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学基础汇总
领导学知识点
特性:1、是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相互作用的过程,而不是领导者单方面的事情。
2、是领导活动的目的,是实现组织目标,而不是组织的需要
3、领导活动是一种程序性行为而不是领导人的随心所欲
4、领导活动是包括若干环节的社会实践过程,而不是领导个人的随心所欲
5、领导活动是特殊的社会分工,而不是特权
6、领导活动是高层次的社会管理,而不仅仅是一般的贯彻执行
领导的含义:广义:是指领导者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群体的共同目标,在一定客观环境的制约下采取恰当的方式方法,率领和引导被领导者完成预定任务的创造性实践过程
狭义:组织任命,意味着:权力责任义务本质是服务
领导的基本要素:
1、领导者:单指具体的人,率领人们朝着一个方向前进
2、特定群体:在某个特定的范围
3、目标:是旗帜是方向是领导者的核心,朝特定的科学合理=>不可高/低
4、客观环境:是领导主观无法掌握的,例,社会背景,单位小气候,政治经济
5、方式方法:是手段,是措施,为目标服务
6、被领导者:{绝对被领导者:在被社会上无领导责任/担当例工人学生
{相对被领导者:在组织中担当一定的职位的人员
领导者尊重被领导者
7、创造性:等与创新,失去了创新=失去了灵魂
8、引申含义:1、领导不是直接的社会劳动,而是间接地指挥和协调
2、领导不是一般社会成员所能胜任的,而是人群之间的拔尖者
3、领导不是着眼于一般局限的运动而是着眼于整体的运动。
(完整版)领导学基础教学基本要点(精)
《领导学基础》教学基本要点《领导科学基础》是行政管理专业的选修课程。
它是一门新兴的综合的应用科学,适用于指导人类各种社会组织的领导实践活动。
这门科学的特点是从世界观、方法论的高度,概括人类领导活动的基本规律,总结人类历史上的各种领导经验,吸收国外现代社会的先进领导思想和方法。
通过学习,可以掌握现代领导科学知识,不断提高领导工作水平。
第一章绪论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领导活动的历史演变,领导科学生产的历史条件以及学习领导科学的基本方法。
掌握领导科学研究的对象、范围和特点。
重点掌握领导工作是一门科学的有关内容。
第一节领导工作是一门科学一、领导活动的历史演变二、领导工作应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
领导工作是人类一种特殊的重要的实践活动,它有其它学科所不能代替的特殊规律和科学内容,它是一门高度综合的科学。
三、领导科学生产的历史条件第二节领导科学研究的对象、范围和特点一、领导科学研究的对象二、领导科学的范围和特点三、领导科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第三节学习领导科学的目的和方法一、学习领导科学的目的二、建力有中国特色的领导科学三、学习领导科学的方法第二章领导与领导、被领导者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领导的性质、特征、基础、类别。
掌握领导、领导者、被领导者的概念以及领导、领导者、被领导者的区别和联系,掌握领导的一般职能和原则。
重点掌握社会主义领导的本质属性。
第一节领导的含义一、领导的含义就是带领、引导的意思,就是领导者通过一定的方式,对被领导者施加影响并共同作用于客观对象,以实现某一既定目标的行动过程。
二、社会主义领导的本质属性:“领导就是服务”,这一本质属性贯彻于社会主义领导的一切职能、原则和过程之中。
要理解服务是内涵丰富的概念,具有多种服务形式。
第二节领导的一般原则一、领导的一般职能二、领导的一般原则第三节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一、领导者的含义是指在社会共同活动中履行一定领导职务的个人或集体。
领导者是领导活动的主体,在领导诸要素中起主导作用。
了解领导的基础知识
了解领导的基础知识
一、领导的概念
领导是指领导者依靠其影响力,指挥、带领、引导和鼓励 被领导者或追随者,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和艺术。
二、领导的作用 (一)指挥作用
领导者不是站在组织成员的后面去推动、督促,而是作为 带头人来引导他们前进,鼓舞他们去奋力实现组织目标。
(二)激励作用
领导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调动组织中每个成员的积 极性,使其以高昂的士气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
(三)协调作用
领导者的重要任务就是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和活动,保证各 个方面都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
(四)沟通作用
领导者在管理的各个层次中起到上情下达的作用,以保证 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领导的权力 (一)职位权力
1.法定权 法定权是指组织内部各管理职位所固有的法定、正式的权
力。 2.奖赏权 奖赏权是指对做出贡献的成员进行物质和非物质性的奖赏
的权力。 3.强制权 强制权是指领导者具有某种优势地位,使其可以向他人施
加种种惩罚性措施,使对方被迫按其意志行事的权力。
(二)个人权力
1.专家权 专家权也称专长权,是指领导者因具有某种特殊技能或专
业知识而产生的权力。 2.感召权
感召权也称模范权,是指因领导者的特殊品格、个性或个 人魅力而形成的权力。
请举例说明职位权力和个人权力哪个更为重要,并说明 理由。
管理学
领导学基础(第一章)
法家 兵家
与儒家相反,法家主张“法治”、刑治、 霸道。其核心是依靠严刑峻法以力服人。 其代表人物韩非子强调必须用暴力对被统 治者进行威慑。
战略和战术的区分;帅才和将才的素质 界定;“择人”与“任势”的权变理论。Biblioteka 中国古代领导思想的主要内容
第一,民本思想。民本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信民;
二是富民;三是教民。 第二,谋断分离的思想。其主要内容包括:一是重视谋的作 用;二是重视纳谏;三是提倡民谋。 第三,人本思想。主要表现为:一是提倡为政在人;二是重 视选贤任能,知人善任。这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用什么 人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如何用人的问题。
领导学的基本原理
(三)领导的本质
领导的本质就是构成领导活动并因而区别于其他活动的内 在规定性,具体而言,领导的本质就是一种影响力。
追随者:那些在领导活动中与领导者有共同利益或信仰, 追求共同组织目标的人。
被领导者:领导者处于职务权力所辖的个人或组织。 被领导者与追随者的区别:1.二者形成因素不同。2.二者 内涵不同。3.二者外延不同。4.二者作用方式不同。5.领导 关系和追随关系存在的时间不同。
五个领导理论
一条基本线索
一条基本线索即领导理论研究由价值中立理论向非价 值中立理论的发展。价值中立是指:一个人只要能掌 握一定的权力,占据一定的地位,能够有效地指挥下 属实现组织目标,就被认为是领导者,而不论这个人 对历史与社会的作用是进步的还是非进步的。非价值 中立则是指:领导不仅应注重权力的拥有与组织目标 的达成,更应注重对社会的进步意义以及公民道德的 提高与升华。非价值中立还认为领导者与权力滥用者 和暴君是不相容的。
领导学的研究内容与学科特色
领导学,是研究现代领导活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领导学的主要内容是: 第一,以领导的本原和基本要素为逻辑线索,主要研究的 问题包括:领导科学的基本原理与发展历程,领导环境与文化, 领导的权力与监督制衡,领导素质与群体结构。 第二,以领导的结构为逻辑线索,主要研究的问题包括: 领导体制与改革,领导关系与非正式组织。 第三,以领导的功能与方法为逻辑线索,主要研究的问题 包括:领导决策与现代智库,领导选材与用人,领导性格与魅 力领导,领导思维与实践创新,领导效能与执行力,网络领导 与舆情管理。
领导学复习资料
