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传》(节选)课堂实录
七年级语文下《音乐巨人贝多芬》课堂实录
七年级语文下《音乐巨人贝多芬》课堂实录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七年级语文下册《音乐巨人贝多芬》课堂实录同学们,在维也纳中央公墓中长眠着这样一位音乐家,他的墓碑上镌刻着一只振翅欲飞的金色蝴蝶,但却被一条毒蛇团团围住。
蝴蝶,象征着渴望自由飞翔的贝多芬,毒蛇,则象征着缠绕他一生的病魔。
贝多芬二十六岁开始耳聋,但他却在这没有一点声响的世界中写出了世界上最伟大的乐章。
这样的一个传奇人物在生活中是个怎样的形象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家去拜访他。
(板书:音乐巨人贝多芬)同学们准备好了吗?生:准备好了。
(仍略显紧张)师:以我们中国人的礼节,初次拜访的时候两手空空可不好,我们得给他“提”点什么去。
提什么呢?生:(面面相觑)师:提点问题吧。
生:(笑)师:同学们已经读过课文、做了预习,下面就请各组的组长把你们组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我们一起研究一下。
生1:我有一个问题,是根据题目来的,题目叫《音乐巨人贝多芬》,应该是说他在音乐方面的成就,但却好像是些他在无声世界里的彷徨,为什么要这样写,我感到疑惑。
生2:贝多芬为什么不让保姆干活,也不让保姆整理房间?生2:最后一段写到,“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内写出的音乐!”我对这一段感到特别不理解。
生3:我在阅读了课文之后,我知道了贝多芬在客人来访之前和来访之后态度有了很大的转变,所以我想问,究竟是什么让他的态度有如此大的变化?生4:贝多芬现在已经功成名就,为什么他还要像年轻的时候一样孜孜不倦地创作乐章呢?生5:文中有这样一句,“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
”这里为什么说,他有永恒为伴呢?生6:“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师:同学们问得真好,有的问题问得很有深度,有的连提问的语言都那么优美。
老师把大家的问题总结一下,有三类,一类是“他为什么要这样?”为什么生活乱糟糟,为什么对客人先冷后热;还有救是“他为什么这么说?”对贝多芬的语言不是很理解。
《贝多芬传(节选)》教案设计2篇
《贝多芬传(节选)》教案设计2篇Teaching plan design of the biography of Beet hoven (excerpt)《贝多芬传(节选)》教案设计2篇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贝多芬传(节选)》教案设计2、篇章2:《贝多芬传(节选)》教案设计篇章1:《贝多芬传(节选)》教案设计《贝多芬传(节选)》教案设计第一课时学习目标通读课文,了解贝多芬的生活历程,感知贝多芬为歌颂欢乐、追求博爱而毕生不懈的执着追求的伟大情怀、与命运抗争的坚强意志和音乐创作方面非凡的才华,逐步走近大师的内心世界。
课前学习阅读《贝多芬传》,了解贝多芬的生平,欣赏其主要作品。
课堂学习一、整体感知课文1.导入:阅读课文,根据内容给文章重拟一个标题。
阅读思考。
2.组织交流评价,发表见解。
3.布置任务:结合课文说一说贝多芬创作《第九交响曲》的历程。
学习小组交流讨论。
4.组织交流评价。
小组推荐交流,小组互评。
二、精读课文内容1.导入:组织学习阅读课文,划出表现贝多芬对欢乐的讴歌、展现贝多芬非凡的毅力和超人的才华、歌颂贝多芬高尚的道德的精彩语句。
阅读勾画。
2.组织交流评价。
3.布置任务,通过精彩语句说说表达了作者对贝多芬怎样的一种情感?学习小组学习交流讨论。
师生交流评价。
4.学习评价:请用一句评价性的语言概括贝多芬的创作过程和生活经历。
贝多芬传(节选)
奏当更精彩些。但我得老实说,尽管“这是小规模”,而且由他的高足
代任指挥,可是那一次的演奏还是十分美满。
拓展阅读
我应当承认,这开了我的眼界,这使我感动,老觉得有什么东西在 心里抓,痒痒的,又舒服又难受,叫你听过一次就像灵魂洗过澡似的。
从那时起,我便在想象:冼星海是怎样一个人呢?我曾经想象他该 是一位魁梧奇伟、沉默寡言的人物。可是朋友们又告诉我:不是,冼星 海是中等身材,喜欢说笑,话匣子一开就会滔滔不绝的。
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习题,背诵“然后是进行曲 的节奏……把他紧紧地搂在怀里”。
谢谢
拓展阅读
现在我还是这样想:要是我再遇到他,一开头他就会讲述这一段颠沛 流离的生活,而且要说,“我经过中亚细亚,步行过万里,我看见了不少 不少,我得了许多题材,我作成了曲子了!”时间永远不能磨灭我们在西 安的一席长谈给我的印象。
一个生龙活虎般的具有伟大气魄,抱有崇高理想的冼星海,永远坐在我 对面,直到我眼不能见,耳不能听,只要我神智还没昏迷,他永远活着。
21教育网
课堂总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更深刻地了解 了贝多芬的一生,相信大家一定对这位音乐大师 增添了敬畏之情。希望同学们能够学习贝多芬面 对命运顽强不屈的精神和对喜爱事业的执着追求 。课后同学们可以积累文中的描写方法,丰富自 己的知识,为以后的写作做积累。
板书设计
贝多芬传(节选)
1—2段:贝多芬对音乐的热爱; 3—5段:介绍贝多芬创作过程; 6—8段:音乐带来的震撼,赞美精神。
我差不多连应有的寒暄也忘记了。然而星海却滔滔不绝说起来了。他说 他刚出来,就知道我进去了,而在我还没到西安的时候就知道我要来了; 他说起了他到苏联去的计划,问起了新疆的情形,接着就讲他的《民族 交响乐》的创作。我对于音乐的常识太差,静聆他的议论,实在不能赞 一词。可是,他那种气魄,却又一次使我兴奋鼓舞,和上回听到《黄河 大合唱》一样。拿破仑说他的字典上没有“难”这一字,我以为冼星海 的字典上也没有这一个字。他说,他以后的十年中将以全力完成他这创 作计划。我深信他一定能达到。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外传记作品选读》中《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课堂实录
9 .d, 83 但是这个反应是一个 叮逆反应 , 1 并没有 只 小 烧 杯 中 ,并 置 于 同 一 霭 有 热 水 的水 槽 心栽柳 柳成荫 ’ 个 ’ 之感 , 教师要 荇眼 于学 生 的发 进 行 到 底 , 出 的 9 . J的 热 龟 究竟 足 指 反 应 中 , 刻 之 后 , 酚 完 全 融化 。分 别 r 两 只烧 杯 展 , 放 8k 3 片 苯 u 1 课堂教学 中及时 “ 抓彩” 敏锐地捕 捉节点 , ,
师: 文本 中有没有 ?文本 中说在他 高般 的 童年 ; 失聪 的议 ; 破灭 的爱情 ; 贫病 的生活 ;
生: 内心 是 慈 悲 的 。
著名的《 第五交 响曲》 也 叫《 , 命运交响 曲》 。在 外 表 F内心 是 怎 样 的 ?
