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四年级教案 第23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山东教育出版社)四年级优秀传统文化电子备课
3、古说今语。
4、明道喻理:蒲松龄落第不落志
知行合一
填一下小小志向表
9《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弄清课文的意思。
教学过程
1、初读 :
1、让学生自由读
2、小组讨论意思
二、 了解文章出处
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谈话介绍这句话的出处引入
二)、学习新课
1、范读。
2、老师讲解句子的意思。
3、读古语今说。理解句意
三)、明道喻理:中国留学之父-容闳
四)、知行合一
说一说你所知道的少年中国说
14《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这句话出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二、教学重、难点:
2、明白做人的道理,品德的重要性
二、重点难点:
明白做人的道理,品德的重要性
三、课前准备:听相关故事。
四、教学过程:
(一)、说文解字
1、《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
2、解字
(二)、故事引导
1、讲关于韩信胯下之辱的故事
2、让学生说说韩信具有怎样的品德?
3、知行合一
结合文章说说我们应该怎样涵养美德,增长才干?
教学
重难点
重点
知道孝慈是维系亲情的纽带,培养学生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的思想感情。
难点
知道孝慈是维系亲情的纽带,培养学生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听相关故事
教学课时
6课时
15《慈乌尚反哺,羔羊尤跪乳。人不孝其亲,不如草与木》
教学目标: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的意思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的意思老子有言:“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那些轻易发出的诺言,必定很少能够兑现,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势必遭受很多困难。
因此,有道的圣人总是看重困难,所以最终就没有困难了。
“轻诺”“寡信”“多易”是许多人的通病,如何克服这些恶习,是我们许多人都要思考的问题。
君子诚之为贵,夫轻诺必寡信老子的大智大慧,对于人性有深刻的洞察,所以他一针见血地指出,轻易许诺的人必定信用不足。
老子说这话的目的一方面是告诫我们不要上花言巧语的当,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守信用,重诺言,不做言而无信之徒。
以诚信待人,是成大事者的基本做人准则。
“诚”是一个人的根本。
待人以诚,就是信义为要。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诚能感化万物,也就是所谓的“心诚则灵”。
相反,心不诚则不灵,行则不通,事则不成。
明代诗人朱舜水说:“修身处世,一诚之外更无余事。
故曰:‘君子诚之为贵’,自天子至于庶人,未有舍诚而能行事也;今人奈何欺世盗名矜得计哉?”所以,诚是人之所守,事之所本。
只有做到内心诚而无欺的人,才是能自信、信人并取信于人的人。
一个干大事的人,首先要做到诚挚待人、光明坦荡、宽人严己、严守信义。
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信赖和支持,从而为事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古往今来,中国人始终把讲信用、守信义作为为人处世、齐家治国的基本品质,而诺言能否兑现往往是检验一个人是否守信的重要依据,清代顾炎武曾赋诗言志:“生来一诺比黄金,哪肯风尘负此心。
”言必行,行必果,守信是“诚“之本。
东汉时,汝南郡的张劭和山阳郡的范式同在京城洛阳读书,交情很深,学业结束他们分别的时候,张劭站在路口,望着天空的大雁说:“今日一别,不知何年才能见面”。
范式劝解张劭道:“兄弟,不要伤悲。
两年后的秋天,我一定去你家拜望老人,同你聚会。
”落叶萧萧,篱菊怒放,转眼就到了两年后的秋天。
张劭听见天空一声雁叫,牵动了情思,他对母亲说:“刚才我听见天空雁叫,范式快来了,我们准备准备吧”。
《先秦诸子选读》第四单元:《老子》选读《有无相生》讲学稿,(学生版)导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第四单元:《老子》选读《有无相生》讲学稿,(学生版)导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课题:《先秦诸子选读》第四单元:《老子》选读《有无相生》第一课时年级:高二()班学生姓名:学号:组名:【教学目标】1、重点学习选文第1、3、4、5、6 则;2、掌握相关实词、虚词,句式等文言现象;3、把握老子的人生智慧及启示意义。
【教学重点】在诵读的基础上梳理课文,积累掌握掌握各类文言知识。
【教学难点】体会老子关于事物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把握《老子》中的人生智慧及启示意义。
【课时】: 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诵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分清句读。
