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疾病的医学模型和心理学模型分析

合集下载

3第三章 变态心理的理论模型

3第三章  变态心理的理论模型

第三节Biblioteka 行为模型(一)经典条件反射 一、概 述
非条件反射 强化 条件反射
经典条件反射是很重要的学习方式,一直被用来解释某 些顺应不良现象。自主神经系统的很多反应,包括与焦虑和 恐惧有关的反应都是可以条件化的。
二、理论解释 三、治 四、评 疗 价
2.为探索心理障碍的确切原因、诊断和防
治作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
在变态心理学领域,一些问题如妄想性信 念、歪曲的认知等,是不能单纯用生物学机制 来解释的。
第二节
心理动力学模型
心理动力学模型(psychoanalytic,psychodynamic
一、概

model)
二、理论解释 三、治 四、评 疗 价
第二节
心理动力学模型
(四)防御机制(defense mechanism) 一、概 述 防 御 特 点 1 在无意识水平进行,非理 性,具自欺性质,但本人不知 道。 2 在伪装歪曲事实,从而减 轻对个体造成的焦虑与罪恶感。
二、理论解释 三、治 四、评 疗 价
第二节
心理动力学模型
(四)防御机制(defense mechanism) 一、概 述
社会文化模型 家庭模型
第八节
生物心理社会模型
第一节
生物学模型
变态心理的生物学模型(biological model,
一、概

biological paradigm) 又称为医学模型(medical model)或疾病模型
二、理论解释 三、治 四、评 疗 价
(disease model)。
起源于希波克拉底和盖伦的学说。 既是古老的观点 又是最新的理论
1.本我(id)---遵循“享乐主义”(pleasure

自考医学心理学名词解释

自考医学心理学名词解释

1 .医学心理学-- 医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它研究心理变量与健康或疾病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解决医学领域中的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行为问题。

2 .医学模式-- 指医学的一种主导思想,它是某一时代的各种医学思想的集中反映,包括疾病观、健康观等,它影响着医学工作的思维及行为方式,也影响医学工作的结果。

3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是一种系统论和整体观的医学模式,它要求医学把人看成是一个多层次的,完整的连续体,也就是在健康和疾病问题上,要同时考虑生物的、心理和行为的,以及社会的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4 .主观观察法--个人对自己的心理进行观察和分析研究,传统上称为内省法。

5 .纵向研究--对同一批对象在一定时期内作连续追踪研究,从而探讨某一问题的发展规律。

6 .前瞻性研究-- 纵向研究的一种,是以现在为起点追踪到将来的研究方法。

7 .回顾性研究--纵向研究的一种,是以现在为结果,回朔到过去的研究方法。

8.行为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的正常和病态行为包括外显行为及其伴随的心身反应型式,都可通过学习过程而形成。

这样,学习就成为支配行为和影响心身健康的重要因素。

通过对行为学习各环节的干预,可以用于矫正问题行为,进而治疗和预防疾病。

9.强化--某些环境刺激对行为反应产生促进作用的过程称为强化。

10.消退-- 非条件刺激长期不与条件刺激结合亦即取消强化,条件反射可逐渐消失,这被称为消退。

或者行为的结果是原有的积极刺激减少,从而使行为反应逐渐减弱,即R → S (积极)↓→ R (减弱)的关系11.正强化-- 行为的结果是积极刺激增加,从而使该行为逐渐增强,即R → S (积极)↑ → R (促进)的关系,这称为正强化12.负强化-- 行为的结果是消极刺激减少,从而使该行为逐渐加强,即R → S (消极)↓ → R (促进),这属于负强化13.惩罚-- 行为的结果是消极刺激增加,从而使行为反应逐渐减弱,即R → S (消极)↑ → R (减弱)的关系,这属于惩罚14.经典条件反射-- 指某一中性环境刺激(铃声、气味、语言等)通过反复与无条件刺激相结合的强化过程,最终成为条件刺激,从而也能引起原本只有无条件刺激才能引起的行为反应。

