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立法的相关问题.doc

合集下载

我国农村实施《循环经济促进法》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农村实施《循环经济促进法》的问题及对策
项 建 设 都 取 得 了重 大成 就 , 别是 以钢 铁 、 炭 为 轻环境压力 ,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目标的必 特 煤 代 表 的一 系列 重工 业企业 的迅速发 展 , 已经成 为 我 然 选 择 。 基 于 当前 的社 会 条 件 和人 们 的思 想 认识 的不 国经济增 长的支柱和依靠 。但是在经济发展的同 时, 我们也付出了重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 , 经济发 足 , 这部法律在实施上还存在一定 困难。其 中, 我 国城 乡二元 的社会形态造成 的较 大的城 乡差异 , 展与资源环境发展 的矛盾也 日益尖锐 , 而这些 问题
21 0 0年第 2期
总 第 14期 0

天 津 法 学
T aj e a S i c i i L gl c n e nn e
No2 .
G n r No 1 e e ̄ .0 4
立 法建议 ・
我国农村实施《 循环经济促进法》 的 问 题 及 对 策
吕 凯 , 美琳 宋

节约。
会的 目标是一致 的。 循环经济促进法》 《 的出台是对 化的策略相违背的。15 年我国颁布了《 98 中华人 民 于全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律支持 。但是 , 从法条 共和国户 口登记条例》 ,把户 口分为农业户 口和非 本身 的特点来看 , 这部法律更倾 向于对于对 “ 循环 农业户 口农 民被禁锢在土地上 ,不准 自由流动 , 从
这种健康 的发展模式对于 目前的中国来讲是十分 意见》 , 外 各地对于这部法律 的实施方式还没有相
迫切的。 第十一届人大常务委员会第 四次会议通过 应的规制 。特别是 由于农村 的特点所造成 的农村 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更表明了国 在循环经济促进法实施方 面存在的诸多困难与障 , 家对于发展循环经济的明确立场 , 即大力促进循环 碍 , 需要我们去解决。 经济在 中国的确立和发展 , “ 是 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现状、问题及思路

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现状、问题及思路

排放。在这种经济中 , 人们高强度地把地球上的物 质和能 源提取 来 , 费观念和环境保护意识 , 社会参与意识薄弱。另一方面 。 中国目前缺乏 然后又把污染和废物大量地排入到水系、 空气和土 壤中, 对资 源的利用 大量的群众性的环保组织 , 造成中间环节的缺失 , 单纯依靠政府的推动 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 , 通过把资源持续不 断地变成为废物来 实现经济 在某些情况下很难取得预期效果。 的数量型增长。与此不同 , 循环经济倡导的 是一种与环境 和谐的经济 () 2 目前 , 国还没全面、 我 综合 调整循环经济的 专门法律。现行的 发展模式。它要 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 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 的 《 环境保护法》 《 、 清洁生产促进 法》 《 、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 治法》 等法 反馈式流程 , 其特征是低开采 、 高利用 、 排放。所有的物质 和能源要 低 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 理和持久的利 用 , 以把经济 活 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氏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在我国 , 发展循环经济 可以充分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 , 是缓 律和行政 法规的规定零散且抽象 , 乏系统的解决机制。据 20 缺 0 4年 6 月 4日《 中国经济时报》 报道 , 国家环 保总局局长解振华在 国务院 新闻 办记者招待会上说 , 我国正在酝酿《 循环经济法》 。可见 , 严格意义上的
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现状 、 问题及思路
经 济 论 坛
我 国循 环 经 济 的发 展现 状 、 问题及 思 路
吕 鹏
( 县 经济 信 息 中心 陕 西榆 林 佳
7 90 ) 120
【 摘
要】 本文分析 了我 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及 问题, 有针对性的提 出发展 对策: 、 1 要加强 宣传 , 更新 观念; 、 2 加强政府 引导机 制建

论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障碍及对策

论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障碍及对策

施 的《 清洁生产促进法》 被认为是我 国循环经济政策 ,
现阶段我国对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主要标准仍然
法制化的开端 。这些法律文件对保护环境资源发挥了 是经济效益 ,各级政府往往把工作重心放在大力发展 较少关注资源和环境问题 , 甚至以牺牲环 积极的作用 ,但其 中大多数是在我国确立循环经济发 社会经济上 , 浪费资源为代价 。 为眼前利益而不顾人类与 自 然的 展 目标之前制定 的 , 内容分散 、 标准不统一 、 可操作性 境 、 差, 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 可持续发展 ,使得我国循环经济 目前仍然处 于发展的
20 年 8 2 08 月 9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 初 级 阶段 。 2 . 环境产权界定不清晰。 议通过了《 循环经济促进法》20 年 1 1日 ,09 月 起施行。 这
对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 这部法律确定
环境作为一种“ 公共资源” 还没有充分纳入企业的

