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标准
无机和分析化学课程标准.doc

无机和分析化学课程标准《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标准课程代码:适用专业:编写人:《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标准课程代码【】课程承办者【】学业成绩【4】总课时【56】编译程序【】成立日期【】评论者【】审计日期【】首先,本课程的性质和定位本课程是所有本科相关专业的主干课程。
本课程根据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和相关专业岗位(组)的能力要求设置。
它支持高级食品检查员、高级营养学家、环境工程师、制药工程师等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质量目标的实现。
本课程是各种专业课程的主导课程。
二、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本课程主要由化学中的“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整合而成,也离不开物理化学和结构化学。
作为学生必修的基础课,其主要目的是为学生学好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基础化学实验和训练积累基础理论知识。
1.知识目标使学生对化学的基本原理、无机和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元素性质有全面、系统和深入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掌握对物质的化学结构和化学组成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技能目标能够掌握和应用重要的基本化学原理,如溶液测量、化学热力学知识、阿伦尼乌斯公式、能斯特方程等。
并且擅长物质、能量等的定量计算。
掌握化学定性和定量分析的重要方法和原理,并能准确应用于相关实验和实践课程。
3.素质培养的目标是通过学习化学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通过对溶液组成、化学热力学知识、化学速率与平衡、元素周期性质、物质结构、酸碱平衡、沉淀平衡等重要知识的学习,形成科学思维能力,为后续的基础课程和实验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时,我们应该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作习惯。
4.该证书的目的是获得食品检查员、高级工人或助理食品安全工程师的专业技能或资格证书。
三、设计理念无机及分析化学是检验科学与技术系本科各相关专业的基本专业知识。
根据专业岗位群的技能要求,确定教学内容、教学时数和教学方法。
本课程设计注重理论基础知识的教学,在内容上承担实践课程,用“知道、理解、掌握”等目标动词来描述知识目标,用“掌握、应用、知道”等目标动词来描述能力,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基于基础知识和“必要和充分”的教学内容选择上加强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掌握无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2. 学会使用分析化学的方法和技巧,进行物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3.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无机化学基本概念:原子、离子、分子、键、化合价等。
2. 无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酸、碱、盐、氧化物等。
3. 分析化学方法:重量分析、滴定分析、光谱分析、色谱分析等。
4. 实验技能:实验操作、数据处理、结果分析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讲解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 实验与实践: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等相关教材。
2. 实验器材:显微镜、滴定仪、光谱仪等。
3. 多媒体教学: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和结果分析。
3. 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无机及分析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案编写要求:1. 每个章节包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教学评价五个部分。
2. 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要明确具体,教学方法要合理可行。
3. 教学资源和教学评价要充分体现教学目标和要求。
4. 教案要具有可操作性,便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
六、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计32课时,其中理论课16课时,实验课16课时。
2. 授课方式:每周2课时,共8周完成教学内容。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无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分析化学的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无机化合物的结构、分析化学的计算和实验操作。
八、教学过程1. 理论课:通过讲解和讨论,让学生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化合物的性质。
2. 实验课: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
九、教学进度计划1. 第一周:介绍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化合物的结构。