医学心理学-心身疾病

医学心理学-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综合评估
采用全面评估,包括心理测量和体格检查等, 以确定疾病的原因和严重程度。
药物治疗
根据具体症状和病因,采用药物治疗来缓解 疾病相关的生理和心理症状。
心理疗法
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心理教育和心理支持等 心理疗法,帮助患者调节情绪、改变不适应 的行为模式。
生活方式管理
改变生活方式,包括良好的饮食、规律的运 动、健康的睡眠和应对压力的方法,对心身 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很重要。
医学心理学-心身疾病
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心身相互关系的学科,心身疾病是一类身体状况受心理因 素影响的疾病。
心身疾病的定义和概念
心身疾病是指身体疾病和心理因素之间存在密切关联的疾病,包括身体症状受心理因素影响、心理因素 导致身体健康恶化等。
心身疾病的发病原因
心身疾病的发病原因包括遗传因素、生物学变化、心理社会因素和环境因素 等,综合影响导致身体和心理的不平衡。
心身疾病防治的策略
1. 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增加公众对心身疾病的认识和理解。 2. 加强心身医学的研究,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和干预策略。 3. 建立心身医学团队,促进医生、心理学家和社会工作者的合作。
心身疾病的未来研究方向
1
基因与心身健康
探索基因、表观遗传和心身疾病之间的关系,为疾病预防和个体化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心身疾病的常见类型
• 功能性疾病:如紧张性头痛、肠易激综合征等。 • 身体化障碍:体验到身体症状但无明确医学解释。 • 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等。 • 疼痛性疾病:如慢性疼痛综合征、疼痛失调等。
心身医学模型的应用
心身医学模型将心理因素纳入临床实践,通过整合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为心身疾病 的治疗提供综合性的方法。

有关心理异常的理论模型

有关心理异常的理论模型

• 病因
心剪发展旳固着、退行 症状是内心两种势力斗争到达妥协旳成果 无意识中欲望以症状形式体现出来。
• 治疗
自由联想、释梦、解释等
• 新弗洛伊德流派
强调自我 强调客体关系
病因: 客体关系问题等
治疗措施: 对于阻抗和移情旳分析
• 对心理动力学旳评价
首次利用心理学原了解释异常现象 其理论、概念、措施等至今仍具有影响力 心理动力学理论旳局限
• 治疗措施:
认知建、认知行为矫正等
• 对认知治疗理论旳评价: 目前具有很强旳影响力 认知治疗理论旳局限
人本主义模型
人本学派强调成长和 自我实现,而不是治 愈疾病或缓解症状
• 病因:
个体具有旳指向健康和个人成长旳自然倾向受 到了阻碍或歪曲,无法发挥作为人所具有潜能
• 治疗:
提供良好旳成长环境,使个体朝着具有社会建 设性和个人自我实现旳方向发展
推荐影视
• 少女初体验(Prozac Nation)
药物治疗
• 爱德华大夫(Spellbound)
精神分析治疗
• 分析(Analyze This)
精神分析治疗
• 发条橙(A Clockwork Orange)
行为治疗
• 诊疗系统 • 治疗措施
医学治疗措施、药物
心理学模型
• 心理动力学模型 • 认知行为模型 • 人本主义模型 • 社会和人际间关系旳观点
心理动力学模型
• S.Freud旳观点:
意识、前意识、无意识 人格构成:本我-遵照快乐原则
自我-遵照现实原则 超我-遵照至善原则 焦急与心理防御机制 性心剪发展旳不同阶段
认知行为模型
• 行为治疗理论观点 • 认知治疗理论观点

第二章 异常心理行为的理论和模型

第二章 异常心理行为的理论和模型
❖ 3.霍妮注重人际关系、文化因素、基本的焦虑,以 及实际生活环境问题在心理障碍中的作用。她将自我 分成真实的自我、理想的自我和现实的自我三种基本 的存在形态,创立了霍妮疗法。
❖ 4.埃里克森首次提出“自我同一性”的概念。
防御机制理论
❖ (1)心理防御机制是,个体的潜意识,渴望保护自我的统一性 不受威胁,并使自己从未解决的挫折和冲突中得到解脱的手段。
神经生理化学
❖ 神经递质:在神经系统以传递的方式进行信息交 流和相互作用的化学物质
❖ 对心理病理过程起着重要作用的神经递质:ACh (记忆学习,AD、失眠)、5-HT(情绪,抑郁 )、DA(运动行为,Sc、PD)
❖ 乙酰胆碱:阿尔采默氏综合症 ❖ 多巴胺:精神分裂症 ❖ 内啡肽:强迫症 ❖ GABA:镇定药物 ❖ 去甲肾上腺素:抑郁症、焦虑障碍 ❖ 5-羟色胺:强迫症、抑郁症、饮食障碍
❖ 最有影响的有四个人物和一个相关领域: ❖ 四个人物:安娜·弗洛伊德 、卡尔·荣格 、阿德勒 、
埃里克森 ❖ 一个相关领域:客体关系
❖ 1.荣格创立了分析心理学,他将人格分成自我、个 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三个部分,提出了荣格心理疗 法。
❖ 2.阿德勒认为,人的行为的主要动机不是性驱力, 而是为了获取个人目标和克服“自卑情结”。
行为的遗传学
躁狂抑郁症病人亲属

父母

子女

同卵双生

异卵双生
患病率(%) 11.5 22.2 95.7 23.0
行为的遗传学
精神分裂症病人亲属

父母

子女

同卵双生(同居)

同卵双生(分居)