领导学复习资料第一章1、领导活动的五大要素领导者、被领导者、领导环境、领导手段、领导目标2、领导学的产生条件及产生标志条件:①一门古老的学问:长期孕育的结果②时代的需要,经验领导上升为科学③客观基础:现代社会纵向分工④现实条件:科技的发展标志:①决策从管理者独立出来(制定与执行分离)②咨询从决策中独立出来(谋与断的分离)3、领导学的发展阶段及代表性的领导理论P21第一阶段(20世纪初期到40年代)这个时期是管理科学兴盛的时代。
代表性领导理论:领导素质论第二阶段(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这一阶段主要是研究领导者具有什么样的领导行为、领导风格才能提高领导绩效;其最大的特点仍是从领导者的角度而非从领导环境与领导活动角度来研究领导的。
代表理论:领导行为论领导权威理论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这一阶段的基本特点就是深入到领导过程当中研究领导特性以及领导者的种种表现、反应和对策,从活动的领导现象中进行动态的领导素质研究。
代表理论:领导情境论第二章4、领导活动的特点①权威性:现代社会领导的权威性既来自合法的确认,又来自其人格等凝聚性等要素的同化力②综合性:一是由社会分工决定;二是由利益多元化的社会决定③超脱性和全局性:要求领导者必须超越于各种利益群体之上,在综合扫描的基础上进行整体性的统领和协调④超前性和战略性:领导者要能够有超前性的思维方式,通过预测能力,提高决策的准确性⑤服务性:领导活动本原体现为公共使命的承担⑥间接性:任何群体的领导活动必然是一种依靠动员和激励下属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
5、领导的手段性本质43职务权力+个人权力=权威(职务影响力+个人影响力=影响力)6、领导之本的内涵46领导之本就是领导的出自之处,就是事关领导的性质和命运的根本因素。
从理论上它主要有三层基本含义第一,它是指领导的原本。
这种作为领导原本的领导之本是指在领导本质决定下的领导实质和领导真事。
第二,它是指领导的资本。
这种作为领导资本的领导之本就是指领导主体得以存在、发展、发挥作用、取得成功和追求卓越的资本,包括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
领导学基础考试复习资料
《领导学基础》名词解释领导:领导是以实践为中心展开的,由具体社会系统中的领导主体根据领导环境和领导客体的实际情况确定本系统的目标和任务,通过示范、说服、命令、竞争和合作等途径获取和动用各种资源,引导和规范领导客体,实现既定目标,完成共同事业的强效社会工具和行为互动过程。
领导主体:领导活动的主体是指组织中担任决策、指挥、协调和监督等职责的人员,包括领导个体和领导群体。
领导主体是领导活动得以展开并取得成功的核心力量。
领导客体:领导客体主要包括领导者的部属和领导的部分对象。
领导主体是领导活动的发动者与组织者,领导客体则是领导活动的执行者与作用对象。
领导目标的顺利实现,有赖于领导主体和领导客体间的密切合作与良性互动。
领导手段:领导手段是指领导主体适应、利用并改造环境,以及调动和激励下属的方式与方法。
领导手段的综合运用和灵活组合,应兼顾方法的科学性与艺术性,这有利于本系统目标的实现及在更大系统中竞争力的提高。
行政领导:行政领导是指国家行政管理系统中,国家行政机关及其领导者依法行使国家权力,为组织和管理国家行政事务发挥领导职能的行为过程。
它贯穿于行政管理过程的各个环节,以执行性为主要特点。
其职责包括:推行政治领导和业务领导的决策,负责社会公共事务、劳动人事等。
领导权变理论:领导权变理论就是有关领导者在不同的领导环境因素条件下,如何选取相应的领导方式,最终实现理想的领导效果的理论。
内隐领导理论:有关领导概念的看法,急包含有领导者是什么,又含有领导者应该是什么样的;既表明了人们对领导者的要求,也表明人们对领导者的期望。
心理学家将这种探明人们“内心”领导概念结构的理论称之为内隐领导理论。
领导权力:是领导者(权力所有人),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运用多种方法与手段,在实现特定目标的过程中,对被领导者(权力相对人)做出一定行为与施行一定影响的能力。
领导授权:所谓授权,就是在组织系统内部,领导者将组织和人民赋予自己的部分职务权力授予下级行政机关或职能机构,以便下级机关能够在上级的监督下自主地行动和处理行政事务,从而为被授权者提供完成任务所必需的客观条件。
领导学基础
领导学基础第一章要紧内容一、领导学的产生和进展一、社会化大生产是领导学产生的客观要求;二、现代社会纵向分工的进展直接推动了领导学的产生;社会分工要紧在两个方向上展开:一是依照劳动部门的不同进行横向分工;二是依照劳动进程的不同时期进行纵向分工。
横向分工是人类历史上最先发生的分工形式,依次包括:农业与畜牧业、农业与手工业及体力与脑力的分工。
现代社会的三大纵向分工包括:决策与执行的分工、决策与咨询的分工,及决策与监督的分工。
纵向分工——专门是决策与执行的分工直接致使了领导与治理的分离,成为领导学产生的客观基础。
3、领导学是对丰硕的领导实践与朴素的领导思想的集成化、系统化和理论化。
二、领导学的大体内容与学科特色一、领导学的大体内容(1)以领导的本原和大体要素为逻辑线索,要紧研究的问题包括:领导学的产生与进展、领导学的大体原理及领导理论的进展与演变,领导的权利与制约,领导环境与文化,领导者的个体素养与群体结构。
(2)以领导的结构为逻辑线索,要紧研究的问题包括:领导体制与改革,领导关系与角色。
(3)以领导的功能与方式为逻辑线索,要紧研究的问题包括:领导战略与决策,领导选才与用人,领导艺术与方式,领导思维与创新,领导效能与进展,现代领导与电子政务。
二、领导学的学科特色(1)社会性;(2)综合性;(3)应用性;(4)交叉性。
三、领导学的研究方式与意义一、领导学的研究方式二、领导学的研究意义具体内容大伙儿看教材。
四、领导的含义与本质一、领导的含义领导是与人类社会共生的,人类社会的群居生活是领导产生的首要缘故。
领导普遍存在于社会生活中任何以人为中心的系统中,是人类社会中产生最先、阻碍最深、范围最广的社会活动之一。
对领导进行准确的描述和科学界定,是领导学最大体、最要紧的研究内容之一。
领导的含义要紧包括以下五种要素:(1)领导主体。
(2)领导客体。
(3)领导手腕。
(4)领导目标。
(5)领导环境。
二、领导的本质领导活动是一种为了公共目的所进行的社会性活动,其本质表现为公共使命的承担。
领导学基础重点
《领导学基础》重点、难点(一)第一章导论一、领导学的产生和发展1、社会化大生产是领导学产生的客观要求;2、现代社会纵向分工的发展直接推动了领导学的产生;社会分工主要在两个方向上展开:一是按照劳动部门的不同进行横向分工;二是按照劳动过程的不同阶段进行纵向分工。
横向分工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发生的分工形式,依次包括:农业与畜牧业、农业与手工业及体力与脑力的分工。
现代社会的三大纵向分工包括:决策与执行的分工、决策与咨询的分工,及决策与监督的分工。
纵向分工——特别是决策与执行的分工直接导致了领导与管理的分离,成为领导学产生的客观基础。
3、领导学是对丰富的领导实践与朴素的领导思想的集成化、系统化和理论化。
二、领导学的基本内容与学科特色1、领导学的基本内容(1)以领导的本原和基本要素为逻辑线索,主要研究的问题包括:领导学的产生与发展、领导学的基本原理及领导理论的发展与演变,领导的权力与制约,领导环境与文化,领导者的个体素质与群体结构。
(2)以领导的结构为逻辑线索,主要研究的问题包括:领导体制与改革,领导关系与角色。
(3)以领导的功能与方法为逻辑线索,主要研究的问题包括:领导决策与战略,领导选才与用人,领导艺术与方法,领导思维与创新,领导效能与发展,现代领导与电子政务。
2、领导学的学科特色(1)社会性;(2)综合性;(3)应用性;(4)交叉性。
三、领导学的研究方法与意义1、领导学的研究方法(1)辩证研究方法。
(2)实证研究方法,又称调查研究方法。
(3)历史研究方法。
(4)比较研究方法。
(5)案例研究方法。
(6)系统研究方法。
2、领导学的研究意义(1)学习与研究领导学,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2)学习与研究领导学,是增强综合国力、推动现代化建设和促进民族发展的需要。
(3)学习与研究领导学,是提升领导者整体素质的必要条件。
四、领导的含义与本质1、领导的含义领导是以实践为中心展开的,由具体社会系统中的领导主体根据领导环境和领导客体的实际情况确定本系统的目标和任务,并通过示范、说服、命令、竞争和合作等途径,获取和动用各种资源,制动和致变领导客体,实现既定目标,完成共同事业的强效社会工具和行为互动过程。
《领导学》复习参考(精选5篇)