加到 贝多芬身 『 l 家想一想 , 么多苦难任 _ 。大 这
《 课程 》 新
提这些具有价值生成的节点 , 理智地纳入课堂
2 0年 9月 2 01 8日 化学是一 门实验的科学 , 化学知识来源于 这样 实 , 学生在 内心必然会思考 乙醇 和苯
的临场设计 中 , 促进精彩 的生成。例如酚虽有相 同的官能团 , 性质为什么会存在 很 但 应和热效应 》 在做 习题 过程中 , , 遇到一个 热化 感知 的需 要 , 易吸 引学生 的注意力 , 激发学 生 大差异呢。在接 _ F来的探索 中, 学生既是 主角 ,
人教版 高 中语 文选修教材 《 中外 传记作 品选读》 中 贝多芬 : 扼住命 运 的口 喉》 因 课堂实录
⑨ 大庆铁 人 中学语 文组 苍雩梅
师: 我们学过 了在 “ 万方多难” 中成就的诗
生 :7页 。 心 态 是愤 怒 的 , 格 是 坚强 的。 7 性 生 : 金 钱而 困顿 。 为
花城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走进音乐大师——贝多芬》课堂实录
走进音乐大师----贝多芬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向学生介绍了音乐大师贝多芬及其代表作品,以故事的叙述方式,向学生介绍贝多芬不平凡的人生经历,选择了其脍炙人口的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欢乐颂》和管弦乐曲《土耳其进行曲》等欣赏作品,通过学唱贝多芬的作品和欣赏的活动练习,让学生了解贝多芬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
二、教学对象分析:六年级的部分学生(尤其是男学生)将先后进入变声期,这时他们的声音不像以前那样明亮,高音唱不上去,有的学生声音变得有点沙哑。
教师要适当向他们介绍一些嗓音保护常识,在歌唱时适当减少练唱的时间,并且轻声唱。
三、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微视频《贝多芬的一生》了解世界音乐大师贝多芬生平,并能从他的作品中获得审美体验。
培养学生乐观、勇敢、坚强的精神品质。
2.能和家人或同学参加一次有意义的音乐实践活动或欣赏一场音乐会,用自己的语言交流欣赏后的感想。
(二)过程与方法1.能哼唱和记住合唱《欢乐颂》的主题,能听辨出管弦乐曲《土耳其进行曲》主题的不同变奏,并用自学的方式上网查找作品的相关知识,能用打击乐器参与作品的欣赏。
2.欣赏贝多芬和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感受两首曲的风格特点。
(三)知识与技能1.在学习中联系创作背景理解作品的感情,能自然有感情地歌唱;2.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
四、教学重点:1.学唱歌曲《欢乐颂》。
2.感受、理解和表现《土耳其进行曲》。
五、教学难点:1.唱准跨小节的切分节奏。
2.理解《土耳其进行曲》的主题音乐。
六、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课前让学生收集音乐家贝多芬及其作品的有关资料等。
教学实录:1.导入(1)教师:今天老师要带大家认识一位音乐圣人: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教师弹奏《献给爱丽斯》片段,请学生说出是谁的作品。
(2)提问:①你还听过贝多芬的哪些作品?②他为什么被称为“乐圣”?为什么受到世界人民的爱戴和拥护?③现在老师就带大家走进美妙的音乐殿堂,去了解一下这位西方最具影响力的伟大作曲家——贝多芬。
【初中语文】音乐巨人贝多芬课堂实录6 人教版
《音乐巨人贝多芬》课堂实录皇冠中学刘爱丽学习目标:1、概括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学习运用外貌描写和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
3、学习贝多芬与困难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培养坚强乐观的人生观。
一、导入:同学们,西方国家有这样一句话:“我们每个人都是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有的人,上帝特别眷顾他的芬芳,这一口咬得特别大。
”即便这样,这个有着较大缺口的苹果,仍旧散发出令其他人无法企及的芬芳。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样一位散发着生命芬芳的人,他就是——音乐巨人贝多芬。
(屏幕显示)二、解读课题。
师: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同学们看看哪个词语应该重读?生:巨人。
师:同学们说怎样的高度才称得上是“巨人”呢?如果找个参照,你们会选谁?生:姚明。
师:姚明身高多少?生:2米26师:同学们对偶像总是那么了解,通过预习课文,大家知道贝多芬的身高是多少?生:五英尺左右。
师:换算一下有多高。
(板书1英尺= 30.48厘米)生:快速换算。
得出结果1米5左右。
师:没错,就是1米5左右。
欧洲人身高不足1米6,这怎么看,都与“巨人”无关,那么作者为什么仍称他为“巨人”呢?这节课就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与作家何为一起去寻找答案吧。
三、出示学习目标。
师:下面请看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谁来给大家朗读一下。
生:朗读学习目标。
师:目标已经明确,下面马上进入我们的快乐学习第一站。
四、交流有关贝多芬的资料。
师:课前预习过程中,同学们搜集了有关贝多芬的资料,现在让我们一起分享一下大家的学习成果,谁先来交流。
生:交流师:你搜集的是哪方面的资料?(生:贝多芬的音乐成就)谁还有从其它方面搜集的?生:我从贝多芬的个人遭遇方面交流。
生:我从贝多芬的生平事迹方面交流。
师:看来同学们课前准备工作都做得不错,希望以后继续坚持,搜集资料时角度要全面,语言组织要连贯,主题要鲜明,在交流表达时要流畅、完整。
五、走进文本。
师:同学们,作为“乐圣”,贝多芬的音乐地位和音乐成就无人能及;作为和苦难命运作斗争的代表,贝多芬同样令人崇敬。
《贝多芬百年祭》课堂实录(鲁人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贝多芬百年祭》课堂实录(鲁人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贝多芬百年祭》课堂实录(课前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导入:师:学习中应该学会合作,懂得分享,在交流中提高自己,从而感受学习的快乐。
年轻的贝多芬闯荡维也纳时,他的崇拜者,也是朋友兼房东--李希诺夫斯基亲王一家对他关怀备至,贝多芬心存感激。
但后来贝多芬发现,亲王企图通过爵位的尊严,迫使贝多芬改变自己的意志。
贝多芬勃然大怒,当下搬出亲王的宅邸,并宣布与之绝交。
他在致亲王的绝交信里写道:您之所以成为一个亲王,只是由于偶然的出身;而我之所以成为贝多芬,却是由于我自己。
