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历史事件类阅读10篇(含答案)
【中考必备】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历史事件类》专项练习(附答案解析)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历史事件类》专项练习【41】(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1.阅读《桃花源记》,回答问题。
(8分)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
(2分)(1)便要还家要: (2)渔人甚异之异:【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处处志之寻向所志B.屋舍俨然怡然自乐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无丝竹之乱耳D.见渔人,乃大惊乃不知有汉【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2分)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小题4】渔人偶遇桃源,“处处志之”,最终却“不复得路”,其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2 分)【答案】【小题1】(2分) (1)通“邀”邀请⑵对……感到惊异【小题2】(2分)B【小题3】(2分)村里人的祖先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
(主要评分点为省略的“村里人的祖先”,“妻子”、、“绝境”)【小题4】 (2分)此题只要能围绕作者的矛盾思想来答,语言表述清晰流畅即可。
中考文言文阅读--历史事件类阅读10篇(含答案)
文言文阅读--历史事件类阅读10篇1、【甲】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戌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乙】七月,戌卒陈胜等反故荆地,为“张楚”。
胜自立为王,居陈,遣诸将徇地。
山东郡县少年苦秦吏,皆杀其守尉令丞反,以应陈涉,相应为侯王,合从西乡,名为伐秦,不可胜数也。
谒①者使东方来,以反者闻二世。
二世怒,下吏。
后使者至,上问,对曰:“群盗,郡守尉方逐捕,今尽得,不足忧。
”上悦。
二年冬,陈涉所遣周章等将西至戏,兵数十万。
二世大惊,与群臣谋曰:“奈何?”少府章邯曰:“盗已至,众强,今发近县不及矣。
郦山徒多,请赦之,授兵以击之。
”二世乃大赦天下,使章邯将,击破周章军而走,遂杀章曹阳。
二世益遣长史司马欣、董翳佐章邯击盗,杀陈胜城父,破项梁定陶,灭魏咎临济。
楚地盗名将已死,章邯乃北渡河,击赵王歇等于钜鹿。
[注]①谒:掌管进见的近待。
②戏:古地名。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陈胜吴广皆次当行②为天下唱③遣诸将徇地④授兵以击之(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扶苏以数谏故以反者闻二世B.宜多应者后使者至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二世乃大赦天下D.百姓多闻其贤皆杀其守尉令丞反(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对曰:“群盗,郡守尉方逐捕,今尽得,不足忧。
”译文:(4)【甲】文中陈胜对响应起义的人预测为“宜多应者”,【乙】文中能够验证这一语言的句子是:(5)【乙】文中秦二世时而“怒”,时而“悦”,时而“大惊”,这些神态变化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答:2、阅读《蒙骜①伐魏》一文蒙骜帅师伐魏,取高都、汲②。
中考语文轮复习:历史事件类文言文对比阅读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
中考语文轮复习:历史事件类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中考语文轮复习对于历史事件类文言文的阅读理解非常重要。
历史作为一种文化遗产,不仅是对过去一段时间的记忆,也是对当今和未来的警醒和启示。
掌握历史必须通过阅读和理解历史文本。
特别是文言文,认真阅读和分析文言文是历史事件类阅读理解中一份难得的技能。
因此,针对历史事件类文言文的对比阅读的专项练习将会对提高中考阅读把握水平有极大的帮助。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这方面的专项练习题。
一、明朝淳祐皇帝疑案理解文本:毒杀淳祐帝案是明朝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
这一事件发生于 today 太监经常干涉朝政的恶性时期。
当时,严嵩(Ming Dynasty court official)等人相互勾结,在朝堂上的权势得到很大程度的扩张,面对皇帝,他们不掩饰自己的野心。
此时,明朝淳祐皇帝因疑似中毒而死。
此事件曾引起明朝很大的社会震动,也引起了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们的广泛关注。
阅读策略:阅读文言文需要在充分理解文本的前提下,对文章结构、文学技巧、聚焦重点等内容进行细致的分析。
对文言文阅读起到较好的辅助作用的可以试试下列的专项练习题。
1. 问:文中“严嵩”字眼最多出现在什么位置?为什么?答:严嵩名气很大,他是明朝历史上的一个重量级人物。
他和狄安等人在这个案子中起了重要作用,所以他在文中出现得较多。
出现的位置主要是在文中部分和结尾部分。
2. 问:文中提到了何种行为暗示了的是朝堂上的权利倾向?答:文中严嵩的行为暗示了聚焦了朝堂权利倾向。
3. 问:用两个形容词或分句来描述太监是否具有极大的干涉权力?答:文中暗示的有关太监干涉权力的行为可以用以下两句话来描述。
第一:太监的干涉是恶性的,威胁到淳祐帝的统治权。
第二:太监的干涉极度恶化,已经到达了不可忽视的程度。
4. 问:文中提到了淳祐皇帝的什么疾病?答:淳祐皇帝疑似是中毒而死的。