《领导学》复习参考(精选5篇)第一篇:《领导学》复习参考领导学A卷一、1,具备何种性格的领导才能高效的领导团队运作?2,请用领导成员交换理论说明如何管理低效能员工。
答1:一个能高效领导团队运作的领导,应该具备“大五”人格,即外向性,包括交,善于言谈,果断,自信,随和性,责任心,情绪稳定性,经验开放性。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崇高的个人价值观,作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其品德必须超过被领导的下属,越是高层的领导者,其品德要求越高。
第二,一个有效的领导需具备对他人的理解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有效的领导者必须通过与下属的交流增加对他们的了解,同时一个具有人格魅力的领导者,不但有很强的理解能力,还必须对自己的言行、举止有很强的控制能力。
第三,良好的沟通是成为一个有效领导的必备条件,领导是一个宣传者吗,他需要将团队的文化,理念和目标传达给成员,让大家了解,同时他也需要与员工随时进行沟通以保证每个成员的需求。
第四,一个有效的领导必须具有敏锐的洞察力。
作为一个领导必须了解环境的变换和趋势,洞察组织文化、结构、运作、成员的细微变化,形成理念加以引导。
第五,战略眼光是一个有效领导不可缺少的条件。
战略远见使领导者能够在竞争对手之前发现企业可能存在的机会和威胁。
对于领导的性格可以具备下类型:1、有勇气、有冲劲,谦虚、善于管理。
能够在创业之初勇于冒险,勇于冲破各种现有的障碍。
所谓的“善于管理”是指既能完成自己的工作,又能游刃有余地应付各种或积极、或消极的结果。
遭遇挑战时,谦虚的美德只是次要问题。
2、有实力、顽强,灵活、慷慨重视对自我的不断挑战,把自我的价值同可以量化的结果联系在一起。
确定明确的目标,推动自己不断努力,成功的过程中必须小心区分执着与僵化的区别。
如果能对变化的环境及时做出反应,领导者的地位就更容易确立。
3、原则性强,承认错误,但无需道歉当问题发生时,应该勇敢地分析局面,冷静地找出原因,总结经验,避免重倒覆辙,道不道歉并不是最重要的。
领导学基础复习资料
领导学基础(简答题)双击自动滚屏第一章1、简述社会分工对领导学产生与发展的作用和影响。
答:社会分工是生产发展、科技进步的重要因素,也是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杠杆。
社会分工主要在两个方向上展开,一是按照劳动部门的不同进行横向分工,二是按照劳动过程的不同阶段进行纵向分工。
横向分工通过推动生产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扩展了领导活动的领域和内容,为领导学的产生构建了更为广阔的实践性平台,而纵向分工-特别是决策与执行的分工则直接导致了领导与管理的分离,成为领导学产生的客观基础。
决策与执行的纵向分工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历史进步的表现和标志。
由此而产生的领导和管理的分离,对领导学的产生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
2、在领导学中,辩证研究方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答: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矛盾是领导活动诸多矛盾中的一对基本矛盾,要依据矛盾转化原理对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进行辩证分析,二是领导活动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社会形态中,要在分析社会历史形态的基础上,把握领导活动的特点与规律,三是以唯物辩证法为理论依据,正确认识和区分领导活动的共性和个性、一般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3、简述领导的属性及其关系。
答:领导的属性主要包括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两个方面。
关系:1、领导的自然属性产生于社会整体活动的自然需要,是由人们社会集体实践活动中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
2、领导的社会属性是指人们之间的政治关系与经济关系渗透于领导活动的全部过程之中,并规定着它们的社会性质。
3、在领导的双重属性中,社会属性占据着主导地位,决定甚至改变自然属性,使其发生某种形式上的变化。
4、与其他社会活动相比,领导活动有哪些特点?答:第一,系统性和互动性。
第二,强制性与权威性。
第三,战略性与前瞻性。
5、按照领导的历史发展进程,领导可以划分为哪几种类型?答:一、自然式领导。
二、专制式领导。
三、民主式领导。
四、专家式领导。
五、专家集团式领导。
领导学基础考试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名词解释第一章·导论1、领导:是以实践为中心展开的,由具体社会系统中的领导主体根据领导环境和领导客体的实际情况确定本系统的目标和任务,并通过示范、说服、命令、竞争和合作等途径获取和动用各种资源,引导和规范领导客体,实现既定目标,完成共同事业的强效社会工具和行为互动过程。
2、领导主体:是指由组织中担任决策、指挥、协调合监督等职责的人员,包括领导个体和领导群体。
领导主体是领导活动得以展开并取得成功的核心力量。
3、领导客体:是领导活动的执行者与作用对象。
主要包括领导者的部属和领导的部分对象。
4、领导手段:是指领导主体适应、利用并改造环境,以及调动和激励下属的方式和方法。
5、行政领导:是指国家行政管理系统中,国家行政机关及其领导者依法行使国家权力,为组织和管理国家行政事务发挥领导职能的行为过程。
6、领导权变理论:是就有关领导者在不同的领导环境因素条件下,如何选取相应得领导方式,最终实现理想的领导效果的理论。
7、内隐领导理论:有关领导概念的看法,既含有领导者是什么,又含有领导者应该是什么样的,既表明人们对领导者的要求,也表明了人们对领导者的期望。
心理学家将这种探明人们“内心”领导概念结构的理论称之为内隐领导理论。
8、柔性领导:就是指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的基础上,依靠领导者的非权力影响力,采取非强制命令的方式,在人们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使其自觉服从和认同组织意志,从而把组织变为人们自觉的行动的领导行为。
第二章·领导权力与制约1、领导权力:就是领导者(权力所有人),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运用多种方法与手段,在实现特定目标的过程中,对被领导者(权力相对人)做出一定性为与施行一定影响的能力。
2、领导授权:就是在组织系统内部,领导者将组织和人民赋予自己的部分职务权力授予下级行政机关或职能机构,以便下级机关能够在上级的监督下自主地行动和处理行政事务,从而为被授权者提供完成任务必需的客观条件。
领导学复习资料(浓缩笔记整理
领导学考试题型:单选题、判断对错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一、单选题、判断对错题没有范围、需要按照常识和上课讲的思路进行思考。
(单选5*2 判断对错5*2 名词解释2*5 简答题4*10 论述题2*15)二、名词解释题(除了解释是什么以外,还需要根据解释推出自己的理解和总结)(1)解锁领导他人七个秘密解锁领导他人七个秘密实为七个维度:一是非同凡“想”,目光远大,用战略的视角想人之所想,想人之未想;二是勇于示弱,询问不分对象身份,保持谦逊的心态;三是要有应得心态和责任心态,领导管理要有责任心、平常心;四是利用天赋,弥补差距,利用自身优势扩大影响面;五是勇于自豪、激情,精确地执行;保持一种积极状态;六是专注当下,保持警觉;七是修正航向,动态更新把握方向。
(2)谦逊领导力:关系、开放、信任①谦逊领导力是抛弃个人竞争和英雄决定成败旧模式,建立在团队成员或团队与团队之间更个人化关系基础上,与更个人化关系、更加信任和开放的文化紧密联系模式下的领导力。
②谦逊领导力在高度开放、信任环境中,使得成员之间形成社会化、情感化和合作化的互动能够激活组织创新力。
(3)教练型领导:用提问帮助和领导团队教练型领导是一种用于开发和帮助员工自主实现工作目标的模式和方法,通过提高其工作能力和意愿,激发追随者潜力为目标。
