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练习题
六国论课本练习题答案
六国论课本练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 《六国论》一文中,作者认为六国灭亡的首要原因是什么?A. 六国相互攻伐B. 六国的地理环境C. 六国的内政腐败D. 秦国的军事实力答案:A2. 根据《六国论》的论述,以下哪一项不是六国灭亡的原因?A. 六国之间缺乏团结B. 六国的国力弱小C. 六国的外交策略失误D. 秦国的统一战略答案:B3. 在《六国论》中,作者提到“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这句话的意思是?A. 六国用土地来讨好秦国,就像抱着柴火去救火一样,只会越烧越旺B. 六国用土地来对抗秦国,就像抱着柴火去救火一样,毫无作用C. 六国用土地来交换和平,但秦国的野心无法满足D. 六国用土地来换取秦国的援助,但最终导致了自身的灭亡答案:A二、填空题1. 《六国论》是_________所著,主要论述了战国时期六国灭亡的原因。
答案:苏洵2. 作者在文中提到,六国之所以灭亡,是因为“_________”,即六国之间相互攻伐,没有团结起来。
答案:以地事秦3. 作者认为,如果六国能够“_________”,那么秦国就无法轻易地统一六国。
答案:合纵三、简答题1. 《六国论》中提到的“六国”指的是哪六个国家?答案:《六国论》中提到的“六国”指的是战国时期的齐、楚、燕、韩、赵、魏六个国家。
2. 简述《六国论》中作者对六国灭亡原因的分析。
答案:作者认为六国灭亡的首要原因是六国之间相互攻伐,缺乏团结,没有形成有效的联盟来对抗秦国。
此外,六国在外交策略上的失误,如以土地事秦,也是导致灭亡的重要原因。
四、论述题1. 论述《六国论》中作者对于六国灭亡的深刻见解,并结合历史背景分析其观点的现实意义。
答案:《六国论》中,作者深刻地分析了六国灭亡的原因,认为六国之间缺乏团结,相互攻伐,导致秦国能够逐个击破。
作者的观点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提醒人们在面对强敌时,团结一致是至关重要的。
在当今世界,这种团结合作的精神同样适用于国家间的外交关系和国际事务的处理,强调了合作共赢的重要性。
高中语文《六国论》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高中语文《六国论》同步练习题(含答案)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六国论(宋)苏洵..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
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六国论(清)李桢宋二苏氏论六国徒事割地赂秦,自弱、取夷灭,不知坚守纵约;齐、楚、燕、赵不知佐韩、魏以摈秦:以为必如是,而后秦患可纾。
夫后世之所以恶秦者,岂非以其暴邪?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
完整word版,六国论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六国论同步练习题及答案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革灭殆尽(dài)暴霜露(bào)B思厥先祖父(jué)胜负之数(shù)C弊在赂秦(lù)为国者(wèi)D不得下咽(yàn)洎牧以谗诛(zì)提示:A项中“暴”读“pù”;C项中“为”读“wéi”;D项中“洎”读“jì”。
答案:B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六国互丧互:交互。
盖失强援盖:因为。
B思厥先祖父先:对已去世尊长的敬称。
暴秦之欲无厌厌:讨厌。
C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判:分出,分清。
终继五国迁灭迁:改变。
D后秦击赵者再再:两次。
苟以天下之大苟:如果。
提示:B项中“厌”应为“满足”。
答案:B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今义相同的一组是()①盖失强援,不能独完②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③至于颠覆,理固宜然④可谓智力孤危⑤然后得一夕安寝⑥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⑦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A①②⑦联网B③④⑤C①⑤⑦D④⑥⑧提示:②“祖父”古义为“祖辈父辈”;③“至于”古义为“到了……地步”;④“智力”古义为“智慧与力量”;⑥“其实”古义为“那实际上”;⑧“故事”古义为“旧事,先例”。
答案:C4.从词类活用的角度,选出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A小则获邑,大则得城B日削月割,以趋于亡C不能容于远近D因利乘便,宰割天下提示:B项为名词作状语,A、C、D三项为形容词作名词。
答案:B5.选出加点词的意义及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②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③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④城之破也,妇孺不存⑤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A①②B②⑤C③④D①⑤提示:①被打破,被攻克;②攻克;③解除,破解;④被攻占,被攻克;⑤攻克,攻破。
答案:B6.下列句中“于”的用法与“其势弱于秦”中“于”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齐人勿附于秦B至于颠覆,理固宜然C吾祖死于是D师不必贤于弟子提示:A项中“于”为“和”的意思,B项中“至于”为一固定短语,C项中“于”是“在”的意思,D项中“于”与例句中“于”皆是“比”的意思。
《六国论》同步练习(含答案)
《六国论》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未可专以罪秦也罪:归罪B.以为必如是,而后秦患可纾纾:解除C.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视:看待D.彼岂不逆知夫纵约之不可保哉逆:预料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夫后世之所以恶秦者,岂非以其暴邪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B.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其孰能讥之乎C.张喙而恐喝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D.焉独存,虽王可也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3.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②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③师不必贤于弟子④可谓智力孤危⑤思厥先祖父⑥胜负之数,存亡之理⑦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A.③④ B.①⑦ C.②⑤ D.①⑥4.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夫六国与秦皆诸侯与嬴而不助五国也B.向使三国各爱其地使六国各爱其人C.燕赵之君,始有远略始速祸焉D.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5.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是中国古代一种论文文体。