文中并未明确描述其疾病的症状,只是暗示有中毒现象。
二、孝文帝和文皇后意见不合理解文本:在唐朝,孝文帝和文皇后也曾发生过疑似中毒的事件。
2021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10篇(八)(含答案)
2021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10篇(八)1.【甲】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戌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乙】七月,戌卒陈胜等反故荆地,为“张楚”。
胜自立为王,居陈,遣诸将徇地。
山东郡县少年苦秦吏,皆杀其守尉令丞反,以应陈涉,相应为侯王,合从西乡,名为伐秦,不可胜数也。
谒①者使东方来,以反者闻二世。
二世怒,下吏。
后使者至,上问,对曰:“群盗,郡守尉方逐捕,今尽得,不足忧。
”上悦。
二年冬,陈涉所遣周章等将西至戏,兵数十万。
二世大惊,与群臣谋曰:“奈何?”少府章邯曰:“盗已至,众强,今发近县不及矣。
郦山徒多,请赦之,授兵以击之。
”二世乃大赦天下,使章邯将,击破周章军而走,遂杀章曹阳。
二世益遣长史司马欣、董翳佐章邯击盗,杀陈胜城父,破项梁定陶,灭魏咎临济。
楚地盗名将已死,章邯乃北渡河,击赵王歇等于钜鹿。
[注]①谒:掌管进见的近待。
②戏:古地名。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陈胜吴广皆次当行②为天下唱③遣诸将徇地④授兵以击之(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扶苏以数谏故以反者闻二世B.宜多应者后使者至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二世乃大赦天下D.百姓多闻其贤皆杀其守尉令丞反(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对曰:“群盗,郡守尉方逐捕,今尽得,不足忧。
”译文:(4)【甲】文中陈胜对响应起义的人预测为“宜多应者”,【乙】文中能够验证这一语言的句子是:(5)【乙】文中秦二世时而“怒”,时而“悦”,时而“大惊”,这些神态变化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答:2.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甲】愚公移山大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历史事件类》精选课后训练[39](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历史事件类》精选课后训练[39](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练【39】(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_1.对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A.躬耕于南阳躬:亲自。
C.遂许先帝以驱驰驱驰:奔走效劳。
【答案】B【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文类【解析】试题分析:ACD选项的词语解释都是正确的,只有B中“卑鄙”应该解释为“身份低微,见识短浅”,而选项中的意思“人格低下,举止不端”是该词语的现代意思。
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当中,我们要特别注意文言实词、虚词。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的积累。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B.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人格低下,举止不端。
D.后值倾覆值:遇到,逢着。
2.文言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伯牙善鼓琴【甲】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
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乙】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历史事件类》专项练习【95】(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历史事件类》专项练习【95】(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1.阅读下面文言文孟尝君时相齐,封万户于薛。
其食客三千人,邑入不足以奉客,使人出钱于薛。
岁余不入,贷钱者多不能与其息,客奉将不给。
孟尝君忧之,问左右:“何人可使收债于薛者?”传舍长曰:“代舍客冯公,形容状貌甚辩,长者,无他伎能,宜可令收债。
”孟尝君乃进冯驩而请之曰:“宾客不知文不肖,幸临文者三千余人,邑入不足以奉宾客,故出息钱于薛。
薛岁不入,民颇不与其息。
今客食恐不给,愿先生责之。
”冯驩曰:“诺!”辞行,至薛,召取孟尝君钱者皆会,得息钱十万。
乃多酿酒,买肥牛,召诸取钱者,能与息者皆来,不能与息者亦来,皆持取钱之券书合之。
齐为会日,杀牛置酒,酒酣,乃持券如前合之。
能与息者,与为期;贫不能与息者,取其券而烧之。
曰“孟尝君所以贷钱者,为民之无者以为本业也;所以求息者,为无以奉客也。
今富给者以要期,贫穷者燔券书以捐之。
诸君强饮食。
有君如此,岂可负哉!”坐者皆起,再拜。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语的意思。
