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科普阅读题
物理科普阅读题
科普阅读题1.海水跃层也称“跃变层”。
它是指海水中某水文要素在竖直方向上出现突变或不连续剧变的水层,表明上下层海水性质不同,跃层的厚薄和距海面的深浅,随海区的地理和气象条件变化。
如果海水跃层是上层密度大、下层密度小的状态,形成负密度梯度跃变层,被称为“海中断崖”。
潜艇在水下航行中,如突遭海中断崖,急剧掉向海底,称“掉深”,大多数常规潜艇的有效潜深为300m,潜艇不受控制地掉到安全潜深以下时,会被巨大的海水压力破坏,造成失事。
372潜艇一次远航战备巡逻,当时海区情况比较复杂,以前也碰见“掉深”的情况,但这次潜艇掉的又快又深,潜艇的主机舱管路发生破损,艇长王红理瞬间条件反射式发出命令:“损管警报!向所有水柜供气!”。
不到10秒钟,应急供气阀门打开,所有水柜开始供气;1分钟内,上百个阀门关闭,数十种电气设备关闭;2分钟后,全艇各舱室封舱完毕。
但“掉深”依然继续。
3分钟后,掉深终于停止,深度计开始缓慢回升。
372潜艇闯过鬼门关,靠的是及时准确的命令,也靠着全艇几十名官兵超水平的配合。
2014年9月2日下午,中央军委给王红理、海军给372潜艇记一等功,庆功大会在南海舰队某潜艇支队礼堂举行。
中央军委和海军的通令,分别给王红理和372潜艇颁发了奖章证书、奖状。
(1)海水中某水文要素在竖直方向上出现突变或不连续剧变的水层,我们称之为。
(2)300m深处潜艇受到海水的压强约为Pa。
(海水密度近似水的密度,g取10N/kg)(3)海中断崖的海水密度变化会造成潜艇受到的浮力(选填:“增大”或“减小”),进而急剧掉向海底。
2.碳纳米管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的材料。
碳纳米管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
它的硬度与金刚石相当,却拥有良好的柔韧性,可以拉伸。
碳纳米管的强度比同体积钢的强度高100倍,质量却只有后者的1/6。
碳纳米管因而被称为“超级纤维”。
研究人员曾将碳纳米管置于巨大的水压下(相当于水下1×104m深处的压强),由于巨大的压力,碳纳米管被压扁。
2019北京各区中考一模物理试题中的科普阅读1
2019北京各区中考一模物理试题中的科普阅读11,(海淀区)五.科普阅读题31,小军制作了一个焦距可调节的水透镜:如图1甲,在一个圆环支架上安装一个进出水口,在圆环支架的两侧密封上透明的橡皮膜,用注射器通过软管连接进出水口向圆环与橡皮膜所围成的空间内注水,使其呈中间厚边缘薄的形状,便制成了一个焦距可调节的水透镜,如图乙。
当向水透镜中增加水量时,水透镜凸起程度增加,其焦距变小;当从水透镜中抽出少量的水时,水透镜凸起程度减小,其焦距变大。
小军将制好的水透镜、蜡烛和光屏安装在水平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并调节烛焰中心、水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之后将水透镜的位置固定,调节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观察到与烛焰等大的清晰的像,如图2。
在水透镜中水量适当增加或减少后,仅通过左右移动蜡烛或仅通过左右移动光屏的方法,光屏上仍能呈现出烛焰清晰的像。
请对上述调节中使光屏上仍能成烛焰清晰像的所有可能的成像情景,分别说明应将蜡烛或光屏向哪个方向调节32,请阅读《研究物理问题常用的方法》并回答问题。
研究物理问题常用的方法在学习物理过程中,我们不仅学习到了具体的物理知识,还接触到了许多物理研究方法,其中控制变量法、模型法、类比法、等效替代法和转换法等是研究物理问题时常见的方法。
比如在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需要控制电阻不变,这是用了控制变量法;在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需要将实际的硬棒抽象为没有质量的杠杆模型,这是用了模型法;学习电流的概念时将电流与水流类比,这是用了类比法;耳熟能详的“曹冲称象”,使大量石块对船的作用效果与大象对船的作用效果相同,从而通过称量石块的质量得出了大象的质量,这是用了等效替代法。
转换法在很多地方也有运用。
将不可见、不易见的现象转换成可见、易见的现象,或者将难以测量或测准的物理量转换为能够测量或测准的物理量,都是用了转换法。
比如通过微小压强计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反映液体内部的压强的大小;通过电流的热效应和磁效应判断电流的存在;根据磁体吸引大头针数量的多少判断磁体磁性的强弱;在电热丝加热煤油的实验中用煤油温度的变化反映电流通过电热丝产生热量的多少等等,都用到了转换法。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科普阅读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2)下列属于雪的形成条件的是(可多选)
A.云层水气充足
B.云层下气温较高
C.云层中气温较低
D.云层中有较冷的晶核
(3)向路面撒盐除雪的原理是盐水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选填“低”或“高”)。
8.阅读短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雪的形成
雪是从云中降落到地面的雪花形态的固体水,它由大量白色不透明的冰晶和其聚合物(雪团)组成.在水蒸气弥漫的云层里,雪最先以肉眼看不到的一颗微尘粒子形状存在,叫做晶核,通常会在低于零下10℃的环境下形成,晶核周围的水蒸气分子在冷空气作用下,围着晶核开始凝华,使晶核逐渐变大,成为雪晶.当雪晶增大到能够克服浮力时,便落到地面,这就是雪花.水蒸气的多少和温度的高低造成了雪花多少、大小和形状的差异。
C.8000HzD.80000Hz
(5)在月球上能否利用亚声武器来克敌?为什么?( )
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智能汽车
汽车是我们生活中的代步工具,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汽车也越来越智能化。
冬天,前挡风玻璃上出现白雾时,汽车能自动启动除雾功能,向前挡玻璃吹出热风,一会儿白雾就消失了。车身配有多个雷达,能够判断车与障碍物的距离,充分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车窗采用“智能玻璃”,这种玻璃可具有单向透光功能,能从车内看到车外明亮的景物,而从车外看不见较暗的车内景象。这种玻璃还能根据车外的光照度,自动调节透明度,使车内有良好的亮度和温度。
②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继续监控潜艇B,突然接到潜艇B反射回来的声波频率是变低的,说明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
(3)在月球上能否用声呐技术测量物体间的距离?为什么?
