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康复针灸疗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
针灸疗法是综合康复疗法的措施之一,对于高血压 病、脑卒中及后遗症(如偏瘫、失语等)小儿麻痹 症的恢复期、截瘫、脑瘫、各种神经损伤,神经炎 和精神障碍,针灸均可有其调整功能促进恢复的良 好作用。 对软组织损伤,颈、肩、腰、腿痛,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各种慢性疼痛等,针灸有缓解 疼痛、促进肢体功能恢复的明显作用。

病案举例:





赵某某,女,70,家务,住江门市农林路 主诉:右半身不遂2月 病史:患者因家务生气至下午发病,舌强语言迟钝,右 半身不灵,意识不清楚,素日有否高血压家属不清楚, 急送某医院抢救,输液,输氧治疗后缓解后回家,次日 又发病急送康复医院求治。 现病史:患者神志不清,右半身瘫痪,舌强不语,口眼 歪斜,1周未大便,烦躁,表情痛苦,体形消瘦,血压 110/70mmhg脉弦滑,舌苔白。 辨证:病乃肝郁气滞,七情所伤,外受风邪,侵及心窍, 舌强不语,肝气逆乱,风邪阻滞,经络不通而右半身不 遂,口眼歪斜,证为中经络。 立法:舒肝理气,开窍,通经络散风。

配穴方法:根据不同的病情选择具有协调作 用的一组穴位加以配伍应用,常用的方法远 近配穴法,前后配穴法,上下配穴法,左右 配穴法,临床上应用比较灵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常用的几种治疗方法
(1)、针刺:临床上应用最广的一种针刺方法, 是一种主要的康复医疗手段。

体位:根据穴位及经络的走向来选择不同的体 位,有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仰靠坐位, 俯伏坐位,侧伏坐位。




病因病机: 本病发生内因多为七情所伤,情绪紧张激动,外 因为饮食失节,饮酒过多,劳累过度等,而主要 是素有气血虚亏,心、肝、肾三脏的阴阳偏盛或 偏虚。 由于情志所伤,是致心肝之火上逆,或因嗜酒, 肥甘厚味过度,脾不健运,聚湿生痰,痰郁化热, 肝火夹痰上扰蒙蔽清窍及肾阴不足,肝失所养, 肝阳偏亢,导致阴阳失调,气血逆乱而致昏倒等 一系列“中风”症状。 疾血瘀阻,气机不畅而出现偏瘫失语,口眼歪斜, 肌肤不仁,肢体运动不灵活,半身不遂,舌强或 失语,病在经络为中经络。
针灸疗法对人体各个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都
有调节作用,使表现为兴奋、亢进、痉挛的 达到一致;表现为虚弱、抑制迟缓的达到兴 奋,从而起到治疗各种疾病的作用。 针灸总的原则有补法、泻法和平补平泻法三 种,采取近道取穴,远道取穴,对症取穴的 方法,运用进、退、捻、捣、留、弹、摇、 刮、飞、震颤等手法,通过对应的穴位治疗 有关疾病。
针灸已经研究证实的主要是它有止痛的作用,
如头痛、牙痛、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 手术后疼痛、肋间神经痛、胆绞痛、肾绞痛、 产后宫缩痛、外伤疼痛等。只要用针灸进行 辨证治疗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它的止痛作 用主要是通过调节自主神经系统而实现的。
针灸又有防御作用,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
调动机体的防卫抗病能力,增强人的机体健 康,试验证明针刺可以消除各种炎症,改善 症状,并使人的体温恢复正常。针灸还有全 面调整机体功能的作用,有人用针刺治疗, 由于接受X射线而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有效 率几乎达100%,针刺还能使红细胞增多,血 红蛋白上升,对各类贫血的治疗都有效果, 其它像对血小板、血糖、血钙、血钾、血钠 都有明显的调节作用,使高者下降,低者增 加。




得气:亦称针感,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针刺 部位所产生的经气感应。得气时会出现酸、 麻、胀、重等感觉,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 沿着经脉循行方向或谋一特定部位的感应扩 散及传导的感觉。同时医者会感到针下有沉、 紧、涩的感觉。 行针的手法: 提插法 捻转法
灸 法
灸法:
灸法是以艾为主要施灸材料,

灸法主要是用艾叶点燃后在人体皮肤上进行
烧灼或焦烤体表一定的部位,通过经络传导 功能的作用而取及治疗效果。 两者虽然所用器材和操作方法不同,但同属 于外治法,都是通过腧穴,作用于经络、脏 腑以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疏通经络、行气 活血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针和灸在临床上常互相配合应用 。
点燃后在体表穴位或病变部烧 灼,温熨,借其温热,药物的 刺激作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 方法。 材料:艾柱或艾条。 常用灸法:临床常用的灸法有 艾柱灸、艾条灸和温针灸。
(1)、艾柱灸:艾柱是将 纯净的艾绒,放在平板上 用手指搓捏成圆锥状,小 者如麦粒。大者如半截橄 榄菜大小不一。 直接灸,直接将艾柱放 在皮肤穴位上点燃,感觉 热时拿开。
则。即“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 、 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 之”也就是说针灸治疗凡邪气盛满,体质强 壮则当用泻法,以泄其实。正气不足身体虚 弱者应用补法,以补其不足使正气充实。若 属邪热应用疾刺或刺络出血,以疏泻其邪热。 若寒邪过剩,脏腑经络之气凝滞时,则当用 留针法。阳气不足而脉陷时则宜用灸法,以 升阳举陷。若非他经所犯而本经有病者,则 取本经腧穴,以调其气血。