异卵双生

同胞兄弟姐妹

第二章 变态心理几大理论模型

第二章 变态心理几大理论模型



治疗方法
1、治疗前准备 2、操作方法

并发症及其处理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生物医学模型的评价
生理系统与心理障碍之间的关系阐明利于 治疗:治疗快和便宜。 现代影像学工具为脑与心理障碍之间的关 系提供了有效的研究手段。 心理障碍与生化异常的关系问题 心理外科手术的局限 生物学研究的伦理学问题
[机理] 氯丙嗪能选择性阻断中脑—皮质和中脑— 边缘系统通路中D2R而发挥抗精神病作用。 氯丙嗪是 D2-R的阻断剂。
素质因素

很多精神疾病患者看来与脑损伤或其他的躯体疾 患无关,器质病因论者认为精神疾患与病人的素 质有关。 一般认为脑损伤或其它生物躯体性损害,可能不 是所有神经症、精神病和人格障碍的直接原因; 应激反应经历、个人内心矛盾冲突、适应不良习 惯都可能诱发精神疾病,但是这种情况只有易感 或脆弱素质的人才会激发患病。

精神分析的治疗


精神分析的心理治疗可以看作是一种“学习”过程,在个 体的发展过程中曾一度被阻断,产生了固着,并出现了相 应的心理异常症状;而治疗则是让病人在更舒适更安全的 情境下重新体验过去的情感,领悟到其心理异常的症结。 精神分析治疗技术 自由联想 释梦 阻抗 移情和反移情 解释
心理动力学的贡献
4、精神分析在心理治疗中的不足


他过分夸大了无意识的作用。 他的“泛性论”观点,认为生物学的性本能冲动 决定着人的一切行为活动,是整个人格的基础。 他把人的社会属性和人的生物属性,看成是一对 不可调和的矛盾。对人类的未来引出了悲观的结 论。 弗洛伊德的理论体系中,有些原理、原则完全是 猜测,或是纯粹虚构出来的,因此,其主观唯心 主义倾向也受到批评。
咨询师:你看,现在你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开始 说“应该...”,现在说“不应该...”,你是否意味着“如我 有目标,我会更好些,我会更开心些,对吗”? 来访者:是。 咨询师:现在能否看清楚“如有目标,我会好些”和“我应 该、我必须、我不 得不”之间的不同?哪个是你能去做 到的。 来访者:是的。 咨询师:好,差别在哪儿? 来访者:(笑)我只是同意你的看法。

第二章变态心理的理论模型

第二章变态心理的理论模型

第二章变态心理的理论模型教学目标:1、掌握变态心理的医学模型、心理动力学模型、行为认知模型的主要内容2、熟悉变态心理的人本主义模型、社会文化模型的主要内容。

3、了解变态心理的心理应激理论模型、生物-心理-社会模型的主要内容产生与发展教学重点:医学模式对心理异常原因的解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异常的解释、行为认知模型的主要内容、人本主义模型对心理异常的解释及社会文化模型对心理异常的解释教学难点: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异常的解释、行为认知模型的主要内容及人本主义模型对心理异常的解释教学方法:讲授法、举例说明法、PPT演示教学时数:9学时教学内容:具体如下:引言:变态心理的理论模式,是指对变态心理产生的原因、发展规律和诊断治疗原则进行解释的各种理论或假设。

有关变态心理学的理论模式很多,本章将围绕目前影响最大的几种理论模型进行讨论,包括医学模型、心理动力模型、行为认知模型、社会文化模型等,同时对近年来兴起的生物一心理一社会模型给予介绍。

第一节医学模型变态心理的医学模型是由希波克拉底和盖伦发展起来的。

希波克拉底把心理异常解释为体内四种体液的不平衡,盖伦则认为是由于大脑发育不完善。

这种把心理异常归为躯体因素的解释称为医学模型或生物学模型。

克雷佩林最早、最系统地应用医学模型对心理异常进行分类。

他本人也成为公认的现代精神病学的奠基人。

列举:克雷佩林对变态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的贡献。

1、克雷丕林(Emil Kraepelin)是享有世界声誉的德国精神病学家,生于1856年,殁于1926年10月7日,终年70岁。

2、他通过精神科临床观察,发现精神症状的综合也可表明为某一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状的存在表示精神分裂),因此他按照此法对精神疾病进行分类、诊断。

他提出的这一精神疾病分类系统,被发表在1883年的《精神学教程》(第一版)中。

3、克雷佩林把整个精神病分为三大类:(1)伴有精神障碍的已知的躯体疾病(包括脑疾病、躯体病、中毒等);(2)未见病理解剖所见的内因性精神病(真性癫痫、早发性痴呆、躁狂抑郁症等);(3)人格的偏离和反应状态(包括病态人格和心因性反应等)4、克雷佩林确信精神病的原因是具有纯粹的器质性基础的,他最初考虑的是遗传与心理异常的关系,后来又重视代谢过程的因素以及心身关系各方面的变化。