答:、。
中考物理总复习《科普阅读题》专项练习题(附答案)
光照强度E/(lx)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R/Ω
18.0
9.0
6.0
4.5
3.6
3.0
利用太阳能的最佳方式是光伏转换,就是利用光伏效应,使太阳光射到太阳能电池上产生电流直接发电,光伏产业正成为国际上继IT、微电子产业之后又一爆炸式发展的行业。
(1)外光电效应会从物质中激发出______逸出于表面。
A 干冰升华吸热,使水液化成小水珠
B.干冰升华吸热使水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
C.干冰升华成二氧化碳气体形成气泡,二氧化碳气体到达空气后又液化为小水珠
D.干冰在水中升华时使水剧烈振荡,部分水被“击碎”形成小水珠,与二氧化碳气体一起上升到液面后释放到空气中
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初中物理科普阅读题
初中物理科普阅读题
嘿,同学们!咱今天就来聊聊初中物理科普阅读题呀!这可真是个
有趣又有点小挑战的玩意儿呢!
你们想想看,那些科普文章就像一个个小窗口,带我们走进神奇的
物理世界。
读着读着,仿佛自己就变成了小小科学家,在探索那些奇
妙的物理现象呢!
做这类题的时候,可别着急,要像侦探一样,仔细分析每一个线索。
比如说,文章里提到的某个实验,那就是关键证据呀!咱得好好琢磨
琢磨,这个实验到底说明了啥物理原理。
有时候,还得结合咱平时学
的物理知识,把它们串起来,就像串珠子一样,一下子就把答案给串
出来啦!
就好比说,看到一篇关于光的折射的科普文章。
哎呀呀,那咱就得
赶紧想起课堂上学过的光折射的那些特点呀!然后对照文章里的描述,看看是不是都对上号了。
要是有个小问题问光折射会产生什么现象,
咱不就能轻松回答了嘛!
还有啊,有些题会问一些比较特别的问题,别慌张呀!静下心来,
好好想想,说不定答案就在文章的某个角落里藏着呢!这就像捉迷藏
一样,找到答案的那一刻,那可真是超有成就感呢!
而且呀,做这些题还能让我们对物理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呢!以前可能只是知道个大概,通过读这些科普文章,嘿,一下子就明白得透透的啦!这不是一举两得嘛!
有时候碰到一些难一点的题,别灰心呀!这正是我们提升自己的好机会呢!就像爬山一样,越难爬的山,登顶后看到的风景就越美呀!咱把难题攻克了,那对物理的理解不就更上一层楼啦!