1 、校正字音(1)斯恶已(2)音声相和(3)共一毂(4)埏埴以为器5)凿户牖以为室(6)自见者不明,自矜者不长7)曰余食赘形,物或恶之(8)其脆易泮(9)起于累二、归纳文言现象:1、通假字自见者不明死而不亡者寿其脆易泮起于累土2、词类活用(找出并解释)自是者不彰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其未兆易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3、古今异义(写出古义)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埏埴以为器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4、文言句式自知者明/ 自胜者强报德以怨,图难于其易千里之行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三、研读文本:(1)诵读。
(2)梳理,在课本上标出加点字的意思。
(3)翻译。
(4)分析。
1、研读第 1 节:【原文1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译文1 】:天下都知道什么是美,就知道了;都知道什么是善,就知道什么是不善了。
有和无是互相的(有有就有无,有无就有有),难和易是互相的,长和短是互相的(没有长也就无所谓短,反过来也一样),高和下是互相的,乐器的音响和人的声音是互相的,前和后是互相的,这道理是的。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大事必作于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大事必作于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意思是天下所有困难的事必定是从容易的事演变而来;天下所有发生的大事也必定是从细小的地方累积而来的。
这句话出自老子的《道德经》。
原文: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译文:做那些别人还没觉察到就该做的工作,办那些还没发生事故之前就该办的事,体味那些没有散发出气味之前的气味。
要把小的征兆当成大事,把少的征兆当成多的后果。
用恩德对待他人的怨恨。
解决难事要从还容易解决时去谋划,做大事要从细小处做起。
天下的难事都是从容易的时候发展起来的,天下的大事都是从细小的地方一步步形成的。
因此圣人始终不直接去做大事,所以能够成就大的功业。
轻易许诺肯定难以兑现,把事看得太容易肯定会遇到太多的困难。
因此圣人要把它看得困难一些,所以最终不会遇到困难。
赏析:这是提醒人们处理艰难的事情,须先从细易处着手。
面临着细易的事情,却不可轻心。
“难之”,这是一种慎重的态度,缜密的思考、细心而为之。
第23课《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主旨十分明确,突出强调“人和”的重要性,“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具体地说,就是阐明战争的胜败主要取决于人心的向背,而人心的向背,又取决于统治者是否“得道”。
从战争谈起,最终归结到如何治国平天下。
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背诵、理解词句、把握文意。
2、理清文章行文脉络,把握相关文体知识。
3、理解“人和”的含义,并从中受到教益。
教学重点:理清论证思路,把握说理方法。
教学难点:论证结构的把握。
教学方法:诵读法品读法解读法。
教学角度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情境导入,激发兴趣一、大家听过《《雍正王朝》主题曲吗?《“得民心者得天下”同学们,刚才这首歌反映了一个什么样的主题?生答: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正如歌中唱到的,历史上的雍正是一位勤政爱民的皇帝,贤明智慧的李世民也明确提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其实,战国时期的孟子就早已论证了这一思想。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听歌曲,感受歌曲主题多媒体演示:走进名人二、多媒体演示:走进名人(作家,作品简介)孟子:名轲,字子舆。
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孟子生活在动荡战国时代。
孟子最早提出了《“民贵君轻”的主张,呼吁各国诸侯重视人民的作用,主张实行仁政。
作品简介《《孟子》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著,内容包括孟子的言行、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学术问题的论争。
是儒家经典之一。
《孟子》《论语》《大学》《中庸》合成《“四书”写作背景战国时期,诸侯各国之间的吞并战争日益激烈,为了求得生存,乃至建立霸业,各国君主不约而同地崇尚武力而不体恤百姓。
面对这种现实,孟子提出了他的治国理想指明学生介绍自己所了解的孟子。
先找一名普通话比较标准的学生朗读,其他人听读。
参看大屏幕,了解并记忆作家,作品常识步入文章听读,读准字音,三、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聆听教师朗读,注音和节奏例:夫(fú)郭(guō)粟(sù)寡(guă )畔(pàn)指明学生朗读以上字词,(学生评点)指明学生朗读课文(教师评点)生听读课文。
传统文化《中庸》教案23章
中庸第二十三章知识内容其次至曲。
曲能有诚,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维天下至诚为能化。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多种方式朗读,做到熟读。
(2)领悟做事、做人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道理的同时熟读成诵。