精神疾病的心理疾病模型与治疗策略

精神疾病的心理疾病模型与治疗策略

精神疾病的心理疾病模型与治疗策略精神疾病是一类严重影响个体心理状态和社交功能的疾病,其病因和机制一直备受关注。

过去,心理学家们采用了多种理论模型来解释精神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并提出了多种治疗策略。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心理疾病模型,以及对应的治疗策略。

一、心理疾病模型1. 生物医学模型生物医学模型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模型,它认为精神疾病是由生物学因素引起的。

例如,遗传因素、神经化学物质的不平衡以及脑结构的异常等被认为是心理疾病的病因。

在治疗上,药物治疗和物理疗法是主要的策略。

例如,抗精神病药物被广泛应用于精神分裂症的治疗。

2. 心理动力学模型心理动力学模型强调个体潜意识中的冲突和不同心理阶段之间的互动对于心理疾病的影响。

该模型认为,人格发展和童年经历的不良影响可能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

治疗策略常常包括精神分析和心理疗法等,通过探索患者的潜意识和解决内心冲突来改善心理症状。

3. 行为模型行为模型关注个体的行为和环境之间的互动对于心理疾病的影响。

它认为不适应的行为和环境条件可能导致心理疾病的发展。

治疗策略主要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和行为疗法。

通过改变负性思维模式和培养积极行为习惯,患者可以逐渐克服不良行为和情绪问题。

二、治疗策略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最常见也是最常用的心理疾病治疗策略之一。

药物可以通过调整神经递质水平和改善脑区功能来减轻症状。

例如,抗抑郁药物可以提高患者的情绪状态,而抗焦虑药物可以缓解焦虑症状。

然而,药物治疗并非对所有患者都有效,且可能存在副作用。

2. 心理疗法心理疗法是一种基于心理学理论和技术的心理疾病治疗策略。

不同类型的心理疗法适用于不同的心理疾病,例如精神分析、认知行为疗法、家庭疗法等。

通过与专业心理治疗师的面对面交流,患者可以探索和解决内心冲突,改变不健康的思维和行为模式。

3. 康复计划康复计划是一种综合性的心理疾病治疗策略,旨在帮助患者恢复和重新适应社会生活。

康复计划通常包括药物治疗、心理疗法、职业培训、家庭支持等多个方面。

身心疾病名词解释心理学

身心疾病名词解释心理学

身心疾病名词解释心理学身心疾病是指身体和心理因素相互作用造成的疾病,通常包括心身疾病和躯体化障碍。

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是解释和理解身心疾病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学科。

心身疾病是指由心理因素引起的身体疾病。

它们的特点是在身体机能没有明显异常的情况下,患者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

最经典的例子是焦虑和抑郁引起的身体不适,如头痛、胸闷、乏力等。

这些症状虽然是真实存在的,但却是心理因素导致的。

心身疾病的发生机制非常复杂,涉及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包括遗传、环境、ストレス等。

躯体化障碍是指个体在面对心理冲突、情感压力或精神问题时,将其表现为身体症状的一种心理障碍。

躯体化障碍的主要特点是患者无法用言语来表达心理问题,而是通过身体症状来表达内心的困扰。

这些症状可以涉及任何器官系统,如头痛、腹痛、胸痛等。

躯体化障碍使患者经常进行医学检查,但往往结果显示没有明确的器质性异常。

躯体化障碍是一种复杂的疾病,与个体的心理发育、人格特征和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

心理学主要关注人的思维、情感、意识、学习、记忆、发展、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问题。

在解释和理解身心疾病方面,心理学发挥着重要作用。

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心理因素与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探索心理与生理之间的相互作用,并提供有效的心理治疗措施。

在心身疾病的解释中,心理学提供了多种理论和观点。

例如,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无法处理的心理冲突和潜意识的冲突会导致身体症状。

行为学派关注人的行为模式和环境之间的关系,通过行为干预来改善身体症状。

认知行为理论则认为,负面的思维模式和信念会导致身体症状的发生和加重。

心理社会模型认为,个体的心理和社会因素对身体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心理学在身心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心理治疗是通过改变个体的思维模式、情绪表达和行为方式,以减轻身体症状和提高心理健康的治疗方法。

常见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疗法、行为疗法、催眠疗法等。

bps模型的医学意义

bps模型的医学意义

bps模型的医学意义引言:在医学领域,bps模型是一种常用的评估和预测疾病进程的模型。

它通过考察疾病的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三个方面的因素,综合分析疾病的发展过程和影响因素,为医生和研究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bps模型在医学上的意义。

一、生物学因素生物学因素是指与疾病发展相关的生理机制和生化过程。

在bps模型中,生物学因素被视为疾病发展的基础和核心,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研究疾病的生物学机制,可以更好地理解疾病的本质和发展过程,为疾病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例如,在癌症研究中,bps模型可以帮助医生预测肿瘤的生长速度和扩散趋势,从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二、心理学因素心理学因素是指与疾病发展相关的心理状态和心理过程。