个人觉得教练型领导表现为是一种利他领导行为,实质是利己行为,领导者通过帮助他人发展提高领导者绩效。
(4)大学生领导力:大学生领导力是基于对领导力时间情景和时代变迁的判断,通过开放学习了解自己,发掘领导潜能并知行合一。
理解他人后形成关系领导、诚信领导,能够在变革中作出领导行为调整,与团队共同走向成功的领导力。
简言之大学生领导力是对自我、团队、变革的影响力。
(5)逆境领导力;危机管理:-旧版书危机管理需要的思路与途径是做最坏的打算,最好的准备,不浪费一场危机,包括了危机预见、危机识别、危机学习的内容。
与相对应的危机管理则是危机来临时有能力评估风险、管理风险,在危机情景下对自我或团队沟通,分析危机和计划应变,并能从危机中学习经验教学,寻求发展机遇的能力。
《领导学》识记要点归纳
《领导学》识记要点归纳领导学识记要点归纳
领导与管理的区别
- 领导强调创新与变革,管理强调组织与协调。
- 领导注重影响力与激励,管理注重权威与控制。
- 领导鼓励员工发展,管理着眼于任务完成。
- 领导强调长期目标,管理强调短期绩效。
领导力的特质
- 胸怀远大的愿景和目标。
- 强大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 激励和赋能他人的能力。
- 敏锐的决策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 团队合作和协调能力。
- 适应和应对变化的能力。
领导行为的要点
- 推动变革:领导应该有创新思维,积极推动组织变革。
- 确定愿景:领导应该明确并向团队传达组织的愿景和目标。
- 建立信任:领导应该与团队建立信任关系,激励员工发挥潜力。
- 培养人才:领导应该致力于培养和发展团队成员的能力。
- 倾听和沟通:领导应该主动倾听员工意见,并与团队及时有效地沟通。
领导力的发展路径
- 自我认知:领导应该深入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 研究和成长:领导应该持续研究,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 实践和经验:领导应该通过实践经验不断锻炼和提升自己的领导能力。
- 反思和调整:领导应该时刻反思自己的领导行为,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以上是《领导学》中的一些识记要点,领导力的发展不仅依赖于个人特质,还需要不断的研究和实践,希望这份归纳能对你有所帮助。
领导学知识点总结
领导学知识点总结领导学是一门研究领导者如何有效地影响他人,从而达成团队目标的学科。
领导者在各种不同的组织和环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的能力和效果对于组织的整体成就和成功有着深远的影响。
领导学涵盖了领导者的特质、行为、情境和跟随者等多方面的研究内容,它从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多种学科中汲取营养,从而建立起了现代领导学的基本理论和观点。
在现代社会和经济环境中,领导学成为了各种领导培训和发展计划的核心内容,同时也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关注。
领导学的主要知识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领导者的特质与素质2.领导行为与风格3.领导情境与环境4.跟随者的特点与行为5.领导力的发展与培养接下来我们将对这些知识点逐一进行分析和总结。
1.领导者的特质与素质领导者的特质是指那些使他们成为卓越领导者的个人品质和特点。
这些特质通常包括自信、决策力、坚韧不拔、责任感、沟通能力、人际关系技能、创新能力等。
另外,一些研究还表明,领导者的智商和情商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领导效能。
智商可以帮助领导者做出理性的决策和分析问题,而情商则能够帮助领导者更好地与下属和同事建立良好的关系,有效地管理情绪和压力。
在领导者的特质中,还存在一些与性别和文化有关的差异。
例如,一些研究发现女性领导者在沟通和团队建设方面拥有较强的能力,而男性领导者则更容易决断和承担风险。
此外,一些文化背景下的领导者可能更加强调团队合作和社会责任感,而另一些文化则更加看重个人魅力和领导威信。
2.领导行为与风格领导行为与风格包括领导者在具体工作中表现出来的行为和管理方式。
这些行为和风格通常会直接影响到下属和团队成员的工作表现和组织绩效。
研究表明,领导行为和风格主要可以分为任务导向型和人际导向型两种。
任务导向型的领导者通常更加注重工作目标和任务完成,他们会着重规划和分配任务,监督进度,对成员表现进行评价和奖惩。
而人际导向型的领导者更加注重团队建设、员工关系和心理激励,他们会着重传达组织愿景和价值观,鼓励成员们发挥潜力,解决冲突,创造团队合作文化。
领导学基础简答题
1.简述领导的属性及其关系领导活动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领导的属性主要包括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两个方面.1领导的自然属性产品于社会整体活动的自然需要,是由人们社会集体实践活动中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其一般标志,就是统一的意志和一定的权力,即任何社会与时代的领导都必须具有的共同的标志.2领导不仅具有自然属性,更具有社会属性.人们之间的政治关系与经济关系渗透于领导活动的全部过程之中,并规定着它们的社会性质,即领导的社会属性.3在领导的双重属性中,社会属性占据着主导地位,决定甚至改变自然属性,使其发生某种形式上的变化. 2.按照领导的历史发展进程,领导可以划分为哪几种类型1自然式领导2专制式领导3民主式领导4专家式领导也称专家辅佐式领导5专家集团式领导3.简述中国古代领导思想的主要流派及其基本观点.1儒家.儒家反对一味以刑杀治国,主张以“德治”和“仁政”维护政治统治.2道家.道家的政治思想是无为而治,主张“齐物论”和“道法自然”认为“道”的观点来看,万物一体,无是无非.3法家.法家主张“法治”、刑治、霸道.其核心是依靠严刑峻法以力服人.4兵家.兵家以谋略着称.4.简述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思想与领导实践方面的主要贡献.1决策与执行分工的领导观念2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3注重领导作风与素质的领导思想5.简述西方领导理论发展的一条基本线索、两个研究方向.1一条基本线索:即由价值中立理论向非价值中立理论发展.2两个研究方向:一是从研究者入手来研究领导理论,二是从研究领导活动入手来研究领导理论.6.简述西方领导理论主要涉及的三个研究领域.1政治与行政领导领域.这主要体现为对政府首脑或领袖素质于行为的研究.2企业领导领域.西方一些经济管理学家普遍认为领导是管理的一部分,他们的领导学着作也往往冠以管理学的专业用语.3军事领导领域.这主要体现在对战争中的领导艺术的研究.7.简述领导权变理论的基本观点和理论贡献.领导权变理论就是有关领导者在不同的领导环境因素条件下,如何选取相应的领导方式,最终实现理想的领导效果的理论.权变理论认为:领导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通过与被领导者的交互作用去完成特定领导目标的动态性行为过程,领导的有效行为应随着被领导者的特点和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这一理论认为领导的成效依赖于领导者本身的条件、被领导者的条件、环境条件三个因素的交互关系,即领导是领导者、被领导者和领导环境的函数.此外,这一理论还认为应把研究的重点放在领导者、被领导者的行为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上.领导权变理论的主要贡献在于,它使领导具有更强的艺术色彩,并且使得人们对领导的判断不再局限于道德范畴.8.简述领导权力的发展过程.1传统社会时期的领导权力2现代社会的领导权力3社会转型期的领导权力.9.简述领导权力的特点.1无形性2依附性3可塑性4对象性5强制性6目的性7交换性8垄断性9诱惑性.10.领导权力与权威是截然不同的.这种看法是错误的.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权威是指时使人信从的力量和威望或是在某种范围内最有地位的人或事物.