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历史备课资料: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精品课件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长春汽车制造厂工地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宝成铁路建成 通车 这是火车正通 过大巴口桥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青藏公路通车 汽车到达拉萨时 受到当地人民的 热烈欢迎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5、成就:一桥:A、武汉长江大桥
三厂: B、长春汽车制造厂、
C、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 D、沈阳第一机床厂
E、新藏公路;F、青藏公路; 五路: G、川藏公路;H、宝成铁路; I、鹰厦铁路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总结:“一届人大”的召开,《宪法》的制订, 表明由政协会议代行“人大”的职权,由《共 同纲领》代替《宪法》的过渡状态,已经结束, 中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材 料 研 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 由选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 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 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事务的政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 治制度. 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 代表大会。…… 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 政治制度,它直接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 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 国家性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3、会议意义:
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 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 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 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学设计2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八年级下册的历史课程,主要讲述了我国工业化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的过程。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我国在建国初期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以及党和人民为推进工业化、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所付出的努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我国近现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工业化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认识可能较为模糊,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明确和深化。
此外,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背景、过程和意义等方面的理解还需加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工业化起步的历史背景、主要措施和意义,掌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确立过程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定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工业化起步的主要措施、意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过程。
2.难点:工业化起步的背景、意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作用。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掌握历史知识。
2.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历史事件,深入理解工业化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4.对比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深入学习相关历史知识,掌握教学内容。
2.学生准备:预习相关历史知识,了解课程内容。
3.教学资源:搜集相关历史资料、图片等,制作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困难局面,引导学生思考我国为何要推进工业化、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课件呈现我国工业化起步的主要措施,如“一五”计划、三大改造等,以及这些措施的意义。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课件(共26张PPT)
的性质
基础的人是民我民国主第国一家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也第是二我条国中有华史人以民来共真和正国反的映人民利益的宪
一力切的法权机。力关属 是于 全人 国民 人民。代人表民大行会使和权
体现人民民 主原则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第二十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 力机关。
人民代表大 会制度是我 国的根本政 治制度。
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时间:1954年9月 2、地点:北京
代表总人数1226人(其中女代表147人,少数 民族代表178人)“男女平等原则” “民族平等原则”
3、内容: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
规定了国家
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
第一个五年计划
人民代表大会 制度的确立
时间: 1953—1957年 基本任务: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
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等等 成就: 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
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宝成、鹰 厦铁路;川藏、青藏、新藏公路;武汉长江大桥
天一 堑桥 变飞 通架 途南
北
1957年10月,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
宝成铁路
成就:三大工业基地
西北基地: 新疆、青藏、川藏公路 宝成铁路
东北基地:
第一汽车制造厂 沈阳第一机床厂 沈阳大型轧钢厂
沿海基地:
意义: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 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背景
随着经济建设的 发展,我国的民主政 治建设也加紧进行。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八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学设计)
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和成就,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的意义,提高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知道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召开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基本知识;认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为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2.利用教材中《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总结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取得的成就,学会从历史地图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课前搜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相关资料并在课堂上介绍,学会从多渠道搜集历史信息的方法。
3.增强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体会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教学重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成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教学难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活动】出示图片《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讲述: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在历史上是阻隔南北交通的“天堑”。
由于没有桥梁,所有南来北往的物资和行人只能靠轮渡来运送,极不方便。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对已有的测量资料进行了研究,并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对大桥建设工程进行了新的钻探测量和设计工作。
1955年9月,武汉长江大桥正式开工。
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努力,1957年10月,全长近1 700米的长江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武汉长江大桥顺利建成通车,实现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美好愿望。
探究新知一、第一个五年计划(一)实施背景【教师活动】新中国成立前夕,由于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和国民政府的搜刮,以及多年战争的破坏,国民党统治区的经济已经濒于崩溃。
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但是,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出示中国与印度、美国的钢产量和发电量的比较表格和第19页《材料研读》,提问:我国是在怎样的起点上开始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学生活动】思考后回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水平低,门类不全,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2.4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学课件)-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3)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特点: 优先发展重工业