亲王现在有的是,将来也有的是;而贝多芬永远只有一个!从这段话中我们感觉到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生:坚强的人。
师:亲王企图通过爵位的尊严,迫使贝多芬改变自己的意志。
贝多芬勃然大怒,贝多芬的个性、人格不受控制,是一个精神自由的人。
贝多芬是唯一的,他缔造了音乐王国的神话,他是音乐世界当中的大家。
今天就让我们,随着肖伯纳的文字走近贝多芬,更多地了解贝多芬。
活动1:贝多芬印象师:下面请同学们迅速浏览,把握文章的主要信息。
师:这篇文章主要写贝多芬的音乐。
哪些文字概括了作者所写贝多芬的信息?将这些文字勾画出来。
(生读文章,勾画)反复阅读,文中有很多典型的句子。
交流:生1:他唐突神灵,蔑视天地……师:随着她的思路标划关键信息。
生2:穿衣服不讲究…………他的灵魂伟大……他有狂风怒号般的力量他的作品里能找到……师:这些都是说明他的力量,还有吗?生2:他有不同于十七十八世纪……师:不同体现在哪?继续读生2:……师:很好,请坐。
谁再来说?生3:贝多芬不是戏剧家,……(P9页)师:他看到了第9页这句话,很好。
赋予道德以灵魂对他来说是一种可厌恶的玩世不恭,还有吗?生4:他是一只未经驯服的熊崽子音乐的作用并不止于能创造……师:他已经看到了第10页“音乐的作用……”这也是核心句,好,继续说。
生4:他把音乐用作表现心情的手段。
音乐巨人贝多芬课堂实录
音乐巨人贝多芬》课堂实录执教:孙伟忠执教班级:嘉一中实验学校七年级(3)班时间:2004.12.14 一、导入。
师:上课,同学们好!生:老师好!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是什么呀?生:《音乐巨人贝多芬》师:大家想不想听听他的代表音乐,这个音乐的题目叫做《命运》。
(多媒体播放交响乐《命运》师生聆听)二、聆听大师1、听《命运》2、谈感受师:听了音乐,谁来谈谈自己的感受?刚才我看到有同学听的时候都闭起了眼睛。
生①:我想到了贝多芬的一生,我很佩服。
生②:音乐很紧张,旋律很强。
生③:比较振奋,开局的声音好像是什么声?师:好像是敲门声,什么敲门声?命运3、了解贝多芬师:我们听了大师的音乐,根据你所了解的贝多芬,谁先来说说,好不好?生①:贝多芬是一个悲惨的人,小时候受父亲虐待,到后来又耳聋了,但创作了一系列的音乐伤口。
师:用了悲惨这个词,耳聋大概是几岁知道吗?生②:26 岁耳聋。
师:你能举出几首他的音乐作品吗?生:《田野》、《月光》、《命运》师:《月光》曲你了解吗?生:小学学过,贝多芬写给一位女孩的。
师:谁再说说?生:贝多芬是一个不幸的人,孤单,童年父亲待他不好,耳聋后又比较自闭,远离人群,又很孤单。
师:很不幸的人,他没有成家,童年很悲惨。
三、走近大师师:今天我们来看看耳聋后的贝多芬怎样对待他的命运?让我们走近贝多芬。
师:放图像。
师:这就是贝多芬,课文中有没有相关描述。
生:有。
师:贝多芬在他的屋子里触摸他的音乐,我们要随着客人讠问贝多芬的全过程,说说其间写了哪几件事,看完之后,我们请同学们说说。
(师,出示题目,理清客人访问贝多芬的全过程,说说其间写了哪几件事?)学生自己阅读,教师巡视。
师:看得怎么样了?谁先来说?生①:他们首先在门口碰到了女佣,然后通过请求见到了贝多芬先生, 最后用纸条和贝多芬交流。
师:谁还有补充吗?生②:我认为后面还写了贝多芬对他现在生活的感受。
生③:前面还写了女佣把客人带到里面后,介绍贝多芬的环境、脾气。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实录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实录教学实录:主题:音乐巨人贝多芬目标:通过学习音乐巨人贝多芬的生平和作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提高对贝多芬音乐的理解和认识。
步骤:1. 导入(5分钟)首先,向学生介绍音乐巨人贝多芬,并激发学生对他的兴趣。
提出问题,问学生他们是否听过贝多芬的作品,如果听过,有什么感受。
2. 介绍贝多芬的生平(15分钟)通过展示贝多芬的照片和介绍文本,向学生简要介绍贝多芬的生平。
解释他的出生、成长、学习音乐和才华的发展,以及他遭受的聋病的困扰。
3. 听贝多芬的代表作品(25分钟)为学生播放贝多芬的代表作品,如《命运交响乐》第五乐章和《月光奏鸣曲》第一乐章。
通过欣赏音乐,引导学生仔细聆听,感受贝多芬音乐的力量和情感。
4. 分析音乐元素(20分钟)引导学生分析贝多芬的音乐元素,包括旋律、节奏、和声等。
询问学生对这些元素的理解和感受,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与同学进行讨论。
5. 理解贝多芬的艺术追求(15分钟)解释贝多芬在他的音乐中所追求的艺术理念和情感表达。
强调他在面对聋病困扰时依然坚持创作,以及他借助音乐表达内心真实感受的能力。
6. 总结与讨论(10分钟)对本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学生在这堂课上获得的新知识。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对贝多芬音乐的理解和欣赏。
7.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首贝多芬的作品并写一篇短文,表达他们对这首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贝多芬的音乐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学生通过欣赏贝多芬的音乐,积极参与讨论和分析音乐元素,从而提高了其音乐欣赏能力。
这节课的重点是激发学生对贝多芬的兴趣,让他们通过音乐欣赏来感受贝多芬的音乐才华和情感表达。
通过课堂讨论和作文任务,学生也获得了更多独立思考和表达的机会。
对于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这节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继续写相关内容:8. 分析贝多芬的作品(20分钟)在课堂上,展示多个贝多芬的作品,包括交响乐、钢琴奏鸣曲、弦乐四重奏等。
课堂因质疑而精彩──(音乐巨人贝多芬)课堂实录
课堂因质疑而精彩──(音乐巨人贝多芬)课堂实录一、背景(音乐巨人贝多芬)这是一篇名人传记,本文更多地展现其丰富的内心世界,从而展示伟大人物的“平凡〞一面,体会他作为一个平凡人的苦恼与倒霉,进而体会他与命运抗争的坚韧精神。
而这又是教学上的一个难点。
学生们的心中已有一个定势,贝多芬是一个命运的强者,生活的强者,虽然他是个聋人,但他与命运抗争的精神已在学生心中根深蒂固,对他的苦闷与烦闷往往无视,甚至不理解,怎样让他的平凡与他的伟大坚韧让学生得到有机的统一认识,我在备课中一直寻觅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在考虑中走进课堂。
二、过程描述由“我所了解的贝多芬〞导入,让学生谈谈自身心目中的贝多芬,有四、五个学生举手答复:学生1:贝多芬是一个伟大的音乐家,创作了作品(英雄)、(命运交响曲)、(田园)等,其中(命运交响曲)最为有名,是他的代表作。
学生2:贝多芬命运坎坷,1820年两耳失聪,但他仍与命运作坚韧的不屈的抗争,最后完成了他的全生涯中最伟大的作品(第九交响曲)。