(2分)(1)邑入不足以奉客(2)坐者皆起,再拜【小题2】下列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何人可使收债于薛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B.孟尝君乃进冯驩而请之/断其喉,尽其肉,乃去C.贫不能与息者,取其券而烧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D.所以求息者,为无以奉客也/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小题3】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代舍客冯公,形容状貌甚辩,长者,无他伎能,宜可令收债。
(2)今客食恐不给,愿先生责之。
【小题4】你对冯驩“收债于薛”的举动感到意外吗?你如何评价冯驩的这一做法?(2分)【答案】【小题1】(1)供养 (2)两次 (2分)【小题2】D(2分)【小题3】(1)上等食客住所里的冯老先生从状貌长相看,很是精明,又是个长者,一定稳重,派他去收债该是合适的。
中考语文轮复习:历史事件类|议论说理类 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译文 (一)
中考语文轮复习:历史事件类|议论说理类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译文(一)中考即将来临,语文复习是学生复习的重头戏。
历史事件类和议论说理类作为语文考试的两大重点,需要重点复习。
另外,文言文阅读也是考试中的大头,需要进行专项练习。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些方面的练习题及答案、解析和译文。
一、历史事件类1.《史记》所记载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发生在何时?出自谁的故事?答案:《史记》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陈涉世家》。
故事发生在秦末汉初。
解析:《史记》是我国古代史书中的一部重要著作,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共二千年的历史事件。
其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陈涉世家》。
故事讲述的是陈涉与项羽在起义前共同草创武装革命的故事,表现了两人之间的深厚友谊和至交。
这一故事也成为了人们对于至交、四海之内皆兄弟的经典诠释。
2.“上山打老虎”是哪次历史事件的代名词?答案:上山打老虎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第四军第九次路线北上的代名词。
解析: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率领中共领导人贯彻了围点打援、分兵突围的战略,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殊死搏斗。
其中,上山打老虎就是指中共第四军第九次路线北上的行动。
此次行动,毛泽东率领的队伍大约有三千人,奋勇向北,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最终胜利解放了西北地区。
这次行动被称为上山打老虎,成为了人们口口相传的抗日故事。
二、议论说理类1.以下哪个观点,符合“转变能源结构”这一主题的思路?A.增加煤炭开采量,增加化石燃料使用比例。
B.加大投资力度,发展新型清洁能源。
C.关闭核电站,减少能源消耗。
D.减少农村煤炭使用量,提倡家庭使用太阳能。
答案:B解析:转变能源结构是当前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其核心在于逐步减少对于化石燃料的依赖,转而发展新型清洁能源。
这一思路与选项B 的观点一致,而与选项A、C、D的观点不一致。
因此,选项B是正确的。
2.以下哪个论述,符合“科技进步改变生活”的主题?A.过多的依赖网络会导致社交能力的下降。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测试历史事件类
文言文阅读专项测试历史事件类一、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乙】常羊学射于屠龙子朱。
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①乎?楚王田②于云梦③,使虞人④起禽而射之,禽发,鹿出于王左,麋交于王右。
王引弓欲射,有鹄⑤拂王旃⑥而过,翼若垂云。
王注矢于弓,不知其所射。
养叔⑦进曰:“臣之射也,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
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郁离子》【注释】①道:道理。
②田:同“畋”,打猎。
③云梦:古代湖泽名,泛指春秋战国时楚王的游猎区。
④虞(yú)人:古代管山泽的小官吏。
⑤鹄(hú):天鹅。
⑥旃(zhān):赤色曲柄的旗。
⑦养叔:名养由基,楚国善射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陈康肃公善射()(2)尔安敢轻吾射()(3)常羊学射于屠龙子朱()(4)王引弓欲射()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但当涉猎,见往事耳B. 尝射于家圃楚王田于云梦C. 以我酌油知之徐以杓酌油沥之D.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②若欲闻射道乎?4【甲】文中画线语句主要运用了描写和描写,详写这一情节的原因是。
5. 【乙】文中“养叔”的话对我们有怎样的启示?2、项籍弃书捐剑项籍①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项梁怒之②。
籍曰: “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③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后刘、项相争,刘邦智取项籍以力斗然终为刘所败乃智穷也。
中考语文二轮专项练习【专题3】文言文阅读:历史事件类(11页,含解析)
2018-2019学年度中考二轮复习历史事件类专项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晋侯①赏从亡者,介之推②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③之子九人,唯君在矣。