总之呢,初中物理科普阅读题就是我们探索物理世界的好帮手呀!让我们在快乐阅读中学习物理,在解题过程中感受物理的魅力!同学们,加油呀,让我们一起在物理的海洋里畅游吧!。
人教版初三物理科普阅读题汇编(含答案)
科普阅读题汇编1.请阅读《核电技术》并回答31题。
核电技术核电与水电、火电一起构成世界能源的三大支柱,在世界能源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
核能友电不会造成空气污染,不会产生加重地球温室应的二氧化碳;核能发电能量密集,功率高,为其它能源所不及:核电比火电“经济”,核能发电成本要比火电厂低 15%~50%。
诚然,核能电厂会产生废料,具有放射性,如果在事故中发生泄汤,会对生态及民众造成伤害。
我国核电事业学始于 20世纪 50年代,历经近70年的发展已经跻身核电强国之列,自主研发了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和出口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和“国和一号”,核电运营管理水平位居世界前列。
至 2019年 6月底,我国大陆在运核电机组 47台,装机容量 4873万千瓦,位居全球第三,在建核电机组11台,位居全球第一。
我们已经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而原子核又原子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有的原子核的质子和中子个数比较少,像氦(读hai)原子核,其结构面示意图如图所示,它有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像这样的原子核我们称之为轻核;而有的原子核是由比较多的质子和中子组成,像某种钍(读tu)核,它有90个质子和144个中子,我们把这样的原子核叫作重核。
重核在其它粒子的责击下分裂成中等质量原子核的核反应,叫作重核变。
科学家用中子轰击铀核(铀核是重核),发生了重核裂变。
裂变不但可以释放出能量,同时还发射出几个中子,这些中子又会去轰击其它的核,继续发生裂变,从而产生巨大的能量。
可以测算 1kg铀全部变时放出的能量就相当于 2800吨标准妹完全燃烧时放出的能量。
为了拉制反应堆中重变的速度,人们用容易吸收中子的某种材料做成足够长的控制棒插入反应中心,控制入深一些,吸收的中子就多一些,而去轰击核的中子就会少ー些,发生变的轴核就会减少,产生的能量就会减少。
裂变产生的核能转变为内能加热水产生蒸汽,蒸汽推动汽轮转动,从而带动发电机发电,最终转变为电能。
2021年北京中考物理专项训练——科普阅读题
2021北京中考物理专项训练——科普阅读题一.科普阅读题(共10小题)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可以有以下两种测量方法,分别叫内接法和外接法。
如图所示,分别为实验电路的一部分。
电流表与电压表都有电阻,它们的电阻叫内阻,电流表的内阻非常小,约为R A=0.05Ω,所以在电学实验中,它的内阻常常忽略不计;电压表的内阻非常大,约为R V=10kΩ,连入电路中通过的电流很小,所以在电学实验中通过它的电流常常忽略不计。
但在实际测量中这些忽略不计的物理量却使测量结果产生误差。
博涵同学带领创新实验小组,仔细阅读上述材料后,购买了两个定值电阻并向物理老师借来所需器材进行了测量,两个定值电阻的阻值分别为R1=5Ω,R2=20kΩ,小组同学们为了减小实验误差,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了合作探究,分别测出了两个电阻的阻值。
若你也做为博涵创新实验小组的一员,在测量R1=5Ω的阻值时,请你回答:(1)此实验中你们选择的恰当方法是(选填字母)A.内接法B.外接法(2)用你们选择的方法测得的电阻值比真实值(选填“偏大”或“偏小”)(3)请根据欧姆定律解释测量结果偏大或偏小的原因。
2.请阅读《嫦娥五号中的物理》并回答问题。
嫦娥五号中的物理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
探测器由俗称“胖五”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送入预定轨道,开启了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的返回之旅。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将嫦娥五号送入轨道,要以几千米每秒的高速穿越大气层。
在这么高的速度下,火箭外壳与大气摩擦将会导致高温,尤其是火箭头部的温度会高达上千摄氏度。
火箭之所以能承受如此高的温度,得益于其表面的一种既耐高温又有良好隔热性能的涂层材料。
科学家们在耐高温的有机合成树脂中,添加一些无机填料(如二氧化硅、云母粉、碳硼纤维等)和氧化硒、硫化汞等物质,发明了一种既耐高温又有良好隔热性能的耐烧蚀隔热涂料。
把这种涂料喷涂在火箭的外壳上,就形成了一个保护层。
2020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训练——科普阅读题
2020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训练——科普阅读题1(2020广东,28)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热敏电阻温度计热敏电阻是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电阻,其阻值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如图甲所示为某型号热敏电阻的实物图,阻值随温度升高而变小的,称为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阻值随温度升高而变大的,称为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利用热敏电阻的特性做成的温度计,叫做热敏电阻温度计。
图乙所示为热敏电阻R1的阻值随温度t变化的图像(为方便计算,已将图线作了近似处理)。
图丙是用R1做测温探头的某热敏电阻温度计的电路图,其中电源电压可在0.60~1.20V之间调节,R2为定值电阻,阻值为100Ω。
该电路工作原理是:当保持通过R1的电流不变时,R1两端的电压随电阻均匀变化(即随温度均匀变化),故只需将电压表V1表盘的刻度改成相应的温度刻度,就可以直接从V1表盘上读出温度值。