《无机与分析化学》课程标准.doc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标准一、课程信息表 1 课程信息表课程名称无机及分析化学开设系(院)部烹饪食品系课程代码051445 考核性质考试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类型理论前导课程高中化学、数学后续课程食品分析与检测、食品仪器分析技术、食品微生物、食品营养、食品加工、功能性食品总学时60适用专业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加工与检测方向)二、课程性质和定位(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加工与检测方向)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在学习了高中化学课程,具备了基本的化学元素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课程,其功能是对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面向食品检测、食品营养分析与评价、食品品质管理工作岗位,培养食品检测等专业素质,具备基本的化学操作技能,为后续食品分析与检测、食品仪器分析、食品营养、食品微生物等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二)课程定位表 2课程定位分析面向的工作岗位具备的职业能力1.食品原料、半成品及成品的标准应用能力2.食品检测手段的选择能力3.试剂的配制与标定能力4.样品前处理能力食品检验技术岗位5.仪器与设备的使用能力6.化学成分的检测能力7.检测结果的分析能力8.检测分析报告的编制能力1.营养标签制作能力2.营养膳食设计的能力食品营养分析评价岗位3.营养保健食品生产的配方设计、工艺设计的能力4.营养保健食品市场营销能力5.解决特殊人群常见营养问题的能力1.食品生产的卫生管理2.食品生产现场管理食品品质管理岗位 3. 食品生产的物料管理4.食品生产的设备管理5.食品质量安全控制体系的执行三、课程目标与容(一)课程总目标本课程针对食品检测专业学生要掌握的无机及分析化学知道进行讲解,如化学平衡、元素结构知识、四大滴定的原理及应用、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进行介绍,重点强化操作技能的训练。
通过基本原理的学习,让学生获得与实际工作密切联系的知识、技能,使学生具备合理利用专业知识技能独立解决复杂工作情境中综合问题的专业能力。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训》课程标准

实验室应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 如灭火器、沙箱、洗眼器等,并 制定应急预案以应对突发情况。
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章制度, 禁止在实验室吸烟、饮食、嬉戏
等危险行为。
仪器设备配置及更新计划
根据实训项目需求,合理配置实 验仪器设备,确保其种类、数量
和质量满足教学要求。
制定仪器设备更新计划,定期检 查和维修设备,确保设备的正常
资质要求
具备扎实的无机及分析化学理论基础 ,良好的实验技能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熟悉教育法规和职业教育理念,能 够胜任实训教学任务。
选拔程序
通过公开招聘、试讲、面试等环节, 选拔出优秀的专任教师;对于有特殊 技能或突出贡献的候选人,可适当放 宽条件并优先考虑。
兼职教师聘请及管理办法
聘请条件
具备无机及分析化学相关领域的 实践经验,能够承担实训教学任 务;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 合作精神。
06
校企合作与资源共享
校企合作模式探索与实践
共建实训基地
与企业合作共同建设无机及分析化学实训基 地,实现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
师资互聘
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参与课程 教学和实践指导,同时学校教师也可到企业 挂职锻炼。
订单式培养
根据企业需求定制培养计划,为企业输送符 合要求的无机及分析化学人才。
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等理论课程的配套实践课程,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加深学生对无机化学和 分析化学基本原理和方法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课程目标与要求
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掌握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提高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
课程目标与要求
•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无机与分析化学实训课标

《无机与分析化学实训》课程标准适用专业:应用化工技术课程代码:46114141学制:三年学时:48学时学分:2学分开设时间:第二学期一、课程定位“无机与分析化学实训”是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必修的专业实践课程,是继“无机与分析化学”课程后为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而开设的一门实践课程。
该课程根据企业的岗位任职要求,结合国家职业标准分析工任职条件,培养学生无机与分析化学的操作技能,同时在实训期间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创新精神,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熟悉无机与分析化学中复杂物质分析的依据和标准;2.熟悉无机与分析化学中复杂物质分析的流程;3.熟悉无机与分析化学中试剂的性能和使用方法;4.熟悉无机与分析化学中相关仪器设备的结构、原理及使用方法;5.熟悉无机与分析化学中测定物质的基本理论及方法;6.分析实验室安全、环保、组织与管理等基本知识;(二)技能目标1.能使用和维护无机与分析化学的相关仪器及设备;2.能配制无机与分析化学的相关溶液、试剂;3.能进行试样的采集、制备与分解;4.能完成无机与分析化学技术测试物质的分析测定;5.能完成分析报告和实训报告书写。
(三)素质目标1.具有独立学习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具有良好的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3.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思维;4.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坚韧、诚信的品德。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建议学时“无机与分析化学实训”课程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无机与分析化学实训”课程学习内容四、学习资源的选用(一)教学参考书1.《无机与分析化学》陈若愚编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 《分析化学技术》赵泽禄著化学工业出版社;(二)其它教学资源(参考网站等)小木虫论坛/bbs五、教学条件要求(一)教师要求1.熟悉无机化学、化学分析等相关课程的背景知识。
2.具备一定的化学分析技能或从业经验。
3.具有较强的指导和解决学生在学习中所出现问题的经验和能力,正确、及时处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