惠、怀无亲,外内弃之。
天未绝晋,必将有主。
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④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⑤?”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
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
”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⑥为之田⑦。
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选自《左传》【注释】①晋侯:指晋文公,即重耳。
他逃亡在外,在秦国的帮助下回晋继承君位。
②介之推:晋文公臣子,曾割自己腿上的肉以食文公。
③献公:重耳之父晋献公。
④二三子:指跟随文公逃亡的人。
子是对人的美称。
⑤怼(dui):怨恨。
⑥绵上:地名,在今山西介休县南、沁源县西北的介山之下。
⑦田:祭田。
1.下列句中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A.晋侯赏从亡.者亡:逃亡B.禄亦弗.及弗:没有C.能如是.乎是:这样D.以志.吾过志:志向2.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6分)①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②盍亦求之?以死谁怼?3.读了本文,你觉得介之推是一个怎样的人? (3分)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2020届中考语文分类汇编 六 文言文阅读-历史事件类(20篇含答案)
2020届中考语文分类汇编六文言文阅读-历史事件类1.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口技林嗣环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己。
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
夫亦醒。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乙】伯牙善鼓琴《列子》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
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会.宾客大宴会:聚集B.不能名.其一处也名:说出C.伯牙游于泰山之阴.阴:山的北面D.吾于.何逃声哉于:到(2)对下列文言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一一宾客们体会到少有的舒适,慢慢地都正襟危坐了。
中考语文轮专题练习《文言文阅读-历史事件》含答案 (一)
中考语文轮专题练习《文言文阅读-历史事件》含答案 (一)随着中考的临近,对于语文文言文的学习和掌握显得越来越重要。
作为一种文学语言,文言文在历史事件的讲述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
这里,将会为大家列举一些中考语文轮专题练习《文言文阅读-历史事件》的题目,并解析其答案。
一、据可信的史料记载,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以后,令大臣们焚书坑儒。
请问:这个事件对于中国的文化发展有什么影响?答案解析:秦始皇焚书坑儒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事件,这一事件对于中国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大量的古籍文物被毁,对于中国的文化传承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
另一方面,焚书坑儒事件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思想的自由,给后世留下了许多反思与思考的空间。
二、汉朝经济进入繁荣时期,有一种叫做单行本的书籍流行于世。
请问,单行本在当时的文化发展中有什么意义?答案解析:单行本是指把文学作品印在同一种纸张上并行成册的一种书籍形式。
对于当时汉朝的文学创作和文化发展来说,单行本的产生和流行为其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单行本的形式不仅方便了书籍的保存、传播,更为文学作品打造了更为统一完整的形态,有助于推动文学创作的多元化发展。
三、南北朝时期,以官府为主之外还出现了一些私人办学机构。
请问:与国家出现办学制度相比,这些私人机构有什么优点和不足?答案解析:南北朝时期的私人办学机构相对于国家规定的办学机构,其优点主要在于管理灵活、统计清晰等方面表现出来。
然而,作为一种无规制的办学机构,私人办学机构也存在着宽松的管理和随意性强等方面的不足,这也导致了一些学生受教育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诞生。
四、北齐时期,佛教在中国逐渐兴盛,并广泛流传。
请问:佛教流传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性是什么?答案解析:佛教的传入和流传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的文化脉络,也对于中国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教义中的慈悲、度人、忍辱等理念不仅教化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民,也为中国的文化体系注入了新的血液,这对于中国社会的文化创新和传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届中考语文分类 文言文阅读-历史事件类含答案 (一)