权力与权威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是相互作用的.1权力与权威的共同性在于能够指导、影响他人的意识和行动.在权力与权威的指示与感召之下,人们改变了自己的想法,并按照权力与权威占有者的意志行事.2权力与权威的区别主要表现为:<1>权力与权威的来源不同<2>权力与权威的表现形式不同<3>权力与权威的影响时限不同<4>权力与权威的作用效果不同综上所述,领导者只有同时具备法定的权力与个性化的权威,才能实行最佳领导,并取得最好的绩效.14.简述领导权力腐败的特征.1权力腐败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以权谋私 2权力腐败的主要内容为寻租与造租 3权力腐败的主客体趋向法人化与集团化 4权力腐败的范围扩大、程度加深5权力腐败的新形势不断涌现.11.简述领导权力的结构.领导权力的结构是指,领导权力的各种构成要素依附于一定的组织机构并且进行有序性活动的过程中构成的静态结构与动态结构的总称.1领导权力的静态结构.领导权力的静态结构主要包括领导权力主体、领导权力客体与领导权力载体这三种构成要素.2领导权力的动态结构.领导权力的动态结构是由领导权力作用的方向、方式、轨道、层次、时间和结果等要素结合在一起所构成的权力运行模式,这种运行模式赋予领导权力的静态结构以生动的实际内容.12.简述行使领导权力需要遵循的原则.1正当性原则2可行性原则3民主性原则4效益性原则5权变性原则13.简述领导授权需要遵循的原则.1适当原则2责任原则3可控原则4信任原则5考绩原则15.简述领导权力腐败的危害.1权力腐败直接损害了一个国家的政治稳定,并可能造成危及根本的合法性危机 2权力腐败直接消解了一个国家政治生活朝着民族化方面发展的积极力量3权力腐败阻碍了行政与经济体制的变革4权力腐败造成了社会经济资源的巨大浪费5权力腐败已经并将继续对经济收入的分配产生及其严重的不利影响6权力腐败完全可能造成优秀人才的外流河埋没7权力腐败会导致社会整体道德的下降.16.简述领导体制的特征领导体制除了具备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这两种根本属性之外,还具有以下特征:1系统性2根本性3全局性4稳定性17.简述领导体制在领导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1有助于更好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有助于协调各级各类领导机构3有助于早就更优秀的领导者4有助于建立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良性关系 5有助于克服官僚主义,增强领导活动的效率与活力6有助于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18.简述领导体制的结构领导体制的组织结构作为领导内部各个基本要素的组合形式及相互关系与联系方式,主要有四种基本表现形式,即直线式、职能式、混合式和矩阵式.19.简述领导体制的类型1集权制与分权制2一长制与委员会制3完整制与分离制4层级制与职能制20.简述我国领导体制的本质特征1人民群众的主人地位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作用3中央集权式的领导和管理21.简述我国领导体制的演变过程11949—1956年,为领导体制的基本确立阶段.这一阶段就是从分散的根据地政权到建立全国统一的、中央集中领导的领导体制的阶段21956—1966年,为领导体制的探索与调整并走向集权化阶段31966—1976年,为领导体制的混乱与畸形阶段41976—现在,为领导体制的改革发展阶段22.简述领导生态系统的含义和构成自然科学意义上的生态,是指生物体的生存空间和条件,它与生物体共同构成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指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组成的功能整体.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并不是完全被动地接受环境的影响,而是能够通过反馈作用对外界环境的刺激进行适应性的调整或修复,以维持支持的结构与功能,保持相对的平衡状态.领导活动本身就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其基本要素为领导者、被领导者和领导环境.领导者、被领导者和领导环境之间构成了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互动关系.23.简述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影响与作用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是领导活动中的基本关系,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即协调统一又矛盾冲突.它们的互动环境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理解:1领导者对被领导者的影响,具体表现在:领导者对下属的工作能力和业绩给予认可,并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领导者通过及时了解和掌握下属的需求对下属需求予以适当的满足,领导者通过经常有效的沟通,与下属分享信息,帮助下属了解组织对员工的要求、明确工作努力的方向2被领导者对领导者的影响,具体表现在:领导者的决策效能有赖于被领导者执行与实施的程度,领导者权威的大小取决于被领导者心理认同的程度,被领导者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领导者的命运.24.领导环境发展过程依次为适应环境、认识环境和改造环境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因为领导环境发展的过程包括认识环境、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三个方面.这三个过程环环相扣、密切关联、缺一不可,具有时间上的相继性和逻辑上的继承性.在实现领导环境发展的过程中,任何一个步骤的疏漏或失误,都有可能造成环境发展的受阻、停滞乃至倒退.25.制度性领导环境包含几个层次的含义,它们的关系怎样制度性领导环境主要包含三层含义:1社会体系性制度,它是指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体系 2规模法度性制度,即路线或政策性制度3程序准则性制度,即在一定机构设置的基础上,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办事规则或行为准则这些层次含义的关系主要有三个方面1规模法度性制度和程序准则性制度必以社会体系制度为基础而产生,程序准则性制度必以规模法度性制度为基础而产生,这种因果关系决定了三种制度在对领导活动产生影响的时候会有所差别 2社会体系性制度、规模法度性制度和程序准则性制度变化速度不同,三者的变化难度依次减小,而变化频率却依次增大 3社会体系性制度、规模法度性制度和程序准则性制度与组织机构的关系不同,基本的情况是社会体系性制度、规模法度性制度决定行政组织的机构设置,而程序准则性制度往往需要由行政组织的机构来决定29.领导活动是一种社会活动,因此领导素质只有后天性特征这种看法是错误的.领导素质具有先天性与后天性的特征.先天性是指领导素质的基础是遗传,从生理到气质、秉性、禀赋、智力等等心理因素都有遗传,这些与生俱来的素质条件构成领导素质的先天性特征.后天性是指领导素质主要是后天学习实践锻炼的结果,即由有需要、有目的的培养而来,并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得到强化和发展的各方面素质,主要是思想道德素质、社会能力素质等.27.简述领导文化的功能.1内化功能2规范功能3导向功能4调适功能28.简述领导素质的主要内容1政治素质2道德素质3能力素质4知识素质5心理素质6身体素质26.文化可以划分为几个层次,它们的关系怎样从结构上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 1物的层面,即物质文化.它构成了整体文化的基础 2精神的文化,或称解释的文化 3制度的文化.它是精神文化转化后的一种表达形式.