锯 ・0 ・ 真 2 1 13

9l一
CANGS ANG
地掠夺环境资源 , 造成污染和浪费。
3缺乏公 众参 与 机制 。 .
( 完善政府管理体制 三) 1 府要树立生态循环理念。 政 各级政府要 以身作则 、 率先垂范 , 首先应 当聘请有
政府是推动循环经济 的社会 主导力量 ,而公众则
随着科技的发展, 原材料的开采和加 了“ 减量化” “ 再利用” 再循环” 和“ 的基本原则。 但是 , 国 成本核算过程 中。 我 而 企业基于经济 的循环经济立法从总体上看还处于起步阶段 ,对全局 工费用越来越低 , 回收利用成本增加 ,
往往不愿意将资金、 人员放到废物 有重大影响的实质性 内容的规定并不是很多;发展循 利益最大化的追求 , 而环境资源又具有流动性的特点, 环经济方面仍有不少法律空 白。需要尽快制定和建立 处理和循环利用上。 与之相适应的配套法律法规体系 ,依法推动循环经济 难 以界定责任主体 ,这就使有些个人和组织肆无忌惮

我国循环经济法律规制问题剖析

我国循环经济法律规制问题剖析

经 济这一 发展模 式在 世界 范围 内得 到 了广泛 认可 , 亦成 为 了世 界 关部 门制 定 了《 企业 清 洁生产 审 计手册》 , 以及 啤酒 、 造纸 、 有机化
经 济和 环境 保护 的大 潮流 。西 方各 国都 相继 提 出 了建 设循 环型 工 、 电镀 、 纺织 等行 业 的清洁 生产 审计指 南 。1 9 9 8 年 发 布的 《 建 经济 社会 的 目标 , 并通过 建立系 统的循 环经济 法 以促进和保 障循 设项 目环 境保护 管 理条例》 提 出, 工 业建 设项 目应 当采用 能耗物 环经 济模 式能够 顺利 的实施 , 通 过各种 手段 逐步将 循环经济 理念 少 , 污 染排放 量少 的清洁 生产工 艺 , 合理利 用 自然资源 , 防止环境 0 0 2年 6月《 中华人 民共和 国清 洁生促 进法》 贯彻 到环 境保护 和资源 开发利用 的 实施 方略 中 , 把 经济活动 运作 污染 和生 态破坏 。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于推 行清 洁生产 的若干 建议》 要 求地方环 境保护 主管 部 门将清 洁 生产 纳入 现有 的环 境管 理政策 , 以实现清 洁生产 的顺 利进行 。 同
上 世纪 9 O 年 代 以来 , 人类 的发 展使得环 境压 力 日益 J J u 重, 为
了平衡 经济 增长 、 社会发 展和 自然环 境这 三者 之 间的关 系 , 循环 时为 了指 导企业更 好的进 行清 洁生产 工作 , 国家环 保总局 会 同相
成 为“ 自然资源一 产 品一 再生 资源” 的闭环 反馈式流 程 , 注重 再 生 通过 , 表 明我 国发展 循环 经济是 以法制化 和规 范化的清 洁生产 为
资源 的回收利用 , 让整个 经济 活动实现 基本 上不产 生或很 少产 生 开端 ,让我 国循环 经济 法制 化迈进 了历 史性 的一步 。2 0 0 9 年 的

《循环经济促进法》的指导思想和立法框架

《循环经济促进法》的指导思想和立法框架

1.《循环经济促进法》的指导思想和立法框架归纳起来,《循环经济促进法》的指导思想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坚持减量化优先的原则。

西方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一般侧重于废物再生利用,而我国正处于工业化高速发展阶段,能耗物耗过高,资源浪费较为严重,因此前端减量化的潜力很大,要特别重视资源的高效利用和节约使用。

二是突出重点,着力解决能耗高、污染重、影响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

对主要工业行业和重点企业,要明确提出节能减排的约束性要求。

三是法律规范要有力度,对高消耗、高排放的行为要有硬约束。

同时,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激励政策,为企业或个人按照循环经济的要求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提供指导规范,支持和推动企业等有关主体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四是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各个环节,注重发挥政府、企业和公众以及行业协会等主体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积极性,形成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整体合力。

“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作为循环经济的主要内容,已经由全国人大批准的一系列法律性文件所确认,最能体现循环经济的本质特征。

为此,《循环经济促进法》按照实施“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顺序设计该法的法律框架,并以此为主线解决发展循环经济所面临的突出问题。

2.《循环经济促进法》的主要制度内容一部法律,离不开若干重要的法律制度作支撑。

《循环经济促进法》的主要制度内容包括:一是建立循环经济规划制度。

循环经济规划是国家对循环经济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等进行的安排和部署,是政府进行评价考核和实施鼓励、限制或禁止措施的重要依据。

为此,《循环经济促进法》规定了编制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程序和内容,为政府及部门编制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提供了依据。

二是建立抑制资源浪费和污染物排放的总量调控制度。

我国一些地方的经济发展是建立在过度消耗资源和污染环境的基础上的,对这种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必须有实在而有效的总量控制措施。

《循环经济促进法》明确要求各级政府必须依据上级政府制定的本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和建设用地、用水总量控制指标,规划和调整本行政区域的经济和产业结构。

循环经济法制建设须注意的若干理论问题

循环经济法制建设须注意的若干理论问题

对 循环 经济 发展 的推 动 和保 障 作用 。也 为 了使循 环 经 济 法制建 设工 作有 一个 明确 的指 引而 不至 于误 入 歧途 。 以下 几个 问题 值得 关注 。


