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库汇编之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演变

合集下载

专题五 中国古代传统经济结构及演变历程

专题五 中国古代传统经济结构及演变历程

必修Ⅱ教材基本线索和整体结构(1)纵向线索:从中国古代农耕经济讲起到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三次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历程再到20世纪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以及中国对建设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结束于经济全球化日趋明显的现状。

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演进为纵向发展主线,即现代化的进程。

(2)横向线索:必修二教材展示了历史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并着重分析了我国的基本国情和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从全球文明的角度考察世界历史, 从世界各地域、民族、国家间的互动联系角度揭示人类文明的演进,即全球史观。

总之,生产力发展(现代化观)和人类社会交往的发展(全球史观)是历史发展的两根主轴(文明史观)。

如何学习经济史?从涉及的内容来说,主要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对外贸易的发展及经济政策、土地制度、赋税制度等。

从知识掌握的层次看,主要包括总体特征及表现、经济发展原因、影响四大块。

中国古代经济全貌课标要求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3)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4)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实用歌诀自然经济桃花源五大特点在显现耕作技术三方面朝代发明记心间官私两种手工业格局调整三阶段瓷器冶铁技精湛水陆两路往西传古代商业四部曲宋元明清连续变重农锁国两政策迥异时代两重天结构线索1、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青铜农具铁犁牛耕耕作技术:垄作法、代田法、区(ou)田法、耕耙耱、复熟法。

(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水利灌溉(工具、工程)2、代手工业3、古代商业发展简况4、农耕文明1)耕作方式的演进:(从生产力角度)(原始社会) (原始末期至商周) (从春秋战国起)2) 土地制度的演进:(原始社会) (商周时期) (战国以后)基础知识一、古代农业一、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1)刀耕火种(原始农业) (2)石器锄耕(耒耜)(3)铁犁牛耕:春秋出现,汉代后,铁犁牛耕成为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发展

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发展

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发展一、夏朝从二里头文化遗址看,当时的农具主要是石器,如石铲、石镰,以及蚌铲、骨铲、蚌镰和木制耒、耜等。

[1]夏代的农业生产比过去有了大的发展,《史记.夏本纪》说禹在治水的同时“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氵一丝土)。

命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食少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

这说明禹在治水的过程之中推广了水稻等农作物的种植。

夏代已有农田的排灌沟渠,《论语.泰伯》载孔子的话说禹“尽力乎沟洫”。

《史记.夏本纪》则说禹“浚吠(quan)浍(kuai)致之川”,《集解》注引郑玄说“吠浍,田间沟也”。

这就是说禹疏浚田间吠浍使之达于河流。

这里就有排与灌两方面的问题。

夏代在中原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同时,其他地区农业经济也在发展之中,如分布在黄河上流及其支流渭河、湟水流域,时间上大约与夏同时的齐家文化就是如此,齐家文化因1924年发现于甘肃广河县齐家坪遗址而得名,时间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其主要遗址有甘肃武威皇娘娘台、永靖大何庄和秦魏家等350多处。

齐家文化的经济生活也以农业为主,部落、氏族居民过着较稳定的定居生活,主要农作物是粟,大何庄遗址出土的陶罐中就发现了粟。

生产工具为石器、骨角器,挖土工具为石铲、骨铲,有的石铲用硬度强的玉石作成。

收割谷物多用磨光穿孔的石刀、石镰。

加工谷物用石磨盘、石磨棒、石杵。

夏朝的北方,约在今内蒙赤峰一带、辽宁西部、河北北部,分布着一种首先发现于内蒙赤峰夏家店村遗址的夏家店下层文化,考古资料说明,夏家店下层文化的部族先民以农业生产为主,过着定居生活。

使用的农业生产工具有打制石锄、磨制石铲、磨制石刀,谷物加工有石磨盘、石磨棒等工具。

[1]二、西周西周时期,盛行耦耕,即二人为一组,合力而耕。

这样,既较省力,动作又快,当是耕作方法的一个进步。

金属农具的应用和耦耕的推广,使开垦荒地的规模越来越大了。

“千耦其耘”的诗句,反映了成千上万的人大规模耦耕的景象。

当时人们不仅能进行深耕、熟耘,而且也能使用绿肥和制造堆肥。

《历史上的农业工具与农业发展》

《历史上的农业工具与农业发展》
技术转移:高校和科研机构将农业工具的创新与研发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 促进农业发展。
国际合作:高校和科研机构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农业科研机构进行合作,共 享农业工具的创新与研发成果,推动全球农业发展。
企业创新:研发新技术、新产品, 提高生产效率
案例分析:介绍某企业如何通过创 新与研发,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农业工具的改 进:提高了农 业生产效率, 降低了生产成