文化的上述三个层次彼此推动、相互影响,在交互渗透中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文化整体.物质文化是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前提和条件,构成了文化结构的基础,制度文化是文化够保障,合理的制度文化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精神文化是文化结构的主导,规范了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在三个层次文化的互动中,制度文化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作用:一方面,它把人们相互之间及其与自然界之间的现实的物质关系,提升为一种权力意志的精神表现.另一方面,它又选择精神文化的某些部分,具体化为社会行为和组织构建的实践.因此,制度文化在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它既是物质文化的精神,又是精神文化的物质文化30.简述领导心理素质的主要内容1乐观的情绪2坚强的意志3广泛的兴趣4开朗的性格31.领导智能结构与领导的知识结构没有区别这种看法是错误的.领导群体的知识结构,是指在一个领导群体中,不同知识积累和背景的成员之间的搭配组合状态.现代化领导班子的成员,必须具有足够的知识水平,在整个社会知识结构中,他们应该是属于高知识水平范围.在领导集体中,必须有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个人的知识有限,集体的知识就可以全面得多.还应强调指出的是,学历与实际水平之间是有很大差异的.因此,在选择领导干部时,除了重视学历之外,还必须注意考察实际的工作能力和知识水平.领导群体智能结构,是指一个领导群体中不同智能优势的人才个体的构成比例及其相互关系.领导的知识化及其效能与他运用知识的能力有关,即领导不但要有知识,而且还要会运用知识,这就是智能的问题.智能主要包括:学习能力、研究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和创造能力等.领导班子应包括不同智能型的人,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最优的智能效能.32.良好的心理素质结构可以消除领导班子的内耗这种看法是正确的.任何一个领导群体,都是由若干人组成的系统,把不同心理素质类型的领导者组合起来形成一个“班子”,这里面就存在一个群体心理素质结构的问题.群体的心理素质结构如何,将对“班子”的整体效应产生重大的影响.科学而合理的群体心理素质结构,能够弥补领导者个体心理素质上的某些缺陷,产生最佳的整体效应.反之,如果群体心理素质结构不合理,即使每个领导者个体都是优秀人才,有良好的能力素质,却也未必收到好的效果,而且还有可能出现人才能量相互抵消的“内耗”情况.33.简述领导群体的基本功能1群体感应功能2群体互补功能3群体功率放大功能4群体自调节与组织功能34.领导群体中的成员,必须有明确的分工,使职责与权力相称这种看法是正确的,符合领导群体结构优化的职权分明标准.在领导群体内部,要明确划分和规定各人的职责范围,做到人各有职职有专司.每个领导成员对自己职责范围以内的事情,要独立负责,创造性地完成.不能事不分大小都要集体讨论或请示上级,这样会造成该办的事办不成,亟待解决的事解决不了,出现久拖不决的局面.所以分工不清,职责不明,往往要贻误工作.领导成员要有职有权,按责定权.有责无权,或有权无责的职位,是不应该设置的.有责无权,完成所负责任无保障,有权无责,一种可能是权力发挥不了作用,空有其权而无所作为,另一种可能就是滥用权力,以权谋私,以权欺人,做出危害国家和人们利益的事情来.在领导群体内部,任何一个领导者都不要干涉其他成员职权范围内的事,要各守其职.对自己职权范围以外的事,如有意见、有看法,可以沟通情况,或者反映给上一级领导,通过领导集体研究解决.但个人不能任意干预,否则尽可能造成内部摩擦,影响领导内部的团结和稳定.35.简述领导关系的特点1客观性2社会性3动态性4强制性5扩张性和渗透性6复杂性37.简述群体产生冲突的主要原因1目标因素2资源因素3责权因素4信息沟通因素5结构因素36.简述竞争与合作的客观性竞争与合作作为领导关系相互行为的运动形态,实质上是构成领导关系的各种因素核力量之间的矛盾性与统一性的必然反映.领导关系中竞争与合作的存在,具有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1从广义上说,竞争是指一切生物间的竞争,这是生物进化的普遍规律.我们这里论述的竞争则是狭义的,即社会互动类型意义上的竞争,它是专指人与人、群体与群体对于一个共同目标的争夺.领导关系中存在竞争主要是由于领导关系各组成部分在客观上都有差异性和特殊性,与这种差异性和特殊性相联系的是相对独立性和自主性.这种特点,决定了各组成部分在具有共同的群体利益和目标的同时,还具有不同的个体利益和目标.在群体成员追求各自利益和目标的过程中,必然存在着竞争.竞争不仅存在于领导环境的同级之间,而且还存在于上下级之间.在开放、民主的领导关系系统中,上下级之间的平等竞争,往往导致领导关系的分化和重组. 2与竞争相对立的,是领导关系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合作.合作是指两个以上的人或群体为达到共同目的,自觉或不自觉地在行动上相互配合的一种互动方式.如果说领导关系系统中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差异性和特殊性决定了其竞争的客观性,那么领导关系系统中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统一性和共同性决定了其合作的客观性.协同的基本功能在于最大限度地由于竞争产生的各种内耗,形成最大的组织合力,最优化地实现领导目标.38.冲突等同于竞争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冲突不同于竞争,它的特殊性质在于目标的不相容性.也就是说,冲突双方都认为对方的目标是已方达到目标的障碍,双方的目标是不可调和的.冲突属于高对抗行为.在竞争中,参与的各方都具有相同的目标,都必须在向推的规则下采取行动,任何一放都不能以阻碍其他参与者的行动为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标.二者的区别只是在于,一放的行为是否会影响另一方目标的实现.43.简述德尔雯法的特点1匿名性2多轮反馈沟通3预测结果的统计特征44.危机发展的过程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1前兆阶段2爆发阶段3持平阶段4危机解决阶段39.非正式群体不是因为完成组织任务而是自发产生的,所以领导者不应该承认非正式群体这种观点是错误的.非正式群体是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群体类型.在领导活动中,作为领导行为主体的领导者不但要对正式群体进行科学的规范和有效的领导,而且要对正式群体中大量存在的非正式群体给予充分的关注和重视.对待非正式群体,领导者首先的和根本的就是要承认其客观存在的普遍性,承认其作用和能量对工作的影响,并将其列入管理范围,决不能视而不见或放任自流.在任何组织或社会的构成中,非正式群体的存在既具有客观性,又具有必然性.因此对非正式群体的无知或鸵鸟政策是极其有害的.40.简要说明决策的特征1目标性2预见性3选择性4实施性41.简述领导决策的要素1决策者2决策信息3决策目标4决策备选方案5决策情势6决策后果42.如何认识领导决策的公正原则社会公共利益是关系到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的问题.无论是赢利性的,还是非赢利性的组织,在决策时都必须考虑社会公众的利益.比如对于非赢利性的政府组织来讲,就面临着对有限的公共资源如何分配的问题,即“决策使谁受益”,涉及的是分配公平的问题,而对于以赢利性为目的的企业来讲,在追求利润的同时,也要考虑到社会责任的问题.比如保护环境、提供安全服务以及保障劳动安全等问题.社会公正问题既是重要理论问题,又是紧迫的实践问题.45.危机就是突发事故这种看法是错误的.一说到危机,人们很容易就把它与突发事故或紧急事故联系在一起,事实上它们并不完全是一回事.那些能够预防的“危机”都只能称之为问题,只有那些无法预知的、被忽视的、具体颠覆力的意外事故,才算得上真正的危机.而它们在大多数情况下是由于人们的疏忽而酿成的悲剧.