循环 经济 立法 应建 立在 正确认 识 和理解 循
环经 济本 质 的基础 之上
对 于循环 经 济 的认 识 和理解 .存 在许 多不 同 的
正确 认识 循环 经济 的本 质 , 们就 必须 反对 “ 我 技 术 主义 ” “ 术 万 能论 ” 或 技 的观 点 。 “ 技术 主义 ” 认 者
对循 环 经 济 的狭 隘理 解 。事 实 上 , 环 经 济是 一 个 循
融 清洁 生产 、 资源综 合利 用 、 生态设 计 和可持 续 消费 等 为一 体 的 系统 工 程 , 它要 求 从 生产 到 消 费 的各 个 领 域 , 导新 的经济 规 范 和行 为 准则 。循 环 经济 作 倡 为一 种经 济 发展 模 式 , 不可 能 仅 在 几个 工 业 园 区 内 得 以实现 。 同样 , 搞几 个 生态 工业 园区 的试 点 , 也绝 不能 认 为就 已实现 了循 环 经 济 , 只 能是 循 环 经济 而 的一 个组 成部分 或 实现 的一种 方式 。 正确 认 识循 环 经 济 的本 质 , 不 能要 求 循 环 经 就 济遵 循 生态学 规律 。从诸 多 学者对 循 环经济 的定 义 看, 有不 少人认 为循 环 经济 发展应 遵循 生态 学规 律 。 实际 上 , 环 经 济作 为 市场 经 济 体制 下 的一种 经 济 循 发 展模 式 , 遵循 的仍 然是 经济 规律 而非 生态规 律 。 其 在商 品 经济 社会 中 , 个 经济 人 都 在追 求 自身效 益 每

国内循环经济发展阻碍以及决策

国内循环经济发展阻碍以及决策

国内循环经济发展阻碍以及决策近年来,循环经济已经成为了国内发展的一项热门话题。

尽管政府部门和企业出台了一系列发展计划,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循环经济的发展还面临着阻碍。

本文将就国内循环经济发展发生的问题,探讨一些解决方案。

一、阻碍因素分析1. 市场机制不完善国内循环经济发展面对的主要阻碍因素之一就是市场机制不完善。

作为循环经济的基本构成,废弃物的处理与利用,还未形成完善的市场机制。

由于市场缺乏规范与技术标准,企业对投入资金和技术的判断不充分。

与此同时,许多企业仍然抱着投资收益与发展时间短的想法,对循环经济的发展缺乏持续性和动力。

2. 技术水平与资金短缺国内循环经济发展,面临的另一个严重的障碍是技术水平过低,企业技术和资金的投入过少。

由于国内循环经济的发展时间不长,一些企业在技术上和规模上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这也造成了一些垃圾处理企业处理能力严重不足,难以高效处理大量废弃物。

另外,废弃物处理的成本过高,企业的投入和产出的成本不成比例,这也导致了循环经济的发展受到阻碍。

3. 法律法规与政策不够完备循环经济的发展还需要政策和法规的支持。

目前,在国内,尚未出台完整的政策和法规来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因此,在循环经济发展的关键阶段,该设立相应的政策和法规,推进循环经济的贯彻执行。

二、解决方案探讨1. 完善市场机制,利用市场机制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尽管在目前的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市场机制还没有完备,但是推进市场机制的进一步发展,是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因此,需要通过加强立法和规范管理来加强市场监管,保管循环经济具有较好的发展环境。

专业性的投融资机构的壮大与实现,有助于企业进行更为合理的资源配置,改善企业的财务压力,从而进一步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2. 加强技术创新和产业合作开展环保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对于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非常重要。

提高技术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研究或引进高新技术、科研成果的普及、应用也是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

我国现行循环经济法律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国现行循环经济法律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

赋予其 宪法权利 的地位。事实上 ,环境权既是生存权 ,又是发展 我们一定要充分结合我国的国情 ,强调针对性 与可操作性相结合 权 ,是 人 类 生 存和 发 展所 不 能 缺 少 的前 提 。 因此 ,必须 整 合 我 国 的原则 ,为法律法规 的有效执行打下基础 。 除法律体系需要完善之外 ,审视循环经济立法 内容 ,也存在 现行 宪法关于环境保护的规定 ,对循环经济的国家发展战略作出 明确 的宣告 ;修订 我国宪法第 9条第 2款的规定 ,把 “ 国家保障 不 少 问题 ,主 要 归结 为 两 个 方面 :~ 方面 ,单 个企 业 层 次 、 区域 自然资源 的合理利用”这一规定改为 “ 国家保障 自然资源 的节约 和全社会层次以及综合层次上 的循环经济法律规制不完善,另一 和合理利用,促进废 旧物质 的良性循环和 能量的梯级利用” ,把发 方面 ,我 国目前生态环境资源产权法制存在先天不足 ,主要表现 为自然资源权属制度和环境容量资源权属制度两个 方面。 展循环经济确定为与保护环境并重的基本国策。 3 地方性循环经济立法滞后 . 2 循环经济 基本法律 《 . 2 循环经济促进法 》的配套立法需要制 定 循环经济立法作为一个全新领域 ,在国家逐步进行循环经济 首先 ,根据这一基础性法律制定发展循环经济 的各个专项法 律。我国应 以 《 循环经济促进法 》为基本法律框架 ,抓紧制定更 立法的同时 ,许多省 、直辖市 、自治区也将发展循环经济作 为地 为具体的法律法规。根据发达 国家的循环经济立法经验并结合我 方经济发展转型的重要 目标 ,并通过一系列的文件将这些既定 的 国的具体 立法实际 ,我们认为,我国 目前缺位的主要循环经济单 方针、战略固定下来,但真正能够体现循环经济内在要求的地 方 行法至少包括 《 汽车再利用法》 《 、 包装物再利用法》 资源有效 性法规并不是很多。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地方性法规是 : 山西 、《 《