2、过程与方法(1)在朗读、诵读中让学生乐学。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诵读,使学生了解本课哲理,并在生活中践行,学以致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积极向上的学习观和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流畅朗读熟读成涌。
难点:了解道理并能在生活中践行。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具准备:中庸第二十三章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故事导入:(曾参杀猪)2、通过这个故事,你们明白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自由回答)3、引入新课出示教学内容。
课件原文:其次至曲。
曲能有诚,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维天下至诚为能化。
二、朗读课文,正音。
(1)轮流读文,看看谁读的最正确。
(2)指名读正音(难读的字:曲:读qǔ,为读wéi.)(3)学生开火车读(4)指导学生比赛读文三、再读课文理解意思,1、学生读文,尝试了解课文,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
2、自学了解学情3、检查自学效果。
与学生一起回顾翻译古文的方法,先读一读原文,再解释重点词语,最翻译句子意思4、了解课文大意课件出示课文大意:接着就是要能变通,变通能有真诚,真诚就成了典范,成了典范就有了建树,有了建树就有了航标,有了航标就有了行动,有了行动,就会有改变,有改变就达到了教化,只有天下最真诚的圣人才能教化(人类)5、学文明理:①引导小组交流,选文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什么道理?(学生交流汇报)②教师相机板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6、熟读成涌:了解文本后,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比一比谁最快背诵出来7、检查背诵:(1)指名背(2)小组比赛背(3)全班背四、延伸探究,从这节课中,我们明白了“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道理,那我们以后应该如何去做,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学生自由回答)五、小结通过学习,我们难道不应该学以致用吗?(教师导引学生说说如何学以致用)六、课后作业:背诵今天所学的内容。
道德经第63章原文及译文感悟
道德经第63章原文及译文感悟
道德经第63章原文: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道德经第63章译文:
为了做到无为,办事就象没有在办事,品尝味道就象没有味道。
在做任何事情的大小多少,都要用德行来回报。
要在容易的事情上求图难易之道,要在细节上为大局着想。
世上难做的事情,都是因为把容易的事情而忽略了,世上的大事情也都是从小处开始处理的。
所以,圣人从不将自己的事情看做是大事情,才能做出真正的大事情。
轻易许下的诺言,必难兑现;多次改变的计划,必定陷入重重困难之中。
因此,圣人也认为难易不能轻率地处理,才能一直不遇到难题。
感悟:
道德经第63章通过对轻重缓急的分析,说明了在做任何事情
的时候,都要用德行来回报,不能浮躁,不能草率,要在容易的事情上求图难易之道,在细节上为大局着想,从而完成大事情。
同时,译文中也表达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即难易不能轻率地处理,否则必定会陷入大难之中。
如今,社会在高速发展,人们的突破成为许多人的心愿。
而在这一切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学会在各个方面保持深思熟虑,更不能轻易许下诺言,轻易改变计划。
唯有如此,方能远离浮躁,掌握难易和轻重缓急的分寸,以及真正做出对得起自己的成绩。
而这,也是人们应该时刻牢记的道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设计(山东教育出版社)【四年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山东教育出版社)教学设计四年级第一单元尚德修身一、教学目的1.学习先贤为人处世之道,崇尚道德的优良传统。
2. 领略自然之美,感悟中华美德的滋养。
二、重点难点:保持崇尚道德的优良传统,感悟中华美德的滋养。
1.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一、教学目标:1.了解《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
》的由来2.明白做人的道理二、重点难点:明白要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三、课前准备:听相关故事。
四、教学过程:(一)说文解字1.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
2.解字:(二)故事引导1.讲关于韩信的故事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品德高尚的故事(三)熟读成诵1.开火车读文2.小组读文3.开展小组背诵比赛(四)情景明理1.情景表演,辨析:小明成绩优秀却瞧不起别人,班干部竞选落选了,他很苦恼。
2.说一说,小明落选的原因是什么?他应该怎么做才能重新赢得同学们的信任?4.小结道理:一个人只有品德高尚,在言语行为中小心谨慎,讲信用,对人真诚才会是一个受人欢迎的人。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2.能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换位思考,体谅他人的品质。