《昭明文选》里将“论”分为两类:一是史论,二是政论。
政论即“学士大夫议论古今时世人物或评经史之言”,如《六国论》。
B.“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汉朝分王、侯二等。
诸侯有自己的封地,面积大小一样,必须服从王室,按期纳贡,并随同作战。
C.“郡”是古代的行政区域,始见于春秋时期,不同朝代称谓不同。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设立郡,汉增加郡的数量,隋唐废郡设州,明清称府。
D.“六国”指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因为都在崤山以东,也被称为“山东”六国。
6.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鸿门宴》故事以曹无伤告密、项羽决定进攻刘邦始,以项羽受璧、曹无伤被诛终,首尾呼应,情节完整,叙事波澜横生,矛盾迭出,扣人心弦。
B.《谏太宗十思疏》魏征从树木、流水常见现象入手,以类比推出要“国治”必须“德厚”,劝谏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善始善终。
《六国论》练习题
《六国论》练习题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0分)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2、六国互丧,率.赂秦耶3、不赂者以.赂者丧4.、.诸侯之所大患.5、暴秦之欲无厌.6、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7、斯.用兵之效也8、洎牧以谗诛.9、可谓智力..孤危10、战败而亡,诚.不得已11、向使.三国各爱其地12、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13、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14、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15、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二、翻译下列的句子(40分)1、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举以予人,如弃草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至于颠覆,理固宜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与赢而不助五国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胁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选择题1、与“礼.天下之奇才”词法不同的一项是:____A、汝以一念之贞.B、若入前.为寿C、曲终收拨当心..画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2、与“盖失强援,不能独完.”词法不同的一项是:____A、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B、沛公欲王.关中C、因为之力而敝.之D、或未必艰.贞若是3、与“日.割月削,以趋于亡”词法不同的一项是:____A、能守其土,义.不赂秦B、予弱冠粤.行C、侣.鱼虾而友.麋鹿D、沛公已去,间.至军中4、与“李牧连却.之”词法不同的一项是:____A、则群.聚而笑之B、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C、虽大风浪不能鸣.也D、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5、与“其势弱于秦”句式不同的一项是:____A、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B、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C、而大声发于水上D、劳苦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6、与“斯用兵之效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____A、沛公之参乘樊哙也B、不拘于时,学于余C、虽大风浪不能鸣也D、古之人不余欺也7、与“举以予人,如弃草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____A、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B、吾属今为之虏矣C、阿品远官河南D、欲呼张良与俱去8、与“而为秦人积肆之所劫”句式相同的一项是:____A、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B、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C、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D、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9、与“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句中“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____A、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B、兵精粮多,足以立事C、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D、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10、与“六国破灭,非兵不利”句中“兵”用法相同的一项是:____A、故止兵伐谋,其次伐交B、赵亦设盛兵,秦不敢动C、左右欲兵之D、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六国论》学习复习题(含答案)