测量时,将R1放入待测温度处,闭合开关,调节电源电压,使V2表的示数保持0.20V不变(即电路中的电流保持2mA不变),再从V1表盘上读出待测温度t。
(1)热敏电阻R1是______(选填“正”或“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
在标准大气压下,将R1放入冰水混合物中时,R1的阻值是______Ω;(2)测温时,保持R2两端电压为0.20V,R1两端的电压随温度升高而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某次测温时,V1表盘上显示的温度是20℃,此时电源电压为______V;(4)该热敏电阻温度计测量温度的范围为______℃。
2.(2020沈阳,25)康康家有一台动感单车,结构如图所示。
使用时人可以像骑自行车一样骑行,由于车轮不接触地面,所以在骑行时整车的位置不发生移动。
(1)康康骑车时,车轮转动发出“唰唰”声,分析表明,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
(2)关于动感单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单车的脚踏、曲柄和齿轮共同组成轮轴B.车座下方的弹簧受力越大其弹性形变越小C.移动单车时,让车前端小轮着地,用滚动代替滑动来增大摩擦D.单车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地面对单车的支持力和单车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3)图中所示是某次康康移动单车时的操作图,请在图中画出他在A点所施加动力F1的力l。
专题19 科普阅读文、开放性试题-2024年初中升学考试物理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解析版)
专题19 科普阅读文、开放性试题考点1 科普阅读文1.(2023·北京)请阅读《云中探秘问苍穹》并回答题。
云中探秘问苍穹苍茫云海、万里层云中蕴藏着丰富的水资源,水的降落滋润着地球万物。
降水量的多少和降水在时间与空间的分布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在一定时段内,从云中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降水,在无渗透、蒸发、流失情况下积聚的水层深度,称为该地该时段内的降水量,单位为毫米(mm)。
如何预测某个区域的降水量呢?如果能获得该区域正上方云层所含降水粒子(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所能形成的水的总体积,再结合其他信息估测能够降落到地面的降水粒子占总降水粒子的比例,利用体积和该区域面积之间的关系,就可以得到降水量了。
精准预报降水是一个世界难题,我国在轨气象卫星家族中的新成员——风云三号G星(如图所示)的出现,向解决这一难题迈出了一大步。
风云三号G星搭载了我国首套“空中雨量计”——星载KU、KA双频主动降水测量雷达,通过向大气发射无线电磁波信号,接收大气中不同高度层的降水粒子反射信号,获取竖直方向不同高度层的降水结构信息;同时,利用雷达跨轨方向的扫描,实现对水平方向的降水探测。
这就如同对大气降水进行“CT”扫描,最终使风云三号G星自上而下地获取云层的三维结构信息,如云层厚度、云层中不同位置降水粒子的数密度(即单位体积内降水粒子的数量)以及各种降水粒子的直径大小等。
风云三号G星云中探秘、叩问苍穹,助力我国在探索浩瀚宇宙的征程上,跑出加速度。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风云三号G星搭载了我国首套,即星载KU、KA双频主动降水测量雷达。
(2)降水粒子的数密度越大,则1m3内降水粒子的越大。
A.质量B.体积C.数量(3)假设探测到某云层的平均厚度为1000m,内部的降水粒子(可视为小水滴)分布均匀,数密度为6.25×109个/m3,每个降水粒子的体积均为4×10-15m³。
2023-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专题复习:科普阅读题
2023-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专题复习:科普阅读题1.阅读短文《过冷水》,回答问题。
过冷水是指达到或低于凝固点时却没有凝固成冰的水。
水凝固成冰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必须有凝结核,当温度低到冰点之下时,如果水太过纯净,水中没有一个凝结核来结晶,那么即使在0℃之下也不会结冰,还保持着液态,凝结核可以是微小的冰晶,可以是水中的悬浮物,可以是器皿的壁。
当过冷水中具备凝结核时,例如投入少许固体,或摇晃液体,都能让水迅速凝固,温度回升到凝固点。
水的沸腾也需要一个类似的条件,但不是凝结核,而是水中的微小气泡或容器壁表面的微小气泡或容器表面极其微小的裂纹中的空气,否则极易形成过热水。
当天空中的飞机穿过有过冷水的云层时,云中的过冷水遇到飞机,会马上结成冰,飞机就容易发生坠机事故。
(1)过冷水的状态是。
A.固态B.液态C.固液共存态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2)过冷水的形成原因是因为水中缺少。
(3)冻雨是初冬或冬末春初时节的一种灾害性天气,冻雨是一种温度低于0℃的过冷水,其外观同一般雨滴相同,当它落到温度为0℃以下的物体上时,立刻冻结成外表光滑而透明的冰层,称为雨凇。
雨凇的形成是(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4)材料中提到的不仅有过冷水,还有过热水,请根据过冷水的定义,说出过热水是指。
(5)动画片海尔兄弟之《冰川危机》中有这样一个片段:一个池塘里的水在0℃以下仍未结冰,如果你是编剧,你准备让海尔兄弟做些什么就可以使湖水冻结成冰?(写出一条方案即可)。
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高速公路区间测速黑龙江省已正式启用了高速公路机动车区间测速系统,实现了由“定点测速”向“区间测速”的转换,定点测速是指在道路上的一个固定位置布设监控点,测出汽车经过该监控点时的行驶速度,比较该行驶速度与限速标准判断是否超速,若行驶速度超过限定速度,将实时抓拍,作为处罚的证据,区间测速是在同一路程上布设两个相邻的监控点,根据车辆通过前后两个监控点的时间来计算车辆在该路段上的平均行驶速度,并依据该路段上的限速标准判定车辆是否超速,比如,某高速路段两个测速点之间的距离是120公里,该路段限速120km/h,车辆如果在1小时内跑完,那它就超速了,《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车速超过规定时速的10%以内,暂不处罚,只给予警告,若超过规定时速的10%以上,将会根据超速的程度受到不同的处罚。