二、重点难点:能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换位思考,体谅他人的品质。
三、课前准备:在家读文。
四、教学过程:1.导入:今天我们学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2.范读课文。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3.教读课文。
朗读课文,边学习边指名学生朗读。
4.明道喻理:赵奢不畏强权。
5.拓展活动:出示知行合一(1)引领学生读文。
(2)说说这种做法的正误及判断理由。
6.自我评价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相应的评判3.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逐步达到背诵。
2.在教师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3.能够结合实际懂得为人处事的做法,知道怎样注重修养自己大度的品性。
10句诚信名言
10句诚信名言1. 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周易·乾·文言》。
说的话应当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之上,这是立身处世的根本。
2.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春秋·老聃《道德经》。
但凡轻易许诺他人的人,一定是缺乏诚信的。
3.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
可:可以立身处世。
做一个人却不讲信用,真的不知道他怎么能立身处世。
4. 士之立身,忠信为本。
——《东周列国志》大丈夫立身处世,最根本的:一是要有忠心,二是要讲诚信。
5. 耻不信,不耻见不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
——《荀子·非十二子》。
要以没有诚信而感到耻辱,以没有得到信任而感到耻辱。
不以没有能力而感到耻辱,要以不被任用而感到羞耻。
6.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论语·学而》。
与朋友交往,说的话算数、有信用,这样的人,纵使他自谦说没有什么学识,我也必定会说他是有学识的。
这句话是说朋友交往中诚信最重要,诚信是为人的最重要的品质。
7.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论语·颜渊》。
自古以来人都是要死去的,一个人如果没有信用就无法在世上立足。
孔子强调指出了诚信对一个人在世上立足的重要意义。
8. 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论语》身处上位的人如果能够讲究诚信,下层的人便不敢不以诚待人。
9. 弓调而后求劲焉,马服而后求良焉,士信悫而后求知能焉。
——《荀子·哀公》。
悫:诚实谨慎。
弓箭经过调整之后,才能求得它强劲有力。
马匹经过驯服之后,才能够要求其成为良骏,读书人具有诚信的品德,才能够要求其聪明能干。
10.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
人如果没有信用,怎么能在世上立足;人们之间如果互不信任,不知道还能做得了什么事。
这句话指出做人必须有信用,社会如果失去信用就难以运转。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的意思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的意思1. “夫轻诺必寡信”,就好比你答应朋友明天一起去爬山,结果到了第二天你却因为想睡懒觉而爽约,这可不就是轻易许诺却不守信嘛!例子:我之前有个朋友,老是随口就答应别人事情,结果好多都没做到,最后大家都不太信任他了,真是应了这句话呀!2. 想想看,“多易必多难”,就像学习的时候总觉得简单不认真对待,到考试时就发现难题一堆,这不是自找麻烦吗?例子:我弟弟做作业总是很敷衍,觉得容易,结果考试成绩一出来就傻眼了,这可真是多易必多难呀!3. 大家想想,“夫轻诺必寡信”,不就像是随口说给别人买礼物却不兑现,那别人还能相信你吗?例子:有一次我随口说给同事带特产,结果后来忘记了,感觉同事看我的眼神都不一样了呢,真的是不能轻诺啊!4. 你们说,“多易必多难”是不是像盖房子基础没打好,后面就容易出问题呀?例子:我们小区有个工程,开始的时候偷工减料觉得容易,后来出现好多质量问题,这不是典型的多易必多难嘛!5. “夫轻诺必寡信”呀,就跟说好了一起聚餐却临时放鸽子一样让人失望!例子:那次和几个朋友约好吃饭,有个人临时说不来了,大家都挺不高兴的,真是轻诺寡信啊!6. 哎呀,“多易必多难”,这就好像走路总想着走捷径,结果不小心就摔倒了!例子:我有次为了快点完成任务,就马马虎虎做了,结果后面得重新来,这不就是多易必多难嘛!7. 你们知道吗,“夫轻诺必寡信”就如同随口承诺帮忙却做不到,那不是让人空欢喜一场嘛!例子:有个同学总说帮我复习,结果每次都没做到,我都不知道该不该信他了。
8. 仔细想想,“多易必多难”不就像做手工不认真,最后成品一塌糊涂吗?例子:我妹妹做手工的时候不仔细,总觉得简单,结果做好后根本没法看,这可真是多易的后果呀!9. “夫轻诺必寡信”,这和那些总说大话却不兑现的人不是一样吗?例子:我们单位有个人老是吹牛,答应的事都做不到,大家都对他有看法了。
10. 最后说一句哈,“多易必多难”,就像不努力学习却想考高分,哪有那么容易的事呀!例子:我有个邻居家的孩子平时不学习,考试前才临时抱佛脚,结果成绩当然不理想啦,这就是多易必多难的体现呀!总之,我们可不能轻诺,也不能把事情想得太容易,不然肯定会遇到麻烦的!。
传统文化谨言重诺教案
《传统文化——谨言重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了解谨言重诺的含义和重要性。
- 掌握谨言的方法和重诺的原则。