《六国论》学习复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 《六国论》是哪位作者的作品?- A. 司马迁- B. 司马光- C. 苏轼- D. 班固答案: B. 司马光2. 《六国论》主要分析了哪六个国家的兴衰?- A. 齐、楚、燕、韩、赵、魏- B. 秦、楚、燕、韩、赵、魏- C. 齐、楚、燕、韩、魏、齐- D. 秦、齐、燕、韩、赵、魏答案: B. 秦、楚、燕、韩、赵、魏3. 《六国论》认为,六国之亡,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什么?- A. 赂秦- B. 赂楚- C. 赂燕- D. 赂齐答案: A. 赂秦4. 《六国论》中,作者提到了哪两位历史人物作为六国灭亡的警示?- A. 孔子、孟子- B. 商鞅、吕不韦- C. 屈原、陈涉- D. 李斯、韩非答案: D. 李斯、韩非二、简答题1. 请简要概括《六国论》的主要观点。
答案: 《六国论》主要观点是,六国之亡,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2. 《六国论》中,作者是如何评价六国诸侯的?答案: 在《六国论》中,作者认为六国诸侯皆非庸才,然而他们却因赂秦而自毁前程。
3. 《六国论》中,作者对哪两位历史人物进行了赞扬?答案: 在《六国论》中,作者对李斯和韩非两位法家人物进行了赞扬,认为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对于六国的灭亡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论述题1. 请结合《六国论》的内容,论述六国灭亡的原因。
答案: 六国灭亡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内部矛盾,诸侯之间互相争斗,力量分散;二是外部因素,即赂秦。
赂秦使得六国实力大减,最终导致灭亡。
2. 请分析《六国论》中,作者对六国诸侯的评价。
答案: 在《六国论》中,作者对六国诸侯的评价是复杂的。
一方面,作者认为他们皆非庸才,有才能和抱负;另一方面,作者批评他们因赂秦而自毁前程,缺乏远见和坚守原则的能力。
《六国论》同步练习(含答案)
《六国论》同步练习一、文言文阅读阅读《六国论》,完成下面小题。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
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不赂者以赂者丧②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B.①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②一人之心,万人之心也C.①赂秦而力亏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D.①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②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2.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提出并论证了六国灭亡“弊在赂秦”的精辟论点,借古讽今,抨击宋王朝对辽和西夏的屈辱政策,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六国灭亡的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六国论》练习及答案
《六国论》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弊在赂.(lù)秦小则获邑.(yì) 暴.(bào)霜露B.率.(lǜ)赂秦耶思厥.(jué)先祖父如弃草芥.(jiè)C.奉之弥.(mí)繁与.(yù)嬴而不助五国也胜负之数.(shǔ)D.洎.(jì)牧以谗诛不得下咽.(yàn) 革灭殆.(dài)尽之际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①率赂秦耶率:一概,都②暴霜露,斩荆棘暴:暴露③暴秦之欲无厌厌:厌烦④始速祸焉速:迅速⑤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与:和⑥洎牧以谗诛洎:等到⑦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殆:危险⑧或未易量易:轻易A.①⑤⑦⑧B.①②⑥⑧C.②③④⑦D.①②⑤⑥3.下列各句中的“以”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不赂者以赂者丧②秦以攻取之外③举以予人④以有尺寸之地⑤苟以天下之大⑥洎牧以谗诛⑦以地事秦⑧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A.②⑦⑧B.①⑤⑥C.②④⑦D.③④⑧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词类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A.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B.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C.日.削月.割,以趋于王D.不能独完.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含有与现代汉语词义不相同的一项是()①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②思厥先祖父③刺客不行....④至于颠覆⑤可谓智力..之势..孤危⑥有如此⑦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⑧胜负之数,存.亡.之理A.①②③⑤⑦B.②④⑤⑦⑧C.①⑤④⑥⑧D.②③⑤⑥⑦6.下列句中有关“为”字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①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③邯郸为.郡④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A.①与②③④读音不同,②③④意义一样。
B.①②与③④读音不同,意义也不同。
C.①与②③④读音不同,②③④意义互不相同。
D.①②与③④读音不同,②③④意义不一样。
六国论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六国论考试题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六国论》的作者是谁?A. 司马迁B. 苏洵C. 韩愈D. 欧阳修答案:B2. 《六国论》中提到的“六国”是指以下哪些国家?A. 齐、楚、燕、韩、赵、魏B. 齐、楚、燕、韩、赵、秦C. 齐、楚、燕、韩、赵、宋D. 齐、楚、燕、韩、赵、鲁答案:A3. 《六国论》中,作者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A. 六国自己不团结B. 秦国过于强大C. 天灾人祸D. 六国君主昏庸答案:A4. 在《六国论》中,作者提到了哪个国家是六国中最后灭亡的?A. 赵国B. 韩国C. 魏国D. 齐国答案:D5. 《六国论》中,作者认为六国灭亡的教训是什么?A. 要重视农业发展B. 要重视军事建设C. 要团结一致D. 要重视外交策略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六国论》中,作者认为六国之所以灭亡,是因为它们________。