届中考语文分类文言文阅读-历史事件类含答案 (一)届中考语文分类文言文阅读-历史事件类含答案语文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要掌握的基础学科之一,其中文言文阅读更是学生需要掌握的考点之一。
而历史事件类文言文阅读,则是其中的重点考点之一,本文将从中考语文分类文言文阅读-历史事件类含答案方面进行解读和分析。
一、文言文阅读-历史事件类的考点分布文言文阅读-历史事件类的考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掌握历史事件的大体经过和背景知识。
2、理解文言文中出现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3、理解文言文中的古代地理和政治概念。
4、理解文言文中出现的古代人名、地名和朝代名称。
二、历史事件类文言文阅读的两种类型历史事件类文言文阅读主要可以分为两种类型:1、记叙文言文记叙文言文讲述的是某一具体历史事件的经过,它包含长篇的文言文历史小说和短篇的文言文历史记载等。
在考试中,记叙文言文的应用较多,考生应该认真阅读题目,根据文意理解整个事件的情节,以及历史和文化背景,从而进行分析和解读。
例如:《春秋左传》也是一篇历史记叙文言文读物。
其中的《吴夫人居丧》一文讲述的是吴王夫差在吴娃死后居丧的长达三年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介绍了吴王夫差的性格,并对当时的妇女地位和礼仪规范进行了介绍。
2、议论文言文议论文言文的目的是为了从某个历史事件中总结出某些道理或教训,它包括:史书、纪传体史料、史话、史论等等。
考试中,议论文言文也比较常见,考生需要根据文中所述的事件及其背景,分析文中所阐述的观点,进而进行分析和解读,并对文中所提出的道理和教训有所了解。
例如:《孟子》中的“父子教”论,讲述的是孟子自幼懂事,遵从父亲教诲的故事,阐明了尊重父母的观点,并以此告诫当时的贵族,要以此为行为准则,使其做人处事更为恰当。
三、历史事件类文言文阅读的实际应用历史事件类文言文阅读只是语文中一个重要的考点,同时也是一个实用的能力,它可以通过许多方式得到发挥,例如:1、可以通过阅读文言文,了解并学习古代的历史知识和文化传统。
2021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10篇(七)(含答案)
事义达,信父显文恃势横暴。玠乃遣使执显文,鞭之一百,于是吏民股栗,莫敢犯者。信
后因义达谮玠,竟坐免官。玠在任岁馀,守禄俸而已,去 官之日,不堪自致,因留县境,
种蔬菜以自给。皇太子知玠无还装,手书赐粟米二百斛,于是还都。
1.下列句中的“之”与“高宗患之”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至之市
2021 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 10 篇(七)
1.文言文阅读:
刘义隆将王玄谟寇滑台,诏假慧龙楚兵将军①,与安颉等同讨之。相持五十余日,诸将以
贼盛莫敢先,慧龙设奇兵大破之。世祖赐以剑马钱帛,受龙骧将军,赐爵长社侯,拜荥阳
太守,仍领长史。在任十年,农战并修,大著声绩。招携边远,归附者万余家,号为善
曰:“义隆畏将军如虎,欲相中害,朕自知之。风尘之言,想不足介意也。”刘义隆计既
不行,复遣刺客吕玄伯购慧龙首,二百户男、绢一千匹。玄伯伪为反间来,求屏人有所
论。慧龙疑之,使人探其怀,有尺刀。玄伯叩头请死。慧龙曰:“各为其主也。吾不忍害
此人。”左右皆言义隆贼心未已,不杀玄伯,无以制将来。慧龙曰:“死生有命,彼亦安
(4)甲、乙两文都谈到“君子”,它们的观点分别是什么?
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褚玠,字温理,河南阳翟人也。九岁而孤,为叔父骠骑从事中郎随所养。早有令誉,先达
多以才器许之。起家王府法曹,历转外兵记室。迁太子庶子、中书侍郎。
太建中,山阴县多豪猾,前后令皆以赃污免,高宗患之,谓中书舍人蔡景历曰:“稽阴 大
国家的赋税。褚玠就将张次的等人关押起来。
D.皇太子知道褚玠没有钱返回京城,亲自写信给他,并赐给赐粟米二百斛,于是褚玠才得
返京。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文言文对比阅读--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对比阅读(历史事件)【甲】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乙】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范仲淹)【丙】王安国直言王安国①性亮直,嫉恶太甚。
王荆公初为参知政事,闲日因阅读晏元献②公小词③而笑曰:“为宰相而作小词,可乎?”平甫曰:“彼亦偶然自喜而为尔,顾④其事业岂止如是耶!”时吕惠卿为馆职,亦在坐,遽⑤曰:“为政必先放⑥郑声,况自为之乎?”平甫正色曰放郑声不若远佞人也。
吕大以为议己,自是尤与平甫相失⑦也。
【注】①王安国:宋朝人,字平甫①晏元献:晏殊,字元献①小词:指描写爱情的词①顾:难道①遽:立刻①放:排斥①相失:不和睦1.下面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忧谗.畏讥(说坏话)B.薄.暮冥冥(迫近)C.去.国怀乡(到)D.连月不开.(天空放晴)2.选出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A.不以.物喜属予作文以.记之B.而或.长烟一空或.异二者之为C.若夫.淫雨霏霏匹夫.不可夺志也D.先天下之.忧而忧莲之出淤泥而不染3.下列对《乙》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节选第一、二段一暗一明,一“悲”一“喜”写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B.“斯人”从文字上看是指古仁人,实际上也指滕子京和作者。
中考文言文阅读--历史事件类阅读含答案 (一)
中考文言文阅读--历史事件类阅读含答案(一)中考文言文阅读---历史事件类阅读含答案文言文阅读是中考语文考试中重要的一部分,其中历史事件类阅读是比较常见的一种。
如何高效地掌握历史事件类文言文阅读,就成为了学生备考中考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提前了解历史背景和人物历史事件类阅读一般都会涉及到历史背景、人物等方面的内容,要想正确理解文章,就需要了解相关背景和人物。