_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大纲(40学时)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学时:40 学分:2.5一、课程性质及任务本课程是生物和化学类很多专业的基础课,课程融合了无机化学及分析化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主要涵盖了无机及分析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及物质分析的基本原理及分析方法,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基本理论分析和掌握无机化合物和无机反应的一般规律,了解近代物质结构理论的基本知识,掌握无机化学中的一些基本原理和分析化学中的一些基本方法,初步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生物专业实际问题,使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为学习后续课程及从事专业实践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1.理论教学(40学时)掌握稀溶液的4个依数性,溶液的性质和胶团结构,熟悉溶液各种浓度之间的换算, 3h掌握核外电子排布的3个规律,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离子键的性质,共价键的价键理论要点及共价键的特征和类型,能熟练书写核外电子排布式,了解波函数的意义,杂化轨道理论及分子间力和氢键的形成,了解3种晶体的物理特性。
8h掌握化学反应的质量作用定律,活化能和催化剂的概念,了解反应级数,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反应速率理论和催化剂的特点。
4h掌握标准平衡常数的表示,熟悉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以及浓度、压力、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了解生物化学标准平衡常数。
6h 掌握定量分析的程序,定量分析中误差的产生及表示法,有效数字表示及计算规则,掌握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浓度标定,熟悉滴定分析中的有关计算,了解滴定分析的分类及滴定方式。
3h掌握酸碱质子理论的内容,稀释定律,同离子效应,缓冲溶液的选择与配制,能熟练计算溶液的pH值。
3h掌握酸碱滴定的基本原理,熟悉常用的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了解酸碱滴定法的某些具体应用。
3h掌握溶度积的定义及溶度积规则,熟悉利用溶度积规则判断沉淀的生成和溶解,了解沉淀滴定法中莫尔法、佛尔哈得法的基本原理及滴定条件。
4h掌握氧化数、氧化和还原、标准电极电势的概念,原电池的原理,电极电势的应用,熟悉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了解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元素电势图及其应用。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大纲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大纲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本课程是针对化学类学生设计的一门基础课程。
主要内容为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涵盖了无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合成方法、分析方法和分析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将掌握无机及分析化学的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从而为后续学习和实践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1. 掌握无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结构、化学性质和反应机理;2. 熟悉无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和实验技能;3. 学习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了解分析化学在化学分析和质量控制中的作用;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规范意识;5.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意识。
三、课程内容1. 无机化学概论(1)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2)元素周期律和化学反应(3)无机化合物的种类和性质2. 无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1)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机理(2)无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3)无机化合物的结构研究方法3. 无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和反应机理(1)离子反应和络合反应(2)酸碱反应和还原反应(3)无机化合物的稳定性和分解反应4. 分析化学基础(1)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重量分析和容量分析(3)质谱和光谱分析5. 分析化学实验(1)分析样品的前处理(2)重量和容量分析方法的实验操作(3)常用分析技术的实验操作和分析结果处理四、教学方法1. 讲授方式:运用多媒体课件、PPT演示等方式进行讲解。
2. 实验操作:同时开展课程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和实验规范意识。
3. 课堂讨论: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发表意见,课堂讨论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印象。
五、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主动发言和参与讨论等表现;2. 实验成绩:包括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报告质量等表现;3. 期末考试:主要考核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六、教材1. 无机化学(第四版),郑光明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 分析化学导论(第七版),张吟之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是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实验验证和探索化学理论,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大纲主要涵盖了基础实验、综合实验和拓展实验三个层次,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二、课程目标1、掌握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和方法;2、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3、能够独立完成基础实验,并具备一定程度的实验设计能力;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三、课程内容1、基础实验:包括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化学试剂的分类和保管、实验室安全与环保、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处理等。