答案:不团结2. 在《六国论》中,作者提到了“________”的策略。
答案:合纵连横3. 《六国论》中,作者认为秦国之所以能够统一六国,是因为它________。
答案:利用了六国的矛盾4. 在《六国论》中,作者提到了“________”的教训。
答案:唇亡齿寒5. 《六国论》中,作者认为六国灭亡的教训是________。
答案:要团结一致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六国论》中作者对六国灭亡原因的看法。
答案:作者认为六国之所以灭亡,是因为它们不团结,没有能够联合起来抵抗秦国的侵略。
2. 《六国论》中,作者提到了哪些策略来防止国家的灭亡?答案:作者提到了“合纵连横”的策略,即通过联合其他国家来抵抗秦国的侵略。
3. 《六国论》中,作者对秦国的统一六国有何评价?答案:作者认为秦国之所以能够统一六国,是因为它利用了六国之间的矛盾和不团结,通过分化瓦解的方式逐一击破。
4. 从《六国论》中,我们可以学到哪些历史教训?答案:从《六国论》中,我们可以学到团结一致的重要性,以及在面对强敌时,内部的团结和外部的联合是防止国家灭亡的关键。
(完整版)《六国论》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六国论》练习题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弊在赂.秦(luò)思厥.先祖父(jué) 抱薪.救火(xīn)B.暴.霜露(bào) 如弃草芥.(jiè) 胜负之数.(shù)C.燕.赵之君(yān) 洎.牧以谗诛(jì) 倘.与秦相较(tǎnɡ)D.为.国者(wèi) 革灭殆.尽(dài) 日削.月割(xuē)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赂者以.赂者丧秦以.攻取之外B.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C.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D.与嬴而.不助五国也惜其用武而.不能终3.下列加点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至于..百倍..颠覆,理固宜然 B.与战胜而得者,其实C.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D.如弃草芥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A.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B.能守其土,义.不赂秦C.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D.日.削月割,以趋于亡5.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B.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D.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
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六国论考试题及答案
六国论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六国论”的作者是哪位历史人物?A. 司马迁B. 苏秦C. 韩非D. 荀子答案:B2. “六国论”主要论述的是哪个时期的政治格局?A. 春秋时期B. 战国时期C. 秦朝时期D. 汉朝时期答案:B3. 苏秦在“六国论”中主张的是什么?A. 联合六国对抗秦国B. 秦国统一六国C. 六国各自为政D. 秦国与六国和平共处答案:A4. “六国论”中提到的“合纵”是指什么?A. 六国联合B. 秦国统一C. 六国各自为政D. 秦国与六国和平共处答案:A5. “六国论”中提到的“连横”是指什么?A. 六国联合B. 秦国统一C. 秦国与其他国家的联盟D. 六国各自为政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六国论”中提到的六国包括以下哪些国家?A. 齐国B. 楚国C. 秦国D. 燕国E. 赵国答案:ABDE2. 苏秦在“六国论”中提出的主要论点包括以下哪些?A. 六国应该联合起来B. 秦国的威胁C. 六国各自为政的后果D. 秦国统一六国的好处答案:ABC3. “六国论”中提到的“合纵连横”策略,其目的是什么?A. 增强六国之间的合作B. 削弱秦国的力量C. 避免秦国的统一D. 加强秦国与其他诸侯国的联盟答案:ABC4. 苏秦在“六国论”中认为,六国联合起来能够达到什么效果?A. 抵抗秦国的侵略B. 保持各国的独立C. 促进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D. 削弱秦国的实力答案:ABCD5. “六国论”中提到的“连横”策略,其可能带来的后果是什么?A. 秦国的势力范围扩大B. 六国之间的矛盾加剧C. 秦国与其他诸侯国的关系紧张D. 秦国的统一进程加快答案:AB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六国论”的主要内容。
答案:苏秦在“六国论”中主张六国应该联合起来,共同抵抗秦国的侵略,以保持各国的独立和安全。
他分析了秦国的威胁和六国各自为政的后果,提出了“合纵”策略,即六国联合,以及“连横”策略,即秦国与其他诸侯国的联盟。
《六国论》练习(含答案)
《六国论》练习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文本一:苏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人。
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岁余举进士,又举茂才异等,皆不中。
悉焚常所为文,闭户益读书,遂通《六经》、百家之说,下笔顷刻数千言。
至和、嘉祐间,与其二子轼、辙皆至京师,翰林学士欧阳修上其所著书二十二篇,既出,士大夫争传之,一时学者竞效苏氏为文章。
所著《权书》《衡论》《机策》,文多不可悉录。
《心术》曰:为将之道,当先治心,太山覆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待敌。
凡兵上义,不义虽利不动。
夫惟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战。
凡主将之道,知理而后可以举兵,知势而后可以加兵,知节而后可以用兵。
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
或曰,机者创业之君所假以济耳守成之世其奚事机而安用夫腹心之臣,呜呼!守成之世,能遂熙然如太古之世矣乎,未也,吾未见机之可去也。
且夫天下之变,常伏于安,田文所谓“子少国危,大臣未附”,当是之时,而无腹心之臣,可为寒心哉!昔者高祖之末,天下既定矣,而又以周勃遗孝惠、孝文;武帝之末,天下既治矣,而又以霍光遗孝昭、孝宣。