(4)目的: 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5)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领导人: 毛泽东同志
(6)它的基本任务: ①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 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②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③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等等。
(7)主要成就:
①工业方面: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 厂等建成投产。
②交通运输: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30余条;川 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密切了祖国内地 与边疆地区的联系;
③桥梁:1957年,武 汉长江大桥建成,连 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 (“一桥飞架南北, 天坠变通途”)
(8)结果: 到1957年底,第一 个五年计划绝大部 分指标大幅度超额 完成。
(9)意义: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 落后的面貌,向社 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中国取得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的原因:
(1)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2)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 (3)苏联的援助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1)确立时间: 1954年9月
(2)地位: 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 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 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 民利益的宪法。
(3)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这就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 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课堂小结
新中国 的工业 化起步 和人民 代表大 会制度 确立
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化)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和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学设计1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本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是八年级下册的历史课程。
教材通过介绍我国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进程,让学生了解我国在工业化起步阶段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以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过程。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我国工业化的起步,二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对于我国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工业化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这两个方面的知识,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具体的事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我国工业化的起步过程,掌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工业化的起步过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2.难点:理解工业化起步的困难和挑战,以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政治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变迁。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查阅相关资料,制作教学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背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课件,呈现我国工业化的起步过程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用生动的语言、具体的事例,让学生了解我国在工业化起步阶段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以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政治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是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四课的内容。
这一课主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经济方面进行的一系列重大改革。
1953年开始的“一五”计划,使我国工业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一五”计划的具体内容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过程,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两个方面的内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一五”计划的主要成就,掌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过程及其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我国在工业化建设过程中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培养学生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一五”计划的主要成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过程及其意义。
2.教学难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涵及其在我国制度中的地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史料教学法、合作探讨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历史史料、小组讨论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一五”计划的主要成就。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过程及其意义。
4.成果展示: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5.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和补充讲解。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制度中的地位。
7.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巩固所学内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工业化起步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一、工业化起步1.“一五”计划2.主要成就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八. 说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人教部编版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课件29张ppt 教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聪明的人有长的耳朵和短的舌头。 ——弗莱格 2、重复是学习之母。 ——狄慈根 3、当你还不能对自己说今天学到了什么东西时,你就不要去睡觉。 ——利希顿堡 4、人天天都学到一点东西,而往往所学到的是发现昨日学到的是错的。 ——B.V 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 ——洛 克 6、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 ——阿卜· 日· 法拉兹 7、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 ——乌申斯基 8、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华罗庚 9、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 10、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11、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 -茅以升 12、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 --屠格涅夫 13、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 --爱因斯坦 14、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真心英雄》 15、只有登上山顶,才能看到那边的风光。 16只会幻想而不行动的人,永远也体会不到收获果实时的喜悦。 17、勤奋是你生命的密码,能译出你一部壮丽的史诗。 1 8.成功,往往住在失败的隔壁! 1 9 生命不是要超越别人,而是要超越自己. 2 0.命运是那些懦弱和认命的人发明的! 21.人生最大的喜悦是每个人都说你做不到,你却完成它了! 22.世界上大部分的事情,都是觉得不太舒服的人做出来的. 23.昨天是失效的支票,明天是未兑现的支票,今天才是现金. 24.一直割舍不下一件事,永远成不了! 25.扫地,要连心地一起扫! 26.不为模糊不清的未来担忧,只为清清楚楚的现在努力. 27.当你停止尝试时,就是失败的时候. 28.心灵激情不在,就可能被打败. 29.凡事不要说"我不会"或"不可能",因为你根本还没有去做! 30.成功不是靠梦想和希望,而是靠努力和实践. 31.只有在天空最暗的时候,才可以看到天上的星星. 32.上帝说:你要什么便取什么,但是要付出相当的代价. 33.现在站在什么地方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往什么方向移动。 34.宁可辛苦一阵子,不要苦一辈子. 35.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36.不断反思自己的弱点,是让自己获得更好成功的优良习惯。 37.垃圾桶哲学:别人不要做的事,我拣来做! 38.不一定要做最大的,但要做最好的. 39.死的方式由上帝决定,活的方式由自己决定! 40.成功是动词,不是名词! 20、不要只会吃奶,要学会吃干粮,尤其是粗茶淡饭。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精品课件)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仔细阅读下面表格中的内容,说说你的想法。