……正如我所料,学生的答复都抓住了他“伟大〞的一面,却没有同学说出他“平凡的一面,没有人体会到一个平凡人的苦恼与倒霉,于是我顺势导入;贝多芬是位伟大的音乐家,但他也是一个平凡的一般人,他同平凡人一样会受到病痛的折磨,对孤独忍无可忍,渴望与他人交往。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音乐巨人贝多芬),走进他内心的世界。
〞学生阅读全文,理清课文思路,商量贝多芬是怎样一个人?学生:严肃而善良的人学生:独立而骄傲的人学生:沉郁坚强学生:热爱自然,追求自然,献身音乐的人……当学生大致概括贝多芬的性格时,我想此时真是大多数学生对这篇课文的内容有了较深刻的理解,于是就发出一问,你们对这篇课文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短暂的缄默……有一学生问:老师,有一处我们还搞不懂,在外貌描写中作者写到“长而笨重的鼻子下一张紧闭的嘴,衬着略带方形的下额,整个描绘出坚韧不屈的生的意志〞与“一个人到田野去,有时候我想,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之间是否矛盾?外貌描写中写出他的坚强,而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则写出了他的较弱一面?我心中暗喜,这一问正好可以解决我备课时的难题!为了解决学生的问题,我作了一个铺垫:那么我们首先来理解一棵树也比一个人这句话的意思吧!学生1:一棵树可以谛听大自然的声音,而贝多芬却因为耳聋,他此时比不上一棵树。
《贝多芬传》(节选)课堂实录
《贝多芬传》(节选)课堂实录XXX《贝多芬传》(节选)课堂实录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交流,学生了解XXX的生平,研究其大胆创新、献身艺术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性格。
2.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感悟课文语言准确、生动、形象的特点,并能分析体会课文中富有巨大感染力的典型的字、词、句。
3.落实诵读练,训练学生带着分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落实拓展写作练,引导学生研究选取典型事例描写人物的方法。
第一课时教师:好,我们上课。
(导语)今天我们开始研究第一单元——人物风采的第一课。
有这样一个人:他,是世界级的艺术大师;他的作品二百年来久演不衰成为了世界艺术之林里的经典;他一生遭遇了数不清的悲苦与不幸;面对浩劫,他坚若磐石,以极大的毅力与热情投入到艺术创作当中去。
他就是饱经忧患、蜚声乐坛,用自己悲苦的一生诠释了欢乐——这一人类永恒的主题的音乐大师——贝多芬。
今天让我们跟随法国文学家XXX一起走进XXX的艺术人生,共同领略音乐大师的人生风采。
(搜检预)XXX离开我们已经快二百年的工夫了,大家对他的了解可能不是很多,所以上节课老师布置了一个探究功课,请同学们回家以后经由过程查阅册本、上网等体式格局查找XXX的相干资料,大家都做了吗?学生:做了。
老师:好,放在桌子上,我检查一下。
(学生将功课放在桌上,老师搜检。
)有的同学上网查阅了相关资料,打印之后带来了;有的同学抄录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信息;还有的同学带来了《名人传》、《贝多芬传》、《音乐大百科》等相关书籍。
看来同学们的准备工作做得很充分,下面谁来谈谈,你所了解到的XXX?学生A:我知道他是一个聋子,后来他什么也听不见了,但他还在不停地创作。
他拿来一根木棍,自己咬住一头,把另一头放在钢琴上,通过这种方法感觉到声音,显示了惊人的毅力。
教师:这个同学说的很生动,通过一个小故事让我们看到了XXX所具有的惊人的毅力,很感人。
谁还来说说?(学生回答:略)教师:大家说的都很好,老师也找了一些资料拿来和大家交流。
音乐巨人贝多芬课堂实录
音乐巨人贝多芬课堂实录播放《命运交响曲》片断。
师:1827年3月26日,维也纳的天空电闪雷鸣,仿佛整个城市在大放悲声。
一声惊雷震响在贝多芬临终的屋内。
这位永久的叛逆者衰弱地举起不屈服的拳头,接着他向后倒下,死去了。
他去世时身边没有一个亲人,一双生疏的手为他阖上了双眼。
命运的确对他太不幸了,耳聋给他带来了巨大的苦痛与打击,而在爱情、生活上他也备受不幸,可他仍旧制造出了不朽的音乐。
当时并没有这样一位客人访问过贝多芬,这篇文章是作者依据《贝多芬传》及其它史料写成,但他虽然没有见过贝多芬,却在和他进行灵魂上的沟通。
出示课题。
师:请大家说说你所知道的贝多芬。
生:贝多芬是德国音乐家,闻名作品有《第三交响曲》(英雄)、《第五交响曲》(命运)、《第六交响曲》(田园)和《第九交响曲》(合唱)。
生:贝多芬耳聋是在28岁以后。
(师补充:实际上在他26岁时听力就消失问题了)生:我弹过贝多芬的乐曲,觉得他在耳聋前后的风格截然不同。
耳聋前犹如抒情诗一样美丽,耳聋后的作品则显得特别强劲有力。
(补充:在他的作品全集的年表中,除了一首三重奏,其余全部重要的作品都是在他耳聋后完成的,他从来没有听到过自己的音乐)师:刚才同学们说得很好。
贝多芬德国作曲家,被称为乐圣。
他一方面有着卓越的音乐天斌、酷热的叛逆气质和巨人般的顽强性格;另一方面他那百折不挠的意志和对社会的责任感而产生的崇高思想,形成他作为一个音乐家的特别品质。
在他全部重要的作品中,都表现了从斗争到成功、从黑暗到光明、从苦难到欢乐的精神历程。
尽管命运对他如此不公,可他却从没有屈服。
他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板书)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们通过对课文的阅读来理解。
师:伴乐朗读全课,划下文中你认为最关键的字句,思索一下:假如让你给文章加上一个小标题:一个样的人。
伴《春之声》朗读全文。
生:贝多芬一个顽强不屈的人。
师:你从什么地方看出他的顽强不屈呢?生:长而笨重的鼻子下一张紧闭的嘴,衬着略带方形的下颏,整个描绘出坚忍无比的生的意志。
七年级语文下册《音乐巨人贝多芬》课堂教学实录(2)