盖天下虽有泰山之势,而圣人常以累卵为心,故虽守成之世,而腹心之臣不可去也。
宰相韩琦见其书,善之,奏于朝,召试舍人院,辞疾不至,遂除秘书省校书郎。
会太常修纂建隆以来礼书,乃以为霸州文安县主薄,与陈州项城令姚辟同修礼书,为《太常因革礼》一百卷。
书成,方奏未报,卒。
赐其家缣、银二百,子轼辞所赐,求赠官,特赠光禄寺丞,敕有司具舟载其丧归蜀。
有文集二十卷、《谥法》三卷。
(节选自《宋史·苏洵传》,有删改)文本二: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泊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六国论练习及答案.doc
《六国论》练习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洎(ji)牧以谗诛不得下咽(yan)奉之弥(mi)繁B.弊在赂(山)秦弃之如草芥(jie)率(lti)赂秦耶C.暴(bdo)霜露革灭殆(ddi)尽之际小则获邑(yl)D.胜负Z数(shu)思厥(juQ)先祖父与(yti)嬴而不助五国也2.下而每项中有两个句子,①暴秦之欲无厌②不爱珍器重宝③始速祸焉④革灭殆尽⑤或曰:并国互丧⑥却匈奴七百余甲都有音形完全相同的加点字,意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学而不厌向使三国各爱其地不速之客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或未易量李牧连却之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③⑥D.③④⑤3.选出加点字“而”不表转折的一项。
()A.有如此Z势,而为秦人积威Z所劫B.战败而亡,诚不得已C.故不战而而强弱胜负已判矣D.苟以夭下之人,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4.选出没有活用现象的句了。
()A.至于颠覆,理固宜然B.能守其土,义不赂秦C.故不战强弱胜负已判矣D.日削月割,以趋于亡5.下列句屮加点的词,含有与现代汉语词义相同的一项是()①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②思厥先祖•父③然示得一夕安寝④可谓智力孤危⑤剌客不行,良将犹在⑥吾恐秦人食Z不得下咽也⑦1佃犹有可以不赂血胜ZZ势⑧胜负Z数,存亡Z理⑨而从六国破亡Z故事A.①③⑤B.②④⑦C.⑥⑦⑧D.①⑤⑨6.下列句中“为”字,说得正确的一项是()①而为秦人积威所劫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③邯郸为郡④圣人Z所以为圣A.①与②③④读咅不同,②③④意义一样B.①②与③④读音不同,意义也不同C.①与②③④读音不同,②③④意义互不相同。
D.①②与③④读音不同,②③④意义不一样。
7.我国古代有一位作家这样评论秦的灭亡:“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这句话出自(),该作者是朝的,请选择()A.《史记》西汉司马迁B.《过秦论》西汉贾谊C.《后汉书》西汉班超D.《阿房宫赋》唐杜牧2)从经济学角度看,秦灭亡的原因是()A.秦统治残暴B.农民起义结果C.秦苛捐杂税沉重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规律3)从哲学角度看,秦灭亡体现的哲理是()A.先有内因,后有外因B.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C.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D.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判:决定B.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速:招致C.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向:以前D.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当:当……时候9.下列句了屮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和同的一项是()A.暴秦之欲无厌杳不知其所之也B.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举匏尊以相属C.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D.赵尝五战于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引用古人的话,以“抱薪救火”为例证,说明以地事秦必然导致灭亡的严重后果。
(完整版)《六国论》练习题及答案
《六国论》练习题一、基础考查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弊在赂.秦(luò) 思厥.先祖父(jué) 抱薪.救火(xīn)B.暴.霜露(bào) 如弃草芥.(jiè) 胜负之数.(shù)C.燕.赵之君(yān) 洎.牧以谗诛(jì) 倘.与秦相较(tǎnɡ)D.为.国者(wèi) 革灭殆.尽(dài) 日削.月割(xuē)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赂者以.赂者丧秦以.攻取之外B.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C.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D.与嬴而.不助五国也惜其用武而.不能终3.下列加点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至于..百倍..颠覆,理固宜然 B.与战胜而得者,其实C.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D.洎牧以谗诛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A.盖失强援,不能独完.B.能守其土,义.不赂秦C.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D.日.削月割,以趋于亡5.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B.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D.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二、语段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
六国论试题及答案