2、综合实验:涉及无机物的制备、分离和鉴定,以及分析仪器的使用和维护等。
3、拓展实验: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开展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实验项目,如研究性实验、创新性实验等。
四、课程安排本课程分为理论课和实验课两部分,理论课主要讲解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实验课则进行具体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课程安排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计划合理安排。
五、教学评估教学评估应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两部分,理论课主要通过考试和作业等方式进行评估,实验课则通过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和课堂表现等多方面进行评估。
同时,应建立完善的反馈机制,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并做出相应的调整。
六、教师职责1、教师应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验经验,并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2、教师应严格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和环保;3、教师应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4、教师应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总结和交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
七、学生要求1、学生应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2、学生应按时完成实验任务,并认真记录实验数据;3、学生应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问题解答;4、学生应尊重教师和其他同学,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
《无机与分析化学》课程标准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标准一、课程信息表1 课程信息表二、课程性质和定位(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加工与检测方向)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在学习了高中化学课程,具备了基本的化学元素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课程,其功能是对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面向食品检测、食品营养分析与评价、食品品质管理工作岗位,培养食品检测等专业素质,具备基本的化学操作技能,为后续食品分析与检测、食品仪器分析、食品营养、食品微生物等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二)课程定位表2 课程定位分析三、课程目标与容(一)课程总目标本课程针对食品检测专业学生要掌握的无机及分析化学知道进行讲解,如化学平衡、元素结构知识、四大滴定的原理及应用、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进行介绍,重点强化操作技能的训练。
通过基本原理的学习,让学生获得与实际工作密切联系的知识、技能,使学生具备合理利用专业知识技能独立解决复杂工作情境中综合问题的专业能力。
(二)课程具体目标表3 课程教学目标(三)课程容及要求表4 课程教学安排(四)课程学时分配表5 课程学时分配表(五)实践课程安排表6 实训教学安排表四、课程考核考核方式:考试考核类型:闭卷该课程为考试课,期末考试采取闭卷考试方式,成绩综合核算按结果性考核占40%和过程性考核成绩占60%。
考试时间100分种。
期未考试(结果性考核)题型: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综合计算题等。
过程性考核:课堂考勤、课堂表现、作业、单元测试等。
五、教学条件要求(一)校实训室表7 校实训室表表8 校实训室表表9 校实训室表(二)校外实习基地填写本课程教学需要使用的校外实习基地。
用途是指认识学习、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等。
表10 校外实习基地表六、教学团队建设(一)授课教师的基本要求本课程主讲教师需要具备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讲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具备化学、仪器分析以及食品科学等方面的专业背景和知识,并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技能。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标准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标准课程代码: 适用专业: 编制单位: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标准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标准《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标准课程代码【】 课程承担单位【】 学 分【 4 】 编制人【】 审核人【 】一、课程性质和定位本课程是系各本科相关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
本课程是依据系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相关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而设置 的,对本专业所面向的高级食品检验工、高级营养师、环境工程师以及制药工程师 等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目标的达成起支撑作用。
该课程作为各专业课程的 前导课程。
二、课程目标总体目标 本课程主要由化学中的“无机化学”及“分析化学”整合而成,与物理化学、 结构化学也密不可分。
作为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主要目的是为学生学好专业 基础课、专业课奠定坚实的基础,并为基础化学实验实训积累基本理论知识。