循环经济立法的基本原则及思路

循环经济立法的基本原则及思路
lc fCrua c n my U g n l al o t e sa in.A r fito u t fle hit r d sa u oo ie 0 j Ire o o e t c l f ri Igilt c r y s s o b i n r d ci 0 h so yan tt squ f e on
行充分 回收和合理利用, 并采取有利于固体废物综合 利用 活动 的经济 、 技术 政策 和措施 ” 体 现了发展 循 , 环经济 的部分 要求。 而, 然 上述法律 文件 还不能称之 为循环经济法 律规范 。 9 l 6年 8月, 9 国务 院发布 的
关于环 境 保 护若 干 问题 的决 定》 中规定 : 所有 大 、 中、 型新 建 、 建 、 是加 快制定循环 经济法。 简要介绍了 循环经济 文章 我国 立法的历史 及现状, 阐述了 立法的 性以及立法 必要 应坚持的 指导思 想及
基本原则, 提出了 当前制定循环经济法 应当重点解决的问题。 关 键词:循环 立法 指 经济 原则 导思想
Ab ta t Cic lre on sr c r ua c omy i e kn ff r fe o o c a t ie olwig a c o ia a wi Son id 0 o mso c n mi c i t s f l n n e olgc l w t vi o I h hg l f ciean t g a e s fr s u c sa l swa t e u ig, e sn n e y l g.I lmae ihyef t d i e r td u eo e o e swela se r d cn r u ig a d rc ci e v n r n t ut t s i p o e r r tc ig e v n n , on e vn e o re d p o t g e o o cd v lp n .T e pa 。 u p s sa e p oe t n i me t c s r ig rs u c san r mo i c n mi e eo me t h rc r n r o n

循环经济发展中的难点与促进途径

循环经济发展中的难点与促进途径

循环经济发展中的难点与促进途径一、引言循环经济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之一,被广泛认可和应用。

然而,在实践中,循环经济的推广与发展面临着一些难点与挑战。

本文将探讨循环经济发展的难点,并提出相应的促进途径。

二、循环经济发展中的难点1. 制度约束不足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下,缺乏有力的法规和政策支持是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现有的产业政策和法规仍未完全适应循环经济模式的需求,没有形成明确而稳定的政策框架。

此外,由于缺乏有效监管和执法机制,部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违反环境保护法规,导致资源损耗和环境问题。

2. 技术创新与转化困难技术创新是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然而,在实践中,存在着技术创新与转化困难这一普遍问题。

一方面,循环经济涉及多个领域的技术创新,需要跨学科和跨部门的协调与合作。

另一方面,由于投资成本高、周期长等原因,企业对新技术的接受和应用存在着一定的障碍。

3. 意识观念转变困难推动循环经济发展还需要大力加强公众意识和观念转变。

在传统生产和消费模式下,很多人仍然习惯于“用完即丢”和“低价追求”的思维方式。

这种观念上的难以改变,会影响到人们对于回收再利用和资源节约的认知与行动。

三、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途径1. 完善法规政策支持为了提供制度保障,政府应加强立法工作,出台有针对性的法规政策来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在制定法规政策时,要充分考虑现实情况,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

同时,加强执法力度,建立健全监管机制,确保企业按照循环经济原则进行生产与运营。

2. 鼓励技术创新与转化政府应加大对循环经济相关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

建立起跨学科和跨部门的合作机制,促进科研机构、企业和高校之间的紧密配合。

同时,为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与转化,可以通过财政支持、减税等方式提供更多的激励措施。

3. 加强公众教育与引导公众教育是推动意识观念转变的重要方式。

政府应积极倡导循环经济理念,开展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宣传活动。

此外,可以通过在学校开设相关课程、举办知识竞赛等形式,培养广大年轻一代对于循环经济理念的认知和接受度。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建议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建议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建议循环经济是指在资源有限、环境容量有限的情况下,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的经济模式。

为了促进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我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完善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

加强立法工作,修订和完善现有的循环经济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循环经济的政策目标和实施路径,建立健全循环经济的监管和奖惩机制,激励企业和个人积极参与循环经济。

2.建立健全循环经济产业体系。

推动资源回收再利用企业的发展,加大对循环经济产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鼓励企业加大对清洁生产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培育循环经济相关的新兴产业,提高循环经济产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3.加强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和管理。

完善循环经济资源调查评估体系,建立循环经济资源的数据库,编制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合理确定资源开发利用的总量和结构,严格控制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环境影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资源保护水平。

4.推动循环经济教育与培训。

加强对循环经济的宣传和解释,提高公众对循环经济的认知和急迫性。

加强循环经济相关教育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培养循环经济人才,推动循环经济理念的深入人心和广泛参与。

5.引导消费者实施绿色消费。

通过加强消费者绿色消费教育,提高消费者对绿色产品和循环经济产品的认知和接受度,鼓励消费者选择循环经济产品,推动市场对循环经济产品的需求增加,形成供需的良性循环。

6.建立循环经济监测和评估体系。

建立全面、系统的循环经济监测和评估体系,定期对循环经济的发展状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并制定有针对性的对策进行调整和改进,确保循环经济的顺利推进。