物理科普阅读题
P1 原子核能,是原子核发生转变的过程中所释放出的能量。
只有一些质量非常大的原子核像铀、钍等才能发生核裂变。
这些原子的原子核在吸收一个中子以后会分裂成两个或更多个质量较小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二到三个中子和很大的能量。
如果核燃料的质量超过了临界质量(铀235大约是1千克)一个原子放出的中子就能使别的原子核接着发生核裂变,使过程持续进行下去,这种过程称作链式反应。
原子核在发生核裂变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成为原子核能。
核电站和原子弹都是采用核裂变的方式制造能量的。
在原子弹中,对这种“链式反应”是不加任何控制的,因此会产生巨大的,破坏性的爆炸,并会产生明显的烟雾及气体组成的蘑菇云。
核电站反应堆所用的核燃料,浓度比原子弹中的核反应材料低,按程序正规操作一般不会发生核爆炸。
核电站将核燃料棒或核燃料芯块中的能量释放出来,并将它转化为电能。
在圆顶状的反应堆中,核燃料棒发生裂变并释放出热能,然后利用这些热能生成蒸汽,蒸汽被引入到一个独立的建筑物中驱动汽轮机进行发电工作。
Q1. 核电站是利用核_______产生电能的。
(填聚变或裂变)Q2. 水在蒸汽发生器中,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中需要______热量。
(填吸收或释放)Q3. 核电站发电过程中涉及的能量转化可以简述为这样过程:核能→内能→______ 能→电能。
Q4. 有人认为核能的使用能够节约正在被耗尽的化石燃料,有人认为继续研究发展核能可能暂时会对我们有所帮助,但是世界上铀的含量是有限的,而且核电站会产生放射性高,持续几千年的废料。
面对有关核的争议,请简述你的看法。
答案:1.裂变。
2.吸收。
3.机械。
4.合理就行。
P2 体育比赛中,有时候运动员突然受伤,医护人员在实施急救时,常常会对着受伤部位喷一种雾状的药剂,运动员如果伤得不太重,经过这种紧急救治,往往能重返赛场,坚持比赛。
这究竟是一种什么神奇的药剂?为什么能对伤痛产生这么大的效果?原来,这是一种叫做氯乙烷(C2H5Cl)的有机物。
初三物理科普阅读材料
初三物理科普阅读材料一、(xx扬州)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日常生活中存在这样的现象:飞机、轮船、汽车等交通工具运行时,受到空气阻力;人在水中游泳、船在水中行驶时,受到水的阻力;百米赛跑时,奔跑得越快,我们感到风的阻力越大,这是什么原因呢?查阅相关资料得知:物体在流体中运动时,会受到阻力作用,该阻力叫做流体阻力。
流体阻力大小跟相对运动速度大小有关,速度越大,阻力越大;跟物体的横截面积有关,横截面积越大,阻力越大;跟物体的形状有关,头圆尾尖(这种形状通常叫做流线型)的物体受到的阻力较小。
物体从高空由静止下落,速度会越来越大,所受阻力也越来越大,下落一段距离后,当阻力大到与重力相等时,将以某一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这个速度通常被称为收尾速度。
某研究小组做了“空气对球形物体阻力大小与球的半径和速度的关系”的实验,测量数据见下表。
(g取10 N/kg)小球编号123小球质量(g)2545小球半径(10﹣3m)5515小球的收尾速度(m/s)164040(1)下列实验,可以验证“流体阻力大小与横截面积有关”。
A、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B、研究气泡的运动规律C、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D、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2)1号小球受到空气阻力最大时的速度为m/s,此时空气阻力为N,依据原理。
(3)半径相同的小球,质量(大/小)的收尾速度大。
(4)对于3号小球,当速度为20 m/s时,空气阻力(大于/等于/小于)重力。
(5)轿车的外形常做成,目的是;在座位的靠背上安装“头枕”,可防止轿车被(前面/后面)的车撞击时对乘客的伤害。
答案:(1)A(2)16;20;二力平衡(3)大(4)小于(5)流线型;减小空气阻力;后面二、(xx安顺)请仔细阅读下文,并回答文后问题。
垃圾发电填埋是目前全球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传统的垃圾处理方式是将垃圾集中填埋,让其自行发酵。
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和甲烷等废气,易造成常规污染,还可能带来温室效应,甚至有爆炸的危险。
(中考物理)真题分类训练——科普阅读题
2020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训练——科普阅读题1.(2020北京,32)请阅读《科学重器一原子钟》并回答问题。
科学重器一原子钟星空浩瀚,地球章动,四季更替,草木枯荣。
从人类意识觉醒开始,“时间”便如影随形。
从太阳升落、日晷、沙漏、水钟、机械钟、石英钟到目前最准确的计时工具原子钟,这些计时方法与工具的发展体现了不同时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计时工具大多是以某种规则运动的周期(完成一次规则运动所用的时间)为基准计时的,比如日晷以日地相对运动的周期为基准;机械摆钟以摆的振荡周期为基准;石英钟以石英晶体有规则的振荡周期为基准。
选作时钟基准的运动周期越稳定,测量时间的精准度就越高,基于此科学家制造出了原子钟(如图所示)。
它以原子释放能量时发出电磁波的振荡周期为基准,由于电磁波的振荡周期很稳定,使得原子钟的计时精准度可达每百万年才差1秒。
人们通常选取自然界中比较稳定、世界各国都能接受的事物作为测量标准。
正是由于原子辐射电磁波振荡周期的高稳定性,适合作为时间的测量标准,于是在1967年,国际计量大会将“1秒”重新定义为铯133原子辐射电磁波荡9192631770个周期的持续时间。
时间单位“秒”作为国际通用的测量语言,是人类描述和定义时空的标尺。