中国与印度、美国的钢产量和发电量的比较
中国
印度
美国
(1952年产量)(1950年产量)(1950年产量)
钢产量 (人均)
2.37千克
4千克 538.3千克
发电量 (人均)
2.76千瓦时
10.9千瓦时
武汉长江大桥落成通车典礼举行
通第 建一 设个 主五 要年 成计 就划 分期 布间 示工 意业 图交
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绝大部 分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 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人民代表步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第一次会议会场
1954年9月,第一届_全__国__人__民__代__表__大__会__ _第_一__次__会__议___在北京召开。大会通过了《_中__ _华_人__民__共__和__国__宪__法__》。这是我国第一部_社__会_ _主_义___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 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课堂小结
经济恢复,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国民经济
经 好转
有计划地 编制第 各个领
济 上 工业水平
进行社会 主义建设
一个五 年计划
域捷报 频传
低,门类
不全
1953年至1957年底
向社会主义 工业化迈进
超额完成
政 治 上
1954年,召 开第一届全 国人民代表 大会第一次
通过了《中 华人民共和 国宪法》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 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精品教案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了解“一五计划”;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知识与能力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实行的必要性、基本任务,取得的主要成就;了解和掌握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诞生、主要内容和性质,知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分析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的必要性和1954年宪法的性质,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开始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增强学生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之情;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重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任务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难点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内容和意义。
水调歌头游泳毛泽东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水调歌头·游泳》是毛泽东写于1956年6月的一首词,其中的“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指的是哪座大桥,它建立于什么时期?此时期还有哪些成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段历史,领略它的风采。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背景史料1建国初期严峻的经济形势。
史料2国民党逃跑时掠走的金银。
教师:图表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国民党留给我们一个烂摊子,工农业生产遭到破坏,物资紧缺,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
史料31952年主要产品产量简表。
史料4中国与印度、美国的钢产量和发电量的比较。
教师:史料3和史料4中的图表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1: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各项指标均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
学生2:我国工业水平仍然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甚至远不如印度。
2.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史料1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案1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案1一.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述了我国工业化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953年至1957年,我国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标志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开始。
在此期间,我国还召开了一届人大,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下册已经学习了我国新主义革命的胜利,对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背景有所了解。
但他们对工业化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的具体内容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深化对这些知识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一五计划的主要成就,掌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过程及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一五计划的成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过程及意义。
2.难点:一五计划的意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涵及意义。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
3.史料分析法:分析历史史料,引导学生从事实中得出结论。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好相关的历史史料,制作PPT,准备教学用具。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本课的基本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背景,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PPT展示一五计划的主要成就,如鞍山钢铁公司、沈阳第一机床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等,让学生了解我国工业化起步的具体情况。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史料分析一五计划的意义,讨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过程及意义。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总结,强调一五计划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性。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为八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主要内容包括: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时期工业化的发展历程,同时学生需要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有初步的了解。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 学会分析新中国工业化的政策,了解工业化的起步发展阶段;2. 掌握各个时期新中国工业化的主要成就和困难;3. 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性。
二、教学方法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以讲授、探究和讨论为主,结合“四有”教育,发扬“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课内容。
同时,让学生思考新中国成立后的首要任务是什么?2.理论课讲授(20分钟)讲解新中国工业化政策(计划经济),以及新中国工业化发展的阶段和主要成就,其中包括:第一阶段:恢复建设时期。
第二阶段:军民合一时期。
第三阶段:“大跃进”时期。
第四阶段:“三线建设”时期。
第五阶段:改革开放时期。
教师可以使用案例、图片等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深入浅出地讲解每个阶段的政策、成就和困难,并帮助学生理解每个阶段的意义。
3.探究学习(35分钟)教师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探究新中国工业化政策的影响和意义。
每个小组的讨论内容可以围绕以下问题展开:A. 新中国为什么要发动“大跃进”?B. “大跃进”带来了哪些成功和失败?C. “三线建设”策略的实行有哪些意义?D. 改革开放后新中国的工业化发展有哪些特点?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书本、网络和其他资源,调查相关资料,理性讨论,分析问题,形成结论。
4.巩固练习(35分钟)让学生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部分进行阅读,回答课本上的问题,巩固学生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了解,并让学生思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初步构建带来了哪些改变和影响?”5.拓展延伸(15分钟)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引导学生作为小组,自主寻找与本课相关的资料,可以是电影、纪录片、新闻报道等,让学生展示他们的调查成果,阐述他们对新中国工业化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的认识和感悟。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教案
“一五计划”的主要成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教学难点: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活动
设置意图
导入
结合所学知识并提问:“进京赶考”的任务完成了吗?
