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质量现状调查污染土壤占五分之一

合集下载

耕地破坏程度评价指标及其量化研究

耕地破坏程度评价指标及其量化研究

我国耕地资源具有耕地总量多、人均耕地少、高质量耕地少、分布不均衡的特点[1]。

为了从根本上杜绝对耕地的人为故意破坏,2000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审理破坏土地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首次对耕地破坏的数量进行了界定[2],认为“基本农田五亩以上或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十亩以上”的破坏即可立案(1亩=667m 2);2008年9月,国土资源部、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发布的《关于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移送涉嫌国土资源犯罪案件的若干意见》[3]中,明确规定,非法占用农用地罪属于国土资源犯罪案件,并规定了追究刑事责任,需要移送的证据及移送程序;2009年7月,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发出了《非法占用耕地造成种植条件严重毁坏认定办法》(征求意见稿)又对耕地种植条件破坏的形式进行了界定[4]。

2017年9月1日,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徐州市出台了《徐州市耕地破坏程度鉴定暂行管理办法》,在全国率先引入第三方司法鉴定机构,并规定,只有申请后,经徐州市国土资源局鉴定委员会审核后成功备案的鉴定机构,才允许从事耕地破坏程度鉴定工作。

抛开司法不谈,耕地破坏程度鉴定本质上仍然是耕地损毁程度评价。

本文将耕地损毁程度按照损毁类型分类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所选指标进行量化,旨在使耕地破坏程度评价工作简单易行,结论真实可靠,为下一步采取第三方鉴定模式奠定基础[5]。

1耕地破坏程度评价指标库的建立1.1耕地破坏类型土地损毁程度评价一般将损毁类型分为挖损、压占、塌陷、污染四大类[6-8]。

耕地与一般土地相比,其特有属性表现在对土壤质地、土壤肥力及配套设施的特殊要求。

据此可以将耕地破坏按照破坏内容及形式划分为四大类(见图1):1)地表现状破坏,破坏形式为压占或者塌陷;2)对土壤质量的破坏;3)土壤污染,分为有机质污染及无机物污染(主要是重金属污染);4)配套设施破坏,主要包括路网、灌溉设施、排水设施、林带。

收稿日期:2021-12-14作者简介:侯雯(1990—),女,陕西咸阳人,硕士,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国土综合整治、耕地保护、国土空间规划等。

驻马店市耕地质量现状与保护研究

驻马店市耕地质量现状与保护研究

河南农业2022年第22期NONGYE ZONGHENG农业纵横不断变化的,其中2012 — 2018年有机质平均增加1.38 g·kg -1,全氮平均增加0.05 g·kg -1,有效磷平均增加2.96 mg·kg -1,速效钾平均增加5.2 mg·kg -1,这与化学肥料大量投入有较大关系,培肥了地力。

二、耕地质量存在问题(一)中低产田面积较大驻马店市现有中低产田591 288.93 hm 2,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62.59%,这些地块一般较为瘠薄,干旱缺水,或者沙土地漏水漏肥,或者地势低洼易于季节性积水等,产量不稳定,影响农业生产。

(二)土壤理化性状恶化部分农户缺乏耕地质量保育意识,重用地轻养地现象比较严重,有机肥施用量不足,化肥过度施用,不但造成种地成本上升、养分失衡,而且造成了土壤结构破坏、板结、酸化,造成了面源污染。

农药、但缺乏统一规划,630 000 hm 2,2022年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节水高效的农田新景象,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确保农田水利设施长久发挥效益。

(五)加强土壤污染防治依据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划分类别,对全市耕地按照优先保护类、安全利用类和严格管控类实行分类管理。

加快废弃农膜回收试点模式和成熟经验推广,做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宣传与推广,开展土壤污染防治预警工作,为全市粮食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六)做好宣传和培训持续不断地向种植户进行耕地质量保护和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宣传与培训,鼓励生产和施用有机肥料,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等技术,使全社会认识到耕地质量保护的重要性,确保耕地质量的提升与保护工作落到实处。

(责任编辑 尚千涵)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问题研究

中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问题研究

中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问题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特别是耕地的保护与提升更是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围绕着中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问题展开研究,探讨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可行的解决途径。

一、耕地质量的现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之一,耕地资源丰富,但是受到人口增长、城市扩张、工业用地扩大等因素的影响,耕地面积处于持续减少的状态。

由于长期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中国的耕地质量也面临着严重的问题。

据统计,中国耕地资源总面积约为1.35亿公顷,但是受到了土地沙化、土壤污染、水土流失等问题的危害,耕地质量普遍偏低,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和非农产业的发展,大量的优质耕地被非农业活动占用,导致耕地面积减少、产量下降,不利于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保护和提升耕地质量已经成为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

二、存在的问题1.土地沙化严重中国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居多,土地沙化是一大问题。

据统计,全国共有沙化土地10亿亩,其中有将近2亿亩土地被严重沙化。

土地沙化不仅影响了土壤的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还威胁着周边的生态环境,是中国耕地质量保护的严重隐患。

2.土壤污染严重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土壤污染日益严重。

据统计,中国超过半数的地表水已经受到各种程度的污染,导致大量的优质耕地被污染,无法继续进行农业生产。

土壤污染不仅影响着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还直接威胁着人民的健康。

土地污染是中国耕地质量面临的严重挑战。

3.水土流失严重由于不合理的农业种植结构,大片耕地受到了水土流失的危害。

据统计,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到25亿亩,其中严重水土流失面积达到6.7亿亩。

水土流失既降低了土壤的肥力,又造成了大量的泥沙淤积,导致了河流淤积和洪水的频发,影响了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稳定。

水土流失是中国耕地质量保护的严重问题。

中国耕地质量现状调查

中国耕地质量现状调查

中国耕地质量现状调查:污染土壤占五分之一“目前我国耕地质量‘低、费、污’问题严重,而耕地又在逐年减少,如果不能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不能解决耕地质量问题,势必将威胁到国家粮食安全。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副所长张维理博士对此十分焦虑。