在bps模型中,心理学因素被认为是疾病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它们可以通过影响人们的认知、情绪和行为,进而影响疾病的发展和预后。

例如,心理压力、抑郁和焦虑等心理因素对于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研究心理学因素,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们在疾病过程中的心理反应和应对方式,为提供心理支持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三、社会学因素社会学因素是指与疾病发展相关的社会环境和社会行为。

在bps模型中,社会学因素被认为是疾病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它们可以通过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交网络和社会支持等方面,对疾病的发展和预后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社会经济地位、教育水平和社交关系等社会因素对于心脑血管疾病、肥胖症等慢性疾病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研究社会学因素,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环境对疾病的影响机制,为制定公共卫生策略和健康促进措施提供依据。

结论:bps模型作为一种综合评估和预测疾病进程的模型,在医学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考察疾病的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三个方面的因素,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和分析疾病的发展过程和影响因素。

这为医生和研究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有助于制定个性化的诊断和治疗方案,提高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恩格尔模式名词解释全科医学

恩格尔模式名词解释全科医学

恩格尔模式名词解释全科医学
恩格尔模式(Engel's model)是一种医学模型,也被称为生物—心理—社会模型(biopsychosocial model)。

它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乔治·恩格尔(George Engel)于1977年提出的,旨在提供一种综合的方法来理解和解释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恩格尔模式认为,疾病不仅仅是生物学因素的结果,还受到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它强调了身体、心理和社会三个层面的相互作用,以及疾病与个体整体健康的关系。

在恩格尔模式中,生物层面指的是身体的生理结构和功能,包括基因、器官、细胞等。

心理层面指的是个体的思维、情感和行为,以及其对疾病的感知和应对方式。

社会层面指的是个体所处的社会环境,包括家庭、社交网络、文化等对疾病的影响。

根据恩格尔模式,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是由于这三个层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平衡失调所导致的。

例如,生物层面的遗传因素可能增加某些疾病的风险,而心理层面的压力和焦虑可能导致身体的免疫功能下降,增加患病的可能性。

同时,社会层面的因素如社会支持和经济状况也会影响个体对疾病的应对和恢复。

恩格尔模式的重要性在于强调了医学诊断和治疗的综合性,不仅仅关注症状和生物学因素,还需要考虑个体的心理和社会背景。

这种综合性的方法可以帮助医生
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疾病情况,制定更有效的治疗计划,并促进患者的整体健康。

总结起来,恩格尔模式是一种综合的医学模型,强调了疾病发生和发展的生物、心理和社会三个层面的相互作用。

它提供了一种综合性的方法来理解和解释疾病,从而促进更全面、个体化的医疗诊断和治疗。

变态心理学

变态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1、变态心理学:研究异常的心理现象与行为活动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原因及其规律的科学。

2、心理变态:本质而言,心理活动处于非正常的状态。

3、心理失调:心理失去平衡,行为缺乏整合协调,个体在不同情况下处理能力下降、适应不良4、心理异常:心理状态发生了病理性变化,行为表现明显与众不同,能力明显受损5、心理疾病:从医学的角度理解心理异常,用疾病的概念界定心理异常6、心理障碍:指心理过程与心理机能紊乱(心理问题:泛指各种程度的不同的、各式各样的、需要关注与帮助的心理困惑与问题。

)7(1)抽样方法:即根据一组病人的某些特点选择适应的控制组,这种方法又称为“事后因素设计”方法。

7(2)、血亲设计。

这种设计仍属病例控制抽样,但同时对病例组被试的亲属进行评定。

这种研究设计的主要目的是探讨心理异常的传递。

8、临床观察法:又称临床方法,主要是通过病人的直接观察与谈话来获得事实,并分析问题。

9、治疗实验:在研究过程中最好采用“双盲”实验设计,即治疗者不应知道每个病人具体接受什么样的治疗,病人也不应知道接受的是什么治疗,这样可以减少治疗者的“对待效应”和病人的“期望效应”对治疗结果的干扰,增加研究结果的客观性和一般性。