虽然制定了统一的时间测量标准,但若各地时间不能同步,也会给人们带来麻烦。
比如,若电网调节时间不同步,可能会烧坏电机;金融市场时间不同步,可能会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
这就需要有一个时间基准,用于实现时间的同步,就像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根据电视台播报的时间来校准自己的时间一样。
在我国,提供校准时间的是位于西安的国家授时中心的原子钟,它被用作基准钟向电视、广播、网络等提供报时服务。
在导航系统中,如果导航定位的精准度为1米,则要求卫星上原子钟的时间同步必须在3×10-9之内,这需要卫星上的原子钟和地面上的基准钟定期校准,以保证定位的精准度。
我国自主研制的北斗导航系统中,原子钟堪称“导航卫星的心脏”,使我国在导航精准度方面达到厘米级,处于全球领先水准。
物理科普阅读及答案
科普阅读我国著名物理学家1、钱学森(著名科学家、物理学家。
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在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等技术科学领域做出许多开创性贡献。
)2、钱三强(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在“核裂变”方面成绩突出,是许多交叉学科和横断性学科的倡导者。
为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立和“两弹”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3、竺可桢(地理学家、气象学家、中国现代气象学和地理学的一代宗师,是我国物候学研究的创始者、推动者)4、李四光(古生物学家、地层学家、大地构造学家、第四纪冰川学家。
是中国地质力学的创始人。
化石新分类标准的提出、中国南方震旦纪与北方石炭纪地层系统的建立、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的发现与研究是他对地质科学的重大贡献。
) 周培源(著名力学家、理论物理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5、邓稼先(物理学家,在核物理、理论物理、中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统计物理和流体力学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6、钱伟长(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是我国近代力学的奠基人之一。
兼长应用数学、物理学、中文信息学,著述甚丰。
特别在弹性力学、变分原理、摄动方法等领域有重要成就。
)7、严济慈(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现代物理研究奠基者之一。
)8、吴有训(物理学家,中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教育家)○因为中国古代只有书法家、文学家,占卜术、兵法等、没有物理学,其实中国早就有物理学家的,就是不知道那叫物理学我国古代物理学家墨翟早在二千多年前墨家便已有对光学(光沿直线前进,并讨论了平面镜、凹面镜、球面镜成像的一些情况,尤以说明光线通过针孔能形成倒像的理论为著)、数学(已科学地论述了圆的定义)、力学(提出了力和重量的关系)等自然科学的探讨,可惜的是,这一科学传统也因此书在古代未得到重视而没能结出硕果。
但这一发现,震动了当今学术界,使近代人对墨家乃至诸子百家更为刮目相看。
沈括的科学成就是多方面的。
中考物理新题型汇总 科普阅读(有答案)
1.太阳能飞机环球飞行据国外媒体报道,“阳光动力2号”太阳能飞机将于2月末或3月初踏上环球飞行之旅。
这是一次空前的飞行,旨在证明不使用化石燃料的飞行具有可行性。
“阳光动力2号”将从阿布扎比启程,飞行途中在印度、缅甸和中国短暂停留,而后穿过太平洋、美国和欧洲南部,最后返回阿布扎比。
此次环球之旅的总航程将达到3.5万公里,预计用时5个月。
“阳光动力2号”的翼展达到72米,超过体积最大的商用客机,但重量只有约2300公斤,与一辆家用汽车相当。
所需能量完全由太阳能电池提供。
在微小的机舱内,两名瑞士飞行员将轮流驾驶,每次连续飞行5个昼夜,速度在每小时50到100公里之间,总飞行天数将接近25天。
"阳光动力"项目技术专家介绍,索尔维集团为"阳光动力2号"研发了十几项超轻材料和新技术,机身使用的碳纤维蜂窝夹层材料每立方米仅重25克,密度是纸张的1/3,其强度却达到飞行要求。
不携带任何燃料。
“阳光动力2号”的机翼内置1.7万块太阳能电池,负责为4台电动马达提供电量。
白天,太阳能电池给总重约633公斤的锂电池充电,允许飞机在夜间飞行。
4年前,“阳光动力1号”太阳能飞机已成功横跨美国飞行。
问题1:该太阳能飞机飞行速度与一般飞机相比,飞行_____(快/慢);问题2:该太阳能飞机在阴雨天气中____(能/不能)飞行问题3: 碳纤维蜂窝夹层材料的密度是____Kg/m3问题4:该飞机所受到的重力大小是_____N问题5:该飞机上每块太阳能锂电池所受到重力不到3.8N,_____(对/错)答案:(1)慢;(2)能;(3)2.5ⅹ10-2;(4)23000;(5)对。
2.人类生存最重要的能源——太阳能能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之一。
20世纪以来,全球的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大大增加了对能源的需求。
在各种能源中,化石燃料中的石油、天然气是当今世界的主要一次能源。
据世界能源委员会统计,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可采储量,按1992年各国的产量计算,分别只能开采44年和60年;虽然可采储量还可能会有新的发现,但社会需求也在增长,特别是考虑到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发展,油气燃料可供开采的时间不会很长。
初三物理科普阅读题
初三物理科普阅读题初三物理科普阅读题1:千姿百态的物质世界宇宙物质,千姿百态,变化无穷。
在本实际以前,人们只能从物质的宏观特征来认识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冰、水和水蒸气是同一种物质,冰呈固体状态,当温度升高到0℃时,冰变成水。