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这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一级学科带头人、长期从事土壤肥料、农业面源污染等方面研究的专家,一再向本刊记者强调:我国人均耕地资源紧缺,由此导致粮食安全与环境问题突出,而“了解土壤及土壤相关资源与环境状况,准确掌握全国土壤肥力、环境质量状况仍将是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和气候变化、实现我国粮食安全、环境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据张维理介绍,我国曾于上个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初进行了全国第一次和第二次土壤普查;近10年来还实施了全国污染土壤调查、地质元素调查、农用地分等定级、耕地地力调查与评价、农田土壤养分状况调查等国家工程,对了解我国不同时期土壤肥力与环境质量状况发挥了作用。

“但这些调查,不同程度上存在调查资料深加工不足,保存和利用难以延续,跨地区、跨部门、跨学科的科学数据共享难以实现等诸多方面的问题。

”张维理说,“最主要的,这类调查属于科技基础性工作,不仅仅是工作量大、专业性强、难度大,更需要科学的方法、专业的队伍,应依托专业院所,长期坚持研究。

靠目前这种人海战术是不科学的,国家投入不少,但效果并不理想。

”未来20年农业将面临严峻挑战众所周知,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发展经济和农业最重要的资源,农田生态系统还是消解城乡生活、生产废弃物、维持碳氮硫磷等物质循环最重要的基础。

我国耕地资源紧缺是不争的事实,不仅人均耕地面积少(仅1.43亩),而且由于人口多,许多不宜农用的土壤被开垦为农田,耕地土壤整体质量偏低,中低产耕地土壤占65%。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戴景瑞曾坦言:未来20年中国农业将面临严峻挑战。

在今年6月初召开的“两院”院士大会期间,戴景瑞把未来农业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归结为五大挑战,包括人口增长、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加剧等,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挑战就是耕地问题。

我国每年使用的农药

我国每年使用的农药

我国每年使用的农药99.9%进入生态系统造成污染大地涵藏万物,孕育生命,被誉为人类的母亲。

但是,近年来,伴随我国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大地不断遭到各种污染的伤害。

仅仅因土壤污染防治不足、环境监管乏力,导致的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就频频发生,2008年以来,全国已发生百余起重大污染事故。

目前我国大地污染现状严峻,成因十分复杂,形成令人扼腕的“大地之殇”。

《经济参考报》以此为主题,探寻大地污染背后所触及的我国农业、工业、城市化进程中关于生存与发展的一系列深层矛盾与两难抉择。

毒土:GDP至上的恶果“当前,我国土壤污染出现了有毒化工和重金属污染由工业向农业转移、由城区向农村转移、由地表向地下转移、由上游向下游转移、由水土污染向食品链转移的趋势,逐步积累的污染正在演变成污染事故的频繁爆发。

”日益加剧的污染趋势可能还要持续30年“目前,我国土壤污染呈日趋加剧的态势,防治形势十分严峻。

”多年来,中国土壤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张维理教授一直关注我国土壤污染问题。

“我国土壤污染呈现一种十分复杂的特点,呈现新老污染物并存、无机有机污染混合的局面。

”“现在我国土壤污染比各国都要严重,日益加剧的污染趋势可能还要持续30年。

”中国土壤学专家,南京农业大学教授潘根兴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这些污染包括随经济发展日益普遍的重金属污染、以点状为主的化工污染、塑料电子废弃物污染及农业污染等。

国土资源部统计表明,目前全国耕种土地面积的10%以上已受重金属污染。

环保部南京环科所研究员单艳红说,华南部分城市约有一半的耕地遭受镉、砷、汞等有毒重金属和石油类有机物污染;长三角有的城市连片的农田受多种重金属污染,致使10%的土壤基本丧失生产力,成为“毒土”。

农药化肥污染同样严重。

张维理说,我国农药使用量达130万吨,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

黑龙江农业监测站杜桂德站长说:“目前,农药和化肥的实际利用率不到30%,其余70%以上都污染环境了。

农业部令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

农业部令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

农业部令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已经2016年5月3日农业部第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6年8月1日起施行。

部长2016年6月21日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根据《农业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耕地质量,是指由耕地地力、土壤健康状况和田间基础设施构成的满足农产品持续产出和质量安全的能力。

第三条农业部指导全国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体系建设。

农业部所属相关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保护机构(以下简称“农业部耕地质量监测机构”)组织开展全国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指导地方开展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所属相关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保护机构(以下简称“地方耕地质量监测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具体工作。

第四条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保护机构(以下简称“耕地质量监测机构”)应当具备开展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的条件和能力。

各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耕地质量监测机构的能力建设,对从事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

第五条农业部负责制定并发布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的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

省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行政区域内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技术标准和规范。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数据的管理,保障数据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准确性。

农业部耕地质量监测机构对外提供调查监测与评价数据,须经农业部审核批准。

地方耕地质量监测机构对外提供调查监测与评价数据,须经省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审核批准。

第七条农业部和省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应当建立耕地质量信息发布制度。

农业部负责发布全国耕地质量信息,省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负责发布本行政区域内耕地质量信息。

耕地质量现状及保护措施

耕地质量现状及保护措施

耕地质量现状及保护措施摘要:耕地资源是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保障,解决吃饭问题是国家的头等大事。

本文就耕地质量现状与保护措施进行了探讨,分析了耕地质量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强化耕地质量保护和管理的措施,希望能够为我国耕地保护工作提供参考以及借鉴。

关键词:耕地质量;现状;保护措施耕地保护是指人们为保证耕地的永久性利用和为可持续的发展提供本保障所采取的措施。

耕地保护既要保护耕地的资源本身,又要保护使土地成为耕地的环境条件。

从保护的内容和任务来看,有协调人地矛盾的耕地数量保护,又有保证耕地生产水平的耕地质量保护。

1耕地质量现状1.1.耕地基础设施薄弱,综合生产能力较低干旱等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威胁较大,农田基础设施薄弱是耕地质量提升的瓶颈。

由于长期以来农田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基础以及长期采用旋耕的耕作方式,土壤犁底层明显,耕作层较浅,对干旱等自然灾害抵御性较差,耕地综合生产能力较低始终是困扰着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的主要问题[1]。

因此,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是解决当前耕地质量不高的关键措施。

1.1.滥用农业投入品,耕地理化性质破坏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业的点源、面源污染日趋严重,过度施用农药和化肥,地膜玉米栽培大量使用非降解农膜的现象屡见不鲜,土壤造成板结、耕作层变浅、供肥能力下降,导致耕地的理化性状被破坏,耕地质量明显下降[2]。