10、催眠时相:指大脑皮层从觉醒(或睡眠)到睡眠(或觉醒)过渡的一种机能状态,包括四种不同的时相:正常相、均等相、反常相、超反常相。

11、孤立病灶:高级神经活动机能出现个别病变点,但其他高级神经仍正常,皮层处于保护性抑制而产生半醒半睡状态。

12、心理防御机制:否认、幻想、压抑、合理化、投射、反向、转移、情绪分离、隔离、抵销、过度补偿、升华作用。

13、强化:在操作条件反射中,如果某一行为重复伴随一种奖酬性的条件(正强化)或逃避某种厌恶刺激的条件,则这一行为就会被强化(负强化)。

14、消退:对不适应的行为不予注意,不给予强化,使之渐趋弱直至消失。

15、泛化与辨识:当某一反应与某种刺激形成条件联系后,这一反应也会与其它类似的刺激形成某种程度的条件联系,这一过程称为泛化。

生物心理社会模型

生物心理社会模型

生物心理社会模型
医学模型指的是对健康与疾病总体的看法,实际上医学模型也可称为医学观。

在医学科学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医学模型。

我国古代医学指出“天人相应”的观点和“七情六欲”致病的观点,可以认为是一种朴素的唯物辩证法的医学观。

古希腊著名医学家希波克拉底认为:知道患有某些病的人是什么样的人,比知道某人所患的是什么样的疾病,更重要得多。

这是重视心理因素在健康与疾病中作用的一种医学观。

近代医学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但占主导地位的医学模型是生物医学模型。

这种医学模型是建立在近代生物科学的成就基础上。

它认为人体的每一种疾病都有一定的生物原因,都可采取相适应的医疗手段。

但它忽视了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在健康与疾病中的作用,忽视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在治疗中的作用。

随着医学、心理学与社会学的发展,生物医学模型的局限性越来越显露出来。

现代社会的发展,传染病、寄生虫病等已不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大敌;而社会因素、心理因素起较大作用的心血管疾病、肿瘤、环境污染、自杀、吸毒、酗酒等对人类健康的危害越来越突出。

人们逐步认识到仅从生物学角度去考察人类健康与疾病是有很大的片面性、必须从社会、心理、生物三个不同方面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去考察健康与疾病才是比较全面、比较符合实际的正确的观点。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型重视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治疗、预防中的作用,重视人的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对医学心理学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变态心理学的理论模型

变态心理学的理论模型
• 只看到人作为生物有机体旳一面,忽视了人 同步受社会条件制约旳一面。
二、心理动力学模型
(一)无意识论:意识、前意识、 无(潜)意识 弗洛伊德以为,无意识旳观 念深深地影响着我们旳思维、 情绪和行为。
(二)人格构造论:本我、自我、超我 (三我论) 本我:快乐原则,其活动是无意识旳; 自我:现实原则,部分意识旳; 超我:理想原则,少部分意识旳。 三者旳协调发展才是健康旳人格。
研究措施: • 家庭研究 • 双生子研究 • 领养研究
(四)评价与总结 • 诊疗:医学诊疗系统 • 病因:遗传(基因缺陷)、神经系统(器
质性精神病,如脑损伤)、生物化学原因 (神经递质)等 • 治疗:医学治疗措施(药物等)
• 生物学观点明确了精神疾病和其他躯体疾病 一样是一种疾病,都有生物学上旳原因,有 利于我们对心理异常旳实质及其产生旳原因 和机制进行科学旳了解。
✓ 在合理旳、良好旳环境里成长为一种健全旳、机能 完善旳人;不利旳环境条件使人旳成长驱力受到扭 曲和阻碍,形成冲突,人就会感到适应困难或体现 为多种古怪旳行为。
✓ 假如为其发明一种良好旳环境(例如:征询治疗 关系和气氛),便能够发挥其潜力,变化自己旳 适应不良行为,在这个环境中取得成长。
平等旳身份 真诚相待,无条件尊重,设身处地旳了解
认知歪曲
Beck将思维过程中常见旳认知歪曲归纳为: (1)武断旳推论(arbitrary inference) (2)过分概括化(overgeneralization) (3)选择性概括(selective abstraction) (4)“全或无”旳思维方式(all-or-none thinking) (5)夸张或缩小(magnification or minimization) (6)个人化(personalization)

变态心理学知识点

变态心理学知识点

变态心理学复习知识点第一章1.变态心理学的定义:它是以人类异常心理或行为的症状表现及发生原因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科学。

2.心理健康层次:心理问题、心理困扰——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精神疾病、精神障碍3.鉴别心理健康水平的指标:社会适应、人格改变、自知力、主动求治。

4.健康的定义: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完善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

5.判断心理健康的标准:①经验标准(当事人的主观体验和观察者的判断)②症状标准(医学标准,有病理依据,心理测验结果)③文化标准(社会适应标准,与所处社会的伦理道德以及文化习俗是否冲突)④统计标准(指偏离平均值(常模)的程度)6.精神疾病分类:ICD-10 《国际疾病分类——精神与行为障碍类别目录》DSM-IV 《精神疾病的诊断与统计手册》CCMD-3 《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和DSM诊断体系区别:CCMD:症状标准—严重程度标准—病程标准—排除标准DSM多轴诊断:临床综合征、人格障碍和精神发育迟滞、躯体疾病、社会心理和环境心理、总体功能评估。

7.变态心理学的研究目的:①建立有效的心理异常诊断体系②对心理异常病理学特征的描述③对心理异常病因的描述(流派、模型不同)④对心理异常病程(发作过程,如周期性、发作性),病期(持续时间)的描述8.变态心理学研究方法:相关研究、临床研究、实验研究。