农业机械化: 实现了大规模、 高效率的农业
生产
农业智能化: 通过物联网、 大数据等技术, 提高了农业生 产的智能化水

农业产业化: 农业工具的改 进促进了农业 产业链的延伸, 提高了农业的
综合效益
农业科技的发展:促进了农 业技术的进步,提高了农产 品的品质
农业工具的智能化:提高了 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水平
智能化农业工具 的定义和特点
智能化农业工具 的发展趋势
智能化农业工具 的应用领域
智能化农业工具 对农业发展的影 响和意义
太阳能农业工具: 利用太阳能进行灌 溉、施肥等操作
风能农业工具:利 用风能进行灌溉、 施肥等操作
电动农业工具:使 用电动马达进行灌 溉、施肥等操作, 减少化石燃料的使 用
农业工具的改进:提高了农 业生产效率,减少了人工成 本
农业机械化:提高了农业生 产的机械化程度,减少了劳
动强度
农业信息化:促进了农业信 息的传播和应用,提高了农
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农业工具的普及:促进了农 业科技的普及和应用
农业工具的创新:提高了农 业生产效率
农业工具的改进:推动了农 业科技的进步和发展
风车:用于去除谷物中的 杂质,提高粮食品质
水车:用于灌溉农田,提 高农作物产量

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演变

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演变
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演变
时期
主要农业生产工具
特点
原始农业时代
石斧、石刀、砍斫器、石镰
采用石器工具,以采集、狩猎为主,耕作方法为刀耕火种
夏商西周
青铜农具、石斧、石刀、石铲、耒耜
出现青铜农具,但石器工具仍广泛使用,耒耜是重要的耕作工具
春秋战国
铁制农具(如铁锸、பைடு நூலகம்锄、铁犁等)
冶铁业兴起,铁制农具逐渐取代木、石质农具,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秦汉至隋唐五代
铁农具普及,种类增加(如耧车、曲辕犁)
铁制农具更加普及,种类和质量大幅提高,出现如耧车、曲辕犁等新型农具
宋元时期
农具种类丰富,动力利用多样化(如风力、水力)
农具种类大幅增加,几乎包括了所有类型的农具,同时开始利用风力、水力等自然动力进行农业生产
明清时期
深耕犁普遍使用,农具改进缓慢
深耕犁成为主要耕作工具,但农具整体发展较为缓慢,部分农具仍有改进

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探究]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何会出现从史料一到史料
二的这种变化。
[解读]
(1)史料中有什么——全面获取信息 说明了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缓慢
江南地区地广人稀, 生产方式落后
史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
耨……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①。是故江淮以
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②。 表明宋代国家财政收 入主要依赖江南地区
社会的土地国有制。 3.春秋战国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1)井田制的瓦解:由于生产力发展,出现大量私田,土地转让
关系进一步发展。
(2)税制改革:公元前594年,鲁国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
要按亩收税,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3)法律确认:秦国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
封建土地私有制 。
(3)我国古代经济制度有其特有的强大的自我调节能力和再生能 力,从唐宋迄明清,正是地主经济的自我调整,使农民进行生 产的条件获得某种改善,从而使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的精耕 细作农业继续获得发展。这也是精耕细作传统形成和发展的重 要原因。 (4)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以“人多地少”为发展的重要条件。因 为“人多地少”这种情况迫使人们致力于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 加单位产量。
4.民族心理与家庭伦理观念上:小农经济下的中国农民 具有忠厚老实、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也有狭隘、自 私、保守性的不足;小农经济条件下,导致“重男轻女”“安 土重迁”思想观念的产生;同时也铸就了中国古代注重孝道、 重视邻里与家庭和睦的观念。
二归纳总结——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 1.定义:地主把土地出租给佃农耕种,收取地租作为收益,称
为租佃土地经营方式,地主与佃农之间形成了租佃关系。 2.过程 (1)战国时期:租佃方式产生。 (2)汉代:租佃现象比较普遍。 (3)宋代: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租佃经营成为仅次于自耕农 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土地出租时,多订立契约,作为解决纠 纷的依据,地租以实物租为主。 (4)明清时期:人口增多,人地矛盾突出使租佃关系进一步 发展。

(完整版)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演变

(完整版)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演变

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演变农业可以划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等不同的历史形态,它们是依次演进的。

在原始农业时期,使用木石和砍伐农具、刀耕火种、撂荒耕作制是原始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主要特点,它基本上与考古学上的新石器时代相始终。

传统农业则以使用畜力牵引或人力操作的金属工具为标志,生产技术建立在直观经验的基础上,而以铁犁牛耕为其典型形态。

我国自公元前21世纪进人阶级社会时,黄河流域逐步从原始农业过渡到传统农业。

从那时起,我国农业逐步发展,形成精耕细作的传统,直到封建社会末期。

从原始社会到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工具的初步形成阶段。

中国农业起源于没有文字记载的远古时代,发生于原始采集狩猎经济的母体之中。

从世界范围看,中国是农业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发展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创造和改进了多种多样的农具,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在石器工具的制作方面,除了原有的打制石器之外,出现了磨制石器。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打石山遗址中发现了人类用火的痕迹。

到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生产工具虽仍以石器为主,但有了明显的改进,器型有磨制的石刀、石斧、骨椎、骨镞等。

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经济有了新发展,较发达的锄耕农业是当时主要的经济部门,男子在生产中起着主导作用。