1.1.补充耕地质量不高,后续培肥不足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和占补平衡等相关土地整治项目建设单位耕地质量保护意识淡薄,只考虑增加耕地面积,改善生产条件,片面强调加快工程进度,减少工程成本,未考虑保护和提升耕地质量,在项目实施时未将表土壤剥离再利用或是覆土太薄,致使项目实施后耕地耕作层土壤遭严重破坏,达不到耕种条件,等同于生土地。

国土与农业部门联动机制尚未建立,占用耕地的补充耕地大多没有实施后续培肥专项补助,致使补充耕地肥力低下,耕地质量较差,占优补劣现象常有发生。

1.4有机肥投入严重不足果业是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同时也是有机肥需求的产业大户,农民把仅有的有机肥基本都投入到果园中。

我国耕地质量与生态环境问题

我国耕地质量与生态环境问题

我国耕地质量与生态环境问题第一节我国耕地质量问题我国有着十分突出的人口与耕地矛盾。

在单位面积产量差距不大的情况下,人均耕地资源的多少决定了一个国家生产的粮食能否满足人们需求的状况(Tao et al.,2013)。

尽管国家制定了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战略目标和举措,遏制了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局面,但耕地面积数量上的平衡并不意味着保障耕地产出能力的平衡(Dumanski et al.,2000)。

近年来,我国优质耕地占用多而开发补充少,耕地质量趋于下降。

与此同时,化肥农药大量施用、工业污染、长期过度超负荷利用等造成土壤理化性状指标不断下降和地力不断减退,以及部分地区土地重金属含量超标(Zhao et al.,2012)。

因此,虽然通过占补平衡等措施有效遏制了耕地数量快速减少的势头,但耕地资源总体生产能力仍在缩减。

耕地质量是多层次的综合概念,是各方面因素的总和,表现为耕地生产能力的高低、耕地环境状况的优劣以及耕地产品质量的高低(沈仁芳等,2012)。

总体上,我国耕地质量现状可以概括为优质耕地比例低、坡耕地数量多、水土资源不均衡、土壤养分较缺乏、耕地障碍问题严重等(刘占锋等,2013)。

我国各个地区自然条件差异显著,不同地区耕地质量问题也存在较大差异:①东北黑土区耕地质量的突出问题是由于不合理的耕作和水土流失所导致的黑土退化问题(贾洪雷等,2010)。

黑龙江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的定位观测表明,许多地方坡耕地年土壤流失厚度超过1cm,土壤有机质含量从开始的8%以上下降到了3%左右。

②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风蚀沙化问题比较严重(梁海超等,2010)。

研究显示,北方沙尘暴的地表物质主要是粉沙,其主要来源就是退化的耕地和草地。

而人类不合理的耕作、放牧等经济活动是加剧土壤风蚀的重要因素(苏永中等,2005)。

③西北部雨养农区耕地干旱缺水问题突出,同时养分失调、土壤污染也日益严重(段武德等,2011)。

④黄土高原因降水少、气候干旱,导致耕地土壤水环境差,同时不合理的耕作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和土壤贫瘠化(邱扬等,2004)。

农耕地受污染状况调查报告

农耕地受污染状况调查报告

02
农耕地受污染现状
农耕地污染来源
01 工业废水
部分地区的农耕地因靠近工业区,受到工业废水 排放的影响,导致重金属含量超标。
02 农业投入品
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导致土壤中 药物、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积累。
03 交通运输
农耕地周边交通流量大,汽车尾气排放和轮胎磨 损产生的有害物质对农耕地造成污染。
社会参与
政府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农耕地污 染防治工作,形成了多元化的参与格局。
社会监督
社会各界力量对农耕地污染防治工作进行了有效 的监督和评价,推动了防治工作的改进和完善。
05
农耕地污染防治展望
政策展望
政策法规完善
加强农耕地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制定和实施,对污染行为进行严 厉打击,为农耕地保护提供有力保障。
技术应用
通过引进和推广先进的农耕地污染防治技术,提高了防治工作的效 率和质量。
技术效果
经过技术研发和应用,农耕地污染防治技术水平得到了提高,污染治 理效果得到了提升,农耕地环境质量得到了进一步保障。
社会参与成效
社会认知
通过宣传和教育,提高了公众对农耕地污染防治 的认知和意识,增强了社会参与的积极性。
民积极参与防治工作。
公众监督
建立农耕地污染防治信息平台,鼓 励公众对农耕地环境问题进行监督 和举报。
第三方参与
引入第三方机构,对农耕地污染情 况进行监测和评估,为防治工作提 供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
Hale Waihona Puke 4农耕地污染防治成效政策成效
政策支持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农耕地污染防 治政策,提供了资金、技术、政 策等方面的支持,为防治工作提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根据土壤状况和作物需求 ,合理施用化肥和有机肥 。

内黄2016年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与监测项目

内黄2016年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与监测项目

内黄2016年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与监测项目1. 调查背景内黄县地处河南省东部,辖1个街道办事处、17个镇、339个行政村。

境内土地面积总计约为546.7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约为334.18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61.11%。

该县经济以农业为主,耕地性质多样,土壤类型较为复杂。

为了保障粮食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同时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内黄县政府计划对耕地质量进行评估,并建立相应的监测体系。

2. 调查目的本次调查的目的是通过对内黄县耕地进行综合评价,掌握耕地的质量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推动内黄县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还将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耕地监测体系,对耕地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价,确保农民有效利用土地、保护土地资源。

3. 调查方法内黄县耕地质量等级调查采用了线路式大样本调查法和网格式小样本调查法相结合的方法,分为以下步骤:1. 制定调查方案在调查前,制定了详细的调查方案,明确了调查任务、调查内容、调查对象和调查方法等。

2. 样本设计根据内黄县耕地面积和土壤类型,制定出合理的样本设计方案,确保样本能够代表全县。

3. 野外调查在实地野外调查时,调查人员沿着预先规划好的调查路线进行耕地质量等级评估和数据收集。

4. 数据分析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进行分类汇总和分析。

5. 结果评价根据收集到的数据,结合相关标准和指标,进行耕地质量等级评价,绘制耕地质量分布图和评价结果。

4. 调查内容本次内黄县耕地调查包括以下内容: - 耕地面积和分布状况 - 土壤性质和质量状况 - 耕地利用状况和生产力 - 耕地环境质量(土壤污染、养分平衡) - 耕地利用现状及耕作制度5. 结果评价经过对内黄县耕地进行广泛而详细的调查和评价,得出以下结果: 1. 耕地面积和分布状况内黄县土地面积共计546.7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为334.18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61.11%。