李某某,男,52,公务员 主诉:左半身瘫痪6个月 病史:患者6个月前出现头痛,头晕,不寐,但血压不高, 在工作中突然卒倒。 现病史:为中脏腑后遗左半身不遂,神态见痴呆,左上 肢抬举困难,抬腿高举成25度,挛屈肘,手呈半握拳状 自己不能伸握,足趾下垂,足外翻,走路内旋,三角肌, 臀大肌,腓肠肌等均出现萎缩,口歪,流涎,脉数而滑, 舌质淡,薄白苔,血压110/68mmhg 辨证:肝风内动,痰邪上扰清窍,风中经络气血受阻。 立法:通经活络,疏通气血,调节阴阳经脉。 处方:风府,哑门点刺不留针,毫针选用十二透穴,提 插,大幅度捻转手法,强刺激,留针30分钟,隔日一次, 并配合穴位注射维生素B,B12(选用于肌肉萎缩处)
《灵枢—官针》篇中所说“针所不为,灸之所宜” 说明针与灸在治疗上互相补充。
治疗原则

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精神指 导下制定的针灸临床处方选 穴,操作方法。刺法和灸法 都是通过对穴位的的刺激、 激发经络的功能而起治疗作 用,经络是运行气血的通道, 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
针灸治疗原则,也即遵循中医的辨证施治原
针灸疗法


概念:
针灸疗法是中医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重要的传统康复疗法之一,它起于民间, 历史悠久、具有适应证广、疗效明显、操 作方便、经济安全等特点。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合称,是2种不同的治 疗方法。针法是利用针具通过一定的手法, 刺激人体腧穴。运用各种操作方法以激发 经气,来调整机体机能治疗疾病。
欲绝证见目合口开,鼻鼾息微,手撒遗尿等 危症,舌痿脉细弱为阴血亏损,元阳欲脱之 象,四肢厥冷,面赤如妆,脉微或浮大无根 为阴竭于下,孤阳上越有暴脱之危。
中经络: 中经络病未入脏腑或脏腑功能逐渐恢复,经络气 血运行阻滞。症见半身不遂,肌肤不仁,口眼歪斜, 舌痿,舌歪或舌浊不语,或曾有头疼眩晕脉弦滑或 数,舌质红苔白。 病症分析:阴阳失调,风痰入于经络或中风在脏 腑治疗后,脏腑功能逐渐恢复,但风痰仍壅阻经络, 致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证见半身不遂,肌肤不仁,手 足麻木,口眼歪斜,言语不利。如兼有肝阳上亢, 风阳上扰证见头疼眩晕。若心肝火盛者则可见目赤 面红,口渴咽干,烦躁等,乃风痰阻滞,脉多弦滑。







立法:平肝熄风,降逆,醒脑开窍,滋阴潜阳,行经活血, 通经活络,调补阴阳。 以手足阳明经,太阳、少阳经和足三阴经,相互调补,方建 奇功,比原独取阳明之说效果显著。运用阴阳经治疗中经络, 调节脏腑功能,调和阴阳之虚实。对多年不愈,年老体弱者 运用背部俞穴及华佗夹脊穴效果更理想。 处方: 阳经: 上肢:肩髃、曲池、外关、合谷、中诸。 下肢:环跳、承扶、风市、委中、阳陵泉、足三里、绝骨、 昆仑。 阴经: 上肢:尺泽、内关、劳宫 下肢:髀关,伏兔、阴市、迈步(髌骨上沿4寸正中凹陷中) 阴陵泉,三阴交,太溪,涌泉。

针灸对许多内脏器官组织的功能具有明显的
调整作用,如常用于胃肠功能紊乱、腹泻、 便秘、月经不调、痛经、遗精、阳痿、遗尿、 尿失禁、尿潴留、哮喘、心率不齐、肝胆疾 病及机体免疫力低下等,应用针灸治疗均可 获得满意效果。
针灸处方原则
针灸处方是根据病情进行辨证后选择适当的
腧穴和针灸方法加以配伍而成,是否得当直 接影响到治疗效果。

间接灸,(多用)将艾 柱不直接放在皮肤上, 而用其他药物隔开。如 生姜片间隔 者称隔姜灸, 以食盐间隔称隔盐灸。 每点燃一个艾柱称为一 壮,临床上常用“壮” 的数目来确定其治疗量 的大小。