从各地区各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来看,生产工具有了很大的改进。

新石器时代的石器绝大部分是经过加工磨制的,器形规整,用途分明。

如耕作工具有长方形的石斧,形体厚重,适合于砍伐。

夏、商、周时期的农业生产工具比前期有所进步,夏王朝主要还是木石和蚌器。

青铜器虽有,但仍然是少数。

到了商朝,农业已成为商代最重要的社会生产部门,青铜农具已有铜铲、铜镰和铜斧。

但青铜十分稀少,在农业生产上,主要还是石制、木制和蚌制。

商代已经利用牛进行犁耕。

西周的农业在农具的制作技巧上有所提高,对木、石的加工以及工具的结构进一步得到改善,经过加工处理的农具更加省力。

西周时,人们普遍采用耦耕,就是使用耜来耕作生产。

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演变特点

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演变特点

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演变特点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演变是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从最早的原始农具到后来的铁制农具,不断地发展和改进。

这些工具的演变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变: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演变可以看出一个明显的趋势,即从简单到复杂。

最早的农具是石器和木器,如石锄、木耒等。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人们开始使用铜制农具,如铜耒、铜锄等。

到了青铜时代,铸铜工艺进一步发展,出现了更加复杂的农具,如铜犁、铜耙等。

最后,随着铁器的出现,农具的复杂度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如铁犁、铁耙等。

这种演变表明,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发展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

2. 由人力为主到畜力辅助的演变: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演变还表现出由人力为主到畜力辅助的趋势。

最早的农具是由农民自己用手持之,比如手耕、手锄等。

但随着畜牧业的发展,人们开始利用牛、马等动物来辅助农业生产,出现了牛耕、马耕等农具。

这些农具的出现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也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

3. 由粗糙到精细的演变: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古代农业生产工具也经历了由粗糙到精细的演变。

最早的农具是由原始的石器和木器制成,制作工艺简单粗糙。

随着农业生产的需求,人们开始使用铜制农具,铸造工艺逐渐提高,农具的质量也得到了改善。

到了青铜时代,铜制农具的制作工艺更加精细,农具的功能也更加完善。

最后,随着铁器的出现,农具的制作工艺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农具的质量和使用寿命得到了显著提高。

4. 由个体制造到规模化生产的演变: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演变还表现出由个体制造到规模化生产的趋势。

最早的农具是由农民个体制造,制作工艺简单,生产效率低下。

但随着社会分工的出现和手工业的兴起,农具的制造开始规模化生产,农具的质量和产量得到了大幅提高。

尤其是在铁器时代,农具的制造工艺更加复杂,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和技术,因此农具的制造逐渐成为专业化的产业。

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演变特点主要体现在从简单到复杂、由人力为主到畜力辅助、由粗糙到精细、由个体制造到规模化生产等方面。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一轮)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一轮)

小农经济的影响: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是在中国封建经济 中站主都地位;在较长时间内推动了社会的 发展和经济的进步;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 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主要因 素。
政治上:分散的小农经济,要求有一个强有 力的中央政权,维护社会安定和国家统一, 以保证小农经济的发展。保护小农经济是中 央集权制度建立的根本原因。
政策上:“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 的根源在于小农经济。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要求统治阶级抑制商业,防止商业与农业争 夺劳动力;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是统 治阶级能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源。 科技上:小农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与之相关的 科技发展。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就多集中在 与农业生产相关的领域,如农学、天文历法 等,使古代中国的科技具有实用性、实践性 的特点。同时小农经济发展的缓慢也决定了 古代科技长期无法实现根本性突破,发展为 近代科技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精耕细作:
精耕细作的含义: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 的生产和劳动,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进行细致的 土地耕作,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精耕细作的原因:1、生产力水平较低;2、古代 中国人口多,农民要向国家纳税。 精耕细作的表现:1、改进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2、兴修水利工程;3、改良农作物品种;4、施粪 治虫;5、总结农业生产经验。 精耕细作的影响:1、提高了粮食产量,促进了 农业发展;2、促进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3、 形成了一些农业生产的优良传统。
封建小农经济:
1、耕作方式的演变: 集体简单协作到个体家庭农耕 2、自耕农(小农经济): • 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 式。它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一直延续到中 国近代。 • ①小农经济是怎样形成的?它有哪些特点?
3、小农经济的形成和特点

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4年)

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4年)

教学设计
问题9:结合所学,指出这种传承方式的弊端?
学生活动:能够结合所学,认识到这种传承方式有一定的封闭性,技艺容易失传,不利于生产工具和技术的进一步革新。

课堂小结
古代生产工具的进步,尤其是农业工具与手工业工具的进步,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在农业生产工具中,特别是耕作工具和灌溉工具的不断改进,推动了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使得农业家庭式劳作成为中国古代传统农业的主要劳作方式,一度推动中国农业文明走向鼎盛。

板书设计。

2022-2023统编版 选必2 第二单元 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教案

2022-2023统编版  选必2  第二单元  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教案

第4课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农业、手工业劳动工具的改进,理解生产工具变革与人类社会生活的革命性意义。