2. 土壤性质和质量状况内黄县有多种类型的土壤,主要为平原黄土、山地黄壤、山地土、沟谷土等。

农业部号令《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

农业部号令《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

《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已经2016年5月3日农业部第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6年8月1日起施行。

部长2016年6月21日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根据《农业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耕地质量,是指由耕地地力、土壤健康状况和田间基础设施构成的满足农产品持续产出和质量安全的能力。

第三条农业部指导全国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体系建设。

农业部所属相关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保护机构(以下简称“农业部耕地质量监测机构”)组织开展全国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指导地方开展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所属相关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保护机构(以下简称“地方耕地质量监测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具体工作。

第四条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保护机构(以下简称“耕地质量监测机构”)应当具备开展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的条件和能力。

各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耕地质量监测机构的能力建设,对从事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

第五条农业部负责制定并发布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的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

省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行政区域内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技术标准和规范。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数据的管理,保障数据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准确性。

农业部耕地质量监测机构对外提供调查监测与评价数据,须经农业部审核批准。

地方耕地质量监测机构对外提供调查监测与评价数据,须经省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审核批准。

第七条农业部和省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应当建立耕地质量信息发布制度。

农业部负责发布全国耕地质量信息,省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负责发布本行政区域内耕地质量信息。

第二章调查第八条耕地质量调查包括耕地质量普查、专项调查和应急调查。

中国耕地质量现状调查 污染土壤占五分之一

中国耕地质量现状调查 污染土壤占五分之一

中国耕地质量现状调查:污染土壤占五分之一2010年09月20日 10:16 新华网【大中小】?【打印】共有评论0条近50年来,中国农业走过了一条高投入、高产出、高速度和高资源环境代价的道路;未来农业发展,必将面临资源短缺、生态恶化、技术薄弱、技术创新不足等困境困扰文/《了望》新闻周刊记者孙英兰“目前我国耕地质量‘低、费、污’问题严重,而耕地又在逐年减少,如果不能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不能解决耕地质量问题,势必将威胁到国家粮食安全。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副所长张维理博士对此十分焦虑。

在接受《了望》新闻周刊采访时,这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一级学科带头人、长期从事土壤肥料、农业面源污染等方面研究的专家,一再向本刊记者强调:我国人均耕地资源紧缺,由此导致粮食安全与环境问题突出,而“了解土壤及土壤相关资源与环境状况,准确掌握全国土壤肥力、环境质量状况仍将是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和气候变化、实现我国粮食安全、环境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据张维理介绍,我国曾于上个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初进行了全国第一次和第二次土壤普查;近10年来还实施了全国污染土壤调查、地质元素调查、农用地分等定级、耕地地力调查与评价、农田土壤养分状况调查等国家工程,对了解我国不同时期土壤肥力与环境质量状况发挥了作用。

“但这些调查,不同程度上存在调查资料深加工不足,保存和利用难以延续,跨地区、跨部门、跨学科的科学数据共享难以实现等诸多方面的问题。

”张维理说,“最主要的,这类调查属于科技基础性工作,不仅仅是工作量大、专业性强、难度大,更需要科学的方法、专业的队伍,应依托专业院所,长期坚持研究。

靠目前这种人海战术是不科学的,国家投入不少,但效果并不理想。

”未来20年农业将面临严峻挑战众所周知,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发展经济和农业最重要的资源,农田生态系统还是消解城乡生活、生产废弃物、维持碳氮硫磷等物质循环最重要的基础。

我国耕地资源紧缺是不争的事实,不仅人均耕地面积少(仅1.43亩),而且由于人口多,许多不宜农用的土壤被开垦为农田,耕地土壤整体质量偏低,中低产耕地土壤占65%。

根据黑龙江省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根据黑龙江省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根据黑龙江省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全省土地总面积47.297万平方公里,(其中含属内蒙古自治区,归黑龙江省领导的大兴安岭地区松岭区1.68万平方公里,加格达奇区0.14万平方公里,下同),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4.9%,仅次于新疆、西藏、内蒙古、青海,居全国第5位。

全省土地类型中各类土地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为:山地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24.7%,丘陵漫岗占35.8%,平原占37.0%,水域占2.5%。

1996年全省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后的各类土地利用状况是:1.耕地。

面积为1183.44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25.0%。

其中旱田1076.31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90.9%;水田93.53万公顷,占7.9%;菜田11.31万公顷,占1.0%;水浇地2.29万公顷,占0.2%。

全省耕地中,有沿江河坝外耕地35.33万公顷(529.95万亩),低洼处耕地22.33万公顷( 334.95万亩),超坡耕地11.47万公顷(172.05万亩),沙化耕地5.33万公顷(79.95万亩),上述耕地面积为74.46万公顷(1116.90万亩)。

这部分耕地为不稳定耕地,遇较大洪水,易发生灾害性毁地,扣除这部分耕地,全省有效耕地面积为1108.98万公顷(16634.7万亩)。

2.园地。

面积为5.27万公顷,占全省土地面积的0.1%。

3.林地。

面积为2425.36万公顷,占全省土地面积的51.3%。

其中有林地面积2200.23万公顷,占林地面积的90.7%;灌木林地80.52万公顷,占3.3%;疏林地40.19万公顷,占1.7%;未成林造林地61.58万公顷,占2.5%,迹地40.78万公顷,占1.7%;苗圃2.06万公顷,占0.1%。

4.牧草地。

面积为238.02万公顷,占全省土地面积的5.0%。

其中天然牧草地234.83万公顷,占牧草地面积的98.7%;改良草地1.47万公顷,占0.6%;人工草地1.72万公顷,占0.7%。

冕宁县耕地土壤现状与质量保护措施建议

冕宁县耕地土壤现状与质量保护措施建议

冕宁县耕地土壤现状与质量保护措施建议作者:雷康平来源:《新农业》2021年第01期摘要:对冕宁县耕地土壤现状展开分析,结合冕宁县耕地土壤质量低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保护措施,希望通过完善农田基础设施、调节土壤理化性状、优化施肥结构等措施,满足高效农业发展需求。