7.推动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合作与交流,借鉴和吸收先进的循环经济理念和经验,推动循环经济相关技术和产品的引进与合作,促进我国循环经济的国际化进程。

总之,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

发展循环经济经济法问题论文

发展循环经济经济法问题论文

浅谈发展循环经济的经济法问题循环经济是基于系统论的观点,将发展经济中的因素纳入一循环系统,通过充分利用系统中有限的资源,实现资源最优化分配,从而获得经济和自然的和谐共生发展。

而发展循环经济除了政府支持鼓励,在法律上还要有相应的保障政策,经济法兼具了指导性和国家法律的强制性,是循环经济有效进行的合法保障。

所以,从经济法角度对发展循环经济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我国更好的实施循环经济。

一、循环经济概述1.循环经济的含义较为统一的观点认为循环经济即是一种生态循环,是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的规律重构经济系统,提高资源的循环利用,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废弃物排放的最小化,从而实现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共生,在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协调发展的经济模式。

2.循环经济的三大原则循环经济实施和运行要遵循三大原则,即实现”减量化、再利用以及再循环”三个原则。

三大原则的实现则是循环经济内涵的最好诠释。

首先,减量化原则。

自然资源的量相比较人类的欲望来说,十分有限,尤其是一些稀缺资源。

减量化原则就是希望通过改进工艺流程、生产设备来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倡导节约型的消费理念,不仅减少资源的消耗,也降低了废物污染的排放。

所以减少物质量是循环经济的第一原则。

其次,再利用原则。

此原则其实是减量化原则的另一方面体现,即努力发现开发资源、物品所具有的不同作用,从不同方面进行利用,不但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还可以减少其他同样功能物品的生产,从而较少资源使用和污染排放。

如通过介绍一次性用具的不卫生性,倡导消费者选择使用寿命长的物品,使用寿命延长一倍,物品制造所消耗的资源就减少一半。

第三,再循环原则。

此原则即实现资源的重复循环利用。

企业可以通过回收一些废弃物品,从中提取可用原材料资源或次级原材料,减少对自然资源的重新开采消耗,再循环原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原则。

二、经济法背景下循环经济的问题分析1.经济法的价值分析循环经济的实施除了要加深每个企业以及消费者的生态意识,还需要必要的保障措施,来确保循环经济的有效实现。

我国《循环经济法》立法模式探讨

我国《循环经济法》立法模式探讨
+ 第一作者为北京大学博士生 江西理工大学 文法学院副教授;第二作者为国家环保总局政策研究 中心研 究人员。
8 ・ 8
维普资讯
二 ,我国循环经济基本法的框架
虽然我国并不属于大陆法系 , 但对于成文法的倚重使得制定循环经济基本法成为构建循环经济法 律 法规 体系 的应 有之 意 。 国 的一 些相 关 单行法 的 制定 往往 带有 应急 性 , 我 应急 性 的 后果是 法条 上冲 突 颇多 , 整个体系的连贯性 不足。各个单行法或部 门法之间还存在着各 自为政 、 相互重复 、 互不协调、 甚 至相互 矛盾 和抵 触 的现 象 。 发展 循环 经 济 的形势 和 循环经 济法 制建 设 需要 一 部 真正有 效 的 , 与时俱 进的循环经济基本法。 基本法不仅仅有提供一般法律依据的作用 , 更是确定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目的、 宣示国家基 本政策 、 确定公民和社会在发展循环经济领域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 构建循环经济法律法规 体系的法律依据 。 发展循环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重要国策 , 其地位需要基本法来 明确。 发展循环经济的形势需 要大量和系统的环境 、 资源与经济立法 , 这个体系不能缺少一个龙头。 因此 , 我们主张 , 在制定作为 循环经济基本法的 循环经济法)的同时 , ) 可考虑为制定下一部 循环型社会建设法)留下立法空间 )


我 国循环经济法律体系的构成
面对 资源 能源 的 日益 稀缺 、 境 质量 的 日趋 恶化 , 类面 临着 前所 未 有的 生 存与 发展 危机 。 环 人 各国
都在寻求如何摆脱发展困境 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 如何促进经济 、 社会与环境的 良 性循环成为整个人类 都需要认真思考并予 以回答的现实问题。发展循环经济 ( 本质上是生态化经济) ,旨在市场经济背景 下, 通过政府的适当干预 , 发挥 国家和市场在发展中的互补功能 , 改变整个社会经济的传统发展模式、 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社会。 法律体系建设有两个基本要求: 健全与协调。 健全 即构成体系的各个部分必须齐备 , 不能欠缺t 协调 即各个部分必须逻辑地、 有机地构成一体 , 避免冲突和矛盾。 我国循环经济的法律体系可 以由循 环经济基本法统帅下的环境与资源法和循环经济核心法组成。 所谓核心法 , 是指直接推动我 国循环经 济发展重点领域的法律 ,即覆盖生产和消费两大领域 , 包括生态工业, 生态农业, 废旧资源回收、 利 用 、 源化 和无 害化 产 业 ,绿 色服务 业 ,以及其他 消费 行为 等方 面 。在 核心 法 中 ,已经 颁布 和实 施的 资 法律有 ( ( 清洁生产促进法》 ( 、《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 、( 节约能源法》和 ( 《 可再生能源法》 ;需要 尽快建 立 的法律 包 括生 态农 业 法或 修 改农业 相 关法 、绿色 采购法 或修 订 ( 府 采 购法 》 《 政 、再生 资源法