2.掌握古代劳作方式的变化,分析劳作方式的发展特点和影响。

3.理解劳动人民对历史的推动作用,形成尊重自然规律,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等积极健康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1.在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在农业生产工具发生了怎样的改变?2.古代农业劳作方式有哪些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课前准备查找本课相关史料,准备好本课相关知识链接。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图片,图片为中国农业博物馆展出的中国传统农具,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曾经创造出令世界瞩目的辉煌灿烂的文明,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是什么?是精耕细作,为实现农业的精耕细作除了劳动者的辛勤劳动还需要哪些生产工具?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新课讲授】一、农业工具的变化(一)耕作工具【教师活动】人类的耕作工具种类繁多,材质主要有骨、竹、木、石、蚌、铜、铁等。

【教师活动】古代世界农业的发展阶段世界各文明虽然在起步时间、发展速度等方面存在差异,但农业工具的发展演进却具有一致性。

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代:石器时代、金石并用时代、铁器时代。

1.石器时代(1)时期:原始社会。

(2)材料:木、石、骨、蚌等,以石器为主。

(3)两个阶段①旧石器时代:石器的制作方法以打击为主(打制石器),主要工具以单体为主(提在手里直接使用),工具比较粗糙。

②新石器时代:在打制的基础上增加了磨制(磨制石器),各种复合工具(将各个工具部件组装在一起的生产)成为生产工具的主流,出现磨光和钻孔技术。

经过磨制的石器更加规整、锋利和适用,反映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2.金石并用时代(1)开始标志:青铜冶炼技术的出现。

(2)时代特点:青铜农具开始出现,但总体数量较少,并未在生产中广泛应用,其数量和质量远远没有达到左右农业发展的程度,大量的非金属工具依然是农业生产工具的主体。

中国古代农业耕作工具的演变

中国古代农业耕作工具的演变

中国古代农业耕作工具的演变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自古以来,农业一直是中国经济的支柱。

而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具的进步。

中国古代农业耕作工具的演变,是中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农业耕作工具的演变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原始阶段、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

原始阶段在原始社会,人们使用的农具主要是石器和木器。

石器主要是石锤、石斧、石刀等,用于砍伐树木、开垦土地和砍断树枝。

木器主要是木耒、木犁、木镢等,用于耕作和播种。

这些农具虽然简单,但是对于当时的农业生产来说,已经是一种重要的进步。

青铜时代青铜时代是中国古代农业耕作工具的重要发展阶段。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青铜制成的农具,如铜耒、铜犁、铜镢等。

这些农具比原始时期的农具更加坚固耐用,能够更好地开垦土地和耕作。

同时,青铜时代的农具还出现了一些新的类型,如铜锤、铜斧、铜刀等,这些农具不仅用于农业生产,还用于其他方面,如建筑、制造等。

铁器时代铁器时代是中国古代农业耕作工具的最后一个发展阶段。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制成的农具,如铁耒、铁犁、铁镢等。

这些农具比青铜时代的农具更加坚固耐用,能够更好地开垦土地和耕作。

同时,铁器时代的农具还出现了一些新的类型,如铁锤、铁斧、铁刀等,这些农具不仅用于农业生产,还用于其他方面,如建筑、制造等。

总结中国古代农业耕作工具的演变,是中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原始阶段的石器和木器,到青铜时代的铜器,再到铁器时代的铁器,每一个阶段都是农具技术的重要进步。

这些农具的发展,不仅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发展,也为中国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古代农具发展史

中国古代农具发展史

中国古代农具发展史农具的产生和发展是与农业的产生和发展同步进行并相互促进的。

在原始农业时期,农业生产粗放,农具的材料以石、骨、蚌、木为主;种类可分为农耕用、收割用和加工用3类。

农耕类大体有铲、耒、锄等;收割类包括刀、镰等;加工类最普遍的是石磨盘和石磨棒。

此外,还有用鹿角制成的农具。

陶器的发明和应用很早,主要用以汲水、贮物和烧煮食物。

此后,各个时期农具的发展大致如下。

夏、商、西周时期这一时期的农具有所改进,但所用材料还是以木、石、骨等为主。

当时已有青铜生产,但多用于武器、食器和礼器。

到西周末年,用青铜制作的仅有一些中耕农具和收割农具等。

此外还有一种用于碎土和砸实田埂的装有长木柄的木质榔头。

在农业上很重要的汲水、灌溉器具,商代已有桔槔;西周的戽桶和吊桶,是用于从池塘和井中取水灌溉的。

这个时期农具的种类虽增加不多,效率也还不高,但为后来铁制农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春秋、战国时期冶铁业的兴起,使中国农具史上出现了一大变革时期:铁制农具代替了木、石材料农具,从而使农业生产力开始了质的飞跃。

战国时期的农具绝大多数都是木心铁刃的,即在木器上套了一个铁制的锋刃,这就比过去的木、石质农具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从考古出土的实物看,当时使用呈V字形的铁犁头,有利于减少耕地时的阻力;铁锸可增加翻土深度;铁耨则可有效地用于除草、松土、复土和培土。