关键词:冕宁县;耕地土壤;现状;质量保护冕宁县位于四川省凉山州北部,有耕地49.04万亩,属于地方农业大县、产粮大县。

为推动冕宁县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在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过程中,对耕地土壤进行保护,提升土壤质量,使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提升。

1 耕地土壤现状1.1 土壤资源状况冕宁县地形较复杂,土壤母质类型较多,耕地土壤分为水稻土、新积土、紫色土、红壤、黄棕壤、石灰(岩)土、潮土7个土类,共13个亚类、20个土属、30个土种。

1.2 耕地利用状况冕宁县有耕地49.04万亩,其中水田21.29万亩、旱地27.75万亩;2019年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83.1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65.8万亩,复种指数高。

1.3 耕地质量现状根据耕地质量等级划分结果,冕宁县耕地质量总体处于较低水平,其中一等、二等、三等总共仅占12.1%。

受立地条件限制,土壤的灌排能力较低,健康状况较差,因此造成了耕地质量总体处于较低的水平。

冕宁土壤以酸性和微酸性土为主,城镇化、工业发展、过去长期农药和化肥不合理使用,有进一步酸化的趋势。

有机质含量丰富,有效磷含量较高,特别是高含量的占比较大,而有效磷含量过高往往会引起土壤的次生盐渍化,反而影响了耕地质量。

同时,钾素供应不足,且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污染物以镉为主,与成土母质和土壤偏酸存在一定的关系,其次是铬和铅的污染。

2 耕地土壤质量保护措施2.1 加大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发展高效节水农业、智慧农业以建设高标准农田为目标,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扩大宜机宜耕农田面积,使用大型旋耕地机将粉碎和堆沤腐熟秸秆深翻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减少肥料使用量,降低成本,并减少了农业生态环境污染源。

怀化市耕地质量现状及保护对策

怀化市耕地质量现状及保护对策
223 外 源 污染 严 重 受 生 活污 水 、 业 “ 废 ” ._ 工 三 、
语 、 幅、 横 电视 、 广播 等形 式宣 传基 本农 田保 护 法律 法规 。 五是 在基 本农 田保 护重 点 区域 修建 永久性 基 本农 田保 护标 志牌 , 公示 基本 农 田保 护相关 内容和
耕 地是 不 可再生 的宝贵 资源 , 它关 系到农 业 生 产 稳 定和农 产 品质 量安 全 。近年来 , 化市 经济 快 怀 速 发展 , 村 产业 结 构 不 断调 整 , 种 指 数 和农 作 农 复
表 1 靖州等 5个县市耕地地 力等级调查
物产量增加 , 对化肥 、 农药 的依赖程度提高 , 农业 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由于重产出而轻投入 , 耕地地 力 透 支 严 重 , 上 气候 条 件 变 化 、 加 土壤 酸 化 、 土 水 流失等多种因素 的影 响, 耕地质量不断下降 , 耕地 资 源 的可 持续 利 用 和 经济 社 会 的 可持 续 发展 面临
少 。仅 19 9 9年 全 市 退 耕 还 林 面 积 就 达 到 6 3 3 3
hm 。
1 地 力 水 平 不 高 . 2
依据 《 国中低产 田类型划分与改 良技术规 全 范》 N /30 19 ) ( YT 1— 9 6和农业 部 19 97年颁布的农业 行业标准 :全国耕地类型区 、 《 耕地地力等级划分》 ( Y T 0 — 9 6 , 怀 化 市选 取 了靖 州 、 江 、 N /3 9 1 9 )在 芷 溆 浦、 中方 、 洪江等 5个县市共 26 8h 9 . m 耕地 ( 9 含 园地 ) 进行地力调查 , 共划分 8 等级 , 级耕 地 个 各
2 耕地质量下降原 因
21 数 量 下 降原 因 .

我国耕地资源情况及耕地质量变化状况综述

我国耕地资源情况及耕地质量变化状况综述

我国耕地资源情况及耕地质量变化状况综述土地是财富之母,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一、耕地的基本含义1所谓耕地,就是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

这是耕地最一般的概念。

根据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制定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及有关规定划分,下列三种情形的土地都属于耕地:a 、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新开荒地、休闲地、轮歇地和草田轮作地;b、以种植农作物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者其他树木的土地; c 、耕种三年以上的滩涂和海涂,以及前三年内曾用于种植农作物的土地。

在上述耕地中,还包括南方宽< 1. 0 米、北方宽< 2. 0 米的沟、渠、路和田梗。

这就是我国目前统一适用的耕地的标准。

此外,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生产条件,在生产实践中,对耕地又可具体的划分为下列五种不同类型: a 、水田。

有水资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生产、种植水稻、莲藕和席草等水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灌溉的水旱轮作地。

b、望天田。

无灌溉工程设施,主要依靠天然降雨用以生产的耕地,包括无灌溉设施的水旱轮作地。

望天田也主要用以种植水稻、莲藕、席草等水生农作物。

c 、水浇地。

除水田、菜地之外,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生产的耕地。

水浇地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灌溉方式一般都是浇灌、滴灌、畦灌和喷灌。

d、旱地。

无灌溉设施,主要依靠天然降水生长作物的耕地。

包括没有固定灌溉设施,仅靠引洪淤灌的耕地。

早地主要种植棉花、杂粮、油料等早作物。

e 、菜地。

种植蔬菜为主的耕地,包括温室和塑料大棚用地。

二、我国耕地分布概况三、我国耕地资源现状2我国是人口众多,耕地资源相对贫乏的大国,人口和耕地的矛盾十分突出。

我国人均耕地只有0.11 公顷,不及世界人均耕地0. 25 公顷的44 %。

特别是目前我国人均耕地大于0. 13 公顷的12 个省、自治区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北,其中除吉林和黑龙江等省外,其他省区粮食不能自给或仅能自给。

农业部令《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

农业部令《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

《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已经2016年5月3日农业部第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6年8月1日起施行。

部长2016年6月21日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根据《农业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耕地质量,是指由耕地地力、土壤健康状况和田间基础设施构成的满足农产品持续产出和质量安全的能力。

