衡问题需要运用数学知识,这对学生来说可能是一个挑战。

需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平衡尺:用于演示和实验平衡现象。

2. 小球、积木等物品:用于实验平衡问题。

3. 数学教材和练习册:用于学习和巩固平衡知识。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平衡实验,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讲解平衡的基本概念,让学生理解平衡的含义和特点。

3. 演示:通过演示平衡尺的平衡实验,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平衡的原理。

4. 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平衡实验,通过实践来理解平衡的概念和原理。

5. 分析:分析实例,让学生了解平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 练习:通过练习册上的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1. 有趣的平衡2. 目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3. 按照教学过程的顺序,逐步展示教学内容、实例分析、练习题目等。

作业设计1. 填空题:让学生填写平衡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计算题:让学生计算给定条件下的平衡问题。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有趣的平衡》人教新课标(2023秋)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有趣的平衡》人教新课标(2023秋)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有趣的平衡》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天平平衡的情况?”比如,在市场上称重时,如何通过调整物品的位置使天平保持平衡。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平衡的奥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天平平衡原理和质量与距离关系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天平平衡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天平平衡的基本原理。
4.培养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在探索平衡原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思维,敢于创新,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
5.增强团队协作意识: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和问题探讨,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提高沟通与交流技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天平的平衡原理:重点讲解等臂杠杆的平衡条件,使学生掌握质量与力的平衡关系。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会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改进。一方面,加强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抽象思维;另一方面,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他们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同时,注重实验操作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有趣的平衡》这一课后,我深感学生对平衡原理的兴趣被成功激发。他们通过动手操作实验,观察天平的平衡状态,对质量与距离的关系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首先,学生在理解天平平衡原理时,虽然能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但在抽象出数学表达式上还存在一定难度。这说明我们在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从具体实例中提炼出一般性规律,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有趣的平衡板优秀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有趣的平衡板优秀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有趣的平衡板优秀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有趣的平衡板优秀教案【第1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有趣的平衡板优秀教案【第2篇】《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14—115页《有趣的平衡》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生活中平衡现象的实验,发现“左边的勾码数×刻度数=右边的勾码数×刻度数”这一规律,初步感受杠杆原理。

发现当“左边的勾码数×刻度数”不变时,“右边的勾码数”与“刻度数”成反比例关系,加深对反比例关系的理解。

2、通过生活经验的回顾与挖掘,感悟平衡与质量和距离有关,培养思维的周密性、全面性。

通过实验寻求规律,培养抽象概括能力,积累动手实验活动的经验,丰富活动体验。

3、通过数学化的过程,培养学生养成用数学眼光看待身边的生活现象的习惯。

通过小组合作与分享,拓宽学生思维视野,感悟差异,丰富学习经验。

重点难点平衡规律的寻求和抽象。

教具学具课件、简易称、勾码、小组活动记录单。

教学过程一、感悟影响平衡的因素1.初始经验调动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这几幅图都共同反应了一种什么样的现象?你是怎么知道的?(课件:跷跷板、天平等图片)生:平衡。

……(教师板书课题)师:听了几位同学的发言。

你觉得平衡与什么有关?(质量)(板书) 2.加深经验感悟。

师:那么质量是不是平衡的唯一标准呢?我们来看一个跷跷板游戏(出示动画课件),怎样做,才能使跷跷板平衡?生:轻的一端加重,轻的一端小朋友往后坐,重的一端小朋友往前坐。

师:往前坐或往后坐实际上改变了什么?(与中点的距离)由此可见平衡还与什么有关呀?生:平衡还与距离有关。

(板书:距离)师:那么,在平衡中到底蕴含着怎样的数学规律呢?同学们应该在操作与实验中去寻找“平衡的规律”。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16课时有趣的平衡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16课时有趣的平衡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16课时有趣的平衡人教新课标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16课时有趣的平衡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六年级下册数学第6单元的第16课时,有趣的平衡。

我们将通过探究天平的平衡原理,了解平衡的概念,并学会如何判断物体是否平衡。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平衡的概念,掌握天平的平衡原理。