此外,这一时期推广的一种有效的脱粒农具,为后世所长期沿用。

宋、元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农具的发展无论在动力的利用、机具的改进、种类的增加、使用的范围等方面,都超过了前代。

北魏《齐民要术》记载的农具只有30多种;而元代《王祯农书》的“农器图谱”所载农具达105种之多,几乎包括了所有的农具,且附以精致插图。

这时还出现了绳套和挂钩。

绳套是把“一条杠”分解为两条绳索,可使牛耕的牵引力加大;挂钩是将动力机和工作机分开。

这样,利用绳套服牛,犁身可大大缩短,回转方便,因而牛耕不但可用于水田、平地,且可用于丘陵山区。

国考常识判断备考技巧:易错点合集——古代农业生产工具

国考常识判断备考技巧:易错点合集——古代农业生产工具

国考常识判断备考技巧:易错点合集——古代农业生产工具我国近些年脱贫攻坚成果显著,乡村振兴任务全面铺开。

在国考当中,针对党中央极为关注的“三农”问题,每年的常识题目当中,都会有所考查,而且会以不同的考点去测查我国农业政策,农业发展现状以及我国古代农业的发展等内容。

例如,在2019年国考题目当中考查过这样一道题:【例】下面能正确反映我国农业生产工具或生产方式演变顺序的是:①曲辕犁②水车③石斧④牛耕⑤铜铲A.④①③②⑤B.③⑤④②①C.④②⑤①③D.③④①⑤②【答案】B【解析】①曲辕犁,是唐代中国劳动人民发明的耕犁。

②水车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发明的灌溉工具,据文献记载大约出现在东汉时期。

③石斧是远古时代用于砍伐等多种用途的石质工具。

④牛耕是以前中原地区使用的被称为耒耜的脚踏耕具。

春秋战国之交,中国进入了铁器时代,铁器农具开始出现,牛耕技术随之使用。

⑤铜铲是一种青铜器,是铲土除草用的农具,大致相当于现在的锹,1953年河南安阳大司空村出土一件商代铲,故商代已出现铜铲。

战国末期至秦汉时期,青铜器逐步被铁器取代。

所以正确顺序应该为③⑤④②①。

因此,选择B选项。

在本题中,出现了一些我国古代的农业生产工具。

在国考,乃至联考当中都对这类古代农具有所考查,而且其中内容对于生活在城市的考生比较陌生,也极其容易出错。

下面就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及生产方式总结成下表,供各位考生复习使用。

如上表所示,展现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变迁。

第一阶段——“刀耕火种”时期。

距今七八千年前,中国已有相当发达的原始农业。

这一时期在我国黄河和长江流域分别出现了最早水稻和小米种植的记录。

这也印证了中国成为独立发展、自成体系的世界农业起源中心之一。

第二阶段——“石器锄耕”时期。

在我国商周时期,我们的先民发明了最早的松土农具—耒耜。

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标志着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

同一时期,也出现了青铜农具。

青铜农具比木石工具坚硬、锋利,由于比较贵,农业生产中只是少量使用,并没有广泛用于农业生产当中。

202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积累:古代农业生产工具和技术的发展

202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积累:古代农业生产工具和技术的发展

202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积累:古代农业生产工具和技术的发展行测常识判断考点范围很广,一般包括政治、法律、经济、人文、地理、科技、生活等方面,需要小伙伴们长时间不间断的积累。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和技术的发展”相关常识介绍,希望大家能够掌握。

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和技术的发展:(1)春秋:春秋末年开始使用牛耕;开始出现铁农具。

(2)战国:在春秋开始使用铁器的基础上,战国时期铁农具的使用更为普遍,铁器时代到来;牛耕得到推广;各国兴修水利,最著名的是秦国的都江堰。

(3)秦朝:中原铁器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传到珠江流域(今广东、广西),逐渐为越族人民所掌握。

(4)西汉:铁农具向边疆传播,西域开始使用铁器;发明和使用了播种工具——耧车;张骞通西域后,西域各族得到了铁器,还学会内地铸造铁器的技术;西汉西域传人的作物品种有葡萄、苜蓿、核桃、胡罗卜等。

(5)三国:大批北方农民为避战乱迁居江南,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

(6)南北朝:贾思勰总结北方人民长期生产经验,写出《齐民要术》这部我国历史上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7)隋唐:为加强南北经济交流,隋朝开凿大运河;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造了曲辕犁;创制了新型灌溉工具——筒车。

(8)北宋: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在福建普遍种植,政府把它推广到江浙和淮河流域。

(9)南宋:棉花种植从广东、福建向北扩展到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

(10)元朝:棉花种植区域进一步推广到全国。

(11)明朝:政府推广植棉,棉花种植遍及南北各地,棉布成为人民的主要衣料;原产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向日葵、烟草等作物传入我国。

古代经济重心南移:(1)影响因素:①南方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②北方大量人口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生产工具。

③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④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

(2)过程:①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逐渐开发,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为同学介绍农具的发展史