论循环经济法的若干基本问题

论循环经济法的若干基本问题
系 . 分述 如 下 : 需
首先 是物 质循 环关 系 。传统 的线性 经济 是 资源— — 产 品— — 消费— — 污 染排 放 的开 放式 单 向流 动 的经 济 。 其经 济运 行 中 , 产 、 换 、 在 生 交 分配 、 费各个 环 节 上物质 不存 在循 环 流转 , 别是 在现 代 社 消 特 会。 人们 高强 度地 向地球 开 采物 质 , 大量 生 产 、 经 大量 消 费 , 又把 大量 废 物排 放 到环 境 介 质 中。从 哲 学

维普资讯
20 0 6年 第 1 期
北京 政法 职业 学院学 报
总第 4 5期
的能量 负熵 流 主要 依赖 太 阳 内部 取之 不尽 的核 聚变 能量 , 因此 , 环 经济 法要 规 范 如何 利 用太 阳能 的 循 负熵 流 。石 油 、 天然气 、 和铀 等能 源载体 是太 阳能 在历 史 上 的负熵 流 。它们 是 线性 经 济 的 主要推 动 煤 力. 至今 还是 能 源 的 主力 , 是 由于 不 可再生 和 造成 污 染 , 但 因此 , 环 经 济法 更 多 调 整 再 生能 源 ( 阳 循 太 能、 风能 、 电能 、 水 潮汐 能 等) 系 。 关 再 次是 维护 生态耦 合关 系 。 早在 18 9 2年联 合 国大会通 过 的《 界 自然宪 章》 世 就指 出 :人类 必须 学 “ 会 如何 维持 和增 进他 们利 用 自然资 源 的能力 ,同 时保证 能够 保存 各 种 物种 和生 态 系统 以造福 今世 和 后代 。 这 一 宪章条 款 昭示 了两方 面 的 内容 : 一方 面关 于 维持 和增 进 人类 利 用 自然 资源 的 能力 , ’ @ 前 就
因为地球上最初存在单一的自然生态系统当人类脱离动物界就形成自然生态系统与人类社会经济系统相互作用彼此影响的复合系统其中存在的基本矛盾是人类通过劳动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和统治自然界同自然规律产生矛盾

循环经济和循环经济立法

循环经济和循环经济立法

浅谈循环经济和循环经济立法内容摘要:循环经济是科学发展的经济,是实现经济和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范式。

本文从五条道路看循环经济,对我国循环经济立法现状进行分析,认为我国经济立法具体有现实必要性,并提出了循环经济立法的基础原则和四个步骤。

关键词:循环经济、立法随着人类的高度产业化,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日益严重,循环经济范式受到重视。

循环经济是解决经济高速增长与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这一矛盾的根本出路,贯彻了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

一、从五条道路上看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科学发展的经济,我们要站在战略、全局的高度推行循环经济,把发展循环经济与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的5条具体道路紧密结合起来。

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循环经济要本土化,只有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才有生命力,这就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转变传统的思维方式。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循环经济原理的精神实质,是“追求更大经济效益,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和更多劳动就业的先进经济模式”,这与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本质上是一致的。

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2006年2月1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负责同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训班上,明确提出要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发展循环农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

系统安排、集约利用、保护环境是世界上成功城市建设的基本经验和改进方向。

二、循环经济立法的必要性和我国环境法的任务(一)循环经济立法的必要性分析首先,循环经济立法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我国正处在经济发展的高速时期,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已发展成为威胁人类生活和发展的世界性的重大问题,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循环经济立法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循环经济立法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环境法论坛循环经济立法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循环经济立法,首先要理解和把握有关循环经济概念,然后才能确定立法的调整对象和立法内容。

我个人认为,所谓循环经济,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遵循生态规律,以废物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抑制产生、回收使用、再生利用、热回收、无害化合理处置为顺序的经济活动,目的在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

对此,可概括简称为“一、三、五、三”。

“一”是指一个规律,即指遵循生态规律,要用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方式和措施来发展循环经济而不是相反。

“三”是指3R原则(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即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应成为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

“五”是指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废物处理的顺序:第一顺序是要尽可能抑制废物的产生;第二顺序是回收或者维修后使用;第三顺序是在产品报废后将其拆解再生利用实现资源化;第四步是将废弃的物质通过焚化进行热回收;最后对目前经济技术条件下无法利用的废物进行无害化合理处置。

最后一个“三”是指发展循环经济的目的有三:第一目的是保护环境;第二目的是节约资源;第三目的是促进经济发展。

一、《循环经济促进法》调整的法律关系《循环经济促进法》的调整对象,是在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中所产生和存在的社会关系。

《循环经济促进法》调整的社会关系也因此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从事循环经济相关管理活动的部门与从事生产、服务和消费的单位和个人在发展循环经济时产生的社会关系;另一类是从事生产、服务和消费的单位和个人之间在发展循环经济时产生的社会关系。