2. 能够运用平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同学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同学们理解平衡的概念,掌握天平的平衡原理。

难点是如何运用平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天平:用于展示和实验平衡的原理。

2. 物体:如石头、书籍等,用于放置在天平上进行实验。

3. 记录表格:用于记录实验结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将以一个实际情景引入本节课的学习。

我会拿出一个天平,放置两个相同的物体在两边,让同学们观察天平的平衡状态。

然后,我会一边增加一边的物体,让同学们观察天平的变化。

通过这个实验,同学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平衡的概念。

3. 解决问题:在掌握了平衡原理的基础上,我会给同学们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运用平衡的知识来解决。

例如,给定一个天平和一些物体,要求同学们通过增减物体的数量或改变物体的位置,使得天平重新平衡。

同学们需要思考和讨论,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板书设计在本节课的板书设计中,我会简洁明了地列出平衡的概念和天平的平衡原理,以便同学们能够清晰地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题目1:一个天平上有两个物体,重量分别为5kg和8kg,请问如何使天平平衡?答案1:将一个重量为3kg的物体放在天平的另一边,可以使天平平衡。

题目2:一个天平上有三个物体,重量分别为2kg、5kg和9kg,请问如何使天平平衡?答案2:将一个重量为4kg的物体放在天平的另一边,可以使天平平衡。

2.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平衡的概念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可以举例说明。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有趣的平衡板优秀教案(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有趣的平衡板优秀教案(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有趣的平衡板优秀教案(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有趣的平衡板优秀教案第【1】篇〗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有趣的平衡》属于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中的综合应用的第一课时,活动内容分为制作实验用具、体会杠杆原理、体会反比例关系三个部分组成。

教与学好这部分内容,不仅是对比例知识的巩固,而且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一般条件下竹竿保持平衡的规律,有利于学生对反比例关系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分析动手、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2、学情分析有趣的平衡是在学生掌握了比例知识的基础上设计的,六年级学生属于小学高年级学段,学生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平衡现象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学生很少对其进行理性分析,他们更多的是感性的生活经验,而未上升到科学的层面。

为此,重视有趣的平衡的教学,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左边的棋子数乘刻度数等于右边的棋子数乘上刻度数,初步感知杠杆原理。

同时发现左边的棋子数刻度数的积不变时,右边的棋子数与刻度数成反比例关系,加深学生对反比例关系的理解。

3、教学目标⑴通过生活中平衡现象的实验,体会所学的比例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利用掌握的比例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⑵通过实验寻求规律,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抽象概括和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⑶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体会学好数学的应用价值。

4、教学重点体会杠杆原理,加深对反比例关系的理解。

5、教学难点能利用掌握的比例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这部分内容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究过程,因此,教学时,可采用动手操作、直观发现、探究概括、应用升华等措施进行教学,使学生体会到右边刻度数增大,棋子数反而减少;刻度数减小,棋子数反而增大的规律,真正对棋子数与刻度数成反比例关系的理解。

三、说学法由于学生的智力是多元的,在思维上存在着差异,有的善于形象思维,有的善于逻辑推理,有的善于动手操作,综合考虑,本课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合作交流为主要形式,调动学生的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让人人学习到有价值的数学。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5.4 有趣的平衡》1-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5.4 有趣的平衡》1-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5.4 有趣的平衡》1-人教版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物体平衡的概念,理解平衡的条件;通过实验、观察和实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和实践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在探究实验中培养学生合作、负责、勇于探究的精神。

2. 教学重点•掌握物体平衡的概念。

•理解平衡的条件。

•培养实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4. 教学准备•实验器材:小木块、积木、天秤等。

•实验环境:教室或实验室。

•教师准备:熟悉实验步骤,准备好实验材料。

5. 教学过程5.1 导入•利用一些引人入胜的例子引起学生对平衡的探究兴趣,如积木的平衡、天平的使用等。

5.2 教学内容•介绍平衡的概念:什么是平衡?如何判断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讲解平衡的条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是如何相互抵消的。