第三条农业部指导全国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体系建设。

农业部所属相关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保护机构(以下简称“农业部耕地质量监测机构”)组织开展全国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指导地方开展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所属相关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保护机构(以下简称“地方耕地质量监测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具体工作。

第四条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保护机构(以下简称“耕地质量监测机构”)应当具备开展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的条件和能力。

各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耕地质量监测机构的能力建设,对从事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

第五条农业部负责制定并发布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的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

省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行政区域内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技术标准和规范。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数据的管理,保障数据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准确性。

农业部耕地质量监测机构对外提供调查监测与评价数据,须经农业部审核批准。

地方耕地质量监测机构对外提供调查监测与评价数据,须经省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审核批准。

第七条农业部和省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应当建立耕地质量信息发布制度。

农业部负责发布全国耕地质量信息,省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负责发布本行政区域内耕地质量信息。

第二章调查第八条耕地质量调查包括耕地质量普查、专项调查和应急调查。

黄山区耕地质量现状及建设对策建议

黄山区耕地质量现状及建设对策建议

黄山区耕地质量现状及建设对策建议黄山区位于安徽省黄山市脚下,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之一。

该区地势崎岖,自然资源丰富,气候宜人,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耕地质量问题逐渐成为了该区的一个严重隐患。

本文将对黄山区耕地质量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设对策建议。

一、耕地质量现状分析1. 地力下降:由于长期的过度开垦和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活动,黄山区大部分耕地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地力下降现象。

土壤贫瘠和肥力下降已成为制约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

2. 土壤污染:随着工业和城市的不断扩展,土壤污染已经成为了该区的一个严重问题。

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工业废料的随意倾倒等行为使得大部分耕地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导致了粮食质量下降和农产品安全问题。

3. 土地承载力下降: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黄山区的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土地承载力也在不断下降。

农业生产活动所需的土地资源不断被城市化所侵占,使得农业生产活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二、建设对策建议1. 实施土壤保护工程:为了改善黄山区的耕地质量,必须要加强对土壤的保护工作。

要加强土壤保护意识的宣传教育,加强土壤保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扶持和引导农民科学、合理、高效的农业生产活动。

2. 推行有机农业:为了减少土壤污染和提高农产品质量,黄山区应该大力推行有机农业。

通过推广有机肥料、生物农药、绿色食品种植等方式,使得农产品更加安全可靠,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 加强耕地整治工程:在城市化的进程当中,黄山区必须要合理规划和利用土地资源,加强耕地整治工程,保护好每一片可耕地。

必须严格控制土地的非农化使用,加强土地的保护和管理,使得每一寸土地都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

4. 科学耕作:在农业生产活动当中,黄山区的农民应该积极倡导科学耕作的理念。

通过推广科学的耕作方法、合理利用农业科技,使得土壤资源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利用。

5. 合理利用农村资源:黄山区的农村资源非常丰富,应该根据不同地区的土壤条件,合理安排作物种植,推广多样化的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我国土壤资源特点及土壤安全利用

我国土壤资源特点及土壤安全利用

我国土壤资源特点与土壤平安利用导读我国土壤资源丰富多样,空间分异明显,但宜耕地面积小,总体质量不高;受人为活动强烈影响,土地垦殖率高,耕地后备资源有限。

总体上,土壤资源数量和质量均属严重制约型,人地、人粮矛盾突出,特别是近20 年来,由于利用管理缺乏合理的布局和规划,建立占用耕地使优质耕地减少过快;生态脆弱带土地退化势头没有遏止,土壤污染有加剧趋势,土壤平安形势日趋严峻。

我国土壤资源根底调查工作根底薄弱,土壤资源现状不清,缺乏科学有效的土地资源评价方法和标准,土壤资源管理相对粗放。

需要加强土壤资源科学的根底研究,深化土壤功能与平安的涵,更新我国土壤资源清单,为多目标土地利用提供根底数据、模型和决策。

土壤具有维系生物质生产、容纳和消减污染物、过滤水源、固碳、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功能。

"土壤平安〞是指土壤功能发挥的状态和水平。

在平安的状态下,土壤可以持续地发挥上述功能,而平安水平降低则阻碍土壤功能的实。

因此土壤平安关系到粮食平安、水平安和生态环境平安,进而影响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开展。

我国土壤资源数量和质量均属严重制约型,人地、人粮矛盾突出,特别是近20 年来,由于利用管理缺乏合理的布局和规划,随着利用程度不断强化,我国优质耕地急剧减少、根底地力持续下降、水土流失、土壤酸化、土壤污染等问题十分突出,土壤平安形势日趋严峻。

土壤平安问题已经严重制约着国家粮食平安、食品平安、水平安和生态环境平安,进而影响到国家平安和国际履约能力。

在全面获取我国土壤资源现状及其动态变化的根底上,全面把握我国土壤资源的特点,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和管理我国土壤资源是土壤平安的前提,需要进一步开展我国土壤资源科学,加强根底数据积累并提供效劳全方位、多层、高精度土壤资源利用和管理的对策与方案,真正实现资源高效和可持续利用。

1 我国土壤资源特点与利用特征1.1 土壤资源丰富多样,适宜性广泛我国土地面积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15,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