1、知识目标 使学生全面、系统、深入地了解化学的基本原理,无机及分析化学的基本概 念、基础理论和元素的性质,并在此基础上掌握对物质的化学结构和化学组成进 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技能目标 能够掌握并运用重要化学基础原理如溶液度量、化学热力学知识、阿仑尼乌 斯公式,能斯特方程等,并熟练对物质、能量等进行量化运算。
掌握化学定性定 量分析的重要方法和原理,并能够在相关的实验实训课程中准确运用。
3、素质养成目标 通过基础化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总 课 时【 56】制定日期【】审核日期【】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对溶液组成、化学热力学知识,化学速率与平衡、元素周期性质、物质结构、酸碱平衡、沉淀平衡等重要知识的学习,形成科学思维能力,为后续基础课程和实验实训打下良好基础。
同时培养学生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作习惯。
4、证书目标能够获取食品检验工高级工或助理食品安全师职业技能或资格证书。
三、设计思路无机及分析化学是检验科学与技术系本科各个相关专业的基础专业知识,根据专业岗位群技能要求,从而确定教学内容、教学时数和教学方法。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标准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标准课程编号:课程名称:无机及分析化学适用专业:食品加工技术教学模式:教学一体化计划学时: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无机及分析化学是高等学校食品工程与工艺专业必修的一门化学基础课。
是食品加工技术专业课程的基础知识。
其功能是使学生掌握化学的基本原理及分析方法,注重基础理论的发展过程及联系,培养学生解决一般问题的能力。
学习化学的基本原理,包括溶液的基本性质、化学反应的速率理论、热力学基础、化学平衡以及物质的结构理论;学习化学基本原理的应用、包括元素知识、定量分析、容量分析及简单的仪器分析;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化学理论知识和进行化学分析的能力,为学习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化学基础。
二、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在内容上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毕业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覆盖《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大纲中的所有知识点。
在形式上坚持生动、多样。
同时在充分了解中学化学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展开教学,既注意与中学教学内容的衔接,又注意避免不必要的重复。
针对已经习惯于中学教学的新生一时难以适应高职学习特点的情况,在本课程教学开始时就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和教学内容的精炼,以使学生尽快适应。
讲授中力求使学生弄清概念、掌握基本内容,注意各章节内容之间的联系,以提高知识的系统性。
每讲完一章之后及时小结重点和难点,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及时“消化”。
三、课程的设计思路在课程教学方式方面,化学热力学部分的教学注重引导学生逐渐学会用抽象的概念进行理性思维;物质结构教学注重借助教学模型、挂图、及多媒体手段;化学变化与滴定分析可做一些演示实验;仪器分析部分则可多利用实物,使所受内容形象、直观,便于学生理解。
备课、讲授、批改作业、指导自学、辅导答疑与复习各教学环节紧密结合。
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反馈信息,结合各部分教学内容的特点,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或各环节的比重。
同时重视学生的实验动手技能的培养。
对于实验课进行针对性的教学,重点放在学生今后可能应用范围广、频率大的分析性实验上,同时根据具体情况安排一定的开放性实验课程。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二版教学大纲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二版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无机及分析化学是化学类本科生的基础课程,其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系统学习无机及分析化学基础知识和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提供扎实的基础。
本课程分为两个部分: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无机化学部分主要介绍无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性质、反应和应用;分析化学部分主要介绍分析化学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
二、教学目标1.掌握无机化合物基本概念、性质和反应;2.掌握分析化学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3.培养学生系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提高学生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一)无机化学1. 无机化学基础1.1 无机化学基本概念和分类;1.2 价电子理论及应用;1.3 金属元素的性质和应用;1.4 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和应用。
2. 无机离子和离子反应2.1 无机离子的特性和描述;2.2 离子反应的基本原理;2.3 离子反应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3. 无机化合物结构和性质3.1 无机化合物结构和性质的基本概念;3.2 金属-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质;3.3 无机非金属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二)分析化学1. 分析化学基础1.1 分析化学基本概念和分类;1.2 分析化学定量和定性分析的基本原理;1.3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和精度分析。
2. 量的表示和物质测定2.1 量的表示和测定单位;2.2 物质测定的一般原则和方法;2.3 标准溶液的制备和应用。
3. 分析方法及应用3.1 分光光度法分析;3.2 比色法分析;3.3 电化学分析;3.4 火焰原子吸收分析。