六国论试题一、重点词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2、六国互丧,率赂秦耶3、此言得之4、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5、燕赵之君,始有远略6、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7、胜负之数,存亡之理8、后秦赵者再,李牧连却之9、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10、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11、然则诸侯之地有限12、向使三国各爱其地二、古今异义1.思厥先祖父2.至于颠覆,理固宜然3.可谓智力孤危4.后秦击赵者再5.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6、刺客不行,良将犹在7、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8、其实百倍9、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三.重点词语四、词类活用1、日削月割2、不能独完3、义不赂秦4、李牧连却之5、用武而不终也6、礼天下之奇才五、一词多义2.得①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②此言得之③诚不得已3.势①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②其势弱于秦4.以①不赂者以赂者丧②秦以攻取之外③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④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⑤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⑥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⑦洎牧以谗诛⑧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⑨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六、文言句式1、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2、破灭之道也3、举以予人4、斯用兵之效也.5、赵尝五战于秦6、洎牧以谗诛7、并力西向8、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9、为国者无使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哉10、苟以天下之大七、通假字1、暴秦之欲无厌2、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八、重点句子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2、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3、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4、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5、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九.默写1、六国破灭,,,。
《六国论》练习及答案
《六国论》练习及答案《六国论》⼀、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完全正确的⼀项是()A.弊在赂.(lù)秦⼩则获⾢.(yì) 暴.(bào)霜露B.率.(lǜ)赂秦耶思厥.(jué)先祖⽗如弃草芥.(jiè)C.奉之弥.(mí)繁与.(yù)嬴⽽不助五国也胜负之数.(shǔ)D.洎.(jì)牧以谗诛不得下咽.(yàn) ⾰灭殆.(dài)尽之际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组是()①率赂秦耶率:⼀概,都②暴霜露,斩荆棘暴:暴露③暴秦之欲⽆厌厌:厌烦④始速祸焉速:迅速⑤与嬴⽽不助五国也与:和⑥洎牧以谗诛洎:等到⑦且燕赵处秦⾰灭殆尽之际殆:危险⑧或未易量易:轻易A.①⑤⑦⑧B.①②⑥⑧C.②③④⑦D.①②⑤⑥3.下列各句中的“以”字⽤法归类正确的⼀项是()①不赂者以赂者丧②秦以攻取之外③举以予⼈④以有尺⼨之地⑤苟以天下之⼤⑥洎牧以谗诛⑦以地事秦⑧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A.②⑦⑧B.①⑤⑥C.②④⑦D.③④⑧4.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词类活⽤与例句相同的⼀项是()例句:能守其⼟,义.不赂秦A.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B.以事秦之⼼礼.天下之奇才C.⽇.削⽉.割,以趋于王D.不能独完.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含有与现代汉语词义不相同的⼀项是()①较秦之所得,与战胜⽽得者,其实....百倍②思厥先祖⽗③刺客不⾏....④⾄于颠覆⑤可谓智⼒..之势..孤危⑥有如此⑦⽽从六国破亡之故事..⑧胜负之数,存.亡.之理A.①②③⑤⑦B.②④⑤⑦⑧C.①⑤④⑥⑧D.②③⑤⑥⑦6.下列句中有关“为”字的分析,正确的⼀项是()①⽽为.秦⼈积威之所劫②为.国者⽆使为积威之所劫哉③邯郸为.郡④如今⼈⽅为⼑俎,我为鱼⾁,何辞为.?A.①与②③④读⾳不同,②③④意义⼀样。
B.①②与③④读⾳不同,意义也不同。
C.①与②③④读⾳不同,②③④意义互不相同。
(完整版)六国论练习题以及答案
六国论导学案一、字音字形贿赂城邑.暴.霜露荆棘.草芥.弥.繁颠覆.谗.言邯郸..百战不殆.二、通假字暴秦之欲无厌.当.与秦相较三、重点实词1.非兵.不利 2. 率.赂秦耶 3.思厥.先祖父4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 5.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6.理固宜然7.与.赢而不助五国也8.始.有远略.9.暴秦之欲无厌.9.始速.祸焉10.洎.牧以谗诛11.诚.不得已12.向使..三国各爱其地13.则胜负之数.14.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15、后秦击赵者再.四、古今异义1. 其实百倍2.至于颠覆3.思厥先祖父4.可谓智力孤危5.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6.刺客不行五、词类活用1.不能独完2.义不赂秦3.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4.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4.李牧连却之 6.日削月割六、特殊句式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2.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3.洎牧以谗诛4.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5.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6.