(2)、艾条灸:用成 品的艾条灸。 温和灸 雀啄灸


(3)、温针灸——是针刺和艾条结合使用的一 种方法。适用于既需要留针又必须施灸的疾病。 操作方法是针刺得气手将毫针留在适用的深度, 将艾绒捏在针柄上点燃,直到燃完为止。
痰火旺盛,清窍闭塞,故突然昏倒,不省人 事,牙关紧闭,两手握拳,面赤气粗,二便 闭塞,风痰壅盛,故喉中痰鸣乃为风夹疾火 之征。
脱法: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眼合口开,鼻鼾息 微,手撒肢冷,遗尿,舌痿,脉细弱,或呼 吸微弱,汗出如珠,如油,面赤如妆,脉微 或浮大无根,是真阳外越之危候。
病症分析:由于元气衰弱,阴阳离绝,脏气
失语:有淤血者,金津玉液放血,或深刺直达咽喉, 时间长者大椎,哑门点刺,增音,点刺泄法不留针。 吞咽困难或呛咳:天突,风府,增音(奇穴)上涌 泉点刺泻法不留针。 头部选穴:血栓点三针,风府,风池,四神聪,脑 三针,颞三针。 手拘挛:八邪,合谷透后溪,腕关节齐刺。 足拘挛:八风,解溪,丘墟透照海,申脉,然谷 足内翻:纠内翻(承山外一寸)深刺 足外翻:纠外翻(承山内一寸)深刺 肘拘挛:曲池透少海,曲泽 抬举困难:肩井,巨骨,伸肌肉挛缩者穴位注射维 生素B1,B12

治疗时宜选择舒适的体位,令患者尽量全 身放松,尽可能采取卧位,防止晕针、滞 针、弯针、断针,避免造成严重后果。
进针法:

(1)、单手进针法
(2)、指切进针法
(3)、夹持进针法
(4)、提捏进针法
(5)、舒张进针法
针刺的角度及深度:在施术过程中要根据不同
的部位,不同的疾病,年龄,体质,采取不同 的针刺,角度,方向,深度,才能做到增强针 感,提高疗效。


辨证分型:
本病的辨证要鉴 别闭、脱二证,闭 证属实证,多有心 肝火盛,疾热闭于 清窍所致,脱证属 虚证,多由真元虚 弱,元阳暴脱所致。
中脏腑: 闭证:突然昏倒,不
省人事,牙关紧闭, 两手握拳,面赤身热, 气粗口臭,燥扰不宁, 喉中痰鸣,二便闭塞, 舌质红苔黄腻,脉弦 滑而数。
病证分析:肝阳暴张,阳亢风动,气血上逆,
直刺(90度):肌肉
丰厚处的穴位,在使 用三菱针,皮肤针也 可直刺。 斜刺(45度):适用 于骨骼边缘和不宜深 刺的部位。 平刺(15度):又称 沿皮刺,适用头皮部 向浅薄处的穴位,透 刺时也可适用。
行针与得气:行针亦称运针,是指进针后为了
使患者产生针刺感应而行使的各种针刺手法。
艾灸具有温经通络、行经活血、祛湿逐寒、
消肿散结、回阳救逆及防病保健。

临床应用范围较广泛,尤其对一些慢性虚弱 疾病及风寒湿邪为患的病症更为适宜。
针灸治疗中风
中风是以突然昏倒,不省人
事,或半身不遂,言语不利, 口角歪斜为主证的疾病,因 起病急,变化多端,而以风 行善变为特征故称之为“中 风”本病相当于西医诊断的 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梗 塞,蛛网膜下腔出血和高血 压脑病等。

时间较长形成硬瘫者采用透针。十二透:颊车透地 仓,腋缝透胛缝,曲池透少海,外关透内关,合谷 透后溪,风市透阴市,阳陵泉透阴陵泉,绝骨透阴 交,昆仑透太溪,太冲透涌泉,阴谷透阳关。 病程较长,体质较差形成软瘫者:华佗夹脊穴,督 脉,背部腧穴自颈5—腰4隔一椎体刺夹脊穴(督脉 旁开5分)配合背部腧穴和督脉经穴如大椎、命门。 对久治不愈的半身不遂,病程较长或未及时治疗 者采取十二透,强刺激,大幅度捻转,提插,省啄, 震颤等手法,透穴一针可刺两条经甚至三条经,因 此对调整全身经脉,疏通气血,调达脏腑,恢复元 气起着重要作用。
选穴原则:“循经取穴”最能说明这个原则的
是著名的《四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 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后人更增“心 胸取内关,,小腹三阴谋,酸痛阿是穴,急救 刺水沟”
近部取穴:选取疾病部位或附近的穴位进行治疗,
应用广泛。 远部取穴:选取通过病变部位的经络或与之相关的 经络远程穴位治疗,如选取肘膝以下的特定穴、胃 痛取足三里(足阳明胃经)、腰痛取委中,昆仑、 头痛取太冲。 随症取穴:有些疾病可表现全身的症状,此时就必 须针对症状选取特定作用的穴位进行治疗,发热用 大椎、曲池、合谷、呃逆用膈俞,内关,失眠取神 门,三阴交,安眠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