为同学介绍农具的发展史

为同学介绍农具的发展史
农具的发展史如下:
1.原始社会时期:最早的农具是石斧、石刀、砍斫器、尖木棒、石
镰等。

原始的农具已初具形态,他们先是在最简单的劳动工具的基础上,加以改造而制成了复合工具。

如:在松土用的尖木棒下部绑上短横木,以便足踏,用于翻地,称为“耒”。

耒耜的出现,为以耜耕为主的原始农业生产奠定了基础。

2.夏、商、西周时期:这一阶段农具的发展十分缓慢。

3.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达地区采用了牛耕技术,铁农具出现。

4.汉代:牛耕逐渐普及全国,铁农具的数量也大大超过前代。

铁农
具和牛耕的出现,使个体劳动者具备了单门独户经营农业的能力,导致了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5.现代: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新型农具。

中国古代农具的演变过程

中国古代农具的演变过程

中国古代农具的演变过程
中国古代农具的演变过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原始农具时期:包括手持木耒、木锄、石镐等最简单的农具,适用于狩猎、采摘和轻度的耕作。

2. 新石器时代农具:与铜器同时期,使用石刀、石耒、石磨等工具,从原始的野外耕作转入定居耕作,并开始发展灌溉、沟渠等建设。

3. 早期农业时期农具:主要采用青铜制造,有铲、刀、镰刀等工具,用于种植、收割和曲江灌溉等农业活动。

4. 铁器时代农具:铁农具的使用时间较晚,但铁制造工艺进一步提升了农具的质量和效率,包括农耕初期的铁锨、铁耙,以及后来的铁铲、铁镐等。

5. 近现代时期: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机械化的引入,农具逐渐走向现代化,推出了各种拖拉机、收割机、播种机等现代化农业机械设备,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以上是中国古代农具的演变过程。

讲义-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变迁

讲义-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变迁

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变迁
1、“刀耕火种”---中国是独立发展、自成体系的世界农业起源中
心之一。

七八千年前,中国已有相当发达的原始农业。

2“石器锄耕”---距今七八千年,我们的先民发明了最早的松土农具—耒耜。

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标志着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

3、青铜农具---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

青铜农具比木石工具
坚硬、锋利,由于比较贵,农业生产中只是少量使用。

4、铁犁牛耕---春秋时期,铁农具问世。

战国时期,铁农具使用范
围扩大,牛耕初步推广。

此后,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
主要耕作方式。

西汉赵过推广的耦犁,后来出现犁壁。

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曲
辕犁,曲辕犁的发明,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耕作技术---春秋战国垄作法;西汉赵过代田法;魏晋南北朝耕耙(耱)技术;
5、著名的水利工程有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汉朝的漕渠、白渠和龙首渠。

6、灌溉工具有曹魏时的翻车;唐朝时创制的筒车;宋朝出现的高转
筒车;明清时出现风力水车。

【推荐】2014年高考历史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02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解析版)

【推荐】2014年高考历史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02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解析版)

专题二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1.(2014·湖北孝感一模)《淮南子·修务训》云:“神农乃始教民播百谷,相土地,宜燥湿肥硗高下,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辟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

”材料说明()A.中国农业历史悠久B.神农最早发现百谷C.“播百谷,相土地”就是垄作法D.中国原始农业和医药学同时产生【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原始农业【解析】神农相传是远古时代农业的发明者,“乃始教民播百谷”,故A项正确;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但无法推测最早发现百谷,故B项错误;垄作法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原始农业不可能使用垄作法,故C项错误;“百草”泛指农作物,故D项错误。

【答案】A2.(2014·四川广元一模)观察下列图片,你从中获取的信息主要是()骨耜石犁铁锄A.中国传统农业生产经历了粗放到精耕细作的演变B.中国传统农业工具以石器为主C.中国传统农业政策是重农抑商政策D.铁器的广泛使用反映了我国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答案】A【解析】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从骨、石制农具到铁制农具的进步,是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铁制农具锋利、坚固、灵活、耐用、大大提高了农耕的效率,使得农业由粗放到精耕细作发展,故A项正确;春秋之后,中国农具以贴器为主,故B项错误;重农抑商政策从在题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铁器的广泛使用从“铁锄”的图片中不能读出,故D项错误。

3.(2014·山东日照校际联合检测)“权耙扫帚扬场掀,碌碡簸箕使牛鞭;筛子抬筐麻袋囤,胶轮条筐和车绊……锄镰锨镢样样有,各种农具要健全。

”该农谣反映出古代农耕经济怎样的特点()A.自给自足B.精耕细作 C.男耕女织D.家庭经营【答案】B【解析】该农谣介绍中国古代“各种农具要健全”,改进生产工具的目的在于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符合“精耕细作”的特点,故B项正确;A项是古代农业生产的目的,C、D项是古代农业的组织形式,都与材料无关,故A、C、D项错误。