如果在考场上没能理解关键词,就有可能导致整个阅读出现偏差,从而影响整个答题过程。
二、认真阅读题目在中考文言文阅读过程中,题目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题目,能够帮助我们明确文章的重点和关注点。
在解答题目的过程中,我们要认真读懂题目,理解题意,尤其是题目中的关键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
三、掌握常见的文言文句型和词汇文言文通常有一些固定的句型和词汇,掌握它们有助于我们准确快速地理解文意。
比如,关于“为……之”的用法,就很常见。
“为救助饥民而布粥”,其中“为”就是表示“为了……之意”。
再比如,文言文中一些常见的词汇,如“令”、“被”、“望”,都有着特定的含义,在解读文句时,也要注意它们的用法。
四、看清楚题目要求,灵活运用策略每道题目都有不同的要求,有时候要求理解文章的大意,有时候要求分析人物,有时候还有针对性的题目。
我们要灵活运用策略,准确把握题目的要求,理清思路,有针对性地准备好答案。
下面是历史事件类文言文阅读及答案:文言文:《定都洛阳颂》汉高祖,初定社稷,万邦时服,百蛮仰面。
居天下之中,执天文之宝,代码令之纲,号曰S9午,具笔治官,勤勉谦让。
赤县离宫,白土高冢,遗迹所至,同受景从之美。
时风俗人物,大变於更阔,无已於革,不可数矣。
顺文永受之,成国颂之,序宗庙之后,重辞一颂。
以茨山树先王之祚,易水河守一方之要,下邽传文章之业,重泉帝陵西南之胜,以綦水谷为上游之2冠,道洛城之大中,以昆明池为空中绝世之胜。
斯盖天下之中,一水所贯,九境所会,造次之善,至矣尽矣!1. 此文是谁为谁作的?答案:此文是司马相如为汉武帝所作的。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0篇含答案
周处杀蛟【原文】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①,为乡里所患。
又义兴水中有蛟②,山中有邅迹虎③,并皆暴犯百姓。
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
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馀其一。
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
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乃入吴寻二陆④,平原不在,正见清河⑤,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
”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⑥,况君前途尚可。
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⑦?”处遂改励⑧,终为忠臣孝子。
《世说新语·自新》【注释】①侠气:指意气用事。
②义兴:郡名。
蛟:鳄鱼,古人神话为蛟龙类动物。
③邅(zhān)迹虎:跛足老虎。
④入吴:到吴郡。
二陆:陆机、陆云兄弟。
下文“平原”指陆机,“清河”指陆云,两人分别曾任平原内史、清河内史。
⑤正:只。
⑥贵:崇尚,重视。
朝闻夕死:语出《论语》:“朝闻道,夕死可矣。
”⑦令:美,好。
⑧改励:改过自新,努力上进。
【解词】①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②实冀三横唯馀其一()③具以情告()④且人患志之不立()【答案】①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厉害)②实冀三横唯馀其一(希望)③具以情告(把)④且人患志之不立(担忧)【译文】周处年轻时,(为人)凶暴强悍,任性使气,被同乡的人认为是一大祸害。
另外,义兴的河中有(条)蛟龙,山上有(只)跛足虎,(两者)一起侵害百姓。
义兴的百姓称(他们)是三害,而(这三害当中)周处最为厉害。
有人劝说周处去杀死猛虎和蛟龙,实际上是希望三个祸害(互相拼杀后)只剩下其中一个。
周处就去杀死了老虎,又下河斩杀蛟龙。
蛟龙(在水里)有时浮起有时沉没,周处与蛟龙一起漂游了几十里远。
经过了三天三夜,同乡的人都认为(周处)已经死了,(大家在一起)互相庆祝。
(周处)最终杀死了蛟龙(从水中)出来了。
(他)听说乡里人(以为自己已死)而互相庆贺,才知道自己被世人当作一大祸害,(因此)就有了自我悔改的想法。
2019年 九年级中考语文 文言文(历史事件类)专题复习10篇(含答案)
2019年九年级中考语文文言文(历史事件类)专题复习10篇(含答案)1.颜斶说齐王齐宣王见颜斶①,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说。
左右曰:“王,人君也。
斶,人臣也。
王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可乎?”斶对曰:“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②。
与使斶为慕势,不如使王为趋士。
”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贵乎?士贵乎?”对曰:“士贵耳,王者不贵!”王曰:“有说乎?”斶曰:“有。
昔者秦攻齐,令曰:‘有敢去柳下季垄③五十步而樵采者,死不赦。
’令曰:‘有能得齐王头者,封万户侯,赐金千镒。
’由是观之,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
”宣王曰:“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
愿请受为弟子,且颜先生与寡人游④,食必太牢⑤,出必乘车,妻子衣服丽都⑥。
”颜斶辞去曰:“夫玉生於山,制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太璞⑦不完。
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
非不尊遂⑧也,然而形神不全。
斶愿得归,晚食以当肉⑨,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净贞正以自虞⑩。
”则再拜而辞去。