宣州区耕地质量现状及对策建议

宣州区耕地质量现状及对策建议

问题,该文提出搞好农田建设、改良中低产田,合理利用耕地、实行用养结合,科学施肥施药、促进减量增效,
加强耕地治理、促进质量提升等对策建议,以进一步促进宣州区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
关键词:耕地质量;现状;问题;对策建议;宣州区
中图分类号 F323.2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10-0096-02
围绕耕地质量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采取了新一轮的土
壤改良培肥、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技
术集成示范区建设和完善耕地质量监测体系等耕地质量
保护和提升行动,结合农业综合开发和土地复垦等重大
建设项目,把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作为一项基础性、公益
性和长期性的工作。但目前耕地质量总体不高,仍面临
着一些实际问题,如中低产田占比较大、土壤存在酸化趋
耕地作为最重要的农业资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和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基础,也是实现现代农业绿色发展
和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根本。2021年中央1号文件明
确提出“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采取“长牙齿”的措
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近年来,宣州区农业部
门按照“十三五”规划提出的“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
从空间分布来看,1~3等地是耕地质量较优的土壤, 分布区域主要是平原高阶、平原中阶区域;4~6等地是粮 食中产区域,分布区域地形主要是丘陵中部、平原中阶, 其次是丘陵下部及山地坡下区域;7~9等地是粮食低产 区域,分布区域主要是丘陵地形区域,地形起伏度较大, 耕地面积较少。
2 宣州区耕地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中低产田占比仍较大 据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成 果来看,宣州区中低产田面积共有72159.94hm2,占全区耕 地总面积的80%左右,分布范围较广,其中中产田以水稻 田为主,低产田旱地面积最大。究其原因:一是自身土壤 类型、成土母质决定了耕地质量不高;二是土壤存在潜育 化、酸化、渍涝和轻度污染风险等,致使耕地质量下降;三 是耕地被不合理开发、部分补充耕地被撂荒或改良培肥 不完善,导致耕地质量下降;四是耕层变浅,土壤结构性 能变劣,生物多样性变差,保肥保水能力弱化,导致耕地 质量下降。 2.2 土壤存在明显酸化趋势 第2次土壤普查时,全区土 壤 pH 在 4.3~8.2,其 中 强 酸 性 土 壤(pH 4.5~5.5)占 比 48.53%、酸性土壤(pH 5.5~6.5)占比47.16%[2]。而目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耕地质量现状调查污染土壤占五分之一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中国耕地质量现状调查:污染土壤占五分之一2010年09月20日 10:16 【】?【】近50年来,中国农业走过了一条高投入、高产出、高速度和高资源环境代价的道路;未来农业发展,必将面临资源短缺、生态恶化、技术薄弱、技术创新不足等困境困扰文/《了望》新闻周刊记者孙英兰“目前我国耕地质量‘低、费、污’问题严重,而耕地又在逐年减少,如果不能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不能解决耕地质量问题,势必将威胁到国家粮食安全。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副所长张维理博士对此十分焦虑。

在接受《了望》新闻周刊采访时,这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一级学科带头人、长期从事土壤肥料、农业面源污染等方面研究的专家,一再向本刊记者强调:我国人均耕地资源紧缺,由此导致粮食安全与环境问题突出,而“了解土壤及土壤相关资源与环境状况,准确掌握全国土壤肥力、环境质量状况仍将是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和气候变化、实现我国粮食安全、环境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据张维理介绍,我国曾于上个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初进行了全国第一次和第二次土壤普查;近10年来还实施了全国污染土壤调查、地质元素调查、农用地分等定级、耕地地力调查与评价、农田土壤养分状况调查等国家工程,对了解我国不同时期土壤肥力与环境质量状况发挥了作用。

“但这些调查,不同程度上存在调查资料深加工不足,保存和利用难以延续,跨地区、跨部门、跨学科的科学数据共享难以实现等诸多方面的问题。

”张维理说,“最主要的,这类调查属于科技基础性工作,不仅仅是工作量大、专业性强、难度大,更需要科学的方法、专业的队伍,应依托专业院所,长期坚持研究。

靠目前这种人海战术是不科学的,国家投入不少,但效果并不理想。

”未来20年农业将面临严峻挑战众所周知,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发展经济和农业最重要的资源,农田生态系统还是消解城乡生活、生产废弃物、维持碳氮硫磷等物质循环最重要的基础。

我国耕地资源紧缺是不争的事实,不仅人均耕地面积少(仅1.43亩),而且由于人口多,许多不宜农用的土壤被开垦为农田,耕地土壤整体质量偏低,中低产耕地土壤占65%。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戴景瑞曾坦言:未来20年中国农业将面临严峻挑战。

在今年6月初召开的“两院”院士大会期间,戴景瑞把未来农业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归结为五大挑战,包括人口增长、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加剧等,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挑战就是耕地问题。

由中国工程院牵头组织的“中国工程科技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项目农业科技领域课题组的研究认为,近50年来,中国农业走过了一条高投入、高产出、高速度和高资源环境代价的道路,未来农业发展,必将面临资源短缺、生态恶化、技术薄弱、技术创新不足等困境困扰,既要保证16亿人口的粮食安全,又要实现生态安全、环境安全和可持续发展,难度相当巨大。

而人口增长和消费增加的趋势都是不可逆转的,这是我国未来20年农业面临的第一大挑战。

戴景瑞表示,预计未来我国人口将以每年1000万的速度增长,2030年有可能达到16亿人口;生活水平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将持续拉动粮食需求的增长,到2030年,我国粮食需求将达到6.17亿吨,粮食总产需要在这个基础上增长20%以上,肉、蛋、奶也分别需要提高24%、28%、205%。

因此,确保粮食安全是我国农业的首要任务,是农业生产的重中之重。

与此同时,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突出。

由于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亚硝酸盐、重金属等有毒物质进入食物链,危及人类健康。

饲料安全和畜产品安全、动物疫病控制也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环节。

“没有质量的数量同样令人担忧”耕地问题是农业面临的第二大挑战。

虽然我国提出了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制度,但未来耕地面积减少将是一种不可避免的长期趋势,这种趋势只能减缓而不能遏制,18亿亩耕地红线面临最为严峻的考验。

目前我国人口耕地不到0.1公顷,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不到发达国家的1/4,只有美国的1/6、阿根廷的1/9、加拿大的1/14。

“保护耕地数量固然重要,但没有质量的数量同样令人担忧。

如果保持18亿亩耕地数量不变,但分布状态和质量状况由集中、连片、优质逐步向破碎、零星、劣质转变,累积起来的破坏效应将十分严重,而目前,有些地方已经出现了这种苗头。

”一位资深院士向《了望》新闻周刊记者强调道。

国土资源部2009年12月24日发布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成果《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也显示,我国耕地质量等别总体偏低。

这一历时十年、投入130多万人次进行的调查,是根据自然条件、耕作制度、基础设施、农业生产技术及投入等因素综合调查与评定,把全国耕地评定为15个等别,1等耕地质量最好,15等最差。

调查显示,全国耕地质量平均等别为9.80等,等别总体偏低。

优等地、高等地、中等地、低等地面积占全国耕地评定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2.67%、29.98%、50.64%、16.71%。