危机是威胁决策者的核心价值或根本利益,迫使决策者在信息不充分和事态发展高度不确定情况下,需要迅速决策的不利情势的集合.51.领导用人的特点1关键性2覆盖性3破格性4争议性5动态性6准确性46.危机就是机会这种看法是错误的.这是一种比较绝对的观点,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存在正负两方面的因素.就危机而言,危机并不是绝对的坏事,危机同样蕴藏着巨大的机会.在汉语中,“危机”是“危”与“机”这两个不同词义的组合,“危”具有困难、危险的含义,泛指事件来得突然,事件的发展达到了一个临界制和既定的阈值给人以很大压力.“机”具有机会、时机、契机的含义,指事情变化的枢纽与重要关系的环节.危机具有双重性,只有抓住时机,危机才是机会.48.简述人力资源的特征1能动性2增值性3开发性4时效性5消耗性49.简述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的区别1传统人事管理将人只视为一种成本或生产、技术要素,是对组织资本资源的消耗,而人力资源管理则将人本身看作资源,而且人力资源可以持续不断地开发和有效使用,它本身就能够给组织带来巨大的投资回报率和效益.2传统人事管理一般将组织的工作人员看成是被动的工具,他们的存在无非是要满足组织工作性质的需要,与组织工作相比,人的地位是附属性的.因此,再认识行政管理过程中,组织比较强调管制、监控等方面的功能;而人力资源管理将组织中的人作为组织发展的主体,注重的是塑造组织人才成长的环境,尊重员工主体地位的态度和发展激励、保障、服务、培训等引导性、开发性的管理功能.3传统人事管理的内容比较简单,主要从事录用、考核、奖惩、工资等管理活动,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则大大地丰富了,使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发展紧密地结合在一起.4传统人事管理强调的是组织成员的现状,它比较注重现有人员的使用,而不重视其素质的进一步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强调的是人力资源使用和开发并重,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现有人员的智慧才能,同时,还要充分挖掘人员的潜能,使其在未来发展中具有较大的弹性,这就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全方位拓潜”功能.52.期望理论对领导者的启示有哪些1要正确认识目标价值2要重视目标难度设计3要注意目标价值与期望概率两个激励因素的配合使用50.领导选才的原则1因事择人.因事择人就是以事业的需要、职位的空缺为出发点,根据职位对人员资格的要求来选拔人才,由此做到以事定职,以职选人,人事相宜.2公开公平.公开是指在选拔人才时要公告通知、公开进行,并将最终结果晓之于人,并接受群众监督.公平是指凡具有应聘资格的公民,便具有平等的参与权利与机会,而不受其种族、性别、年龄、出身等诸方面的限制3竞争择优.坚持竞争择优的原则,就是指在公平公开的前提下,让求职者依靠自身的素质进行竞争,用人单位择优选拔人才.。
电大领导学基础试题汇编
领导学基础一、单项选择题1.(领导效能)既是领导活动的出发点, 又是领导活动归宿, 是反映领导者能力和领导活动成效的综合性指标。
2.(领导目标)是取得领导效能的前提, 是领导效能的中心线。
3.Z理论在领导方式上的表现是(人事并重式)。
4.(思维方法)是思维方式的核心内容和具体体现。
5.(组织)是领导关系存在的前提。
6.(人)是领导关系的核心。
7.(现代社会)的领导权力是一种法理型权力。
8.(矩阵式)组织结构有利于高效完成临时性的重大攻关任务。
A按照权力的控制程度来看, 一切权力集中于领导集体或个体手中的是(集权式领导)。
A按决策问题的出现概率分类, 决策可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
A按决策主体的决策方式不同, 决策可分为(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
A按决策目标的数量分类, 决策可分为(单目标决策和多目标决策)。
A阿瑞提在《创造的秘密》一书中概括了九个有利于创新活动的社会文化环境因素, 他认为其中最根本的是(文化手段的便利)。
B不属于领导决策要素的是(决策前景)。
B不属于渐进决策模型的特点有(最佳原则)。
B不属于发挥专家的团体宏观智能结构效应的决策方法是(模拟决策法)。
B被公认为“人力资本之父”的是(舒尔茨)。
C曹冲称象和诸葛亮的“草船借箭”, 在思维形式上属于(横向思维)。
C从长远来看, 在综合国力中起重要作用的主导因素是政治力和(领导力)。
C冲突属于(高对抗性行为)。
D对于领导来说, (政治素质)是第一位的。
D道家的政治思想是(无为而治)。
D电子政务最重要的内涵及精髓是建构一个(虚拟政府)。
F风险决策法有(决策树法)。
F封建制领导效能理论注重对(领导者个人特质)的研究, 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G沟通必须具备的条件是(传递信息的一种手段)。
G根据领导机关中最高决策者人数的不同, 我们可以将领导体制划分为(一长制与委员会制)。
G根据领导体系中各层级领导机关与领导者职责权限的集中与分散程度, 我们可以将领导体制划分为(集权制与分权制)。
领导学基础(2010复习)
名词解释:1.行政领导:是指国家行政管理系统中,国家行政机关及其领导者依法行使国家权力,为组织和管理国家行政事务发挥领导职能的行为过程。
2.领导权变理论:领导权变理论是就有关领导者在不同的领导环境因素条件下,如何选取相应的领导方式,最终实现理想的领导效果的理论。
3.内隐领导理论:有关领导概念的看法,既含有领导者是什么,又含有领导者应该是什么样的;既表明了人们对领导者的要求,也表明了人们对领导者的期待。
心理学家将这种探明人们“内心”领导概念结构的理论称之为内隐领导理论。
4.柔性领导:柔性领导是指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的基础上,依靠领导者的非权力影响力,采取非强制命令的方式,在人们心目中产5.领导授权:就是在组织系统内部,领导者将组织和人民赋予自己的部分职务权力授予下级行政机关或职能机构,以便下级机关能够在上级的监督下自主地行动和处理行政事物,从而为被授权者提供完成任务所必需的客观条件。
6.权力腐败:“腐败”概念一般被作为“权力腐败概念的简称,它特指权力的蜕变。
即权力主体滥用权力或者偏离公共职责,借职务之便获取个人的特殊利益,从而使国家政治生活发生病态变化的过程。
7.领导体制:领导体制就是指在组织内部与领导活动中,组织机构的设置和领导权限的划分及其所形成的用以规范领导活动范围和方式的饿制度体系。
8.领导层次:领导层次是指领导体制中纵向组织机构的等级层次,有多少等级层次,就有多少领导层次。
9.领导幅度:领导幅度亦称“领导控制跨度”,是指领导者可直接下达命令发出指示并直接向他汇报,对他负责的人数。
10.一长制:又称之为首长负责制或独任制,是指在一个系统或者组织的领导机关内部,其法定的最高决策权力完全集中在一位行政首长身上的领导体制。
11.委员会制:又称之为会议制或者合议制,是指在一个系统或者组织的领导机关内部,其法定的最高决策权力由两位或者两位以上的行政负责人共同行使的领导体制。
12.直线式组织结构:又称层次制、分级制、金字塔式或传统式组织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导 论
• [考核知识点] • 一、领导学的产生和发展 • 二、领导学的基本内容与学科特色 • 三、领导学的研究方法与意义 • 四、领导的含义与本质 • 五、领导的属性与特点 • 六、领导的类型与功能 • 七、中国领导理论概述 • 八、西方领导理论概述 • [考核要求] • 了解:领导学的基本内容与学科特色。 • 基本掌握:领导的含义与本质、领导学的研究方法与意义。 • 重点掌掘:领导学的产生和发展;领导的属性与特点、类型与功能; 中西方领导理论。
第九章 领导思维与创新
• [考核知识点] • 一、思维科学的基本模式 • 二、领导思维的基本原理 • 三、领导思维与领导决策 • 四、思维品质与领导活动 • 五、创新与思维创新 • 六、思维创新的基本理论 • 七、思维创新与领导实践 • [考核要求] • 了解:领导思维的基本原理;思维品质与领导活动。 • 基本掌握:思维科学的基本模式;创新与思维创新;思维创新的基 本理论。 • 重点掌握:领导思维与领导决策;思维创新与领导实践。
第四章 领导环境与文化