由于发展循环经济是对整个社会提出的要求,即一切从事生产、服务和消费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采取适应循环经济发展的措施,实现废物的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所以《循环经济促进法》的适用范围比一般法律要广泛得多。

与其他环境法律相比,《循环经济促进法》的主体不仅包括从事生产的单位和个人,还包括从事服务和消费的单位和个人。

这里的“单位”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其他社会组织。

发展循环经济的经济法问题研究

发展循环经济的经济法问题研究

发展循环经济的经济法问题研究由于政策往往是立法和执法的重要依据,因而政策分析方法不仅可以应用于分析制度的形成,也可用于分析与政策相关的许多理论问题。

下面仅选取几种主要的政策分析方法,来探讨其在经济法研究中的应用问题。

(一)政策目标分析方法的应用政策的目标分析,作为政策分析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经济法研究上的具体应用,主要体现为通过审视影响经济法立法的经济政策目标,来分析和判断经济法立法在宗旨、原则、调整手段、协调性等方面的成败得失,从而进一步找到存在的问题,并为整个经济法的法制完善提供重要支持。

对经济政策的目标分析,有助于认识经济法的宗旨。

其中,对于宏观经济总体目标的分析,有助于认识经济法的总体宗旨;而对于具体的经济政策的目标分析,则同样有助于认识经济法相关部门法的宗旨。

补充:例如,从财政政策的角度来看,财政政策的目标与其职能是一致的。

财政政策的职能,通常包括分配收入、配置资源(或称宏观调控)、保障稳定三大方面。

与这些职能相对应,财政政策的重要目标就是在整个国民收入分配的过程中,既要使国家获取财政收入,又应促进社会分配公平;既要在微观上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又应在宏观上加强对经济运行的调控,从而在保障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的基础上促进和保障整个社会的稳定。

上述的财政政策目标,必然会影响财税法的宗旨,并使其成为财税法宗旨的一个必要内容。

又如,一国货币政策的核心目标,就是调控货币发行量,保障币值的稳定,以求在根本上保障物价的稳定,防止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正是基于该目标,在相关的金融法,特别是中央银行法上,才把稳定币值作为法律调整的核心目标。

为了确保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使其能够真正独立地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各国法律往往都在体制法上作出相关的保障性规定。

因此,研究金融法所涉及的各类具体制度(如监管制度、传统的“三大法宝”等),以及在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等方面做出取舍时,应牢记货币政策的核心目标和金融法的核心宗旨。

加强包装废弃物回收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立法的相关问题试解

加强包装废弃物回收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立法的相关问题试解
1 正式施 行 。 月
弃 物 循 环利 用 立法 的实 践 。此 外 .气候 变化 问题 受 到 世界 各 国的 广泛关 注 .这也 直接 凸显 了资 源合理 利 用问 题 的严 峻性 .促 使 各国 在 物质循 环利 用、废弃 物再利
用 方 面做 出更 多的努 力和 实践 。 () 2 学术 界的 主张
2 0 年 以来 .在 一些 发达 国家 研究废 弃物 再利 用和 02
2 0 年 国内学者 开始 大 量介 绍循 环经 济的有 关 内 02
2 W . ic en
— —
印刷技 术 ・ 装装潢 印刷 包
立法解读
和 规章 是未来 必须要 解决 的关键 问题 。
紧密联 系的 。
1 8 ~18 年 ,国务院 有关 部 门开始研 究 、探讨 资 7 8 9 9
源综 合利 用 的立法 题 并开 始起 草草 案 拟 由国务 院 口 ]
向全 国人 大常委 会提 案 ] 9 年 原 国务院 计委 将 《 96 资
容 ,循环 经 济研 讨 会广 泛 召开 ,大量 相 关文 章 、书籍也
专 题 报 道
经济 效益 .这 是 《 循环 经济 促进 法 》主要定 义 的核心 。 2关于 3 思想 的逻 辑关 系问题 R 有人 认 为 ,3 思想 强 调的 减量 化 是要 减少 废 弃物 , R 而 再 利 用 资 源化 是 要 以废 弃 物 为 条 件 发 展 循 环 经


专题报道
一 . _ .
立法解读 … ~ 一 一
.. 一 … 一 一 一 _一 一
■ 全 国人 大环 资 委 调研 室 翟 勇
《 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循环 经济促 进 法 立法 的相关 问题 试 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循环经济立法的相关问题
一、外省市循环经济立法概览
在《循环经济促进法》出台之前,一些省市先行先试,在循环经济地方立2007年间,全国有12个城市正式制定与循环经济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其中直辖市1个:重庆市;省会城市4个:贵阳市、杭州市、太原市、南宁市;计划单列市3个:厦门市、深圳市、青岛市;其他城市4个:铜陵市、芜湖市、金华市、日照市。

这些地区经济比较发达,较早地认识到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并以各种《条例》、《办法》、《决定》、《意见》等文件形式固定下来分步付诸实施。

2004年11月1日,贵阳市作为全国首批循环经济城市试点,率先制定了《贵阳市建设循环经济生态城市条例》,以地方性法律形式确立了循环经济生态城市的发展方向。

深圳市在循环经济地方立法方面也走在全面。

2006年3月22日,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批准通过《深圳经济特区循环经济促进条例》,将发展循环经济以地方性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循环经济立法的实践在经济发达的上海也进行得如火如荼。