(三)实验教学1.无机化学实验操作;2.分析化学实验操作;3.数据分析和实验报告撰写。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前期讲授理论知识,后期进行例题及应用实例的分析与讨论;2.课堂练习和作业辅导,梳理知识点和强化应用;3.实验教学,培养实际应用技能和实验操作能力;4.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提问,促进知识的自主学习和掌握。
五、教材及参考书目(一)教材《无机化学》(第二版)严立新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分析化学》(第二版)韩东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无机与分析课程标准(即大纲)详解

河西学院四年制本科课程课程标准无机及分析化学化学系无机化学教研室二○○四年七月河西学院四年制本科课程课程标准无机及分析化学一、说明(一)课程性质基础课程。
(二)教学目的《无机及分析化学》是生物系、植物科学系各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本课程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
它的任务是使学生系统、全面、深入地了解化学的基本原理、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元素的性质,并在此基础上掌握鉴定物质的化学结构和化学成分以及测定有关成分含量的方法及方法的原理。
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为后续的有关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三)教学内容水溶液化学原理,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基础,物质结构基础,元素化学性质,容量分析基本原理及方法。
(四)教学时数本课程共64学时。
(五)教学方式结合课程内容,在教学方法上采取课堂讲授为主,自学讨论为辅的教学方法。
二、文本第一章溶液和胶体教学要点:1.了解分散系的知识及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2.理解稀溶液的依数性。
3.了解胶体溶液的性质及胶团结构的表示方法。
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内容:1.1分散系1.2溶液的浓度1.3稀溶液的依数性1.4胶体溶液考核要求:1.会应用稀溶液的依数性对有关现象进行解释;2.会写出胶体的结构。
第二章化学反应的能量和方向教学要点:1.介绍化学热力学基本概念;2.重点介绍化学热力学四个最重要的状态函数。
教学时数:8学时教学内容:2. 1热力学基础知识2.2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热效应2.3热化学定律2.4 化学反应的方向考核要求:1.掌握热力学几个基本概念;2.会利用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焓、反应熵和反应自由能;3.会利用标准生成焓、标准熵和标准生成自由能计算反应焓、反应熵和反应自由能;4.会利用吉布斯—亥姆霍兹方程计算非常温下反应的自由能、热力学分解温度及反应温度;第三章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教学要点:1.建立化学反应速率概念;2.重点讲述浓度(速率方程)、温度(阿仑尼乌斯公式)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3.介绍平衡常数的概念,讨论各种不同平衡常数和表达式及相互关系;4.重点讨论浓度、压力和温度等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标准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标准课程代码:B0301301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授课系(部):制药与环境工程系学分学时: 6学时/周一、课程定位与作用1.课程的定位:《无机及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应用、组分分析方法和实验技术的一门应用学科,是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包括理论课和实践课两大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根据专业特点选定的。
理论课以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的应用为主线进行课程设计,主要包括溶液及其浓度的表示、电解质溶液和沉淀—溶解平衡、原子结构、共价键和分子间作用力、化学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氧化还原反应和电极电势、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滴定分析法概论、酸碱滴定法、沉淀滴定法和重量分析法、配位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等。
实践课以化学基本操作技术、滴定分析操作技术为主线进行课程设计,根据专业需要开设实验,所开实验包括化学基本操作、溶液的配制和标定、物质含量测定等。
2.课程的作用: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与专业相关的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从事分析检验工作必需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确立正确的“量”的理念,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为学习后续课程或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今后到各类相关企业工作或从事产品质量检验和控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是一门承上启下的课程,承接中学化学,为后续的《药用基础化学》、《仪器分析》、《药物化学》等课程打下基础。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以培养学生掌握化学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掌握从事分析检验工作必需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确立正确的“量”的理念,具有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为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掌握气体溶液、物质结构、化学平衡的基本理论知识(2)掌握分析化学中误差及数据处理;(3)掌握酸碱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标准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标准课程代码:适用专业:编制单位:《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标准课程代码【】课程承担单位【】学分【 4 】总课时【 56 】编制人【】制定日期【】审核人【】审核日期【】一、课程性质和定位本课程是系各本科相关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