常温下的水呈液体状态,当温度升高到100℃时,又变成水蒸气,成为气体状态。
为什么同一种物质会有三种不同状态呢?原来物质是分子组成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并且它们之间还存在相互作用。
在不同的温度、压强等外界环境下,物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和相互作用,物质呈现不同的物态。
在0℃以下,水分子的动能比较小,只能在固定的位置附近振动,这样外观上呈现出一定的形状,即固体。
当温度升高时,分子运动加快,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的程度时,分子可以自由地跑来跑去。
这时,冰就变成了液态的水。
由于液体分子能自由运动,所以容易流动,没有一定的形状。
水加热时,分子运动更加剧烈,有些分子横冲直撞,挣脱液体表面分子的吸引,跑到液体外面去,成为水蒸气。
当温度升高到本100℃时,这种现象最为显著,水变成为水蒸气。
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特别大,分子间的作用力很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所以气体能够充满可能到达的空间,因此气体既没有一定的体积,又没有一定的形状。
但是进入原子时代以来,物质内部微观世界的奥秘不断被揭示,从物质内部结构特征来考虑,物质就远不止三态了。
例如,有些固体,内部的分子或原子以规则、对称、周期性的结构状态出现,叫结晶态;许多有机物质,既具有液体的流动性与连续性,有具有警惕的一些光学特征,介于液态和晶态之间,故被称为液晶态;通过加热、放电等方式使气体电离,这这种电离气体正负离子相等,被成为等离子体状态;某些导体,在温度极低时电阻小时,这种状态称为超导态;还有密度是水密度的几万倍以上的固态物质,称为超固态等等。
初三物理科普阅读题(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并且它们之间还存在 ;(2)通常情况下,水的温度降低到℃时,就开始结冰;通常情况下,水的温度升高到℃时,就开始沸腾;(3)物质的状态除了常见的三态外,从物质的内部结构特征来考虑,物质存在的状态还有哪几种?(4)请列举一种液晶的应用。
2019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科普阅读题专题(含答案)
2019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一一科普阅读题专题1.(2019北京,33)请阅读《郭守敬望远镜》并回答问题郭守敬望远镜“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漫天星光绝大多数都来自宇宙中的恒星。
怎样知道这些遥远且炽热的恒星的成分呢?用光谱!我们知道,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发生色散,形成一条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彩色光带,我们称之为光谱。
太阳是恒星,因此太阳的光谱是一种恒星光谱。
恒星光谱包含了恒星的很多“户口”信息,比如化学成分、密度、气压、温度、恒星年龄等。
恒星光谱除了包含恒星自身的信息之外,还能告诉我们恒星以及它所在的星系是在远离,还是在靠近我们,甚至还能告诉我们远离或靠近的速度有多大。
观测表明,恒星或星系远离我们的速度与它跟我们之间的距离成正比,根据恒星或星系远离我们的速度可以知道这个恒星或星系距离我们有多远。
光谱望远镜是获取恒星光谱的有力工具。
目前世界上最好的光谱望远镜是由中国天文学家自主研制的,以元代著名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工程专家郭守敬名字命名的“郭守敬望远镜”,如图所示,它可以将接收到的恒星的光会聚后通过色散系统形成恒星光谱,进而获取恒星的信息。
它能够同时观测4000个天体,是当今世界上光谱获取效率最高的望远镜。
在刚刚过去的七年巡天观测中(所谓“巡天观测”,就好比是“给天上的星星做'人口'普查”),郭守敬望远镜共获取1125万条光谱,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获取恒星光谱数突破千万量级的天文望远镜。
我国科学家通过对这些恒星光谱的分析,绘制成了一个包含636万组恒星光谱参数的星表,重新确立了银河系晕(音yiin)的内扁外圆的结构,并取得了其他一些令世界瞩目的重大发现,这在某种程度上增强了人类寻找另一个“地球”和地外生命的信心!日前,郭守敬望远镜已开启新一轮的“霸气”巡天观测征程。
使用郭守敬望远镜可以“普查”银河系更多的恒星,以它的观测能力,北半球天空仍然有约一亿颗星可观测,可以让“普查”资料更全面、更详细,更好地帮助我们了解银河系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科普阅读题
科普阅读题
1.
海水跃层也称“跃变层”。
它是指海水中某水文要素在竖直方向上出现突变或不连续剧变的水层,表明上下层海水性质不同,跃层的厚薄和距海面的深浅,随海区的地理和气象条件变化。
如果海水跃层是上层密度大、下层密度小的状态,形成负密度梯度跃变层,被称为“海中断崖”。
潜艇在水下航行中,如突遭海中断崖,急剧掉向海底,称“掉深”,大多数常规潜艇的有效潜深为300m,潜艇不受控制地掉到安全潜深以下时,会被巨大的海水压力破坏,造成失事。
372潜艇一次远航战备巡逻,当时海区情况比较复杂,以前也碰见“掉深”的情况,但这次潜艇掉的又快又深,潜艇的主机舱管路发生破损,艇长王红理瞬间条件反射式发出命令:“损管警报~向所有水柜供气~”。
不到10秒钟,应急供气阀门打开,所有水柜开始供气;1分钟内,上百个阀门关闭,数十种电气设备关闭;2分钟后,全艇各舱室封舱完毕。
但“掉深”依然继续。
3分钟后,掉深终于停止,深度计开始缓慢回升。
372潜艇闯过鬼门关,靠的是及时准确的命令,也靠着全艇几十名官兵超水平的配合。
2014年9月2日下午,中央军委给王红理、海军给372潜艇记一等功,庆功大会在南海舰队某潜艇支队礼堂举行。
中央军委和海军的通令,分别给王红理和372潜艇颁发了奖章证书、奖状。
(1)海水中某水文要素在竖直方向上出现突变或不连续剧变的水层,我们称之为。
(2)300m深处潜艇受到海水的压强约为 Pa。
(海水密度近似水的密度,g取
10N/kg)
(3)海中断崖的海水密度变化会造成潜艇受到的浮力 (选填:“增大”或“减小”),进而急剧掉向海底。
2.