- 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谨言重诺的意识和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故事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谨言重诺的内涵。
- 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验谨言重诺的行为。
-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 培养学生诚实守信、言出必行的良好品德。
-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懂得尊重他人、关爱他人。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谨言重诺的含义和重要性。
- 掌握谨言的方法和重诺的原则。
2.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真正做到谨言重诺。
- 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习惯和行为习惯。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实践活动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通过讲述一个关于谨言重诺的小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本节课的主题——传统文化谨言重诺。
(二)讲解知识1. 谨言的含义和重要性- 含义:谨言就是说话谨慎,不随意乱说、乱说。
- 重要性:谨言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和误会,树立良好的形象,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 教师通过列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如随意传播谣言、说大话等,说明谨言的重要性。
2. 重诺的含义和重要性- 含义:重诺就是信守承诺,言出必行。
- 重要性:重诺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
只有重诺,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支持,实现自己的价值。
- 教师通过讲述一些历史上关于重诺的故事,如商鞅立木取信、曾子杀猪教子等,让学生深刻体会重诺的重要性。
3. 谨言的方法- 思考后再说话:在说话之前,要先思考清楚自己要说的话是否合适、是否会伤害他人或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 注意语言表达:使用恰当的语言,避免粗俗、粗鲁的言辞,说话要文明、得体。
65轻诺寡信
必作于细”
1、 “诺”字是如何来的呢? 2、出示图片、边看图边讲解:
学
一个人跪着,一张口开着,表示用很诚恳的言语答应,这就是“诺” 。 “口”
后来演变成了言字旁,就是顺从他人的意思而答应。这个字的本义就是承 诺。 过 三、读识成语及溯源 1、 “轻诺寡信”这个成语也含有“诺”字。 2、成语释义及来源: 程 “轻诺寡信”指的是轻易答应别人的要求,很少能守信用。这个成语是从
实验三小《自学——合作》教学预案
教研组审核签字: 教务处审核签字: 日期:
课 二、汉字趣解 教
《轻诺寡信》教学设计 1、了解成语“轻诺寡信”的来源及意思,熟读道德经原文。 2、了解“诺”字的意思。 3、背诵儿歌。 1、了解成语“轻诺寡信”的来源及意思 2、背诵儿歌。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2
1
shì yǐ
。 是 以
难
无 难 矣 。
师读—带读---学生读 四、读儿歌 轻诺必失信,贤言记于心。可怜齐襄(xiānɡ)公,失信成祸因。 做人讲诚信,一诺值千金。退避(bì)三舍地,重耳为楚晋。 1、师范读 2、学生跟读。 3、意思理解 4、各种方式读 5、背诵 6、填空检测。 五、互动交流 1、这个儿歌中有两个故事,一个是齐襄公答应两位将军守卫边疆(jiānɡ) 一年,但到了期限,他只顾花天酒地,把这个承诺彻(chè)底忘记了, 最后两位将军起兵,杀死了齐襄公。 2、 《退避三舍》的故事我好像听说过,是关于重耳在战场上讲诚信的。 3、公元前 637 年,晋国的流亡公子重耳到了楚国,楚成王盛情地设宴接 待他,宴席之上,重耳说: “万一将来晋楚两国闹矛盾,在战场上相遇, 我就命令晋军退避三舍(三十里为一舍) ,以避免与楚国开展,报答您的 恩情。 ”过了三年,楚国和晋国交战,晋文公重耳命令晋军先后退九十里, 兑现了当年对楚成王许下的诺言。 4、重耳的做法和齐襄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想,一个人不论职位高低, 都要一诺千金,轻诺寡信会对双方都造成伤害。
第23课《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23.《<孟子>三章》教学设计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疏通课文,了解文章大意;提高文言阅读能力,积累名言警句。
2.通过归纳分析,理解孟子的思想观点和文章思路。
3.通过朗读、品析语言,感受孟子语言雄辩的特点。
4.感受孟子的品格和志趣,体会古人的智慧与胸襟。
【教学重点】1.借助注释,疏通课文,了解文章大意;提高文言阅读能力,积累名言警句。
2.通过归纳分析,理解孟子的思想观点和文章思路。
【教学难点】1.通过朗读、品析语言,感受孟子语言雄辩的特点。
2.感受孟子的品格和志趣,体会古人的智慧与胸襟【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情境导入“孟母三迁”的故事,大家小时候就知道。
孟子没有辜负母亲的用心养育,在孔子之后,把孔子“仁”的观念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一代大儒。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孟子>三章》,了解孟子及其主要思想。