目前,上海已将循环经济列入地方立法计划,以法规形式保障上海节约型城市的发展。

经济大省浙江省也已经确定,到2010年底建成一批循环经济发展的示范工程,基本形成比较完善的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法规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为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奠定基础。

二、武汉循环经济地方立法的现状
近年来,武汉市对循环经济地方立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武汉市
共制定循环经济发展有关的地方性法规5件,分别是:①《武汉市环境保护条例》;②《武汉市城市节约用水条例》;③《武汉市建筑节能与新型墙体材料应用管理条例》;④《武汉市城市规划条例》;⑤《武汉市再生资源回收管理条例》。

武汉市政府规章8件,分别是:①《武汉市环境污染防治设施管理办法》;②《武汉市禁止生产销售使用难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暂行规定》;③《武汉市危险废物防治办法》;④《武汉市环境影响评价实施办法》;⑤《武汉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办法》;⑥《武汉市地下水管理办法》;⑦《武汉市建设项目配套建设节水设施管理规定》;⑧《武汉市个人建设住宅管理规定》。

市人民政府及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名义制发的规范性文件14件,分别是:①《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②《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武汉市清洁生产实施方案的通知》;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工作的意见》;④《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武汉市节能降耗统计监测体系实施方案和单位生产总值能耗考核体系实施办法的通知》;⑤《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节能目标责任现场评价考核的通知》;⑥《市人民政府关于加速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的公告》;⑦《市人民政府关于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的通告》;⑧《市人民政府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告》;⑨《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环境监管做好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的通知》;⑩《武汉市生活污水分散处理设施运行费用补贴暂行规定》;《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武汉市工业节能减排行
动方案的通知》;《武汉市电力需求侧管理实施办法(暂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天然气汽车的通知》;《市人民政府关于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粘土砖的通告》。

三、武汉循环经济地方立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武汉市在循环经济立法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和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着诸多不足:一是缺乏有关循环经济的综合性地方性法规。

现有的法规,有的仅从某一方面规范循环经济,如节水、节能、资源回收等,有的只是在法规的个别条款中体现了循环经济的精神,而对循环经济的发展缺乏全面、系统的规范和保障机制,与循环经济的目标——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还相差甚远。

二是有关循环经济方面的单项法规还不够完善。

发展循环经济是一个大课题,不仅需要制定综合性法规,还需要制定与之配套的单项法规,重点是加强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资源综合利用和废旧物的循环利用等。

从我市现有的立法看,已制定了再生资源回收、节水、建筑节能等有关循环经济方面的单项法规,但对节能、节地等其它方面的单项法规还没有涉及。

三是有的法规规定过于原则,操作性不强,缺乏强制性与操作性,仅仅成为宣示性、引导性条款,在实践中很难落实到位。

四、武汉循环经济地方立法的初步构想
推行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全新的经济运行模式,是武汉市“两型社会”建设的突破口。

武汉市的循环经济立法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循环经济立法中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以下原则和指导思想:
一是解放思想,突出“两型社会”特色和武汉特色。

在武汉市进行“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是武汉市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与以前的经济特区及浦东和滨海新区相比,虽然国家没有给予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明确政策,但给了创新权、试验权,可以大胆创新、大胆试验。

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这个机遇,并且充分利用好,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大胆试验,加快发展。

“两型社会”的改革试验,可能有很多举措是国家法律法规还没有规范、也很难在近期进行规范的,这就要充分发挥地方立法的创制性、先行性和试验性的功能,加快制定包括循环经济在内的“两型社会”建设所需的有特色的地方性法规,为“两型社会”建设发挥导向和保障作用。

二是减量化优先原则。

西方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一般侧重于废物再生利用,而武汉市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能耗物耗过高,资源浪费较为严重,因此前端减量化的潜力很大,要特别重视资源的高效利用和节约使用。

三是法律规范要有力度。

对高消耗、高排放的行为要有硬约束。

着力解决能耗高、污染重、影响武汉市循环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

对主要工业行业和重点企业,要明确提出节能减排的约束性要求。

同时,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激励政策,为企业或个人按照循环经济的要求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提供指导规范,支持和推动企业等有关主体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四是建立以生产者为主的责任延伸制度。

在传统的法律领域,产品的生产者只对产品本身的质量承担责任,而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生产
者还应依法承担产品废弃后的回收、利用、处置等责任。

也就是说,生产者的责任已经从单纯的生产阶段、产品使用阶段逐步延伸到产品废弃后的回收、利用和处置阶段。

为此,循环经济立法要根据产业的特点,对生产者在产品废弃后应当承担的回收、利用、处置等责任作出相应规定。

五是要建立激励机制。

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仅靠行政强制手段是不够的,必须依法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调动各行各业各类主体的积极性,激励他们走循环经济的发展道路。

主要包括:建立循环经济发展专项引导资金;对循环经济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实行财政支持;对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产业活动给予税收优惠;对有关循环经济项目实行投资倾斜;实行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价格政策、收费制度和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政府采购政策。

六是要处理好与其他相关法律的关系。

与循环经济法相关的法律主要有节约能源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清洁生产促进法等。

这些法律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难免有一定的交叉重复,但在各自的适用范围、层次等方面又有一定的区别。

在循环经济法的立法过程中要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循环经济法与其他相关法律在推进循环经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