七年级语文下册《音乐巨人贝多芬》课堂教学实录(2)授课教师:贾明溢(铃声响后,贾老师走进教室)贾老师:同学们,你们对音乐家贝多芬了解多少?洪叶青同学:老师,不是让我们自己来讲课吗?贾老师:我先介绍一下贝多芬,你们再上好吗?洪叶青同学:那不行,说话算数,你一讲,我们设计好的程序不是没有用吗?贾老师:那好吧!你们来上吧!(贾老师走到学生座位坐下,洪叶青、钟玉青两位同学走上讲台)洪叶青同学:同学们,你们了解贝多芬吗?钟玉青同学:我最了解,下面我来介绍:贝多芬(1770—1827)德国作曲家、钢琴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出身科隆宫廷歌手家庭,自幼从父学音乐.19岁于波恩大学旁听哲学,后来定居维也纳.1820年后两耳是失聪,但从未辍学,毕生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主要作品有交响曲九部,其中以第三《英雄》、第五《命运》、第六《田园》、第九合唱最为著名,同时也为歌剧戏剧陪、配乐,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等.洪叶青同学:很好,同学们你们了解作者吗?(夏小雨同学举手后站起来回答)夏小雨同学:作者何为,原名何敬业,1922年生于浙江定海,历任记者,编辑等,1937年发表作品,代表作有《第二次考试》《临窗集》《织锦集》等.钟玉青同学:我这个人最大的缺点生就是字词老是记不大准确,同学们有谁能帮助我呢?(夏小雨同学举手后读课后生字词)洪叶青:钟玉青同学我来问你,本文作者写了那几件事?钟玉青:我不知道,哪位同学能帮助一下.(钱晓珊同学举手)钱晓珊:“客人”访问贝多芬的过程:女佣开门——女佣介绍贝多芬的情况——参观贝多芬的工作室——贝多芬下楼并开始和“客人”谈话——贝多芬和“客人”共进晚餐——贝多芬回忆往事.主要事件是:“客人”参观贝多芬工作室,贝多芬与“客人”见面,贝多芬回忆他最后一次指挥音乐会的情形.洪叶青同学:我再问钟玉青同学,读了文章后能不能给文章分段?钟玉青同学:这个我知道.本文1——5自然段为第一段.6——27自然段为第二段,其中6——11自然段为第一层,写贝多芬的出现.作者从外貌、形态上描写贝多芬.12——24自然段为第二层,写贝多芬丧失听觉.25——27自然段为第三层写贝多芬留客人吃晚饭.洪叶青同学:钟玉青同学真是很不错.请问同学们:课文中“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狮子毛”是何意?贺亚璇同学:这是一个比喻,贝多芬的意思是说,一般人都以为他很可怕,很难接近,而“客人”竟然来拜访他,女佣也未经过他的允许就让“客人”进门,他对他们的做法感到吃惊.洪叶青同学:再问钟玉青同学,为什么贝多芬说一棵树比一个人好?钟玉青同学:这需要用贝多芬耳聋后的心理来分析.一方面耳聋给贝多芬造成了交流的障碍,他常常被人误解,他的社会交往受到极大的约束,耳聋的他比不上一棵树,因为一棵树尚且可以谛听大自然的声音;另一方面耳聋后的贝多芬远离人世的喧嚣和纷争,获得了心灵的纯净和安宁,就心灵的纯净而言,社会中的人不如树好.洪叶青同学:很好,我再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周双林同学:贝多芬把耳聋的自己比作是“倒落的火山”.而“熔岩”则是指他的创作热情.他的意思是说,正当他对音乐的理解更进一步,创作欲望更强烈的时候,却遭到耳聋的打击,他不甘心就此放弃他的音乐事业.所以“拼命”“巴望”表现的是他敢于同命运作斗争的决心和信心.洪叶青同学:看来同学们都很聪明,我再来考考你们: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这里的“永恒”是何意?贺亚璇同学:这句是说贝多芬虽然因为耳聋,与人的交流和沟通发生困难,但是这种局限又使他超越语言,能够直接感知人的内心世界.由于耳聋人们会误解贝多芬,甚至朋友也会离他而去,但是音乐不会,音乐将永远陪伴着他,去抚慰他的心灵,传达出他的心声.洪叶青同学:谢谢贺亚璇同学.钟玉青同学:洪叶青老师,我还是有个问题不太理解,我想请问贾老师你能不能告诉我?课文中“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贾老师:贝多芬用他整个生命和热情从事音乐创作,音乐在贝多芬的笔下和心里已经成为生命的象征,然而乐队只能奏出有声的音符,却不能完美传达出心灵的律动和生命的节奏.不知刚才的回答两位老师满意不满意?洪叶青同学、钟玉青同学:谢谢老师,我们满意.洪叶青同学:这篇文章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不知道同学们读了本文后有没有深刻的印象,请同学们谈一谈自己的感受.沈锦媛同学:给我感受最深的句子是:“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洪叶青同学:我还想再问一个同学,谁能自告奋勇地说一下.(刘源同学举手)好,刘源同学你来说,说错了没有关系.刘源同学:贝多芬给我的印象最深的是:他为了自己的事业废寝忘食,整天乱糟糟的,他对事业这样忘我,令我很感动.(罗杰同学举手)洪叶青同学:好,罗杰同学再来说一下.罗杰同学:读完了本文后,我感受至深,贝多芬在耳聋的情况下,创作出一系列的交响乐,这种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洪叶青同学:很好,请坐下.下面请同学们找一下课文中描写神态的句子.孙鹏飞同学:虽然严肃,但脸上浮现出善良的笑.钟玉青同学:除了对神态描写外.课文还有对贝多芬身材的描写,现在我考一考大家,哪位同学知道?周双林同学:对贝多芬身材描写的句子是:一个身高五英尺左右的人,两肩极宽阔,仿佛要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及命运的担子,而他给人明显的印象就是他能担负得起.钟玉青同学:看来大家比我聪明.刚才我们对这篇文章进行了探讨,然而我对作文很想研究,下面请同学们参考作者对贝多芬的肖像描写,模仿这种写法,用几句话描写你最熟悉的一个同学的外貌.等一会儿,我们来进行交流.贾明溢老师:要求同学们在写人物时不要出现他们的姓名,让大家猜一猜你写的是谁?如果大家猜对了,说明你写的很形象,很逼真,也就是说,你写得很好.(学生开始写作,贾老师巡视,稍后学生开始交流)贺亚璇同学:那淑女的身材非常匀称,个头中等,十二三矣,白白的脸庞上镶嵌着一双乌黑的眼睛,两只小酒窝时常带着天真的微笑,头上扎着一个短短的小辫子,她穿着发白的牛仔裤.她长得很秀气,让人越看越喜欢.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写的是谁吗?(部分同学回答是周国玉)贺亚璇同学:回答很正确.束习同学:她有着一张胖乎乎的圆脸,浓浓的眉毛下,一双大眼睛时常发出慈善的光,高高的鼻梁上架着一副宽带眼镜,能说会道的樱桃小嘴旁镶嵌着一对小酒窝,乌黑发亮的头发被扎成两个羊角小辫.她无论是回答问题,还是走上讲台,都显得那么从容镇定,时常滑稽的动作令全班捧腹大笑,她性格开朗,乐于助人,你们知道她是谁吗?(有人回答是张媛)束习同学:很正确.洪叶青同学:下面请贾老师来总结一下.贾明溢老师:刚才洪钟两位小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精彩而生动的语文课,这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认为是我教学二十多年来最使我满意的一堂课.尤其是两位小老师对白式的讲解,使我耳目一新,受益非浅.我想在座的同学们都具有他们两位的天赋,只是平时没有展现的机会而已,我希望今后有更多的同学能走上讲台锻炼自己.下面我想采访一下两位小老师.请问你们觉得是自己上台讲课对课文的理解深刻,还是听老师讲课理解的深刻呢?钟玉青同学、洪叶青同学:我们觉得是自己上课对课文的理解深刻,因为要上台就必须要备课,查找资料,同时记忆也深刻.贾明溢老师:我再问一下同学们,你们是听老师讲课容易理解还是钟玉青同学、洪叶青同学讲课你们容易理解?部分同学回答:同学讲课容易理解,因为他们理解我们的困难,知道那些地方我们不懂.(下课铃声)贾明溢老师:今天的作业是把你们描写的人物肖像修改好,抄在小作文本子上.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贝 多 芬 传(节选)
“在悲苦的深渊里,贝多芬从事于讴歌欢乐。 这是他毕生的计划”
思考
课文通过写一件什么事,来表现“在悲苦 的深渊里,贝多芬从事于讴歌欢乐” ?