•进行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如何实现平衡,引导他们总结平衡的规律。

5.3 拓展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计算来验证平衡的条件,巩固所学知识。

5.4 总结•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已学的知识。

6. 课堂延伸•鼓励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自己的平衡实验,并与同学分享。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平衡现象,并思考其中的道理。

7. 课后作业•练习册上相关习题,巩固平衡的概念和条件。

•自主设计一个有关平衡的实验并写出实验报告。

8.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物体平衡的概念,理解平衡的条件,并培养实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究的品质,为他们未来的学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有趣的平衡板教学设计(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有趣的平衡板教学设计(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有趣的平衡板教学设计(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有趣的平衡板教学设计【第1篇】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综合练习,《有趣的平衡》。

1. 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学生通过操作实践,观察发现规律,初步感知杠杆原理。

[2]应用规律,加深对反比例关系的理解。

1.2过程与方法:[1]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并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思维的周密性、全面性。

通过实验寻求规律,培养抽象概括能力。

积累动手实验活动的经验.丰富活动体验。

2. 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发现“左边的棋子数×刻度数=右边的棋子数×刻度数”这一规律。

2.2 教学难点体会杠杆原理,加深对反比例关系的理解。

3. 教学用具自制的杠杆,棋子,塑料袋等实验工具,多媒体课件4. 标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1]检查课前布置的制作工具(简单杠杆)的作业:学生对照制作要求,自查和同组互相检查。

【多媒体展示】制作要求:(1)准备的竹竿长1m,尽量做到粗细均匀。

(2)在竹竿中点打孔,拴绳子时注意绳子的长度,同时注意检查拎起绳子后竹竿是否平衡。

(3)从中点处每隔200px做一个刻度记号,尽量等距离。

拿出准备好的棋子和塑料袋。

检查大小是否一样。

[2]创设情景,引出课题师:同学们,你们玩过跷跷板吗?你们在玩跷跷板时,什么时候能够保持平衡?[3]建立猜想引导学生小组讨论:结合自己的经验,说说自己的想法,并大胆猜测一下,可以写一写,画一画。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有什么好方法,跟大家交流一下?学生可能会有如下想法:生1:两端一样长时。

生2:两端放的东西一样重时。

生3:重的一端短一点,轻的一端长一点时。

生4:支撑点放在中间时。

……【板书】有趣的平衡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认识杠杆师:介绍杠杆、钩码及正确的操作方法等。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6.5《有趣的平衡》教案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6.5《有趣的平衡》教案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6.5《有趣的平衡》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第五节《有趣的平衡》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简单的几何图形和平面几何图形的知识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平衡的概念,学会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平衡以及如何找出平衡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平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图形和平面几何图形的知识基础,对生活中的平衡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平衡的定义和判断方法还不够清晰,需要在本节课中通过实例和操作活动来加深理解。

同时,学生对于抽象的数学概念的理解还需要借助具体形象的操作和实践活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平衡的概念,学会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平衡以及如何找出平衡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平衡的概念,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平衡以及如何找出平衡点。

2.教学难点:对平衡点的理解和寻找,以及如何运用平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实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例子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平衡的概念。

3.采用合作交流法,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运用实践活动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平衡尺、天平、几何图形等。