第4课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课件--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4课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课件--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9
三、劳作方式的发展(二)农业庄园式劳作1.背 景 :中央集权弱化,割据势力增强2.特 点 :①奴隶或农奴集中劳作,劳动者被 束缚在土地上, 生产力低下。②经济生产市场化程度低,劳动者 人身依附于庄园主。3.表 现 :罗马共和国晚期:大型奴隶制庄园
中古时期的西欧:大量农奴或农民在领主的庄园中服劳役中国魏晋南北朝:坞堡,除军事作用外和庄园经济 16
农业 家庭 式劳 作农业 庄园式劳 作
手工业劳作方式:官营、民营、家庭
離 劳作
劳作 方式 的发 展
锻打(小型):土炉、锤、锉 铸造(大型):坩、锅、范东汉:水排一冶铁鼓风工具
離产工




手工 业工 具的 变化
原因:铁犁牛耕表现:中国—男耕女织古希腊罗马一家庭劳作作用:自给自足,增加赋税,稳定社会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科技的创新原因:中央集权弱化表现:古罗马--大型奴隶制庄园中古西欧--庄园经济中国魏晋--坞堡特点:奴隶或农奴集中劳作,依附于庄园主 生产力低下
古代生产工具?是人们在生产劳动中作用于劳动对象的人工制造物。
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能否制造工具
第4课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生产工具又称劳作工具,它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用来对 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的物件,是反映生产力性质的标志。
● 概念解读
A苏美尔阿卡德时期钢合金并头▲乌尔王陵出土的铜斧头出现,青铜铸造具,数量有限石器的制作以为王打 击新石器晚期 锄 耕旧石器时期 刀 耕
出现_ 灌钢法 制作的铁农具南北朝犁铧
一、农业工具的变化( 一)耕作工具的变化
春秋战国犁耕镰
中技; 亚术’
赫梯人率先掌握冶铁, 后 传 入 两 河 流 域
铁制农具广泛用于农业生产

中国古代的农业劳动与生产方式古代农民的生活与奋斗

中国古代的农业劳动与生产方式古代农民的生活与奋斗
传统美德的传承:勤劳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农民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更是秉持着这种美德。
顽强拼搏
农民在艰苦的环境中, 不畏艰难,努力耕耘, 展现出顽强的拼搏精 神。
面对自然灾害和贫困, 农民依然坚持不懈地 努力,以顽强的拼搏 精神支撑着家庭和农 业生产。
农民在长期的劳动中 ,形成了勤劳、坚韧 、不屈不挠的品质, 这种精神是他们奋斗 的动力和源泉。
饮食特点:注重节俭,不浪费食物
饮食与农民生活的关系:农民的饮食 结构反映了他们的生活状况和生产方 式,是农业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民的穿着服饰
传统服饰:粗布 衣服,色彩单一
穿着特点:简朴 实用,注重保暖
服饰变化:随着 时代发展,逐渐 丰富多样
地域特色:不同 地区有不同的服 饰风格
农民的日常用品
铁犁牛耕: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出现的农业耕作方式,用铁制农具犁和牛来耕地。
精耕细作:明清时期开始出现的农业耕作方式,注重深耕、多施肥、精细管理,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集体化农业: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的农业耕作方式,通过集体化、合作化的形式组织农业生产,提高生产 效率。
农具发展
石器时代:原始的农具如石斧、 石镰等,用于砍伐和收割。
农具:镰刀、犁、锄头等 服饰:粗布衣服、草帽等 饮食:粗粮、蔬菜等 居住:茅屋、土坯房等
04
农民的奋斗精神
章节副标题
勤劳节俭
农民的勤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勤耕耘,不畏艰辛。
节俭的生活:农民生活简朴,珍惜粮食和资源,不浪费。
奋斗的动力:勤劳节俭是农民奋斗的精神支柱,推动他们不断努力拼搏。
章节副标题
农业科技的发展
农业工具的改进:从石器到铁器,再到现代机械化的转变 耕作方式的演变:从粗放式到精细化,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量 农业科技的突破:如杂交水稻、转基因作物等,提高作物抗性和产量 农业与科技的结合:现代农业科技的应用,如无人机、物联网等,实现智能化和高效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梁上飞*
作品编号:91265005448GK 0253678
创作日期:2020年12月20日
实用文库汇编之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演

农业可以划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等不同的历史形态,它们是依次演进的。

在原始农业时期,使用木石和砍伐农具、刀耕火种、撂荒耕作制是原始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主要特点,它基本上与考古学上的新石器时代相始终。

传统农业则以使用畜力牵引或人力操作的金属工具为标志,生产技术建立在直观经验的基础上,而以铁犁牛耕为其典型形态。

我国自公元前21世纪进人阶级社会时,黄河流域逐步
从原始农业过渡到传统农业。

从那时起,我国农业逐步发展,形成精耕细作的传统,直到封建社会末期。

从原始社会到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工具的初步形成阶段。

中国农业起源于没有文字记载的远古时代,发生于原始采集狩猎经济的母体之中。

从世界范围
看,中国是农业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发展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创造和改进了多种多样的农具,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在石器工具的制作方面,除了原有的打制石器之外,出现了磨制石器。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打石山遗址中发现了人类用火的痕迹。

到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生产工具虽仍以石器为主,但有了明显的改进,器型有磨制的石刀、石斧、骨椎、骨镞等。

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经济有了新发展,较发达的锄耕农业是当时主要的经济部门,男子在生产中起着主导作用。