二、文学常识1.作者介绍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今山东邹县东南人)人。
是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地位仅次于孔子,被尊为“亚圣”,后世常以“孔孟”并称。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
其它思想“性本善”“行王道”“民贵君轻”。
2.《孟子》介绍《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
长于言辞,其文气势磅礴,论证严密,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对后来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3.温故知新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以上几句名言出自《论语》一书,该书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5.背景介绍战国时期,诸侯各国之间的吞并战争日益激烈,为了求得生存,乃至建立霸业,各国君主不约而同地崇尚武力而不体恤百姓。
为大于其细
为大于其细
为大于细的意思是什么?此句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图难
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于细。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译文】做那些别人还没觉察到就该做的工作,办那些还没发生事故之前就该办的事,体味那些没有散发出气味之前的气味。
要把小的征兆当成大事,把少的征兆当成多的后果。
用恩德对待他人的怨恨。
解决难事要从还容易解决时去谋划,做大事要从细小处做起。
天下的难事都是从容易的时候发展起来的,天下的大事都是从细小的地方一步步形成的。
因此圣人始终不直接去做大事,所以能够成就大的功业。
轻易许诺肯定难以兑现,把事看得太容易肯定会遇到太多的困难。
因此圣人要把它看得困难一些,所以最终不会遇到困难。
《道德经》注音版第六十三章原文及译文
《道德经》注音版第六十三章原文及译文【原文】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注音版】为(wéi)无(wú)为(wéi),事(shì)无(wú)事(shì),味(wèi)无(wú)味(wèi)。
大(dà)小(xiǎo)多(duō)少(shǎo),报(bào)怨(yuàn)以(yǐ)德(dé)。
图(tú)难(nán)于(yú)其(qí)易(yì),为(wéi)大(dà)于(yú)其(qí)细(xì);天(tiān)下(xià)难(nán)事(shì)必(bì)作(zuò)于(yú)易(yì),天(tiān)下(xià)大(dà)事(shì)必(bì)作(zuò)于(yú)细(xì)。
是(shì)以(yǐ)圣(shèng)人(rén)终(zhōng)不(bù)为(wéi)大(dà),故(gù)能(néng)成(chéng)其(qí)大(dà)。
夫(fū)轻(qīng)诺(nuò)必(bì)寡(guǎ)信(xìn),多(duō)易(yì)必(bì)多(duō)难(nàn)。
是(shì)以(yǐ)圣(shèng)人(rén)犹(yóu)难(nán)之(zhī),故(gù)终(zhōng)无(wú)难(nán)矣(y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的出处及作者年代。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弄清这句话的意思。
3. 在理解的基础上知道自己给怎么做。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检查上课所学知识
2.教师谈话导入,导出课题。
3.齐读课题
二、学习新课
1.了解【出处】
出自《老子》第六十三章: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轻诺必寡信》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即李耳,河南鹿邑人)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
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相关典故
魏文侯守信
《资治通鉴》里曾有这样一则故事,说的是魏文侯与群臣饮酒,奏乐,而天雨,魏文侯却下令前往山野,群臣不解。
魏文侯说,我与虞人约好了今天去打猎,虽然这里很快乐,怎么可以无视一个约会呢。
于是“乃往,身自罢之。
”
2.【古语今说】
这句话是老子说的,可以说非常具有哲理性。
前一句“轻诺必寡信”比较好理解,是说轻易许下的诺言必然缺乏信用,后一句“多易必多难”字面理解起来有点难度,结合老子当时的语境,我们知道,这句话是说,把事情认为地或者形容地很容易的话,真正做起来就会有更多的麻烦。
前半句话教育我们不要轻易许诺,只要许了诺就要认真践行,不要失去了信义,后半句教育我们不要轻视我们所遇到的事情或者对手,否则我们肯定会在做这件事的过程缺乏后劲和必要的准备而失败。
三、【明道喻理】
1.引导学生读“范张鸡黍”的故事
2.出示问题:
“范张鸡黍”这个成语用来比喻朋友之间的诚实守信,情深义重。
当今社会我们应该怎么做?
3.小组讨论,交流展示
四、【知行合一】
1.课件出示知行合一内容:
想一想,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你都答应过别人什么事?那你有没有做到?如果没有做到,那以后该怎样做更好呢?
2.组织小组交流,说说自己今后该怎么做。
作业:
拓展阅读:多私者不义,扬言者寡义。
----汉·戴德《大戴礼记·文王官人》。