• • • • • • • • • • • • • • • • [考核知识点] 一、领导生态系统与领导环境 二、领导环境的发展与完善 三、领导环境的层次划分 四、外部领导环境 五、内部领导环境 六、外部领导环境和内部领导环境的相互作用 七、相关学科关于领导环境的分析举隅 八、一般意义上的文化分析 九、作为特定领域的领导;一般意义上的文化分析。 基本掌握:领导生态系统与领导环境;领导环境的发展与完善;领导环境的 层次划分;外部领导环境;内部领导环境。 重点掌握:外部领导环境和内部领导环境的相互作用;作为特定领域的领导 文化。
第五章 领导个体素质与群体结构
• • • • • • • • • • • • • • • [考核知识点] 一、领导素质概说 二、西方领导素质理论简介 三、领导群体结构的含义和内容 四、领导群体结构的功能 五、领导素质的测评 六、领导者个体素质的提升 七、领导者群体结构的优化 八、WTO对领导素质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考核要求] 了解:领导素质概说 基本掌握:西方领导素质理论简介;领导群体结构的功能;领导素质的测评; 领导者个体素质的提升。 重点掌握:领导群体结构的含义和内容;领导群体结构的优化原则;WTO对 领导素质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第三章 领导体制与改革
• • • • • • • • • • • • • • • [考核知识点] 一、领导体制的含义与属性 二、领导体制的特征与作用 三、领导体制的结构与类型 四、领导体制演变的历史概况 五、西方领导体制的变迁及其对我国领导的启示 六、中国领导体制的必然选择与本质特征 七、我国领导体制的主要弊端 八、我国领导体制改革的原则 九、我国领导体制改革的内容 十、WTO与中国领导体制的改革 [考核要求] 了解:领导体制演变的历史概况。 基本掌握:西方领导体制的变迁及其对我国领导的启示;领导体制的含义与属性、 特征与作用、结构与类型;我国领导体制的主要弊端。 重点掌握:我国领导体制的必然选择与本质特征÷我国领导体制改革的原则、内容; WTO与中国领导体制的改革。
第十一章 领导效能与发展
• • • • • • • • • • • • • • • [考核知识点] 一、领导效能的含义与特点 二、领导效能的类型 三、领导效能理论 四、测评的含义与意义 五、领导效能测评的内容 六、领导效能测评的原则与程序 七、领导效能测评的方法 八、领导发展与培训的含义、特点与意义 九、领导发展与培训的内容、原则与程序 十、新世纪的领导发展与培训 [考核要求] 了解:领导效能理论。 基本掌握:领导效能的含义、特征与类型;测评的含义与意义;测评的内容与类型; 测评的原则与程序;领导发展与培训的含义、特征与意义。 重点掌握:测评的方法;领导发展与培训的内容、原则与程序;新世纪的领导发展 与培训。
第六章 领导关系与角色
• • • • • • • • • • • • • • • • • • • [考核知识点] 一、领导关系的含义与屑性 二、领导关系的特点 三、领导关系的分类 四、领导关系的作用和影响 五、群体的含义与特征 六、群体的分类 七、非正式群体与领导关系 八、竞争与合作 九、冲突与调适 十、领导角色的含义与特征 十一、领导角色的分类 十二、领导角色的学习 [考核要求] 了解:领导关系的分类;群体的分类;领导角色的分类。 基本掌握:领导关系的含义、属性、特点;群体的含义与特征;领导角色的 含义与特征。 重点掌握:领导关系的作用与影响;非正式群体与领导关系;竞争与合作; 冲突与调试;领导角色的学习。
领导学基础
戴红武
课程考核的有关说明
• 本课程的考核对象是行政管理及其相关专业的学生。 • 考核教材使用李成言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领导 学基础》。 • 本课程主要考核学生对领导学基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 能等的了解与掌握程度,考核要求分为“了解”、“基本掌握”、 “重点掌握”三个层次,每一层次都有具体的考核要求:“了解”要 求学生对所给的问题有全面和一般的认识;“基本掌握”指在“了解” 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给定的问题有完整的理解;“重点掌握”指在 “基本掌握”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给定的问题能够准确记忆,并针 对考题做到灵活运用。 • 期末结业考试采取闭卷方式。期末试卷亦按百分制评阅,其成绩的80 %计入课程总成绩。 • 期末考试的基本题型包括名词解释、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 答题(含辨析题)、论述题(含案例分析),各题型所占分数比例分别为 20%、10%、10%、30%和30%。
第七章 领导战略与决策
• • • • • • • • • • • • • • • • • • [考核知识点] 一、领导战略的含义与特征 二、战略研究的理论与预测 三、战略制定与管理 四、领导决策的含义与特征 五、领导决策的类型 六、领导决策的要素与模型 七、领导决策的体制与原则 八、领导决策的程序 九、领导决策的方法 十、研究危机决策的重要性 十一、危机的含义及其研究趋势 十二、危机决策 十三、危机与契机 [考核要求] 了解:研究危机决策的重要性。 基本掌握:领导战略的含义与特征;战略研究的理论与预测;领导决策的含义与特征、类型、要 素与模型;危机的含义及其研究趋势。 重点掌握:战略制定与管理;领导决策的程序、方法;领导决策的体制与原则;危机决策;危机 与契机。
第十二章 现代领导与电子政务
• • • • • • • • • • • • • • [考核知识点] 一、电子政务的含义与内容 二、电子政务的发展阶段和应用类型 三、电子政务的特点和作用 四、电子政务与网络伦理 五、发达国家电子政务建设概况 六、发达国家建设电子政务的启示 七、电子政务对现代领导的挑战 八、中国电子政务的现状 九、现代领导应对电子政务挑战的策略 [考核要求] 了解:电子政务的发展阶段和应用类型;发达国家电子政务建设概况。 基本掌握:电子政务的含义与内容;电子政务的特点和作用;发达国家建 设电子政务的启示;电子政务与网络伦理。 重点掌握:电子政务对现代领导的挑战;中国电子政务的现状;现代领导 应对电子政务挑战的策略。
第八章 领导选才与用人
• • • • • • • • • • • • • • • • • [考核知识点] 一、人力资源的含义与特征 二、领导者应树立正确的人力资源观念 三、领导选才的原则 四、领导选才的方法 五、领导用人的含义与特点 六、领导用人标准与用人制度 七、领导用人的原则和方法 八、领导用人的心理误区分析 九、激励的含义与作用 十、代表性的激励理论 十一、激励原则 十二、激励方法 [考核要求] 了解:领导者应树立正确的人力资源观念;领导用人的含义与特点。 基本掌握:人力资源的含义与特征;领导选才的原则、方法;领导用人的原则和方法;激励的含 义与作用、激励方法。 重点掌握:领导用人标准与用人制度;领导用人的心理误区分析;代表性的激励理论;激励原则。
第二章 领导权力与制约
• • • • • • • • • • • • • • • • • [考核知识点] 一、领导权力的起源 二、领导权力的发展 三、领导权力的含义与本质属性 四、领导权力的特征 五、领导权力的结构 六、领导权力与相关现象 七、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 八、领导权力行使的原则 九、领导权力行使的方法与艺术 十、领导权力的腐败 十一、领导权力的制约 十二、领导权力制约机制的建设 [考核要求] 了解:领导权力的起源、发展。 基本掌握:领导权力的含义与本质属性、特征、结构;领导权力与相关现象、领导权力的合理划 分与配置;领导权力行使的方法与艺术。 重点掌握:领导权力行使的原则;领导权力的腐败、制约;领导权力制约机制的建设。
第十章 领导艺术与方法
• • • • • • • • • • • • • • [考核知识点] 一、领导艺术的美学初探 二、领导艺术的特征 三、领导艺术的实现途径 四、领导团队的艺术 五、领导沟通的艺术 六、领导协调的艺术 七、领导方法的含义与特点 八、领导的行为方式分析 九、领导方式与方格图 [考核要求] 了解:领导艺术的美学初探;领导艺术的实现途径。 基本掌握:领导艺术的特征;领导方法的含义和特点;领导方式与方格图。 重点掌握:领导团队的艺术;领导沟通的艺术;领导协调的艺术;领导的 行为方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