本课程是依据系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相关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而设置的,对本专业所面向的高级食品检验工、高级营养师、环境工程师以及制药工程师等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目标的达成起支撑作用。
该课程作为各专业课程的前导课程。
二、课程目标总体目标本课程主要由化学中的“无机化学”及“分析化学”整合而成,与物理化学、结构化学也密不可分。
作为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主要目的是为学生学好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奠定坚实的基础,并为基础化学实验实训积累基本理论知识。
1、知识目标使学生全面、系统、深入地了解化学的基本原理,无机及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元素的性质,并在此基础上掌握对物质的化学结构和化学组成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技能目标能够掌握并运用重要化学基础原理如溶液度量、化学热力学知识、阿仑尼乌斯公式,能斯特方程等,并熟练对物质、能量等进行量化运算。
掌握化学定性定量分析的重要方法和原理,并能够在相关的实验实训课程中准确运用。
3、素质养成目标通过基础化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对溶液组成、化学热力学知识,化学速率与平衡、元素周期性质、物质结构、酸碱平衡、沉淀平衡等重要知识的学习,形成科学思维能力,为后续基础课程和实验实训打下良好基础。
同时培养学生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作习惯。
4、证书目标能够获取食品检验工高级工或助理食品安全师职业技能或资格证书。
三、设计思路无机及分析化学是检验科学与技术系本科各个相关专业的基础专业知识,根据专业岗位群技能要求,从而确定教学内容、教学时数和教学方法。
本门课程设计注重理论基础知识教学,在内容上承接实践课程,对知识目标描述使用“了解、理解、掌握”等目标动词,对能力的描述使用了“掌握、运用、知道”等目标动词,在教学内容选择上本着基础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加强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机及解析化学》课程标准课程代码:合用专业:编制单位:《无机及解析化学》课程标准课程代码【】课程肩负单位【】学分【 4 】总课时【56 】编制人【】拟定日期【】审查人【】审查日期【】一、课程性质和定位本课程是系各本科相关专业的专业骨干课程。
本课程是依照系各专业人材培育目标和相关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而设置的,对本专业所面向的高级食品检验工、高级营养师、环境工程师以及制药工程师等所需要的知识、技术、和素质目标的达成起支撑作用。
该课程作为各专业课程的前导课程。
二、课程目标整体目标本课程主要由化学中的“无机化学”及“解析化学”整合而成,与物理化学、构造化学也密不行分。
作为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主要目的是为学生学好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确定坚固的基础,并为基础化学实验实训累积基本理论知识。
1、知识目标使学生全面、系统、深入地认识化学的基根源理,无机及解析化学的基本看法、基础理论和元素的性质,并在此基础上掌握对物质的化学构造和化学构成进行定性和定量解析的基根源理和方法。
2、技术目标能够掌握并运用重要化学基础原理如溶液胸怀、化学热力学知识、阿仑尼乌斯公式,能斯特方程等,并熟练对物质、能量等进行量化运算。
掌握化学定性定量解析的重要方法和原理,并能够在相关的实验实训课程中正确运用。
3、素质养成目标经过基础化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培育学生观察问题、解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对溶液构成、化学热力学知识,化学速率与均衡、元素周期性质、物质构造、酸碱均衡、积淀均衡等重要知识的学习,形成科学思想能力,为后续基础课程和实验实训打下优异基础。
同时培养学生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优异的工作习惯。
4、证书目标能够获得食品检验工高级工或助理食品安全师职业技术或资格证书。
三、设计思路无机及解析化学是检验科学与技术系本科各个相关专业的基础专业知识,依据专业岗位群技术要求,从而确定教课内容、教课时数和教课方法。
本门课程设计侧重理论基础知识教课,在内容上承接实践课程,对知识目标描述使用“认识、理解、掌握”等目标动词,对能力的描述使用了“掌握、运用、知道”等目标动词,在教课内容选择上本着基础知识以“必要、够用”为度,在教课方法上侧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育,增强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培育。
主要内容说明:经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修业生不但掌握无机化学与解析化学的基根源理,掌握四大均衡及四大滴定解析方法和实质应用,熟习仪器解析测试的基根源理和合用范围,认识元素化学的性质与应用,而且能熟练运用基根源理,联合相关知识解决实质问题,正确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化学解析方法,针对当前各专业岗位群的技术要求状况,讲课中坚持理论联系实质的原则,注意介绍学科发展的前沿与最新成就,拓宽学生的思路和视线,注意培育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研究能力,培育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解决实质问题的能力。
课程组织安排说明:《无机及解析化学》课程是高等学校化工类或进化学类各专业的第一门必修基础课,是为实现教课内容整合和构造优化而设置的一门新课程,是课程系统改革的产物,集无机化学、解析化学两大基础课之优势和特色于一身。
课程教课上侧重专业基础素质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抽象思想能力,增强他们理论联系实质的能力,培育他们的创新精神。
同时,在教课目标设定、教课过程、课程谈论和教课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课程实行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成立知识、提升技术、活跃思想、显现个性和拓展视线的过程。
四、课程内容与教课要求1.课时分配表序号单元内容1 第一章化学计量、偏差与数据办理2 第二章分别系统3 第三章化学反应的一般原理4 第四章酸碱均衡5 第五章积淀溶解均衡6 第六章氧化还原均衡7 第七章配位化合物与配位解离均衡8 第八章滴定解析法9 第九章物质构造基础10 第十章仪器解析法选介总学时2.单元设计学时分配备注646866684264理论 6第一章第一章化学计量、偏差与数据办理学时实践一体化学习目标:认识化学中的计量;掌握偏差的产生、表示与减免方法;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置信度与置信区间以及可疑值的弃取。