学生建立与已学习知识的联系,并引发思考
第一个
五年计划
出示材料:解放前及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的经济状况
提问:面对这样的情况,中国共产党应如何应对?
教 案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学科
历史
学段:初中
年级
八年级
教材
书名:《中国历史》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能够了解“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和成就,理解“一五计划”实施的意义;知道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基本史实,知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学生通过利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总结我国在“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成就,学会从历史地图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增强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体会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展示地图及材料:介绍“一五计划”成就及意义
学生理解历史背景
学生理解“一五计划”的影响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介绍: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会
出示材料:选举人大代表的过程
出示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介绍“两会”的由来
学生理解《五四宪法》的内涵
学生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性质
小结
回顾本课知识,进行总结
复习本课知识
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教学设计 教案
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教学设计【单元介绍】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随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起步,并取得了巨大成就。
民主政治建设也顺利进行,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956年,我国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得以建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中国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也出现了“大跃进”“文化大革命”那样的失误和曲折。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目录教学目标重难点】目录:一、第一个五年计划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学目标:1、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背景、基本任务;2、知道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和意义;3、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颁布的情况。
【新课导入】【课程引入】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情境导入【教学过程】模块一、第一个五年计划历史回顾阅读下表,思考“一五”计划制定的原因。
1.“一五”计划的背景经济恢复①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基础落后②我国还是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低,基础薄弱,门类不全。
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面对新中国成立时的工业现状,毛泽东曾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现状呢?实现工业化是唯一的出路,也是全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伟大事业。
2.第一个五年计划(1)时间:1953—1957年底(2)目的:①为了摆脱工业落后的面貌;②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3)基本任务:①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②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③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以适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知识点总结+练习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预习提纲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目的:为了有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2.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3.起止时间:—1957年。
4.成就:①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②第一汽车制造厂;③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④新建、鹰厦等铁路;⑤川藏、青藏、公路相继通车,密切了祖国内地和边疆地区的联系;⑥1957年,建成,连接长江南北的交通。
5.意义:我国开始改变的面貌,向迈进。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6.时间、地点:年9月,召开。
7.内容:①制定了《》。
这是我国第一部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的宪法。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
这就以国家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大会选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委员长,为国务院总理。
8.意义: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知识点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基本得到恢复,但是我国工业水平低,基础薄弱。
2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3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
相应的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4起至时间:1953年-1957年5一五成果:●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
●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川藏、青藏和新藏公路相继通车。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二、一五计划完成的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时间:1954年9月召开地点:北京制定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是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八年级下册的历史课,主要讲述了我国工业化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教材通过翔实的内容,生动的插图,向学生展示了我国在建国初期,如何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工业化进程,并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过程。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我国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工业化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历史事件中,理解工业化的重要性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作用。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工业化的起步过程,认识工业化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2.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过程,认识其在我国政治体制中的核心地位。
3.通过对工业化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工业化起步的过程和意义。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过程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包括书籍、文章、视频等。
2.设计好问题,引导学生的思考。
3.准备教学PPT,展示相关的图片和文字。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我国工业化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我国工业化的重要性和起步的过程。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详细讲解我国工业化的起步过程,包括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3.操练(15分钟)学生阅读教材,回答关于工业化起步的问题。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工业化的重要性和起步的过程。
4.巩固(10分钟)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对工业化起步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通过点评,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5.拓展(10分钟)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过程。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作用。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工业化的重要性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作用。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说课稿1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是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进行工业化建设的历程以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文字、图片、资料等形式,生动地展现了我国在工业化建设和制度建设方面的重大成就。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模糊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工业化建设的意义,以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体制中的重要作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进行工业化建设的历程,掌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奋斗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后的工业化建设过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及意义。