创作《第九交响曲》, 将欢乐颂引进交响曲中
“在痛苦的深渊里讴歌欢乐”是他毕生的计 划
踌躇
是否将合唱放 在交响曲中
如何将合唱放 在交响曲中
音乐
命运中 的矛盾
人生
人生路上不畏艰难,锲而不舍
中央电教馆资源中心
2003.12
贝 多 芬 传(节选)
罗曼·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兰
贝多芬简介
贝多芬,德国作曲家、 钢琴家,维也纳古典音乐 派的代表人物之一。1820 年两耳失聪仍继续音乐创 作。其主要作品反映当时 资产阶级反封建、争民主 的革命热情,表现人类的 英雄气概。他创作的九部 交响曲中,以第三《英 雄》、第五《命运》、第 六《田园》、第九《合唱》 最为著名。
七年级语文下册《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实录
师:这是什么描写?有什么特点?生:外貌描写.生:肩膀、大手、头发、脸、眼睛、嘴、下颏,无不显示出人物坚毅的力量.生:不是为写外貌写外貌,而是由远及近,将人物外貌与人物的精神世界结合在一起来描绘,表现了人物坚韧无比的性格.师:文中有一句话准确地表现了客人看到贝多芬时的感受.找找看,是哪一句?生:“客人带着好像敬畏又好像怜惜的神情,默不作声地望着他”.师:为什么有“怜惜的神情”?为什么又有“敬畏的神情”?生:从这位巨人身上看出了生活的窘迫和苦难,所以“怜惜”;又看出了坚韧无比的意志,所以“敬畏”.生2:贝多芬是个“热爱音乐”的人.师:说说理由.生: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永恒”指的是音乐,贝多芬已经超越了自己,领悟到人生的真谛,终身与音乐相伴.生3:贝多芬是个“顽强地与命运抗争”的人.从“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这句人物语言中可以看出.贝多芬把耳聋的自己比作是“倒落的火山”,“熔岩”指他的创作激情.他的意思是说,不甘心放弃他的音乐事业,“拼命”与“巴望”表现出他与不幸命运做斗争的决心.生4:贝多芬确实是个“顽强地与命运抗争”的人.从“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也能看出.贝多芬是用“心”和生命写的音乐,传达出的是他对人生和生命的理解.师:说的很有道理.请看投影上的《贝多芬年表》.贝多芬年表1798年,听觉渐衰.1800年,完成《第一交响曲》.1803年,完成《第二交响曲》.1805年,完成《第三(英雄)交响曲》.1807年,完成《第四交响曲》.1808年,完成《第五(田园)交响曲》,完成《第六(命运)交响曲》.1813年,完成《第七交响曲》.1814年,完成《第八交响曲》.1820年,完全失聪.1824年,完成《第九(合唱)交响曲》.1827年,逝世.生:这份年表进一步证明了贝多芬不屈地与命运抗争的精神.生5:贝多芬是个“内心充满着孤独和痛苦”的人.从“一个人到田野去,有时候我想,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这句话中可以看出.这是贝多芬耳聋后的心理写照:被人误解而苦闷和绝望.耳聋的他比不上一棵树,因为一棵树尚且可以谛听大自然的声音.生6:贝多芬是个“生活窘迫困顿”的人,从女佣的介绍可以看出.这是对人物的侧面描写.生7:贝多芬还是个外表脾气暴躁而内心有温和一面的人,这从他下楼时神情可以看出.师:同学们说的都有道理,总结一下,贝多芬是一个惨遭不幸(耳聋,生活窘迫困顿,不为常人理解而孤独),却与命运顽强抗争,将生命的全部热情奉献给了音乐的铮铮铁汉.师:回到这节课开头时我提出的问题,“音乐巨人贝多芬”和“音乐大师贝多芬”两个标题哪个更好一些?生:显然是“音乐巨人贝多芬”这个标题好,因为本文不是着重介绍贝多芬的音乐技艺高超或者音乐成就大,而是一幅人物速写,简洁的勾勒表现人物的精神,表现人物顽强地与命运抗争的精神.师:说的很好.由此看来,文章作者确实是技高一筹,通过记叙一次简短的访问经过,采用侧面、正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紧紧扣住人物的外貌和语言,深入到人物心灵,为我们展示了一位巨人的形象.师:交流到这里,对这篇课文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生:(略)师:请同学们反思小结一下,短短的四十分钟里,你学到了什么?生1:从文章中可以看到,人生的旅途不可能没有苦难和失败,我们要像贝多芬一样去坦然面对,扼住命运的咽喉,做一个真正的强者.生2:写人物的方法是多样的,正面、侧面结合,外貌、语言等等,关键是要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写出人物的性格.师:总结的很好.本节课我们一起感受了音乐巨人贝多芬不屈的信念,我们相信,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我们用信念做桨、意志做帆,我们定会——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师:请同学们课后完成以下作业:1、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并与家长或同学交流感受.2、阅读课标推荐名著《名人传》中的《贝多芬传》(本学期内完成).1 / 1。
七年级语文下册《音乐巨人贝多芬》课堂实录6
师:没错,就是1米5左右.欧洲人身高不足1米6,这怎么看,都与“巨人”无关,那么作者为什么仍称他为“巨人”呢?这节课就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与作家何为一起去寻找答案吧.三、出示学习目标.师:下面请看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谁来给大家朗读一下.生:朗读学习目标.师:目标已经明确,下面马上进入我们的快乐学习第一站.四、交流有关贝多芬的资料.师:课前预习过程中,同学们搜集了有关贝多芬的资料,现在让我们一起分享一下大家的学习成果,谁先来交流.生:交流师:你搜集的是哪方面的资料?(生:贝多芬的音乐成就)谁还有从其它方面搜集的?生:我从贝多芬的个人遭遇方面交流.生:我从贝多芬的生平事迹方面交流.师:看来同学们课前准备工作都做得不错,希望以后继续坚持,搜集资料时角度要全面,语言组织要连贯,主题要鲜明,在交流表达时要流畅、完整.五、走进文本.师:同学们,作为“乐圣”,贝多芬的音乐地位和音乐成就无人能及;作为和苦难命运作斗争的代表,贝多芬同样令人崇敬.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聆听他的故事,阅读他的灵魂,感悟他的精神.上节课我们对课文做了预习,老师教给了大家一种自读的方法----三句话自读法,下面让我们来展示一下我们小组自学的成果.(投影出示)1、扩写一个句子.扩写内容:这是一篇写贝多芬的文章.扩写要求: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理清客人访问贝多芬的全过程,概括一下其间写了哪几件事.师:哪个小组的同学起来交流一下?生:这是一篇写贝多芬与客人交流,与客人共进晚餐的文章.师:你们小组的同学谁还想补充?其他小组有没有不同意见?生:这是一篇写贝多芬与客人交流、共进晚餐、回忆往事的文章.师:同学们抓住了这篇文章的主要事件,在贝多芬与客人交流前,还发生了什么事?哪个小组的同学起来补充.生:还写了客人参观贝多芬的工作室.生:还有女佣介绍贝多芬的情况.师:女佣介绍贝多芬的情况之前发生了什么事?生:客人来访,女佣开门.师:大家概括得不错,围绕客人访问贝多芬的全过程这个线索,作者从正面和侧面进行了描写,使我们对文章有了整体的把握.刚才我们扩写句子的方法实际上就是对课文的内容进行了整体式概括,但是这种概括不一定是一个角度,它的角度非常丰富,我们刚才概括的角度主要是从文章的结构层次这个角度来概括的,除此以外,还有哪些角度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老师归纳的:(投影出示)从写法上概括:这是一篇主要运用外貌描写和语言描写来展示贝多芬生活遭遇和精神风貌的文章.从主题上概括:这是一篇表现贝多芬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献身音乐、面对苦难命运坚强而乐观精神的文章.从感情上概括……但是不管怎样,它们都叫整体式概括,目的就是概括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投影出示)2、创造一个句子.