苟以天下之大7、日削月割8.其势弱于秦9.举以予人七、翻译1.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2.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3.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4.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5、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6、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八、课堂巩固练习1、下列加点词语的注音和解释正确的一组是:① 率赂秦耶率:全部②思厥先祖父厥:代词,其③暴霜露,斩荆棘暴:bao 暴露④暴秦之欲无厌厌:厌烦⑤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与:结交⑥始速祸焉速:很快⑦洎牧以谗诛洎:ji 等到⑧当与秦相较当:应当⑨或未易量易:轻易⑩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劫:侵略A.①③⑤⑦⑧ B.①②⑤⑦⑨C.③④⑥⑧⑩D.②④⑥⑨⑩2、下列句中的“以”字,与“不赂者以赂者丧”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B.举以予人,如弃草芥C.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D.洎牧以谗诛3、下列句中画线的词语,全部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①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②思厥先祖父③然后得一夕安寝④可谓智力孤危⑤剌客不行,良将犹在⑥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⑧.至于颠覆⑨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A.①③⑤B.②④⑦C.⑥⑦⑧D.①⑤⑨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4——7题六国论苏辙愚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
部编本必修下《六国论》练习及答案
《六国论》练习一、文化常识:1.先:2.故事:3.厥:4. 国:二、翻译:(先划出采分点,再翻译)1、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2.不赂者以赂者丧。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3.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4.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5.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6.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此言得之。
7.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8.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9.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10.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11.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12.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三、情景语句默写1.《六国论》的中心论点是“,,,。
”也总结了六国灭亡的原因。
2.《六国论》结尾指出“,,。
”明确体现文章借古讽今,告诫北宋统治者要汲取历史教训的主旨。
3.《六国论》中的“,,,。
”引用了古人的一个譬喻,准确形象地说明了赂秦的严重危害。
4.苏洵在《六国论》中告诫统治者不要被强敌的积威吓到的句子是:。
5.《六国论》中认为“不赂者以赂者丧”是因为:,。
6.《六国论》中论述齐国灭亡根源的句子是:。
7.《六国论》中论述齐国灭亡原因的句子是:。
8.《六国论》中表现列国先人艰苦开辟疆土的句子:,。
9.《六国论》中明确指出赂秦是导致灭亡的根本原因的句子:。
10.《六国论》中作者含蓄表明写作目的句子:,,。
11.《六国论》中作者批评赵国杀害良将,不能坚持武力抗秦到底的句子:,,。
12.说明燕国灭亡原因的句子是“,。
13.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
杜牧《阿房宫赋》“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六国论》练习题
《六国论》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不得下咽(yàn) 思厥先祖父(jué) 抱薪救火(xī)B.如弃草芥(jiè) 暴霜露(bào) 弊在赂秦(luò)C.燕赵之君(yān) 洎牧以谗诛(jì) 为国者(wèi)D.当秦相较(tǎnɡ) 革灭殆尽(dài) 日削月割(xuē)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不能独完(保全)始速祸焉(招致)B.六国互丧(相继)盖失强援(因为)C.非兵不利(兵器)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胁迫,挟持)D.率赂秦耶(概率)洎牧以谗诛(等到)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始有远略始:起初。
B.洎牧以谗诛洎:等到。
C.后秦击赵者再再:两次。
D.李牧连却之却:退却。
4.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当:同“倘”,如果。
B.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为:作为。
C.战败而亡,诚不得已诚:实在。
D.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礼:以礼相待,礼遇。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六国互丧互:相继。
B.能守其土,义不赂秦义:道义。
C.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判:决定,确定。
D.非兵不利兵:兵器。
6.对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与战败而亡者亡:失去。
B.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与:参与。