君子曰:“斶知足矣!归真反璞,则终身不辱。
”(选自《战国策·齐策四》)【注释】①颜斶(chù):齐国的隐士。
②趋士:指礼贤下士③柳下季垄:柳下季即柳下惠,姓展名禽字季,鲁国贤人,居于柳下。
垄:坟墓。
④游:交往。
⑤太牢:一牛、一羊、一猪,三牲具备叫“太牢”。
⑥丽都:华美。
⑦太璞:蕴藏着玉的石块。
⑧尊遂:尊贵显达。
遂,达。
⑨晚食以当肉:意即把饭吃得迟一点,虽没有好吃的,但是因为饥饿而感到香甜,抵得上吃肉。
⑩虞:同“娱”,乐。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宣王不说()②有敢去柳下季垄五十步而樵采者()③曾不若死士之垄()④则再拜而辞去()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①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
②斶愿得归,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
3.选文写了颜斶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4.选文主要表现了颜斶、的性格特点。
2.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历史事件类阅读10篇1、【甲】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戌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乙】七月,戌卒陈胜等反故荆地,为“张楚”。
胜自立为王,居陈,遣诸将徇地。
山东郡县少年苦秦吏,皆杀其守尉令丞反,以应陈涉,相应为侯王,合从西乡,名为伐秦,不可胜数也。
谒①者使东方来,以反者闻二世。
二世怒,下吏。
后使者至,上问,对曰:“群盗,郡守尉方逐捕,今尽得,不足忧。
”上悦。
二年冬,陈涉所遣周章等将西至戏,兵数十万。
二世大惊,与群臣谋曰:“奈何?”少府章邯曰:“盗已至,众强,今发近县不及矣。
郦山徒多,请赦之,授兵以击之。
”二世乃大赦天下,使章邯将,击破周章军而走,遂杀章曹阳。
二世益遣长史司马欣、董翳佐章邯击盗,杀陈胜城父,破项梁定陶,灭魏咎临济。
楚地盗名将已死,章邯乃北渡河,击赵王歇等于钜鹿。
[注]①谒:掌管进见的近待。
②戏:古地名。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陈胜吴广皆次当行②为天下唱③遣诸将徇地④授兵以击之(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扶苏以数谏故以反者闻二世B.宜多应者后使者至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二世乃大赦天下D.百姓多闻其贤皆杀其守尉令丞反(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对曰:“群盗,郡守尉方逐捕,今尽得,不足忧。
”译文:(4)【甲】文中陈胜对响应起义的人预测为“宜多应者”,【乙】文中能够验证这一语言的句子是:(5)【乙】文中秦二世时而“怒”,时而“悦”,时而“大惊”,这些神态变化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答:2、阅读《蒙骜①伐魏》一文蒙骜帅师伐魏,取高都、汲②。
魏师数败,魏王患之,乃使人请信陵君③于赵。
信陵君畏得罪④,不肯还,诫门下曰:“有敢为魏使通者死!”宾客莫敢谏。
毛公、薛公见信陵君曰:“公子所以重⑤于诸侯者,徒⑥以有魏也。
今魏急而公子不恤⑦,一旦秦人克大梁⑧,夷⑨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卒,信陵君色变,趣⑩驾还魏。
魏王持⑪信陵君而泣,以为上将军。
信陵君使人求援于诸侯。
诸侯闻信陵君复为魏将,皆遣兵救魏。
信陵君率五国之师败蒙骜于河外,蒙骜遁走。
(选自《资治通鉴》)【注】①蒙骜(ào):秦国大将。
②高都、汲:地名。
③信陵君:魏安王之弟,即魏无忌,号信陵君。
有食客三千。
被称为六国中唯一能与秦抗衡的政治家。
④得罪:被判罪。
⑤重:敬重。
⑥徒:只,仅仅。
⑦恤:体恤,顾惜。
⑧大梁:魏国都城。
⑨夷:铲平。
⑩趣(cù):催促。
⑪持:握着……的手。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蒙骜帅师伐魏()②魏师数败()③一旦秦人克大梁()④蒙骜遁走()⑵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例句中的“以”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公子所以重于诸侯者,徒以有魏也A.何以战(《曹刿论战》)B.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C.杀之以应陈涉(《陈涉世家》)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今魏急而公子不恤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诸侯闻信陵君复为魏将,皆遣兵救魏。
译文:⑵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4.阅读全文,说说信陵君为什么能成功救魏?3、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夏后伯启与有扈(1)战于甘泽而不胜。
六卿请复之,夏后伯启曰:“不可。
吾地不浅(2),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3)不善也。
”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4),钟鼓不修(5),子女不饬(6),亲亲长长,尊贤使能。
期年而有扈氏服。
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注:(1)夏后伯启、有扈是古代的人名。
(2)浅:狭、窄小。
(3)教:教化.(4)张:乐器上弦。
(5)修:设置.(6)饬:谨慎、恭敬。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3)忠之属也。