2.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内容包括平衡的定义、判断方法和实际应用等。

3.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平衡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平衡现象,如天平、荡秋千等,引导学生关注平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6.5.3有趣的平衡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6.5.3有趣的平衡教案
解答: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力矩相等。
石头的力矩 = 100N × 2m = 200Nm
小华施加的力矩 = F × 1m
由于杠杆平衡,力矩相等,所以:
200Nm = F × 1m
F = 200N
所以小华需要在距离支点1m处施加200N的力。
5. 题型五:杠杆平衡问题的综合应用题
题目:在一条小河边,有一根长度为4m的杠杆,一端系着一个小桶,另一端系着一个重物。小桶距离支点2m,重物距离支点1m。如果小桶装满水后的总重为40N,求重物的质量,使得杠杆平衡。
- 借鉴其他学科领域的平衡概念,如化学中的化学平衡、生物学中的生态平衡等,进行跨学科的学习和思考。
2. 拓展建议:
- 组织学生参观科学博物馆或科技馆,亲身感受杠杆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对杠杆原理的理解。
- 鼓励学生在家庭和学校环境中寻找和观察平衡现象,记录下来并尝试解释其背后的原理。
- 引导学生进行小制作,如制作简单的杠杆秤或平衡玩具,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平衡条件的理解。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平衡案例进行分析,如跷跷板、天平等。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平衡的多样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杠杆原理解决平衡问题。
4. 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平衡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a. 课堂纪律:大部分学生能够遵守课堂纪律,专心听讲;
b. 参与度:部分学生课堂参与度较低,需要教师关注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c. 动手操作: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不规范、不熟练的情况,需要教师耐心指导;
d. 交流与合作: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可能存在沟通不畅、分工不明确等问题,教师需引导和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

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
-拍摄一段介绍平衡原理的小视频,要求内容准确、生动有趣,便于同学间交流学习。
4.小组合作题:
-小组合作,共同探讨以下问题:“如何运用平衡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并将讨论成果以文字或PPT形式进行展示。
作业要求:
1.完成作业时,注意保持书写工整,表述清晰。
2.在创新实践题中,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大胆尝试,家长可给予适当帮助。
4.注重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如物理、化学等,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5.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良好学习习惯。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对平衡现象的审美能力。
2.如果天平的两边力臂不同,如何保持平衡?
3.结合实际生活,举例说明平衡现象的应用。
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给予提示和鼓励,确保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
(四)课堂练习
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我会设计以下课堂练习:
1.判断题:让学生判断一些关于平衡的陈述是否正确,以加深对平衡原理的理解。
2.应用题:给出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代数方法解决平衡问题。
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平衡的概念,掌握天平的基本原理,能够运用平衡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2.学会使用天平进行物体的质量比较,能够准确、快速地得出物体的质量关系。
3.能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平衡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掌握用代数方法解决平衡问题,如列方程、解方程等,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题需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每位成员都要积极参与,共同完成任务。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5.4(有趣的平衡)-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5.4(有趣的平衡)-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5.4(有趣的平衡)人教版教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5.4(有趣的平衡)人教版我是一名教师,今天我要分享的是六年级数学下册的有趣的平衡教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教材第六章的第5节,主要学习了平衡的概念和判断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平衡的定义,掌握判断平衡的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平衡的概念,能够运用平衡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是学生对于平衡的判断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重点是学生能够通过实际问题,运用平衡的原理进行解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通过展示一个有趣的平衡游戏,引发学生对平衡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我使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讲解平衡的概念和判断方法。

通过示例和动画演示,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平衡的原理。

3. 实践:我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平衡木和小球来实际操作平衡的概念。

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对平衡的理解。

4. 练习:我设计了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平衡的原理进行解答。

通过练习题的解答,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设计了一个简洁明了的板书,包括平衡的定义、判断方法和平衡的应用。

通过板书的展示,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平衡的知识。

七、作业设计(1)一个物体放在平衡木上,如何判断它是平衡的?(2)一个天平两边放着不同质量的物体,如何使天平平衡?2. 答案:(1)一个物体放在平衡木上,可以通过观察物体是否在平衡木的中心线上来判断是否平衡。

如果物体在中心线上,且不倾斜,则物体是平衡的。

(2)一个天平两边放着不同质量的物体,可以通过移动物体在天平两边的位置来使天平平衡。

可以将较重的物体向较轻的一边移动,或将较轻的物体向较重的一边移动,直到天平两边平衡为止。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有趣的平衡概念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平衡的定义和判断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时有趣的平衡
车前实验小学陈道锋
【教学内容】
有趣的平衡。