全国耕地低于平均等别的10至15等地占调查与评定总面积的57%以上;全国生产能力大于1000公斤/亩的耕地仅占6.09%。

中国耕地质量总体明显偏低。

一位不愿具名的农学家也证实说,我国每年城镇发展和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占用了大量高等级耕地,而补充的耕地主要分布在水热、区位、地形条件相对较差的地区,总体质量不高。

“高等级耕地流失过快,补充耕地等级偏低,以次充好的情况很严重,耕地质量总体下降,已严重影响到我国耕地生产能力,威胁国家粮食安全。

从这个意义上讲,仅保住18亿亩耕地数量是不够的,还必须保证耕地质量,确保耕地生产能力的稳步提升。

”耕地土壤基础地力不断下降张维理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限制我国耕地土壤生产能力的主要问题是土壤氮磷养分不足,随着多年来化肥投入量和作物产量的持续增长,耕地土壤氮磷养分供应状况的较大改进,“低、费、污”已经逐步成为我国耕地土壤质量新一轮的核心问题。

张维理解释说,这里的“低”主要是指基础地力低。

基础地力是指不施肥时农田靠本身肥力可获取的产量。

优质耕地土壤是长期发育或多年培育的结果,通常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水氧气热协调,保水保肥、耐旱耐涝、高产稳产,基础地力高。

据中国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近年来在全国的田间定位实验与调查显示,我国各主要农区广泛存在的不合理耕作、过度种植、农用化学品的大量投入和沟渠设施老化已经导致农田土壤普遍性的耕层变薄,养分非均衡化严重,土壤板结,土壤生物性状退化,土壤酸化、潜育化、盐渍化增加,防旱排涝能力差,耕地土壤基础地力不断下降。

我国各主要农区,由于长期使用浅耕机械,同时不重视施用和科学使用有机肥料,农田活土层已明显变浅,作物根系难以下扎。

因为缺少适合农民使用的科学施肥技术,全国各大农区化肥氮磷钾养分比例不合理问题依然普遍。

在约占全国农田面积20%的集约化种植农区,氮磷肥料严重超高量使用,单季作物化肥纯养分用量平均为569~2000kg/hm2,氮肥利用率仅为10%左右。

因养分供应极度失衡,作物病虫害严重,农田农药用量大幅度增加,导致这部分我国生产条件最好的耕地土壤盐害、酸化严重、结构破坏、农药残留、土壤污染问题十分突出、土壤生物性状、健康功能严重衰退,生产性能大幅度下降。

山东、云南等省份一些蔬菜、花卉产区的农民不得不采取深翻底土、客土甚至更换地块等方式减缓产量下降。

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农村耕地从集体大面积经营转化为一家一户的经营方式,耕地管理单元变小,使用权变更频繁,对农田基本建设忽视,许多地区农田沟渠失修,尽管国家投资完成了包括河道改造在内的大型水利工程建设,由于农田沟渠老化,难以有效进行农田的防旱排涝。

唯一的“增肥低增产”类型“费”是由于耕地基础地力下降,保水保肥性能、耐水耐肥性能差,对干旱、养分不均衡更敏感,对农田管理技术水平更苛求,因此土壤更加“吃肥、吃工,吃水,增加产量或维持高产,主要靠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农膜和灌溉用水”,导致“费”。

分析显示,目前在全球高氮化肥用量国家中,我国是唯一的“增肥低增产”类型,2000~2008年九年中,化肥总用量较90年代增长了35%,粮食单产净增加为315公斤/公顷。

其他类型分别为:“减肥高增产”类型,如德国、以色列、荷兰,在2000~2006年7年中氮化肥总用量较90年代下降9%~26%,粮食单产增加约500公斤/公顷;“减肥低增产”类型,如韩国、丹麦、英国、法国在氮化肥用量下降17%~33%条件下粮食单产为较低增产(同期增加为211~296公斤/公顷);“增肥高增产”类型,如越南、孟加拉、埃及、智利等,同期化肥用量增加了20%~69%,粮食单产净增加超过400公斤/公顷,最高达1173公斤/公顷。

“污”即耕地土壤污染,它是我国耕地质量存在的另一个主要问题。

张维理介绍说,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和城市排污,农田农药、农膜等化学品的超高量和不合理使用,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高环境激素含量畜禽粪便和废弃物的不合理使用。

权威部门提供的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农药使用量已达130万吨,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受农药污染的耕地土壤面积达1.36亿亩;地膜使用量达63万吨,白色污染相当严重;我国畜禽养殖业始终保持高速发展的势头,畜、禽存栏量每10年增加1~2倍,近年来畜禽粪便产生量已达到工业固废量的3.8倍,在畜禽养殖业主产区,当地畜禽粪便及废弃物产生量往往超出当地农田安全承载量数倍乃至百倍以上,造成严重的土壤重金属和抗生素、激素等有机污染物的污染。

污染土壤占耕地面积的1/5张维理认为,近年来高化肥、农药用量的蔬菜、花卉、水果作物播种面积的高速增长、畜禽养殖业的发展在为广大农民带来实惠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容回避的环境污染问题,并且在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会成为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

张维理所说的面源污染是指在农田、村镇与城区场地上各种污染物质,如化肥、农药、生活垃圾、农村家畜粪便等,通过降水或农田排灌水时产生的地表径流、土壤渗透进入水体,造成的水污染。

从1993年开始,张维理就开始了对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调查研究。

十多年来,她带领研究团队几乎走遍了十余省的100多个县,完成了5000多个田间定位调查、采样和试验。

其研究显示,目前我国农业面源污染引起水域富营养化程度和广度已经远远超过发达国家。

农业和农村发展引起的水污染已成为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研究结果还显示,我国污染土壤已占耕地面积的1/5,污染最严重的耕地主要集中在耕地土壤生产性状最好、人口密集的城市周边地带和对土壤环境质量的要求应当更高的蔬菜、水果种植基地。

“死胡同”近年来,一方面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城市和村镇周边排灌条件好,经过多年培育的优质耕地被大量占用,中低产田比例大幅度上升,耕地总体质量持续下降;另一方面,由于多年来各地对耕地质量问题重视不够,农村耕地管理方式与技术措施不合理现象十分普遍,造成主要农区耕地土壤基础地力下降,防灾抗灾能力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