()(4)尊贤使能。
()(5)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也。
()(6)期年而有扈氏服()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子:(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
3、结合两文内容,说说作战要想取得胜利需要做到哪些?4、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邹忌修八尺有余修:(2)吾妻之美我者美:(3)朝服衣冠,窥镜窥:(4)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2)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3.邹忌讽谏齐威王与扁鹊规劝蔡桓公,劝谏结果有何不同?试从邹忌和扁鹊的角度简要分析其原因。
5、颜斶说齐王齐宣王见颜斶①,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说。
左右曰:“王,人君也。
斶,人臣也。
王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可乎?”斶对曰:“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②。
与使斶为慕势,不如使王为趋士。
”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贵乎?士贵乎?”对曰:“士贵耳,王者不贵!”王曰:“有说乎?”斶曰:“有。
昔者秦攻齐,令曰:‘有敢去柳下季垄③五十步而樵采者,死不赦。
’令曰:‘有能得齐王头者,封万户侯,赐金千镒。
’由是观之,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
”宣王曰:“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
愿请受为弟子,且颜先生与寡人游④,食必太牢⑤,出必乘车,妻子衣服丽都⑥。
”颜斶辞去曰:“夫玉生於山,制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太璞⑦不完。
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
非不尊遂⑧也,然而形神不全。
斶愿得归,晚食以当肉⑨,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净贞正以自虞⑩。
”则再拜而辞去。
君子曰:“斶知足矣!归真反璞,则终身不辱。
”(选自《战国策·齐策四》)【注释】①颜斶(chù):齐国的隐士。
②趋士:指礼贤下士③柳下季垄:柳下季即柳下惠,姓展名禽字季,鲁国贤人,居于柳下。
垄:坟墓。
④游:交往。
⑤太牢:一牛、一羊、一猪,三牲具备叫“太牢”。
⑥丽都:华美。
⑦太璞:蕴藏着玉的石块。
⑧尊遂:尊贵显达。
遂,达。
⑨晚食以当肉:意即把饭吃得迟一点,虽没有好吃的,但是因为饥饿而感到香甜,抵得上吃肉。
⑩虞:同“娱”,乐。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宣王不说()②有敢去柳下季垄五十步而樵采者()③曾不若死士之垄()④则再拜而辞去()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①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
②斶愿得归,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
3.选文写了颜斶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4.选文主要表现了颜斶、的性格特点。
6、[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 [乙]宋公①及楚人战于泓。
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②。
司马③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公曰:“不可。
”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
公曰:“未可。
”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
公曰:“君子不重伤④,不禽二毛⑤。
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
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子鱼曰:“君未知战。
勍⑥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
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
虽及胡耇⑦,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
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⑧焉。
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
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⑨可也。
”(《子鱼论战》)注:①宋公:宋襄公,名兹父。
②济:渡河;③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此指子鱼。
④重伤:再次杀伤;⑤二毛:头发斑白的敌人,指老人。
⑥勍(qíng)敌:强敌。
勍:强而有力。
⑦胡耈(gǒu):很老的人。
⑧服:屈服⑨儳(chán):不整齐,此指不成阵势的军队。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②寡人虽亡国之馀,不鼓不成列。
( )③公伤股,门官歼焉。
( )④虽及胡耆,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