相关研究抽样方法:病例控制抽样(事后因素设计):通过比较突出特征;人口特性抽样(高危抽样):进行前瞻性研究;血亲设计:评估遗传因素对心理异常的影响。

第二章1.心理异常的医学模型:医学模型对心理异常做出生物病理解释。

医学模型的解释包括:①遗传因素(高尔顿,天才是遗传的)②神经生化物质(脑内生化物质的改变,中枢神经递质的改变可能是诱发精神障碍的重要原因)③生物病原体④脑损伤医学模型的治疗方法:化学治疗(药物),物理治疗(ECT电休克、精神外科)2.心理学模型①精神分析模型(弗洛伊德):心理异常是潜意识矛盾冲突的结果。

(1~3章)变态心理学重点整理

(1~3章)变态心理学重点整理

变态心理学重点整理(简单版)第一章绪论1.变态心理的特征:(一)变态心理是统计学的偏离:(二)变态心理是社会规范的偏离:(三)变态心理是个人痛苦的体验(四)变态心理是行为功能障碍(五)对上述特征的综合考虑2.变态心理学的任务(1)变态心理学是在正常心理学的基础上研究异常心理活动,其主要任务是: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异常的表现形式和分类,探讨其影响因素和发生机制,阐明其发生、发展和转变的规律,并把这些科学知识运用于心理障碍的防治实践。

(2)具体任务包括4点:①从现象上描述异常行为;②从理论上揭示异常心理的原因和机制;③从应用上研究异常心理的评估和诊断;④从实践上探讨心理障碍的防治和身心健康的维护3.学习变态心理学的意义(1)变态心理学是异常心理识别和防治的需要。

(2)变态心理学对每一个人的身心健康都有帮助。

(3)变态心理学提供洞悉人生和社会的新视觉4.变态心理的定义:(1)广义:泛指健康心理的偏离,是对轻重不一的各种心理行为异常的总称。

(2)狭义:是指这种异常达到一定的程度,已明显影响了个人的正常生活、职业功能或自感痛苦。

即具有“诊断意义”的异常。

5.正常心理与变态心理的关系正常心理心理和异常心理是一种相互交叉、相互移行、相互转化和不断演变的动态过程,人的心理健康状态也只能是不断变化和相对稳定的连续体。

第二章影响变态心理形成的因素一、生物因素(1)物因素又称躯体因素,包括遗传、体质、结构、生理、生化、感染、年龄和性别等对变态心理的产生和发展起作用的因素,这些因素的共同特点是可以找到结构上或有形的病理变化。

(2)常见生物因素:(一)遗传(二)脑结构(三)躯体疾病(四)神经生化(五)化学物质(六)性别与年龄二、心理因素(1)“心理因素”是指影响个体异常心理形成的内在的心理因素,包括个性特点、认知过程、自我知觉、因果性归因、情绪状态、应对水平、对社会资源的利用能力、心理防卫方式、兴趣爱好、心理健康状况、世界观和人生观等。

心理异常的理论模型医学模型遗传生物化学因素脑损伤

心理异常的理论模型医学模型遗传生物化学因素脑损伤

---------------------------------------------------------------最新资料推荐------------------------------------------------------心理异常的理论模型医学模型遗传生物化学因素脑损伤第二章心理异常的理论模型医学模型(遗传、生物化学因素、脑损伤)心理学模型(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行为认知)社会--文化模型生物--心理--社会模型一、心理异常的医学模型:医学模型对心理异常作出生物病理解释。

认为:遗传因素、神经生化物质、生物病原体、脑损伤等对人的心理异常的产生和发展起关键作用。

认为:遗传因素、神经生化物质、生物病原体、脑损伤等对人的心理异常的产生和发展起关键作用。

(一)心理异常的医学模型早期代表:希波克拉底:四种体液的不平衡。

盖伦:大脑发育不完善。

克雷佩林:最早、最系统地应用医学模型对心理异常进行分类。

他本人也成为公认的现代精神病学的奠基人。

1 / 14(二)医学模型对心理异常原因的解释:(1)遗传因素(基因、皮层结构)(2)神经生化物质(神经递质)(3)生物病原体(细菌、病毒)(4)脑损伤等。

((1 )遗传因素高尔顿历史上最早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

天才是遗传的。

同卵双生子和异卵双生子研究法,直到现在仍被沿用。

附:精神分裂症与遗传精神分裂症虽病因尚不明,经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发病与遗传有密切关系。

通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系统的家谱调查(调查其父系、母系 3 代),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成员中,精神病的患病率比一般居民高 6.2 倍。