创造内容:从﹍﹍﹍﹍﹍﹍的描写中,我看到了一个﹍﹍﹍﹍﹍﹍的贝多芬.创造要求:在课文里面圈点勾画出对贝多芬外貌描写和语言描写的句子,并在旁边做好批注,体会人物的个性气质和精神风貌.师:对课文我们已经有了整体的把握,第一个学习目标我们已经完成,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完成第二个学习目标.同学们,作者把贝多芬这人人物鲜活地展示在我们面前,主要是因为作者的描写得法.那么,老师要考考大家,人物描写的方法主要有哪些?生: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师:课文主要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生:语言描写和外貌描写.师:首先找一找外貌描写的句子,看看从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贝多芬.生:从他那“十分陈旧,甚至是不整洁的”衣饰,“拖在衣服后面的”“早已失效了”的助听器的描写中,我看到了一个生活窘迫的贝多芬.师:这主要从什么方面描写的?生:从贝多芬的服饰打扮方面进行描写的.师:还有没有其它外貌描写的句子?生:从“愁苦”的脸,蓬乱的头发的描写中,我看到了一个有着苦难的压力的贝多芬.师:你主要从贝多芬的脸部表情和头发来感受贝多芬的形象的,在写他的头发时,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生:比喻和夸张.师:很好.除了写贝多芬的头发,作者还抓住了哪些外貌特征进行描写?生:从他那“仿佛要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及命运的担子”的宽阔双肩,“有力的大手”,“有一种凝重不可逼视的光”的“深邃的眼睛”,“紧闭的嘴”的描写中,我看到了一个对于不幸遭遇不妥协不屈服的贝多芬.生:从 “虽然严肃,但脸上浮现出善良的微笑”我看到贝多芬是个和蔼善良的人.师:让我们一起朗读文中外貌描写的句子.师:刚才同学们交流了这么多,那么我们来揣摩一下,怎样才能把人物描写得栩栩如生?生:按照一定的顺序.生:运用修辞.师:同学们很会归纳.下面老师告诉大家几个写作小窍门:(课件)1、抓住最能反映人物个性的外貌特征重笔刻画,做到以形传神.2、外貌描写时可以运用修辞,如比喻、夸张,以便更好地表现人物性格.3、外貌描写时要注意按照一定的顺序,如由远到近,由上到下,由概括到具体……4、外貌描写后可加上提示性格特点的语言.师:这篇课文中对贝多芬的肖像刻画正是注意了这些方法,才使贝多芬的生活遭际、个性气质和特有的精神世界淋漓尽致地展示了出来.外貌描写可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所谓言为心声,也就是通过人物的语言我们也可以直达人物的内心,了解他的喜怒哀乐、情感态度.下面让我们一起品读课文中关于贝多芬语言描写的句子,谈谈从中你了解的贝多芬.生:从贝多芬谈话的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因为耳聋被人捉弄、嘲笑,他的性格也因此变得暴躁;可以看出他也会孤独、软弱、苦闷、绝望;而他所有的痛苦,都源于他的耳聋.生:从“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里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这句话中,我看到了一个虽然遭到耳聋的打击,却不甘心就此放弃他的音乐事业,与不幸命运作斗争的贝多芬.生:从“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的音乐!”的描写中,我看到了一个以他的整个的生命和热情从事音乐创作,音乐已经成为生命的象征的贝多芬.师:同学们,透过文章的外貌、语言描写我们看出了贝多芬对音乐狂热的挚爱,视音乐为生命;看出了他意志的坚强,敢于与命运作殊死搏斗的精神.作家何为确实是与众不同,他笔下的贝多芬不仅是一个凡人,有着凡夫俗子的喜怒哀乐,更是一个巨人!师:了解了这种描写方法,我们就来个学以致用.请同学们运用学到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刻画咱们班级的一名同学,不要提及姓名,交流之后,猜猜他(她)是谁,看谁刻画得最像.生:自主修改导学案中的人物描写.修改之后,小组交流,推荐优秀代表进行全班交流.师:哪个小组的代表起来交流一下?生:交流.师:大家认识他吗?大声说出他的名字!写得真好,一位文坛小明星就要诞生了.还有谁想挑战一下.生:交流.师:你们小组的同学起来点评一下,交流一下你们推荐的理由.生:交流推荐的理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贝多芬传》(节选)课堂实录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交流,学生了解贝多芬的生平,学习其大胆创新、献身艺术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性格。
2.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感悟课文语言准确、生动、形象的特点,并能分析体会课文中富有巨大感染力的典型的字、词、句。
3.落实诵读练习,训练学生带着分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落实拓展写作练习,引导学生学习选取典型事例描写人物的方法。
第一课时教师:好,我们上课。
(导语)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第一单元——人物风采的第一课。
有这样一个人:他,是世界级的艺术大师;他的作品二百年来久演不衰成为了世界艺术之林里的经典;他一生遭遇了数不清的悲苦与不幸;面对浩劫,他坚若磐石,以极大的毅力与热情投入到艺术创作当中去。
他就是饱经忧患、蜚声乐坛,用自己悲苦的一生诠释了欢乐——这一人类永恒的主题的音乐大师——贝多芬。
今天让我们跟随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一起走进贝多芬的艺术人生,共同领略音乐大师的人生风采。
(检查预习)贝多芬离开我们已经快二百年的时间了,大家对他的了解可能不是很多,所以上节课老师布置了一个探究作业,请同学们回家之后通过查阅书籍、上网等方式查找贝多芬的相关资料,大家都做了吗?学生:做了。
老师:好,放在桌子上,我检查一下。
(学生将作业放在桌上,老师检查。
)有的同学上网查阅了相关资料,打印之后带来了;有的同学抄录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信息;还有的同学带来了《名人传》、《贝多芬传》、《音乐大百科》等相关书籍。
看来同学们的准备工作做得很充分,下面谁来谈谈,你所了解到的贝多芬?学生A:我知道他是一个聋子,后来他什么也听不见了,但他还在不停地创作。
他拿来一根木棍,自己咬住一头,把另一头放在钢琴上,通过这种方法感觉到声音,显示了惊人的毅力。
教师:这个同学说的很生动,通过一个小故事让我们看到了贝多芬所具有的惊人的毅力,很感人。
谁还来说说?(学生回答:略)教师:大家说的都很好,老师也找了一些资料拿来和大家交流。
(结合课件,介绍贝多芬生平。
师生之间、课内外知识之间进行交流。
建议配乐贝多芬《命运》交响曲。
)在悲苦的深渊里,贝多芬一生遭受不幸。
1770年12月16日他出生在德国莱茵河畔的一个小镇。
他的祖父是当时的宫廷乐师,父亲是宫廷的男高音歌手。
在我们看来,贝多芬出生于一个“音乐世家”,但这并没有给他带来欢乐,带给他的只有痛苦与不幸。
他的父亲是个酒徒,性格暴躁,一生庸碌无为。
他希望儿子成为第二个莫扎特,以便为他换来荣华富贵。
所以从4岁起,贝多芬便被迫学习钢琴,稍有不遂,即遭父亲毒打。
贝多芬的童年凄惨痛苦。
但他很聪明,很小就学会了演奏钢琴、管风琴、小提琴、长笛等乐器,13岁就当上了宫廷剧场首席小提琴师,显示了过人的音乐天赋。
1787年,他只身前往维也纳,一曲钢琴奏罢,音乐大师莫札特感到震惊,他说:“此年青人必为乐坛掀起狂澜!”得到当时的大师的赞赏,贝多芬惊喜万分,就在他准备拜莫扎特为师学习更多的知识的时候,不幸又一次降临在了他的头上——最爱他的母亲去世了。
这对他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他不得不离开维也纳回家,错失了向大师学习的机会。
年轻的贝多芬从此担负起养家的重任。
同时,他还遭受着失恋的折磨,心爱的姑娘离他而去。
他身心俱焚。