1.知识目标:认识化学中的计量;掌握偏差的产生、表示与减免方法;掌握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掌握置信度与置信区间的看法;掌握可疑值的弃取方法。
2.能力目标:能够在实质操作过程中熟练运用,同时进行的有效的数据办理。
主要内容主要教课方法化学中的计量关系解说法偏差的分类与表示偏差的看法与表示教课地点正确度与精美度的关系有效数字与运算规则校内多媒体教室测定结果的数据办理教课及参照资料《无机及解析化学》初版练习与习题建议依据教课内容部署课后习题权重分配备注:理论 4第二章分别系统学时实践一体化学习目标:掌握溶液的看法和浓度表达、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认识溶胶的性质、胶团构造、稳固性和聚沉等内容。
1.知识目标:掌握溶液的相关看法及浓度表达;掌握稀溶液的依数性;认识溶胶的性质、胶团构造、稳固性和聚沉;2.能力目标:能够正确计算溶液浓度并正确表达溶液构成。
主要内容主要教课方法溶液的看法解说法溶液构成的量度(要点)稀溶液的依数性(难点)教课地点胶体的性质、胶团构造、稳固性和聚沉校内多媒体教室教课及参照资料《无机及解析化学》初版练习与习题建议依据教课内容部署课后习题权重分配% 备注:第三章化学反应的一般原理学时理论实践6 一体化学习目标: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理论,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要素。
掌握可逆反应与化学均衡的相关含义及定律;掌所化学热力学中的重要基本看法,热力学第一、二、三定律,热化学和吉布斯自由能;掌握化学均衡常数、吉布斯自由能与化学均衡的挪动的相关知识。
1.知识目标: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理论;掌握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要素掌握可逆反应与化学均衡相关含义及定律;掌握化学均衡常数的看法及表达方式;认识化学热力学的几个基本看法掌握热力学第必定律掌握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掌握熵的看法及热力学第二、三定律掌握吉布斯自由能的相关知识掌握吉布斯自由能与化学均衡挪动的相关知识。
2.能力目标掌握化学均衡常数的计算方法;初步掌握化学均衡挪动的推导方法;主要内容主要教课方法化学反应速率(要点)解说法反应速率理论简介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要素(要点)教课地点可逆反应与化学均衡相关含义及定律化学均衡常数的看法及表达方式(难点)校内多媒体教室化学均衡的挪动(难点)教课及参照资料化学热力学的几个基本看法《无机及解析化学》热力学第必定律第二版化学反应的热效应(要点)练习与习题建议熵的看法及热力学第二、三定律(要点)依据教课内容部署课吉布斯自由能(难点)后习题权重分配%备注:理论第四章酸碱均衡学时实践一体化学习目标:掌握酸碱理论、酸碱溶液的电离均衡和pH 的计算;掌握缓冲溶液的构成、制备方法;认识常有酸碱定系统的滴定曲线及指示剂的选择;熟习酸碱定法的应用。
8pH 的计算及1.知识目标:掌握酸碱理论、酸碱溶液的电离均衡和酸碱溶液中pH 的计算;掌握缓冲原理、缓冲溶液的构成、pH 的计算及制备方法;利用酸碱均衡的挪动解说相应的溶液现象;认识常有酸碱均衡在酸碱定法的应用。
2.能力目标能够正确进行酸碱溶液及缓冲溶液pH 的计算。
主要内容主要教课方法电解质分类解说法电离度和电离常数(要点)酸碱理论(要点)教课地点酸碱均衡(难点)酸碱溶液中的 pH 计算(要点)校内多媒体教室酸碱均衡的挪动教课及参照资料缓冲溶液及 pH 计算(难点)《无机及解析化学》酸碱滴定的应用初版练习与习题建议依据教课内容部署课后习题权重分配%备注:理论 6第五章积淀溶解均衡学时实践一体化学习目标:理解多相离子均衡,认识积淀溶解过程中的相关看法,掌握溶解度与溶度积之间的换算;积淀溶解均衡的影响要素;掌握积淀的生成、溶解、转变和分步积淀及应用等。
1.知识目标:理解多相离子均衡掌握溶解度与溶度积之间的换算掌握积淀的生成、溶解、转变和分步积淀;掌握积淀均衡理论及应用。
2.能力目标:能够依据溶度积规则进行积淀生成与溶解、分步积淀和积淀转变的相关运算。
主要内容主要教课方法积淀溶解均衡的几个看法解说法溶度积常数与溶解度之间的换算(要点)积淀的生成与溶解(难点)教课地点分步积淀和积淀转变(难点)校内多媒体教室教课及参照资料《无机及解析化学》初版练习与习题建议依据教课内容部署课后习题权重分配%备注:理论 6第六章氧化还原均衡学时实践一体化学习目标:掌握质子均衡条件与利用质子条件进行化学反应式的配平;掌握原电池及电池符号、电池反应的书写与变换;氧化还原均衡与的相关看法;掌握吉布斯自由能变与原电池电动势的关系。
1.知识目标:掌握电极电势的看法、应用及影响要素;掌握吉布斯自由能变与原电池电动势的关系;熟习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原理、特色、主要方法和实质应用。
2.能力目标:熟练运用氧化数法和离子 -电子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能够运用能斯特方程求算电极电势。
主要内容氧化数及氧化还原反应质子均衡条件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要点)原电池电极电势及标准电极电势(要点)原电池电动势和吉布斯自由能变化的关系(难点)影响电极电势的要素(难点)电极电势的应用(要点)备注:主要教课方法解说法教课地点校内多媒体教室教课及参照资料《无机及解析化学》初版练习与习题建议依据教课内容部署课后习题权重分配%理论 6第七章配位化合物与配位解离均衡学时实践一体化学习目标:掌握配位化合物的构成单元、定义、命名;认识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掌握配位均衡和配位均衡的挪动。
知识目标:掌握配位化合物的构成单元、定义、命名及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掌握配位均衡和配位平配的挪动;学习目标:主要教课方法配合物的定义配合物的构成配合物的命名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要点)配位均衡(难点)配位均衡的挪动(难点)配位滴定法及应用备注:第八章滴定解析法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解说法教课地点校内多媒体教室教课及参照资料《无机及解析化学》初版练习与习题建议依据教课内容部署课后习题权重分配%理论8学时实践一体化认识解析方法的分类及定量解析的一般程序;掌握偏差的分类和看法;掌握正确度和精美度的看法;掌握有效数字运算规则及数据办理方法;熟习滴定解析的相关知识。
2.能力目标:能够正确进行偏差、偏差的计算和有效数字运算;能够进行滴定解析法算。
主要内容主要教课方法解析方法的分类及定量解析的一般程序解说法偏差的分类正确度和精美度(要点)教课地点提升解析结果正确度的方法有效数字运算规则及可疑值弃取(难点)校内多媒体教室滴定解析法(难点)教课及参照资料《无机及解析化学》初版练习与习题建议依据教课内容部署课后习题权重分配%备注:理论 4第九章物质构造基础学时实践一体化学习目标:学习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和排布状况,元生性质的周期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