有的学者对 65 个家庭进行调查,父母双方均患精神分裂症者,其子女患病机率为 35%一68%(患病机率指在人群中个体终生患病的可能性)。

正常人群仅为 0.86%一 1%。

对精神分裂症孪生子的调查发现,单卵双胎的同病率比双卵双胎的同病率高 4-6 倍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子女自幼寄养在精神健康的父母家庭中,而将精神健康父母的子女也寄养在精神健康的父母家庭中,结果,精神分裂症父母的子女患精神分裂症和智力缺陷者占寄养子女总数的 19.1%;精神健康父母的子女无一个患精神病。

医学心理学关于健康和疾病的观点

医学心理学关于健康和疾病的观点

医学心理学关于健康和疾病的观点
医学心理学是一个研究心理与健康之间关系的学科领域。

在医学心理学中,关于健康和疾病的观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生物-心理-社会模型:医学心理学认为,健康和疾病是由生物、心理和社会多个因素相互作用所导致的。

这种观点强调了人体生理状态、心理过程和社会环境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

2. 促进健康和预防疾病:医学心理学倡导通过心理干预和行为改变来促进健康和预防疾病。

它强调人们的行为、态度和情绪对健康的重要性,提倡积极的生活方式和健康习惯。

3. 应对和适应:医学心理学关注个体在面临健康危机和疾病时的应对和适应过程。

它研究疾病对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以及个体如何应对疾病的心理机制和应对策略。

4. 心理治疗:医学心理学认为心理治疗在疾病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它强调通过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应对方式来增强治疗效果,减轻病痛和提高生活质量。

5. 疾病和心理因素的相互关系:医学心理学研究心理因素和疾病之间的相互关系。

它探索了心理因素如压力、焦虑、抑郁等与疾病的发生、进展和康复之间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心理干预方法。

综上所述,医学心理学认为健康和疾病是生物、心理和社会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倡导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行为和心理方式,并关
注疾病对心理状态的影响以及心理治疗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疾病的医学模型和心理学模型分析
心理疾病是一种影响人们心理健康的疾病,它不仅对患者的日常生
活和人际关系造成负面影响,还可能对整个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为了
更好地理解和干预心理疾病,医学模型和心理学模型被广泛应用于相
关研究与临床实践。

本文将就心理疾病的医学模型和心理学模型进行
深入分析。

一、医学模型的分析
医学模型是基于生物学、病理学和药理学等医学科学的原理和方法,旨在帮助诊断、治疗和管理心理疾病。

医学模型主要关注疾病的生物
学基础,强调通过物理检查、实验室测试和药物治疗等手段来解决患
者的心理问题。

1. 疾病诊断
医学模型在心理疾病的诊断上具有重要意义。

它通过检查患者的身
体症状、生理指标和实验室结果,以确定他们是否患有某种心理疾病,并对病情进行分类和分级。

例如,在抑郁症的诊断中,医学模型会考
虑到患者的睡眠质量、食欲和体重变化等生理指标。

2. 药物治疗
医学模型在心理疾病的治疗中广泛使用药物。

例如,抗抑郁药和抗
焦虑药被用于治疗抑郁症和焦虑症等常见心理疾病。

医学模型通过药
物的生物学机制,调节神经递质的水平,缓解患者的心理症状,并提
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3. 生活方式管理
医学模型注重通过生活方式管理来改善心理疾病患者的病情。

这包括饮食、睡眠、运动和压力管理等方面的指导。

例如,对于焦虑症患者,医学模型可能建议他们通过适度运动、规律作息和学会放松来减轻焦虑情绪。

二、心理学模型的分析
与医学模型相比,心理学模型更加关注个体的心理过程、行为和环境因素对心理疾病的影响。

心理学模型强调心理因素在心理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其目标是帮助患者理解和改变不健康的心理认知和行为模式。

1. 心理评估
心理学模型通过心理评估,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

这包括使用各种心理测量工具和问卷调查,以获取患者的心理特征、心理问题和自我评价。

心理学模型注重通过评估结果,制定个体化的干预计划,以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

2. 心理治疗
心理学模型在心理治疗中起着关键作用。

心理治疗通过认知行为疗法、解决问题疗法等方法,帮助患者认识到自己的不健康思维和行为习惯,并培养积极的心理态度和行为方式。

心理学模型注重通过心理疗法,促使患者调整心理机制,提升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

3. 应对技巧训练
心理学模型注重通过应对技巧训练,提高心理疾病患者的问题解决和应对能力。

这可能包括应对社交焦虑的训练,以及应对压力和负面情绪的技巧学习。

心理学模型通过培养患者积极有效的应对策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心理压力和挑战。

结论
综上所述,心理疾病的医学模型和心理学模型在理解和干预心理疾病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医学模型注重疾病的生物学基础和药物治疗,而心理学模型更关注心理过程、行为和环境因素对心理疾病的影响。

这两个模型相互补充,共同为心理疾病患者提供全面的治疗方案。

在未来的研究和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医学模型和心理学模型在心理疾病领域的应用,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