27岁时,他的耳朵开始耳鸣,随之他便进入了一片死一般寂静的世界。
双耳失聪,对于一般人来说,已属于残疾的范畴;对于把音乐看作自己生命的贝多芬来说,这是多么沉重的打击!我们可以看到这位音乐大师的一生都充满了痛苦与不幸,生活在悲苦的深渊里;然而面对这一切,他选择的是什么呢?是逃避、妥协、堕落还是自暴自弃?不,都不是,是讴歌欢乐!在悲苦的深渊里,贝多芬从事于讴歌欢乐,这是他毕生的计划。
请同学们打开书,想一想,悲苦的生活已经足以令我们心悸,而贝多芬身处悲苦的深渊,他何来欢乐呢?他又如何讴歌欢乐呢?我们一起来朗读一下课文,读课文的同时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课文通过写一件什么事,来表现“在悲苦的深渊里,贝多芬从事于讴歌欢乐”这一主题的?(教师找几个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朗读边思考问题。
)学生:朗读课文(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教师:好,回到我们课文的主题上来,思考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课文通过写一件什么事,来表现“在悲苦的深渊里,贝多芬从事于讴歌欢乐”这一主题的?请用你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
学生B:课文主要围绕着贝多芬创作《第九交响曲》这样一件事来写的。
教师:很好,回答的既正确又简洁。
什么是《第九交响曲》?《第九交响曲》在贝多芬的人生中有多么重要的意义?我们一起来看一小段资料片。
在看资料片的同时,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了和悲苦的命运进行抗争,贝多芬在创作《第九交响曲》的时候,通过怎样的大胆创新完成了他“讴歌欢乐”这一毕生的计划的?(同学们观看影片片段,思考问题。
)学生:同学们观看影片片段,思考问题。
教师:他大胆地将合唱《欢乐颂》引进到合唱当中,达到了什么目的?学生:讴歌欢乐。
教师:为了完成这个毕生的计划,他将合唱创造性的引入交响。
那我要问大家了,这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吗?是贝多芬一时的心血来潮,在某一天的早晨,一个音乐的灵感突然降临在他的头上,他便完成了这个创作吗?学生:不是。
教师:课文中哪个词表现了贝多芬艰苦的创作过程?学生:(思考后回答)踌躇教师:这个词怎么读?学生:chóuchú教师:贝多芬为此踌躇了一生。
踌躇,什么意思?(学生猜测)教师:不知道什么意思了,怎么办?——查字典!学生:(查完字典作答)犹豫,拿不定主意。
教师:将合唱引进交响曲他踌躇了一生,那我们就来看一下,在二、三两个自然段中,也就是将合唱引进交响曲的过程中,都有哪些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的事情令贝多芬踌躇?(学生阅读二、三自然段,思考。
)教师:有的同学已经有了答案,而且很肯定;有的同学还拿不定主意,让我们分组讨论一下。
(教师将全班分成两部分,各负责一个自然段。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分组讨论,教师到各个小组听取意见,参与讨论。
)教师:我们先来分析第二自然段。
学生:我找到了两个问题。
一个是他不知道将颂歌的形式放在哪部交响曲中,第二个问题是他不知用什么方式来结束。
教师:不错,找到两个问题,那这两个问题哪个是令他踌躇的主要问题?学生(齐答):第一个。
教师:也就是他不知道将合唱放在哪部交响曲中,即“是否将合唱放在《第九交响曲》中”。
这时候他还没有决定将合唱放在《第九交响曲》中,那么在第三自然段中,他决定将合唱放在《第九交响曲》中了吗?学生:决定了!教师:既然决定了,又有什么问题令他踌躇呢?学生:我们组觉得是“技术上的困难”令他踌躇。
教师:很有道理,不过在这里老师要给他们组来个小暴光。
刚才我参与了他们组的讨论,他们找到的并不是这个问题,你们自己说说你们找到的是什么问题?学生:我们刚开始认为,贝多芬踌躇的问题是“他要将合唱引进交响曲中,但他又不能毅然决然地和自己忠诚的乐队分手。
”教师:大家说他们一开始找到的这个问题是不是令贝多芬踌躇的一个原因?学生(齐声):是!教师:为什么后来你们组放弃了这个答案,而做出了新的解释呢?学生:我们认为在第三自然段中,这并不是令他踌躇的主要原因。
产生这个问题是由于“交响曲引进合唱,在技术上有极大的困难”。
技术上的问题解决了,其它问题也就解决了,它是主要原因。
教师:说的太好了!这个小组的同学不仅给我们提供了正确答案,而且还告诉了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析方法。
技术上存在困难,也就是贝多芬面对一个“如何将合唱放在《第九交响曲》中”的问题。
这两个问题都是什么方面的问题呀?学生:技术方面、音乐方面的。
教师:好解决吗?(学生不敢肯定)教师:如果对于我们来说,这是很难解决的,但贝多芬是音乐天才,这并不能成为他踌躇的根本原因。
他的踌躇还有没有更深刻的原因呢?请阅读第四自然段。
(学生阅读第四自然段,思考。
)学生:我找到这样一句话“这个不幸的人永远受着忧患折磨,永远想讴歌‘欢乐’之美;然而年复一年,他延宕着这桩事业,因为他老是卷在热情与哀伤的旋涡内。
”我觉得这里面有他踌躇的更深刻的原因。
学生:“热情与哀伤”是一对反义词,贝多芬卷在这里面令他踌躇。
教师:很好,他永远受着忧患折磨,永远想讴歌欢乐;他刚有一股创作的热情,生活中的不幸又一次降临在他的身上。
他置身于一个又一个矛盾的旋涡之中。
我们总结一下,他踌躇的根本原因是?学生:矛盾,人生中的矛盾,命运中的矛盾。
教师:面对这些矛盾,他完成讴歌欢乐的毕生计划了吗?学生:完成了。
教师:那句话告诉我们了?学生: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日他才完成了心愿,可是完成的时候是何等的伟大!教师:面对音乐技术上的种种问题,面对人生命运中的种种矛盾,贝多芬最终还是完成了讴歌欢乐的毕生计划,这体现了一种什么精神?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多人回答):他是一个坚强的人。
他是一个不屈服于命运的人。
他是一个不向困难低头的人。
他是一个执着于自己追求的人。
他也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教师:让我们带着对贝多芬这种精神的理解,一起来朗读这个自然段。
(师生共同朗读第四自然段。
)教师:(课堂小结)我们这节课走进了贝多芬的艺术人生,了解了他的生平,分析了他在创作《第九交响曲》中面临的问题与困难;那么他究竟是如何在《第九交响曲》中诠释欢乐这个主题的呢?我们下节课一起来学习。
第二课时教师:分析了半天《第九交响曲》的创作,大家是不是非常想听一听《第九交响曲》呀?学生:是!教师:那好,下面老师就放一段《第九交响曲》的片段,请同学们用你的耳朵去聆听这段音乐,用你的眼睛看课文第五自然段对《第九交响曲》的描写,用你的心去感受。
(教师播放《第九交响曲》的片段,在乐曲的转折处稍做点拨。
学生听曲子,看课文。
)教师:乐曲听完了,现在请大家说说学生:我觉得乐曲特别有气势,在整个过程中我跟着乐曲的发展,心情特别不平静。
乐曲的震撼力非常强。
学生:我觉得特别感人,就好像看到贝多芬在疯狂地创作一样。
学生:我听了之后,我觉得这个曲子开始的时候像一个关在监狱里的犯人,没有自由,特别苦。
后来他从监狱里出来了,又参加了军队,浩浩荡荡地上前线。
他们打败了敌人,获得了自由,在一起狂欢!教师:这个同学说的非常好,他用了一个非常生动的比喻,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来形容他听了音乐之后的感觉。
我觉得罗曼·罗兰应该向你学习!我们再来看一下罗曼·罗兰这段对音乐的描写,你们说说从头至尾听完这段文字之后,你的整体感受是什么?学生:我觉得整段文字和音乐的配合非常紧密。
在它开始的时候,课文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吸引你读下去。
当他写到“主题过渡到人声上去是”写得很严肃,让人肃然起敬。
而最后,他也写得非常激动,非常兴奋。
学生:我觉得文章写得栩栩如生,随着音乐的变化,课文描写时而高亢激昂,时而低回婉转。
教师:这个同学说的话虽然不多,但是十分精当,她用了三个词“栩栩如生”、“高亢激昂”、“低回婉转”便准确地表现了文章语言对音乐的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