C.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从:跟随。
D.固不在战矣固:本来。
7.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思厥先祖父厥:其,他们的,泛指六国的。
B.胜负之数数:次数。
C.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判:决定,确定。
D.思厥先祖父先:对已去世尊长的敬称。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盖失强援盖:因为。
B.始速祸焉速:招致。
C.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下:向下。
D.苟以天下之大苟:如果。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B.为国以礼,其言不让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C.子孙视之不甚惜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D.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10.对下列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不赂者以赂者丧②秦以攻取之外③以有尺寸之地④举以予人⑤以地事秦⑥洎牧以谗诛⑦以趋于亡A.①④/②/③/⑤/⑥⑦B.①⑥/②⑤/③/④/⑦C.①④②/⑤/③/⑥⑦D.①⑥⑦/②④/③⑤1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A.小则获邑,大则得城B.能守其土,义不赂秦C.日削月割,以趋于亡D.盖失强援,不能独完二、其他12.完成下列填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默写(理解性默写题选)
1.《六国论》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六国论》中,论述齐国灭亡的根源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六国论》中,表现列国先人艰苦开辟疆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明确指出贿赂秦国是导致灭亡的根本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5.苏洵《六国论》评论六国败亡的历史,提出“六国破灭,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辟论点,其中描写祖辈创业艰难的句子是“思厥先祖父,__________,________,以有尺寸之地”,说明齐国灭亡原因的句子是“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_____ ______”,说明燕国灭亡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尾指出“苟以天下之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确体现文章借古讽今,告诫北宋统治者要汲取历史教训的主旨。
6.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
杜牧《阿房宫赋》“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苏洵《六国论》“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_________ _____”,用六国破灭的教训讽刺北宋贿赂契丹、西夏。
7.古人写文章爱引用前人话语作为论据,如韩愈《师说》中“孔子曰:‘三人行,_____ _____”,苏洵《六国论》中“古人云:‘以地事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史论贵在立论精警,如唐代杜牧的《阿房宫赋》“呜呼!____ _____,非秦也;__ ______,非天下也”,宋代苏洵的《六国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______________”,皆借古讽今,发人深省。
9.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寄寓了作者对所叙对象充满情感的句子,如《六国论》中“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苏洵对六国以地事秦的遗憾之情;《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想当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映了辛弃疾对英雄刘裕的无限景仰。
10.苏洵在《六国论》中借助“_______ ___,_______ ___”,敏锐地指出了对抗秦国的办法,此举会让对方寝食难安。
11.古代诗文中有许多今昔对比而感慨横生的名句,如苏洵《六国论》“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灭之故事,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想当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关于荆轲刺秦王,历来颇多赞语,古人也有对此非议的,如宋朝的苏洵在《六国论》中就这样评论刺秦事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荆轲刺秦王”的故事,苏洵在《六国论》一文中用作论据,把它高度浓缩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个字。
14.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苏洵在《六国论》中总结六国破亡的原因是:“非兵不利,战不善,_____________。
”因此,杜牧在《阿房宫》中劝诫统治者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六国论》中作者含蓄表明写作目的的句子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16.《六国论》中作者批评赵国杀害良将,不能武力抗秦坚持到底的句子是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2、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3、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4、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其它的默写请从课文中寻找原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