从各地区各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来看,生产工具有了很大的改进。

新石器时代的石器绝大部分是经过加工磨制的,器形规整,用途分明。

如耕作工具有长方形的石斧,形体厚重,适合于砍伐。

夏、商、周时期的农业生产工具比前期有所进步,夏王朝主要还是木石和蚌器。

青铜器虽有,但仍然是少数。

到了商朝,农业已成为商代最重要的社会生产部门,青铜农具已有铜铲、铜镰和铜斧。

但青铜
十分稀少,在农业生产上,主要还是石制、木制和蚌制。

商代已经利用牛进行犁耕。

西周的农业在农具的制作技巧上有所提高,对木、石的加工以及工具的结构进一步得到改善,经过加工处理的农具更加省力。

西周时,人们普遍采用耦耕,就是使用耜来耕作生产。

“耦”是两人配对合作,“耦耕”即是以两人合力耕田作为基本劳动力的生产单位。

原始的犁应是木制的,有的则可能是木犁身、石犁铧。

战国中后期,铁农具在生产上已占主导地位,铁农具数量大,种类多。

简易的铁犁铧,一直从战国到西汉广为使用。

传统农业是以使用畜力牵引或人力操作的金属工具为标志,生产技术建立在直观经验的基础之上,并以铁犁牛耕为其典型形态。

战国时期铁器在农业生产上的使用并与牛耕结合,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使人们告别了刀耕火种的新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大大推动了古代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标志着传统农业生产技术的初步形在生产工具方面,铁农具被广泛使用。

战国时期,我国社会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重大变革,促成这
种变革的根本动力,是当时农业经济的迅猛发展,其中尤以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即铁农具和畜力的使用)最为显著。

至战国时期,铁资源的广泛开发,冶铁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生产工具采用铁为材质成为可能。

这一时期,铁的发现并应用于生产领域,是人类经济史上一个划时代的变化。

从木石农具发展到铁制工具的革命耕作上从单纯依靠人力发展到利用畜力,是农耕的动力上的革命。

它们促进了这一时期的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秦汉时期,手工行业中,冶铁业是最重要的行业。

铁农具的使用,对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与青铜器相比,铁器价格低廉,制作简便,易于在农业中推广。

这时期,冶铁业获得巨大发展,性质各异、品种不同的生铁和钢的相继出现,为制造不同用途的优质铁农具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来源。

随着冶铁技术的进步,铁农具的种类越来越多,农业分工也越来越细,相继出现了众多的耕垦农具(包括犁、蠼、锸等)、中耕农具(包括锄、铲等)和收获农
具(主要是镰)等。

由此可见,铁农具是精耕细作技术的先决条件,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即是从铁器的使用开始的。

在耕作技术上,由于铁器的普遍使用,牛耕也逐渐推广开来。

传统农业是以使用畜力牵引或人力操作的金属工具为标志,生产技术建立在直观经验的基础之上,并以铁犁牛耕为其典型形态。

战国时期铁器在农业生产上的使用并与牛耕结合,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使人们告别了刀耕火种的新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大大推动了古代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标志着传统农业生产技术的初步形成。

秦汉魏晋时期,是传统农业生产工具的定型阶段。

西汉中期,政府实行冶铁业官营,生产技术和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

与此同时,政府也致力于农具的改革,并成立了指导新农具生产与推广的机构,这无疑为铁农具的推广起了重要的作用。

铁农具产生于春秋战国,普及推广在秦、汉,成熟发展于隋、唐、宋、元。

可以说,铁农具的每次改进,都是与历史上冶铁技术的提高密不可分的。

隋唐时期,农具有显著
改进,突出的是发明了曲辕犁和水转筒车。

唐以前的犁是直辕的,犁架庞大、笨重,调节耕地深浅设备不够完善。

曲辕犁改直辕为曲辕,犁架变小,轻便灵活,能够调节深浅,从而改变了二牛抬杠的牵引方法,用一牛即可挽拉,这样不仅节省了畜力,还提高了耕地效率。

我国耕犁到唐代基本定型。

所以,辕犁的出现,是继汉代犁耕之后又一次新的突破,在我国犁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水转筒车是借水力发动的大型提水灌溉工具。

宋元明清时期,天中地区的农业生产工具已到了更为成熟的阶段。

这时,适应各种田地如水田、旱地和各种农作物的农具都已配套并基本定型,这对提高农业劳动效率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精耕细作的农具种类很多,如锄,就有镩、耨、锄3种。

总之,宋元以来我国的农业生产工具已经发展到了成熟阶段,已经能够适应精耕细作多熟制的要求。

明清时期,天中地区传统农业生产工具基本上是继承了宋元时期的成就,虽然有一些零星的发明,但总的来说,在农具种类上没有什么重大突破,这一点通过
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清代的《授时通考》和元代王祯《农书》中的农具部分相比较,就可以看出来。

综上所述,农业生产工具的演变在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农业生产工具的演变过程中,不断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使得农业一步一步的向现代化发展。

作者:梁上飞
作品编号:91265005448GK 0253678
创作日期:2020年12月20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