【教学目的】
通过实验,初步感受杠杆原理,进一步理解反比例关系。

经历应用反比例关系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实验操作、探究发现等学习方法。

【重点难点】
1.进一步加深对反比例关系的理解。

2.进一步理解运用综合知识。

【教学准备】
课件,投影仪。

【复习讲授】
1.教师:谁能说一说反比例的意义?能举例说明两种相关的量成反比例吗?
组织学生议一议,相互交流。

指名学生说一说,并进行集体评议。

2.组织活动。

(1)制作实验用具。

教师提前布置实验用具,学生准备。

①准备的竹竿长度是一米,尽量做到粗细均匀。

②在竹竿中点处打孔栓绳子时注意绳子的长度,同时注意检查拎起绳子后竹竿是否平衡。

③从中点处开始每隔8㎝做一个刻度记号,尽量等距。

④选用的棋子、装棋子的塑料袋要完全一样。

(2)探索规律,体会杠杆原理。

①CAI课件展示第二幅图,问题1:如果塑料袋挂在竹竿左右两边相同的地
方,怎样放棋子才能平衡?
组织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学生汇报,并集体评议。

使学生明确:如果塑料袋挂在竹竿左右两边相同的地方,放相同数量的棋子才能平衡。

②课件展示第二幅图,问题2:如果左右两个塑料袋放入同样多的棋子,它们移到什么样的位置才能保证平衡。

组织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学生汇报,并集体评议。

使学生明确:如果左右两个塑料袋放入同样多的棋子,它们移到距中点相同的位置才能保证平衡。

③课件展示第三幅图,问题3:左边的塑料袋放在刻度3上,放入4个棋子,右边的塑料袋在刻度4上,放几个棋子才能平衡?
组织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学生汇报,并集体评议。

使学生明白:要放3个棋子才能保证平衡。

④课件展示第四幅图,问题4:如果左边的塑料袋在刻度6上放入1个棋子,右边的塑料袋在刻度3上放几个呢?在刻度2上呢?
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并进行指导。

组织学生相互交流。

指名学生汇报,并集体评议。

教师:通过上述的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组织学生议一议,并相互交流。

指名学生汇报,并集体评议。

使学生明白:一般条件下竹竿平衡的规律是:左边的刻度数×棋子数=右边的刻度数×棋子数
(3)应用规律,体会比例关系。

①课件展示教材第112页第4幅图,问题1左边在刻度4上放3个棋子并保持不变,右边分别在各个刻度上放几个才能保证平衡呢?
组织学生应用上面所总结的规律填一填,并互相交流。

指名学生汇报,并互相评议。

组织学生验证。

②教师:能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发现刻度数和所放的棋子数的关系吗?
组织学生议一议,并相互交流。

指名学生说一说,并进行集体评议。

使学生明白:右边刻度数增大,棋子数反而减少;刻度数减小,棋子数反而增大。

因此,右边的刻度和所放棋子数成反比例关系。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习。

第4课时有趣的平衡
左边的刻度数×棋子数=右边的刻度数×棋子数
小学数学的“综合与实践活动”应该是丰富多彩的。

它分为以下4个主要类型:综合应用型,操作活动型,数学欣赏型,数学素养型。

解决综合应用问题的步骤大致为:
(1)确定课题。

(2)商定活动方案。

(3)论证活动方案。

(4)总结评价。

总之,“实践与综合应用”不是作为一个单独的内容领域来考虑的,而是作为一个整体的学背景来提出的。

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努力体现“用中学”“做中学”的教学思想,要通过活动促进数学知识生活化、趣味化、应化、综合化、丰富化。

【素材积累】
1、黄鹂方才唱罢,摘村庄的上空,摘树林子里,摘人家的土场上,一群
花喜鹊便穿戴着黑白相间的朴素裙裾而闪亮登场,然后,便一天喜气的叽叽喳喳,叽叽喳喳叫起来。

2、摘湖的周围有些像薄荷的小草,浓郁时,竟发出泥土的气息!仔细看朵小花衬着绿绿的小草得格外美丽。

夏天,大大的荷叶保护着那一朵朵娇粉的荷花。

摘整个湖泊中格外显眼。

如果你用手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来捧一捧这里的水,那可真是凉爽它会让你瞬间感到非常凉爽、清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