2.教学难点:对工业化建设过程中重大事件的深入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讲授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堂效果。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资料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回顾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历程,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工业化建设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合作探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过程及意义,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4.讲授法:教师对新中国的工业化建设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大单元备课)
设计意图:1、通过阅读《第一个五 年计划期间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总结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成就,培 养学生读图、识图能力和从历史地 图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2、通过学 生活动,培养其归纳、总结能力, 为现在的经济建设提供借鉴。3、突 出重点(史料实证 、时空观念、唯
物史观)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第一个五年计划
武汉长江大桥
鹰厦铁路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宝成铁路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第一个五年计划
密切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第一个五年计划
设计意图:1、在阅读分析《第一个五年计划期 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的基础
鞍山钢铁公司上,展示成长就春的观一图、汽片具-中,体国有的第助印一于象辆学。解生放形牌成汽更车加直
72.6亿 千瓦时
68.1%
原 油
44万吨
272%
9.3% 53% 46.2% 7.4% 21.9%
五十年代中、印、美人均钢和电产量比较图
美国 2949千瓦时
538.3公斤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印度
中国
10.9千瓦时 2.76千瓦时
2.37公斤
4公斤
钢产量 发电量 钢产量 发电量
钢产量 发电量
设计意图:通过 表格、柱状图的 比较,更加直观 形象,体会工业 化建设的必要性 (史料实证 、 时空观念、唯物
三、教材分析:
八年级下册为中国现代史内容,第一单元学习了新中国成立和巩固, 中共七大上明确成立新民主主义国家;第二单元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在此基础上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新生人民政 权的巩固为经济建设铺平了道路,而工业化的起步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 的开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奠基阶段。
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教学设计 教案(1)
合作学习一、第一个五年计划(一)工业化开始的背景工业化通常被定义为工业(特别是其中的制造业)或第二产业产值(或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
因为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工业发展绝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总是与农业现代化和服务业发展相辅相成的,总是以贸易的发展、市场范围的扩大和产权交易制度的完善等为依托的。
史料展示:材料一: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壶茶碗,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材料二:在革命胜利以后,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的帝国主义,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毛泽东1949年3月5日材料三:新中国成立的时候,第三次工业革命已在世界范围内拉开了序幕,而中国还没有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不仅飞机、汽车、拖拉机不能建造,就连一块手表也制造不了,历史留给中华民族的时间不多了。
——《强国之梦的初起》引导学生思考:阅读材料,你知道中国为什么要而且必须要发展工业了吗?提示:国家贫穷,工业相当落后;发展工业,是中国人的梦想;中国的工业水平与世界差距大。
教师讲述:中国一穷二白,面对强敌环伺,快速工业化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参照苏联的经验,选择了一条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
责,受它监督。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
——1954年《宪法》的部分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通过读课本,结合材料,知道宪法的主要规定是什么吗?提示1: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提示2: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这就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的确立
知识点1 第一个五年计划
1.背景: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但是,我国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
2.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3.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4.时间:1953年至1957年。
5.成就: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
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30余条;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
6.影响: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知识点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召开:1954年9月,在北京召开。
(2)内容: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
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决定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3)意义: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确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2)意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例1】1953年是中国经济史上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时起,中国人熟悉了一个经济术语:“五年计划”。
以下属于“一五”计划成就的是()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②修建青藏、新藏等公路
③农村的乡镇企业发展迅速④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链接“一五”计划成就辨析组合项,农村的乡镇企业发展迅速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排除③;①②④是“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成就。
故选B项。
答案:B
【例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以上内容出自()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解析: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链接所学可知: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由此判断D项正确。
答案:D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世
界屋脊上的三条公路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为改善西藏的交通问题,加强西藏地区与其他地区的经济交流,我国修建三条入藏的公路:即青藏公路、新藏公路、康藏公路(川藏公路)。
青藏公路起自青海西宁,终点是西藏的拉萨,全长2100千米,全线穿行青藏高原,跨过长江的上源,翻越昆仑山和唐古拉山,平均海拔4000米。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
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新藏公路起自新疆南部的叶城,经过昆仑山和冈底斯山,终点是西藏阿里地区的普兰,全长1179千米。
这条公路修在青藏高原的主体部分。
路高入云。
成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
康藏公路起至四川的雅安,终点是西藏的拉萨。
全长2400多千米,途中跨越14座大山,跨过大渡河、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等12条湍急的河流。
地质地形复杂,工程艰苦,举世罕见。
后来又修筑雅安到成都段,称川藏公路。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
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