碳纳米管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的材料。
碳纳米管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
它的硬度与金刚石相当,却拥有良好的柔韧性,可以拉伸。
碳纳米管的强度比同体积钢的强度高100倍,质量却只有后者的1/6。
碳纳米管因而被称为“超级纤维”。
研究人员曾将碳纳米管置于巨大的水压下(相当于水下1×104m深处的压强),由于巨大的压力,碳纳米管被压扁。
撤去压力后,碳纳米管像弹簧一样立即恢复了原状,表现出良好的韧性。
这启示人们可以利用碳纳米管制造轻薄的弹簧,用在汽车、火车上作为减震装置,能够大大减轻重量。
由于碳纳米管的结构与石墨的片层结构相同,所以具有很好的电学性能。
碳纳米管表现出良好的导电性,导电能力通常可达铜的1万倍。
碳纳米管具有良好的传热性能,由于具有非常大的长径比,因而其沿着长度方向的热交换性能很高,相对其垂直方向的热交换性能较低,通过合适的取向,碳纳米管可以合成各向异性的热传导材料。
(1)碳纳米管的密度约为钢密度的 ;
(2)水下10000m处的压强约为1× Pa;
(3)通过合适的取向,碳纳米管可以合成各向异性的材料。
3.
光导纤维是由纯度极高的石英玻璃(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拉制而成的(如图26甲所示),粗细大致与人的头发相当,有的直径只有几微米。
光纤通信的原理是利用光的全反射现象。
当光从玻璃中射向空气时,折射角会大于入射角,并且随着入射角的增大,折射光线越来越暗,反射光线能量越来越强,当入射角大于某一角度时,折射光线消失,全部光线都反射回玻璃中,这就是光的全反射现象。
表面上看,光好像在玻璃中弯曲前进(如图26乙)。
一根光纤的潜在带宽可达20THz。
采
用这样的带宽,只需一秒钟左右,即可将人类古今中外全部文字资料传送完毕。
诺贝尔奖评委会这样描述:“光流动在细小如线的玻璃丝中,它携带着各种信息数据向每一个方向传递,文本、音乐、图片和视频因此能在瞬间传遍全球。
”
(1)计算机通过光纤接入互联网,光纤的作用是。
A(输电 B(通信 C(导热 D(照明
(2)光纤是利用光波在光导纤维中的全反射原理而达成的光传导工具。
光波电磁波(选填“属于”或“不属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m/s。
(3)根据文中全反射的定义,请你判断:当光从空气射入水中,逐渐增大入射角时,
发生全反射(选填“会”或“不会”)。
4.
利用太阳能发电的主要方式有两种:光—电转换和光—热—电转换。
光—电转换光电转换的基本装置是太阳能电池,它的基本原理是光电效应:光照射到某些物质上引起物质的光电性质变化,也就是光能量转化为电能。
这一原理是由德国物理学家赫兹首先发现的。
当时,赫兹发现:两个锌质小球之一用紫外线照射,则在两个小球之间就非常容易跳过电火花。
后来爱因斯坦提出光子假设,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并因此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光—热—电转换即利用太阳辐射所产生的热能发电。
一般是用太阳能集热器将所吸收的热能转换为工质的蒸汽,然后由蒸汽驱动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
如图21所示,前一过程为光—热转换,后一过程为热—电转换。
利用这一原理有些国家在沙漠地区建立了塔式太阳能热电站。
太阳能可以发电,并让灯泡发光。
可是,白天有太阳,我们并不需要灯亮;而夜晚没有太阳我们需要灯亮。
想一想,怎样实现将白天太阳的能量储存起来,供夜晚的灯发光呢,又怎样将太阳能发电站转化的大量能量储存起来,供夜间或阴雨天使用呢,如何破解太阳能的蓄能问题,让太阳能最终成为能够与常规能源相竞争的替代
能源呢,实际生活中常见的太阳能路灯就是利用化学能的形式储存太阳能的。
太阳能电池板与蓄电池连接,蓄电池再与电灯连接。
白天有太阳能时,接通太阳能电池板与蓄电池电路,太阳能电池板转换成的电能再转换成蓄电池的化学能储存起来;夜晚,太阳能电池板与蓄电池电路断开,蓄电池与电灯电路接通,蓄电池储存的化学能再转换成电能为电灯供电。
它的各电路的通断是由充放电控制器自动控制,蓄电池放在电线杆下面的地上。
(1)太阳能电池的基本原理是光电效应,爱因斯坦提出的,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
(2)塔式太阳能发电系统中的“热—电转换”,经历的能量转换过程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